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9篇

时间:2022-12-06 15:55: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9篇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会议上的讲话(通用) 一、着眼高质量教育新目标,奋力开创教育事业改革创新发展新局面 一是要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各类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9篇,供大家参考。

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9篇

篇一: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会议上的讲话(通用)

 一、着眼高质量教育新目标,奋力开创教育事业改革创新发展新局面

 一是要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各类教育均衡发展。

 二是提升教学质量,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教育品牌。

 三是加大培养力度,培育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二、着眼高质量教育新内涵,全面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育典范

 一是要坚定信念,做爱党爱国的示范者。

 二是要加强学习,做教育创新的开拓者。

 三是要以德育人,做崇尚师德的实践者。

 四是要爱岗敬业,做尽职尽责的奉献者。

  各位老师、同志们:

 金秋九月,硕果飘香。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热烈庆祝第36 个教师节,在此我代表县四大班子,向参加会议的教师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向受到表彰的优秀教师、新 XX 一中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会前,我们共同参观了新XX一中,亲眼目睹了先进的教学设施、整体环境,亲身感受到 XX 教育发生的巨大变化。会上,XX 同志宣

 读了《关于表彰优秀教师的决定》,XX 同志宣读了《关于表扬在新XX 一中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的通报》,共同为省市县优秀教师代表以及新 XX 一中建设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代表进行了颁奖。希望全县教育系统广大党员干部、教职员工要以受表彰的同志为榜样,勤奋敬业、勇于担当,积极进取、大有作为,奋力书写建设新时代“XX 强县、魅力 XX”崭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瞄准“XX 强县、魅力 XX"总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坚持把教育摆在民生发展优先位置,大力实施教育兴县、教育强县战略,项目优先安排、资金优先支持、人才优先培养、资源优先提供,近三年累计投入资金达 XX 亿元,全县教育事业迈进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新时代,为我县创新发展、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书写下浓墨重彩的新辉煌。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县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把初心写在行动上,把使命落在岗位上,在短时间内动员了跨越时空的多方力量进行通力合作,开展了涉及全学段的远程在线教育,以教育战线的抗疫行动,抵御了疫情对教育系统的冲击,保障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回应了广大学生与家长的切实需求,“用屏幕照亮前程,用技术跨越障碍”的适时与有力行动,为抗疫期间回应民声、稳定人心、保障大局作出了贡献,充分体现了国家治理体系的优越性。与此同时,我们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核心,持续加大投入,全面深化改革,统

 筹均衡协调发展,教育事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新业绩。一是基础设施日益完备,教育强县框架基本形成。我们不断加强教育资源整合布局,新 XX 一中、职教中心、XX 三中改扩建等一大批教育教学基础设施投入使用或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加强教育教学设备建设,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验收,教育装备现代化水平走在了全省前列。圆满完成新 XX 一中搬迁,实施农村 5 所高中进城、正式成立 XX 第四中学,全县教育体量质量同步提升,教育资源整合、结构优化、整体布局实现历史性突破,这些重大举措,必将为 XX 城市提质扩容带来新的机遇,必将为“产城教”融合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必将进一步加快 XX 新型镇化建设步伐,成为全县教育发展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开启了 XX 由教育大县向高质量教育强县迈进的新征程。二是创新教学理念,教育成果异常丰硕。坚持“创特色、提内涵、出精品”办学理念,深化教育各项改革创新,着力培育教育品牌、特色名校、精品名师,上半年,先后承办了全国第 X 届新课堂 教学观摩研讨会、第 X 届中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现场会

 和 XX 省学校安全工作现场会、学前教育工作现场会等重大教育教学活动,职教中心被列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XX 教育知名度、影响力不断攀升。三是壮大师资力量,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坚持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短板,连续多年开展教师招聘,充实教学一线,激发教育生机和活力;积极开展名校长、名师培养活动,提高

 教师队伍素质和教学质量,对口高考实.现“十连冠”,高考保持全市领先地位。另外,教育系统广大党员干部、教职员工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积极投身疫情防控、精准扶贫、信访维稳、城市征收搬迁、项目建设等重大攻坚任务,展现出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看齐意识、核心意识,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一支不可多得的生力军,令人敬佩,让人感动。

 今天的会议,既是教师节庆祝表彰大会,也是 XX 开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动员会、部署会。刚才,播放了 XX 教育高质量发展专题片,XX 同志宣读.了县委、 县政府《关于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这是我们着眼高质 量发展新要求、贯彻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新举措,大家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凝聚共识,发扬成绩、对标对表,继续在XX 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拼搏奉献、争先进位。

 借此机会,我强调三点意见。

 一、着眼高质量教育新目标,奋力开创教育事业改革创新发展新局面

 县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我们明确了 XX 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举措。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有高端人才、高质量的教育。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以教育改革创新为动力,突出教育内涵和质量,进一步强化教师队伍和教育教学资源整合,全力把我县教育事业提升到一个新

 水平。

 一是要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各类教育 均衡发展。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统筹推进、均衡发展。要坚持不懈抓好普通高中教育,以新 XX 一中搬迁、XX 第四中学成立为契机,整合资源教育,做好后续工作,进一步扩大教育体量、提升教学水平。要着眼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拓展职业教育渠道,深化校校、校企、校研合作,擦亮对口高考教育品牌,为 XX 发展培养更多实用型技术人才。要均衡发展城乡义务教育,加快城区四小、农村小学改扩建等项目,科学利用 XX、XX 等 5 所高中旧址资源,着力解决“择校热”“大班额”等问题,进一步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要进一步规范学前教育,强化对各类幼儿园特别是薄弱园的指导,让每一名适龄儿童都能接受专业化、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要创新管理体制,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以 XX 学校为标杆,吸引有实力的投资集团兴办教育,打造省市乃至全国知名的民办学校;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完善随班就读的特殊教育体系,不断提高残疾儿童入学率,办好特殊学校教育。

 二是提升教学质量,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教育品牌。始终把质量作为教育的生命线,创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培育打造更多教育品牌。要打造名校品牌,积极学习借鉴京津先进地区、先进学校教育教学经验,探索联合协助办学模式,引导各类学校创特色、出亮点,着力打造一批在省市有影响、有特色、有口碑的教育名校。

 要打造素质教育品牌,注重育德为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理想信念、道德法制、人文传承、责任担当等方面教育,引导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文体活动、社会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打造传统文化教育品牌,继续开展家乡文化精品进校园、进课堂活动,在抓普及、抓提高上下功夫,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让XX 传统文化代代相传、绵延不断。

 三是加大培养力度,培育高质量的师资队伍。要坚持在一线选校长、凭实绩用校长,积极组织外出考察、学习培训活动,努力培养一支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优秀校长队伍。要大力实施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加强与京津冀及国家高等院校联系,定期组织教学比武活动,开展更高水平的研修培训,壮大学科带头人队伍,培养一批教育领军人才。要积极开展传帮带活动,积极推进城乡教师交流,让先进的教育理念、先进教育方法在农村薄弱学校生根开花,让优质的教育资源真正实现交流共享。

 二、着眼高质量教育新内涵,全面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育典范

 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广大教师要牢记总书记“四有”要求,履职尽责,实干担当,在 XX 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大显身手、建功

 立业。

 。

 一是要坚定信念,做爱党爱国的示范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第一位的。广大教职员工要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深怀国家、民族教育情怀,切实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育教学管理全过程。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有力传播者,积极引导学生爱党爱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使他们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想的中坚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

 二是要加强学习,做教育创新的开拓者。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广大教师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适应新时代新任务的需要。要认清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深入钻研业务,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争做精于教学、善于育人的行家里手。

 三是要以德育人,做崇尚师德的实践者。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要有高深的学识,更要有高尚的情操。广大教师要恪守师德,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学识学风等方面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楷模。要把德教融入日常教学,引导、帮助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做学生良好品德培养的指导者和领路人。

 四是要爱岗敬业,做尽职尽责的奉献者。“春 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捧着一 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些都是对教师的生动写照。一名教师如果没有一点儿奉献精神,是不可能成为一流的教师。广大教师要以教书育人为已任,不断更新知识、拓展学习方式,努力掌握精深的学科知识、深厚的教育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切实塑树教育名师名人良好形象;要忠于职守、尽职尽责,不计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经得起诱惑,努力在“三尺讲台”平凡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三、着眼高质量教育新要求,凝聚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教育事业迈进高质量发展新时代,需要方方面面的重视和支持。全县上下都要以关心教育、支持教育、服务教育为已任,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浓厚氛围。

 要一如既往地关心教育。县委、县政府将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位置,加强统筹指导,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资金投入等方面优先考虑、倾斜照顾,以更大力度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各镇(街道)要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

 发展、抓民生、抓未来”的理念,真正做到思想上位、工作到位,带着责任、带着感情抓教育,及时帮助解决基层教育遇到的实际困难,为教育事业发展保驾护航。

 要一如既往地支持教育。各级各部门要常怀爱教之心、多做利教之事,积极履职尽责,全力支持教育发展。在学校建设规划上,规划、住建、国土等部门要充分考虑教育教学需求,优先保障教育用地;在改善办学条件上,财政、发改、人社等部门要向教育倾斜,给予资金、立项、人员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在维护校园及周边环境上,公安、市场监管、文广新局等部门,要协调联动,抓好校园安全,开展周边环境整治,全力打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在师生出行上,交通、联运公司等部门,要进一步优化公交路线,方便师生出行,让广大师生感受到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关爱。

 要一如既往地关注教育。宣传部门要加大舆论引导力度,深入宣传教育事业取得的新成就、教书育人涌现的新典型、尊师重教发现的感人事迹,切实让尊师重教成为社会新风。要满腔热情关心教师,千方百计为他们办实事、解难事,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各位老师、同志们,XX 的未来靠发展,发展的希望在教育。面对转型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新任务、新挑战,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同心同德、实干担当、拼搏进取,努力推动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新时代“XX 强县、魅力 XX”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最后,再次衷心祝愿各位老师节日愉快、工作顺利、阖家幸福!

篇二: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37 卷第 2 期2021 年 6 月Vol. 37. No. 2Jun. 2021大 连 教 育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Dalian Education University学校如何推进高质量发展吴恒山(大连教育学院 离退休干部处,辽宁 大连 116021)摘 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的战略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学校需要结合校情,统筹采取措施,抓好“五育并举”教育体系、课程、课堂、评价等各项建设。关键词:学校;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中图分类号:G4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88X(2021)02-0026-0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基础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和重点,毫无疑问也要以此为重点,采取措施, “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1] 。一、什么是高质量发展有教育就有质量问题。长期以来,人们对教育质量的认识一直处于众说纷纭的状态,没有统一规范认识。《教育大辞典》对质量的解释是:

 “教育质量是教育水平的高低和效果优劣的程度,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这种解释是对教育质量最基本的看法。教育作为非常复杂的事业,因有不同类型、层次和特点,所以判断某种教育质量如何不可能用同一标准,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不能一样,不同时代也会有不同质量要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教育质量的内涵已有很大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任务要求。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所谓高质量教育,作为一种创新的政策性概念,有一个认识和发展过程,它是源于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新理念在教育领域的延伸。现在,国家要求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要高质量发展。教育事业发展有其自身的内在逻辑,追求质量始终是教育发展的核心主线,教育质量一向是学校、家长、社会公众热切关心的问题。目前,我国已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情。教育高质量发展,既是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精神在教育系统的创新概念表征,更是教育系统对于社会公众所要求的优质教育的现实回应。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如何在国家政策文本中出现和演变的?较早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提出来的,强调发展“高质量教育”。2019 年发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文件,进一步提出“高质量发展”,强调在教育现代化实施路径上,要“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2019 年,《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对教育质量作出了更新的解释,即“坚持德育为先,教育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坚持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坚持面向全体,办好每所学校、教好每名学生;坚持知行合一,让学生成为生活和学习主人”。这段论述提出的“四个坚持”,实际就是对教育高质量内涵的诠释,至少包括以下三个基本点:一是强调全面发展的质量,高质量发展包括提高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质量,不是个别方面的高质量,更不是围绕分数和升学率的高质量,而是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二是强调优质均衡的质量,要求提高全体学生的大规模的质量,而不是只关注少数学生的局部质量,要从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标准化建设程度更高、人民群众更满意。三是强调发展更加公平更高的质量,要求提高公平而合理的质量(受教育权利、受教育机会等)而不是发展公平程度较低、不太合理的质量,让广大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校长对“全面、公平、优质”的高质量内涵,必须给予正确理解和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人才培养综合素质的高质量,不能理解为,要求每所学校都办成名校,每个学生都考高分、都能上大学,那是不现实的,因为高收稿日期:2021-03-19作者简介:吴恒山(1938- ),男,辽宁沈阳人,大连教育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质量发展是有一定条件的,发展速度快慢也会因校因人而异。衡量一所学校办学质量高低的根本标准,在于能否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总体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主要看两条,一是看能否适应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既能保证对学生良好素养的培养,又能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发展空间;二是能否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数量和规格的需要,又能为未来发展做好人才储备。总之,高质量发展应该是:让每所学校、每个学生都能提高,而且要有更高程度的提高;让每所学校、每个学生都能发展,而且要有更高水平的发展。二、高质量发展有何意义教育质量是教育价值的重要体现,也是教育成果的主要展示,它承载着国家的要求、学生的梦想、家长的期盼。强调高质量发展,其重要性主要有三点。1.高质量发展是教育工作重点的一次战略转移教育之所以要高质量发展,首先是新时代新阶段的要求。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首先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十四五”时期,国家对教育综合改革的战略部署与重点要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基础教育发展的重点主要是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因为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要最强烈,对教育公平关注十分突出,对多样化教育要求非常迫切。在我国,优先发展教育,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不仅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也是推进高质量发展构建教育新格局的关键一步,不仅是从“有学上”阶段走向“上好学”阶段的一个重要转折,也是基础教育完成普及历史任务之后进入优质均衡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判断一所学校好不好,一个学生怎么样,主要是看办学质量和育人质量。教育质量是学校立校之本,是学生成人成才的主要标志,是国家意志的体现。高质量反映的是学习性质量、发展性质量和生命性质量。高质量仍然是当今学生改变命运前途的主流渠道,实践证明,没有质量的教育是毫无意义的。2.高质量发展是解决教育主要矛盾的关键举措教育之所以要高质量发展再一个原因是解决主要矛盾的需要。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新时代教育存在的主要矛盾是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我国基础教育已取得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我们必须深刻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给教育事业带来的新情况新要求,必须深刻认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教育事业发展提出的新使命新任务,必须把提高教育质量的重点和难点放在农村,大力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进一步增加教育投入,优化教育投入结构,加大对中西部农村和贫困地区扶持的力度,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水平,推动教育质量再上一个台阶。3.高质量发展必须摒弃应试教育的质量观教育质量作为一个动态的发展概念,历来是不断变化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大致形成两种质量观:一种是传统的应试教育质量观,这种质量观的特点是,重知识轻能力、重认知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重教法轻学法,重教书轻育人。由于长期受其影响,一些校长和教师陷入认识误区,认为质量等于升学率,只要学习成绩好、分数高、升学率高,就是高质量的教育,其本质是功利至上。为了追求高分和升学率,许多学校不择手段,甚至达到疯狂的地步,于是出现了高考班集体在教室里打吊瓶的现象,出现了校园“状元”雕像,出现了撕书烧书的“壮举”;于是有了“眼睛一睁,开始竞争” “不苦不累,高三无味” “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之类的口号,玩命学习竟然成了常态。除了公开做法之外,还有些学校,明不说暗不放,采取遮遮掩掩、羞羞答答的隐蔽性做法。应试教育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一是片面的质量观,二是“过度”的学习行为。危害是,违背了教育规律,破坏了教育生态,成为谋取功利的手段,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这种教育显然不是我们所需要的。因此,必须反对应试教育的“唯分数” “唯升学率”倾向 ,但并不是不要分数和升学率。教育离不开分数,要有分数,但不能只有分数;教育离不开升学率,但不能只有升学率。与应试教育相反,再一种质量观就是国家倡导的素质教育质量观,即科学的质量观,包括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创新发展和持续发展等内容。此种质量观已成为学校占主导地位的质量观,但应试教育质量观仍腐而不朽,并未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要实现以素质教育质量观取代应试教育质量观的转变,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克服许多阻力,走很长的路。三、怎样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贯彻落实好“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任务十分紧迫而艰巨,不是轻而易举能办到的事,它涉及影响教育的诸多因素,需要构建“五育并举”的育人目标体系、课程与教学体系、实践与活动体系、文化与环境体系、综合评价体系等。推进高质量发展,学校领导和教师不仅需要提高认识,把高质量发展摆在突出位置,而且更需要采取具体措施落实,明确谁来抓、怎么抓,如何进行整体设计、系统安排、重点突破。其中,校长是关键,教师是主力,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1.以建立“五育并举”教育体系为根本吴恒山:学校如何推进高质量发展 · · 27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基础教育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行“五育并举”,克服长期存在的“疏德、偏智、轻体、少美、缺劳”的“五育失衡”倾向,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誉熏陶、加强劳动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特别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化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大力开展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以建设高质量课程为基础课程(包括教材)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了国家意志。课程主要解决“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没有高质量的课程教材,就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要充分发挥课程教材的培根铸魂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形成体系,实行必修课与选修课整合,大力开发拓展课程、研究课程和特色课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3.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主渠道教学靠的是真功夫,质量才是硬道理。提高质量,教师是关键,只有优秀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教师要精通教学之道,备课要深、上课要实、把握内容要准、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发掘学生潜能、激发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学习。判断课堂教学的优劣,侧重四点:一看学生参与的广度,通过听声音、察表情、观行为,看学生是否都动起来了,是少数人动,还是多数人动;二看学生学习的深度,是否积极认知、思维活跃、善于质疑问难、有独立见解;三看教学目标达成的效度,重点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程度,知识是否达标、能力是否生成、情感是否丰富;四看学生的满意度,学生是否喜欢上这样的课,学得轻松愉快,负担不重,收获大。好课不一定完美,但一定要有不同风格。4.以强化教学质量监控为抓手教学质量监控主要是解决怎样管理质量的问题,要依据教学质量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获取教学信息和数据,对教学质量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并提出改进建议。质量监控目的,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学和提高管理水平。主要做法:一是健全监控体系,形成指导、监督、调控机制;二是抓好质量检测,包括学科期中、期末考试,做好命题、制卷、评卷工作;三是进行质量分析,对试题难易度,知识和能力水平做出评估;四是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考试和德智体美劳情况;五是实行问责制度,对突出的质量问题,要查清原因,客观分析,做出适当处理。5.以实行科学质量评价为导向为深入进行教育评价改革,2021 年 3 月,国家出台了《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为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和评价提供了科学指导和行动依据。《评价指南》包括县域、学校、学生三个层面,形成一个完整评价体系,有利于扭转和克服不科学的“五唯”评价导向。其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包括办学方向、课程教学、教师发展、学校管理、学生发展五个重点内容。学生发展质量评价,包括学生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审美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五个重点内容。评价方式,实行结果评价与增值评价相结合、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相结合、综合评价与特色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学校须认真贯彻落实《评价指南》,推动教育质量又好又快发展。[责任编辑:阅文]How to Promote High-quality School DevelopmentWU Heng-shan(Dalian Education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Retired Cadres, Dalian, Liaoning 116021)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quality education system is the strategic task of education reform in the“fourteenth five-year plan”period, which has very important histor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Schools needto take 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school situation,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five-educationsimultaneously”education system, curriculum, classroom, evaluation and so on.Key words: school; high-quality education system; build· · 28

篇三: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拓创新

 乘势而上

 加快推动 x x 教育高质量进展

 ——2021x 市市长在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1 年是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教育工作的责任重大、任务繁重。市政府副市长姜彦 2 月 20 日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系统总结了 2021 年及“十三五”期间我市教育进展的成果,深刻分析了我市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我市的教育开创新局面,实现新跨越,取得新成果作了全面部署,为我市教育 2021 年及“十四五”时期的大进展指明白方向。

 贵元局长做的报告,对成果总结客观全面,对任务部署详实具体,是一份质量很高的好报告,我完全赞成,期望与会同志认真学习领悟,抓好贯彻落实。刚刚过去的 2021 年,是国家进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对 x 而言更是极其困难、极具挑战的一年,教育系统同样经受了一场大战和大考。在这场大战和大考中,教育战线统筹推动教育教学和疫情防控,交出一份合格答卷。特殊是同志们主动融入大局,闻令而动,挺身而出,敢于担当,主动补位,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总体战作出了重要贡献,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评价和全社会广泛赞誉。

 回顾“十三五”时期的教育工作,成果可圈可点、可喜可贺。贵元局长从 6 个方面用了 5 个“五年来”进行全面系统总结,格外到位。今日的会议,也是一个统一思想、分散

  共识的过程,便于我们与会同志,特殊不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加深对教育的了解和理解。借此机会,我从三个方面对过去 5 年工作进行总结概括。

 一、重点工作抓得狠,成效显著。

 一是党建工作加强,大局观念增加。加强党建工作,报告讲得很全面,在这里特殊对教育系统同志们协作参与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的大局观念,我要再一次点赞。凡是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重点工作,涉及到教育、用得着教育的地方,同志们不讲困难、不讲代价,呈现了这支队伍良好的素养。如“双创”工作,特殊是疫情防控在去年年初和“11.28”“12.15”这几个关键时间节点,教育系统担当了很多急难险重任务,完成得都很精彩,况且这几次都是在恶劣天气状况下甚至是半夜临时交办的,需要其次天早晨临时组建队伍。所以,能够高质量完成这些任务,的确呈现了这支队伍拉得出、打得赢的良好素养。

 。

 二是教育质量提高,队伍素养提升。这 5年有很多突破,获得国家省市的奖项不断增多,有很多工作在大连和辽宁省叫得响,受到省市通报表扬。报告上 3-4 页写得格外具体,大家可以认真阅读。

 三是平安防线坚固,督导检查给力。教育事业线长面广,涉及千家万户,宽敞教育工作者平安这根弦绷得格外紧,责任压得格外实,特殊是一些应急处置准时妥当。还有信访稳定工作,三年减存控增化解了很多麻烦信访案件,化解率

  100%,在政府序列里面排在前列。另外,教育系统自己组建了几支队伍常年进行督查,常督常导机制制度形成了,特殊是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当中,经受住各种考验。

 二、民生项目抓得实,顺应民意。

 一是办学条件改善,进展力量增加。“十三五”期间我市累计投资 2.8 亿元改善办学条件,新建学校、幼儿园 3 所,建筑面积 2 万多平,扩建中学校校舍近 2 万平,加固改造中学校校舍 29 万平,配备校车 264 辆,实现农村地区全掩盖。完成中学校食堂供暖设施改造,建设 54 所中学校幼儿园卫生厕所,铺设 7 所学校塑胶操场,建设 23 间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办学条件持续优化。这一点,x 在大连乃至全省都是前列,这项民生项目得到老百姓的高度赞扬。

 二是课后服务开展,普惠学位增加。课后服务开展,深得绝大多数家长欢迎,节省家庭一大笔开支。学前三年普惠率已经达到了 80%,在辽宁省大连市名列前茅。乐观回应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期盼,解决了一批热点难点问题,如校门口上下学高峰交通拥堵问题,很有才智地建立了“警校家”联盟,受到省市领导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家长的好评。

 三是困难同学受助,教师待遇提高。发放各类助学资金近 1000 万,惠及同学近 1 万人。班主任津贴增长了一倍,绩效奖金、农村教师补贴等准时足额发放,在农村县区领先完成,受到了大连市政府表扬。

 三、难点问题抓得准,改革发力。

  一是义务教育均衡提质。

 ,体制改革增效。布局调整奏效,成功跻身全国义务教育进展均衡县,而且是高水平进展县行列。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力度空前,解决了农村学校“小而散”问题。三年来,农村教学点由 93 个削减到 10 个,学校分校由 6 个削减到 3 个,121 个城区大班额全部化解。特殊是去年一年合并了 54 个教学点,腾出 165 处 120 万平方米的校舍交给乡镇盘活使用。义务教育均衡进展的综合差异系数,学校降到了 0.401,学校降到 0.398,远远低于国家规定警戒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进展步伐不断加快。

 二是城缺乡余改善,财政压力减轻,科学调配 212 名农村富余教师到城区工作,有效改善了教师队伍“城缺乡余”的冲突,同时也减轻财政压力,得到全社会好评。而且调转公开、公正、公正,得到教师全都好评。

 三是县管校聘改革,教育生态向好。受到各个方面政策限制,教师流淌成为教育进展的一个瓶颈。在教育体育局、人社局等部门乐观争取下,这项千呼万唤的政策最终兑现了。行风建设常抓不懈,通过沟通、退出、提拔、处理等等,进一步优化校长队伍、教师队伍,力度空前,这需要一种胆识、一种情怀。

 总之,对于过去一年和“十三五”时期的教育工作,市委市政府是满足的,是充分确定的,社会满足度也在不断提升,教育体育局连续两年的年度考核中取得“好”等次,在x 教育历史上是首次,实属不易,充分说明“有为才有位”。

  在去年市委确定的五大领域改革中,教育体育局完成时限和完成质量都排在第一名。在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吴澜书记和德洋市长多次赐予表扬,赐予充分确定。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市委的坚强领导,离不开人大政协的有力监督,离不开各个部门、各个乡镇街道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教育系统全体同志的奋力拼搏。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市政府向始终以来关怀、支持、助力 x 教育事业进展的各有关方面、社会各界,向教育系统全体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意的感谢!

 在确定成果的同时,还必需糊涂生疏到存在的困难和不足。一是优质均衡进展的步伐需要加快,进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冲突照旧比较突出,城乡间、校际间教育教学质量进展仍不够均衡,优质资源不足。二是整体高质量进展任重而道远,人才匮乏,包括校长、教师、局机关、服务中心这 4 支队伍都缺少人才,从思想生疏到业务力量到敬业精神,需要努力提升。三是师德师风建设仍有待于加强,不容否认我们的主流是好的,但仍有个别现象同样对教育具有杀伤力,某种程度上玷污了教育的整体形象。四是遗留问题解决起来难度很大。五是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还需要努力营造。

 关于“十四五”时期和 2021 年开局之年的工作,贵元局长在报告中做了符合 x 教育进呈现实和将来需要的构想和部署。教育专项规划也绘制了一张惊异蓝图,需要全市各有关部门、有关方面分散共识,形成合力,共同为实现这个规

  划而努力。特殊需要全市教育系统的同志们,殚精竭虑,不懈奋斗,一张蓝图绘到底,把蓝图变为现实。我们的远景目标就是到 2035 年建成教育强市,结合贵元局长的报告,我再跟大家沟通几点想法、提点建议。干好任何一项工作前提是必需把准方向、用对方法,这就需要同志们把新时代关于教育工作的思想精髓、精神要义学深悟透,这是“魂”。贵元局长在报告中阐述得格外明确,期望教育系统的同志们要认真研读,无论是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还是习总书记关于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还是国家省市的一些重要文件、一系列政策,确定要认真去研读,把这些思想精髓、精神要义学深悟透了,方向把准了,灵魂把握了,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具体我提三点期望。

 。

 第一,持之以恒抓好重点工作,进一步夯实进展基础。

 一是在均衡进展上力求新突破。要创新举措,努力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进展不平衡的问题,要抓住新一轮项目规划建设的有利契机。除了启动一个乡镇一所学校、一所学校、一所幼儿园规划布局,还要新建 3 所城区学校、3 所公办附属幼儿园,扩建 4 所城区学校,改造农村学校硬件设施,这些都经过市政府常务会议争辩,投资接近 4 个亿。这些工作任务困难简洁,不能靠教育体育局一家唱独角戏,需要有关乡镇和政府各个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合作,缺一不成,特殊是发改、财政、自然资源、人社、住建等部门,要主动作为,敢于担当,抓紧工作落实。特殊是一些前期工

  作,需要各个部门抓紧协作,教育体育局要会同市政府督考办,挂图督办,定期调度,定期通报,准时跟进。在这个问题上,不能由于一时一事一个部门的拖拖拉拉而影响了全局。包括刚才贵元局长报告里提到的高校城附属学校建设,要通过组建教育集团,发挥好高校城中学校的公办职能,这些工作都是需要只争朝夕,一个部门慢了半拍,整个工作就可能要慢半年,甚至永久再没有机会了。以前有过这样教训,由于一个部门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导致全盘皆输,再想争辩这个问题为时已晚。机遇需要去找去抓,稍纵即逝。

 。

 二是在质量提升上力求新作为。推动 x教育高质量进展,系统内离不开 4 支队伍——校长队伍、教师队伍、局机关队伍、服务中心队伍。这 4 支队伍建设强,教育质量就会提升,教育就强;这 4 支队伍有一方面“瘸腿”,依据木桶理论、短板论,可能整个教育系统走起路来不会那么有力。推动 x教育高质量进展,系统外的家长不能缺位、不能错位、不能越位。家长一旦缺位、错位、越位,就会严峻制约教育质量的进展。教育进展,教师和同学是内因,内因当然起作用,其他外因特殊是家长还有社会,同样重要。确定要全社会总动员,融媒体中心、共青团、妇联,要发挥优势、共同出力,加强宣扬教育,让家长不缺位、不错位、不越位,给教育增加动力而不是阻力。还有今日在座的各个部门、各个乡镇街道,以及社会各界,要客观公正地看待教育,站在优先进展的战略地位支持教育,形成一股正能量。环境假如出了问题,

  教育是不能独善其身的,期望我们共同发力,共同擎起 x 教育这片天,教育才能实现高质量进展。千万不要认为教育高质量进展,仅是站在课堂上讲课的老师、学校的校长、教育体育局局长、分管教育领导同志的事,需要学校、同学、家长和社会四方发力,缺一不行。

 三是创新品牌上力求新亮点。原有的亮点、叫响的牌子要连续发扬光大,曾经的亮点、曾经洪亮的牌子要重振昨日的辉煌。有条件能亮起来、响起来的牌子,要力争早日亮起来、响起来。教育有很多亮点、很多响的牌子,有的到现在始终在亮,始终在响,省教育厅原厅长到 x 来看了几所学校,回去始终很兴奋,感到很欣慰,赞扬 x 有这么好的环境、这么好的教育。但是,有的亮点、有的牌子可能一度“长点锈”“掉点秤”,不要紧,只要找准问题,下决心、用猛药,确定会重振昨日的辉煌,还是大有期望、大有可能亮起来的。响起来的牌子,确定要争取再打几张出来。

 其次,锲而不舍抓难点,进一步回应人民群众期盼。

 一是在深化改革上力求新进展。主动顺应改革,需要才智,更需要士气。教育系统这支队伍,特殊是教育体育局的同志们,在贵元局长带领下,既不乏才智,更有士气。去年教育改革,第一炮打得格外响,包括这几年驰而不息抓顶岗熬炼和教师沟通,想了很多方法,在辽宁省范围内,这真是敢于第一个“吃螃蟹”。改革谋划得好,关系 x 教育长远进展,关系每个孩子将来,关系每个家庭幸福,这是千秋大业。

  怎样把改革做好,不能仅靠刘贵元局长一个人,教育系统的同志们,特殊是局机关干部、各位校长、各位领导,都要认真争辩 2021 年、2021 年两个年度中共中心国务院和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改革、关于教育长远规划的文件,比如《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我市到 2035 年的远景目标要建设教育强市,应当去争辩国家在这个问题上是怎么部署规划的,在 x能找到什么样的影子。还有《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新时代推动一般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要系统地读几遍、串起来,头脑会越来越糊涂,思路会越来越明晰。建议全部校长都向贵元局长学一学,要当教育的行家里手,否则不专业的人去干专业的活儿,确定会出问题,只不过这个问题大还是小、早还是晚而已。确定要学活到老学到老,要认真学习这些文件,由于这是方向、是旗帜、是引领。要把它争辩透,再结合 x实际确定会事半功倍,不会事倍功半、劳而无功。要在巩固前期教育改革成果的基础上,聚焦制约教育进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敢于并擅长打破传统体制机制束缚,大胆创新,推动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教育评价改革、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这三个改革格外重要,加强对办学行为、教育质量、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评估监测,要有效应对中高考改革要求,确保新高考平稳顺当。要加快推动中职教育改革,做强优势

  专业,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有新进展。要通过改革挖掘潜力,催生动力,提升影响力,增加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二是在促进公正上力求新举措。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的重要基础,要通过资源合理配置,实行多种途径,努力向着“每个孩子都享有公正而有质量的教育”目标迈进。目标说起来很简洁,做起来需要付出巨大努力。要在教育扶贫上精准发力,保障每一名孩子不由于家庭困难或者变故而失学;要高度关注残疾适龄儿童的入学问题,保障好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要用真情、动实招,回应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三是在作风建设上力求新成效。作风建设永久在路上,不...

篇四: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引领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汇报、总结(精品)

 ——党建领航铸灵魂 整全育人谱新篇

 近年来,xxxx 学校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市委全会精神,将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作为契机,认真落实“优教 xx、党建领航”行动计划部署要求,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坚持“围绕育人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育人”的指导思想,始终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努力找准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机结合点的基础上,有效促进两项工作同频同振,持续深化“xx 树人、卓育英才”的教育实践,潜修迈进谋发展、整全育人谱新篇,不断推动学校全面、优质、创新发展。

 一 、 把握“明方向、稳根基”这个前提,扎实推进政治建设

 学校党委坚持用党的十九大精神、xxx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武装头脑,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常态化开展“两学一做”,强化党建在学校工作中的政治功能。

 坚持干部“三会”学习制度:即党委纪委中心组(扩大)会、校长办公会、校区行政会,全面学习、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格落实新形势

 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推进党委决议事项督查督办制度化建设,完善办理事项反馈机制,确保将党的重大部署和工作要求执行到位。坚持教职工学习大会、党支部学习大会和党小组读书会,引导全校党员、教职员工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切实践行“五育并举”,创新育人模式,完善育人体系。

 二 、 立足“强基础、铸灵魂”这个根本,扎实推进思想建设

 学校党委制定《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升岗位的政治担当,推进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学习贯彻 xxx《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等精神内容,坚持正确的育人方向,植根中国大地办教育。

 坚持文化生态教育,重视教师的责任与担当意识,提升教职工的精神境界。通过青年教师导师制,关注青年教师的思想作风建设;坚持送温暖活动,帮扶贫困教职工、关爱生病或家庭有变故的教师、慰问退休教师等,增强教师的归属感;坚持做好统一战线,做好与民主党派的思想统战工作。坚持德育为先,注重整全育人。通过每周班主任集中培训以及外出学习考察,坚持党建带团建队建,形成严密的思想组织建设体系,贯穿党的思想教育,培养有灵魂、有思想、有觉悟的青少年学生。通过“五四”“国庆”“国旗下讲话”等爱国主义典礼教育活动,滋养学生的心灵。

 三 、 突出“聚人心、促效率”这个关键,扎实推进组织建设

 学校党委基于目前办学格局,不断强化党建核心,完善立体化组织体系,形成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纵向组织结构;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制定《中层干部后备人选选拔和培养制度》《中层干部选聘制度》。坚定“党旗所指、团旗所向”“星星火炬跟党走”价值引领,推动党建带团建队建。疫情爆发后,学校党委带头执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校党员、教职员工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总体战和复学复课攻坚战。线上线下开展固定党日主题活动和主题团队活动,组建党员突击队、服务队,名优教师参加省市“数字课堂”“云教课堂”“线上送课至鄂”活动。组织党员自发捐款,慰问坚守在抗疫一线的教职员工,向全社会推送系统优质的抗疫心理微课。校团委抗疫分队参与成立“抗击疫情,xx 学生在行动”组织,被 xx 市团市委评为“xx 市青年突击队标兵”,成为全市唯一获得此项荣誉的中学。

 四 、 围绕“优教风、浓学风”这个核心,扎实推进作风建设

 学校党委始终把党建和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着力提升领导班子作风,持续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全校《师德承诺书》签订率达 100%。引导全体党员和教职工坚持以“德”立身、立学、施教,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定并实施《xxxx 学校治理有偿家教实施办法》,要求全体党员和教职工自觉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引导教师知底线、守纪律,增强职业道德修养。学校不断完善《教代会制度》《领导干部联系群众谈心谈话制度》等,坚持民主集中制,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暖民心。创新

 干部深入调研、落实“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在校内设立“校长意见箱”, 坚持每年开展“校长与你面对面”活动 20 余场,回应和整改相结合,形成机制、持续推进。学校党委坚持每年“七一”选拔一批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优秀党员,隆重授予“党员示范岗”,有力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互促共进。

 五 、 抓住“治源头、固前沿”这个要害,扎实推进纪律建设

 学校党委全面贯彻市委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部署,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努力促进依法、民主、廉洁治校。利用每月一次党委、纪委中心组会,加强对班子成员教育引导特别是法纪教育,并狠抓会后落实工作,不断强化党建的主业意识,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对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都担负起主体责任,形成《xxxxxx 学校党风廉政制度汇编》。完善学校财务规范管理、招生、分班、学籍管理等近五十项风险防控制度,构建全面从严治校长效机制。坚持底线思维、问题导向不放松,突出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深化正风肃纪,持续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展定期排查、专项整治,强化从严律己、廉洁从政从教,努力促进全校教职工爱岗敬业、依法执教的良好氛围。

 六 、 着眼“保长远、促规范”这个重点,扎实推进制度建设

 学校党委不断建立完善党委、纪委中心组(扩大)会议制度,间周召开一次会议;在充分调研、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决定学校重大

 党建、校务、人事、财务等事项。各校区不断建立完善党建与行政工作例会制度,每周召开一次会议;党建与行政工作例会在充分调研、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研究本校区党建和行政等事项。党组织在中心组会议和党建与行政工作例会议始终居于核心地位,实现党的建设与学校建设、学校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建立完善固定资产管理、财务报销、食堂招标、工程招标、物资采购、零星维修、工作餐券管理、文印耗材管理、司机管理、招生招聘、学生分班、学籍管理、评优晋级、选人用人、安全管理等制度机制,不断规范管理,努力构建和优化学校现代管理体系管理能力,同时还建立完善监督、检查、追责机制,制定《责任追究制度》,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有成效,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xxxxxx 学校以党建为引领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学校先后荣获xx 市劳模单位、xx 市基层党建示范点、xx 市领航学校、xx 市首批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xx 大学美术人才基地校等称号。未来,学校着眼建设“人文、协商、科学、开放、生态”现代学校,大力实施“文化生态提升、课程教学改革、教师团队卓越、办学格局开放、智慧校园建设”六大工程,以党建带团建队建促进教育教学创新发展,争创“中国特色、世界领先”的中华名校,不断为加快推进 xx 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更大贡献。

篇五: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信心

 砥砺奋进

 加快推进全市教育高质量高品质发展

 ——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讲话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 100 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年。百年恰似风华正茂,开局自当扬帆远航。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发扬积极进取的拼搏精神,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在“稳”的基础和前提上奋力求“进”,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 XX 工作,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 100 周年。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工作,分析形势,安排 2021 年的教育工作。刚才,我们对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我代表市教育局对受表彰的单位表示祝贺,也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做出更大成绩!

 关于 2020 年的工作盘点和 2021 年的工作安排,机关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筹划,拟制了《2020 年全市教育工作回顾》和《×

 市教育局 2021 年工作要点》,已印发给大家,希望大家认真总结经验,对照工作要点谋划新年度的工作。下面,我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的推动全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讲两点意见。

 一、0 2020 年重点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 2020 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教育系统带来了一场大考。全市教育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统筹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疫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教育“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教育脱贫攻坚成果丰硕,全市各级各类教育得到协调、健康发展。

 (一)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得到新增强

 一是抓好党教融合,大力推动重点工作落实。把营造“三个氛围”、开展“双争双强一创建”活动融入业务工作中,以创促建、以创促改,推动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确保各项重点工作有效落实。

 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疫情发生以来,全市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筑牢战斗堡垒,争当抗疫先锋,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注重建立健全防控体系,成立了市教育局疫情防控指挥部,坚持领导带头、按级负责,形成全覆盖的防控网络。各学校基层党组织加强校园管理,细化全流程管理措施,严格落实校园安全检查、出入登记、测

 温消毒等制度。全市教育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响应党组织号召,14000 余名党员踊跃捐款 150 余万元,开展“同心抗疫、温暖守望”志愿服务活动,主动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护工作人员子女,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大规模成功实现“停课不停教、不停学”,平稳有序推进开学复课。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分阶段部署疫情防控工作,确保疫情防控不松劲。

 扎实开展教育脱贫攻坚工作。围绕“义务教育有保障”,认真履行主体职责,开展了“教育扶贫政策落实大走访”活动,全面排查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情况,落实好对特殊学生群体送教上门等个性化帮扶措施,没有出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适龄儿童、少年因贫失学、辍学现象。扎实组织教育资助工作,2020 年全市共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 24676 人次,资助金额 2250.85 万元。2020 年全市共招聘特岗教师 630 人,组织 116 名支教教师到滑县、内黄县履职,92 名局直学校教师到结对帮扶学校参加兼职支教工作。成立教育专家服务团,走进了 28 个乡村服务点,捐赠价值近 20 万元的图书、仪器等,开展培训讲座 40 多场,受惠群众 3000 余人。我市教育扶贫工作多次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肯定,内黄县教育局被表彰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扎实推进教育民生工程。民生工程是市政府向群众作出的承诺,是关乎教育发展的重点工作。局党组高度重视,坚持多方协调、统筹调度、持续督导,2020 年 9 月,×市新一中学和

 市实验幼儿园投入使用,顺利招生。列入省重点民生实事的农村教师周转房 10 个项目 296 套全部完工或投入使用。列入市民生实事的新建、改扩建幼儿园 40 个项目全部主体完工。

 二是夯实基层基础,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局党组坚持管方向、抓全局,召开 5 次党组(扩大)会专题研究部署党建工作,到 20 余所学校调研基层党建,2 次到联系点党支部讲党课、参加主题党日活动。指导市一中、市二中等 8 所县级学校高标准抓好市委巡察反馈情况整改。积极推动党组织全覆盖,通过单独建、联合建、派出党建指导员和“网格化”管理模式,2020 年新增 78 个学校党组织,全市中小学校党组织覆盖率100%,党的工作和党组织建设实现全覆盖。深入开展党建示范校创建活动,7 所中小学校被评为省级“党建示范校”,20 所学校被评选为市级“党建示范校”,以省市两级党建示范校为引领,扎实落实“3211”工程。建立完善党建制度,制定实施了《×市教育局党建工作“四级五岗”责任清单》《党建工作量化考核实施细则(试行)》《抓党建促工作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的通知》,梳理并建立了 23 项党建和业务融合重点工作台账,按照制度抓党建的氛围初步形成。派驻纪检监察组还专门举办全市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专题培训班,强化基层党组织书记“一岗双责”的意识和能力。

 二是夯实基层基础,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局党组坚持管方向、抓全局,召开 5 次党组(扩大)会专题研究部署党

 建工作,到 20 余所学校调研基层党建,2 次到联系点党支部讲党课、参加主题党日活动。指导市一中、市二中等 8 所县级学校高标准抓好市委巡察反馈情况整改。积极推动党组织全覆盖,通过单独建、联合建、派出党建指导员和“网格化”管理模式,2020 年新增 78 个学校党组织,全市中小学校党组织覆盖率100%,党的工作和党组织建设实现全覆盖。深入开展党建示范校创建活动,7 所中小学校被评为省级“党建示范校”,20 所学校被评选为市级“党建示范校”,以省市两级党建示范校为引领,扎实落实“3211”工程。建立完善党建制度,制定实施了《×市教育局党建工作“四级五岗”责任清单》《党建工作量化考核实施细则(试行)》《抓党建促工作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的通知》,梳理并建立了 23 项党建和业务融合重点工作台账,按照制度抓党建的氛围初步形成。派驻纪检监察组还专门举办全市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专题培训班,强化基层党组织书记“一岗双责”的意识和能力。

 三是注重活动配合,扎实推进思政课建设。印发实施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校道德与法治和思想政治课建设工作的通知》,投入 37 万元组织了 180 名思政课校长和教师培训,组织 4500余名思政课教师参加线上培训。开展了 760 余名教师参赛的全市思政优质课教学评比,《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 74 课被评为思政优质课,打造了一批育人效果显著的精品课程。组织领导干部上讲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2020 年全市 17 位市厅级

 干部、18 位市直单位主要领导授课 47 次、169 位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授课 219 次,487 位乡科级干部授课 785 次,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干部职工和师生群众深受教育。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主题教育,组织“童心战疫、为爱加油”“共谱战疫之歌,不负明媚春光”作品征集,开展“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活动,通过研讨分享、主题班会和团队会等形式,引导学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奋斗精神和家国情怀。组织开展了“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开展“甲骨文进校园、进课堂”活动,8 所学校被评为省甲骨文教育特色学校。

 (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取得新突破

 一是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减轻家长负担。推进课后延时服务工作,联合市发改委等六部门出台了《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各中小学校从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角度,充分了解家长及学生需求,科学设计课后服务内容和形式,明确我市中小学课后服务收费标准是每生每月最高不超过 80 元,让家长放心,让每个孩子都能从中受益。探索午餐配送工作,通过市场调研,遴选有资质的配餐公司,市区 10 余所中小学 3300 名学生吃上了营养午餐,解决了学生和家长的实际困难。规范软件使用,制定了家校联系通讯软件使用“八个禁止”,将“让家长检查作业、要求家长群内打卡”等受到家长诟病的行为列为禁止事项。

 二是完善招生政策,促进教育公平公正。招生工作关系家长切身利益,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市教育局不断完善招生政策,努力让学生、家长满意。2020 年全市普通高中招生录取 3.51万人,市直公办高中学生报到率 98.2%,报到率大幅提升。今年我市普通高中招生首次设置平行志愿,增加了志愿学校数量,降低志愿选报带来的高分落选风险。小升初连续三年实施公民办全部电脑派位、同步招生、按照志愿分批次录取等政策,在小升初招生电脑派位时通过让家长、学生代表参与,学生、家长代表发言,与各初中校长进行现场交流沟通等措施,在保证教育公平的同时,让学生、家长对初中学校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广泛宣传,培训班主任。市教育局通过新闻发布会、微信公众号、网络等解读招生政策。印制了《致家长的一封信》,制作了志愿填报微视频等辅助政策宣传;同时,分别对市区小学、初中毕业班全体班主任进行政策培训,保障班主任对家长进行准确的培训与指导。

 三是完善评价制度,促进学校、学生共同发展。为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营造和谐育人环境,促进学校密切联系家长,2020 年起我市在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中增加家长评价学校的内容,从开足开全课程、师风师德建设、规范办学行为、校园安全、家长满意度等方面入手,建立家长参与评价学校制度。1月 5 日,市教育局开展了“家长眼中的学校”问卷调查活动。问卷涵盖师德师风、学生安全、教育教学、家校合作等方面,

 通过满意度调查、征求意见等方式,市区 25 所初中家长共 40718人参加了网络调查问卷,参与率 82.7%。调查结果显示,广大家长对教育工作的整体满意度为 93.75%,总体上看家长对×教育的评价还是比较高的。但认真分析调查结果,也不难发现一些问题,家长满意度排名靠后的三个问题:“学生文化课家庭作业时间是否过量”的满意率仅为 74.13%,“学校是否每个学科只推荐 1 本教辅资料”的满意率仅为 75%,“学校是否存在按照学习成绩排座位的现象”的满意率为 87.59%,这些问题都值得校长们,包括办学教育工作者去深刻反思。

 (三)师德师风建设得到新提升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师德师风建设需要制度的规范框定和教师立德修身的有机统一。市教育局制定了《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和《×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负面清单》等系列文件,加强了对全市学校师德工作的指导,为基层学校抓好师德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抓手。

 二是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在各级各类培训中聚焦师德,引领广大教师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同步提升。将“牢记育人使命,志做四有教师”师德主题教育中的师德征文、师德案例与最美教师宣传推介活动结合起来,在市教育局微信公众号上开启《师德谈》专栏,广大教师踊跃投稿,连载优秀稿件十五期。评选出 10 名“×最美教师”在媒体上广泛宣传,在全市学校营造了“抓师德、正师德、强师德”的良好氛围。通过依案说法、问

 题通报、观看案例视频等形式,进行警示教育,深入剖析,吸取教训,做到警钟长鸣。

 三是组织专项治理活动。制定了《×市中小学教师师德专项治理实施方案》,按照工作部署、排查整治、建章立制三个阶段,采取实地调研、问卷调查、明察暗访、自查自纠、调查处理等方式,在全市范围开展了为期 6 个月的师德专项治理活动。对 7 起在职教师违规有偿补课、4 名教师违规增订教辅资料、1 例在评比表彰中徇私舞弊行为进行严肃处理,通过微信公众号曝光,起到了震慑作用。针对《负面清单》和专项治理情况,要求全市教师展开大讨论,深刻反思,引以为戒。对违背师风师德的行为实行“一案双查”。制度的规范和落实,有力促进我市教师队伍建设持续向好发展。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协调健康发展,德育、体育、卫生、艺术、劳动教育实现“五育并举”,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规划、财务审计、装备管理、教研信息、招生考试等工作成效明显,意识形态、安全信访、教育宣传、“放管服”改革等保障有力。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们的辛勤努力是分不开,在此,我代表市教育局党组向在座的同志们、并通过你们向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二、安排部署 1 2021 年重点工作

 2021 年是建党 100 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做好今

 年的工作意义重大,总体思路是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巩固拓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积极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十四五”全市教育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 100周年,为实现我市“一个重返、六个重大”目标任务,建设新时代区域性中心强市奠定坚实的人才和智力基础。

 关于 2021 年的具体工作,《工作要点》中已进行了具体明确。在这里,我重点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

 抓好党建与教育工作融合,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加强学校党建工作,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

篇六: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为深入推进区域初中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品质,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在初中第一轮强校建设的基础上,着力初中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结合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高质量打造现代化滨海大都市首善之区新定位,坚持“三为本”“三个更重要”发展理念,科学分类施策,优化资源配置,推进补短提升,强化队伍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努力打造优质均衡、活力充盈、特色多样、生态和谐的初中新样态,让城乡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二、行动目标 ——到 2022 年,大力改善薄弱初中办学条件,初中标准化学校比例达100%;完善初中教育改革发展机制,补齐初中教育突出短板;全面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达到区域全覆盖;组建城乡初中教育共同体,加强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到 80%以上。探索形成区域内初中学校自主发展、自我提高的办学新机制。

 ——到 2025 年,区域内初中资源配置优质均衡校际差异系数均小于0.30;全区 1/3 相对薄弱的初中办学水平显著提高,1/3 内涵发展较好的初中创建成现代化学校;公民办学校协同优质发展,基本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需求,着力打造一批品质名校。

 三、行动举措 (一)建设“统领”行动 1.强化队伍政治建设。加强对初中教育的全面领导,强化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建立健全初中学校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推动建工作进章程,以建带动群团建设。强化初中学校领导班子政治建设、教师员队伍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选树一批扎根边远乡镇初中的“四有”好教师典型,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全面推进“清廉学校”建设。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初中思政教师队伍建设,逐年配齐思政教师,推进专兼职思政课教师培养。思政教育要富有时代特色,挖掘本地“红色根脉”资源,挖掘新时代的思政课程内容、主题活动和实践形式,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和获得感,突出可实践性可体验性,牢牢把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正确政治方向,推动教学改革创新,使形式更新颖、内容更丰富、吸引力更强。

 3.推进初中“五育并举”。各学校要完善德育工作体系,改革育人方式,积极构建多元育人的校园特色文化,不断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全面落实“双减”要求,重视初中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发挥青少年健康“护航”工程和学生生命成长共同体的作用,关注初中学生心理健康,加强初中学生体质健康,不断推进“五育并举”工作。

 (二)优质资源拓展行动

 4.优化初中学校规划布局。加大经费投入,加快学校建设,均衡配置公办教育资源,统筹推进规范民办义务段学校工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变化趋势,结合新一轮国土资源规划调整,完善区域内初中学校规划布局,在城镇建设和更新中,优先保障公建配套初中学校的新建和改(扩)建工程。“十四五”期间,新建改(扩)建初中学校 8 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

 5.深化初中优质教育环境建设。依托省“区域推进和学校整体推进智慧教育综合试点区”、“互联网+义务教育”实验区建设,统筹推进智慧校园、未来校园建设,加强学科教室、创新实验室及新型教学空间建设,为学生个性化、跨学科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创设条件。推进人工智能教育进校园,加强教师现代化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至 2022 年,“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覆盖率达 100%。到 2025 年,发展 2 家以上市级智慧校园标杆学校,新型教学空间覆盖率达到 100%,创新实验室覆盖率达到 100%。

 (三)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行动 6.实施农村边远初中补短提升。调整教育经费的支出结构,加大对农村边远初中学校的经费支持力度,改善办学条件。采用融合型、共建型等合作办学模式,推进 8 对城乡初中教育共同体建设,实现以强带弱,共同发展。扩大优质示范普高在农村边远初中的招生名额分配比例,建立健全薄弱初中学校教师的引进和培养机制。并以近三年初中学校发展性评估结果为依据,将区域内 1/3 左右的初中确定为相对薄弱、需重点建设的初中学校,组织专家诊断分析,“一校一案”实施补短提升。每三年为一轮,实行动态管理。

 7.推进近郊初中提档升级。推进分层作业改革、基础性课程分层走班教学及学为中心的“生动课堂”教学改革。开展数字化精准教学,推进学校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强化校本研修,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与能力。以拓展性课程和特色项目为载体,探索小初高特色项目衔接,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设一批德育、外语、科技、艺术、体育等方面的特色初中,推动组建初高中特色发展联盟,促进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

 8.深化城区初中品质铸造。研制“品质初中”发展指标,确定“品质初中”的类别与项目,建立以教育经费、办学条件、师资配置、教育质量为核心的“品质初中”发展监测机制,实施年度报告制度。深化初中课程改革,实施初中强基工程,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通过市中学生“科技素养大讲堂”课后服务平台和与高校、高中、俱乐部、校外有资质培训机构合作、购买特色课程服务等形式,大力推进初中学校多样化办学、个性化育人、特色化发展,做大做强初中教育品牌。

 (四)师资素质优化行动 9.提升校长专业领导能力。深化初中校长、书记学习共同体建设,推进“未来教育管理名家(初中校长)培养工程”和“初中校长素质提升计划”,构建初中校长分层分类培养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区域教育顾问的引领作用,以培养政治坚定、理念先进、富有情怀、业务精深、治校有方、紧跟时代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初中校长为目标,加大对名校长、正校级后备人选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培育形成优秀校长群。到 2025 年,遴选并培育市名校长 2~4 名、区名校长 5~8 名。积极试行校长职级制,探索建立科学的校

 长职级评价体系,努力形成教育家办学的激励机制和政策导向,促进初中校长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10.优化学校师资配置。制定初中校长与教师优化配置和建设工作方案,完善初中教师流动机制和名优教师使用机制,重点引导优秀教师向薄弱初中流动,充分发挥名优教师引领作用。在现有编制总量内,通过城乡一体、学段统筹、教师走教、动态调整的方式合理配备初中教职工,并适当向薄弱学校倾斜。探索建立教职工编制“周转池”制度。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培养、交流、引进等措施,到 2025 年,区域内初中教师研究生学历(含硕士学位)占比达 10%,农村初中学校每百名学生至少拥有 1 位名师(含特级教师、名师、骨干教师等培养对象),建立农村“初中名师工作室”50个。

 11.改进教师培养培训方式。加强中青年教师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大力实施“领头雁+群雁飞”工程,建构初中教师专业化发展体系和名师后备人选培养体系,打造“阶梯式”人才成长的本土路径。推进农村初中教师培养计划,深化教师交流,完善新入职教师带教制度,统筹安排农村和薄弱初中新入职教师在城镇优质学校学习锻炼三年,期满后回原农村学校任教。坚持问题导向开展教师的执教能力培训,提升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实施青年教师岗位成长计划,进行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学分制管理。依托“高端教师培训班”“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特级教师基地学校”等载体,开展高端培训、师徒结对、校本研训等活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到 2025 年,遴选并培育市学科名师骨干 8~10 名、区学科名师骨干 30~40 名,培育市骨干班主任 3~10 名,区名班主任、骨干班主任 5~10 名。

 用优质师资保障初中教育优质发展。支持初中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初中教师、校长出国(境)研修,加快提升初中校长与教师的国际理解能力。

 (五)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行动 12.丰富“三生”课程体系。加强以“生命、生存、生活”为主题的初中“三生课程”建设,拓展优化学校课程体系和实施方案,加强各类课程、不同学科间的联系和整合,积极推进差异化、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深化校本特色的拓展性课程研究,提高拓展性课程质量,再开发 30 门区级及以上优秀拓展性课程,每校至少培育 1 门优秀拓展性课程,实现基础性课程与拓展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统一。

 13.提升“生动课堂”教学实效。开展省“改进学校教学管理”项目试点,推进学校教学管理向“指导性管理”转型。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深化“生动课堂”教学改革,结合“名师工作室”活动,开展每年一次的“生动课堂”教学改革展示月活动,表彰一批“生动课堂”教学改革优秀教师和示范学校,总结推广一批具有课改特色的“生动课堂”教学改革典型经验。改进行政班和教学班并存管理方式,倡导根据学生意愿与学科能力,积极开展基础性课程分层走班、分层辅导、分层作业等形式的分层教学改革,实施校内减负提质。结合课后服务和周末校园开放日活动,积极开展尊重差异、面向全体的“培优、促中、补差”的教学,全面丰富和拓展学生社团课程。

 14.培育体艺特色衔接项目。实施小初体艺特色衔接项目,同一区域内的小学和初中要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区、省艺术教育实验区为平台,加强体艺特色项目衔接工作研究,强化特色项目的顶层设计,科学建立体

 艺特色项目培训培养机制,以体艺课程教学、课外活动及课余训练等为载体,逐步形成区域内小初衔接体艺特色品牌。实施体育艺术素养监测工作并纳入综合素质评价系统。

 15.强化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实验教学,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学实验操作测试制度,有效提升初中生科学实验操作能力。倡导基于真实情境的学习,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性问题解决能力。拓宽丰富综合学习课程,推进 STEM 课程建设与创客教育,探索多学科知识融合教学路径,培养学生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加强科技教育,借助特色高中、高校、协会资源,创新初中生科技教育平台,延伸科技课堂时空。

 16.深化数字化教学改革。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项目,推动数字化改革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全面实施初中学校首席信息官(CIO)机制,深化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加大“空中课堂”的个性化推送力度,扩大名校名师优质资源辐射面。探索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精准教学、个性化学习和教育教学质量诊断与评价。

 17.加强教科研工作。优化初中教研科研队伍建设,配足配好初中教研员队伍,健全以特级教师、名教师为基础的兼职教研员制度,组建初中教育教学专家库。推进教研工作重心下移,健全教研员岗位职责和考核制度。50 周岁以下教研员在岗工作满 5 年后,原则上要有薄弱初中从事 1 学年以上教育教学工作的经历或开设工作室。加大对初中教研教科项目的扶持力度,创新学校学科教研组建设和教研工作方式,因地制宜采用区域教研、网络教研、综合教研、主题教研、教学展示、现场指导、项目研究等多种

 方式,提升教研工作质量和效果。建立教学视导专家团队,制定初中教学视导制度,全面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立足课堂的教学视导工作。

 (六)管理品质提升行动 18.构建现代化学校管理制度。以现代化学校建设为标准,建立健全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校务理事会、学术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法律顾问等制度,推动学校依法办学、民主管理,督促学校按章程办学,提升学校规范化管理水平。鼓励各初中开展与课程改革、集团化办学相配套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扁平化管理,提升管理实效。逐步扩大学校人事自主权,落实学校经费使用自主权,完善教师激励体系,强化优质学校带动作用,助力学校发展。

 19.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教师“区管校聘”人事制度改革,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扩大学校人事工作自主权,放宽初中学校在副校长聘任中的参与权和选择权,探索建立集团化办学机制下内设机构的自主设置制度。探索在学校先行面试基础上的教师招聘改革;对具备条件的学校,可放权由其自主按规定组织公开招聘,并按要求备案。

 20.完善教育质量评价机制。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工作,全面实施“公民同招”政策。建立和完善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增值评价、综合评价等多维度区域义务教育质量、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生发展质量评价体系。以阳光系列评选为导向,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加强学校发展性评估,建立和完善初中与高中教育质量跟踪评价办法。以综合质量为导向,三年为一个周期,将学生德智体美劳及身心发展状况纳入监测内容,建立区域基础教育生态监测发布制度,营造有利于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

 21.建立健全办学激励机制。完善教师激励体系,强化校内激励作用。注重精神荣誉激励,组织开展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等优秀教师及优秀教学团队等评选活动,加大对初中优秀校长、优秀教师的表彰宣传力度。强化专业发展激励,完善健康的教师岗位晋升机制。健全绩效工资激励,根据初中学校的办学绩效,对绩效工资和年终考核奖实施统筹分配,向办学规范且办学质量提高成效明显的学校倾斜;完善学校绩效工资和年终考核奖分配办法,由学校在考核的基础上自主分配,有效体现教职工工作量和工作实绩,重点向教育教学实绩突出的一线教师和班主任倾斜。

 四、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级层面建立初中教育高质量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和专家指导小组,各相关镇(街道)、教育、发改、财政、人社、编办、规划、住建、科技等相关部门分工协作、各司其职、责任到位,及时解决初中教育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体制、机制、政策等实际问题,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篇七: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高质量发展发言材料

 一、抓机制完善,筑牢“泰微课”教育资源应用的基础 一是完善组织机构。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泰微课”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校长直接领导、小组统筹规划、教师辐射引导的作用,从制度上有力推进“泰微课”资源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是健全专家队伍。加强“泰微课”资源各学科专家团队的建设,采取“师徒结对”的方式,不断充实专家团队,科学指导教师在“泰微课”制作、应用与教学反思等各个环节的工作,有针对性地进行研讨。

 三是加强考核评比。把“泰微课”资源数量和质量、课前课中课后教师、学生使用“泰微课”资源以及各校征订“泰微课”网络课程的情况纳入对各校的年度考核内容。对我区“泰微课”应用试点学校进行对照评比,增强“泰微课”的可信度和满意度。

 二、抓宣传保障,提升“泰微课”教育资源应用的能力 一是组织培训学习。今年,市教育局推出新版“泰微课 2.0”APP 平台后,我区随即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研究学习、培训,了解新版APP 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目前,我区师

 生注册泰微课平台账号已达 90%以上,并能够按时登录“泰微课”网站进行学习。

 二是广泛宣传推广。学校抓住“教学开放日”契机,要求所有教师在课堂上均应用“泰微课”进行教学,让家长零距离感受“泰微课”在教学中优越的辅助作用。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和家长使用“泰好学”等移动终端安装新版“泰微课 2.0”APP,借助学习圈功能在教师引领下优化学习,保证孩子们“时时可学,处处能学”。

 三是提供技术保障。2018 年,我区投入资金近 400 万元,用于建设学校无线网络全覆盖工程,实现全区统一认证、统一管理,为全面推进泰微课的学习应用,提供了更为优越和便捷的网络保障。

 三、抓推进落实,提高“泰微课”教育资源应用的实效 一是在课程开发上,着重提升质量。在已完成“泰微课”基本制作任务的基础上,不限学科、年级,积极动员全体教师加强合作与研究,创作出更多的优质微课,丰富“泰微课”资源库。2018 年,我区教师制作的泰微课资源总量达近万条,其中获评“A”等 3527 条,“B”等 3356 条。

 二是在课堂教学上,着重科学指导。积极发挥“专家引领”的辐射作用,利用“泰微课”资源,系统整合学科知识,科学指导线下教学,

 提升课堂效率。二附中在省语文特级教师钱蓉蓉的带动和引领下,组内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员参与了初中语文学科《泰微课导学案》的编撰与视频素材制作。海光小学数学教研组在窦平校长的带领下,打造了“泰微课”学习平台,编制了“泰微导学”学习资源,突出资源引导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是在课后应用上,着重实际效果。全区学校各个班级、各教研组都积极参与到“泰微课教学圈”应用实践中去,教师利用教学圈有目的的推送优质泰微资源,收集学生反馈,并积极引导家长利用“泰微课”学习辅导平台,在家中开展学习辅导活动。学校定期与家长或学生交流,引导家长、学生深入了解“泰微课”资源,充分发挥泰微课的应用价值。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泰微课”优质教育资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惠民工程。我们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学习兄弟县市好的做法和经验,积极探索我区“泰微课”应用的新思路,新途径,在今后的工作中,着力抓好“四个延伸”,让“泰微课”品牌项目惠及更多海陵学子。

 一是从部分学科向全部学科延伸。除语、数、英等主要学科外,探索在其他学科中广泛开展“泰微课”的建设与应用的实践研究,逐步实现学科全覆盖。

 二是从知识讲解向文化拓展延伸。结合各校校园特色文化建设,设计制作诸如国学阅读、幼儿教育、少年宫校外辅导、安全法治教育等系列专题微视频。

 三是从课堂教学向课外活动延伸。除辅助课堂教学以外,在一些社团项目、竞赛指导活动中使用泰微课,如电子百拼、书画拓片等,不断拓展“泰微课”使用的广度和深度。

 四是从学校教育向家庭教育延伸。将“泰微课”引入家长学校,针对大多家长业余时间零散的特点,利用碎片化的微视频,向更多的家长普及家教常识,开展亲子学习,提升家庭的信息化素养。

篇八: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为深入推进区域初中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品质,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在初中第一轮强校建设的基础上,着力初中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结合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高质量打造现代化都市首善之区新定位,坚持“三为本”“三个更重要”发展理念,科学分类施策,优化资源配置,推进补短提升,强化队伍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努力打造优质均衡、活力充盈、特色多样、生态和谐的初中新样态,让城乡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二、行动目标 ——到 2022 年,大力改善薄弱初中办学条件,初中标准化学校比例达 100%;完善初中教育改革发展机制,补齐初中教育突出短板;全面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达到区域全覆盖;组建城乡初中教育共同体,加强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到 80%以上。探索形成区域内初中学校自主发展、自我提高的办学新机制。

 ——到 2025 年,区域内初中资源配置优质均衡校际差异系数均小于 0.30;全区 1/3 相对薄弱的初中办学水平显著提高,

 1/3 内涵发展较好的初中创建成现代化学校;公民办学校协同优质发展,基本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需求,着力打造一批品质名校。

 三、行动举措 (一)建设“统领”行动 1.强化队伍政治建设。加强对初中教育的全面领导,强化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建立健全初中学校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推动建工作进章程,以建带动群团建设。强化初中学校领导班子政治建设、教师员队伍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选树一批扎根边远乡镇初中的“四有”好教师典型,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全面推进“清廉学校”建设。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初中思政教师队伍建设,逐年配齐思政教师,推进专兼职思政课教师培养。思政教育要富有时代特色,挖掘本地“红色根脉”资源,挖掘新时代的思政课程内容、主题活动和实践形式,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和获得感,突出可实践性可体验性,牢牢把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正确政治方向,推动教学改革创新,使形式更新颖、内容更丰富、吸引力更强。

 3.推进初中“五育并举”。各学校要完善德育工作体系,改革育人方式,积极构建多元育人的校园特色文化,不断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全面落实“双减”要求,重视初中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全面加强和

 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发挥青少年健康“护航”工程和学生生命成长共同体的作用,关注初中学生心理健康,加强初中学生体质健康,不断推进“五育并举”工作。

 (二)优质资源拓展行动 4.优化初中学校规划布局。加大经费投入,加快学校建设,均衡配置公办教育资源,统筹推进规范民办义务段学校工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变化趋势,结合新一轮国土资源规划调整,完善区域内初中学校规划布局,在城镇建设和更新中,优先保障公建配套初中学校的新建和改(扩)建工程。“十四五”期间,新建改(扩)建初中学校 8 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

 5.深化初中优质教育环境建设。依托省“区域推进和学校整体推进智慧教育综合试点区”、“互联网+义务教育”实验区建设,统筹推进智慧校园、未来校园建设,加强学科教室、创新实验室及新型教学空间建设,为学生个性化、跨学科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创设条件。推进人工智能教育进校园,加强教师现代化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至 2022 年,“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覆盖率达 100%。到 2025 年,发展 2 家以上市级智慧校园标杆学校,新型教学空间覆盖率达到 100%,创新实验室覆盖率达到100%。

 (三)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行动 6.实施农村边远初中补短提升。调整教育经费的支出结构,加大对农村边远初中学校的经费支持力度,改善办学条件。采用

 融合型、共建型等合作办学模式,推进 8 对城乡初中教育共同体建设,实现以强带弱,共同发展。扩大优质示范普高在农村边远初中的招生名额分配比例,建立健全薄弱初中学校教师的引进和培养机制。并以近三年初中学校发展性评估结果为依据,将区域内 1/3 左右的初中确定为相对薄弱、需重点建设的初中学校,组织专家诊断分析,“一校一案”实施补短提升。每三年为一轮,实行动态管理。

 7.推进近郊初中提档升级。推进分层作业改革、基础性课程分层走班教学及学为中心的“生动课堂”教学改革。开展数字化精准教学,推进学校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强化校本研修,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与能力。以拓展性课程和特色项目为载体,探索小初高特色项目衔接,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设一批德育、外语、科技、艺术、体育等方面的特色初中,推动组建初高中特色发展联盟,促进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

 8.深化城区初中品质铸造。研制“品质初中”发展指标,确定“品质初中”的类别与项目,建立以教育经费、办学条件、师资配置、教育质量为核心的“品质初中”发展监测机制,实施年度报告制度。深化初中课程改革,实施初中强基工程,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通过市中学生“科技素养大讲堂”课后服务平台和与高校、高中、俱乐部、校外有资质培训机构合作、购买特色课程服务等形式,大力推进初中学校多样化办学、个性化育人、特色化发展,做大做强初中教育品牌。

 (四)师资素质优化行动 9.提升校长专业领导能力。深化初中校长、书记学习共同体建设,推进“未来教育管理名家(初中校长)培养工程”和“初中校长素质提升计划”,构建初中校长分层分类培养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区域教育顾问的引领作用,以培养政治坚定、理念先进、富有情怀、业务精深、治校有方、紧跟时代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初中校长为目标,加大对名校长、正校级后备人选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培育形成优秀校长群。到 2025 年,遴选并培育市名校长 2~4 名、区名校长 5~8 名。积极试行校长职级制,探索建立科学的校长职级评价体系,努力形成教育家办学的激励机制和政策导向,促进初中校长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10.优化学校师资配置。制定初中校长与教师优化配置和建设工作方案,完善初中教师流动机制和名优教师使用机制,重点引导优秀教师向薄弱初中流动,充分发挥名优教师引领作用。在现有编制总量内,通过城乡一体、学段统筹、教师走教、动态调整的方式合理配备初中教职工,并适当向薄弱学校倾斜。探索建立教职工编制“周转池”制度。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培养、交流、引进等措施,到 2025 年,区域内初中教师研究生学历(含硕士学位)占比达 10%,农村初中学校每百名学生至少拥有 1位名师(含特级教师、名师、骨干教师等培养对象),建立农村“初中名师工作室”50 个。

 11.改进教师培养培训方式。加强中青年教师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大力实施“领头雁+群雁飞”工程,建构初中教师专业化发展体系和名师后备人选培养体系,打造“阶梯式”人才成长的本土路径。推进农村初中教师培养计划,深化教师交流,完善新入职教师带教制度,统筹安排农村和薄弱初中新入职教师在城镇优质学校学习锻炼三年,期满后回原农村学校任教。坚持问题导向开展教师的执教能力培训,提升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实施青年教师岗位成长计划,进行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学分制管理。依托“高端教师培训班”“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特级教师基地学校”等载体,开展高端培训、师徒结对、校本研训等活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到 2025 年,遴选并培育市学科名师骨干 8~10 名、区学科名师骨干 30~40 名,培育市骨干班主任 3~10 名,区名班主任、骨干班主任 5~10 名。用优质师资保障初中教育优质发展。支持初中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初中教师、校长出国(境)研修,加快提升初中校长与教师的国际理解能力。

 (五)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行动 12.丰富“三生”课程体系。加强以“生命、生存、生活”为主题的初中“三生课程”建设,拓展优化学校课程体系和实施方案,加强各类课程、不同学科间的联系和整合,积极推进差异化、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深化校本特色的拓展性课程研究,提高拓展性课程质量,再开发 30 门区级及以上

 优秀拓展性课程,每校至少培育 1 门优秀拓展性课程,实现基础性课程与拓展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统一。

 13.提升“生动课堂”教学实效。开展省“改进学校教学管理”项目试点,推进学校教学管理向“指导性管理”转型。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深化“生动课堂”教学改革,结合“名师工作室”活动,开展每年一次的“生动课堂”教学改革展示月活动,表彰一批“生动课堂”教学改革优秀教师和示范学校,总结推广一批具有课改特色的“生动课堂”教学改革典型经验。改进行政班和教学班并存管理方式,倡导根据学生意愿与学科能力,积极开展基础性课程分层走班、分层辅导、分层作业等形式的分层教学改革,实施校内减负提质。结合课后服务和周末校园开放日活动,积极开展尊重差异、面向全体的“培优、促中、补差”的教学,全面丰富和拓展学生社团课程。

 14.培育体艺特色衔接项目。实施小初体艺特色衔接项目,同一区域内的小学和初中要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区、省艺术教育实验区为平台,加强体艺特色项目衔接工作研究,强化特色项目的顶层设计,科学建立体艺特色项目培训培养机制,以体艺课程教学、课外活动及课余训练等为载体,逐步形成区域内小初衔接体艺特色品牌。实施体育艺术素养监测工作并纳入综合素质评价系统。

 15.强化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实验教学,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学实验操作测试制度,有效提升初中生科学实验操作能

 力。倡导基于真实情境的学习,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性问题解决能力。拓宽丰富综合学习课程,推进 STEM 课程建设与创客教育,探索多学科知识融合教学路径,培养学生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加强科技教育,借助特色高中、高校、协会资源,创新初中生科技教育平台,延伸科技课堂时空。

 16.深化数字化教学改革。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项目,推动数字化改革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全面实施初中学校首席信息官(CIO)机制,深化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加大“空中课堂”的个性化推送力度,扩大名校名师优质资源辐射面。探索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精准教学、个性化学习和教育教学质量诊断与评价。

 17.加强教科研工作。优化初中教研科研队伍建设,配足配好初中教研员队伍,健全以特级教师、名教师为基础的兼职教研员制度,组建初中教育教学专家库。推进教研工作重心下移,健全教研员岗位职责和考核制度。50 周岁以下教研员在岗工作满 5年后,原则上要有薄弱初中从事 1 学年以上教育教学工作的经历或开设工作室。加大对初中教研教科项目的扶持力度,创新学校学科教研组建设和教研工作方式,因地制宜采用区域教研、网络教研、综合教研、主题教研、教学展示、现场指导、项目研究等多种方式,提升教研工作质量和效果。建立教学视导专家团队,

 制定初中教学视导制度,全面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立足课堂的教学视导工作。

 (六)管理品质提升行动 18.构建现代化学校管理制度。以现代化学校建设为标准,建立健全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校务理事会、学术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法律顾问等制度,推动学校依法办学、民主管理,督促学校按章程办学,提升学校规范化管理水平。鼓励各初中开展与课程改革、集团化办学相配套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扁平化管理,提升管理实效。逐步扩大学校人事自主权,落实学校经费使用自主权,完善教师激励体系,强化优质学校带动作用,助力学校发展。

 19.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教师“区管校聘”人事制度改革,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扩大学校人事工作自主权,放宽初中学校在副校长聘任中的参与权和选择权,探索建立集团化办学机制下内设机构的自主设置制度。探索在学校先行面试基础上的教师招聘改革;对具备条件的学校,可放权由其自主按规定组织公开招聘,并按要求备案。

 20.完善教育质量评价机制。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工作,全面实施“公民同招”政策。建立和完善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增值评价、综合评价等多维度区域义务教育质量、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生发展质量评价体系。以阳光系列评选为导向,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加强学校发展性评估,建立和完善初中与高

 中教育质量跟踪评价办法。以综合质量为导向,三年为一个周期,将学生德智体美劳及身心发展状况纳入监测内容,建立区域基础教育生态监测发布制度,营造有利于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

 21.建立健全办学激励机制。完善教师激励体系,强化校内激励作用。注重精神荣誉激励,组织开展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等优秀教师及优秀教学团队等评选活动,加大对初中优秀校长、优秀教师的表彰宣传力度。强化专业发展激励,完善健康的教师岗位晋升机制。健全绩效工资激励,根据初中学校的办学绩效,对绩效工资和年终考核奖实施统筹分配,向办学规范且办学质量提高成效明显的学校倾斜;完善学校绩效工资和年终考核奖分配办法,由学校在考核的基础上自主分配,有效体现教职工工作量和工作实绩,重点向教育教学实绩突出的一线教师和班主任倾斜。

 四、工作保障 22.强化组织领导。建立省级工作协调机制,定期会商,及时解决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各地在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成立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小组,研究解决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分管教育工作的市县领导牵头成立工作...

篇九: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据四川省人民政府《新时代深化改革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为加快推进全市教育现代化、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建设区域教育中心、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现就推进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推动基础教育公平而有质量发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结合市情,抢抓发展机遇,补齐发展短板,推动示范引领,持续推进基础教育现代化,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发展目标。到 2025 年,全市教育投入保障有力,教育结构全面优化,总体水平明显提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 80%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超过 50%。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明显优化,实现公办义务教育常住人口全覆盖,持续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以上。高中阶段教育实现多样特色发展,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 95%。育人水平全面提升,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培养全面发展,课程教学与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完善,学生综合

 素质不断提高。依法治教、协同育人全面推进,学生获得感、教师荣誉感、家庭幸福感和社会参与度、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二、重点任务(三)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突出德育实效。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中小幼一体的德育体系,建设一批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示范(试验)区(校)。实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程、红色基因传承工程、时代新人培育工程,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演等系列主题活动、“四史”教育等红色基因传承主题活动,着力在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引导青少年、儿童听党话、跟党走。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强化学科德育,抓实课程思政,实施深化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推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和思政课名师优课计划,提高思政教学质量。注重主题教育、仪式教育。打造社会实践大课堂,分类建设一批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鼓励爱国主义、优秀传统文化等各类教育基地向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育人作用,树立身边榜样,每年在中小学生中评选表彰一批红旗团委、红旗团支部、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共青团员和优秀少工委主任、优秀少先队集体、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优秀少先队员。强化班主任和少先队辅导员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一

 半计算,少先队辅导员的工作量折算成相应的教学工作量。(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委宣传部、市文体旅局、团市委。逗号前为牵头单位,下同)提升智育水平。积极构建现代课堂,落实分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着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增长知识见识。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式,加强核心素养培育,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遴选和推广学科优秀教学模式、教学案例,打造一批名师精品课程和学科教研基地校,引领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加强科学教育和实验教学,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标准规定实验。广泛开展阅读活动。落实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严格执行“双减”。规范治理校外培训机构,持续整治招生、收费、教学、师资、安全等问题,加强监测和督导,坚决防止学生学业负担过重。(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委宣传部、市市场监管局)重视身心健康。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理念,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严格执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足体育课,将“每天 1 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列入教学计划,以“大课间 体育课”或“大课间 课外体育活动”予以保证,推动每所学校开设 7 种以上运动项目,每名学生至少掌握 1项运动技能;鼓励中小学校布置体育家庭作业,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 1 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每年至少举办 1 次普及性的综合性运动会和学校特色项目的单项赛事活

 动,提高学生专项运动能力。引导公共运动场所向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加强学校运动场地设施建设,推进公共运动场所与学校共管共用。加强中小学公共卫生和心理健康教育,建立选聘卫生副校长和专业卫生人员制度,提升学校医防能力。开足开齐心理健康课程,每所中小学至少配备 1 名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市、县两级教研机构至少配备 1 名心理教研员,按标准建好心理辅导室,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每年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筛查。将心理健康纳入班主任及学科教师岗前培训、业务进修、日常培训等各类培训中。健全学生视力健康综合干预体系,有效预防和控制学生近视。(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卫健委、市文体旅局)增强美育熏陶。实施学校美育提升行动。上好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广泛开展校园艺术活动,每年开展单项艺术展示,每三年市、县两级举办一次中小学生艺术节,使每名学生至少掌握 1 项艺术技能。结合学校特色和学生特长,积极组建优秀艺术团、兴趣小组等,支持学校组建特色艺术团队,办好艺术展演。支持艺术院校在中小学建立对口支援基地,着力培育一批艺术拔尖后备人才,帮助学校加快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发展格局。(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委宣传部、市文体旅局、团市委、市文联)加强劳动教育。制定加强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着力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和奋斗精神,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

 培养全过程。优化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加大劳动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坚持劳动教材、活动基地、课程设置的有机统一,丰富劳动教育方式,推动实施大中小学劳动周活动。鼓励中小学组建志愿服务队伍,普遍开展志愿服务平台,每年在中小学中评选表彰一批优秀志愿组织、志愿服务项目和服务者。加强劳动实践等基地(营地)建设,用好现有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到 2025 年,每所学校有相对固定的劳动教育场所,每个县(市、区)建设一批劳动实践基地,全市至少建设两个综合实践基地(营地),建成一批省市级劳动教育实验区、示范校。(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委宣传部、市文体旅局、团市委、市妇联)(四)坚持公平优质,努力办好每所学校推进中小学幼儿园布局优化调整。根据新型城镇化发展和人口流动变化,结合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按照“幼儿园就近就便、小学向乡镇集中、初中向中心城镇或片区集中、高中向县城集中、资源向寄宿制学校集中”原则,推动适度集中办学管理,着力增加城镇学位供给,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有效解决“城挤乡弱村空”问题。做好学校优化布局与教育经费投入的有机衔接,新增教育资源主要向人口集中居住地投放,加强寄宿制学校和县城学校建设。2021 年以县为单位完成布局专项规划并启动建设,2023 年基本完成新建和改扩建项目,2024年基本完成布局调整和闲置校舍处置,

 2025年实现中小学幼儿园布局全面优化。(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发改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建局)推进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落实《达州市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实施办法》规定,规范住宅小区配套园建设,继续推进公办园建设和普惠性民办园认定及管理工作,扶持发展普惠性民办园,鼓励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制定并实施第四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建立以普惠性为主体、以公办为骨干的学前教育资源体系,可将学前教育纳入基层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机制,通过市场化方式提供的服务事项,列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完善幼儿园监管体系,持续清理整治无证园和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实施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行动计划。推进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住建局)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不断向优质均衡迈进。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消除大班额。积极探索实施学区制管理,推动形成以城带乡、以强带弱、城乡一体的辐射式学区,逐步实现学区内学校协同发展和教师统筹调配使用。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开展义务教育办学管理标准校建设,到 2023 年实现学校办学管理全面达标,到 2025 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县(市、区)比例达到 35%。打造一批市级“乡村温馨校园”,创建省级“乡

 村温馨校园”10 个,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和资源教室建设,不断提高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健全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完善职能职责,不断提高特殊教育教学质量。(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住建局、市残联)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实施化解普通高中大班额专项行动,逐步化解大校额,到 2025 年全面消除 5000 人以上普通高中校点。落实好动态管理,持续开展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创建,引领推动育人方式改革。加强学校特色课程建设,鼓励举办特色普通高中或特长班,并在招生入学、师资建设、培养方式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通,促进普职融通,拓宽学生多元成长渠道。进一步扩大高中阶段特殊教育资源和办学规模,鼓励各县(市、区)特殊教育学校开设高中班。(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文联)推进示范引领。按照“双百双千”示范学校遴选标准,结合我市红色教育资源和各地实际,以高中教育为龙头,培育一批优质学校,到 2025 年创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 30 所,义务教育办学管理标准校40所,省级引领性示范普通高中4所,省级特色办学普通高中 4 所,并实行每 3 年动态调整,推动全市基础教育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全面提升,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责任单位:市教育局)(五)坚持深化改革,着力培养好全体学生。

 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全面落实国家课程,加强课程教材建设管理。严禁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取代国家课程,严禁使用未经审定的教材。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引进境外课程、使用境外教材。指导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引领课程教学改革,加强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培育推广优秀教学成果;引导普通高中学校转变育人方式,以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探索新方法新技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为重点,通过小班教学、选课走班、生涯指导等提高课程的选择性和适应性,着力增强教学设计的整体性、系统化,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委宣传部、市人社局)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坚持国家举办义务教育,确保义务教育公益属性,继续强化民办义务教育规范管理。民办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面向本区域招生,其义务教育阶段招生计划和范围由审批地教育行政部门核定。所有公办、民办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统一纳入市上同步招生、同步录取。积极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组织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推行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探索优秀体育学生和优秀艺术骨干学生跨学校招生培养机制,健全完善体育艺术特长学生的评价,统筹建立优秀学生运动员升学通道,完善定点培养机制,依托体育美育特色示范学校分学段建立互通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体教融合、校地合作,建立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艺术团的

 人才输送渠道,促进体育艺术学生成才。(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文体旅局)深化质量评价体系改革。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围绕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构建,突出全面育人,加强对课程、教学、作业和考试评价等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研究,推进区域课程教学改革,提升指导服务能力。建立完善县域教育质量、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生发展质量评价标准和办法。建设覆盖从小学至高中各学段全过程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数字经济局)深化综合治理改革。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推进依法治园治校,以学校章程为核心全面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完善学校依法管理规范运行机制、内部治理结构,依托规范办学行为综合监管服务平台,提升课后服务管理和服务水平。严格落实教师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让家长代为评改作业相关要求。加强对校外培训、研学实践、竞赛活动等的综合治理和日常监管。建立面向中小学校开展各类活动的统筹协调机制和检查评比清单制度,严格规范各类进校园活动。(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委政法委、市文体旅局)加强教研科研工作。制定贯彻落实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科研工作的实施方案。充实教研队伍,严格教研员准入制度,市、县两级教研机构按学段配齐配足配强基础

 教育各学科教研员;其中市级教研机构按照高考 9 大学科每学科 2 名专职教研员的需求配备,县级教研机构重点配齐义务教育各学科和幼儿园教研员,并根据普通高中办学规模配备相关学科教研员。确保专职教研员占教研机构教职工总数85%以上。优化专业结构岗位比例,调整市级教研机构高级职称结构比例为 75%,建立引进教研员特设岗位制度,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职称聘用时不受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县级教研机构可参照执行。保障教研科研工作经费随教育事业的发展逐步增加,确保教研科研机构日常运转和组织开展重要教研科研课题研究的经费需要。强化教研员职责,教研员每年要通过定期开展调研指导、挂职兼课等方式定点联系学校,加强与一线学校联系,经常性到学校参加教研活动,指导教学研究,上示范课、听评课,开展实践教学,积极遴选、培育、申报、推广一批区域性优秀教学方式方法。(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委编办)切实加强家校共育。实施家校协同育人工程,推进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制度建设,宣传家校共育的科学理念和知识,推广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鼓励家长参与学校建设,开展“合格家长”学习与评选活动。发挥家庭第一课堂作用,注重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