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世界水日”、“中国水周”评论文章(2022年)

时间:2022-10-29 12:5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世界水日”、“中国水周”评论文章(2022年),供大家参考。

关于“世界水日”、“中国水周”评论文章(2022年)

关于“世界水日”、“中国水周”评论文章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今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八届“世界水日”,也是第三十三届“中国水周”的首日。联合国确定今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与气候变化”,我国的宣传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

xx地处南方丰水地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xxx亿立方米,人均xxx立方米,均居全国第x位,总体量丰质优、禀赋优越。但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为不均,去年x月下旬至xx月持续干旱,全省降雨量较多年均值少xx%,为历史同期最少,局部地区缺水现象严重,且长期以来我省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粗放,用水效率偏低。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我省用水需求将呈现刚性增长,部分地区工程性、资源性、水质性、政策性缺水将长期并存,水资源供需矛盾或将更加突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就治水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明确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为新时代治水兴水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去年******在黄河考察时再次提出,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治水思路,在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大力实施节水行动,持之以恒推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努力建设节水型社会。

强化源头节水用水。全面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强化红线刚性约束,持续开展节水评价,将节水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产业布局优化调整、落后产能淘汰和绿色生活方式等关联起来,在规划和建设项目现有前期工作中突出节水的优先地位,从严叫停节水评价审查不通过的项目,从源头上把好节水关,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产。严控用水总量,落实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用途管制制度,深入推进取水工程(设施)核查登记,全面规范取水许可审批和监管,加强取用水计量监控,严格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推进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建立水资源承载力监测预警机制,严控高耗水高污染项目取水,促进产业升级,提升发展质量。

全力推进节水行动。将节水行动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全面推进工业、农业和城镇全领域节水工作。工业节水方面,加强用水计量和监管,推动高耗水用水行业节水增效,支持企业开展节水技术改造及再生水回用改造,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合省情的水效领跑者指标体系,创建一批省级节水型企业。农业节水方面,大力推进节水灌区建设,优化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发展节水渔业、牧业,稻鱼综合种养,推广应用池塘工程化循环水等养殖技术,不断助推农业节水增效。城镇节水方面,以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为基础,重点抓好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和改造,城市生态景观、绿化、道路清扫等鼓励优先使用再生水,推进城镇供水管网改造建设,大幅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推广应用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提高节水器具使用率,鼓励建立用水实时监控系统,不断推进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创建。

创新合同节水管理。创新节水服务模式,拓展投融资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渠道,整合市场资源要素,引进、培养和发展一批节水服务龙头企业。充分发挥相关税收优惠和银行等金融机构作用,完善金融和社会资金进入节水领域投资等政策,落实节水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节水产业的扶持,促进节水服务

市场健康有序发展。鼓励和引导节水服务企业参与公共机构、公共建筑、高耗水工业、高耗水服务业、农业灌溉等领域开展合同节水管理。推动《关于推行高校合同节水管理试点的实施意见》落地生效,在高校开展合同节水试点,充分发挥高校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行业开展合同节水管理。

推进水权市场改革。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规范管理的水权制度体系,尽快明晰区域初始水权,科学核定用水户取水权,分解细化农业水权。出台水权交易制度和规则,建立水权交易平台,培育水权交易市场,推动流域间、地区间、行业间、用水户间等多种形式的水权交易。鼓励用水总量达到或超过区域总量控制指标或江河水量分配指标的地区通过水权交易解决新增用水需求,鼓励工业企业通过投资农业节水获得水权,鼓励灌区内用水户间开展水权交易,全面盘活用水存量。

严格保障河湖生态流量。加快推进重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结合河湖实际,制定出台《生态流量(水量)保障试点实施方案》,确定主要河湖生态流量,建立健全流域生态流量(水量)保障机制,严格控制河湖水资源开发强度,维护河湖健康生命,为岸青水绿的美丽河湖增添生态底色。

激发公众节水内生动力。建立健全促进节水的财政、税收、金融等支持政策,出台节水激励机制文件,从资金、项目、政策上支持节水工作,打通支持渠道,落实节水企业及用水户的优惠政策。挖掘节水潜力,精细化水资源管理,加强非传统水源利用,把再生水、雨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加快城市中水回用管网建设,逐步提高非常规水利用比例。创新节水科普宣教方式,鼓励社会公众和各类机构积极参与节约用水,采取线上和线下、传统与新融合等多种形式,全方位进行节水宣传,营造良好的节水氛围,激发节水的内生动力,使节水护水爱水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共创节水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