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是什么意思3篇信访是什么意思 返璞归真——裁判文书的风格思辨【来源: 本站】 【编辑: 办公室】 【时间: 2010年5月20日】 一、古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访是什么意思3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信访是什么意思
归真——裁判文书的风格思辨 【来源:本站】
【编辑:
办公室】
【时间:
2010 年 5 月 20 日】
一、 古今中外的裁判文书风格各异
风格, 《现代汉语词典》 表述为两种意思, 一种为气度、 作风, 另一种为“一个时代、 一个民族、 一个流派或一个人的文艺作品所表现的主要的思想特点和艺术特点” 。[1]风格是创作个性的自然流露和具体表现, 是作品的独特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外在表现, 既表现为作者对作品内容认识和理解的深刻程度与独特性, 也表现为创作方法、 语言驾驭的独特性。
裁判文书是法官创作的艺术作品, 是司法工作的重要载体, 也是反映案件争议和诉讼请求、 记载司法活动过程、 明确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司法产品。
社会政治制度、 特别是司法制度的不同, 以及民族心理、 传统语言风格的不同, 裁判文书的风格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古代, 奉行帝王意志, “以德代刑” , 判词风格上擅长以情动人, 缺乏法律论证。
法国作为大陆法系的代表, 裁判文书修辞上文句简洁, 法理证明风格上权威色彩突出, 在解释和适用制定法上往往不是证明性的, 而是结论性的, 不公布少数人意见, “判决是以法兰西人民的名义做出的” 。
[2]德国裁判文书包含严密的论证, “运用逻辑推理到了极端, 并且不厌其烦地追求法律细节; 正象 Harry
Lawson 曾经告诉我的, ‘他们不给想象力留下任何余地’ ” 。
[3]而英美国家法官的判决“引经据典、 论证详明, 并高度个性化, 常有后人传诵的警句” , [4]也由此产生了许多著名的法官, 比如丹宁勋爵、霍姆斯、 卡多佐、 波斯纳等法官的思想影响深远。
二、 当今裁判文书风格的异化
我国的裁判文书历来被社会各界和学术界诟病较多。
司法改革以来, 裁判文书改革作为重要的改革内容, 各级法院的法官从各个方面进行了许多的尝试和探索。
裁判文书一下子突破了以往千案一面的风格, 各种风格的裁判文书纷纷出炉。
(一)
模板化与个性化之辨
为了提高司法效率, 一些法院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开发出了模板化的裁判文书,按照事先统一制作的不同案件类型的裁判文书电子模板, 只需填入当事人基本情况和案件情况就可以制作出判决书。
山东省淄川法院开发出了“电脑量刑” 软件系统, 法官量刑不用阐明理由, 直接输入案件条件, 通过电脑运算得出刑期。
这类裁判文书优点在于能够极大提高效率, 规范性强, 缺点在于说理性差, 千篇一律, 没有个性化色彩, 让当事人对法律的权威产生合理性的怀疑。
与此对应的是, 一些法官为追求个性化裁判文书, 在遣词造句方面特立独行。
例如, 一份二审裁定书的本院认为是:
“一审竟认为已经审理, 与事实完全相悖, 当予改判。
关于第二项诉讼请求, 在另案中上诉人反诉时根本未提出该项诉讼请求, 更遑论审理。
……一审混淆两个完全可以分开的法律关系为一体, 是适用法律错误的根本原因。
” [5]二审法官为了追求裁判文书的个性化, 在认定一审适用法律错误的同时, 连续使用了“竟、根本、 遑论、 混淆” 等带有谴责倾向的情感语言, 虽则具有了个性语言, 但是任意评判一审法官的做法却背离了司法独立以及维护法律权威的司法原则。
过于富有个性的语言特别是带有感情倾向的语言如果用得不好, 容易冲淡法官公允的立场, 把法官拖进双方纷争的赛场, 使法官处于裁判员和运动员角色不明的尴尬境地, 不但不能平息当事人的
纷争, 反而还会激化矛盾, 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二)
论文化与通俗化之辨
有人认为裁判文书应该是一份专业的学术论文, 法言法语充斥其中, 才能确保判决内容的逻辑与精准。
[6]甚至有的主张在裁判文书中加入脚注和尾注, 用学理对判决理由予以客观印证。
此类判决虽然增强了说理性, 但是非专业人士无法读懂, 可理解性差导致判决的可接受性不强, 无法增强裁判文书的公信力。
司法的过程就是解决纠纷的过程。
法官要探究案件事实真相, 必须通过当事人双方语言来再现纠纷的场景, 过于专业化的语言对于纠纷的解决将起到阻隔作用, 有碍司法公正的实现。
针对当事人看不明白判决书, 有些法院尝试让法官“大白话” 书写裁判文书。
北京市第一中院成立了裁判文书校核室, 请来 8 位曾在出版部门从事文字校对的同志, 从法律外行的视角为裁判文书的通俗明白程度“把脉” 。
[7]从司法本质上说, 司法的过程就是确认规则适用的过程, 要求法官运用严格职业训练中的法言法语规制当事人的诉讼行为, 对呈现其面前原生状态的事实进行法律上的剪裁和司法的格式化。
如果失去了法律术语的支撑, 法官思维无法按照法律思维的轨道进行, 裁判结果不一定合法, 语句繁复不清, 容易产生歧义, 造成当事人的涉诉上访。
(三)
威压式与温情式之辨
威压式裁判文书说理肤浅、 用语武断, 有的只有几句断语和结论, 没有根据和理由。对当事人诉辩主张不予支持的, 简单地以“没有事实和法律根据, 故本院不予支持” 等类套话取代说理, 对双方主张的不同事实没有进行针对性的分析辨别, 没有法官的认识过程, 缺乏证据的分析论证。
认定事实突然, 作出结论武断, 看不到法官认定事实和法律之间逻辑关联上的阐明和法理分析。
威压式的裁判文书使人难以接近、 心服口服, 也是社会公众和学术界人士批评最多的一种裁判文书。
此种风格应该被彻底摒弃。
为了克服弊端, 有的法院开始尝试民事判决书附法官后语。
法官后语的内容多数超越法官裁量范围, 更多的是社会伦理道德方面的教化。
法官后语的初衷在于用温馨的语言、循循善诱式的说教帮助当事人更好地理解判决形成的理由, 最后促使双方当事人服判息诉。
但实际使用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不是所有当事人都会因裁判文书的三言两语而动情服判, 法官也情愿采用判后释疑的方法同样达到息诉的目的。
裁判文书本应是法律理性的体现, 法官后语使用不当, 既使法官陷于道德和法律的双重标准无所适从的境地,又使社会公众产生法不外乎情的错觉, 丧失对法律的信仰。
(四)
法律条文全文引用与附图表之辨
一般裁判文书适用法律时指明判决依照法律条文的条目, 而没有直接引用完整的法律条文。
随着司法为民理念的深入人心, 为了方便当事人查找对照法律条文, 许多法院探索实行裁判文书相关法律条文全文引用, 或引用在裁判文书法院认定中, 或作为附件附加在裁判文书之后。
此举带有明显的宣传普法性质, 加重了裁判文书担负的社会职能。如果法律条文与案件的处理结果之间具有联系, 判决说理时应当已经表述清楚, 另外附加条文显得累赘。
如果该条文对裁判最终形成不起作用, 反而误导双方当事人, 成为信访的另一个源头。
笔者所在法院还探索了一种附图表判决, 把裁判内容中用文字难以叙述明白的部分, 用图表的形式简单明了地展示在公众面前。
使用附图表判决的案件一类是标的物涉及房屋, 用图示说明房屋的座落位置比较准确, 另一类是集团诉讼案件, 用列表的形式对众多原告的诉讼请求以及判决情况进行表述。
附图表判决简洁、 准确, 但是在适用上具有局限性。
(五)
公开合议庭少数意见与裁判文书签名制之辨
广州海事法院、 上海市第二中院、 北京市第一中院在公开合议庭少数意见方面首开先河, 在判决中载明合议庭三名法官之间存在的两种分歧意见, 最终依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了判决。
还有的法官主张公布审委会的不同意见。
从制度上讲, 我国实行的是人民法院独立审判, 而不是法官个人独立审判。
从司法环境来说, 目前法治尚未完全形成, 社会公众对司法性质和功能的认识不足, 司法权威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同, 公布少数意见将增大信访投诉几率, 而且将法官暴露于各种制度保护之外, 单独承受司法内外的各种压力, 对于法官而言显然是不公平的。
有的法院实行裁判文书签名制度。
一般裁判文书的合议庭成员或独任法官的署名直接通过打印方式, 而签名制的落款则采取加盖法官及书记员签名章的方式。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法院更进一步试行落款亲笔签名制度, 由包括合议庭组成人员在正本上签名再加盖公章, 代替以往落款署名采用打印的方法。
[8]这种做法与国际上文书由个人签字生效的惯例接轨, 有助于法官把好裁判文书的质量关, 增强法官责任感, 防止伪造裁判文书,杜绝裁判文书制作过程中的漏洞。
(六)
精美型与草率型之辨
为了显示裁判文书的外部庄重性, 一些法院对裁判文书的外部形式也进行革新。
比如厦门中院裁判文书的封面由国徽和具体文号的裁判文书标题两部分组成, 采用白色铜板纸并套以彩印, 媒体赞誉该院的裁判文书“外观精美而庄重” 。
[9]外观精美的裁判文书有利于提醒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对司法程序特殊性和裁判文书严肃性的认识。
但是在司法资源十分紧张、 法院公用经费体制尚未完全理顺的今天, 制作过于精美的裁判文书意味着耗费更多的司法成本, 不符合经济原则。
个别法院在裁判文书制作过程缺乏严格的质量监督机制, 加上法官素质参差不齐,“阴阳判决” 或者错漏百出的判决成为社会舆论的聚焦点。
2004 年 5 月 13 日《重庆晚报》 报道重庆九龙坡区法院对童卫东同一原告分别发出两份内容截然相反的判决书;2005 年 7 月 25 日《法制日报》 报道湖北省荆州市中院法官陈新华在同一案件中, 因炮制两份同一文号的民事判决书被开除公职; 2007 年 6 月 28 日《成都晚报》 报道, 成都市成华法院错误计算被告人的刑期; 2007 年 6 月 8 日《华西都市报》 以“《婚姻法》 共51 条, 四川平昌法官判案依据第 62 条” 为标题报道。
此类草率出台的判决书本是不合格的司法产品, 一经见诸报端, 负面效应被成倍放大, 极大地伤害了司法权威, 阻碍了法治进程。
(七)
含混不清式与直言不讳式之辨
在引起全国关注的刘涌案件中, 辽宁高院仅凭“不能从根本上排除公安机关在侦查过程中存在的刑讯逼供的情况” , 从而以“本案的具体情况” 为由对刘涌进行了改判。由此引起舆论哗然, 进而质疑法院司法不公, 暗箱操作。
此类裁判文书主要是叙述事实不全面, 有选择性地认定事实, 说理苍白、 空洞、 形式主义, 对是否采证、 支持主张只有结论没有理由或者理由含糊不清。
这种风格的裁判文书无法向社会公众传达一种确定的预期, 因而将公众置于一种不公平的地位, 赋予法官任意解释裁判理由的权力, 司法公开得不到实现, 也极易导致司法腐败。
河南省洛阳中院法官李慧娟以河南人大常委会制定的种子条例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种子法不一致, 下位法自然无效为由对一起“种子案” 进行判决, 虽然判决事由清楚明白, 但也惹祸上身, 险被免职。
该案问题在于对不能或无权认定的内容超越法官权限做出了认定, 因为地方法规的效力不能由法官直接认定, 只能通过法定程序启动。
法官
的职责在于正确适用法律, 当遇到与上位法抵触时, 适当运用司法智慧, 直接援引上位法迳行判决。
特别是在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间, 司法技术和司法智慧对于法官尤为重要。
(八)
蜻蜓点水式与长篇大论式之辨
许多裁判文书没有对诉讼进程予以记载, 简单罗列证据, 以“在案佐证” 一句带过,对当事人的争议焦点也只是点到为止, 没有对双方分歧的事实和理由进行法律上的论证, 法律推理过程无从谈起。
而裁判文书应当是诉讼过程的忠实记录, 也是法官自由心证形成轨迹的如实反映, 绝不是轻描淡写就可以解决的, 从当事人的角度也会认为案件不被重视, 对法律的信仰会大打折扣。
但是裁判文书绝非越长越好。
辽宁大连中院的一份判决书厚达7 8 0 页6 5 万字, 该诈骗案被告人有5 人, 涉案金额巨大和受害人众多, 犯罪事实极为复杂。
据报道称“法院审判工作十分细致周到, 没有一名被害人对此判决表示异议, 被告人在论理充分的判决面前也全部服判。
” [10]这种片面追求裁判文书的篇幅长度, 无非是将多个被告的自然情况, 犯罪过程及事实的认定进行罗列, 可供借鉴的价值并不大。
冗长的裁判文书使人难以接近, 既耗费人力、 财力资源, 也会破坏司法的亲和力。
三、 还原裁判文书本来之面目
近年来, 我国裁判文书的改革从修辞、 结构、 外观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虽然有的风格值得质疑或者在实践中需要进一步完善, 还有的应该摒弃, 但是大多数尝试有利于不断提高裁判文书的权威性和规范性。
然而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 内容决定事物的本质。
“逻辑清晰、 又有说服力的判决是任何忠实法治原则的司法制度的必要组成部分。
”[11]无论形式怎样翻新变化, 脱去花哨的形式外衣, 触及内容实质, 裁判文书作为阐释法律、 表达裁判结果、 彰显司法正义的重要载体, 本质上的改变才是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关键所在。
(一)
着眼点:
裁判文书的读者是社会公众
法律本身就是为社会服务的。
法官不仅是法学家, 也应该是政治家、 社会家。
法官的责任就在于选择最能实现社会主流价值的裁判方案, 并进一步优化处理, 使经过法律推理作出的判决与公众的公正感觉和利益诉求相一致。
具有丰富司法实践经验的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霍姆斯说过:
“最好的法官是把法律琢磨得最精确符合、 甚至预见到社会中占支配地位群体的愿望的法官, 而所谓占支配地位的群体就是那些顺应了历史潮流的人们。
” [12]裁判文书是法官将法律所蕴含的国家民族的意志和立法精神适用于个体特殊性事件的结果, 通过裁判文书公示自己的主观活动过程及其结论, “既反映社会...
篇二:信访是什么意思
论坛维稳即是指维持稳定。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
“中国的问题,压
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而事实也恰恰证明了这一点,中国近几十年
来的稳定的社会环境,给我国各方面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摇
篮。中国近几十年来稳定太平的社会环境,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飞速
发展,教育水平的稳定提高,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所以说坚持走维
稳路线是使我国各个方面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达到今天这个繁荣
昌盛的社会局面的主要原因。我国在日后的发展中也离不开维稳路
线的指导,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有关于维稳方面的知识。
1 维稳概述
1.1 维稳的含义
维稳即维护社会稳定。近几年来,随着官员腐败加剧,社会贫富
差距日益扩大等原因,同时信访等法律规定的申诉渠道作用微小,
底层人民不得不作超出法律规定的反抗,部分地方政府为了“维护
社会稳定”,对这些活动持不支持甚至强硬打压的态度,即“维稳”
[1]。
但是维稳并不是什么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政府采取的非常手段,维稳
在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稳定是一
切发展的基础。维稳是在我国国情基础上为了维持我国社会的稳
定、经济的持续发展而做出的一项措施[2]。维持稳定并不是维稳的目
的,维稳只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一种手
段,最后实现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才是采取维
稳这种手段要达到的目的。温家宝总理在 2010 年全国人大会议上
讲到: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而回过头来看看我国近些年来的发
展结果,走维稳这条路也达到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更加稳定、人们
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社会幸福度增加等等一系列的目的。
1.2 维稳的原则
无论我们要实行什么政策、路线、方针,总是要制定一系列的原
则,在具体行事上坚持这些原则可以保证我们做出的决定都是符合
我们最开始追求的目标的。维稳的原则首先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各
个有关部门和各个相关单位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
正确政治方向。领导要做好领头羊的责任,在筹协调和督促检查等
方面做好带头工作,严格要求自己及相关人员,确保维护稳定的各
项部署要求落到实处。要转变工作作风,从根本上了解矛盾的原因,
多与基础群众打交道,找到矛盾的根本原因,从根本问题着手,实心
实意的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加强群众与党之间的联系,为提高政
府工作能力、解决群众实际需求而努力奋斗。
1.3 维稳的方法
虽然我国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高、综合国力也越来越强,但是我
国面临的国际问题仍然很多,和我国相邻的国家中总有几个别的阵
营的国家、或是受到了其他国家的挑拨不断的滋事,还有西方发达
国家的虎视眈眈,不断给我国找各种各样的麻烦,虽然近些年国内
处于比较稳定的社会环境中,但是大大小小的问题也发生了不少,
这些问题的最终解决办法还是要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当我国强大
到一定的程度他们就不会再这样,那么这就要靠维稳的具体实施方
法了。把握大局,统筹兼顾:做好国内国外大局的把握工作,眼光全
面,合理的处理问题;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各级领导做好领导工作,
各级工作人员共同处理各项问题;掌握国策,依法办事:依照法律办
事是一项非常基本的要求,还要充分了解我国现阶段实行的各种国
策,依照上方指示行事;源头预防,综合治理:找到社会不稳定因素
的源头,结合多方力量,充分考虑我国的各项方针、制度,在进行治
理工作,做到从源头切断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当
然还有很多维护稳定的具体方法,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2 维稳意义
“要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
“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
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稳定的社会环境是我国进行接下来
一系列发展进程的基础,只有维护社会的稳定我国的各项实力才能
逐步增强,坚持维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维稳有着优化社会政治
结构的重大意义,稳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各个行业的发展,对政府
工作同样适用,维稳可以保证政府各个部门的稳定工作,不仅能够
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提高政府人员的工作的质量,各个组成部分
和各个个体的稳定才能给整体带来稳定,团结起来就是力量,整体
的稳定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同样各个政府机构和各个政府工作人
员的稳定才能保证整个政府的稳定,保证我们整个国家的稳定的环
境,稳定的发展。维稳还有着完善社会政治功能的重大意义,从民主
联合战线到民族的民主的统一战线再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各个历
史时期统一战线的形势和任务不同,工作的方式和方法不同,但是
不可否认的是都是需要一个稳定的统一战线,即使历史时期不同
了,但是稳定是基础这个是不会改变的,稳定的社会社会环境将对
我国社会政治功能的完善有着重大的意义,因为稳定才能发展,稳
定才能进步。
3 维稳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随着维稳的推行,越来越多的人理解了维稳的含义,发现了维
稳带给国家发展、社会发展、个人发展的益处,维持稳定才能保证发
展。如今维稳已经不再只是政府工作中遵守的路线,在其他的行业
里也较为广泛的应用到了维稳。维稳现已经很好的被应用到了企业
的信访工作中,各个企业更是急需不断的发展的,稳定的环境才可
以顺利的保证企业的发展。所以企业做好维稳信访工作是可以有效
的保证企业的稳定,同时采用维稳的信访工作能够维护广大职工的
合法权益,维护企业的良好形象,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转,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当企业的员工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员工的工作都很顺利
才能更加尽心尽力的为企业的顺利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就从根
本上推动了企业的进步和发展。
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介绍,帮助大家了解了维稳这一词语的基本含义,
但同时如今的维稳思想已经不仅仅是应用于维护社会的稳定方面,
在其他的领域例如企业信访工作中也应用到了维稳思想。坚持走维
稳这一道路给我国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迅猛发展都起到
了积极的作用,在以后的发展中,继续坚持走维稳路线是我们仍然
需要坚持的,维稳对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意
义。通过分析维稳的重要意义,同时帮助大家认识到了坚持维稳这
一路线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李方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意识形态问题思考[J].政治学
研究,2010,2.
[2]张荆红. “维权”与“维稳”的高成本困局——
—对中国维稳现状的审
视与建议[J].理论与改革,2011(3).
[3]郭根,吴婧.地方政府的维稳“悖论”与化解之道[J].云南行政学院
学报,2013(1).
浅议维稳的重要意义
赵玉清
(大庆炼化公司检维修厂,黑龙江 大庆 163411)
摘
要:维稳这个词是近些年才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中的,而且目前也并未广为人知,下文将为读者介绍这个词具体包含的内容。主
要介绍了维稳的含义、原则和维稳的方法,并针对坚持维稳路线的具体实施措施进行了阐述,重点介绍了维稳这一宗旨在我国的经济发
展、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最后列举了除了政府工作之外的行业中应用维稳思想的例子。维稳这一措施对我国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
促进作用。
关键词:维稳;政府职能转换;重要意义
16
·
·
浅议维稳的重要意义
作者:
赵玉清
作者单位:
大庆炼化公司检维修厂,黑龙江 大庆,163411
刊名:
赤子
英文刊名:
Chi Zi
年,卷(期):
2015(10)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chz201510017.aspx
篇三:信访是什么意思
言新观察] 近来. “诉求” 一词频频出现在 媒体 中,使用 范围非常广泛 。比如 (本 文引例均来 自网络 ):( 1)教 师们也都是平凡 的人 , 也 有他 们 自己 的利 益 需求 和 精 神诉 求。
《 现代汉语词典} 2002年增补本 收录 了 “诉求” ,给 出了两个义项:
“①陈诉和请求:
他耐心地倾听老人 的诉求。②追求:
要求:
廉政成为广 大群众对领导干部 的一致诉求。” “诉 求”这个词是怎 么来 的? 我们认为 . “诉求” 是 由专业术 语通过引申而变为一般词语的。
“ 诉 求” 的最初意义是“ 诉讼请求” . 用在 法律方面, 事实上. 现在这种用法仍 然很多。例如:
(2)标题:
公公开庭中诉求媳妇 “ 不还款 就砍 手” 正 文:
近 日, 河南省巩义市人民 结 了一起 全公诉昔 日儿媳的 借款纠纷。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 原告 费丙在庭审中提出要增加诉讼请求 “ 被告如果不还款就砍掉其 一只 手”。
在这篇文章中。标题中用的词 是“诉求” , 在正文 中则用 了“ 增加诉 讼请求” 。
下 面两个例子 中的 “ 诉求” . 是 由“ 诉讼请求” 的意义进一步扩展.
蒸 法 一 / “ 诉求" 意义之 “ 诉求’’ 聊城 大学文学院邢梅 萍任永军 表示与“诉讼请求” 有关的“投诉、 起 诉 、 案件 、 追讨” 等意义 , 其 意义的扩 展 仍然在法律 范围内。
(3)有诉求必审 (4)追讨耕地 :
八年诉求难 言放 有疑惑 皆答 弃 随着使用的增多. “诉求” 产生 了与政 治、 行政 、 经济等 有关 的“ 要 求、 请求、 上访” 等意义, 逐渐从法律 领域 向更广 的领域扩展。例如 :
(5)改革博 斯曼法案诉 求遭 拒 (6) 深圳银商刷卡风波终现曙 光 商家诉求实现一半 (7)标题 :
云龙 区社 区调解服务 中心畅通群 众诉 求渠道 正文:⋯⋯ 区党政领导每周五 亲自接待上访群众,通过面对面听 取 群众诉 求,力争把群众 反映的困
难 和问题解决在初访 阶段 .把 复杂 疑难问题解决在集中处理阶段。
例 (7)标 题 中的“ 诉 求” 其 实就 是 “ 信访 ” 的意 思 , 仔 细体 会 一下 .
“ 信访”这个词不 能充分地表达 出群 众 的强 烈要求 .况且现在很 多 “信 访” 并不是用书信 的形式 ,并且 与
“ 访” 的含 义也没 有什 么关 系 . 群 众 只是提 出迫切 的要求。
(8) 劳模也 有权利诉 求 这里 的“诉 求” 的基本意思就是 “ 要求” , 但 与“ 要求”并 不完全相 同,
准确地说. 可以解释 为“ 向政府强烈 要求 自己的合法权 益” . 虽然是 “ 强 烈要求” 但并不含有“威胁 、 强求”之 意, 而是含 有“据理 力争 、 言辞恳切” 等诸多褒义。再如:
(9)标 题 :
加薪诉求 的“ 短线” 与
生 篁
塑 }灞
“长 线” 策略 正文:在上海向阳生涯管理咨 询有 限公司职 业咨询 专家看 来。
加 薪的诉求策略可以分为 “ 短线” 和 “长线” 。
标题和正文 中的“诉求” 都可以 解释为“ 要 求 、 争取” . 但如果用 “ 要 求、 争取” 来替换 。
句意就会发生变 化. 这更证明了“诉求”存在的价值。
“诉求” 的以上用法都强调通 过 比较固定的法律、 政治、 经济等手段 来实现一定的 目的、 要求和利益。
随 着其意义的进一步引申. “ 诉求” 可 以逐 渐用 于一切领域 .其含 义可以
是 “ 追求” “请求”“ 要求” “ 恳求”“ 索
求”“ 求助”“ 借助”“ 诉诸”“ 呼 吁”“ 展 示” . 等等。例如:
( 10)标题:
我的诉求:
热爱家庭 ( 11)标 题 :
新 文化运 动 的基 本 诉求 ( 12)标题 :
美 国价值 关怀 背后 的利益诉求 ( 13)标 题 :
伊卡璐 的品牌诉求 正文 :⋯ ⋯ 第一部 分我们要首 先分 析一下伊卡路广 告所诉 求的卖 点,这包括 直接诉 求和 间接诉 求两 个 方面。第二部分通过 卖点利 益的 明确 .我们就 可推 断出它所 要诉 求 的主要 目标顾 客群是哪些人 .他们 具有 什么样 的 自然特征和行 为特征 等。
通过 以上的讨论 . 我们看 到, 总 起来说 , “ 诉求”这个词具有 丰富性 、
模糊性 、 灵活性 、 褒 义性。
我们认为 ,
这个 词的广泛 使用 与人们 日益增 强 的法律意识有 关。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