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师联合会是个无政府组织9篇美国教师联合会是个无政府组织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就其本质来讲代表少数资产阶级掌握政权是美国政治的根本性质。为了掩盖这一性质使国家机器能够以大多数人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国教师联合会是个无政府组织9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美国教师联合会是个无政府组织
是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就其本质来讲代表少数资产阶级掌握政权是美国政治的根本性质。为了掩盖这一性质使国家机器能够以大多数人意志的名义有效地运转它设计了一整套较为系统的政治制度和政治规范这些制度规范的基本要素是在政治体制上----采用‘三权分离’和权力制衡制行政、立法、司法这三种最基本权力由总统、国会、和法院分别承担并相互制约以维持权力结构的平衡在中央和地方关系上------实行联邦制联邦和地方各有一套相对独立的权力机构根据宪法的权力界定各行其是在行政体制上实行总统制度一个拥有巨大权力的总统负责处理美国的内政外交事务在立法体制上实行两院制度两院由一个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众议院和各州选举产生的参议院组成在政党制度上实行两党制共和党和民主党轮流执掌国家政权。在这些正式的制度之外利益集团、大众传媒等政治力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对美国政治施加了巨大的体制外影响使美国的政治运作过程呈现十分复杂的特性。
美国的政治制度分三大板块美国的政治制度分三大板块• 一是美国政治制度的确立 ------主要介绍美国政治制度确立的历史背景;美国宪法与美国政治制度的确立和美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二是美国的政治结构-------国会制度、总统制度和司法制度。• 三是美国的政治参与主要反映美国的民主政治------包括选举制度、政党制度、利益集团和大众传播媒介.还有一个思想库.。
一、美国政治制度的形成美国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英属北美殖民地时期、邦联时期和联邦时期三个阶段。在形成过程中有四大关键要素对美国政治制度的形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 美国政治制度的两大基石2. 《常识》3. 《独立宣言》4. 《美国宪法》的产生
一、美国政治制度的两大基石1、弗吉尼亚议会。1607年第一批英国移民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的居民点----詹姆士敦开始了弗吉尼亚殖民地历史。1619年7月30日移民中的全体成年男子选举了弗吉尼亚议会并通过了法律。这是美州最早的民选议会制度。它以法治取代了行政命令。1639年英国王查理一世承认了它的合法性。以后建立的13块殖民地都以此为样板建立了自己的议会-------这种代议制政体成为合众国的一项基本原则。
但是独立前的北美政治体制在很大程度上模仿了英国的立宪制度。13个殖民地的政治体制按照最高权力的来源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特许殖民地。由英国国王直接向殖民者颁发特许状而形成。在特许殖民地中最高行政长官由议会选举产生后经英国王批准任命两院制的议会则由自由人选举产生法官由总督经一个参事会同意后任命
二是业主殖民地。英王通过特许状将殖民地赐予其宠臣和大贵族归其私有和统治总督承认英王对殖民地拥有主权但英王对殖民地制定和通过的法律拥有批准权和否决权三是直辖殖民地。这类殖民地的总督由英王任命根据英王的命令进行统治。以上的三种类型中除了特许殖民地有一定的自治权外其他殖民地都在英王的严格控制之下作为最高行政长官的总督实际上是英国王的政治附庸。正是由于这种严格的控制导致了独立战争的爆发。
2
、五月花号公约《五月花号公约》是 英国第一批清教徒移民乘船驶往北美殖民地上岸前制定的政治纲领。1620年9月12日102名清教徒搭“五月花号”船离英12月到达普利茅斯。上岸前制定《五月花号公约》主要内容是“组织公民团体”“将拟制并订立最合乎和最有利于殖民地福利的公正而平等的法律、法令、规章、条例及官职”、“要服从和信守一切这样的法律”。这个公约成为1691年前普利茅斯自治政府的基础。它影响后来的《独立宣言》、《美国联邦宪法》和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
,最早建立的殖民地根据《五月花号公约》制定了自己的宪章,被称为自治宪章.。这些自治宪章中最著名的是《基本法令》-------被一些美国学者称为近代第一部成文宪法。
自治宪章的显著特点第一、自治宪章是由开创殖民地的社团自订,而非英国王授予;第二、自治宪章从一开始就具有许多民主因素A、宪章确立的代议制度。B、宪章规定政府的权力是有限的即受议会的限制和制约以防止其建立专制统治及侵害人民的权利。C、提出了人民主权的思想。
《五月花号公约》的意义------它开创了按照多数人的意志管理国家的先例,或者说,它奠定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因此,它与1619年的弗吉尼亚议会并列,被美国学者称为美国政治制度的两大基石.
二、一份鼓舞人心的宣传物-----《常识》在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过程中最早在理论上提出设想的是在独立战争前夕从英国移居北美的托马斯、潘恩。1776年1月他发表了一本名为《常识》的小册子。在这本书中他对英国式的君主政体和世袭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同时讴歌了民主共和制,宣称“凡不以共和国原则为基础的政府或者换句话说凡不以公共事务为其全部和惟一目的的政府都不是一个好政府”。他认为只有民主共和国的体制才“体现了自然状态”才真正产生与人们分享的欲望促使人们相互合作“积极地促进我们的幸福”。《常识》第一次公开站在北美人民的立场上提出了自己的政治要求和阐释了北美人民对专制的痛恨和对民主、自由和人权的渴望。《常识》极大地鼓舞了北美人民与英国军队作战的勇气成为当时美国成年人的必读书。
托马斯·潘恩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1737年1月29日-1809年6月8日),英裔美国思想家、作家政治活动家、理论家、革命家激进民主主义者。生于英国诺福克郡曾继承父业做过裁缝后来做过教师、税务官员。思想体系潘恩是激进的民主主义和自然神论者他的“世界公民”理念宣传建立“世界共和国”他也是公共教育、最低工资限额的提出者之一。在潘恩思想体系中国王与贵族不存在了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影响潘恩所著《常识》极大地鼓舞了美国独立士气他的一些其他作品帮助了法国、英国的民主事业。
三、《独立宣言》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基础1775年4月北美独立战争爆发。5月10日第二届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6月15日会议根据新英格兰代表的提议通过了组织正规军和任命乔治·华盛顿为总司令的决议。从此大陆会议成为国家政权形式的组织成为领导独立战争的政权机关。1776年6月7日弗吉尼亚代表提出各殖民地脱离英国的决议案会议选出杰斐逊、富兰克林、约翰·亚当斯等人组成委员会起草脱离英国而独立的宣言7月4日会议在长时间的辩论后通过了杰斐逊起草、富兰克林等人润色的《独立宣言》。
《独立宣言》第一次用纲领的形式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并向全世界宣告北美13个“联合起来的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理应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这一天后来被定为美国的国庆日。原来的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成为美国最早的13个州。
《独立宣言》的基本精神阐述了美国革命及美国独立的理论依据论证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论论证了人民主权的思想。它宣布了人人生而平等、人人享有不可转让的权利、政府的正当权力来自被统治者等原则成为美国人的理想和信条对美国政治生活产生了经久不衰的影响。
自然权利原则国家起源的社会契约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人民革命权原则
关系前提是人们享有与生俱来的、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据此得出的结论是人们制定契约成立政府的目的是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如果政府违反其成立的目的、损害人民的权利人民就有权起来废除这样的政府政府中直接代表人民的立法部门的地位应高于行政部门。
《独立宣言》的缺陷-------没有真正体现人人平等的精神因为当时讲的“人人”没有包括印第安人和黑人。
四、从邦联到联邦-------美国宪法的诞生在世界上国家结构形式基本分为两种单一制和联邦制。在台湾当局不接受“一国两制”特别是一个中国原则的背景下台湾岛内外的一些人提出了联邦制或邦联制模式来解决台湾问题。有的人主张先实行邦联制然后过渡到联邦制有的人干脆主张只搞邦联制。对于这个问题要有清楚的认识。
1、对几个概念的理解单一制-------以按地域划分的普通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为单位的国家结构形式。在单一制国家中央政权享有最高权力地方政权在中央政权统一领导下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使职权。在法理上单一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中央地方的权力具有中央授权性。单一制国家明显的外部特征是只有一具中央政权一部宪法一种法律体系。按照地方职权大小单一制国家分为中央集权型和地方分权型。中央集权型以中国、法国等为代表。在地方侵权型单一制国家地方居民依法自主组织地方公共机关并在中央监督下依法自主处理本地区事务中央不得干涉地方具体事务。英国是典型的地方分权型单一制国家。
联邦制度-------所谓的联邦就是中央和地方分权。中央和地方出让各自部分权力组织国家机构这些机构就是“联邦”由联邦主体和“联邦”共同组成完整的国家。在联邦制国家里联邦政府和各主体政府之间不存在上下级关系不存在一方全面节制另一方的权力。两种政府权责划分明确各司其职。一般来说中央政府负责国防、外交、金融、货币、全国性法律、以及一些必要由联邦统一管理和服务的社会功能。而各地的经济、文化、社会事务均由当地政府负责。
联邦制是由联邦主体构成的. 所谓联邦主体是构成联邦制国家的基本单位有一定的面积和人口对本区域享有主权相当于一个“权力被弱化的国家”。美国的州、德国的州、印度的邦、俄罗斯的自治共和国等等都是联邦主体。联邦制的基础是分权。联邦和地方分权、地方和地方分权、联邦内部又各司其职。
联邦与地方分权而治互不干扰地方有充分余地发展本区的特色经济、文化、社会生活而多元化的发展一般被公认为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和表现之一。联邦仍然控制着国防、外交、警察、金融、全国性立法等大权足以有效地保持国家的统一。
邦联制模式-------是若干主权国家的联合本质上说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在邦联制下各州都是主权独立的实体就很像苏联倒台后新的独立的各前苏联共和国所成立的“独联体”一样所谓的中央政府只是来协调各州之间的行动的对各州没有控制权。而这个中央政府也只有一个国会没有行政机构和法院系统。
2、邦联制及其特点独立战争后的 1777年11月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的《邦联条例》宣布成立的“美利坚合众国”只是各州之间的一种“亲密的联盟”各州均把自己称为“STATE”国家。
邦联制的特点A、邦联是一个中央权力极弱的松散的国家联盟。B、邦联政府议行合一由议会代行行政职能。
A、美国在1781年-----1788年实行的是邦联制。
邦联为各州的组合中央政府的权力为各州的赐予而无直接管理人民的权B、1789年美国开始实行联邦制。联邦为全体人民的组合中央政府与各州政府的权直接来自人民。人民有看管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权。
最主要的因素是美国人对强大的中央政府有着恐惧感。这是原自他们在殖民地时期被英国政府所盘剥的经历。他们害怕自己成立的政府它强大以至于有一天也会危及到他们自由和权益。所以才有意让中央政府拥有最少的权力。
经过几年的实践美国人发现这种制度有诸多弊端A、这个国家实际上是一个没有什么权力的松散组织。这个“国家”没有国家元首没有政府首脑也没有一个真正的政府。许多本应由政府来行使的权力比如对外宣战、和约缔结、外交主导、货币制造是由国会来行使的。国会的权力其实很小比如组建海军、从各州招募军队、解决各州争端等就需要三分之二邦的同意。
B、一个没有权力的政府难以巩固和发展独立战争的成果无法有效抗衡西部印第安人的反抗、英国人在海上的骚扰以及本国农民的起义也实在承担不起诸如协调金融贸易、调节市场流通、保卫国家安全之类的重任。原本松散脆弱的“联合之邦”甚至面临动乱、内战、无政府状态和分崩离析的危险。
C、这样的一个 既没有管理经济的能力也没有保卫国家的军事力量军队解散了政府本身也无法运作。
3、美国宪法的制定1、美国宪法的制定1787年5月25日邦联国会主持召开的各州代表会议在费城举行除罗德岛州外其它12州派出了代表出席。会议的最初议程是讨论修改《邦联条例》但会议开到第四天弗吉尼亚州提出了由麦迪逊起草的建立联邦方案于是会议改变了最初的轨道变成了制宪会议。经过100多天的激烈争吵到1787年9月17日美国宪法终于在费城独立厅诞生它标志着美国政治制度的确立。又经过近一年的两大派的激烈较量。到1788年7月邦联国会正式宣布宪法生效。。由于缺少一个“权利法案‘美国第一届国会1791年12月15日以通过宪法修正案的形式补充了权利法案。1978年美国总统卡特宣布当年的12月15日为...
篇二:美国教师联合会是个无政府组织
19 年 3 月 第 12 卷 第 1 期当代教师教育Contemporary Teacher Education
Mar., 2019Vol. 12 No. 1 教师写作小组:美国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赵 珂,周 成 海(辽宁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摘 要:教师写作小组是美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写作和学习能力的组织形式,它符合当下重视教师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师间分享和合作的教师发展观。
教师写作小组作为国家写作项目的实施载体,其构成一般包括成员、材料和规则三部分,其运行包括组建教师写作小组、谈话引导写作、教师写作、分享和反馈、写作反思五个阶段。
教师写作小组具有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一般特征,其兴起与发展,也是教师专业发展范式转移的体现。关键词:教师写作小组;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共同体中图分类号:G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 -2087(2019)01 -0081 -05收稿日期:2018 -11 -22作者简介:赵珂,女,山东高密人,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周成海,男,山东蓬莱人,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从国际范围内看,教师专业发展范式正在经历深刻的转移,科层体制下孤立、被动的教师专业发展范式不断遭受质疑和挑战,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倡导专业合作和分享的新的教师专业发展范式则引起广泛关注。
[1] 伴随着新的教师专业发展范式的兴起,教师专业发展在组织形态和活动策略等方面都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兴起于美国的教师写作小组就体现了这一点。一、“国家写作项目”与教师写作小组的兴起
1974 年,詹姆斯·格雷(James Gray)和他的同事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创建了湾区写作项目(Bay Area Writing Project,BAWP),该项目为湾区教师提供写作教学方面的培训,成为湾区教师和学校所倚重的学习资源,后来这个项目进一步发展成国家写作项目(National Writing Project,NWP)。NWP 致力于提高教师的写作能力,它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迄今已在全美建立起 200 多个站点,各地方站点由当地大学和 K—12(学龄前到 12年级)学校的教师共同管理,在 NWP 统一的原则下开展工作。
这些原则包括 [2] :大学和中小学校应结成伙伴关系,共同致力于教师专业发展;专业发展项目应当为教师提供合作的机会;有效的专业发展项目应为教师的写作、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系统的、经常性的、持续性的机会;一个具有反思精神、见多识广的实践小组是设计和开发综合写作课程的最佳场所。NWP 在各地方的站点,通常以教师写作小组的形式存在。
综合几位学者的观点,教师写作小组是遵循 NWP 的原则组建的教师写作和交流的圈子,在这个圈子里,成员们进行写作学习、实践、交流和反思,一起深化教师对写作的理解,发展教师的写作技巧,并最终改进教师的写作教学。二、教师写作小组的构成要素分析多个教师写作小组的构成可以发现,一个写作小组至少包括三个基本要素:1 8万方数据
(一)成员教师写作小组的成员可以是 K—12 各个阶段的教师,可以是专门从事写作研究的研究生和大学教师,也可以是专门的作家;在教师写作小组中,不仅有刚入职的年轻教师,也有退休的老教师。
另外,教师的学科背景也各不相同,不仅有专门从事写作教学的教师,也有历史、数学等其他学科的教师,各个学科的教师都参与写作小组,与 1970 年以来“跨课程写作” (Writing Across the Curriculum,WAC)运动在美国的兴起有关。
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专业和学科背景的成员能够丰富写作小组成员的多样性。教师写作小组的人数一般取决于聚会的场所以及小组的正式程度,一般以 12—24 人为最佳。理想情况下,小组成员们会在固定的会议室见面,但也可能在公园、画廊、博物馆、咖啡馆等公共场所见面。
大多数的教师写作小组每学期至少开两次会议。在教师写作小组中最基本的角色是领导者和写作教师。
在教师写作小组中,领导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领导者必须具备专业素养并善用校内外资源;能凝聚共识、整合分歧;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能营造开放、正向、尊重共识的讨论环境。教师写作小组的运作遵循专业自治和伙伴关系的原则,即责任可以分担,每个人都有机会领导全部或部分会议。(二)材料对于刚接触写作的教师来说,完成写作是有一定难度的,他们可能会遇到一段“写作沉默期”(writing silence)。
因此,准备一些辅助材料来激发教师写作的欲望,帮助教师顺利渡过这一阶段是很有必要的。
选取的材料可以是一些名家著作或文章,也可以是诗歌、散文或是报刊、杂志上的一个观点等,它们能为教师开始写作提供支持。其次,笔记本也是教师写作的必备材料。
笔记本为教师提供了个人自由创作空间,教师应当随身携带笔记本,以便随时记录产生的想法。(三)规则为保证写作小组的顺利运行,小组成员们会共同制定规则,使小组管理变得简单、明确和高效。活动规则不需要太多,能够明确活动任务以及成员的责任即可。
成员间相互信任对维持一个亲密、和谐的写作、交流环境十分重要,而要维持一种良好的环境,就需要建立一套集体遵守的规则,这些规则可以包括以下内容:参加写作小组的成员必须要保持良好的写作习惯并定期参加会议;在他人分享写作内容时要认真聆听,不能随意打断;在给他人写作提建议时言谈上不要过于强势;对于不想分享写作内容的成员,要给予他们沉默的权利;等等。三、教师写作小组的运行过程一个典型的教师写作小组的运行过程包括五个阶段:组建教师写作小组→利用话题引导写作→教师写作→分享和反馈→写作反思。(一)组建教师写作小组组建一个教师写作小组首先要聚集一群对写作感兴趣的人,这些人需要对后期写作练习和会议分享做出承诺,即能够保持写作的习惯并按期参加会议。
小组成员还要完成“我目前的写作情况”(My Writing Now)的记录,对目前的写作状态进行反思。
除此之外,小组成员还要对自己以后写作道路制定切实可行的阶段性目标,并定期汇报目标的实施情况。
教师写作小组的领导者需要为成员提前准备好写作所需的材料,如:笔记本、钢笔、明信片、便利贴等等,此外还要确定好见面的时间和地点。(二)利用话题引导写作引导教师开始写作可以从某一有意义的话题开始。
这里有一个典型的案例:在一次写作小组的会议上,写作小组领导者提出的话题立刻引起了在场所有人的讨论:请讲一个你看到的学生被学校规则伤害的故事。
话题一出,房间里嗡嗡作响。
要想使教师投入写作,选择好的话题是非常重要的,有经验的写作小组领导者会从教师兴趣、教学经验、疑难问题中选取话题。
[3](三)教师写作教师写作的过程可以分为快速写作和主要写作两个阶段。
快速写作主要是“放松写作肌肉”,他可以是一些教师喜欢的单词或简单的句型结构,如:我喜欢……,我恨……;可以是供大家讨论的事物、场所、人物、事件、图片或文本等;也可以是五分钟的自由写作。经过一段时间的“热身训练”,就要进入主要写作部分,主要写作围绕一到两个用时更长的写作主题展开。
先前快速写作的内容可以延伸为主要写作的素材,比如以一个单词、短语、想法为写作起点。
为了给教师们足够的时间选择内容准备写作,这个过程大约会花一个小时左右。2 8万方数据
(四)分享和反馈分享和反馈是教师写作小组运行的关键环节。
[4]57 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大声朗读自己的作品,并了解写作小组能为他们成为更好的写作者提供什么样的帮助。
唐纳德·默里(Donald Murray)将写作行为描述为“一个自我说话,另一个自我回应的过程”。
[4]57 -58 教师大声朗读分享自己的作品,实质上就是与“自我对话”的过程,这会使教师重新反思自己,并对教学问题有了深入的体悟。
作者在分享完自己的作品后可以同其他小组成员交流在写作过程中产生的想法,例如,写作的思路从哪里得来;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此时小组成员需要认真倾听作者的声音。
在作者分享结束后,其他成员可以尝试用一两句话来总结作者的写作内容,例如:“看来你是从……”,“我注意到你主要写的是……”;也可以回应那些能够引起共鸣的词语、表达方式和想法,如,“我想起……”。
读者可以为作者的写作提供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但言谈上不要过于强势。
而作者在这个过程中应保持一种自信又谦虚的态度。
分享和反馈的过程大约持续 30—45 分钟,这主要取决于小组成员是否愿意分享。分享和反馈是一个双向传递的互惠过程, [5] 对于写作教师和写作小组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这种互动不仅为小组中其他成员提供了写作的建议和灵感,而且对于写作教师本人具有重要意义。
罗林森(Rollinson,P. )提出“成为他人写作的批评性读者也可能会使人们成为自己写作的批评性读者和审校者”。
[6] 不仅如此,反馈还能够帮助写作教师从写作技巧、情感、意识和潜意识多个层面提升个人的反思性评估能力,在此过程中写作教师的自我意识得到提高,专业获得成长。(五)写作反思事实上,写作反思从启动教师写作小组时撰写“我目前的写作情况”记录就开始了。
教师可以通过撰写反思日记对自己的写作进行反思。
内容可以是记录在教师写作小组会议上的收获,对学生写作的观察,或是对一天或一节课的反思。除撰写反思日记外,写作教师也可以制作一份反思问题清单,与小组成员相互提问共同反思,问题可以是:你写作的动力是什么? 你为什么喜欢写作? 你的读者怎么描述你? 你写过最满意的作品是什么? 你今天在写作小组中收获最大的是什么?……事实证明,写作教师们拿出一些时间对自己的写作历程进行反思,有助于教师对写作教学本质的理解。四、作为教师专业共同体的教师写作小组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欧美国家的教师教育范式开始发生转型,新的范式在目标、课程、教学和组织管理等方面与传统范式完全不同。
就教师教育的组织形式而言,新的范式强调教师以共同体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载体,改革传统强调科层控制的组织形式,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转向。教师专业共同体是一群志同道合的教育工作者所组成的,持有共同的信念、愿景或目标,以合作的方式共同探究和解决问题,致力于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的教师组织。
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具体运作方式十分多元,除了本文作者已经研究过的同伴互助(peer coaching)[7] 、教师读书会(StudyCircles)[8] 、教师巡课(teacher rounds)与临床模拟(clinical simulations)[9] 之外,还有课例研究(lessonstudy)、合作行动研究(collaborative action research)等。
教师专业共同体主要具备以下核心特征 [10] :共享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和目标(shared mission,vision,values and goals); 分享个人实践 ( sharedpersonal practice ); 反 思 性 对 话 和 集 体 探 究(reflective dialogue and collective inquiry);支持性的、共享的领导(supportive and shared leadership);支持性条件(supportive condition)。
教师写作小组作为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另一种具体形式,必然体现了共同体的核心特征。(一)共享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和目标建立共同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和目标是构建教师专业共同体的首要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凝聚共识,形成共同的信念和态度,并依据此规划努力的方向。
教师写作小组在 NWP 统一的核心原则下开展工作,以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写作能力为使命,希望使每个学习者都能成为一个有成就的写作者、专注的学习者和积极的参与者。
小组成员共同怀有民主、平等、自由、真诚、关怀等价值观,个人或小组都会为下一步的写作设置具体可行的目标,并反馈目标的实施情况。(二)分享个人实践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强调教师间相互竞争,造成教师孤立隔阂的文化。
而教师专业共同体将同侪检视和反馈视作共同体成员专业成长的必要内3 8万方数据
容。
在写作小组中,教师们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分享自己的写作内容以及写作中遇到的问题,大家共同交流讨论,获得了同伴的帮助和支持以及亲密的伙伴关系。(三)反思性对话和集体探究教师专业共同体的本质上是一个对话共同体,在对话中,不仅能了解他人的想法,使思维相互碰撞,还能够让教师对自身产生新的体悟。
而集体探究则是建立在共同体成员间反思性对话的基础之上。
教师写作小组运行的关键环节就是通过成员间集体探究和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使教师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自己的专业知识。不论是写作者分享作品后的反馈阶段还是成员间通过反思清单进行反思,都促进了教师个体的自主化专业发展。
小组成员通过专业对话、经验分享的集体探究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师单打独斗、孤立被动的个人学习模式,使小组成员们在合作、分享、开放、包容的环境下实现专业成长。(四)支持和共享的领导与传统强调强科层控制的组织形式不同,教师专业 共 同 体 强 调 民 主 管 理、 分 享 领 导 ( sharedleadership)。
教师专业共同体的领导者不仅需要具备领头羊的素质,还需要有分享权力、促进成员工作、参入而不占主导的能力。
[11]16 在教师写作小组中,领导者除了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人际沟通能力、合理配置资源的能力以及凝聚共识的能力之外,还要能够分享领导权,即写作小组遵循伙伴关系的原则,权责可以分担,每个人都有机会领导写作小组会议。(五)支持性条件支持性条...
篇三:美国教师联合会是个无政府组织
(新)《政治学原理》形考任务 3 答案 试题 1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克服逆全球化,走开放合作、互利共赢之路的必然选择。正确答案是“对”。
试题 2 选举是现代政治中公民影响政府的制度化的有效手段。
正确答案是“对”。
试题 3 政治情感是在政治认知的基础上形成的,作为政治心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构成政治生活的情感纽带,也是政治动机形成的内在动力。
正确答案是“对”。
试题 4 政治表达的基础是民主政治体制下人们的言论自由。
正确答案是“对”。
试题 5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蕴含了用共同遵守的公认的国际制度规则协调各方利益的国际关系法治化的追求,体现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正确答案是“对”。
试题 6 制度化参与和合法参与基本上是重合的。
正确答案是“对”。
试题 7 制约权力,是监督的本质所在。
正确答案是“对”。
试题 8 政治情感包括较低层次的政治感情和较高层次的政治情绪。
正确答案是“错”。
试题 9 投票体现了公民对竞争性的候选人或政策方案的“裁判者”的地位。
正确答案是“对”。
试题 10 公民政治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是公民的本质特征。
正确答案是“对”。
试题 11 政治组织机构和政治人物经常更换是政治不稳定的证据。
正确答案是“对”。
试题 12 在日常生活中,政治文化一般以一定的政治认知或意识、政治价值观念、政治信念、政治情感、政治态度等形式表现出来。
正确答案是“对”。
试题 13 建构主义的思想认为国家有多重的利益认同,国家行为体之间采用友善模式还是敌对模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彼此的身份认同。国家行为体可以通过互动学习的
方式建构自身的身份认同,并促成敌对模式向友善模式转变,从而实现更为和平的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
正确答案是“对”。
试题 14 国际组织是全球治理制度体系中最重要的治理主体。
正确答案是“错”。
试题 15 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投票主要运用于市县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直接选举,以及市县以上各级人大代表的间接选举。
正确答案是“错”。
试题 16 一般而言,传统安全问题构成国际安全的基本框架,并决定解决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基本制度与走向;但非传统安全问题也反作用于传统安全问题。
正确答案是“对”。
试题 17 信息技术革命大大降低了信息交流成本,公众知情权与参与权的扩大带来了国际政治、经济和军事活动的透明化,一些原本缺乏话语权的中小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在国际政治中的话语权有所扩大。
正确答案是“对”。
试题 18 选举是现代民主政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给直接民主政治体制下的人民主权原则找到了承载平台,也让国家权力行使者获得了民意和合法性的基础。
正确答案是“错”。
试题 19 古罗马通过海外贸易、海外掠夺与海外殖民,奠定了掠夺海外资源以支持古希腊文明的交往模式。
正确答案是“错”。
试题 20 1977 年出版的《权力与相互依赖》被视为自由主义国际安全观的代表性著作。
正确答案是“对”。
试题 21 国际组织在全球治理体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是最重要、影响非常大的国际组织。
正确答案是“对”。
试题 22 一般而言,霸权国家往往支持自由贸易,而其权力优势也使其有能力做到这一点,从而确保自己及其同盟国家和多数国家从自由贸易中获益,并构建国际安全的基本框架。
正确答案是“对”。
试题 23 政治参与是公民行使自身民主权利的行为,而臣民只有义务没有权利,政治参与也就无从谈起。
正确答案是“对”。
试题 24
西方资本主义早期的全球治理体系突出表现为两个不同的内容:殖民体系、现代国际体系。
正确答案是“对”。
试题 25 政治制度是基于一定规则和程序的、规范个人和团体行为的较为固定的安排。它体现为各种明确地带有强制性的规则和决策程序,具有正式的和合法的特点,通常被视为国家机器的组成部分。
正确答案是“对”。
试题 26 政治表达作为一种政治参与方式具有公开性和公共性,表达的目的是使主张能够让更多的人知晓并认同,进而对政府形成某种压力。
正确答案是“对”。
试题 27 建构主义的思想基础是法兰克福学派吉登斯、韦伯等人的社会学理论。
正确答案是“对”。
试题 28 大国之间只能通过战争来解决彼此对于权力的追求。
正确答案是“错”。
试题 29 学校是一个人走向社会的专门化的学习和训练场所,因而是传播文化的专门机构,是系统化、强有力的政治社会化的途径。
正确答案是“对”。
试题 30 政治文化研究历史久远。苏格拉底就曾专门研究政治革命和政治变迁的心理因素。
正确答案是“错”。
试题 31 (
)采用多数代表制计算选票方法。
A:意大利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正确答案是:美国, 法国, 英国 试题 32 现代化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的原因有(
)。
A: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 B: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 C:利益冲突加剧 D:政府的执行危机 正确答案是: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 政府的执行危机, 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 利益冲突加剧 试题 33 (
)认为“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
A:亨廷顿
B:罗尔斯 C:哈耶克 D:布坎南 正确答案是:亨廷顿 试题 34 执政者的执政水平可以从(
)来衡量。
A:执行水平 B:自律程度 C:政治技巧 D:决策水平 正确答案是:决策水平, 自律程度, 政治技巧 试题 35 政治文化作为政治体系观念形态的东西,包含广泛的内容。(
)可以看作一个国家政治文化较为系统和理性的表述。
A:政治意识形态 B:政治价值观念 C:政治思想 D:政治信念 正确答案是:政治思想, 政治意识形态 试题 36 政治表达方式大体有(
)。
A:政治集会 B:政治协商 C:政治请愿 D:政治言论 正确答案是:政治集会, 政治请愿, 政治言论 试题 37 社会团体通过(
)方式,对政府管理活动进行监督。
A:对话 B:请愿 C:选举 D:示威 正确答案是:选举, 请愿, 对话, 示威 试题 38 渐进进妥协式的发展模式,以(
)为典型。
A:英国 B:意大利 C:法国 D:德国 正确答案是:英国 试题 39 在以传统安全为主的时代,国际制度主要关注(
)问题。
A:经济安全 B:国际贸易规则
C:军事安全 D:政治安全 正确答案是:政治安全, 军事安全, 国际贸易规则 试题 40 在国家的选举中,选举一般是指选举(
)。
A:国家特定的国家公职人员 B:政党领袖 C:议会首脑 D:国家代议机关的代表 正确答案是:国家代议机关的代表, 国家特定的国家公职人员 试题 41 政治稳定表示的是政治系统在运行中所呈现的秩序性和持续性。它包括(
)。
A:社会政治心理的稳定 B:国家主权的稳定 C:政策稳定 D:政治生活秩序的稳定 正确答案是:政策稳定, 政治生活秩序的稳定, 社会政治心理的稳定, 国家主权的稳定 试题 42 在成年阶段,政治社会化主要通过(
)来实现。
A:日常社会生活 B:政治活动 C:大众传媒 D:政治实践 正确答案是:日常社会生活, 大众传媒, 政治实践, 政治活动 试题 43 (
)往往是国际安全的主要动荡来源。
A:极端民族主义组织 B:跨国贩毒和人口走私组织 C:煽动暴力和反人类思想的邪教组织 D:恐怖主义组织 正确答案是:恐怖主义组织, 极端民族主义组织, 跨国贩毒和人口走私组织, 煽动暴力和反人类思想的邪教组织 试题 44 政治思想主要包括(
)要素。
A:政治信念 B:政治理想 C:政治理论 D:政治信仰 正确答案是:政治理想, 政治理论, 政治信仰 试题 45 一般来讲,(
)只有在民主社会才能存在和实现。
A:政府监督 B:政治监督
C:社会监督 D: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 正确答案是:社会监督 试题 46 在现代政治生活中,(
)已经成为维护人民主权原则、合理分配和组织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
A:质询制度 B:弹劾制度 C:罢免制度 D:选举制度 正确答案是:选举制度 试题 47 定期召开国际会议讨论协商解决国际安全问题,已成为现代国际体系的一种重要的国际争端解决方式。这一国际体系先后经历了(
),成为当代全球治理体系的主要来源。
A:巴黎和约 B:维也纳体系 C:乌得勒支和约 D:旧金山和约 正确答案是:乌得勒支和约, 旧金山和约, 维也纳体系, 巴黎和约 试题 48 根据各个国家实践做法的不同,选民名册的编制方式一般有(
)。
A:职权编制 B:申请编制 C:随时编制 D:继续名册制度 正确答案是:职权编制, 随时编制, 继续名册制度, 申请编制 试题 49 (
)是人们对政治体系和政治过程未来目标指向的设定。
A:政治理想 B:政治理论 C:政治信念 D:政治信仰 正确答案是:政治理想 试题 50 自上而下的监督我们称之为政治监督,它属于政治治理行为范畴,包括(
)。
A:行政监督 B:政党监督 C:司法监督 D:立法监督 正确答案是:司法监督, 行政监督, 立法监督, 政党监督 试题 1 由于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具有统一性,政治参与在作为一种政治权利行为的同时,也是一种政治义务行为。
正确答案是“对”。
试题 2 两极格局的瓦解意味着基本上不会发生全球性的军事对抗,大大减少了各国应对军事威胁的压力,突出的表现就是,许多发达国家(美国除外)的国防支出下降到非常低的水平。
正确答案是“对”。
试题 3 政治稳定内涵极为丰富,表示的是政治系统在运行中所呈现的秩序性和持续性。
正确答案是“对”。
试题 4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国际规制理论兴起,这一理论流派主张通过跨国性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原则、规范、标准、政策、协议、程序等机制来约束国家行为,从而实现国际安全,成为自由主义国际安全观的当代主流。
正确答案是“对”。
试题 5 政治参与具有连续性、业余性的特征。
正确答案是“错”。
试题 6 非制度化参与的频繁发生意味着政治稳定和政治制度化建设面临挑战。
正确答案是“对”。
试题 7 在分类研究中,社会成员如何看待政治生活中不同党派、团体和个人之间的冲突是区分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政治文化的重要指标。
正确答案是“对”。
试题 8 后发国家的政治发展基本上是一种主动型发展。
正确答案是“错”。
试题 9 政治发展理论家指出,社会动员和政治参与超前而政治制度化相对滞后是政治不稳定的根源。
正确答案是“对”。
试题 10 早期自由主义国际安全观的代表有罗斯福。他主张通过国际组织来管理国际冲突,是国际联盟的主要倡导者。
正确答案是“错”。
试题 11 亨廷顿认为,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在政治上最大的区别不在于政府形式,也不在于政治参与(政治民主)的程度,而在于是否达到了足够的制度化水平,建立了有效的社会控制。
正确答案是“对”。
试题 12 选举除投票行为外,还包括选举组织、竞选、选举诉讼救济等活动。
正确答案是“对”。
试题 13
广义的选举制度是指选民依据选举法的规定选举代议机关代表的制度。
正确答案是“错”。
试题 14 我国采取的是单名额选区制。
正确答案是“错”。
试题 15 激进革命的发展模式主要依靠革命和暴力在政治生活中的颠覆性效果来实现制度和政权的更替。
正确答案是“对”。
试题 16 文化方面的逆全球化表现为文化保守主义、本土主义和排外思潮,这里既有发达国家的排外思潮,也有不发达国家为抵制资本主义入侵的努力。
正确答案是“对”。
试题 17 在国际无政府状态下,国家安全是国际安全的基础。
正确答案是“对”。
试题 18 全球化的内容以政治领域为主,涵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正确答案是“错”。
试题 19 政治选举是在人民主权原则的基础上,为解决国家与社会相互分离的矛盾提供的一种合理途径;社会监督则试图以权利制约权力,为公共权力的正当行使提供某种不可取代的保障。
正确答案是“对”。
试题 20 政治制度是缓解社会矛盾、控制社会力量的稳妥手段。因此,通过改革,自觉地提高政治体系的制度化水平是实现政治稳定的根本途径。
正确答案是“对”。
试题 21 各种各样的社会、经济、政治组织(如工会、职业协会、社团、政党、国家机关等),也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正确答案是“对”。
试题 22 非制度化参与是非法参与。
正确答案是“错”。
试题 23 殖民体系最早可以追溯至古希腊、古罗马的对外扩张活动。
正确答案是“对”。
试题 24 根据政治发展理论家的论述,政治稳定有强力控制型和动态平衡型两种形态。
正确答案是“对”。
试题 25 比例代表制的计算方法有很多,主要有自然限额法(又称海尔限额法)、最大残数法、最大均数法等。
正确答案是“对”。
试题 26 政治安全和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内容,也是国际安全的核心内容。
正确答案是“错”。
试题 27 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具体情况,政治发展理论家提出,强有力的政府的存在对于实现政治稳定是非常必要的。
正确答案是“错”。
试题 28 政治参与与政治合作、政治一致相同。
正确答案是“错”。
试题 29 在雅尔塔体系中,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的一致同意成为该体系的主要维护者。
正确答案是“对”。
试题 30 最初的国际安全研究以政治议题为主,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非政治要素的安全问题。
正确答案是“对”。
试题 31 在现代社会中,(
)制度已成为调整国家权力活动的基本途径。
A:罢免 B:监督 C:弹劾 D:选举 正确答案是:选举 试题 32 根据阿尔蒙德观点,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
)。
A:政治感情 B:政治态度 C:政治价值 D:政治信仰 正确答案是:政治态度, 政治信仰, 政治感情 试题 33 逆全球化主要表现为...
篇四:美国教师联合会是个无政府组织
题三深度点拨——国 际组织的价值及案例评析
主讲专家:
郭拥军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作者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研究员
梁
侠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研制组成员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教师用 书作者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特级教师
郑
坛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教师用 书作者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级教师
【郑】
: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们一起讨论的话题是:
选修三《国家和国家组织》 当中有关“国际组织” 部分教材的解读和案例评析。
我们非常高兴请到了北师大实验中学特级教师梁侠老师和我们一起研讨。
在选修三这本教材中, 涉及到 “国际组织”这个部分的教学内容包括专题一的第四框 “国际组织概览” 和专题五“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 。
其中, 专题五是专题一中“国际组织概览”的拓展和延伸, 具体介绍了几个重要国际组织, 包括联合国、 世贸组织、 亚太经合组织和欧盟。
第一部分:
内容解读 下面我们请梁老师就专题一中“国际组织概述” 部分的重点和难点给老师解读一下。
【梁】
:
首先, 就专题一第四框“国际组织概览” 来讲, 本部分教学重点是国际组织的类型和国际组织的作用。
讲授国家组织的类型时, 教师可结合书中 17 页的探究活动来讲解。
讲授国际组织的作用时, 我们要注意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加以考察。
首先, 国际组织以自己的名义开展活动, 是国际社会的重要行为主体, 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际组织可以促进主权国家在政治、 经济、 文化等领域开展交流、 协调、合作, 调停和解决国际政治冲突和经济纠纷, 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但是, 国际组织的作用受诸多因素的制约, 有其局限性。
某些大国依仗实力, 力图控制某些国际组织, 使之成为其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工具。
本部分的教学难点是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
书中简介了中国与周边国际组织以及与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关系。
就书中直接呈现的教学内容来说没有什么不好理解的, 但这部分内容中传递出来的中国所坚持多边主义外交原则以及这种原则的意义则是一个教学难点。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重点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多边外交的表现和意义。
多边外交活动使中国逐
步走出了自我封闭的状态, 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并逐步树立起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也使中国的经济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帮助中国打破了冷战结束前后西方孤立、 颠覆中国的企图, 恢复并稳定了与西方国家的关系, 使中国成功地适应了冷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动并改善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稳定了周边环境, 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们在讲解中国和国际组织关系的时候不能忽视这里面的灵魂和本质。
理解了中国多边外交的实质和意义, 也就理解了中国和这些国际组织的关系。
【郑】
:
听梁老师这么一说我也很受启发。
看来教学时还不能只看教材表面文章, 还得透过现象看本质, 把握住了灵魂和本质, 就能在教学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梁老师你看, 关于“国际组织”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大头在专题五。
梁老师您能不能给我们说一说专题五中哪些内容属于教学中我们应当重点把握的呢? 【梁】
:
其实专题五中介绍这四个国际组织的基本思路是一致。
不管是联合国、 世界贸易组织、 亚太经合组织还是欧盟, 书中都介绍了它们的性质、 宗旨、 原则、 作用以及中国和这些国际组织的关系, 那么这些内容都是教学的重点。我们都应帮助学生透彻地加以理解。
【郑】
:
梁老师, 专题五涵盖内容比较多, 您看我们能不能从这四个框题中选择一些重点和难点内容帮助老师们分析一下? 一、 联合国的多边主义 【梁】
:
好!
我先说一说联合国。
我觉得联合国的多边主义原则是一个教学重点和难点。
联合国的最大意义就在于使人类世界在一定程度上了无政府状态, 通过各国的多边努力共同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
因此我觉得有必要把联合国的多边主义原则和老师们讨论一下。
说到多边主义, 我们得先说说单边主义。
所谓单边主义是指独断专行, 不考虑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
为了贯彻其政治意图单独行动, 也许不得已的情况才采取的。
但推行单边主义困难重重, 也许可以得逞一时, 但从长远看, 注定是要失败的。
多边主义是指“两个以上的国家进行国际合作,旨在解决国际问题、 处理由于国际关系中实际存在的无政府状态所引发的冲突” 。
我国一些学者认为“多边主义是指世界各国在国际事务应相互尊重、 平等协商、 加强合作、 反对一国一意孤行, 无礼对待别国” 。
【郑】
:
梁老师, 我们经常听说多边外交, 那么多边主义和多边外交是不是一回事呢? 【梁】
:
多边主义和多边外交有联系, 但两者并不是一回事。
作为策略的多边外交一直存在, 但作为机制的多边主义是从国联开始的, 而多边主义作为一个理念, 作为一种政策思想出现, 是和单边主义相对的。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情况下, 全球性问题越来越突出,不是任何一个单独国家和单独地区可以解决的, 多边主义是处理国际问题和国际关系中的一个必然趋势, 也是联合国坚持的一般原则。
【郑】
:
梁老师你看, 我国和联合国一样都提倡多边主义, 那么多边主义是不是一种最好的解决国际问题的原则和机制呢?
【梁】
:
多边主义是把双刃剑, 我们不能笼统地说, 多边主义都是好的, 一切都对我们有利, 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
多边主义必须建立在一个正确的原则基础上, 比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联合国章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等。
只有遵循这样原则的多边主义, 才有可能不损害我们的利益。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联合国宪章最核心的内容, 是主权平等、 不干涉内政、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而有些国家恰恰是不遵守这些原则的。
实行多边主义, 必然要求参加国作出一些妥协, 但妥协不能伤害我们的根本利益。
最后应该强调指出, 多边主义不适用于解决国内问题, 而只能用来解决国际争端。
比如台湾问题, 是中国的内政, 就决不能拿多边主义原则来解决。
【郑】
:
非常感谢梁老师通过对多边主义的解读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联合国这一原则的作用和意义。
下面我们请专家结合具体事例, 说明中国在联合国中是如何既坚持多边主义又维护国家主权利益的? 插入专家视频:
联合国是最具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实现多 边主义的最佳场所, 与此同时也是国际社会各种政治势力角 逐的舞台。
作为举足轻重的会员 国, 中国始终不渝地把自 身的发展与人类共同进步联系在一起, 既充分利用 世界和平发展带来的机遇发展自 己, 又以自 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在参加联合国各项活动中, 中国坚持实践多 边主义和维护国家主权利益的辩证统一。
增进全人类的人权是联合国的崇高理想和重要工作, 但是人权也是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领域。
联合国人权委员 会长期是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激烈斗争的场所。
中国一方面积极参与联合国人权机构工作, 发挥建设性作用 , 推动各国以公正、 客观和非选择性方式处理人权问题。
中国接受人权理事会国别人权审查并获得核可, 高度重视国际人权文书在促进和保护人权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 加入多 项国际人权公约, 积极参与国际人权文书的制定工作, 推荐专家参与人权条约机构的工作, 与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 办公室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 开展一系列合作项目 , 重视联合国人权特别机制的重要作用 并与其保持良好合作关系。
另 一方面, 西方敌对势力一直将人权问题作为对我国进行“西化” 、 “分化” 的战略武器, 不断借口 人权抹黑中国, 丑化中国的国际形象。
针对这些别有用 心、 罔顾事实的攻击, 中国对外全面介绍中国人权状况和主张, 反映中国人权发展进步的实际情况, 与国际敌对势力开展针锋相对的斗争。
在联合
国人权委员 会上, 中国联合广大发展中国家, 十多 次挫败美国等西方国家年复一年提出的反华提案, 迫使其回到对话的正确道路上。
与西方敌对势力在人权领域的斗争, 维护了 国家主权、 民族尊严和国际形象, 维护了 改革、 发展、 稳定的大局。
【郑】
:
请专家进一步给我们说一说“联合国的诞生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呢? ”
插入专家视频:
联合国的诞生, 是国际社会为和平与发展长期努力的结果, 承载了 人类建立一个和平、 发展、 合作世界的美好理想。
联合国的发展历程表明, 这一最具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在促进人类文明方面发挥了 重要作用 , 取得了 巨大成就, 产生了无可替代的深远影响。
联合国主导解决解决了 1978 年越南入侵柬埔寨、 1990 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等地区冲突, 先后召 开三届裁军问题特别联大, 并在 2009 年首次召 开安理会核不扩散与核裁军峰会, 集中讨论核不扩散和核裁军问题。
当代世界, 尽管地区动荡不断、 局部冲突时有发生, 但各国更加重视对话合作, 更加重视谈判解决争端, 通过联合国预防和制止武装冲突、 维护世界和平日 益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诉求。
遵守国际责任, 承担国际义务, 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采取有效集体措施,共同维护地区和全球安全, 是成立联合国的初衷, 也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实现持久和平、 普遍安全的必由之路。
尽管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国际关系民主化尚未实现, 但对话交流、 和睦相处已成为国际关系的主流, 各国互相尊重、 平等相待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共识。
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尊重各国自 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 是联合国宪章的重要原则, 也越来越成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国家互相建立和发展关系的指导原则。
联合国努力促进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 实现“促成大自 由中之社会进步及较善之民生” 。
从 20 世纪 60 年代起, 联合国连续发起四个 “十年国际发展战略” 。21 世纪,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 各国利益相互交织、 命运彼此依存。
联合国顺应历史潮流, 促进普遍发展、 实现共同繁荣, 符合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2000年, 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确定了 千年发展目 标, 向贫困、 疾病、 环境污染等发展问题宣战。
2005 年联合国成立 60 周年首脑会议发展筹资高级别会议、 2010 年千年发展目 标高级别会议相继召 开, 推进各项具体逐步实现。
针对日 趋严重的全球
气候变化问题, 联合国积极行动, 2009 年发起气候变化峰会, 并在哥本哈根、坎昆等地召 开后续系列会议, 协调各国立场和行动, 应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尽管当代世界发展还很不平衡、 贫穷和饥饿仍在不少国家肆虐, 但国际社会已经制定了 减少贫困、 促进发展的目 标, 加强合作、 共同发展日 益成为各国的普遍选择。
加强国际合作, 促进共同发展, 实现互利共赢, 是联合国的重要宗旨, 也越来越成为实现各国共同发展繁荣的重要途径。
感谢专家的解答。
下面我们看看世界贸易组织这一框应当重点把握的内容是什么呢? 第二、 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 【梁】
:
WTO 的原则是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关键, 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
我们来说一说这几个原则。
首先是最惠国待遇原则。
最惠国待遇是指, 一成员方将在货物贸易、 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领域给予任何其他国家(无论是否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的优惠持遇, 立即和无条件地给予其他各成员方最惠国待遇的实质是为了保证市场竞争机会均等。
它最初是双边协定中的一项规定, 要求一方保证把给与其他任何国家的贸易优惠(如低关税或其他特权)
, 同时给予对方。
关贸总协定将双边协定中的最惠国待遇作为基本原则纳入多边贸易体制, 适用于缔约方之间的货物贸易。
世贸组织将该原则延伸至服务贸易领域和知识产权领域。
最惠国待遇原则包含四个要点。
其一, 自动性。
这是最惠国待遇的内在机制, 体现在“立即和无条件” 的要求上。
其二, 同一性。
当一成员给与其他国家的某种优惠, 自动转给其他成员方时, 受惠标的必须相同, 即享受优惠的必须是同一产品。
其三, 相互性。
任何一成员既是给惠方, 又是受惠方, 即在承担最惠国待遇义务的同时,享受最惠国待遇权利。
其四, 普遍性。
最惠国待遇适用于全部进出口产品、 服务贸易的各个部门和所有种类的知识产权所有者和持有者。
第二是国民待遇原则。
国民待遇是指, 对其他成员方的产品、 服务或服务提供者及知识产权所有者和持有者所提供的待遇, 不低于本国同类产品、 服务或服务提供者及知识产权所有者和持有者所享有的待遇。
这一原则本质上意味着一成员平等地对待国外和本国的产品或服务, 在出口成员和进口成员之间实施非歧视待遇。
国民待遇原则包含三个要点。
其一, 国民待遇原则适用的对象是产品、服务或服务提供者及知识产权所有者和持有者,但因产品、 服务和知识产权领域的具体受惠对象不同, 国民待遇条款的适用范围、 具体规则和重要性有所不同。
其二, 国民待遇原则只涉及其他成员方的产品、 服务或服务提供者及知识产权所有者和持有者, 在进口成员方境内所享有的待遇。
其三, 其他成员方的产品、 服务或服务提供者及知识产权所有者和持有者, 应与进口方同类产品、 相同服务或服务提供者及知识产权所有者和持有者享有同等待遇, 若进口方给予前者更高的待遇, 并不违背国民待遇原则。
第三是透明度原则。
成员方应公布所制定和实施的贸易措施及其变化情况(...
篇五:美国教师联合会是个无政府组织
五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
基础自测 考点突破 热点聚焦
基础自测
点击进入
基础填空
1. 中国是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一支最重要的力量。
(
) 提示:× × 。
该说法夸大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2. 联合国安理会对实质性问题的决定须由三分之二多数通过。(
) 提示:× × 。
联合国安理会对实质性问题的决定须15 票中9 票通过且遵循“大国一致”规则。
3. 中国坚持以共同体的方式实现安理会各成员国的共同目标。
(
) 提示:× × 。
以共同体的方式实现各成员国的共同目标, 是欧盟的宗旨, 不是中国的。
4. 中国组建维和警队是国家行使自卫权的需要。
(
) 提示:× × 。
中国组建维和警队是主动承担国际责任的表现, 不是行使自卫权。
易错诊断
5. 中国通过联合国坚持以双边主义的方式实现共同安全。
(
) 提示:× × 。
中国通过联合国坚持以多边主义的方式实现共同安全。
6. 联合国是世界性的专门性的国际组织。(
) 提示:× × 。
联合国是当今国际社会最大的世界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共同发展、促进人类文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所以联合国不是专门性的国际组织, 而是一般性的国际组织。
7. 联合国是唯一有权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的机构。(
) 提示:× × 。
联合国内部有众多部门, 在这些部门中只有安全理事会负有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 是有权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的机构。
8. 中国是联合国的会员国, 一贯支持联合国的所有工作。(
) 提示:× × 。
中国并不是支持联合国的所有工作, 而是支持符合 《 联合国宪章 》 精神的各项工作。
9. 作为国际组织的欧盟践行多边主义以集体应对各种挑战。(
) 提示:× × 。
亚太经合组织是践行多边主义以集体应对各种挑战的国际组织, 欧盟不是。
10. 欧盟坚决要求美国给予欧盟所有成员国豁免新钢铝关税的待遇, 否则将采取报复措施, 这是欧盟按照主权平等的原则开展活动。(
) 提示:× × 。
欧盟坚决要求美国给予欧盟所有成员国豁免新钢铝关税的待遇, 不符合主权平等的原则。
考点突破
考点一
联合国 考点精讲
透析联合国
联
合
国 国 宗旨 第一,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第二, 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 第三, 促进国际合作, 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的国际问题; 第四, 作为协调各国活动的中心,以 以达成上述共同目的。简单地说, 就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作用 (1) 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解决地区冲突 —— 政治方面
(2) 推动共同发展、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 经济方面 影响 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各主权国家几乎都是其会员国 产生
背景 联合国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胜利的产物, 是人类为和平与发展长期努力的结果
联
合
国 国 主要
机构 大会: 由全体会员国的代表组成的审议机构 安全理事会:(1) 构成: 由中、法、俄、英、美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十个由大会选出、任期两年的非常任理事国组成
(2) 原则: 关于程序问题的决定以15 个理事国中至少9 个理事国的同意票通过。对于实质性问题的决定也需9 票通过, 并且不得有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投反对票( 弃权不算反对), 这体现的是 “ 大国一致” 规则
(3) 地位: 安理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 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由大会选出的54 个理事国组成, 负责联合国的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活动 托管理事会负责监督托管领土, 协助安理会或大会履行它们在国际托管制度方面的责任。该理事会已经完成历史使命 国际法院是为和平解决国际事端而设立的主要司法机构, 设在荷兰海牙, 由15 名法官组成( 法官任期9 年, 可以连选连任)
联
合
国 国 主要
机构 秘书处是联合国各机构的行政秘书事务机构。秘书长是联合国的行政首长, 由安理会推荐, 经大会任命, 任期5 年, 可以连任, 担负重大的国际政治责任 中
国
与
联
合
国 国 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 作为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中国在联合国中拥有重要影响 中国在联合国中的作用: 尊重联合国的权威地位, 维护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这主要表现在: 中国坚持以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 维护世界和平; 以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 —— 促进共同发展 中国关于联合国改革的主张: 中国是联合国改革的最早倡导者和有力支持者之一。中国主张改革应有利于坚持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更好地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维护会员国的共同利益; 应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权和发言权, 切实维护其利益 益
知识拓展 1. 注意区分安理会与联合国大会:(1) 安理会与联合国大会所作出的决议, 效力有差异。安理会作出的决议具有法律约束力, 联合国所有成员都必须遵守, 而联合国大会作出的决议一般来说对成员国的约束力仅是道义上的。(2) 区分联合国大会的表决权与安理会的表决权。“大国一致”规则仅适用于安理会的表决。
2. 关于多边主义的解读: 按照欧洲人的宽泛定义, 多边主义是指“两个以上的国家进行国际合作, 旨在解决国际问题、处理由于国际关系中人们所认知的或实际存在的无政府状态所引发的冲突”。也有学者认为多边主义是一种在广义的行动原则基础上协调三个或者更多国家之间关系的制度形式。中国一些学者认为“多边主义是指世界各国在国际事务中应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加强合作、反对一国一意孤行, 无礼对待别国”。
考点精炼 精练角度1
联合国地位、机构和作用 [ 典型例题] (2012· 海南卷,27)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2011 年10 月4 日,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就一项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进行表决,在 在15 个理事国中, 俄罗斯、中国投了反对票, 印度等4 个国家投了弃权票, 美、英、法、德等其他理事国投了赞成票, 该决议草案未获得通过。
2011 年10 月25 日, 联合国大会就一项要求美国立即结束对古巴实行经济、贸易和金融封锁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 联大193 个会员国中有191 个国家参加投票 票, 其中,186 个国家投了赞成票, 美国和以色列投了反对票, 其余3 个国家投了弃权票, 该决议草案获得通过。
结合材料, 运用联合国机构的相关知识, 说明上述两份决议草案一份通过、一份未通过的原因。
解析: 安理会是世界上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机构, 在成立之初就对表决方式进行了严格的限制, 即实行“大国一致”规则, 常任理事国有一国否决, 决议就不能通过, 同时, 规定了至少9 个理事国赞成, 且常任理事国无否决, 决议才能通过。而联大是联合国的议事机构, 是维护全体成员国利益的机构, 因此联大的决定, 只要半数或三分之二( 要看具体事项) 多数通过即可。
答案: 联合国安理会和联合国大会的表决规则不一样。联大的决定, 需要半数或者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安理会对实质性问题的决定, 需要至少9 个理事国赞成, 并且, 常任理事国具有一票否决权。
[ 强化训练] (2016· 海南卷,27)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问题。
2011 年, 叙利亚发生政治危机和武装冲突。根据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2012年 年4 月联合国叙利亚监督团成立, 负责监督各方停止一切形式的武装暴力。2013 年, 联合国叙利亚化学武器调查小组认为, 在各派冲突中有使用化学武器的情况。同年9 月, 叙利亚申请加入 《 禁止化学武器公约》 》, 安理会授权禁止化学武器组织对叙利亚境内的化学武器进行核查和销毁。2015 年12 月, 联合国安理会全体一致通过叙利亚和平进程国际路线图决议。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 概括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的作用。
解析: 从联合国作为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 在协调国际关系、实践多边主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角度, 结合具体材料回答即可。
答案: 联合国是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 安理会有权对地区冲突进行调查和调解,推动相关国际协议、决议的达成; 通过维和行动, 缓和国际和地区的紧张局势;建立国际军控和裁军机制, 进行武器核查。
精练角度2
中国与联合国 [ 典型例题] (2014· 福建卷,42A)2014 年3 月15 日, 联合国安理会就美国起草的、有关乌克兰问题的决议草案举行投票表决, 投票结果为13 票赞成、1 票否决( 俄罗斯) 、1 票弃权( 中国), 该决议草案未能通过。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在表决后指出, 在这个时候搞决议草案, 只能造成各方对立, 导致局势更加复杂,中 中国一直呼吁国际社会为缓和乌克兰局势做出建设性努力并开展斡旋。
(1) 安理会就实质性问题投票表决时, 常任理事国投哪种票该决议草案不能通过 过 (
) A. 赞成票
B. 反对票
C. 弃权票 (2) 结合材料, 运用所学知识, 就中国在投票时所作的选择进行分析。
解析: 第(1) 问属于对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议事规则的考查, 教材有明确表述即“大国一致”规则, 如果常任理事国有反对票, 决议是不能通过的。第(2) 问中国的行为体现了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具体理论包括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处理国际问题, 应根据其本身的是非曲直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自觉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在人类和平与发展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答案:(1)B (2)① ①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处理国际问题, 应根据其本身的是非曲直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②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自 自觉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在人类和平与发展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 强化训练] (2019· 江苏卷,36B) 结合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70 年来, 中国与发展中国家风雨同舟、携手同行。联合国讲台曾见证中国的郑重承诺: 中国将继续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 坚定支持增加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在国际治理体系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当前, 贸易保护主义、孤立主义等思潮不断抬头, 中国和发展中国家正处于把握自身命运、走稳发展之路的重要时期。2018 年以来的主场外交活动中,中 中国通过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平台, 积极推动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建命运共同体。
(1) 中国为什么重视在联合国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 (2) 中国应如何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建命运共同体?
解析: 第(1) 问, 可从联合国、中国两个行为主体分析。从联合国的角度看,可 可以联系联合国的性质、作用来分析作答。从中国的角度看, 可联系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来分析作答。第(2) 问, 从材料中寻求答案要点。“中国与发展中国家风雨同舟、携手同行”说明中国要重视与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 联合国讲台曾见证中国的郑重承诺: 中国将继续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 坚定支持增加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在国际治理体系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说明中国通过国际治理体系的建设, 争取发展中国家应有的利益, 建设新型国际关系;“ 中国通过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平台, 积极推动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建命运共同体”说明中国要借助国际平台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答案:(1) 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在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共同发展、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的不懈斗争过程中, 离不开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肩负重大的国际责任。
(2) 重视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友谊, 通过“一带一路”等平台来维护共同利益。通过联合国、非盟等国际组织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合作。通过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 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考点二
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欧盟 考点精讲 对比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欧盟 合作
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 亚太经济
合作组织 欧盟 性质 世界性、政府间、专门性 区域性、政府间、专门性 区域性、政府间、一般性 原则 非歧视原则( 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 则) 、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公平竞争原则 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协商一致、自主自愿 愿 共享、
法治
宗旨 促进经济和贸易发展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障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增长; 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 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考虑对世界资源的最佳利用, 寻求既保护和维护环境、又与各成员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需要和关注相一致的方式 式; 保证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与其经济发展需要相当的份额 通过推动自由开放的贸易投资, 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 加强经济技术合作,改善商业环境, 以建立一个充满活力、和谐共赢的亚太大家庭 以共同体的方式,实 实现各成员国共同目标 标: 促进和平, 追求公民富裕生活, 实现社会经济可...
篇六:美国教师联合会是个无政府组织
论权力的概念首先出现在国内政治中, 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应得惩罚的权力、 报偿的权力和制约的权力。
权力政治论是现实主义流派的核心学说, 是西方国际关系学 中影响最大的理论。
国际关系中权力的含义, 摩根索提出:
权力意指人们对他人的思想和行为施于影响和控制的能力。
在国际关系领域, 权力即指一国在国际舞台上 控制他国、 影响国际事务的综合能力。
国际政治的一切解释都离不开权力, 国际政治的本质是为权力而斗争。
权力与影响力不同, 权力的结果往往是强制性的, 而影 响力的效应往往是他们自己主动产生的。
国际关系中权力存在的根源, 在现实主义看来, 就是源于个人对权力的追求。
权力的存在要有四个条件:
1、 在权力的影响 者和被影响者之间存在着价值和利益的冲突; 2、 在权力的关系中,一方最终一定会对另一方的要求有所屈服; 3、 在权力显示的过程中, 权力一方对另一方的服从 所花的代价比不服从所花的代价要小; 4、 在权力的行使者和权力的被行使者之间的差别越大, 双方之间发生武装冲突的可能性就越大。
国家的权力是由国家的实力 决定的。
权力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是有限的, 特别是军事在权力中的作用是有限的。
国家的权力作用受到限制主要体现在:
1、 权力的应用必须和国家利益相吻 合; 2、 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发挥作用的最重要因素是这个国家权力因素中的外交因素。
外交的权力发挥不好会影响国家权力; 3、 国家的权力受到名誉和道德的 限制。
权力政治论对西方的外交政策, 特别是美国的对外政策所起的作用最为明显, 在外交实践中的运用也最为充分。
冲突论国际冲突是理解国际政治的一个核心问题。
冲突论和利益论、 权力论一起被称作国际关系理论的三个核心理论和研究方法。
冲突的概念:
1、 冲突是指某一可确认的 人或群体, 有意识地反对一个或几个可以确认的人或群体, 原因是它们各自在谋求不同的目标; 2、 冲突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 不包括人与自然的斗争; 3、 冲 突的形式有暴力和非暴力的, 有显性和隐性的, 有可控制和不可控制的, 有可理解和不可理解的。
4、 冲突存在于宇宙万物中。国际冲突的根源分析, 肯尼思。
沃尔 兹提出了“三概念”:
1、“人性与国际冲突”, 人的私念和权欲是国际冲突的根本原因; 2、“国家与国际冲突”, 国家体制弊端日显, 社会矛盾深化, 为了加强 对国内的控制, 统治集团往往从对外冲突或战争中寻找出路, 这是国际冲突的重要内在原因; 3、“国际体系与国际冲突”, 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是国际冲突的外 部原因。
国际冲突的五种类型:
一般冲突、 国际危机、 恐怖活动、 内战与革命、 国际战争。
国际冲突的解决途径:
1、 政治解决途径, 包括国家间的谈判、 协商、 斡 旋和调停; 2、 法律解决途径, 以国际法庭为主进行的调解、 仲裁和裁定等; 3、 行政解决途径, 指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所作的各种努力。
20 世纪 70 年代后, 国际 冲突论的影响锐减, 然而, 在博弈论与国际冲突方面仍有新的进展。
均势论(均势)
均势理论是西方国际关系中影响最大、 历史最久的传统理论, 在国际关系实践中对西方国家对外政策的影响也最为显著。
均势是一种分析概念, 反映国际政治中 权力均衡和不均衡的各种态势及其对权力态度转变和各种结果。
均势概念具体为:
1、 均势是表示一种力量的均势; 2、 均势是国家斗争中一种特殊的稳定状 态; 3、 均势是处理国际关系的一种特殊手段; 4、 均势是处理国际关系的一种特殊政策。
均势的模式, 摩根索概括为两种模式:
其一是“直接对抗式”, 其二是“ 竞争式”。
均势有三个比不可少的条件:
1、 无政府结构 2、 最少两个行为体 3、 各行为体的目标应是维护自身的生存安全。
19 世纪以来的均势呈现四种主要类 型:
欧洲均势(1818‐1815 年维也纳会议至一战爆发)、 过渡性全球均势(两次世界大
战之间)、 两极均势(二战之后至 60 年代中期)、 全球多极均势(60 年代中期以后)。
当代的均势是“复合均势“, 是由美苏中日西欧组成的一种“五极体系”, 其特点是 均势在全球范围内展开, 呈现为核竞争和核对峙。
均势理论的特征是?、 西方均势理论的基本目标是寻求均势; 2、 实力是均势的基础; 3、 随机变换联盟是实施均 势的重要手段。
此外, 形成均势需要一个有实力的强国充当的中心平衡机制。
均势是稳定国际社会的主要手段之一, 具有维护和平的积极一面, 但均势也有不足之 处, 主要体现在不确定性、 不现实性、 不充足性三点。
均势不同于均势理论。
均势是某种客观存在, 均势形势可以为我们所利用, 服务于争取和平的斗争, 但均势理 论是一种国际关系理论, 是一种手段和态势, 具有明显的阶级性。西方某些大国推行均势外交, 不过是以均势来掩盖争霸, 目的是为了攫取优势和世界霸权。 均势(BalanceofPower)
(秦亚青\ 杨闯写)
指国际关系中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的力量平衡状态。
以力量平衡为原则谋求自身利益的政策称为均势政策。
研究力量平衡与国际稳定的关系的理论称为均势论, 属研究国际战争与和平、 冲突与稳定的理论。
均势概念起源于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对雅典和斯巴达之间战争的论述, 主要指城邦国家之间相对力量的平衡及其对 国家之间战争的影响。
进入2 0世纪后, 西方现实主义国际关系学者开始对均势进行研究, 逐步将均势从一种国家对外政策目标提高到国际关系理论, 着力研究均势 与国际系统稳定的关系。
代表作包括摩根索的 《国家间政治:
为权力与和平的斗争》、 爱德华。
古立克的《欧洲传统均势论》 等。
该理论认为,如果国际系统的主要 大国保持基本均衡的实力, 并为此采取灵活结盟的手段, 以防止其他国家称霸, 国际系统就可以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然而, 均势的基础是实力, 相互对立的国家为 增强实力和争夺优势的斗争, 往往又会打破业已形成懂得均势。
传统均势理论将欧洲一个世纪(1 8 1 5 -1 9 1 4 )
的相对和平归功于欧洲均势, 认为以英国为均 衡国的欧洲大国均势关系是维持和平的根本机制。
一战以后, 均势理论受到理想主义的攻击, 集体安全体系被认为是更有利于维持世界和平。
二战以后, 由于两大军 事集团的对峙和核军备的发展,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形成了“核恐怖均势”, 均势理论再度受到重视。
2 0 世纪6 0 年代中期以后, 第三世界国家地位和作用的加强, 欧洲在欧美联盟中独立自主倾向的发展、中国国际作用的加强等因素使两极体系向多极均势过渡。
冷战后, 两极均势结束, 多极均势格局日益明显, 一些西方国际关 系的理论家开始重新讨论传统均势关系的可能、 意义和作用。
历史终结论 TheEndofHistory在世界迈向结束冷战之时西方研究国际关系发展模式的新理论, 是西方世界对" 共产主义彻底失败" 产生的盲目乐观心态的产物. 在兰德公司任职的美国前国务院弗 朗西斯. 福山于1 9 8 9 年夏季号《国家利益》 杂志发表《历史的终结? 》 一文, 首次提出了这一观点。
19 9 2 年福山在其《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 一书中进一 步完善了其观点。
主要观点为:冷战结束表明西方政治制度、 意识形态、 经济体系等赢得了彻底胜利和与西方对立的其他意识形态体系的失败。
哲学意义上的长期意 识形态冲突告一段落, 长期以来的人类冲突因此宣告终结。
追求自由成为人类的主要奋斗目标。
虽然福山所指的历史终结在特定的时间内局限于一定地区, 但他坚信 历史的终结必将在所有的地区实现。
批评这一论点的学者认为福山的论述并不是真正的历史分析, 而是哲学意义上的论证, 是站不住脚的。
冷战后的形势并未出现福 山所预料的情形, 各国之间的政治、 军事、 文化、 外交、 经济诸方面的争夺更趋复杂、 尖锐。
1 9 8 9 年后, 世界进入后冷战时期, 美国的遏制战略不再适应形势, 西方
对后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如何发展出现许多新的分析与探讨。
代表性的观点有“单极时刻”论、“民族国家衰落” 论、“不再有主要战争” 论等, 福山的历史终 结论影响最大。
国际利益论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 它意指国家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维护本国和本民族免受外来侵害的一些基本原则.它是国家制定对外目标的重要 依据和决定因素。国家利益的概念经历了国家至上阶段、王朝利益阶段和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利益阶段这三个发展阶段。
在西方国际关系研究领域关于国家利益的研究 主要涉及四个问题:1、 国家利益概念笼统化; 2、 国家利益代表的是什么人的利益, 由谁来决定; 3、 如果国家利益是由统治者来决定, 那么国家利益的内涵是由 什么因素来决定; 4、 国家利益在一个国家的决策中起多大作用。
对于这四个问题, 西方学术界的研究和回应是:
1、 在国家利益的内涵的研究上,从泛泛的国家利 益研究发展到强调国家利益的层次研究上, 这样有三个好处:
第一, 可以避免以前在国家利益分析上的缺陷; 第二, 它可以在国家决策的过程中有前后选择; 第三, 它具有自身的灵活性。
2、 国家利益代表的是什么人的利益, 一派认为国家利益就是指全体人们的利益, 即国家利益是国内利益的总和。
第二派认为一国国家利益是 全部国内利益和部分国际利益的总和; 第三派认为国家利益代表的是统治者的利益。
3、 一个国家国家利益的制定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这就是一国实力。
4、 国家 利益在一国外交政策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任何其他因素都不能取代它。
冷战结束后, 美国学者亨廷顿和约瑟夫。
奈以新的视角对国家利益问题作了新的探索, 但他们 基本还是从保持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 维护美国的国家根本利益出发, 进行国家利益的新探索, 他们提出的主张仍摆脱不了“世界问题美国化、美国利益全球化” 的 模式, 实质上代表的是西方文化、 认同和价值的国家利益观。
地缘政治论 Geopolitics
(秦亚青写)
认为地理因素对国家权力和国家行为产生重大影响的国际政治理论。1 9 世纪德国地理学家拉茨尔最先提出地理政治的概念, 2 0 世纪瑞典地理学家基伦首次明 确使用地缘政治一词。
基本观点有:
1 、 地理因素是国家权力的基础和国家行为的决定性因素; 2 、 利用地缘环境可以扩大国家权力延伸的范围; 3 、 技术发展可以 改变对地缘环境的利用方式和行为。
二战前的重要学派:
1 、 马汉的海权说, 认为世界强国必然是海洋强国, 谁控制海洋和重要海洋通道, 谁就可以控制世界。
2 、 麦金德的陆权说, 随着2 0 世纪初铁路技术的迅速发展而提出, 认为大陆强国才能称霸世界, 谁控制东欧就可以控制“心脏地带”, 谁控制心脏地带谁就可以控制“ 世界岛”(欧亚大陆), 谁就可以控制世界。
3 、 杜黑的空权说,随着空军的出现而提出, 认为谁控制了天空, 谁就可以自由地延伸自己的权力, 从而扩大世界范围 内的控制能力。
4 、 卡。
豪斯霍弗的生存空间说, 认为不断扩展生存空间是国家取得原料和市场以及人口增长的必要条件, 因而也是国家权力增长的必要条件。
二战 以后的重要学派是斯帕克曼的地缘地带说, 认为欧亚大陆的边缘, 即西欧、 中东、 南亚、 东亚, 是最重要的地带, 谁控制边缘, 谁就可以控制欧亚大陆, 进而称霸世 界。
地缘政治论对西方国家的对外政策产生过很大影响。
生存空间说曾为希特勒的侵略提供理论依据, 心脏地带说成为美国考虑2 0 世纪7 0 年代战略三角关系的依 据之一, 边缘地带说也直接影响了美国战后遏制政策的形成。
现在, 地缘政治论的影响仍然很大, 以控制重要资源为核心的资源地缘说便是一例。
地缘政治论往往成 为地缘决定论, 把地缘因素作为决定国家行为和政策的唯一重要因素, 而不探讨地缘因素和其他因素的相互作用及对国家行为的影响, 对地缘因素
的错误认识可能成 为导致决策失误的原因。
复合博弈论 GameTheory 又称对策论或游戏理论, 它是基于数理分析和逻辑推理基础山的一种合理决策理论。
博弈论是科学行为主义学派极为推崇的一种理论框架, 它包含研究“合理行 为” 的策略和方法,是游戏规则和策略选择的统一。
1 9 4 4 年约翰。
纽曼和摩根斯坦合著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 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博弈理论的初步形成。
一般来 说, 博弈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1 、 弈者, 每场博弈都有两个以上的弈者组成; 2 、 收益, 由于行为者的价值体系不同, 收益也不同; 3 、 规则, 只有遵守规则才能使 博弈正常进行; 4 、 信息条件, 它决定每一行为者对博弈环境以及其他行为者的选择所掌握的信息数量和质量。
5 、 每一行为者用来达到目的的战略; 6 、 进行博弈 的整体环境; 7 、 动态的互动作用。
在这些要素中, 策略选择是中心环节。
作为一种国际政治理论, 博弈论首先有两个基本假设:
1 、 竞争各方在安排其优先选择,估算得失和估计对方选择时都是符合理性的; 2 、 每一个竞争者的战略 和决策都取决于另一个竞争者的战略和决策。
博弈的定理是任何策略均以最小最大值为基础, 即最小收益最大化、 最大损失最小化。
博弈基本形式有零和博弈和变数 博弈两种, 即“谁是懦夫” 博弈和“囚徒困境” 博弈。
博弈理论在西方国际关系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国际关系这门学科注入了活力, 加深了我们对国际问题的 理解, 但在复杂的国...
篇七:美国教师联合会是个无政府组织
的政治制度美国是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 就其本质来讲, 代表少数资产阶级掌握政权是美国政治的根本性质。
为了 掩盖这一性质, 使国家机器能够以大多数人意志的名义有效地运转, 它设计了 一整套较为系统的政治制度和政治规范,这些制度规范的基本要素是:在政治体制上----采用‘三权分离’ 和权力制衡制,行政、 立法、 司法这三种最基本权力由总统、 国会、 和法院分别承担并相互制约以维持权力结构的平衡;在中央和地方关系上------实行联邦制, 联邦和地方各有一套相对独立的权力机构, 根据宪法的权力界定各行其是;
在行政体制上实行总统制度, 一个拥有巨大权力的总统负责处理美国的内政外交事务;在立法体制上实行两院制度, 两院由一个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众议院和各州选举产生的参议院组成;在政党制度上实行两党制, 共和党和民主党轮流在政党制度上实行两党制, 共和党和民主党轮流执掌国家政权。在这些正式的制度之外, 利益集团、 大众传媒等政治力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对美国政治施加了 巨大的体制外影响, 使美国的政治运作过程呈现十分复杂的特性。
美国的政治制度分三大板块• 一是美国政治制度的确立 ------主要介绍美国政治制度确立的历史背景;美国宪法与美国政治制度的确立和美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二是美国的政治结构-------国会制度、 总统制度和司法制度。• 三是美国的政治参与, 主要反映美国的民主政治------包括选举制度、 政党制度、 利益集团和大众传播媒介.还有一个思想库.。
本章要把握和思考的问题有:1、 美国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基本原则是什么?2、 美国宪法产生的背景、 特点及历史作用是什么?3、 邦联制和联邦制的区别是什么?4、 美国政府的三权是如何分离而又相互制衡的?5、 《独立宣言》 的基本精神有哪些?
一、 美国政治制度的形成美国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 英属北美殖民地时期、 邦联时期和联邦时期三个阶段。
同时把握以下几个问题:1、 美国政治制度的两大基石:
弗吉尼亚美国制度议会和《五月 花号公约》弗2、 番恩所写的《常识》3、 《独立宣言》4、 美国宪法及特点
(一)
、 美国政治制度的两大基石1、 弗吉尼亚议会。1607年, 第一批英国移民建立了 第一个永久性的居民点----詹姆士敦, 开始了 弗吉尼亚殖民地历史。1619年7月30日, 移民中的全体成年男子选举了 弗吉尼亚议会, 并通过了 法律。
这是美州最早的民选议会制度。
它以法治取代了 行政命令。议会制度。
它以法治取代了 行政命令。1639年, 英国王查理一世承认了 它的合法性。
以后建立的13快殖民地都以此为样板建立了 自己的议会-------这种代议制政体成为合众国的一项基本原则。
但是, 独立前的北美政治体制在很大程度上模仿了 英国的立宪制度。13个殖民地的政治体制按照最高权力的来源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特许殖民地。
由英国国王直接向殖民者颁发特许状而形成民者颁发特许状而形成。在特许殖民地中, 最高行政长官由议会选举产生后经英国王批准任命, 两院制的议会则由自由人选举产生, 法官由总督经一个参事会同意后任命;
二是业主殖民地。英王通过特许状将殖民地赐予其宠臣和大贵族, 归其私有和统治, 总督承认英王对殖民地拥有主权, 但英王对殖民地制定和通过的法律拥有批准权和否决权;三是直辖殖民地。这类殖民地的总督由英王任命, 根据英王的命令进行统治行统治。以上的三种类型中, 除了特许殖民地有一定的自治权外, 其他殖民地都在英王的严格控制之下, 作为最高行政长官的总督实际上是英国王的政治附庸。
正是由于这种严格的控制, 导致了独立战争的爆发。
2
、 五月 花号公约《五月花号公约》 是 英国第一批清教徒移民乘船驶往北美殖民地, 上岸前制定的政治纲领。1 620年9月1 2日1 620年9月1 2日, 1 02名清教徒搭“五月花号” 船离英, 1 2月到达普利茅斯。
上岸前, 制定《五月花号公约》 , 主要内容是:
“组织公民团体” , “将拟制并订立最合乎和最有利于殖民地福利的公正而平等的法律、 法令、 规章、 条例及官职” 、 “要服从和信守一切这样的法律” 。
这个公约成为1691年前普利茅斯自治政府的基础。
它影响后来的《独立宣言》 、 《美国联邦宪法》 和林肯的“民有、 民治、 民享” 思想。1 02名清教徒搭“五月花号” 船离
,最早建立的殖民地根据<五月花号.>公约制定了 自己的宪章,被称为自治宪章.。
这些自治宪章中最著名的是, 《基本法令》 (P4)
-------被一些美国学者称为近代第一部成文宪法。《五月花号公约》 形式上虽然不是但究其精神应该是美国的第一部宪法。
自治宪章的显著特点------P4:第一、 自治宪章是由开创殖民地的社团自订,而非英国王授予;第二、 自治宪章从一开始就具有许多民主因素:A、 宪章确立的代议制度。B、 宪章规定政府的权力是有限的, 即受议会的限制和制约, 以防止其建立专制统治及侵害人民的权利。C、 提出了人民主权的思想。
------P5
五月 花号的意义------P4;它开创了 按照多数人的意志管理国家的先例,或者说,它奠定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因此,它与1619年的弗吉尼亚议会并列,被美国学者称为美国政治制度的两大基石.
(二)
、 一份鼓舞人心的宣传物-----《常识》在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过程中, 最早在理论上提出设想的是在独立战争前夕从英国移居北美的托马斯、 潘恩。1776年1月, 他发表了 一本名为《常识》 的小册子。
在这本书中, 他对英国式的君主政体和世袭制度进行了 深刻的批判,同时宣布, “凡不以共和国原则为基础的政府, 或者换句话说,凡不以公共事务为其全部和惟一目的的政府, 都不是一个好政府”他认为只有民主共和国的体制才“体现了 自然状态”府” 。
他认为, 只有民主共和国的体制才“体现了 自然状态” ,才真正产生与人们的欲望, 促使人们相互合作, “积极地促进我们的幸福” 。《常识》 第一次公开站在北美人民的立场上提出了 自己的政治要求和阐释了 北美人民对专制的痛恨和对民主、 自由和人权的渴望。《常识》 极大地鼓舞了 北美人民与英国军队作战的勇气,成为当时美国成年人的必读书。
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1 737年1 月29日-1 809年6月8日),英裔美国思想家、 作家,政治活动家、 理论家、 革命家, 激进民主主义者。
生于英国诺福克郡, 曾继承父业做过裁缝, 后来做过教师、 税务官员。思想体系潘恩是激进的民主主义和自然神论者潘恩是激进的民主主义和自然神论者, 他的“世界公民” 理念宣传建立“世界共和国” , 他也是公共教育、 最低工资限额的提出者之一。
在潘恩思想体系中, 国王与贵族不存在了, 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他的“世托马斯·潘恩影响潘恩所著《常识》 极大地鼓舞了美国独立士气,他的一些其他作品帮助了法国、 英国的民主事业。
(三)
、 《独立宣言》 奠定了 美国政治制度的基础1 775年4月, 北美独立战争爆发。
5月1 0日, 第二届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
6月1 5日, 会议根据新英格兰代表的提议, 通过了 组织正规军和任命乔治·华盛顿为总司令的决议从此大陆会议成为国家政权形式的组织令的决议。
从此, 大陆会议成为国家政权形式的组织,成为领导独立战争的政权机关。
1 776年, 6月7日, 弗吉尼亚代表提出各殖民地脱离英国的决议案; 会议选出杰斐逊、 富兰克林、 约翰·亚当斯等人组成委员会, 起草脱离英国而独立的宣言; 7月4日, 会议在长时间的辩论后, 通过了 杰斐逊起草、 富兰克林等人润色的《独立宣言》 。
《独立宣言》 第一次用纲领的形式表达了 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并向全世界宣告:
北美13个“联合起来的殖民地, 从此成为、 而且理应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 。这一天, 后来被定为美国的国庆日。
原来的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 成为美国最早的13个州。
《独立宣言》 的基本精神:阐述了 美国革命及美国独立的理论依据, 论证了 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论, 论证了 人民主权的思想。(P6---7)它宣布了 人人生而平等它宣布了 人人生而平等、 人人享有不可转让的权利、政府的正当权力来自被统治者等原则, 成为美国人的理想和信条, 对美国政治生活产生了 经久不衰的影响。人人享有不可转让的权利
《独立宣言》 提出的四条重要政治原则及其关系-----------P7自然权利原则国家起源的社会契约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人民革命权原则
关系前提是人们享有与生俱来的、 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生命权、 自 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据此得出的结论是:人们制定契约成立政府的目的是为了 保障这些权利,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如果政府违反其成立的目的、 损害人民的权利, 人民就有权起来废除这样的政府, 政府中直接代表人民的立法部门的地位应高于行政部门。
《独立宣言》 的缺陷-----P8-------没有真正体现人人平等的精神, 因为, 当时讲的“人人” 没有包括印第安人和黑人。
(四)
、 从邦联到联邦-------美国宪法的诞生在世界上, 国家结构形式基本分为两种:
单一制和联邦制。在台湾当局不接受“一国两制” , 特别是一个中国原则的背景下, 台湾岛内外的一些人提出了联邦制或邦联制模式来解决台湾问题。有的人主张先实行邦联制, 然后过渡到联邦制, 有的人干脆主张只搞邦联制。
对于这个问题要有清楚的认识。
1、 对几个概念的理解单一制-------
联邦制度-------所谓的联邦, 就是中央和地方分权。
中央和地方出让各自部分权力, 组织国家机构,这些机构就是“联邦” , 由联邦主体和“联邦” 共同组成完整的国家。在联邦制国家里, 联邦政府和各主体政府之间不存在上下级关系, 不存在一方全面节制另方的权力全面节制另一方的权力。
两种政府权责划分明确, 各司其职。一般来说:
中央政府负责国防、 外交、金融、 货币、 全国性法律、 以及一些必要由联邦统一管理和服务的社会功能。
而各地的经济、 文化、 社会事务均由当地政府负责。两种政府权责划
联邦制是由联邦主体构成的. 所谓联邦主体, 是构成联邦制国家的基本单位, 有一定的面积和人口, 对本区域享有主权,相当于一个“权力被弱化的国家” 。
美国的州、 德国的州、 印度的邦、 俄罗斯的自治共和国等等的自治共和国等等, 都是联邦主体。
联邦制的基础是分权。
联邦和地方分权、地方和地方分权、 联邦内部又各司其职。都是联邦主体联
联邦与地方分权而治, 互不干扰, 地方有充分余地发展本区的特色经济、 文化、 社会生活, 而多元化的发展一般被公认为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和表现之一。
联邦仍然控制着国防、 外交、 警察、 金融全国性立法等大权融、 全国性立法等大权, 足以有效地保持国家的统一。足以有效地保持国家的
邦联制模式-------是若干主权国家的联合, 本质上说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在邦联制下, 各州都是主权独立的实体(就很像苏联倒台后新的独立的各前苏联共和国所成立的“独联倒台后, 新的独立的各前苏联共和国所成立的体” 一样)
, 所谓的中央政府, 致使来协调各州之间的行动的, 对各州没有控制权。
而这个中央政府, 也只有一个国会, 没有行政机构和法院系统。独联
2、 邦联制及其特点:独立战争后的 1777年11月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的《邦联条例》 宣布成立的“美利坚合众国” 只是各州之间的一种“亲密的联盟” , 各州均把自己称为“STATE”(国家)
。
邦联制的特点A、 邦联是一个中央权力极弱的松散的国家联盟。B、 邦联政府议行合一, 由议会代行行政职能。
(见P10的政府结构图)行政职能。
(见P10的政府结构图)
邦联与联邦的比较:A、 美国在1781年-----1788年实行的是邦联制。邦联为各州的组合, 中央政府的权力为各州的赐予, 而无直接管理人民的权权;B、 1789年美国开始实行联邦制。
联邦为全体人民的组合, 中央政府与各州政府的权直接来自人民。
人民有看管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权。
美国为什么要选择择邦联制度最主要的因素, 是美国人对强大的中央政有着恐惧感。
这是原自他们在殖民地时期, 被英国政府所盘剥的经历。
他们害怕自己成立的政府, 它强大,以至于有一天, 也会危及到他们自由和权益。
所以, 才有意让中央政府拥有最少的权力。
经过几年的实践, 美国人发现这种制度有诸多弊端:A、 这个国家实际上是一个没有什么权力的松散组织。这个“国家” 没有国家元首这个“国家” 没有国家元首, 没有政府首脑,也没有一个真正的政府。
许多本应由政府来行使的权力(比如对外宣战、 和约缔结、 外交主导、 货币制造)
, 是由国会来行使的。
国会的权力其实很小, 比如组建海军、 从各州招募军队、 解决各州争端等, 就需要三分之二邦的同意。没有政府首脑
B、 一个没有权力的政府难以巩固和发展独立战争的成果, 无法有效抗衡西部印第安人的反抗、 英国人在海上的骚扰以及本国农民的起义, 也实在承担不起诸如协调金融贸易调节市场流通金融贸易、 调节市场流通、 保卫国家安全之类的重任。原本松散脆弱的“联合之邦” , 甚至面临动乱、 内战、 无政府状态和分崩离析的危险。保卫国家安全
C、 这样的一个 既没有管理经济的能力, 也没有保卫国家的军事力量(军队解散了 )
政府, 本身也无法运作。
3、 美国宪法的制定(1 )
、 美国宪法的制定1 787年5月25日(一说5月4日)
邦联国会主持召开的各州代表会议在费城举行, 除罗德岛州外, 其它1 2州派出了代表出席。
会议的最初议程是讨论修改《邦联条例...
篇八:美国教师联合会是个无政府组织
三章国家的起源国家的起源与政府存在的基础小结• 如果市场是有效的, 那就没有政府介入的必要。• 市场失灵的存在, 为政府介入提供了初步的理由。• 但政府是否能够如人们所期待的做好, 值得进一步研究。即使认识到政府介入可能不如人意• 即使认识到政府介入可能不如人意, 彻底转向相信市场的解决办法也是草率的。• 对政府过高的期待固然有其问题, 对市场的过高期待也是一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希望可以为理解市场与政府的“定位” 或“边界” 提供有益的启发。彻底转向相信市
• 1 , 美国, 想打谁就打谁; 2, 英国, 美国打谁我打谁; 3, 俄罗斯, 谁骂我我打谁;4, 日本, 谁打我我让美国打谁; 5, 朝鲜,谁让我不痛快我就打韩国; 6, 韩国, 谁打谁让我不痛快我就打韩国; 6, 韩国, 谁打我我和美国一块军演吓唬谁; 7, 中国, 谁打我我就骂谁。
(其实, 骂都不敢, 只是小声说说道理。
。
。
。
)
国家的定义和起源方式国家的职能国家的职能政府职能
国家是什么?•韦伯《经济与社会》 :
国家是一种制度性的权力运作机构, 它在实施其规则时垄断着合法的人身强制。•斯图尔德《文化的变化》 和塞维斯《原始社会的组织:一种进化的观点》 :
国家是一种特殊的、 有明确标志的社会。统治机构进化社会类型社会类型•哈斯《史前国家的演进》 :
国家是具有实行中央集权的专门化政府的社会。•西塞罗那《共和国》 :
国家乃人民之事业, 而人民是许多人基于法的一致和利益的共同而结合起来的集合体。•卢梭:
国家是社会契约的结果, 是集合了 全体人民共同要求和共同意志的, 同时具有最高权威的道德共同体。政府公民利益、 愿望及国家主权
一、 定义国家的定义和起源方式守夜人——全能政府——有效政府
• 各种社会结构的综合体• 具有最高权威的道德共同体• 以法律的统治权力为基础的利益团体• 特殊的、 有明确标志的社会• 具有实行中央集权的专门化政府的社会• 阶级统治的工具
国家是各种社会结构的综合体, 它使这些机构共同管理一个特殊的、 高度进化了的社会。怀特·弗里德就认为, 国家是“一种建制的复合体, 是在超越血缘关系的基础上而建立起来的社会政权。
”定义( 一)卡内罗也写道:
“我指的国家是一种自治的政治单位,在其领土上包涵了多种社会群体, 并拥有一个中央政府,施行征税, 征募劳力从事劳动和战争以及颁布和实施法律和权力。
”
卢梭则主张从公民的利益、 愿望及国家主权的角度去揭示国家的本质, 在他的思想中, 国家是社会契约的结果, 是集合了全体人民的共同要求和共同意志, 同时具有最高权威的道德共同体。郏烈纳克认为, 国家是位于一定的土地内, 赋有一种固有统治权的人类团体。克拉勃则把国家看成是一种以法律的统治权力为基础的利益团体, 他强调法律权威的至高无上性和国家在保护各种利益中的作用。
这种观点明显地强调统治机构在国家中的作用。
国家是一种特殊的、 有明确标志的社会。
这种国家观试图从“社会” 中划分出作为特殊阶段产物的“国家” 来并以进化的观点阐明国家同部落的“国家” 来, 并以进化的观点阐明国家同部落酋长领地的不同。
这种提法可以在斯图尔德《文化的变化》 和塞维斯《原始社会的组织:
一种进化的观点》 中见到。定义( 2)
哈斯把国家定义为“具有实行中央集权的专门化政府的社会”(乔纳森 哈斯的社会(乔纳森·哈斯, 1988)
这种观点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上述两种思想的总和。
它既把国家看作是一种社会类型, 又强调政府在国家中的特定作用。1988)
这种观点在某种意义定义( 3)
• 马克思、 恩格斯:•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定义( 4)
二、 起源方式
• 严谨的国家起源理论有两大类: • 自发论 :
自发地、 理性地、 自愿地大型政治单位社会契约论• 强制论 :
武力和未开化的私利外部强迫:
军事征服模式内部强迫:
一群精英获得控制关键因素的权利。在军事威胁环境下的自我维持如个体被迫服从不断增长的集权统治, 目的是减轻强大的相邻公社带来的威胁。
• 由伊壁鸠鲁最先提出国家和法律是为了 保护个人利益而达- - 国家和法律是为了 保护个人利益而达成的契约起源方式( 1)社会契约论• 斯多 葛派的自 然法理论提供了 论证基础
• 西方社会契约论• 国家由个体的契约产生, 国家来源于社会契约。“自然法是一种求得互不伤害和都不受害的[对双方]有利的契约……国家起源于人们相互之间的契约……公正不是某一个自身存在的东西, 而是存在于人们的相互交往中, 它是一种契约, 是每一次在一些国家内为了不损害他人和不受他人损害而制定的契约” 。
• 代表人物:• 霍布斯洛克• 洛克• 卢 梭
社会契约论 – 霍布斯 Hobbes• 国家比喻成“利维坦”Leviathan – ( 来自 《圣经》 ,( 来自 《圣经》 ,力巨大无比的动物)– 自 然状态:
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 人的本性:
利己, 趋利避害– 人们相互惧怕, 互不信任,为了 保全生命, 订立契约指一种威指一种威
霍布斯的国家学说是从分析“人心”看来, 国家是“人造的人” , 要统治整个国家的人必须了解人心他自信掌握了了 解人心的办法必须了解人心, 他自信掌握了了 解人心的办法, 并看透了现在人的本质。开始, 在他并
霍布斯首先设定在国家出现以前, 人类生活在“自然状态” 中。
所谓自然状态, 就是人按照他的自然本性而行动, 而这样行动被认为是合理的、 自然的。在自然状态下, 由于人的自私本性, 人人都有统治他人的冲动。
因为你不去统治别人, 别人就会统治你; 你不去加强统治, 就会失去已得到的统治及成果果。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安全, 每个人都有制服他人的最后权利, 这是人的自然权利。
“自然权利” 是个人追求利益和安全的绝对自由, “是每个人按照自己所愿意的方式运用自己的力量保全自己的天性——也就是保全自己的生命——的自由。
”
霍布斯推测人们会尽力结束“悲惨的战争局面” ,人们会去寻求和平, 以使自己的人生安全和幸福等到保证。
他们并不是生性善良, 而是相互惧怕,为了能更好的生存, 避免同归于尽, 人们组成了社会。
在社会中, 人们开始受到理性的控制, 学会应用判断和推理来进行合理的自我保护。订立契约是国家产生的直接原因, 霍布斯指出:国家的本质“用一个定义来说, 就是一大群人相互订立信约, 每人都对它的行为授权, 以便使它能够拥有按其认为有利于大家的和平与共同防卫的方式运用全体的力量和手段的一个人格。
”
国家的产生过程交织着人的理性和本性的斗争。当个人寻求利己本性的满足反而威胁到个人生存的时候, 也就意味着个人的利己本性要接受理性的抑引, 订立“社会契约” , 建立合理的个人准则和社会秩序。“社会契约” 论是霍布斯国家学说的理论核心“社会契约” 论是霍布斯国家学说的理论核心,这一理论实质上是人的社会角色从身份到契约的转换在政治上的反映。
他把国家作为一个自然物来研究, 揭去了笼罩在国家之上的神秘的神学面纱, 与当时君主及教会宣扬的“君权神授” 说是根本对立的, 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特征。
社会契约论- 洛克 Locke• 自 然状态:
平等与自 由, 和平, 人无善恶, 人们相互帮助, 完备无缺的状态• 人的本性:
追求幸福• 存在自 然法, 但是没有一种强制性的权威作后盾, 为了 保障个人神圣的自然权力, 自 愿订立契约• 政府约束理论 – 对于国家的要求更苛刻 ( 保护人民的生命、产等)自 由、财
在约翰·洛克那里, 人类比霍布斯想象的要有更多的理性和更少的侵略性, 自然状况并不是一种持续不断的战争状况, 而是“一种和平的, 有善良意志存在的,人们相互帮助和相互维护的状况。
”生活的人们是平等的, “一切权力和管辖权都是相互的, 没有一个人享有多于别人的权力” , “不存在从属和受制关系” , 管理社会的权力是全体委托赋予的。但同时他还强调指出, 这种自由状态并不是“为所欲为的状态” , 而是由“一种为人人所应遵守的自然法对它起着支配作用” 。在这种状态下
社会契约论- 卢 梭Rousseau• 前提天赋人权:
人生而自 由绝境:
不利于人类生存的障碍方式:
公意• 基于上述的前提, 人们为了 生存让渡自 己的权利组成国家• 主权在民, 立法权属于也只能属于人民
起源方式( 2)马克思、 恩格斯的观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家起源与本质的学说集中地马克思、 恩格斯关于国家起源与本质的学说集中地反映在这样一个思维链条上:
即社会分工--私有制--阶级--阶级矛盾与斗争--国家。
在马克思、 恩格斯看来, 任何事物都是一个过程, 都必然经历产生、发展、 灭亡的历史, 国家也不能例外。
原始社会末, 生产工具不断改进, 人们的劳动技能不断提高, 产品逐渐有了 剩余, 这就为私有制的出现提供了 可能。
与这一进程相伴随的是社会分工的实现, 共同劳动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 必然带来社会的分工, 最初是从农业中分离出畜牧业, 随后手工业、 商业也分离出来。
由于剩余产品和社会分会工的出现, 使社会分裂为两大阶级——奴隶主和奴隶。
社会的平等被打破了 , 奴隶主不仅占有奴隶的全部劳动, 而且占有奴隶本身 , 毫无人身 自 由的奴隶必然要起来反抗奴隶主的统治, 于是, 维持社会秩序的暴力组织的出现就具备了 前提条件。
这种最终出现的暴力组织, 就是所谓的国家。大阶隶主
• 过程:
生产力发展- 剩余产品、 社会分工- 私有制- 阶级- 阶级斗争- 国家• 国家的产生本质:
阶级斗争尖锐化的结果• 国家的产生本质:
阶级斗争尖锐化的结果• 恩格斯:
国家无非是一个阶级镇压另 一个阶级的机器
起源方式( 3)新制度经济学的国家观国家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基石之国家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基石之一, “理解制度结构的两个主要基石是国家理论和产权理论。因为是国家界定产权结构, 因而国家理论是根本性的。
”“理解
a国家的行为有成本-收益原则驱使, 国家带有浓厚的经济人色彩。b“诺思悖论”
诺思等人在综合前人学说的基础上出色地构造了一个有关国家的新古典理论, 他们认为, 国家是享有行使暴力的比较利益的组织, 这个组织的目的是使统治者的福利或效用最大化。
国家的行为由成本——收益原则驱使, 国家带有浓厚的经济人色彩, 其效用最大化的实现依赖于四种关系:
即统治者与选民的关系; 统治者与代理人(官僚)
的关系; 国家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统治者与潜在统治者的关系。统治者与选民的关系是决定国家效用最大化的根本因素。
“诺思悖论” 1国家一方面要使统治者的租金最大化, 另一方面要降低交易费用以使全社会总产出最大化, 从而增加国家税收。
然而, 这两个方面之间存在着持久的冲突。
“诺思悖论” 描述了 国家与社会经济相互联系、相互矛盾的关系, 即“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然而国家又是人为经济衰退的根源” 。
• “诺思悖论” 2诺斯在1 981 年提出, 国家具有双重目标, 一方面通过向不同的势力集团提供不同的产权, 获取租金的最大化; 另一方面, 国家还试图降低交易费用以推动社会产出的最大化, 从而获取国家税收的增加。国家的这两个目标经常是冲突的。
“诺斯悖论” 描国家的这两个目标经常是冲突的。述了国家与社会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矛盾的关系,即“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然而国家又是经济衰退的根源” 。
另外, 由于存在着投票的悖论、理性的无知, 加之政治市场的竞争更不充分和交易的对象更难以考核等因素, 政治市场的交易费用高昂。
结果, 政府作用的结果往往是经济增长的停滞。诺斯悖论描
“诺思悖论” 3诺思提出的“暴力潜能” 分配论认为国家带有“契约”和“掠夺” 的双重属性。
若暴力潜能在公民之间进行平等分配便产生契约性的国家平等分配, 便产生契约性的国家; 若这样的分配是不平等的, 便产生了掠夺性(或剥削性)
的国家。若这样的分配是不
• 乔纳森·哈斯在《史前国家的演进》 一书中认为国家起源理论有四种书中, 认为国家起源理论有四种, 即融合论、 冲突论、 折衷论和他自己的权力中心论。即起源方式( 4)
• ①融合论。
融合论的中心思想即社会契约理论, 代表人物是前面论述过的霍布斯和洛克。在社会契约者看来, 对于人类来说, 任何形式上的政府都比没有政府强。
为了从管理上获益, 人们必须放弃在损害他人的情况下寻求幸福的自然权利, 而放弃这种权利, 就意味着要使个人意志服从共同意志味着要使个人意志服从共同意志, 这种共同意志最终转化为一个至高无上的统治者。
为了从有秩序的社会中获益, 人们签订社会契约, 把自己的权力交给了政府。
融合论的代表人物还有斯宾塞、 萨默、 杜克海姆等。这种共同
• ②冲突论。
冲突论的代表人物是卢梭。
在关于理想政府的思想中, 他同融合论者差别不大, 但在政府的历史发展问题上却提出了与融合论相对立的观点。
按照他的假设, 由于精耕细作的农业和冶金技术的发展, 经济和政治上的不平等便开始了。
人口数量不平等同时增长。
然而, 一个人财富的增加就意味着另一个人财富的减少, 于是一些人完全丧失了土地和财富些人完全丧失了土地和财富, 乞丐和偷盗者增加了, 社会的混乱也便增多了。
在这种混乱状态下,富人意识到了正规地管理社会的重要性, 并最终想出了 建立一个有严格法律机构的正规政府制度的方案。
冲突论的代表还有摩尔根、 弗里德、 马克思、 恩格斯等。乞...
篇九:美国教师联合会是个无政府组织
与管理 一九 八八 年 第 三 期我 国 教 师 地 位 低,工 资少,是社会 上 特 别是 教 育 系统 经 常 议 论 的 话 题,国 家 也己 着 手 解 决 此 问 题。看 了 下面 刊 登 的 美 国 东 湘 教育 大 学教 师 在 一 切 社 会中 始 终 占有重 要 的 地 位。包 括 中 国、欧 洲 和美国在内 的 世 界各 国,一 方 面 教师 受 到 社 会上 许多 人 的 尊 敬 多另 一 方 面 在 世 界 各 国,教师 也受人歧视,甚 至 遭 到 迫 害。在美 国,社会对 教师 的看 法和 态 度 发 生 过 许 多 变 化;而且,其 变 化 之 快,超 过 了 其 它 国家。比 如,在欧 洲 国家,人 们 尝、以 尊敬 的 口 吻 称呼 教 师,特 别 是 大 学教 师。德 国 人 习 惯上称 德 国 教授的 妻 子“先 全 夫 人”,如 斯 密特教 授 先生夫 人。在美 国 的 中 小 学或大 学,学 生 称 他 们 的 老 师 或 教授“某 某先 生”、“某某 博 士”或“某某小姐”。有 时,学 生 用教 名 称呼 他们 的 老师 或教 授,如 帕 特、约 翰,等 等。本 世纪 六十年 代 以 前,美 国 教师 和 教 授 确实 享有 来自 学生 的 尊 敬。但 是,六 十年代 以 后,这种尊 敬开 始 稳 定 地下 降。我认 为,这 种现 象 是 由多种原 因遭成 的。首 先 是 由 于 美 国学 生成分 的 改 变。美 国 有 百分之 七 十五 的 美 国 居 民 住在城市 里,大多数 是 白人。目 前 至 少 有二 十 六 个 主要 城 市,黑 人、西班 牙 和 拉美人 已 成 为 多 数。这 些 人 有 着 不 同的 文 化、价 值 观念和 信 仰。他 们对 他 们 孩 子 上 学 的 理解 和 支助 大 大有 别 于 来 自 白人、中产 阶 级 阶 层的 理解 与支 助。一 般情 况 下,黑 人 和 拉 美 人 不 可 能 为他 们在校 孩子的 问题 花费 大 量 时间 和 精 力,因 为 他 们 必 须 把 大 量 的 时间 和 精 力 用于 维 持 家庭 生活。而且,不 少这 类 家 庭没有父 亲,母 亲 独 自 承 担 家 庭 负 担。许 多 实 例说 明,这些家 庭 的 父母 自 身 没 有 受 过 足够 的 教 育,因此 他 们不 能 很 好 地帮助 自 己 的 孩 子,也 不 能 理解教 育 的 意义。有 时,这 些 父 母亲 把 教师 看 作 他们 的 敌 人,认 为教师在 教 育、经 济 和 政 治方 面一 直 压制 着 他 们。在 一教 授 梅 尔 文·霍华特 为 中 国 读 者 写 的 《 美 国教 师 的 社 会 地 位 》 一 文,我 们 就会 了 解 到 教师 的 地 位 问 题 不 仅 中 国 有,其 它 国 家 也 有。产 生 的 原一因 也 很 复 杂。这 对我 们 正 确 对 待 和解 决 这 一 问 题 是 有 益 处 的。个 很长 的 时期 内 教 师 主要 来 源 于 白人 和 中产 阶 级。这 些 因 素 结合 起来,影 响 着 许 多 这 类 家长 的 态度 和 行 为。这 种 现 象 在 美 国的 许 多大 城 市,诸 如,纽约、芝加 哥、波 士 顿、费城、奥克兰、亚 特 兰 大、圣路 易斯 等 都 存在。这 种 态度 以 及 儿 童 缺 少 来 自家庭 方面 的 鼓 励 与帮 助,往 往导 致缺 少 对 学 校 和 教 师的 尊 敬。这 种 态 度自 然 也为 教 师 带来 许 多教 学 上 和纪 律 上 的 问 题。此 外 从教 师所受 的 教育考 虑,美 国 教 师 的工 资收 入是较 低 的。在 美 国 和 其 它 许多 国家,对有 知 识 修养 的 专 门 职 业 者 来 说,低 工 资通 常意 味着 地 位低 下,不 受尊 敬。一 个 医 学 博 士 年 收 入可 达 十 万 美 元,一个 律 师 年 收 入可 达 六 至 七 万 美 元,工 程 师 的 年 收 人可 达 五 至 六 万 美 元,而 教 师 的 年 收 入平 均只 有 一 万七千 至一 万 八 千美元。相 比 之下,显 然 教师 的劳动并 未 受 到 礼 会 的 重 视。如 果 考察 一下美国 以 及 欧 洲 社 会 中 各 种 有 知识 修 养 的 专 门职 业 者 的 教 育 背 景,人 们 会 发 现,一般 地讲,机 械、电 力 和 建 筑 工程 师 通 常 只 有 一 个大学 学 士 学 位,他们 获 得学士学位 需 要 四 年 时间,刚一 毕业,其 年 收 入 一 般 可 达二 万 二 千 美 元;而 同样 一 个 刚获 得 学 士学 位 的 教师 年 收入一 般 仅 有 一万二 千至一万三千 美 元。这 意 味 着,一些或许 曾 经 打算 从 事 教 师 工 作 的 优 秀 学 生会认 为,以 下 两 种情 况是 很 糟 的:一 是 低 工 资。这 在 同 胞 眼里 是地 位 低下,受 人 歧视 的 标 志。二 是 不 得 不 与 儿 童 打 交道。儿 童 的 文 化 背 景、价 值 观 念、有 时 甚至 他 们 的 言语都 会妨 碍 他们 的 求知 欲 和 能力 的 提 高。在 许 多情 况下,教 书 是 一 件 没 有可 观 报 酬 的 苦 差 事。一 些人喜欢 看到工 作 的 成 果和 迅 速 得到 报 酬。而 对 一 个 教师来 说,他要 看 到他在 三 年 级或 五 年 纷 教过 的 学 生 成长为一 名对 社 会有 用 的 人 才,不得 不 等 若 干 年。一个 桥 梁 工 程 师 每天都 可 以 看 到 他 的 工 程 的 进展,最终 他 可 以 看 到 一 个 完整 的,将会存在 许 多 年 的 桥梁。同 样,一 个 医 生很 快 就会 知 道 他 的 治 疗 效 果。张 卓 玉 译ē 美 é 梅 尔 文.霍 华德 著美 国 教 师 的 会 社 地 位教 学 与 管 理 一 九 八八年 第 三 期69一, . . 口 . . . . . . . . . . 曰 . 匕 . . . . . . . . . . . . . . . .一 一, 甲钾. . 卜 , ~ 甩. , , , 匀 . . , , ., 故 口生 .~, .. .J 确口 . . . . . , 卜. . . . . . , . 侧. . . , . . 一 . ~美 国 许多 优 秀 大 学 生 认 为,教书 工 资 少,地位不 高,整 日 与 没 有 文化基 础 或 缺 少 求知兴趣 的 学 生打 交道,因 此不 愿意从 事 教 师职 业。
其结 果 是 ,过 去十 多年 里 进 入 教师行 列 的 许 多 人 在 能 力 方面不及 在此 之 前 的 教师。另一 个 影 响 美 国 教师 社 会地位 的因 素,是在过去 的 二 十 年 里,美 国 学 校 负 担起越 来 越 多 的 社 会责任。由 于 离 婚 率 的 增 长(3`1),许 多关 国家 庭解 体;不 少 带 小 孩 的 妇女需 要工 作来增加 家 庭 收入,因 此,她 们很少 有 时 间 过 正 常 的 家 庭 生活。家庭 中 的 每 个 成 员 都 忙 于 自 己 的 工 作,上 学、上 班或 卷 入 各 种 学 校或社 团活动。家 庭 关 系 不 象 四 十年前那 样 密 切。由于 缺 乏牢 固的 家庭 关系,直 接影 响着 学 生的态 度。家长 们 越 来 越希 望 学 校 对孩 子 的 个人 问题和 学校生 活 加 于 管教,越来越希 望 学 校 在课堂 教 学 以 外,能为 学 生 提 供 广泛 的 活 动。比 如,许多 学 校 在两 性问 题、流 产问 题、吸 毒 问题二性 虐 待等 问 题 上对 学生 提供教 育 和 帮 助。这 些 问 题 过去都是 在 家 里由 全 体成 员解决,而 现 在 一 般 都推 给 学校。大量 领 外 活 动 占 去 了 教师 固 定的 教 学时 间。在 所 有 涉 及 教 师 地 位 的问 题 中 还 有 一 个十 分 重要 的 问题,即 在美 国 和 许 多 欧 洲国家,法 律 规 定 中小 学实 行 义 务 教 育制;在美 国,每 个 州都 制 定 有 它自 己的 教育方 面的 法律。如规定儿 童入学 年 龄 在五岁、六 岁 或 七 岁,离校 年龄在十 六 岁或十七 岁。另外,各 州 都制 定有普通教 学 大 纲,各 校 区以 此 为基础 可作 必 要 的 增 减,各 州 亦可 决 定 如何发放 教 师证书,以 此来规定 一个 合 格 教 师 必 须学 习的 大 学课 程。比 如,我所 在 的 马 萨 诸 塞 州要求 从 幼 儿 园 到中 学 的 所 有教 师 必 须 学 习 教材、教 学 法,发 展心 理学、知 识 测 量 法 等 各 种基 本 课 程,还 要求 有 实 际 教学经 验 一 这 一 点意 味着学 生 必 须 在 毕 业 之 前 深入一所学 校,在 监 督 指导 下从事 编写 教 学 计 划、讲课 和观 摩教 学 等 活动,所 有 想 成教师 的 学生 必须 先 当 一个 学 期 的 实 习 教员。教师 地 位低 下 的 另 一 个 主 要 原 因是,美 国 和 欧洲国 家 要 求 人 人都 必 须 受 教 育,这 个 问 题 我 还 没谈到,我 所知 道 的 教 育学家也 没 有 谈 到。由于 教 育成 了 每 个 人 一 生 在 一 段 时 间 里必须做 的 事,这 就使得 人 们 觉 得 教 书 普 通 容 易,人人可为。.对 于 平 凡 熟悉的 职 业,人 们 通 常 不 会产 生神 秘莫 测 的 感觉,不象 对少 数 人所 从事的一 些 鲜为人懂 的职 业 那 样。事次 上,几 乎 每 个 美 国 人 都 认 为 自 己 会 教 书。而 许 多教育 家 多年来 也 一 直 在 鼓励家长 帮助 孩子,他 们 的理 论 是:教育 孩子 并 不 是 十分难 的 事.比 较 一下美 国 医 学 协 会.美 国 牙医 协会或 美 国律 师协 会 所 实行 的 严格 控 制是 有 意 义 的。这 些 全 国性 组织 限 制 进入本行 业 成 员 的 人 数。比 如,美 国 医学 协 会 可 以 控制每 所 学 院或大 学每 年按受 医 科 学 生的 人数 和 类 型。
这 样 ,关 国 医 学 协 会 和 其 它 组 织 就 控制 了 他 们 各 自 领 域 成 员训 练 的数 量 与 质 量,因 而他们能 够 自 行 决 定 职业 待 遇。事 情 很 清 楚,医 生、牙 左 和 律 师 越 少,社 会对 他 们的 需 求就越 迫 切,他们 的 地 位 也 就越 高;而教 师对 此 则 无 能 为 力,教师虽 然 有用 来保 护 自 己 的 教 师 联 盟,可 是 教 师 联 盟 不能控制 诸 如教 师 注册 人 数、教 学 大 纲 等。某 些 事物 一 旦普 及 起 来,就 失 去了它 原有 的 价值。医 学、法 律、工程.计 算 机、技术 等 其 它领 域保持着它 们 的神 秘 和 控 制 自 己 成 员灼 能 力。但是,人 们 会问到:在美 国(或 其 它 任 何 国 家 ) 社 会 是哪些 人,哪 个 领 域对 全 社 会的幸 福有着更 大 的 贡献呢 ? 答案 很 清 楚,是 教 师 和 学校.因为每一 个 人 从五、六 岁 到十六,七岁 其 间都必 须 进 学校,但 并 非每 一 人 都 必须做 医 生、律师或 工程 师。从事 各 种职业 的 人都 上 过初等 和 中 等 学校,然后 进人 大 专 院校所有 这 些 教育,都 是 由 教师完成 的。美国 社 会 还 没 有 给 予 教师 职 业 应有 的 尊 敬 和 待遇。在 过 去 五、六 年 里,许多教 师 重 新 接受其 它训练,以 便 能够在其 它 领 域里 找 到 待 遇 比 较 好 的 工作,如 计算 机 工 作,美 国人 口 出 生率在 过去 十 到 十五 年 里 急剧下 限因 此 社会对 教师 和 学校 的 需 求量随之 减 少。其结 果是,近几 年 国家 教育 方面的 报 告 不 断 指出,美 国学校 和 学 生 的 教学 成绩 不 能令人 满 意,教师也 因 本 身 质 量 不 佳受到 批 评,这 些 报告 引 起 了 广泛的 争 论 和 不 安。但 是 情 况 并 没 有多大 改 变。美 中 两 国 都 强 调 重 视教育,社 会对 于 尊 敬教师改 善 教 师 待 遇 和 地 位 的呼 声 也 很 高,但 是 问 题 至 今还 未得到真 正 的 解 决。( 译 自 《 英语 世 界 》19 8 了 年 第 五 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