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集体经济管理经营模式3篇村集体经济管理经营模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经济管理2020年5月06·75· 浙江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模式探索与创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村集体经济管理经营模式3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村集体经济管理经营模式
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经济管理 2020 年 5 月 06 ·75·浙江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模式探索与创新
鲍烨茜
朱 燕 浙江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摘要:浙江省内各地区资源禀赋不同、发展环境条件各异;不同地域的村集体在发展经济时,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地走出了多渠道、多类型、多元化的模式及路径,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供了生动样本。本文在初步实践的基础上,基于浙江省不同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探究、梳理、提炼出浙江省村级集体经济的主要发展模式,讨论不同模式的适用地区及范围;最后,总结出村级集体经济进一步创新优化的路径,为推动集体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关键词:浙江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321.4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完善农村基本经验制度,引领农民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对于打赢精准扶贫攻坚站,推动新时代乡村全面振新等战略目标都有重大意义。推进村级集体经济的改革壮大和优化发展已成为关键性问题。浙江省立足实践,大步走出了创新性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为集体经济发展助力非常。本文基于调研形成的对浙江省不同发展模式的认识,总结概括出了具有代表性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讨论不同模式的适用地区及范围,在更大领域探寻其优化创新路径;深入思考如何将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与其他目标战略的有效结合,以及如何助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乡村治理机制建设,以更好推进乡村建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1 浙江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据浙江省统计局统计,截至 2018 年年底,全省共辖乡908(镇)个,行政村 2.47 万个,其中成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有 2.6 万个。同时,结合浙江省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规模农业经营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虽有所增长,但绝对数量仍显不足。
2016-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依次为22866元、24956 元、27302 元,年增长率逐年增加;三年来的总收入及总收益也呈良好的增长之势,2018 年发展势头强劲,总收益增长率更是达 23%(表 1)。从数据中能看出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提升,近年来的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等系列战略取得显著成效,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村集体经济发展态势良好。若要进一步提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关键。
表 1
2016-18 年度浙江省农村集体经济收入
从各地区集体经济收入差异来看:2018 年浙江省内各区县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收入水平相差较大,收入水平小于0.5 亿元的区县占比 31.25%(表 2),且基本属浙西南地区;经营收入大于 2 亿元的区县多集中于浙江东北部及沿海地区。从省内各市级内部来看,部分地区也呈现较不均衡的水平,以杭州市为例,经营收益最高的西湖区为 162989 万元,而淳安县仅为 4484 万元。
从集体经济收入内部组成来看:经营收入占全省集体经济组织总收入的 48%,自身造血能力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补助收入占比次之(图 1)。接受补助的地区多为自身区位资源等发展基础较差,政府补助资金是支撑该些地区集体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的有力手段。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政府补助扶持的力度较大,侧面反映出较多地区造血能力薄弱,亟需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综合以上数据和调查,浙江省总体集体经济发展态势良好,集体收入和农民可支配收入水平不断增加。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规模农业经营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仍可进一步扩充;由于各地资源区位等发展条件的差异,地区间的集体经济发展不均衡;村集体经济收入中的经营收入和补助收入占比较大,村集体自身造血能力仍需进一步增强。
表 2
2018 年浙江省各区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收入水平分布表
图 1
2018 年浙江省集体经济组织收入组成分布图 2 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概述
浙江省各地基于差异化的区位条件发展出了多样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实地调研和相关文献的阅读,归集得到以下具代表性的四大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2.1 土地股份合作型
村集体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通过土地集中经营的形式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以提高土地综合收益水平。对于土地分散且面积小的地区,个体经营的收益不显著并且渐呈现出无人耕种而荒废的趋势。因此,通过村集体组织牵头成立合作社,进行土地流转,个体或单位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股份入股合作社,最终合作社通过多样化的集体规模经营方式来实现收益增长与分配。浙东北地势相对平坦,交通便利,农业用地有规模经营的条件;浙西南以山区地形为主,土地分散,有集中用地保证有限耕地面积的必要。近年来,浙江各地在实践中实现了模式创新。该类模式由最初的在特定地域内的土地流转形式,如在同村集体或同乡镇内,发展到后来跨县域、跨省域的地区间 “飞地”流转方式等,促进地30
19 13 15 13 6 010203040<0.5亿 0.5-1亿 1-2亿 2-4亿 4-8亿 >8亿 单位 数量(个)
收益水平
经济视野 ·76·
区优势互补,弥合地区差异的局限,极大地丰富了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内涵。
2.2 资源依托型
村集体主要依托当地的山水土地、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等特色资源,开发增收项目,拉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根据所依托资源的性质,可细分为自然资源开发型、村庄经营型、村落建设型等。浙江多山地丘陵,森林矿产资源丰富;平原地区气候适宜,素有“鱼米之乡”美誉;沿海地区物产丰富,海洋景观独特„„依托不同的资源条件,各地都历来都有自己的优势特色产业。传统旅游业响应全域旅游的号召,做大做深发展;“一村一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等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也推动了特色文化旅游业发展。该类模式也是尊重农村特色,坚持生态发展,探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方。
2.3 资金资产盘活型
该类模式主要依托村内的资产资金存量发展集体经济,包括资产盘活型、资本运营型、基金运作型等。村集体整合资源,将闲置的校舍、礼堂、仓库等通过公开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方式盘活,也可对集体土地复垦、土地流转等增加集体收入;对集体积累的资金、货币资金等分散资产整合规划,通过参股、基金运营等方式转化为经营资本,获取利息、股金等资本运营收入,增加村集体自身“造血”能力,推动良性持续的发展力。
物业租赁经营模式是其中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多地均有良好的实践。村集体通过构建物业资产获取租金增收的方式——利用集体所有的非农建设用地或闲置地兴建厂房、商铺、仓储设施等物业资产,获得了长足稳定的租金收入。该模式比较适用于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备地区;地理位置偏远或规划受限制、产业经济较为薄弱的地区,还需财政补助和配套政府政策,通过招商引资、联村共建、异地物业等机制才能更充分地发挥物业经营优势。
2.4 产业发展型
主导产业优势明显的地区围绕该支柱产业展开规模化的生产经营活动,延伸其产业链条、推动多产业融合、逐步形成产业体系,带动当地村民就业增收、共同发展致富。通过产业带动的方式,当地村民参与其中并成为专业从业者,大大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且培养了自主创收能力,利于形成区域主导产业,实现产业对地区的高质量反哺;推进农业两区建设、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在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中汇入集体经济要素,以高效的整合资源、调动多方联动能力助推经济。在明晰地区的优势主导产业及其发展路径后,各地实践又进一步成立了产业专业合作社、村办企业、“政府+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济组织形式,渐使经营朝着规范化完善化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与时代特征同步。
3 集体经济模式优化创新的有效路径
3.1 统筹多模式复合发展
地区资源禀赋、产能结构等差异要求各村集体因地制宜地选择最适的发展模式,不是盲目跟风。同一地区要避免模式单一化,应深挖资源优势、探索培育传统发展路径与多种集体经济模式交叉融合的新形态模式。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经济,做好地区规划设计,通过有效的项目选择机制来促进不同性质的项目配合,延申产业链,避免发展后劲乏力;强调产业融合,实现产业之间的互相联结,最终达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如浙江省好溪村正在规划成为一个集内置金融、民宿观光、有机农业、儿童与社区教育、福利养老于一体的综合性乡村社区,体现了多种发展模式的融合升级。
3.2 建设高质量的人才队伍
新时代下的集体经济发展离不开新思路、新路径,要强调“人”的意识和作用。一些村组织干部思想陈旧,加之农村人才外流和农民素质较低的现状,人才队伍建设迫在眉睫,应以高质人才引领高质发展。村组织通过组织集体间的合作交流,带动基层干部队伍及乡贤能人考察学习典型建设成果,为集体经济发展汲取思路、积累经验;在基层队伍建设中培育后备力量,把思想政治素质优秀的致富能手纳入发展对象,将有经营头脑、有管理能力、有奉献精神的年轻同志充实到村班子里,推动高质量人才队伍建设。
要显著发挥人才对集体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村组织干部应注重在项目选取和发展上破除陈旧思想,与时俱进。一是深化市场竞争意识,提升产品品牌和营销意识;二是紧跟时代步伐,运用信息化工具,探索传统农业现代化模式、新兴产业模式等。同时,村组织要发挥好联结作用。对上联系政府部门,积极争取配套扶持政策;对下提供信息指引,传达政策理念,指导农民实践。
3.3 探索“抱团式”发展
村级集体模式的创新探索应关注“抱团式”思路,强调集体的合力作用。通过村集体与各方资源的相互结合,发挥出更大效用和能量,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抱团发展对薄弱村和有绝对短板的村集体而言,可以拓宽发展思路,寻找到新的增长机制。抱团形式可以发展为不同地域合作的强弱帮扶、山海协作,村企合作、民间资本参与等。“飞地抱团”模式是抱团思路的重要实践,不同区位差异的各地区跨越原有的行政区划,抱团联合,把土地资金等资源集中到优势地来发展项目,以实现收益最大化;“飞地”模式不断发展,该模式将土地流转、聚集效应、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等理念融会贯通,实现不同经济组织经济主体间的创新发展。因此,探索各主体之间基于资源互补、利益共赢的均衡发展策略,尝试突破地域空间等局限,整合利用资源,实现多方抱团发展的新模式,是优化升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3.4 推 进农村集体经济制度体系 建设
一是产权制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开展清产核资,明晰产权界定以激活农村产权权能,探索建立便捷合规的股权流转退出及抵偿等机制,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以农村集体产权改革为突破口,可进一步探索集体经济创新组织模式,如将股份合作社转化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对合作社实行公司化改造等。二是管理和分配制度的完善。管理方面,加强对农村“三资”的核查管理,避免集体利益被侵吞等隐患的发生;建立好对集体组织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解决“政”“经”不分的问题,将项目绩效和工资考评挂钩,建立健全奖惩机制;推进信息公开透明,鼓励民众参与监督。分配方面,建立与产权制度匹配的多元分配体系,处理好生产资料和固定资产收益分配、集体经济管理和经营者收入分配等收入分配问题,以完备的制度体系做好保障关。
参考文献
[1]张晓艳,何景雪,王丽丽,孙家波.山东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9(23):49-52. [2]李昕洋.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农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9. [3]邹月华,胡琳娜,章晓莎.浙江省好溪村集体经济的探索与实践[J].经济导刊,2019(02):68-73.
篇二:村集体经济管理经营模式
21年1月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第19卷 第1期摘 要: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关键在于找到有效的实现形式。当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主要有集体全资和控股企业、农民专业合作、集体资产股份合作三种典型类型。这三种典型类型既有共性规律,又有不同之处,对各地选择合适的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也为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的创新积累了有益经验。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要根据我国实际国情与发展要求,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功能作用,完善农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集体全资企业;集体控股企业;农民专业合作;集体资产股份合作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626X(2021)01-0086-07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的典型类型、对比分析与实践启示刘晓玲(中共湘潭市委党校,湖南 湘潭 411100)王铁成:审视新结构经济学:一个多维视角doi:10.3969/j.issn.1672-626x.2021.01.008夏明:财务学:理性和行为的交响曲 江 畅:论智慧湖北经济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湖北经济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2021年1月 第19卷 第1期Vol.19 No.1 Jan.2021▶三农问题研究收稿日期:2020-10-11基金项目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WTC36)作者简介 :
刘晓玲(1981- ),女,湖南湘潭人,中共湘潭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把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作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任务来抓。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强调“要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营新机制”[1] 。从2015年开始,随后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反复提出要“探索农村集体所有制有效实现形式,创新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2]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提出要“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3] 。可见,现阶段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关键在于找到有效的实现形式。一、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的典型类型从实践来看,当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集体全资和控股企业;二是农民专业合作;三是集体资产股份合作。这三种不同的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广泛并存于我国农村地区,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以集体全资企业和集体控股企业为实现形式乡镇企业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种组织经营形态。198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农牧渔业部和部党组《关于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的报告》,并同意报告提出的将社(乡)队(村)企业正式改称为乡镇企业。当时所指的乡镇企业,包括原为农村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两级集体经济组织举办的集体企业,即乡镇成立的集体企业和村办企业。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发展迅猛,成为当时农村集体86
经济最重要的实现形式。1997年1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颁布实施,第一次在法律层面界定了乡镇企业的概念。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所辖村)举办的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各类企业 [4] 。这里的“投资为主”,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超过50%,能起到控股或者实际支配作用。从定义可知,这里的乡镇企业并非是同一种所有制结构: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为主”在所有制上仍然是集体企业;但“农民投资为主”意味着投资人只要获得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资格就可举办乡镇企业,在所有制上属于个体私营企业。据统计,1997年以后,159 万家乡镇企业中95%以上进行了改制、 “二次改制”,其中绝大部分改为了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 [5] 。虽然在全国范围内,集体全资企业和集体经济组织控股的乡镇企业在数量上大幅度萎缩,但留存下来的在生产经营方面均较为成功,如河北北内漳村的北内集团、河南南街村的南德集团、河南刘庄村的刘庄农工商总公司、山西大寨村的大寨经济开发总公司、江苏华西村的华西集团公司等等。这些总公司或集团公司均是在原村办集体企业的基础上组建形成。据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统计,截至2019年底,集体所属全资企业超过1.1万家,资产总额达1.1万亿元,每家企业平均资产额为1亿元。因此,集体全资和控股企业(以下简称集体企业)至今仍是这些村集体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二)以农民专业合作为实现形式农民专业合作是指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零散的小农户根据不同专业领域以抱团形式连接市场所构建的互助性集体经济组织方式。在组建方式上,农民专业合作以农民为主体(农民至少应当占成员总数的80%),且由农户自主生产、自筹资金,从而实现了劳动和资本的联合。在合作内容上,跨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表现为对社员提供综合性服务,如提供种子、技术,批量购置化肥、农药,提供销售、加工、运输、贮藏农产品服务等等。在联结形式上,最广泛、最常见的模式就是“公司+合作社+农户”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一般表现为合作社与农户之间签订合同,按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农产品,或略低于市场的价格提供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其中合作社的核心功能是实现社员(小农户)与外部市场(领办公司)之间的对接。在分配方式上,社员与合作社之间按交易额(量)比例分红。对入社农户而言,通过加入合作社变旁观者为参与者,享受领办企业发展带来的红利。总体来看,这种实现形式在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后得以迅猛发展。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18年底,全国69万个行政村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超过217.3 万家。核算下来,平均每个行政村有3~4家专业合作社。从每村平均拥有合作社数量来看,农民专业合作是目前最为普遍的集体经济实现形式。(三)以集体资产股份合作为实现形式集体资产股份合作成为近年来实践效果比较突出的集体经济实现形式,不管是沿海发达地区,还是内地欠发达地区,都在积极探索这种实现形式。如苏南的“新集体经济”、珠三角地区的“农村股份合作经济”、贵州“塘约”经验、四川彭州的“农村集体经济联营制”、山东东平的土地股份合作社等等。这些经验和模式本质上都是将农村集体资产量化给农民后,由农民入股来开展股份合作并由合作社统一经营。一般来说,入股合作的集体资产主要是集体资源性资产(如土地、森林、山岭、草原、水面等)和集体经营性资产(如楼宇、标准厂房、仓储设施、街面商业用房、市场摊位以及集体投资兴办的企业等)。在集体资源性资产中,土地是大多数农村最主要的集体资产,因此土地股份合作成为内地欠发达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的现实选择。承包地“三权分置”之后,农户以“土地经营权”作为股权入股土地合作社,将土地交由合作社统一经营。土地股份合作的集体收益来源于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增量收益和地方财政对土地流转的奖补资金。土地股份合作让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民都有条件和机会参与入股合作,尽可能地实现集体资源性资产的共同收益,因此成为集体经济重要的有效实现形式之一。在集体经营性资产中,除企业资产外,集体物业是经济发达地区农村(特别是城中村、城郊村)最重要的集体资产。集体成员以折股量化后的各类房产设施入刘晓玲: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的典型类型、对比分析与实践启示87
2021年1月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第19卷 第1期股组建置业股份合作社,在符合规划前提下,以自主开发或合资合作等方式发展相应产业。二、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的对比分析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的三种典型类型既有共性特征,又有不同之处,对各地选择合适的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一)共性特征1. 本质规定:管好用好集体资产农村集体经济是集体成员利用集体共有的资产或生产要素,通过合作与联合实现共同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因此,集体经济无论采用哪一种具体的实现形式,其实质都是管好用好成员所共有的集体资产。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拥有农村集体资产的村有60.2万个 [6] 。具体来看,以集体全资企业和控股企业为实现形式的农村集体经济,其集体全资企业和控股企业本身就隶属于集体经营性资产。从“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到村级工业园,集体企业以集体土地为基础载体形成了成员劳动力和资本的联合。以农民专业合作为实现形式的农村集体经济,尤其是由企业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往往拥有商标权、专利权、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农民专业合作社正是以这些无形资产为利益联结纽带实现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以集体资产股份合作为实现形式的农村集体经济,其本身就是将集体资产量化为股权或份额后,实现成员对集体资产的有效监督、实际占有和充分收益等权利。这种实现形式将成员的个人收益通过股权或份额与集体共有资产紧密挂钩,以此调动成员对集体资产管好用好的主体责任感和积极性。2. 核心要义:巩固集体所有制和让农民得到实惠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与集体成员收入的增长必须形成良性循环,不能顾此失彼。换言之,既不能只实现了农村资产账面数字的增加,而农民实际收入却没有任何变化;也不能只顾农民个体股份的分红,而弱化集体经济未来发展所必要的积累。具体来看,集体全资和控股企业这种实现形式,一般都建立了比较成熟而完整的企业利润分配制度,用于规定集体企业的利润在股东之间进行分配。以河南南街村的南德集团为例,公司章程规定:
“提取利润的10%列入公司法定公积金,提取利润的5%~10%列入公司法定公益金。其余利润,作为公司股东的各成员享有红利分得权。”[5] 农民专业合作这种实现形式,其集体与成员的利润方式较为固定。一般来说,合作社与社员之间按双方交易额(量)的一定比例分红。这是农民专业合作分配制度的基本特征。在分红比例一定的情况下,双方的交易额越大,农民挣到的钱越多,合作热情就越高。集体资产股份合作这种实现形式一般是通过设置集体股(或计提公积金和公益金)与个人股的方式来实现集体收入利益的分配。从集体资产股份改革试点的地区来看,虽然集体股和个人股配置比例不一,但总体来说都充分考虑了集体和个人两方权利主体,实现了集体与成员之间的利益共享机制。3. 一般规律: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运动的结果从定义出发,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生产资料所有者支配、经营、管理生产资料,并对再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产品进行分配的具体方式和途径。因此,无论是集体经济的哪一种实现形式,都归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运动的结果。我国农村地区幅员广阔,资源禀赋、基础条件、历史因素等主客观条件差异较大,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必然是一个多层次、多元化、多类型的体系。对于工业化起步较早的农村地区而言,一些原有的乡镇企业(社队企业)通过农转非的用地政策,将农用地转为乡镇企业用地,兴建标准化厂房、商业用房、工业园区,逐步形成了集体全资和控股企业集团。对于广大中西部农村而言,在一些特色资源、土地要素相对集中的地区,农民自发选择的“规模经营+生产服务” “旅游开发+三产融合”等发展模式居多 [7] ,其对应的集体经济实现形式主要是农民专业合作或土地股份88
合作。对于拥有稳定经营性收入的东部农村而言,其形成了社区股份合作型、劳务合作型、物业股份合作型等多种形式的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模式。(二)个性区别三类不同的集体经济实现形式代表着农村集体经济不同的发展路径,各有所长、各具特色(见表1)。表1 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三种类型比较集体全资和控股企业农民专业合作集体资产股份合作产业领域工业为主,多元经营农业为主,三产融合多元经营,三产融合产权结构全资产权单一控股产权混合产权混合股权配置复杂产权与股权配置均明晰治理机制政企分离不彻底多由领办企业控制政社彻底分离收益风险收益较高,风险集中收益平均,风险较低收益平均且稳定,风险分散适用特点历史色彩浓需要满足特定条件门槛较低适合一定地区推广以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基础1. 产业领域不同在三种实现形式中,集体企业往往以工业为主,这与乡镇企业的成长发展历史息息相关。改革开放初期,党中央鼓励支持乡镇企业发展的初衷就是为了改变农村单一的产业结构,吸纳乡村剩余劳动力,实现“以工哺农”。随着市场化进程不断深化,集体企业已经逐步扩展至金融、贸易、生态旅游等诸多领域。农民专业合作主要集中在种植、养殖为主的农业板块,其主要业务是为入社的农民提供农业产前(如统一供种、集中育秧)、产中(如机插秧、 “一喷三防”)、产后(如金融、保险、电商、劳务、品牌营销)各环节的服务内容。集体资产股份合作涉及的产业更为多元,一般是根据集体资产的禀赋优势开发经营。如有的地方通过集中整理村域内的土地发展现代农业;有的地方通过开发利用森林、水面等自然景观资源发展林下经济、乡村旅游;有的地方则通过集体物业出租、入股发展物业经济。2. 产权结构不同这三种实现形式有四种不同的产权构成方式。其中,集体全资企业是指由集体全部出资设立的企业,其资本的所有者为集体这一家,集体对这类企业享有绝对的控制权。集体控股企业是指集体出资额占到有限责任公司资本总额50%以上或者持有的股份占股份有限公司股本总额50%以上。在集体控股企业中,集体资本占主导地位,并与社会资本、境外资本进行合作,走的是产权混合的发展道...
篇三:村集体经济管理经营模式
决策探索 2020.10 上石界河镇冬青树村香菇制棒厂——南阳市西峡县石界河镇努力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2017 年以来,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石界河镇在县四大家领导及县直部门的关心关怀下,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秉承“把根扎在产业上,把劲用在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上,把效果体现在群众满意上”的工作理念,按照“四个同步走”的工作思路,即发展村集体经济与群众增收同步走,乡档与村档户卡规范同步走,村容户貌与个人面貌提升同步走,漏评错退与十类户筛查同步走,倾全镇之力,积极作为,脱贫攻坚季度排名始终保持在全县前三名,先后 5 次在省市县扶贫会议上作典型发言。特别是在补齐发展村集体经济这个短板上,石界河镇立足实际,盘活资源,超前谋划,推动村集体经济率先发展。目前,全镇共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19个,其中达产项目13个,已建成项目 16 个,在建项目 3 个,贫困村项目覆盖面达 100%,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是乡村振兴“三年取得重大进展”的关键之年。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西峡县农业发展方式和生产经营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石界河镇紧紧抓住政策机遇,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中进行了有益探索,积累了一些好经验。文 / 本刊全媒体记者 刘振伟通讯员 王倩因村施策 分类指导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PRACTICE 实务探索。
。. .。
。
74决策探索 2020.10 上非贫困村项目覆盖面达 80%。理清思路,把握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向由于石界河镇基础差、底子薄,财政收入十分有限。因此,在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该镇始终坚持“三多三少”的发展思路,因村制宜,合理布局,牢牢把握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向。坚持“多造血,少输血”。克服“等、靠、要”思想,整合政策、技术、人才等优势资源,集聚资金、土地、资产等村集体经济发展要素,最大限度地激发内生动力,保障和促进村集体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坚持“多渠道,少投入”。在资金筹措上,按照“花小钱办大事,不花钱也能办事”的目标,采取“项目带,社会投,财政补,集体凑”的办法,节约办事资金,把每一分钱用在刀刃上,努力实现借力滚动发展。坚持“多元化,少风险”。在投资结构上,按照“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理念,采取“党支部 + 合作社 + 企业+ 农户”的经营方式,探索多种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提高村集体经济市场保有量和存活率。多点开花,创新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从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伊始,该镇统筹“资产承包、设备租赁、技术合作”等举措,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方法、新途径。争取资金建冷库,探索“筑巢引凤”创收模式。石界河镇发展食用菌和中药材产业起步较早,规模空前,香菇产业占农民收入的 85% 以上。但产业链条短缺,香菇产量大,冷库少,产销矛盾突出,鲜菇价格备受掣肘。针对这种情况,该镇立足市场需求,想方设法找资金,建冷库,搞出租,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17 年,石界河镇走马坪村争取上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扶持资金 160 万元,建成 400 吨保鲜库一座,已于 2018年 8 月投产运营,通过招标出租,仅当年 5 个月就为村级集体经济创收 8 万元。2019 年,石界河村争取上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 50 万元,在东街组新建 150 吨冷库一座,村级集体经济每年创收 6 万元。小寨利用县财政扶持资金 30 万元,建一座 100 吨冷库,每年可创收 4 万元。通渠村利用县财政扶持资金 30 万元,建 100 吨冷库一座,新建标准化菇棚 20 棚,可增收 5.5 万元。2019 年年底,这些冷库均取得预期收益。今年,小寨村利用第一书记项目资金投资 10 万元,建设 40 吨冷库一座,出租后可收益 2 万元。烟镇村、大坪村各争取项目资金,建设冷库一座,目前已招标,正在筹备建设。整合土地建菇棚,探索“借鸡生蛋”创收模式。针对该镇香菇种植农户较多、受地理条件的制约、发展场地相对不足的实际,2019年,杨盘村投资12万元,采用土地流转的办法,将 12 户群众的坡耕地、荒滩地,按照每亩 1000 元左右的标准统一租用,实施高铲低平,场地平整,分片建设标准化香菇种植基地,高标准配套水、电、路、网等生产设施,本着群众自愿的原则,对当地菇农出租,以此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该基地占地 7 亩,建棚 45 个,每棚可存放 3000 袋左右袋料香菇,每袋收取 0.5 元租赁费用,每年创收 5.4 万元。通渠村新建标准化菇棚 20 棚,每年可创收 2 万元。今年,杨盘村利用第一书记项目资金,建设 10 个钢构袋料棚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该项目投资 10 万元,每个钢构袋料棚长 11.8 米,宽 5.5 米。挖掘人才强服务,探索“技术合作”创收模式。人才是第一资源。该镇围绕“菌、药、果”三大主导产业,针对一些资源贫乏、基础薄弱的村,成立专业合作社,重点培育和挖掘一批种植专业人才,通过提供有偿技术服务,走技术合作之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陕西汉中市洋县大力发展袋料香菇种植项PRACTICE 实务探索杨盘村菇棚租赁基地大棚。
。. .。
。
75决策探索 2020.10 上目,但缺乏产业技术指导。该镇走马坪村积极与洋县金水镇合作,在金水镇牛角坝、战房村等 4 个村建立“菌果药”专业合作社试点,安排专人担任金水镇技术顾问,全程指导香菇产业发展。2019 年 3 月 1 日,双方签订技术合作协议,第一批试种袋料香菇 19 万袋,每袋收取技术服务费 1 元,扣除技术人员工资及经费 0.8 元,净收益 0.2 元,仅此一项,走马坪村集体经济增收 3.8 万元。今年金水镇将扩大种植规模,走马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有望突破 10 万元。用活政策赚补贴,探索“生态增值”创收模式。石界河镇拥有林地面积 17.2 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 82.6%。该镇紧紧抓住省林业厅每亩中幼林抚育补贴 190 元的机遇,积极争取中幼林抚育项目,通过村委会购买服务,组织村民对辖区天然林进行修枝抚育,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增加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据测算,每亩扣除村民施工费用和参加意外保险费用约 110 元,可为村级集体经济创收 80 元。2018 年,小寨村发展中幼林抚育 1000 亩,村级集体经济创收 6.5 万元 ;通渠村发展中幼林抚育 520 亩,村级集体经济创收 4 万元 ;2019 年,杨盘村发展中幼林抚育 511 亩,村级集体经济创收 4 万元。
盘活资产搞经营,探索“资产承包”创收模式。该镇借助当前清产核资的有利时机,盘活集体房屋、场区、设备等闲置资产,通过租赁、承包等形式,变“废”为“宝”,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石界河村通过公开招标,把一座 60 年代修建的水电站进行承包经营,每年收取承包费用 1 万元。同时还把 4 间3 层集体门面房租赁给个体工商户自主经营,每年收取房屋租赁费用 1.2 万元。发展光伏联电网,探索“绿色产业”创收模式。该镇按照“村集体 + 合作社 + 贫困户”的模式,利用驻村第一书记项目资金,在卫生院、学校、村部顶楼等闲置区域,积极推进贫困村光伏扶贫项目建设。2018 年,杨盘村、通渠村、小寨村三个贫困村和烟镇软弱涣散村,分别投资 24 万元,建成 4 个 40 千瓦太阳能光伏电站,每村年可创收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1.2 万元以上。引进中华蜂做养殖,探索“甜蜜事业”创收模式。该镇位于山区,植被覆盖率高,境内无工业污染,生态环境良好,气候优越,且该镇种植大量山茱萸、天麻等中药材,蜜源特殊,大部分群众有养蜂基础,发展养蜂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大力推动养蜂“甜蜜事业”,不仅绿色、环保,经济效益也十分丰厚。2020 年,通渠村投资 10 万元,在南沟组养殖 120 笼中华蜂,西峡县天正蜂产品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每年预计收益 2.5 万元。技改补助村入股,探索“技术创新”创收模式。争取县食用菌协会技改补助项目,为河润制棒厂投资 50 万元用于技术升级,新建现代化常压灭菌仓 4 个,大大提升了灭菌效果。作为制棒厂所在地的冬青树村,每年可获得 5 万元分红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健全机制,强化村集体经济发展保障建立激励机制。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当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 5 万元以上的村,奖励现金 3 万元 ;对收入达到 3 万以上的村,奖励现金 1 万元。目前,集体经济收入达到 3 万以上的村 6 个,占比 67%。
出台优惠政策。在项目建设用地上,打破区域界限,实施跨村征地,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瓶颈,全力保证用地需求。优化服务环境。实行大员上前,现场办公,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主动牵线搭桥,帮助解决资金问题。石界河镇努力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的做法带来以下启示 :第一,党建引领是保障。只有坚持以党建为龙头,以支部为核心,在村“两委”中充分吸收致富带头人、科技能手、回创人才、党员群众,才能充分发挥班子的示范引领作用。第二,民主决策是关键。只有用好用活“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规范村级“三资”管理,实行集体经济收入分配比例和分配总量控制,才能防止集体资产分光吃净。第三,改革创新是动力。只有坚持创新引领,以深入推进农村改革为契机,大力支持土地入股、技术合作、金融创新等新模式,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才能取得更大突破。第四,项目建设是支撑。只有在发展模式上拓宽思路,大胆探索“村集体 + 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等模式,立足做大做强“菌、药、果”特色产业,提升招商引资的成效,才能引来源头“活水”。第五,自我“造血”是根本。只有在向上争取多方支持的同时,自觉实现从外部“输血”到内部“造血”的转变,既要有“跳起来摘桃子”的勇气,又要有“功成必须有我”的担当,开拓思路,自我挖潜,才能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培育新动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