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人才引进经验做法2篇法院人才引进经验做法 人才工作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以&l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法院人才引进经验做法2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法院人才引进经验做法
工作情况汇报今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以“钢都英才计划”若干政策(2.0 版)为主轴主线,以 54 个配套实施细则为网络支点,系统化、集成式推进人才政策体系创新,加快提升人才集聚能级,全力打造人才建功立业、创新创造的“强磁场”。
一、突出“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坚持推动人才发展与振兴发展深度融合。坚持“四个面向”,心怀“国之大者”,以服务东北振兴等重大战略为出发点,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来凝聚、培育、发现人才。紧密对接省“兴辽英才计划”,重点实施产业人才、“带土移植”和 9 大领域行业人才项目,全力支持能够支撑产业发展、实现技术突破、引领行业提升的各类急需紧缺人才。积极为广大人才搭台赋能,专项支持用人主体搭建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以及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大学生见习实习基地等人才成长平台。坚持优惠度更大、竞争力更强,全面提高人才的薪酬、生活、购房、创业、科研、个税、参训参赛等补贴奖励标准,形成引进和培养、塔尖和塔基、个人和团队、创业和创新“全链条”政策支持体系。
二、突出“开阔视野、先进标准”,正确处理人才队伍建设的几大关系。坚持“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原则,实现对各类人才的无差别对待、全覆盖支持。处理好增量与存量的关系,对新增人才组织认定的同时,对原政策享受期内的人才按“从新、从高、从优”标准予以支持,对本地存量人才进行追溯支持。处理好“女婿”与“儿子”的关系,对本地成长人才和外来引进人才“一视同仁”,享受同等政策待遇。处理好高层次人才与基础人才的关系,坚持一手抓高端引领、一手抓基础保障,实现高层次人才、产业紧缺人才、行业引领人才和高校毕业生多栖保障。处理好全职与柔性的关系,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对柔性引进人才按年薪比例支持。
三、突出“深化改革、制度创新”,持续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把人才政策作为着力点,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以改革红利释放人才活力。向用人主体授权,允许公办学校、医院和科研院所等单位自主组织公开招聘,允许骨干企业自主开展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和技能等级认定,设立专项事业
编制“周转池”用于引进急需紧缺人才。积极为人才松绑,充分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规律,实施“揭榜挂帅”科技攻关制度和科研人员“军令状”制度,支持人才离岗创业和兼职创新,让人才静心做学问、搞研究。改革人才认定评价机制,突出能力业绩和需求导向,实施“**人才分类评价体系”,并允许县(市)区、市直行业主管部门和重点企事业单位自主认定高层次人才。
四、突出“量身定制、精准服务”,不断加大人才政策服务供给力度。牢固树立“乙方思维”,既注重破解人才创新创业难题,又精准服务人才生活、精神需求,让各类人才工作安心、生活舒心、创业放心。打造“线上+线下”人才服务综合体,线上开发“**人才”综合网络平台和手机 APP,对人才工作进行数字赋能;线下组建“派驻一站式”人才服务工作站,实行“人事专员制”、“预约服务制”,为人才及其团队提供“精准、精细、精品”的一对一服务。提供优质高效生活服务,推出 7 个系列“钢都英才卡”,重点为人才解决子女就学、配偶安置、就医问诊、住房保障等系列“关键小事”。加大对人才的精神激励,充分弘扬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定期选树一批优秀人才典型,评定一批杰出专家、突出贡献专家,不断提升人才获得感、尊荣感。
五、突出“统一领导、系统集成”,全面打造人才工作整体比较 优势。坚持全市人才工作“一盘棋”,实施人才政策“一张网”,构建形成章节分明、相互衔接、务实管用的政策体系。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涉才部门各司其职、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增强政策的联动性,充分发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由“单打独斗”变“齐抓共管”。积极推动人才政策、项目和资金优化整合,对涉及发改、教育、科技等14 家行业部门的 54 个政策条目进行优化重组、系统集成,重新在一套体系下开展工作,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建立健全责任落实机制,围绕人才项目计划审定、人才分类认定、政策待遇保障等方面,编列政策落实任务清单,规范重要事项集体决策、资金使用等责任制度,确保各地区各部门协调配合、高效运转。
篇二:法院人才引进经验做法
学生创新创业行动计划 项目申报书项目名称:
西北地区基层法院人才流失问题
——以兰州市辖区基层法院为例 项 目 完 成 人:
郝栋梁 靳陈鹏 苏云坤 潘安民
项目指导教师:
拜荣静
项目总负责人:
李艳霞
所在学院(公章):
法学院
起
止
时
间:
2014 年
3 月
至
2014 年 11
月
2共青团兰州大学委员会
制
填 报 说 明 一、 填写申报书之前, 项目 团队所有成员 和指导老师应仔细阅读《兰州大学学生创新创业行动计划》( 校教字[2002] 55 号), 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鼓励学生跨专业申报项目 , 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
二、 个人最多参与两项, 课题负责人只能参与一项。
三、 项目 完成人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最多不超过 5 人); 如项目 完成人来自不同学院,“项目 总负责人” 一栏必须为第一完成人所在学院团委书记,“所在学院” 一栏填写项目 第一完成人所在的学院。
四、 申报书请如实填写, 表达明确严谨。
所需签字之处, 必须由相应人员 亲笔签名 。
如有弄虚作假现象, 一经核实, 将按照撤项处理。
五、 项目 实施时间的起止年月 一般按自 然年份填写, 每个项目 原则上在当年内完成, 以半年为一阶段。
申报书的各项内容, 要实事求是, 表达要明确、 严谨。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 需注出全称。
六、 项目 及子项目 经费预算中的科目 名 称可根据预算情况填写实验耗材、 药品、 试剂、 图书资料、 实地调研, 参加校内外会议, 生产采购、 仓储运输、 广告营销, 场地租赁等。
七、 申报书要求用 A4 纸填写或打印( 签字之处不得打印), 于左侧装订成册。可网上下载、 自 行复印或加页, 但格式、 内容、 大小均须与原件一致。
电子版填表字体用小四号宋体, 单倍行距, 一式两份( 学院备留一份, 交校团委一份)。
八、 所列各项内容不能简单标注“见附件”, 否则视为不合格。
3项目名称 西北地区基层法院人才流失问题
——以兰州市辖区为例 项目类型 □哲学社会科学类
□ 自然科学类 申请经费
1. 25 千元(保留小数点两位)起止时间
2014 年 3 月 至 2014 年 11 月 申请团队(排名顺序为 负责人先后顺序)
姓名 性别 学号 学院及专业 (填写全称)
联系电话 E-mail 郝栋梁 男 320130903751 法学院法学专业18393813137 892455369@qq.com 靳陈鹏 男 320130903791 法学院法学专业18394004117 364188307@qq.com 苏云坤 男 320130904031 法学院法学专业18394006490 986839921@qq.com 潘安民 男 320130904611 法学院知识产权专业 18393915378 1581388904@qq.com
指导教师
姓名 拜荣静 职务/职称 副教授 电话 13919080306 E-mail Bai305@163.com 单位 兰州大学法学院 一、 项目简介(严格控制在 200 字左右)
近年来, 我国司法事业和法治国家的发展取得了 瞩目的成绩。
但是, 有一些消极因素仍然存在, 不仅没有得到解决, 反而由于各种原因呈现日益恶化的状况, 在我国尤其是西北地区基层法院人才流失问题便是其一。
在国内或有一些专家学者和法务工作者的担忧与呼吁声中, 本课题计划深入学校周边及较远地区的基层法院进行一次综合性的探究, 通过对若干个不同单位, 不同对象进行贴近化的调研, 以期得出一个较为科学的客观的全面的症结所在, 从而为以后在制度层面上的探索做初步的铺垫。
4二、 项目创新点(严格控制在 100 字左右)
1、 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是西北地区基层法院工作者这一特殊群体的生活工作状况, 进而联系到近年来愈演愈烈的人才流失情况, 并尝试着一步探索一种新的制度来对应人才于亟需。
2、 研究方法:
本课题即将进行的研究除了 一般调研的“当事人主义” 外, 另增加了 对与基层法院工作者联系密切的其亲属的交流和当地律师职业者的看法。
更有, 对法学院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就业类型和地区取向的调研, 以新生代法律人的眼光来考究问题未来的发展状况和解决方法的方向。
5三、 申请理由(可另附页。
1500 字左右, 包括项目实施目的、 背景、 内容、 自身/团队具备的知识、 条件、 特长、 兴趣、 前期准备, 以及参加哪些科技事件创新活动和取得的成绩等。
需对项目可行性分析作专门论述, 背景分析、 成本分析、 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分析等。
)
一、 背景分析
法学先贤曾说过, 有法而不执行与无法等。
随着我国司法事业和法治国家的推进, 司法队伍建设的需要日益显现。
清末法学名家沈家本先生就有谆谆教导“法之善者, 仍在于用法之人, 苟非其人, 徒法而已”。
目前我国人民法院分为四级:
基层人民法院, 中级人民法院, 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 在这些法院里百分之八十是基层人民法院, 百分之八十的法官在基层工作, 百分之八十的案件由基层法院受理。
由此观之, 基层法院在解决民事纠纷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而目前我国基层法院正面临严重的人才流失问题, 西北地区尤甚。
在今年两会上, 全国人大代表,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少平提出了此问题的严重性。
在国家与人民呼唤之下, 本课题应运而生。
二、 内容与目的分析 凡事调重在调查与研究,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本课题设想以调查问卷走访方式, 进行深入调研, 以沟通交流之方式获取最真实的一手资料, 通过创新性的分析手段获取真实科学之结论。
手段不只是手段, 不是因手段而手段, 方法和策略只是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平台, 根本目标是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
基层人民法院何以存在人才流失之现象,并试图解决, 此乃本课题之终极目标。
本课题设想从两个方面进行调研, 一为是什么原因阻碍了人才流入基层人民法院, 二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基层人民法院固有人才的流失。
因为人才流失为广义之内涵, 共同指向人才的不流入与流出。
采用此种策略进行探可谓两手都抓, 两手都要硬。
对比研究亦是本课题之亮点, 以固有之样本探讨新人“不入” 的深层原因, 以新人之不入, 反观固有人才流失的基本原因。
只要找到了原因, 解决问题的措施便是各个击破, 从而设想在制度层面进行初步的探索, 为解决基层人民法院人才流失提供一种路径 。
三. 社会效益分析 基层人民法院人才流失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人才流失对基层人民法院的正常运行及工作效率有着深刻乃至决定性的影响, 此课题的研究若能在制度层面上提供一种解决社会问题的思路, 可谓功德无量。
1、 基础人民法院负责受理一般民事案件, 是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 扎根于群众的重要部门, 基层人民法院的案件是否处理得合法合理合情关系到人民群众人心之背向, 可谓不可小视也。
从这种意义上讲, 基层人民法院懂得人才流失确是一个社会问题, 该问题的解决将促进社会的稳定, 使许多矛盾和冲突, 暗涌消灭与未然,使社会的维稳成本不再高高在上, 甚至军费不开支也不可匹敌。
2、 在人才流入上, 如果此课题所述问题得以步步改善, 将会在不久的未来吸引更多优秀学子投入法学的学习与研究, 推动中国法学的进步辉煌指日可待。
3、 当一个国家的精英真正进入了 这个需要精英的职业群体, 相信司法事业的
6进步会带来人民对法律的信仰, 观念的提高, 对法律文化的尊崇。
当一个国家的国民真正将法律放到至高无上的地位, 法治国家何愁难建。
四、 项目团队优势 1、 本课题小组的指导老师为兰州大学法学院优秀教师拜荣静, 该教师长期从事中国司法制度方面的研究, 于该领域有较高的造诣, 能给予本课题以最有效的指导。
2、 本团队成员构成为三名法学专业的同学与一名知识产权专业的同学, 皆具有一定的法律素养和法律思维模式。
对于开展此项课题研究较有优势。
3、 本团队成员可远赴日本展开实地调研, 从而获取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与本课题进行比较研究, 有助于加以完善本课题。
除此之外, 本团队成员中有一名正式党员, 上过多次党课培训。
更有成员学习过高等数学, 有助于本课题数据的收集汇总进行建模, 使调研结果更加直观。
其余成员皆关注时政, 乐于对此项课题展开研究。
五、 前期准备 1、 本团队成立后, 各成员积极关注国家政策, 认真研读相关资料与书籍, 积极主动联系课堂所学与本课题相关的知识,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借鉴他人优秀成果与经验, 力求有所创新与突破。
2、 先于兰州大学法学院老师处获得介绍信, 并与兰州市辖区内相关基层人民法院取得联系。
3、 规划好项目 进度, 设计好问卷调查, 考虑好相关因素, 作出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并做好相关经费预算。
4、 对突发状况做出完好考量。
7四、 项目方案(可另附页。
1500 字左右, 包括目标任务, 技术路线或运作模式,行动方案, 以及人员分工和资源整合等。)
1、 踏着前人的足迹。
首先通过网络资源和一些图书资料的查阅, 初步得到一些有关方面的信息内容, 列出一些前人的早期探索成果, 以利于此次课题能够取得较大的进步和成果的突破。
并由此总结出更科学合理创新的调查问题与调研方法。
2、 走进法庭前的准备。
咨询中国司法制度研究领域的老师和专业素质较高的学长学姐, 通过本课题小组成员的多次讨论设计出操作性和针对性较强的对基层法庭工作者的问题与方案。
苏云坤和郝栋梁同学平日关注时事和阅读此方面书籍更多一点, 负责问题设计与整理的主要工作。
3、 礼貌敲开法院的大门。
对正规国家机关尤其是司法机关的调研工作可能会在以何种方式接近法院工作者并取得其信任从而得到自己的答案即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鉴于此, 我小组在组合时便进行了充分的考虑。
靳陈鹏和郝栋梁同学是兰州大学法学社法律援助中心成员, 并在先前的法制宣传和法院旁听等活动中与周围一些法院和派出法庭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交流。
必要时, 小组可能向学院求助, 以介绍信等书面凭证获得对方的信任与支持。
4、 亲赴法院取回真经。
大约本年 4-5 月份组织小组成员对兰州市 5 区 3 县的基层法院进行抽样调研, 为保证调研结果的科学性, 抽样单位至少应在 3 个以上。
在此工作中, 靳陈鹏和潘安民同学由于长期在学生会中担任学生干部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 主要负责本调研的前线采访, 由郝栋梁和苏云坤同学记录并整理调研经过及内容。
然后小组全体成员讨论得出心得体会与调研报告。
5、 今日法科学生何去何从? 对问题的研究与解决, 单看目前的状况是远远不够的, 那样只能被牵着鼻子走, 短期成效难以明确显现。
因此, 本课题第二次调研任务打算放在现在大学校园的法学院里, 也就是未来法律人的培养基地。
他们的选择即是此问题的发展方向, 能够使新生代法律人选择趋于优化组合的方案也定能在不久的将来的问题解决中起到难以想象的积极作用。
因此, 我小组预计在今年 6 月份对兰州市内不同大学法学院的不同年级的法科生进行一次就业取向为主要内容的调研。
具体操作, 兰大法学院为主要调查对象且难度相对较低。
兰州市内其他大学法学院可以寻求高中同学及老乡 施以援手。
调研结果将以调研原材料和结果分析的方式呈现。
6、 对比出真知。
为什么西部地区难以留住人才? 相反, 为什么其他有些地区能把人才吸引? 这个需要对各方进行一次全领域的对比, 在差异中寻找答案。
为此,7 月过半, 暑期开来。
本小组成员计划利用此段时间, 亲身长时间深入基层法院,借暑期实习的良机, 对所在法院的相关概况加以留意, 并在开学后以小组合议的方式和 4-5 月份对兰州辖区的基层法院调研结果进行对比后得到新的发现。
此次任务的分工:
苏云坤同学负责云南, 郝栋梁和潘安民同学分别负责河南河北。
由于靳陈鹏同学须前往日本探亲, 故打算借此机会对日本一些基层法院开展一次跨国调研,在国内比较的基础上, 适当尝试中外对比, 期待会有新的亮点。
7、 二次学生调研。
开学后即进入 9 月份, 以充足的先期成果迎接学校的中期检查之后, 立刻投入另一项重复进行的工作。
水, 流动故而活, 学生也是在不断地汲
8取知识, 增长阅历, 思想也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细微的变化。
试想, 在一期调研中本科各年级之间及本科与研究生的调研结果应该会有一定的差异。
那么, 大部分学生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暑期实习的锻炼, 其知识和阅历必有所丰富。
对一期相同的群体进行相同问题的调查, 究竟是否会有变化? 如果有变, 会往那个方向变化。
相信这个结果分析价值会很高。
本小组计划在 9-10 月份进行这一工作, 全体成员共同参与。
8、 大总结, 大发现, 小探索。
10 月将末, 本课题也接近尾声。
此任殊荣, 容不得任何马虎, 更不能虎头蛇尾。
在最后一段时间, 本课题小组将所有的调研结果与分析报告汇总, 然后经过多次讨论合议, 总结出成果。
此次成果应该包括, 全面客观的现象, 深入透彻剖析的原因及有效的解决措施。
五、 项目进度安排(300-500 字, 包括进度计划安排, 实施阶段和步骤等)
兰州市共五区三县, 经过小组讨论, 我们一致决定订立如下计划:
2014. 4-2014. 5 由法学院老师处获得介绍信, 于 4 月份前往兰州市的榆中县、 皋兰县、 永登县三个县城对该地的基层人民法院进行一次初步的调研, 对该地区的职薪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