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创业孵化基地7篇宿迁创业孵化基地 附件1: 第二批省级众创空间备案名单序号地区众创空间名称运营主体名称1南京NLSP创新驿站南京江宁(大学)科教创新园有限公司2南京紫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宿迁创业孵化基地7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宿迁创业孵化基地
1:第二批省级众创空间备案名单 序号 地区 众创空间名称 运营主体名称 1 南京 NLSP 创新驿站 南京江宁(大学)科教创新园有限公司2 南京紫丁香众创空间 南京紫丁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3 企运网 江苏零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4 创客星智汇 南京创客星智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5 金科创客汇 南京金科院大学科技园管理有限公司 6 U+众创空间 南京快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7 魔豆工坊 南京魔豆工坊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8 紫金雨花创客汇 南京科特科技创业服务有限公司 9 南京创新创业湾 北京大学南京创新研究院 10 啡咖啡·孵化器 南京啡咖啡创客空间有限公司 11 东特创客汇 南京东大栖霞科技园管理有限公司 12 博济 J6·创客邦 江苏博济堂科技创业服务有限公司 13 南京创客空间
南京市亿合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14 THE BOX 创业咖啡众创空间 南京托斯卡纳餐饮有限公司 15 芯创空间 南京南大光电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16 紫云创益工场 南京紫金(白下)科技创业特区创业服务中心有限公司 17 北岸众创空间 南京紫金(高新)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 2 — 序号 地区 众创空间名称 运营主体名称 18 未来网络众创空间 南京未来网络产业创新有限公司 19 南京 南工劝业公社 江苏南工大科技园有限公司 20 S-work 思沃客 南京工大科技产业园股份有限公司 21 I-space 爱创空间 南京久创空间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22 F 空间 南京网新沣德科技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23 南京“环保创客谷” 南京环保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24 天印梦工厂 南京工程学院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25 FIT 国际众创空间 南京动平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26 悠创汇 南京紫金(江宁)科技创业服务中心 27 南京 321 创智咖啡 南京三二一创智咖啡有限公司 28 南京化学工业园众创空间 南京化学工业园新城科技创业中心 29 小迈创新工场 南京骁迈科技创业服务有限公司 30 创咖啡 南京创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31 蓝岛创客空间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32 南艺 e Fab Lab 创客空间 南京艺术学院 33 星火众创工厂 多米袋南京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34 180 众创空间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35 中国手游联盟众创空间 南京魔力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36 众创研习社 南京创派投资实业有限公司 37 新华·智汇工坊 南京新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38 蓝鲸创业空间 同方科技园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序号 地区 众创空间名称 运营主体名称 39 易创空间 南京支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40 南京 创新驿站 南京英科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41 无锡 源清聚力众创空间 无锡源清润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42 江阴三牛众创空间 江阴市三牛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 43 海之语创客空间 江阴海之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44 江阴逸生活健康创吧 江阴百桥国际生物科技孵化园有限公司45 卓易众创空间 江苏卓易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6 惠创众创空间 无锡惠创科技创业发展有限公司 47 3W·创客无锡
无锡创客空间孵化器有限公司 48 金顾山创客汇 江苏众网互联网有限公司 49 奇点加速连锁咖啡孵化器 无锡新人居科贸有限公司 50 创客联盟团
江阴天安数码城置业有限公司 51 徐州 徐州国家高新区大学创业园众创空间 徐州高新区大学创业园有限公司 52 矿大科技园众创空间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大学科技园有限责任公司 53 徐州永嘉科技园众创空间 江苏永嘉工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54 常州 ASK 众创部落 常州华德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55 常州龙琥众创空间 常州龙琥高新技术创业服务有限公司 56 创业公会 常州九号创客商务服务有限公司 57 互联网+创客天地 苏高新科技产业发展(溧阳)有限公司58 烯望无限 江南石墨烯研究院 59 常州恒生科技园恒创空间 常州恒生科技园有限公司
— 4 — 序号 地区 众创空间名称 运营主体名称 60 “508”众创空间 常州栖夏工具孵化器有限公司 61 常州 新动力创业梦工场 常州天宁新动力高新技术创业服务有限公司 62 常州工学院大学生众创空间 常州工学院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63 鼎泰创意梦工场 常州市鼎泰投资实业有限公司 64 浙里慧创空间 浙江大学常州工业技术研究院 65 常青藤创客园 常州常大科技园有限公司 66 龙城创客社区 常州市龙城学生创业科技孵化园 67 多维众创空间 常州钟楼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68 江苏骏益科技创业园众创空间 江苏骏益科技创业园有限公司 69 N 维度众创空间 常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中心 70 江苏印刷电子众创空间 常州印刷电子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71 湖塘创业坊 常州湖塘智造社众创空间有限公司 72 苏州 e 帮创 苏州福履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73 唐僧创业众创空间 唐僧来了创业服务(苏州)有限公司 74 Fab Lab FBI 苏州拾向梦数字媒体有限公司 75 乐创空间 太仓市国际服务外包园发展有限公司 76 众创魔方 常熟市凌晨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77 今园 1 号
苏州今园科技创业孵化管理有限公司 78 中德 MOBO 众创中心 苏州文汇商务中心有限公司 79 众创营 苏州众创空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80 西安交通大学汾湖创客空间 苏州西交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序号 地区 众创空间名称 运营主体名称 81 创意时尚谷 苏州盛泽创意园发展有限公司 82 苏州 创客巢 苏州市木渎中小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83 慧谷创业+ 常熟慧谷科技园有限公司 84 思源众创空间 吴江思源创业服务有限公司 85 米龙谷众创空间 苏州米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86 昆山启迪众创工社 昆山瑞启实业有限公司 87 创客天使汇 苏州慢生活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88 西交创客 苏州熙銮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89 幸福谷天梯咖啡众创空间 苏州幸福谷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90 创客基地 苏州博康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91 创客诚 苏州高新区诚创客企业孵化管理有限公司 92 集成光电谷 千人计划(张家港)集成光电研究院有限公司 93 文化众创 C-space 常熟人大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94 LOFT 乐创园 太仓灵狮创意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95 苏河汇 苏州激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96 敏捷智造孵化器 苏州敏捷智造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 97 半杯水创孵园 苏州半杯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98 江苏昆山萤火虫众创空间 昆山莘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99 昆山萝卜空间 昆山帷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100 苏创客 苏州健步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101 同济虞创汇 常熟同济科技园有限公司
— 6 — 序号 地区 众创空间名称 运营主体名称 102 众创+园 苏州众创园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103 苏州 匠师创客 苏州市克拉斯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104 “蚕蛹”孵化园 苏州盛泽科技创业园发展有限公司 105 南通 星火社区 南通通州湾科教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106 晶 e 空间
南通先知投资有限公司 107 E 创空间 南通市崇川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有限公司108 文创坊 南通广告文化创意产业园投资有限公司109 南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 南通通大科技园管理有限公司 110 海安功能新材料产业众创空间 海安高科技创业园管理中心 111 南通创源创新实验室 南通创源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 112 连云港 山海经创客家园 淮海工学院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 113 连云港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众创空间 连云港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 114 港城创客之家 连云港市科技创业城管理委员会 115 淮安 清城创意谷 淮安清城创意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116 盐城 淘淘梦工厂 盐城亭湖区海华淘淘百货城 117 卯酉·创客邦 大丰卯酉创客邦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118 东方创客 江苏东方创意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119 同城创客 江苏易同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120 盐渎商城众创空间 盐城热点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1 五星创客 江苏五星村实业有限公司 122 万创智联 江苏万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序号 地区 众创空间名称 运营主体名称 123 红创电商中心-4U 空间 江苏红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124 盐城 梦想 BRT 江苏百锐特贸易有限公司 125 智汇园 江苏滨海南山智汇园管理有限公司 126 “翠之源”众创空间 江苏省翠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127 摩度众创空间 盐城卡洛泽科技有限公司 128 滨海·云商聚 江苏省滨海县物资劳动服务公司 129 扬州 扬州上市基地创新工场 扬州市邗江科技企业上市基地有限公司130 扬州金荣科技园创富创新工场 扬州金荣科技企业孵化有限公司 131 文游汇 高邮市科技创业中心 132 扬州市创新驿站众创空间 扬州市创新驿站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133 江苏信息服务产业基地(扬州)众创空间 零点信息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134 扬州青麦坊互联网+文创空间
扬州青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135 诚信众创空间 高邮市诚信物流发展有限公司 136 MakerWin 创客营孵化工场 江苏微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137 扬州大学大学科技园众创梦工场 扬州扬大科技园有限公司 138 扬州创谷创客工场 扬州市邗江区高新技术服务中心 139 设计瑰谷创新工坊 扬州设计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140 中国创谷 扬州创客空间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141 尚锦汇都创业孵化基地 扬州锦都国际酒店用品城有限公司 142 “左岸右转”青创驿站 扬州市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有限公司143 镇江 福地创客吧 句容科容创业服务有限公司
— 8 — 序号 地区 众创空间名称 运营主体名称 144 Yes 俱乐部 丹阳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有限公司 145 镇江 中瑞 Swirlab 创新空间 江苏新中瑞联合投资发展限公司 146 模具汇众创空间 丹阳市朝华模具城有限公司 147 镇江科航创新工场 江苏科航创业园管理有限公司 148 镇江市丹徒新城众创空间 镇江市丹徒区科创建设有限公司 149 新港空间 江苏大港股份有限公司 150 e 创动力众创空间 丹阳金润中小企业服务有限公司 151 泰州 泰州医药高新区医药众创空间 江苏华创医药研发平台管理有限公司 152 梦想花园 泰州梦想花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153 泰晶 e 空间 泰州市鼎顺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154 启萌沃土 兴化市企盟计算机软件有限公司 155 歌德创梦空间 江苏歌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156 马洲创客中心 靖江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157 无界创业咖 江苏无界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158 蜂鸟空间站泰州顺丰创客中心 泰州市丰泰电商产业园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159 宿迁 JD+银杏树创客空间 江苏银杏树创客服务有限公司
附件2:
首批省级众创集聚区试点名单
序号 地区 众创集聚区试点名称 管理机构名称 以众创空间集聚为特色 1 南京 雨花众创集聚区 南京市雨花台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 2 南京新港众创集聚区 南京紫金(新港)科技创业特区创业服务中心有限公司 3 江宁高新园众创集聚区 江宁高新园管委会 4 无锡 宜兴环保众创空间集聚区 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科技发展局 5 常州 常州国家高新区众创集聚区 常州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6 武南创智天地 武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众创服务中心 7 苏州 金鸡湖创业长廊 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发展局 8 苏州创客峰汇 苏州创业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9 常熟国家大学科技园众创集聚区 常熟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 10 昆山高新区海创集聚区 昆山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11 扬州 扬州江广创业芯众创集聚区 扬州科技发展投资有限公司 12 扬州高新区梦之园众创集聚区 扬州智谷创业服务管理有限公司 13 镇江 镇江科技一条街 镇江高新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以创业企业或创业人员集聚为特色 1 徐州 徐州国家高新区矿山安全与互联网众创集聚区 徐州高新区大学创业园有限公司 2 邳州市板材家具中小企业创业集聚区 邳州市金桥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 10 — 序号 地区 众创集聚区试点名称 管理机构名称 3 徐州市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科技园众创集聚区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 4 徐州 徐州工程学院大学科技园众创集聚区 徐州工程学院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 5 新沂市立成科技电子商务众创集聚区新沂市立成科技电子商务孵化园有限公司 6 南通 南通高新区世纪大道众创集聚区 南通高新区科技新城管委会 7 如东新宇科技创业众创集聚区 如东新宇科技创业园有限公司 8 连云港 东海县水晶文化创意众创集聚区 东海县科技教创业园区管委员 9 硕项湖电子商务众创集聚区 连云港硕项湖电子商务管委会 10 连云港市科技创业城 连云港市科技创业城管委会 11 淮安 金湖县青年创业众创集聚区 淮安金湖经济开发新区管委会 12 盐城 大丰国际软件园众创集聚区 大丰高鑫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13 盐城市大数据产业众创集聚区 盐城科教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14 盐城国际软件园众创集聚区 盐城国际软件园和服务外包基地管理办公室 15 镇江 镇江市京口区大禹山创意新社区 镇江市京口区大禹山创意新社区管委会 16 泰州 江苏省泰兴高新技术众创集聚区试点基地 泰兴市城东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 17 靖江市华信科技创业众创集聚区 靖江市华信科技创业园有限公司 18 宿迁 沭阳县科技创业众创集聚区 沭阳县科技创业服务中心 19 泗洪网络创业众创集聚区 江苏省泗洪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20 耿车电子商务众创集聚区 宿迁市大众电子商务产业园有限公司
篇二:宿迁创业孵化基地
期2021年1月No.2January,2021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摘要: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对推动科技创新、加快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就业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江苏科技企业孵化器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各项主要指标均多年领先全国,但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和体制机制等原因,江苏孵化器还存在一些问题。文章主要分析了江苏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建议。关键词:科技企业;孵化器;江苏省中图分类号:F276.44 文献标志码:A江苏科技信息Jiangsu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王全宝(江苏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江苏 南京 210008)作者简介:王全宝(1985—),男,江苏南京人,硕士;研究方向:科技创业服务,科技孵化,成果转化,创业活动组织。— —以江苏省为例0 引言科技企业孵化器是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为宗旨的科技创业服务载体,包括各类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科技园区、特色科技产业园等。孵化器在科技资源迅速、高效地转变为社会生产力,加速中小科技型企业成长,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就业机会等方面显示出独特的功能和价值。江苏是全国最早一批成立孵化器的省份。1989年6月,江苏省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南京成立。江苏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由早期的政府主导,向企业、高校、社会机构等多元化投资发展,江苏探索的“孵化+创投”等新型孵化模式,支持创投机构与孵化器共建天使投资基金, “持股孵化”创业项目,提升了创业企业成活率。同时,江苏科技企业孵化器不断向专业化方向发展,2019年江苏省专业孵化器174家,占孵化器总数的20.5%。江苏还在全国率先提出集群化发展思路,建设了一批集“创业功能、产业功能、文化功能、社区功能”为一体的孵化载体[1] 。1 江苏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现状1.1 孵化器不断发展壮大(1)孵化器由规模发展向质量发展转变。江苏省1989年开始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工作,1999年创建的南京民营创业中心是我国最早的民营孵化器。截至2019年底,江苏省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848家,其中国家级219家,累计下达省级奖励资金17 610万元,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面积和在孵企业数继续保持全国第一。2017—2019年,孵化器数量分别为660,720,848家,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3.4%,12.1%,17.8%;国家孵化器数量分别为193,193,219家,同比增长率分别为9.7%,0%,13.5%;孵化场地面积分别为3 014万m 2 、3 017万m 2 、3 021万m 2 ,同比增长率为0.1%~0.3%。可见,近年江苏省孵化器数量增速基本稳定,而孵化面积保持动态平稳,说明江苏省孵化器发展不再仅仅依赖数量和面积的增长,而是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的全面发展。(2)在孵企业数量和收入平稳增长。截至2019年底,江苏省孵化器在孵企业数量突破3.4万家,约占全国的1/4;在孵企业总收入1 689.5亿元。2017—2019年,在孵企业数量分别为30 604,33 714,34 869家,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7%,10.2%,33.1%,在孵企业总收入分别为1 126.9亿元、1 440.5亿元、1 689.6 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7.8%,27.8%,17.2%。2017—2019年,孵化器从业人员分别是482 060人、472 433人、515 190人,处于动态增长中。可见,虽然近几年受到经济下行压力影响,但江苏省在孵企业数和总收入均保持一个良好的增长势头,显示出江苏省科技孵化器对创业企业的吸引力增强,对推进在孵企业创新发展的作用更加明显。(3)孵化运营管理更加专业。2017—2019年,江苏省孵化器管理人员从9 000多人增长到11 408人,规模不断扩大。从学历上看,大- - 5第2期2021年1月No.2January,2021专以上人员占比达到95%,显示出江苏省孵化管理队伍是一支高素质队伍。同时,为了提升江苏省孵化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孵化管理能力,近年来江苏省加大了对孵化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目前已完成5 994人的专业培训,占比达53%,有力地支撑了孵化器的专业化发展。1.2 对孵化器的各类扶持政策逐步完善江苏省高度重视科技孵化器建设:省政府先后出台了《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型省份建设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省科技厅修订完善了《江苏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办法》《江苏省大学科技园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这些文件对江苏省科技创业孵化链条、科技创业孵化集聚、创业孵化基金发展、孵化器综合服务水平提升等方面起着巨大的引导和支持作用。同时,各设区市以及各区县也因地制宜地出台了相关的科技孵化扶持政策,如南京印发了《南京市关于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和双创示范基地进行绩效评价的实施办法》、盐城出台了《全市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与发展意见》等。这些政策文件在对孵化器的提档升级、绩效评价、运营管理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对江苏省科技孵化器的发展起到全方位的推进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江苏省科技孵化事业。1.3 建立了科技孵化公共服务平台为更好地为江苏省孵化器服务、交流经验、共享资源,省级层面成立了科技孵化器行业协会,一些市区成立了相应的孵化器服务平台,如南通成立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南京鼓楼区成立创新创业服务联盟。这些平台整合了分散在各孵化器的工商、财税、咨询培训、知识产权、金融、营销策划、信息技术、商业推广、软件开发等各方面服务功能,可快速、准确地为企业提供所需服务;同时也开展专项培训、项目路演等活动,为孵化器从业人员和创业者提供良好的沟通学习平台,为企业和金融机构开展融资对接搭建了良好的桥梁。2019年江苏省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投资21.5亿元,同比增长17.8%。1.4 一体式创业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为营造更加良好的科技创业服务环境,提升孵化器综合服务能力,江苏省不断加快孵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开展从业人员培训辅导。江苏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是科技部火炬中心首批确认的孵化器从业人员培训机构,每年定期举办从业人员培训班,通过开展专业化授课,逐步在江苏省建立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服务队伍,为江苏省孵化器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同时各孵化器也积极开展创业导师辅导工作,提升创业人员的创业能力。二是鼓励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入驻孵化器。创业初期企业需要开展专利申报、税务缴纳、项目申报等综合服务需求,但企业往往没有相关的经验和人才,因此,在孵化器中引进相应的中介服务机构能很好地为创业企业开展服务,促进企业成长。各级政府通过对专利申报补贴、给予入驻优惠条件等方式吸引优秀的中介服务机构入驻孵化器,有力地提升了科技孵化器综合服务能力。2019年江苏省孵化器签约中介机构6 024家,同比增长35%。三是举办省科技创业大赛、项目路演等活动。从2013年开始,江苏省连续组织开展了省科技创业大赛,省级以上孵化器可组织推荐优秀企业参加比赛,这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对外展示推介的平台,对获奖企业更是提供了项目、奖金、融资、宣传等全方位的支持。2 江苏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存在的问题2.1 区域发展不平衡虽然江苏各市区近年来都比较重视对孵化器的建设,但受到历史和地域条件的限制,苏南、苏中、苏北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导致各地对孵化器的政策支持力度也不一样,存在较大差异,再加上各地产业发展不均衡,对创业人才的吸引力不一样,科技孵化器区域发展不均衡。2019年,苏南、苏中、苏北三区域孵化器数量分别517,142,189家,占江苏省孵化器数量比重是61.0%,16.7%,22.3%;孵化场地面积三区域分别为1 998万m 2 、510万m 2 、513万m 2 ,占江苏省孵化场地的比重分别为66.1%,16.9%,17.0%;在孵企业数三区域分别为22 956,5 664,6 249家,占江苏省比重分别为65.8%,16.2%,17.9%;在孵企业总收入三区域分别为1 195.1万元、213.7万元、280.8万元,占江苏省比重分别为70.7%,12.6%,16.6%。由数据可见,在孵化器数目、面积、在孵企业数、在孵企业总收入等核心指标上看,苏南地区都远超苏中苏北地区,江苏三大区域孵化器发展不平衡问题始终存在,比较突出。2.2 公办和民营孵化器发展不协调近年来,江苏省科技创业载体建设由早期的政府主导到企业、高校、社会机构等多元化投资发展转变,混合所有制、大企业主导建设、民营资本投资参股等模式不断涌现。目前,江苏省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主体为企业法人的已超过75%,民营企业为主投资建设的近40%。公办和民办孵化器都是重要的创业载体,江苏各地各级对两类孵化器发展都予以支持,但由于民营孵化器的高成本和逐利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往往不能和公办孵化器一样得到源源不断的输血,且部分民营孵化器缺少专业的运营管理团队,从而导致江苏省部分民营孵化器难以发展壮大甚至濒临倒闭,民办孵化器和公办孵化器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2.3 孵化服务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虽然江苏省各孵化器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孵江苏科技信息 · 科技战略研究- - 6
第2期2021年1月No.2January,2021化服务功能,但是大多数未建立较为完备的服务体系,对其在孵企业的管理服务还主要集中在消防、通信、水电、卫生、饮食等基本的物业服务,不能满足创业企业对创业培训、人才引进、项目推介、知识产权、路演融资等全方位的服务,创业服务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2.4 孵化器对高新产业带动促进作用需进一步加强经过多年发展,江苏省部分孵化器朝着专业化的方面发展,对高新特色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大部分孵化器为了维持较好的收入,对入园企业的入门标准较低,缺乏合理的筛选机制,使得一些普通的非高新技术企业也能轻松地入驻园区,享受优惠政策,不仅没有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而且不利于地方的产业集聚。3 制约江苏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原因分析3.1 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在地区生产总值方面,2019年,苏州、南京、无锡GDP分别为19 235亿元、14 030亿元、11 852亿元,苏北的淮安、连云港、宿迁GDP分别为3 871亿元、3 139亿元、3 099亿元;财政收入方面,2019年,苏州、南京、无锡财政收入分别为2 221亿元、1 580亿元、1 035亿元,淮安、连云港、宿迁财政收入分别为257亿元、242亿元、213亿元。可见江苏各设区市之间的财力差距较大,这就直接导致各市对科技孵化的相关扶持政策差别较大,同时由于苏州、南京等地区产业发达,高校资源丰富,创业氛围浓厚,更容易吸引人才创新创业,因而促进了科技孵化器的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相反,苏北等地经济产业相对落后,人才留不住、创新氛围淡、支持政策不力,科技孵化器发展乏力。3.2 先天不足使民营孵化器在竞争中没有优势虽然江苏省民营孵化器发展较早,发展态势总体较好,但是和公办孵化器相比,民营孵化器的场地租金、人工成本、运营成本几乎都要自身承担,投资额高、各方面成本较高,因此一些民营孵化器往往位置偏远、优惠政策少、服务质量差,难以吸引优质创业企业和团队入驻。民营孵化器目前主要以房租为主要收入来源,不能像公办孵化器可以得到财政资金输血或是优惠政策,缺乏长久的产业发展规划,不愿引进专业的管理人才,入驻企业相对低端,使得民营企业盈利能力差,市场风险较高,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位置。目前江苏省一部分民营孵化器处于勉强维持阶段,一些孵化器仅有少数企业入驻,只能靠争取政策资金以及公司补贴生存,自身造血能力差,处于破产倒闭边缘,发展前景堪忧。3.3 缺少高层次运营管理团队和完备的服务机制科技企业孵化器对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运营能力要求很高,虽然江苏省这几年培育了苏州火炬创新创业孵化管理有限公司等一批专业的孵化运营管理企业,采用了“官助民办+校市企合作+产学研全面推进”等创新运营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总体上江苏省与其他省市相比,缺乏诸如创新工场、启迪之星之类的专业化高层次运营管理团队,管理运营人才欠缺,使得江苏省孵化器普遍创新意识不强、管理水平低下、服务能力不强。当前江苏省孵化器主要还是提供工位、场地以及一些简单的网络设备等基础服务,对创新团队项目在人才、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深度服务也是提供一些推介宣传等简单服务,没有形成较为合理完备的服务机制,因此服务的深度广度和持续性都比较一般,与北京、广州等地相比缺乏竞争力。3.4 孵化器对高新产业发展的加速作用还未充分发挥近年来江苏省孵化器虽然在规模数量上发展迅速,始终占据全国第一的位置,但江苏省孵化器也存在着一定的“产能过剩”,入驻企业率偏低、投入产出比低、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不容忽视,对高新产业发展的加速作用未充分发挥。部分地区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没能结合当地高新产业发展规划,没能制定更合理的孵化器绩效考评机制。一些区县内孵化器功能相近、位置较近,容易造成盲目竞争,使用效率低下,不利于产业的集中集聚发展。4 加快江苏省科技孵化器发展的建议4.1 继续加大对江苏省科技孵化器支持力度,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继续发挥好省“科技创新40条”中有关科技孵化器发展的相关政策,深入推进众创空间、创业园、科技园等创新创业载体建设。继续实施江苏省孵化器绩效评价、动态考核机制,不断优化“绝对指标+相对指标”的方式,提升绩效评价的科学性和引导性,着重考察孵化器在服务水平、孵化绩效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实绩。加大对优秀孵化器的支持力度,鼓励优秀孵化器不断创新突破,为在孵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支持“江苏科技创业大赛” “苏南全球创客大赛”以及各市区相关创新创业类大赛,鼓励参赛企业和团队落户科技孵化器,对按要求落户的给予资金和政策...
篇三:宿迁创业孵化基地
创业培训班(三)隆重开班 (司东亮 崔树全)2012 年 8 月 9 日 上午 9 时, 江苏农民创业培训宿迁( 江苏农民培训学院)
培训班在学院隆重开班, 学院副院长崔树全同志出席开班仪式并作动员 讲话, 来自 全市三县两区近200 名 基层村组干部和青年农民学员 参加了 本次培训, 这次农民创业培训严格按省农民创业培训方案实施, 分集中授课、 实践观摩、 技能考核鉴定、 跟踪服务指导等四个环节。学院基础系主任茆顺苗为学员 讲授《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及促进土地规模流转》 , 邀请市农委副主任江国荣、 张成亮为学员 讲授《水产养殖发展现状及趋势》 、 《渔业安全生产及水产品质量安全常识》 等课程; 组织学员 实地观摩市水产示范园、 市渔种场。
篇四:宿迁创业孵化基地
工作报告—— 2010 年 1 月 19 日在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 市 长
阎
立 各位代表:
现在, 我代表苏州市人民政府, 向大会报告工作, 请予审议, 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 2009 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 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
市政府在中共苏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紧紧依靠全市人民, 全力做好保增长、 促转型、 惠民生、 创和谐的各项工作, 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 标任务。
尤其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 我们认真分析研判形势, 及时把握经济动态, 坚决执行上级决策, 务实采取应对措施, 积极主动服务企业, 切实解决实际困难, 促进了 全市经济回升复苏, 经济运行情况总体好于预期。
(一)
经济保持稳定增长。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 7400 亿元, 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 11%。
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745. 2 亿元, 增长 11. 4%, 总量和增量继续位居全省首位。
内需有效扩大,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967. 4 亿元, 增长 13. 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846. 3 亿元, 增长 19%; 旅游总收入 830 亿元, 增长 13%。
工业生产逐步回升, 总产值达到 2. 37 万亿元, 增长 6. 6%,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 7. 1%。
服务业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增加值增长 14. 5%。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比年初增长 31. 3%和 35%; 全年保
费收入增长 17. 5%; 新增备案创业投资企业 18 家, 增加注册资本 27. 6 亿元。
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 116. 7%。
现代物流、 商务服务、 社区服务等行业均实现较快发展。
(二)
转型升级进程加快。
大力推进自主创新, 科技进步综合实力保持全省领先。
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 2%, 财政科技经费投入超过 27 亿元。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列入中国科学院序列, 新增省级以上科研机构 142 家。
我市被批准进行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 苏州高新区、 苏州工业园区进入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试点行列, 常熟成为国家教育部首个“蓝火计划” 试点城市。
实施新一轮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 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及团队 38 个, 8 人入选中央组织部“千人计划” , 29 人进入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
苏州工业园区成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加强知识产权创造、 运用、 保护和管理, 专利申请量、 授权量分别增长 13. 2%和 96. 7%, 我市通过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验收, 国家知识产权局苏州专利代办处获准设立, 太仓被认定为中德合作基地知识产权保护区。
落实产业振兴计划, 制定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实施意见, 促进新兴产业跨越发展, 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334 家,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光电产业园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苏州工业园区生物纳米科技园成为省级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
实施名牌带动和技术标准战略, 开展质量兴市活动, 新增中国驰名商标53 件。
注重培育地标型企业, 百强工业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 42. 4%, 比上年提高 1. 4 个百分点; 江苏沙钢集团成为全省唯一跻身世界 500 强的企业。
落实服务业新一轮跨越发展计划及九大专项计划, 完成服务业投资 1656 亿元, 增长 24. 6%, 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 55. 8%, 比上年提高 4. 9 个百分点; 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 2 个百分点。
建设城市中央商务区、 花桥国际商务城、 苏州工业园区综合保税区、 苏州科技城等重要载体, 新增省、 市级服务业集聚区 15 个。
文化产业发展尤其是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 太湖文化论坛国际会议中心、 太湖水底世界海洋馆等项目顺利建成。
旅游业全面提升计划抓紧实施, 6 个镇、 村进入中国特色旅游名镇名村行列。
(三)
体制改革纵深推进。
积极推动城乡 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 确立 23 个改革先导区, 出台了三年实施计划、 就业和社会保障、 农村宅基地及住房置换城镇商品住房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初步形成了 城乡 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制度框架。
优化国有经济布局, 强化经营业绩考核与薪酬管理, 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市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 县级市、 区政府机构改革稳步实施。
行政审批项目和 1996 年以来经济类政策文件清理工作进一步开展。新增上市公司 4 家, 募集资金 37 亿元; 发行企业债券 43 亿元, 超额完成年度目 标。
苏州国际发展集团构建起比较完善的地方金融平台, 市区设立首期 2 亿元的再担保基金。
金融生态建设成果显著, 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辖区金融生态达标县(市)
创建“满堂红” 。
文化体制、医药卫生体制、 市容市政管理体制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开展。
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注册资本由年初的 3557 亿元增加到 4359 亿元。
(四)
开放型经济企稳向好。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 2014. 5 亿美元, 其中出口 1140. 9 亿美元, 分别下降 11. 8%和 13. 4%, 但降幅逐月收窄, 占全国、 全省的比重有所上升。
招商引资力度加大, 实际利用外资 82. 2 亿美元, 增长 1%, 引进了一批具有总部经济业态的项目 。
我市成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接包合同额 14 亿美元, 执行额 8. 7亿美元, 分别增长 122%和 93. 5%。
推动开发区“二次创业” , 国家级、 省级开发区逐步从产业集聚向功能提升转变, 从政策优惠向体制优化转变。
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十五周年庆典活动顺利举办, 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第十一次会议成功召开, 国家又在五个方面给予园区先行先试政策。
张家港保税港区一期通过封关验收, 昆山出口加工区转型为综合保税区, 太仓港保税物流中心获准设立。积极开展对外投资和外经合作, 中方境外投资额达到 3. 2 亿美元,增长 53. 6%, 占全省的 30. 3%; 完成对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营业额 4. 4 亿美元, 增长 18. 9%。加强外事友好交流, 新增友好城市 2 个, 总数达到 41 个, 居全国地级市之首。
侨务工作取得新成绩, 我市被评为全国侨务工作先进单位。
以“台湾江苏周” 为标志, 对台工作全面深化, 昆山海峡两岸商贸合作区建设进程加快。
引进内资项目注册资本 409 亿元, 增长 23. 6%。加强南北挂钩合作, 苏州宿迁工业园开发建设实现“三年打基础” 的既定目标, 各类共建园
区进展顺利。
高质量超额完成对口援建四川地震灾区年度任务, 以及对口支援西藏林周、 陕西榆林、 重庆云阳等工作。
(五)
农村发展成效显著。
现代农业再上新水平, 粮食夺得高产丰收, 建成 78 个千亩以上高标准现代农业示范区, 其中万亩以上的达到 14 个。
新增高效农业 15. 5 千公顷、 设施农业 3. 7 千公顷、 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16 家, 新添一批无公害农产品、 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总数达到 1402 个。
全市财政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 36. 5 亿元, 增长 24%。
粮食直补、 水稻价外补贴和良种、 农机、 农资购买补贴等惠农政策得到落实。
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政策性农业保险、 农业担保的领域和规模继续扩大, 新增小额贷款公司 15 家, 总数达到 18家, 累计注册资金 35. 4 亿元。
新建“三大合作” 组织 309 家, 持股农户占农户总数的比重超过 90%, 农业规模经营面积占到 56%。
完成农村集体资产确认产权发证工作, 农村集体资产总额超过 700 亿元, 村均集体收入增长 14. 7%。
建成“粮食银行” 72 家, 入行农户 5. 1万户。
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成率达到 100%, 张家港、 太仓先后被评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
新建扩建农民集中居住点 860 个。
新增农村公路 60 公里、 汽车客运站25 座, 改建公路桥梁 90 座, 新辟农村公交班线 15 条。
发展公共事业, 加强环境治理,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六)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
坚持规划先行, 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分区规划暨城乡 协调规划、 阳澄湖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抓紧制定, 京沪高速铁路苏州站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市域轨道交通、 医疗卫生设施、 户外广告等规划编制完成。
各项工程大力推进,苏州火车站北站房如期完工, 广场地下空间开发工程和长途换乘综合楼开工建设; 京沪高速铁路苏州段、 沪宁城际铁路苏州段加快施工。
常昆高速公路、 苏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318国道苏州段改建完工, 227 省道吴江段改建基本完成。
太仓港集装箱码头三期工程基本建成。城市轨道交通 1 号线进入施工高峰, 2 号线开工建设。
北环快速路延伸工程进展顺利, 一批城市道路改造、 景观照明、 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相继完工。
平江、 沧浪、 金阊新城完成道路、 河道、 绿化等工程 60 项。
海洋泾引排、 永昌泾口门等工程顺利竣工。
新增 110 千伏及
以上线路 812 公里, 正负 800 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抓紧施工。
“无线城市” 加快建设, 3G网络工程积极实施, 宽带互联网用户突破 150 万户。
人防转民防工作有效开展, 新增人防工程 59. 4 万平方米。
地震应急救援和气象灾害监测、 预警能力逐步增强。
落实公交优先战略,市区建成 3 个公交换乘中心, 新增国Ⅲ排放标准的公交车 401 辆, 公交 2 号快线投入使用。
(七)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继张家港之后, 常熟、 昆山、 太仓又被确定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
张家港、 常熟、 太仓、 昆山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新增省级生态村25 个、 绿色社区 76 个、 绿色学校 99 所。
推进石湖景区北大门及滨湖绿带、 三角咀生态公园二期、 苏州火车站地区综合改造绿化景观、 城市道路绿化综合整治, 以及莲池湖公园、 西塘公园、 白洋湾生态公园等绿化工程建设, 市区新增绿地 530 万平方米。
实施绿色通道、 绿色家园、 绿色基地和沿湖沿江生态绿化、 山体宕口复绿等工程, 建成苏州高新区太湖湿地公园等生态绿地, 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湖滨湿地公园和常熟沙家浜湿地公园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苏州高新区大阳山被命名为国家森林公园。
农村新增林地绿地 8140 公顷, 陆地森林覆盖率达到 22%。
我市通过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考评和国家园林城市复检。
全社会环境保护投入270 亿元, 增长 13. 4%, 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3. 6%。
开展东太湖、 阳澄湖水环境综合整治, 实施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苏州项目, 严格防治蓝藻, 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 100%。
新建改建扩建城镇污水处理厂 12 座, 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 51. 3万吨, 苏州福星、 娄江、 城东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完成主体工程。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加大, 太湖、 阳澄湖保护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 50%, 其他地区达到 30%。
苏州七子山垃圾填埋场扩建一期工程、 苏州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工程全面完工。
扩大高污染燃料禁燃区面积,控制建筑施工和道路扬尘, 治理机动车尾气, 推动清洁公交体系建设,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达到 329 天。
基本完成数字环保一期工程, 建成环境信息系统。
严格保护耕地,合理安排建设用地, 国土资源保障发展的能力继续增强。
推广合同能源管理, 建设节能项目,实现节能 152 万吨标准煤。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注重资源综合利用, 新增通过 ISO14000 论
证的企业 100 家, 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的企业 200 家, 循环经济试点企业 100 家。
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减排量完成年度目 标, 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 91. 3。
(八)
社会事业繁荣进步。
优质教育资源稳步扩大, 省、 市优质幼儿园比例达到 80%,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装备水平全面提高。
苏州成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新增四星级普通高中 2 所, 三星级普通高中全部通过省级复评。
创建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7 所、 省三星级以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8 所, 国家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面落成。
素质教育成效显著, 教育质量明显提高。
在 2009 年高考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 我市取得前所未有的优异成绩。
新增 2 个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 各县级市、 区均建有老年大学。
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加快建设, 苏州国际教育园全面建成并实行属地化管理, 在苏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苏州美术馆新馆、 文化馆新馆、名人馆主体结构封顶, 新建市图书馆分馆 6 座, 各县级市、 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镇(街道)
以上公益性文化设施实现全覆盖, 每个行政村均设立农家书屋。
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通过国家验收。
《顾家姆妈》 、 《我的天堂》 、 《流动的花朵》 三部作品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 《一二三, 起步走》 获全国优秀保留剧目大奖, 《青春跑道》 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 吴江“区域文化联动” 获全国第三届文化创新奖, 《七色花》栏目获全国优秀少儿广播栏目一等奖。
全市联动举办第四届苏州阅读节, 我市被评为全国全民阅读活动先进单位。
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 苏州端午习俗、 宋锦、 缂丝、 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顺利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野外调查、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京杭大运河苏州段保护规划编制工作, 平江历史街区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10 处古典园林、 风景名胜区被命名为国家重点公园,苏州古城保护与更新入选上海世博会城...
篇五:宿迁创业孵化基地
济师》2021 年第 10 期摘 要:人才是科技与知识的载体,是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的基本动力与关键因素。江苏作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依旧存在着人才分布不均衡、人才引进有效性不足、人才管理与使用机制僵化等问题。文章立足江苏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人才支撑策略。关键词:先进制造业 人才支撑产业集群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 4914(2021)10- 145- 02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培育有利于提高区域的整体竞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江苏作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提出了 13 个先进制造业集群,指出其具有产业、企业、技术、人才和品牌集聚协同融合发展的综合竞争优势。其中,人才作为科技与知识的载体,是集群发展的基础动力与关键因素 [1] 。因此,要想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关键在于提供良好的人才支撑策略 [2] 。一、江苏先进制造业集群现状分析江苏先进制造业集群包括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工程机械、物联网、前沿新材料、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高端纺织、集成电路、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核心信息技术、汽车及零部件与新型显示产业。根据省统计局公报显示,截至 2021 年上半年,江苏省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发展情况如下:全省规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27.7%、23.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为47.7%,比 2020 年全年提高 1.2%。分行业看,电子、医药、汽车、专用设备等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9.4%、12.2%、4.5%和9.8%。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新能源汽车、城市轨道车辆、集成电路等新产品产量比上 年 增 长 48.9%、42.0%、24.5%和22.3%。江苏先进制造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产业集群呈现出特色鲜明、产业关联度大、产业链协作配套水平高等特点。但江苏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集聚度有待提高,优势明显的领军企业数量有限,品牌影响力不足,同时产业紧缺技术人才的需求未得到满足,极大地阻碍了产业集群的发展。二、江苏先进制造业集群人才支撑现状分析(一)人才规模苏州、无锡、南京、徐州、常州均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江苏先进制造业集群的人才规模较大,人才储备足。本文以典型先进制造业集群来分析人才规模。一是高端装备产业集群中的智能机器人产业。江苏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其工业机器人产业规模超过 300 亿元,其中超过 60%的省内领军人才集中在南京,20%左右集中在苏州。二是物联网产业集群。江苏在该领域的人才总数超 3 万人,尤其是无锡物联网产业,集聚规模不断扩大,其产业营收超 2800 亿元,拥有企业数超 2000 家,从业人员突破 15 万人。三是前沿新材料产业集群的纳米技术产业,呈现规模与集群发展双优态势。主要集中在苏州,占比约 60%,而苏州工业园则是全国纳米高端人才集聚地,拥有该领域的“两院”院士、 “国家千人”计划的纳米技术领域专家。(二)人才分布根据《江苏省工业企业人才竞争力报告》排名,大部分企业均属于先进制造业集群,因此,本文从行业与地区两个角度来说明人才分布情况。一是行业分布,百强企业中机械设备行业共 29 家,高端装备制造行业的人才竞争力保持显著优势;其他属于先进制造业集群的企业包括电子信息 22 家,生物技术与新医药 8 家,新能源 5 家,新材料 6 家,电气工程 14 家。二是地区分布,苏南的企业在百强中占比超 75%,优势明显,主要分布在南京、苏州、无锡三个城市;苏中占比 15%,苏北占比不足10%,人才竞争力的差距明显。三、江苏先进制造业集群人才支撑存在的问题(一)人才分布不均衡由于苏南、苏中、苏北的制造业发展基础不同,集群的人才分布也呈现梯队性。苏南地区无论是从人才规模还是人才质量,均具备显著的区位优势。苏州工业园是全球八大纳米产业集聚区,使得苏州在人才聚集方面有优越性;无锡物联网产业集群作为第一批入选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有效利用了企业、院所、高校间的人才联动优势。苏北地区除了徐州的工程机械集群外,盐城、连云港、宿迁由于相对薄弱的制造业基础,研发机构建设滞后,尚未形成项目、平台、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技术研发体系,因此,也加大了人才引进的难度,很难吸引到高层次人才。人才分布的不均衡严重阻碍了江苏先进制造业的联动发展 [3] ,整体人才竞争力低于上海和浙江。(二)人才引进有效性不足首先,人才引进落实不到位。尽管江苏先进制造业集群大力引进国际一流人才,例如,无锡通过“太湖人才计划”引进高层次物联网人才超 3000 人,包括 60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70 多名省“双创人才”,但相较北上广等地区的政策落实还不够。一些单位在招到人才后,无法及时兑现事业启动与家庭安置等方面的条件,打击了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其次,人才引进针对性不足。促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人才政策存在碎片化问题,而且未将本省制造业优势与人才引进优势相结合,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不足。例如,南京本身具备得天独厚的人力优势,但在 2021 年公布的八大产业链紧缺人才需求目录中,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人才紧缺指数排第一,其中 Java开发工程师、研发经理排名需求前二,说明人才引进针对性不足,限制了产业优势的转化。(三)人才管理与使用机制僵化有效的人才管理与使用机制是引进后的关键环节,但江苏还未建立起与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人才管理机制。同时,由于人才引进见效快,人才培养效果显现过程却较慢,因此,各组织往往忽视了后续的人才培养,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例如,苏锡常地区使用工业机器人的企业超过 3000 家,机器人技能人才缺口超过 10 万人,但由于技能人才培养没跟上,出现了“设备易得、技工难求”的情况。另外,人才的使用机制不完善,江苏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各组织还是存在唯文江 苏 培 育 先 进 制 造 业 集 群 的 人 才 支 撑 策 略●罗 娟● 区域发展145 — —
《经济师》2021 年第 10 期(上接第 143 页)签订系统、经费管理系统、专利管理系统、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科研信用管理系统等信息系统的支撑。利用区块链技术,校企合作各参与方能够在各自相应的工作系统中进行信息的实时更新,从而确保校企合作信息的时效性和共享性,提高校企合作质量。五、结语本文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第一,由于研究能力和疫情所限,仅对河北省部分高校和企业进行了网络问卷调研,未开展实地调研,样本范围和调研方式有待于进一步丰富;第二,填写人在填写问卷时有一定的主观性,可能给我们的研究带来一定的噪音。这也将是我们需要不断探讨、以求改进的地方。本文采用网络调研问卷法,以河北省高校或企业为调研对象,从校企合作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视角出发,指出了我国校企合作项目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全新校企合作模式,建立能够满足不同参与方需求的信息共享中心,以实现校企合作“市场需求—确定合作—实施研究—成果转化—后评价再合作”全生命周期管理,促进校企合作高质量发展。[基金项目: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课题“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校企合作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研究”(项目编号:JRSHZ- 2021- 02029)。]参考文献:[1] 邵鹏.中外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比较研究[D].东北大学,2013.[2] 林庆藩,戴永务.产学研合作政策对校企技术合作绩效的影响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7,(12):71- 76.[3] 王平.高校财务报销人员类别与报销效率的实证研究[J].商业会计,2020(18):121- 126.[4] 郑浩,王娟,李巍,丁瑞锁.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高校产教融合平台框架设计与路径研究[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31(04):40- 44.[5] 冉从敬,宋凯,何梦婷,李旺,张洁.校企合作背景下高校前沿科研团队探测模型构建—— — 以区块链技术领域为例 [J]. 现代情报,2020,40(06):46- 54.(作者单位:河北工业大学财务处 天津 300401)[作者简介:王平,河北工业大学财务处副科长,会计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财务管理。](责编:贾伟)凭、唯职称、唯资历的现象,使得人才创新创造的活力不足,使用效能无法维持。而且人才激励主要是采用物质激励的方式,苏北先进产业集群相较苏南的劣势明显,人才流动性高,体现出对人才内在需求与发展空间的忽视。四、江苏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人才支撑策略(一)加强区域人才联动鉴于江苏制造业发展在区域间的不均衡问题,人才队伍也呈现梯队式分布。为了提高集群的整体水平,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改进。首先,需要制定区域制造业人才发展的整体规划。江苏需要在积极实施制造业领军人才集聚计划等工作的同时,以南京、苏州、无锡、常州为带动核心,辐射苏中、苏北地区,同时各地区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整体规划。其次,需要构建统一的人才联动平台,实现区域间人才信息的快速传递,并建立合作机制,加快产业信息的互动,促进集群的发展。同时,可以共同打造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联合高校、院所与企业的多方资源,鼓励异地合作与科研成果跨区域转化,从而推动制造业人才的联动,使得人才能够与区域先进制造业集群深度融合,带动集群高质量发展。(二)优化人才引进机制人才引进既需要各区域发挥优势集群的吸引力,也需要打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强人才保障机制。首先,可以利用产业集群的磁场效应吸引人才 [4] 。各区域在加快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推动技术创新的同时,优化人才引进的软硬件环境,吸引人才的关键除了公平优越的薪资待遇之外,居住环境和发展前景也是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再利用产业集群的磁场效应,促进各产业人才的聚集与合理配置。其次,可以优化人才引进的政策环境。江苏的制造业发展位居全国前列,需要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人才政策,同时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依托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工程机械、物联网、前沿新材料等优势产业集群,制定区域间的科技与人才合作相关政策,吸引上海制造业高端人才来就业创业,加强与浙江相关产业的人才共享,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匹配与互补共享。(三)完善人才管理与使用机制鉴于人才的培养、选拔与激励问题,需要完善江苏先进制造业集群的人才管理与使用机制。首先,需要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一是确定培养目标,各区域根据优势集群的特色培养人才,例如,在新型电力装备、工程机械、物联网、前沿新材料等板块,培养一批懂科技创新与人工智能专业知识的高层次人才。二是明确培养对象,在人才引进后进行岗位培训,尽快熟悉工作内容和岗位职责;同时培养本地人才,形成坚实可靠的人才队伍。三是采用多样化方法,政府可以加大对重点产业的教育投入,引导各部门共同参与,通过产业基地建设促进人才培养,同时与高校相关专业群建设结合,实现产教融合。其次,需要建立科学的选拔与激励机制。在人才选拔上建立多维评价指标,既看重人才的客观条件,又考察职业操守、工作绩效、岗位适应性等指标;另外,有效的激励机制既要在物质层面给予公平的薪酬,又要在精神层面尊重、信任人才 [5] ;同时,全面绩效考评也是激励的一部分,需要因地制宜的确定考核内容,增强人才队伍的竞争意识。当然,对以科技人员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而言,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也是调动工作热情、发挥价值的重要环节。[基金项目:2019 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产业集群与 人 才 集 聚 耦 合 发 展 研 究(2019SJA1145)》,主持人:罗娟;2021年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于成熟度模型的企业智能制造评估系统设计(202112317007Y)》,指导老师:罗娟,尹翠芝。]参考文献:[1] 裴玲玲.科技人才集聚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互动关系 [J]. 科学学研究,2018,36(5):814- 824.[2] 孙蕾.新旧动能转换下山东省人才支撑体系评价与建设研究[D].山东大学,2019:15.[3] 吴松强,等.嵌入性创新网络、跨界合作与先进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 — 基于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实证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21,35(4):34- 41.[4] 方浩军.无锡物联网产业集群人才共生效应及管理跟进[J].产业科技创新,2020,2(6):13- 15.[5] 陈崇阳.黄河三角洲农高示范区的人才支撑体系研究[D].新疆大学,2019:26.(作者单位: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000)[作者简介:罗娟,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责编:贾伟)????????????????????????????????????????????????????● 区域发展146 — —
篇六:宿迁创业孵化基地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 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2010 年, 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 号)
文件中指出, “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 。
民办高校担负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任, 因此, 要积极探索实施创业教育的新路子, 努力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人才与实践能力的创业人才,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贡献。
近年来, 黄河科技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对此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效果显著。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校企联合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黄河科技学院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良好机遇, 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特点, 转变观念, 开展深度校企合作, 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致力于培养“本科学历与职业技能相结合” 的实用型、 应用型专门人才。
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 输送实用型优秀毕业生人才, 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基于此, 艺术设计专业在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 邀请了 15 家企业设计部门负责人、 一线设计师参与课程体系的构建及方案论证。
如:
学院邀请郑州华丽灯饰有限公司董事长连志刚、 广州集美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设计总监梁杰、洪斌设计工作室总经理贾洪斌等专业人士到学校研讨, 就如何在市场需求的指导下调整我院各专业的培养方案以及教学大纲,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校企联合为学生添加了实用课程和实践内容, 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提升学生在职场上的起点和竞争力。
校企联合培养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高质量的后备人才, 缩短了企业新员工适应期, 实现了企业内训的外包化, 节省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本。
校企联合培养打破了以往学校闭门办学的传统模式, 将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与学校教学、 人才培养直接挂钩, 使学校可以有的放矢地调整专业设置、 教学内容, 进一步合理配置教学资源, 优化专业结构和培养方案, 这将对深化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转
变学校办学理念, 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抓手, 深入一线企业顶岗实习
依托合作企业设置校外实践基地, 按照互惠互利、 合作共赢原则,学院进一步加强与相关行业、 企业合作, 扩大校外实习、 实训基地建设力度, 逐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先后建有太行大峡谷、安徽西递、 宏村、 湖南凤凰等校外写生基地; 建有黛玛仕(郑州)
服饰有限公司等校外实习基地, 为学生进行认识实习、 顶岗实习提供了保障。
每年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深入企业开展顶岗实习, 实习的学生由原来的毕业生延伸到其他年级的同学。
近三年学院先后将 528 名毕业生送往 20 余家企业的 36 个不同岗位顶岗实习。
如:
学院连续 5 年与河南省装饰装修行业协会合作, 每年组织艺术设计专业环艺方向应届毕业生到 20 余家装饰企业进行为期 6 周的毕业实习。
学生们在不同工作岗位上熟悉并掌握了设计、 生产、 销售的知识与技能, 为毕业生积累了实战经验,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同时还建立创业实践基地, 鼓励学生参加创业实践活动。
学校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 依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发展规划, 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 科技创业园区、 创业孵化基地等,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实践、 实习的方便, 鼓励学生利用双休日或寒暑假把所学知识用于创业实践。
在校园内建立“一站式” 毕业生创业园区或服务中心, 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创业咨询、 项目论证、 项目开发、 项目融资、 跟踪扶帮等“一条龙” 服务。
鼓励支持大学生网络创业活动, 改善创业教育的网络环境, 组建学生网络创业团队, 积极开展网上创业, 如开网店等。
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的, 积极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
为深化学院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激发广大学生的兴趣与潜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 学院高度重视并积极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 将之当做锻炼学生实战能力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 艺术设计学院学生先后参加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 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亚洲青年婚纱设计师大赛、 中国大学生(文科)
计算机设计大赛、 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
全球华人时报金犊奖、 河南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 河南工业设计大赛、 河南之星包装设计大赛等赛事, 共获得一、 二、 三等奖 300 余项。
如:
2012 年摄影专业司晓旭同学的作品《两生花》 喜获“2012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新人奖” ; 王津楠同学摄影作品《家园》 获河南省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 李艳丽同学参加 2010 年“亚洲青年婚纱设计师大赛” , 从来自韩国、 日本、 英国、 加拿大等超过 11 个国家和地区的共 837 份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 入围在香港进行的现场决赛并一举夺得婚纱设计金奖; 2009 年刘阳同学摄影作品 《苗寨的春天》获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 侯溪溪、仝超等同学获第二届中国大学生(文科)
计算机设计大赛三等奖等。
另外, 艺术设计专业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由学校共青团、 学生处具体负责, 每年至少举办一到两次, 举办科技和创业计划竞赛。
对竞赛优胜者给予奖励, 并积极组织获奖者参加全省、 全国“挑战杯” 竞赛。
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创业模拟训练, 对优秀的科技创新或创业计划项目, 作为毕业设计, 支持学生用于创业实践。
学校设立“创业扶助基金” , 帮助学生将创业计划付诸实施。
采用“第三方评价” 机制, 检验育人成果
为了更好地评价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 验证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否真正实现, 黄河科技学院自 2009 年起开始探索和实践“教学质量第三方评价” 方法。
邀请企事业单位对学校教学效果、 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等方面进行“三基测试” 外, 学院还采取了高校同行命题阅卷、 组织职业资格测试、 毕业设计外审以及论文答辩邀请高校同行和企业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共同参与等方式来评价学生。
经过近三年的探索, 目前, 学院已经形成了高校同行、 用人企业、 研究院所等多元的“第三方” 评价主体。
如 2012 年 6 月和 12 月分别与郑州优亿佰网络传媒有限公司和河南五建(集团)
建筑装饰工程分公司、 河南省景观园林设计院、 河南大学出版社和郑州市摄影家协会等合作开展教学质量第三方评价。
企业按照市场行业内对专业表现能力的需求与认识等进行命题, 对学生专业综合能力进行考核, 并在测试结束后根据考核结果给予学院关于专业教学质量的评价、 意见、 建议等。
企业出题、 学生设计、 成功采用、 顺利就业
艺术设计学院自 2003 年起, 开始探索将就业工作与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模式, 将毕业设计推向校外的实践, 企业出题, 学生设计, 市场检验, 现场招聘, 走向社会, 将学生的毕业设计与企业实际问题相结合, 将科学知识转化为应用技术, 应用于实际服务于实际, 力争实现设计作品被企业采用、 学生成功就业的合作双赢。
学生的毕业设计不再是纸上谈兵, 毕业设计被企业采用后, 学生也直接被企业老总聘到了公司担任设计师, 实现了学生未毕业即就业的良性循环。
整个毕业设计过程变成一个与市场磨合与企业磨合的实践过程, 这种面向社会、 面向市场、 面向产品的设计模式, 取得三方面成果:
一是提高了设计水平, 使设计水平超常发挥。
二是缩短了毕业生工作后与社会对接的空间。
三是许多毕业生通过这一平台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单位。如:
2012 届韩晓菲同学的“花花世界―春月夜” 成衣设计, 被兰亭鸟服饰有限公司采用作为 2013 年春季款。
于瑞同学的“布・ 伊” 礼服设计―民族服饰设计, 被河南淞江商贸有限公司采用做为 2013 年春季款, 在市场上得到推广。
2012 年的 5 月 31, 艺术设计学院“豫天杯” 毕业设计大赛作品展隆重举行, 同时, 这也是艺术设计学院毕业生的一个现场招聘会。参与招聘会的招聘单位对同学们的作品赞不绝口, 通过作品, 加深了对应聘者的了解。
48 家参加招聘会的单位, 当场与 196 名毕业生签订了用人意向, 并当场拍板录用了 66 人。
综上所述, 面对艺术类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 黄河科技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审时度势, 找准自己的点位, 多措并举, 积极构建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凸显民办高校的办学的优势和特色, 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简介:
肖红廷(1977-), 女, 河南郑州人, 讲师, 硕士, 研究方向:
文化创意产业和教育学。
篇七:宿迁创业孵化基地
策划4 中国大学生就业胡金波 (江苏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副厅长、教授)创业教育在江苏——在“2009江苏大学生创业高峰论坛”上的演讲各位领导和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我谨代表江苏省教育厅对“2009江苏大学生创业高峰论坛”顺利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基。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教育推动大学生创业,这是新的形势赋予高校新的使命。如何实现以创业教育推动大学生创业,促进我省高等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为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这是摆在江苏高校面前一个必须认真研究和努力破解的重要课题和现实难题。下面我想以《创业教育在江苏》为题,以江苏这片创业热土为背景, 围绕江苏高校创业教育的初步实践、现实追求和操作选择谈一些想法。一、江苏是一片创业的热土为什么说江苏是一片创业的热土呢?创业是江苏的优良传统、是江苏发展的引挚,是促进江苏经济回暧向好的动力。首先,创业是江苏的优良传统。江苏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创业传统源源流长。1993年在南京东郊汤山镇发现的“南京人”头骨化石,表明在江苏这片富饶土地上已有35万年的人类活动历史。受“太伯奔吴”创业的感染,江苏历史上一直涌动着一种不拘成规、敢想敢干的创业追求。中国历史传统是重农贱商,但江苏的吴地,却很早就注重农商、工商并重。在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改良派四大家——冯桂芬、王韬、薛福成、马建忠均是江苏人,他们一扫传统的单一重农思想,大力提倡“采西学、制洋器”,鼓吹“商为国本”、“通商致富”、“工商立国”和“用机器殖财养民”。江苏南通的著名实业家张謇,在全国率先创办大生纱厂,开办垦牧、船运、实业银行等。19世纪末、20世纪初,江苏民族工业发展很快。荣氏兄弟在无锡创办面粉公司与纺织公司、吴寄儒在常州创办布厂、曾铸在镇江办造纸公司等,均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胡金波,男,教授,管理学博士,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现任江苏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副厅长,教育部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江苏省邓小平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高教学会副会长等。5其次,创业是江苏发展的引挚。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大地创业热情高涨。无论是从苏南到苏北,还是从城市到乡村;无论是在激昂唱大风的刘邦故里,还是在婉转吟吴歌的范蠡旧邦,千百万江苏人顽强拼搏,开拓进取,将创业追求、创新冲动和创优精神发挥得酣畅淋漓,爆发出改天换地的巨大能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引下,江苏人民大胆创业,奋勇争先,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从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转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一是综合实力大提升。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三;人均GDP接近4万元,相当于5700美元;财政总收入接近7110亿元(不含海关税收),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731亿元,均位于全国第二。全省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超过 100家。全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9%。二是人民生活大改善。去年全省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65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357元。消费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从1978年的55.1%下降到去年的36.7%,农村从62.3%下降到41.6%。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实现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城乡义务教育全免费。全省人均预期寿命75.3岁,比1978年增加6岁。三是发展活力大增强。国有、民营、外资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增加值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分别达到37.2%、36.0%和26.8%,国有企业焕发生机,民营经济充满活力。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基本形成,投资、金融、财税、价格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土地、劳动、人才、技术等要素市场不断完善,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基本形成,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明显增加,农民来自二三产业的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比重明显上升。三大区域各展所长、竞相发展,苏南水平提升,苏中正在崛起,苏北加快振兴。县域经济各具特色、充满活力,17个县(市)进入全国百强县,有7个县(市)名列前十强。四是对外开放大突破。去年全省进出口总额达到4000亿美元,其中出口超过2600亿美元。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利用外资额占全国的1/4。外商投资企业8万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有348家在江苏投资。五是城乡面貌大变化。全省城市绿化率达到54%,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农村面貌发生深刻变化,所有行政村基本实现了通公路、通公交、通电、通自来水、通电话、通有线电视、通宽带网。全省快速便捷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公路里程超过13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725公里,密度居全国之首,率先实现联网畅通。6座长江大桥贯通大江南北,7个民用机场连通国内国际,沿江沿海港口连接五洲四海,货物吞吐量超过11亿吨。新长铁路、宁通铁路的建成,改变了苏北腹地和苏中地区“地无寸铁”的历史。六是社会事业大发展。全省在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8%。现有高校120所,在校大学生167.7万,职校生144万,是全国大学和大学生最多的省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欣欣向荣,基本实现县县都有图书馆、文化馆。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全面建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基本建成,城乡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人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在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上荣获金牌数均居全国各省区市之首。七是民主法制建设大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平安江苏建设成效卓著,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连续3年位居全国第一,呈现出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新时期江苏人民创业实践启示我们,全民创业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必须始终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必须始终坚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支持人民创业。改革开放以来,江苏人民以“四千四万”创业精神创办乡镇企业,以“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创业理念保护生态环境,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创业实践推进“两个率先”,以开发区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创业探索推动经济国际化和城市化互动并进,以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创业追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形成了江苏创业的鲜明特色和亮点。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江苏先后涌现出华西新农村建设、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苏州工业园区经验等一批富有时代特征的创业典型,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经济形势瞬息万变。江苏正处于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处于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处于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的发展时期。创业是江苏发展的
特别策划6 中国大学生就业引挚,我们江苏人要继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进一步弘扬创业精神,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改革创新,更加注重促进社会和谐,更加注重建设生态文明,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使江苏真正地成为经济发达、科教先进、文化更加繁荣的省份,成为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人居环境更加优美的省份,成为法制健全、社会和谐、人民具有更高文明素质的省份,成为更加开放、充满活力、对全国贡献更大的省份。再次,创业是江苏化解金融危机的动力。4月初,江苏省第一季度全省主要经济指标汇总结果出炉,同比、环比、当月数据等指标,展现了江苏经济运行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所呈现的可喜变化,也传递出一个信号:江苏经济正在回暖向好。一是农业、工业、服务业都实现了较好开局。全省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6个行业产值呈现正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3503.2亿元,同比增长10.6%,扭转了去年下半年以来工业累计增速持续下滑的势头。对农民增收作用明显的高效农业新增面积137.63万亩,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2.1%。服务业总比提高一个百分点以上。二是投资、消费保持较高增长。全省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734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2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6%和16.6%。三是经济主体发展资金充裕。全省新增人民币贷款5250亿元,同比多增4000多亿元。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在一次会议上说: “经济形势回暖向好,离不开江苏一系列的有效措施,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支撑,离不开‘四千四万精神’的带动,更离不开‘创业创新创优’精神的引领。”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江苏以创业当先,助推发展转型。江苏鼓励、引导和支持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形成家业殷实、企业兴旺、事业发达的生动局面。与以发展乡镇企业闻名全国的“苏南模式”相比, “新苏南经济”的不同在于,以高新技术为核心推动经济高速增长,以创业形态提升和促进增长方式转变,科技企业家的创业和知识资本的崛起催生出大批高新技术企业。金融危机发生前苏南经济虽然全线飘红,但外资依存度高,产业结构水平低,“每创造1美元利润,70%以上被外资拿走了,中间商又赚走约20%,只有5%的利润是我们自己的”。而在江苏全民创业的热潮中,苏南涌现出2000多家由科技人员创办的企业,成为地方经济的科技创业先锋。由苏南高新技术企业自主研发生产的硅橡胶等高性能有机材料、集成电路芯片、办公操作系统软件等产品,逐步在江苏沿江地区形成了20多个高科技含量、高开放度及高附加值的产业集群。尤其是集成电路产业,已成为国内设计与生产并重、上下游配套能力最强的国际化集成电路产业基地。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无锡高新区,以占全省0.1%的土地、0.2%的人口,创造了占全省2%的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平均产出强度达到30亿元/平方公里。江苏梦兰集团从8根绣花针起家,现已发展成为我国家纺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床上用品品牌之一。而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梦兰集团逆势上扬,化危为机。早在2005年,梦兰集团就与中科院计算所联合创建了梦兰龙芯产业化基地。随后,第一代由我国自主研发、自主设计和自主制造的龙芯系列电脑宣告问世。在江苏宿迁,大学生村官陈秀利用本地丰富的废旧塑料资源,创办了新盛塑料制品厂,年纯利润近20万元;大学生村官苗亚楠利用本村丰富的林地资源,创办了范庄家禽养殖场;大学生村官曹文阳创办了羊养殖场⋯⋯现在,宿迁许多大学生村官已经成功走上创业之路,先后创办了18个种养项目。创业不仅增强了江苏人自我发展和应对经济风险的能力,还进一步激发了江苏人创业的豪气。抢占价值链高端,已成为江苏企业的普遍选择,江阴的法尔胜从麻绳到光绳的转变就是一个鲜活样本。法尔胜从一个生产手摇麻绳的街道小厂起步,后改做“钢绳”,进而成为全球最大的钢丝生产基地,拥有大桥缆索等5个世界冠军产品,终结了我国桥梁建设绳索依靠进口的历史。现在,法尔胜又转做“光绳”,即光纤预制棒。为此,法尔胜请来“光纤之父”高锟,携手澳大利亚国家光电子研究中心,向被跨国公司垄断的光棒产业全力冲刺。去年,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38亿元、缴税8.69亿元。江苏过去是创业的热土,现在仍然是创业的热土,我坚信将来还是创业的热土。新江苏精神的要义在于“创”。“创”意味着“首次做”。这既面临种种风险,也伴随种种机遇,蕴藏巨大的潜力,拥有示范的魅力。创业是基础,其实质是创造,这是富民之本;创新是灵魂,其实质是发展,这是发展之源;创优是目标,其实质是超越,这是强省之路。当代江苏人艰苦创业、开拓创新、争先创优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特有品质在时代大潮和江苏大地上的彰显。江苏永远是一片创业的热土。二、江苏高校创业教育的初步实践江苏高水平的创业靠高素质人才支撑,而高素质人才靠高质量教育培养。在江苏全民创业大军中,有一支重要的生力军就是高校毕业生。江苏高校的创业教育为大学生成功创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7江苏高校创业教育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各高校对创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化,对如何推进创业教育的思路逐渐明晰,一支基本适应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正在形成,产生了一批创业教育的阶段性成果,由此促进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和深化,带动了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标准的变革和创新,推动了创业基地和创业成果的建设与转化,提升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和创业的水平和质量。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已有85%的高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20%的高校自编了创业教育教材或辅助教材,60%的高校建立了创业教育专门机构和专兼结合、以专职为主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30%的高校建立了学生创业科技园和科技成果孵化基地,涌现出一批有影响的创业典型和创业成果,产生了较好的社会、经济和人才效益。13所创业教育示范学校较好地发挥了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大学生创业教育网络平台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全方位的便捷服务。江苏高校近十年的创业教育实践积累了以下一些宝贵的经验:一是创业教育必须坚持观念创新,思想引领。坚持创业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与充分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教育方针应有之意”,坚持“学而优则用、学而优则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