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毕业论文7篇

时间:2022-12-01 20:15: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毕业论文7篇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毕业论文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毕业设计论文 论文题目: 汽车电气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 系 部 汽车工程系 专 业 汽车检测与维修 班 级 学生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毕业论文7篇,供大家参考。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毕业论文7篇

篇一: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毕业论文

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毕业设计论文

 论文题目:

 汽车电气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

  系

 部

 汽车工程系

 专

 业

 汽车检测与维修

 班

 级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20

 年 月

 日

 摘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Abstrac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第一章 汽车电气系统概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1.1 汽车电气系统的特点 ............................................................................................................ 6 1.2 汽车电器设备电路组成 ........................................................................................................ 6 1.2.1 汽车线束 ..................................................................................................................... 7 1.2.2 开关装置 ..................................................................................................................... 7 1.2.3 保险装置 ..................................................................................................................... 7 1.2.4 继电器 ......................................................................................................................... 8 1.2.5 连接器 ......................................................................................................................... 8 第二章 蓄电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2.1 汽车蓄电池的结构 ................................................................................................................ 9 2.2 蓄电池的功用 ........................................................................................................................ 9 2.3 蓄电池常见的故障诊断与维修 .......................................................................................... 10 2.3.1 极板硫化 ................................................................................................................... 10 2.3.2 极板活性物质大量脱落 ........................................................................................... 10 2.3.3 内部短路 ....................................................................................................................11 2.3.4 自放电 ........................................................................................................................11 第三章 交流发电机及调节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3.1 交流发电机的结构 .............................................................................................................. 12 3.1.1 转子 ........................................................................................................................... 12 3.1.2 定子 ........................................................................................................................... 13 3.1.3 整流器 ....................................................................................................................... 13 3.1.4 端盖 ........................................................................................................................... 13 3.2 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 13 3.3 整流原理和过程 .................................................................................................................. 14 3.4 交流发电机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 ...................................................................................... 15 3.4.1 充电指示灯常或不亮 ................................................................................................ 15 3.4.2 发电机调节电压过高 ................................................................................................ 15 3.4.3 发电机调节电压过低 ................................................................................................ 16 3.4.4 发电机异响 ................................................................................................................ 16 第四章 起动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 4.1 起动系统的组成 ................................................................................................................... 17 4.2 起动机的结构 ....................................................................................................................... 17 4.3 起动机的工作原理 .............................................................................................................. 17 4.4 起动机常见的故障诊断与维修 .......................................................................................... 17 4.4.1 起动机不运转 ........................................................................................................... 18 4.4.2 起动机运转无力 ....................................................................................................... 19 4.4.3 起动机空转 ............................................................................................................... 19 4.4.4 起动机运转不停 ....................................................................................................... 20 4.4.5. 起动机异响 .............................................................................................................. 20 第五章 点火系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5.1 点火系统的分类 .................................................................................................................. 21

 5.1.1 传统点火系统 ........................................................................................................... 21 5.1.2 电子点火系统 ........................................................................................................... 22 5.1.3 微机控制点火系统 ................................................................................................... 23 5.2 常见故障及诊断 .................................................................................................................. 24 5.2.1 点火系统无高压火 ................................................................................................... 24 5.2.2 点火时间过早 ............................................................................................................ 24 5.2.3 点火时间过迟 ............................................................................................................ 25 5.2.4 点火错乱 .................................................................................................................... 26 5.2.5 个别缸不工作 ............................................................................................................ 26 第六章 照明系统、 信号系统及报警装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8 6.1 照明系统的组成、 结构及工作原理 .................................................................................. 28 6.1.1 照明系统的作用 ....................................................................................................... 28 6.1.2 照明系的组成 ........................................................................................................... 28 6.1.3 常用照明灯 ............................................................................................................... 28 6.1.4 照明系统基本电路 ................................................................................................... 30 6.1.5 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 ............................................................................................... 30 6.2 信号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 32 6.2.1 信号系统的作用 ....................................................................................................... 32 6.2.2 信号系统的组成 ....................................................................................................... 32 6.2.3 常用信号系统 ........................................................................................................... 32 6.3 电喇叭 .................................................................................................................................. 33 6.3.1 普通电喇叭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 33 6.3.2 电子电喇叭 ................................................................................................................ 33 6.3.3 喇叭继电器 ............................................................................................................... 34 6.3.4 电喇叭常见的故障与检修 ....................................................................................... 35 6.4 报警装置 ............................................................................................................................... 35 第七章 汽车仪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7 7.1 电流表 .................................................................................................................................. 37 7.2 机油压力表 .......................................................................................................................... 37 7.3 水温表 .................................................................................................................................. 37 7.4 燃油表 .................................................................................................................................. 37 7.5 车速里程表 .......................................................................................................................... 37 7.6 转速表 .................................................................................................................................. 38 第...

篇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毕业论文

业 论 文

  汽车发动机的维护与保养

 系

 别

  汽车制造与装调 年级专业

 10 级汽车检测与维修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二零一一年六月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外, 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论文作者完全了 解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有关保留、 使用论文的规定。

 特授权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可以将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并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汇编以供查阅和

  借阅。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

  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中文摘要

 汽车的修理和维护是大家头痛的问题。

 如果平时不知好好保养爱车,或者驾车习惯不好, 一旦车子得进厂大修特修, 不单得付 出一笔可观的费用, 时间的浪费和精神上的折磨, 更是难以数计。

 所以, 汽车要时时注意保养, 从你拥有汽车的第一天就小心维护, 以免因小失大呢? 本文从汽车理论知识出发, 为您讲解汽车发动机的维修和保养的基础知识。

 【关键词】

 发动机诊断 检修 保养

 英文摘要 Car repairs and maintenance is everyone headache problem. If not maintain well at ordinary times, bad habits or driving car, once the car in a factory, repair, overhaul not only have to pay a considerable cost, waste of time and mental torture, it is difficult to math. So, the car should always pay attention to maintain, from the first day you have carefully maintenance, lest keep the tail from wagging the dog?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car theory knowledge to explain your car engine repair and maintenance of the foundation of knowledge.

 目

  录

 绪论………………………………………………………………………………1 第一章 发动机基本构造………………………………………………………...4 第二章 关于发动机故障及维护………………………………………………4

  2. 1 发动机故障八大主要因素………………………………………………4 2. 2 发动机故障诊断方法…………………………………………………… 5

  2. 3 发动机简单维护…………………………………………………………6 第三章 发动机主要保养方面…………………………………….……………7

  3.1 车辆保养识常……… …………… …………… ………… ……… ……7

 第四章 汽车的三级保养 检查项目及规范……………………………………..9

 总结……………………………………………………………………………..13 第五章 结束语…………………………………………………………………..14 致 谢……………………………………………………………………………15 参考文献…………………………………………………………………………16

  绪论 是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系到车辆的使用性能和行驶安全。

 在汽车的运行过程中, 要特别预防发动机的早期磨损, 防止发动机的不正常损坏, 正确合理的使用发动机, 可以有效的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但是, 由于操作使用不当和保养检修不及时, 将导致发动机的损伤, 直接影响汽车的技术性能和经济性。

 因此对于发动机的维护和维修我们应该重视。

 工程机械 发动机 维护保养 发动机是将某一种形式的能量转换为机械能的机器。

 其功用是将液体或气体的化学能通过燃烧后转化为热能, 再把热能通过膨胀转化为机械能并对外输出动力。

 汽车的动力来自于发电机。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 为汽车的行走提供动力, 汽车的动力性、 经济性、 环保性。

 简单讲发动机就是一个能量转换机构, 即将汽油(柴油) 的热能, 通过在密封汽缸内燃烧气体膨胀时, 推动活塞作功, 转变为机械能, 这是发动机最基本原理。

 发动机所有结构都是为能量转换服务的, 虽然发动机伴随着汽车走过了 100 多年的历史, 无论是在设计上、 制造上、 工艺上还是在性能上、 控制上都有很大的提高, 其基本原理仍然未变, 这是一个富于创造的时代, 那些发动机设计者们,不断地将最新科技与发动机融为一体, 把发动机变成一个复杂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使发动机性能达到近乎完善的程度, 各世界著名汽车厂商也将发动机的性能作为竞争亮点,

 第一章.发动机基本构造 发动机是将某一种型式的能量转换为机械能的机器, 其作用是将液体或气体燃烧的化学能通过燃烧后转化为热能, 再把热能通过膨胀转化为机械能并对外输出动力。

 汽车发动机 汽油机通常由曲柄连杆、 配气两大机构和燃料供给、 润滑、 冷却、 点火、 起动五大系统组成。

 1. 曲柄连杆机构

 曲柄连杆机构是由气缸体、 气缸盖、 活塞、 连杆、 曲轴和飞轮等组成。

 这是发动机产生动力, 并将活塞的直线往复运动转变为曲轴旋转运动而对外输出动力。

 2. 配气机构

 配气机构是由进气门、 排气门、 气门弹簧、 挺杆,凸轮轴和正时齿轮等组成。

 其作用是将新鲜气体及时充入气缸, 并将燃烧产生的废气及时排出气缸。

 3. 燃料供给系

 由于使用的燃料不同, 可分为汽油机燃料供给系和柴油机燃料供给系。

  汽油燃料供给系又分化油器式和燃油直接喷射式两种, 通常所用的化油器式燃料供给系由燃油箱、 汽油泵、 汽油滤清器、 化油器、 空气滤清器、 进排气歧管和排气消声器等组成, 其作用是向气缸内供给已配好的可燃混合气, 并控制进入气缸内可燃混合气数量, 以调节发动机输出的功率和转速, 最后, 将燃烧后废气排出气缸。

  4. 冷却系

 机动车一般采用水冷却式。

 水冷式由水泵、 散热器、 风扇、 节温器和水套(在机体内)

 等组成, 其作用是利用冷却水的循环将高温零件的热量通过散热器散发到大气中, 从而维持发动机电动正常工作的温度 5. 润滑系

 润滑系由机油泵、 滤清器、 油道、 油底壳等组成。

 其作用是将润滑油分送至各个相对运动零件的摩擦面, 以减小摩擦力, 减缓机件磨损, 并清洗、 冷却摩擦表面。

 6. 点火系

 汽油机点火系由电源(蓄电池和发电机)、 点火线圈、 分电器和火花塞等组成,

  其作用是按规定时刻及时点燃气缸内被压缩的可燃混合气。

  7. 起动系

 起动系由起动机和起动继电器等组成, 用以使静止的发动机起动并转入自行运转状态。

 发动机工作原理 发动机将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的过程, 是经过进气、 压缩、 作功和排气四个连续的过程来实现的, 每进行一次这样的过程就叫一个工作循环。

 凡是曲轴旋转两圈,活塞往复四个行程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的, 称为四冲程发动机。

 1. 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原理:

  (1) 进气行程。

 曲轴带动活塞从上止点向下止点运动, 此时, 进气门开启, 排气门关闭。

 活塞移动过程中, 气缸内容积逐渐增大, 形成真空度, 于是可燃混合气通过进气门被吸入气缸, 直至活塞到达下止点, 进气门关闭时结束。

  (2) 压缩行程。

 进气行程结束时, 活塞在曲轴的带动下, 从下止点向上止点运动,气缸内容积逐渐减小。

 此时进、 排气门均关闭, 可燃混合气被压缩, 至活塞到达上止点时压缩结束。

 压缩过程中, 气体压力和温度同时升高, 并使混合气进一步均匀混合, 压缩终了时, 气缸内的压力约为 0.6MPa~1 .2MPa, 温度约为 600K~800K。

  (3) 作功行程。

 在压缩行程末, 火花塞产生电火花点燃混合气, 并迅速燃烧, 使气体的温度、 压力迅速升高, 从而推动活塞从上止点向下止点运动, 通过连杆使曲轴旋转作功, 至活塞到达下止点时作功结束。

  作功开始时气缸内气体压力、 温度急剧上升, 瞬间压力可达 3MPa~5MPa, 瞬时温度可达 2200K~2800K。

  (4) 排气行程。

 在作功行程接近终了时, 排气门打开, 进气门关闭, 曲轴通过连杆推动活塞从下止点向上止点运动。

 废气在自身 剩余压力和在活塞推动下, 被排出气缸, 至活塞到达上止点时, 排气门关闭, 排气结束。

 因排气系统存在排气阻力, 排气冲程终了 时, 气缸内压力略高于大气压力, 约为 0.1 05MPa~0.115MPa,温度约为 900K~1 200K。

  第二章.关于发动机故障及维护 2.1 发动机出现故障的八大主要因素 每个人都有一颗心脏, 如果心脏停止跳动, 生命也将随之消逝。

 汽车也不例外,发动机就是汽车的心脏, 保养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汽车的性能和它的使用寿命。为了 让我们的爱车远离“心脏病”, 就要像爱护自己的心脏一样爱护汽车的发动机。

 下面所介绍的导致车辆患“心脏病”的八大要因, 或许会给让你有所受益。

  要因一、 不按期保养

 通常人们总是喜欢在改装上投入很多钱, 但却容易忽视按期给发动机做保养。

 据有经验的汽修师傅说:

 “在他们所经手维修的汽车中, 车辆因发动机保养不良造成的故障占总故障 50%之高。

 ”可见发动机保养对延长车辆使用寿命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然也会给你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要不怎么会有“以养代修”这个名词。

  要因二、 机油变质及机油滤芯不畅

 不同等级的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油质都会发生变化。

 车辆行驶一定里程之后, 性能就会恶化, 可能会给发动机带来种种的问题。

 为了避免这些故障的发生, 应该结合使用条件定期给汽车换油, 并使油量适中, 一般以机油标尺上下限之间为好。

 机油从机油滤芯的细孔通过时, 把油中的固体颗粒和黏稠物积存在滤清器中。

 如滤清器堵塞, 机油则不能顺畅通过滤芯时, 会胀破滤芯或打开安全阀, 从旁通阀通过, 仍把脏物带回润滑部位, 促使发动机磨损加快, 内部的污染加聚。

 因此机油滤芯的定期更换同样重要。

  要因三、 空气滤芯堵塞 发动机的进气系统主要由空气滤芯和进气道两部分组成。

 根据不同的使用情况,要定期清洁空气滤芯, 可使用的方法有高压空气由里向外吹, 把滤芯中的灰尘吹出。

 由于空气滤芯为纸质, 所以吹的时候要注意空气的压力不能过高, 以免损坏滤芯。

 空气滤芯在一般在清洗 3 次后就应更换新的, 清洗周期可以由日常驾驶区

  域的空气质量而定。

  要因四、 进气管道过脏

 如果车辆经常行驶于灰尘较多、 空气质量较差的路况区域, 就应该注意清洗进气管道, 保证进气的畅通。

 进气管道对于发动机的正常工作非常重要, 如果进气管道过脏, 会导致充气效率的下降, 从而使发动机不能在正常的输出功率范围内运转, 加剧发动机的磨损和老化。

  要因五、 曲轴箱油泥过多

 发动机在运转过程中, 燃烧室内的高压未燃烧气体、 酸、 水分、 硫和氮的氧化物经过活塞环与缸壁之间的间隙进入了 曲轴箱中, 使其与零件磨损产生的金属粉末混在一起, 形成油泥。

 少量的油泥可在油中悬浮, 当量大时从油中析出, 堵塞滤清器和油孔, 造成发动机润滑困难, 从而加剧发动机的磨损。

 此外, 机油在高温时氧化会生成漆膜和积炭粘结在活塞上, 使发动机油耗增大、 功率下降, 严重时使活塞环卡死而拉缸。

  要因六、 燃油系统保养不善

 燃油系统的保养包括更换汽油滤芯、 清洗化油器或燃油喷嘴以及供油管路。

 燃油在通过油路供往燃烧室燃烧的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会形成胶质和积炭, 在油道、化油器、 喷油嘴和燃烧室中沉积下来, 干扰燃油的流动, 破坏正常空燃比, 使燃油雾化不良, 造成发动机喘抖、 爆震、 怠速不稳、 加速不良等性能问题。

 使用燃油系统清洗剂清洗燃油系统, 能够始终使发动机保持最佳状态。

  要因七、 水箱生锈、 结垢

 发动机水箱生锈、 结垢是最常见的问题。

 锈迹和水垢会限制冷却液在冷却系统中的流动, 降低散热的作用, 导致发动机过热, 甚至造成发动机的损坏。

 冷却液氧化还会形成酸性物质, 腐蚀水箱中的金属部件, 造成水箱破损、 渗漏。

 定期使用水箱强力高效清洗剂清洗水箱, 除去其中的锈迹和水垢, 不但能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 而且可延长水箱和发动机的整体寿命。

  要因八、 冷却系统状况不良

 人们对汽车发动机的养护, 尤为重视的是润滑系统, 很少重视冷却系统。

 殊不知汽车发动机最常见的故障, 如活塞拉缸、 爆震、 缸体冲床内漏、 产生的严重噪声、加速动力下降等等, 都是由于汽车发动机的工作温度异常, 压力过大, 冷却系统状况不良而造成。

 冷却系统状况不良将直接导致发动机不能在正常的温度下工作, 随之而来就会产生上述严重的故障现象。

  2.2 发动机故障诊断方法 故障诊断定义 故障诊断是指在不解体(或仅拆除个别小件)的条件下,确定发动机技术状况,查明故障 部位及原因. 故障诊断方法 诊断故障时应遵循"先易后难、 先简后繁、 先外后内、 分段查找、 逐步缩小范围"的原则, 通常采用人工直观法、 仪器设备法、 故障树分析法对故障予以分析诊断。

  ...

篇三: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毕业论文

xxxxxx 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课 题 名 称:

  挖掘机概述与常见故障分析

 专 业 班 级:

  2008 级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304 班

 学 生 姓 名:

  苏子杰

 指 导 教 师:

  兰文奎

 二 O 一 一

 年

 三 月

 目录 摘要 .................................................................................................................................................. 2 挖掘机概述与常见故障分析 ........................................................................................................... 3 前言 .................................................................................................................................................. 4 一、挖掘机概述 ............................................................................................................................... 4 (一)挖掘机的发展历史 ....................................................................................................... 4 (二)挖掘机的结构组成 ....................................................................................................... 5 (三)挖掘机的工作原理 ....................................................................................................... 6 二、挖掘机的保养工艺分析 ........................................................................................................... 8 (一)挖掘机常规保养 ........................................................................................................... 8 (二)挖掘机保养过程注意事项 ........................................................................................... 8 三、挖掘机常见故障分析 ............................................................................................................... 8 (一)挖掘机发动机故障的维修 ........................................................................................... 8 (二)挖掘机工作装置故障的维修 ....................................................................................... 8 四、挖掘机常见故障维修实例 ....................................................................................................... 9 (一)

 volvo 挖掘机故障维修 .............................................................................................. 9 五、总结与结论 ............................................................................................................................... 9 六、致谢......................................................................................................................................... 10 七、参考文献 ................................................................................................................................. 10

 摘要 2 号宋体加黑,居中 自动生成目录,五号宋3 号宋体加黑,居中 5 号宋体

  本文写作的主要内容为挖掘机的概述和常见故障分析,对挖掘机的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包括挖掘机的历史文化;挖掘机的结构组成具体包括那些;挖掘机的是怎么样实现挖掘、破拆、装载、起重的;挖掘机的具体操作方法;挖掘机的常规保养以及保养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挖掘机发动机系统常见故障分析,液压系统常见故障分析,行走系统常见故障分析,volvo EC240B 故障分析。在本文中详细介绍了怎样对挖掘机进行保养维护,还有在保养维护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那些细节问题的处理,注意自己的操作是否规范,因为很小的偏差都可能造成与预期的效果有很大出入,甚至比没做保养之前更差。

  关键词:

 挖掘机

 结构 保养 检查 分析 维修 检测

  挖掘机概述与常见故障分析 2 号宋体加黑,居中 3 号宋体加黑,居中 论文正文:小四宋体 行距:固定值 20 磅

 4 号宋各种工程下面重为害最品的格的诉客切代斗回挖掘上配回转床的也不机械占机体加黑,空 两随着中国种建设的需程机械之王面我将为大为大家阐述最大限度的的时候都在的技师我们客户,产品代价的追求(一)

 挖第一台手回转机械到掘机的逐步配装液压反转液压挖掘的液压技术不齐全。重械制造厂和机械总产量两 格 国经济的飞速需要,从而使王,它不仅可大家讲述挖掘述挖掘机保养的延迟是一个在一味的索取们不但要自己品在什么样的求眼前的利益挖 掘机的手动挖掘机问到电力驱动和步发展过程。反铲的悬挂式掘机和履带式术,缺少适用重 20 世纪 6和品种增加很量的 83%,目速发展和城使工程机械可以实现挖掘机的结构养的细则,个好的维修取,目光短己会做,而的情况下才益。

 一、发展历 史问世至今已和内燃机驱由于液压式机械,20式全液压机用于各种工60 年代起,很快,产量目前已是 10

 前言城市化速度械设备活跃挖掘,还可构、工作原因为我觉修技师必备短浅,对机而且还要教才能发挥出挖掘机史

 已有 130 多驱动斗回转压技术的应用0 世纪 50机械。初期工况的液压,液压挖掘量猛增。1900%。图一为图 1 挖掘机的加快,劳于中国的各以装载、起理、操作、得防比治更的能力,现器的认知度会客户怎么它最大的经概述 述 多年的历史,到机电液一用,20 世纪年代初期和试制的液压元件,制造掘机进入推广68-1970 年为全液压挖机 劳动力已经各个角落,起重、破拆保养以及更重要。把现在大多使度也很肤浅么去合理的经济效益,期间经历一体化技术纪 40 年代和中期相继压挖掘机是造质量不够广和蓬勃发年间,液压挖掘机整机图经远远满足不而挖掘机又拆等诸多功能及维修。我将把必须发生的使用者在使用浅,作为一个的使用产品,并不是不惜历了由蒸汽驱术的全自动液代有了在拖拉继研制出拖式是采用飞机和够稳定,配套发展阶段,各压挖掘机产量图。

 不了又是能。将着的危用产个合,告惜一驱动液压拉机式全和机套件各国量已

 部分成。电磁根据全回置是臂起同施平整机体多采挖掘(二)

 挖液压挖掘分组成。液电气控制磁阀等。液据其构造和回转、非全是直接完成起落、斗杆施工作业的整、夹钳、体,转台上采用柴油要掘机几乎全挖 掘机的 结掘机主要由发液压系统由液制系统包括监液压挖掘机一和用途可以区全回转、通用成挖掘任务的杆伸缩和铲斗的需要,液压推土、冲击上部设有动力要在方便的场全是有柴油发结 构组成发动机、液液压泵、控监控盘、发一般由工作区分为:履用型、专用的装置。它斗转动都用压挖掘机可击锤等多种力装置和传场地, 也可发动机。

 图 2 挖 液压系统、控制阀、液发动机控制作装置、回履带式、轮用型、铰接它由动臂、用往复式双可以配装多种作业机具传动系统。可改用电动挖掘机发动机工作装置、压缸、液压系统、泵控转装置和行胎式、步履式、伸缩臂斗杆、铲斗作用液压缸种工作装置。回转与行发动机是液动机。图二和机正视图 行走装置压马达、管控制系统、行走装置三履式、全液臂式等多种斗等三部分缸控制。为置,如挖掘行走装置是液压挖掘机和图三为挖5 号字 宋用图 1、字且要 有置和电气控制管路、油箱等各类传感器三大部分组成液压、半液压种类型。工作分铰接而成。为了适应各种掘、起重、装是液压挖掘机机的动力源,挖掘机的发动宋 体;图片说图 2 等阿拉有 图片名称 制等等组器、成。压、作装。动种不装载、机的,大动机, 明使伯数

  把动油到的位果要关,行走(三)挖 掘挖掘机主动力输出给到主控阀,位置来控制要实现行走就会打开走马达再驱掘 机的 工主要是靠发动给与它相连接然后由驾驶制各种油路的走,那么我们开行走的先导驱动驱动轮旋图 3工 作原理 动机提供动接的主泵,驶室的操作的通断,最们先要启动导油路,先旋转,从而 3 发动机后动力,发动带动主泵作手柄控制最后实现挖动发动机,先导油路控而实现挖掘机视图 机的动力除运转,主泵先导系统从掘机的各种然后打开安制主控阀把机的行走。除了维持自泵再带动液从而控制主种动作。履安全电磁阀把液压油输 自身运转需要液压油箱的液主控阀各个阀履带式挖掘机阀,拨动行走输入行走马达

 要还液压阀门机如走开达,

  图 4 主泵图 5 主阀

  图 6 行走马达液压示意图

 二、挖掘机的保养工艺分析 (一)挖掘机常规保养 1、每 10 小时保养内容 (1)绕机器走动检查 (2)检查添加发动机油位 (3)检查添加回转减速机油

 (二)挖掘机保养过程注意事项 冷却液保养注意事项 1、使用软水(矿物质含量低),不使用硬水(矿物质含量高)。

 2、即使在夏季也应使用冷却液。因为冷却液除了具有降低冰点(防冻)作用外,同时还有防锈、 防腐蚀、抑制气泡生成、提高沸点等功能。

 3、避免在冬季,因不使用冷却液怕冻结,每天都排放冷却液这种做法,因为在排放冷却液时,也将防腐滤芯中具有抑制水垢生成、防锈、防腐蚀等功能的添加剂同时排放出去。

 4、每天起动前检查冷却液的液位。

 三、挖掘机常见故障分析 (一)挖掘机发动机故障的维修 由于挖掘机都是采用柴油发动机,所以就是一些柴油发动机常见的故障。比如说在 IECU 上面我们发现水温报警指示灯点亮,那么我们这时就还需要看看水位报警指示灯点亮没有,如果没有点亮,那说明冷却系统没有泄漏,那么现在我们就要看看冷却风扇是否损坏,散热器是否堵塞,水泵是否工作,节温器是否损坏,如果散热器堵塞我们就需要用水枪清洗,清洗时注意水枪压力不要太大,找到合适的距离,正对散热片冲洗,看水泵皮带是否打滑,节温器电路是否断路等。如果有泄漏,那么我们就要检查水泵的轴承是否松动,冷却系统的水管是否有破裂,发动机是否冒白烟等。如果这些都没有问题,那么有可能是 IECE 程序损坏,或者水温和水位传感器损坏。

 (二)挖掘机工作装置故障的维修 挖掘机工作装置常见故障一般都是漏油,还有就是磨损和开裂,漏油一般都是漏液压油,因为在工作管路中的油压一般都在 200-300bar,主泵一般漏油都是在调节器,因为调节器的密封圈很容易被损坏,还有主控阀的各个管接头处也容易漏油,最容易漏油的就是大臂上的小臂油缸高压管的接头处,因为小臂和铲斗油缸是挖掘的力量来源,而小臂油缸的行程又比较远,所以小臂油缸

  是最容易漏油。处理油缸漏油一般是看活塞杆是否损坏,然后看油封是否损坏。最容易磨损的地方就是铲斗底部和斗齿,最容易断裂的就是铲斗的锁销。

 四、挖掘机常见故障维修实例 (一)

 volvo 挖掘机故障维修 下面我们将对 volvoEC210B 机型的液压油温度高进行故障分析。故障现象是液压油温度高,那么我们首先就要想到液压油的温度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主泵高速旋转要产生大量的热,油缸的活塞杆往复运动要产生热,液压油在管道内承受巨大的压力也会产生热,液压油在管道中快速流动对管道的撞击也会产生热,各种马达的运转也会产生热。那我们再来看看液压油又是怎么散热的,液压油散热有两个地方,一个就是油箱,一个就是散热器,被主泵送出去工作的液压油一部分是直接回到油箱一部则通过散热器再回到油箱,通往油箱的管路上有一个 5kg 的阀门,通往散热器的管路上有一个 4.5kg 的阀门,液压油是优先经过散热器回到油箱,如果流量过大或者 4.5kg 的阀门损坏或者通往液压油散热器的管路和散热器被堵塞,那么都有可能造成液压油不能通过它主要的冷却方式来冷却,从而降低冷却效率,使液压油温度降不下来,当停止大负荷操作时,液压油又能够冷却下来,这就说明肯定是冷却出了问题。那我们首先就应该检查液压油散热器是否堵塞,然后检查 4.5kg 的阀门是否损坏,按先易后难的顺序来检查。

 五、总结与结论

  通过对挖掘机概述与常见故障分析的写作与成文,使自己对其有了更深刻的认知,特别是在挖掘机保养方面。挖掘机的工作环境都是很恶劣的,而且挖掘机也是一个有着精密配合的机械,一个自身协调性很出众的机械。在用户眼中,挖掘机就是一个不断为他们创造经济效益的机械,但是在我眼中,它就是我们的朋友,一个力气很大,能吃苦耐劳,不埋怨不抱怨,不偷懒不怕脏不怕累的好帮手。不管是那种产品正确的使用方法和长期的维护保养才是对自己对产品最大的负责任,因为机械在使用过程中都会有消耗都会有磨损,只有正确的操作和保养才能延长它的使用周期。

  对于挖掘机概述与常见故障分析维修实例,则是对以上内容的一种延伸与拓展,也是一种应用。另起成文与章节,培养了自己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际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进一步扩展专业知识面。

 毕业论文的编写其重要意义在于:1: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于生产实际,提高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巩固深化和扩展所学知识;2:掌握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方法,为以后学习奠定了基础;3:提高学习能力,学会查手册,图册,学会整理和应用技术资料,同时提高自身的科技写作水平。

 虽花费了很多时间,但使我对所学理论知识有了应用,分析问题和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在编写过...

篇四: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毕业论文

文题目:

 捷达轿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检修

  系部

 汽车工程系

 专业_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_

  姓名:

 李青浩

 完成期限:

 2012 年 02 月 14 日至 2012 年 03 月 01 日

 指导教师______

 Page 2 目录 一、 概述.........................................................................................................................................3 二、 ABS 组成及工作原理............................................................................................................4 (一)

 ABS 的组成 .................................................................................................................4 (二)

 ABS 的主要部件结构工作原理.................................................................................6 (一)

 ECU 的基本结构.....................................................................................................10 (二)

 ECU 的工作原理.....................................................................................................12 三、 常见故障诊断分析...............................................................................................................16 (一)

 打开点火开关, ABS 故障灯常亮不灭..............................................................16 (二)

 行车中 ABS 故障灯亮起..........................................................................................17 (三)

 ABS 有时起作用, 有时不起作用 ...........................................................................18 四、 小结.......................................................................................................................................19 参考文献.......................................................................................................................................19

 摘 要 本文主要介绍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定义、 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分析, 同时还介绍 ABS 系统的电子控制部分的组成和原理, 轮速传感器, 液压控制装置的组成和原理;并能进行控制电路的分析。

 关键词:

 ABS 系统、 组成、 原理、 控制电路

 Page 3

 一、 概述

 1906 年 ABS 首次被授予专利, 1936 年博世注册了一项防止机动车辆车轮抱死的“机械” 专利。

 所有的早期设计都有着同样的问题:

 因过于复杂而容易导致失败, 并且它们运作太慢。

 1947 年世界上第一套 ABS 系统首次应用于 B-47 轰炸机上。

 Teldix公司在 1964 年开始研究这个项目, 其 ABS 研究很快被博世全部接管。

 两年内, 首批ABS 测试车辆已具有缩短制动距离的功能。

 转弯时车辆转向性和稳定性也被保证, 但当时应用的大约 1000 个模拟部件和安全开关, 这意味着被称为 ABS 1 系统的电子控制单元的可靠性和耐久性还不能够满足大规模生产的要求, 需要改进。

 博世在电子发动机管理的发展过程中获得的技术, 数字技术和集成电路(ICs) 的到来使电子部件的数量降低到 140 个。

 1968 年 ABS 开始研究应用于汽车上。

 1975 年由于美国联邦机动车安全标准 121款的通过, 许多重型卡车和公共汽车装备了 ABS, 但由于制动系统的许多技术问题和卡车行业的反对, 在 1978 年撤消了这一标准。

 同年博世作为世界上首家推出电子控制功能的 ABS 系统的公司, 将这套 ABS 2 的系统开始安装作为选配配置, 并装配在梅赛德斯-奔驰 S 级车上, 然后很快又配备在了宝马 7 系列豪华轿车上。

 在这一时期之后美国对 ABS 的进一步研究和设计工作减少了, 可是欧洲和日本的制造厂家继续精心研制ABS。

 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由于进口美国的汽车装备有 ABS, 美国汽车制造厂对美国汽车市场上的 ABS 显示出新的兴趣。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汽车行车安全的强烈要求, ABS 装置在世界汽车行业进一步得到广泛应用。

 1987 年美国大约 3%的汽车装备有非常可靠的 ABS。

 在随后的时间里, 研发者集中于简化系统。

 在 1989年, 博世的工程师成功地将一个混合的控制单元直接附在了液压模块上。

 这样他们就无需连接控制单元和液压模块的线束, 也无需接插件, 所以显著地减轻了 ABS 2E 的整体重量。

 博世的工程师在 1993 年, 使用新的电磁阀创造了 ABS 5. 0, 并且在后来的几年研发了 5. 3 和 5. 7 版。

 新一代的 ABS 8 的主要特性是再次极大地减轻了重量、 减少了

 Page 4 体积、 增大了内存, 同时增加了更多功能, 如电子分配制动压力, 从而取代了减轻后轴制动压力的机械机构。

 当年有些汽车工业分析专家预言得到了证实:

 到 20 世纪 90年代中期以后, 世界市场上的大多数汽车和卡车将装备 ABS。

 ASR 和 ABS 的工作原理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 两者合并使用可形成更佳效果, 构成具有防车轮抱死和驱动轮防打滑控制(ABS /ASR) 系统。

 这套系统主要由轮速传感器、 ABS/ ASR ECU 控制器、 ABS 驱动器、 ASR 驱动器、 副节气门控制器和主、 副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等组成。

 在汽车起步、 加速及行进过程中, 引擎 ECU 根据轮速传感器输入的信号, 当判定驱动轮的打滑现象超过上限值时, 就进入防空转程序。

 首先由引擎 ECU 降低副节气门以减少进油量, 使引擎动力输出扭矩减小。

 当 ECU 判定需要对驱动轮进行介入时, 会将信号传送到 ASR 驱动器对驱动轮(一般是前轮)

 进行控制, 以防止驱动轮打滑或使驱动轮的打滑保持在安全范围内。

 第一款搭载 ASR 系统的新车型在 1987 年出现, 奔驰 S 级再度成为历史的创造者 二、 ABS 组成及工作原理 (一)

 ABS 的组成

 ABS 系统主要由传感器、 电子控制装置和执行器三个部分组成。

 图(1)

 1. 前轮车速传感器

  2. 制动压力调节装置

 3. ABS 电控单元

 4. ABS 警告灯 5. 后轮速度传感器

  6. 停车灯开关

 7. 制动主缸

  8. 比例分配阀

  9. 制动轮缸

 10. 蓄电池

 11. 点火开关

 ABS 系统能够防止车轮抱死, 具有制动时方向稳定性好、 制动时仍有转向能力、 缩短制动距离等优点。

 桑塔纳 2000Gsi 型和捷达系列轿车采用的是美国 ITT 公司 MK20-Ⅰ 型 ABS 系统, 是三通道的 ABS 调节回路, 前轮单独调节, 后轮则以两轮中地面附着系数低的一侧为

 Page 5 依据统一调节。

 ABS 系统主要由 ABS 控制器 (包括电子控制单元、 液压单元、 液压泵等) 、四个车轮转速传感器、 ABS 故障警告灯、 制动警告灯等组成, 如图(2)

 所示。

 图(2)

  ABS 系统组件在车上的安装位置

 1-ABS 控制器

  2-制动主缸和真空助力器

 3-自诊断插□

  4-ABS 警告灯(K47)

  5-制动警告灯(K118)

  6-后轮转速传感器(G44/G46)

  7-制动灯开关(F) )

  8-前轮转速传感器(G45/G47)

  ABS 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是: 汽车在制动过程中,

 车轮转速传感器不断把各个车轮的转速信号及时输送给 ABS 电子控制单元(ECU) , ABS

 ECU 根据设定的控制逻辑对 4 个转速传感器输入的信号进行处理, 计算汽车的参考车速、 各车轮速度和减速度, 确定各车轮的滑移率。

 如果某个车轮的滑移率超过设定值, ABS

 ECU 就发出指令控制液压控制单元, 使该车轮制动轮缸中的制动压力减小; 如果某个车轮的滑移率还没达到设定值, ABS ECU 就控制液压单元, 使该车轮的制动压力增大; 如果某个车轮的滑移率接近于设定值时, ABS ECU 就控制液压控制单元, 使该车轮制动压力保持一定。

 从而使各个车轮的滑移率保持在理想的

 范围之内, 防止 4 个车轮完全抱死。

  在制动过程中, 如果车轮没有抱死趋势, ABS 系统将不参与制动压力控制, 此时制动过程与常规制动系统相同。

 如果 ABS 出现故障, 电子控制单元将不再对液压单元进行控制,并将仪表板上的 ABS 故障警告灯点亮, 向驾驶员发出警告信号, 此时 ABS 不起作用, 制动过程将与没有 ABS 的常规制动系统的工作相同

 Page 6 (二)

 ABS 的主要部件结构工作原理 1、 车轮转速传感器 车轮转速传感器的作用是将车轮的转速信号传给 ABS 电子控制单元。

 MK20-Ⅰ 型 ABS 系统共有 4 个车轮转速传感器, 前轮的齿圈(43 齿) 安装在传动轴上, 转速传感器安装在转向节上, 如图(3)

 所示。

 后轮的齿圈(43 齿) 安装在后轮毂上, 转速传感器则安装在固定支架上, 如图(4)

 所示。

 图(3)

 前车轮转速传感器(G45/G47)

 安装位置

  1-齿圈

  2-前轮转速传感器

  传感器由电磁感应式传感头和磁性齿圈组成。

 传感头由永久磁芯和感应线圈组成, 齿圈由铁磁性材料制成。

 当齿圈旋转时, 齿顶与齿隙轮流交替对向磁芯, 当齿圈转到齿顶与传感头磁芯相对时, 传感头磁芯与齿圈之间的间隙最小, 由永久磁芯产生的磁力线就容易通过齿圈, 感应线圈周围的磁场就强, 如图(5)

 (a) 所示; 而当齿圈转动到齿隙与传感磁芯相对时, 传感头磁芯与齿圈之间的间隙最大, 由永久磁芯产生的磁力线就不容易通过齿圈, 感应线圈周围的磁场就弱, 如图(5)

 (b) 所示。

 此时, 磁通迅速交替变化, 在感应线圈中就会产生交变电压, 交变电压的频率将随车轮转速成正比例变化。

 电子控制单元可以通过转速传感器输入的电压脉冲频率进行处理来确定车轮的转速、 汽车的参考速度等。

 Page 7

 图(4)

  后车轮转速传感器(G44/G46)安装位置 1 -齿圈

  2-后轮转速传感器

 图(5)

 车轮转速传感器工作原理

  (a)齿圈齿顶与传感器磁芯相对时

  (b)齿圈齿隙与传感器磁芯相对时 1 -齿圈 2-磁芯端部齿 3-感应线圈端子 4-感应线圈 5-磁芯套

 6-磁力线 7-磁场

 8-磁芯

 9-齿顶 2、 执行器

 制动压力调节器 : 接受 ECU 的指令, 通过电磁阀的动作实现制动系统压力的增加、保持和降低

 液压泵 : 受 ECU 控制, 在可变容积式制动压力调节器的控制油路中建立控制油压;在循环式制动压力调节器调节压力降低的过程中, 将由轮缸流出的制动液经蓄能器泵回主缸, 以防止 ABS 工作时制动踏板行程发生变化。

  ABS 警告灯 : ABS 出现故障时, 由 EUC 控制将其点亮, 向驾驶员发出报警, 并由ECU 控制闪烁显示故障代码

 Page 8 ABS 系统在仪表板及仪表板附加部件上装有两个故障警告灯, 一个是 ABS 警告灯(K47) , 另一个是制动装置警告灯(K118) 。

 两个故障警告灯正常点亮的情况是: 当点火开关打开起动至自检结束(大约 2s) ; 在拉紧驻车制动装置时警告灯(K118) 点亮。

 如果上述情况灯不亮, 说明故障警告灯本身或线路有故障。

 如果 ABS 故障灯常亮, 说明 ABS 系统出现故障; 如果制动装置警告灯常亮, 说明制动液缺乏 MK20-Ⅰ 型 ABS 系统的电路图, 如图(6)

 所示

 图(6)

  MK20-Ⅰ 型 ABS 系统电路图 A-蓄电池

 B-在仪表内+15

 F-制动灯开关

 F9-驻车制动指示灯开关

 F34-制动液位报警信号开关

 G44-右后轮速度传感器

 G45-右前轮速度传感器

 G46-左后轮速度传感器

 G47-左前轮速度传感器

 J104-ABS 及 EBV 的电子控制单元

 K47-ABS 警告灯

 K118-驻车制动、 制动液位警告灯

 M9-左制动灯

 M10-右制动灯

 N55-ABS 及 EBV 的液压单元

 N99-ABS 右前进油阀

 N100-ABS右前出油阀

 N101-ABS左前进油阀

 N102-ABS左前出油阀

 N133-ABS右后进油阀

 N134-ABS右后出油阀

 N135-ABS 左后进油阀

 N136-ABS 左后出油阀

 S2-保险丝(10A)

  S12-保险丝(15A)

  S18-保险丝(10A)

  S123-液压泵保险丝(30A)

  S124-电磁阀保险丝(30A)

  TV14-诊断插口

 V64-ABS 液压泵 3、 ABS 控制器 ABS 控制器由 ABS 电子控制单元(J1 04)、 液压控制单元(N55)、 液压泵(V64)等组成。

 Page 9 (1)

 电子控制单元 电子控制单元是 ABS 系统的控制中心, 它实际上是一个微型计算机, 所以又常称为 ABS(ECU)电脑。

 ABS

 ECU 由输入电路、 数字控制器、 输出电路和警告电路组成。主要任务是连续监测接受 4 个车轮转速传感器送来的脉冲信号, 并进行测量比较、 分析放大和判别处理, 计算出车轮转速、 车轮减速度以及制动滑移率, 再进行逻辑比较分析 4 个车轮的制动情况, 一旦判断出车轮将要抱死, 它立刻进入防抱死控制状态,通过电子控制单元向液压单元发出指令, 以控制制动轮缸油路上电磁阀的通断和液压泵的工作来调节制动压力, 防止车轮抱死。

 ABS ECU 还不断地对自身工作进行监控。

 由于 ABS

 ECU 中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微处理器, 它们按照同样的程序对输入信号进行处理, 并将其产生的中间结果与最终结果进行比较, 一且发现结果不一致, 即判定自身存在故障, 它会自动关闭 ABS 系统。此外 ABS ECU 还不断监视 ABS 系统中其他部件的工作情况, 一旦 ABS 系统出现故障, 如车轮速度信号消失, 液压压力降低等, ABS ECU 会发出指令而关闭 ABS 系统,并使常规制动系统工作, 同时将故障信息存储记忆, 并将仪表板上的 ABS 故障灯点亮,向驾驶员发出警示信号, 此时应及时检查修理。

 当点火开关接通时, ABS ECU 就开始进行自检程序, 对系统进行自检, 此时 ABS故障灯点亮。

 ...

篇五: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毕业论文

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作

  者:

  学

 号:

  30811145

  系

  部:

  汽车工程系

  专

  业:

 汽车 检测与维修 技术

  题

  目:

 汽车电子驻车制动控制系统应用研究

 指导者:

 樊瑞军

 评阅者:

  2011 年 4 月

  毕 业 设 计 ( 论 文 )

 中 文 摘 要

 本次毕业设计是汽车电子驻车制动控制系统的应用研究。主要包括传统驻车制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以及汽车电子驻车制动控制系统的简介,组成,构造,工作原理及发展前景。同时也就该系统的优、缺点进行一般的论述。另外,还就汽车电子驻车制动控制系统在一汽奥迪、迈腾车上的具体应用进行简单阐述。

 关键词:

 汽车 驻车制动 控制系统 行星齿轮机构

  要 毕 业 设 计 ( 论 文 )

 外 文 摘 要 Abstract

  The st ructure and the mechanism for the elect ric park brake ( EPB) were analyzed first . Then ,the dynamical analysis for the executive device of EPB was done. After that , an EPB system was designed in the viewpoint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 Aimed at applying or releasing braking , the elect ric cont rol unit ( ECU) adopted a single2chip microprocessor (SCM) named Philips 592 and the executive device , which was driven by a direct current motor that adopted a synchronous belt driven mechanism ,a planetary gear mechanism with small teeth difference and a screw2driven mechanism. Lastly , the

 efficiency of the EPB system was validated by bench test s for a detail automotive model. The result s of the bench test s showed that the static characteristic and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 of the EPB met the requirement of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Key words :Automobile , Park brake , Cont rol system , Planetary gear

 transmission

  目录

 1

 引言……………………………………………………………………………………6 2

 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7 3

 汽车传统驻车制动控制系统 3.1 一般制动系的基本结构……………………………………………………………8 3.2

 制动工作原理……………………………………………………………………10 3.3

 制动主缸的结构及工作过程……………………………………………………11 3.4

 制动轮缸的结构及工作过程……………………………………………………12 3.5

 传统驻车制动装置不足之处……………………………………………………13 4

 汽车电子驻车制动系统 4.1 电子驻车制动技术及其应用现状 4.1.1 汽车电子驻车制动技术概述…………………………………………………14 4.2 汽车电子驻车制动的组成…………………………………………………………17 4.3 汽车电子驻车制动工作原理….………………………………………………… 18 5

 汽车电子驻车制动控制系统的动力学分析与台架试验 5.1 汽车电子驻车制动的动力学分析………………………………………………19 5.2 汽车电子驻车制动的台架试验…………………………………………………21 6

 电子驻车制动系统的相关技术要求 6.1 汽车电子驻车制动系统的基本要求……………………………………………23 6.2 汽车电子驻车制动系统的设计要求……………………………………………24 6.3 汽车电子驻车制动系统的评价指标……………………………………………25 6.4 汽车电子驻车制动系统的关键技术……………………………………………27 7

 汽车电子驻车制动系统的优点…………………………… …………30 8

 汽车电子驻车制动系统的应用与故障分析………………………………………… 9

 汽车电子驻车制动控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31 结论………………………………………………………………………………………33

 致谢……………………………………………………………………………………… 34 参考文献…………………………………………………………………………………

 1 引言 汽车驻车制动系统是指可以使汽车可靠的在原地停驻,并使其在任何情况下不得自行滑行,而且在行车过程中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与行车制动系统同时使用,使汽车紧急制动的一种制动系统。驻车制动系统有别于行车制动系统,一般它们各自有相互独立的操纵装置。现在大多数汽车所使用的驻车制动系统属于人力机械式,其传动装置为机械式传动方式,使用杆系或者拉索的结构类型来完成制动功能;其操纵部分采用手柄控制。

 电子驻车制动系统(Electronic Parking Brake,EPB)是汽车线控制动系统的一类,也是车辆驻车制动系统的发展方向。它用电线取代传统手制动装置的拉索和传动机构,用电制动器代替传统的制动器,用电子控制单元结合车辆驻车环境的状况控制驻车制动力的大小和各轮驻车制动力的分配,并具有辅助驾驶员坡道起步和智能驻车/解除功能,是车辆驻车制动系统的革新。本文首先介绍了传统驻车制动控制系统的特点,以及电子驻车制动系统的应用现状、原理、优点与难点。按照系统电控部分的硬件功能要求,本文设计了电子驻车制动系统的中央控制单元 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左、右车轮 ECU、车辆参数采集节点模块及其外围接口电路,设计了满足要求的 H 桥电机驱动模块电路,组成了电子驻车制动系统的硬件部分,并以 CAN 总线为脉络组成控制器局域网进行了调试。在车辆参量采集节点模块的设计中,采用了模块化设计的理念,主要包括:车速采集节点、发动机转速采集节点、驻车坡度采集节点、驻车电流采集节点,驻车制动盘压力采集节点、踏板(离合器和刹车踏板)行程采集节点,通过这些节点实现了与电子驻车制动系统相关的车辆状态信息的采集与处理,以供中央 ECU 及车轮 ECU根据设定的安全策略和控制程序,实现对车辆驻车的安全控制。另外,在本系统电控部分的硬件设计中对停驻在上坡的汽车的坡道起步辅助控制进行了探索;考虑到信息在不同节点上的共享性、电子驻车制动系统的可扩展性以及与其他控制系统的可融合性,在系统硬件各节点的开发设计中均搭建了 CAN 网络数据通讯接口,并通过制定相应的 CAN 应用层协议,使左、右车轮制动节点接收 CAN 网络的信息,完成驻车制动功能。

 电子驻车制动装置与传统的手动驻车制动装置相比,不论在汽车起步,还是停驶驻车时,驾驶员都不需要再操作手动制动手柄,这大大降低了驾驶员的操作

 6难度,提高了驾驶的舒适性和制动性能,同时也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有利于环保,而且对电子行车制动系统的开发起到推进作用。所以说,电子驻车制动系统的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72 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 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归结为两方面:首先是不断适应各个时期的社会背景,如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和高速公路网的发展等,满足人们对汽车使用性能的更高要求,如舒适性、安全性、操纵方便等。目前,机械装置与技术己相当成熟,有的已达到了其物理极限。其次是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给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电子技术产品质量轻,占用空间小,处理速度快,传感精确,信息容量大,发展与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电子技术的发展,同社会需求的牵引、法规的推动和技术的进步,导致了汽车上更多地采用电子技术,并蓬勃发展起来。因此汽车上许多机械控制系统被电子控制系统所取代,汽车电子化的程度也就越来越高。汽车电子技术的形成与发展主要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到 70 年代末期,主要是从技术革新着眼,应用电子装置改善部分机械部件的性能,如燃油喷射控制、车载收音机、发电机硅整流器等。这些革新往往是局部的、不很关键的,针对汽车各部件完成相对独立的自动控制功能。

 第二阶段:从 20 世纪 70 年代末到 90 年代末期,汽车电子技术开始形成。主要特点是在汽车大部件及至总成的设计和生产中,应用电子装置解决机械部件所无法解决的复杂问题,如自动变速系统、制动防抱死系统、电子仪表群等。在这一阶段,大规模集成电路和 4 位、8 位微处理器广泛应用,从而减少了电子系统的体积,增加了可靠性。

 第三阶段:从 20 世纪 90 年代末期,预测到 2015 年,汽车电子作为工程技术已经成熟。汽车电子学也就在这一时期诞生,它是一门机电一体化的多学科的特色鲜明的新兴边缘学科。它由第一和第二阶段的“机械功能替代"或“增添式”的设计思路和方法转变为“机电一体化"的汽车整体设计思想,重视总体、系统。在这一时期,出现更先进的灵巧电源、灵巧传感器和具有大容量内存的 16 位或32 位微处理器。汽车电子技术开始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与信息技术,使汽车更加自动化、智能化。就像汽车电子技术在 20 世纪 70 年代引入集成电路、80 年代引入微处理器一样,近 10 年数据总线技术的引入将推动线控技术在汽车领域中的推广和使用,将会是汽车电子技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83 汽车传统驻车制动系统 3.1 汽车传统驻车制动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驻车制动装置是使汽车在路面(包括斜坡)上停驻时,为防止车辆滑行,以及汽车在坡道上起步时,用以防止车辆后退的装置。驻车制动装置有别于行车制动装置,它们各自有相互独立的操纵装置,驻车制动装置常采用手操纵机构,所以通常又称为手制动,但驻车制动装置既可以是手操纵也可以是脚操纵。一般小汽车和轻型卡车采用手操纵机构,而大型车辆则采用脚操纵的驻车制动踏板机构。驻车制动装置包括驻车制动器和驻车驱动机构两部分。驻车制动器按其作用部位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制动传动轴的中央制动器,另一种是与行车制动器共用的车轮制动器, 目前,多采用作用于后轮的驻车机构。驻车驱动机构因其对可靠性的要求较高,一般都采用机械式的驱动机构,但究竟是采用中央制动器驻车还是采用车轮制动器驻车,其驻车驱动机构有所不同,而不管是哪一种的驻车类型,制动器都有鼓式和盘式之分,所以,驻车驱动机构还有所差异。

 在鼓式制动器中利用行车制动器作手制动器使用时,一般是在它的后制动蹄上通过周定销装有一个制动蹄杠杆,在这个杠杆的中间通过一根制动蹄推杆同前制动蹄连接。驻车制动时,拉紧或摆动手制动操纵杆,经一系列杠杆和拉绳传动,将驻车制动杠杆的下端向前拉,使之绕固定销转动,其中间支点推动制动推杆左移,将前制动蹄推向制动鼓。当前制动蹄压靠到制动鼓上之后,推杆停止移动,此时制动杠杆绕中间支点继续转动,于是制动杠杆的上端向右移动,使后制动蹄压靠到制动鼓上,从而产生驻车制动作用。

 图 1 解放 CAl09l 汽车驻车制动装置

 9 图 2 鼓式车轮驻车制动装置 对于带有驻车制动的盘式车轮制动器,如图 2.1A,驻车时是通过驻车拉索的拉动使位于制动钳体内的推销推动辅助活塞移动,辅助活塞进而顶住活塞移动,先使活塞一侧的制动块压靠到制动盘,接着,此反作用力则推动制动钳体连同另一侧的制动块靠压到制动盘,从而产生驻车制动作用。

 图 3 鼓式车轮驻车制动器

  图 4 盘式车轮驻车制动器

 103.2 制动工作原理 制动系统的一般工作原理是,利用与车身(或车架)相连的非旋转元件和与车轮(或传动轴)相连的旋转元件之间的相互摩擦来阻止车轮的转动或转动的趋势。

  1)制动系不工作时

  蹄鼓间有间隙,车轮和制动鼓可自由旋转

  2)制动时

 要汽车减速,脚踏下制动器踏板通过推杆和主缸活塞,使主缸油液在一定压力下流入轮缸,并通过两轮缸活塞推使制动蹄绕支承销转动,上端向两边分开而以其摩擦片压紧在制动鼓的内圆面上。不转的制动蹄对旋转制动鼓产生摩擦力矩,从而产生制动力

  3)解除制动

  当放开制动踏板时回位弹簧即将制动蹄拉回原位,制动力消失

  。

 113.3 制动主缸的结构及工作过程

 制动主缸的作用是将自外界输入的机械能转换成液压能,从而液压能通过管路再输给制动轮缸

  制动主缸分单腔和双腔式两种,分别用于单、双回路液压制动系。

 (1)单腔式制动主缸

 1)制动系不工作时

 不制动时,主缸活塞位于补偿孔、回油孔之间

 2)制动时

 活塞左移,油压升高,进而车轮制动

 3)解除制动

 撤除踏板力,回位弹簧作用,活塞回位,油液回流,制动解除

 (2)双腔式制动主缸

 1)结构(如一汽奥迪100型轿车双回路液压制动系统中的串联式双腔制动主缸)主缸有两腔第一腔与右前、左后制动器相连;第二腔与左前、右后制动器相通。每套管路和工作腔又分别通过补偿孔和回油孔与储油罐相通。第二活塞由右端弹簧保持在正确的初始位置,使补偿孔和进油孔与缸内相通。第一活塞在左端弹簧作用下,压靠在套上,使其处于补偿孔和回油孔之间的位置。

  2)工作原理

  制动时,第一活塞左移,油压升高,克服弹力将制动液送入右前左后制动回路;同时又推动第二活塞,使第二腔液压升高,进而两轮制动 解除制动时,活塞在弹簧作用下回位,液压油自轮缸和管路中流回制动主缸。如活...

篇六: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毕业论文

业 论文 论文题目

 新能源汽车

 目

 录

  摘要……………………………………………………………………………………… ……3 1. 什么是新能源汽车 ………………………………………………………………………4

  2 现代汽车信息处于爆炸的时代…………………………………………………………5 3 混合型汽车的好处……………………………………………………………………… 5

  4 我国信息资源在汽车维修界的应用前景

  …………………………………………6 5Profibus 现场总线技术在汽车制造业中的应用

 …………………………………7 6. 结论

  ………………………………………………………………………………………8

  2

  新能源汽车

  摘要:

 针对汽车综合性能检测设备选型问题, 提出一种针对基于可拓理论的检测设备选型方案的评价方法, 即以规范性、 经济性、 技术性、 服务性、 节能环保性、 人机关系等要素为检测设备选型的评价准则体系, 利用专家经验建立期望选型方案的物元模型和备选方案的物元模型,从而通过可拓关联度直接评价选型方案的优劣。

 试验表明, 基于可拓理论的综合性能检测设备选型方法可有效评价选型方案的优劣。

 主题词:

 新能源汽车可拓理论

  新能源车到底与普通汽车版汽车到底差别在哪里? 绝对不仅仅是“血液”的问题。更多的结构性的变化也尽在其中。

 以下对新能源的技术做细节的比对, 新能源车的心脏到底有何不同? 它们都有着什么样的技术, 它们对节能环保都起到了哪些作用, 是什么样的工作原理在支持……才能描绘出令人惊赞的低碳节能的工作成绩。

  3

  弱混与强混的油电混合技术

 在北京车展上, 大家可以看到的混合动力车型主要有“弱混”、 “强混”和“双模”三种技术类型。

  其中, “弱混”车型的工作状态是车辆在启动时电动机开始工作, 汽油发动机并没有点火工作, 所有的设备工作都是依靠动动机来提供动力。

 当你松开制动踏板踩下油门起步时, 汽油发动机才会启动工作。

 当用户深踩油门加速时, 汽油发动机和电动机将同时协同工作, 让提速变的更加明显。

 当车辆在高速行驶时动力则完全来自汽油发动机, 也就是说电动机只是在汽车加速时介入。

 如果当前方遇到红灯用户踩下刹车减速时, 车辆的动能并不是像普通车辆那样转化为制动系统的热能而被白白浪费掉, 此时电动机将变身为发电机, 它回收损失掉的动能, 并以电能的形式存于蓄电池中。

 这种刹车就会给电池充电相当于“免费加油”的畅快感觉正是混合动力车的魅力所在, 是普通车辆所无法给予的。

 在车辆停稳怠速时,汽油发动机将会关闭, 此时只有电动机工作, 这就避免了怠速时所产生的高油耗,同时也实现了零油耗和零排放, 之后车辆起步时又会重复上面的工作流程。

  从上述的工作状态我们可以看出“弱混”车型主要节油环节在于点火时发动机并不启动, 怠速时发动机也是关闭的, 起步和加速时电动机可以提供动力辅助,刹车时可以把损失的动能转化为电能, 高速行驶时多余的能量还能被转化为电能储存在蓄电池中, 这就降低了燃油释放能量的损失, 提升了燃油的利用效率。

 同时还有一点值得读者注意的就是, 混合动力车型由于加速过程中有电动机提供动力辅助, 因此其一般都采用的是小排量汽油发动机, 就可以达到大排量发动机的动力感受(有点类似增压发动机的味道),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节约了燃油。

  “弱混”技术的优势就是制造成本相对低廉, 能很好平衡技术与售价的关系, 电动系统体积相对小巧不会占用过多空间。

  和“弱混”相对的技术就是“强混”, 其特点是动力系统以电动机为基础动力, 汽油发动机为辅助动力。

 与“弱混”不同的是“强混”电动机的功率更为强大, 完全可以满足车辆在起步和低速时的动力要求。

 因此“强混”车型无论是在起步还是低速行驶状态下都不需要启动发动机, 仅依靠电动机都可以完全胜任, 在低速状态下完全就是一款“电动车”的姿态。

 当踩下油门加速时, 随着速度的提升汽油发动机就会启动和电动机通过智能系统来协同高效的工作。

 当车速达到汽油发动机的经济时速时, 汽油发动机的优势得以全面发挥, 并成为车辆的主要动力来源, 同时汽油发动机产生多余的能量会用来带动发电机为电池充电。

  在急加速和全速运行状态下车辆需要极大的驱动力, 因此电动机也会全速运行协同高速运转的汽油发动机同时发挥两者的最大性能, 进而达到 1

 1 的效果。

 当用户遇到状况刹车时, 汽油发动机和电动机就会立即停止动力供应, 达到节约燃油和电能的目的, 同时利用车辆动能带动发电机为电池充电。

  4

 从上述的工作状态我们可以看出“强混”车型主要节油环节除了拥有“弱混”特点之外, 其还具有在车辆起步和低速行驶时完全依赖电动机驱动的能力, 很好的解决了城市行车中起步、 停车、 再起步时的油耗很高的问题, 因此“强混”可以说是“弱混”的进化版本, 克服了“弱混”需要频繁启动汽油发动机的问题, 从而进一步的降低了油耗。

 “强混”可以说是一种比较优秀的解决方案, 非常适合拥堵的城市中需要频繁起步停车的行驶状态。

 在这样的拥堵的行驶状态下可以实现零油耗零排放。

 当然要享受这些好处的前提就是要付出比“弱混”更高的价钱和为性能更强大的电动机和电池组牺牲些空间。

  除了“弱混”和“强混”之外还有一类比较特殊的混合动力车型在国内销售, 那就是中国第一款完全自主技术的比亚迪 F3DM 双模电动车。

 所谓“双模”就是在电动车系统(EV)的基础上又加入了一个混合动力系统(HEV), “双模”可以说是“强混”的升级加强版。

 目前市售的“双模”车型只有比亚迪 F3DM 一款。

  自然能源转换电动车技术

 这项技术集光电转换、 风电转换和二氧化碳吸附转换等自然能源转换技术概念于一身, 属于新能源车技术中的未来流派。

 上汽集团在世博会及北京车展上发布的“叶子”概念车就运用了这一技术。

 当然, “叶子”这项新能源车技术展示还是以理念为主。

  “叶子”在设计中以电能为主要动力来源, 其技术核心是自然能源转换技术。

 车顶的一片巨型叶子是一部高效的光电转换器, 可吸收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而阳光追踪系统, 则可以使叶片上的太阳能晶体片可随太阳照射方向而转动, 提高光能吸收效率。

  其四个车轮就是四个风力发电机, 通过捕捉散逸的风能, 将风能转变成电能,充入自身电池储存能源, 形成辅助电驱动系统, 最大限度拓展利用新能源。

  其体采用可吸附二氧化碳的有机金属结构(MOFs), 能模拟绿色植物从空气中捕获二氧化碳和水分子, 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释放出电子, 形成电流。

 生物燃料电池再将产生的电能给锂电池充电, 由电机驱动汽车。

 同时, 它还能将光电转换中排放的高浓度二氧化碳通过激光发生器转化为电能为车内照明, 或转化为车内空调制冷剂, 不仅仅是“零排放”, 更是“负排放”的实现, 净化空气。

  增程型电动车技术

 增程型电动车技术, 也是目前新能源车技术的一大流派, 这一技术流派的特点是电力驱动车辆行驶的主要能源, 而汽油则是它的备用能源。

 例如, 通用雪佛兰Volt 就运用了这样的技术。

  与传统意义上的混合动力汽车相比, 增程型电动汽车有着非常明显的不同之处。

 在一辆增程型电动汽车上, 车辆是全程由电动系统来驱动的, 而在传统混合动力汽车上, 车辆是通过电动机或燃油发动机来驱动, 或是两者共同工作来驱动的。

 在行驶距离较短的情况下, 增程型电动汽车的行驶完全仅仅依靠车载电池组

  5提供的电力来完成, 而在相对较长的行驶距离情况下, 可以由内燃机或者燃料电池提供额外的电能来驱动车辆。

 电池组和动力推进系统经过精准的设置, 可以使车辆在由电池组提供足够的电能的时候, 不需要发动机或者燃料电池进行工作来产生额外的电力。

 在纯电力驾驶过程中, 电池组的电能完全可以保证仅需要使用电力就能够保证车辆顺利实现加速、 高速行驶, 以及爬坡等各种性能。

  以下以雪佛兰 Volt 为例, 详细解析增程型电动车技术。

 具体来说, Volt 首先依靠电池所储存的电力行驶, 然后依靠汽油发动发电机产生的电力继续驱动。

 假设你的 Volt 电池已充满电, 那么 Volt 可以依靠电池中储存的电力行驶达最多 64公里(40 英里), 期间可以完全实现“零油耗、 零排放”。

 随着电池电力即将耗尽,增程型汽油发动发电机将自动起动, 开始提供为电池提供电力。

 这样 Volt 就能继续行驶数百公里, 直至有条件再次充电或加油。

  Volt 推进系统全程采用纯电力驱动。

 当电池的电量快耗尽时, 它的车载发动发电机会通过燃烧少量汽油来为车辆供电, 足以保证 Volt 继续行驶数百公里。

  一般来说, 混合动力汽车可依靠 3.8 升(1 加仑)汽油行驶 64 到 96 公里(40 到60 英里)。

 与电动车不同的是, 当今的混合动力汽车不需要通过连接电源进行充电, 而是通过收集刹车时产生的能量以及借助发电机来补充电力。在低速行驶时,某些混合动力车型可以依靠电力驱动, 并在高速行驶时切换到汽油发动机驱动。混合动力汽车的效率一般赶不上电动汽车, 同时环保表现也不如后者。

  增程型电动车的优点是能够在零油耗和零排放的情况下, 行驶 64 公里(40 英里)。

 即使在电池电量快耗尽时, 增程型电动车也仅仅是使用汽油以供增程型发动发电机发电, 提供汽车行驶所需的电力。

  增程型电动车可以在电池电量耗尽后继续行驶, 因为增程型汽油发电机会实现无间断启动, 提供电力驱动汽车。

 增程型电动车能够自行产生续航所需电力, 而不必停车寻找充电的地方。

  氢燃料电池车技术

 氢燃料电池车技术, 则是目前新能源车技术的较高级流派, 这一技术流派的特点是通过电气化学反应, 将氢和氧化合成水, 从而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电池组通过像这样大量串联的燃料电池, 就可以产生足够的电能来驱动汽车。

 奔驰F800 Style、奥迪 Q5HFC 和雪佛兰 Equinox 等都是包含了这项技术的新能源车。

 以下详细解析氢燃料电池车技术。

 氢燃料电池车的燃料电池组位于车辆的中心部位。

 它通过电气化学反应, 将氢和氧化合成水, 从而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在这一过程中并不产生任何实质性的燃烧。

 具体反应过程为:

 电池阳极上的氢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为质子和电子,带阳电荷的质子穿过隔膜到达阴极, 带阴电荷的电子则在外部电路运行, 从而产生电能。

 在阴极上的氧离子在催化剂作用下和电子、 质子化合反应成水。

 电池组通过像这样大量串联的燃料电池, 就可以产生足够的电能来驱动汽车。

  6

  这类氢燃料电池车通常设置四个座位, 空间宽大舒适, 并且拥有和传统汽车相比毫不逊色的高安全性能。

 它配备了司机及前排乘客安全气囊、 侧面安全气囊、防抱死刹车系统(ABS)、 牵引力控制系统(TCS)以及电子稳定装置(ESP)。

 与此同时, 它的氢燃料存贮装置也十分先进, 该装置由三个 700 巴(1 巴=0.987 个标准大气压)的高压储氢罐组成, 罐体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 最大氢燃料存储量为 4.2千克, 这些燃料足以支持最长 320 公里的行驶里程。

  氢燃料电池车的设计使用寿命为 2 年或 8 万公里, 通过在热绝缘以及运行方案等方面进行的一系列改进, 新型氢燃料电池车可以在低于零度的气候条件下正常启动及运行, 这也是它相比前一代车型的显著进步之一, 而在技术上做到这一点对于燃料电池车的推广使用至关重要。

  以 Equinox 为例, 其燃料电池组由 440 块串联电池组成, 电力输出可达 93 千瓦, 在车载 73 千瓦(1 00 马力)同步电动机的共同驱动下, 0-1 00 公里/小时的加速只要 1 2 秒, 而这款前驱车型的最高时速可达每小时 1 60 公里。

  车联网电动车技术

 这一技术流派地融合了电气化和车联网两大技术, 几乎可以说是对未来城市个人交通的最新解决方案。

 同样将展示于世博园区及北京车展的通用 EN-V 概念车就运用了这项技术。

  车联网技术, 即通过整合全球定位系统导航技术、 车对车交流技术、 无线通信及远程感应技术奠定了新的汽车技术发展方向, 实现了手动驾驶和自动驾驶的兼容。

  这类电动车体积小巧、 移动便利。

 以 EN-V 为例, 整车重量仅 400 多公斤, 长约 1 .5 米。

 而目前传统汽车重量超过 1 500 公斤, 长度更是 EN-V 长度的三倍。时下一个传统汽车的停车位可以容纳五辆 EN-V, 这将极大地提高城市停车面积的利用率。

  这类电动车的左右两侧车轮分别由各自的电动马达驱动, 马达动力由锂电池提供, 可通过普通家庭电源进行充电, 每次充满电后可行驶 40 公里, 完全实现零排放。

 同时, 可与电网进行信息互换, 选择最佳充电时间, 充分提高公用电力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

  这一新汽车技术的重大突破, 还在于自动驾驶方面, 如变道警告、 盲区探测及适应性巡航控制等技术均得到了变革性的运用。

  至于您说的行业标准和国家法规~一时半会是改不了的 这中间当然需要很多部门的努力 许多环节的进行 以及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相互促进相互协调 车展只

  7能说是新科技新发明的展示而已 对于新标准新法规应该也有一定促进作用吧~~!

  6. 结论 由于我国非凡的国情限制和汽车工业的发展现状, 以及各种不...

篇七: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毕业论文

科技大学 毕业设计

 题目:ABS 的检修 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 姓名:康元庆 指导老师:王毅

 目

 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一.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 4 二.制动系统的组成 4 (一)供能装置 4 (二)控制装置 4 (三)传动装置 5 (四)制动器 5 三.制动系统的类型 5 (一)按制动系统的功用分类 5 (二)按制动系统的制动能源分类 5 四、吉利金刚 09 款 2 代制动器组成与工作原理 6 (一)通风盘式制动器 6 (二)盘式制动器有的优点 8 (三)鼓式制动器 8 (四)鼓式制动器的优缺点 10 五、汽车车轮防抱死系统--ABS (Anti-locked Braking System)10 (一)概述 10 (二)制动防抱死系统(ABS)11 (三)ABS 部件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13

 六、制动系故障检测 15 (一)常见的故障有 16 (二)ABS 主要部件的检修 16 七.制动系解析与维修 16

 (一)制动不灵 16 (二)制动拖滞 17 (三)ABS 主要部件的检修 18 结语 19 参考文献 20

  吉利金刚 09 款 2 代制动系统解析

 摘要: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汽车保有量不断提高,大城市对使用的汽车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对汽车的技术性能(如动力性、经济性)有更高的要求,而且对车辆的废气排放和噪音也有新的要求。因此我们在检修汽车的过程中,不能忽略各个方面的故障影响。本文主要介绍吉利金刚 09 款 2 代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组成、类型、能源供给、以及制动系统的常见故障、形成原因和对这些故障的排除方法。

 关键词:制动系组成

 制动不灵

 制动失效

 制动跑偏

 驾驶员能根据道路和交通情况,利用装在汽车上的一系列专门装置,迫使路面在汽车车轮上施加一定的与汽车行驶方向相反的外力,对汽车进行一定程度的强制制动。这种可控制的对汽车进行制动的外力称为制动力,用于产生制动力的一系列专门装置称为制动系统,制动系统的功用是减速停车、驻车制动。

  一.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 在人力作用下,制动蹄对制动鼓作用一定的制动摩擦力矩即制动器制动力矩 Mμ,在 Mμ的作用下,车轮将对地面作用一个向前的力 Fμ,地面对车轮作用一个向后的反作用力 FB,FB 即为地面对车轮的制动力。

 图 1 二.制动系统的组成 (一)供能装置 包括供给、调节制动所需能量以及改善传能介质状态的各种部件。其中产生制动能量的部分称为制动能源。

 (二)控制装置 包括产生制动动作和控制制动效果的各种部件,如制动踏板、制动阀等。

 (三)传动装置 包括将制动能量传输到制动器的各个部件,如制动主缸和制动轮缸等。

 (四)制动器 产生制动摩擦力矩的部件,如吉利金刚前轮采用盘式制动器,后轮采用鼓式制动器。

 较为完善的制动系统还具有制动力调节装置、报警装置、压力保护装置等附加装置。

 图 2 -

 三.制动系统的类型 (一)按制动系统的功用分类 1. 行车制动系统

 使行驶中的汽车减低速度甚至停车的一套专门装置。

 2. 驻车制动系统

 使已停驶的汽车驻留原地不动的一套装置。

 3. 第二制动系统

 在行车制动系统失效的情况下保证汽车仍能实现减速或停车的一套装置。

 4. 辅助制动系统

 在汽车下长坡时用以稳定车速的一套装置。

 (二)按制动系统的制动能源分类

  1. 人力制动系统

 以驾驶员的肌体作为唯一制动能源的制动系统。

 2. 动力制动系统

 完全依靠发动机动力转化成的气压或液压进行制动的制动系统。

 3. 伺服制动系统

 兼用人力和发动机动力进行制动的制动系统 按照制动能量的传输方式,制动系统又可分为机械式、液压式、气压式和电磁式等。同时采用两种传能方式的制动系统可称为组合式制动系统,如气顶液制动系统。目前所有汽车都采用双回路制动系统,如轿车的左前轮和右后轮共用一条制动回路、右前轮和左后轮共用另一条制动回路,当一个回路失效时,另一个回路仍能工作,这样有效提高了汽车的行车安全性。

 四、吉利金刚 09 款 2 代制动器组成与工作原理 (一)通风盘式制动器

 盘式制动器又称为碟式制动器,顾名思义是取其形状而得名。它由液压控制,主要零部件有制动盘、分泵、制动钳、油管等。制动盘用合金钢制造并固定在车轮上,随车轮转动。分泵固定在制动器的底板上固定不动。制动钳上的两个摩擦片分别装在制动盘的两侧。分泵的活塞受油管输送来的液压作用,推动摩擦片压向制动盘发生摩擦制动,动作起来就好象用钳子钳住旋转中的盘子,迫使它停下来一样。

  盘式制动器主要有钳盘式和全盘式两种,吉利金刚 09 款 2 代 1.5MT 标准型前轮采用的是钳盘式,钳盘式制动器又分为定钳盘式和浮钳盘式两种,吉利金刚采用了后者。

  浮钳盘式制动器的组成如下图

  图 3

 浮钳盘式制动器 cad 效果图如下:

 图 4

 浮钳盘式制动器的制动钳一般设计得可以相对制动盘轴向滑动。其中,只在制动盘的内侧设置液压缸,而外侧的制动块则附装在钳体上。其工作原理见下图,制动钳支架 3 固定在转向节上,制动钳体 1 与支架 3 可沿导向销 2 轴向滑动。制动时,活塞 8 在液压力 p1 的作用下,将活动制动块 6 推向制动盘 4.与此同时,左右在制动钳体 1 上的作用力 p2 推动制动钳体沿导向销 2 向右移动,使固定在制动钳体上的固定制动块 5 压靠到制动盘上。于

 是,制动盘两侧的摩擦块在 p1 和 p2 的作用下夹紧制动盘,使之在制动盘上产生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制动力矩,促使汽车制动。

  图为浮钳盘式制动器结构图

  1、制动钳体 2、导向销 3、支架 4、制动盘 5、固定制动块 6、活动制动块

 7、活塞密封圈 8、活塞

 (二)盘式制动器有以下优点:

 1.无摩擦助势作用,因而制动器效能受摩擦系数的影响较小,即效能较稳定。

 2.浸水后效能降低较小,而且只需过一两次制动即可恢复正常。

 3.在输出制动力矩相同的情况下,尺寸和质量较小。

 4.制动盘沿厚度方向的热膨胀量极小,不会像制动鼓的热膨胀那样使制动器间隙明显增大而导致制动摇臂的行程变大。

 浮钳盘式制动器的组成部件很多,汽车制动的过程中各个部件均受到复杂的力和力矩的作用,因此容易造成制动盘、摩擦片、支架、钳体的变形等,引起磨损不均匀。有时制动器还会产生振动,引起噪音,甚至引起方向盘、制动踏板、制动底板和座椅的剧烈抖动。振动还会引起汽车跑偏,严重影响汽车的稳定性能。

 (三)鼓式制动器 鼓式制动也叫块式制动,是靠制动块在制动轮上压紧来实现刹车的。鼓式制动是早期设计的制动系统。

 鼓式制动器组成如下图:

  图 5 与 盘式制动器一样,鼓式制动器也带有两个制动蹄和一个活塞。

 但是鼓式制动器还带有一个调节器机构、一个紧急制动机构和大量弹簧。

 1. 鼓式制动器的工作原理

 鼓式制动器的工作原理与盘式制动器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当你踩下制动踏板时,活塞会推动制动蹄靠近鼓。这一点很容易理解,但是为什么需要这些弹簧呢?这就是鼓式制动器比较复杂的地方。鼓式制动器一般都是自作用的。当制动蹄与鼓发生接触时,会发生某种楔入动作,其效果时借助更大的制动力将制动蹄压入鼓中。楔入动作提供的额外制动力,可让鼓式制动器使用比盘式制动器所用的更小的活塞。但是,由于存在楔入动作,在松开制动器时,必须使制动蹄脱离鼓。这就是需要一些弹簧的原因。其他弹簧有助于将制动蹄固定到位,并在调节臂驱动之后使它返回。

 2. 制动调节器

 为了让鼓式制动器正常工作,制动蹄必须与鼓靠近,但又不能接触鼓。如果制动蹄与鼓相隔太远(例如,由于制动蹄已磨损),那么活塞需要更多的制动液才能完成这段距离的行程,并且当你使用制动器时,制动踏板会下沉得更靠近地板。这就是大多数鼓式制动器都带有一个自动调节器的原因。

 当衬块磨损时,制动蹄和鼓之间将产生更多的空间。汽车在倒车过程中停止时,会推动制动蹄,使他与鼓靠近。当间隙变得足够大时,调节杆会摇动足够的幅度,使调节器齿轮前进一个齿。调节器上带有像螺栓一样的螺纹,因此它可以在转动时松开一点,并延伸以填充间隙。每当制动蹄磨损一点时,调节器就会再前进一点,因此它总是使制动蹄与鼓保持靠近。

 (四)鼓式制动器的优缺点 相对于盘式制动器来说,鼓式制动器的制动效能和散热性都要差许多,鼓式制动器的制动力稳定性差,在不同路面上制动力变化很大,不易于掌控。而由于散热性能差,在制动过程中会聚集大量的热量。制动块和轮鼓在高温影响下较易发生极为复杂的变形,容易产生制动衰退和振抖现象,引起制动效率下降。另外,鼓式制动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要定期调校刹车蹄的空隙,甚至要把整个刹车鼓拆出清理累积在内的刹车粉。当然,鼓式制动器也并非一无是处,它造价便宜,而且符合传统设计。

 图 6

 五、 汽车车轮防抱死系统--ABS (Anti-locked Braking System)

 (一)概述

 汽车防抱死控制系统是防止汽车在制动过程中车轮被抱死滑移和汽车在驱

 动过程中(特别是起步、加速、转弯等)驱动轮发生滑转现象的控制系统。

 (二)制动防抱死系统(ABS)

 1 1 .制动防抱死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制动防抱死系统主要由轮速传感器、制动压力调节器和电子控制器(ECU)等组成。

 其基本工作原理是,汽车制动时,首先由轮速传感器测出与制动车轮转速成正比的交流电压信号,并将该电压信号送入电子控制器(ECU)。由 ECU 中的运算单元计算出车轮速度、滑动率及车轮的加、减速度,然后再由 ECU 中的控制单元对这些信号加以分析比较后,向压力调节器发出制动压力控制指令。使压力调节器中的电磁阀等直接或间接地控制制动压力的增减,以调节制动力矩,使之与地面附着状况相适应,防止制动车轮被抱死。

 2 2 .制动防抱死系统( ABS )的类型及布置形式 按汽车制动系统分类 (1)液压制动系统 ABS; (2)气压制动系统 ABS; (3)气顶液制动系统 ABS。

 按 ABS 中控制管路(通道)数和传感器数量,又可分为以下 6 种布置形式 (1)四传感器四通道四轮独立控制的 ABS

  (2)四传感器四通道前轮独立后轮低选控制的 ABS

  (3)四传感器三通道前轮独立后轮低选控制的 ABS

 (4)三传感器三通道前轮独立后轮低选控制的 ABS

 (5)四传感器二通道前轮独立控制的 ABS

 (6)四传感器二通道前轮独立后轮低选控制的 ABS

 (三)ABS 部件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1. 车轮转速传感器(简称轮速传感器)汽车防滑控制系统中都设置有电磁感应式轮速传感器。它可以安装在车轮上,也可以安装在主减速器或变速器中。

  轮速传感器由永久磁铁、磁极、线圈和齿圈组成。齿圈在磁场中旋转时,齿圈齿顶和电极之间的间隙以一定的速度变化,使磁路中的磁阻发生变化,磁通量周期地增减,在线圈的两端产生正比于磁通量增减速度的感应电压,该交流电压信号输送给电子控制器。

  2. 电子控制器( ECU )

 电子控制器(ECU)是防滑控制系统的控制中枢,其作用是接收来自轮速传感器的感应电压信号,计算出车轮速度,并与参考车速进行比较,得出滑动率 S 及加减速度,并将这些信号加以分析,对制动压力调节器发出控制指令。

 3. 汽车有 S ABS 与无 S ABS 比较

 驾驶过不带 ABS 轿车的朋友都知道,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将制动踏板踩到底,便能听见轮胎一声尖叫,于是在路面上留下了两条黑黑的轮胎印,这就是因为车轮不能转动(专业术语称之为“车轮抱死”)而与路面发生了的滑动摩擦留下的。

 其实对轮胎的磨损还是次要的,车轮一旦抱死,车子极易失去控制,从而出现危险的情况。如果前轮发生抱死,最直接的便是失去转向能力,此时打转向盘根本无济于事,而只能祷告车子赶快停下来!

 如果后轮发生抱死,转向能力倒是存在,但极有可能出现后轮侧滑,严重时便出现甩尾。车子一旦发生侧滑或甩尾,尤其是在高速行驶时,车身便完全失去了控制,只能听天由命了!

 基于制动时车轮抱死会使驾驶员失去对汽车的控制,从而使得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解决制动时车轮抱死这种情况呢?ABS(制动防抱死系统)就是由此而诞生的。

 顾名思义,制动防抱死系统就是在制动时车轮不会抱死。可以想象,当驾驶者紧急制动时快速踩下制动踏板后,前轮不会抱死,转向能力依旧存在,那就完全可以在制动时采取措施避开前方的危险。如果后轮也不会抱死,侧滑和甩尾也将不会出现,对车身的控制依然在驾驶者手中。

 经过前面的简单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其实 ABS 最重要的功能并不是为了缩短制动距离,而是为了能够尽量保持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制动防抱死系统起作用时,车轮与路面的摩擦属滚动摩擦,这会充分利用车轮与路面之间的最大附着力进行制动,从而提高制动减速度,缩短制动距离,但最重要的还是保证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ABS 工作时就相当于以很高的频率进行点刹,于是在紧急情况下踩制动踏板,肯定会感到制动踏板在颤动,同时也会听到制动总泵发出的“哒哒”声,这便是 ABS 在正常工作。由于制动总泵在不断调整制动压力,从而对制动踏板有连续的反馈力。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踩住制动踏板,同时采取积极措施避险。

  图 7

 六、制动系故障检测

 (一)常见的故障有:

 1. 制动不灵

 现象:汽车制动时,驾驶员感到减速度不足;汽车紧急制动时,制动距离太长。

 2. 制动失常

 现象:踩下制动踏板,车辆不减速,即使连续几脚制动也无明显减速作用。

 3. 制动拖滞

 现象:抬起制动踏板后,全部或个别车轮的制动作用不能立即完全解除,以致影响了车辆重新起步,加速行驶或滑行。

 4. 制动单边

  现象:

 左、右轮胎气压不均造成距偏,同轴两边制动器的制动力矩不同,汽车不踏制动板就自动滑行到一侧,制动时车轮自动向一边转弯而跑偏,同轴左右两边制动器制动时间不一致。

 5. 制动噪音

  现象:制动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