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反思4篇

时间:2022-12-01 11:10:07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反思4篇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反思 分数除法例6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自己的思维过程,而不能仅仅提供前人的思维结果。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反思4篇,供大家参考。

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反思4篇

篇一: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反思

除法例 6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自己的思维过程,而不能仅仅提供前人的思维结果。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气氛,肯定学生的 “ 标新立异 ” 、 “ 异想天开 ” ,努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形成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 ? 要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探究是感悟的基础。没有探究就没有深刻的感悟。教学中,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究解题方法,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探究不同的解题方法。使学生经历独立探究、小组探究的过 程,使学生对 “ 分数除法问题 ” 的算法有初步的感悟。不足之处:1 1 、对单位“1” 的理解在课堂上渗透还得加深理解。2 2 、巩固练习不够趣味性,缺少层次性。在巩固练习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增加练习的趣味性,应多安排一些数学游戏,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在娱乐中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3 3 .多交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画一画线段图。4 4 、给学生独立思维的空间。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 1 .m m 为合数,小明根据短除法分解质因数得到 , , 以下描述正确的有(

 )个

 ①1 x=1 可能是方程 2 ax+1=2 的 解

 ②a a ,b b ,c c 中不可能有偶数,也不可能有合数

 ③a a ,b b ,c c 可能都是偶数

 ④ 如果 a a 是 是 2 2 的倍数,那么 a a 一定是 2 2

 A A .0 0

 B B .1 1

 C C .2 2

 D D .4 4

 2 2 .下列说法:

 ① 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② 长方体有 2 12 条棱和 8 8 个顶点; ③ 圆的半径扩大 5 5 倍,周长也扩大 5 5 倍; ④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其中正确的有多少个?(

 )

 A A .1 1 个

 B B .2 2 个

 C C .3 3 个

 D D .4 4 个

 3 3 .下面的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

 )。

 A A .

  B B .

  C C .

  D D .

  4 4 .圆的半径扩大 2 2 倍,它的 周长就(

 )

 A A .扩大 4 4 倍

 B B .扩大 2 2 倍

 C C .扩大 8 8 倍

 5 5 .某品牌空调因季节变换先降价 0 250 元后,再次下调了 25% ,现在的价格是 0 750 元,则该款空调的原价是(

 )

 A A .0 1000 元

 B B .0 1250 元

 C C .0 1500 元

 D D .0 1200 元

 6 6 .一张长 10cm 、宽 m 8cm 的纸,如果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为 m 2cm 的正方形,那么剩下纸片的周长与原来长方形的周长相比,( (

 ) ) 。

 A A .减少

 B B .增加

 C C .不变

 D D .不确定

 7 7 .一个长方形,它的宽度是 2 12 米,比长短

 ,这个长方形的长是(

 )

 A A .0 10 米

 B B .3 3 米

 C C .8 48 米

 D D .6 16 米

 8 8 .圆的直径与正方形的边长都是 4 4 厘米,那么圆的周长(

 )正方形的周长。

 A A .大于

 B B .小于

 C C .等于

 9 9 .一个两位数除以 5 5 余 余 3 3 ,除以 7 7 余 余 5 5 ,这个两位数最大是(

 )

 A A . 72

 B B . 37

 C C . 68

 D D . 33

 10 .比例尺 表示(

 )。

 A A .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2400000。

 B B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0 800000 倍。

 C C .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的比为 1 :

 800000

 二、填空题

 11 .回答下面的问题

 (1 1 )0 5.50 元 =________ _ 角

 (2 2 )3 3 元零 8 8 分 =________ 分

 12 .甲数 ÷ 乙数= 0.24 ,甲数与乙数最简整数比是( ____ ):( ____ ).如果 4x+7 = 21 ,那么 8x+ ( ____ )= 42 .

 13 .把 0 20 米长的钢筋,锯成每段一样长的小段,共锯 9 9 次,每段长( ______ )米,如果锯成两段需 1 1 分钟,锯成 9 9 段共需( ______ )分钟。

 14 .铁路旁每隔 0 50 米有一棵树, , 晶晶在火车上从第一棵树数起, , 数到第 5 55 棵为止, , 恰好过了 3 3 分钟, , 火车每小时的速度是 _____ 千米. .

 15 .找一找规律,再在问号处填上合适的数。

 ____ ____

 16 .一根钢管长 5 5 米,平均截成 8 8 段,每段是这根钢管的 ________; ;5 5 段是这根钢管的 ________ ,长 ________米.

 17 .因为 3÷6 = 0.5 ,所以 3 3 能被 6________ .

 18 .如图是希望小学最受欢迎的球类统计图.

 据图,如果你是体育委员,准备组织全班同学观看一场球类比赛,为了吸引尽可能多的同学去观看比赛,你会组织观看 _____ 比赛,请简单说明理由 _____ .

 19 .[ [ ] ] 表示自然数 的约数的个数. . 例如4 ,4 有 有 4 1,2,4 三个约数, , 可以表示成 [4]=3. 计算 : ([18]+[22]) ÷[7]=_____.

 20 .杨树的棵数是柳树的29, , 杨树的棵数是杨树和柳树总棵树的  

 ,杨树比柳树少  

 。

 三、判断题

 21 .一幅图的比例尺是 0 1:500 米。

 ( _____ )

 22 .如果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 1 1 ,那么这两个数都是质数。( _______ )

 23 .从折线统计图中既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又能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 的情况。

 ( ______ )

 24 .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 20% ,那么女生与男生的人数比是 5 5 :6 6 . ______

 25 .两条直线不相交就一定平行.

 ( _____ )

 四、作图题

 26 .(3 3 分)( 2011• 富源县校级模拟)用下面的线段作为一条边,A A 点为顶点,画一个高是 2 2 厘米的平行四边形.

 五、解答题

 27 . , , 为自然数, ,且 且 56 +392 为完全平方数, , 求 + + 的最小值. .

 28 .由于油价逐渐上涨,现在快递价格比原来上涨了 20% ,每件物品的快递费达到 2 12 元.原来每件物品的快递费是多少元?

 29 .0 100 元钱买 1 10 00 只鸡,大鸡 4 4 元一只,小鸡四只 1 1 元,问大、小鸡各买了多少只?

 30 .容积为 0 250 升的水箱上装有两根进水管甲、乙和一根排水管丙.如图所示,先由甲管单独向水箱内注水,再由甲、乙两根进水管同时向水箱内注水,注满后,关闭甲、乙两根水管,最后由丙管将水箱内的水排完.

 (1 1 )水箱内原有水 (

 ) 升.

 (2 2 )乙管每分钟向水箱内注水 (

 ) 升.

 (3 3 )如果注满水后,只关闭乙管.甲管和丙管同时打开,几分钟可以把水箱中的水全部排完?

 31 .学校小商店有两种圆珠笔.小明带的钱刚好可以买 4 4 枝单价是 5 1.5 元的,如果他想都买单价是 是 2 2 元的,可以买多少枝?(用比例解)

 32 .如图所示,A A ,B B ,C C 三地之间有三条公路相连,三条公路的路程之比是 AB :

 BC :

 AC=2 :4 4 :5 5 .甲乙两车同时从 A A 地出发,甲车沿 C A→B→C 方向行驶,乙车沿 B A→C→B 方向行驶,2 234小时后在 B B 地和 C C 地之间的 的 D D 地相遇.已知汽车沿 B A→B 方向和 B C→B 方向行驶的速度都是每小时 0 60 千米,沿 C B→C 方向行驶的速度是每小时 0 90 千米,沿 C A→C 方向行驶的速度是每小时 5 75 千米,求 C C 、D D 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33 .有含盐率为 15% 的盐水 0 60 千克,根据需要使盐水的含盐率变为 25% ,那么,我们可以加盐多少千克?

 六、计算题

 34 .三、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 1, , 25×3.7×8

 6- - - -

 0.25×(4 + 0.4)

 60×( )

 101×120

 35 .计算题。( ★ 题要用简便运算)

 (1 1 )

 6.5- - (1.6÷5- - 0.3)

 (2 2 )

  (3 3 )

 ★

 (4 4 )

 ★

 【参考答案】

 ***

 一、选择题

 题号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答 案

 C C

 C C

 A A

 B B

 B B

 C C

 D D

 B B

 C C

 B B

 二、填空题

 11 . 308

 12 . 25

 14

 13 . 8

 14 . 54

 15 .5 5

 16 .

  17 .除尽

 18 .乒乓球

 乒乓球在希望小学是最受欢迎的球类

 19 .5 5

 20 .211;79

 三、判断题

 21 .错误

 22 .╳

 23 .正确

 24 .正确

 25 . ×

 四、作图题

 26 .

 五、解答题

 27 .8 8

 28 .0 10 元

 29 .0 20 只;0 80 只

 30 .(1 1 )

 50 (2 2 )

 5 (3 3 )509

 31 .3 3 枝

 32 .5 45 千米

 33 .8 8 千克

 六、计算题

 34 . 5

 1.1

 41

 12120

 35 .(1 1 )

 6.48

 (2 2 )

 2

  (3 3 )

 21

  (4 4 )

 6.7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 1 .如图的三角形 C ABC 中, AD :

 DC=2 :3 3 , AE=EB .

 甲乙两个图形面积的比是(

 )

 A A .1 1 :3 3

 B B .1 1 :4 4

 C C .2 2 :5 5

 D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2 2 .一个体积为 40 的长方体木块,从顶点挖掉一个棱长为 m 1dm 的小正方体后,(

 )。

 A A .表面积变小,体积变小

 B B .表面积不变,体积变小

 C C .表面积变小,体积不变

 D D .表面积不变,体积不变

 3 3 .表示 2 12 比 比 x x 的 的 3 3 倍少 8 8 的式子是(

 )

 A A . 3x +8 8 = 12

 B B . 3x -8 8 = 12

 C C . 12 - 3x =8 8

 4 4 .长方体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

 )

 A A .成正比例

 B B .成反比例

 C C .不成比例

 D D .既可能成批比例,又可能成正比例

 5 5 .钟面上分针走一圈,时针转动的角度是(

 )

 A A . 90°

 B B . 60°

 C C . 30°

 D D . 10°

 6 6 . 如图所示是一个正方体展开图,和这个展开图对应的正方体是(

 )

 A A .

  B B .

  C C .

  D D .

  7 7 .分母是 8 8 的全部最简真分数有( (

 ) )

 A A .8 8 个

 B B .4 4 个

 C C .6 6 个

 D D .5 5 个

 8 8 .一块钟表的分针长 4cm ,O O 是圆形钟面的圆心,当前时间是下午 3 3 时,分针尖端所在位置为 E E 点,过了(

 )分钟后,分针尖端所在位置为 F F 点,扇形 F EOF 的面积为 25.12cm2 2 。

 A A . 50

 B B . 20

 C C . 30

 D D . 40

 9 9 .一种商品先涨价 10% ,后又降价 10% ,现在的商品价格与原来相比(

 )

 A A .升高了

 B B . 降低了

 C C .没有变化

 10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① 男生比女生多 25% ,那么女生比男生少 20% ; ② 一个长方体恰好可以切割成两个相同的小正方体,已知每个小正方体的表面积是 0 30 平方厘米,那么这个大正方体的表面积就是 0 60 平方厘米; ③5 5 克糖放入 95克水中,糖占糖水的 5% ; ④ 将一段圆木锯成两段共用 8 8 分钟,照这样计算,如果将这段圆木锯成 3 3 段要用 用 6 16 分钟; ⑤ 既能表示数量的多少,又能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统计图是条形统计图。

 A A .0 0 个

 B B .1 1 个

 C C .2 2 个

 D D .3 3 个

 二、填空题

 11 .甲、乙二人各有若干元,若甲拿出他所有钱的 20% 给乙,则两人所有的钱正好相等,原来甲、乙两人所有钱的最简整数比是( ______ )。

 12 .王老师买钢笔和圆珠笔各 x x 支,圆珠笔每支 5 1.5 元,钢笔每支 6 5.6 元,一共要付 _____ 元。

 13 .生产一批零件,生产一个零件的时间和完成任务需要的时间成 ______ 比例.

 14 .在很小的时候,我们就用手指练习过数数,一个小朋友按如图如示的规则练习数数,数到 6 2006 时对应的指头是 ______ (填出指头的名称,各指头的名称依次为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

 15 .2 22 022 年亚运主场馆奥体博览城核心区占地 0 A5B3C00 平方米,A A 为最小非零自然数,B B 为最小合数,C C既是奇数又是合数,这七位数是 ___ ,四舍五入到万位约为 ____ 万平方米.

 16 .在一幅比例尺是 1 1 :0 200 的图纸上,量得一个圆形花坛的直径是 2 2 厘米,这个花坛实际占地 ________平方米;在花坛外周围修一条宽 1 1 米的环形小路,小路实际面积是 ________ 平方米.

 17 . _____÷36 = 20 :

 _____ =14= _____ (小数)= _____%

 18 .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 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高也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底长 9 9 厘米,三角形的底长 _______厘米。

 19 . 34090900≈________ 万

 4000000000=________ 亿

 20 .如果 ab=cd, 那么 a:c= ( _____ )

 : ( _____ )

 三、判断题

 21 .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不可能相等。

 ( ____ )

 22 .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 6dm ,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______ )

 23 .一个盒子里装有同样大小的黄、白乒乓球各 3 3 个,要想使取出的乒乓球中一定有两个黄乒乓球,则至少应取出 5 5 个球。( __ ___ )

 24 .2 2 :3 3 可以写成

 ,也可以读成:三分之二.

 ( ____ )

 25 .条形统计图用宽度相等的条形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

 ( ____ )

 四、作图题

 26 .用圆规画一个周长是 2 9.42 厘米的圆,并用字母 o o 、d d 标出圆心、直径.

 五、解答题

 27 .温州南 → 杭州东 0 G7540 次动车有关信息如下表:

 车次

 发站

 到站

 发时

 到时

 里程

 二等座票价

 G7544

 温州南

 杭州东

 09:00

 12:00

 429km

 0 167.00 元

 这列动车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

 28:

 .中国古代有二十四节气歌:

 “ 春雨惊。

 春清谷天,夏满芒夏器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它是为便于记忆我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小诗歌,流传至今。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其中第一个字“ 春 ” 是指立春,为春季的开始,但在气象学上,入春日是有严格定义的,即连续 5 5 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超过 10 ℃ 又低于 22 ℃ ,才算是进入春天,其中,5 5 天中的第一天即为入春日。例如:4 2014 年 年 3 3 月 月 3 13 日至8 18 日,北京的日平均气温分别为 9.3 ℃ , 11.7 ℃ , 12.7 ℃ , 11.7 ℃ , 12.7 ℃和 和 12.3 ℃ ,即从 3 3 月 月 4 14 日开始,北京日平均气温已连续 5 5 天稳定超过 10 ℃ ,达到了气象学意义上的入春标准。因此可以说 4 2014 年 年 3 3月 月 4 14 日为北京的人春日。

 日平均温度是指一天 4 24 小时的平均温度。气象学上通常用一天中的 2 2 时、8 8 时、4 14 时、0 20 时 时 4 4 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作为这一天的日平均气温(即 4 4 个气温相加除以 4 4 ),...

篇二: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反思

级数学

 第三单元

 第 第 6 6 课时

 解决问题(三)

 教学内容:P41 页例 6 以及练习九 1、4、5 题 教学目标:

 1 掌握列方程求两个未知量的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写出等量关系式。

 3、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使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列方程解决复杂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旧知 导入:

 1、课件出示线段图:女生人数

 ,引导学生根据以前学习的知识说数学信息。

 2、课件出示:男生人数

 ,现在将两者比较说一说。

 引导学生们发现,当我们将不同的人数作为单位“1”时,就会出现不同的分率,这样的两个分率是倒数关系。

 ( ( 二) ) 探索交流

 1.出示例题。

  2.阅读与理解。

  (1)阅读题目,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下半场的得分是上半场的一半。我们班全场的得分是 42 分。

  3 3 .分析与解答。

  (1)同伴交流,理清关系,找到单位“1”。

 (2)学生汇报 上半场+下半场=全场得分

  将上半场作为单位“1”,下半场是上半场的 12

 。

 我们可以设上半场为 X 分,下半场为 12

 X 分.

 X+ 12

 X=42

  (1+ 12

 )X=42

 32

 X=42

 X=42÷ 32

 X=42× 23

 X=28

 28× 12

 =14(分)

 师:还可以怎样解决呢?引导学生思考,找到其他解决方法。

 (如果有学生汇报,就分析学生的方法。如果没有学生汇报,就讲解书上的第二种方法。)

 老师讲解我们可以设下半场的得分 x 分。那么上半场的得分是 2x 分.

 2x+x=42

 3x=42

  X=42÷3

  X=14

  2x=2×14=28

  (3)对比分析、优化方法。

 师:不同的方法,相同的结果。刚才这几种方法,都很有道理。请大家分析对比一下,这些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还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思考,第一、二种用方程解答的方法,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顺向思考,就能找到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这样的数量关系和思考方法与用分数注意:这一种方法难度很大,作为一个难点突破,不要求全体学生呢个都掌握。

 乘法解决问题是一致的。

 4、回顾与反思:

 引导学生从检验方程的解、检验是否符合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行验证。。

  28+14=42,全场得分的确是 42、

  14÷28= 12

 ,下半场的得分确实是上半场得分的12

  符合题意,解答结果正确。

 ( ( 三) ) 巩固练习

 提高能力。

 基础练习 1.完成练习九 1、4 题。

 先让学生自主解答,然后集体交流。

 加强练习 2、完成练习九 5 题。

 ( ( 四) ) 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生 1:学会了如何求两个未知量的分数应用题 生 2::应先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式,再设其中的一个量为 x,找 x 和另一个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师:看来大家都很会学习,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还将遇到更复杂的实际问题,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分数除法 解决问题(三)

 说课 稿

 一、说教材 本次我讲授的内容是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例 6,在学这一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分数乘法,还有分数除法的综合算式,及分数除法简单的解决问题。对于如何确定单位“1”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方法。今天要学习的例题 6 中包含两个未知量,首先在题目当中,我们可以知道两个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在这一点上,要引导学生发现两个未知量之间存在的倍数关系与和差关系,这是一个难点。其次在教材的编排上,还设计了逆向思考,以题中另一个量为单位“1”,对于学生而言非常抽象、思维难度很大、容易出错。我也将其纳入到了教学过程中,看看学生能否掌握这样一种逆向思维法。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掌握列方程求两个未知量的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如果不设计第二种方程应该由 80%左右学生能掌握)

  2、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写出等量关系式。(等量关系,学生大多数应该都能独立判断)

  3、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使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学生的思维比较局限,不敢大胆思考,有方法的畏惧说,怕出错。在平时还学要多多鼓励)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列方程解决复杂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

 三、说教法 基于教材的特点,我设想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了解题中呈现的数量关系,帮助学生确定单位“1”的不同所带来的数量关系的变化。帮助学生找到等量关系解决问题。为了能突出重难点,我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1、在导入环节,我设计了两个常见的两之间的线段图,用提问的方式,一步一步引导学去发现当我们以不同的量为单位“1”时,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就发生了变化。(两个分率互为倒数)2、在教授例题时,我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己去找题中的已知条件及问题,并独立思考找到算式之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式。3、根据书上对例题的编排意图,我又设计了以老师主讲的第二种方程式的方法,对于这一方法难度很大,估计学生难以独立思考出来,所以我又选取了“填鸭式”教学法,结果可想而知,学生恐怕难以真正理解。4、巩固练习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独立解决问题,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单独解决。

  提出条件

 自主探索

  老师讲授

 运用新知 思考问题

 得出方法

  观察对比

 知识迁移 导入:引导学生发现单位“1”的变换,所带来的数量关系间的异同 新授:方法一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探究 新授:方法二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讲授 巩固练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找到单位“1”,找到等量关系,独立解决

 四、说学法 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有效的能被学生接受的学法指导应是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是通过优化教学程序来增强学法指导的目的性和实效性。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

  1、让学生亲自经历运用科学方法探索的过程。

 主要是努力创设应用科学方法探索、解决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索中体会科学方法引导学生以线段图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揭示内在规律,从而使学生领悟到把可靠的事实和深刻的理论思维结合起来的特点。

  2、让学生在探索性实验中自己摸索方法,观察和分析现象,从而发现“新”的问题或探索出“新”的规律。鼓励多动脑、多分析不断地寻找学生思维和操作上的闪光点,及时总结和推广。

 3、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时,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猜测、验证、发现等探究环节选择合适的概念、规律和解决问题方法,从而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

 五、说教学过程 1、旧知导入:引导学生从前面的例题之中,发现今天所学新知的重点,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索交流:希望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题目找到解题思路,在这一部分关键是引导学生找准两个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通过对比观察,发现不同方法之间的相同与异同。

 3、巩固练习:通过知识迁移,测试学生掌握的情况,看看学生能否独立解决问题。

 六、说板书设计

  课题板书在中间,然后将例题 6 的等量关系式板书在课题之下,这样在列式的时候可以更清楚的知道两者间的关系,列出正确算式。最后将例 6 的两种方程法板书在关系式之下,方便学生在练习时做参考。

 七、说课综述 以上是我对《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三)》这节教材的认识、及一些见解、附加教学过程的设计。在整个课堂中,我希望学生能通过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牵引,运用到这一内容的解决问题上来,使能发现知识之间的关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但是在考虑到学生的学情之后我对课堂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又体现不足,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时,还是不能放心大胆的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这样导致了学生也不敢多思考,关于这一点还需改进,希望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能慢慢做到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多思考,发现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分数除法 解决问题(三)

 课后反思

 今天教学的内容并不是很多,只有一道例题,课时我在课堂上却花了比较长的时间。首先是导入部分,就占用了较长时间,我的目的是为了给新课部分做铺垫,可在引导学生讲出了“以女生为单位“1”和以男生为单位“1””那两句话之后,我又并没有设计一两个巩固练习,导致学生在新授部分的时候,当我提问“如果以下半场得分为单位“1”呢?上半场与下半场得分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时,班上没什么学生马上反应过来,这样一来,感觉前面的功夫有些多余。如果在那一部分我能设计一两个填空题或判断题会好一点。其次是新授部分,受了教材的影响,我觉得教材既然这样编排,那么两种方程方法最好都能给孩子们讲述,在这一点上,我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这一点缺失特别体现在教学第二种方程法上,学生对于我讲的难以理解,反而还导致了学生对于第一种方程概念变得模糊不清,在要求学生比较两种方法的相同与不同时,学生都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在老师提出以后,跟上来的学生任然不在多数。最后就是巩固练习,这一部分按理来说要留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时间,可以请中等生上台板书,但是考虑时间的不足,在做练习 1 时我直接找了两个成绩好的学生口述答完了,虽然是解决了这一道题,可其他学生就没有机会思考,可能还没有听懂这两个学生所讲的内容。在完成练习 2、3 时,又匆匆带过,其实我在巡视的时候也发现了问题,可是没有时间讲解,只能听之任之。今天的这一堂课有以上的不足,自己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也要多注意,以学生的学情为主,还要学会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学生“避重就轻”。

篇三: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反思

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工程问题》教学反思

 中宁五小

  李春梅 本课时内容工程问题是一类特殊的实际问题,并且两个工程队或两人合作时的数量关系特别复杂,教学时要通过原有单独完成时的数量关系的结构来,使学生通过尝试、分析,找到本质的数量关系,进而解决问题。

 本例题采用的素材是“工程问题”,但并不是要求学生解决形形色色的“工程问题”,而是要借此让学生经历复杂中的较为简单地类型题,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运用观察、类比、发现等方法是学生掌握较为复杂的工程问题数量之间的结构特点,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基本方法。

 本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这节课按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这样几个程序进行,1、做好复习铺垫工作,复习与新课内容紧密联系的旧知,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必要的、充分的准备,这一步的设计起到了有效的效果。

 2、课中让学生做了较简单的单独完成的工程问题的应用题,引导学生发现较复杂的两个工程或两个人共同完成的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然后引入合作工总用单位“1”的量表示的分数工程问题,让学生尝试练习,发现规律,进一步类推出分数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变抽象为具体。然而,在实施这一步时,由于本人的疏忽,当合作工总 30 千米时,求合作工效的过程中自己没有事先做,造成了求合作工效时有循环小数出现,又加上学生对以往学过的异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知识的遗忘,造成了时间上的超时,多种原因造成了课堂气氛不活跃,师生配合上不和谐,还有很多的不足,诚恳大家开诚布公的提出。

篇四: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反思

除法应用题的教学与反思

 应用题的学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中出现问题最多的内容。特别是到了六年级要学习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更是重中之重。一些老教师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一套分析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方法,如“是、占、比、相当于后面是单位 1”;“知 1 求几用乘法,知几求 1 用除法”等等。一开始我也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感到简单易行,同时也为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了帮助。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感觉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走上了生搬硬套的模式,许多同学在并不理解题意的情况下,也能做对应用题。然而在这种教学方法指导下获得的知识是僵化的,许多学生虽然会熟练的解答应用题,但却不会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原因在于他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不是以标准形式的应用题出现,在这里找不到“是、占、比、相当于”,也就找不到单位“1”,学生因此无从下手。

  在《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为了更好的发挥应用题的“应用”价值,应用题已不再作为独立的章节出现,而是将这部分内容融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联系与综合”当中。但目前我们使用的仍然是旧教材,如何在新理念的指导下使用好旧教材,是我们当前需要研究的话题。我在乡优课评选中教学“分数除法应用题”一课时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现将教学大概过程摘录如下。

 一、案例:

 师:我们班共有 48 名学生,其中男生有 28 人,女生 20 人,参加书

 法兴趣小组的有 6 人。

 师:你能把老师提供的信息编成一道分数乘法应用题吗? 生:怀庄小学六(1)班有学生 48 人,男生占其中的127,男生有多少

  人? 怀庄小学六(1)班有学生 48 人,女生占其中的125,女生有多少人? 怀庄小学六(1)班有学生 48 人,,参加书法兴趣小组的占全班人数的81,参加书法兴趣小组的有多少人? …… 师:请你们解答这几道题。

 生:学生自己解答。

 师:你认为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生:根据关键句找出相等关系。

 师:刚才同学们介绍了你们学校的有关情况,想了解我们学校的有关

  情况吗? 生:想。

 师:陡湾小学六(2)班现有学生 56 人,是五年级时的87,五年级时 原有学生多少人?谁会解答这道应用题? 生:56×87=49(人)

  56÷87=64(人)

 师:谁的方法正确呢? 生:第二种是正确的,因为根据题意可以列出

  五年级时的人数×87=现有学生 56 人

 所以,五年级时的人数=现有学生 56 人÷87 师:说得太好了,还有其他的解法吗? 生:设五年级时有 X 人。

 87 X=56

 X=64

 师:你根据什么列出的方程? 生:根据“五年级时的人数×87=现有学生 56 人”这个数量关系式。

 生:还可以这样列方程:56÷X=87

 师: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生:根据上面的方程想出来的。

 师:请大家用图表示题意,再想想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让学生同桌讨论、小组讨论)

 生:56÷7×8=64(人)

 师:说说你这么做的道理。

 生:因为五年级时的人数是 8 份,现有学生占其中的 7 份,用现有学 生除以 7,先求出每份的人数,再乘以 8 就是五年级时的人数。

  师:其他同学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56+56×71=64(人)。

 师:71表示什么意思? 生:五年级时的人数是 8 份,现有学生占其中的 7 份,也就是五年级

 时的人数比现有学生多71。

 师:方法多不多?其实这道题还有其他的解法,同学们课后可再研究

 一下。我们今天研究的这类应用题,有什么特征? 它与分数乘法应用题相比有何异同? 生:相同的是数量关系,不同的是所求的量。

 (把刚才的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同学间相互解答)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分数除法应用题,方法很多,今后同学们可以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

 二、反思: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地接受和被动地工作,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节课教学的成功之处有以下三方面:

 1、教学内容“生活化”: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纵观整节课的教学,从引入、新课、巩固等环节的取材都是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2、解题方法“多样化”:

  《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应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思路,而不是以教科书上的或教师事先欲设的答案作为评价的依据”。在这节课上学生一共提出了 5 种解题方法,其中有 3 种是我们平时不常用的,第 5 种是我也没有想到的。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及时调整了教案,让每一个想发言的学生都能表达自己的想

 法,尽管他们有些数学语言的运用还不太准确,但我还是给与了肯定与鼓励。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下,原本素不相识的师生在短短 40 分钟的时间里就产生了情感上的交融。学生有了运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并产生进一步学好数学的愿望。虽然后面还有两个练习没有来得及做,但我认为对一个问题的深入研究比盲目地做 10 道题的收获更大,这种收获不单单体现在知识上,更体现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3、师生交流“情感化”:

 数学教学改革,决不仅仅是教材教法的改革,同时也包括师生关系的变革。在课堂教学当中,要努力实现师生关系的民主与平等,改变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所说的话并不多,除了“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其他的方法吗?”“说说看”等激励和引导以外,教师没有任何过多的讲解,有学生讲不清楚,教师也是用商量的口吻说:“谁愿意帮他讲清楚?”当一次讲不明白,需要再讲一遍时,教师也只是用肢体语言(用手势指导学生看图)引导学生在自己观察与思考的基础上明白了算理。学生能思考的,教师决不暗示;学生能说出的,教师决不讲解;学生能解决的,教师决不插手。由于教师在课堂上适时的“隐”与“引”,为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使他们真正成为科学知识的探索者与发现者,而不是简单的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

 这节课教学值得商讨的也有两个方面:

 1、形式能否再开放一些:

  复习题出现的形式体现了开放教学的精神,但既然让学生编题,就可以全部用学生的数据,例题的出现就显得多余,可尝试让学生在编分数乘法应用题之后,让学生采用条件与问题相交换的方式引出例题,这样形式就更加开放,在相互比较异同时两类应用题的异同点也就更容易得出。这样设计,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优生“吃好”了,能否让学习困难生也“吃饱”:

 在本节课上花了比较多的时间让学生说自己不同的方法,对于那些中等或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来说是不是有必要,因为他们只能听懂其中的某一些解法,其余的听了也不懂。在课堂上他们在一定的时间段里成为了观众和听众。在面向全体学生这个层面上,本节课还有较大的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