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实验计划表9篇

时间:2022-12-02 13:35: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实验计划表9篇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实验计划表 泉州市城东中学生物实验计划总表 2006-2007学年下学期周次分组实验内容演示实验内容备注1(2.28---3.4) 初一蛋白质的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实验计划表9篇,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实验计划表9篇

篇一: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实验计划表

市城东中学生物实验计划总表

 2006-2007 学年下学期 周次 分组实验内容 演示实验内容 备注 1(2.28---3.4)

  初一蛋白质的检测

 初一维生素 C 的检测

 2(3.5----3.11) 初一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 消化作用 初一淀粉和葡萄糖透过透析袋的差异

 初一 观察鸡小肠的结构

 高一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3(3.12--3.18) 初一 观察血细胞 初一观察血液的组成

 高一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 脂肪和蛋白质

 高二 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

 4(3.19---3.25) 初一 用显微镜观察各种血管 初一观察心脏的结构

 高一 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高二 制作 DNA 双螺旋 结构模型 初二观察比较不同的植物

 5(3.26---4.1) 初一 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 初一观察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变化

 高二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6(4.2---4.8) 高一 体验制作细胞膜的方法 初一检验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变化

 初一演示呼吸运动的模型

 初二观察昆虫标本

 7(4.9---4.15) 初二 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 初一尿液成分的测定

 高一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初一观察肾脏

 8(4.16---4.22) 高二 观察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影响 初一观察皮肤的结构

 9(4.23---4.29) 高一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初一人体神经系统整体形态的结构组成

 11(5.7---5.13) 初一 测试“握手—握手” 反应要用多少时间 初一观察眼球的结构模型

 高一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13(5.21---5.27) 初一 触觉敏感程度的测定实验

  14(5.28-6.3)

 初一 皮肤感觉“冷”“温” 刺激的实验

  初一 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测定和分析

 15(6.4---6.10) 高一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初一 用显微镜观察蛔虫卵

  16(6.11-6.17)

 高一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高一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的有丝分裂

篇二: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实验计划表

/p>

 案

 首

 页

 班级

  讲课时间

  章节

 第七单元 第三章 第二节 计划课时数

 二课时

  课题

 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 课的类型

 新课 教学方法

  收集、分析资料、讨论 教学仪器

 化石标本 、图片

  教 学 目 的(目标)及要求

 1、知识与技能:

 举例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2、过程与方法:

 学会探究生物进化的方法和研究生物进化的历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生物进化是由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

 教学重点

 探究生物进化的方法和生物进化的历程 教学难点

 探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演示、实验内容

 图片 课前准备

 1.有关宇宙起源、星系形成和生命起源假说的视频资料 2.学生课前通过阅读科普书籍了解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教学策略

 创设情景---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教学参考

 教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第三章 生物的进化

  第二节

 生物 进 化 的 历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令人流连忘返,看着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看着生机勃勃的生物界,你们有没有想过,大自然的各种生物是由何而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

 现在自然界中的生物是怎样进化而来的?我们能看到生物进化的过程吗?

 那怎样弄清楚生物进化的过程?下面我们来寻找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请各小组把你们收集到的图片、化石标本或文字资料取出来,按生物生活地质年代进行分类。

  (引导学生收集各小组小表,汇总成总表)通过比较总表中的生物,根据地质时间前后顺序发现,越早地层里出现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越多,而越晚地层出现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生物越多。从而得出生物进化的历程: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这种结论对不对?可不可以用别的方法验证?

 (显示始祖鸟化石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看看这种动物的身体结构像哪种动物? 能说出哪点像鸟,哪点像爬行动物吗?

 不能。

  各小组对本组资料进行分类,并按地质年代设计表格,把各化石名称填入表格,选代表展示表格、交流归纳,其他小组注意观看,教师给以客观地评价。

  像鸟。

 像爬行动物。

 有翅膀、嘴像鸟。

 有牙齿、爪。

  温故而知新,顺理成章

  温故而知新

 对新知识进一步理解

  由此激发学生

 为后边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他们说的都对。这种动物既像鸟,又像爬行动物。这能说明什么问题? 对,它们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始祖鸟是它们间的一种过渡类型,就像两栖动物是水生到陆生动物的过渡类型一样。

 这能不能证明生物进化历程? 这也看出生物进化的历程。

 (列出人与其他几种生物的细胞色素 C 的氨基酸组成的差异表)

 鸟和爬行动物有关系。

 可以,证明生物能从一种向另一种进化。

  扩大知识面

 生物名称 与人细胞色素 C 的差异 黑猩猩 0 狗 11 马 12 鸡 13 金枪鱼 21 果蝇 27 向日葵 38 请同学们对表中数据进行分析,人与其他生物间有何关系?与哪种生物亲缘关系最近?与哪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远? 根据以上分析,能推测出生物进化的历程吗?

  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集中同学们的答案,就可以看到生物进化的历程:每种生物间有着 (分析表格,得出结论)黑猩猩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向日葵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远。

 可以推测出不同生物间有着亲缘关系。

 也证明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进化来的。

 鸟是由爬行动物进化来的。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二课时

 二、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虽然我们看不到生物进化的历程,但通过科学的探究可以推测出生物进化的历程,当然这只是一种推测,还有待进一步验证。那么请问上面的探究采用的是什么方法?

 对,比较法是一种重要的探究方法,比较法有多少种?还有别的探究方法吗? 探究方法很多,但不管用哪种方法,都涉及多学科知识;胚胎学、地质学、遗传学、分类学等。所以要进行科学探究,必须认真学习各门学科,提高自身科学素养。

 下面,根据我们学过的动植物知识,推出它们的进化历程。

 1、请各小组回忆我们学过的动物、植物类型,并把这些类型名称填写在小卡片上。2、根据生物进化历程,把代表这些生物的小卡片按先后顺序排列。

  环节动物呢?应放在哪里? 你们能把动物和植物两个分支连接起来吗? 根据是什么?

 比较法。

 列表法。

 表格比较、胚胎比较。

 化石比较、器官比较等。

 (小组讨论,填写卡片,小组汇报)

 植物:

 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动物:

 腔肠动物

 软体动物

  节肢动物 鱼类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 放在腔肠动物之后。

 可以,用单细胞动物连接。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为什么?

 两位同学说的都有道理,实际上,原始生命就是单细胞生物,用原始单细胞生物可以把动、植物进化树连接起来。

 现在请同学们把小组拼的进化树与书上的比较,有什么不同?

 到现在为止,我们学到的只是生物界里面的一小部分生物,生物界并非只有这些类型,甚至有些生物人们还没认识,这就有待于你们今后去学习研究。

 因为这些生物都是由单细胞生物进化而来的。

 用原始生命连接。

 因为地球上最初产生的是原始生命,再由原始生命进化到现在的各种生物。

  少了一些动物。

 教

 案

 尾

 页

 板

 书

 设

 计

 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 一、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比较法 化石: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

 植物的进化历程 二、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动物的进化历程

  生物进化总趋势:由简单到复杂

  由低等到高等 由水生到陆生

  课

 后

 效

 果

 分

 析

篇三: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实验计划表

018 8- - 2019 9 学年

 第二学期

  八

 年

 级

 生

 物

 教

 案

  生物学 八 八 年级 下 下册 册 目录

 第 七 单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 植物的生殖

  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四节 鸟的生殖和发育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第三节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第四节 人的性别遗传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

 第三章 生物的进化

  第一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

 第八单元 健康地生活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第二章 用药和急救

 第三章 了解自己 增进健康

  第一节 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第二节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八年级下册

 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 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主要突破口,使生物教学更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需求,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及其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2、教学内容的设置:

 全期教材共分 6 个章节,即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及生物的进化、传染病和免疫,用药和急救、了解自己、增进健康。与上一个学期相比,增加了观察与思考,科学、社会、技术栏目,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知识面。

 3、科学探究活动的安排: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生物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设计并安排好科学探究活动,是教材贯彻落实这一课程理念的关键之所在。在总结前三册经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继续加大科学探究的力度。

 从数量和类型上看,八年级下册共有探究活动 28 个,有关探究活动的栏目类型包括: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探究、模拟探究、调查、设计、技能训练、课外实践等。

 本册书共有“探究”(包括模拟探究)4 个。与前三册相比,这些探究活动的设计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性,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要求也较高。例如,关于扦插材料的选择和处理,探究的问题由学生提出;用什么植物进行扦插也由学生自己决定;制订探究计划时需要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扦插的植物成活所需要的水分、土壤、温度等条件,还需要设计对照或对比实验,设置重复组等;实施探究计划过程中还需要综合运用七年级所学知识,对扦插技条进行适当的照料,并坚持认真观察;对观察到的现象需要自己设计表格进行记录,并得出合理的结论。考虑到学生在自主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等方面已经得到训练,教材在讨论探究思路这一环节不再像八年级上册那样提供模拟讨论的情景。

 在科学探究技能的训练方面,除了训练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观察、实验、收集和分析资料等一般过程技能外,尤为侧

  重训练应用和评价的技能,包括证据和逻辑的运用、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对证据和假说进行评价、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和预测等。

 二、教学目标

 1、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更清楚地知道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从而更有意识地保护生物,促进社会发展。

 3、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如何健康地生活。

 4、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三、学生情况分析

 在我所执教的八(1)、八(2)两个班级中,都有部分学生相对来说基础稍弱,学习浮躁,对他们应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巩固及其灵活运用,更重要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在新的一学期要做好汇考复习总动员,让大家潜心投入到汇考复习中来,争取在汇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四、具体措施

 1、精心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针对具体学情因材施教; 2、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做到课堂质量高效率; 3、分层次设置课堂反馈练习,使优生得到发展,差生得到提高; 4、适当设计生物科技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5、定期举行月考,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到查遗补漏; 6、引领学生开展复习方法交流等活动,让优生带动差生共同进步。

  八年级下册 生物 教学进度 周次 教

 学

 内

 容

 课时 1 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一章 、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 植物的生殖 2 2 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2 3 第四节 鸟的生殖和发育 章清 2 4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2 5 第三节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第四节 人的性别遗传 2 6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 章清 2 7 第八单元 健康地生活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2 8 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2 9 第二章 用药和急救

 2 10 第三章 了解自己 增进健康 第一节 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第二节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2 11 八单元章清 讲评 2 12 期中考试 试卷讲评 2 13 七年级上册(包括第 1、2、3 单元)复习 2 14 七年级下册(第 4 单元)复习 2 15 八年级上册(包括第 5、6 单元)复习 2 16 八年级下册(第 7、8 单元)复习 2 17 兵团模拟卷考核、讲评(一)

 2 18 兵团模拟卷考核、讲评(二)

 2 19 兵团模拟卷考核、讲评(三)

 2 20 兵团模拟卷考核、讲评(四)

 2

  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描述植物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列举植物无性生殖的方式。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比较植物多种生殖方式的异同。

 2.尝试植物的扦插或嫁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植物生殖方式多样性是保证种群的延续和对环境适应的体现。

 二、教学重点 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植物生殖多样性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进行扦插的探究活动。

 四、教学方法

 观察、自学、讨论、讲授 五、教学准备 ppt 图片(扦插、嫁接)、植物有性生殖、组织培养视频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第 1 课时)

 有性生殖 播放植物由种子萌发到开花结果的一段视频。

 【提问】这段视频显示的是植物由种子萌发到开花的一段过程,我们知道开花后观看视频,回忆七年级有关植物生殖的知识,完成课本填图。

 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好奇心,激发

  就结果了,那在开花和结果之间还发生了什么呢?那种子里的哪个部分会发育为一株新植物呢?形成种子的过程中哪个步骤最重要呢? 请学生完成课本图 7-1 的填空。

 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回忆旧知识引出新课内容。

  组织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及课本填图,师生共同总结在形成种子时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最为重要,因为它们结合后形成的受精卵会发育为种子中的胚,最终会在合适的条件下发育为新植株。

 总结:这种经过有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学生回忆有关知识,并且回答问题,互相之间交流、补充,最后总结出有性生殖的概念。

 通过回忆种子形成的过程,了解这种生殖方式因为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因此为有性生殖。

 无性生殖──扦插 PPT 出示一盆吊兰图片。

 【提问】

 1.用刚学过的有性生殖的方法解释吊兰是如何繁殖新个体的? 2.除此之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繁殖吊兰? 3.两种方法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总结】无性繁殖的种类(扦插、嫁接、压条、分根)。

  学生回答问题:

 1.可以等吊兰开花结果产生种子播种。

 2.分一株下来放水里生根后栽种,或直接插到土里生根。

  讨论完成思考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引导学生将生活经验运用到解决问题中,并且通过

  【思考】扦插繁殖新个体的方法和有性生殖的方式有什么根本区别吗? 【总结】什么样的生殖方式叫做无性生殖?请学生再举出一些扦插的例子。然后PPT 展示部分扦插成活的植物的例子,如富贵竹、绿萝、月季等。

 【延伸】扦插在生产中的具体应用。

 题: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受精卵的形成过程。

 观察 PPT 图片,了解扦插可以用茎,也可以用叶。

 体会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思考将其上升到理论阶段。

 探究:月季的扦插

  分小组讨论:插条如何选择、处理? 学生观察:几株已经生根的富贵竹和绿萝实物,观察其生根的部位。

 【提示】生根的部位?多长的茎段?需要茎段上留些什么?怎么留?等等。

 小组讨论分析:扦插要点及保证成活的要点。例如,茎段上平下斜、去掉大部分甚至全部叶片、至少有一个节要插入土里等等。

 组织小组完善本组方案。

 学生分小组讨论扦插的方案。

 每组按要求完成分析任务,最后完善自己小组的方案,并设计一份记录表。

 课下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完成扦插任务,并且记录。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探究性学习,学会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无性生殖──嫁接 PPT 出示嫁接了蟹爪兰的仙人掌。

 【提问】这盆开着鲜花的植物叫什么?是仙人掌?还是蟹爪兰? 它是仙人掌和蟹爪兰嫁接观察,思考,回答。

 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入嫁接内容。

  的产物。

 嫁接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

  植物生殖多样性的意义 组织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无性生殖的应用”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何为砧木?接穗?嫁接? 2.嫁接时哪个为砧木?哪个为接穗? 3.嫁接的类型? 4.嫁接成活的关键点是什么?为什么?成活后新个体与接穗还是砧木比较像? 5.红枣的嫁接案例分析:酸枣嫁接灰枣,结出的果实是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结合 PPT中有关嫁接的过程总结嫁接的有关知识。

 【提问】嫁接属于哪种生殖方式? 视频:植物的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小组讨论 1.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提示:过程、繁殖速度、特点、应用等)

 2.植物具有多种生殖方式有什么适应意义? 自主阅读,根据课本独立完成问题。

 简单了解有关嫁接的过程、类型和成活的关键点。

 结合自学分析。

 理解嫁接特点。

  小结嫁接要点

 重温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内容。

 再次体会科学知识在生产中的应用。

 讨论交流,明确两种生殖方式的区别,了解植物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文字中提取信息,分析总结的能力。

 结合生活常识分析,理解嫁接成果。

 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通过思考、讨论、交流、比较等多种学习方法,理解两种生殖方式的区别,理解生物与环境

  生殖多样性使得其更适应环境,以保证种群的延续。

 的适应性表现的各个方面。

  无性生殖的方式 【提问】我们已经充分明白了无性生殖的内容,那我们还学过哪些生物可以进行无性生殖?分别是什么方式? 播放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视频。

 复习分裂生殖、克隆等其他无性生殖的方式。

  学生思考回忆旧知识,交流回答问题。

 欣赏理解无性生殖的优势。

 希望能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拓展知识,培养观察理解能力。

 课堂小结 请学生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整理已学过的生物的不同生殖方式。

  梳理知识。

 学生对生物生殖方式的认识有整体性。

 作业 每小组完成扦插探究活动。

 记录探究活动过程,阅读学习。

 巩固知识。

 七、板书设计

 第一节 植物的生殖 有性生殖:精子+卵细胞→受精卵→种子中的胚→新个体

  八、教学反 思:

  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举例说出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的异同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资料和图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比较、总结的能力。

 2.分析比较不同昆虫发育过程,形成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关注昆虫在自然界和人类的生活中的作用。

 2.辩证地认识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描述家蚕、蝗虫的生殖与发育过程。

 2.举例说出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异同点。

 三、教学难点 说出昆虫变态发育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

 观察、自学、讨论、讲授 五、教学准备 ppt 图片(家蚕的一生、蝗虫的一生)、家蚕与人类的关系、蝗虫的危害视频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

  PPT 展示:毛毛虫──变成蝴蝶 【提问】毛毛虫是直接变成了蝴蝶吗?你还知道哪些昆虫具有这种现象?是所有的昆虫发育都经过这些阶段吗?这就是今天我们的学习内容。

 学生思考问题,利用生活经验只要能答出从毛毛虫到蝴蝶还有一个茧的过程就可以,以此进入新课的学习。

 设置情景,旨在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观察

  生命现象并提出问题的能力。

 家蚕的生殖和发育──变态发育

  视频观看:家蚕的一生。

 组织学生完成教材观察与思考 1中的排序。

 依次出示 PPT,根据图片提出相应问题,例如:1.幼虫的身体颜色为什么会变化?幼虫期出现的一些淡黄色片状物是什么? 2.什么时候开始吐丝?等等,根据学生回答讲述有关蜕皮、各时期发育时间等一些发育过程中的现象。

 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任务:课本观察与思考 2 及讨论。将讨论题 2放在最后讨论回答,同时 PPT 出示苍蝇和蚊子的发育过程,简单介绍。

 【提问】为什么低洼多水的环境中蚊子比较多? 在不同的发育时期,家蚕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也不同,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请同学介绍我国的养蚕历史和有关丝绸之路的史实。

 观看介绍,认真完成课本练习。

 根据 ...

篇四: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实验计划表

 传染病及其预防

 核心素养:

 本课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思考、资料分析、逻辑推理等达成学习目标,认同计划免疫的意义。

 一、概述

 本节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第二节的内容,是新课标确立的“健康地生活”这一主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生物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位于传染病及其预防一节之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之一是接种疫苗,那么,疫苗为什么可以预防一些传染病呢?这就涉及到免疫的相关知识。

 本节内容的概念多,名词多,又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如抗原、抗体、特异性免疫等,因此,怎样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和具体化,是本节面临的最大难题。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

 (1)理解掌握人体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的名称及功能。

 (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2)通过对比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从理性到感性认识的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免疫知识的学习,确立"对传染病积极预防"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2)通过学习免疫对人体的利和弊,学会一分为二地辩证地看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三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2、教学难点:

 (1)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2)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间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

 学生七年级下学习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已经结合人体生理的内容学习有关卫生保健知识,但不系统和全面;学习免疫的知识必须以七年级下册人体结构、生理及上节课传染病等知识为基础,学习本节内容,还可以为学生日后珍惜健康,关爱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打下基础。

 八年级学生仍然是感性思维强于理性思维,学生不易理解本节内容,多次使用形象生动的卡通动画,尽量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和具体化。另外,八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合作探究的能力,在本节课教学中,主要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为基础,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课上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分析归纳、班级交流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手机上的细菌”的图片入手,从例子中让学生感觉到我们的免疫系统对于人体抵抗外界病菌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其如何保护人体产生浓厚的兴趣。

 充分利用课本上资料,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析解释资料中的现象,并概括相关知识内容。通过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利用多媒体手段,呈现一些器官结构的形状、位置和功能;以形象的动画设计和卡通图片,使“特异性免疫”“抗原”“抗体”等抽象、枯燥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并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缩短了抽象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在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同时,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通过举例说明免疫对于人体是具有两面性的,引导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同时,要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及相关素材。

 学生准备:复习传染病的知识。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新课 展示图片:手机上细菌的图片,人生活的自然环境中,有许多病原体,这些病原体一旦侵入人体,就可能引起疾病,损害人的健康。

 人为什么能在有大量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生活? 人体具有保护自身的免疫防线!他们是如何工作的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免疫与计划免疫》第一课时。

 都与免疫系统有关 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授课

 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

 人之所以能在有大量病原体的环境中健康的生活,是因为人体具有保卫自己的防线,那么究竟有哪些防线呢? 请大家快速翻阅本节内容,看一看我们人体有几道防线? 每道防线是谁在发挥作用呢?又有何特点呢?今天我们就按照这样的思路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分析资料一:有人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把一种致病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清洁的皮肤上,2小时后再检查,发现 90%以上的链球菌被消灭了。

 【思考】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会很快死亡?这说明

  带着问题认真阅读,积极思考。

 人体有三道防线

  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被皮肤的分泌物所杀死; 这说明皮肤具有保护并杀灭病菌的功能。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皮肤具有什么样的功能? 【图片展示】皮肤的结构 【图片展示】前两个病菌在干什么?第 三个病菌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说明皮肤有什么作用?

 【生活链接】

 你是否想过,为什么烧伤病人的治疗需要一个无菌的环境呢?

  除了皮肤我们还有哪些部位直接暴露于空气中呢? 我们的皮肤是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屏障,但是我们的面部有鼻子、眼睛之类的孔,如果病菌经过这些孔进入人体之后又会经历什么? 【图片展示】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将病菌扫地出门,以什么形式排出体外?大家还记得呼吸道的作用吗? 【总结】同学一起填写学案,总结第一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表皮和真皮 前两个在试图破坏皮肤进入体内,而第三个病菌倒下了。说明皮肤的分泌物有杀菌作用。

 烧伤病人的皮肤被破坏,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被破坏,易被环境中的病菌侵袭,发生感染。

 说明皮肤的分泌物有杀菌作用。

 眼睛、鼻子和口

  回忆鼻涕和痰的形成过程 黏膜上有纤毛,对病菌有清扫作用。

 回忆皮肤的结构 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培养学生总结知识的能力。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如果第一道防线没能抵挡住细菌,那么我们的机体又会有何有炎症。吞噬细胞(白细胞)

 吞噬

 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策略对抗它们呢? 【图片展示】人受伤之后,伤口周围为 什么会出现红肿的现象呢?吞噬细胞吞噬病菌时,伤口周围会出现红肿现像。

 你见过吞噬细胞吗? 【动画展示】展示显微镜下吞噬细胞的形态及其作用。如果你身体有炎症,哪一种细胞数量会明显增多?那吞噬细胞是怎么回事儿?(是白细胞的一种)

 展示吞噬细胞通过毛细血管吞噬细菌。

 【提问】人体的哪些组织器官中分布有吞噬细胞? 不通过显微镜我们能不能看到吞噬细胞呢?吞噬细胞吞噬病菌时,自身也会受到损伤,聚集在伤口处,形成脓液。

 狗会经常用舌舔伤口,这对伤口的愈合有一定的作用,怎么解释? 这些杀菌物质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机体内的细胞也会出现损伤、衰老和死亡,那么这些细胞机体如何处理呢? 【总结】第二道防线及功能,并在学案上将相关内容补充完作用

  白细胞会增多。

  血液、淋巴结、脾脏、肝脏等

 其唾液中含有溶菌酶 溶菌酶溶解细菌的细胞壁,或将病毒失活。

 由吞噬细胞处理。

  利用图片动画适时地呈现学生陌生的细胞,并加以应用,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学生非常想搞清楚、弄明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整。

 【讨论】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有何共同点呢?(概括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及特点)

 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当侵入人体的病菌前两道防线未能阻挡住,那么人体是不是就束手无策了呢? 教师介绍第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课件展示各器官形状和位置;免疫细胞指的是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

 在过程中讲解抗原、抗体概念。

 介绍抗原抗体结合的专一性,及免疫系统的记忆性。

 【问】大家还记得水痘吗?人体是如何预防水痘病毒的呢? 以水痘病毒感染为例,说一说水痘病毒攻破前两道防线后我们的免疫系统如何应对?大家说到的抗体是由谁,在什 么样的情况下产生的呢?抗体到底是什么呢? 【学以致用】接种过水痘疫苗或者得过水痘的人,能够抵抗天花病毒的侵袭吗? 概括第三道防线的特点,比较与前两道防线的区别。(说出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及特点)

  使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由学生描述机体对抗病菌的过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解释这个问题吗?以流行性感冒为例子,说说在感冒流行的季节里,有的同学能始终很健康的学习、生活,而有的同学却未能幸免?有的时候不吃药感冒也会好。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如何提高自身免疫力?又如何让我们远离疾病呢?

 学生填写学案上的图表,比较两种免疫方式的区别。

 小结、巩固练习

 六、板书设计

 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名称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

 组成

 皮肤和黏膜

 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功能

 保护,阻挡病原体入侵;杀死病原体,

 清扫异物。

 破坏病菌的细胞壁;将入侵的病原体吞噬、消化。

 产生抗体,抵抗抗原

 免疫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 免疫

篇五: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实验计划表

中学 2011-2012 年度第一学期生物实验教学计划

 年级 八年级 任课老师 陈晶

 周次 日期 内容

 三 9、 12—16 观察一:

 观察几种动物的运动

 四 9. 19—23 实验一:

 解剖观察哺乳动物的长骨

 五 9. 26—30 探究一:

 探究蚂蚁的行为

 六 10. 3—7

  七 10. 10—14 探究二:

 探究动物对植物生活的积极作用

 八 10. 17—21 探究三:

 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

 九 10. 24—28 观察二:

 观察和识别人的生殖系统

 十 10. 31—11. 4 观察三:

 观看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

 十一 11. 7—11 观察四:

 观察鸡卵的结构

 十二 11. 14—18 实验二:

 参与植物组织培养

  年级 七、 八年级 任课老师 高秀玉、 徐亚楼 十三 11. 21—25 观察五:

 观察酵母菌的出芽生殖

 十四 11. 28—12. 2 观察六:

 观察霉菌的孢子生殖

 十五 12. 5—9 实验三:

 DNA 的粗提取

 十六 12. 5—12. 9 观察七:

 观察环境条件对生物的性状表现的影响

 十七 12. 12—16

  十八 12. 19—23

  十九 12. 26—30

  二十 1. 2—1. 6

  二十一 1. 9—13

  二十二 1. 16—20 实

篇六: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实验计划表

X 年 高一 秋 学期生物实验计划表

 周次 演示或分组 实验名称 备注 3 分组 显微镜的使用

 4 分组 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

 5 分组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6

  十一节休假 7 分组 观察 DNA和 RNA在细胞的分布

 8 分组 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9 分组 探讨酶的特性

 10

  期中考试 11

 12 分组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13 分组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4 分组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X X 年 秋 学期 高一 生物实验 计划表 周次 演示或分组 实验名称 备注 15 分组 尝试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16

 分组 观察植物细胞铁有丝分裂

 17

 分组 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18

 分组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19

  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期末考试

  X X 年 高 二 秋 学期生物实验计划表

  周次 演示或分组 实验名称 备注 3 分组 生物体维持 PH 稳定的机制

 4

 5 分组 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6

  国庆节 7 分组 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8 分组 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13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化

 14

  X X 年 高 三 秋 学期生物实验计划表

 周次 演示或分组 实验名称 备注 3 分组 果酒的制作

 4 分组 腐乳的制作

 5 分组 泡菜的制作

 6

  十一节休假 7 分组 DNA 的粗提取和鉴定

 8

 9

 10

  期中考试 11

 12 分组 胡萝卜素的提取

 13

 14

篇七: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实验计划表

版八年级上生物全册教案 八上生物全册教案 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 一、教学目标 1、说出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常见种类。

  2、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3、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4、关注水生动物生存环境。

 二、重点和难点

  1、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三、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 CAI 课件;鱼缸、金鱼、气球 春 、吸管、塑料板、剪刀、 糟 橡皮筋、针线、钢尺等、 榨 鱼鳃结构挂图。

  学生 修 :搜集有关水生动物的生 钙 活资料;预习探究鱼鳍在 斡 游泳中作用的模拟实验。

 笔

 四、课时分配 两课时

 五、 栗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 学生活 藻 动 教师活动 一、动物的多 翠 样性 1、种类 2、生活环 涌 境 3、运动方式 二、常见 镀 的水中动物----鱼

 苑

 1、游泳:体型呈梭形 柴 、鳞片外有黏液,可减少 溶 水中运动器官,胸鳍、腹 筹 鳍起平衡作用,尾鳍保持 竹 前进的方向。

  2、呼 汁 吸:鳃是呼吸器官,由鳃 讽 丝和鳃盖组成,鳃丝里密 时 布大量的毛细血管,有助 囊 于气体交换,完成水中呼 漳 吸。

 三、鱼类的主要特征 信

 体表被有鳞片,用鳃 娜 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 乘 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漓 鱼类是能靠游泳来获取食 萤 物和防御敌害;能在水中 敷 呼吸。

 四、其他水生动物 篇

 1、腔肠动物:海葵 屡 、海蜇、珊瑚等。它们结 宣 构简单、有口无肛门。

 蜡

 2、软体动物:乌贼、 竟 章鱼、扇贝、河蚌等。它 抑 乌身体

 柔软,靠贝壳保护 翌 身体。

  3、甲壳动物 喂 :如虾类、蟹类。它乌体 草 表有甲。

 4、其他:如海 爹 豚、鲸、海豹、龟、鳖等 芯 。

 五、水域环境的保护 认 帆 同保护水域环境的重要性 能

 每人说出一种熟悉的 偏 动物。然后,以小组为单 汾 位,尝试着根据有无脊椎 匣 或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的 赐 不同,给这些动物找个家 霍 ,将结果填写在书中的表 乞 格里。

  1、四人一组 钢 ,根据观察提纲,进行实 幢 验:观察鱼缸里鱼的体型 申 、鳞片及运动时鳍的作用 隐 ,本互交流,质疑答疑, 来 归纳整理,得出结论。

 柑

 2、根据观察提纲,认 赵 真观察录像,分析问题, 畅 小组讨论,表述交流,质 窍 疑答疑,归纳整理,得出 剂 结论。

  3、根据探究 哑 问题,在老师指导下,四 河 人一组进行模拟实验(鱼 诀 鳍在游泳中的作用),通 动 过探究、交流、反思、归 阎纳整理,得出结论。

  予 1、四人一组,根据观察 局 提纲,仔细观察鱼缸里金 究 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 恤 合的动作;用放大镜对照 寻 鳃的结构放大图观察鱼鳃 疹 丝。通过相互交流,归纳 估 整理,得出结论。

  2 棱 、根据观察提纲,认真看 沧 录像,思考分析问题,小 摇 组讨论,表述交流,质疑 吠 答疑,归纳整理,得出结 蔓 论。

  (课前)搜集资 佣 料,根据问题,表述交流 特 ,达成共识,

 保护水域环 兆 境非常重要。

  创设情 贞 景(CAI 媒体播放), 腥 带领学生进入那丰富多彩 炼的动物世界,让学生每人 联 说出一种熟悉的动物(不 舜 能重复)。然后,组织学 诚 生根据有无脊椎或生活环 囤 境和运动方式的不同,给 洲 他们找个家。

  质疑:

 淋 鱼为什么适于在水中生活 职 ?出运河观察提纲,引导 噶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针对 语 问题进行步步为营探究。

 源 同时,给予学生适当的帮 逾 助、指导,最终得出结论 咬 。

  录像播放奇妙的海 钎 底世界。将画面聚焦在水 泄 中自由生活的鱼。质疑:

 沿 鱼为什么适于在水中生活 载 ?出示观察提纲,引导学 洽 生仔细观察录像,分析问 疙 题,表述交流,得出结论 都 。

  录像播放奇妙的海 掌 底世界。将画面聚焦在水 矣 中游泳的鱼。质疑:鱼的 廓 各种鳍在游泳中起什么作 帚 用?出示探究问题,指导 钎 学生进行模拟实验(鱼鳍 铜 在游泳中的作用),通过 愉探究,得出结论。

  质 赵 疑:人为什么不能像鱼一 赤 样在水中自如呼吸?出示 湃观察提纲,组织学生进行 硅 实验,针对问题进行探究 倔 。同时,给于学生适当的 拉 帮助、指导,最终得出结 忠 论。

  录像播放金鱼在 怔 水中的生活情况:金鱼的 牙 口和鳃盖交替张合的动作 攘 ;以及放大的鳃丝结构。

 邢 出示观察提纲,指导学生 峨 观察思考,通过探究,得 功 出结论。

 质疑:除了鱼外 惹 ,你还知道哪些水生动物 岿 ?

 质疑:水环境的好 宣 坏影响水生生物的生活吗 香 ?组织学生表述交流,得 妓 出结论,进行情感教育。

 触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 一 煞 、教学目标

  1、运用 拱 比较分析的方法,说明陆 粘 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 供 相适应的主要形态、结构 幢 和生理功能特点。

  2 垣 、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活动 蜕 ,阐明蚯蚓和兔在运动、 有 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 袁 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概述 鹰 环节动物、哺乳动物的主 束 要特征。

  3、强化“ 愉 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刀 ”的观点,关注动物栖息 稽 地的保护。

 二、重点和难 谣 点

  1、引导学生概括 华 出陆地上的动物适于环境 搭 生活的特点;

  2、引 册 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 穗 比较与思考等的学习活动 肘 来获取知识,培养总结和 征 概括的能力,并进行情感 昭 、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忻

 三、课前准备

  学生:

 条 制作观虫器,并饲养和观 暑 察蚯蚓;调查、搜集当地 耗 动物栖息地保护的现状及 用 措施等资料;

  教师:

 鲁 搜集有关陆地动物生活环 按 境的图片;准备各种

 陆地 站 环境中的动物活动的录像 竹 资料;进行“饲养和观察 实 蚯蚓”所实验。

 四、课时 瞻 分配 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缓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 研 动 一、陆地生活的动物对 霓 环境的适应

  二、蚯蚓 实验 莲 :观察和饲养蚯蚓 环节动 玲 物的主要持征:

 身体由许 汞 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 渣 成。

  兔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 毫 征 动物栖息地的保护

  贝 1、观察并说出陆地各种 政 环中的动物以及它乌的运 际 动方式并进行想像。

 嘘 2、观察各种陆地环境中 曰 的动物活动的录像片,并 蜡 进行描述。

  3、对比 劲 总结出陆地环境与水生环 凸 境的显著不同。

  4、 慎 观察分析课本上的图片资 漾 料,讨论交流,概括出地 爬生活的动物在运动、呼吸 期 和对环境的反应等方面适 变 应陆地环境的特点。

  迎 1、各小组描述采集蚯蚓 剖 的环境,介绍并展示蚯蚓 禽 。

  2、取一条活蚯蚓 奴 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外 龚 部形态。

 3、对比观察蚯 夷 蚓的运动。

  4、归纳 证 蚯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暇 特点,并进一步概括出环 巨 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疡 1、观察有关免的生活的 奇 录像片,描述免的外部特 矫 征。

 2、观察兔的运动并 渡 测量其前后肢的长度。

 3 郎 、观察比较兔和狼的牙齿 嫡 。

 4、观察兔的内部结构 受 。

  归纳出陆地动物适 抱 应环境的主要特点,并概 涉 括出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视 。

  各小组汇报调查和 士 搜集的当地动物栖息地保 身 护的现状及措施等资料, 棱 结合课本大熊猫的有关资 驾 料分析出保护动物栖息地 瞬 的重要性,并落实到实际 酥 行动中去。

 5、提示、补 河 充、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图 恿 片。

 6、出示录像资料及 近 观察的问题。

 7、引导学 徐 生用对比的方法进行推测 颤 和概括。

  8、鼓励学 软 生列举实例,分析讨论, 仗 归纳概括。

  1、引导 值 学生对比观察、描述蚯蚓 瘸 的运动情况并分析原因。

 尘

 2、引导学生结合水 按 蛭和沙蚕对环节动物的特 木 征进行归纳概括。

  1 惹 、引导学生回忆结合前面 夯 所学的知识进行观察,分 省 析出体温恒定的原因。

 鞘

 2、鼓励学生推测想像 捶 兔的前后肢与运动方式的 翅 关系。

  3、引导学生 畔 观察对比兔和狼的牙齿的 右 不同之处,分析原因。

 4 怨 、提出观察探究的问题。

 阮

 补充、引导。

 对学生进行 让 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情 啸 感教育。

  第三节空中飞行 剂 的动物 一、教学目标

  表 1、阐明鸟、昆虫等适于 奎 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胚 ;概述鸟类、节肢动物主 恃 要特征。

  1、尝试独 责 立完成“鸟适于飞行的特 蔗 点”的探究活动和对昆虫 埋 翅的“观察与思考”。

 2 嘱 、举例说出动物的生活可 单 能跨越多咱环境。

 二、重 例 点和难点 “鸟适于飞行的 脏 特点”探究活动的设计 三 闽 、课前准备

  教师:各 辽 种鸟类在空中飞行的图片 预 、录像片;蝗虫的图片; 形

 学生:搜集描写鸟类 埂 的诗句;观察、调查当地 闹 常见鸟类并做记录。

 四、 固 课时分配 两课时 五、教学 板 过程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 争 师活动 鸟 1、认识各种鸟 崖 类及与环境适应的特点 、 裹 探究:

 鸟类适于飞行的特 非 点

 昆虫

 其他环境中的动物 舟

 1 观察各种鸟类的飞 垣 行姿态图片,思考其生活 墙 习性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俏 。

  3、观察各种鸟类 蚁 飞行的录像片,思考并想 酵 像鸟类为什么具有这么强 躁 的飞行能力。

  4、列 广 举自己最熟悉的一种鸟, 咬 描述它的生活习性。

  仇 1、每位同学画出自己最 化 熟悉的鸟的外形,推测它 胀 适于飞行的形态特点,实 唐 物投影,互相交流。

  泅 2、折叠飞机扔向空中, 稳 感受形状的改变使纸飞想 熄 要克服的空气阻力减少, 挛 以此联想飞机的外形适于 宦 的特点。

 3、探究过程:

 卡

 提出问题:鸟的身体有哪 陡 些适于飞行的特点? 作出 询 假设 制定计划

  结论:

 母 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 寥 肢变成翼;具有很强的飞 颤 行能力;身体内有气囊; 以 体温高而恒定。

  1、 摈 观察几种昆虫的翅,思考 恼 :昆虫的翅与鸟的翼是不 洞同的,但就飞行来羽有哪 佬 些共同的特点呢?

  2 读 、观察蝗虫图片:身体分 播 为几部分?体表覆盖着什 譬 么?有何意义?蝗虫运动 煮 器官是什么?长在身体的 任 哪些部位?同学间进行交 睬 流。

 3、归纳出节肢动物 育 的主要特征。

  列举实 值 例并认识到:许多动物的 扭 活动并不局限于水中、

 陆 沿 地或空中,而是跨越多种 傅 环境。

  出示图片,播 翅 放录像片,创高情景,提 丈 出探究的问题。

 1、点拨 衙 、适时鼓励。

  2、提 甚 示学生由纸飞机联想到飞 拾 机的外形能减少空气的阴 莽 力。

 3、引导学生提出想 榆 探究的问题。

  巡视、 译 组织小组间的计划交流、 挫 完善探究计划、实施计划 虑 、归纳分析得出结论。

 遗

 1、指导学生通过对比 饵 找出昆虫的翅和鸟的翼在 雍 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同点。

 迁

 2、出示蝗虫图片,提出 扎 探究的问题。

 3、出示各 绣 种节肢动物的图片。

 补充 崖 、强调:生物与环境是相 讯 适应的。

 第二章动物的运 晦 动和行为

 第一节动物的运 传 动 一、教学目标 1、说明 胸 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 邵 结构。

 2、说出运动对动 泽 物生存的意义。

  3、 水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 张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

 4、认同动物的结构和功 诀 能的统一性。

 二、重点和 腊 难点 重点:动物的运动依 榨 赖于一定的结构。

 难点:

 诣 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三 实 、课前准备

  大屏幕投 漂 影、电脑、去毛的鸡翅、 增 解剖盘、镊子、解剖剪、 椅 解剖刀和猪的关节、关节 第 模式图及投影片。

 四、课 挤 时分配 一课时 五、教学设 奥 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 署 活动 导言 运动系统的组成 押

 探究实验提纲:

  1、 型 两手捏住鸡翅两端,向内 溯 、外做伸缩运动,让学生 属体验运动是怎样产生的。

 冶

 2、用解剖剪和解剖 惹 刀除去鸡翅上的皮肤,观 蚁 察肌肉是怎样附着在骨上 又 的,观察肌肉是怎样牵引 浅 骨运动的。

 3、观察骨与 岸 骨之间是怎样连接的。

 骨 前 、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化

 模拟制作

  欣赏配乐朗 霜 诵,让学生闭上双眼,想 豪 像动物那千姿百态、奥妙 得 无穷的运动和行为。

  耘 观看一段有关动物运动和 改 行为的录像,欣赏并请学 谤 生列举动物的运动方式及 诺 动物各种行为。

  首先 智 看老师给出的探究实验提 杰 纲,后在小组长带领下完 村 成探究实验。并思考老师 脖 提出的问题。

  小组在 盾 解决以上三个问题以后进 砰 行小组讨论:如果鸡翅只 抑 有肌肉或骨能不能运动? 呸

 各组派代表发言,组 郧 内成员可以补充,在获得 焊 成功体验的基础上,自信 夺 心增强,学习积极性更高 棠 。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赦 ,在组长组织下,有计划 殊 地讨论交流。

  学生在 消 参与小组活动时,注意及 叔 时发现问题,并一起探讨 奄 、交流。

  在老师的指 完 导下,认真观察、积极思 肿 考、得出下确结论。

  铺 回忆、体验自己在做屈肘 脓 和伸肘时,骨肌肉、关节 堰 之间是如何配合完成这个 了 动作的。

  在老师启发 帐 下说出运动的产生以及对 誉 动物生存的意义。

 按照书 遥 中方法分组制作。

 播放录 旦 像片段。

 提出问题:请列 亥 举动物有哪些运动方式。

 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渊 从而引出动物的运动和行 鹰 为。

  向学生展示探究 绣 实验提纲,指导和引导学 捻 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 卫 组织下,有计划地进行探 颓 究和讨论。

  参与学生 睫 小组活动中,注意及时发 悼 现问题和只当观众,不要 丸 告诉学生答案。引导学生 嗽 一起探讨,交流。

  指 骋 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组 寨 织学生观察实物和骨骼标 唾本,并结合挂图和大屏幕 硅 来充分认识运动系统组成 旷 、各自作用及相互关系。

 凸

 大屏幕展示人的屈肘 虎 、伸肘动作,引导学生分 烟 析运动的产生主要...

篇八: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实验计划表

/p>

 案

 首

 页

  0504、 0506 讲课时间 班级 2007、 2 章节 第七单元 第一章 第一节计划课时数二课时

 课题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

 植物的生殖 课的类型 资料分析 教学方法 观察、 讨论、 探究、 启发 教学仪器 投影片

 教 学 目 的(目 标)

 及要求

  1. 知识与技能:

 通过复习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 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 通过观察、 思考和讨论, 能够列举植物常见的无性生殖。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 了解影响扦插成活率的因素; 通过观察和比较分析, 了解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意义。

 3.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植物生殖方式多样性的意义; 通过了 解无性生殖在生产上的应用, 认识生物学知识不但是生产实践的基础, 而且随着生产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

 教学重点 1. 通过观察、 思考和讨论, 列举植物常见的无性生殖。

 2. 了解多样化的生殖方式对植物生存的意义。

 教学难点 尝试植物的扦插 演示、 实验内容 图片 课前准备 教师:

 准备各种无性繁殖的典型的图片, 嫁接、 扦插过程的示意图, 组织培养的相关资料学生:

 通过无性繁殖方式繁殖的实例 教学策略 创设情景---温故知新----观察思考---分析讨论---解决疑难----得出结论 教学参考 教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言:

 生物的生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生殖方式的形成, 既体现了 生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 又展示了 不同生物类群在连续性方面所表现的发展和进化。

 植物的有性生殖和发育已在前面讲过, 所以, 本章第一节从植物有性生殖的复习引入, 重点介绍无性生殖及其应用。

 1、 有性生殖(sexual reproduction)

 例如桃树是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 种子中的胚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而发育的。

 这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就属于有性生殖。

 2、 无性生殖(asexual reproduction)

  椒草用叶繁殖、马铃薯用块茎繁殖, 像这种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为无性生殖。

 3、 无性生殖的应用

  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经常利用植物的无性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

 常见的方式有:

 扦插和嫁接等。

  创设情景:

 在生活中你见到过植物通过哪些方式产生新个体?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出:

 大蒜发芽, 土豆长芽, 扦插富贵竹的茎段, 嫁接蟹爪莲, 绿豆发芽等。

 分析以上不同的例子中产生新个体的过程发生在植物的那个部位, 它们有无本质区别?

 针对桃树等通过种子产生新一代的方式, 结合种子结构的基本知识, 知道种子中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而受精卵则是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结果。

 组织学生观察植物无性生殖的图片, 鼓励学生归纳出无性生殖的概念。

 组织学生看书----观察思考 帮助指导 展示植物嫁接的录像或图片, 让学生认真观察, 描述嫁接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项, 体会影响嫁接成活率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激情、 质疑 激发兴趣 看书、 填表 温故知新 表述交流 得出结论 看书、 讨论 归纳总结 得出结论

 思考、 讨论和分析植物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不同, 探讨植物生殖多样性的意义。

 表述交流 补充完善

 描述嫁接的一般过程和技术要点, 能够运用模型或实物演示嫁接的过程。

  嫁接时应当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以确保接穗成活。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嫁接:

 苹果、 黎、桃等果树是利用嫁接的方法来繁育优良品种的。

 如甘薯、 葡萄、菊、 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4、 植物无性生殖的条件 环境条件:

 光照、水分、 温度、 湿度等。

  组织学生如何开展植物的扦插繁殖, 选择什么样的扦插材料能够提高扦插的成活率, 扦插材料提前应做哪些处理?

  质疑:

 植物的无性繁殖在生产实践中有什么作用?

 演示或板图 扦插时材料应如何选择和处理?

 知识回顾 感悟与收获

  达标检测:

 瞭望角 进一步探究 布置作业

 学生分组讨论和设计探究影响扦插成活率的关键因素?

 包括实验材料的选择, 对材料的处理,做出假设, 试验设计以及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组织学生对探究结果进行汇报交流, 同时总结影响扦插成活率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讨论影响植物无性繁殖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教

 案

 尾

 页

 板

  书

  设

  计

  第一节 植物的生殖 一、 有性生殖 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二、 无性生殖 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由母体直接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活动与探究 活动内容:

 调查身边的一些植物, 了解其生殖方式。

 活动要求:

 写出调查报告

 课 后 效 果 分 析

 教

 案

 首

 页

  0504、 0506 讲课时间 班级 2007、 2 章节 第七单元 第一章 第二节计划课时数二课时

 课题

 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课的类型 资料分析 教学方法 观察、 讨论、 探究、 启发 教学仪器 投影片

 教 学 目 的(目 标)

 及要求

  1. 知识与技能:

 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通过观察和饲养家蚕等实践活动, 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 知识归纳、 概括的能力; 训练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 分析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过程的异同; 通过饲养家蚕等的实践活动, 培养观察能力的同时, 了解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

 3.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举例说出昆虫在人类生活、 生产中的作用。

 通过 “家蚕与人类的关系” ,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揭示“金蝉蜕壳” 背后的生物学事实, 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结构与环境的适应; 通过诗词, 渗透人文教育; 关注昆虫生殖与环境适应的特征, 理解生物多样性性的意义。

 教学重点 昆虫生殖发育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演示、 实验内容 图片 课前准备 教师:

 组织部分学生饲养并观察某种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 准备昆虫生殖发育过程的图片或音像资料

  学生:

 饲养并观察记录其生殖发育过程 教学策略 创设情景---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教学参考 教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言:

 组织引导学生交流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昆虫生殖和发育的自然现象。

 例如, 冬季几乎看不到苍蝇、 蚊子, 为什么到春暖花开的季节蚊蝇就多了起来?食用的面粉中如何长出“肉虫子” ?“肉虫子” 又如何变成蛾的?通过交流使学生丰富感性知识,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发现问题的意识。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 教师可引导学生观看有关昆虫生殖和发育的录像片或图片, 启发学生将已有的经验与录像片或图片中的内容进行分析、 归纳, 总结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家蚕的生殖和发育

 家蚕的生殖:

 有性生殖 家蚕的发育:

 完全变态 卵、 幼虫、 蛹、成虫

  引 导各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家蚕的资料。

 放映 “家蚕的生殖和发育” 的录象片。

 出示家蚕生活史贴图, , 请同学把家蚕的一生发育的顺序用图和箭头的方式展示在黑板上。

 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

 小组交流:

 1.

 已有的养蚕经验。

 2.

 我国的“丝绸之路”。

 3.

 我国古老的“养蚕缫丝”技术。

 4.

 观看、 体验蚕丝的韧性。

 5.

 柔软的丝巾, 像“皮肤”一样。

 小组讨论:

 归纳总结完全变态的概念, 举例说出其他与家蚕发育过程相同的昆虫, 如:蝇、 蚊、 蝶、 蛾、 蜜蜂等。

 完全变态:

 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

  引导学生填表:

  比较 形态特点 生活习性 幼虫 身 体柔软, 具有环节, 在胸腹部有 8 对足 有三对足, 两对翅, 体被白色鳞毛 蛹 体表光滑, 体形呈椭圆柱状 不食不动, 羽化成蛾, 破茧而出 主要以桑叶为食, 有蜕皮现象。

 化蛹前吐丝结茧 不取食, 几乎不能飞行, 雌雄交尾后,雄蛾死亡, 雌蛾产卵后也死亡 成虫

 为了 加深学生对家蚕生殖和发育过程的理解, 结合李商隐《无题》 中的诗篇, 让学生从家蚕的发育过程来分析“春蚕到死丝方尽” 这句诗是否科学,为什么诗人会误以为蚕吐丝作茧后就死了? “春蚕到死丝方尽” 这句诗来自李商隐《无题》 中的名篇。

 使学生在讨论中理解家蚕在发育的各个时期的特点, 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

 全诗的内容是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其它 昆虫的 发育

 蝗虫的生殖:

 有性生殖 蝗虫的发育:

 不完全变态

  卵、 若虫、 成虫

 比 较家蚕和 蝗虫 生殖发育的异同

  技能训练

 这首诗是一首爱情诗, 诗中的“丝”寓意思念的“思” , 诗人通过这首诗把恋绪离情写得感人肺腑。

  播放蝗灾资料片。

 引导学生谈论蝗虫, 并提出有关问题。举例说出有哪些昆虫的发育和蝗虫的一样。

  引导学生比较家蚕和蝗虫生殖发育的异同。

 从问题的具体、 明确、 可探究性的评价准则来分析, “昆虫的发育过程有蜕皮现象, 这与他们的身体结构有关吗?” 提得较好。

 因为生长发育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 既有遗传因素, 又受环境影响, 并且是进化的结果, 所以问题“为什么家蚕和蝗虫的发育过程都有几次蜕皮现象” 提出的不具体、 不明确。

 但从家蚕的发育过程来分析, 其中 “春蚕到死丝方尽”不正确。

 因为春蚕作茧后并没有死, 而是变成不食不动的蛹, 蛹经过一段时间的发育将羽化成为蚕蛾。

 此句诗可改为 “春蚕化蛹丝方尽”, 这样既符合家蚕的发育过程, 又不失艺术性。

 相互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蝗虫的资料。

 引导学生思考:

 1.

 蝗虫的一生要经过哪几个时期?

 2.

 什 么 是 不 完 全 变 态 发育?

 3.

 什么时期是灭蝗的最佳时期?

 4.

 你采用什么方法灭蝗?

 5.

 蝗虫危害性很大, 能将它消灭光吗?

 6.

 为什么大旱之年易闹蝗灾?

 小组讨论, 列表比较。

 学生提出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

 如蚕吐丝的量与蚕的大小有关吗?只有雌性或雄性的成虫, 蝗虫能进行有性生殖吗?为什么说雌雄昆虫的相互识别与昆虫的触角有关?昆虫在蜕皮后, 新皮变硬之前, 抗干旱和抗虫害的能力如何?等等。

 练习:

  1.

  比较

 相同点

 不同点

 家蚕 有性生殖, 发育为变态发育 发育经过卵、 幼虫、 蛹和成虫四个时期, 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有显著不同, 为完全变态发育 蝗虫 有性生殖, 发育为变态发育 发育经过卵、 若虫、 成虫三个时期, 幼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相似, 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2.

 3.

 4.

  蝉的外壳(外骨骼)

 是坚硬的, 不能随着蝉的生长而扩大。

 当蝉生长到一定阶段时, 蝉的外骨骼限制了蝉的生长, 蝉将原有的外骨骼脱去, 这就是蝉蜕。

  赤眼蜂将卵产在玉米螟、 棉铃虫、 松毛虫等害虫的卵内, 赤眼蜂的卵将以这些虫卵中的营养物质为营养, 进行生长发育, 使害虫的卵不能发育, 达到杀灭害虫的目的, 同时用赤眼蜂杀灭害虫可以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学生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写短文。

 (1)

 蝗虫的成虫和蚊的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性。

 (2)

 蝗虫的卵和蚊的卵进行发育所需的环境条件。

 (3)

 从蚊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分析为什么在低洼多水的地区容易流行疟疾。

 (4)

 从蝗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分析为什么大旱之年易闹蝗灾。

 对于有兴趣的学生, 可以鼓励他们收集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蝗虫生殖发育的状况的统计结果; 收集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疟疾病与蚊生长发育状况的统计结果。

  教

 案

 尾

 页

  板

  书

  设

  计

  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一、 家蚕的生殖和发育——完全变态 1.定义——在发育过程中要经历卵、 幼虫、 蛹和成虫四个时期, 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有显著不同, 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完全变态。

 2.例如:

 蜜蜂、 菜粉蝶、 蝇、 蚊等。

 二、 其他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不完全变态 1.定义——个体的发育经过卵、 若虫、 成虫的发育过程。

 2.例如:

 蟋蟀、 螳螂等。

 ●活动与探究 1.亲手饲养家蚕, 并在此过程中列表作出记录。

 2.查阅资料, 寻找以下问题的答案。

 (1)人的平均寿命现为 65~70 岁左右, 家蚕和蝗虫有年龄吗? 如何来计算?

 (2)为什么家蚕和蝗虫的发育过程中都出现蜕皮现象?

 (3)搜集与昆虫有关的仿生学知识, 做出剪报。

 课 后 效 果 分 析

 教

 案

 首

 页

 班级 0504、 0506 讲课时间 2007、 3 章节 第七单元 第一章 第三节计划课时数一课时

 课题

 第三节 两栖类的生殖和发育 课的类型 观察与讨论 教学方法 观察、 讨论、 探究、 启发 教学仪器 投影片

 教 学 目 的(目 标)

 及要求

  1. 知识与技能

  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 培养学生收集、 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分析蝌蚪与鱼的相似之处, 认识两栖动物生殖发育过程受到水的束缚;

 比较蝌蚪和成蛙的不同之处, 认识青蛙的变态发育;

 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 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3.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

篇九: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实验计划表

、取样 2 、测量位置 3 、测量方法 4 、数据记录方法 5 、分析方法

 得出结论 1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大花生果实长度的平均值比小花生果实长度的平均值

  大

 ,说明这种大小的差异是由于

 遗传物质

 的不同引起的。

 2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同一品种的花生大小也是在一定范围内

  变化的

 的,说明这种大小的差异是受到了

 环境因素

  的影响。

 课外活动

  现在正是种花生的季节,如果你们家恰好有空地,又或者你们家恰好准备种花生的话,你能否完成以下活动呢?

 将大花生和小花生分别种在两块相同的田里,对小花生进行合理的施肥,而对大花生不使用任何肥料。到了秋季,看看收获的花生情况如何。

 4 取样 1 2 3 5 测量位置

  测量方法 分析数据方式

  怎样区分大花生和小花生?大花生里也有个儿小的,小花生里也有个儿大的呀!

 花生果实的大小不同是因为品种不同。

 这么说不科学,大小花生是指它们果实大小的平均值而言。

 要是栽培条件好,我想小花生也会长成大花生的。

 大花生 小花生

  1 1 、通过取样、测量的方法,解释花生果实大小变异的原因所在。

 2 2 、运用取样调查及收集、处理数据并画出曲线图的方法、测量、分析花生果实大小变异的情况。

 3 3 、通过实验,加深对变异的理解,从而深化对自然界事物的认识。

 探究目的:

 一、提出问题 为什么大花生长而小花生短呢?

 为什么大花生中有个小的?

 小花生中有个大的?

 为什么同一品种的花生有大有小呢?

 ……

  二、作出假设

 是由于品种不同引起的 是由于基因变异引起的 是由于栽培环境不同引起的 ……

 提示:

 1 1 、为了提高实验效率,小组内应该怎么分工?

 2 2 、测量花生果实的哪个部位?

 3 3 、怎样选择 15 粒花生。从大花生里挑出 15 粒较大的,从小花生里挑出 15 粒较小的,这样可行吗?

 4 4 、用什么方法来测量结果比较准确呢?

 5 5 、得到测量结果后如何比较?用大花生的最大值与小花生的最小值比较可以吗?

 6 6 、为了更直观的说明问题,我们还可以怎么做?

  粒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平均值

  花生

 长度

  大

  小 1 1 、将所测结果填入表格中

  四、实施计划

  3 3 、在坐标纸上绘制曲线图,水平轴为果实的长度,纵轴为样品的个数,依据两数的相交点,连成曲线。

 六、讨论交流 1 1 、 用语言描述你测量的花生果实在不同长度范围内的数量分布状况,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为什么同一个品种的花生果实有大的也有小的,这种变异与什么有关?

  2 2 、计算并比较两个品种花生果实长度各自的平均值,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进一步探究:这两种 花生果实长度的平均值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是由什么决定的?

 3 3 、把大花生的种子种在贫瘠的土壤中,把小花生的种子种到肥沃的土壤中,它们结出的果实会怎样呢?你做出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3 3 、把大花生的种子种在贫瘠的土壤中,把小花生的种子种到肥沃的土壤中,它们结出的果实会怎样呢?你做出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将大花生的种子种到贫瘠的土壤中,其果实将会变小,将小花生的种子种在肥沃的土壤中,其果实会变大,因为环境会引发生物的变异。

 4 4 、从大花生中选择一颗饱满粒大的种子种下去,所收获的种子一定都是大的吗?为什么?

 不一定。

 第一,看基因情况,如果我们用字母(A 、a )来表示控制花生大小性状的基因,假设大为显性性状,那么大花生的基因类型就可能是AA 或Aa ,如果AA ,其后代均表现为大,如果是 是Aa ,其后代就有大和小两种可能。

  第二,如果将它种在贫瘠的土壤中,受环境的影响,所收获的种子也有可能是小的。

 1. 基因组成相同的大花生,果实的长度有长也有短,这主要是环境引起的变异。

 2. 在相同条件下种植的大小花生,正常情况下,大花生果实长度的平均值大于小花生果实的平均值。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遗传物质的差异引起的。

 3. 花生果实长度的变异,有的是环境引起的,有的是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

 得出结论

 变异现象 变异原因 能否遗传 花生品种 不同

 遗传物质

 能遗传 给后代

 同一品种的花生有大有小

 环境的

 不能遗传给后代

 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提问----- 测量------ 分析数据

  变异的原因

 遗传物质的改变

  可遗传

 环境因素的影响

  不可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