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爱国主义2篇新时代的爱国主义 组织名称 01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时代的爱国主义2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新时代的爱国主义
名称01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维系着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自强不息、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是爱国主义的伟大实践,写下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辉煌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固本培元、凝心铸魂,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取得显著成效。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维系着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 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自强不息、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是爱国主义的伟大实践,写下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辉煌篇章。
1920年10月 1920年11月创办《共产党》月刊 成立党的早期组织1921年7月中共一大正式召开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0 10 2 0 3坚持热在基层、热在群众,结合人们生产生活,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学雷锋志愿服务、精神文明创建之中,体现到百姓宣讲、广场舞、文艺演出……组织动员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到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讲述亲身经历,弘扬爱国传统。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和文联、作协、科协、侨联、残联以及关工委等人民团体和群众组织,要发挥各自优势,面向所联系的领域和群体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维系着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 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自强不息、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是爱国主义的伟大实践,写下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辉煌篇章。政治安全国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网络安全外部安全
02
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体现着国家、民族、人民根本利益。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承担起主体责任庆期间,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大型企事业单位、全国城乡社区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要组织升国旗仪式并悬挂国旗。鼓励居民家庭在家门前适当位置悬挂国旗。认真组织宪法宣誓仪式、入党入团入队仪式等,通过公开宣誓、重温誓词等形式,强化国家意识和集体观念。
帮助人们了解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引导人们深刻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始终准确把握基本国情,既不落后于时代,也不脱离实际、超越阶段。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了解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引导人们清醒认识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引导人们充分认识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敢于直面风险挑战。
办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组织推出爱国主义精品出版物在广大知识分子中弘扬爱国奋斗精神激发社会各界人士的爱国热情
坚持以立为本、重在建设爱国主义是中华儿女最自然、最朴素的情感。要坚持从娃娃抓起,着眼固本培元、凝心铸魂,突出思想内涵,强化思想引领,做到润物无声,把基本要求和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坚持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开放兼容,才能富强兴盛。要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起来,尊重各国历史特点、文化传统,尊重各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
信任、鼓励回馈、工作党组织相信党员,鼓励党员,党员信任党组织,努力工作,回馈社会,为人民服务;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建设社会主义事业。
03
对虚无历史、消解主流价值的错误思想言论,及时进行批驳和辨析引导。正确舆论导向在街头户外张贴悬挂展示标语口号、宣传挂图,生动形象做好宣传。爱国优秀作品
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要聚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要唱响人民赞歌、展现人民风貌,大力弘扬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生动展示人民群众在新时代的新实践、新业绩、新作为。
01 02 03 04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引导人们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和智慧,自觉延续文化基因,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不忘本来、辩证取舍,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坚守正道、弘扬大道,反对文化虚无主义,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党训是党的灵魂中国共产党自成立那天起,就秉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即使在成立初期,面对国际、国内双重挑战,共产党人也决不退缩,共产党人把“不怕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发扬地淋漓尽致!
04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爱国主义教育的时待特性加强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正确把握中国与世界的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做到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对祖国悠久历史要引导人们了解坚持古为今用要坚守正道
主题教育意义领导强则队伍强,领导强则作用强。主题教育意义重大,要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领导责任必须要落实到位。各级党委(党组)要把主体责任扛起来,根据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既要精心制定实施方案,又要着力抓好组织实施;主要领导同志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职责,做到以上率下,发挥领导作用;党委(党组)成员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对分管领域加强指导督促。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先学一步、学深一点,先改起来、改实一点,防止只抓下级、不抓自身。
组织名称
篇二:新时代的爱国主义
19.06第 296
035历史人文新时代爱国主义的考量一、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新特征(一)新时代爱国主义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以独立的大国姿态登上了世界政治舞台,但是当时的中国缺乏强有力的话语权。随着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中国崛起的步伐逐步加快。首先,在这四十年发展中,中国民众的幸福感触更为清晰直接。国家物质财富日益丰富,人们摆脱了长期以来基本温饱难以解决带来的困扰,并且逐步实现了在医疗、教育、就业等民生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在最近的几年中,中国的高铁、网购、移动支付等新三发明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生活便利度,而且这些来自物质生活的安全感造就了民众坚实的心理基础。其次,新时代以来,中国科技取得重大成就。中国的第一艘服役的航空母舰“辽宁号”的问世,让我国可以跻身世界航母俱乐部;天宫、蛟龙、天眼等重大技术问世,反映了我国的创新成果;港珠澳大桥的正式开通,彰显了中国制造的魅力与强大。这些成就无疑极大地增强了民众自信心和民族认同感,也使当代的爱国主义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二)新时代爱国主义更具有拼搏奋斗精神尽管中国在近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强国建设仍旧在路上。我们还有许多方面还未转型成功,建成现代化强国依然需要跨越多重困难与挑战。我们在实现强国之梦的进程中,已经攀登到关键阶段。行百里者半九十,经验证明,强国建设越是到成功的最后关键时刻越艰难。这就要求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发挥爱国主义具有凝聚中国力量的特质,众志成城地去完成中华民族的壮丽事业。党的十九大之后,我国提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命题,符合世界经济发展规律。在一个国家发展的过程中,并不只是一种自发力量不断扩张的过程,更是一个经济发展方式从低级转向高级的转换过程。
[1] 曾经的粗放型、以牺牲环境获取经济利益的发展模式已经无法应对当下主要矛盾的变化,我们必须转变经济发展的模式。比如当下发展,既要求经济稳中求进,还要求转换发展方式,同时注重生态文明发展。这几种要求无疑是新时代中国迈向富强之路亟待解决的发展问题,然而这个过程非常艰难,链条间无法保证寻求得到最佳平衡点。除此之外,我们国家在其他领域也存在许多尖锐的矛盾,社会安定、民族团结、大国贸易、领土争端等方面都面临着内外部挑战,这些都直接影响我们国家强国之路的进程。在新的历史时期,这些困难并没有击退我们前进的步伐,相反,更能激发我们民族内部克服困难的勇气,激发我们不断奋斗创新。而这些精神之源,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沉淀吴晗晗
036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创造》杂志历史人文下来的爱国精神。(三)新时代对爱国主义具有更高的要求不可忽视的是,发展起来的中国比不发展面临的问题更多,就外部环境来说,我们面临外部环境的挑战比以往更多。外部环境的挑战使新时代爱国主义具有国际化元素,它无疑对我们的爱国主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环境,而某些国家打着“中国威胁论”对我国发展突出的事业进行蓄意干扰。在这种情况下,首先,我们的爱国主义要号召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依靠自身力量来完善创新制度,提高利用科学技术的防御作用,提升国民素质,推动社会文明发展。而在对待其他国家的态度上,要求民众对其他国家进行理性分析,要以平和的心态、包容的态度和宽广的胸襟去吸纳世界文明成果,切不可夜郎自大,滋生盲目排外情绪,更不能将自己盲目极端的爱国主义来作为压制他人自由发展的借口。其次,正确理性处理国际冲突,避免产生过激行为。[2]一个民族的爱国主义通常具有强烈的情感,尤其是当这种情感被异端言论煽动时,极容易产生危害社会,影响两国关系的行为。在全球化进程中,无论是国家还是民众,都要正视当下发展环境,以国家的当下利益为根本,避免因为某一方的偏激行为而损失国家利益,甚至引起不必要的冲突。中国的强国进程处于新的国际环境之下,要求我们对爱国主义要放在国际环境下考量,丰富其新的内涵并拓展其外延,使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成为继续激发民族凝聚力、实现国家富强的强大精神动力。二、新时代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厘清的问题(一)历史虚无主义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如未灭之火,时隐时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贬损否定革命运动,诋毁和嘲弄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否定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诋毁和否定我国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取向及其伟大成就。
[3]互联网和智能交通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轨迹和生活观念,也悄然改变着人们对国家的态度。在近两年“精日”一词时不时跳到热搜榜首,并成为人们争论的话题。而话题的主角几乎都是青年人,不同于曾经的“哈韩”文化,“精日”分子具有强烈的政治反动倾向。其表现为迷恋二战日军制服、在日军侵略遗址拍照留念、诋毁抗日英雄等。而在历史问题上,他们否认南京大屠杀,并将其轻描淡写描述为仅此杀了几个人而已。他们甚至帮助日本开脱罪行,认为日本侵华战争是为了帮助将亚洲从白人的统治中解放。这些“精日”分子完全无视历史事实,用道听途说传来的言论构造自己的价值观,公然挑衅中华民族底线,并在网络掀起舆论,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警惕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坚决抵制、反对党史问题上存在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要警惕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这也就要求作为新时代的知识分子,要了解历史,才能坚持实事求是、理直气壮地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二 ) 狭隘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狭隘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划分,并且极容易被不法势力集团掌控,继而进行蓄意煽动和破坏,对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伴随着中国对外开放不断加深,世界技术交流更加广泛,这样极端的爱国主义事件多有发生。2012 年 9 月中日关系由于“钓鱼岛”事件转降冰点,在此之后几个月里日本车被当众烧毁,使用日本品牌产品的普通民众被冠以卖国贼的骂名,多家日本商铺也遭遇程度不等的伤害。这种狭隘的爱国主义让国民付出惨痛的代价,也让国家蒙羞。而在当前的中美贸易争端正处于矛盾尖锐期,网络又掀起“抵制苹果”的浪潮。任正非反而大度地表示“苹果的生态非常好,不能狭隘的认为爱华为就
2019.06
第 296
037历史人文是爱华为手机”。他认为不能把华为当做绑架全社会爱国主义情绪的寄托,更不能盲目地将爱国简单化为抵制某外国品牌。这样表面上的爱国并非是真正的爱国主义,他们对祖国的热血与激情也许是真的,但是他们的行为确实是激进的、错误的爱国行为。凤凰卫视曾播出有一位男孩谈及自己的爱国主义观,他从非常理性的角度谈到:“我们应该理性抵制日货,但不是砸自己国家生产出来的日货,而是我们要在自己的各行各业,都比他们做得好。我们的官员比他们清廉,街道比他们干净,基础设施比他们结实,最重要的是我们年轻人比他们更有未来更有希望。”孙中山先生曾说过,“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这个男孩的言论值得反思,他在讲述爱国主义时强调的是“怎么样”,并非将爱国作为一种情怀来谈及,更不是单纯的精神层次空谈爱国。(三)把爱“祖国”和爱“国家”割裂开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 100 周年大会上指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4] 。但是社会上有些群众就爱祖国还是爱国家产生分歧,有部分人认为我爱我的祖国,祖国才是我的情感寄托,我的灵魂归宿。但是国家是一种阶级属性,我不爱社会主义制度,我也不拥护共产党,所以我不爱国家。从概念视角来分析“国家”和“祖国”的确有差异之处,国家作为政治权利的象征,祖国则偏向于承载着地理、文化的发展。但是,国家的权力基础是建立在祖国的领土大地上,二者紧密关联,共同发展。而实质上,在爱国主义中的“国”是二者的结合体[5] 。因此,割裂二者甚至反对社会主义制度以及共产党的领导,不是理性的爱国主义。没有富强的国家,没有国家稳定的治安环境,群众也就无法获得祖国的归属感,谈何爱祖国?艰辛的历史的历程和今天辉煌的国家成就已经直接表明,只有社会主义才可以救中国,也正是在社会主义制度的推动下,中国实现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国取得的一切成就和进步,离不开各个时期爱国主义者的接续奋斗。中国共产党将爱国主义有效转化为推动中国发展的政治实践,担负起为民族求解放、人民谋幸福的重担,将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转化为为祖国牺牲奉献的强大精神动力。历史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最忠诚的实践者弘扬者和传承者。因此,新时代的爱国主义要做到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空谈其中任意一项都不是纯粹的爱国主义。三、新时代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依赖(一)弘扬爱国主义,重塑爱国主义文化认同人类的历史是一个无法被割裂的客观存在的过程,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生立命的基础[6] 。一个民族的成长不能同过去的历史割裂,一个民族现有的精神文化成果一定基于这个民族发展过程中史实的积淀,这种积淀塑造了这个民族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当下中国进行爱国教育时,首当其冲的应该是弘扬唯物史观,防止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侵蚀头脑。教导群众要以宽广的胸襟认识历史,以科学的方法分析历史,以理性的作风对待历史[7] 。中华民族的历史悠久磅礴绵延 5000 多年,有成功和辉煌,也不乏失败和没落,其中积淀着中华民族不同时期的理想与精神诉求。丰厚的历史积淀下来的优秀精神是我们今天前进的动力,即使今天的大局环境已经转变,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塑造爱国主义的文化认同根基仍然是十分必要的。培育民众增强民族自信,鼓励民众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获取民族自豪感,从近代以来到建国前的革命文化中品悟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从社会主义优越的先进文化中汲取民族文化自信。这些经历过风雨考验沉淀下来的优秀民族文化,是我们民族认同感的来源,是我们在蓬勃激荡的时代洪流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二)树立民族国家意识,增强民众国家政治认同感
038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创造》杂志历史人文国家政治认同感是国民内心深处产生的一种对所属政治系统的归属感, [8] 由于我国是由多民族构成的民族国家,在历史发展中民族间文化交融借鉴,但仍然有较大的差异,不能从文化认同来增强不同民族间的共同“国家”意识。而国家意识本身就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因此在当前时期实现国家繁荣发展和稳定必然需要提升民众对国家的政治认同感,这也是抵御外部环境变革的重要渠道。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信仰领域的指导作用,加强和改进思想教育工作,广泛开展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帮助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念,纠正错误的利己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要明确我们国家是由多民族构成的民族国家,民族矛盾一直以来是我们不可轻视的问题。在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今天,我们更要警惕来自不端思潮的蛊惑和煽动。为此,我们必须着力追求各民族共生互补,发展成果共享。在制度上坚持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爱国主义的认同感很大程度上被狭隘地认为是爱国家文化、国家领土、国家民众。对带领我们进行各项事业改革的共产党和强大的政府避而不谈,这是不对的,也很容易滋生反领导者言论。政治认同就要求我们要完整的认同我们的国家,相信我们的政府和坚定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三)塑造与时俱进的爱国主义价值观经济迅速发展的负面效应之一就是多种思想文化冲击下,年轻群体爱国主义观念不坚定。表现为价值观的转变,曾经青年人更愿意将自己人生价值寄托在为社会作出贡献上,如今转变为多以自我发展为核心,继而国家责任感淡化。其次是群众宜通过网络接触偏激言论,容易将本国薄弱方面同别国优秀突出方面进行对比,从而导致对国家自信心不足。这样的价值观对于转型期的国家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新时代的爱国主义价值观要具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之情,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满信心。就其本质来说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正所谓,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爱国主义情怀需要用奋斗来实现它的价值,否则爱国主义就是空泛的爱国主义。新时代的爱国主义要求我们勇于砥砺奋斗,为社会主义强国建设奉献力量;要求我们时刻忧国忧民,将祖国的民生建设扛在肩头,为其奉献;要求我们自觉担当时代责任,不为风险挑战,抵挡诱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砥砺前行。当下的人民群众都要自觉抵御经济发展带来的种种诱惑,不忘爱国初心,不忘报国之命。参考文献:[1] 刘建军 . 论大国崛起对爱国主义的影响 [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7,3(02):49-54.[2] 张罗云 , 魏博 . 和平崛起背景下的爱国主义教育刍议 [J]. 文教资料 ,2006(12):99-101.[3] 阮博 . 爱国主义视域下青年“精日”现象论析 [J]. 中国青年研究 ,2019(05):17-23.[4] 习近平 . 在纪念五四运动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N]. 人民日报 ,2019-05-01(02).[5] 薛传佳 . 厘清关于爱国主义的几个认识误区 [J]. 人民论坛 ,2018(05):118-119.[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 上 )[M]. 北京 :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4:694.[7] 黄世虎 , 张子悦 . 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 :逻辑、原则与路径 [J]. 中国青年研究 ,2019(05):24-29.[8] 王希恩 . 中华民族建设中的认同问题 [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 人文社科版 ),2019,40(05):1-9.(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责任编辑:马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