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工作存在问题7篇

时间:2022-12-01 10:55: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应急管理工作存在问题7篇应急管理工作存在问题 关于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2月中旬,市政府应急办会同市政府督查室、市安监局组成督查组,对三区及有关单位应急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督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应急管理工作存在问题7篇,供大家参考。

应急管理工作存在问题7篇

篇一:应急管理工作存在问题

于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2 月中旬,市政府应急办会同市政府督查室、市安监局组成督查组,对三区及有关单位应急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督查,现将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应急办现有的问题做一简要汇报。

 一、我市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各级应急办亟待加强 一、我市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各级应急办亟待加强 三区及部分单位由于人事调整或对应急管理工作不重视,认识上的不到位等原因,对应急办的设置不合理,没有机构,缺少专兼职工作人员,应急管理工作缺乏系统性、连续性。

 2、、预案缺乏规范性

 各区、各单位虽然重视应急预案的修订完善工作,但是有些单位对不同层次的预案概念不清,特别是对专项预案、部门预案,有的没有及时补充修订、有的没有经过专家论证、有的编制完成却没有及时提交政府审议并发布实施。基层预案与实际结合不紧密,缺乏可操作性。

 3、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滞后

 虽然各区都指定了应急避难场所,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统一的的标准和规范,三区但还都没有挂牌,应急避难场所的配套设施还都没有建设。

 4、、专业、义务和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还有差距 4、、专业、义务和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还有差距 有些部门还没有按照市应急办的要求对本行业、本系统的专业应急救援队进行调整规范并进行备案。义务救援队伍及志愿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还没开展。

 5、、应急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应急救援的基础条件薄弱,救援资金、物资和装备不足,具体救援过程中应急物资的使用及维护也存在资金瓶颈。应急救援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6、全市性的应急联动体系建设滞后 各单位、各部门内部有一定的应急措施,但是部门之间、条块之间以及预防与处置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没有形成快速联动应急体系。应急救援的基础条件薄弱,救援资金、物资和装备虽有提高但仍满足不了需要,应急救援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应急办急需解决的问题 1、机构设置不顺,组织管理关系不明确 按照市政府 2010 第二次常务会决议,市政府应急办办公地点设在市公安局,应急办主任由市公安局一名副局长兼

 任。由于公安局副局长是处级干部,应急办为科级编制,市政府办公厅与公安局应急管理工作关系不明确,不顺畅,管理缺位。

 2、没有工作经费,严重阻碍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应急办一直没有业务经费,不仅不能开展新业务,如“应急指挥平台”建设等,连一些正常的业务工作都受钳制。

 3、需对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加强必要的专业知识培训 应急管理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建设和考验我党执政能力的一项重大全新工作,涉及面广,但起步晚,存在认识不到位,经验少,专业水平低等现状,需要对应急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业务知识培训。

篇二:应急管理工作存在问题

政建设 I MunicipaI

 Con st ruction 城市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董世鹏 (沈阳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 10034) 摘 要:城市应急管理的重点是政府部门对突发事件的预防。注重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应急管理部门如何快速对事态进 行控制,调动应惫力量、协调相关部门采取措施应对突发事件。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城市突发公共事件频繁发生。

 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本文阐释了城市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城市;应急管理;存在问题;改进建议 1存在问题 1.1应急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现在,我国的各个城市的 政府机构都成立了应急管理办公室,而设置人数却没有几人,主 要也只能承担一些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汇总及上报工作,很难做 好事故发生前的监管、预防以及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置工作。而 某些城市的应急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人还兼任其他职务,缺少对 较大突发公共事件的临场指挥能力和决策能力。城市应急管理所 涉及的部门比较多,比如:治安、医疗、安监、水务、交通、运 输、民政等,各部门都有自己相应的应急职责,应急管理部门职 能既有重叠又有空白,没有形成统一、有效、完善的应急管理体 系及责任分工,使得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在应急处置过程中效率很 难提升。

 i.2应急管理接警联动体系的建设不完善。城市应急管理 处置工作中,最重要的是应急,也就是 “快”。就目前的接警体 系中,消防、公安及医疗系统是相对比较完善的,其他的很多应 急职能单位也仅仅就是安排个值班员,无法实现快速有效地上传 下达。而现在的突发公共事件存在于各个行业,常常需要很多部 门、很多不同专业的人员协力完成,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将突发 事件准确信息传达给应急专业人员,并使应急专业人员快速抵达 事故现场,有效地开展现场处置工作,是应急管理部门尚未妥善 解决的重要问题。

 1.3应急管理监管机制没形成。应急管理工作并不只是对发 生突发事件的事后处置,还包含很多平时的监管和预防工作,这 些工作又是应急管理部门法定承担的职责。审批过程很多时候一 家独大,托托人、找找关系就给解决了,有些项目却是政府的招 商引资项目,为提高地方的财政税收,一路开了绿灯,而忽视了 对安全隐患和大规模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视。就目前的应急管理工 作缺乏常态化的监管机制,如何把握应急管理中的监管机制与各 部门的关系,避免应急管理工作中只处置而无法统筹预防的混乱 状况。

 l_4应急队伍的建设问题 应急队伍是处置城市突发公共事件的核心力量。应急队伍建 设的完善程度、专业素质、应急装备等因素直接决定了政府处置 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目前,我市应急队伍有应急救援队伍、人 民防空专业队伍和民兵预备役等组织,多数单位为了应付上级部 门的工作要求,而应付差事随意上报,造成队员混编现象非常严 重,甚至专业性不强的人员也上报来滥竽充数,应急队员缺乏真 实有效性。各应急单位虽然都有针对本单位的应急预案,但不进 行演练和修改,使得队员自身职责不清晰。我国的应急救援队伍 中,实战性、战斗力最强的当属消防部队。但消防作为专业的救 灭火队伍,在一些急救专业技能方面还不能适应,主要体现在队 一154 一 伍不够专业,凭经验、凭主观能动性开展应急工作 。受兵役法服 役期的制约,消防战士流动性大 ,队伍不稳定,难 以完成一些专 业训练和结成稳定专业 的力量,要进一步加强对消防队伍在应急 救援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的研究。

 2几点思考和建议 2.1加快完善应急管理的组织机构及法制建设。根据不同的 突发公共事件类型,建立健全的应急管理的组织机构,对于各应 急单位的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大力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从 程序规范或制度约束中提炼出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应急程序、 应急联动机制等,进一步强化对应急管理的机构及职能定位、应 急管理的监督、指挥体系专业化、预案管理动态化、联动体系规 范化等 问题的研究,形成法制体系,明确责任。

 2.2加快应急服务平台建设。要实现应急管理的高效有序开 展,必须建立完善的应急服务平台,包括统一联动的应急预警和 接警系统、应急装备共享系统、突发事件信息监测系统、处置预 案参考系统等整套流程,以方便各应急单位及应急专业人员的互 联互通,实现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准备处置。

 2.3加强应急队伍建设。一是针对不同突发公共事件的可 能,成立专家小组,定期组织课题研讨,确保处理不同领域突发 事件的权威性和专业性,为今后处置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二是要 搞好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工作,以提升应急救援队伍的专业素质 和处置能力,明确个人在处置突发事件中的职责。

 2.4要定期组织开展实战演习 在城市应急救援体系中,涉及的单位及人数都比较多,各 单位的人员变动相对频繁。只有通过定期地开展演习,使各队伍 间通过演习加强沟通、协作,总结累积救援经验和存在问题,才 能在面对真正的突发事件中发挥出作用,最大化地减少和消除突 发事件带来的破坏 。把 “问政于 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经常 化、制度化。

 城市应急管理工作经过多年经验的积累和实践,已经进行了 大规模的改革,但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 市的应急管理工作也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需要应急管理部门加 强对管理体制的创新,完善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以适应城市发 展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沈荣华.城市应急管理模式创新:中国面临的挑战、现状 和选择[ 学习论坛.2006(叽).

 [2】杨艺丈.关于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再思考 [J】.安全,2005 (1).

 [3]张淑红.危机管理 中的政府 效能 [J].共产 党人 ,2005 (08).

篇三:应急管理工作存在问题

xx 市 应急管理工作 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调研 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全市应急保障能力建设,提升各级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市人大常委会 xx 主任率领由部分人大代表和相关人员组成的调查组,对市人民政府和 xx 县(市)应急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组实地调查了六县(市)消防大队救援装备、民政救灾仓库及物资储备、避难场所和相关预案建设情况,分别听取了市人民政府和六县(市)人民政府的工作汇报,听取了有关部门、人大代表对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现将调查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人民政府按照应急管理“一案三制”要求,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狠抓基础,强化落实,应急管理体制初步建立,应急机制不断完善,应急预案逐步健全,应急保

 障能力有效加强,全市公共安全形势保持总体平稳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强化应急组织体系建设,应急管理体制初步建立。为妥善应对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市、县(市)人民政府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主任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应急委下设办公室,配备了相关设备,落实了值守人员,应急办机构运转正常。各有关部门成立了应急管理办事机构或明确了承担应急管理工作的相关职能科室,有专门的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市抗震救灾、森林防火、安全生产、公共卫生、公安等专业机构应急指挥与协调职能进一步强化,全市“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初步形成。

  (二)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为确保各类突发公共事件能快速高效、井然有序地组织应对,市人民政府重视应急预案体系的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各类预案体系,全市“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基本完成。完成了《xx 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预案汇编》,制定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x 个,其他专项应急预案 x 个,各类部门预案 x 余个。

  (三)全面落实部门责任,应急机制不断完善。一是强化监测预警机制。各级各部门加强对突发事件发生、发展规

 律的研究,加大装备建设投入,完善监测预警网络,提高综合监测和预警水平。二是健全了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机制。各部门严格落实应急值守工作制度,坚持 24 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严格按突发事件信息报送规定,规范报送程序,强化报送纪律。近年来未发生较大以上突发事件信息迟报、瞒报、漏报等问题。三是形成了部门联动机制。各级政府和部门把日常值班和应急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加强与有关部门、单位和武警部队的联系,建立了承上启下、联系左右、沟通内外的应急联动机制。四是完善了安全隐患排查机制。按照分类指导、分级管理、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原则,各有关单位每年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对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各类隐患点、隐患区域进行调查、监控,制定整改措施。

  (四)加大基础建设力度,应急保障能力得到加强。一是加强应急队伍建设。目前,市人民政府依托市消防支队组建了 1 支综合应急救援支队,各县(市)人民政府依托当地公安消防大队组建了 x 支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全市共组建各类应急救援队伍 x 支,其中:常备应急队伍 x 支、专业应急队伍 x 支,志愿者及临时应急队伍 x 支,应急救援队伍人数达 x 人。二是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意见》,明确全市各县市的救灾物资储备量,保障灾害应急应对所需。目前,市、县(市)两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实现了全覆盖,全市各县(市)

 建成的救灾物资储备库总投资 x 万元,占地面积 x 万平方米,仓储面积 x 万平方米。三是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全市共规划避难场所 x 个,面积达 x 万平方米,可容纳 x 多万人进行紧急避难。截止 2019 年底,全市已挂牌避难场所标识 x块。

  (五)宣传教育有效开展,全民公共安全意识明显提高。各级各部门利用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依托防灾减灾日、消防宣传日、安全生产月等活动,采取媒体宣传、街头宣传、板报、培训和演练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应急知识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多形式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干部职工的防灾减灾技能,有效增强了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防范风险意识。

 二、全市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全市应急管理工作虽然得到加强,基本适应需要,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

  (一)突发公共事件隐患较多,应急 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一是安全生产形势严峻。随着我市全力融入滇中城市经济圈,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大批电子科技、石油化工企业相继落户 xx,冶金、烟草等传统行业发展迅速,人流物流加快,道路交通状况复杂,公共安

 全事故呈逐年上升趋势。二是全市地质灾害威胁范围广。目前,全市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 x 处,其中特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 x 处,防治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近年来,地震、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全市防灾减灾工作形势不容乐观。三是社会安全面临新的挑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增多,影响社会稳定潜在因素也在剧增。

  (二)应急保障能力相对薄弱,应急管理基础亟待夯实。一是消防装备设施落后。受经济下行压力、财力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市、县(市)对救援装备建设投入不足,应急保障水平处在较低层次。全市公安消防部队综合应急保障能力不强,战勤应急保障建设处于起步阶段,救援器材装备、灭火药剂等物资储备不足,能够随警出动的战勤应急保障物资短缺,不适应长时间、大规模、跨区域、连续作战的需求。全市仅有 1 辆 40 米云梯消防车和 7 辆 32 米举高消防车,只能开展 10 层以下高楼的应急救援工作。县、乡镇、社区三级应急救援队伍器材装备建设相对滞后,其种类、数量均达不到配备标准。二是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薄弱。部分乡镇和部门对应急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不强,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不高,基层应急能力建设较为滞后,队伍弱、装备少、基础差,“重救轻防”问题普遍存在。

 (三)应急预案可操作性不强,预案建设尚需健全和完善。在已制定的各种处置突发性事件预案中,仍存在着与应急实践脱节的问题,预案与实战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职能部门之间协作应急响应机制的衔接、应急资源的调整、抢险救援力量的整合上尚缺乏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有的单位对不同层次的预案概念不清,特别是对专项预案、部门预案,有的没有及时补充修订,有的没有经过专家论证,有的编制完成却没有及时提交政府审议并发布实施。

  (四)跨区域应急联动机制不够健全,应急演练力度需进一步加大。由于跨区域应急管理工作涉及面较广,导致县(市)与县(市)之间开展联合演练、合作交流少,跨区域应急管理合作联动体制机制尚未健全,一旦发生跨区域、大范围自然灾害或突发性事件,应急响应及救援速度将受到极大影响。有的县(市)各应急救援队伍虽已初步形成,但由于不同种类的灾害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分属不同职能部门,导致应急力量处在分散状态,各自为阵,各负其责,联动响应乏力。加之缺乏专业的训练设施和场地,综合训练没有制定统一的计划,各种应用训练、模拟训练和战术训练没能有效开展,应急队伍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应急队伍专业技能亟待提高。

 三、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应急管理工作,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出以下意见:

  (一)提 高认识,加强领导,进一步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提高行政能力的重要方面。能否迅速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关乎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声誉。要充分认识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把应急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加强应急管理,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组织准备和物资准备。

  (二)夯实基础,健全机构,进一步强化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是全面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是深入推进应急管理的关键所在。工作重心要向基

 层下沉,关口要向基层前移。要采取有力措施,健全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保障应急工作经费,进一步强化应急责任体系建设。全面加强县(市)、乡镇(办事处)、村(居)委会三级应急组织网络建设,明确主体责任,建立更加有效的应急管理责任体系。

  (三)加大投入力度,强化队伍建设,进一步全面加强应急能力建设。要加大应急管理工作经费的投入力度,保障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所需经费。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工作重点,抓好应急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应急救援实战需要和装备器材配备标准,逐年配置登高、破拆装备,有针对性的补充 50米以上举高消防车、防暴水炮消防车、远程供水系统等一批现代化“高精尖”消防车辆装备,切实解决应急救援装备老化、短缺的问题,形成科学合理的区域性消防应急救援装备建设格局。要加强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提升应急队伍专业化技能和处置水平;整合现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资源,建立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常备不懈的保障体系。

  ( 四)强化宣传教育,普及应急知识,进一步增强全社会风险防范意识。要坚持依法行政,妥善处理应急措施和常规管理的关系,合理把握非常措施的运用范围和实施力度,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要加

 大《突发事件应对法》、《防震减灾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安全生产法》、《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教育力度,进一步提高全社会风险防范意识和灾害应对能力。要加强全社会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组织编写应急知识手册,发放给社区、农村等基层组织和群众;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介绍普及应急知识,宣传应急预案,提高社会公众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要加强对各级干部应急管理知识能力的教育培训。制定培训规划,明确培训内容、标准和方式,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有计划地对领导干部进行应急管理轮训,开展应急管理人员综合业务培训,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从业人员的应急管理能力。

  ( 五)加强信息报告,掌控社会舆情,进一步健全信息报送工作责任体系。信息报告工作是应急管理运行机制的重要环节,信息报告渠道畅通与否和传递效率高低,直接影响着各级部门对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应急处置和善后恢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要夯实基础,落实责任。各级各部门要深化对应急管理信息报送工作的认识,健全信息报送工作责任体系,明确相关分管领导和信息员,完善县、乡镇、村、社区重大紧急信息报送工作全覆盖,确保应急管理信息报送工作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要严格规范,提高效能。有关单位和人员报送、报告突发事件

 信息,应当做到及时、客观、真实,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

  (六)健全应急预案,强化应急演练,进一步提升应急保障水平。要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建设,筑牢“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工作,增强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适时组织开展预案演练,根据演练结果,及时修订预案。要建立和完善联动协调制度,推行城市统一接警、分级分类处置工作制度,加强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军地之间、中央派出单位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沟通协调,充分动员和发挥城乡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联动处置应急管理机制。

篇四:应急管理工作存在问题

干部学刊 2019 年第 3 期 ·行政管理与法治·收稿日期:

 2019-02-13作者简介:

 陈鹏 ( 1982- )

 , 男, 安徽宣城人, 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讲师, 华东政法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城市治理与安全。我国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

 应急管理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关系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我国的应急管理工作起步较晚, 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 我国 “一案三制” 的应急管理体系初步形成, 应急管理的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 应急管理机构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但同时, 应急管理机构内部的部门协调和府际协作困境有待破解、 应急管理以政府为主, 社会和市场力量参与应急管理的积极性不足、 城乡基层的应急管理工作较为薄弱、 应急管理的法治化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依然突出。

 对此, 我们可以通过探索跨行政区设置应急管理机构、 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力量在应急管理中的功能、 推动城乡应急管理重心下移和提升应急管理的法治化水平等措施加以有效应对, 以切实提高我国应急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关键词:

 我国; 应急管理; 问题; 对策中图分类号:

 C9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1-6183 ( 2019 )

 03-0046-06伴随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 我国的社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乡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 城镇人口规模不断积聚, 城镇化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

 但同时, 我们也要看到, 一方面, 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不断扩大, 人类对自然界作用的广度、 深度和程度不断加深, 因人类作用自然环境而诱发的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逐渐进入易发、 高发和频发期。

 另一方面, 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动着城市空间的蔓延和城市土地价值的升值, 使得因城市拆迁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风险增大。

 并且, 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而来的是城市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市异质性的日渐增多, 由此诱发的社会安全和公共卫生事件风险也随之增多, 城市治理的成本不断增加。

 使得城市治理的成本随之增加。

 经济和社会发展多重因素的叠加, 使得我国已经进入突发事件易发多发的高风险社会时期, 作为预防、 回应和处置突出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已经成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和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

 所谓应急管理, 又称紧急事态管理或者危机管理, 是指以各级政府设立的有关部门为核心的多个主体构成的管理体系, 为了有效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财产安全和自然环境安全, 在应对各类自然灾害、 事故灾难、 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 救援、 处置和善后等行为。

 我国人口众多, 地域辽阔, 是一个突发事件易发多发的大国, 我国的应急管理工作的任务非常繁重。

 相比于美国、 日本等应急管理工作起步较早、 制度已陈 鹏(安徽师范大学 法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3 )46

 大连干部学刊 2019 年第 3 期经较为成熟的国家来说, 我国的应急管理工作起步较晚, 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也存在诸多的薄弱环节。

 因此, 对我国应急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和总结, 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有利于推动和提升我国应急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 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 维护自然生态环境平衡,为新时代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一、 近年来我国应急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应急管理主要涉及到自然灾害、 事故灾难、 公共卫生、 社会安全等四大类事件[ 1 ] , 应急管理工作的管理体制和成效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我国的应急管理工作大体上从 2003 年后开始逐步步入正轨, 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 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初步形成, 应急管理的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 应急管理机构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一)

 “一案三制” 的应急管理体系初步形成“公共危机事件严重威胁着社会系统的价值规范、 基本架构和共同利益, 需要政府部门尤其是地方政府在极短时间内作出果断决策并迅速展开行动”[ 2 ] , 并构建较为完备的应急管理体系。“应急管理体系是一个国家应对突发事件的理念、 制度安排与各类资源的总和, 其构成和演变决定了一个国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效率”[ 3 ] 。

 但由于我国的应急管理工作起步较晚, 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一直以来就是我国应急管理工作的难点。

 新中国成立初期, 由于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较低,我国面临的突发事件主要集中在以水灾、 旱灾为主的自然灾害和以地方病防治为重点的公共卫生事件, 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件占整个突发事件的比重较低。

 为了有效应对洪灾、 旱灾和以天花、 麻疹、 血吸虫病等为主的地方病易发频发的问题, 国家加大了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地方病防治上的财政和人员投入力度, 并由此形成了以水利部、 民政部为主的防汛抗旱与救灾体制和以卫生部门为主导的以地方病防治为主的疾病预防和防控体制, 在应对常规性的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赢得了较为稳定的安全环境。

 改革开放以后, 伴随工业化进程和城镇化速度的不断加快, 社会生产的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集聚的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事故灾难、 社会安全事件和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概率明显提升, 既有的常规性的事故预防、 控制和处理体制难以有效应对。

 特别是在突发事件的应对上, 由于缺乏健全和完善的监测和预警机制以及统一的应急管理体制, 导致事件发生时难以做到在第一时间内及时响应和统一救援和紧急处置, 使得突发事件的事态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 突发事件造成的人身、 财产安全因此也呈现不断扩大趋势, 甚至在部分突发事件的处置上, 因有关职能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处置不当和控制不力, 给政府形象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典型的表现就是 2003 年春季爆发的“ SARS ” 病毒事件。

 2003 年突发的 “ SARS ” 病毒事件, 不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隐患, 也充分暴露出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不足,构建完备的应急管理体系迫在眉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一个科学合理、 协调有力的运行体系—— —应急管理体系, 以保证应急管理的高效、 有序地展开”[ 4 ] 。2003 年春季爆发的 “ SARS ” 公共卫生事件, 可以看作是我国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的起点, 加速了我国 “一案三制” 的应急管理体系形成的进程。

 经过近十几年的不断探索和认真实践, 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从无到有, 不断完善,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 “一案三制” 的应急管理体系, 即应急预案、 应急管理体制、 应急管理机制和应急管理法制。

 “‘一案三制’ 抓住了应急管理中的核心要素,实现了应急管理决策和组织体系的重大创新, 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明确的行动指南, 全面推动了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5 ] 。“一案三制” 的应急管理体系作为应急预案、 应急管理体制、 应急管理机制和应急管理法制的统称, 该体系内部的四个部分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

 首先, 应急预案是应急管理的重要基础, 也是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首要工作。

 为了改变突发事件发生时的被动局面, 制定各种各类不同层级的应急预案, 是构建应急管理体系的第一步。

 应急预案即预先制定的应急管理的行动47

 大连干部学刊 2019 年第 3 期方案。

 编制应急预案的主要目的是 “防患于未然”,以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 化不确定性的突发事件为确定性的常规事件, 转应急管理为常规管理。

 按照不同的责任主体, 我国的应急预案体系被分为国家总体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 部门应急预案、 地方应急预案、 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以及大型集会活动应急预案等六个层次。

 其次, 成立应急管理体制是执行应急预案, 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体制保障。应急管理体制是一个由横向机构和纵向机构、 政府机构与社会组织相结合的复杂系统, 主要包括应急管理的领导指挥机构、 专项应急指挥机构、 日常办事机构、 工作机构、 地方机构及专家组等不同层次。

 再次, 应急管理机制是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体制有效运行的程序保障。

 应急管理机制是指突发事件发生、 发展和变化全过程中各种制度化、 程序化的应急管理方法与措施。

 目前, 我国已经形成了关于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 监测与预警、 应急处置与救援、 事后恢复与重建等比较系统而全面的应急管理机制。

 最后, 应急管理法制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法治保障。

 应急管理法制是指在突发事件引起的公共紧急情况下如何处理国家权力之间、 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以及公民权利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和。

 应急管理法制的主要任务, 是明确紧急状态下的特殊行政程序的规范, 对紧急状态下行政越权和滥用权力进行监督并对权利救济做出具体规定, 从而使应急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 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二)

 应急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充实应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

 伴随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 我国已进入到高风险的现代社会, 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任务更加繁重而艰难, 需要运用法律手段来积极化解和有效处置应急管理中遇到的各类矛盾和冲突。

 长期以来, 我国各级政府在应急管理工作中, 忽视对法律手段的运用, 习惯于通过行政命令、 甚至是运动式治理的手段和方式来处置和应对防汛抗旱、 疾病防控、 民政救灾等应急工作。

 行政方式主导下的应急管理工作, 在很多方面取得了较为切实的成效, 例如我国在 20 世纪 50 、 60 年代通过建立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成功地解决了困扰我国多年的地方病的防治问题。但是, 这种依靠行政主导的应急管理模式在应对现代风险社会的多类型多层级的突发事件时就显得很难适应了。

 为此, 出台应急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推动应急管理工作的法治化进程, 不断充实和完善我国应急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成为我们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必然选择。

 中国近几年应急管理工作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不断完善事故灾难、 自然灾害、 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的相关立法工作, 将原本不规范的应急管理工作逐步纳入到法治化轨道,使得我国应急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 应急管理工作的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

 近十几年来, 全国人大和国务院先后出台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 修订了 《传染病防治法》 《动物防疫法》 等。同时, 我国拥有地方立法权地区的地方人大和地方政府也纷纷结合本地应急管理工作的实际, 制定了许多应急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三)

 应急管理机构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组建了应急管理部应急管理机构是应急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 承担着对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 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 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工作, 应急管理机构设置的合理程度和运行的流畅程度直接关系到突发事件的处置是否及时和应急管理的成效。

 长期以来, 我国的应急管理机构设置主要依据突发事件的性质按照行业来划分和设置应急管理机构。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的规定, 我国的突发事件可以分成自然灾害事件、 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相应地, 我国大体上设置了四类应急管理机构, 分别是自然灾害事件主要由民政部、 水利部、 国家地震局负责管理和应对; 事故灾难主要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负责管理和应对; 公共卫生事件由卫生部门负责管理和应对;社会安全事件由公安部负责管理和应对。

 在此基础上由国务院办公厅负责总协调。

 按照行业来设置应急管理机构, 虽然有利于体现应急管理的专业性特征, 对于提升专业救援水平有一定的益处, 但是由于现有的突发事件并非只是单纯的一类事件, 往往一类突发事件可能会诱发成另一类突出事件, 例如, 事故灾难处置不力很有可能诱发社会安全事件, 自然灾害事件处置不当更有可能引发公共卫生48

 大连干部学刊 2019 年第 3 期事件的发生。

 因此, 这种按行业设置应急管理机构的做法迫切需要进行调整和改革。

 2018 年 3 月, 中央对我国应急管理机构设置进行大幅度改革, 打破按行业设置应急管理机构的做法, 在整合国务院相关部门的应急管理职能的基础上, 设立了国家应急管理部, 作为综合性的应急管理部门, 负责自然灾害、 事故灾难、 公共卫生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

 新成立的应急管理部, 整合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 9 个单位相关职责及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 国家减灾委员会、 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 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职责。

 同时, 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中国地震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交由应急管理部管理。

 此外, 公安消防部队、 武警森林部队转制后, 与安全生产等应急救援队伍一并作为综合性常备应急骨干力量, 也由应急管理部管理。

 应急管理部的设立, 牵涉面之广、 改革力度之大, 在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历史上实属罕见。

 应急管理部的成立, 标志着我国应急管理机构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为优化应急管理机构设置、 整合应急管理资源和队伍、 提升应急管理水平和效能提供了坚实的体制保障。二、 我国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困境应急管理体系从建立到逐步完善、 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和综合性的应急管理...

篇五:应急管理工作存在问题

安全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

 对策建议思考

  公共安全对公民的利益以及社会稳定有着重要影响,同时也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公共安全存在的危险也在不断增大,本文主要对城市公共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促进城市公共安全。

 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市人口数量越来越多,导致城市复杂多样。城市与国家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城市公共安全受到国家的高度关注。目前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中依然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造成一定影响。

  一、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公共安全基础设施薄弱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在基础设施上没能满足正常的防护标准要求,且可能会发生损坏,长时间没有维修处理,存在非常危险的安全隐患。第一,城市居民的住所安全设施不符合标准。目前,许多居民的住宅在建筑过程中没有从抗灾能力上考虑,且居民对抗灾方面的意识不足,促使建筑商忽视了居民住宅的抗灾能力,同时为了满足居民需要,把更多的精力都花在了结构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安全问题。第二,城市建设发展不能满足当今安全设施要求;目前,在我国的道路中,比较良好的道路不是很多,在一些道路上也没有设置安全指示牌以及安全线,无法给驾驶员有效指引,存在驾驶安全隐患问题。另外,道路状况是好是坏对应急人员到达现场进行处理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二)城市公共安全信息不对称

 通常遇到突发状况时,有关部门需要立即在现场做出科学决策,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决策无法保证科学性,同时管理层在遇到该困境时会无法坚定所做决策,心里容易摇摆。如果遇到紧急状况或者一些灾害时,因为信息传递路径不通畅或信息来源不可靠等因素,导致信息不能很快传到应急部门,管理部门面对紧急状况不知道怎么应对,进而会做出不正确的应急措施。对于紧急危机消息无法及时了解,

 无法及时有效判断,常常使用使用常态的模式进行处理,且使用平常的应对措施来处理紧急发生的状态,抑制事态发生的效果不是很好。因为公共安全信息存在不对称的问题,在前线的相关人员不能及时收到上级部门的正确指示,有不少官员不敢擅自决定而选择静静等待,导致事态严重化,大多数的刑事案件就是因为信息不对称导致群体性事件发生。

  (三)规则滞后,人们重视程度不足

 应急管理机构与应急管理措施在我国大部分城市均已普及,法律法规的陆续完善中说明了我国的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果。可是还有很多城市存在应急知识普及、应急预案对策滞后的问题,无法满足对城市未来发展的要求。很多城市管理者不断加大应急知识以及技能的宣传力度,但是居民却呈现出不重视、忽略的现象,甚至认为自己与灾难之间毫无关系。这种较为淡薄的意识是导致灾难发生时出现严重损失的主要原因。很多人在风险来临时,过于慌张、紧张过度,再加上平时没有重视应急事物的对策等,导致其面临很多危险,这些都是因为平时没有重视应急管理工作产生的后果。很多居民甚至漠视相关法律法规,通过相关调查与分析后可以发现,违规占用消防通道的问题普遍存在,对城市应急响应设置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阻碍,给救火工作带来较大难度。这些错误从表面上看问题不大,但是会对城市应

 急响应实施造成相当严重的影响与破坏。

  (四)应急管理部门设置及权责问题

 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中,组织体系是否高效及权责是否明确是衡量应急管理体系科学化的重要标准。尽管我国设立了国家减灾委员会,在国务院设置了应急管理办公室,地方各级政府相应地也成立了减灾委员会和应急管理办公室,但各行政主管部门还是处于“各守一摊”的局面,减灾委及应急办公室对这些主管部门的综合协调难以奏效。比如,一些地方民政部门负责自然灾害救助及应急管理、公安部门负责社会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安监部门负责安全生产方面的应急处理,但实际上,一旦发生了上述重大应急事件,仅仅依靠一个部门是无法完成的。应急管理部门设置及其权责的“碎片化”极大地影响了处理应急突发事件的水平和效率。

  二、改善我国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的对策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达到防范效果

 现在科技信息化发达,城市危机应急系统完善,可以通过手机短消息、微信公众号、电子邮箱邮件、广告提示牌、广播等传播方式进行提醒。而且当今智能手机、无线网络的覆盖面积都有大范围普及。在这么发达的社会下,可以通过微信朋友圈、微博、快手、抖音小视频等网络渠道进行转发、

 扩散,可以迅速、快速、更广泛、更全面地传播危机消息、安全应急措施。现在很多城市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城市公眾号,里面都有更新通知、应急对策等知识供人们随时查询与了解。

  (二)加强城市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

 在进行城市建设的发展规划中,要加入一些灾害防治的内容,对于比较重要的设施建设,要严格制定防范标准,并有效规划、建设好各个阶段,同时要做好各个阶段的灾害风险评估工作,以增强基础设施对灾害的抵抗能力。在消防通道以及安全出口等安全设施的建设上也需要引起重视,提高其抗灾性能,并不定期检查设施,杜绝一切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除此之外,相关政府部门要开展道路路况优化工作,在每个道路上设置指示牌以及标志线,必须严格重视桥梁建设与改造工作,并对桥梁与道路进行定期检查以及维护,如果发现有问题的道路或者桥梁,立即做出改造或维护处理,以确保牢固,进而消除安全隐患。

  (三)做好应急管理信息收集整理工作

 当紧急状况或者灾害发生时,收集一切相关信息,并将信息进行有效分析,能为之后的有效决策和处理提供帮助。发生公共危机时,会出现海量信息,从这些复杂多量的信息中筛选出准确有用的信息,对危机处理有着很大帮助,能够

 更快、更有效地解除危机。另外,各个地区要根据突发情况的严重程度及时做出警报,让市民能在第一时间了解灾害的危险程度,同时还要把有关信息及时汇报到管理中心,为管理中心奠定信息决策基础,且相关部门要随时关注信息变化,一旦发现信息出现了异常变化,要立即采取预测、防范措施,以防止紧急情况发生时措手不及。

  ( 四)发布专业求助信息,提高群众应急反应能力

  第一,城市交通的早晚高峰客流量、時间段长短、车速高低等会影响公共安全应急效率。消防车需要用时最短抵达事故火场,救护车需要用时最短抵达患者家中并尽快送达医院,这就需要公安交管部门和广播电台相配合,实现信息快速传达,需要人们自愿高效地配合社会交通。在救援资源有限,交通情况不乐观,但是信息转达及时的情况下,能够缩短救援时间,大大提升办事效率,可以挽救生命,降低财产损失。很多城市都开通了危重病人绿色通道的热线电话,紧急情况下可以拨打求助电话;或者向交警求助,办事人员通过信息传播及无线电台传达;或者利用摄像头进行车辆追踪与保护;通过 GPS 地图导航指导事故车辆高效选择最优化路线行驶。第二,遇到伤病人员时,也可以得到社会的特殊照顾,比如当市民向交警求助时,办事人员可以驾驶警车作为车辆前导,或者通过电台选择最优化路线,指挥中心也能随

 时关注车辆路程、行驶情况。特别紧急情况下,经指挥中心当日值班主任同意,可以给予绿色保障,确保送医过程更加顺畅。通过这些努力,可以大幅提高通行速度,确保伤病员救助等紧急情况得到特殊照顾。

  三、结语

  城市公共安全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稳定和谐,同样也是保障人民权利的重要内容,因此,我国政府部门必须认真看待城市公共安全问题,意识到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以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篇六:应急管理工作存在问题

/p>

 239

  -2017.6(总第105期)

 科技尚品 PREMIERE摘 要:应急管理工作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对应急管理体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应急管理的重要意义,就河南神火铝业公司、电力公司应急管理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对策。关键词: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问题;对策1 前言安全生产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事关企业稳定发展和员工生命安全的天字号工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中的七项重要任务之一,加强应急管理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必然要求,更是保障企业安全发展的重要任务。为此,企业应把应急管理纳入安全生产的整体规划之中,坚持“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的原则,突出抓好应急管理工作,做到有备无患。2 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各种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人类与自然的不和谐因素不断滋生,各种安全生产事故和突发事件时有发生。近几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加强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纳入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战略部署中,《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对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按照上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统一部署,企业在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将应急管理工作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始终,构建起了比较完善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企业的安全稳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领导重视,机构健全。企业始终坚持“领导干部在现场就是最好的预案”这一理念,各级领导干部历来重视应急管理工作。一是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分管副总经理为副组长的应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应急管理的日常工作。二是不断健全应急管理组织,完善了应急准备、初级响应、扩大应急和应急恢复的应急救援运作机制,落实人、财、物等保障措施,为应急救援提供可靠保障。三是信息畅通,反应灵敏。公司设立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实行24小时值班,确保各类安全信息渠道畅通,同时严格落实各类安全信息报送制度,基本做到了在第一时间内准确掌握各类突发事件的信息,确保了企业的突发事件发现得早,处置得及时。(2)完善预案,精心演练。为了提高处置突发(事故)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影响和损失,企业每年结合安全生产实际,编制、完善了总体事故应急预案及30多项单项预案、处置方案,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已经形成,四级(公司级、厂级、车间级、班组级)应急预案体系已经确立。针对每项预案,每年组织1~2次实战演习,确保在遇到突发(事故)事件时,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启动应急响应,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紧急情况。同时根据每次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增强预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和针对性,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救援能力。(3)加强培训,提高能力。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和应急队伍是成功抢险救援的重要保障。公司每年组织应急培训,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一是充分运用网络、宣传栏、内部刊物、板报等有效的载体进行应急知识宣传,努力提升全员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互救能力、二是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的办法加强应急培训。每年邀请省、市安全专家对广大职工和应急队伍进行应急管理专题培训,组织参加行业和地方组织的各类安全培训。三是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技能专题培训,如火场逃生与自救、应急装备器材使用、医疗急救等技能的集中培训。(4)控制风险,超前防范。风险控制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前提,企业重点做了以下几点尝试。一是适时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制定重大危险源专项应急预案和管理方案,实行全天候监控和动态管理,杜绝了重大以上事故的发生。二是加强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严格执行班子成员带班、中层干部巡查值班、安全部门定责值班、安全管理人员24小时巡查的四级值班巡查制度。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和装备建设。结合企业安全设施建设的要求,投入1000多万元完善消防车、自动灭火系统,同时新购液压剪切器、应急照明、抢险救援服、帐蓬等应急器材装备,基本能够满足火灾救援、自然灾害抢险等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需要,风险控制水平不断增强。在总结经验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企业当前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问题,看到形势对我们的要求和挑战。一是应急工作体系与上级、周边救援机构的衔接性还有待加强。二是应急救援力量、装备还有待提升。三是应急演练的针对性还有待提升。四是信息化程度低,安全生产应急信息平台体系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调度指挥通信设备落后,缺乏适应各类事故现场的救援通讯装备;五是企业自己没有建立专职救援队伍,只与周边应急救援队伍签订救援服务协议。以上问题还有待于下一步工作中改进提高。3 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对策和建议安全生产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做好应急管理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在下一步的应急管理工作中,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要健全安全生产应急体系的机构和制度,建立紧急情况下的快速、有效的应急处置机制。加强与上级、周边应急组织的沟通对接,确保应急工作体系的有效衔接。(2)企业在制定事故应急救援与处理预案时,应覆盖事故发生、发展、处理的全过程。结合事故类型和事故规律,制定并落实防止事故发生的预防性措施,限制事故影响范围及防止事故扩大的紧急控制措施,减少事故损失并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秩序。(3)要按照职责分工和企业相关预案,切实做好应对安全生产事故(突发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等保障工作,在事故处置紧急状况下,要确保交通、通信工具满足需要,抢险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刘东亚作者简介:刘东亚(1976-),男,本科学历,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主要从事电力公司从事安全管理工作。万方数据

 -

 240

  -2017.6(总第105期)

 科技尚品 PREMIERE物资及时供应,保证应急救援工作需要和各项应急处置措施顺利实施。定期对本单位应急救援物资、设备的完好性,准备情况等进行检查,做到有备无患。(4)各级应急救援预案应根据实际情况变化,由制订单位及时修订,专项应急预案构成种类要根据需要不断补充、完善,以确保与总体预案、上级预案的有序衔接,并报上级备案。同时各单位根据实际编制本单位年度应急演练计划,定期开展本单位的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和修订工作。(5)抓好安全生产应急信息平台体系建设。要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的要求,认真编制安全生产应急信息平台体系建设方案,报当地有关部门批准,尽快组织实施,确保形成统一高效的安全生产应急信息平台体系。(6)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要按规定标准建立专职的应急救援队伍,国家法律法规对本行业没有强制性要求的,也要建立兼职的应急救援队伍,并与政府部门专职应急救援队伍签订救援服务协议。(7)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自身建设。要学习借鉴国家公安消防部队的先进经验,积极组织救援人员开展政治、业务学习和技术训练,尤其要在救援实践中培养、锤炼好的作风。要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救援技术竞赛的机会,学习先进经验。要大力表彰奖励应急救援队伍中的先进典型,以弘扬正气,鼓舞士气,激励斗志。要通过各种途径,努力造就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应急救援队伍。(8)要广泛宣传应急救援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广大员工应急意识。要加强事故应急知识、自救互救技能教育培训,提升员工事故防范意识和逃生避险、自救互救技能。(9)要按照国家、省、市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相关安全规章制度的要求,把预案管理工作作为安全监管的重要内容,定期开展安全综合检查和评估。在组织的各类安全生产检查、督查中,都要注重对企业应急管理的检查,在各类安全生产评估和验收中也要把应急管理作为必查项目。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限期整改。整改不彻底或达不到要求的,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4 结束语应急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只有通过采取强有力措施,全面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努力提高防范和应对事故灾难的能力,才能及时、迅速对安全生产事故(突发事件)实施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和危害程度,促进企业安全、稳定、和谐发展。参考文献[1]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M].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作者单位:河南神火铝业公司电力公司)染工程以及它们的运行与维护,例如建立引进新型污水处理设施、构建垃圾处理站、农村厕所改造以及维护排污设备等等。政府还可以投入一部分资金用于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例如出台一系列有利政策吸引环境治理方面的专业人员到基层工作,或者为农村居民配备一些能够自行处理污水废物的简单设施,优化农村资源配置。4.3 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养成环保习惯政府在对环境进行了有效保护和治理的同时,还需要农村居民来维护。政府部门可以采取发放宣传单、组织知识讲座等方式对农村居民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宣传,让农村居民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农户在进行农事的时候注意环境卫生,养成正确的环境保护习惯,甚至可以采取一些奖惩手段来鼓励农户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活动,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5 结束语总之,针对现阶段我国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政府及有关部门必须加大对环境治理的投入,加强对农村环境的监管并提高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进行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保证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 赵秀英 . 基于改进农村生态环境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策略 [J]. 现代农业科技 ,2016,16(03):331+341.[2] 张成君 . 改进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J]. 农业与技术 ,2016,36(22):7.(作者单位:广东省揭西县环境监测站)工以后需要花费非常多的时间去培养员工,造就人才。缺乏大学的完整教育,专业技能在企业的培养过程中能得到很快的补充,但是从业人员的社会能力,学习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却不是短期,以及企业的工作模式下能培养出来的,这就导致从业人员总体素质较差、劳动生产效率低,管理水平不高,服务质量不到位。要改变这一现象,急需大量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加入,尤其是掌握多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4 结论中国汽车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北上广等一线发达城市,在政策的影响下,汽车保有量处于缓慢增长的过程,但是对于黔西南这样西部地区,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出行方式正由摩托车向汽车转变,这就预示着黔西南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的汽车保有量会处于高速增长过程,汽车后服务市场具有非常好的前景,黔西南急需大量高素质专业人员投身于汽车服务行业。参考文献[1] 李玉刚 . 战略管理研究 [M].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2] 王玉年 . 浅谈国内客车市场价格战及应对措施 [J]. 客车技术与研究,2006,28(1):4-6.[3] 石庆丰 . 中国汽车后市场综合服务体系的构建 [J]. 汽车工业研究,2009, (6):40-43.(作者单位: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上接第231页)(上接第235页)万方数据

篇七:应急管理工作存在问题

我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我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随着近年来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事故的频繁发生,应急管理工作对事故的处置显的尤为重要,然而目前我国目前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亟待重视并加以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 (一)预测预警体系的建设问题 现在的应急管理工作中重视预案的编制和管理,但是预测预警体系的建设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具体表现为:一是地方性自然灾害预测的科学研究体系未建立或健全;二是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监测监控体系未建立或健全;三是各部门之间的专业预测、监控信息的交流、会商、筛选、决策机制未建立或健全;四是对各类突发事件发布预警的判断指标体系未建立或健全。

 (二)信息上报、发布与核实问题 现代社会中隐瞒信息是很不明智的事,只有及时上报信息和向社会公开发布信息才是正确的选择。但是,实际工作中确实存在着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的问题。诸如,不同的部门对某一事件信息的掌握会存在一些出入,需要时间进行核实;媒体的抢先报道与政府正式的新闻发布有时也会存在出入。

 (三)政府各部门之间在应急管理工作领域的分工、协调、衔接、联动的法定程序规范问题 政府各部门在应急管理工作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职责划分的问题,诸如水利部门在防洪工作方面与国土资源部门在预防地质灾害如山洪、泥石流方面如何分工协调,民政部门如何开展城市救灾以及全社会的减灾防灾工作等。二是资源整合问题,例如如何整合部门资源、如何利用社会资源、如何建立部门联动和区域合作,由哪个部门来统筹考虑应急管理资源的网络化有机结合等。三是程序规范问题,目前,基层应急管理部门职能既有重叠又有空白,应从程序规范或制度约束中提炼出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应急程序、应急联动机制等,进一步强化对应急管理的机构及职能定位、应急管理的监督、指挥体系专业化、预案管理动态化、联动体系规范化等问题的研究。

 (四)地方政府与中央企业以及军队、武警之间在应急管理工作领域的关系问题 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明确了以基层政府为主应对突发事件的原则,但是目前基层政府的处置权限和能力都非常有限,不仅不可能及时有效调动本地区的部队应急资源,甚至难以调动本地区的中央企业资源。需要研究紧急处置权,包括授权程序、情况判断、法律责任等。

 (五)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问题

 我国的应急救援队伍有相当一部分是企事业单位所属的救援队伍(如矿山、危险品、医疗急救等),分布最广的当属政府所属的消防部队。新的消防法赋予消防队伍很多新的应急救援任务,但消防作为专业的救灭火队伍,在一些急救专业技能方面还不能适应,主要体现在队伍不够专业,凭经验、凭主观能动性开展应急工作。受兵役法服役期的制约,消防战士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难以完成一些专业训练和稳定专业力量,要进一步加强对消防队伍在应急救援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的研究。

 二、对策建议 (一)应急管理的学科建设和培训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以政府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为课题 应急管理的学科建设和培训都是为了提高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因此,学科建设的选题和培训内容的选择都应该以政府应急管理工作的实际问题为导向。学科建设和培训一方面要从政府应急管理工作实际问题中总结、梳理、提炼新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应该为政府应急管理工作实际提供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

 (二)要逐步深化对应急管理学科建设的认识 应急管理学科建设的问题是一个很新的课题,可以说,至少在国内各方面的研究者对应急管理学科领域的研究都还处在相同的起跑线上。应急管理学科的发展,还有待于我

 们在对应急管理实践进行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逐步深化认识。

 (三)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管理培训 应急管理培训的目的是要提高学员的应急管理能力,应急管理培训的效果要能够经得起应急管理实践的检验。要提高应急管理培训的针对性:一是要对培训对象的岗位职责具有透彻的了解;二是要对培训对象面临的问题具有深刻的把握;三是要选择好适合培训对象特点的培训方式。

  三严三实开展以来,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研读了中央、区、市、县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关文件和资料。我对个人“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查摆和剖析,找出了自身存在的诸多差距和不足,理出了问题存在的原因,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整改措施。现将对照检查情况报告如下,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学习深度广度不够。学习上存在形式主义,学习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不强,在抽时间和挤时间学习上还不够自觉,致使自己的学习无论从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些欠缺。学习制度坚持的不好,客观上强调工作忙、压力大和事务多,有时不耐心、不耐烦、不耐久,实则是缺乏学习的钻劲和恒心。学用结合的关系处理的不够好,写文章、搞材料有时上网拼凑,求全求美求好看,结合本单位和实际工作的实质内容少,实用性不强。比如,每天对各级各类报纸很少及时去阅读。因而,使自己的知识水平跟不上新形势的需要,工作标准不高,唱功好,做功差,忽视了理论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

 二是服务不深入不主动。工作上有时习惯于按部就班,习惯于常规思维,习惯于凭老观念想新问题,在统筹全局、分工协作、围绕中心、协调方方面面上还不够好。存在着为领导服务、为基层服务不够到位的问题,参谋和助手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比如,到乡镇、部门、企业了解情况,有时浮皮潦草,不够全面系统。与基层群众谈心交流少,没有真正深入到群众当中了解一线情况,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不全不深,“书到用时方恨少”,不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是工作执行力不强。日常工作中与办公室同志谈心谈话少,对干部思想状态了解不深,疏于管理。办公室虽然制定出台了公文办理、工作守则等规章制度,但执行的意识不强,有时流于形式。比如,办公场所禁止吸烟,这一点我没有严格执行,有时还在办公室吸烟。

 四是工作创新力不高。有时工作上习惯于照猫画虎,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

 存在着求稳怕乱的思想和患得患失心理,导致工作上不能完全放开手脚、甩开膀子去干,缺少一种敢于负责的担当和气魄。比如,做协调工作,有时真成了“传话筒”和“二传手”,只传达领导交办的事项,缺乏与有关领导和同志共同商讨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五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工作中,有时忙于具体事务,到基层一线调研不多,针对性不强,有时为了完成任务而调研,多了一些“官气”、少了一些“士气”。往往是听汇报的多,直接倾听群众意见的少;了解面上情况多,发现深层次问题少。比如,对县委提出的用三分之一时间下基层搞调研活动,在实际工作中却没有做到。即使下基层,有时也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让看什么看什么,让听什么听什么。在基层帮扶工作上,有时只注重出谋划策,抓落实、抓具体的少,对群众身边的一些小事情、小问题关心少、关注不够。

 六是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自认为在办公室工作多年,已经能够胜任工作,有自满情绪,缺乏俯下身子、虚心请教、不耻下问的态度。对待新问题、新情况,习惯于根据简单经验提出解决办法,创新不足,主观上存在满足现状,不思进取思想,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

 七是对工作细节重视不够。作为办公室负责人,存在抓大放小,不能做到知上、知下、知左、知右、知里、知外,有时在一些小的问题上、细节上没有做好,导致工作落实不到位,出现偏差。

 八是工作效率不是很高。面对比较繁重的工作任务,工作有时拈轻怕重、拖拉应付、不够认真。存在不推不动、不够主动,推一推动一动、有些被动。比如,文稿材料的撰写,有时东拼西凑、生搬硬套、缺乏深入思考。有时也存在着推诿扯皮现象,不能及时完成,质量也难以保证。对于领导交办的事项,有时跟踪、督导的不够,不能及时协调办理,缺乏应有的紧迫感,缺乏开拓创新精神,致使工作效率不高。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认真反思和深刻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主要是自己没有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不注重提高自身修养,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具体应对上没有很好地把握自己,碍于情面随波逐流。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自身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对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在处理工作与学习关系方面,把工作当成硬任务,把学习当作软指标,对政治理论学习投入的心思和精力不足,缺乏自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宗旨意识有所淡化。由于乡镇工作比较辛苦,从基层回到机关工作后,产生了松口气的念头,有时不自觉产生了优越感和骄傲自满的情绪。听惯了来自各方面的赞誉之声,深入基层少,对群众的呼声、疾苦、困难了解不够,没有树立较强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得自己有时会片面地认为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就行了,而未能完全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缺乏做好工作应有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三)忧患意识不强。只是片面看到了自身工作生活环境的变化,吃苦耐劳的精神有些缺乏,开拓进取、奋发有为、敢于冲锋、勇于担当的锐气有所弱化。有做“太平官”的意识,身处领导岗位,求新、求发展意识薄弱,表率作用发挥得不够好,忽视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勤政廉洁意识有所弱化。随着自身经济条件的改善,降低了约束标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有些淡化,对奢靡之风的极端危害性认识不足,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诚然,造成自身存 在问题的原因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如自身的固化思维方式,缺乏居安思危的深层次思考等。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查摆问题,剖析根源,关键在于“洗澡治病”、解决问题。本人决心从党性原则出发,端正态度、认真对待,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强有力措施,立行立改,取得实效。

 (一)求真务实 办公室主任作为承上启下、协调全局、沟通内外的重要角色,要立足发展、改革的新形势、新情况,以务实的作风和良好的品质做出表率。

 一是增强大局意识。要站在全局高度想问题,立足本职岗位做工作。要注重换位思考,真正做到想领导之所想、谋领导之所谋,及早提出比较成熟的意见和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要善于从纷繁复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二是增强超前意识。要认真研究领会组织意图和领导思路,围绕领导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为领导决策提供真实情况和可靠依据。要广泛搜集资料,研究各乡镇、机关单位的新情况、新经验、新做法,借“他山之石”来攻玉,为领导提出决策预案。因此,在想问题、办事情时,要赶前不赶后,尽可能早半拍、快半拍,提高敏感性,增强主动性。唯其如此,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参谋”才能参在点子上,“助手”才能助到关键处。

 三是增强创新意识。要强化服务理念,做深、做透、做好服务工作;要以协调、配合作为服务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做到服务不越位;要围绕解决难点和热点问题开展服务,切实通过服务和协调把大家普遍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解决好,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二)勤政为民

 办公室既是贯彻落实县委、政府决议的执行部门,也是督促落实县委、政府决议的监督部门。破除官僚主义,勤政为民应当做好“四件事”。

 一是善于走进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各项工作能够取得成功的一大法宝。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破解“官僚主义”,依靠的依然是人民群众。工作中,要力戒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官老爷”做派,多与群众接触,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养成问计于民的好习惯。

 二是勇于解难事。务实从严,是每个党员干部对待工作的正确态度。要把这种态度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中去,要戒除贪图淫逸、讲求舒适、怕吃苦、饱食终日、碌碌无为的不良作风,承担起肩上的责任,做到为官一任,作为一方。

 三是简化办事程序。要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尽最大可能提高办事效率,加快办事速度,一切从实际出发,勤俭从政,效率为先。

 四是接受监督。联系群众更要相信群众,加强民主更要多听民声。工作中时时处处应该考虑到群众利益,自觉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让工作开展得更有人气和活力。

 (三)艰苦奋斗

 要统筹制定领导干部办公用房、住房、配车、秘书配备、公务接待等工作生活待遇标准,落实不赠送、不接受礼品的规定,切实解决违反规定和超标准享受待遇的各种问题。要结合“治治病”的要求,按照中央八项规定,边学边查边整改,对照镜子,深挖思想根源,净化心灵,摒弃享乐主义,坚持艰苦奋斗,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奋发有为的面貌赢取人民群众信任。

 (四)廉洁自律 作为党员干部,无论什么时候,群众本色不能变,群众情怀不能淡。要自觉加强党

 性修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净化思想、洗涤灵魂、增强党性、明确航向。在始终保持为人民服务中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锻造健全和谐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