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产学研合作意义7篇开展产学研合作意义 第32卷第6期2016年6月商丘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OFSHANGQIUNORMALUNIVERSITYV0l_32No.6Ju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开展产学研合作意义7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开展产学研合作意义
32卷第 6期 2016 年 6 月 商 丘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 V0l_32 No.6 June, 2016 充分发挥高校在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王贵成 ,朱 琳 ,赵文亮 (1.商丘师范学院 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2.商丘师范学院 图书馆,河南 商丘 476000) 摘 要:分析了高校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的重大意义,认清了高校在产学研协同创新平 台建设中的 地位,指出了高校在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中存在的有关问题和不足之处.提 出了高校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平 台建设 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方法和措施:加强政府引导,搞好资源整合 ;加大产业技术科研创新投入,加强创新平台 建设 ;深化高校体制改革,创新人才的培养和评价模式;加大应用基础的研究;与大的集团公司、大企业以及国家战 略支持的重点产业开展产学研联合 ;创新产学研合作合作平台的模式;实施高校科研成果进厂、到村、出国战略.关键词 :高校;产学研 ;平台;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600(2016)06—0058~04 In order to m ake full use of the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latform construction in the university and college W ANG Guicheng ZHU Lin ZHAO W enliang (1.The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and Planning,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Shangqiu 476000,China;
2.The Library of 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Shangqiu 476000,China) Abstract:analyze the signif icance of construction the development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latform of IUR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Recognize the status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 the construction innovation platform of IUR.Point out the related problems and def iciencies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 collaborating innovation platform of IUR.The important role and method of the constr uction innovation platfor m of IUR are brought up which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plays in.strengthen government guidance,prompt the capacity of resource integration.Increase the investment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Strengthen the platform construction of new technolog y .Push forward and deepen the refor m of university system.Innovate the cultivation and evaluation model of talents.Increase or iented applied background research.Cooperate with large group of companies,
Conglomerates and National key Leading Enterpr ise together researching“IUR”.Innovate the cooperation model of “IUR”.Make effort to implement the strateg y that scientif ic research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work in factor y .In the countr y and out abroad.
Key words:university and college;IUR ;platfor m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指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这三个技术创新主体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 、共同发展”的原则 共同开展技术创新的经济活动,逐步实现“科研一产品一市场一科研”的良性循环.这种合作平台是市场经济与知识经济新常 态相结合的必然产物,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提出,“高等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人才 、技术 、信息等方面 的优势,鼓励教师和科研人员进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从事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工作.支持发展高等学校科技园区,培育 一批知识和智力密集、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集团,使产研更加紧密地结合.”因此,产学研紧密结合和协 同创新平台的建设就成为政府、学术界和产业界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在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中,各个主题的地位和作 用是不同的 .本文旨在揭示高校在平台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期对创新平台的建设有所启示.
收稿 日期 :2015—09—18 基金项目:商丘师范学院2015年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 目 作者简介:王贵成(1962一),男,河南武陟人 ,商丘师范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资源环境经济学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第 6期 王贵成 ,等:充分发挥高校在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59 1 高校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的重大意义 首先 ,可以促进高校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 ,转化成为现实的生产力;并且可以通过产业化带来 的经济效益回馈教学和科 研,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促进学校的蓬勃发展;第二,教师通过创新平台的实践活动,可以将科研和产业化工作中中获取的 专业知识和技能用于教学和科研当中,从而提高教学水平;第三,学生通过参与科研、实训和产业化实践的过程,可以提高科 研水平和工作能力;第四,在科研和产业化工作中积累的科研成果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通过创新平台,可以实现资源共享.第 五,在产业化和平台建设过程中,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会增强实践的理念 ,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第六 ,在产业化和平台建 设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能提高创新能力,重视自身创新能力培养.第七 ,有利于高校服务社会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职能的发 挥.因此,高校开展产学研创新平台的建设,十分有利于高校 自身的发展 ;这也是新常态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
2 高校在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中的地位 随着知识经济和新常态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 ,社会对各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 高 J.对既熟练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同时又具有创新力的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高校人才的培养模式和培养质 量提出了巨大挑战,这要求高校必须随着新常态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快速反应.创新平台是产学研结合的一个基础条件 ,只 有建设好了各级各类创新平台,才能顺利的和企业、科研院所、用户开展协同创新活动. 高校要想在创新平台的建设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首先必须要认清 自己在平台中的地位、身份和作用.第一,高校的职 能有知识传播 、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这 4个方面的关系是有紧密联系的.高校教师开展科研工作,不仅能够提升自 己的科研水平 ,还可以引导学生的科研理念,更能为企业和社会解决实际问题.高校是先进科学的引领者 ,是科学的化身,理 应成为创新平台的积极参与者.第二,高校的宗旨是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为了履行好自己的职能,首先要清楚企业和社 会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有目的的开展培养工作,学以致用.因此,高校在创新平台中的身份应该是联络人和召集人的身份,
充当着研究者和服务员的双重身份.第三,产学研平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图 1).高校在产学研平台中除了承担“学”的职能 外,也承担了“研”的一半职能;“研”的另一半职能在科研院所.双方各 自利用 自己的科研优势 ,优势互补 ,珠联璧合.因此,高 校在平台的建设中,高校应该扮演者十分活跃的角色.企业是高校的调研场所和第一实验室 ;实验设备数据除了部分在高校 自己的实验室化验分析、试验外,还要到企业或者有关研究院所去化验分析和试验.因此,高校在平台建设中,又扮演者主角 的地位.第四,高校通过和企业和科研院所的长期合作,非常清楚企业和科研院所需要什么样的实用型人才.因此,可以及时 调整培养人才的方向;起到人才培养方向标的作用;同时又可以增加毕业生的就业.第五,产学研平台建设也是高校转型发展 的需要.平台建设的成功与否,决定了高校转型发展的兴衰和成败.平台建设成功后 ,将会极大地促进高校的转型发展. 图 1 产学研系统图 3 高校在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 政府的引导作用不足 由于我国领导考核体制的短期性和形象工程泛滥,导致政府和企业缺少长期性的设计和规划.而科学研究是一项长期性 的工作 ,很多成果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另外,很多高校的隶属关系在省和中央,高校和企业联系的难度较大,当地政府 不易插手协调.政府各部门由于工作的分工不同,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导致政府的引导作用不能很好 的发挥.高校、企业各 自为战,力量分散 ,很难形成对产学研平台支持的合力.
3.2 产学研创新平台建设的合作的层次普遍不高 目前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多数还是停留在技术转让及合作开发等较低层次的合作上,而研发机构及技术联盟及经济实 体等高层次的内涵式合作还比较少.主要是常规的技术咨询(37%)和合同委托式开发(33%).多数停留在 “高校提供科研成 果,由企业转化为产品”的方式.表现为短平快、一次性合作;属于战术层面的低层次合作类型.
3.3 产学研协同创新平 台建设合作的深度不够 企业提供资金,高校解决其生产中的技术问题 ,或者进行新产品的联合开发生产是最较常见的协同创新模式.通常企业
商丘师 范学 院学报 2016正 仅对一些短平快的项 目有兴趣 ,反而对那些事关行业长久发展的关键技术很少关心.造成协同创新仅停留在短期和表面上;
很多具有市场潜力的项目长期滞留实验室和学术层面上.这种短期的协作,使平台的发展失去了进一步发展的机会,两层皮 现象普遍.
3.4 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的资金普遍不足 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既艰辛又复杂.不仅需要资金作为支撑,而且存在者多种风险因素.如:试验 场地、试验条件、试验原料、人员配备、设备改进、维修资金等.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的软件和硬件设施建设及项 目开 发大都受到资金的限制.缺乏资金的支持,很多高校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举步维艰 ,捉襟见肘,很难发展.
3.5 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的动力不足 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内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处于不同的领域,他们追求的目标和价值不一样 ,各主体追求的目标不 同,内部的激励评价机制不同,所以导致动力不足、活力不强.企业追求的是产值、经济效益;高校追求的是科研项 目数、科研 经费金额 ;科研院所追求的是经费和利益.我国目前产学研平台建设多为松散结构,有项 目时聚、没项目时散;条件具备时聚、 条件不具备时散.应该从共同利益出发 ,成立股份制的合作方式,统一构建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的价值体系,增加凝聚力,共谋 大业.
3.6 产学研 合作平台的利益保障机制不完善 产业技术重大创新是高风险、高收益的事业.在平台合作工程 中,如何减少风险,化解矛盾,公平利益 ,长久发展,是非常 重要的.目前 ,产学研合作的协议中责、权、利很不清楚.对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的收益等合作成果分配可操作较差.为精诚合 作 、利益分配、克服困难、风险共担等留下了很大的隐患.因此,应尽快建立利益保障机制,必要时可以做一下公证处理.
3.7 缺乏资深的项 目负责人和优秀的创新团队 优秀的创新平台需要资深的项目负责人和创新团队.项 目负责人需要有深厚 的专业知识、科研能力和领导才能;特别是 要对企业的生产和科研发展有所了解.项 目组成员需要有扎实的科研能力、合作能力、团队精神等.通常,高校教师对市场的 需求大多不太熟悉;高校和企业的人员通常互不流通,对彼此的优势与劣势互不了解.由于高校和企业的管理体制、运行机 制、生产经营方式不同,客观上也造成了平台建设的难度.
4 充分发挥高校在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 中的作用 4.1 加强政府引导搞好资源整合 政府信息部门和研究部门应对产学研的合作方向、合作内容、合作方式 、合作协议等进行指导和建议 ;发挥导向作用.针 对企业发展的某一项合作研究课题,及时的集中优势力量 ,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整合各种智力资源、物质资源 、自然资源,开展 联合攻关活动.政府对出台的产学研平台激励政策 ,应及时落实好细则和具体的配套措施.通过调整好总体的科技资源配置, 制定好重大产业发展规划和战略计划,充分发挥政府各个部门的引导作用 ,以及市场对科技创新的导向作用.同时,加强政府 各个部门之间的横向沟通,理顺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形成推动产学研平台前进的巨大合力.
4.2 加大产 业技术科研创新投入 高校的创新平台建设,不仅需要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还需要高校 自身加大投入,增强造血机能.从科研场地建 设 、仪器设备的购买、科研人员的配备、科研政策的激励、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支持.加大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的支持力度,设 立产业重大技术创新的专项基金.在核心技术研究、技术基础研究以及小试、中试等阶段给予持续稳定的投入.要努力营造有 利于产学研战略联盟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本着长期合作、互利共惠、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注重平台的健康和稳定发展.
4.3 深化高校体制改革 ,创新人才的培养和评价模式 首先,鼓励高校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 ,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现状、生产活动中的困难和问题、人才需求状况.同时,为高校 的成果产业化和企业的技术改造发挥聪明才智,并且可以加深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和体会.第二 ,利用产学研协作平台,进行专 业调整和改造.改革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专业方向和培养方向;Dn快对符合社会需要的大学毕业生的培养,减少毕业生的实习 和就业压力,为企业培养一批基础性和应用性人才.第三,开展人才培养对接活动.如天津市围绕优势支柱产业的发展,以及 重大项 目对技能型紧缺人才的需求状况 ,重点建设 108个市级重点学科、75个区域特色专业;新增了 35个新的专业 ,11个专 业硕士学位点 .天津市 85%以上的高职院校都是由行业企业创办,企业的技术工人 94%以上来 自职业院校.2007—2009 年 ,天津市的高校科技服务平台为企业创造了近 118亿元的经济效益.
4.4 加大应用基础的研究 基础应用研究非常受基层和企业的欢迎.应用性强 ,投资小,反...
篇二:开展产学研合作意义
国家产学研合作的成功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的成功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摘要] 美国、 英国、 德国、 韩国、 日本等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取得了诸多成功经验。
根据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 我国应在政府推动、法律保障、 市场导向、 完善机制、 广泛参与、 拓展功能、 完善中介等方面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发达国家 产学研合作 成功经验 借鉴 完善
[作者简介]赵善庆(1961- ), 男,山西襄汾人,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中心主任, 教授, 研究方向为高校教育管理。(江苏 无锡 214153)
[中图分类号]G40-059.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0-0165-03
一、 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的成功经验
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的思想和实践由来已久, 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 主要包括:
(一)
美国
美国是产学研合作的发祥地, 20 世纪 50 年代弗吉德里克・ 特曼始创 “硅谷模式”, 标志着产学研合作的正式形成。20 世纪 80 年代, 里根总统积极鼓励大学与企业开展合作研究, 在美国大学普遍开展多方位的产学研合作, 形成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哈佛大学、 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等产学研合作成功的范例。
合作内容包括研究开发项目、 人才培养、 人员互派、 课程设置、 经费管理等。特点是合作紧密、 内容广泛、 稳定持久、 经费保障、 应用性强等。
其成功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政策支持。
无论是 19 世纪产学研合作萌芽的出现, 还是 20 世纪初期产学研合作的兴起及其后续发展, 美国政府都进行了积极引导。
例如, 1906 年辛辛那提大学赫曼・ 施纳德教授提出合作教育模式并于 1917 年在该校全面推广取得成功后, 美国政府即要求加以总结和推广, 使产学研合作得到了发展;20 世纪 50 年代产学研合作相对成熟和繁荣后, 国会于 1950 年通过了设立“国家科学基金”(NSF)
并自 1971 年开始陆续制订 7 个产学研合作计划, 1990 年则出台先进技术计划 (ATP)。
2. 法律保障。为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有效开展, 美国政府适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在产学研合作萌芽阶段的 1862 年美国国会就颁布了《莫雷尔法案》
(被视为美国产学研合作的起源标志), 随后还有 1887 年的哈奇法案、1890 年的第二个莫雷尔法案、 1914 年的史密斯・ 莱切法案、 1929 年的乔治・ 里奇法案、 1934 年的乔治・ 埃雷尔法案、 1936 年的乔治・迪安法案、 1980 年的拜杜法与史蒂文森―威德勒技术创新法及专利和商标修正法案、 1984 年的国家合作研究法和 1996 年的美国联邦技术转让法等一系列法案, 为产学研合作创新创造了 良好的法治环境。
3. 经费资助。
美国联邦政府对参加产学研合作的高校给予了大量研究经费。
例如, 美国国防部、 国家科学基金和国家健康协会都为高校科研提供了大部分经费, 同时还要求联邦政府中的 11 个部门与 5 个部门每年从财政预算中拨出一定的经费分别参加中小企业创新研究(SBIR)
项目与中小企业技术转移(STIR)
项目。
4. 科研发达。美国实力雄厚的学研, 不仅是引导企业参加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原因,而且他们还运用本身的技术专利创办了大量高科技企业。
例如, 斯坦福大学的成果转化就诞生了思科网络公司、 雅虎、 谷歌、 惠普、 Sun微系统公司 (2009 年被甲骨文收购)、网景通信公司等世界知名企业;每年大约有 150 家企业的成立与麻省理工大学有关, 且其中 10%是由该校成果转化而来。
先进技术转移对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 重要贡献。
5. 环境优越。
对产学研合作的作用和影响达成共识后, 为了有效发展,美国继续加大社会信用体系、 科技服务中介机构、 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建设, 并弘扬合作共赢的价值观, 鼓励不同业界展开合作, 促进产学研合作向更深更广的层面发展。
6. 模式众多。
在产学研合作发展过程中, 出现了众多合作模式。
一是科技工业园区模式。
其功能是在产学研合作三方之间建立沟通渠道, 加快技术成果的转化, 推动产学研合作的发展。
美国著名的科技工业园区有斯坦福科学园(硅谷早期雏形)、 北卡罗来那金三角科技园、 波士顿 128 号公路高新技术开发区等。
二是企业孵化器模式。
致力于培养创新型、 技术密集型的小企业, 通过提供设施设备和管理咨询服务和实践锻炼, 造就一大批科技型企业家。
三是专利许可和技术转让模式。
即学研向企业发放专利许可和技术转让来实现产学研合作。
四是高技术企业发展模式。五是工业―大学合作研究中心及工程研究中心模式。
该中心虽属于大学管理, 但根据企业要求开展研究, 与企业关系密切。
六是合作教育
模式。
典型代表分别是辛辛那提大学与安提亚克学院, 目的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
英国
相对而言, 英国政府更多地参与了产学研合作, 如制订产学研合作计划并进行绩效评价, 注重项目开发和转化等。
其成功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首相重视。
撒切尔夫人要求英国科技界同工业界密切结合; 梅杰和布莱尔也要求高校及科研院所必须与企业深入合作, 并采取措施以推进产学研合作, 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
2. 政府推动。
英国政府对产学研合作的推动集中体现在 20 世纪 90 年代的《英国的国家创新系统》报告中, 特点是政府鼓励企业进行高新技术投资、 重点支持中小型企业与高校合作、 完善政府科研政策。
1993 年发表的《科技白皮书》,则是再次推进产学研合作的重要举措。
3. 合作形式。
一是产学研合作研究园区。
如重视产业集群创新、 重视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等。二是学生培训计划, 即培训已就职的大学毕业生。
三是大学和企业共设“联合教授” 。
四是大学科技园。
如牛津大学科技园围绕专利成果转化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 有力地促进了产学研合作。
4. 基金资助。
一是政府专项基金。
二是奖励基金。
为奖励产学研合作, 英国政府设立了如“工业与学术界合作奖” “教育与企业合作奖” “高校企业竞赛奖” 等奖励基金。
三是风险伙伴基金。
即 2001年英国政府投资 1 亿英镑推出的支持大学内技术研究成果商业化的风险技术大学伙伴基金。
5. 中介浸染。
一是合作必须有中介机构参加。
不仅积极借助科技中介机构推进产学研合作, 而且在 1997年实施的“法拉第合作伙伴” 计划中明确要求产学研合作中必须有一家科技中介机构参加, 由其负责协调产学研合作各方的关系, 提高合作成效。
二是形成了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包括政府层面、 公共层面和私人公司三个层面。
在政府层面上, 建立“企业联系办公室”, 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 在公共层面上, 设立公共科技中介咨询机构; 在私人公司层面上, 设立盈利且独立的科技中介机构, 为产学研合作提供服务。
(三)
德国
德国产学研合作的特点是过程持久,效率极大。
“双元制” 堪称产学研合作的典范。
其成功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法律先行。
德国产学研合作的法律可以追溯到1889 年的《工业法典》。
1938 年颁布了《国家教育法》, 1969 年颁
布了《联邦职业教育法》, 1971 年颁布了《改进培训场所法》, 2006 年又出台了新的《职业教育法》 等法令。
与此同时, 各部门、 行业、 地方政府也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条例或实施方法, 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做出具体要求。
2. 特色显明。
职业技术教育是德国的特色, 规定80%的青年必须接受职业技术教育, 边在工厂做工, 边在学校学习理论。
产学研合作关系一旦建立, 将会长期紧密。
3. 鼓励中介。不仅在政策上扶植科技中介机构, 而且还在经费上提供无偿援助。
不仅鼓励中介机构促进产学研合作, 而且让中介机构在评估、 监管等方面成为连接政府与企业的桥梁。
4. 全程参与。
不仅对毕业生有统一的能力要求标准, 而且企业全程参与办学过程并提供充足的培训经费。
5. 经费分摊。
德国职业教育培训经费不仅从法律上规定分别由企业、 工会和政府部门来承担, 而且明确了政府、 企业必须承担的最低比例。
6. 项目联合。
对产学研三方在重大合作项目上进行宏观管理, 要求科研计划必须在产学研合作体系下执行。
(四)
日本
日本不仅十分强调产学研合作的制度建设, 而且政府是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推动者。
其成功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政府重视。
为推进产学研合作, 日本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
1933年就成立了“产学合作研究委员会” ; 1956 年产业合理化审议会提交了《关于产学合作的教育制度》 的咨询报告; 1960 年内阁会议通过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把产学研合作教育视为国策, 强调“要特别重视产学合作” “加强教育、 研究、 生产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 ;1996 年制定了 《科学技术基本计划》, 再次视产学研合作为基本国策;1997 年提出了《教育改革计划》, 明确了推动产学研合作的政策和策略。
2. 法律保障。
1986 年制定了对产学研合作具有指导意义的《研究交流促进法》; 1998 年为支持大学成立科技中介机构制定了 《大学技术转移促进法》; 2002 年为在税收上给产学官合作项目提供优惠制定了《产学官合作促进税制》。
3. 基本观点。
日本产学研合作的基本观点是校企必须密切合作, 共同承担教育责任。
如研究生虽由大学招收, 并在学校完成理论学习, 但进入合作企业开始实践学习后,则由企业提供经费、 场所等, 与此同时合作企业获得优先选择毕业生的权利。
4. 主要形式。
一是产学官科研体系。
如在国立大学设
立协作研究中心, 其中颇具影响的有“熊本大学地区共同研究中心” “神户大学共同研究开发中心” 和“富山大学地区共同研究中心”, 还成立了“促进研究交流协议会”, 以推进产学官协作的顺利实施。
二是创办科研成果转化的中介机构。
如在学研机构集中的地方建“高科技市场”、 在大学设“技术转让机构”。
三是建立“科技城”。即以学研为依托, 与相关企业有机联系, 使科研成果迅速实现产业化。
5. 合作模式。
经过多年的探索, 已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一是形式各异的研究制度。
如合作研究、 委托研究、 委托研究员、 共同研究中心等。
二是从事大学技术转让业务的尖端科学技术孵化中心。
三是人才培养与交流。
即大学为企业培养人才, 企业为大学培养教师、 培训学生提供实训条件。
(五)
韩国
1. 政策法律。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 韩国开始从立法层面上关注产学研合作。1994 年颁布了《合作研究开发促进法》, 1997 年颁布了《科学技术革新特别法》, 2000 年则开始实施《技术转移促进法》, 以法律规范产学研合作的开展。
2. 方式众多。
一是产学研共同研究体。
在韩国 80%以上的产学研合作是这种模式, 其成功之处是成果转化率较高。二是大学科技园。
其中最有盛名的是被称为“韩国的硅谷” 的大德科技园, 在园区内形成政府、 民间、 大学共同开发的局面。
另外, 还有产业技术研究组合、 委托开发研究、 产学研合作研究中心等。
3.企业主体。
在韩国, 企业是产学研合作的主体。
大企业都单独设立了研发机构, 中小企业则联合设立研发机构。
韩国政府与企业的研发投资比例 1970 年、 1980 年、 2003 年分别为 77∶ 23、 52∶ 48、 25∶ 75。随着韩国企业研发能力越来越强, 其与学研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4. 保障体系。
完善的产学研合作保障机制是韩国产学研合作成功的保障。
如发达的政府科技创新管理机构体系、 科学发展计划引导与健全的法律保障、 研发经费投入与监管制度、 透明的科技经费流通管道。另外, 还有意大利基金资助, 包括应用研究基金、 技术创新基金、 购买高技术产品基金等, 再就是芬兰的产学研合作研究等, 都很有特色。
总之, 尽管各国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方法不尽相同, 但共同之处也很多。如政府重视、 法律保障、 营造环境、 政策鼓励、 财政支持、 中介机构、确立目标、 人员交流、 企业主体等, 值得我国借鉴。
二、 发达
国家产学研合作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一)
政府推动
虽然参与产学研合作的是企业、 高校与科研单位, 但是政府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推动作用。
如美国政府是产学研合作的发起者, 英国政府更是产学研合作的主要责任方, 日本则是官产学研合作等。
我国目前的产学研合作不仅需要政府的强力推动, 而且要搭建产学研合作框架体系, 即政府是产学研合作框架的搭建者, 是产学研合作秩序的维护者, 是产学研合作环境的提供者。
同时, 要优化政府的介入方式, 即从起步阶段的具体指导逐步转向提供信息、 提供政策等方面的服务,实现由主导型向引导型、 推动型、 维护型、 提供型转变。
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的作用, 一是舆论导向, 要认识到位、 舆论到位、 关心到位;二是组织协调, 虽然国务院和有些省(市、 区)
已建立了联席工作会议制度, 但缺乏操作层面的组织协调工作。
因此, 第一, 要在各级政府设立产学研合作委员会, 负责领导、 统筹、 协调产学研合作工作。第二, 要建立健全各级行业协会, 在产学研合作中发挥沟通作用。
第三, 要做好信息服务, 政府要及时发布产学研合作信息, 指导产学研合作工作的发展。
第四, 要进行评估监督, 将产学研合作列入评估体系的核心指标, 引导高校走产学研合作之路。
(二)
法律保障
综观发达国家开展产学研合作的过程, 无一不是依靠法律保...
篇三:开展产学研合作意义
素质拓展2019 年 11 月DOI :
10.16681/j
.cnki.wcqe.20 1921029如何利用产学研合作项目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马宗正 , 王新莉( 河南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 河南郑州 ,451191 )摘要 :
为了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 , 文章首先阐述了产学研合作的意义 , 然后提出了利用产学研合作项目促进大学
生创新创业的策略 , 最后分析了利用产学研合作项目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效果 。关键词: 产学研合作项目 ; 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6401
( 2019 )
21
-0058-02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 、 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
能力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就业水平 , 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就
业后的竞争力 , 因此 《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 “ 十二五 ” 期间实施
“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 的意见 》 《 教育部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则和 《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恥等文件都
对高校的创新创业工作提出了要求冋 。
河南工程学院 ( 以下
简称"我院 0 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省属公办普通本科
院校,是河南省转型发展试点院校 、 河南省示范性应用技术
类型本科院校 、 教育部 “ 高校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创新应用示
范基地 ” 叫本文以我院机械工程学院为试点 , 以产学研合作
项目为载体 , 开展了机械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研
究与探索 , 并初步形成了以产学研项目合作提升学生创新创
业水平的发展模式 , 以强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效果 。一 、
产学研合作的意义产学研合作的根本目的是将产学研相结合 , 是科研 、 教
育 、 生产不同社会分工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
化,是技术创新上 、 中 、 下游的对接与耦合 , 可以充分利用高
校的人才优势和企业的生产优势 , 共同实现技术进步 、 人才
培养和企业的快速发展 W 目前我院开展的产学研合作 , 主
要是通过产学研合作项目展开的 , 企业根据需求提出相关的
技术难题,由学校的相关教师进行对接 , 然后共同研发 。二 、
利用产学研合作项目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策略( 一 )
利用产学研合作项目 , 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灵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也是从事创造性活动的驱动力 。
创
新创业需要与市场相结合 、 与先进技术相结合 , 但是学生在
学校学习期间 , 很难接触到市场 , 不知道什么样的产品是市
场需要的 , 对于新技术的接触也较少 , 不清楚什么技术才是
行业的发展前沿 , 而学生在参与产学研合作项目过程中 , 能
够接触到市场真正需要的技术 、 市场真正认可的产品 , 同时
也能够发现相关技术和产品存在的不足,进而产生灵感 , 为
创新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比如 , 学生在参与 “ 三维数字交互式体验系统开发 ” 项
目时 , 学生需要用到虚拟现实技术 、 现实增强技术等 , 这些
都是较为先进的技术 , 学生把这些新的技术融入创新创业 ,
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 再比如 , 学生参与 “ 基于温差发电技
术发动机余热回收技术 ” 横向课题研究时 , 学生对节能减
排 、 发动机能量回收等先进技术进行了学习 , 随后学生把这
些技术和思路融入创新创业 , 先后立项了
2 项地方高校国
家级创新创业项目 。( 二 )
利用产学研合作项目 , 提升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 、 敢于提出问题 、 进而解决问题是学生进
行创新创业所需要的基本能力之一 。
针对工科类专业 , 产学
研合作项目给了学生实战的机会 , 为学生提供了相关的案
例 , 为学生发现问题 、 提出问题 、 解决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
础 。
在产学研合作项目推进过程中 , 关于项目成果的转化,
需要各项技术的支持 。
项目带队教师要采用反问法 、 联想
法 、 类比法等 , 让学生自动提问 、 探索 , 使学生在有目的的引
导下寻找解决之策,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河南省农机鉴定站开发的 “ 拖拉机防翻架检测试验
台 ” 项目为例 , 该项目成果转化时 , 项目的研发环节需要解
决机械部分 、 液压部分和电控部分的设计问题 。
当遇到设计
难点时 , 项目带队教师要基于项目的本质 , 采用类比的方
式 , 对学生进行点拨,让学生有所疑 、 有所思,从而探究优化
设计方案 。
这样一来 , 参与机械部分设计与开发的学生 、 参
与液压部分设计的学生及参与电控系统设计的学生 , 都可
以有效提升其提岀问题 、 解决问题的能力 。( 三 )
利用产学研合作项目 , 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任何一个横向科研项目的完成都需要一个团队协作来
完成 , 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必不可
少的能力 。
产学研合作项目推进时 , 涉及技术支持 、 信息沟
通 、 咨询服务等内容 , 项目带队教师要根据具体工作内容,
分层次 、 分阶段分解风险责任,让不同学生明确自身在团队
协作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 , 使其积极地发挥自身在团队中
的作用 。
同时 , 鼓励团队内成员多沟通 、 交流 , 表达自己的想
法 、 听取他人的意见 , 从而发挥团队协作的效能 , 有效提升
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以河南省农机鉴定站开发的 “ 拖拉机防翻架检测试验
台 "T 页目为例 , 该项目包含了机械 、 电控 、 液压三部分 , 需要用
到机械设计 、 机械制造 、 电气控制 、 软件编程等不同专业方向
的人员 , 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 , 同
时也需要给其他人帮助 。
对此 , 项目带队教师在项目研发之
初 , 应设置一份工程细则实施流程 , 划分各阶段 、 各环节 、 各部
分人员的责任和工作内容 , 确保团队中各个成员能够合作完
成项目 。
同时 , 通过组建 QQ 交流群组的方式或以小组会议的作者简介 :
马宗正 ( 1981- )
, 男 , 汉族 , 山东济南人 , 副教授 , 博士 。注 :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 “ 十三五 ” 规划 2019 年度一般谍题 “ "产学研赛创"五位一体教学榄式研究与应用 ” ( 立项号 :
( 2019 )
-JKGHYB-0249 )
=58
形式 , 让参与项目的学生相互交流,以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九(四) 利用产学研合作项目 , 凝练创新创业团队学生创新创业需要组织一定的人员 , 形成团队力量 , 才
能够走得更远 。
学生在参与产学研合作项目过程中,开始参
与的学生会很多 , 但是能够坚持的学生不会很多 , 更多的学
生会被淘汰 。
而在工作过程中 , 学生也展现出不同的个性和
能力:有的学生专业能力较强,可以较好地完成相关设计与
开发工作;有的学生组织协调能力较强 , 能够较好地完成团
队成员之间的组织工作 。
学生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加深了
对彼此的了解 , 增进了感情 , 凝练了团队 , 便于后续工作的
开展 。为了能够更好地培育团队 , 我院机械工程学院出台了
《 机械工程学院众创实验室管理办法 》 , 在全院范围内进行
选拔 , 学生以创新创业团队的形式进行申报 , 以横向课题 、
创新创业项目为依托的可以优先入选 , 学院积极鼓励学生
进行创新创业活动 , 同时为了保持活力而实行淘汰制度 , 入
选实验室的团队三年内需完成企业冠名或开发出一款产
品 , 或者立项创新创业项目 , 未完成的团队须退出众创实验
室 , 以确保创新创业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三 、 利用产学研合作项目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效果近三年来 , 我院机械工程学院依托教师的产学研合作
项目 , 在创新创业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不断立项学生通过参加横向科研项目 , 以相关内容申报国家级地
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 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 2016 —
2017 我院机械工程学院立项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
目就有 5 项 , 居全校首位 , 具体如表 1 所示;在 2019 年有 2
项项目申报了河南省 “ 互联网 +
”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第
五届中国 “ 互联网 + ”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河南赛区选拔
赛 ,60 余所高校的 175 个项目进行了现场决赛 。
我院刘军 、
刘豫喜老师指导的 “ IETM 三维增强现实说明书 ” 项目荣获
主赛道二等奖 , 吴素珍老师指导的 “ 零负如厕一老人如
厕蹲起助力装置 ” 项目荣获主赛道三等奖 , 同时还有 5 个学
生注册了自己的公司 。表 1 机械工程学院国家级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项目类型 项目负责人201611517036无磨损磨片式固液分离机设计 创业实践项目 周闯201611517037矿用救生舱舱体隔热抗爆性能分析与设计 创新训练项目 陈永辉201611517038高傑耐热球铁及其失效机制的研究 创新训练项目 冀佳彬201611517039基于温差发电发动机尾气能量回收装置设计与试验研究 创新训练项目 刘春涛201711517006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废弃能量回收系统设计及实验研究 创新训练项目 刘大成(二) 学生不断有科研成果产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得到提升 , 就会产生好的想法和
创意 , 以相关的创意和想法完成相关专利申请 , 这既保护了
相关产品 , 使学生的发明创造得到国家法律保护 , 也是学生
的科研成果产出 , 如 “ 发动机冷却系统温差发电模拟试验
台 ”
“ 发动机尾气温差发电系统试验台 ” 就是大学生创新创
业项目的产出 ,2016 年以来我院机械工程学院学生授权专
利情况具体如表 2 所示 。表 2 机械工程学院学生授权部分专利专利名称 专利类别 授权时间 学生发明人一种铳床主轴卸荷结构 实用新型专利2016/12闫婷婷 、 李卓霖一种新型机械加工的半自动化切割机 实用新型专利2016/07魏琰晨 、 于浩杰一种用于声控的机器人装置 实用新型专利2016/12张明理 、 张帅一种远程控制的医疗陪护机器人 实用新型专利2016/12师航 、 鲍李鹏一种孔系组合镇削装置 实用新型专利2016/10赵留雅 、 王玉莹 、 杨超群i 种具有流量监测的两级除尘系统 实用新型专利2016/10张行 、 亢旭博一种铳床用机械式垫铁 实用新型专利2017/06潘翔宇 、 张通发动机冷却系统温差发电模拟试验台 实用新型专利2018/02张乾助 , 刘大成,李文良发动机尾气温差发电系统试验台 实用新型专利2018/04刘春涛 , 刘大成,潘博博 , 黄岩四 、 结语我院机械工程学院通过大力实施以产学研合作项目的
创新创业活动 , 将教师的产学研合作项目融入学生的创新
创业活动 , 不断培育学生的专业兴趣 , 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
力,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知识紧密结合 , 进而培养了学生分
析问题 、 解决问题的能力 , 提高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 ,
为其今后的创新创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 1 ]
张元祥 , 倪成员 , 吴军."四位一体 ” 机械类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
系的研究与实践 [ 耳高教学刊 ,2018(24):29-32.[ 2 ]
钱静珠 , 胡金平.教育公平视角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实施
的思考卩 ] .高等理科教育 ,2018(6):102-108.[ 3 ]
赵晓宁 , 新乔 , 任熙俊.优先发展教育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教育技术装
备事业的巨大发展成就(续三) [ 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8(16):1-5.[ 4 ]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第二批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名单
的通知 [ EB/OL ] .(20 16-06-23)(2019-08
-03 ] . http://www
. haedu.gov.cn/2016/
06/23/1466644553872.html.【 5 ] 邱挺 , 黄智贤,叶长樂 , 等.产学研合作培养化学工程创新型人才的研
究与实践 [ J ] . 化工高等教育 ,2018,35(6):6-10.[ 6 ]
许金友. “ 产学研结合 ” 的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研究:以高职院校艺术
设计专业为例 [ J ] . 湖南包装 ,2018,33(6):96-100.[ 7 ]
周昕 , 任百利.关于高校产学研合作的思考 [ J ] . 西部素质教育 ,2018,4
(23):152,154.[ 8 ]
吴素华.产学研合作促进新工科发展 [ N ] . 中国教育报 ,2018-12-10(5).59
篇四:开展产学研合作意义
2021.08论 坛 Forum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 开启产学研合作新征程◎ 中国企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 朱宏任首先我代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向出席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企业座谈会的全体同志致以诚挚的敬意并表示热烈的祝贺!“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描绘了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宏伟蓝图,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重大举措。2021 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创新 使命 担当 -- 中国产学研合作百佳示范企业》一书的出版,对于我们深入学习把握“十四五”规划战略部署,认真贯彻落实规划纲要、明确企业产学研合作方向、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十四五”规划的导向是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新发展阶段是现实依据,新发展理念是行动指南,新发展格局是战略选择,为企业新时期开展产学研合作、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发展方向。在此,从企业视角,围绕落实“十四五”规划及会议主题谈三点看法,与大家分享。
一是以新发展阶段准确定位产学研合作新使命。“十四五”开启了新发展阶段,这是我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实现历史性跨越的阶段,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历史方位。我们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时代特征,在企业发展战略层面重新聚焦,在企业产学研合作方向上重新定位,与时代方向同频,与国家发展共振,将产学研合作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找准定位、抓住关键、精准发力。比如,科技自立自强成为决定我国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能力,存在诸多“卡脖子”问题。比如,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已经形成高度共识,实现2030 年前碳排放达峰、2060 年前碳中和的目标任务极其艰巨。比如,随着经济全球化出现逆流,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多变,如何处理好自立自强和开放合作的关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等等。这些制约新阶段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关键领域,就是我们开展产学研合作实践的主战场和着力点。二是以新发展理念系统注入企业产学研合作新动力。坚持系统观念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提出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基本原则。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新发展理念的五个方面既相互贯通又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其中创新是第一动力、协调是内生特点、绿色是普遍形态、开放是必由之路、共享是根本目的。我们既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把握新发展理念,树立系统全面的发展观,引领企业发展方向 ;又要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到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贯穿到企业产学研合作方方面面,全面创新、协同推进。既要重视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
。. .。
。
4 2021.08论 坛 Forum第一生产力的引擎作用 ;又要重视产学研合作,围绕企业需要整合科研机构与院校资源,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融合,使生产关系有效适应新的生产力 ;还要重视体制机制创新,抓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政策机遇,真正破解制约产学研合作的体制机制,有效激发各方的创造力和活力。三是以新发展格局积极开拓产学研合作新空间。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与时俱进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产学研各方塑造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路径指向。新发展格局将改变国际和国内循环的主次关系,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强化国内外产业链的关联和互动,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这为我们重新认识产学研合作的政策取向提出了新思路。从企业端看,要发挥国内市场规模大、韧性强、活力足的优势,加快从“两头在外”的传统发展模式转向主要基于内需市场升级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型道路 ;同时,牢牢把握国际市场机遇不放松。从产学研合作端看,在经济融入新发展格局过程中要瞄准世界一流水平,携手共力,自立自强,培育一批掌控价值链高端、具有品牌效应和强大国际竞争力的本土企业,并引导和鼓励这些企业构建以品牌和核心关键技术为主导的全球价值链,主动融入国际大循环,实现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和配置资源,促进我国企业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以产学研合作为支撑的全球竞争新优势。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自 2007年 11 月成立以来,大力推动产学研合作,成绩斐然。特别是在路甬祥副委员长指导和理事会的有力领导下,王建华副会长、丁玉贤副书记及促进会全体工作人员一道,牢牢把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方向,为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服务,为加快区域经济创新发展服务,为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服务,在推动产学研合作方面做出了出色贡献。这次精选实践案例集的出版和座谈会的召开,就是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中国企联愿意与促进会进一步密切合作,共同发挥产学研与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搭建协同创新共享服务平台,大力探索新阶段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新机制、新方法、新途径,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政产学研用金的紧密结合,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贡献。
(本文系作者在“担当新时代新使命 迈出产学研新步伐”企业家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致辞)。
。. .。
。
篇五:开展产学研合作意义
9 卷第6 期2 0 0 8 年11月肇庆学院学报JO U R N A LO FZ H A O Q IN GU N IV E R S IT YV 0 1. 29 . N o . 6N O V . 2 0 0 8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内涵及现实意义探析杨琰( 肇庆学院科研处. 广东肇庆526 0 6 1)摘要:产学研合作教育是指以高校为技术依托, 以企业为主体, 以市场为导向, 社会企业、 高校科研共同参与到教学生活中去的一种教育模式。
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教育具有优势和必要性。
高校加强产学研舍作教育的基本策略为贯彻科学发展观, 完善合作教育体制; 强化实践意识, 改革人才培养方案; 规划学科布局, 倾斜特色学科建设。关键词:
产学研合作教育; 人才培养; 策略中图分类号:
G 6 4 2. 0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 0 9 —8 4 4 5( 20 0 8 )0 6 —0 0 20 —0 4自从19 9 8 年高校扩招以来, 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了全社会关注的难题之一。
每年高校都积极应对大学生就业, 但就业率却总是差强人意, 仅维持在7 0 %左右。
20 0 8 年有超过6 0 0 万的大学生投入求职大军, 就业形势极为不乐观。
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来说, 培养一个大学生的投入成本是巨大的。
可是, 为什么大学辛苦培养出来的人才却被急需人才的企业拒之门外呢?关键在于教学和实践脱节。一、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内涵产学研合作教育是指以高校为技术依托, 以企业为主体, 以市场为导向, 社会企业、 高校科研共同参与到教学生活中去, “做中有学、 学中有做”的一种教育模式。
自从赫尔曼・施奈德于19 0 6 年在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推行了第一个合作教育计划以来, 产学研合作教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产、 学、 研是不同知识运行的形式【¨ 。
现代意义上的产学研具有相互依存、 螺旋上升的关系。产通过学与研进行更新换代, 研依存于学与产的实际需求, 而学就必须联系物质生产和科技新成就即产和研。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质就是知识的合理配置与应用。
无产阶级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 学校人才的培养计划要“根据社会定货来制定” 【2】
, 这正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理念。精英阶段的本科教育是学术教育。
知识殿堂在城市近郊高高耸立, 里面的学者们将知识体系进行精密划分后, 就关上门进行各自的研究, 而将知识应用贬低为“世俗狭隘” 的事情。
到了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 绝大多数的高校已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知识、 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 着眼于和社会需求保持一致。
现行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 学生的知识结构远远落后于社会实践发展, 动手能力很差, 综合素质低, 职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缺失, 迫切需要变革, 产学研合作教育恰恰能够完好地解决这些缺陷。
所以近几十年来产学研合作教育在欧美国家得到了迅速发展, 逐渐演变为世界性的教育改革主流。我国在20 世纪8 0 年代末开始引进合作教育。19 9 7 年10 月 教育部确定“九五” 期间, 在全国28 所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试点工作。
由此, 产学研合作教育正式纳入了政府教育部门教育改革的总体规划中。
20 0 7 年11月 3日, 在北京正式成立了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 预示着我国产学研合作工作将加大力度向高层次发展。收稿日期:
2008—07 —01基金项目:
幸庆学院科学研究基全资助项目( 0 6 4 1)作者简介:
扬琰( 19 7 5一), 女. 甘肃兰州人。
肇庆学院科研处助理研究页. 硕士。 万方数据
第6 期杨琰: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内涵及现实意义探析21二、 产学研合作教育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的优势产学研合作教育能够充分利用企业和科研单位的不同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 以理论密切联系实践为理念, 以培养学生全面素质、 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为重点【3】
。
现实生活中, 它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显著优势,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
按照认知心理学观点, 只有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完整清晰、 分层合理, 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并随时提用。
大学课程是根据学科来进行分类的, 学生学习的仅是本专业的部分理论知识, 本学科的内容不能全面掌握, 更不用说兼融贯通其他学科的知识。
而产业的创新活动往往是建立在多学科综合基础上的、 学科交叉点处的技术革新或发明创造, 类似一个个活动课题, 学生在明确的目标导引下, 将有选择地汲取不同领域的相关知识, 不断重新建构知识体系。
因此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合理, 知识层面宽广。第二, 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开放的思维方式。
知识系统的不断优化使得学生反应敏锐, 创造性思维踊跃。
研究过程中, 学生需要对各方面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 分析判断和联想决策等, 每一步都要小心谨慎, 不断反思总结,自觉按照事物的发展趋势调整自己的思维路线和行动方案。
这就使得学生养成了勤于思考、 周密设计、 灵活变通、 工作刻苦的处事习惯, 发展了个体的思维能力和洞察力, 从而能有效促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第三, 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创造性的实践能力。
在实践中, 学生们没有现成的书本答案可以照搬, 只能边思考边尝试, 边学习边攻关。
从开始的撰写项目申请书, 到资料的检索应用, 再到研究计划的制定和应对实施过程中的种种突发性事件, 都凸显着学生的创造性火花。
这使得教学中的实践环节从简单的重复性实验走向了创造性的设计性实验, 培养了学生们独立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创造性实践能力, 使学生们获益匪浅。第四, 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高度的情商智慧。
今天的教育更重视学生学会生存和学会与人合作。
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 学习过程既是与人交往又是亲历职业生活的过程, 学生们对职业世界有了一定认识, 切实明了了集体智慧、 团队精神等抽象概念, 体会了成功、 失败、奋斗等工作经历, 感受了合作、 分享、 分歧等交往内涵, 增强了受挫折能力和情感教育, 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职业观和道德观, 保持自信开朗、 积极认真的心态去应对生活。三、 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必要性自18 6 2年威斯康星大学率先提出“为社会服务” 职能以来, 象牙塔里的高深知识研究者们开始逐步关注社会经济发展。
漫长的一百多年岁月用事实证明了这是社会、 高校和企业的共赢发展。
高校具有以下的特点, 一是学科门类比较齐全, 学科基础研究和基础实验室俱全, 研究方向精细, 可以广泛地进行跨学科研究和交叉学科研究; 二是具备相对宽松的学术氛围和自由的研究兴趣, 学者们凭着学术兴趣自由畅漾在知识海洋里, 这就为企业不愿意参与的原始性创新和基础性研究提供了研究环境, 而基础研究是技术创新的支撑点, 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是研究力量雄厚,除了各个学科领域的专家带头人之外, 还有大批的青年教师和博硕士研究生可以参与研究, 他们精力充沛、 思维活跃, 正是科技攻关的生力军; 四是信息畅通前瞻, 高校系统内的国内外学术研讨会及学科协会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交流沟通, 传递着前沿成果, 使得科研人员及时获得最新的研究资料, 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
所有这些都是其他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所不具备的优势, 产学研合作教育给这些优势的发挥提供了一个最佳平台。
有了企业提供的攻关目标和经费支持, 会使高校在创新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万方数据
肇庆学院学报第29 卷同时, 高校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一是大学“有组织的无序状态” 的特性使得科研力量分散, 各自为政, 学者们基本处于个体研究状态, 研究成果小而微甚至雷同, 分散了宝贵的精力、 时间和物力; 二是研究成果或项目与区域社会需要脱节, 转化率很低, 教师们的劳动成果因为“养在深闺无人识” , 得不到应有的价值体现, 而企业却在不断寻求技术创新成果; 三是科研经费严重不足, 教师们无法从事甚至被迫放弃相关研究, 从而制约了学术领域的深入发展和知识创新; 四是教学内容和培养模式等一成不变,学生眼高手低, 动手能力差, 在人才市场上滞销。产学研合作教育则可以帮助高校消除这些劣势。近年来, 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迅猛, “校市相融, 校企合作” 的思想被广泛认可。
很多高校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 取得了学校与学生的双赢发展。
西南科技大学自19 9 3年实行“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 以来, 实现了三次跨越式发展, 在师资、 专业、 学科建设等方面得到了全面协调发展, 培养了若干“基础扎实、 能力强、 素质高、 具有创新潜能和协作精神” 的复合型人才【4 1。
华中科技大学D ia n 团队“一边上课学习, 一边真刀真枪搞科研” , 在承接科研项目中学习。
其成立仅5年时间, 却申报了6 项国家专利, 累计获得来自企业的科研经费超过30 0 万人民币, 学生们视野开阔、 综合能力突出[ 51。
这些实践表明, 产学研合作教育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得越紧密, 高校、 社会乃至学生本人就能够获得越大发展。四、 高校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基本策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使得产学研一体化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充分发挥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 就必须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现实应用途径。
宏观层面上, 政策立法、 政府关注、 教育行政部f - 1引导以及企业合作等方面缺一不可, 而微观层面上则需要着眼于高校自身的革新措施。( 一)贯彻科学发展观。
完善合作教育体制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全面、 和谐地进行可持续发展。
其内涵应用于高校发展中,首先需要客观分析和合理定位, 大学类别不同,其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就不同, 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理解和选择也不同。
其次是选择合适的合作教育模式, 即使是定位相同的大学。
也会因自身特点或地区环境等因素的不同而开展不同的合作途径。
发达国家的产学研合作教育主要有两种形式, 分别是以课题项目为中介的合作模式和以生产实习为中介的“三明治” 模式。
参考其经验的同时要联系学校实际, 探索具有学校特色的合作教育道路, 并在实践中慢慢修正。
第三是加强职能建设, 决策层要不断开拓区域合作领域,相关工作部门要分工明确, 奖罚严明以保证学校上下和内外系统的畅通运作。
最后是坚持观念创新, 既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扶持, 如与地方科技局联办“合作洽谈会” 、 “科技周” 等活动, 建立科技创新孵化体系等, 又要主动走出去寻求合作机会, 如筹建大学科技园、 与企业联合申报课题等,促使让高校研发力量和地方高新技术企业密切合作、 互惠双赢。【二)强化实践意识。
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在常规的教学活动中侧重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是学生顺利进入职业世界的保证, 改革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一是课程设置灵活化, 将科研项目、 企业需求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去, 增加研究性课题教学, 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 二是根据专业发展现状及时变更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 在全面实行学‘分制的基础上实行短学期教学, 每学年都有固定的社会实践时间, 学生按规定修完了本学年的学分要求后, 就必须完成相应的见习、 参观等活动, 而第四学年的大半时间则要去联合办学单位进行有酬实习兼做毕业设计; 三是课堂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学习, 突出学科特色, 注重锻炼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是加大投入, 建设实验室和实验基地, 创造逼真的生产实践环境, 认真完成试验、 实习、 见习等实践活动; 五是大力开展创业教育, 鼓励学生参加职业世界的实践活动。 万方数据
第6 期杨琰: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内涵及现实意义探析( 三)规划学科布局, 倾斜特色学科建设每所高校的发展理念和办学环境都不尽相同, 学科建设上自然也有不同的侧重点。
涵盖面广、 层次分明的学科布局能激发学校发展, 为产学研合作教育提供坚实后盾。
建设带有地方特色的应用学科既给教师学生们提供了充足的实验环境和第一手资料, 又能得到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支持, 提升学校知名度, 这无疑是学科建设中的重点。
特色学科建设中强调师资结构的优化和校本课程的开发。
要建立一支以学校教师为主、 联合办学单位的专家们为辅, 教学、 科研、 生产实践有机融合的“双师型” 师资队伍; 要改革绩效评价、 薪酬分配和职称评聘等制度, 以鼓励教师们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和横向课题的申请, 力争特色学科中校本课程的比例占一半以上, 研究成果转化率高; 以特色学科的实践基地为平台, 可逐步形成区域办学链条, 完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 从而形成学校和地方的良性互动发展。参考文献:f1】潘懋元.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 J】
. 中国大学教学。
2008( 3):
15- 17 .【2】昊式颍. 马卡连柯教育文集:
上卷【M 】
.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 8 5:
6.【3】李大胜. 产学研合作办学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
. 高教探索。
20 0 7 ( 5):
60 - 62.[ 4】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N 】
. 中国教育报, 2007 ・11- 06( 3).【5】杨晨光. 创新潜能在实践中尽情释放[ N 】
. 中国教育报. 20 0 7 - 1 1- 08( ” .C o n n o ta tiv e a n d P r a c tic a lS ig n if ica n ceo nJ1・‘ 1 n ’U o - o o e r a t iv e E O u c a t io n S y ste m・■一Y A N GY a n( A ca d em icR e se a r c hD e p a r tm e n t, Z h a o q in g U n iv e r sity , Z h a o q in g G u a n g d o n g 526061, C h in a )A b str a c t:
C o —o p e r a tiv ee d u c a tio n is a k in d o fe d u c a tio n a lp a tte r n sw h ic h ta k e s th eu n iv e r sitya stech n i・ca l- su p p o r te d , th e e n te r p r isea sp r in c ip a l—su p p o se d , a n dth e m a r k e t a sg u id a n c e , th u sth e so cia len ter p r isea n du n iv e r sitya c a d e m ic r e se a r c h a llp a r ticip a tein th ete a c h in gw o r k . It isn e c e ssa r ya n dsu p e r io rf o rth eu n iv e r sitytoca r r yo n it. T h e essen tia lstr a teg y im p le m e n ts scien tif icd e v e lo p m e n t co n ce p t, co n su m m a te s th e e d u c a tio nsy ste m , s仃e n g th e n s p r a c tic e c o n sc io u sn e ss, r e f o r m s th ep e r so n n e l tr a in in gp la n , p r o g r a m sa n d in clin es ch a ra cter・isticd iscip lin eco n str u ctio n .K e yw o r d s:
C O ・o p e r a tiv e ed u ca tio n ; p erso n n el tr a in in g ; c o u n te r m e a su r e( 责任编辑:
杜云南) 万方数据
...
篇六:开展产学研合作意义
国家产学研合作经验的借鉴意义孙元花( 淮海工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0 )摘要: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具有相似的经验在于: 运用科技计划手段直接支持产学研合作; 推动产学研合作组织的形成和发展; 明确以获取产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为主要目标; 加强产学研合作宏观协调机制。借鉴这些经验,当前, 我国产学研合作已在全国普遍展开, 已组织多种形式的对口交流和考察活动, 各地政府纷纷制订政策、 加强引导, 为推动合作创造有利的软硬件环境, 合作模式已开始趋向于多样化,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我们应明确政府支持产学研合作的目标导向; 制定新的有效措施, 探索促进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 积极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关键词:
产学研合作; 长效机制; 国际科技合作中图分类号:
F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2-3240 (2010 )
09-0113-03收稿日期:
2010- 07- 11基金项目:
本文为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发达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经验及其启示研究》 (项目编号:
07EYB050)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
孙元花 (1980-)
, 女, 湖北阳新人, 淮海工学院讲师、 管理学硕士, 研究方向:
科技管理。社会科学家SOCIAL SCIENTIST2010 年 9 月(第 9 期, 总第 161 期 )【管理学与企业发展】Sep.,2010(No.9,General No.161 )一、 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的经验发达国家在长期的产学研合作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研究表明,尽管这些国家存在着体制、 政策、 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但产学研合作越来越体现出趋同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第一, 运用科技计划手段直接支持产学研合作。
产学研合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由一方担任其组织协调的工作, 因为产学研结合不仅关系到产业界、 高校和科研院所, 更是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大局。
政府作为社会的主要组织者和管理者有必要采取措施,在学术界和产业界之间建立共同利益区,通过产学研合作来推动科研开发和转化。而政府能够采取的有效措施之一就是运用科技计划手段。
例如, 美国先进技术计划(ATP )
制定的目的就是向企业或企业与科研机构的联合体提供启动资金,进行高新技术的应用研究与产业化开发; 德国的促进创新网络计划 (InnoNet )
主要是促进竞争前的研究合作,至少要四家企业和两个研究机构参与, 其目的是促进知识向中小企业转移, 同时鼓励德国研究机构和高校的研究工作更多面向中小型企业的需要;瑞典的知识交换计划对国外回来的博士后给予特别资助以吸引优秀人才回国创业,在大学里为企业科技人员设立副教授的岗位等措施都是为了鼓励人员流动; 法国的竞争点计划、 芬兰的国家技术发展中心计划等都强制性规定计划项目都应以产学研合作方式进行研究,企业的项目必须找大学或研究机构作为伙伴才能得到资助, 而大学、 研究所的项目也必须由企业作为伙伴才能得到支持[1]。第二, 推动产学研合作组织的形成和发展。产学研合作本质上是基于产业界、 学术界的内在需求形成的合作关系, 其基本表现形式为合作网络或产业研发联盟。在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不同类型的自发的产学研合作网络或产业研发联盟逐步形成, 政府通过引导和支持的方式促进其发展;另一方面,各国政府也通过计划等方式推动合作网络或产业研发联盟的形成。
比如, 在美国硅谷效应的启发下, 日本从 2001 年度起实施产业群推进计划, 在各地方选建了 19 个各具技术特色的产业集群。
经济产业省分布于各地派出机构的职员约 500 人, 有 4000 多个中坚企业以及 200 多所大学参与了这个计划。经济产业省对产业群的支持措施有:支持企业与研究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如主办研究会、 交流会、 研讨会等; 支持具有地方优势与特色的技术开发,提供开发补助金及产学共同开发委托费等; 建设创业孵化环境, 培养创业113
者, 支持大学风险企业。
在发达国家推进产学研合作的过程中,中介服务机构的功能和作用越来越得到重视和发挥, 例如, 英国的法拉第伙伴关系计划要求产学研合作中必须有中介机构参与。
除了传统的技术市场、 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继续在推进产学研合作中发挥作用, 孵化期、 技术转移网络以及信息平台等各种丰富多彩的中介形式不断涌现, 并起到良好效果。第三, 明确以获取产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为主要目标。
面对 21 世纪知识社会和全球化的挑战, 世界各国都充分认识到一国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是产业竞争力, 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在于产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而产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往往需要巨大投入,企业一般难以独立承担, 政府往往要有所作为, 而通过产学研合作创新促进竞争成为发达国家日趋明显的战略意图。发达国家纷纷制定、 调整或完善各自的产业技术政策, 通过聚集产学研各方力量夺取产业发展技术制高点, 以强化本国的技术优势。
以法国为例,法国政府认为, 企业、 培训中心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协调作用是竞争的基础, 只有将法国各省区的经济活动参与方努力动员起来, 法国的产业竞争力才能得到提高, 并于 2005 年出台了全新的竞争点计划, 在不同地区培育了多个 “竞争点” , 通过各个 “竞争点” 整合企业、 培训中心和研究机构各自所拥有的知识、 资金或人才优势, 共同为产业技术创新服务。
除法国外, 德国的主题计划、 美国的先进技术计划等科技计划也有对产学研合作的要求, 反映出发达国家政府支持产学研合作的战略重点在于获取产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在于提高产业竞争力。可见, 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经济环境中, 发达国家政府集中力量支持产业关键技术或共性技术领域的产学研合作已成为保持和提升本国产业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第四, 加强产学研合作宏观协调机制。产学研合作既涉及产学研之间的合作关系, 也涉及有关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因此, 许多发达国家成立了部际协调机构以更好地推进产学研合作。
美国政府设有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统筹协调科技战略与政策, 其下属九个协调委员会负责协调各部门、 科技界与产业界的利益。意大利于 1996 年成立国家科研与创新政策部际委员会, 由意大利总理直接领导。该委员会专门下设由教育、 大学与科研部副部长领导, 总理府秘书长和相关职能部门代表参加的工作小组, 提供包括促进产学研合作方面的政策咨询。
澳大利亚有两个最重要的科技管理和决策机构:
总理科学、 工程和创新理事会(PMSEIC )
和科学技术协调委员会 (CCST )
, 这两个机构是跨部门的非常设机构, 其中总理科学、 工程和创新理事会是澳大利亚的最高科技决策机构, 由联邦总理任主席, 由与科技创新和教育有关的内阁部长及有关机构的非部长级高级执行官任委员。
该理事会每年召开两次会议, 就重大科技问题向政府和议会提交有关科技和创新方面的咨询报告和政策建议报告。二、 我国产学研合作的成效与不足并存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备, 产学研结合在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和迅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政府通过实施一系列国家重大科技工程、 科技计划等促进产学研结合, 使得产学研结合的范围越来越广泛, 组织模式不断创新, 产学研结合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具体表现有如下几点:(1 )
产学研合作已在全国普遍展开目前,全国已有近 30 个省市自治区成立产学研合作协调办公室, 编制了本地区的合作项目计划。此外, 尚有 17 个省市的一些企业与高校、 科研院所建立了 455 个联合研究开发机构,有 11 个省市在合作中共建了 75 个产学研股份制公司。(2 )
组织多种形式的对口交流和考察活动当前, 科技进入经济的制约因素是信息不灵。据统计,在 30 个省市自治区举办的对口交流和考察活动中, 参加的有 2.5 万个企业、 21 万人次, 签约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8749 项,其中属于共同开发的项目共 7千多项。此外, 上海市还创办了 《上海产学研》 内部专刊, 甘肃出版了 《产学研信息》 , 通过这些刊物沟通信息, 交流合作经验。1999 年 9 月, 在国家经贸委、 教育部、 中科院联合青岛市政府成功举办了 “全国产学研联合洽谈会暨展示会” , 同时中国产学研联合网 (http://www.irurpp.net.cn )
和中国技术创新信息网 (http://www.ctiin.com.cn)
开通, 为产学研各方提供了快速、便捷的信息服务[2]。(3 )
各地政府制订政策、 加强引导, 为推动合作创造有利的软硬件环境例如, 广东省颁发 《促进厂校合作实施办法》 , 陕西省制订 《厂校技术合作实施办法》 , 甘肃省提出 《关于产学研联合、 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若干意见》 ,重庆市制订《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管理试行办法》 等等, 这些政策法规对于合作的组织协调、 联合方式、 项目立项及管理资金融通、 收益分配、 形成激励等约束机制方面, 都起到积极作用。(4 )
合作模式开始趋向于多样化“按照合作契约的关系分类, 产学研合作模式主要可分为技术转让、联合开发、委托开发和共建实体四类。
按照合作发起者来分, 产学研合作模式又可分为大学研究所推动型、 企业推动型和政府组织型三类”我国产学研结合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产学研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有些科研人员在接受企业委托的项目后, 不愿让企业参与, 而企业如果不介入研发过程, 可能会出现研究成果不能满足企业需求的现象。二是产学研结合的组织形式与产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目前的产学研结合主要以项目合作为主, 缺乏战略层次的合作, 不能适应重大产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发[3]。114
的需要。三是就技术创新能力而言, 企业还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产学研结合的层次和水平还需要提高。四是产学研结合的利益保障机制尚未有效建立,影响了产学研之间持续稳定的结合。五是政府在利用政策手段引导产学研结合方面发挥的作用还不够, 迫切需要研究制订进一步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政策措施[4]。三、 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进一步促进我国产学研合作发达国家在长期的产学研合作中积累的成功经验, 对于我们正在建设以企业为主体、 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第一,明确政府支持产学研合作的目标导向。
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 政府通过科技计划支持产学研合作是十分必要的, 但政府支持产学研合作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导向。首先, 要将对产学研合作的支持与原有的科技计划体系建设相结合, 对那些面向产业、 产品和市场, 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计划, 要将采取产学研联合与合作的方式作为申报和执行国家科技计划的前提和硬性约束条件提出。其次, 要区分不同层次的产学研合作需求, 在制定国家科技计划时要更多地强调国家目标, 将资助的重点放在提高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上, 而在行业目标的实现上, 政府所起的更多的是引导性作业, 让市场机制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
再次, 综观国外的科技计划, 可以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就是其目标非常明确和单一。这与我国的科技计划设置有较大的不同。
我国的科技计划主要是按照研究开发阶段设置的, 不同计划之间的衔接性有待加强。
为此, 在今后的国家科技计划设置中, 可以借鉴国外的科技计划或国内的 16 个重大专项的实施机制, 使基础研究和后期的应用开发研究能形成 “一条龙” 管理的顺畅局面[5]。第二,在梳理现有政策的基础上制定新的有效措施。
单从数量来看, 目前我国与产学研相关的政策总量达 3000 多条, 但这些政策中真正能发挥效力的仍十分有限。
当务之急是对现有政策进行有效的梳理和分析,对国外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政策法规进行系统整理, 在此基础上,可以探索目前国内产学研相关政策存在的问题和症结, 制定一些更加有针对性地、 行之有效的新政策、 新措施, 以弥补现有相关政策的不足。新政策的出台绝不能停留在口号式的条目上,而是要针对目前参考文献:产学研合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给出政策答案, 关键是要解决好利益各方的权利、 义务, 为产学研合作营造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
当前, 应抓紧制定促进产学研合作的财税政策、 政府采购政策、 金融政策和人才流动政策等, 以把产学研合作向纵深方向推进。第三, 逐步探索促进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我国的产学研结合自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开始探索至今, 已有近 20 年的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不乏一些成功的案例, 但其成功的原因却是复杂多样的, 而且一些案例还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不具有普遍推广的价值。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我国产学研结合的有效体制机制环境还远未建立。产学研结合有多种形式, 应根据合作的目标选择适当的产学研结合形式。
研发联盟是一种战略层次的合作, 是产学研结合的一种有效形式, 但建立研发联盟要以市场机制为基础, 不能用行政手段代替市场机制, 同时要注意研发联盟可能产生的风险。
为了更好地探索促进我国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 可以选择几个典型行业和关键技术领域先行试点, 在总结试点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再全面推开。在试点过程中, 政府各部门应通过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搭建企业和大学、 研究机构之间的桥梁, 同时, 要加强政策引导, 在税收、 贷款和风险投资引入等多个环节上为产学研的联合与合作提供便利[6]。第四, 积极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从合作范围来看,许多国家的产学研合作已突破国界范围,且多以各国参与主体之间的自愿合作为主。
相对而言, 欧盟国家的产学研合作往往强制性要求对其他欧盟国家开放, 如法国的 “竞争点” 项目要求必须有欧盟乃至其他国家的合...
篇七:开展产学研合作意义
镦, 百 研 充炭 谈 高等 院校 开 展 产 学研 合 作 的 必 要 性 与 可 行 性 口薛姗姗 摘要 :
高等院校 发展产 学研合作是在校 学生需求和渴望的 , 是教 师 的一种 自觉需求 , 是 高校发展 的需要 。全面建立校 企合作培养制度 , 在 更 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培养出企业急需的各类专业人才, 无疑是当前企业和 高校 必须面对的一项重大而迫切 的任务。高等院校和企业通过产学研合 作 , 各取 所需, 顺应 了发展 的潮流 , 可 以达到共赢。因此 , 高等院校进一步 开展产学研合作势在必行。
关键词:
产 学研合作 必要性 可行性 当今世界, 全球经济迅猛发展, 科技创新 日新月异, 国际竞 争 日趋激烈, 谁先取得行业中的先进技术, 谁就能在竞争中立于 不败之地。中国只有一部分大型企业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 而 很多中小型企业及 民营企业并不具备 自行投入科研 的能力 , 这 就急需能为其提供科技创新服务的第三方, 因此这一宏观的大 环境就促进了产学研合作的发展。学校通过校企结合、 产学结 合, 真正使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进而直接为企业提 供服务, 同时企业也向学校提出人才培养的要求, 为学校的实践 性教学提供保障。
高等院校与企业之间基于产学研合作的理念 , 不仅扩大和 提升了产学研合作的外延和内涵, 构建 了共赢、 开放、 高效、 互补 的新型合作模式, 还能够提高产业的总体实力及竞争力。因此,
高等院校进一步开展产学研合作势在必行。
一、学生渴望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 产学研合作是在校学生需求和渴望的。从历届学生选择专 业的情况来看, 具有大量实习机会的专业是最受欢迎 的。这类 专业可 以让学生切身体验到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用处, 在 实践中能够真正体验到那种发 自内心的成就感。
高等院校与企业产学研的全面合作, 能够为在校学生提供 具有真实工作 岗位性质的实习实训环境, 为相关专业的学生提 供实习锻炼的机会, 还可以让学生参加对客户的培训。学生在 相关企业中的实习及参加对产品客户的培训能够提高理论知识 水平, 获得相应的实践技能, 高等院校与企业产学研的全面合作 真正突出体现了专业课程教育的特色。
在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专业科技创新, 这种实践教 学方 式不仅促使 学 生融合所 学专 业知识 与技能 , 锻 炼 了解 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 并且能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接触、
认识企业中的生产实践, 从而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就业竞争 力及成功率。
二、 教师的自觉需求 高等院校与企业的产学研全面合作是教师的一种 自觉需 求。大多高校教师不满足于仅仅在学校完成传授理论知识这样 单一性的工作, 更加渴望充分发挥 自己的学识, 为企业解决更多
的实际问题 , 为国家做 出更大的贡献。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
教师要不断找出差距, 学习新知识、 新技术, 充实、 提高、 完善 自
己, 这同时也会促进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62 产学研合作有助于教 师科研能力的提高。高等 院校教师必须具备专业应 用科研能力, 否则必将与该 专业的先进理念脱离 , 其所 培养的人才也必将无法适 应企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产学研合作以科技创新为切 入点, 首先强化 了教师的科研意识, 促使教 师深入企业, 主动进 行相应专业技术科学研究; 其次是通过各种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为教师进行技术应用研究提供便利的条件 , 帮助教师提升 自身
科研 能力 。
总体看来, 高等院校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一方面使专业教 师得到了实践锻炼, 提高了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 另一方面为企 业产品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产品革新改进提供了依据。双方取 得了双赢的结果, 这更加促使 了校企的进一步合作。
三、 高校的发展需要 通常, 高校缺少支持资金 以及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 媒介。而企业则拥有实际生产场地、 充足的资金支持 以及丰富 的管理经验。若实现高校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 企业 自身能够 获得科学专业技术上的创新, 并最终将核心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获取更大利润; 学校也能够通过合作项 目得到资金上的支持, 获 得更多的科研成果, 提高自身的学术名誉。
高校要充分认识和 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和资源优势, 通过 协同创新产生新的优势和能量, 以企业需求和支撑为基础的产 学研合作, 不仅是已有成果的转化, 而且要在企业与高校联合开 发、 企业委托高校开发和高校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等方面使产 学研合作走向深广, 使产学研合作的近期效益和长远效益达成 统一。高等院校与企业之间具有互补性, 企业利用高校的科研 成果与人才优势, 在合作的过程中获得技术支持和智力保障, 提 升 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对于高等院校来说, 产学 研合作是高等教育适应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 是高校功能在现 代社会 日益拓展的必然结果。高等院校通过与企业合作, 从中
获悉社会经济技术发展信息, 以促进学校学科建设的发展, 同时 为企业提供多元化服务, 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 中所遇到的技 术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促进产业相关领域科研成果尽快转化 为生产力, 为企业服务。
参考文献:
[1]高瑞平. 关于我 国产学研结合 的现 状与思考. 中国科学基金 , 2008 (5).
[2] 刘海林 . 产 学研合 作 的博 弈分 析. 武 汉理 工 大学硕 士 学位论 文 ,
2006.
[3] 陈春杨. 我 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具体形式 、 特 点及其发展趋势研究.
工业技术经济, 2008(6).
[4]刘慧芬. 产学研合作模 式和机制研 究.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
2009.
( 作者单位 :
牡丹江师范学院) 编辑王树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