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返乡创业政策10篇宿迁返乡创业政策 192WISDOMEXCHANGE智 汇区域治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学生返乡创业意愿调研及对策*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王雪梅,王亚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宿迁返乡创业政策10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宿迁返乡创业政策
2WISDOM EXCHANGE 智汇 区域治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学生返乡创业意愿调研及对策*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王雪梅,王亚苹要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掌握一定知识、具备一定能力的青年大学生尤为重要,因此,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大学生返乡创业能够为乡村的发展提供知识和能力支持,所以应鼓励和支持愿意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基于此,本研究在文献总结的基础上对影响淮苏北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的因素提出假说,并进行问卷调研,采用采用 Logistic 回归模型对假说进行验证,探索返乡创业意愿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一、综述及研究假设(一)特征及个人因素与创业意愿刘建中(2011)认为男生比女生有更强的创业意愿,刘月秀(2013)以农业院校为例,发现性别和年级因素会影响创业意愿:男生创业意愿显著高于女生;学生愿意创业的比例按照年级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大三、大一、大二、大四;段彩丽、焦伟伟(2016)研究发现理工类专业能够掌握创业技能,因此理工专业比文科类专业更容易创业。Kristiansen and Indarti (2004)研究发现自我效能、资金、信息、人际网络等与创业意愿显著相关。时昱(2017)研究发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大学生拥有较高的创业意愿。杜巍(2016)研究发现创业活动的经济回报、企业家特质以及创业教育的经历是影响高职学生创业意愿的重要因素。周桂瑾、许敏(2014)独立性格者其创业意愿相对较强。基于以上分析,对基本特征及个人因素方面提出如下假设:H1a 性 别 对 在 淮 苏 北 农 村 籍高职学生返乡创业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H1b 年级对在淮苏北农村籍高职学生返乡创业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H1c 专业对在淮苏北农村籍高职学生返乡创业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H1d 校外实习对在淮苏北农村籍高职学生返乡创业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H1e 拥有足够资金对在淮苏北农村籍高职学生返乡创业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H1f 独特想法对在淮苏北农村籍高职学生返乡创业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二)创业动机与创业意愿李永强、白璇(2008)认为创业态度包括近对金钱的渴望、被社会认可、对社会和国家贡献等与创业意愿显著正相关。孙蕾、庄娱乐(2009)发现与认为“就业无压力”的学生相比,其他的学生都有比较弱的自主创业意愿,即无论学生是否认为工作难找,他们都不太愿意去创业。基于以上分析,对创业动机与创业意愿方面提出如下假设:H2a 赚钱的动机对在淮苏北农村籍高职学生返乡创业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H2b 社会地位和名声的动机对在淮苏北农村籍高职学生返乡创业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摘要】基于在江苏省淮安市的 180 名苏北农村籍学生问卷调查数据,采用二元 Logistic 回归模型,对苏北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基本特征及个人因素、创业动机、家庭因素、农村环境以及创业教育都会对在淮苏北农村籍学生返乡创业意愿产生显著影响,并据此提出了保障苏北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政策措施。【关键词】返乡创业;创业意愿;农村籍大学生【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校企合作基金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苏北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调研 - 以淮安为例》(项目编号:201912805021H)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19)42-0192-0006【作者简介】王雪梅,生于 1987 年,硕士研究生 , 讲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
193WISDOM EXCHANGE 智
汇 区域治理H2c 让农村发展好的动机对在淮苏北农村籍高职学生返乡创业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H2d 工作难找而创业的动机对在淮苏北农村籍高职学生返乡创业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三)家庭因素与创业意愿Oliver(2012)等人的研究表明,父辈的意见在大学生创业意愿形成中发挥着很重要的积极作用。汪红梅、薛建宏等(2016)研究认为亲友创业经历和家庭的支持对大学生去农村的创业意愿有正向影响,可能是因为亲友的创业成功容易吸引大学生去模仿,增加他们创业成功的信心,而且亲友能够提供较为成熟的创业路径和模式。但是家庭经济条件呈现反向影响,可能因为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缺乏去创造财富的动力。基于以上分析,对家庭因素与创业意愿方面提出如下假设:H3a 家里人支持对在淮苏北农村籍高职学生返乡创业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H3b 家庭经济条件支撑创业对在淮苏北农村籍高职学生返乡创业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H3c 家里人有创业经历对在淮苏北农村籍高职学生返乡创业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四)农村环境与创业意愿林龙飞、陈传波(2018)研究发现新生代青年喜欢运用互联网等新技术进行创业,家乡环境的改善是诱导青年返乡创业的重要动因。这表明当前青年回乡创业主要受家乡环境吸引,而家乡环境主要表现为人脉关系、政策引致、资源优势等。毋靖雨(2019)在构建大学生返乡创业社会支持体系过程中发现农村的传统观念,即认为农村学生上大学就是“鲤鱼跳农门”,毕业后应该留在大城市,而不应该再回到农村过“苦日子”,否则会被亲戚朋友认为“没本事”,传统观念严重束缚了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热情,但是如果乡村有产业集聚,有相关资源可以利用,大学生会更加愿意回去创业。基于以上分析,对农村环境与创业意愿方面提出如下假设:H4a 农村乡亲对返乡创业没有偏见对在淮苏北农村籍高职学生返乡创业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H4b 农村基础设施完善对在淮苏北农村籍高职学生返乡创业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H4c 农村对返乡创业有政策支持对在淮苏北农村籍高职学生返乡创业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H4d 农村有产业集聚对在淮苏北农村籍高职学生返乡创业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五)创业教育与创业意愿Rachel(2014)通过调查开设创业课程班级前和课程结束后的两组数据,探讨创业教育在增强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意愿中的作用,此外还分析了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学生追求创业职业生涯意愿两者间的关系,测试了性别在两者间的调节作用。王未卿、杨瑶(2018)研究认为:个人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是最重要影响因素,高校组织创业教育系列活动可以显著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政府应当在全社会范围内构建支持创新、保护创新的制度体系,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邴浩(2019)提出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推动基于创新、学科专业与机会驱动的创业。王立高(2019)发现创业教育对创业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基于以上分析,对农村环境与创业意愿方面提出如下假设:H5a 参加各类创业大赛对在淮苏北农村籍高职学生返乡创业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H5b 学校为学生创业提供指导对在淮苏北农村籍高职学生返乡创业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H5c 学校开设有关创新创业课程对在淮苏北农村籍高职学生返乡创业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二、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本次研究样本主要来自于在江苏省淮安市上学的苏北籍高职院校学生,苏北籍包括徐州、连云港、宿迁及淮安,本次问卷共发放 228 份,收回 228 份,苏北农村的有 180 人,苏北城市的有 34 人,其他地方的有42 人。由于本次调研以苏北农村籍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因此本次调研选择的样本是在调研过程中选择“苏北农村”选项的 180 名高职学生。(二)研究设计问卷中的个人因素、创业动机、家庭因素、农村环境以及创业教育属于量表题型,按照“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非常同意”设置分值,分别赋值“1、2、3、4、5”,被调查者根据实际情况和自身的认知程度选择相应的分值。(三)信度检验与效度检验问卷共有 17 个量表题型,采用 spss 对量表题型进行信度检验发现:克隆巴赫系数 0.682,说明调查问卷总体信度较高。KMO 值
194WISDOM EXCHANGE 智
汇 区域治理0.702,Bartlett 的球形度检验 sig 值为 0.000,小于 0.001,显著相关,说明本次调研设计的问卷效度较高。(四)描述性分析本次调研对苏北农村的 180 名在淮高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愿意返乡创业的学生占比为 62.8%,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下,农村籍高职院校学生返乡创业的热情被调动起来,总体上较为乐观。(表1)1. 个人因素维度描述性统计性别、就读年级及专业类型偏度值均大于 0,呈现右偏度分布,说明大部分数值集中在低数值方面,具体来说,在性别方面,样本男性居多,在就读年级方面,在校生较多,在专业类型方面,理工科人数较多。校外实习经历、拥有足够创业资金以及有独特想法三个变量的偏度值小于 0,呈现左偏度分布,说明学生认为自己拥有足够的想法,认同校外实习经历有利于创业,认同创业资金充足能够支撑去农村创业,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较为频繁,学生去实习均有报酬,因此,学生的创业资金有可能来源于企业实习工作的报酬。2. 创业动机维度描述性统计“赚钱”和“让农村发展更好”均值大于 3,且呈现左偏度分布,说明返乡创业的学生对于这两个创业动机是认可的,且更偏向于返乡创业是为了让农村发展的更好,“为了社会地位和名声”和“工作难找选择去创业”均值小于 3,且呈现右偏度分布,说明学生对于这两个创业动机认可度较低。3. 家庭因素维度描述性统计“家里人的支持”以及“家里人的创业经历”均值大于 3,呈现左偏度分布,说明较多高职学生返乡创业家里人是支持的,并且学生认同家里人的创业经历可能会给自己的创业带来一定的帮助。“家庭经济条件”均值小于 3,且呈现右偏度分布,说明大部分学生家庭的经济条件不能支持学生去创业。4. 农村环境维度描述性统计4 个变量的平均值均大于 3,说明选择“非常同意”以及“同意”的学生居多,且呈现左偏度分布,说明农村对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不抱有太大偏见,农村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农村有相应的产业,且政府对回乡创业学生有政策支持。5. 创业教育维度描述性统计创业教育 3 个变量平均值均大于 3,且呈现左偏度分布,说明学生对于创业比赛能够激发创业兴趣以及学校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并提供了创业指导是认同的。三、实证分析(一)模型选择本次调研主要以在淮苏北籍农表 1 描述性统计影响因素 平均值 标准差 偏度个人因素维度你的性别是 0.45 0.499 0.203你所就读年级 2.73 1.017 0.137你的专业类型 0.47 0.5 0.135你认为校外实习有利于创业 3.36 1.381 -0.249你拥有足够的资金去农村创业 3.77 1.295 -0.961你有独特的想法 3.63 1.177 -0.882创业动机你选择去农村创业是为了赚钱 3.66 1.242 -0.71你选择去农村创业是为了社会地位和名声 2.57 1.366 0.529你选择去农村创业是为了让农村发展更好 4.04 1.013 -1.329你因为工作难找而选择去农村创业 2.52 1.253 0.518家庭因素家里人支持你去农村创业 3.88 1.11 -1.204家庭经济条件能够支撑你去农村创业 2.35 1.284 0.715家里人有创业经历会让你更愿意尝试去农村创业 3.68 1.289 -0.899农村环境农村乡亲对大学生毕业再回到农村创业没有偏见 3.73 1.226 -1.002农村基础设施完善 3.91 1.092 -1.217农村对学生返乡创业有政策支持 4.08 0.948 -1.628你所在的乡村有产业聚集 3.39 1.404 -0.656创业教育参加各类创业大赛能够激起你去农村创业的兴趣 3.72 1.159 -0.691学校为学生创业提供指导 3.96 1.032 -1.093学校开设了有关创新创业类课程 4.14 0.898 -1.648
195WISDOM EXCHANGE 智
汇 区域治理村学生返乡创业意愿作为研究对象,从基本特征及个人因素、创业动机、农村环境以及创业教育等四个维度展开研究,“创业意愿”是被解释变量,是一个典型的二元选择问题,并且不要求变量服从正态分布,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是非线性关系,因此,本次调研选择 logistic 二元回归模型,具体回归模型如下:Y 为在淮苏北农村籍学生返乡创业意愿,X为影响因素, 为随机误差。假设 Y=1 的概率为 p,则 Y 的分布函数为:f (Y)=p Y (1-p)1-Y(Y=0,1);其表达形式为:P 为第 i 个在淮苏北农村籍高职院校学生愿意返乡创业的概率,为常数项,为第 j 项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为第 i 个个体的第 j 项影响因素。(二)模型检验整体模型适配度检验的卡方值为 198.143,p=0.000,小于 0.05,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表示在所投入的二十个自变量中至少有一个自变量可以有效解释与在淮苏北农村籍学生方向创业意愿的分类结果。模型Cox-Snell (考克斯 - 斯奈尔 R 方)与 Nagelkerke ( 内 戈 尔 科 R 方)值 分 别 为 0.667、0.911, 表 示 自变量与在淮苏北农村籍高职院校学生返乡创业意愿有强度的关联性。Hosmer-Lemeshow(霍斯默 - 莱梅肖)检验与卡方检验相反,Hosmer-Lemeshow 检 验 值 等 于 2.029,p=0.980,大于 0.05,未达到显著性水平,说明整体回归模型适配度较好,自变量可以有效解释在淮苏北农村籍学生创业意愿。(三)回归结果分析运用 SPASS23 对已搜集的问卷数据进行二元 Logistic 分析,因变量为在淮苏北农村籍高职学生返乡创业意愿,自变量为性别、年级、校外实践、创业资金等二十个变量,具体结果如表 2。1. 基本特征及个人因素分析性别、所读年级及校外实习对在淮安的苏北农村籍学生返乡创业意愿有显著影响,专业、创业资金及个人独特想法三个因素不显著。男生比女生的创业意愿更高,可能是因为男生通常比女生更具有冒险精神,也可能是受社会分工及观念的影响,女生更愿意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而男生则愿意从事经营管理工作,从表 2 Logistic 回归结果变量类型 变量 B 标准误差 瓦尔德 显著性 Exp(B)基本特征及个人因素你的性别是 1.538 0.775 3.932 0.007*** 4.653你所就读年级 1.929 0.918 4.418 0.036** 6.886你的专业类型 0.467 1.502 0.097 0.756 1.596你认为校外实习有利于创业 1.078 0...
篇二:宿迁返乡创业政策
关注 ®访谈— 我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政策访谈 为返乡创业提供强力支持记者 :近年来 , 为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 , 云
南有哪些具体举措 ?省就业局 :
省委 、 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民工返
乡创业就业工作 , 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
特别
是 2019 年以来 , 不断完善政策保障机制 , 加大对农民
工返乡创业就业的支持力度 。
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
保障厅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 、 国务院和省委 、 省政府
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 , 从完善
创业服务措施 、 强化创业服务入手 , 认真落实农民工
创业服务要求 , 出台了 《 关于进一歩推动返乡入乡创
业工作意见 》 《 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扶贫工作的通知 》
《 关于推动返乡入乡创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 等
支持农民工创业的政策措施 , 为农民工创业提供支持 ,
开辟农民工自主创业 、 促进就业的有效途径 。记者 :
目前 , 云南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可以享受
的鼓励 、 优惠政策或项目主要有哪些 ?省就业局 :
根据政策规定 , 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
可以享受的鼓励 、 优惠政策或项目主要包括创业技能
提升 、 创业补贴 、 创业担保贷款 、 创业园区孵化等方面 。在创业技能提升方面 :
有创业需求的农民工 , 可
自愿参加各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组织的创业能力提升返乡农民工是乡
村振兴的一支重要力
量 。
近年来 , 云南高
度重视农民工返乡创
业就业问题, 为其创
业就业营造了良好环
境 。
目前 , 云南扶持
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
有哪些利好政策 ? 返
乡创业者如何享受到
政策红利 ? 记者采访
了云南省就业局 ( 以
下简称"省就业局 ” )
相关负责人 。沾益区为创业者提供 “ 一颗章 ” 办结服务27
ffi 特别关注培训 , 从创业项目选择 、 创业因队
组建 、 市场拓展等方面提升创业能
力。
对参加培训的人员 , 按规定给
予培训补贴 。在创业补贴方面 :
对返乡入乡
人员首次创办经营实体 , 并正常经
营 1 年以上的.可给予不超过 1 万
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 。
对毕业 3 年内 、
农村户籍自主创业的大学生 , 符合
条件的可给予最高不超过 3 万元的
一次性创业补贴 。在创业贷款支持方面 :
将自主
创业农民工 、 返乡创业农村劳动力 、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 “ 贷免扶补 ”
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扶持范围 。
对符合
政策规定的创业者 , 提供 3 年期最高
不超过 20 万元的创业贷款支持 , 并
按规定享受贷款贴息 。在创业园区孵化方面 :
口主创
业的农民工 、 农村户籍的创业大学
生 , 可到创业所在地的人力资源和
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创业园区孵化
服务 。记者 :
目前 , 这些鼓励 、 优惠
政策或项目主要集中在哪些领域和
行业 ?省就业局 :
2020 年 , 对享受 “ 贷
免扶补 ” 创业小额贷款扶持的农民
工创业者的调査统计分析显示 :
当
年扶持农村自主创业农民和返乡创
业农民工人数达 2.6 万人 , 发放贷款
金额 40.1 亿元 , 扶持人数占当年政
策扶持总人数的 64% o从扶持创业项目的产业分布情
况来看 , 农村自主创业农民和返乡
创业农民工从事第一 、 第二 、 第三
产业创业的人数分别达 1.2 万人 、
842 人 、 1.4 万人 , 分别占比政策扶
持从事第一 、 第二 、 第三产业创业
总人数的 79% 、 67% 、 54% O通过分析可以看出 , 农村自主
创业农民和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创业
项目主要集中在第一 、 第三产业 ,
部分外出务工后掌握一技之长的返
乡创业者 , 结合外出务工期间学到
的技术 , 开始从事第二产业创业 。记者 :
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 ,
如何才能享受到优惠政策和项目 ?省就业局 :
返乡创业的农民工
申请一次性创业补贴和 “ 贷免扶补 ”
创业小额贷款 , 应已经在市场监管
部门完成项目注册.具有创业项目
实体 ( 或开办网店 )
, 可到创业项
目所在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门递交申请 。
人社部门会按照政策
规定及时开展服务.记者 :
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的
政策咨询 、 政策保障 、 监督投诉等
平台主要有哪些 ?省就业局 :
云南省人力资源和
社会保障厅专门开通了
12333 咨询
服务平台 , 可及时为有需求的劳动
者提供服务 。
全省各级人力资源和
社会保障部门均建有政策宣传平台 ,
如云南省就业局开办的 “ 就业彩云
南 ” 微信公众号.可为广大创业就
业人员提供政策宣传解读等服务 。本刊记者刘宇 / 文图28
篇三:宿迁返乡创业政策
推进返乡入乡创业实施方案一、 多措并举引进培养各类人才 发挥博士后工作站引才作用。鼓励山区县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当地财政可给予建站补助。博士后出站并首次在山区县民营企业就业的非在职博士后研究人员,当地按规定给予一次性引才补贴 20 万元,省级财政视情给予补助。省博士后科研项目择优资助遴选时,同等条件下给予山区县在站博士后倾斜。
放宽山区县事业单位急需紧缺人才评审招聘条件。提高山区县基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中高级岗位结构比例,事业单位招用急需紧缺技能人才的,可面向职业(技工)院校毕业生专项招聘。持续推进“三年招聘万名医学生招聘行动”,适当放宽山区县医疗卫生机构招聘对象范围、年龄等限制,紧缺专业岗位可放宽最低开考比例。
加大山区县职称评价倾斜力度。进一步推进山区县中小学、卫生职称自主评聘改革,对具备条件的学校或医共体授予相应高级职称自主评聘权,自主评聘单位可结合实际自定标准、自主评聘。对其他行业的职称评审,各级评委会要对山区县的申报对象实行单列评审,同等条件下给予适当倾斜;在量化评价时,加大在山区县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年限的赋分权重。对卫生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单独划定合格标准。
组织实施专家服务山区县专项行动。全省每年组织技术技能专家人才服务企业服务基层 2000 人次,重点为山区县提供智力支持。省级人才工程入选人员,在 1 个培养周期内必须参加 1 次以上服务山区县活动,服务情况作为培养考评内容。支持山区县建设专家服务基地。创业导师提供创业服务的,各地按服务成效给予服务补贴。
定期举办山区县招才引智系列活动。每年举办 10 场以上行业性、专业性招聘会和校企合作对接会。推动实现“青年才俊浙江行”、大学生实习活动山区县全覆盖,每年组织 500 名以上国内知名高校大学生,赴山区县开展实习实践和技术交流。
开展人力资源服务结对共建活动。支持发达地区人力资源产业园、服务机构与山区县结对共建,开展人力资源交流、校企合作对接、创新创业指导、实用技能培训等活动,评奖评优时优先考虑参与共建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推行山区县特色行业项目制培训。强化山区县制造、电商、民宿、家政、康养以及地方特色技能项目培训,建立特色行业培训目录,鼓励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开展项目制培训。
搭建多层次技能人才培养平台。支持一流技师学院建设培育单位到山区县设立机构,开展职业培训、校企合作等工作。加大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省级统筹管理力度,对山区县新建在校生 2000 人以
上规模的技工院校给予一次性补助,用于购置教学培训仪器设备等。支持山区县建设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技能评价专家培养基地,承办省级职业技能大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自主开展技能等级认定,为企业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大力支持开展技能等级认定。鼓励山区县加快培育社会培训评价组织,放宽技能等级社会培训评价组织申报条件。从事教育培训的企事业单位,申报条件放宽到:有连续 3 年以上相关职业培训评价经历,累计培训评价规模 5000 人次以上且每个职业(工种)不少于 1000 人次。鼓励省属社会评价组织到山区县设立考点,提供技能人才评价服务。
大力实施“浙派工匠”行动计划。深入实施“两进两回”行动,加大山区县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培训资源倾斜力度,鼓励山区县面向农村、农民和现代农业重点培育从事现代种植业、现代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手工业的乡村能工巧匠、现代农业技能人才和乡村振兴带头人。
加大“飞地”人才扶持力度。支持山区县围绕重点发展产业,建设人才“飞地”,“飞地”人才经“飞入地”认定可叠加享受“飞出地”支持政策与“飞入地”保障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飞地”人才
申报省级有关人才计划。鼓励各类人才项目计划,具备条件的,增设山区县专项。
二、 充分发挥产业带动就业作用 扩大特色平台就业规模。创建特色生态产业平台、省级经济开发区、特色小镇、小微企业园等产业平台时,将平台吸纳就业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力争到 2025 年,实现省级经济开发区山区县全覆盖,每个特色生态产业平台带动就业达 1 万人左右。
大力发展新兴业态。支持山区县发展电商、新零售等新业态、新模式,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培育县域商业体系山区县样板,力争到 2025 年,实现山区县全覆盖。鼓励发展民宿、休闲等业态,支持机关、企事业单位在符合疫情防控政策前提下,组织职工到休闲农业农家乐(民宿)集聚区开展疗休养。
大力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加快培育乡村文化和旅游发展新动能,拓宽山区县文化和旅游领域就业空间。力争到 2025 年,山区县培育省级以上文化和旅游领域领军企业、骨干企业、新锐企业 30 家以上,创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 30 家以上,经认定的省级“百县千碗”体验店总量达到 100 家以上。
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落实农业龙头企业优惠政策,山区县企业申报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时给予优先考虑;优先将山区县纳入家庭农场整体提升县;加大农创客培育力度。力争到 2025 年,山区县培育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 150 家,创建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 1000 家以上,培育农创客 3 万人以上。
高质量发展来料加工。打造集展示销售、供需对接、技能培训、创业孵化、政策咨询、公共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来料加工服务平台,支持山区县优先建设“巾帼共富工坊”,到 2023 年实现山区县全覆盖。
做大做强劳务品牌。省市县分级认定一批劳务品牌,到 2025 年,每个山区县培育县级劳务品牌 2 个以上,被认定为省级劳务品牌的,省财政给予 30 万元的一次性奖补,市县认定的劳务品牌,当地财政可给予一次性奖补。劳务品牌参加创业就业服务展等活动,参展所需经费可从就业补助资金中列支。
三、 大力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 给予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补贴。毕业 2 年以内的高校毕业生到山区县中小微企业就业,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 1 年以上的,在参保期内按规定给予就业岗位补贴,补贴期限最长 3 年,有条件的地区可放宽至毕业 5 年以内高校毕业生。
加大就业困难人员安置力度。在山区县开发一批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公共管理和服务窗口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全日制公益性岗位劳动报酬不得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非全日制公益性岗位劳动报酬按不低于当地小时最低工资标准计发。对政策期满后仍难以实现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可通过公益性岗位再安置一次,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期限重新计算。
提高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标准。毕业 2 年以内的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人员在山区县实现灵活就业的,社保补贴标准为本人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三分之二,核定补贴的缴费基数不超过上年度全省非私营和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加权平均工资。
支持发达地区企业设立山区县残疾人就业基地。创新建立由用工企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残疾人之家共同参与的残疾人异地按比例就业工作链条,按山海协作结对关系,开展发达地区企业到山区县设立残疾人就业基地试点,提高山区县残疾人就业水平。
放宽重点人群创业政策享受条件。重点人群(在校大学生和毕业 5年以内的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就业困难人员、持证残疾人、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和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初次创业时未享受创业扶持政策的,在山区县再次创业 3 年内可享受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一次性创业社保补贴、创业带动就业补贴等初创扶持政策。
鼓励创业带动就业。重点人群在山区县初次创业,带动 1 人以上就业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 1 年以上的,按规定给予创业带动就业补贴,每年最高 2 万元,期限最长 3 年。其中,从事电子商务及山区县结合实际确定的主导产业创业的,补贴标准可上浮 20%。
支持山区县创建省级就业创业平台。支持每个山区县至少建成 1个创业孵化基地。认定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和省级见习示范基地时,可适当降低山区县申报条件。
大力推进返乡入乡创业。推广“1+3+N(n)”返乡入乡合作创业组织模式,重点支持山区县培养一批返乡入乡合作创业带头人,打造更多返乡入乡合作创业帮共体。
四、 大力推进返乡入乡创业 推广“1+3+N(n)”返乡入乡合作创业组织模式,重点支持山区县培养一批返乡入乡合作创业带头人,打造更多返乡入乡合作创业帮共体。
资料参考:关于支持山区 26 县就业创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
篇四:宿迁返乡创业政策
振兴与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对策建议思考
本文分析了 XX 縣乡村振兴面临的困境及 XX 县外出务工返乡创业者返乡创业面临的机遇,探讨了乡村振兴与农民工返乡创业相互促进产生的社会效应。认为,乡村振兴战略吸引了创业者返乡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了村屯环境改善,提升了农村文明程度,促进了村屯民主政治发展,拓宽了贫困户就业途径、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随着十九大的召开,越来越多的两会委员将目光转向乡村振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和创业,需要拓宽增收渠道,鼓励社会各界人士投身乡村建设。相关资料显示,全国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在逐年增加,XX 年约有 X 万农民工返乡创业,到 XX年 9 月中旬,这一数据已达到 X 万。众所周知,返乡创业是实现乡村振兴和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推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在 XX 年,XX 县人民政府
办公室关于印发《XX 县返乡创业优惠政策暂行办法(试行)》的通知,以此鼓励全县有创业意向的有志青年和返乡创业人员回乡创业,带动全县人民就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一、XX 县乡村振兴面临的困境 1 1 、地理优势不足、经济不发达
XX 县地处我国 XX 聚居区,全县人口约 X 万人,主要有壮族、汉族、瑶族、侗族等民族,其中壮族占总人口的X%。全县 X 万人中有 X 万人是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属于国家深度贫困县,政府经济主要以发展工业为主、群众收入主要依靠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及农业种植。
2 2 、农村劳动力缺失
XX 县作为边疆民族地区贫困县,现有的自然资源有限,农业、工业发展受限,导致群众经济收入偏低,约有 14 万农村劳动力奔赴广东沿海地区务工,主要从事纺织、织带染色等工作。不少村屯出现大面积抛荒的现象,导致有限的耕种资源无法利用,村屯农业经济得不到发展。
3 3 、“ 等、靠、拿” 思想严重,进取心不强
俗话说想富先修路,XX 县部分村屯长期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导致一部分群众与外界接触较少,思想还停留在依靠
政府、依靠干部帮扶。虽然,随着国家、自治区及地方扶贫政策的全面铺开,大多数困难群众在政府的引导下,从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等方面寻找致富良机,逐步迈入小康,但仍有不少单身中老年人及个别单身年轻人想着不劳而获,虚报、假报个人信息,骗取政府的资助。
4 4 、“ 空巢老人” 和“ 留守儿童” 等社会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不少省份的乡村出现空心村的现象。特别是近年来,在一些贫困地区,由于义务教育、医疗保障等公共资源严重不足,优越的城市环境又吸引着现代年轻人进城务工,所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到城镇安家立业,导致乡村劳动力人口急剧减少,家中只留有老人和儿童,造成了“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现象日益严重。
二、XX 县外出务工返乡创业者返乡创业面临的机遇 1 1 、政府精心规划,打造返乡创业家园
XX 年,XX 县将工业集中区县城园区的一部分建设成为返乡创业园基地,为返乡人士提供良好的创业平台。在此基础上,政府部门还多方联动,引入社会资金,推进创业园进程,融资约 X 亿元在园区建设了 X 栋标准厂房。据统计,返乡创业园通过引导企业吸纳周边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已安
排就业岗位 XX 多个。返乡创业园已发展成为 XX 县依托产业发展扩大就业、能人创业带动就业,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就业渠道,提升农民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平台。
2 2 、政府出台招商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
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投资环境,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当地政府各部门实行项目协助办理报批,对符合条件的创业项目、创业投资者进行快速审核,优先办理。在接受完整规范的申报手续后 15 个工作日内办完各项审批手续,需要更高一级政府部门审批、签署的重大或重点项目,当地政府部门积极组织相关部门申报,力争尽快解决,帮助返乡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少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3 、细化支持项目类别,提高奖励额度
根据国家、自治区及当地财政对返乡创业农民工的扶持政策,当地政府部门又结合实际情况,从国家扶贫资金项目中调度一部分资金用于困难群众创业。当地政府主要从工业、农业、文化旅游业等几个方面加大帮扶力度。根据项目类别、项目大小、项目取得成绩进行奖励,在厂房用地、用水、用
电等方面,政府部门按照当地产业发展政策,纳入政府规划重点项目,减少创业者的投资。
三、乡村振兴与农民工返乡创业相互促进产生的社会效应 1 1 、乡村振兴战略吸引创业者返乡
随着城市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水平需求日益提高,但边疆民族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较慢,更多的年轻人选择到沿海城市务工,以期增加更多的收入,这样的情况导致边疆民族地区的 XX 县部分村屯出现人才流失严重、村屯内动力发展严重不足的情况。这两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紧锣密鼓的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作为边疆民族地区贫困县,XX 县一直重视农村工作的开展,从美丽乡村到乡村振兴战略,当地各级政府部门从村落文化、村落卫生、村落资源整合等方面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持续开展。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随着乡村环境的改变,地方扶贫政策的宣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乡创办企业,为乡村振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2 2 、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村屯环境改善
XX 县在崇左市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下,积极开展乡村环境整治工作,扎实推进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进一步塑造
“传承文明、桂风壮韵、生态宜居、和谐美丽”的乡村面貌。随着各乡镇扶贫车间的创办,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返乡创业、就业。他们回乡之后,明显感觉到家乡环境、基础设施等与外地城乡有着一定的差距。所以返乡创业者或返乡就业者们在发展创业项目的同时,还积极带领村屯群众一起动手改善卫生,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积极宣传宜居乡村观念,真正做到改变当地群众观念和生产生活习惯。目前来看,XX 县大多数村屯卫生都得到了较大改观,以前脏、乱、差、乱挖山、乱砍树等现象现在很少出现,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3 3 、农民工返乡创业提升农村文明程度
农民工在大城市生产生活中,无形之中受到城市文明的熏陶与洗礼,他们接受外界事物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都有所提高,世界观及人生观得到改变;他们还带回来新的观念、新的事物、丰富的见识、特有的人格魅力,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他们在村屯及乡镇中影响力。同时,返乡创业的人员在乡村创办自己的企业,也一定程度上吸引了一批同乡同村就业者返乡就业,这些人不再和父母及小孩分开,一家人可以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地方扶贫政策越来越好,XX 县各乡镇扶贫车间也是越办越好、越办越多,吸引了一大批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这些扶贫车间都合理利用村屯自然资源,建立水果种植合作社、农家乐餐馆、
民宿、发展乡村旅游等,村屯里的人多起来了,又恢复了以往的热闹,村屯经济得到发展,群众的文化生活自然更加丰富多彩,呈现出老人满意、孩子高兴、夫妻和睦的景象,给村屯带来了一股新的文明之风。
4 4 、农民工返乡创业促进村屯民主政治发展
2018 年底,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要求各乡镇要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上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农村社会结构转型正处于关键时期,新的社会矛盾不断产生,影响农村和谐稳定的因素不断叠加,并且农村基础组织软弱涣散现象较为严重,基层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现象比较严重。实现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人才振兴,人才是有效治理乡村工作的新动力。返乡创业者与乡村有着天然的联系,他们在外地的经历、思想观念、知识技能等都发生了变化,他们返乡创业带着乡亲们一起干、一起脱贫致富奔小康,他们已然成为了乡村振兴中的引领者。XX 县各乡镇政府在基层组织建设过程中,有意加強引导回乡创业者加入农村基层组织,积极培养思想进步年青人加入党组织,真正完善落实党中央的各项文件精神,让这些创业者在政治上受到尊重、社会地位有所提高,成为当地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的主心骨、引领者。
5 5 、拓宽贫困户就业途径、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返乡创业重要的是创业人才和创业环境。目前农村的年轻人少,优秀的人才更是匮乏,鼓励外出务工的优秀农民工回乡创业前提是地方政府部门需给返乡创业农民工营造适合的创业环境,给创业者提供创业创收的平台,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这样才能真正留住人才,带动地方群众就业。近年来,XX 县大力鼓励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颁布各项返乡创业优惠政策,创建了一大批扶贫车间。这一项目实施,切实解决了当地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等社会关注问题。截止 XX 年底,全县约有近千人返乡创业,直接带动就业人数约 X 万人,其中贫困人口约 X 人,创造直接经济收入约 X 亿元。
四、结语 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是党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重大历史任务。XX 县政府坚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全面开展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工作。主要通过优化创业就业环境、出台返乡就业奖励政策、开展招聘活动会、加强就业服务等措施,引导和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创业。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大量的人才,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够吸引人才留在家乡,这是相辅相成的举措,只有真正落实好这两项任务,才能把家乡建设的更好,才能
使群众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更进一步。
篇五:宿迁返乡创业政策
源配置】农业经济 2020/12-
108
-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现状、影响因素及政策建议◎张栋洋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了重要机遇。受家庭、学校、社会、政府以及个人因素影响,大学生返乡创业数量少且成功率低。要改变这一现状,发挥大学生的人力资源优势,促使其为乡村振兴做出贡献,就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高校进行创业教育改革,社会营造良好创业环境,大学生提升自身创业素质。 关键词:乡村振兴;返乡大学生;返乡创业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旨在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从而实现乡村生活富裕。为达成这一战略目标,国家积极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创新人才培养引进机制,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重要制度支撑。事实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大学生等优质人力资源的积极参与。与普通社会个体相比,大学生群体在知识结构、专业技能、综合素养等方面都相对较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与学习能力也更强一些。可以说,大学生返乡创业既能够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又能够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一、大学生返乡创业现状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匮乏、人才流失严重,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吸引并鼓励各界人才投身其中。可以说,青年大学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建设性力量。为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即便如此,依然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返乡大学生数量稀少的现状。受传统思想观念、家庭条件、社会背景等因素影响,虽然大学生普遍拥有创业的想法,但真正敢于付诸行动的学生却屈指可数。对于一般人而言,考上大学并能够在城市扎根的孩子是有出息的,也容易被亲朋好友作为教育自家孩子的典范。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担心选择返乡创业可能会给自己及家人丢面子,况且他们初出校门,缺乏创业经验、创业资金以及创业能力,盲目选择创业显得不太靠谱。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才使得大学生返乡创业热情不高。还有个别大学生对返乡创业抱有极大热情,在大学期间勤工俭学积累人脉、经验与创业资金,并针对创业项目进行市场调研与分析,为创业做了诸多准备。但是考虑到自身家庭贫困,为了尽快还清债务,不得不放弃创业的梦想,选择尽快就业。近几年,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数量不断上升,真正做到创业成功的人数却极少。简言之,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成功率极低。与一般创业者相比,大学生创业的难度大、成功率低,这是因为他们缺乏社会阅历,人脉资源较少,实践经验不足,资金不足,风险承受能力弱等。受主客观因素制约,部分大学生选择与农业相关的创业项目,常常因回报率低、周期过长等而导致资金不足,进而造成创业失败;还有一部分大学生所选择的创业项目集中在教育、零售、餐饮、中介服务等行业,这类行业普遍具有技术门槛低、启动资金少、回报快等特征,但同时也具有创造价值低、带动效应弱等问题,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二、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影响因素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支持并鼓励更多大学生返乡创业,既是体现个人价值的根本路径,也是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现阶段,我国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数量不多、成功率较低,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一)个人因素大学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大学生返乡创业能够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难问题,并有效弥补农村人力资源不足问题,同时,也能促使大学生实现个人价值,进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对返乡创业是否成功起到决定性作用。在振兴乡村战略背景下,在国家“双创”政策支持下,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积极性有所提升,创业素质却并未得到相应的提高。其一,缺乏创业精神。创业之路本就艰辛,必须拥有过强的心理素质、足够的耐心与自信心。部分大学生在返乡创业过程中,遇到困难容易畏缩不前,缺乏坚持不懈的勇气,且缺乏创新精神,不敢尝试新的事物、新的领域,加上经营管理观念落后,这一系列因素造成了返乡大学生创业成效较差。其二,创业经验不足。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之所以选择创业,是因为并未找到满意工作,希望通过创业来实现自身价值。创业之前,既没有积累社会经验,也没有对所选择的项目进行多方面的了解和考察,这种盲目的创业很难获得成功。其三,创业能力有限。长期沉浸在理论知识中的返乡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不多,不具备过强的实践能力,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资源整合等方面的能力相对要弱一些,面对创业过程中的诸多难题,很难妥善解决。同时,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普遍不高,容易被重重困难、种种挫折所打垮。(二)家庭因素
【资源配置】
农业经济 2020/12-
109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一般情况下,思想开明、思维活跃且经济实力较强的父母,更容易培养出喜欢挑战的孩子,当其毕业后也更倾向于选择创业。相比之下,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父母思想相对保守、传统,更期待自己的孩子在毕业后能够在大城市寻求一份稳定的工作,最好是在国家政府部门或者事业单位,这种被人们称为“铁饭碗”的工作才显得更加体面。在他们看来,大学生返乡就是放弃城市的体面,返乡创业意味着承担风险,所以面对孩子的返乡创业总是持反对意见。当然,如果家长及亲属曾经创业成功或者拥有一定的经验,那么可能会比较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家庭经济条件也是影响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因素之一。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大学生在返乡创业时,可以寻求家长的资金支持及精神鼓励,退一步说,即便创业失败,家长也是其最坚实的后盾,能够与其共同承担失败的风险;反过来讲,如果大学生的家庭条件较差,便难以获得来自于家长及亲属的资金支持,一旦创业失败,可能会使原本就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三)学校因素客观上讲,双创政策的提出加速了高等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步伐,创青春、挑战杯等各种创新创业活动在高校举行,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乡村创业示范基地等平台在高校创设,客观上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但是,由于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一,创业教育轻实践重理论。由于创新创业教师的专业性不够,没有实际操作经验,时常需要在教育学生之前预先接受相关方面的理论培训,之后再按部就班地向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训。其二,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缺乏专业、系统的教材,导致教育活动开展受到影响。其三,创业教育缺乏充足的资金支持。绝大多数高校及其领导虽然意识到了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但并未将其放在与文化教育同等位置,体现在创业教育投入远远低于文化教育投入。(四)政府因素政府既是促进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有力推动者,又是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服务的重要执行者。现阶段,政府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支持与服务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政府所制定的税收、培训等多项政策都偏重于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前期启动阶段,旨在鼓励并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以此来缓解就业难问题。事实上,对于返乡大学生而言,创业的重点与难点在于后期经营过程中的风险防控问题,此时如果政府能够出台具体的帮扶政策,势必更有助于提升创业成功率,但目前政府对创业过程的支持力度明显不足。另一方面,已经出台的创业启动政策因落实不到位而导致其功能并未发挥到最大化。一些政策的表述过于笼统,缺乏具体执行细则,使得有关部门无法将其落到实处;还有一些政策出现执行之后问题,主要是有关部门的工作效率低、协调能力差等原因所致。(五)社会因素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基础设施建设明显落后,人文环境相对较差,基本生活条件比较艰苦。部分大学生起初具有强烈的返乡创业意愿,但最终因担心无法适应农村环境而打消了返乡念头。还有部分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极为强烈,也不惧怕农村的落后与贫困,但却无力承受舆论压力。即便是农村孩子的家长,也常常将农村等同于落后、贫穷等,为了不让子女受人白眼,总希望子女留在城市,在多数人看来,大学生选择返乡创业多是无法在城市立足而做出的不得已选择。所以,返乡创业的大学生难免会受到亲朋好友在背后的指指点点,这样的社会氛围很容易影响到返乡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三、促进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政策建议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人力资源优势,促使其为乡村振兴做出贡献,必须多管齐下,政府、高校乃至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其中,政府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必要的政策保障、高校要构建促进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教育支持体系,社会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及氛围,大学生个人应转变思想观念、不断提升自身的创业素质。(一)大学生层面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该充分把握住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机遇,综合考虑兴趣、特长以及所学专业等多种因素,尽可能早地做好职业规划,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创业精神。一方面,大学生在就业之际除了认真学习好本专业知识、掌握相关技能之外,还应当多方面了解国家最新政策、大学生就业状况等信息,并做好符合自身实际的职业规划,有意识地培养创业意愿。凡是高校举办的创业实践活动或者创业大赛,大学生都应积极参与,尽可能多地结识不同专业的朋友,为日后创业积累人脉。同时,通过创业实践活动及创业比赛,也能够有效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升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执行能力等,这实际上也是对学生创业素质的一种提升。另一方面,已经有返乡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在创业之前要综合考虑专业特征、自身能力、家庭经济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积极听取老师、家长以及朋友等意见和建议,多与具有创业经验的人进行沟通学习,经过深思熟虑后再作决定。一旦决定返乡创业,就要坚定信心,并做好敢于承担失败风险的准备。选择创业项目时不可盲目跟风,要把眼光放长远,考虑创业项目长期以来的发展趋势。同时,要具备创新精神,积极培养多元化思维方式,将自己所学应用到创业实践之中。当然,在创业中难免遇到各种问题,这需要返乡大学生具备敢于面对问题的勇气,并掌握能够客观分析问题并及时化解难题的能力。(二)高校层面深化高校教育改革是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创新创业的有效路径。高校应该从如下几点做起:
【资源配置】
农业经济 2020/12-
110
-首先,高校应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正确引导学生敢于突破传统思维,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放在人才培养计划之中,并将返乡创业大学生纳入到高校就业率的考核范围内,以此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其次,为了避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流于形式,要尽快完善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丰富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推动教材系统化、专业化,以此来解决目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单一、教材缺乏等问题。此外,多数教授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师只是掌握了一定的创业理论知识,其自身并无实际的创业经验,学校要积极引进“双师型”教师,加强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再次,在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方式上,切勿使用课堂填鸭式,否则很容易降低大学生的学习热情,要敢于尝试讨论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有效提升大学生对创业教育课程的兴趣度。可以围绕大学生创业、振兴农村经济等话题举行专题讲座,并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与在校大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为大学生答疑解惑。除了校园内的创业课程或者专题讲座之外,也可以让大学生走出校园,走进涉农类企业,让其充分了解返乡创业的过程,不断增强创业信心。最后,针对具有创业意向的在校大学生,高校要予以支持与鼓励,既可以为其提供创业场地,也可以设立专门的创业基金,以此来解决创业学生的资金困难。其中,创业基金的来源既可以是高校经费支出,也可以是成功校友捐赠。当然,创业赛事的举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凡是在比赛中成绩突出的学生即可领取一定奖励资金,用于创业实践。(三)政府层面要吸引更多大学生返乡创业,并提升返乡创业大学生的成功率,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首先,为鼓励更多大学生返乡创业,要制定操作性强的创业支持政策。例如,拓宽返乡大学生的创业项目领域,允许大学生选择一切法无禁止的行业进行创业;或者适度简化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登记方式,推行“一址多照”、 “一照多址”等。其次,结合当地具体状况,给予返乡创业大学生相应的政策补助,以此来帮助小微企业实现稳定发展。降低或者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额度,当返乡大学生进行工商登记或者办理各种证件时,要减免工商登记费或者证件办理费等。返乡大学生所创办的企业类型如果属于互联网企业,可减免一定年限、比例的所得税;所创办的企业类型如果是高新技术类企业,可给予一定比例的贷款贴息。最后,政府要树立“一站式”服务理念,除了在创业前期给予返乡大学生政策支持之外,还要重视创业过程中的服务,尤其要强化对创业中后期的经营风险防控的指导。毕竟,返乡大学生的社会阅历不够丰富,对于挫折或者打击的心理承受能力较低,也缺乏创业风险的承担能力,面对创业中的各种难题很容易出现自信心不足、轻言放弃。对此,政府要强化服务意识,通过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等来解决返乡大学生在创业中遇到的难题,并通过提供过程风险分析、资金运转等服务来减少返乡大学生的创业风险及创业成本,以此来提高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成功率,助力乡村振兴。(四)社会层面良好的社会环境能够提升大学生返乡创业积极性。硬件设施的完善、大众的包容以及媒体的宣传,均有助于形成有利于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社会氛围。其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大学生返乡创业建设良好的“硬环境”。加大资金投入,修建自来水厂,确保用水安全;疏通改造电路,排除电路老化等安全隐患;硬化路面,设置垃圾箱,避免垃圾乱堆乱放。除了改善农村用水、用电以及道路交通等问题,...
篇六:宿迁返乡创业政策
生返乡就业创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大学生在乡村建设中责无旁贷。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有利于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有利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有利于实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由于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开放性和社会性,大学生获取资源的能力有限,因此全社会应在政策、资金、教育等方面对其进行有效支持,确保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活动顺利开展,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大学生在乡村建设中责无旁贷。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有利于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有利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有利于实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近年来,国家对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支持力度逐渐加大,大学生返回自己家乡就业创业的人数也逐渐增多,但由于大
学生个体资源的有限性,返乡就业创业又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活动,大学生在返乡就业创业过程中面临很多问题,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对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进行有效的支持。本文针对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面临的问题以及影响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社会支持要素内涵 关于大学生创业及相关问题,从中国知网检索的文献梳理来看,学术界已进行了大量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以“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视角所做的研究显得不足,特别是如何构建促进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社会支持体系的研究更为匮乏。基于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厘清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社会支持要素的内涵及外延,并着重探讨社会支持要素在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过程中的作用发挥情况。
本文中的“大学生”是指上大学之前长期生活在农村地区,仅大学期间在城市求学的大专生和本科生群体。本文把“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定义为大学生大学毕业后或在自己家乡之外某地区工作一段时间后返回原籍(农村地区)寻找就业机会,创立有利于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事业的过程。所谓“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社会支持要素”,是指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为实现乡村振兴,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需
要政府、高校、家庭等社会主体提供的政策、资金、教育等方面的支持。
对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社会支持要素这一概念的理解,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返乡就业或创业不是彼此对立的关系,二者之间具有互促性和联动性,是不可割裂的一个整体,就业可以帮助大学毕业生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积累各种社会资源,为未来创业奠定基础。第二,返乡就业或创业都要求大学生具备某种专业技术,或是在某一领域具有较高的能力,愿意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術为家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第三,返乡就业创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于大学生自身资源十分有限,仅凭一己之力很难完成此项活动,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支持,支持主体主要有政府、高校和家庭等,支持要素主要体现在政策、资金、教育等方面。
二、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面临的问题 大学生在返乡就业创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很多,除其自身就业创业能力不足外,更主要的是社会对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支持力度不够,特别是在政策、资金、教育等方面的支持还存在很多不足。
1. 政策的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
为鼓励大学毕业生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建设,中央政府在政策层面进行了积极尝试,出台了一些就业创业政策。然而,从实施过程来看,这些政策本身有待完善,许多创业政策依附于就业政策,针对大学生到农村地区就业创业的政策数量较少且目标模糊、内容混乱、标准不合理、体系不健全,很少从农村的长远发展着眼,也缺乏对返乡就业创业大学生群体现实诉求的考虑,针对性与可操作性不强。有些地方政府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也存在政策“走样”的情况,主要表现为象征性、选择性执行政策,没有坚决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政策精神,这种流于形式、政策落实不到位、消极执行或者变相执行的做法,宣传导向与象征意义超过了实际意义,政策执行效果大打折扣。从深层次原因看,政策实施主体的强制性执行逻辑与政策接受主体的功利性执行逻辑之间存在着割裂与冲突,许多创业优惠政策因此无法得到有效落实。
2. 融资难成为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巨大挑战
近几年,国家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创业小额贷款和创业补贴的资金支持,这种支持对于返乡就业创业的大学生来说收效甚微。大学生返乡创业风险较大,他们没有财产作为抵押。而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不完善,专门为大学生创业提
供低费率担保服务的公益性质的担保机构缺乏,政府也不愿意为无偿还能力的大学生提供担保,政府能提供的大学生创业补贴审批时间冗长、手续繁琐,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风投资金的对接服务平台还不健全。这些因素导致大学生返乡创业得不到有效的资金支持,使国家出台的资金支持政策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2015 年,人社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发布的《中国青年创业现状报告》显示,64.2%的受访者认为缺少资金是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普遍面临的主要困难,资金问题是18—35 岁青年创业者的短板。我们通过调查与访谈也发现,筹资渠道缺乏是大学生返乡创业最大的障碍,筹措后续发展资金更加困难。尤其是在返乡创业初期大学生的创业项目还无法盈利时,如缺乏金融支持,大学生很难将创业活动开展下去。融资难已成为大学生在返乡创业过程中面临的巨大挑战,资金短缺是制约大学生返乡创业的一大瓶颈。
3. 高等教育服务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作用发挥不够
近年来,高等教育在农村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但现实中高校的创业教育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为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服务方面依然存在有待完善的空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等教育主动服务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意识不强,部分高校未能将自身的学科专业优势与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需求紧密结合,未能在农村与大学生
之间形成紧密联系的纽带。二是就业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很多教师没有创业经历,对就业创业教育的理念理解不深,对就业创业教育的认知不准,对创业过程的演练太少,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基本上以理论教学为主,难以使学生真正了解农村就业创业的复杂性与曲折性。三是就业创业教育未能向深层次发展,对农村就业创业关注不够,高校内部相关主管部门未形成统一认识,对推进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存在一定的疑虑和困惑。由此,集聚在城市的高等教育资源难以通过大学生向农村有效传递。
4. 一些家长对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持反对态度
在对待子女返乡就业创业问题上,笔者通过对 138 名农村籍大学生父母的调查发现,有 108 名家长表示不支持子女读完大学后回家乡就业创业,占比高达 78.3%。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上一些人依然对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抱有偏见。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存在着“鲤鱼跳龙门”的思想。有的家长认为,子女好不容易考上大学,大学毕业后再回到农村,左邻右舍会嘲笑,毕业后只有留在城市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才能给家庭乃至整个家族带来希望。二是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收益存在不确定性。尤其在创业暗含巨大风险的今天,当一个农村家庭有足够的能力承担可能出现的风险时,家长也许会支持子女做出返乡就业创业的抉择。
反之,如果一个家庭无法承担这种可能出现的风险,收益的不确定性也许就意味着返乡就业创业不仅不能为大学生自身及其家庭带来可观的收益,还可能给家庭增加更大的经济负担。在这种现实境遇下,家长自然不会支持子女返乡就业创业。
三、构建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社会支持体系 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开放性和社会性,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校、家庭等社会主体的共同协作,重点在政策、融资、教育等方面对返乡就业创业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支持,帮助大学生度过就业创业难关,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制定政策法规,加大执行力度
(1)中央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制定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政策的基本框架和原则。政府是宏观经济的调控者,在引导、激发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活动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政府对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态度常常表现在同时期的政策中,而“就业创业政策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目标群体能否理解和接受政策的目标和手段”。国家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需要政策实施主体的地方政府和政策接受主体的大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政策的目标和手段,并在
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出台《创业教育促进法》等有关法律法规,逐步形成大学生就业创业法律体系,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制定包括提供资金、技术和减免税收等优惠的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政策,明确政府、高校、家庭等社会主体在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中的责任和义务,为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提供法理依据。
(2)地方政府要加大政策执行力度。加大政策执行力度,不仅仅是把国家的有关就业创业政策挂在墙上、挂在嘴边,而是要将政策落到实处,要吃透有关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政策精神并彻底执行。地方政府可根据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加大制度改革与创新,对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做进一步的制度规定,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政策。各级政府要有大胆突破既有格局的勇气,做到上中下互动,形成政策的良性运转。如果上行下不效,有令不行,再好的政策也无济于事。贯彻落实国家政策还要有监督机制,保证国家政策落实到位。只有执行得力,政策才能够转化为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力量源泉,才能够真正促使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顺利进行。
(3)县级、乡镇政府要提高认识,实施“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工程”。应将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纳入当地党政工作的
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的引入机制,优先解决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场所问题,提供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用规范、高效、透明的行政服务帮助返乡就业创业的大学生解决各种实际困难,健全适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体系,明确实施大学生深入农村就业创业政策的运行模式,打破城乡就业创业的待遇差别,提高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的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通过这些优惠政策措施,政府为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保驾护航,消除大学生的后顾之忧,使大学生真正体会到“回乡就业创业有奔头”,从而在实现乡村振兴过程中施展才华,成为“金凤凰”。
2. 打通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支持
(1)建立就业创业资金池,直接支持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就业创业资金的直接支持是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最有效的支持行为。政府引导银行资金、社会资金和私人资金投入到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活动中,扩大资金的总体投入规模,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有利于农村发展的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项目上,形成一个以政府专项资金为主、高校就业创业基金和社会各方投资基金为辅的就业创业资金池,从创业资金方面对返乡就业创业初期资金困难的大学生予以直接支持。
(2)实行多种担保贷款,对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予以支持。根据大学生的信用记录、返乡就业创业计划等综合因素,由政府、学校出面担保,给返乡就业创业大学生提供无抵押贷款。同时,积极发展知识产权担保,探索商业保险机制,简化担保贷款审批手续,提高贷款比例。在申请门槛、审批程序、贷款利率、贷款金额和贷款期限等方面对返乡就业创业大学生适当放宽,采取灵活、简便的授信发放方式,减少申请时间,在授信期限内自主控制贷款期限,随用随贷,降低大学生的融资成本。
(3)加大政策在资金方面的倾斜力度,为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提供间接支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从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需要和实际出发,综合运用财政贴息、财政补助、奖励、投资参股、购买服务等工具手段和激励措施,鼓励和引导农村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完善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补贴,探索多种形式的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保险制度,增强返乡就业创业大学生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形成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利益导向机制。同时,完善具体配套措施,协调有关部门,简化相关手续,建立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的绿色通道,为返乡大学生提供税务知识培训服务,对就业创业初期予以税收、行政事业性費用减免,间接为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提供资金支持。
3. 发挥高等教育作用,为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提供教育支持
(1)提高农村就业创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高校作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资源的聚集地,在开展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教育过程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目前专门针对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教育模式还没有形成,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特殊性和不确定性增加了针对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教育的复杂性。因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充分挖掘教育资源:第一,高校要立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全面调研农村的人才需求状况,做好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相关调查研究工作,从大学生进入高校开始,对大学生进行跟踪研究,组织大学生进行田野调查,利用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上,积极培养适合乡村振兴需要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文化人才等各类高层次人才。第二,就业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性、针对性强的实践工程,可以探索订单式培养模式,积极开展针对乡村振兴的就业创业教育,在就业创业教育体系中加入农村就业创业教育的内容,在就业创业课程中增加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研究案例,激发大学生...
篇七:宿迁返乡创业政策
英,周雨,耿茂林.乡村振兴背景下江苏返乡农民工创业现状、典型模式及对策建议[J].江苏农业科学,2022,50(1):222-225.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2.01.039乡村振兴背景下江苏返乡农民工创业现状、典型模式及对策建议彭 英 1 ,周雨 1 ,耿茂林 2(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江苏南京 200014;2.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14) 摘要: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举措。笔者基于行业统计数据、问卷调研数据和典型案例资料,系统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江苏农民工返乡创业现状,从政府层面政策执行力不足、缺乏有效的市场信息沟通渠道、自身创业技能匮乏、对创业政策不够了解、创业层次较低等方面分析了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的困难与需求,归纳了江苏农民工在发展特色农业、依托平台载体、能人带动、抱团合作、借力“互联网 +”、自主创业等典型模式,并重点从完善返乡农民工创业管理制度体系、改善金融服务、创造良好氛围、健全培训体系、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等方面,研究提出了新时期有序推进江苏返乡农民工创业工作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返乡农民工;创业;对策建议;创业模式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2)01-0222-04收稿日期:2021-10-13基金项目:江苏省委农办、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软科学研究课题(编号:21ASS058)。作者简介:彭 英(1966—),女,湖南娄底人,硕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科技管理、农业科技政策等研究。E-mail:njpying@163.com。通信作者:耿茂林,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植物学、农业科技管理等研究。E-mail:gmaolin1018@163.com。 江苏省是经济大省,也是就业大省,进城务工人员总量超过 2200万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江苏正处于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探索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时期,乡村发展的美好前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江苏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返乡农民工创业工作,先后印发了《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提出了系列鼓励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新创业的配套政策 [1] ,对于引导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是,与乡村全面振兴的要求相比,与广大返乡农民工的期盼相比,农民工在返乡创业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和现实需求 [2] ,亟待从政策配套、举措创新、模式优化等方面取得突破。基于上述背景,笔者基于行业统计数据、问卷调研数据和典型案例资料,详尽阐述江苏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现状、困难及需求,研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1 江苏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现状笔者所在课题组成员采取实地走访和网络问卷调研等方式,开展面向江苏省 13个设区市返乡创业农民工的调研,重点了解其 5年来返乡创业成效、困难、需求和建议,调查结果呈现如下特征。1.1 人数快速增加统计显示,江苏省返乡创业农民工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图 1)。特别是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大批农民工选择返乡就业创业,返乡创业农民工人数年际间增幅明显。1.2 年龄结构较为年轻调研显示,江苏省返乡创业农民工均在 50岁以下,其中 40岁以下更是超过 75%,年轻化特征十分明显(图 2)。— 2 2 2 — 江苏农业科学 2022年第 50卷第 1期1.3 文化程度有待提高从图 3可以看出,江苏省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受教育程度达到大专及以上的占比不到 20%,将对返乡创业水平提升产生不利影响。1.4 创业领域较为集中调研结果表明,江苏省返乡创业农民工所从事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主要包括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和信息服务等行业,占比超过 95%。而返乡农民工继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的比例仅有 4.25%。1.5 金融服务需求旺盛统计结果显示,江苏省返乡创业农民工创业资金主要来自在外务工期间积蓄,占资金来源的366%;向亲朋好友融资,占 25.2%;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占 20.4%;争取政府创业补贴,占 16%。一旦选择投资金额较大的行业,对金融信贷的服务需求就显得尤为迫切。2 新发展阶段江苏省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的问题及成因2.1 环境制约问题调查结果表明,与苏北和苏中地区相比,江苏苏南地区拥有更为优良的政策、市场、科技和平台,其返乡的农民工对创业政策和市场环境的满意度明显更高一些 [3-4] 。总体上看,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环境还存在着配套政策群众知晓度不高,政策信息获得传统路径依赖较强。同时,政府各部门间的政策衔接不通畅,导致返乡创业农民工难以最大化享受政策红利。2.2 创业者自身因素2.2.1 创业相关技能学习和掌握不够 调研结果显示,绝大多数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群体在城市从事的工作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很少有人具备企业管理运行的工作经历和知识能力,导致返乡创业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市场意识和企业管理能力,也缺少战略谋划,导致新型商业模式构建较为困难,也很难从全产业链角度进行创新创业布局和实践。同时,受限于文化程度较低的现实,很大一部分返乡农民工对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不足,凭经验、凭感觉创业的现象较为普遍,返乡创业存在较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5] 。2.2.2 对创业政策和市场跟踪不够 早在 2016年、2017年国务院和江苏省先后印发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的相关文件,全省各部门、各市(县)也相应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的配套支持政策 [6] 。但在调查中发现,返乡农民工对家乡创业优惠政策的了解普遍不够,政策红利没有做到应享尽享。同时,由于缺少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深入调研,导致创业从产业选择到业态创新等均不能做到与地方实际无缝对接,对当地的辐射带动能力也相对有限 [7] 。3 新发展阶段江苏省农民工返乡创业典型模式从发展规律和变化趋势来看,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正在和必将成为江苏推动乡村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 [8] 。总体来说,江苏省返乡农民工创业主要有6种典型模式。3.1 发展特色农业模式该种模式主要依托地方区域优势特色产业,选择产品营销、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三产融合,形成各自创业的产业特色和商业模式特点。如镇江句容市的很多返乡农民工,依托当地葡萄、草莓、有机稻米等优势特色产业,与科研单位进行对接,办起了农业园区、互联网销售平台和休闲采摘场地,催生了一大批创业典型,让这些返乡农民工的收入和— 3 2 2 — 江苏农业科学 2022年第 50卷第 1期
幸福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再如南京市江宁区很多返乡农民工,依托当地美丽乡村建设,把土锅土灶土味道与当地优势特色产业结合起来,形成了休闲农业产业集群式发展特点。目前,有超过 70%的创业主体实现了盈利。3.2 依托平台载体模式近年来,江苏省连云港赣榆区、宿迁宿豫区、镇江句容市、徐州邳州市、南通启东市、淮安金湖县等地先后入选国家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各地加强创业载体平台建设。如连云港灌南县结合当地产业特色,建成了 2个返乡农民工创业园、提升现代农业菌菇园等创业基地;镇江句容市返乡农民工依托传统产业示范基地,根据“一镇一品、一村一园”农民创业园项目等特色载体,形成了唐陵全村卖苗木、西冯家家种草坪、丁庄户户产葡萄的产业集群效应,先后建立农民创业园 113家,促进农民创业增收过亿元,人均增收超 9000元。各地返乡农民工根据地方资源禀赋实际,依托当地特色载体平台,较好解决了返乡创业场地短缺、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不配套及创业融资难等短板,创业成效明显。3.3 能人带动模式实施乡村振兴必须要有产业支撑,近年江苏省各地大力推进实施“凤还巢”工程、“归雁”计划等,主动与“乡贤能人”建立情感联系,引导他们关心家乡发展,推进智力回归、人才回乡、资本回流。如徐州铜山的杨建此前在深圳工作,2019年听说家乡搞“人才下乡、能人返乡、资本兴乡”工程,他毅然回乡流转了 4.53hm2 土地发展葡萄种植业,在他的带动下村里许多人种起了葡萄,整个梅庄村围绕葡萄种植搞起了观光采摘等项目;由赵亚夫担任总顾问的镇江“亚夫团队工作室”,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分批次实地学习日本农业科技,并借助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等平台打造了一支 200人 “农二代能人”乡土人才队伍,成为名副其实助力返乡创业的“人才库、智囊团”,在这群“头雁”引领下,近千名返乡人员成功创业。回乡能人创办企业,促进了资金、技术等资源向农村地区集中,有效提高了乡村资源整合和集聚能力。3.4 抱团合作模式返乡农民工充分挖掘利用家乡资源的比较优势,把适合的产业转移到家乡再发展,通过壮大产业主体,建立抱团合作延伸产业链利益联接机制。如宿迁宿城区 2017年成立了全省首家返乡人员创业联盟,通过市场化机制推进返乡创业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资源共享,先后吸引 146名返乡人员、退役军人等加入,实现资源共享、融资整智、共同成长。随着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他们通过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以公司为龙头,以农户为基础的创业发展模式,这种抱团创业模式在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农业现代化发展程度较高的苏州市农村,群体式、组团式返乡创业现象十分普遍,至 2020年年底,苏州市有各类农民合作社 3772家;集体合作农场216家,自主经营面积占比 16%;农村集体经济总资产 1970亿元,村年均稳定性收入 850万元。实践证明,他们参与合作社等抱团式创业,是一项既能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又能带动农村发展的双赢选择,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新动力。3.5 借力“互联网 +”模式江苏省一直将互联网创业作为支持返乡人员创业工作的重要领域,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鼓励农民工借助网络采购农业生产资料、销售农产品、开办农家乐、开展网上代购代销服务、来料加工业务等。近年来,返乡创业者顺应“互联网 +”的发展大势,抖音直播等新媒体和手机APP、移动互联等新兴领域开展创业,建设了一批示范县级电商服务中心、乡级电商服务站和村级电商服务点,一些镇村已经形成自己的特色。来自苏州市农业农村局的数据显示,在苏州市返乡创业群体中,已有 1300多人运用互联网、新媒体等创新方式,联合创办各类经营主体 1000多个,年收入达681亿元,直接带动 4.7万人就业和 20多万农户增收。3.6 自主创业模式调研发现,不少高校毕业生、科技人员、大学生村官和退役士兵等依托积累的资金、技术和管理才干,回到家乡开展自主创业。与传统农民相比,他们视野更开阔,市场渠道更多,市场应变能力更强。如盐城市的王海华曾是一名退伍军人,2017年回乡创办三灶返乡(下乡)科创孵化园,并出资 2000万元组建盐城琳源实业有限公司。苏州市的大学生回乡做起了“蟹二代”;句容市丁庄的“葡二代”、镇江丹徒区的“茶二代”等 80后、90后回乡创业典型不断涌现。返乡群体中有很多大学生村官在当地发挥了致富带头作用,盐城市景越家庭农场创办人万亚洲就是从一名村官变成一名创业者。当前新— 4 2 2 — 江苏农业科学 2022年第 50卷第 1期
生农业产业从业者(俗称“农二代”)、村官及农业科技人员等返乡创业群体占有一定比例 [9] ,他们具有学历高、起步高、技术含量高、视点高等特点,且理念新、技术新、业态新、载体新等优势,将是我省农村发展中全新的职业农民,将为乡村振兴带来新动力。4 进一步促进江苏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对策建议总的来说,鼓励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是江苏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探索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基于本研究,现就新时期促进江苏省返乡农民工创业水平提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4.1 完善农民工返乡创业管理制度体系(1)强化部门联动和政策协同,把农民工返乡创业相关政策和部门工作、条线工作的政策体系有机衔接,形成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跨部门政策支持合力。(2)简化农民工返乡创业审批程序,放宽准入门槛,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探索实现农民工返乡创业“最多跑一次”或者线上一次性办理服务。(3)完善信息咨询服务,通过发送政策、办事流程等明白纸,通过物联网等信息平台及时推送市场需求,为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更多的信息咨询服务。(4)全力搭建返乡创业平台,鼓励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项目进园区,强化各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区建设,重点在电商平台、互联网平台、商贸和物流运输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实现线上线下互联互通、互动融合的发展格局。4.2 强化农民工返乡创业财政金融支持(1)加大财政税收政策支持。继续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力度,加大对返乡农民工创业起步阶段的配套支持,选树一批返乡农民工创业典型,辐射带动其他农民工返乡创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提升。对于初创期和成长期的农民工,通过税收减免、税收返还、财政奖补等方式,助力创业的可持续发展。(2)强化金融信贷服务。加大政策性金融的支持力度,重点在期限长、利息低、覆盖面广贷款等金融产品供给方面提供有效倾斜。探索开展农村居民房屋和土地等要素抵押贷款等工作试点,鼓励国有商业银行加大对返乡创业农民工的金融信贷支持。4.3 创造农民工返乡创业良好氛围(1)加强地方创业政策宣传。广泛凝聚共识,通过微信、抖音等媒体形式,依托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广泛征集需求和建议,积极吸纳返乡创业者参与到政策制定与宣传,并采取通俗易懂和科学普及的语言将政策措施、申请条件和办理流程等创业政策内容及时向农民工进行有效传达。(2)营造产业融合发展氛围。鼓励返乡创业抱团取暖,鼓励信息、资讯、渠道、平台的共建共享,构建全产业链条融合发展模式。(3)营造良好软硬件条件。依托乡村建设行动,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实现城乡在供水、供电、供气和医疗、卫生、养老、教育等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创业典型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全社会支持返乡创业的良好氛围。4.4 健全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训体系(1)加强创业政策和市场信息培训服务。依托现有良好的工作体系和模式,借鉴 SIYB培训体系模式,从政府公共产品供给的角度,提供更多的政策收集、创业培训、技能训练和运维演练等培训服务。(2)加强职业...
篇八:宿迁返乡创业政策
dquo; 十一五” 时期, 是全市加速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时期, 工业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总量扩张与资源节约、 环境保护并重为原则, 做强做精主导产业,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走经济效益好、 资源消耗低、 环境污染少、 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现就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出如下意见:
一、 明确发展目标
到 2010 年, 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一)
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23%左右。
新兴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进一步提高。
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 25%;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 20%。
(二)
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达到 1. 2%以上, 拥有国家和省认定的企业博士后工作站、 工程技术(研究)
中心和行业共性技术中心 15 家以上, 市级工程技术(研究)
中心 80个。
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35%。
(三)
产业集聚度明显提高。
培育一批重点产业, 纺织服装、 木制品、 酿酒食品 3 个主导产业规模企业销售收入均达 100 亿元以上; 做强一批大型企业, 培育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 120 家以上, 其中超 10 亿元企业 10 家, 超 5 亿元企业 20 家; 建设一批集聚园区, 形成 1 个销售收入 100 亿元以上, 2-3 个销售收入 50 亿元以上的工业园区。
(四)
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水平明显提升。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 20%、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由 45%提高到 55%,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 80%以上, 主要污染物排放水平明显降低。
企业安全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 事故死亡人数下降 10%以上。
(五)
生产性服务业明显加快。
现代物流业营业额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 1. 2 个百分点, 全市形成2-3 个成交额 10 亿元, 5-10 个 5 亿元的大型专业市场。
二、 优化产业结构
(一)
提升做强三大主导产业。
到“十一五” 末, 三大主导产业达到百亿规模。
纺织服装业:
围绕原料、 面料、 终端产品三个环节, 提高纺织产业质量和科技含量, 增加高档次、 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
积极发展化纤纺织业, 改造提升传统服装工业, 创建宿迁服装名牌。
重点打造泗阳“纺织工业城” , 全市形成200 万纱锭、 1 亿件服装的产业规模。
木制品产业:
积极推进林木一体化, 发展木地板、 家具等终端产品。加快林纸一体化建设, 建立速生丰产林基地, 发展制浆及造纸等深加工产品。
重点推动泗阳“家具制造业
基地” 和沭阳“木材加工基地” 建设。
酿酒食品业:
加快洋河、 双沟等重点企业的发展, 进一步调整优化产品结构, 增加高档、 高附加值产品比重, 提高市场占有率。
2010 年, 洋河、 双沟总销售收入突破 60 亿元。
充分利用农副产品资源, 大力发展乳制品、 肉制品、 粮油制品、 水产品、 果品等, 做大做强娃哈哈饮料等重点企业。
(二)
培育壮大两大新兴产业。
到“十一五” 末, 两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均达到 50 亿元。
新能源工业:大力发展绿色能源, 加快三个县、 宿迁经济开发区 2×1. 2 万千瓦生物质能发电、 骆马湖、 洪泽湖 4. 95 万千瓦和 20 万千瓦风力发电、 宿城开发区 2×1. 2 万千瓦垃圾发电等项目建设步伐。
加快国电宿迁热电有限公司二期工程(2×60 万千瓦发电机组)
和市开发区北区、 三县开发区热电厂建设, 力争“十一五” 末全市总装机容量达到 160 万千瓦。
积极争取国家在我市布点建设年产 30 万吨燃料乙醇项目。
新型包装材料业: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先进设备为支撑, 以彩塑集团为龙头, 加快实施“环保型热收缩膜、 金属化膜、 PET薄膜等彩塑包装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项目, 大力发展高档彩印包装、 绿色印刷包装、 绿色包装材料及制品等新型包装材料。
(三)
做大做专八大特色基地。
以骨干企业为龙头, 加大内培外引力度, 重点打造船舶修造、 农产品加工(高效外向型)
、 织带、 电器照明、 金属压延加工、 蓄电池、 玻璃及深加工、 塑胶制品等八大基地。到“十一五” 末, 八大特色基地销售收入均达到 20-30 亿元规模。
(四)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物流业:
大力发展仓储、 加工、 运输、 配送等物流业, 加快培育交通物流、 恒通物流、 中联物流等重点物流企业, 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整体竞争力。
加强物流专业设施整合,加快宿迁国际物流中心和运河国际港建设。
科技服务业:
强化工业企业与大专院校、 科研院所的合作, 加快建设纺织服装、 木制品、 酿酒等 50 个全市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金融保险业:
积极做好全省金融改革试点工作, 努力引进省级金融、 保险、 证券机构和投资性公司在宿迁设立分支机构, 加快设立市区农村商业银行。
创新金融服务, 推进金融机构开发金融衍生产品。
强化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 建立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和服务体系, 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商业服务业:
加快发展宿迁义乌国际商贸城、 淮海建材城等区域性特色市场、 专业市场, 加快“千村百乡 ” 市场工程建设, 引导发展法律、 评估、会计、 审计、 咨询、 广告、 策划、 就业等中介机构。
三、 调整工业空间布局
(一)
重点发展块状经济。
强化六个省级开发区和湖滨新城开发区、 苏宿工业园区发展定位, 加快“八区” 块状经济发展。
宿迁经济开发区坚持“外向型、 高起点、 国际化” 的发展方针, 大力发展资源利用型、技术密集型、 出口创汇型工业, 建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和出口贸易加工业基地。
市湖滨新城开发区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休闲旅游度假产业、 高等职业教育产业、 生态产业, 加快建成生态型、 功能型、 人居环境优越的湖滨新城。
苏宿工业园区学习借鉴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的成功经验, 重点承接苏州等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 加快实施先进制造业、 服务业等城市功能的综合开发, 力争建设成产业转移的集聚区、 外向带动的先导区、 机制创新的试验区、 现代新城的示范区。
沭阳经济开发区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呼应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开发, 重点培育木材深加工、 纺织服装、 电子等行业。
泗阳经济开发区以棉纺织、木材加工和电子照明为鲜明特色, 加快建设“纺织工业城” 、 “家具制造业基地” 和“照明工业城” 。
泗洪经济开发区重点加快农产品深加工、 纺织服装、 水产品加工等产业发展, 形成特色产业群和规模优势。宿豫经济开发区利用宿迁港新港区集输运能力和大运河的岸线资源, 发展大运输量临港、 临河工业项目,形成以彩塑包装、 能源、 玻璃深加工为主的发展格局。
宿城经济开发区重点加快纺织服装、 机械制造以及商贸物流业的发展。
(六)
建立考核体系。
加大招商引资考核力度。
强化大项目意识, 重点考核超亿元、 5 亿元、 10 亿元以上的战略性投资项目, 推动招商力量向重大项目集中、 园区资源向重大项目汇聚、 考核奖惩向重大项目倾斜, 更大规模积累工业发展要素。
创新考核方法, 对市直单位根据市党政领导班子分工情况划分考核组,整体下达招商引资任务, 实行捆绑式招商。
建立新型工业化考核体系。
把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成效与相关部门和单位领导者的绩效考核挂钩, 重点从结构调整、 产业升级、 科技创新、 品牌建设、 资源节约、 环境保护、 外资外贸等方面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新型工业化考核体系, 从制度上确保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的落实。
篇九:宿迁返乡创业政策
科技XIANGCUN KEJI12 XIANGCUN KEJI 2021 年 1 月(下)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困境与对策— —以扬州市为例吴健华 权 伟 蒋贞露 李建军(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扬州 225127)[摘 要] 乡村振兴及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成为一种趋势,为乡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曙光,有助于完善农村产业结构及推进城乡一体化,对于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针对江苏省扬州市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创业困境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路径。[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农民工;返乡创业[中图分类号] F27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1)03-12-3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针对我国“三农”工作作出了重要规划部署,强调支持、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及就业,促使农民就业率不断增加、就业渠道不断放宽,以此向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好战略规划,反映出党和国家对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高度重视[1]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有力推进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发展。“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扶持力度”口号也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加以强调体现。目前,农民工对乡村振兴战略及精准扶贫政策的认知度不高,缺少实践性。对此,需对返乡农民工创业困境加以分析,并找到解决策略。1 扬州市农民工返乡创业现状数据显示,2020年1—11月,江苏省扬州市县乡农民新增创业8 489人,组织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4.2万人,城乡新成长劳动力技能培训1.5万人,新生代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1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8 900人。据统计,2017年以来扬州市返乡创业达1万余人,其中农民工占1/2,还包括大学生、退役士兵及其他人员;共发放创业贷款2.2亿元,贴息1 339.8万元,贷款受益对象达2 949人,带动周边就业人数12 000多人,其中发放返乡创业贷款4 744万元,返乡创业补贴466万元,共扶持917名返乡人员成功创业,直接投身现代农业、高效农业等产业人员185人,辐射带动相关人员近千人。2019年,扬州市大部分农民工群体从事一二三产业发展,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92.80亿元,增长1.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 778.21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 779.07亿元,增长6.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28 856元,增长6.3%。结构调整扎实推进,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 5∶47.5∶47.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比2018年提高0.5个百分点。2 扬州市农民工返乡创业调查分析2.1 调查对象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高邮市、仪征市3个地区返乡创业100名农民工。2.2 调查步骤主要采用调查问卷与访谈的形式。第1步,根据研究目的制定调查问卷;第2步,给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发放问卷;第3步,完成调查问卷的回收,统计结果。2.3 调查结果从农民工返乡创业群体性别来看,男性与女性的比例是 7∶3,其中 18~25 周岁的农民工创业占比 20.0%,26~30周岁的农民工创业占比30.0%,31~35周岁的农民工创业占比 23.0%,36~40 周岁的农民工创业占比18.0%,40周岁以上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仅占9.0%。调查发现返乡农民工群体中,文化程度在小学及其以下的占19.0%,文化程度在初中的占36.0%,文化程度在高中、中专的占28.0%,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上的占17.0%。被调查群体中,60.0%的农民工选择独立创业,13.0%的农民工选择合伙创业,27.0%的农民工选择注册企业、合作社以及其他创业形式。此外,82.0%的调查人群是因为在外务工时个人所得经济少,生活来源单一,因此在此机制下选择返乡创业。2.4 访谈过程首先,以扬州市26~30周岁农民工创业者为对象进基金项目: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202013754044S)。
XIANGCUN KEJI 2021 年 1 月(下)
13行访谈;其次,总结访谈对象返乡创业所遇到的困难,并形成总结报告;最后完成访谈记录,团队总结经验。3 扬州市农民工返乡创业振兴乡村面临的问题3.1 个人融资渠道较为狭窄调查发现农民工创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乏资金。创业资金是创业的先决条件,虽然在城务工的农民积攒了一定的资金,但对于自主创业所需的资金仍不足。首先是农民工得不到正规金融机构的扶持,不能及时有效地帮助返乡创业农民工补齐资金链断裂等问题;其次是目前农村信用社已成为乡村信用社一大巨头,农村的非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不断减少,单一的金融服务机构在一定环境下减少了农民工申请贷款的渠道;再者是农民生活不富裕,但许多机构需农民提供抵押物方可借钱。这便会增大农民工本身的创业压力,甚至降低他们的创业热情,进而影响乡村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便无法如期完成;最后是银行贷款要求过于复杂,规则过于严格,制约了农民返乡创业。3.2 返乡创业培训机制不完善在创业文化程度方面,农民工远没有城镇居民高,返乡创业农民工受自身知识体系不完善、创业经验不足、职业技术匮乏等因素影响,导致他们在形势政策面前束手无策。2019年,扬州市就业人口268.0万人,完成就业技能培训6.28万人次,对返乡创业农民工进行集中培训迫在眉睫,顺应时代潮流,提升他们的综合创业能力至关重要。但目前返乡创业培训体系仍不完善[2] ,部分地区对培训机构不重视,导致资金链无法连接,同时优秀的教师人才也因农村地理位置较为偏僻,薪资待遇较低,不愿到乡村工作,致使教师资源匮乏。而线上授课难以被农民工所接受,农民工考虑到培训经费问题,大部分会选择较为便宜的线上教学。这样不仅方便教师,也方便农民工自己。但线上授课官方化,缺少实践互动功能,易使农民工产生厌倦、抵触等负面情绪,会降低农民工整体的学习效率。3.3 创业扶持政策体系有待完善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吸引了大量农民工选择返乡创业,但这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实施仍存在不足之处。首先是部分地区政府宣传不到位,与农民沟通效率低,导致许多政策均未实施到想创业的农民身上;其次是部分地方政策内容过于模糊,地方政府官员不了解其所在乡村的居民具体情况,无法将乡村情况相结合,忽视了农民工本身的创业能力与创业需求,从而致使农民工群体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再次是一些乡村不愿将闲置的场地以较低价售卖给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群体,甚至不愿以出租的方式租给他们,造成农民工返乡创业没有可以实施的场地,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创业积极性;最后是政府人员和返乡农民工沟通较少,返乡农民工对家乡机制不是很了解,与家乡村政府人员不熟络,不了解政府内部分工职能,农民工群体遇到问题时不能及时找到相关人员进行解决[3] 。3.4 乡村缺乏良好的创业环境①良好的创业环境需要完好的基础设施,在部分乡村基础设施不完善、生产环境不友好的情况下便难以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交通不便、能源供给不足等问题均是基础设施弱的体现。乡村文化设施的不健全,致使难以将政策及时传递给农民工群体,无法保证政策落实到每家每户,导致乡村经济发展受阻。②经调查问卷总结,城乡之间社会保障体系也存在差异性,在《世界人权宣言》《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等人权公约和国际劳工组织的宣言、公约、建议书中,均规定要求各成员国保证公民享受社会保障的权利。但由于农村自身经济的落后,许多投资项目实施不到村庄,乡村社会保障服务层次难以赶上城市标准,农民工得不到全面平等的社会保障,就很难从城市返回农村驻扎。4 促进扬州市农民工返乡创业振兴乡村的对策4.1 扩宽个人融资渠道农民工创业需要足够的创业资金,因此需保障农民工创业资金充裕,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资金链断裂问题。首先是各地政府要提高乡村金融市场投资率,要加快提供属于返乡创业农民工群体的扶持基金,确保有创业想法的农民工群体得到政策支持,同时应增加低门槛贷款服务机构,满足农民工对创业的丰富想象;其次是政府不仅要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还应鼓励非农村信用社等其他金融服务机构驻扎村庄;最后是降低贷款利息,降低贷款门槛,对办理手续进行“改革”,应降低贷款抵押条件,由各地政府出面作出承诺,减少农民工群体生活压力。4.2 完善返乡创业培训机制体系一方面,支持农村创业培训机构合力发展,提高农民工自身文化水平,对他们的知识体系加以完善并提升每一个人的职业技术水平。创业培训分为四大类(职业技能类、企业经营类、畜牧业类、旅游发展类),政府应鼓励支持各企业及社会各界能者对培训机构大力投资。另一方面,要组建一支有责任心的教师队伍,教师的引流措施无疑是增加薪酬,给予他们丰富的福利,教师则需要考虑地域性教育,做到因材施教,促使返乡农民工选择出适合自己家乡经济发展的创业板块。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下,政府并不是一味要求除返乡创业农民工贡献自己的力量,也要允许培训机构构建相关的培训法规,允许培训机构科学规划学时计划,在农民工完成所有职业培训课时前,政府人员应与培训人员一起监督、考核农民工,只
村乡 科技XIANGCUN KEJI14 XIANGCUN KEJI 2021 年 1 月(下)有考核通过者才能领取证书。由于线上教学缺乏实践互动性,因此培训机构建造的场所要根据农民工家庭住址进行选择。4.3 完善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体系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为了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政府需做好市场调研,降低就业创业政策申办门槛,从而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政府需出台相应政策方案,提高闲置土地利用率,对于初创业的农民工可降低出租价格,同时减少农民工创业产业的税收标准,甚至对部分困难创业者免去相应税收[4] ,以减小农民工的资金压力,保持其创业热情。另外,农民工群体要积极主动地与政府人员沟通,各个乡镇应建设一个针对返乡创业农民工的政策咨询平台,帮助其解决问题。政府是政策实施的主导者,返乡创业农民工是政策实施的受益者,主导者应积极宣传创业扶持政策,通过电视播放、网络传播等手段广泛被受益者所知晓,激发有想法却不敢尝试的农民积极参与。4.4 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一是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首先,应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并在村庄建设阅览室,提升村民的文化素养及创业意识。其次,政府应同步关注农村教育发展,对于部分农村中小学缺少配套的教学设施应力所能及补全,并鼓励大学生下乡支教,完善农村教育系统。最后,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人士的捐赠物资,既减轻当地政府压力,又降低农民工的生活压力[5] 。二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政府应尽力缩小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差距,保障农民工群体权益,以满足农民工群体基本生活需求。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EB/OL].(2018-09-26)[2020-12-13].http://www.moa.gov.cn/ztzl/xczx/xczxzlgh/.[2]韩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与发展战略和政策完善[J].经济研究,2017(12):7-9.[3]徐虹,王彩彩.乡村振兴战略下对精准扶贫的再思考[J].农村经济,2018(3):11-17.[4]郭子豪,汪三贵.论中国的精准扶贫[J].贵州社会科学,2015(5):147-150.[5]陆益龙.乡村振兴中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J].甘肃社会科学,2018(4):28-35.乡创业积极性。二是返乡创业应与电商相结合。新时代背景下,科技、经济均在飞速进步,对此,可利用各种各样的短视频软件,如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等进行宣传和推广,进而帮助返乡农民工从创业中获得更多收益,扩大创业规模。三是改善农村水、电、路、网络覆盖等问题。返乡农民工创业后从事的种植业、养殖业、服务业等通常会面临雷雨干旱天气、交通不便、网络覆盖不全面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积极性。因此,当地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确保水、电、路、网等全覆盖,从而提高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保障创业工作有序开展。参考文献[1]陈国生,丁翠翠,郭庆然.基于熵值赋权法的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水平关系实证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8(6):114-124.[2]许晓红.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分析:以福建省为例[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15-20.[3]兰顺东.乡村振兴战略下民族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以鄂西北地区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197.[4]张静玮.承德市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难点与问题研究:基于承德市贫困地区大学生返乡创业环境现状与对策研究[J].经营者,2020(8):261-262.[5]樊士聪.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生态系统优化研究[J].品牌研究,2019(24):84-87.(上接第11页)
篇十:宿迁返乡创业政策
dash; 1 — 关于宿迁市 2021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与 2022 年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2 年 2 月 23 日在宿迁市 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宿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王守兵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我市 2021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 2022 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的一年,面对国内外形势深刻复杂变化,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决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聚焦“改革创新先行区、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江苏生态大公园、全国文明诚信高地”发展定位,以“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
使命担当,科学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开启“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建设,经济恢复好于预期,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十四五”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迈出坚实第一步。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2021 年,全球疫情扩散蔓延、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经济运行受到多重冲击,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研发经费支出占 GDP 比重等 2 项指标增速未达到预期目标。但总得来看,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定恢复、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际使用外资等指标增速位居全省第一;大多数主要经济指标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处于全省第一方阵。
其中: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3719 亿元,同比增长 9.1%,两年平均增长 6.8%,两年平均增速排全省首位;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6.5%,工业投资同比增长 2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16.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6.7%;六大主导产业产值同比增长 3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 33%;实际使用外资 8.5 亿美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 21.1%;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 9.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 10.8%;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 GDP 比重 2.0%;发明专利拥有量同比增长 17%,高维持年限发明专利
拥有量同比增长 31%;单位 GDP 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 0.015人/亿元,同比下降 31.82%;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5.62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3%;节能减排和大气、水环境质量、耕地保有量、粮食产量等完成国家、省下达的目标任务。
序号 指标名称 2021 年目标任务 (%)
完成情况 (%)
1 地区生产总值 7.5 以上 9.1 2 固定资产投资 9 6.5 其中:工业投资 10 20.7 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7 16.1 4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10 16.7 5 六大主导产业产值 18 34 6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 33 33 7 实际使用外资 5.5 亿美元 8.5 亿美元 8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6 21.1 9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与经济发展 保持同步 10.2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7.5 9.5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8 10.8 10 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2.05 2.0 11 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率)
13 17 其中:高维持年限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率)
18 31 12 单位 GDP 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人/亿元)
0.019 0.015 13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人)
4.5 万以上 5.62 万 14 城镇登记失业率 4 以内 4 以内 15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 3.0 1.3 16 节能减排和大气、水环境质量、耕地保有量、粮食产量完成国家、省下达的目标任务 (二)重点任务完成情况
1. 聚焦提速提质,奋力攻坚重大项目。一是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建设。盯紧盯牢省、市重大项目以及“四新”项目建设,高位协调、专班服务、主体推进,11 个省级重大项目、338 个市级重大产业项目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 109.9%、100.1%,新开工项目 368 个、计划总投资 1641 亿元,新竣工项目 317 个、完成投资 1158.9 亿元,桐昆差别化纤维、恒力功能性纤维等 10 个百亿级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压舱石”作用愈发凸显。二是重点工程强基赋能。全力推进 185 项中心城市重点工程建设,严抓工程质量,打造精品工程,全年完成投资 402.5 亿元。加快构建宿迁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合宿、潍宿铁路宿迁段完成初步设计,运河宿迁港铁路专用线、盐洛高速宿城至泗洪段开工建设;京沪高速改扩建工程、宿连高速一期、宿连航道一期稳步推进;北京路、迎宾大道二期快速化改造开工建设,洋河大道快速化改造加快推进,上海路二期建成通车,交通出行更加顺畅。三是“个十百千”目标全面落地落实。创新发布宿迁招商品牌“迁宿迁”,开展“千名客商看宿迁”、第七轮“百日招商”、绿洽会等 30余场市级重大招商活动。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 431 个、10 亿元以上项目 154 个、50 亿元以上项目 24 个,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 118.1%、154%和 240%,其中新签约百亿级项目8 个,实现历史性突破。
专栏 全市重大产业项目投资计划完成情况 项目类型 实施情况 先进制造业 254 个项目完成投资 1534.7 亿元,沭阳鑫顶顺智能装备、泗阳正丰智能科技、宿迁经开区聚灿光电三期、市湖滨新区达利二期等项目竣工投产。
现代服务业 45 个项目完成投资 172 亿元,沭阳雅鹿电商产业园、泗阳城北物流园、泗洪度假区 5A 景区提升工程、市湖滨新区三台山葡萄小镇等项目投入运营。
创新载体类
23 个项目完成投资 104.3 亿元,泗阳智能终端产业园、宿豫京东智能制造产业园主体完工;宿豫新港产业园、宿豫机械产业园二期投入使用。
科技创新类 16 个项目完成投资 3 亿元,沭阳钰研精密电子科技、泗洪博得安激光智能科技、宿城库贝米特激光科技等项目竣工投产。
2. 坚持产业强市,不断增进发展能级。一是农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聚焦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保供基地,以“三群四链”建设为核心,持续推动六大百亿级产业横向壮链、纵向延链。全市农业主导产业群链综合产值突破 750 亿元,同比增长 10%,加工环节产值 225 亿元,同比增长 20%;新认定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 2 个,实现县区全覆盖。二是工业经济不断壮大。制定出台《建设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全面实施“5321”工程,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7%,增速位居全省首位。新增开票销售超 2000 万元企业 681户、超亿元企业 133 户、超 10 亿元企业 14 户,超百亿元企业 1户;传智播客、华绿生物在 A 股上市,京东物流在港交所上市,苏讯新材料、科思化学等5户企业被评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是创新动能持续增强。深入开展“科技型企业招引推进年”活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小升高”计划,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 1234.78 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到 33%。全
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 81 家、年末总量达到 550 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超过 1684 家、同比增长 64%。大力建设科技创新载体平台,斯迪克新材料获批省级企业院士工作站,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8 家,省级及以上科创载体达到 30 家。四是服务业加速提档升级。深入实施服务业“三大行动计划”,全力推动现代服务业“343”新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通湖物流园获批省级示范物流园区,成功创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4 个,沭阳县、宿豫区、宿城区 3 个跨境电商产业园成功获批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获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1 个、江苏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4 个,皂河龙运城等 3 个项目入选 2021 年省级重点文化旅游项目。
3. 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一是城市功能更加完善。着力构建“1129+N”城镇体系格局,促进中心城市、县城、小城市和乡村协调发展。率先开展全域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海绵城市项目 142 项,建成达标区 23.77 平方公里,总建成面积占比达 24%。城镇污水收处能力进一步提升,累计完成污水管网建设 200 公里,中心城区 10 个小型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建成投用,泗洪县城南污水处理厂等 6 座污水处理厂新建、扩建工程有序推进。二是人居环境大幅改善。紧扣省级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启动实施城市公共空间治理“三年行动”,收回公共空间 32.6万平方米,提升绿化 175.4 万平方米,铺设疏浚管道 24.9 万米,美化墙体 18.3 万平方米,打造了黉学街、南菜市等一批示范项
目。中心城区启动棚户区改造征收项目 23 个,共 9131 户、217.9万平方米,全市棚户区改造新开工 1.83 万套、建成 0.86 万套。着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全年累计改造小区 21 个、建筑面积 171.99 万平方米。按照“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目标,加快推进“缤纷城市”建设,实施各类园林绿化建设任务 55 项,其中六塘河景观绿化工程、宿支路环城林带景观工程、上海路西延段绿化景观配套工程等建成达效。三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提速建设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实施项目 147 个,切实把生态资源的优势转化为富民增收的优势,“以线带面”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积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低收入人口和省定经济薄弱村脱贫巩固率保持 100%,村均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 51.3 万元、同比增长 6.9%。高标准推进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新创成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1 个,累计建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 29 个、美丽宜居村庄 448 个。
4. 擦亮生态品牌,绘就美丽宿迁新画卷。一是环境质量显著改善。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断面长制,实施断面“一河一策”达标方案,全市 35 个省考断面优Ⅲ水体比例达到 94.3%,50 个国省考断面优Ⅲ水体比例达到 90%。开展餐饮油烟、工地扬尘和清洁城市、城郊清洁、机动车污染防治等专项治理行动,PM 2.5浓度降至 38 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 15.6%、改善幅度全省第二,优良天数比例提升至 80.8%、同比上升 7.6 个百分点、增幅全省第二。土地综合整治成效显著,新增耕地 4.4 万亩。二是绿色发
展持续迈进。出台《关于深入推进美丽宿迁建设的实施意见》,6 个省级开发区循环化改造进入实施阶段,完成节能和循环经济项目 50 个,32 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光大环保能源等14 家企业通过“绿色标杆”示范企业认定。积极探索、加快推进生态安全缓冲区项目建设,泗阳泗塘河河口和宿城区运河宿迁港等生态安全缓冲区工程建成投用。三是产业降耗成效明显。推动企业能源和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鼓励重点耗能企业使用能耗在线监测体系,全市 5 家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顺利完成第一个履约周期配额清缴工作,履约率 100%。坚决管控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刚性落实减煤任务、能量总量和强度双控省定任务,完成 241 台燃煤(气)锅炉和 20 蒸吨/小时及以上生物质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及“回头看”任务。
5. 改善人民生活,推动民生福祉提升。一是基础民生保障力度加大。抓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做好重点人员管控、重点环节管理以及积极开展风险地区大规模核酸检测。截至2021 年 12 月底,全市累计接种新冠疫苗 1015.31 万剂次,60岁以上人群首剂接种率全省第一。集中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保障,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 252.7 万人、57.43 万人,城乡低保标准实现 15 年连涨、提高至 620 元;特困人员、残疾人和困境儿童福利保障进一步加强,1.75 万名特困供养人员、7.25 万名残疾人纳入保障范畴,发放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3700万元。二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2021 年实施建设学校 17 所,8 所学校建成投用,新增学位 1.6万个。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达 89.84%,高于省定标准 7.84 个百分点。稳步推进“双减”政策落实,义务教育“5+2”课后服务全覆盖工作扎实推进,全市约 77 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参加课后服务,占比达 95.98%。有序推进市中医院、市传染病医院、市三级妇幼保健院以及村(居)卫生机构改建(扩建)工程,P2 实验室和核酸检测实验室实现县区全覆盖,市级核酸检测基地投入使用。成功举办 2021 京东宿迁马拉松等体育品牌赛事,开展各类展演、巡演、讲座等惠民文化活动 4000 余场,完成送戏下乡 500 余场。三是社会治理创新创优。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信用名城建设工程,打造信用监管“1335”模式,推出文明宿迁“诚 10 条”和创新事业单位信用监管等两项工作入选“全国优秀信用案例”,全国城市信用监测排名稳定保持在全国前列。开展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推动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同比分别下降 31.21%、22.22%,公共安全领域重大事故“零发生”。
专栏 全市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 类别 进展情况 收入增长 补差提速 就业技能培训 10.67 万人次,残疾人技能培训 3013 人。帮扶城镇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 5.64 万人。扶持创业 2.82 万人,发放富民创业担保贷款 14.23 亿元。创建市级及以上返乡创业园 1 家,选树 60 个返乡就业创业典型。
教育发展 补软提质 八一路小学(宿城区实小双语部)、南师附中宿迁分校黄海路校区、淮海技师学院学生公寓等建成投入使用;建成 10 个小区配套幼儿园;创成市级优质学校 10 所、省市优质幼儿园 25 所。组织中小学教师培训 17 万人次;新录用教师 4519 名。
类别 进展情况 卫生健康 补缺提档 建成四个功能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 个市救护中心直属急救分站。泗洪安颐老年病医院创成全市首家三级老年病医院、沭阳南关医院创成二甲综合医院,泗阳县中医院完成三乙复审评审。招聘录用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