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水平8篇

时间:2022-12-02 18:5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水平8篇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放管服改革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部署要求,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水平8篇,供大家参考。

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水平8篇

篇一: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服改革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部署要求,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工作向纵深发展,我局以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创新体制机制,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强化审批权力监督,不断提高行政审批效率,着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印发了《推行服务型执法工作实施方案》、《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试行)》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目录清单(试行)》等制度,推行服务型执法,促进依法行政,确保行政程序符合法律规定。

 (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制定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具体方案”,通过安徽省事中事后综合监管系统建立了“一单、两库、一细则”,建立信息共享与联合惩戒机制,运用部门协同监管平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归集涉企信息,探索建立以信用约束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

 (三)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制定了“红黑榜”制度、双公示工作方案、“诚信**”宣传月专题活动实施方案、“诚信**”评选活动等方案,及时向市信用办报送双公示信息、信用信息,完成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信息的录入工作。

 (四)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通过政务服务事项管理平台录入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完成统一证照(批文)上报工作,通过 FTP 工具上传政务共享信息。

 (五)切实规范权力运行。认真做好**年权责清单、公共服务清单和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动态调整工作,对权力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完善办理指南、办事流程图和办事要件,强化行政审批信息公开制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认真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要求,建立健全检查对象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

 (六)落实“减证便民”要求。开展“减证便民”整治申请材料多专项行动,集中清理政务服务事项申请材料,严格落实取消政务服务事项申请材料清单,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申请材料多、办事难”问题,全面提高行政效能,让办事企业和群众更加方便。通过专项行动,清理材料 15 项,保留材料 99 项,精简率 13.16%。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事中事后监管方面。县级地方金融监管部门人员少,工作任务重,特别是具有行政执法证件的人员较少,基层监管力量有待加强。同时,事中事后监管专业性强,监管队伍不仅需要具备必要的法律知识,还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性工作经验,基层监管队伍的专业性技术性能力培训需加强。二是数据共享方面。信息资源分布多头化,信息资源共享机制还需完善,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需进一步上下协同,政务信息数据共享方面还需省市县共同规划、建设。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强“互联网+政务服务”的部署要求,按照统一标准认真梳理政务服务事项,规范和完善办事指南,集中全面公开与政务服务事项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通知公告、办事指南、常见问题、监督举报方式和网上可办理程度,并实行动态调整,确保线上线下信息内容准确一致。进一步畅通互联网沟通渠道,充分了解社情民意,针对涉及公共利益等热点问题,积极有效应对,深入解读政策,及时回应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和治理能力。

 (二)继续做好“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强化制度落实,按照方案及监管办法,科学制定抽查比例和频次,建立并维护好“一单两库”。要夯实抽查基础,在全面实行市场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的基础上,健全完善涉企信息归集工作体制机制,全量归集政府部门产生的涉企信息,尽快实现互联互通、共享共用、无缝对接。

 (三)推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完善政务信息资源库,将证券公司负责人信息、辖内证券公司基础信息、表彰信息、融资担保公司设立与变更审批信息、担保公司信息、小额贷款公司信息及个人、企业行政处罚等八类信息纳入政务信息资源库,并实行动态调整,共享共用。

 (四)切实提高行政服务效率。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本着责权利相一致的原则,我局将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合理制定每一环节的办事时限,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努力简化审批手续,缩短承诺时限,真正做到削减与提速相结合。

 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经验材料

 为加大转变政府职能和“放管服”改革力度,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和营商环境,切实为企业和办事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市高县做好“四员”全力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当好办事群众“代办员”。一是出台《高县行政审批和非公经济发展局关于印发<高县政务服务帮办代办工作制度(试行)>的通知》,明确代办机构和职责、帮办代办业务范围和职责、帮办代办程序,并印发了 18 个县级部门 124 项代办事项和 14 个县级部门 100 项帮办事项。二是大力提倡“网上办理”,截至 6月底,我县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共计受理事项 256318 件,办结 255495 件,按时办结率 100%,无超期办件和不满意件。

 当好非公企业“服务员”。一是支持 24 户民营企业向长江民营经济融资担保公司申请担保 1.5 亿元,县级金融机构对全县中小微企业合计新增授信 6.3 亿余元,累计发放贷款 5.9 亿余元。组织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申请贷款贴息,帮助新丝路等 5 家民营企业申报贴息资金 363 万元。二是对全县 86 户领导干部“双千”联系企业、108 户“四上企业”、10 户其他重点企业安排“政府保姆”,进一步做实做细联系服务工作。三是建立企业诉求表达收集交办机制,收集交办企业诉求,限时办结回复企业。已收集企业诉求 146件,协调解决 86 件。

 当好市民服务“通讯员”。高县 12345 市民服务热线平台,全面落实限时办结、持续强化跟踪问效,落实专人负责信件交办督办工作,做到“接诉即办”,不让信件“落地过夜”,努力提高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截至 6 月底,办件 4267 件,按时办结率 99.7%、满意率 99.9%。

 当好交易系统“开标员”。全面规范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深入落实市内异地远程评标常态化,全面推行公共资源交易“全天候”服务,积极推行非招标采购物资和服务“阳光平台”操作,不断提升工作质效。上半年承办交易活动 93 件,总预算资金 1282.73 万元,中标金额 1211.51 万元,节约资金 71.22 万元,节约率达到 5.55%。

篇二: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 2020 年全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的通知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为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效打通企业投资建设堵点,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提高政务服务质效,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做好 2020 年全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深化简政放权(一)进一步精简审批 。

 精简市级权力事项,除法律法规规章有明确规定外,凡基层有需求且有承接能力的事项,一律下放

 区县实施。推进市、区县两级涉及多部门审批的同一办理事项同步放权。加强重庆高新区、两江新区赋权事项落地,确保赋权事项办理不出开发区。精简助企纤困政策落地手续,扩大受益面。(二)深化“证照分离”全覆盖试点改革。对所有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方式分类改革,着力破解“准入不准营”难题。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原则,落实事中事后监管职责。探索推进“一业一证”改革,规范行政审批告知承诺。(三)加快推进投资审批制度改革。持续优化全市投资项目在线审批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投资审批事项线上并联办理、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全程线上办理,逐步实现投资项目线上核准。开展投资审批合法性审查,清理取消缺乏法定依据的投资审批事项,修订形成全口径、有分类的投资审批事项清单。推进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并联审批,积极推进小型低风险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四)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系统应用,实行并联审批、联合审图、联合竣工验收、区域评估、告知承诺制,持续压缩工程建设项目公共服务环节办理时限,提高审批效率。探索取消施工图审查或缩小审查范围、实行告知承诺制和设计人员终身负责制等,开展工程建设项目“清单制+告知承诺制”审批改革试点。(五)深化规划用地审批改革。加强规划用地与投资决策的衔接。以“多规合一”为基础,深化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2

 合一”改革,合并规划选址和用地预审、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和用地批准,推进“多测合一、多验合一”,提高审批效率。落实国务院关于授权和委托用地审批权的决定,做好改革试点工作。(六)深化职业资格管理制度改革。做好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管理信息化系统数据对接,推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电子证书。支持具备条件的社会组织按规定有序承接具体职称评审工作。(七)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提高外资项目备案便利化程度,简化外资项目核准手续,加快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开放程度。(八)大幅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以文化、医疗、教育等领域为重点,开展放宽市场准入试点。放宽服务业市场主体投资经营活动的资质、股比、注册资金、从业人员、营业场所、经营范围等要求,清理在生态环境、卫生、安保、质检、消防等领域设置的不合理经营条件,取消证照办理、设备购置、人才聘用等方面不合理限制,实现按市场化配置资源原则自负盈亏经营。(九)推进工业产品准入制度改革。进一步精简优化工业产品生产、流通等领域需办理的行政许可、认证、检验检测等管理措施。根据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调整情况,及时做好我市目录调整和承接工作。落实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稳妥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转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相关工作。(十)压减工程建设等领域企业资质资格。深化企业资质审批方式改革,对相关企业资质全面推行告知承诺管理,持续推进3

 企业资质办理“一网通办”。强化个人执业资格管理,加大执业责任追究力度。全面放开外资建筑业企业承揽业务范围。(十一)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自主权。简化科研项目管理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申报材料,推行经费使用“包干制”。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十二)深化减证使民行动。公布确需保留的证明事项清单,实现清单之外无证明。全面推广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探索推进“一照通办”“一证通办”,以营业执照、居民身份证为依托,实现信息一次采集、部门共享,减少额外证明和重复提交材料。(十三)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落实续贷续保、担保增信、降低贷款利率等政策举措。推动“信易贷”等信用融资产品落地,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用贷款投放力度。减少融资过程中的附加费用,严禁在发放贷款时附加不合理条件 o二、加强放管结合(十四)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对接国家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清理规范负面清单之外违规设立的市场准入许可、准入环节违规设置的隐形门槛、清单之外违规制定的其他形式的负面清单,确保“非禁即入”全面落实。(十五)动态调整权贵清单。建立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动态调整机制,定期修改、调整并发布。对接中央层面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清单( 2020 年版),及时调整我市行政许可事项。(十六)加强行政许可监督坪估。开展行政权力下放“回头看”,对已取消下放行政许可事项落实情况进行调研评估。4

 (十七)清理整治变相审批。梳理摸排依相对人申请办理的其他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清理整治以备案、登记、注册、目录、年检、监制、认定、认证、专项计划等形式变相设置、实施的审批和许可,消除审批和许可的“灰色地带”。(十八)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重点监管与信用监管等监管方式进一步融合,将随机抽查的比例频次、被抽查概率与抽查对象的信用等级、风险程度挂钩,合理安排检查频次,减少重复检查,提升监管效能。(十九)提升重点监管能力水平。对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等特殊重点领域,依法依规实行全覆盖重点监管。对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特种设备等领域产品实施重点检查。探索建立重点监管清单制度,规范监管程序。(二十)稳妥有序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出台《重庆市社会信用条例》,明确信用信息边界,规范失信行为认定,完善信用修复、异议申诉等机制。制定《重庆市联合奖惩对象名单管理办法》,规范联合奖惩对象认定范围、标准和程序。开展公共信用综合信用评价和行业信用评价,根据信用等级实行差异化监管。(二十一)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优化全市“互联网+监管”系统,与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对接联通。加快归集共享各类监管数据,建立完善相关风险预警模型,加强监管对象信用分类,支撑新型监管机制建设,提升精准化、智能化水平。(二十二)提升监管执法规范性和透明度。加强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事项的源头治理,减少不必要的执法事项。持续改进执5

 法方式,推进执法结果共享互认,对守法记录良好的企业减少检查频次。健全行政执法自由裁量基准制度,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二十三)进一步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快废除妨碍公平竞争有关规定,特别是在行业准入、资质标准、产业补贴等方面对民营、外资企业设置的歧视性规定,并及时向社会公布。(二十四)维护招技标和政府采购领域公平竞争秩序。开展工程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营商环境专项整治,全面清理各种涉及地域、行业和所有制歧视的不合理规定,依法纠正查处不合理限制或排斥潜在投标人和供应商的违法违规行为。(二十五)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收费。引导行业协会商会合理设定经营服务性收费标准,降低偏高收费。组织行业协会商会对收费情况进行全面自查,清理取消违法违规收取的入会费、赞助费、会议费、培训费、评比表彰费等,并限期退还违法违规所得。(二十六)推动降低企业物流成本。规范口岸经营服务性收费,严格执行并动态调整公开口岸收费目录清单,持续整治港口、船公司、物流堆场、熏蒸消毒等领域的乱收费、不合理收费行为,2020 年底前将单个集装箱进出口环节常规收费压减至 400 美元以内。清理规范运输服务环节乱收费、不合理收费行为。(二十七)清理整治拖欠账款行为。持续清理政府部门和市属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督促拖欠主体制定偿还措施和办法,确保 2020 年底前无分歧欠款应清尽清。(二十八)加大政务失信行为治理力度。健全政府失信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持续整治“新官不理旧账”等问题。6

 对各类企业因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等需要改变政府承诺和合同约定而受到的损失,依法予以补偿。开展涉政府产权纠纷问题专项治理,推动解决一批社会反映强烈的涉政府产权纠纷问题。(二十九)持续提升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审查质量和效率。推广专利电子申请和网上缴费,压缩专利审查周期。严厉打击商标囤积、恶意注册等行为,将专利恶意反复侵权、代理资格证书挂靠、商标抢注、“黑中介”“假代理”等行为纳入信用监管范围。(三十)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查处快速反应机制,严厉查处商标、专利等侵权假冒违法行为。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执法力度。三、提升服务效能(三十一)加强“渝快办”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优化提升“渝快办”平台功能,加快流程再造、业务协同、数据共享,实现多渠道联动、全流程在线,推动更多事项网上受理、办理。加快建设网上中介服务超市,优化升级“政策直通车”,强化电子印章、电子证照等基础支撑,深度对接融合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三十二)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大厅服务水平。整合提升政务服务大厅“一站式”功能,政务服务事项进驻实现“应进必进”。推进区县行政服务中心、乡镇公共服务中心、村社便民服务点规范化建设管理,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水平。持续改进窗口服务,全面推行“一窗综办”。健全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三十三)加强政务数据有序共享。梳理发布政务数据共享开放责任清单。制定政务数据资源标准体系,建立数据筛选、数7

 据审查、数据质量问题处理机制。建立营商环境主题数据库,实现政务数据跨部门、跨区域共同维护和利用。制定《政务数据安全管理暂行办法》,保障企业和公民个人数据安全。(三十四)积极推行信用承诺审批。建立信用承诺工作机制,加大审批服务容缺受理和告知承诺制推广应用,制定承诺办理事项目录清单,推进信用承诺清单化管理、电子化办理。(三十五)探索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以企业和群众眼中完整的“一件事”为导向,加强部门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优化再造政务服务流程,推行“一表申报、一窗受理、一次办成”,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套餐式、主题式集成服务。(三十六)持续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将设立登记、刻制印章、申领发票、社保登记、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等事项集中到开办企业“一网通”平台,线上“一次填报”、一次实名验证,线下“一个窗口”领取全部资料。加快推进电子营业执照使用,探索推进电子印章使用,不断丰富应用场景。(三十七)进一步压缩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间。推进不动产登记、交易和缴税“一窗办理、即办即取”。全面实施“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推行“不动产登记+金融服务”,推进“一网通办”。优化不动产登记信息查询,向公众提供查询服务。(三十八)推进纳税便利化。优化增值税电子发票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增值税发票电子化。落实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对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实施增量留抵退税。运用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纳税人提供智慧化导税、办税、咨询等服8

 务。压缩办税环节和时间,推动更多办税事项“一次办结”。(三十九)持续提升跨境贸易使利化水平。推动“单一窗口”功能由口岸通关执法向口岸物流、贸易服务等环节拓展,逐步覆盖跨境贸易管理全链条。推行进出口“提前申报”,推动“两步申报”“两段准入”落实。精简需在进出口环节验核的监管证件和单证数量,推行无纸化通关作业。推动口岸“通关+物流”一体化服务联动,升级完善贸易物流基础设施,提升物流效率。(四十)扩大优质服务供给。引导鼓励更多社会资本进入服务业,推进“互联网+”与教育、健康医疗、养老、文化、旅游、家政等领域深度融合发展,提高优质公共服务资源辐射范围。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性养老托育服务,增加有效供给。(四十一)优化医保报销和结算服务。推进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飞扩大联网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实现符合条件的跨省异地就医患者在所有定点医院直接结算。在医疗保障定点、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上对社会办医一视同仁。(四十二)优化水电气服务。优化办电、办水、办气涉及的占掘路审批流程,推进并联审批,探索实行接入工程告知承诺制, 2020 年底前实现低压项目平均办电时间不超过 10 天、高压项目平均办电时间不超过 45 天,进一步压缩办水办气时间。(四十三)优化公证服务。深化公证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行“互联网+公证”,推广电子公证书、在线电子证据保全保管。建立公证事项证明材料清单制度,规范公证服务收费。(四十四)优化人才服务。简化高端人才引进手续,优化外9

 籍高端人才来渝审批、审查服务。对急需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开辟绿色通道,实现精准引进。赋予用人单位更多用工自主权。四、强化支撑保障(四十五)强化法治保障。加快制定《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及时修改或废除滞后于改革要求、不利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加快推进改革立法,固化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群众满意、企业支持的改革举措。(四十六)强化政企沟通。完善政府与企业、行业协会商会的常态化联系机制,健全企业诉求收集、处理、反馈制度,及时回应市场主体诉求,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四十七)强化琅踪问效。加强政策督促落实,对改革措施落地情况开展督查检查和第三方评估,及时纠正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现象,推动各项举措不折不扣落实到位。重 庆市人民政府办公 厅2020 年 5 月 18 日(此件公开发布)抄送:市委办公厅,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市监委,市高法院,市检察院,重庆警备区。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0 年 5 月 21 日印发一 10 一.......... 鹏服服阳邸脚时即阴阳阳m即阳阳隘胁脚阴阳瞅瞅附附啤阳脱阳阴阳阴阳wmm鹏阴阳阳帕.........

篇三: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化和旅游局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和打造务高效政务生态工作情况汇报

 XX 县文化和旅游局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和打造务实高效政务生态工作情况汇报 全县组织开展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来,XX 县文化和旅游局高度重视,坚持以全县优化营商环境大讨论大反思大提升部署会议精神和县政府《关于持续深入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大讨论大反思大提升的通知》要求,深入学习讨论,认真查摆问题,深刻对照反思,扎实整改提升,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务实高效政务生态。

 一、工作成效 (一)提高旅游企业服务效能。出台了《XX 县“引客入源”补贴办法》《XX 县促进全域旅游发展扶持办法》,对涉及重大文旅项目、“四上”文化和旅游类企业、品牌创建、旅游商品及人才等方面进行扶持奖励,最高一次性奖励达 300万元。对 XX 镇“乡村里的中国”片区、朱彦夫事迹党性教育基地、朱家户乡村旅游休闲区兑现 2019 年度扶持奖励资金共计 330 万元。同时主动协调对接企业,帮助开展淄博市旅行社地接奖励的统计和申报工作,目前,我县旅行社符合条件的申报游客数已达 1300 余人。指导景区提质增效,改变被动等待、单纯审批的工作模式,主动帮助企业梳理上级评审政策,指导桃花岛景区、水么头河北分别按照 3A、2A 级景区标准打造。

 (二)缩短考古勘探手续办理。积极探索考古前置和区域化评审,且取消了“在地上、地下文物丰富地段基本建设工程项目审批”,对于不涉及文物保护单位且面积小于两万平米的建设工程不再办理文物审批。积极协调上级部门,勘探结果直接发送到企业,承诺提报材料后 1 个工作日内办结,较以前手续办理时间缩短了 90%以上。按时参加建设项目联审会,本年度截止目前,共为 200 余个投资项目出具了联审意见,协助“怡泽苑项目”等多个建设工程完成了文物行政审批。

 (三)提升文旅执法阳光程度。在文化旅游市场综合执法工作中推行“双随机、

 一公开”市场监管机制,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竞争的市场经营环境。对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组织领导、工作任务、部门职责进行了明确,努力通过深化改革,建设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法律法规支撑体系;建立权责明确、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管理体制;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行为规范、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完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改善执法条件;进一步整合文化市场执法权,加快实现跨部门、跨行业综合执法。

 (四)提高文化惠民覆盖面。发挥好“文旅云”平台、“E 文齐韵”“XX 文旅发布”微信公众号线上公共文化旅游服务功能,积极满足群众乐享文化需求;“5+N”升级版示范点拟建设 40 处,目前已全部完成;2020 年新建乡村舞台 60 处;送戏下乡系统点单 573 场次,全部按时完成送戏;文化馆对全县 12 个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挂牌,实现了构建城乡一体化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全覆盖,利用分馆进行培训辅导活动10 余次;图书馆在全县 12 个镇、街道建设了 12 处分馆,为其配置了 Interlib 图书馆业务自动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区域内的图书自主借还。

 (五)当好企业“店小二”“服务员”。改变过去等待企业上门的服务模式,主动进入企业进行上门服务。县图书馆采取免费为企业办理集体证,预约上门为企业员工办理读者证,并提供数字图书阅览服务等方式,为规模以上企业提供借阅服务。截止目前,共为 XX 药玻等 7 家企业开展上门办证服务 7 次,服务群众 1500 余名,提供数字图书阅览服务 12 次,开设流动图书点 10 处;为欣欣园建筑公司等企业办理集体证14 个;县文化馆免费为企业提供文艺骨干培训、文化活动指导和文艺演出,免费为绿兰莎啤酒等企业员工提供线上和线下公益课或公益讲座,文艺演出 120 余场、基层文艺培训 360 次,馆外服务 10 万人次,线上服务 16 万人次;县博物馆免费为企业提供团体参观博物馆讲解服务,免费为企业提供送文物主题展览服务,开展流动博物馆展览 214 场次,惠及 5 万人次;县美术馆联系悦府房地产开发公司,主动提供书画作品开展建国摄影展,既宣传了我县的发展历程,又吸引县内群众观展看房,带动房屋销售。

 二、存在问题 (一)专业人才缺乏。县文化旅游局在服务企业很群众方面,以提升群众文化生活、提高群众文化满意度为出发点,但是专业人才匮乏,工作人员力

 量薄弱影响效能发挥。

 (二)经费保障不足。对“文物”及“非遗”保护经费、“送戏下乡”演出、图书购置、文化旅游市场监管等经费投入不足。

 (三)文化消费不活跃。受到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我县以农村居民为主,文化消费市场不够活跃。

 三、意见建议 (一)强化人才保障。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关键在人才,关键在于能干事、愿干事的人才,希望能够进一步完善和拓宽人才引进渠道,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愿干事的人有舞台、能干事的人有平台。

 (二)强化资金保障。资金需要用在刀刃上,真正的找准工作中的痛点、难点、堵点,强化资金保障进行重点突破,才能真正的政务服务水平提升。

 (三)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是文化消费活跃的基础,需要强化新旧动能转换,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活跃和繁荣文化消费。

 (四)精文减会。进一步削减非必要性会议和重复性会议,调度材料要简明扼要、抓住重点,让基层工作人员有更多的时间踏踏实实干事,避免淹没在文山会海中。

篇四: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 20172017 年 6 月 13 日 , 国务院召开全国简政放权 、 放管结合 、 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 , 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 “ 五个为 ” 的要求 , 即为促进就业创业降门槛 、 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负担 、 为激发有效投资拓空间 、 为公平营商创条件 、 为群众办事生活增便利 。

 当前 ,“ 放管服 ” 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 , 需要进一步理清思路 , 认真梳理改革进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 聚焦重点难点 , 推动 “ 放管服 ” 改革取得新突破 , 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 、" 放管服 ” 改革的本质是转变政府职能党的十八大以来 , 新一届中央政府明确提出 “ 放管服 ” 改革 , 这是对前几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经验教训的深刻汲取 。

 “ 放 ” 主要指简政放权 , 精简政府职能 , 简化行政管理程序和方式 , 把上级机关权力下放给下级机关或直接放给市场和社会 , 其着眼点在于合理划分政府 、 市场与社会的权力边界 , 实现治理主体良性互动与协作治理 。“ 管 ” 主要指放管结合 , 在 “ 放 ” 的同时 , 强化政府对市场的有效监管 ,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 而不是 “ 一放了之 ”“ 撒手不管 ”, 其着眼点在于政府治理效度的把握与权衡 , 以公平正义实现治理主体权力与客体权利的对等 。

 “ 服 ” 主要指优化服务 , 各级政府及部门要寓管理于服务 , 向社会和市场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 其着眼点在于现代治理理念与服务方式的应用 , 以效率效益为核心实现良治与善治的统一 。“ 放管服 ” 改革的本质在于解决长期存在的政府职能越位 、 缺位 、 错位和不到位的问题 , 正确处理政府 、 市场 、 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 , 准确界定各自边界 , 充分发挥各自优势 , 实现治理主体良性互动与协作治理 。

 市场作为经济的一种基本调节手段 , 通过价值规律客观地起着导向作用 , 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最大亮点 , 就是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 。这就要求我们 , 必须积极稳妥地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 , 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 ,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 、 市场价格 、 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 使一切劳动 、 知识 、 技术 、 管理 、 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 , 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

 然而 , 市场并非是万能的 , 其自发性 、 盲目性 、 滞后性等弊端容易导致市场失灵 , 而且市场化程度愈高 , 市场机制作用愈强 , 市场失灵现象往往就暴露得愈充分 , 政府作用也愈显重要 。

 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 , 优化公共服务 , 加强市场监管 , 维护市场秩序 , 促进公平正义 , 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

 需要指出的是 , 由于经济社会的高度复杂和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 , 在 “ 市场失灵 ” 之外 , 还可能会出现 “ 政府失灵 ”, 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 “ 看不见的市场之手 ” 与 “ 看得见的政府之手 ” 之外的社会的积极作用 。

 社会力量作为社会自我管理的主体 , 是承接政府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 、 增强社会自治的重要载体 , 在现代社会中 , 已经成为市场配置资源方式的深化“放管服”改革 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金世斌本刊特稿4万方数据

 8 / 2017有益补充 , 成为政府凝聚社会资源 、 提供社会服务的有力帮手 。

 只有不断将行政权能向社会延伸 、 细化 , 将众多群众性 、 社会性 、 公益性和服务性的社会职能向社会组织分离和转移 ,“ 小政府 、 大社会 ” 的格局才有可能实现 。由此可见 ,“ 放管服 ” 改革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政府层面的贯彻与实施 , 是政府以“ 放 ” 为核心 , 以 “ 管 ” 为抓手 , 以 “ 服 ”为支撑的体系化 、 系统化改革 。

 “ 放管服 ” 改革不是简单的政府机构调整 , 也不是政府权力损益的 “ 加减法 ”, 而是以整体性系统性思维审视政府运作机理 , 实现机构 、 权力 、理念三位一体的全面改革 。

 因此 ,厘清政府与市场 、 政府与社会的权力边界 , 推动全能政府 、 管理型政府向有限政府 、 服务型政府转变 ,才是 “ 放管服 ” 改革的核心所在 。二 、" 放管服 ” 改革成效明显以及面临的突出问题近五年来 ,“ 放管服 ” 改革持续深入推进 , 取得了积极成效 。

 主要表现在 :

 行政审批事项大幅减少 ;商事制度明显简化 ; 企业税费负担显著降低 ; 事中事后监管得到加强 ; 政府服务不断优化 ; 地方探索扎实推进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 , 也要清醒地看到 , 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相比 , 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认识有待深化 , 监管和服务方式亟需创新 , 工作力度还要加大 , 已出台的措施需要进一步落实 ,“ 放管服 ” 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

 具体表现为“ 四个不到位 ”:简政放权不到位 。

 有些部门和地方对审批事项进行 “ 打包 ” 或者“ 拆分 ” 处理 , 放小不放大 , 放虚不放实 , 注重数量 , 轻视质量 , 以应付上级精简审批事项的目标 。

 有的将审批 “ 改头换面 ” 为 “ 登记 ”“ 注册 ”“ 核准 ”“ 备案 ” 等 , 权力不减反增 。有些该放的权还没放 , 特别是市场准入中的各种许可等限制仍然较多 , 有些下放的权力不配套 , 变相审批不时发生 , 制度性交易成本较高 。

 有些被取消和下放的审批事项办件量少 、 影响面窄 , 企业和群众认为含金量不足 。

 一些地方政府权力下放不彻底 , 只放审批权限但不放相匹配的人员编制和财政资源 , 导致下放的事项大量积压 , 基层部门不堪重负 。

 证照分离后 , 个别地方出现了 “ 准入不准营 ” 的新问题 , 后置审批的经营许可证仍然过多 。放管结合不到位 。

 政府市场监管能力不足 、 本领恐慌等的问题 , 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 , 监管缺失 、 检查任性 、 执法不力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

 基层市场监管体制变动频繁 , 食药监部门 10 年内进行了 5 次机构调整 , 工商 、 质检等部门都经历过垂直管理与属地管理的反复 , 市场主体难有稳定的预期 。

 此外 , 针对网约车 、 共享单车等新兴业态 ,一些地方包容审慎监管经验不足 ,行业市场秩序混乱 , 企业和群众反映也比较强烈 。优化服务不到位 。

 个别地方依然迷恋于政府管理社会事务 , 服务群众 、 服务企业的意识不强 。

 个别部门出于自身免责的考虑 ,“ 霸王条款 ” 屡见不鲜 , 随意扩大自由裁量的空间 , 要求群众提交不必要的证明和手续 , 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徒增烦恼 。

 政府部门之间甚至同一部门内部业务处室之间无法实现信息共享 , 导致办事流程业务环节多 、 重复材料多 、 群众往返多 , 优化服务的 “ 最后一公里 ” 始终不通畅 。协同推进不到位 。

 一些行政审批项目取消或下放后 , 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修改 、 废止未跟上 , 导致基层难以遵循操作 。

 地方机构精简整合后 , 但上级部门未改革 ,“ 下合上不合 ”, 面临上面多头指挥 、 责任无限下放等问题 。

 对于一些关联性强的改革事项 , 由于地区之间 、 部门之间取消下放不同步 , 导致工作衔接不上 、 相关制度措施不配套 ,个别地区企业获批的许可证效力仅限于试点辖区内 , 出了本地便不被认可 。三 、 深入推进 " 放管服 ” 改革的对策思考“ 放管服 ” 改革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抓手 , 体现了党中央 、 国务院通过 “ 放管服 ” 实现政府 “ 瘦身 ” 与 “ 健身 ” 的决心 , 进一步做好 “ 放管服 ” 工作需要统筹兼顾 、 协调推进 , 特别是要围绕 “ 五个为 ” 的要求 , 抓住着力点 ,精准发力 , 以点带面 , 全面推进 。( 一 )

 切实加大放权力度 , 进一步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 放管服 ” 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 , 找准政府角色定位 。

 仅仅将上级政府的行政权力下放给下级政府 , 是无法从根本上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 , 必须将着眼点放在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 、 政府和社会的关系上 , 促进形成协同共治的良好局面 。

 当前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 :一是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事项 。

 继续向市场放权 , 除涉及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 、 涉及全面重大生产力布局 、 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事项外 , 投资项目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 , 政府不再审批 。继续向社会 “ 放权 ”, 特别是要更多地在教育 、 卫生 、 医疗 、 养老等社会领域下放权力 , 将适合由社会主体解决的事项和提供的公共服务交本刊特稿5万方数据

 8 / 2017由社会主体来承担 。

 二是全面推行清单管理制度 。

 这是巩固和拓展“ 放管服 ” 改革成效的制度保障 。

 目前 , 省市县三级政府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已全部公布 , 但由于标准不统一 , 各地清单内容差别很大 。

 要从中央层面强化顶层设计 , 统一规范各级政府清单内容 ( 包括投资负面清单 ), 在此基础上 , 制定国务院及其部门的权力清单 、 责任清单 ,以清单制度约束政府权力 , 切实做到 “ 法无授权不可为 ”、“ 法定职责必须为 ”、“ 清单之外无审批 ”、“ 法无禁止即可为 ”。

 三是加大 “ 证照分离 ” 改革力度 。

 全面推行 “ 多证合一 、 一照一码 ”, 对工商登记前后涉及的信息采集 、 记载公示和管理备查类的各种 “ 证 ”, 能整合的尽量整合 、 能简化的尽量简化 。

 更大范围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 “ 证照分离 ”改革成功经验 , 除涉及国家安全 、公共安全 、 生态安全和公众健康等重大公共利益之外 , 把能分离的许可类的 “ 证 ” 都分离出去 , 分别予以取消或改为备案 、 告知承诺等管理方式 , 大幅放宽市场准入 , 彻底解决 “ 准入不准营 ” 的问题 。( 二 )

 切实创新监管方式 , 营造公平有序的发展环境摒弃对事前审批手段的依赖 ,不断推进事中事后监管方式创新 ,不仅要 “ 放得下 ”, 更要 “ 管得住 ”。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

 一是全面推行 “ 双随机 、 一公开 ” 监管 。

 建立健全 “ 双随机 、 一公开 ” 监管机制 , 全面推行跨部门联合检查和监管全覆盖 。

 鼓励各地把 “ 双随机 、 一公开 ” 扩展到相关政府部门 、 扩展到对市场主体的各项检查事项上 ,建立政府部门的 “ 随机联查 ” 制度 ,发挥跨部门联合惩戒的作用 , 切实减轻分散检查对企业造成的负担 。二是积极推进智能监管 。

 充分运用大数据 、 云计算 、 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 整合工商登记 、 质量安全监管 、 食品安全 、 竞争执法 、消费维权 、 企业公示和涉企信息等数据资源 , 研究构建大数据监管模型 , 加强对市场环境的监测分析 、预测预警 , 提高事中事后监管的针对性 、 科学性和时效性 。

 三是健全信用约束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

 发挥企业信用监管的作用 , 推动企业诚信经营 。

 建立市场主体准入前信用承诺制度 , 将信用承诺纳入市场主体信用记录 。

 完善经营异常名录 、 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制度 ,在各地区 、 各部门 “ 黑名单 ” 管理基础上 , 形成统一的 “ 黑名单 ” 管理规范 。

 完善法定代表人 、 相关负责人及高级管理人员任职限制制度 , 将信用信息作为惩戒失信市场主体的重要依据 。( 三 )

 切实提高服务水平 , 加快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放管服 ” 改革的关键在于政府创新 , 实现公共服务供给的体系化和系统化 , 提高政府治理水平 ,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 。

 因此 , 严格意义上 ,“ 放管服 ” 改革也是一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是基于需求的供给创新 。

 一是着力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 。

 坚持均等化 、 保基本 、 普惠性 、 可持续 , 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 持续开展 “ 减证便民 ” 行动 , 大幅放开服务业市场 , 促进民办教育 、 医疗 、 养老 、 健身等服务业和文化体育等产业健康发展 , 多渠道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 , 满足群众多层次 、 多样化公共服务需求 。

 二是加快构建现代化服务平台 。

 借助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手段 , 加大政务服务平台整合力度 , 加快 “ 互联网 + 政务服务 ” 建设速度 , 打破 “ 信息孤岛 ”, 建设 “ 智慧政府 ”, 让信息多跑路 、 群众少跑腿 , 实现业务协同 、 流程再造和系统整合 , 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

 三是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

 充分发挥政府 、 社会 、 企业和市场的各自优势 , 建立公共服务领域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 。

 对于一些社会服务 , 政府不必大包大揽 , 可以将作为最终投入者和实际操作者的职能分开 , 建立公共服务购买机制 , 通过向市场购买服务 , 提供公共产品 。

 事实表明 , 这不仅可以降低政府提供服务的成本 , 而且可以提高服务质量 , 调动不同市场主体参与公共服务的积极性 。( 四 )

 切实加强法治建设 , 以法治方式保障和推进 “ 放管服 ” 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 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 。

 在 “ 放管服 ” 改革过程中 , 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 通过法律法规的“ 立改废释 ” 巩固已有的改革成果 ,加快由政策主导型改革向法治主导型改革转变 , 筑牢 “ 放管服 ” 改革的法治保障基石 。

 在国家层面 , 应将 《 行政许可法 》 修订提上议事日程 , 进一步明确行政许可的内涵与外延 , 严格行政许可设定的范围和主体 , 完善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措施 , 各地广泛实施的超时默许 、 缺席默认 、 容缺办理 、 网上审批乃至电子批件等 , 在 《 行政许可法 》 修改中也应予以体现 。

 在地方层面 , 可赋予设区市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当地停止实施许可的启动权 , 更好地与修改后的 《 立法法 》 相衔接 ;在已有广东等地试点基础上 , 将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调整 、 暂停行政审批的做法上升到法律规范 , 使得地方改革试点有法可依 。( 作者单位 :

 江苏省人民政府研究室 )【 责任编辑 :

 江民 】本刊特稿6万方数据

篇五: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位代码 10475

  学

 号 104759180088

  分 类 号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

 ( 专 业 学 位 )

 “放管服”改革背景下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研究 ——以河南省 P 市 D 镇为例

  专业学位领域 :

 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

  专业学位类别 :

 公共管理硕士(MPA)

  申 请 人 :

 丁雨露

 指 导 教 师 :

 庞洪铸

 教授

 二〇二〇 年 十二 月

  Research on the Improvement of Public Service Ability of Primary Level Govern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Reforms to Delegate Power, Streamline Administration and Optimize Government Services

  —Take D Town of P City as an Example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

 the Graduate School of Henan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By DING Yulu Supervisor: Prof.PANG Hongzhu Nov, 2020

 摘

 要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各级政府要紧紧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结合实际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提高办事效率,将服务理念贯穿于审批、监管的过程中,向人民群众提供公平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务,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本文以“放管服”改革为研究背景,以新公共服务理论和服务型政府理论为理论基础,以 D 镇为案例,研究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问题。D 镇区位优势比较突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各项改革推进落实比较到位,在公共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五个领域提供了较好的公共服务。但结合“放管服”改革的要求和人民对政府的期望,D 镇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还存在不少欠缺:一是由于简政放权不彻底,导致基层政府权责不对等,公共服务职能的弱化;二是因为财政转移制度不足和财政事权的不相匹配,公共服务财政的资金匮乏;三是监管体系的不完善和监管有效性弱,引起的对公共服务的监管约束乏力;四是源于服务意识不强和业务水平差,因而工作人员公共服务能力达不到群众需求;五是由于供给机制不科学,群众没有参与公共服务决策,供需不对称,所以公共服务供给无法满足群众需求。

 针对这些问题,论文提出基层政府在“放管服”改革背景下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的应对策略和改进措施。从职能上,要强化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深化简政放权;从资金上,要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保障公共服务资金;从制度上,要完善监管制度,对公共服务实施全面有效的监管;从理念上,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加强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从供给上,要丰富公共服务供给内容,多元公共服务供给主体。

 关键词:“放管服”改革,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服务型政府

 ABSTRACT Current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is facing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he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should closely concentrate on ensuring stability on the six fronts and security in the six areas, they should press ahead with reforms to streamline administration and delegate power, improve regulation, and upgrade services combine with the actual conditions, and comprehensively enhance the public service ability, enhance service awareness, innovate service mode, improve

 efficiency, and the service concept goes through the process of approval and supervision, provide the people with fair and basic public services, to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eople"s satisfaction of a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This paper takes the reform of &quot;streamline administration and delegate power, improve regulation, and upgrade services&quot; a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takes the new public service theory and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theory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takes D town as the case to study the public service ability of primary government.D town enjoy a good geographical location, has a high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various reforms has been relatively well carried out. It has provided good public services in five fields, including public infrastructure, culture and education, medical and health care, social security and public security. However, combined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reform of &quot;streamline administration and delegate power, improve regulation, and upgrade services&quot; and people"s expectations on the government, there are still many deficiencies in the public service capacity of D town"s government:Firstly, due to incomplete streamlining administration and delegating power, the power and responsibility of primary level government are not equal and the function of public service is weakened. Secondly, because of the insufficient financial transfer system and the mismatch of financial authority, the public service finance is short of funds. Thirdly, the imperfect regulatory system and weak regulatory effectiveness lead to weak regulatory constraints on public services. Fourthly, because the weak sense of service and poor professional level, the public service ability of staff can"t satisfy the needs of the people. Lastly, due to the unscientific supply mechanism, the people do not participate in public service decision-making, the supply and

 demands are asymmetric, so the public service supply can"t satisfy the needs of the people"s demands. In view of these problem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for the primary level government to improve the public service capac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quot;streamline administration and delegate power, improve regulation&quot; reform.From the functional perspective, primary level government should strengthen the public service function, deepen streamlining government and delegating authorities; from the capital perspective, we should improve the public financial system to ensure the public service funds; from the system perspective, we should improve the supervision system and implement comprehensive and effective supervision of public services; from the concept perspective, we should firmly establish the service concept of &quot;people-centered&quot;, and strengthen the service consciousness and service of staff; from the supply perspective, we should enrich the content of public service supply and diversify the main body of public service supply.

 Key words: reforms to delegate power, streamline administration and optimize government services, primary level government, public service ability,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目

 录 摘

 要 ................................................................................................................................. I

 ABSTRACT ..................................................................................................................... III

 绪

 论 ................................................................................................................................ 1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1

 (一)研究背景 ................................................................................................ 1

 (二)研究意义 ................................................................................................ 2

 二、研究文献综述 .................................................................................................... 3

 (一)国内研究综述 ........................................................................................ 3

 (二)国外研究综述 ........................................................................................ 5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6

 (一)研究思路 ................................................................................................ 6

 (二)研究方法 ................................................................................................ 8

 四、研究创新之处 .................................................................................................... 8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9

 一、相关概念 ............................................................................................................ 9

 (一)“放管服”改革 ........................................................................................ 9

 (二)基层政府 ................................................................................................ 9

 (三)公共服务能力 ...................................................................................... 10

 二、理论基础 .......................................................................................................... 10

 (一)服务型政府理论 .................................................................................. 10

 (二)马克思需要理论 .................................................................................. 11

 第二章

 “放管服”改革背景下 D 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现状 ................................. 13

 一、D 镇基本概况 .................................................................................................. 13

 二、D 镇政府“放管服”改革现状 ........................................................................ 14

 (一)“放管服”改革对基层政府的要求 .................................................... 14

 (二)D 镇“放管服”改革实践 ...................................................................... 16

 三、D 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现状 .......................................................................... 20

 (一)D 镇基础设施服务能力 ...................................................................... 20

 (二)D 镇文化教育服务能力 ...................................................................... 21

 (三)D 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 21

 (四)D 镇社会保障服务能力 ...................................................................... 22

 (五)D 镇公共安全服务能力 ...................................................................... 22

 第三章

 D 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25

 一、存在的问题 ...................................................................................................... 25

 (一)公共服务职能受限 .............................................................................. 25

 (二)公共服务资金匮乏 .............................................................................. 26

 (三)工作人员服务能力不足 ...................................................................... 26

 (四)监管约束乏力 ...................................................................................... 27

 (五)公共服务供需失衡、错位 .................................................................. 28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

篇六: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管办2018年4月--- 线下政务服务部分培训讲稿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四办”要求推进线下政务服务创新发展

 目录一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总体要求及目标任务二分析研判推进“四办”改革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三正确把握推进“四办”改革工作的重点目标任务,推进线下政务服务创新发展

 01 深化“放管服”改革总体要求及目标任务

 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总体要求及目标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强调要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党中央国务院

 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总体要求及目标任务党中央国务院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使更多事项在网上办理,必须到现场办的也要力争做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加强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加快政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打通信息孤岛,为市场主体添活力,为人民群众增便利。

 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总体要求及目标任务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国发〔2018〕9号)明确要求: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动更多事项在网上办理,必须到现场办的也要力争做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积极推进“一枚印章管审批”,推广“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加强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推进办事材料的目录化、标准化、电子化,开展在线填报、在线提交、在线审查。加快推进线上线下融合,统筹服务资源, 统一服务标准,切实解决企业群众办事“多跑腿”等问题。党中央国务院

 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总体要求及目标任务省委省政府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决策部署,今年确定为“转变工作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和“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突破年”,把省深化“放管服”改革领导小组与省政府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整合为省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不断优化改善营商环境,切实增强群众和企业的满意度、获得感。

 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总体要求及目标任务省委省政府《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意见》(甘政发〔2018〕19号)和《甘肃省2018年推行“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实施方案》(甘政办发〔2018〕28号)明确提出,2018年底前省市县8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

 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总体要求及目标任务省委省政府近期省委省政府印发的《甘肃省深入开展“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再次强调:要把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作为优化改善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加快推行“四办”改革,使审批更简、监管更强、服务更优,努力实现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02 推进“四办”改革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实体政务大厅服务功能不到位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不到位“最多跑一次”事项的督促落实不到位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不到位信息共享不到位推进“四办”改革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五个“不到位”

 推进“四办”改革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实体政务大厅服务功能不到位服务功能相对单一进驻政务大厅事项以行政审批事项为主,与企业和群众密切相关的需要到现场办理的事项尚未全部进驻实体政务大厅 。实体政务大厅标准化建设相对滞后软硬件设施,人员配置,经费保障等落实不到位。实体政务大厅管理机构职能还比较弱;管理职能相对单一,工作力量比较薄弱,无法指导下级政务大厅管理服务工作 。

 推进“四办”改革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2实体政务大厅部门窗口还存在“收发室”现象,“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工作进展缓慢,一些市州、县区在按办理事项领域、办理流程关联度、办理数量多少等设置综合窗口时,物理整合多,化学融合少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不到位

 推进“四办”改革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最多跑一次”事项的督促落实不到位公布的事项没有完全实现“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企业和群众仍需到实体政务大厅递交纸质材料申报办理,部门办理时还是以线下审核纸质材料为主。

 推进“四办”改革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4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不到位乡镇(街道)、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还未实现全覆盖,甘肃政务服务网尚未延伸到乡镇(街道)、村(社区),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难度大。乡镇(街道)、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情况

 推进“四办”改革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信息共享不到位工作人员需要在不同系统间重复录入数据,工作量大幅增加。企业和群众网上申报办理事项,需要重复提交大量纸质材料,影响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03推进线下政务服务创新发展

 加强各级实体政务大厅建设管理网上政务服务“功夫在线下”政务大厅是群众办事的主要渠道政务大厅是“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线下支撑政务大厅是咨询会办的综合平台

 加强各级实体政务大厅建设管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提升实体政务大厅服务能力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厘清职责,不断强化实体政务大厅职能

 全面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全面落实“两集中、两到位”改革123积极探索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政务服务模式

 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80 %年底前实现省市县8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要按照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的要求,对于企业,要着力推动注册登记、年度报告、变更注销、项目投资、生产经营、商标专利、资质认定、税费办理、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事项网上办理,最大限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对于公众,要优先将与居民教育医疗、户籍户政、社会保障、劳动就业、住房保障等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并统筹使用各类办事渠道,实现“用户在哪里,服务就到哪里”,让公众真正获得实惠。“四办”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利企便民

 推动“最多跑一次”事项落地见效抓好督查落实,确保公布的所有办事事项都能做到“最多跑一次”。04加强对本级公布的“最多跑一次事项”的监督检查和跟进落实。03以满足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求为导向,梳理群众关注度高、办理量大的事项作为“最多跑一次”事项。02政府向社会公布的“最多跑一次”事项能否实现,直接影响政府的信用和形象。01

 加快信息共享步伐,积极推动“不见面审批”推动已实现网上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开展在线填报、在线提交、在线审查、网上核验和限时办结,避免重复提交材料和循环证明。不断推进政务服务实现办事材料目录化、标准化、电子化。凡是能通过网络共享复用的材料,不得要求企业和群众重复提交。凡是能实现网上办理的事项,不得要求必须到现场办理。加快推进部门业务办理系统与甘肃政务服务网的对接联通,尽快实现政府内部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和业务协同。凡是能通过网络核验的信息,不得要求其他单位重复提供。

 做好政务服务热线和网民留言转办答复工作各市州、县市区政府要完善政务服务热线服务内容和功能安排专人做好甘肃政务服务网市县子站网民留言转办答复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受理政务服务事项的咨询、建议、投诉和举报建立“统一接收、按责转办、限时办结、统一督办、评价反馈”工作机制政务服务热线、网民留言

 完善配套措施,为“四办”改革提供支撑保障推动“四办”改革落地见效,要通过丰富实体政务大厅服务功能、完善软硬件设施、整合机构职能、优化人员配置等措施提供支撑保障。市县各级机构编制、财政、人力资源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对改革中涉及到的人员、资金、网络资源等相关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和保障。

 谢 谢 !

篇七: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贵州省 2021 年深化“ 放管服” 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

 2021 年,全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一二三四”工作思路,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进一步“放”出活力和动力、“管”出公平和质量、“服”出便利和实惠,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产业发展,为奋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作出新贡献。

  一、深化简政放权,“放”出活力和动力

  (一)将行政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清单管理。根据国家取消、下放和调整行政许可事项有关要求,省级政府部门对应调整公布行政许可事项。持续推动简政放权,向贵安新区下放一批省级行政管理事项。(牵头单位:省政府办公厅,责任单位:省相关单位及各市〔州〕人民政府)

  (二)深入推行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制度,根据法律法规立改废释、机构和职能调整等情况,省级政府部门及时调整权责清单并向社会公布。同时,加强对取消或下放审批事项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定监管方案。(责任单位:省相关单位及各市〔州〕人民政府)

  (三)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化、整合投资项目报建手续,探索创新投资管理服务方式,不断精简优化审批程序、审批事项和申报材料。(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省相关单位及各市〔州〕人民政府)

  (四)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持续推进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压减强制性认证事项的有关政策规定,加强强制性产品认证监管,广泛推行产品系族管理,解决重复检验检测、重复审批认证等问题。(牵头单位:省市场监管局、省司法厅,责任单位:省相关单位及各市〔州〕人民政府)

  (五)优化药店开设审批,推动取消药品零售企业筹建审批,清理对开办药店设定的间距限制等不合理条件,并同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牵头单位:省药品监管局,责任单位:省相关单位及各市〔州〕人民政府)

  (六)着力推进“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2021 年底前实现“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对所有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分类改革。(牵头单位:省市场监管局、省司法厅,责任单位:省相关单位及各市〔州〕人民政府)

  (七)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明确实行告知承诺制的事项范围、适用对象、工作流程和监管措施等。对具备条件的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审批实行告知承诺管理。纵深推进“减证便民”行动。(牵头单位:省司法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省相关单位及各市〔州〕人民政府)

  二、强化政府监管,“管”出公平和质量

  (八)充分运用“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省长信箱、“互联网+督查”等平台,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对企业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进行专项督查,着力解决困扰企业和群众的堵点难点问题。(牵头单位:省政务服务中心,责任单位:省相关单位及各市〔州〕人民政府)

  (九)组织对各地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的有关情况开展抽查。严格落实国家进一步规范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的指导意见。(牵头单位:省司法厅,责任单位:省相关单位及各市〔州〕人民政府)

  (十)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相结合,针对不同信用风险等级企业,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不断提升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探索拓展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覆盖范围,推动将更多具有市场监管职责的部门和监管事项纳入联合抽查范围。(牵头单位:省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省相关单位及各市〔州〕人民政府)

 (十一)大力推行“互联网+监管”,加强部分重点监管领域数据汇集,进一步完善“互联网+监管”系统风险预警模型,形成风险预警线索推送、处置和反馈机制,提升监管智能化水平。(牵头单位:省大数据局、省市场监管局、省政务服务中心,责任单位:省相关单位及各市〔州〕人民政府)

  (十二)依法依规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国家关于进一步规范公共信用信息纳入范围、失信惩戒和信用修复的有关意见。(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责任单位:省相关单位及各市〔州〕人民政府)

  (十三)引导企业进行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结合我省优势产业,试点开展企业标准“领跑者”评估工作,推动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牵头单位:省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省相关单位及各市〔州〕人民政府)

  (十四)督促城市管理部门规范执法行为,制定公布城管执法标准和要求,加大对随意执法等行为的查处力度,降低对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牵头单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司法厅,责任单位:省相关单位及各市〔州〕人民政府)

  (十五)加强疫苗全过程监管,开展日常监督检查和督促整改。省药品监管部门每年对疫苗流通环节进行全覆盖监督检查。省卫生健康部门组织对国家免疫规划制度的实施、预防接种环节接种单位及医疗卫生人员接种行为进行监管。(牵头单位:省卫生健康委、省药品监管局,责任单位:各市〔州〕人民政府)

  (十六)加强全省特种设备安全状况分析,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在生产环节对有投诉举报和涉嫌存在质量问题的生产单位实施专项检查,在使用环节对风险辨识评估结果为高风险的设备使用单位实施重点检查,并加强对其他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和使用单位的监督检查。(牵头单位:省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省相关单位及各市〔州〕人民政府)

  (十七)重点整治定点医疗机构及其他服务机构的不规范诊疗行为,以及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违规支付医保待遇、拖欠定点医药机构费用等问题。建立欺诈骗保问题线索移送机制,对欺诈骗保行为加强部门联合排查。(牵头单位:省医保局、省卫生健康委,责任单位:省相关单位及各市〔州〕人民政府)

  (十八)规范交通、税务、应急等领域执法。科学制定裁量基准,对轻微交通违法初犯偶犯等更多采取警告方式,慎用或不适用罚款。在税务执法领域研究推广“首违不罚”清单制度。落实和完善罚没管理制度,罚没收入全部上缴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牵头单位:省应急管理厅、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省税务局,责任单位:省相关单位及各市〔州〕人民政府)

  (十九)开展移动应用程序(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督促电信和互联网企业加强网络数据安全合规性评估,完善与企业投诉举报联动处理机制,及时核实处理用户投诉举报。(责任单位:省委网信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大数据局、省公安厅、省市场监管局)

  (二十)严格落实国家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的指导意见。探索开展“沙盒监管”、触发式监管等包容审慎监管试点。(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省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省相关单位及各市〔州〕人民政府)

  (二十一)便利企业获取各类创新资源,加强专利等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引导学术论文等数据服务提供商降低论文等资源获取费用。推动研究开发机构、高校落实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制度。大幅压减网站备案登记时间。(牵头单位: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省相关单位及各市〔州〕人民政府)

  (二十二)优化“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环境,鼓励支持医疗机构对接互联网平台,推动互联网医院建设,提供常见病和慢性病复诊、健康咨询、远程辅助诊断等服务。(牵头单位:省卫生健康委,责任单位:省相关单位及各市〔州〕人民政府)

 (二十三)深化公共资源交易电子监管平台建设,构建“一处受罚、处处受限”的公共资源交易诚信体系。建设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网络安全管理平台,构建纵向覆盖全省、横向覆盖公共资源交易各子系统的安全防护体系,推动公共资源交易网络安全管理实现可感知、可预测、可预防。(牵头单位: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责任单位:省相关单位及各市〔州〕人民政府)

  三、提升服务质效,“服”出便利和实惠

  (二十四)制定事项标准化攻坚工程实施方案,统一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和审查要点,年内实现省内事项“全省通办”。制定流程优化再造攻坚工程实施方案,推进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办、简易办、就近办。(牵头单位:省政务服务中心,责任单位:省相关单位及各市〔州〕人民政府)

  (二十五)完善数字政府建设顶层设计。编制《贵州省“十四五”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明确数字政府建设目标、路径以及重点任务、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改革举措等内容,进一步提升数字政府建设水平。启动《贵州省信息化条例》修订工作。(牵头单位:省大数据局,责任单位:省相关单位及各市〔州〕人民政府)

  (二十六)制定政务服务数据融通攻坚工程实施方案,提升政务服务数据共享支撑能力。完善提升“一云一网一平台”,优化提升省级云资源利用率。提升政务数据归集、共享、开放调度等能力。持续提升视频中台、地图中台等业务中台支撑服务能力,省级视频终端接入比例超过 90%,为各部门政务服务应用提供数据服务。(牵头单位:省大数据局、省政务服务中心,责任单位:省公安厅等省相关单位及各市〔州〕人民政府)

  (二十七)建立政务服务标准规范体系。2021 年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出台《贵州省政务服务条例》,完善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制定出台自助服务终端、移动应用、自建系统对接、数据汇聚、电子证照等政务服务系列标准规范。(牵头单位:省政务服务中心,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等省相关单位及各市〔州〕人民政府)

  (二十八)切实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2021 年,开展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国家垂直系统与贵州政务服务网融合应用,省内自建业务系统与贵州政务服务网整合。推进市场监管、税务、农业农村、人社等领域 200 项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推进 20 个电子证照共享应用。(牵头单位:省政务服务中心、省大数据局,责任单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税务局等省相关单位及各市〔州〕人民政府)

  (二十九)加快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省市县移动体系建设,规范政务服务移动应用,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加强对老年人、视障听障残疾人等群体的引导和服务。(牵头单位:省政务服务中心、省大数据局,责任单位:省相关单位及各市〔州〕人民政府)

  (三十)充分运用电子税务局,拓展“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服务,2021 年底前基本实现企业办税缴费事项网上办理、个人办税缴费事项掌上办理。全面推行税务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扩大将涉税资料事前报送改为留存备查的范围,减轻企业办税负担。(牵头单位:省税务局,责任单位:省相关单位及各市〔州〕人民政府)

  (三十一)优化水电气暖网等公用事业服务,清理报装过程中的附加审批要件和手续,依托贵州政务服务网等各类网络资源,加快推进报装、查询、缴费等业务全程网上办。优化外线施工办理流程,对涉及的工程规划许可、绿化许可、路政许可、占掘路许可、物料堆放许可等环节实行并联审批。探索实行接入工程告知承诺制。(牵头单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能源局、省通信管理局、省政务服务中心、贵州电网公司,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等省相关单位及各市〔州〕人民政府)

  (三十二)持续优化公证服务,加快推进高频公证服务事项“一网通办”,逐步实现申请受理、身份认证、材料提交和缴费等环节全程网上办。严格落实国家出台的关于降低企业公证

 事项和公证事务收费办法和标准。(牵头单位:省司法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政务服务中心,责任单位:省相关单位及各市〔州〕人民政府)

  (三十三)优化医疗服务,参保群众可自主选择使用社保卡(含电子社保卡)、医保电子凭证就医购药。推进居民健康档案及身份识别、电子病历、诊疗信息、报告单结果等信息在不同医院互通互认,并严格保护个人隐私,减少群众重复办卡,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牵头单位:省卫生健康委、省医保局、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责任单位:省相关单位及各市〔州〕人民政府)

  (三十四)加快推进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2021 年底前实现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就医结算备案、社保卡申领、户口迁移等 74 项事项异地办理。与毗邻省份、重点劳务输入地、东西部协作地区建立政务服务“跨省联办”机制,2021 年底前基本实现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牵头单位:省政务服务中心,责任单位:省相关单位及各市〔州〕人民政府)

  (三十五)在省市县三级标准化建设通过评估验收的基础上,优化、提升、完善大厅服务功能。及时跟进国家标准化建设指导方向,制定《全省综合性实体政务大厅标准化建设提档升级实施方案》,整体提升全省政务服务水平。(牵头单位:省政务服务中心,责任单位:省相关单位及各市〔州〕人民政府)

  (三十六)优化社保缴费业务流程,2021 年 7 月底前基本实现企业社保缴费事项网上办理,年底前基本实现个人缴费事项掌上办理。(牵头单位:省税务局,责任单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大数据局、省政务服务中心等省相关单位)

  (三十七)进一步优化整合非紧急类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提供“7×24 小时”全天候人工服务,打造便捷、高效、规范、智慧的政务服务“总客服”。(牵头单位:省政务服务中心,责任单位:省相关单位及各市〔州〕人民政府)

  (三十八)加强不动产抵押贷款和登记业务协同,在银行等金融机构推广应用不动产登记电子证明,便利企业和群众融资。202...

篇八: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号:C93 密级:公开学校代码:11065 学号:2017020299专业硕士学位论文作者姓名 李聪聪指导教师 吕尧太 副教授专业领域 公共管理专业培养单位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答辩日期 2020 年 6 月 13 日“ 放管服 ” 改革背景下政务服务水平提升路径研究—— 以山东省平度市为例

 摘要摘要自 2001 年开始,我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取得明显成效。2015 年 5 月 12 日,第一次在国家层面正式提出“‘放管服’改革”,“放管服”改革也由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单兵突破期进入到第二阶段的协同推进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统筹推进,全国各地在改革的浪潮中,百花齐放、亮点频出,山东省平度市紧跟国家、省、青岛市步伐,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并在 2017 年借全国中小城市改革之机,成功运行山东省首家行政审批局,突破了山东省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零的记录,打造了“放管服”改革“平度样板”。本文以山东省平度市为例,通过研究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及公共治理理论的沿革,在整体政府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调查问卷、访谈、查阅资料的方式调研平度市改革成果及目前政务服务现状,总结出“放管服”改革逐步呈现出全领域联动改革、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为根本导向、更加注重营商环境的打造的改革趋势。分析政务服务水平提升在工作理念、配套制度、网络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借鉴澳大利亚、美国、新加坡等国外先进经验及山东省新泰市、广州市荔湾区、上海市的创新做法,探索出转变工作理念,提升综合服务能力;理顺体制机制,建设“整体政府”;创新服务方式,实现流程再造;畅通数据共享,实现“一网通办”的政务服务水平提升路径。关键词 :

 “放管服”改革;政务服务;整体政府;提升路径

 青岛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学位论文AbstractSince 2001, China has continued to promote the simplification of administration anddecentralization, the combination of decentralization and management, and thetransformation of functions. They have been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The reform of&quot;Decentralization,Administration and Service&quot; was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March 5,2016 .The reform moved on to phase two. The reform was carried out throughout thecountry.As a county-level city of Shandong province, Pingdu followed the steps to promotethe reform vigorously , and established the Bureau of Administrative Examination andapproval in 2017.Pingdu ran successfully in Shandong province,and then built the &quot;Pingdumodel&quot;.This article takes Pingdu as an example.At first,analysis 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theory, the new public service theory and the public management theory.Under the guidanceof the whole government theory, investigate and research the reform efforts and the presentsituation of the current government services of Pingdu . Then analysis the problems ofgovernment services in the work idea, the supporting system, and the construction ofnetwork.Fang out that the reform has gradually shown a trend of extending the reform to thewhole field, Devoting to meet the People"s increasing demand for a better life, and payingmore attention to the creation of business environment. And then summary the experiencesof Australia, the United States, Singapore,and the innovation of Xintai district in Shandong,Liwan district in Guangzhou and Shanghai . At last ,explore the path to improve governmentservices by shifting work idea, promoting comprehensive service ability; straightening out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to build the &quot;Whole of Government&quot;; unblocking data sharingto achieve the &quot;All-in-one&quot; .Keywords:the reform of &quot;Decentralization , Administration and Service&quot;;governmentservices;the whole government theory;the path to improve

 目录目录论 绪论...........................................................................................................................................1义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1(一)研究背景................................................................................................................1(二)研究意义................................................................................................................1、 二、 态 国内外研究动态.............................................................................................................2(一)国外研究动态........................................................................................................2(二)国内研究动态........................................................................................................3、 三、 法 研究方法.........................................................................................................................5足 四、研究创新与不足...............................................................................................................5第一章 述 相关概念和理论阐述...............................................................................................7第一节 相关概念...................................................................................................................7一、“放管服”改革.......................................................................................................7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7三、政务服务...................................................................................................................7四、流程再造...................................................................................................................8第二节 相关理论研究...........................................................................................................8一、新公共管理理论.......................................................................................................8二、整体政府理论...........................................................................................................9三、新公共服务理论.......................................................................................................9四、公共治理理论.........................................................................................................10第三节 我国“放管服”改革的历程和趋势.......................................................................10一、我国“放管服”改革的历程.................................................................................10二、我国“放管服”改革的趋势.................................................................................11第 二章 章 山东省平度市 “ 放管服 ” 改革析 案例分析...............................................................13第一节 山东省平度市“放管服”改革概况.......................................................................13一、前期概况.................................................................................................................13二、平度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单兵突破阶段.............................................................14三、平度市“放管服”改革协同推进阶段.................................................................14第二节 山东省平度市政务服务工作取得主要成就...........................................................14一、打造流程再造“平度样板”..................................................................................14二、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15第三节 山东省平度市政务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16

 青岛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学位论文一、改革的主动性及创造性不足.................................................................................16二、横向制度配套跟进不力.........................................................................................17三、数据共享及网络建设限制较多.............................................................................21第三章 国内外政务服务水平提升的经验和启示 ................................................... 23第一节 国外政务服务创新的经验和启示...........................................................................23一、澳大利亚的政务服务创新及启示.........................................................................23二、美国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特征及启示.............................................................24三、新加坡电子政务“一站式”服务模式及启示.....................................................24第二节 国内政务服务提升先进做法及启示.......................................................................25一、山东省新泰市政务服务标准化建构及启示.........................................................25二、广州市荔湾区“一窗式”政务服务模式及启示.................................................26三、上海市“一网通办”模式及启示.........................................................................27章 第四章 析 山东省平度市政务服务水平提升路径探析.......................................................... 28第一节 转变工作理念,提升综合服务能力.......................................................................28一、树立以企业、群众满意为目标的工作理念.........................................................28二、顺应时代要求,提升综合服务能力.....................................................................28第二节 理顺体制机制,建设“整体政府”.......................................................................28一、逐步实现行政审批事项集中至行政审批局的体制.............................................29二、逐步实现“大政务服务中心”机制.....................................................................29第三节 创新服务方式,实现流程再造...............................................................................30一、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31二、实行“一事全办”.................................................................................................31三、探索“一业一证”.................................................................................................32第四节 畅通数据共享,实现“一网通办”.......................................................................32一、自上而下实现全国一网.........................................................................................32二、山东省平度市做好基础工作.................................................................................33望 结语与展望.............................................................................................................................34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