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监测和环境监测的区别6篇生态监测和环境监测的区别 DOI:10.16767/j..cnki.10-1213/tu.2020.03.021节能与环保浅谈生态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态监测和环境监测的区别6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生态监测和环境监测的区别
I : 10.16767/j. .cnki . 10-1213/tu .2020.03.021节 能 与 环 保浅谈生态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发展措施孟凡国山东省平邑县环境监测站摘 要 :近 年 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愈发严重, 对社会各个方面都造成了严重不利影响,如:人体健康、生产生 活等。因此,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关心的且与人民群众自身密切 相关的突出环境问题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随着我国相关生 态环境法律法规、政策的修订和颁布,国家对生态环境工作空前 的重视,作为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撑的生态环境监 测工作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因此,本文针对生态环境监测在 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以及发展措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阐述。关键词:生态环境监测;生态环境保护;作用及发展措施1 生态环境监测的概念.分类及其主要任务l . i 生态环境监测的概念对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及污染排放,以专业的规范、标准 作为根据,开展相应的监测(动 、静态的监测)。除了监测外,还 包括样品的收集、分析,并且对下一步的变化做好预测。其所面 对的对象范围广泛,几乎包括了自然界的所有一切。如海洋、各 种土壤、地下或地表水、大气等,也包括各种地质的监测。如河 流 、草原、冰川等。但离我们生活最近的,主要是对人们所居住 的场所,如城市、农村环境等,以及住在这内人类的活动开展有 关监测的活动。1.2生态环境监测分类1.2.1以目的来换分以目的来换分主要分成监视性、特定目的性的两种。前者:分成常规性、例行性、监督性三部分。其对象是水质、 空气质量、噪声等。对于监测站来说,这是首要的工作,其监测 的目的是为了可以更好了解污染从休而来,环境的质量如何等 等 ,以此作为之前处理办法的评估方式,找到处理时存在问题, 并对原有方案加以优化。后者:共有四类,详见如下介绍。第一,污染事故监测。对一件已发生的污染开展流动型、简 单型的紧急监测。第二,纠纷仲裁监测。污染事故发生之后,或对于一些工作 人员进行环境执法时发生的矛盾做好监测工作。但这一类检测 部门要求高,需要国家指定部门才可,且要有相应的资格才可进 行有关工作的处理。第 三,考核验证监测。政府目标考核方面的验证型监测。所涉及的内容很多,如生产企业申请的排污许可一些专业污染 治理项目建设时的验收等等,大型垃圾处理丫的建设等等。第四,研究方面的监测。这种监测又称之为科研监测。以 某些科学研究为目的,做好高层次的监测工作。科研监测在开 始前,先要拟定好相应的计划,通过多部门合作共同完成。1.2.2根据监测介质、对象进行分类第一,水质方面的监测。水质监测有两种:水质环境质量监 测(地下水、地表水)、废水监测。监测的项目:生物指标等、理化 指标类、水文参数等(水的流量以及速度等)。第二,空气方面的监测。空气监测有两种:空气环境质量监 测(风向的测定、气压的测定、温度的测定等)、污染源的控制。第三,土壤方面的监测。所监测的项目是影响土壤质量的 重金属或是非金属(有害的)、有机农药等等。第四,固体废物监测。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多。如农业生产 产生的废物、工业生产的废物、医疗垃圾废物,人类活动产生的 垃圾废物等。其项目包括对废弃物的危险性进行监测,并测定 有害的物质含量等。第五,生物以及生物污染的监测。生物监测是运用生物监 测其环境污染的情况。而生物污染监测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对 生物体内中的有害、有毒物质加以监测。其项目包括重金属以 及非重金属(有害的)、毒化合物、农药残留等等。第六,生态监测:观测和评价生态系统对自然及人为变化所 作出的反应,是对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时空格局的度量,着重 于生物群落和种群的变化。第七,物理污染监测:指对造成环境污染的物理因子如噪 声 、振动、电磁辐射、放射性等进行监测。1.2.3 按监测区域分类根据所要监测的区域进行划分,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厂区 方面的监测。主要工作是单位对自己内部的污染源进行监测。
第二,区域方面的监测。环境部门对国内或某些区域的海域、水 质 、风景区等地进行监测,分 成 生 物 、化 学 、物理这几方面的 监测。^.2.4按监测机构所属部门分(1) 政府部门的环境监测机构主要是生态环境部门下辖环 境监测机构,几乎每个省巾县(区)都有环境监测机构,它主要为 政府的生态环境决策和环境执法服务。例如:山东省环境监测 站青岛中心站、平邑县环境监测站。(2) 军队部门的环境监测机构。军队部门的环境监测站,对 一些关于国家军事机密的环境监测进行处理。如某些军区的环 境监测站,如南京军区等。(3) 学校单位有关的机构。部分高校有专业的设备实验室, 且这些实验室均通过了国家的认证,可进行环境监测方面的工 作。其实验室的主要目的在于教学科研方面,但除了科研工作, 也会接受来自社会的一些业务,如广东省的环境保护学校等,均 具有这方面的资格。1.3 主要任务(1) 根据一定区域环境要素中的污染物监测值,对照其环境 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2) 根据污染分布情况,追踪寻找污染源,为实现监督管理、 控制污染提供依据。(3) 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 施总量控制和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4) 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订环 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2 生态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2.1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提供客观、真实、准确的数据在确定某一区域出现污染现象以后,应当判断该区域的污 染程度,例如:粉尘、 COD 等污染物的排放是否出现超标现象,就 需要有的数据做为支持。然而,这样数据的获取来源就是环境 监测。2.2 A 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提供污染治理依据和有力保障通过利用环境监测,可以对污染数据进行准确的获取,并且 进行深入分析和对比,根据污染产生的原因,以及污染程度进行 及时的治理,有效的加强环境污染的控制,避免污染进一步的扩 散。另外,通过利用环境监测可以及时了解环境的变化,并且根 据其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而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效开 展,提升生态环境的质量。2.3 防治污染事件的恶化就目前情况来说,不仅有长期发展中的存在的污染事件,还27
绿色环保建材有突发的污染事件,并且突发事件的产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 非常大的。面对这样的情况,环境监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动 进行长周期、稳定性强的监测工作,需要就进行较长时间的监 测 ,并且对各项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根据数据采取促使,避免 污染事件不断恶化,造成严重的影响。3 生态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进一步发展措施 3.1严格落实生态环境监测相关制度(1) 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定,各个地区应当省级以 上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制定的监测规划、网络规划做好 监测网点的设置、建设和保护,,确保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可以顺 利的开展。(2) 由于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视程度逐渐提高,环境 监测工作成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环节。因 此 ,应当在加强各个地区环境监测机构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素 质,构建科学、合理、高效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3) 严格执行生态环境监测量值溯源体系和最高计量标准 器具的要求,定期开展监测设备检定、校准、比对等量值溯源与 传递工作,保证其量值准确可靠。同时,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对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实施监督管理, 避免在环境监测过程中谎报数据、弄虚作假,确保监测质量。3.2加强技术创新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环境监测技术和设备也得到了 有效的提升和创新,应当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监测仪器设备(上接第25页)和市政管理型的人才不足以胜任相关的工作要求,工作效率和 工作结果可想而知。市政 T .作本来就是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前沿阵地。传统的 市政方面的人才是有偏颇性的,例如,偏向文秘、行政和财务等 具体工作,事实是市政丁.作现在急需科技素质和市政管理素质 皆高的复合型多元化的人才。例如,以污水处理项目的领域来 看 ,这个领域是市政工作最早大规模展开的地方,可是时至今 日,这里已经成为僵化思维和偏见丛生的地方,同时官僚主义、 形式主义、功利主义、贪污腐败等现象也是层出不穷。尤其是近 年来,生态社会、生态城市的建设任务日益提到市政工作的重要 领域,污水处理等工作也称成为市场主体相互竞争的香饽饽,权 钱交易等现象屡见不鲜,市政工作也极大的被腐畋了。在配反 腐败的 T .作进行,同时还要加强市政人才对队伍建设,尤其是许 多具有科学技术水平的相关工作,最好的办法是把专业的事交 给专业的人去办理。例如把污水处理工作交给专业企业,把结 果性的检查评估交给第三方检査机构去,同时,鼓励社会大众参 与监督管理,组成特别随机检査组。政府被并不能因此事不关 己高高挂起,还要做好“守夜人”工作。要更好地开展市政污水(上接第26页)主要污染物,有效缓解目前的水污染问题|41。4.3选用根系发达的植物人工湿地实际建设的过程中,应该选择根系较为发达的植 物 ,保证植物具有良好的吸收作用、吸附作用与富集作用。主要 因为植物的根系发达,可增加水下生物数量,去除氮元素与磷元 素,并吸附污水中的污染物质,甚至还能够达到生物降解的工作 目的。在此期间应该予以足够重视,通过科学化与合理化的方 式选择根系发达植物,将其净化功能和作用发挥出来。在选择 植物的过程中,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植物污水净化功能的分析与 研究,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正确选用所需要的植物 I 4.4选择本土化的植物人工湿地植物实际选择的工作中,应该适当考虑选用本土 化的植物,主要因为一味使用外地植物,难以适应当地的气候环 境 ,植物的生长会受到影响,不利于净化污水。在此情况下就需 要结合丐地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使用本土的人工湿地植物,在确 保生长效果的情况下,加快植物的生长速度,为污水生态处理 T . 作的实施与发展提供帮助|61。5 结 语近年来在污水生态处理的工作中,已经开始采用人工湿地, 而人工湿地中的植物,具有良好的污水净化功能,有助于净化污 水。这就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合理选择人工湿地中所使用的植的更新换代。另外,在实际监测过程中,监测方式也会不断创 新,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环境监测仪器的使用性能。如:将环境 监测与报警系统进行有效的连接,针对重度污染源可以及时发 出预警,这样可以针对预瞥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环境问题进 行有效的处理。3.3完善环境监测网络应当在现有环境监测点的基础之上,进行全面的优化和调 整 ,完善各个地区以及地区之间的联系,实现信息共享。另外, 根据相关规定扩大监测范围,加强是监测预警和网络管理,这样 不仅完善了环境监测网络,也为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提供基础 性的保证。4 结束语本文从不同角度和方向,对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 作用及发展措施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希望可以可以为有效提升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效果和水平提供些许帮助。参考文献:[1] 戴肖云.浅谈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发展 措施丨J 】.绿色环保建材 ,2019(12):27〜28.[2] 高明娟,陈碧涛,田华峰.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 作用及发展措施[ [J. ].冶金管理, 2019(17):161~丨62.[3] 孟庆刚,王洪涛.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发 展措施探讨丨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9(8):69+71.处理项目的工作,关键还是培养科技素质和市政管理素质相结 合的综合性人才,这样才能合理配置有限的市场资源。4 结束语市政工作是是民生工作的第一线,市政污水处理项目的工 作又是市政工作中的基础工作之一,它直接关乎人民生活得的 幸福程度和获得感。市政工作同样也是一个需要智慧和勇气的 共工作,把科技的、经济的、社会的、人力的、市场的各种资源充 分的调动起来才能快捷、更高效、更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工作。参考文献:[1】周瑁,洪玮.中国市政污水处理项目风险及控制途径探讨 [ J ].科技视界,2019.[2] 文小兵,夏志勇.浅谈 PPP 模式污水处理厂应该重视的三 个方面丨 J ].项目管理,2018( 1 ):24~26.[3] 杨婷,黄银强,汪洋,谭越 .BIM 技术在地埋式污水处理厂全 生命周期的应用[ J ].环境保护工程,2019(2):2丨0~212.[4] 张晖.市政雨污分流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 J ].综合管理,2018.物,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耐污性较高的植物,并合理的建 设人工湿地,将植物的净化作用、吸附作用与去除污染物的功能 全面发挥出来,借助人工湿地中的植物净化功能进行污水生态 处理,形成良好的污水治理 T .作模式。参考文献:|1]段福秀,韩敬蕊.水生态治理与修复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 应用[ J ].珠江水运,2019(17):7~8.[2] 上海桓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一种化工尾水生态处理方 : CN 201910499735.6[ P ].2019-08-09.[3] 崔栋,谢琰,潘红卫.北方潜流人工湿地系统运行效果分 析[ J ]•科技创新导报,2018(14):134,136.[4] 长 江 大 学 . 一 种 黑 臭 河 道 污 水 治 理 方 法 :
CN 201710351213.2[ Pj .2017-09-22.|5】域市河湖水系水质保障与修复技术[ Z ].同济大学,中国 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上海城市污染控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 公司.2018(56): 122~239.[6]常州大学 • 一 种域市污水处理厂尾水垂直流人工湿地生 态消纳方法: CN 201510828862.8[ P ].2016-03-23.作者简介:聂华(1979— )男,湖南桑植人,本科,工程师,现从事市政园 林施工工作。28
篇二:生态监测和环境监测的区别
8四川化工第9 卷2 0 0 6 年第5期俨A 么历历A 历,逶化工与环保§6t尹t尹乞矿t尹t广l夕讪生物监测与生态监测的比较分析计建洪(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化纺系, 江嬲, 214 4 33)摘要阐述了生物监测与生态监测的区别与联系。从理论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 提出生态监测包括生物监测。
并从定义、 目的、 地位与作用、 各自的特点、 内容、 技术方法等方面对两者进行了比较。关键词:
生物监测生态监测区别生态监测与生物监测的关系, 一种观点认为生态监测包括生物监测, 如刘培哲认为生态监测是生态系统层次的生物监测, 是对生态系统的自然变化及人为变化所作反应的观测和评价, 包括生物监测和地球物理化学监测两方面内容; 金岚等将生态监测与生物监测统一起来, 将二者统称为生态监测, 认为生态监测是环境监测的组成部分, 是利用各种技术测定和分析生命系统各层次对自然或人为的反应或反馈效应的综合表征, 来判断和评价这些干扰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危害及其变化规律, 为环境质量的评估、 调控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前者侧重在对生态系统的反应方面, 后者则包括生态系统各个层次, 即对个体、 种群、 群落乃至生态系统对外干扰的反应进行监测。
这种观点表明, 生态监测是一种监测方法, 是对环境监测技术的一种补充, 利用的是“生态” 来作“仪器” 进行监测环境质量。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19 9 3)在《环境监测手册》 上也认为生态监测是一种综合技术, 是通过地面固定的监测站或流动观察队、 航空摄影及太空轨道卫星获取包括环境的、生物的、 经济的和社会的等多方面数据的技术。
另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生态监测隶属于生物监测, 即生态监测是对生态系统级的生物反应上的监测。
这种观点表明生态监测的内容是什么, 监测对象是生态系统的生物反应。随着环境科学的发展, 以及社会生产、 科学研究等领域的监测工作实践, 生态监测的内容、 指标体系和监测方法等都表现出了全面性、 系统性, 既包括对环境本底、 环境污染、 环境破坏的监测, 也包括对生命系统的监测( 系统结构、 生物污染、 生态系统功能、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等), 还包括人为干扰和自然干扰造成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变化的监测, 而且生态是指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因此, 生态监测包括生物监测。
当然, 它们在定义、 目的、 地位与作用、 各自的特点、 内容、 技术方法等方面有很大区别。1生物监测1. 1定义生物监测是系统地利用生物反应来评价环境的变化, 并将其信息应用于环境质量控制程序中的一门科学。
不同生物物种对环境毒物、 污染物及其含量有不同的反应和变化, 人们利用生物对环境毒物、污染物的反应变化及变化程度作为监测评价环境质量变化、 受污染程度的依据称为生物监测。1. 2目的生物监测的目的是希望在有害物质还未达到受纳系统之前, 在工厂或现场就以最快的速度把它检测出来, 以免破坏受纳系统的生态平衡; 或是能侦察出潜在的毒性, 以免酿成更大的公害。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四川化工第9 卷2 0 0 6 年第5期史的关键阶段, 变态期的幼体对污染物的敏感性要高于其它阶段, 胚胎发生和幼虫发育不受影响的污染物浓度会阻碍其变态。
幼虫的变态过程易于观察( 受到外来信息物质的调控), 易受环境污染的干扰。与死亡率比较, 能否在附着基表面顺利变态是监测污染物毒性的更敏感的指标。1. 6. 7四膜虫刺泡发射法四膜虫是一种淡水单细胞生物, 生长速度快、 繁殖量大, 实验室内易无菌培养和控制, 适用于水质监测。
以前应用四膜虫监测水质都是通过测试四膜虫的生长曲线和繁殖曲线等生物学特征来反映水质变化情况。
然而四膜虫个体差异小、 对化学毒物敏感,在诱变实验中无须添加活化酶、 自发突变率低, 也是一种理想的致突变试验材料。
四膜虫的刺泡是附着在细胞质表面、 由基粒分化而来, 垂直胞质排列, 当外界环境因子触发可诱导刺泡发射, 形成显微镜下可见的分泌泡。
吴伟等用阳性致突变物诱发四膜虫刺泡发射, 试验结果表明, 四膜虫对致突变阳性物质相当敏感, 且有剂量效应关系。
因此利用四膜虫刺泡发射是评价水体中化学物质致突变的一种快速、简便、 良好的方法。2生态监测2. 1定义生态监测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理论基础, 运用可比的和成熟的方法, 通过各种物理、 化学、 生化、 生态学原理等各种技术手段, 在时间或空间上对特定区域范围内生态环境中的各个要素、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行监控和测试, 为评价生态环境质量, 保护生态环境、 恢复重建生态、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供依据。2. 2目的生态监测是评估人类的活动对我们所研究的某一生态系统的影响和该系统的自然演变过程, 对这一范围的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过程进行监测, 看它是否处于良性循环状态, 以便及时采取调控措施。2. 3地位与作用污染问题是当今全球最重大的问题之一。
为了及时而准确地了解生态环境的质量状况和变化原因, 避免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和调控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为正确认识、 保护和管理生态环境提供依据,需要对生态环境进行监控和检测。
因此, 生态监测成为目前环境科学、 生态科学研究的热点。
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 也给生态监测赋予了新的职能, 生态监测在人类可持续发展进程中起到了愈来愈重要的作用。2. 4 特点系统性强; 必须运用数学的手段; 要广泛开展生物监测; 要把各种监测形成网络。2. 5内容2. 5. 1生态环境中的非生命成分的监测它包括对各种生态因子的监控和测试, 既有自然环境条件的监测( 如气候、 水文、 地质等), 还有物理、 化学指标的异常( 如大气污染物、 水体污染物、 土壤污染物、 噪声、 热污染、 放射性等)。2. 5. 2生态环境中生命成分的监测它包括对生命系统的个体、 种群、 群落的组成、数量、 动态的统计和监控, 污染物在生物体中量的测试。2. 5. 3生物与环境构成系统的监测包括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生物与环境之间构成的生态系统的组合方式、 镶嵌特征、 动态变化和空间分布格局等的监测, 相当于宏观生态监测内容。2. 5. 4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及其发展规律的监测它包括对生态系统的结构、 功能进行研究, 既包括监测自然条件下( 如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系统结构、 功能特征的监测, 也包括生态系统在受到干扰、污染或恢复、 重建、 治理后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监测。2. 5. 5社会经济系统的监测人类在生态监测这个领域扮演着复杂的角色,它既是生态监测的执行者, 又是生态监测的主要对象, 人所构成的社会经济系统是生态监测的内容之一o2. 6 技术方法2. 6. 13S 技术生态监测的新内涵中包括对大范围生态系统的宏观监测。
因此, 许多传统的监测技术不适应予大区域的生态监测, 只有借助于现代高新技术, 高效、快速地了解大区域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 为迅速制定治理、 保护的方案和对策提供依据。
I玛( 遥感技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篇三:生态监测和环境监测的区别
4 卷第3 期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 0 8 年6 月Jo u r n a lo fG u a n g x iN o r m a lU n iv e r sity :
P h ilo so p h ya n d S o c ia l S c ie n c e sE d itio nV 0 1. 4 4N o . 3Ju n e , 20 0 8生态旅游区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和监测方法——以广西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梁继超1, 阳国亮2, 王力峰1( 1. 桂林工学院旅游学院, 广西桂林54 l0 0 4 ; 2. 广西大学党委办公室, 广西南宁530 0 0 4 )[ 摘要]生态旅游区大多依存各种类型的保护区。
生态旅游区的生态环境监测不同于保护区的生态环境监测, 是加入旅游系统的生态环境监测和包括人类及自然的综合性监测。
生态旅游区生态环境监测项目包括非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和人文系统三部分。
生态旅游区生态环境监测的方法, 有地面监测技术和“3s” 技术等, 二者各有优劣, 可以综合利用。
广西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典型的生态旅游区, 其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和监测方法对其他生态旅游区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关键词]生态旅游区; 生态环境监测; 保护区; 3S 技术; 花坪[ 中图分类号]X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001—6597 ( 2008)03一0057 一04一、 生态环境监测的概念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基础。
生态环境由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中各种性质不同、 运动状态不一的物质所组成, 并通过它们之间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下, 形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 1]生态环境监测又称生态监测, 即对生态环境的监测, 是一种收集自然环境资源信息的方法, 形成于20 世纪6 0 年代后期。
随着生态环境监测事业的发展, 人们对生态环境监测的理解日益深入。
美国环保局专家H ir sch 把生态环境监测解释为自然生态系统的变化及其原因的监测。
其内容主要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及改变。
【2]全球环境监测系统( G E M s)将生态监测定义为一种综合技术, 它能够相对便宜地收集大范围内生命支持系统能力的数据。
[ 3】生态环境监测是通过各种物理、 化学、 生化、 生态学原理等技术手段, 运用可比的方法, 在时间和空间上对特定区域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各要索之间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行测试, 为评价生态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恢复重建生态,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供依据。
n  ̄ 5]国内外的研究表明, 生态环境监测是环境监测的一个分支, 监测的对象是以生态系统为中心的生态环境, 包括环境监测和生物监测两部分。
监测的目的是通过动态分析评价和预测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为保护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提供依据。
根据生态系统的类型, 生态环境监测可划分为城市生态环境监测、 农村生态环境监测、 森林生态环境监测、 草原生态环境监测和荒漠生态环境监测几种类型。
[ 6 ]目前对生态环境监测的研究和实践较多地集中于森林、 草原、 荒漠和湿地等生态系统, 监测的区域有国家、 省市、 县域、 保护区等各种类型。二、 生态旅游区环境监测的特点生态旅游区是指具备人类生存的条件、 可以被当代旅游者享用的自然生态或人文生态系统, 是对现存生态环境的完善和提升, 使旅游者能够亲近自然、 观赏自然、 体验自然、 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直接交流、 满足当代人类回归自然愿望的旅游区。
[ 7 】
生态旅游区是一个人和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区域, 不同于城市、 农村等人类占主导地位的生态系统, 也不同于森林、 草原、 荒漠和湿地等自然占主导地位的生态系统。
对生态旅游区的生态环境监测不同于一般的生态环境监测类型, 具有自己的特点。( 一)生态旅游区的环境监测是加入旅游系统的生态环境监测。
在我国, 生态旅游区一般位于各级别的保护区内, 生态环境监测是保护区的主要任务之一。
然而, 保护区开展的生态环境监测是基本的生态环境监测, 生态旅游区的环境监测不同于保护区的[ 收稿日期]20 0 7 —12~0 5[ 基金项目]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 桂科攻0 6 320 0 8 —2)。[ 作者简介]粱继超( 19 8 3一), 男, 桂林工学院20 0 5级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旅游经济和生态旅游; 阳国亮( 19 50 一),男, 广西大学党委书记, 研究员, 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旅游经济学; 王力蜂( 19 56一), 男, 桂林工学院旅游学院党委书记, 教授, 研究方向为生态旅游。57 万方数据
生态环境监测, 它是基本的生态环境监测加入旅游系统后的升级, 监测项目除了非生命系统和生命系统外, 还有包括旅游者和保护区中的村落的人文系统。
生态旅游区的环境监测不仅能完成基本的生态环境监测任务, 而且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二)生态旅游区的环境监测是包括人类和自然’的综合性监测。
生态旅游区一般是生态系统发育完好和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 生物监测和环境监测十分必要。
生态旅游区因为有旅游者的活动, 也有旅游区所在社区的人类活动, 这些活动都将对旅游区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所以, 对包括旅游者和当地社区的人文系统的监测是必不可少的。
这就形成了生态旅游区环境监测不同于其他类型的环境监测的特点。( 三)生态旅游区的环境监测区域是旅游区的整个载体。
根据生态旅游的特点, 生态旅游区较多依赖于自然保护区、 森林公园、 地质公园、 未开发的山河等地区。
这些受国家法律保护的原始地域, 在生态旅游规划的时候要进行严格的功能分区, 即按照“核心区管死、 缓冲区管严、 试验区合理利用” 的原则进行规划。
狭义的生态旅游区只包括整个试验区和部分缓冲区。
然而,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具有传递性,即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地区不仅包括施加影响者所在地, 亦包括周边等相关地区。
所以, 生态旅游区的生态环境监测区域是整个旅游区的载体, 即整个保护区。( 四)生态旅游区的环境监测方法有多种多样。由于生态旅游区的特殊性, 其环境监测方法多种多样。
生态旅游区环境监测本质上属于微观生态环境监测, 但又离不开宏观监测技术的支持。
同时, 既要注重地面监测在人文系统监测中的作用, 又要利用“3S ” 等新技术监测方法的优势。
“3S ” 技术和地面监测相结合, 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来全面审视生态质量是生态监测的一个总体趋势。
[ 8 ]为了达到生态环境监测的目的, 必须充分利用各种监测方法, 如利用生态旅游区外的气象台、 环境监测站等多个平台搜集相关资料。三、 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典型意义广西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创建于19 6 1年,19 7 8 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 19 9 9 年加入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保护区位于广西东北部的临桂县与龙胜各族自治县交界处, 地处东经109。
48’ 54” ~109。
58’ 20” , 北纬25。
31’ lO ” ~25。
39736” ; 总面积15 133. 3公倾, 森林覆盖率达9 8 . 9 1%,最高峰海拔1 8 0 7 . 5米。
花坪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类型, 由于受海拔高度、 山地地形和森林植被等地理环境因素影响, 表现出明显的亚热带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在12~14 ℃ , 年均降雨量在2o o o ~220 0 毫米。
花坪自然保护区是珠江源头, 是国家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区以保护珍稀孑遗树58种银杉及常绿阔叶林为主, 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 种类繁多, 有维管柬植物214 种, 537 属, 1117 种, 7 4个变种, 3个变型; 有野生兽类动物51种, 鸟类8 6种, 两栖类31种, 爬行类19 种, 鱼虾类15种。( 一)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银杉保护为特色的野生植物类自然保护区。
银杉为裸子植物松科的子遗种类, 单属单种, 属国家规定的一级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种类, 仅产于我国少数地区的局部地带。19 55年, 在位于我国南岭山地越城岭支脉的广西花坪林区, 科研人员发现了银杉, 成为20 世纪50 年代的一个“国际珍闻” 。
随后科研人员又陆续在我国四川的金佛山、 贵州的大娄山、 湖南的舜皇山、 广西的大瑶山等地相继发现了银杉。
据初步统计, 我国四省五地共有银杉原生林资源3 7 0 0 多株, 其中花坪有1 0 9 0 株, 约占l/3, 故花坪银杉原生林数量最多。
花坪银杉分布于6 个点, 其中野猪塘、 孟老关成小片分布, 与五针一束的广东松组成亚热带山地中山针叶林的混交林。
花坪银杉有结果母树7 1株, 其中有1株胸径达8 3厘米, 据测树龄在30 0 年以上, 为我国银杉最大的植株。
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同时也是世界上银杉发现最早、 数量最多、 植株最大、科研最系统的自然保护区, 在我国自然保护区名录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距离国际旅游名城桂林最近的国家自然保护区。
桂林市境内有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分别为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与临桂县交界处, 与桂林的直线距离仅为4 5公里, 是距离国际旅游名城桂林最近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花坪良好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为其开展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条件。随着桂林旅游产品的推陈出新和泛漓江流域旅游圈的构建, 花坪生态旅游在桂林市旅游产品体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在桂林至龙胜这条旅游黄金通道上,花坪是一个重要的节点。
由于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功能是保护漓江、 资江和浔江的源头, 所以其旅游发展前景必然会受到一定限制, 而花坪作为以银杉保护为主要功能的保护区, 发展森林生态旅游、 高山生态旅游、 乡村旅游及生态农业旅游和科普考察旅游的前景十分广阔, 参见表1。表l近年来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人次和旅游收人接待人次( 万人次)O . 3lO . 25O 。
34O 。
4 4旅游收入( 万元)17 . 9 611. 213. 214 . 7( 三)花坪生态旅游区环境监测指标体系。
生态环境监测的内容是指对生态环境中的各个要素、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行监控和测试。
生态旅游区环境监测除了~般的监 万方数据
测项目外, 还要监测人文系统, 即旅游者旅游活动和旅游区所在社区对旅游区环境的影响, 这是生态旅游区环境监测所独有的。
所以, 生态旅游区环境监测的项目包括非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和人文系统三项内容。
非生命系统包括气象条件、 水文条件、 地质条件、 土壤条件和污染物; 生命系统包括反映生物多样性的动物、 植物和微生物; 人文系统包括旅游者的游览活动和保护区中的村落。生态监测指标体系的选择与确定是进行生态监测的前提。
生态监测指标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 选择与确定生态监测指标体系应遵循代表性、 敏感性、综合性、 可行性、 简易化、 可比性、 灵活性、 经济性、 阶段性和协调性等原则。
依据这些原则, 我们构建出花坪生态旅游区环境监测指标体系。
以花坪林业生态系统为载体的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包含非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和人文系统三部分, 见图1。厂匪巫习卜匦巫习1圃L 臣困下圈L 臣困广[ j互]L 匝亘匦圈图1花坪生态旅游区环境监测指标体系生命系统是花坪生态旅游区环境监测的主要项目, 分为植物监测、 动物监测和微生物监测。
以银杉为重点的植物监测是整个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的核心。
由于花坪没有重点保护的微生物, 所以对于微生物的监测可以暂时忽略。
花坪生态旅游区重点监测的植物是:
银杉、 白豆杉、 南方红豆杉、 伯乐树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金毛狗脊、 华南五针松、 长苞铁杉、福建柏、 蓖子三尖杉、 穗花杉、 鹅掌揪、 闺楠、 缺兽黄连、 花榈木、 任豆、 半枫荷、 青钩拷、 红椿、 银鹊树、 马尾树、 马蹄参、 银钟花、 香果树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虽然花坪的动物资源不如植物资源丰富, 但具有一定的区域性。
花坪自然保护区的动物种类占广西的31. 2%, 因此, 对其监测也应该完善。
花坪生态旅游区重点监测的动物是:
林麝、 豹、 白颈长尾雉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大鲵、 细痣疣螈、 虎纹蛙、 地龟、 红腹锦鸡、 红腹角雉、 草鹦、 褐翅鸦鹃、 藏酋猴、 猕猴等36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非生命系统是花坪生态旅游区环境监测的重要支撑项目, 包括气象、 水文、 地质、 土壤和污染物等内容。人文系统是生态旅游区环境监测的特色项目。旅游区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的人文系统包括游客和社区两个子系统。
对游客主要监测容量饱和度、 游览过程中的垃圾处理; 对保护区中的村落则要监测其人口总数、 人口密度、 性别比例、 出生率、 死亡率、能源结构、 土地承载力、 水资源供需状况、 污染物及其处理方式等内容。
花坪保护区境内有花坪、 宇海两个村民委, 8 个村民小组, 59 0 人。
8 个村的上述指标对花坪生态旅游区的环境保护意义重大。( 四)花坪生态旅游区环境监测的方法。
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监测主要有定位监测、 固定样地( 带)监测、 追踪检测等方法。
[ 。
]定位监测主要用来监测生物多样性、 某些关键物种和非生命系统。
大型或者典型的生态系统类自然保护区通过建立综合型的生态定位监测站, 对生物生态因素和非生物生态因素进行长期的定位、 定点监测; 其他类型保护区则多是建立单一或者多功能的气象站、 土壤与地质监测点、 水文监测点、 水质监测点、 污染监测点、 关键物种观测点。
定点监测目前也是以地面监测居多, 用于监测自然资源和某些生物多样性指标, 通过布设应能够客观反映自然资源和种群的总体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和经营管理活动的影响样地( 带), 从核心区经缓冲区向试验区, 设置放射状或集束式的监测断面, 在断面上按不同生境类型设置测点。
追踪监测主要用于保护区野生动物关键物种的观测或者种群监测以及生态旅游区游客游览过程的监测。
“3S ” 技术已经大量运用到了追踪监测中, 配备必要的遥控、 监控系统, 包括追踪设备和控制站房, 进行长期动态跟踪。1. 花坪生态旅游区环境的地面监测。
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监测主要是传统的地面监测。
20 0 3年花坪保护区管理局在粗江建护林站、 生态观测站和气象观测站, 三站合一总建筑面积250平方米, 除能...
篇四:生态监测和环境监测的区别
章 生态监测♦ 第一节 生态监测的概念和理论依据♦ 第二节 野外生态监测的基本方法♦ 第三节 生物测试第一节 生态监测的概念和理论依据§ 1
生态监测的概念、 特点和基本要求§ 2
生态监测的理论依据
§ 1生态监测的概念、 特点和基本要求♦ 生态监测生态监测就是利用生命系统及其相互关系的变化反应做“仪器” 来监测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 生态监测的特点♦ 生态监测的基本要求
生态监测的特点 能综合地反映环境质量状况 具有连续监测的功能 具有多功能性 监测灵敏度高生态监测的基本要求 样本容量应满足统计学要求 要定期、 定点连续观测 综合分析 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 2
生态监测的理论依据 生态监测的基础——生命与环境的统一性和协同进化 生态监测的可能性——生物适应的相对性 污染生态监测的依据——生物的富集能力 生态监测结果的可比性——生命具有共同特征
第二节 野外生态监测的基本方法§ 1
指示生物法§ 2
群落和生态系统层次的生态监测
§ 1
指示生物法♦ 指示生物及其基本特征♦ 指示生物的选择方法♦ 指示生物的指示方式和指标♦ 指示植物在大气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指示生物及其基本特征♦ 指示生物即对环境中某些物质, 包括污染物的作用或环境条件的改变能较敏感和快速地产生明显反应的生物, 通过其所作的反应可了解环境的现状和变化。♦ 基本特征 对干扰作用反应敏感且健康 具有代表性 对干扰作用的反应个体间的差异小、 重现性高 要具有多功能
指示生物的选择方法♦ 生物敏感性的划分♦ 指示生物选择方法现场比较评比法栽培或饲养比较试验法人工熏气法浸蘸法
指示生物的指示方式和指标♦ 症状指示指标指示生物的这类指标主要是通过肉眼或其它宏观方式可观察到的 形态变化 。♦ 生长势和产量评价指标对于植物而言, 各类器官的生长状况观测值都可用来作指示指标。♦ 生理生化指标它比症状指标和生长指标更敏感和迅速, 常在生物未出现可见症状之前就已有了生理生化方面的明显改变。♦ 行为学指标在污染水域的监测中, 水生生物和鱼类的回避反应(avoidance reaction)
也是监测水质的一种比较灵敏、 简便的方法。
指示植物在大气污染监测中的应用(阅读材料)♦ 大气污染植物监测方法 调查法 植物群落监测法 污染量指数法
§ 2
群落和生态系统层次的生态监测♦ 污水生物系统♦ PFU(polyurethane foam unit)
法♦ 生物指数法♦ 群落和生态系统层次的其它监测指标♦ 水污染的生态监测
污水生物系统♦ 是1909年由科尔科威茨和马森提出, 后又经许多学者不断完善的一种用于河流污染、 尤其是有机污染的一种监测方法。
这种方法的理论基础是, 当河流受到污染后, 在污染源下游的一段流程里会发生自净过程,即随着河水污染程度的逐渐减轻, 生物的种类组成也随之发生变化, 在不同河段将出现不同的物种。
PFU(polyurethane foam unit)
法 是指用聚氨酯泡沫塑料块采集水域中微型生物和测定其群集速度来监测和评价环境质量状况的一种方法。
生物指数法♦ 生物指数(biotic index)
是指运用数学公式反映生物种群或群落结构的变化以评价环境质量的数值。
群落和生态系统层次的其它监测指标 以测定有生命成分的结构信息为基础的指数 以功能信息为基础的指数。
这类指数主要是些生态效率指标, 如P/R比率、 PN/PG比率等 以结构与功能联合的信息为基础的指标。
如转换率(turnover ration)
, 像群落的生产速率与群落生物量的比值, 即 P/B比率等
水污染的生态监测♦ 监测方法 细菌在水污染生态监测中的作用 浮游生物的指示作用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在监测中的应用
第三节 生物测试§ 1 生物测试及基本方法§ 2 毒性试验§ 3致突变和致癌物质的检测
§ 1
生物测试及基本方法♦ 生物测试(bioassay)又称生物测定或生物检试, 是利用生物受到污染物质的毒害所产生的生理机能等变化测试污染状况的方法。♦ 生物测试方法有静水式生物测试(static bioassay)
和流水式生物测试
§ 2 毒性试验♦ 毒物和毒性试验的一般概念♦ 急性霉性试验♦ 慢性毒性试验
毒物和毒性试验的一般概念 毒性试验(toxic test)
是指人为地设置某种致毒方式使受试生物中毒, 根据试验生物的中毒反应来确定毒物毒性的试验方法。 毒物, 是指由某种方式进入生物体的化学物质, 在其达到一定数量时, 能扰乱或破坏生物的正常生理功能, 引起暂时或持久的病症, 甚至使生物死亡的物质。 毒性试验中对生物的致毒方式主要采用三种方法:一是接触致毒; 二是口服致毒; 三是人工直接感染法
急性霉性试验♦ 急性毒性试验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 通常为96小时或更短的时间, 能引起试验动物死亡或剧烈损伤的一种试验方法。慢性霉性试验 慢性毒性试验是指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低浓度、 长时间的中毒试验, 观察毒物与生物反应之间的关系, 以确定对生物无影响的浓度(安全浓度)
。
§ 3 致突变和致癌物质的检测( 阅读材料)♦ 微核技术微核技术是利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四分体时期出现的微核率来指示环境污染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
植物细胞分裂时染色体要进行复制, 在复制过程中如果受到外界诱变因子的作用, 就会产生一些游离染色体片断,形成包膜, 变成大小不等的小球体, 这就是微核(micronucleus, MCN)
。♦ 染色单体交换测定技术鱼类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SCE)
测定技术是70年代发展的一种新技术。♦ 艾姆斯试验技术是利用经人工诱变了的微生物作为指示微生物的一监测方法。
篇五:生态监测和环境监测的区别
章 生态管理及生态监测§ 1 环境污染及其监测§ 2 生物资源管理§ 3 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 1
环境污染及其监测 环境污染 环境监测和风险评价
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
是指人类活动使环境要素或其状态发生了变化, 从而使环境质量恶化, 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人类的正常生活条件的现象。常见的环境污染有:常见的环境污染有: 空气污染(air pollution) 酸雨(acid rain) 水污染(water pollution) 土壤污染
空气污染(air pollution) 空气污染是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引起天然与合成有害物质向大气的排放。
污染物直接排放到大气中称初级污染物, 在太阳电磁辐射的影响下, 在空气中由其他污染物制造出来, 称次级污染物。
主要的空气污染物有:
二物制造出来, 称次级污染物。
主要的空气污染物有:氧化硫、 固体颗粒、 二氧化氮、 碳氢化合物、 一氧化碳、臭氧、 硫化氢、 氟化物、 一氧化氮、 铅、 汞。 空气污染物对人及整个自然界有重要的影响。
造成环境不舒适, 腐蚀雕塑, 破坏公共设施; 防碍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 同时改变气候以及土壤、 湖泊和河流的化学性质。
酸雨(acid rain) 酸雨( acid rain )和酸沉降(acid deposition):
酸雨(1972,英国化学家R. A. Smith提出)
是指雨水中含有一定数量本性物质(硫酸、 硝酸、 盐酸等)的自然降水现象。
大气中形成酸的物质以雨、 雪、 雹和雾等形式从空气中气中形成酸的物质以雨、 雪、 雹和雾等形式从空气中沉降下来, 其pH值一般都小于5.6, 这种现象称酸沉降。 酸沉降对动物、 植物以及森林有明显的损害; 改变了土壤和湖泊的pH值, 同时本酸化会导致有毒金属(汞和铝等)
从土壤和沉积物中释放出来。
水污染(water pollution) 水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而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水体, 使水体及其底泥的物理、 化学性质或生物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从而防碍了对水体的利用, 这种现象称水污染。 水体污染物可分为生物体、 可溶性化学物质、 不溶性化学物质和热四类学物质和热四类。 水污染危害: 有毒物对生物的直接毒害, 不溶性固体降低水的质量; 水中有害生物导致水传播疾病的流行; 水中有机质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 , 引起水体生物耗氧(BOD)
和化学耗氧量(COD)
增加; 水中有毒物质如重多属和多氯联苯等在食物链上的生物放大作用, 使生物体的酶活性受影响; 工业余热通过多种途径影响水生生物。
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 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 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 河口、 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 水体溶解氧量下降, 水质恶化, 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水降, 水质恶化, 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水体出现富营养化情况下, 浮游藻类大量繁殖, 形成水华, 因占优势的浮游藻类的颜色不同, 水面出现各种颜色, 这种现象在海洋中叫赤潮。 多数学者认为氮和磷等营养物质浓度的升高是藻类大量繁殖的原因, 由于磷通常是水生生物生长的限制性营养物, 因此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物质。
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物质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壤, 其数量特征和速度超过了 土壤容纳的能力和土壤净化速度的现象。常见的土壤污染物有 常见的土壤污染物有:
物理类、 化学类、 生物类等,其中以化学类最为普遍、 严重和复杂。
常见的化学污染物有:
无机污染物包括:
重金属、 放射物质和营养物质等, 有机污染物是化学农药, 如有机氯类、 有机磷类、 氨基甲酸酯类、 苯酰胺类等; 石油、 多环芳烃、多氯联苯、 甲烷等; 多聚物如尼龙、 塑料和橡胶等。物理污染物有工业废渣、 城市垃圾等; 生物污染物有大肠肝菌、 炭疽杆菌、 蠕虫类。物类化学类生物类等
环境监测和风险评价 生态监测的内容及特点 生态监测的原理和方法 风险评价
生态监测的内容及特点 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研究和监测环境质量。
其手段有化学、 物理学、 生物学、 生态学、 地球物理、 地球化学等, 因此其内容有化学监测、 物理监测、生物监测、 生态监测、 地球物理化学监测等。生物监测、 生态监测、 地球物理化学监测等 生态监测(ecological monitoring):
利用生命系统各层次对自然或人为因素引起环境变化的反应来判定环境质量。 生态监测的特点: 能综合地反映环境质量状况; 具有连续监测的功能; 具有多功能; 监测灵敏度高。
生态监测的原理和方法 生态监测的原理 生态监测的方法
生态监测的原理 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 相互影响、 协同进化。 生物与环境相互补偿、 协同发展是在自然界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生物的变化是某一区域内环境变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生态学上个体个组成部分, 因此, 生态学上个体、 种群、 群落和生态系统各组织层次的生物变化可以作为环境改变的指示和象征。种群群落和
生态监测的方法 个体和种群水平 指示生物法(indicator organism) 群落和生态系统水平 污水生物系统法( 污水生物系统法(saprobien system) PFU(聚氨酯泡沫塑料块)法(polyurethane foam unit)bit) 生物测试(bioassay)
指示生物法 指示生物法是指用指示生物来监测环境状况的一种方法。指示生物(indicator organism)是一些对环境中的某些物质,包括污染物的作用或环境条件的改变能较敏感和快速地产生明显反应的生物。
通过其所作的反应可了解环境的现状和变化起“预警” 功能现状和变化, 起“预警” 功能。 指示生物的基本特征: 对干扰作用反应敏感且健康; 具有代表性; 对干扰作用的反应个体间的差异小、 重现性高; 具有多功能。 常用的指示生物:
紫花苜蓿(SO2)
, 地衣和苔藓(SO2、氟化物)
, 菜豆、 烟草 (O3)
等。
污水生物系统法 污水生物系统法是由Kolkwiz 和 Marsson
1909年提出, 后经完善的一种用于河流污染、 尤其是有机污染的一种监测方法。 由于河流受污染后在污染源下游的一段流程 由于河流受污染后, 在污染源下游的一段流程里会发生自净过程, 即随着河水污染程度的逐渐减轻, 生物的种类组成也随之发生变化, 在不同的河段将出现不同的物种。 根据生物种类组成将河流划分为多污带、 α-污染带、 β-污染带和寡污染带。
各污染带都有各自的物理、 化学和生物的特征 。 亦可用群落中优势种群来划分污染带。
PFU法 PFU法是用取氨酯泡沫塑料块采集水域中微生物和测定其群集速度来监测和评价环境质量状况的一种方法。1969年由美国弗吉尼亚工程学院和弗吉尼亚州立大学环境研究中心的Cairns 等人1969年创立的。
国内自80环境研究中心的等人年代起将这种方法用于污染水体的监测和评价。 PFU法的原理是岛屿生物学原理, 即原生动物集群过程实际上是集群速度随着种类上升而下降的过程, 二者的交叉点就是种数的平衡点。
达到平衡点的时间取决于环境条件。 PFU法的优点:
使监测水平提高到了群落层次, 使监测更符合客观事实和真实环境; 简便易行。年创的国内自
生物指数法 生物指数法是指用数学公式反映生物群落结构变化,以评价环境质量。
常用的有: 生物指数(BI)
=2nA+nB, n为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的种类数,A为敏感种类数, B为耐污染种类数种类数,A为敏感种类数, B为耐污染种类数。 污染生物指数=颤蚓类的个体数量/ 底栖动物个体数量* 100 硅藻指数=(2A+B-2C)
/ (A+B-C)
* 100, A为不耐污染的种类数; B为对有机污染耐力强的种类数;C为在污染区内独有的种类数。
生物测试 生物测试又称生物测定或生物检试, 是利用生物受到污染物质的毒害所产生的生理机能等变化测试污染状况的方法。 毒性试验 急性毒性试验 慢性毒性试验 致突变检测 微核技术: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进行复制时, 如果受到外界诱变因子作用, 就会产生一些游离的染色体片断, 形成包膜, 变成大小不等的小球体, 这就是微核。
利用细胞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出现的微核来指示环境污染的方法称微核技术。
生态风险评估 生态风险评估是利用生态学、 环境化学及毒理学的知识, 定量地确定环境危害对人类的负效应的概率及其强度的过程。 生态风险评价的步骤 生态风险评价的步骤
生态风险评估的步骤生态风险评估问题的形成分析过程风险源评估效应评估风险特征化风险管理
§ 2
生物资源的管理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育 生物资源管理 人口管理 人口管理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育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现状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生物多样性的保育对策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它包括数以百万计的动物、 植物、 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生态系统的基因以及它们与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生态系统。 包括四个层次: 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景观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 指种内基因的变化, 包括种内显著不同的种群间和同一种群内的遗传变异。 其测度包括三个方面, 即染色体多态性、 蛋白质多态性和DNA多态性性和DNA多态性。
物种多样性 指物种水平的多样性, 即一个地区内物种的多样化,主要是从分类学、 系统学和生物地理学角度对一定区域内物种的状况进行研究。
生态系统多样性 指生物圈内生境、 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 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 生态多样性指数可分为: α多性指数 β多样性指数 γ多样性指数
景观多样性 指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 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化或变异性。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直接价值:
为人类提供了 基本食物、 纤维、 药物和燃料和建材等 间接价值:
表现在生态系统的服务,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能量固定; 调节气候 调节气候; 调节水文; 保护土壤; 贮存必须的营养元素, 促进元素循环; 维持进化过程; 对污染物质吸收和分解作用; 娱乐-美学、 社会文化、 教育、 精神及历史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现状 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
世界上的物种估计有500万到3000万种, 已定名的为140-170万种。
中国是世界上物种最丰富的国这之一, 中国的物种数约占世界物种总数的10%。
中国的特有种十分丰富, 以维管植物、 哺乳类和鸟类计算仅次于印度尼西亚类和鸟类计算, 仅次于印度尼西亚, 居亚洲第二。 生物多样性的受威胁现状:
Schopf认为生物物种的寿命是20万年, 地球上有4000种哺乳动物, 如果以4000个哺乳动物种作为平衡点, 那么每50年就有一个物种灭绝。
二十世纪内, 每年灭绝0.27种哺乳动物, 每4年有一个物种。
灭绝速率为自然灭绝的近13倍。居亚洲第二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引起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有: 栖息地丧失和片断化; 掠夺式的过度利用;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 工业化的农业和林业; 外来种的引入; 全球气候变化。
生物多样性的保育对策 保护公约和立法 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 迁地保护种子库和基因资源库 种子库和基因资源库 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 生物多样性的监测
保护公约 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
1992年6月在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召开了地球最高级会议,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通过了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 确立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地位, 152个国家在公约上签字。
5月22日世界生物多样性日。 保育对策应该包括全球、 国家、 地区和地方的一系列不同层次。 国际级对策保护全球受威胁生态系统, 由IUCN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牵头。
成功的措施是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
以及南极协议(Antarctic Treaty,1992)
。 国家级对策由政府组织安排和通过立法执行, 如保护区的建立。
生物资源管理 有益生物种群的产量 有害生物的防治与管理
有益生物种群的产量 最大持续产量原理:dN/dt = rN(K-N)K
当N=K/ 2时,d( / )/dd(K/2)/dt = rK/4dN/dt 最大,/ Graham(1935)认为:可供捕捞而不影响资源种群大小的“剩余生产” 。
要使种群维持最大的产量(MSY)
, 就应该使资源种群保持在N =K/ 2的水平。
此时,
MSY
= rK/4。在渔业生产中, dN/dt可以看成是 最大持续生产量在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大持续产量原理dN/ dtMSYMSYMSYMSYdN/ dt●●●●K/ 2K/ 2BAbaNKN●●NMSY●●●●
最大持续生产量的生产实践意义 假如一个未受人类利用的资源种群数量是稳定的, 那么在按最大持续产量的策略进行捕猎前, 首先要将种群的数量降低, 降低以后才能使种群增长率提高, 才能有持续产量; 种群数量降低到每一水平, 都有一个相应的持续产量, 这个持续产量等于该数量水平(N)
下的增加量dN/dt等于该数量水平(N)
下的增加量dN/dt; 每一个持续产量都有相应的两个种群数量能提供这个持续产量; 只有在一个种群数量水平下, 才能有最大持续产量, 理论上讲, 这个数量是N=K/2水平; 按逻辑斯谛增长数学模型的原理, 最大持续产量MYS=rK/4,而能提供最大持续产量的种群数量N MYS =K/ 2。
有害生物的防治与管理 有害生物(pest):
与人类竞争食物或遮蔽所、 传播病原体、 以人类为食或用不同的方法威胁人类健康、 舒适或安宁的生物。 防治的原理:
防治有害生物的过程往往成为一个猎取“持续产量” 的过程, 因此, 如果每年去除一个“最大待续产量” , 那么既不能将危害动物种群消来掉,也不能把它的数...
篇六:生态监测和环境监测的区别
生态环境监测的指标体系摘要: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于居住的生活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更好的给人民提供好的生活环境, 环境监测系统背负着重要的责任, 本文主要对于生态环境监测的指标进行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 生态学; 生态监测; 监测指标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及其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
中图分类号:
Q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环境问题不仅仅是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所排放的污染防治问题, 而且包括自然环境的保护、 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资源问题。
人们开始认识到,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 必须对环境生态的演化趋势、 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动态监测与控制体系, 这就是生态环境监测。
可以说,生态环境监测是开展生态保护的前提, 是实施生态管理的基础, 是建立生态法律法规的依据。
一、 生态监测
生态监测是采用生态学的各种方法和手段, 从不同尺度上对各类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时空格局的度量, 主要通过监测生态系统条件、 条件变化、 对环境压力的反映及其趋势而获得。
从环境监测发展历程来看, 目 前所指的生态监测主要侧重于宏观的、 大区域的生态破坏问题, 它具有反映人类活动对我们所处的生态环境的全貌、 有机综合影响的优点。
生态监测的对象可分为农田、 森林、 草原、 荒漠、 湿地、 湖泊、 海洋、
气象、 物候、 动植物等。
每一类型的生态系统都具有多样性, 它不仅包括了 环境要素变化的指标和生物资源变化的指标, 同时还要包括人类活动变化的指标。
国内对生态监测类型的划分有许多种, 常见的是从不同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 可分为城市生态监测、 农村生态监测、 森林生态监测、 草原生态监测及荒漠生态监测等。
根据生态监测两个基本的空间尺度, 生态监测可分为两大类: 宏观生态监测, 微观生态监测。
宏观生态监测研究对象的地域等级至少应在区域生态范围之内, 最大可扩展到全球。
微观生态监测研究对象的地域等级最大可包括由几个生态系统组成的景观生态区, 最小也应代表单一的生态类型。
根据监测的具体内容, 微观生态监测又可分为干扰性生态监测、 污染性生态监测和治理性生态监测以及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生态监测。
宏观生态监测必须以微观生态监测为基础, 微观生态监测又必须以宏观生态监测为主导, 二者相互独立, 又相辅相成, 一个完整的生态监测应包括宏观和微观监测两种尺度所形成的生态监测网。
生态监测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1 综合性生态监测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交叉领域, 涉及到农、 林、 牧、副、 渔、 工等各个生产行业。
2 长期性自然界中生态过程的变化十分缓慢, 而且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控功能, 短期监测往往不能说明问题。
长期监测可能导致一些重要的和意想不到的发现, 如北美酸雨的发现就是典型的例子。
3 复杂性生态系统本身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动态系统, 生态监测中要
区分自然因素(如洪水、 干旱和水灾) 和人为干扰(污染物质的排放、 资源的开发利用等) 这两种因素的作用有时十分困难, 加之人类目 前对生态过程的认识是逐步积累和深入的, 这就使得生态监测不可能是一项简单的工作。
4 分散性生态监测站点的选取往往相隔较远, 监测网的分散性很大。
同时由于生态过程的缓慢性, 生态监测的时间跨度也很大, 所以通常采取周期性的间断监测。
二、 生态监测指标体系与优先监测项目
1 生态监测指标体系
生态监测指标体系主要指一系列能敏感清晰地反映生态系统基本特征及生态环境变化趋势的并相互印证的项目 , 是生态监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工作。
生态监测指标的选择首先要考虑生态类型及系统的完整性, 一般说来, 陆地生态站(农田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等) 指标体系分为气象、 水文、 土壤、 植物、 动物和微生物六个要素; 水文生态站(淡水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指标体系分为: 水文、 气象、 水质、 底质、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游泳动物、 底栖生物和微生物八个要素。
从生态资源的环境价值、 评价问题、 所受的环境压力及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间关系的角度出发, 生态监测指标可分为条件指标和环境压力指标,其中条件指标又可分为反映指标、 暴露指标和生态指标。
反映指标是关于生态系统中生物在各层次上(生物个体、 种群、 群落及生态系统) 组合状况的环境特征的指标; 暴露指标是关于反映生态系统中物理、 化学和生物的压力大小的环境特征指标; 生态指标是生态系统中受外来环境压力下, 能
满足生态系统中层次生物正常生活和循环的各种物理、 化学和生物状况的指标; 压力指标是关于自然力和人为因素影响生态系统发生变化的指标。
2 生态监测指标体系的确定原则
生态监测指标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 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在可作为监测指标的众多要素中, 科学性、 实用性、 代表性、 可行性尤为重要。
一般来讲, 选择与确定生态监测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2. 1 代表性指标应能反映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 表征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2. 2 敏感性确定那些对特定环境敏感的生态因子, 并以结构和功能指标为主, 以此反映生态过程的变化。
2. 3 综合性真实反映生态环境问题。
2. 4 可行性指标体系的确定要因地制宜, 同时要便于操作。
2. 5 简易化从大量影响生态系统变化的因子中
选取易监测、 针对性强、 能说明问题的指标进行研究。
2. 6 可比性不同监测台站间同种生态类型的监测应按统一的指标体系进行。
2. 7 灵活性对同类型的生态系统, 在不同地区应用时指标体系也应作相应调整。
2. 8 经济性尽可能以最少费用获得必要的生态环境信息。
2. 9 阶段性根据现有水平和能力, 先考虑优先监测指标, 条件具备时,逐步加以补充, 已确定的指标体系也可分阶段实施。
2. 10 协调性多数生态环境问题已是全球性问题, 所确定的指标体系,尽量和“全球环境监测系统” (CEMS) 相协调, 以便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3 优先监测的指标体系
优先监测指标体系必须满足对生态系统的生命支持能力进行评价的最大的要求。
优先监测指标的确定原则是: 当前受外力影响最大、 可能改变最快的指标; 反映生态系统的生命支持能力的关键性指标; 有综合代表意义的指标。
根据专家意见和安徽省实际, 下列指标可列入优先监测的指标体系中:全球气候变暖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或植物区系位移的监测; 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的分布及其栖息地的监测; 水土流失面积及其时空分布和环境影响的监测; 人类活动对森林、 草原、 农田等结构和功能影响的监测; 水体污染对水体生态系统包括湖泊、 水库、 河流和海洋等结构和功能影响的监测; 主要污染物(农药、 化肥、 有机物、 重金属) 在土壤———植物———水体中的迁移和转化的监测; 水土流失生态平衡的监测; 各生态系统中微量气体的释放通量与吸收的监测等。
三、 结语
生态监测是环境监测领域的扩展和对环境监测的新的要求, 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随着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 为满足更深层次的环境管理的要求, 我们对不同的生态系统开展了 一些生态监测, 并取得了 一定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张建辉, 吴忠勇. 生态监测指标选择一般过程探讨[J]. 中国环境监测, 1996, 4.
[2] 王洪庆, 陶战. 农业生态监测指标体系探讨
[3] 张增祥, 彭旭龙. 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与动态监测的空间信息定量分析方法及应用
[4] 刘晓强, 申田, 连兵. 生态环境监测的关键问题研究
[5] 张坤民, 温宗国. 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指标的进展
[6] 欧阳勋志, 廖为明. 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