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共生理论6篇校企共生理论 收稿日期: 2021-04-20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重点课题(2019JSJG614);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重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校企共生理论6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校企共生理论
日期:2021 - 04 - 20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重点课题( 2019JSJG614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重点课题(2019JSJG087 );江苏省政策引导类计划(软科学研究)项目“基于现代产业学院的校地创新资源生态融合推动地方发展研究”作者简介:张兵,常州工学院副校长、教授,工学博士;邹一琴,常州工学院教务处处长、教授,江苏大学博士研究生;蒋惠凤,常州工学院副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研究生。共生视角下的地方本科院校产业学院建设张兵 邹一琴 蒋惠凤【摘 要】产业学院是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重要载体,产业学院的建设具备共生特征。以产业学院为共生界面的共生系统基本要素分析结果表明:系统内存在多种质参量兼容特质,共生单元之间形成一体多循环共生网络;合理调配共生能量能促使共生进化,对称互惠共生模式是最佳共生模式;有益共生环境激励共生关系向更高层次演化。产业学院建设策略是,从优化共生界面共生效能、增强共生单元质参量兼容度、合理分配共生能量和提高共生环境激励度等。【关键词】产业学院 质参量兼容 共生演化 共生模式 产教融合 一、引言教育部明确指出,各地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型发展为应用型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重要途径是产教融合,产教融合是针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供求在结构、质量、水平上的显著问题,加强高校教育改革,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 1 ] 产教融合培养需要借助和依托一定的平台或载体,自新工科建设“北京指南”提出要“推动大学组织创新,探索建设一批与行业企业等共建共管的产业化学院”以来,产业学院已成为当前地方高校推进产教融合、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创新组织。如何办好产业学院、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深化产教融合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内容。产业学院研究经历了经验总结、理论探索和理论深化阶段 [2 ] ,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理论研究主要围绕产业学院内涵界定、运行模式、建设路径和建设成效展开。根据定位产业学院被界定为以教学为主体的实践教学基地 [3 ] 、具有特定产业服务对象的独立高职院校 [4 ] 、实现校企双方利益共建共享的合作平台或新兴办学机构 [5 , 6 ] 和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 [7 ] 等。基于实践探索,总结了校企合作运行模式 [8 ] 和协同共建的建设路径 [ 9 ] ,探讨了如何改革产业学院的运行机制和未来建设问题。殷勤等认为产业学院运行机制改革主要是组织结构和制度体系的变革。[ 10 ] 胡文龙基于产业链、创新链和教育链三链融合视角,提出产业学院组织制度创新的实质是教育资源配置的市场化,产业学院建设应定位为混合型办学机构。[ 11 ] 产业学院建设成效评估侧重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专业结构、教师素养等方面影响 [12 ] ,对地方经济和产业层面的专项研究较为少见。文献梳理发现,首先,研究主体以高职院校为主过渡为高职院校和地方本科院校并重。地方本科院校产业学院的功能定位、建设路径和运行机制与高职院校存在显著差异,有必要从地方本科院校视角探讨如何有效整合学校和企业教育教学资源提升产业学院核心竞争力;其次,研究视角从实践经验总结走向多维度理论探讨。产业学院作为多主体参与的新生事物,其建设目标是解决人才培养供给侧与需求侧不匹配问题,要突破一维的教育管理或教育效益,关注组织形态的法律问题、建设成效的社会和经济问题,运行和发展的生态问题等。产业学院建设实践的丰富,一方面为理论研究积累了研究素材,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产业学院定位、运行、评价等问题,亟需理论探索找出解决路径。随着产业学院利益相关主体关系逐渐深化,组织内外政、产、行、会、企、校合作创新不—5 2 1—
断呈现“共生”特征。本文以共生理论为指导,从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三个维度探讨产业学院主导的共生网络的基本要素和共生策略,以为推动产业学院产教深度融合、协同育人、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二、共生理论及其适用性“共生”在1879年由生物学家 Anton De Ba -ry提出,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为生存需要,按某种模式相互依存和作用,逐渐形成共同生存或协同进化的共生关系。后来引起其他领域学者的关注,共生概念和方法运用于社会领域和经济管理领域。袁纯清首次在社会科学领域完整应用共生方法。共生理论研究聚焦于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等三方面内容。[ 13 ]共生单元也称共生主体,是物质生成和信息、能量交换的基本单位。每个共生单元投入和产出的物质、信息、能量定义为质参量,若共生单元间有很强的资源互补性,则共生单元间的质参量能互相传递和转化,即共生单元至少存在一组质参量相容,是共生的基础和前提。质参量兼容原理可表达为Z a = φ ( Z b ),其中Z a 、Z b 为共生单元质参量,φ 函数反映兼容度,决定共生关系的强弱。共生模式也称共生关系,指共生单元相互结合的方式和信息能量交换的特征。共生模式按行为方式分为寄生共生、偏利共生、非对称互惠共生和对称互惠共生等模式。共生模式直接影响共生主体间能量传递方式,更高层次的共生模式有利于共生系统的协同进化。共生系数表明共生单元之间相互影响的程度,共生系数和共生模式之间存如表1所示的关系。表1共生系数与共生模式关系表共生系数 共生模式 类型特征r 12 >0 且 r 21 <0 ; r 12 <0 且r 21 >0寄生一方增长寄生于 另 一 方,寄 生一方获得能量,被 寄 生 一 方 遭受损失r 12 =0 且 r 21 >0 ; r 21 =0 且r 12 >0偏利 一方全部获得新能量r 12 >0 , r 21 >0,且r 12 ≠r 21 非对称互惠 双方均获得能量,但数量不等r 12 >0 , r 21 >0,且r 12 =r 21 对称互惠 双方获得均等能量 共生单元以外所有因素的总和构成共生环境。共生环境和共生主体间同样存在物质和信息能量交流,共生主体和共生环境在长期共生作用中相互改变并相互适应。综上,任何共生态都是由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相互作用达成的均衡,任何一个要素发生变化都会打破原有均衡,重构新的均衡。[ 14 ]从共生理论视角看,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契合了共生理论强调的多主体、协同共生运行机制。一是产业学院打破了高校和产业间的边界,是政府、学校、产业、协会、企业等众多主体共同参与的社会工程,实现知识领域、教育领域和产业领域有效结合,是三链融合的典型组织载体,超越了大学—产业、产业—教育、科研-教学之间的双链关系 [11 ] ,完全符合共生理论多元主体的基本特征。二是产业学院职业教育合作主体之间显现类似于生物学的“共生”特征。[ 15 ]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过程中,政府发挥政策引领和统筹协调职能,学校发挥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职能,行业协会发挥组织协调和资源配置职能,企业发挥协同育人和消化吸收人才职能,利益相关者在各生态位发挥各自职能,并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进而产生依存、作用与适应的相互关系,围绕产业学院形成多边群体合作共生机制,将从事或参与产教融合活动的高校、企业组织机构和个人,聚集在共生系统内,共同构成共生单元。共生三要素相互作用的媒介称为共生界面,是物质、信息和能量传导的载体 [13 ] ,产业学院在共生系统内发挥媒介作用,构成系统的共生界面。三、产业学院共生界面的共生系统基本要素(一)共生单元1.共生单元构成及其质参量以产业学院为共生界面的共生系统主体包括各层次高校(“双一流”高校、地方高校、高职院校)、各级地方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各行业龙头企业、行业或产业协会等。其中,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行业或产业协会在共生系统中主要起协调功能,联系最紧密的主体为高校和企业。共生单元的特征由共生单元质参量描述。[ 13 ] 产业学院共生系统内学校和企业围绕建设和发展产业学院进行的系列基本活动相关投入和产出要素即为质参量。主要质参量如图1所示。s代表学校,学校的质参量表示为 Z si ( i=1 ,2 ,…, n ); e代表企业,企业的质参量表示为 Z ei ( i=1 , 2 ,…, n )。以产业学院为共生界面的共生系统中,学校投入包括师资队伍Z s1 、经费投入Z s2 和教学场所Z s3 。产业学院师资队伍投入除普通教学所需师资配备外,需为产业学院的建设补充相关师资配备,细分为引进企业专业人才Z s11 、培育双师型教师Z s12 和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研发型—6 2 1—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21年第4期
图 1 共生单元的质参量教师Z s13 。为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教学场所投入包括理论教学场所 Z s31 和实践教学基地 Z s32 。以产业学院为载体,实现产业链、教育链和创新链三链融合,构成产教研共同体 [11 ] ,产业学院具有人才培养 Z s4 、优化教育模式 Z s5 和技术服务输出Z s6 的功能。人才培养是产业学院的基础功能,地方本科院校产业学院人才培养定位为高端技术研发人才 Z s41 和匹配地方产业特色,满足合作企业应用型需求的人才Z s42 。学校与产业学院各主体合作中,学校获得各方对专业需求、人才技能、技术要求方面的信息,及时调整专业布局、优化培养计划、改革课程培养体系等,优化教育模式。同时,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和革新 Z s61 或解决企业生产与技术研发的关键瓶颈问题Z s62 。企业方面的投入主要包括人才 Z e1 、资金 Z e2和技术Z e3 。人才投入又细分为产业学院为企业定向培养的专业应用型人才 Z e11 和技术研发人才Z e12 。企业方面的产出包括利润产出Z e4 和人才输出Ze5 ,产业学院共生系统内企业担负着协同育人职责,一方面为合作学校培养双师型教师 Z e51 ;另一方面为合作学校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基地和实践指导老师,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Z e52 。2.共生单元质参量兼容共生单元之间的质参量可互相流动和转化的特质即为质参量兼容,以产业学院为共生界面的共生系统内存在人才流动、资金循环和信息传递三方面的质参量兼容特质。人才培养是产业学院的中心任务,培养对象包括学生、师资和企业员工,校企间人才流动包含学生、师资和企业员工多条循环线,校企间人才流动中的质参量兼容情况如图2所示。学校培养包括学生和企业选送的、需在职继续教育的员工在内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以满足区域就业和合作企业员工履职要求,合作企业通过招聘和人才引进获得满足其工作要求的员工,即 Z e11 = φ ( Z s42 )。除专业应用型人才外,学校也培养高水平研发人才以供合作企业选择,帮助企业完成研发,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即Z e12 = φ ( Z s41)和 Ze3 = φ ( Z s41 )。除学校向企业输送人才外,共生系统内企业也向学校输送人才,如学校为培养双师型教师,选派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实践和学习,提高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让 教 师 了 解 企 业 实 际 需 求,即 Z s12 = φ( Ze51 ),又如学校引进企业富有实际经验的高端专业人才进入学校兼职教师队伍,即Z s11 = φ ( Z e52 )。图2 校企人才流动过程中的质参量兼容产业学院内资金循环过程涉及学校、企业和政府三个主体,学校为企业培养人才,满足企业用工和人才需求,提供技术服务解决企业生产与技术研发中的关键瓶颈问题,帮助企业研发,变革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方式,提升企业竞争力,最终增加企业利润,即学校给予企业人力资本培育和技术服务支持,质参量兼容可表示为Z e4 = φ ( Z s4 , Z s6 )。产业学院的理想模式是“双主体”产业学院,应用型高校和产业界均为产业学院的主体 [16 ] ,因此企业也要从利润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产业学院建设,即Z s2 = φ ( Z e4 )。此外,区域经济和财政收入依赖当地产业、行业中的龙头企业,而与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共建产业学院的往往是当地龙头企业,因此共生中发展的企业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缴纳税收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形成企业和政府的质参量兼容,产业学院作为教育机构需要政府财政拨款,形成政府与产业学院的质参量兼容。信息传递功能在产业学院共生系统内的有效发挥能匹配校企双方需求。企业在引进人才时制定了相应人才标准,学校依据人才标准改革教育模式,即人才引进和教育模式之间的质参量兼容度依赖于信息传递功能的有效性。技术服务方面,由企业提出技术开发需求,由校企双方研发人员共同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其合作成效同样依赖于信息传递功能的有效性。基于以上分析,以产业学院为共生界面的系—7 2 1—共生视角下的地方本科院校产业学院建设
统内存在多种质参量兼容特质,共生单元之间是一体多循环的网络关系。(二)共生模式共生模式根据共生行为差异可分为寄生共生、偏利共生、对称互惠共生和非对称互惠共生等模式。[ 13 ] 不同模式下,共生过程产生的新能量不同,对共生单元协同效率的影响也不同,为阐明何种共生模式最有利于产业学院建设,本文引入种间竞争模型( Lotka - Volterra模型),用仿真分析方法描述同时存在于产业学院共生系统的共生单元间的动态竞合共生增长态势。1.以产业学院为共生界面的共生演化模型构建借鉴 Lotka - Volterra模型[ 13 ] ,构建共生演化模型,如式(1 )所示。dys ( t )dt= a s 1-y sN * s+ r esy eN * ( )ey s , y s ( t 0 )
= y s 0dye ( t )dt= a e 1-y eN * e+ r sey sN * ( )sy e , y e ( t 0 )
= y e烅烄烆0(1 )其中,y i ( t )( i=s , e )分别表示校企在t时刻的发展规模,t 0 时刻的规模为 y i0 ( i=s , e ),共生单元的总增长率表示为dy i ( t )/ dt ( i=s ,e ); a i ( i=s , e )表示共生单元不受外部环境限制下的最大增长率;N * i ( i=s , e )表示最大增长规模。共生系统内存在竞合共生关系,每个共生单元的增长也与其他单元的增长相关,引入共生系数rij(i=s , e , i≠j )表示共生单元之间相互影响程度。2.共生演化模型的仿真分析为探讨不同取值条件下,共生单元间如何相互作用、演化共生,本文采用Runge - Kutta算法对共生模型进行仿真,假设两类共生单元在资源和环境允许情况下的最大成长规模分别为 N * s =10 , N * e =30 ,总增长率均为15% ,迭代周期设为150 ,不同共生系数下的仿真结果如图3所示。从图3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不同共生系数对共生单元的影响完全不同。寄生共生模式下,r es =-0.8 ,表明企业和学校在共生系统内,学校资源被企业所消耗,最...
篇二:校企共生理论
3学术论坛ACADEMIC FORUM如今,我国教育学界对于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是否可以融合、如何融合等进行了探讨。探讨结果表明,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实现它们的同构共生,可以取得互利的效果。本文在明确两者融合的意义和价值的基础上,探索两者同构共生的有效路径。1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同构共生的价值和优势1.1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德”,其实说的是能够满足国家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并与人自身利益有关的道德;而对于“人”来说,则是能够承担新时代社会发展责任的接班人 [1] 。劳动教育的根本其实是教人学会做事,核心焦点是人,而创业教育的对象也是人,主要是大学生。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高校要想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和创业教育活动,必须在传授给大学生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下,增强大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创新创业意识,发展大学生的劳动精神和创业精神,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因为,只有让高校大学生从内心理解劳动和创业的价值和重要性,才能使得他们主动、积极地学习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方面的知识,最终提升劳动和创业有效性。1.2
为有效构建创新型国家奠定基础我国属于创新型的发展中国家,要想促进我国的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必须打造出一支综合素质足够高的劳动型和创业型人才队伍[2] 。这是因为构建创新型国家,必须以创新型人才为支持。在我国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开展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和创业教育,不但要教育大学生学会节约和实实在在地劳动和创业,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劳动;不但要教育大学生掌握劳动和创业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还要多多培养他们的思维创新能力。在新时代培养创新创业型的劳动型人才,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是国家甚至世界发展的需要。开展和落实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和创业教育活动,不但能够促进大学生参与自由劳动项目,促使他们自觉劳动,还可以为国家建设奠定人才基础。1.3
从根本上增强我国的内在力量在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劳动的崇高地位,他认为:“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的国家必须依赖劳动人民,离不开劳动活动,只有注重和关注劳动,发展劳动教育,才能实现社会发展目标。而大学生劳动教育和创业教育是分不开的。复兴中国梦,建设新型现代化国家,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愿望和向往,因此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和劳动[3]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力开展劳动教育和创业教育活动,可以帮助大学生掌握劳动技能,为后期创业和参与工作打基础,还可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得他们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断努力。探究高校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共生董敬文山东管理学院劳动关系学院,山东
济南
250300摘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劳动教育都是为了解决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问题而进行的理念更新与模式变革,其面向未来工作世界、劳动世界培养人才的共同取向,使二者在结构上具有很强的内在关联性。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劳动教育;同构共生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董敬文(1986-),女,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2020 年第 10 期024海峡科技与产业2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同构共生的实践路径研究可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在结构上是具有一定联系的,因此在两者同构共生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一些路径和措施,制订统筹设计方案,实现两者的双向深化。2.1
明确和科学设计“进阶式”教育目标要想实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的同构共生,我们就不能再以以往的观念看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并且要避免太过狭隘化、功利化的观点。具体来说,我们要在掌握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采取循序渐进设计和制定的措施,注重对大学生劳动价值观意识、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以及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激发,并合理制定“进阶式”的教育目标观。教育者要紧密围绕劳动价值观塑造和创业观念创新,设定两大教育同构共生的目标,注重对大学生敬业精神、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旨在增强大学生的诚信观念和责任意识,最终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素养。此外,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依次进阶,对具体的小模块进行目标设计,如创业意识培养模块、创新精神培养模块、创业能力培养模块等,促使大学生学习创造性的劳动知识,掌握创造性的劳动技能。2.2
科学设置“呼应式”的课程教育体系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具有三大特点,第一大特点是“面向全体”,第二大特点是“结合专业”,第三大特点是“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这些同时也是教育的要求。因此,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具有面向全体的性质的,并不单纯是指一种“普通性”教育,且和“专业性”教育双轨并行,可以说成是“广谱式”教育。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强调教育的“全覆盖”性,还凸显教育的“分层次”和“差异化”[4] 。具体包括四个部分:第一,教育者必须针对每一个学生,组织开展具有“通识性”的创新创业启蒙教育活动;第二,教育者必须结合具体的专业和各个学科的特点,组织开展具有“嵌入性”的创新创业教育;第三,教育者必须了解每位大学生的创业愿望,因材施教,组织开展具有“专业性”的创业管理教育活动,给予大学生足够的创业实践机会;第四,对于那些初创企业者,应该引导他们参与“职业型”的创新创业教育,制定和完善职业化培训体系,以便创业者快速度过初创期。高校大学生的劳动教育,其实是一种面向全体大学生的教育形式,我们必须将其和创新创业教育联系在一起,即实现“通识型”教育和“嵌入型”教育的有效融合[5] 。高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启蒙阶段,不仅要设计和开展通识类的课程教育活动,还要设计和开展《劳动通论》等劳育类的课程教育活动,实现“明创业之理”和“明劳动之理”的联系与结合,最终激发出大学生创业的激情,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养和企业家精神。在“嵌入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阶段,高校可以结合具体专业要求,强调劳动伦理品德教育,强调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并引导学生明确劳动发展方向和就业趋势,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抓住创新创业机会,并学会应对创业风险和强化创业管理。2.3
强化“贯通性”的实践体验训练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往往强调大学生在“做中学”,这样的教育是体系化的,也是具有贯通性的,不是散点式的游击战[6] 。而对于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来说,也往往离不开实践性的知识教育,但这样的教育并不是单纯让学生简单地学习劳动知识、进行劳动体验,而是让他们在一体化的劳动实践活动中锻炼自己,丰富自己的劳动情感。因此,无论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还是高校劳动教育,都离不开大学生“贯通性”的实践训练。2.4
加强“一体化”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和劳动教育师资是具有关联性的,可以说是具有可互借性的。这就决定了高校必须将两者相结合,加强“一体化”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高校要强化“双师型”专业教师培养,要进行有效的校企合作、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为教师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促进产学结合的研发、教学[7] 。另外,高校要把 KAB 等创业教育培训和劳动科学培训融合在一起,邀请劳动精英进校园开展讲座,给予教师们示范引领,形成完善的一体化师资培养体系。3 结语教育实践表明,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将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结合在一起,不仅是促进高校教育和国家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下转第 57 页)
057科技创新TECHNICAL INNOVATION出实际效果的环境,才能对油缸的整体性能进行检测。(2)如果最终测试结果发现伺服油缸不合格,则在运行过程中应重新运行故障诊断系统。(3)如果测控系统出现较严重的故障,PLC 将以各种方式向通信系统端口的输出板或上位机发送故障信号,并推出测试过程,同时屏幕将显示故障诊断的最终结果,并给出故障排除的建议,PLC 报警系统开启并切断电机板。6 注意事项当使用的设备出现因故障原因而不能正常运行时,PLC 技术会将输入端和输出端的故障信号转换为另一个信息内容,即电话报警信号。为保证 PLC 技术的继续运行,则必须采取积极措施。例如:如果机电设备一次运行时间较短,则相关人员可以将此时间栏更改为更长的时间。另外,由于机电设备的多样性,需要由工作人员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灵活操作的具体内容。一般来说,PLC 技术都可以有效地进行报警,并保障整体循环及最终结果的准确性[4] 。目前,机电设备的一般过程和最终诊断都是基于以上步骤,其信号的产生可以通过分析和后续处理获得,而技术的分析可以大大提高诊断率和准确度[5] 。另外,PLC 技术也可以进行选择性地接收信号。如:当设备出现不正常高温时,PLC 技术可以对热敏电阻值进行选择性分析,体现了其灵活性的特点。7 总结综上所述,目前,PLC 技术已引起技术人员的重视,核心技术已逐渐成为专家进行相关研究的课题。该技术的应用实现,不仅可以对机电系统的设备进行监控,而且在方式分析和技术主要功能的基础上,结合长期的实际操作经验,检查和诊断机电设备的故障原因。同时,PLC 技术的发展空间很大,在自动化技术故障诊断中可以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参考文献[1] 刘仪 . 故障诊断在机电设备管理与维修中的应用分析 [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0,49(1):26.[2] 于永涛.故障诊断在机电设备管理和维修工作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2):127 - 128.[3] 贾刘旭.PLC在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9(8):118.[4] 高贵彬 . 故障诊断在机电设备管理与维修中的应用 [J]. 内燃机与配件,2018(15):148 - 149.[5] 伍德标 . 故障诊断技术在机电设备维修中的应用探讨 [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18):61 - 62.还是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方法;不仅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新突破,还是大学生全面发展和为国家作贡献的重要契机。因此,我国高校必须在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创新与改革的基础上,注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的同构共生、深度融合,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全面型的高素质人才[8] 。参考文献[1] 刘丽红,曲霞 . 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的同构共生 [J].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0,39(1):103 - 109.[2] 郭晓云 . 高校劳动教育的现状与路径探析 [J]. 龙岩学院学报,2019,37(6):112 - 117.[3] 孟国忠 . 新时代扎实推进高校劳动教育的着力点 [J]. 中国高等教育,2019(21):45 - 47.[4] 宋宝萍,刘慧 . 劳动精神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 [J]. 黑河学刊,2020(2):126 - 128.[5] 曲霞,刘向兵 .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内涵辨析与体系建构 [J]. 中国高教研究,2019(2):73 - 77.[6] 刘向兵,赵明霏 . 构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体系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基于知识整体理论的视角 [J]. 中国高教研究,2020(8):62 - 66.[7] 张培卫 .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路径探索 [J].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20,36(4):24 - 30.[8] 程德慧 .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的时代诉求及实践转化 [J]. 河南农业,2019(15):29 - 30,54.(上接第 24 页)
篇三:校企共生理论
合作&人才培养实践SIMPLE BUSINESS WIND WORK REPORT PPT TEMPLATELOGO汇报人:XXXLOGO校企合作之本校企合作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满足市场需要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是现代企业得以持续发展、抢占市场的驱动力。XX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与XX电器有限公司通过“互建基地、协研课程、资源共享”,在“基地建设、人才培养、员工培训、师资培训、项目研究”等维度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积极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四个合作的协同共赢人才培养实践。
LOGO企业运营管理 /
策划案例分享 /
财务管理 /
销售技巧……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 / 管理类专业建设规划 / 教学资源库建设……协同共赢,战略牵引学校制定合理育人培养计划人才配合学校管理方针国美承接项目,吸纳人才积极与企业对接,做到有针对性的培养从理论与实践双向提升自我能力,学以致用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承办校企合作项目,吸纳校方优秀人才。期望目标“ “产教” ”融合企业跟岗实践能力提升学校教育基础理论学习20xx校企合作整体思路
LOGO一、合作方简介(XX集团)集团简介:• XX控股集团由XXX先生创建,19XX年成立至今,30年来秉承【商者无域,相融共生】的商业理念,奉行【互动、互助、互补】的运作准则!集团总资产超500亿元,年营业收入1000多亿元,已发展成为集零售服务业、电子商务、地产业、投资业等多元化发展的大型现代化集团型企业。
LOGO19XX-X-X北京前门珠市口第一家店开业一、合作方简介(XX集团)
LOGO6个大区,全国有68家分公司68一、合作方简介(XX集团)
LOGO 一、合作方简介(XX集团)网络覆盖城市587个587
LOGO1564288211211137211731296169117111585160517140500100015002000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截至16年3月统计,全国门店数量1714家。1714一、合作方简介(XX集团)
LOGO1435亿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 “2014中国连锁百强” ”,XX电器以1435亿元的销售额荣登中国连锁百强第一位一、合作方简介(XX集团)
LOGO一、合作方简介(XX集团) 只身来京——艰难起步 店库合一——巧妙经营 中缝广告——创新营销 薄利多销——国美之经营原则第一步 起步(19XX-19XX)
LOGO 一、合作方简介(XX集团)只身来京——艰难创业19XX年1月1日,XXX先生只身从广东来到北京,在XXXXXXX东大街,创立了一家100平方米左右,专营进口家电的小门店,并起名叫做XX电器第一步 起步(19XX-19XX)
LOGO店库合一——巧妙经营当时的国营大商场形象好、场地大、牌子硬,而XX电器由于条件限制,店库合一,在不大的门店里到处都堆放着电器。店库合一的环境使人与人,人与货之间的距离更近,顾客之间的交流和感染增加,这为XX电器积聚了很大的人气。第一步 起步(19XX-19XX)一、合作方简介(XX集团)
LOGO中缝广告 ——创新营销1987年7月11日,XX率先在《XXXX》刊登中缝报价广告,借助广告这一现在营销手段引导顾客消费,走出了坐店经营的传统模式,XX也赢得了“中缝大王”的称号。第一步 起步(19XX-19XX)一、合作方简介(XX集团)
LOGO在创业初期,XX就确立了“薄利多销”的经营原则,在进货价的基础上,实行“天天低价”,用销量来带动最后的赢利,以此形成良性循环:消费者多←→价格低薄利多销——XX之经营原则正所谓: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第一步 起步(19XX-19XX)一、合作方简介(XX集团)
LOGO 连锁经营的探索 昂贵的学费——王府井之挫 创建供销新模式 完善服务体系一、合作方简介(XX集团)第二步 连锁经营探索(19XX-19XX)
LOGO统一品牌1993年前,创始人XXX先生陆续开了七八家门店,命名为“国豪”“亚华”“恒基”等,店名不一而足借鉴国外先进的连锁经营方式,XX电器总公司成立,各分店统一命名为XX电器,开始连锁经营,统一管理一、合作方简介(xx集团)第二步 连锁经营探索(19XX-19XX)
LOGO昂贵的学费——XXX之挫19XX年初,营业面积3000平方米的国美电器王府井商城开业,家电经营的品类扩大,仅开业前的广告费就达100万元总结教训:制定选址标准,编写《经营管理手册》XXX商场存在致命弱点:• 房租过高,成本居高不下• 交通不便,货运车无法进入• 外地人多,真正购物的不多最终亏损600万,提前结束租赁合同,撤出王府井一、合作方简介(xx集团)第二步 连锁经营探索(19XX-19XX)
LOGO创新供销模式创造了新的供销模式:
直销 → 包销 → 定制XX世纪XX年代后期,XX对层层盘剥式的传统进货渠道进行革命,甩开中间商,直接从厂家进货,XX与生产厂家签订协议,厂家给予优惠政策和价格,而国美承担经销责任,并保证相当大的销量一、合作方简介(xx集团)第二步 连锁经营探索(19XX-19XX)
LOGO 走出北京 登陆津门 抢滩上海 挺进西南 逐鹿中原 勇闯沈阳 开辟山东 攻占广深 收官南京一、合作方简介(国美集团)第三步 全国扩张(19XX-20XX)
LOGO首战天津19XX年,XX走出北京的第一站选择了天津。在天津,遭到了以十大商场为代表的联合围剿,它们接连使用铁桶合围,逼迫上游,诉诸政府,刀剑相逼等狠招。然而XX始终抱着低价策略,让利于民的经营理念,开业仅20天就一跃占据了天津家电市场第一的地位,打赢了一场关键战役首战津门告捷后,正式开启了国美走向全国的道路一、合作方简介(xx集团)第三步 全国扩张(19XX-20XX)
LOGO20XX澳门xx20XX南宁xx贵州xx唐山xx南京xx安徽xx苏州xx常州xx甘肃xx徐州xx20XX内蒙xx湖南xx长春xx新疆xx江西xx吉林xx厦门xx20XX浙江xx昆明xx福州xx无锡xx宁波xx大连xx香港xx河北xx20XX济南xx广州xx深圳xx武汉xx20XX郑州xx西安xx沈阳xx青岛xx20XX重庆xx成都xx19XX天津xx上海xx一、合作方简介(xx集团)第三步 全国扩张(19XX-20XX)
LOGO 试水香港 进军澳门一、合作方简介(xx集团)第四步 走向国际(20XX---)
LOGO通往国际市场之路——香港国美开业时间:20XX年XX月X日开业地点:香港九龙岛旺角经营特色:国际品牌主打战略意义:打开通往国际化的道路一、合作方简介(xx集团)第四步 走向国际(20XX---)
LOGO澳门国美开业时间:20XX年X月XX日开业地点:XX水坑尾街百老汇中心经营特色:特价品铺路战略意义:完成全国主要城市和地区布局一、合作方简介(xx集团)第四步 走向国际(20XX---)
LOGO20XX年,XX电器在香港交易所成功上市,公司名称:国美电器控股有限公司,股票代码:XXXX成功上市一、合作方简介(xx集团)第四步 走向国际(20XX---)
LOGOXX6家,XX11家20XX年国美在学前街开了第一家店17家一、合作方简介(xx集团)
LOGO财务体系财务部、IT系统部营运体系门店管理部、客服部、装修部业务体系家电部、生活家电部、3C产品部、电子商务部行政体系人力资源部、行政管理部、培训部五大体系直属体系市场部、物流部、售后部、连锁开发部一、合作方简介(xx集团)
LOGO新活馆旗舰店标准店 畅品店A类新活馆B类新活馆A类旗舰店B类旗舰店C类旗舰店A类畅品店B类畅品店C类畅品店A类标准店B类标准店C类标准店一、合作方简介(xx集团)
LOGO店长副店长一线 二线彩电空调冰洗厨卫小家电手机电脑数码客服美化人事库房维修传统 生活 3C 综合组 防损组 财务组主任/主任助理营业员会计主管会计收银员一、合作方简介(xx集团)
LOGO 双方的合作始于20XX年营销专业开展“三明治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试点; 20XX年X月,我司与XX职业技术学校经济管理学院举行校企合作签约仪式,正式确立我司为“XX职业技术学院校外实践基地”; XX年至今,经校企合作共培养学生数达XXX人,教师人数达XXX人。一、合作方简介(xx集团)
LOGO创新营销模式——异业合作一、合作方简介(xx集团)
LOGO内购会只是找到一种线下可以PK线上的新模式:消费者不知买什么品牌和型号,员工可以与消费者在宣讲会进行高效率的咨询,口碑效应较好;消费者习惯性认为线上价格比实体店低,但内购会厂家与我们联合让利做到价格最低价,且排他;市场需要还是有的,中国家庭具有大量更新需求和财力,但缺少必要消费刺激,生动的宣讲和优惠的价格激发消费需求。但内购会不是强行针,是用某几天的活动,让更多的消费者有真正认识国美的机会,同时内购会宣传是与社区、企业增加渗透率的一种有效途径。具有短线效应和长线回报。一、合作方简介(xx集团)
LOGO 全程闭店,凭券入场 全员动, 感恩回馈 倾情邀约 此活动对内不对外,严格管控入场券的出处 不积攒销售,做真正的走出去,引进来活动要点——一、合作方简介(xx集团)
LOGO统一思想 正确执行明确任务 真低价筹备及流程制定并每日跟进找顾客一、合作方简介(xx集团)
LOGO筹备及流程制定并每跟进口袋书制作闭店收手机验票销指保密无券咨询台发券有信息发券追加券需报OA剩余未发出券销毁明码实价真低价体现价差内购会专用爆炸贴检查机制每日跟踪宣传每日下发通报每日晚检员工奖励次月发放一、合作方简介(xx集团)
LOGO近乎极至的标准是活动成败的关键!◆据国美官方数据显示,XX月XX日当天,国美全国1700多家线下门店实现销售额达 XX亿元 ,活动开始10分钟,国美全国门店销售额就达到4.5亿元。◆在接连经历了双11、双12对消费的透支后,尤其是在双十二结束不到一周的时间,国美就取得如此出色的业绩,这不仅显示了国美门店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更彰显了国美全零售战略及供应链持续升级所展现出的核心竞争力。◆相比于销售额而言,我们更看重的是通过内购会中高品质、低价格商品为消费者创造的价值,在让客户认可国美低价的同时,更让消费者感受国美使用型门店升级所带来的吃喝玩乐全新体验。一、合作方简介(xx集团)
LOGO理论培训企业顶岗实践总结教育反哺 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一线顶岗培训,使教师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打造一支理论知识丰富、实践技能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安排实习生到企业顶岗,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打造实用型人才; 通过培训,熟悉企业的管理制度与文化、岗位规范、用人要求等,不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逐步完善专业课程,使职业教育“面向企业、服务社会”的口号得到落实;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沟通,使校企合作更加紧密、深入,吸引更多的企业关注高职教育,参与高职教育。二、合作主要内容与模式1、培养目标:
LOGO校企合作领导小组专业指导委员会人才培养项目组企业服务及项目开发组师资培训项目组质量监督与控制组◆ 研讨专业建设规划,负责审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在课程开发、教材编写、实践基地建设、课程实施、教学管理、质量控制与评价等方面指导校企紧密合作◆ 负责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课程开发、教材编写、实践基地建设、课程实施、教学管理、质量控制与评价、学生就业等◆ 合作企业员工培训计划确定及实施、管理咨询和技术服务以及省市级科研课题申报和研究等工作◆ 企业兼职教师管理、教师进入企业顶岗实践管理等,重点负责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 检查校企合作建设的阶段性成果定期听取各方对校企合作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向领导小组反馈2、组织架构:二、合作主要内容与模式
LOGO校企“互聘、互兼”,建成高素质的专业群教学团队企业全程参与制订与实施市场营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校企互动,积极开展企业服务;共同实施高职院校骨干师资培训计划校企共建“仿真+全真”的实践教学资源平台核心优势首创性校企合作“ “三明治式”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日臻完善示范性校企合作开展教育部专业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可持续性“ “共赢” ”是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的保证3、主要优势:二、合作主要内容与模式
LOGO专项素质培养业务能力提升素质 知识双向培养模式人才选拔课培程训业务提升二个月三天实习总结对于来我司实习的暑期生,我们给予正式员工同等的新员工入职培训,共计16门培训课程,课程学习完毕并通过入职考试后才可开始正式实习工作;◆ 入职定为为主任助理◆ 协助主任进行本品类人员的管理、调配工作;◆ 协助主任进行商品管理以及库存管理,跟进任务的达成◆ 心得交流会◆ 读书分享会◆ 定期工作成果汇报◆ 定期总结撰写◆ 拓展训练,团队意识素质培养对于表现优异的实习生我司将给予毕业录取的优待期满4、实习生培养:二、合作主要内容与模式
LOGO企业专门提供门店店长助理以及运营部门主管助理等岗位,用于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岗位,已接受15批140余名学生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制订与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4、实习生培养:二、合作主要内容与模式
LOGO毕业生门店一线业务类行政类门店二线岗位类别 员工姓名 性别 实际岗位门店一线XX 男 店长XXX 男 传统家电主任XXX 女 空调主任助理XXX 男 厨卫主任助理XXX 女 传统家电营业员门店二线XX 女 人事主管XXX 女 会计业务类XXX 男 空调科主管XXX 女 冰洗科业务行政类 XXX 女 服务质量专员4、实习生培养:二、合作主要内容与模式
LOGO校企共同实施高职院校骨干师资培训计划20XX年底,经济管理学院会同无锡国美电器有限公司,制定了为期8周的市场营销类国内企业顶岗培训方案20XX年至今已累计完成X个批次、1XX人次的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骨干教师顶岗培训5、教师团培养:二、合作主要内容与模式
LOGO5、教师团培养:学习方式:集训专题式讲座企业每周一次专题讲座顶岗实操分门店进行实操跟岗8周320课时学习方式:跟岗体系总监、部门经理亲情加盟,组建集训讲师团门店店长、主任鼎力相助,倾囊相授二、合作主要内容与模式
LOGO 企业会定期安排相关课程负责人进行专题课程...
篇四:校企共生理论
iddot;112·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校企“双主体共生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发展理论,结合国家供给侧改革思路的全新模式。“双主体”是指校企共享、共建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发挥校企双方人才培养优势,共同制订、实施人才培养方案,以达到高端技能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实现校企“共生”的目标,共同成长、发展和壮大。其中,电子商务专业由于其针对性强,易于结合实践领域的特点,取得显著效果 。一、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现状1. 电子商务市场的蓬勃发展。随着互联网领域的不断外延与生活网络化的快速扩张,电子商务持续呈现井喷式增长。2015 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高达 18.2 万亿,根据当前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以及信息产业快速发展,考虑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的历史发展规律,预计未来五年我国电子商务的交易额增速有可能在 20% 左右,到 2020 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预计将达到 37.7 万亿元。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对跨境电商领域巨大需求,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互联网电商带来的领域大幅扩张,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领域的庞大电商市场未来预期。电商领域具备未来成为国家支柱性经济增长点的潜力与希望。2. 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缺口增大。电子商务领域的迅速发展带动相关人才缺口放大,截至 2015 年,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 313 万人(不包括网络营销和物流),由电子商务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超过 1800 万人。2016 年底,全国直接从业人员达 465 万,带动间接就业人员超过 2800 万人。以广东省为例,2015 年底,广东省电子商务企业占全国的 18.2%,排行第二,实战型网络零售和网络营销人才的缺口早已超过 10 万人,间接配套人才按常规 1 ∶ 3 计算,缺口 30 余万人,广东省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年培养能力只有 3 万人左右。以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来看,本科院校侧重培养电子商务研究人才,中等职业学校侧重培养电子商务员类基本岗位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则侧重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企业对第三类人才需求紧迫。3. 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现状(1)国际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欧洲电子商务协会公布的相关数据,截至 2014 年,欧洲有 103 所大学开展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而在美国,1200 所大学中有 100 多所开设电子商务相关专业。发达国家在电子商务专业办学中普遍基于“悉尼协议”进行人才培养,如德国“双元制”、英国“学徒制”和美国“学工交替”。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相对侧重学生岗位技能训练,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便已就业,带薪学习课程,课程根据企业需求灵活设置。(2)我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现状。截至 2015 年 6 月,我国共有 750 多所中职、高职、本科院校开设电子商务类专业,在校生约 15 万人。其中高职院校里,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校企“双主体共生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与
深圳头狼电子商务公司校企合作为例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 李 先摘 要:校企“双主体共生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通过校企合作,结合实践培养人才的体系。广东轻工职业技术 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与深圳头狼电子商务公司校企合作作为一个较成功的案例,通过课程安排、教学体系、 实践实习等举措贯彻这一人才培养思路,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果。关键词:双主体 共生 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7-06-0112电子商务专业以创业教育、创意教育为特色,擅长培育创业创新人才;上海商学院在其升本前的高职院校时期是国家电子商务课程标准主要制定院校之一,其电子商务专业是国家电子商务课程资源包的研发团队。陕西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有以农产品电子商务为特色的专业办学。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则与南京白下区政府合作共建电商产业园,以产业园的方式培养电商人才。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建成了功能完备、技术先进、涵盖全真和仿真的校内电商实训基地。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结合港口物流,形成以跨境电商为主的办学特色。不难看出,高职电商专业自其产生起便以结合实际、应用实践、服务地方为本质特色,具备良好的生命力与发展前景。二、“双主体共生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根据电子商务的相关特点与特色办学思路,在专业建设中必须注重校企合作的实效性,校企合作有利于推动和促进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逐步形成校企双主体互动双向嵌入。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与深圳头狼电子商务公司校企合作为例,“校企双主体共生型”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充分利用企业和学校的资源,共建共管,优势互补,校企共订培养方案,共管教学过程,共融文化氛围,以实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这种模式逐渐成为该校电子商务专业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起到辐射和示范作用。1.“校企共建共享”的人才培养机制。该校电子商务专业采取的是产学结合培养人才的方式,为行业与企业的生产提供服务,学校与企业、行业形成多形式合作、多方位互动、深层次延伸的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校企共建共享”的人才培养机制,促成校企一体化以学徒制为基础的“校企双主体共生型”人才培养模式,如图 1 所示。该机制中校企双方依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技术标准,校企共同确定专业教学标准,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核心课程,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图 1 “校企共享共建”的人才培养机制该人才培养机制具体采取的措施包括:与以深圳市头狼电DOI:10.16534/j.cnki.cn13-9000/g.2017.0956
网络出版时间:2017-07-06 18:41:24网络出版地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3.9000.G.20170706.1841.180.html
·113··优化管理策略·子商务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企业合作,新建“双导师制实施办法”“校企创新创业指导办法”“跟岗学习实施办法”,完善学生“课程替换办法”“校企师资队伍共享条例”“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等制度。新增“管理与商务专业指导委员会”,隶属于轻工职教集团商务与管理委员会,专门负责指导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等活动,实现共建共享教学资源。2.“校企共建共管”的办学思路。该校通过改革校企合作机构,促使电子商务专业和头狼公司校企双方共同成立专业教学管理办公室,与电子商务教研室合并办公,受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成员由专业教师和企业管理层共同组成,专业教学管理办公室负责学生项目化教学管理、项目谈判、项目实施和项目化教学绩效考核等任务。双方共同组建组织机构的办学思路更有利于结合一线职业实践思路,减少培养人才途径中的错误方向与引导。3.“三位一体”的校企双角色师资队伍。该校聘请头狼公司管理者、技术专家、业务专员为专业兼职教师,在校内和企业里为学生授课、进行项目实训指导。头狼公司总经理或副总经理每周在校内办公或上课 2 ~ 3 天,企业有 4 ~ 6 名技术专员常驻校园,与专业教师承担培养学生的任务。同时,头狼公司聘请校内专业教师担任公司营运顾问进行顶岗实践,协助制定公司的发展和建设规划,参与公司项目开发,带领和指导学生完成实体项目。专业教师同时是企业的聘用员工和项目管理师,企业管理者、业务专员、技术专家同时专业的兼职教师和项目管理师,组成“双重角色、三位一体”的专业团队,以指导学生获得工作经验,为企业提供先进的理论指导。如图2所示,“三位”是指“双师型”专业带头人、“双师型”专业课教师、“能手型”企业兼职教师。“一体化”主要表现在三类人员共同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带头人负责在专业发展规划上把握办学方向;专业课教师在教授专业技能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企业兼职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必备的岗位技能,还要将非专业职业核心能力的内容教学穿插到专业教学的各阶段。这样形成的教育体系更有利于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与综合发展。图 2 双重角色、三位一体教学团队4.“一体化课堂”是课程开发和教学资源建设的统筹规划。头狼公司与该校开发了一系列特色课程,如网络营销实战、商务网站建设与管理、企业网店装修技巧、品牌策划与推广、企业网店经营与管理等,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置换。由头狼公司引进几十家品牌企业参与教学实训环节,派专业职员驻扎学校,教学内容涵盖所有实训课程,涉及企业品牌建设、品牌推广、营销策划、网店经营、网店美工、渠道分销等经营过程。采用校企一体化的课堂模式,一年级以“学校课堂 + 见习”为主;二年级以“学校 + 校内教学公司 + 头狼”为主;三年级第一学期以“头狼 + 校内教学公司 + 学校”为主,第二学期采用“头狼 + 其他企业”的形式,分组轮换,交替实施,实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完善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5. 完善项目教学与能力提升的人才培养过程。该校根据电子商务工作任务和岗位能力,将头狼公司等企业的真实项目和案例引入课堂,优化课程内容,采取“阶梯递进”培养方式,校企共同完成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如图 3 所示。图 3 项目教学与能力提升的人才培养6. 校企双方共同构建系统的课程体系。校企双方调研电子商务职业岗位需求,以项目任务和工作流程为导向,以岗位需求和职业技能要求为依据,对接电子商务企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开发、设计课程,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职场真实任务为载体、功能相对独立的项目化专业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在校企双方的学生和员工培训中共同使用,课程标准统一、考核方法统一。
7. 共同搭建商业化实践教学平台,强化实践育人。2012 年,头狼公司提供 100 台电脑及相应的座椅和网络设备,学校提供场地,在校内建立“头狼企业电子商务托管项目演练室”“头狼企业电子商城运营室”,建立功能完善的现代商务服务中心的电子商城平台。校企共同建设的这一商业化实践教学平台按照企业真实项目管理方式开展项目化教学,提供企业的现实任务,实行全面绩效考核评价,企业侧重考核学生经济效益指标,学校侧重考核学生的岗位技能。校企双方还共同合作,打造特色教学资源,实现员工与学生同时进行网络视频和语音教学与培训,实现校企两地网络办公,以降低校企联合办学的成本,提高校企沟通协作的效率,加强企业员工与学生、教与学的良性互动。三、校企“双主体共生型”人才培养模式对学校的影响1.课程体系建立。通过校企“双主体共生型”人才培养模式,该校电子商务专业以承担广东省教育厅“电子商务专业中高职一体化专业教学标准研究与实践”项目为契机,对广东省 120多家企业、400 多名企业员工、30 多家中、高职院校、1400 多名中、高职院校毕业生和中高职电商商务专业教师等方面开展调研,举行多场电子商务职业能力分析会,邀请行业专家和企业一线工作人员 30 多名,对电子商务行业职业能力进行了分析和梳理,根据电子商务职业标准以及企业岗位设置,将电子商务专业岗位群划分为运营、推广、客服、编辑设计、策划等五大类岗位(群)。通过岗位群分析,按照不同类别的工作项目、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归类、整理出工作项目 27 项、工作任务 128 项、职业能力 746 项。再通过对调研材料、数据的分析、归纳和总结,对行业需求、岗位设置、职业能力、课程体系等进行了分析,形成了一套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相对科学完善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如图 4 所示。这一课程标准受到广东省教育部门认可,成为广东省中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办学的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
·114·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图 4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2. 师资队伍建设。该校电子商务专业建立了一支包括高级职称教师 7 人,“双师型”教师 8 人,全部兼职教师均来自于企业经理层或者管理层,为企业一线技术骨干的优秀师资队伍。计划培养或引进 2 名在全国、全省有较大影响力的教学名师、教学带头人或教育管理专家。实施“双导师制”,由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作为导师,导师除指导学生学习外还要指导学生生活,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同时,开展学生第二课堂教育,定期邀请企业专家、毕业校友到校为学生创新创业培训,举办创业沙龙,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3. 学生素质提高。从该校电子商务专业近三届数据来看,平均新生报到率为 91.3%;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高于 98%;平均就业对口率达到 82%;2014 届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4037 元)比 2013 届(3579 元)高 458 元,而 2015 届又比 2014 届高 29 元。努力使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伦理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精神,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强。让毕业生享有较高的就业质量,基本工作能力和核心知识满足度高。4. 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该校电子商务专业组建校、系、教研室的三级教学质量监控架构,从制度、师资、实训、资源、环节等方面建立和完善了教学质量保障、监控和反馈机制,并引入社会第三方麦可思机构参与评价,如图 5 所示。图 5 人才质量培养质量监控架构图依托学校自主开发的四大信息化系统,开展学生学习成果评价。一是通过“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调查”微信端定期评价应届毕业生在专业兴趣、就业信心、电...
篇五:校企共生理论
21 年 10 月·第 29 期 (总第 693 期)作者简介:李俊晶(1977-),女,江西南昌人,中级教师,从事物流管理研究。校企合作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非常重要的模式,是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促进我国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在共生理论下校企合作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企业与学校之间在利益诉求方面形成互惠互利的合作局面,实现它们之间的有机融合。在校企合作中双方的配合度越高,所得到的利益也就越多,校企合作是一种相互影响又相互促进的关系。高校与企业基于共生理论建立起深度合作的长效机制,能够实现共同进步和发展。一、共生理论在校企合作中的体现1.共生的内涵共生指在发展中将对方的特性和自己的特性结合起来,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从字面意思看, “共生”是两个或多个生物在生理上的相互平衡与依存关系,共生的本质指的是不同成员在生存和发展中的协商与合作的关系。“共生”作为生态学概念,最早是由德国真菌学家德贝利提出的,指不同种属生物生活在一起,进行物质交换、能量传递。之后,社会学家将共生理论扩展到社会学领域,在社会学发展中人与人的关系存在互补性及明显的利益冲突,斗争及妥协是共生的主要方式,社会发展使社会中的共生关系不断改善,并促进了共生理念的不断发展。2.高职院校共生现象分析高职院校在发展中的共生现象主要表现为政府、高职院校及企业在同一个共生环境中进行沟通与合作,使校企双方实现共同发展,最终实现双赢及相互促进,形成高校和企业之间的人才供给与需求的生态链。在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共生理论中,共生单元、模式及环境共同构成共生的生态环境。校企共生单元主要指职业院校和企业之间构成的共生的基本物质条件。校企共生模式指的是共生单元之间进行合作的不同的方式。共生单元之间可以相互协作、相互促进,并形成优势互补,最终实现双赢目标。二、校企合作育人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和企业是社会发展中共生关系非常明显的两个社会机构与群体。校企合作是实现产教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方式。企业能够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实训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为自身未来的发展储备优秀人才。因此,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渠道。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校企合作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校企合作“表面化”在我国高职院校中,校企合作并非新鲜事物,但其在实践中并未发挥太大作用。一些高职院校为了吸引更多学生来校就读,在校企合作方面展示了与很多知名企业合作的宣传牌,单从企业的数量和规模来看确实非常吸引学生及家长,但从合作质量来看并没有太多实质性内容。有的合作仅仅是安排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或者是请企业管理者来学校开展形式化的讲座,更有甚者是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派遣到企业从事流水线工作。2.在校企合作中政府、企业和学校的角色出现错位当前,在校企合作中政府、企业和学校并没有建立共生机制,在实践过程中角色出现错位。首先,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参与动力不足,没有发挥实质性作用,认为没有必要花费过多时间和精力参与到人才培养中。其次,政府相关部门对校企合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实际合作过程中没有起到规划建设及监督指导的作用,仅仅是进行了模糊的定位。最后,学校的定位不准确,学校认为自己只是教书育人,只重视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在教学中将理论教学与实习分开,没有从企业需求角度进行人才培养。三、基于共生理论的高职校企合作发展路径1.搭建校企合作共生的平台在高职院校的发展中,校企合作是提升教学质量及培养应用型人才非常有效的途径,并且校企合作也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因此,学校要认识到校企合作基于共生理论的高职校企合作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李俊晶(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摘 要:共生理论,对促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校企合作是当前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非常重要的模式。文章从共生理论视角对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创新及人才培养角度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搭建校企合作共生的平台,打造校企合作共生的模式,实现校企人力资源建设一体化发展。关键词:共生理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影响因素;应对策略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9-0026-02輦 輴 訝。。. .。
。
2021 年 10 月·第 29 期 (总第 693 期)对于学校教学发展的重要性,要创新教学理念,将教育教学与企业发展结合起来,为企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学校应在校企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将企业辅助的模式转变为学校、企业和政府的多主体合作共赢的形式。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出面搭建校企合作共生的平台,让学校的教育能够与企业的需求结合起来,培养更加务实、技术水平过硬的人才。企业要从自身的发展考虑,配合学校完成对人才的培养,这样既能减少自身进行人才培养及人才招聘的成本,又能保证人才的质量。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必须建立在校企合作基础之上,职业教育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制定政策推动校企合作的发展,将校企合作作为对企业及学校考核的重要指标,让企业承担起高职院校技术人才培养方面的责任和义务。比如,政府部门应该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激励,将校企合作的落实作为评价企业的一项指标,并给予企业适当的税收优惠。为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政府相关部门、学校及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将当前各行业的发展、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信息等及时发布出来,以便为校企深度合作提供有效沟通的平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指导。2.打造校企合作共生的模式校企合作应建立在共生理论的基础之上,校企合作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地方政府和企业、高校之间的合作理念及合作关系。要打造良好的校企合作共生的模式,就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积极发挥不同主体在校企合作中的重要作用,形成优势互补,通过协同力量构建合作共生的模式框架。其次,政府部门需要在校企合作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利用政策的导向性,并基于人才培养需求让企业积极参与到技术人才的培养中。政府部门是推动校企合作发展的关键力量,需要积极发挥其在制度上的优势,为校企深度合作创设良好的合作平台与环境。最后,高校要创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教学体系的优化,将人才培养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对接起来,促进学校教学与企业运营同步发展和提升。3.实现校企人力资源建设一体化发展校企深度合作一定要建立在共同发展的基础上。高校与企业可以联合起来,共同投资创建实训基地。学校可以在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而企业可以在实训基地对员工进行培训和训练。校企双方可以共同出资建设实验基地、科研工作室,依托企业在项目管理方面的实战经验及学校在设施、教师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开展岗前培训、员工能力提升及继续教育培训,帮助企业解决员工培训及技术研究方面的问题,帮助学校解决实践教学难题,最终实现学校和企业在发展中的双赢。另外,高校和企业在发展中需要统一课程教学标准,共同确定课程内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这样,才能确保培养出来的人才符合企业运营发展的要求。四、结语总之,高职院校作为技术人才培养的摇篮,为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人才。为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融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为企业发展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政府相关部门、高校及企业要基于共生理论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搭建校企合作共生的平台,打造校企合作共生的模式,实现校企人力资源建设一体化发展。参考文献:[1]刘超,冯春林. “互联网 +”背景下高校校企合作共生系统建设研究[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3).[2]李超锋.基于共生理论的校企命运共同体构建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01).[3]章晓明,南旭光.基于共生理论的校企合作治理模式创新研究[J].成人教育,2017(07).Research on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Countermeasures of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Based on Symbiosis TheoryLi Junjing(Ji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 Nanchang 330000, China)Abstract: Symbiosis theory plays an important guiding role in promoting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highervocational colleges.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a very important mode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cultivate appliedtalents at the current stag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higher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mbiosis theory, and puts forward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 perspectiveof innovation and talent training: build a platform for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symbiosis, create a mode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symbiosis, and realize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school enterprise human resources construction.Key words: symbiosis theor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coping strategy輦 輵 訝。
。. .。
。
篇六:校企共生理论
验
技
术
与
管
理
第 37 卷
第 1 期
2020 年 1 月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Vol.37
No.1
Jan. 2020 ISSN 1002-4956 CN11-2034/T DOI: 10.16791/j.cnki.sjg.2020.01.056 基于共生理论的校企命运共同体构建研究 李超锋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财贸学院,广东 广州 510300)
摘
要:基于共生理论,深度分析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校企共生系统,探究其共生单元、共生模式以及共生环境的实施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高职院校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的具体措施与对策。
关键词:校企命运共同体;共生理论;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956(2020)01-0235-03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destiny
community based on symbiosis theory LI Chaofeng (School of Finance and Trade, Guangdong Industry Polytechnic, Guangzhou 51030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symbiosis theo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ymbiosis system of Nanyang Polytechnic of Singapore, and explores upon its symbiosis unit, symbiosis mode and successful experienc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ymbiosis environment. On this basis, the concrete measure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university-enterprise communi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university-enterprise destiny community; symbiosis theory; Nanyang Polytechnic of Singapore 在教育部、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中,提出高职学校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是提升校企合作水平,促进学校与行业领先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就业创业、文化传承等方面深度合作,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从内涵上理解,校企命运共同体不是学校和企业的双主体运作,而是两个主体之间以协议形式缔约建设的校企合作的新型组织形式,是从宏观角度对校企合作的各个微观层面进行系统化管理的一个创新型实体 [1] 。这需要学校和企业通过产教融合体制与机制改革,形成命运共同体,组建共生型生态系统。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深度、广度明显不够,并且缺乏长效机制 [2] 。因此,有必要探索产教融合新型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促其契合经济发展需求,为行业/企业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服务。“教学工厂”
收稿日期:
2019-06-04 基金项目: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高等教育教学法出国研修项目(留金法[2018]5028 号);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青年基金项目(QN2018-012)
作者简介: 李超锋(1981—),男,河南长葛,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流职业教育。
E-mail: lchf116@126.com 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最重要的办学理念和特色,也是新加坡职业教育成功的标志 [3] 。“教学工厂”模式的高效运行,对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命运共同体的打造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1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校企合作共生系统构建 共生理论源于生物学,强调生物系统的和谐共生、利益共存。近年来,共生理论逐渐应用于校企合作问题研究,将校企看作共生系统,产教融合共同作用于人才培养。合作中的校企是一个由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构筑的命运共同体 [4-5] 。在共生理论指导下,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与合作企业已经成为良性运转的共生系统。
1.1
协同共建,打造共生单元 共生单元是校企命运共同体的基本物质和载体条件。为满足技术技能密集工业对人才的需要,南洋理工学院和企业共建科技创新中心、专业进修与领导培训中心、外语中心、国际商务资源中心、国际项目中心等近 20 个共生单元,还与国际知名企业联合成立了零售管理学院和亚洲烹饪学院。
按照企业科技中心模式实现组织架构与运作管理
236
实
验
技
术
与
管
理
的转变,无界化团队合作,为企业提供定制化方案。学院在政府指导下组建校董会,其中 70%以上的成员来自政府、企业、高校;系部组建专业咨询委员会,成员全部来自企业专业人士。系主任统筹系部专业开发、校企对接、考核评价等;副主任负责教学组织、项目接洽以及知识产权等;专业主任负责项目教学的组织实施。这种组织结构为校企深度合作及项目教学提供了十分便利的制度和组织保障。
1.2
校企联动,创新“教学工厂”共生模式 “教学工厂”理念是将企业环境引入校企合作的共生单元中,通过项目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得到知识与能力的提升。“教学工厂”实现了技术技能的从模拟到模仿,再到融合,做到理论与实践、学校和企业的有机统一。
“教学工厂”的主要教学载体是项目 [6] 。教学项目选择遵循以下原则:(1)以成本回收为前提,对利润没有强制要求;(2)致力于校企联合技术应用开发;(3)具有挑战性;(4)不重复选择项目;(5)选择好的合作伙伴;(6)培养师资,使能力得到拓展。
教学项目主要分为 3 类:(1)企业开发项目,由教师组建优秀学生团队,3 个月轮岗安排学生协助教师完成;(2)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以赛促教,以赛促学;(3)教学研发项目。目前,企业开发项目、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教学研发项目所占比例分别为30%、50%和 20%。
在项目教学中,根据项目实施难易程度以及工作量情况,将学期项目和毕业项目穿插在课程体系中。双轨制交叉运行安排如图 1 所示 [7] 。
图 1
双轨制交叉运行安排
第一年的专业基础课程和学期项目以项目开发工具使用为主;第二年的专业课程和学期项目以模拟项目训练为主;第三年安排专业方向课程、学期项目和毕业项目。
根据学生专业方向选择以及第一、第二学年的学习考核情况,将学生分为 A 和 B 两组。A 组学生修读专业方向课和学期项目;B 组的 50%学生到企业实习,另外 50%学生在教学工厂工作站进行毕业项目开发,3 个月后进行轮换,确保开发项目可持续以及学生的全员参与。毕业项目来源于企业开发项目、竞赛项目和教学研发项目。
1.3
政府引导,培育共生环境 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由教育部、人力资源部、贸易和工业部、文化社区与青年部、社会与家庭发展部、卫生部等政府部门协同合作,共同推进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培训 [8] 。
2014 年 8 月,新加坡以法案形式颁布实施了《理工学院及工艺教育学院应用学习教育研讨报告书》,要求贸易与工业部依据企业界发展公布人才市场需求情况;教育部调控职业院校招生计划,并指导调整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人力资源部补贴职业教育学生,补充学校改善办学条件。
在多层次和多元化支持下,新加坡拓展了职业教育的成长空间。政府通过设立技能发展基金,要求职业院校对企业职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企业参与合作办学、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改善实验实训条件,出资设置奖学金、助学金、项目基金等,政府则给予税收优惠和财务补贴。政府进行公共采购时也非常看重企业参与教育程度。
在政府引导下,新加坡职业院校的师资环境有了很大改变。
(1)推进课堂教学革命,实施项目教学,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学习方式包括小组讨论、模拟活动和教导别人,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项目。
(2)实施“双师”队伍建设,专任教师也是项目开发工程师,须有本科学历和 5 年以上工作经验,担任过企业某一级主管或经理。
(3)教师担负继续教育职责,为企业提供进修课程和短期培训。
(4)通过以老带新,让新教师在教学工厂脱岗培训,与项目经理合作开发项目。
(4)在业绩考核中,基本工作量与薪金打包,既包括教学、继续教育与学生服务,也包括校企合作开发和横向课题项目。
2
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2.1
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的载体 我国高职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群)的改革重点之一是构建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该平台对接科技发展趋势,以技术、技能积累为纽带,集人才培养、团队建设、技术服务于一体。因此,高职院校要集中优势专业群和师资力量,在政府统筹指导下,与本地的优势企业、产业集群和科技园区共同搭建产教融合
李超锋:基于共生理论的校企命运共同体构建研究 237 平台,开展科技咨询、技术攻关以及人才培养与职业培训,服务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2.2
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强有力的共生单元 校企命运共同体的核心内容是校企共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开展技术应用与创新研发。校企共生单元是否能找准自身定位、发挥比较优势,是校企共赢发展的关键 [9] 。在实践层面上,这种共生单元可划分为以下类型:
(1)项目型共生单元,以项目为纽带,对技术攻关、企业培训等具体项目设置产教融合平台或机构,围绕项目全周期建立工作制度; (2)资产型共生单元,以资本为纽带的命运共同体,校企双方共同出资成立产业学院、协同中心或研究机构; (3)融合型共生单元,校企双方以资源整合为纽带,进行全方位的融合与战略合作,实施招生招工、教学组织、教材开发、就业创业以及技术应用创新,通过定制人才培养方案精准育人,将人才供给链与企业需求链精准对接。
2.3
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迭代变革的共生模式 要建设世界一流的高职教育,既需要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支撑,也需要具有中国特色的产教融合模式。在借鉴“教学工厂”模式时,需要建立科学合理、创新发展的产教融合共生模式。
(1)组织模式变革。探索不同所有制下校企命运共同体的组织形态,构建政府、学校、企业多方共建共享的组织载体,例如研究机构、产业智库、协同创新中心等。增强企业参与办学的内生动力,在管理制度、组织结构、工作岗位和激励绩效上突破体制约束,激发技术服务与创新活力,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2)教学模式变革。推进以学分制为基础的课程体系和学习评价机制改革,激励学生参与共生单元的实践活动,实施必修课程与企业研发、科技竞赛、创新创业等成果的学分置换。
(3)行为模式变革。完善互利双赢动力机制、优质资源共享机制和协调运作保障机制,实施校企共同组建教师团队、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建设高水平技术创新平台、共同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
(4)服务模式变革。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并重,强化职业院校的社会培训职能 [10] ,校企紧密联系,面向企业在岗职工、退伍军人等开展就业、创业、职业技能等教育培训服务。
2.4
营造校企命运共同体良性成长的环境 校企合作共同体的环境是由政府政策、合作氛围以及长效机制形成的。
(1)在政府政策上,需要有关政府部门积极推动企业深度参与产教融合建设,在政策、税收、土地等方面对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优惠和支持。
(2)在合作氛围上,学校应加强对企业和社会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企业在岗职工的职业技能水平和生产效率。企业通过提取职工教育基金,与职业院校合作设计培训项目,确保培训内容符合企业发展需要和技术、管理的先进性。学校应积极拓展项目来源,吸纳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学校相关事务,教师则需要到企业全职实习,实现校企合作共赢。
(3)在长效机制上,应充分利用校友联谊会、职教联盟、专业指导委员会等平台,完善校企合作交流机制,加强企业参与学校办学、人才培养的力度和深度。深入推进行业协会融合参与的管理机制,利用行业协会的影响力,在行业咨询、应用创新、职业培训、技能鉴定等方面开展合作,与学校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实体联盟。
3
结语 从生态学视角看,校企命运共同体依赖于共生单元、共生模式以及共生环境的良性发展。因此,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需要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等多方参与,共同建立合作共赢的共生单元、创新引领的共生模式,营造产教融合制度环境,促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赋能升级,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施祝斌, 王琪, 乔红宇, 等. 校企共同体的实现路径与思考[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5(17): 16–21.
[2] 贾兴东. 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 协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J]. 中国高校科技, 2017(6): 78–80.
[3] 缪宁陵.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对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启示[J]. 职教通讯, 2015(5): 79–80.
[4] 杜岩, 王鹏. 基于共生理论的校企合作问题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2(增刊 1): 228–230.
[5] 毛辉. 基于共生理论视角的职校校企深度合作研究[J].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17, 19(4): 20–24.
[6] 李超锋, 高英敏. 新加坡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借鉴与启示[J]. 教育探索, 2019(4): 115–118.
[7] 李超锋. 新加坡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研究及借鉴[J]. 职业教育研究, 2019(1): 88–91.
[8] 卿中全. 新加坡职业教育发展述评: 探索、改革与经验[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8(2): 195–200.
[9] 贺书霞. 产教融合与多元参与: 职教共同体融合关系构建[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8(27): 51–57.
[10] 汪静. 新加坡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J].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12(2): 36–39,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