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生物计划表3篇七年级上册生物计划表 12021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提纲、 知识点及总结归纳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生物计划表3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七年级上册生物计划表
2021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提纲、知识点及总结归纳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 ▲调查的一般方法 •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 ▲生物的分类 •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 150 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P15 • ▲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
论
6、表达和交流
• ▲对照实验 P15 •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P19 的例子
•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 ▲生态系统的组成:
•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 ▲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 ▲食物链和食物网:
•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 ▲生态系统的类型 p29
•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p30
• 注意 DDT 的例子 (富集)课本 26 页。
• 课本 27 页 1 题 33 页生物圈 2 号 • 生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以各种方式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 ▲ 显微镜的结构
• 镜座:稳定镜身;
•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 镜臂:握镜的部位; •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
•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 ▲显微镜的使用 P37-38 的图要掌握 • ▲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 ▲放大倍数=物镜倍数 X 目镜倍数
• ▲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 ▲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 P43-44,注意事项以及各步骤的作用 • ▲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 P42 •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 细胞壁:支持、保护 •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
• 细胞核:贮存遗传信息 •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 液泡:细胞液 • ▲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 P47,注意事项以及各步骤的作用 • ▲动物细胞的结构
•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 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 ▲细胞中的物质
•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盐、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 ▲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 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 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 多莉羊的例子 p55, • 57 页 1 题,课本 57 页最后一段 • ▲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 DNA 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 ▲基因是 DNA 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 ▲DNA 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 ▲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 ▲生物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 ▲细胞的分裂 • 1、染色体进行复制 •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 3、细胞质分成两份 •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 ▲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 • ▲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 ▲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各组织的功能 • 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 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 ▲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 ▲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 ▲P65 题 3 • 第二节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 ▲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 营养器官:根、茎、叶 ; •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 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
输导组织等 • 根的结构 • 第三节 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 ▲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 变形虫 • ▲草履虫见课本 70 页图,71 页 2 题
• ▲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 ▲ 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 ▲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 ▲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 ▲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
• ▲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 ▲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 ▲ 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 ▲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而且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 ▲ 藻类的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 第四章
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 • ▲病毒的种类 • 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 ▲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 种子植物 • ▲种子的结构 • 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 片)
• 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子叶(1 片)、胚乳 • 胚是幼小的生命体,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
• ▲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 ▲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 ▲课本 84 页表和 85 页图,课本 88 页 2 题 • ▲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
• ▲种子萌发的过程
• 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 • ▲植株的生长 • 根尖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 ▲幼根的生长
• 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 ▲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 ▲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氮、磷、钾
• ▲花由花芽发育而来
• ▲花的结构(课本 102)
• ▲传粉和受精(课本 103-104)
•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 子房——果实
受精卵——胚
• 胚珠——种子
子房壁----果皮(与生活中果皮区别)
• ▲课本 105 页 1 题
• ▲人工受粉 • 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
• ▲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
•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包括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 ▲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 水分是细胞的组成成分 • 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 • 水分是植物体内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 • 水分参与植物的代谢活动 • ▲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 ▲植物在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 P109 •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
• ▲根的结构 • 从外到里:树皮:韧皮部(有筛管)、形成层;木质部(有导管)
• ▲运输途径
• 导管: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 筛管:向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 ▲叶片的结构
• 表皮(分上下表皮)、叶肉、叶脉、气孔 • ▲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 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
• ▲蒸腾作用的意义:
• 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 • 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 • 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 • 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促进生物圈水循环。
•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 ▲天竺葵的实验 • 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 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 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水中隔水加热,目的:脱色,溶解叶片中叶绿素便于观察。
• 染色:用碘液染色
• 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 ▲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 ▲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 ▲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 用来构建之物体 • 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 ▲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篇二:七年级上册生物计划表
单元认识生命 教学内容 :
生命的世界和探索生命 教学目标:
了解生物圈的概念和生物圈的范围; 认识生物多样性; 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 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了解生物学的发展历程, 掌握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复习重点:
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圈, 生物的特征,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学研究的重大成果,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实验法。
知识考点:
1 生物圈 , 2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 3 生物的基本特征,
4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 5 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
6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复习课时:
6 课时 教学过程:
第 1----2 课时 一、 生物圈 1、 生物圈的概念: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是地球表面的一薄层, 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
2、 生物圈的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 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表面。
3、 生物圈的作用:
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营养物质、 阳光、 空气、 水、 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二、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1、 生物的多样性
内
容
意
义 物 种 的 多 样 性 种类多, 资源丰富 遗 传 的 多 样 性 基因多样性为动植物遗传育种提供宝贵的遗传资源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复杂的生态系统为不同物种提供了生态环境 2、 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1)
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2)
我国是基因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3)
我国的生态系统类型复杂 三、 生物的基本特征 1、 应激性:
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 叫做应激性。
应激性能使生物“趋利避害”
2、 生长:
生物通过生长使体形增大, 体重增加。
3、 繁殖:
生物产生后代的过程叫繁殖。
4、 新陈代谢:
(1)
同化作用——营养物质进入生物体, 成为生物体的组成成分。
(2)
异化作用——生物体内的营养物质被分解, 释放能量, 产生代谢废物 5、 遗传和变异:
6、 除病毒外, 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四、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 生态因素:
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 生理、 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1)
非生物因素——阳光、 空气、 水、 土壤、 温度、 湿度等 (2)
生物因素——影响某一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捕食关系
竞争关系 合作关系 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分别举例说明。
2、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 蚯蚓改良土壤; 植物调节气候等。
3、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例如, 仙人掌的形态结构与沙漠的干旱环境相适应。
第 3——4 课时
一、 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 1、 生物学家的探索活动 :
观察、 调查、 实验、 查阅资料、 相互交流等。
2、 生物学及其发展历程
林奈与生物分类 达尔文与生物进化论 哈维与血液循环 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人类基因组计划 3、 生物学研究的对象:
生命现象。
它是自然科学中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基础科学。
它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 分类、 生理、 遗传和变异、 进化、 生态的科学。
二、 生物学研究基本方法:
观察法、 实验法、 调查法、 分类法、 比较法等。
1、 观察法:
在自然状态下, 对观察对象进行观察, 对观察对象不施加任何影响。
2、 实验法:
步骤
(1)
发现并提出问题
(2)
作出假设
(3)
设计并完成实验
(4)
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
(5)
得出结论 设计实验时应注意:
要设置对照实验; 实验中只允许有一个变量。
三、 例题选讲 例题 1, 绿色植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不包括
(
)
A. 水
B 阳光
C
葡萄糖、 淀粉等有机物
D
二氧化碳 例题 2、 小刚带同学去奶奶家玩, 奶奶拿上大小两种花生请他们品尝。
他们一边吃着一边产生了疑问:
“花生果实的大小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 根据下面几个人的对话回答问题。
甲:
怎样区分大花生和小花生? 大花生里有个小的, 小花生里也有个大的呀。
奶奶:
花生果实的大小是因为品种不同。
乙:
要是栽培条件好, 我想小花生也会长成大花生。
小刚:
这样说不科学, 大小花生是指它们果实大小的平均值而言。
(1)
四个人的说法, 属于假设的是奶奶和
同学的说法。
(2)
如果要设计实验验证奶奶的假设是否成立, 实验的变量应该是
,
实验中大小两种花生的栽培的条件应该是
的。
(3)
用于实验的花生种子取样方法应该是(
)
A、 随机的 B、 大、 小花生豆挑中等大小的 C、 大花生挑大的, 小花生挑小的 D、 小花生挑大的, 大花生挑小的 (4)
从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的角度考虑, 最好选用下列哪个数量的花生用于实验(
)
A、 1 粒
B、 15 粒
C、 30 粒
D、 50 粒
( 5)
小刚的话是对
同学说的, 要比较两种花生的大小, 小刚提出的处理数据的方法是
, 除此之外, 还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回答一种即可)
第 5——6 课时 四、 巩固练习:
相应的复习题(1 课时 五、 复习题讲评:
(1 课时)
单元复习小结
第二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
教学内容:
生物体的结构 教学目标:
了解显微镜的结构,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会制作临时装片和观察细胞。
掌握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细胞的生理。
掌握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复习重点:
显微镜的使用, 临时装片的制作, 观察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的生理。
知识考点:
1、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2、 制作临时装片, 3、 观察动植物细胞, 4、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5、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6、 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7、 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复习课时:
8 课时 教学过程:
第 1——2 课时
一、 显微镜的构造(说出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名称和作用)
1、 起支持作用的部分
镜座——
镜柱——
镜臂——
载物台——
镜筒——
转换器—— 2、 起调节作用的部分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3、 光学部分 目镜—— 物镜—— 反光镜——
二、 显微镜的使用 1、 取镜和安放 2、 对光 3、 观察 4、 整理 三、 与显微镜有关的问题 1、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2、 视野中看到的物象是倒立、 放大的虚像 3、 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 视野将会变暗 4、 物象移动的方向与玻片移动的方向相反 5、 识别视野中的气泡 四、 玻片标本的种类 1、 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
2、 涂片——用液态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 3、 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 五、 制作临时装片 1、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擦—— 滴—— 漱—— 刮—— 涂—— 盖—— 染—— 吸—— 2、 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擦—— 滴—— 撕—— 展—— 盖—— 染—— 吸—— 问题思考:
1、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 为何要滴生理盐水?
2、 如何防止气泡的产生?
3、 用于观察的材料应满足什么条件?
4、 观察细胞时是用低倍镜还是用高倍镜?
5、 在显微镜下能看到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吗?
第 3——4 课时
六、 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 1、 植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壁——对细胞起支持和保护作用。
细胞膜——对细胞起保护作用, 它能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地方, 内有线粒体、 液泡、 绿色部分的细胞还有叶绿体。
细胞核——是植物的遗传信息库。
2、 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对细胞起保护作用, 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地方, 内有线粒体。
细胞核——是动物的遗传信息库。
3、 动植物细胞的比较 植物细胞有细胞壁而动物细胞没有; 植物细胞有液泡而动物细胞没有; 植物细胞有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
七、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1、 细胞中的物质:
(1)
无机物 水—— 无机盐—— (2)
有机物 糖类—— 脂肪—— 蛋白质—— 核酸—— 2、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有益物质进入, 有害物质禁入, 排出细胞的代谢废物。
3、 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 能量形式:
化学能、 光能、 热能等(可相互转换)
叶绿体——吸收光能, 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线粒体——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 供细胞利用。
八、 细胞是遗传信息库 1、 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 DNA 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DNA 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基因是 DNA 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
2、 染色体 主要成分:
DNAH 和蛋白质。
特点:
每一物种体内都有恒定数目的染色体。
九、 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1、 细胞的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1)
概念:
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
(2)
过程:
核分——染色体通过复制倍增以后, 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 新细胞核原细胞所含遗传物种相同, 细胞核分为两个;
质分——将细胞质分为大致相等的两部分;
形成细胞膜(细胞壁)
——在两个新细胞核中间形成细胞膜(细胞壁)
2、 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
概念——新细胞从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转变为自身的物质, 体积增大 的过程。
第 5——6 课时 十、 概念 1、 细胞的分化:
在生物体的成长过程中, 其中大多数细胞发生了 变化, 形成了 多种多样的细胞, 这一过程叫做细胞的分化。
2、 组织:
由形态相似, 结构、 功能相同 的细胞核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 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3、 器官:
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在一起, 形成具有一定生理功能的结构, 叫做器官。
4、 系统:
由多个器官按照一定顺序联合在一起, 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
就组成系统。
十一、 动植物的组织 1、 人和高等动物的基本组织 同学们独立完成下面的表格 组 织 名 称 结 构 特 点 主要分布位置 功
能 举
例 上 皮 组 织
结 缔 组 织
肌 肉 组 织
神 经 组 织
2、 植物的组织 同学们独立完成下面的表格 组 织 名 称 结 构 特 点 主要分布位置 功
能 举
例 保 护 组 织
分 生 组 织
营 养 组 织
输 导 组 织
十二、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
组织
器官
植物体 2、 人和高等动物的结构层次
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人(动物体)
十三、 例题选讲
例题 1、 动植物细胞中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
)
A、 叶绿体
B、 线粒体
C、 染色体
D、 叶绿体和线粒体
例 题 2 、 以 色 列 科 学 家 利 用 干 细 胞 成 功 地 制 造 出 了 心 脏 细 胞 ,(
)
A、 干细胞分裂的结果
B、 干细胞分化的结果 C、 干细胞生长的结果
D、 干细胞成熟的结果
例 题 3 、 一 个 细 小 物 体 被 显 微 镜 放 大 50 倍 ,(
)
A、 体积
B、 表面积
C、 物象的面积
D、 长度和宽度
例题 4、 以下几项中, 不属于组织的一项是
(
)
A、 血液
B、 胃膜
C、 神经元
D、 表皮 这 种 转 变 的 原 因 可 能 是
这 里 “ 被 放 大 50 倍 ” 是 指 该 细 小 物 体 的
第 7——8 课时 十四、 巩固练习:
相应的复习题(1 课时)
十五、 复习题讲评:
(1 课时)
单元复习小结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 1 部分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教学内容: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教学目标:
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 原料、 产物、 条件和场所, 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理解根尖的结构与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相适应; 掌握蒸腾作用的概念、 过程、 意义和应用; 掌握水分、 无机盐和有机物的运输。
复习重点:
光合作用相关的实验; 光合作用的概念、 原料、 产物、 条件、 场所;
呼吸作用的概念、 部位、 意义和应用; 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分和无机盐;
根尖的结构特点; 蒸腾作用的概念、 过程、 意义和应用; 茎的输导作用。
知识考点:
1、 光合作用 ; 2、 呼吸作用; 3、 吸收作用; 4、 蒸腾作用;
5、 运输作用 复习课时:
10 课时 教学过程:
第 1——3 课时 一、 光合作用 1、 光合作用的几个实验:
(1)
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遮光处理——将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叶片部分遮光——形成对照 光照 2—3 小时——进行光合作用 溶解叶绿素——将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 漂洗——洗去叶片表面的叶绿素 滴碘液—— 漂洗——洗去叶片表面的碘液 (2)
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3)
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4)
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2、 光合作用的原料、 产物、 条件、 场所 原料:
二氧化碳、 水 产物:
淀粉、 氧气 场所:
叶绿体 条件:
光照 3、 概念: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 利用光能, 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 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叫做光合作用。
4、 表达式
光 二氧化碳+水
淀粉+氧气
叶绿体
5、 光合作用的实质:
两个转化
物质的转化:
将简单的无机物转化为复杂的有机物
能量的转化:
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在有机物中 6、 光合作用的意义 (1)
为植物自身提供有机营...
篇三:七年级上册生物计划表
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第一节
生 物 的 特 征 一、
学习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生物, 能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2.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
(二)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和比较, 对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归纳和概括。
(三)
情感价值观目标:
用于对他人提出的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质疑和补充, 积极参与讨论活动。
二、 学习重点和难点:
1.学习重点:
生物的基本特征 2.学习难点:
植物的营养、 呼吸、 排除废物。
三、 教学方法:
讨论法 四、 课时安排:
1 课时 五、 课前准备:
1.生物视频资料。
2.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六、 学习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视频播放智能机器人做操、 跳舞、 与人交流 , 学生观看、 思考。
教师提问:
智能机器人是不是生物? 学生回答:
不是。
教师提问:
什么是生物? 生物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二)
讲授新课
1.体验并学习如何进行科学的观察 教师讲述:
要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我们首先要对生物进行观察。
教师提问:
你认为什么是观察? 学生总结:
①应利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 ②观察应遵循由整体到局部、 由粗到细、 由表及里等原则; ③观察越细致越接近真实; ④合作交流能综合各种信息, 更快的获知真相。
让学生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师提问:
这段描写中鲁迅先生观察到了多少种生物?用到了哪些感官? 怎样才能准确的感知周围的事物呢? 阅读后回答, 学生总结出科学的观察应该是:
①有明确的目的; ②观察使要细致、 全面、 实事求是, 并及时记录下来; ③对长时期的观察要有计划, 有耐心; ④观察时要积极思考, 多问几个为什么。
过渡:
学习了如何记性科学的观察你, 下面我们就一起试试吧!
2.什么是生物
观察比较多媒体课件中提供图片(鸭子、 铅笔、 汽车、 仙人掌), 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分组活动, 小组长做记录。
小组长陈述本组的发现。
3. 生物的特征
①教师出示图 I-1, I-2, I -5 图片中的阳光下生长的小麦, 捕食大马哈鱼的海豚, 猎豹追赶羚羊等都是生命现象, 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 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 1 回答:
“活着的, 具有生命的物体是生物。
”
学生 2 回答:
“有感情的物体。
”
学生 3 回答:
“生物的存活需要养料, 要吃东西。
”
②教师提问:
你们列举一下所知道的生物, 看看他(它)
都需要什么才能存活?
学生回答:人和动物需要蔬菜、 瓜果、 肉、 粮食等食物, 马、 牛、 羊需要吃草, 虎、 狼、 豹要吃小动物。
教师提问:
人和动物需要营养, 那么植物需要营养吗?
学生回答:
植物也需要营养, 它们需要阳光、 空气、 水和土壤中的肥料。
教师给予掌声鼓励。
教师陈述生物只有在营养充分的情况下才能健康地成长。
③教师提问:
生物还有什么共同特征? 请举例加以说明。
学生回答:
生物能进行呼吸, 如鲸在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图 I-3)。
教师:
很好!
那么, 同学们再思考一下, 植物呼吸吗?
学生:植物也呼吸, 比如夜晚睡觉的屋子里摆放很多的花, 容易使人憋闷, 贮存白菜的地窖里也是这样。
④教师讲述:
植物在有光的情况下, 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 需要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 释放大量的氧气, 而夜晚正好相反。
人是有生命的, 进行新陈代谢, 排出体内废物, 其他的生物会排出废物吗? 请大家看图 I-4 。
学生讨论后组长回答:
其他的生物也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例如, 小动物可以通过出汗、 呼出气体和排尿等方式将废物排出体外。
教师提问:
那么植物呢? 也是出汗、 排尿吗? 学生回答:
植物通过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
植物也能通过呼吸排出废物。
⑤教师引导学生继续思考, 并举例说明生物还有哪些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看图 I-6
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 1 回答:
“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到后, 它会合起来。
” 学生 2 回答:
“生物还能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
例如, 人用苍蝇拍打苍蝇, 苍蝇会立即飞走。
” 学生 3 回答说:“狗看到骨头就会流口水。
” 教师讲解:
这些都属于应激性。
教师补充说明含羞草的叶子合起并垂下, 其实是在保护叶片。
继续说明多数情况下动物的应激性比较明显, 植物的应激性大多表现在向光生长、 向地生长和向水生长等方面。
继续让学生思考生物还有哪些特性。
⑥教师出示 I-7 种子的萌发和 I-9 在生长的蘑菇图片, 以及 I-8 破壳而出的幼鳄图, 学生讨论。
讨论后回答。
学生 1 回答说:
“生物体可以从小长大。
” 学生 2 回答说:
“生物还可以繁殖。
” 教师接着启发学生思考生物还有哪些繁殖方式。
想一想动物、 植物、 细菌怎样繁殖。
学生思考后回答。
繁殖方式有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
⑦请学生思考:
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特征? 任举一种你熟悉的生物, 它也有这些特征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
有。
例如, 图片中的猎豹, 它有情感, 也要呼吸, 也要营养, 也有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能力, 遇到情况会声音来传递信息, 也能从小长大并繁殖后代。
总结:
除了书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外, 还有其他别的生物特征吗? (根据生物的特征说)
补充:
7.除病毒以外, 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8. 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9. 生物体能进行新陈代谢
10.生物体能遗传变异
11.生物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等
(三)
巩固练习
多媒体打出钟乳石、 珊瑚和珊瑚虫, 学生讨论哪个是生物, 并说明理由。
找观察过珊瑚的同学, 给大家描述珊瑚和珊瑚虫的关系, 大家讨论后得出答案。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生物的特征去分析。
(四)
归纳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观察法和比较法, 并运用这些方法去寻找生物与非生物的不同点, 进而找到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
(五)
板书设计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一、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二、 生物能进行呼吸 三、 生物能排初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四、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五、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六、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六)
作业安排
教材课后练习题 1、 2 七、 课后反思:
这节课可以先安排课后练习钟乳石是否生物来激起学生的兴趣, 同学们就书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进行讨论和举例(主要是举例)
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物的特征。
深入了解了书本的六个特征后, 再活跃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对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有一个总的认识, 再引导他们举出一些所有生物都具有而非生物所没有的特征。
对于学生所列出的生物特征应该逐一分析, 并让学生举出反例子来论证其观点, 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到生物的特征, 真正分清楚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然后再由学生来解答钟乳石是否生物, 让他们用刚学的知识解答一开始可以理解错的问题。
第二节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一、 学习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说出调查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学会做调查记录。
2.简述身边生物的生存环境。
(二)
能力目标:
按一定的特征对身边的生物进行分类。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 标:
1.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二、 学习重点和难点
1.学习重点:
①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 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②初步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2.学习难点:
①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状态。
②能引起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 从而注意保护生物资源。
三、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与讲授相结合 四、 课时安排:
1 课时 五、 课前准备:
1.学生:
确定调查路线, 笔
2.教师:
帮助学生分组, 确定调查范围, 并查找相关资料, 了解要调查生物状况。
设计调查表。
六、 学习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每天与我们朝夕相处的生物有哪些? (同学们回答)
看来我们的生活并不寂寞, 有那么多“伙伴” 在陪伴我们, 可是你们知道他们有多少种? 分别叫什么名字? 分为哪几类? 今天我们就来当一次“小科学家” 调查一下我们身边的生物
(二)
讲授新课
1.调查
(1)
问题引导
自主探究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 9 页第 2 段方框内的内容, 尝试解决:
①什么是调查? 请举例说明哪些可以用调查方法?
②调查的一般方法有哪些?
③调查范围太大时, 怎么办?
④若要调查本班同学的平均身高, 怎样调查既节省时间又比较准确?
(2)
展示交流
释疑解惑
①选两个小组展示学习成果, 其他小组补充, 并提出你们的疑点?
②释疑解惑一:
举例如:
调查我国的森林资源、 调查人口、 调查我们班的视力、 调查我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调查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等等。
③释疑解惑二:范围太大时, 要设计好调查路线(如调查校园生物)
和选好样本(如调查种子的发芽率)很关键。
否则调查慢、 不能反映整体情况。
(3)
视野拓展
感悟提升
假如要调查全国初一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 如何开展调查?
教师总结:
①选取样本要准确, 能反映整体的情况。
②调查活动一定要落在实处, 小组内成员要合理分工, 密切配合, 事先设计好调查方案和调查表是非常重要的, 这有利于自己按表行事, 避免盲目。
2.调查校园内的生物种类
(1)
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 8、 9 页, 尝试解决下列问题:
①调查的目的是什么?
②调查步骤分哪几步?
③调查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④拿出课前布置的调查校园内的生物种类进行归类整理。
⑤归类对认识生物有什么意义?
(2)
展示交流
释疑解惑
①每一小组展示的问题:
你们小组调查了 多少种生物? 你们是按什么特征分类的? 分多少类?各多少种? 每类选 1—2 种生物说说他们的生活环境?
②说一说你在调查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你是如何克服的?
③根据交流情况小组内互评, 教师也作出评论。
(3)
视野拓展
感悟提升
①调查中你又想到了哪些问题?
②思考如何书写调查报告? 结合实验报告册。
③谈一谈你在调查中的收获。
(三)
巩固练习
检测反馈
1、 下列活动, 可采用调查法进行的是(
)
A、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B、 海底珊瑚礁成分的测定
C、 优良作物品种的培育
D、 光照对植物生活的影响
2、 某同学在调查活动结束后, 将有关的生物分成了植物, 动物他所采取的分类依据是(
)
A、 生物用途
B、 生活环境
C、 比大小多少
D、 形态结构
(四)
归纳小结:
关爱生物的同时要保护他们的生存环境更为重要
(五)
板书设计:
第二节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1.调查的概念 科学研究中进行实地数据收集和资料证实所采用的一套方法。
2.调查的一般步骤 (1)
明确调查目的和对象。
(2)
准备调查工具。
(3)
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4)
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
(六)
作业安排:
1.写一份调查后的感想。
2.调查全班同学身高、 体重算出平均值, 其它班级或学校学生相比 七、 课后反思:
本节的调查活动是学生学习生物学后的第一次实践活动, 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参与的积极性, 但缺乏必要的知识、 方法与能力, 因此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 保证学生顺利的完成调查活动。
第二章 了 解生物圈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 学习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举例说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3.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二)
能力目标:
1.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设。
2.初步学会确认和控制实验变量。
3.初步学会设计对照实验。
4.学会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 相互影响的观点。
2.如实记录实验数据。
3.取放鼠妇时动作轻柔, 实验结束后能将鼠妇放到自然环境中。
二、 学习难点和重点
1.学习重点:
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2.学习难点:
(1)
设计对照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2)
组织好“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的探究活动。
三、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和探究法 四、 课时安排:
2 课时 五、 课前准备:
1.准备相关的图片 大熊猫、 鱼、 麦田、 蚂蚁群、 蜜蜂群、 打斗的狮子、 争斗的秃鹫等图片 阔叶林和针叶林的分布图, 沙漠、 草原和森林的分布图, 仙人掌、 竹节虫(拟态)、 变色龙(保护色)、 箭毒蛙(警戒色)、 人类排放废水等图片。
2.准备实验材料 湿土, 干土, 解剖盘, 纸板(教师准备), 鼠妇 20 只, 计时表(学生准备)。
3.课前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四人一组)。
每组在课前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 捕捉鼠妇 20 只, 并记录捕捉地点的环境该地点鼠妇的数量, 注意不要破坏学校、 社区草坪或花坛, 不伤害鼠妇。
六、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调查, 我们知道, 生物都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的。
我们把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环境的总和叫做生物圈。
第二章的学习就要带领我们去了解生物圈。
要想了解生物圈, 首先要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二)
讲授新课 1.环境的概念 教师提问:
①野外生活的大熊猫组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②鱼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 鱼能离开这种环境吗? 即使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 鱼一定能正常生长吗? 还会受到哪些影响呢?
③环境仅仅是指生物生活的地点吗? 什么是环境?
分析后学生自己归纳出环境的概念:
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2. 生态因素 教师提问:
看图 1-12 小麦田示意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