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3篇

时间:2022-11-29 13:35: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3篇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第11课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3篇,供大家参考。

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3篇

篇一: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 第 1 1 课

 《 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

 教 学 导 航

 【 教材分析 】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稚子弄冰》这首诗写冬天孩子们的一场嬉戏:一块大冰被穿上彩线,当作钲来敲打,声音倒也清越嘹亮。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水玉破碎的声音。诗写得清新明快,稚子的嬉乐与失望,宛然在目。

 《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便的吹奏。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昼、耘、供、稚、漪”5 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昼、耘、桑、晓”;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体会古诗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 学 过 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 激发兴趣。

  同学们,谁来说说,在你眼中,童年是什么样的呢?(自由、天真、无忧无虑……)在同学们眼中童年真是多姿多彩!是啊,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辛酸也罢,都是我们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

 现在,老师将带领大家穿越时空,去宋代感受一下当时人们的童年乐趣。

 二、初读课文, , 扫清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三首古诗,标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与同桌交流。

 2.(出示 7 个会认的字) (1)学生齐读,注意读准“磬、陂、漪”的读音。

 (2)认读多音字“供”。

 3.(出示 4 个会写的字)指名学生读,师正音。

 4.学生齐读三首古诗,师正音。

 三、再读课文, , 整体感知。

 1.同学们,读完这三首古诗,结合注释,你从中读懂了什么呢?(有小孩子在种瓜、小孩子在玩冰、牧童在吹笛子……)大家读懂的还真不少,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一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板书诗题) 2.大家从诗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四时、田园、杂兴) (1)(出示相关资料)《四时田园杂兴》是宋代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田园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这首诗就是第三十一首。“兴”在这里读四声,“杂兴”就是随兴而写的诗;“四时”

 在这里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题目的意思是: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的感想。

 (2)学生齐读诗题。

 3.学生再次齐读全诗,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1)指名学生说说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补充。

 (2)理解词语: 杂兴:随兴而写的诗。

 昼:白天。

 耘田:在田间锄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儿女:男女。

 当家: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

 童孙:孩子们。

 解:理解,懂得。

 供:从事。

 傍:靠近。

 阴:树荫。

 (3)结合注释,尝试完整地将全诗的意思说出来。(白天锄地,夜晚搓麻线,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小孩子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但也在桑树荫附近学着种瓜。) 4.(播放纯音乐)请同学们伴着这古朴典雅的音乐,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说一说这首诗展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1)诗中先写了哪些人物?(村庄男女)他们在做什么?(耘田、绩麻)后面还写了谁?(童孙)他们在做什么?(学种瓜) (2)诗中哪些描写让你印象深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为什么?(因为这两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从哪里看出来?(小孩子虽然不懂耕织,但也会学着大人的样子去种瓜。)这两句除了表现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还表现了什么?(农家孩子的勤劳好学) 5.(出示相关图片)你能根据图片的提示背诵全诗吗?试一试。

 四、课堂小结。

 学到这里,你能说说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吗?(展现了农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主要表达了对天真可爱、勤劳好学的农村儿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洋溢着一种平和、宁静的气氛。历来许多诗人以描写乡村生活、田园风光著称,写下了不朽的诗篇,这样的诗,就叫田园诗。同学们课下可以继续搜集、品读更多的田园诗。

 【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农务繁忙 天真勤劳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故知, , 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穿越到了宋代,在诗人范成大的描绘中,我们感受到了(农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和(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勤劳好学)。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这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再次感受农忙时节农家孩子们的天真快乐。

 2.接下来,让我们跟随另一位诗人杨万里,去感受一下冬日里孩子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吧!(板书诗题) 二、初读课文, , 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古诗,划分节奏。(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2.题目中的“稚子”是什么意思?(小孩子) “弄”是一个动词,意思应该是(玩)。诗题告诉我们,这首诗主要写的是(小孩子玩冰)。

 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小孩子到底是怎样玩冰的吧! (1)齐读诗的第一、二句,结合注释,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早晨,小孩子把冰从盆里拿出来,把它做成一种打击乐器。) ①从哪里可以看出时间是早晨?(晓) ②小孩子是怎么把冰做成乐器的?(彩丝穿取:用彩丝穿起来)(出示图片)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冬日的早晨,小孩子高兴地从金属盆里小心翼翼地把冰取出来,仔细地用彩色的丝线穿起来当作银钲敲。) ③从这两句诗中,可以看出这个小孩子怎样的特点?(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强)

 (2)小孩子把冰做成乐器之后,又有哪些举动呢?让我们一起朗读诗的第三、四句。

 ①这两句诗写了什么?(小孩子敲打“银钲”,声音悠远动听。)从哪里看出声音悠远?(穿林响) ②为什么最后一句诗说“忽作玻璃碎地声”?(因为一不小心冰碎了。)这里的“玻璃”,是不是指现在玻璃杯、玻璃窗的玻璃?(不是,是一种玉石。)这里把冰碎的声音比作了玉石落地破碎的声音,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③从这两句诗中,你体会到了这个小孩子怎样的感情变化?(小孩子瞬间由喜笑颜开变得失望无比。)你是从哪个字体会出来的?(忽) (3)结合注释和我们的讲解,你能不能试着说出全诗的意思?(清晨,小孩子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用彩色的丝线穿起来当作银钲敲。敲出来的响声像玉磬一样清脆,穿过树林传得很远,忽然听见冰碎了,发出了像水玉落地破碎的声音。)这首诗表现了(小孩子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特点)。

 三、小结。

 多么可爱的孩子呀!如果是你,会有这般奇思妙想吗? 【板书设计】

 稚子弄冰 天真烂漫 活泼可爱

 第 三 课 时

 一、复习故知, , 导入新课。

 1.学习新知识前,我们先请两位同学背诵一下前面学的两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

 2.前面我们已经跟着两位诗人,从夏季到冬季,体会到了农村童孙的勤劳好学和弄冰稚子的顽皮聪明,现在让我们随着另一位诗人雷震,去感受乡村傍晚的童真童趣吧。

 二、初读课文, , 整体感知。

 1.齐读古诗,说一说:诗题“村晚”告诉我们什么?(地点、时间)地点在哪

 里?(乡村)时间呢?(傍晚)所以诗题的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乡村的傍晚发生了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出示相关资料,了解作者。

 3.再次齐读全诗。

 (1)说说前两句诗写了哪些景物。(草、池塘、水、陂、山、落日、寒漪)7个景物的描写,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出示图片,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水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青山衔着红彤彤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粼粼水波中。)所以,这两句诗写的就是乡村落日之景。

 (2)此时,谁出现在这如画的美景中了?(牧童)他在做什么?(骑着牛,随意吹着短笛)从哪里看出来随意?(短笛无腔信口吹)怎么理解这句诗呢?(无腔:没有曲调;信口:随口。意思就是短笛是随口吹奏的,没有曲调。)所以后两句诗的意思就是(回家的牧童悠闲地横坐在牛背上,拿着短笛随意吹着不成调的曲子)。

 (3)通过感受诗中的场景,你觉得牧童的童年生活怎么样?(无忧无虑)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对闲适自由、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的喜爱与向往之情。) (4)再次有感情地齐读全诗。

 三、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我们感受到了孩子们多姿多彩、无忧无虑的童年,你的童年又是什么样的呢?课后写下来吧! 【板书设计】

 村晚 无忧无虑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较多,但讲解详细,学生掌握情况较好。不过,课堂时间有限,学生朗读环节还是不够多。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 第 2 2 课

 《 祖父的园子 》教学设计

 教 学 导 航

 【 教材分析 】

 “祖父的园子”是一幅色彩明丽、富有童话色彩的画,这里是“我”童年生活的地方,它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不只是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我”心灵的自由,放飞了“我”的心灵,舒展了“我”的人生。

 文章用独特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艳、动感十足的画面。第一、二自然段是由白的、黄的、大红的、金粉的蝴蝶、金的蜻蜓、绿的蚂蚱、各色鲜艳的花组成的一幅色彩丰富绚丽而富于生气的画。第十三自然段则是一幅流动的画,“我”看见黄瓜摘来吃,丢下黄瓜又去追蜻蜓,采倭瓜花,捉蚂蚱,随着作者文字的描述,一个个画面一一展现,在画面自然转换中,读者能够充分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和自由。

 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祖父的园子”里自由自在的嬉戏生活。祖父在园中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我”跟随祖父做着看似相同实则完全不一样的游戏的内容,祖父是劳作,而“我”不是真正的劳作,是“乱闹”。至于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更是孩童的游戏了。玩闹累了,就在园子里睡下。“我”所做的这一切都是自由的,祖父没有批评,甚至没有一丝责怪,是完全理解甚至是赞同的。祖父给予“我”足够的宽松氛围,让“我”自由快乐的,慈爱的祖父允许孩子随便玩闹,对孩子倾尽了爱心和耐心。祖父给了“我”心灵的自由,他的爱放飞了“我”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我”自由、快乐而又幸福的童年。

 本文善用寄情于景,寄情于物。如:“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段话表面上描写倭瓜上架上房、黄瓜开花结瓜、玉米生长和

 蝴蝶飞舞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实际却是作者把自己自由快乐的心情寄托在它们身上,通过拟人化的描写表现自己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寄情言外,清新自然。

 作者语言选择很有意思,大量使用短句表达情感。文中选择短句营造出轻松欢快的氛围,表达了自由快乐的感情,读来流畅自然,轻快灵动,亲切感人。再则,语言儿童化、口语化,更显童年的稚气和童言的天真无忌。

 【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的“蚱、晃”等 11 个会认字,会写“蝴、蚂”等 14 个会写字;会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说说园子里有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什么,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

 3.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4.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 激发兴趣。

  (出示蝴蝶、蚂蚱、倭瓜等园中景物的图片)同学们,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答)如果现在你有一个大大的园子,里面就有这些动物、植物,你会喜欢吗?(喜欢)为什么呢?(因为动物很可爱,因为有吃不完的瓜果,因为可以在园子里玩……)是啊,如果有一个这样的园子,老师也会流连忘返呢!不过,今天我们要去游览的,不是我们自己的园子,而是萧红笔下“祖父的园子”。(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 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词。

 2.学生汇报,师指导识字: (1)多音字“晃”: huǎng(明晃晃) huàng(晃动) (2)正确区分“拔”(拔萝卜)与“拨”(拨打)。

 (3)承:注意中间有三横,不要写成两横。

 3.(出示生字)指名学生带读,注意读准字音。

 4.(出示“蝴蝶、蜻蜓、蚂蚱”等词语)学生齐读。

 三、再读课文, , 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并划分段落。思考: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

篇二: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

  教 学 设 计 学校:_ _

 学科:_ _ ___ 语文_ _ ____

 授课教师:_ _

 _ _ ____

 2 1 1. . 古诗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并会正确书写。

 2.随机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会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背诵古诗。

 4.激发学生积累更多田园诗的兴趣。

 【学习内容分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著名田园诗人范成大,本诗是他《四时田园杂兴》组诗 60 首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一首,作者用清新的笔调将美丽的田园风光展现在我们面前,同时用衬托的手法写出了农民劳务的繁忙。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教学设计思路】

 3 这节课我尝试采用放手自学---共议交流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在课上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通过读来理解感悟古诗。

 先通过课前搜集资料以及结合老师提供的资料对作者范成大有初步的了解,然后借助图片和原有的古诗知识学习古诗,通过反复、多种形式的吟诵达到熟读成诵。教师设计“仿写诗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引导学生读诗、背诗,并鼓励学生课下阅读名篇佳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释题,简介作者:

 1.请同学们仔细看看这张图片,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眼前的这片风景。(如果能用上自己积累的诗句,那就更美了!)

 这个地方叫石湖,正如同学们所说,是一个山青水秀,风景优美的好地方。树木成荫,掩映着白墙黑瓦,再加上碧绿的秧苗,清澈的河水,金黄的菜花,还有自由嬉戏的野鸭,一派田园风光!这里是宋朝著名诗人范成大的家乡,他辞官后回到故乡住了十年,把这里的田园风光,这里的田园生活都写进诗里,写了 60 首诗。而且每首诗的题目都是一样的——(课件出示)跟老师念:《四时田园杂兴》(再读一遍)

 2.板书课题,理解题意:

 4 读诗首先要读懂诗题,“四时”指的就是一年四季,这个词语用的巧,把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都包含在内了,仔细品味一下,还有哪个词用的也很巧?(杂兴)你很会品味,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杂兴这个词,其实就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随感”,各种各样的感受都可以。)

 因为有了这 60 首《四时田园杂兴》,石湖的田园风光显得更为诗情画意了,也因为这 60 首传诵千古的《四时田园杂兴》,大家又把范成大叫做——范石湖。

 二、有感情地朗读诗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一)整体感知 1.美读古诗: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正音:绩,在这儿读第一声,跟老师念:夜绩麻,各当家。

 谁有信心为大家读读这首诗?(你不仅读准了字音,还读出了节奏)

 谁还想试试?我们一起来读读。

 5 2.农民在忙什么?(耘田、绩麻、学种瓜)原来大人在耘田,绩麻,小孩子在学种瓜,还可以从哪里看出人们没时间欣赏?(昼、夜)

 耘田、绩麻是两种农活,这两个词合起来,就是第三句诗中的哪个词?(耕织)

 古时候,农民就是靠耕耘和纺织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你知道,除了耘田和绩麻,农民还需要干哪些农活?(插秧、施肥、播种、除虫)有那么多活要干,难怪范成大会看到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3.再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地默读这首诗,默读下面的注解,想想诗句的意思,如果能用自己的话,把意思说的顺畅些,那就更了不起了。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 1.2 句的意思吗。(白天出去给庄稼除杂草,晚上在家把麻搓成线,村庄的儿女各自都有自己的活)(出示)

 这就是农民伯伯在耘田,把杂草除掉,才能使秧苗有一个好的生长环境,通过刚才的补充,我们知道了,除了耘田,要使一粒种子成为一株结着沉甸甸的稻穗的稻子,还需要干很多活。这可真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带着这份感受来读这两句诗。

 6 把麻搓成线,人们又可以将它们织成布,瞧,即使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也不愿闲着,熟练地织着麻布,一家人就有衣服穿了,不过还得有能干的村庄女儿一针一线缝起来,所以,庄稼人的口中食,身上衣,都是来之——不易的。

 读读这两句话: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4.昼出耘田夜绩麻,要当好这个家,还真不容易!你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村庄儿女?(勤劳,辛苦,忙)

 勤劳的村庄儿女,世世代代住在这片土地上,用自己的双手,劳动着,耕耘着。在朗读中融入自己的感情,就能读出诗的味道,谁愿意有感情的读读这两句诗让我们一起来读,夸夸他们吧!

 大人们如此勤劳,即便是——(引读)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5.谁可以看着这幅图,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小孩子不懂从事农事,也在桑荫下学种瓜)

 从这两句诗里,你又读出了什么?(学样,分忧)田园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也很爱劳动。其实我们和这两个孩子一样,都是——童孙未解供耕织。

 6.请大家仔细观察图上两个小孩的动作、神态,想像一下,童孙们会怎么来种瓜?

 7 原来他们是这么种的,还挺像样的,你认为他们在种的时候,心情会怎样?(高兴,期盼)(读)

 感情朗读整首诗:这可真是大人忙,小孩忙,昼也忙,夜也忙,谁能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让我们把这首诗献给这些勤劳的人们,(齐)

 能背背这首诗吗?同桌互相背背看。(指背,还有谁要背,会背的同学站起来背)

 三、总结延伸:

 这节课,我们读了三首《四时田园杂兴》,感受了田园风光的美丽,农民的勤劳和辛苦,还有丰收时的喜悦,让我们和着音乐,再来读读这几首诗,体会体会,我也想读,可以吗?我读每首的第一句,你们接着读。

 就是这样美丽的田园风光,就是这些勤劳的田园人民,令范成大陶醉其中,乐而忘忧。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收集其余 57 首《四时田园杂兴》,读读背背,相信你会有更大的收获!

 《稚子弄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8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

 【教学难点】

 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你们正经历着人生的美好季节,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可是,你们想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儿童,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有许多喜爱儿童和富有童心的诗人,他们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作品,在他们的诗词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千年以前的孩子的生活情景。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稚子弄冰》这首诗。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导入本课,让学生提前想一千多年前的儿童生活的场景。

 二、初读古诗,想象画面 1.了解作者 杨万里(公元 1127 年—1206 年),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南宋著名诗人。他的诗通俗易懂,清新活泼,富有生活情趣。当时人称“诚斋体”。

 字词理解

 9 ①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②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③铮: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④磬(qìng):四声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悬挂在墙上。

 ⑤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2.划分节奏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设计意图】初读古诗,了解本文的作者,学会尝试的给本诗文段,有感情的朗读本诗。

 三、品读古诗,领悟诗意 1.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铜盆里的水结成坚冰,儿童晨起,把它从盆里剜出,用彩线穿起来当做锣来敲。

 2.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样穿越树林,冰忽然落在地上发出像玻璃一样的破裂声。

 10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通过对小孩子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刻画出一个(天真快乐)的儿童形象。“脱”字形象传神,写出了孩子(剜冰)的样子。

 【设计意图】通过翻译本诗,了解诗文的大意,体会作者的对小孩子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刻画出一个天真快乐的形象。

 诗歌小结 写一个孩子在冬天的一场嬉戏:一块大冰被穿上彩线,当锣来敲打,声音也清越嘹亮。忽然冰锣被敲碎落地,发出像玻璃碎裂的声音,表现了孩子的天真烂漫。

 五、拓展阅读 1.交流已经背诵积累下来的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

 2.拓展阅读杨万里其他写儿童生活的诗,大体了解诗的意思,并选一首自己喜欢的背诵下来。

 六、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默写《稚子弄冰》。

 板书设计 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1 《村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词,学习诗歌理解内容。

 2.个性化体会诗歌情感,用朗读表现自己的理解。

 3.提升学生对诗歌的解析能力,并发展对诗歌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节奏的朗读并能背诵这首诗。

 2.能想象并说出《村晚》所描绘的景象。

 【教学难点】

 个性化理解诗歌。

 【教学道具】

 大黑板,每人一份表格,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营造情境。

 二、初感诗歌,激发疑问。

 1.我们今天要去领略的是宋代乡村的一段美丽风光。这段风光是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 他的名字叫——雷震(板书)。

 指名解题:看了诗题,你想到什么?

 12 (“村晚”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这首诗是描绘乡村傍晚景色的。)

 这首诗老师想请我们班书法最棒的一名同学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可以先打开书本,自己来读读这首诗,要求:读流利,有问题可以在书上做个记号。

 自由读古诗,可分组讨论或同桌共同学习。

 2.好,诗已经写完了,现在谁能愿意来为大家读一下这首诗呢? (指名读)

 读完后教师组织学生评点一下朗读情况。

 3.激发疑问。

 读了这首诗,谁有问题吗? 让学生阐述自己想到的疑问,教师则在黑板的诗歌上用红粉笔打上相应的记号。

 师:好,还有问题吗?(肯定已经没有学生再有问题了)如果没有,那我们就要开 始运用我们的智慧来解决这些问题了。

 三、指导学法,理解诗歌。

 1.开始尝试通过各种方式解决问题。

 2.集体交流。

 3.谁能将自己对整首诗的理解说说看?

 13 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个性化的理解。

 四、深入诵读,表达感悟。

 1.诗歌讲究音律美,我们读诗时应该注意什么呢?(指名说)

 2.提出要求:应该把这首诗的韵脚“陂、漪、吹”读得清晰、响亮。

 3.学生自由练读。

 4.指名读,学生评议。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6.诵古诗。

 五、拓展延伸,善加积累。

 《村晚》这首古诗描写了夏末初秋傍晚时乡村的景色,给人一种无限的遐想。课前,老师曾让大家搜集了一些像《村晚》一样描写乡村景色的古诗,并发到了社区中,现在派上用处了,让我们一起来瞧一下吧。

 请同学们分成小小组进行交流:

 A、选取你们组喜欢的一首诗,并讨论:你从中感受到了怎样的美景?再完成表格。

 诗题季节描写的景物 B、尝试着吟诵好这首诗。

 14 2《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背诵喜欢的段落,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小说《城南旧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能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 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两段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歌曲《送别》;电影《城南旧事》片断及各种课件。

 2.学生准备:搜集作者林海音的资料。

 【教学过程】

 冬阳. . 童年. . 骆驼队

 一、导入新课

 15 1、同学们,请看多媒体展示的图片是甚么动物?大家听过这首歌吗?。

 2、多媒体播放《梦驼铃》。

 3、这个画面,也正是作者林海音脑海中无数次浮现的画面。关于作者,你了解些什把你搜集的资料跟大家说说吗? 师课件出示:(人物和文字)这就是本文的作者林海音,她是台湾著名女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5岁时随父母从台湾来到北京,在那里度过了难忘的童年、少年、青年时光。

 师:后来,回到台湾后,她把自己童年在北京城南生活的往事写成了一本书,叫《城南旧事》。《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正是《城南旧事》这本书的序言,请再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学习课文之前,老师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预习课文的情况。我们先来检查一下生字词的认读情况。(出示生字,并组词)请这一排同学开火车读,如果他读错了,大家给他纠正;读对了,大家跟读一遍,好吗?(强调卸、嚼、傻)

 师:这里还有1个多音字,你会读吗?慢慢地嚼;咀嚼。师:在这两个地方,读音是不一样的。一般单独用的时候,都读“jiao”,但是在“咀嚼”这个词里,要读“jue”。

 16 2、生字同学们掌握的不错,那老师再来检查一下课文朗读的情况.别人读的时候,同学们要认真听,发现他读错了及时纠正。三、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1)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往事? 生:时间顺序。

 师:你从哪儿看出是时间顺序的?生答略。

 师:更确切地说,是以季节的推移为顺序记叙的。

 (2)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的哪几件事?它们分别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呢? 板书:学咀嚼谈铃铛想剪毛问去向 冬天“我”看骆驼咀嚼(4 自然段);“我”关于骆驼系铃铛的想象(5—9 自然段);冬春之交骆驼脱毛的情景(10 自然段);夏天不见骆驼的影子(11—14 自然段)。

 师:那课文的15、16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生答)

 师:谁能把作者的这四件童年往事和15、16段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生说)师;这就是这篇文章的——生接(主要内容)

 谁再来说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四)深入感悟课文内容, ,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师:下面我们就...

篇三: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目录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四1. 古诗三首 第五单元2. 祖父的园子 13. 人物描写一组3*月是故乡明 14. 刷子李4*梅花魂 习作例文囗语交际 : 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 习作: 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习作:那一刻 , 我长大了 第六单元语文园地第一 15. 自相矛盾第二单元 16. 田忌賽马5. 草船借箭 17. 跳水6. 井阳冈 习作: 神奇的探险之旅7.* 猴王出世 语文园地六8.* 红楼春趣 第七单元口语交际 : 我们都来演一演 18. 威尼斯的小艇习作:写读后感 19. 牧场之国语文园地二 20.* 金字塔快乐读书吧 囗语交际 : 我是小小讲解员第三单元 习作: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 : 遨游汉字王国 语文园地七汉字真有趣 第八单元我爱你, 汉字 21. 杨氏之子第四单元 22. 手指9. 古诗三首 23.* 童年的发现10. 军神 口语交际 : 我们都来讲笑话11. 青山处处埋忠骨 习作:漫画的启示12.* 清贫 语文园地八习作:他 了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随着新课标、新教材的相继使用,语文教学要实现“工具性和思想性的统一”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转变,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以整体推进课程改革为核心,深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并以之为指导,开展以课题研究为重点的教育教学研究,深化课堂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重新认识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它在小学教育阶段的地位、作用,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和要求。要积极地进行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方法的改革,积极地进行思考和研究,如何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着眼于 21 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着力于加强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能力的训练,为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的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教材分析(一)总体分析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教材于 2020年春季正式使用。全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 , 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 : 童年往事、古典名著之旅、综合性学习: 遨游汉字王国、家国情怀、描写人物、思维的火花、异域风情、幽默和风趣。全册教材共安排六个语文园地和四个口语交际。

 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五大部分 , 各部分相互联系 , 构成—个有机的整体。其中 ,第三单元是综合性学习 : 遨游汉字王国 ,第五单元安排了一个习作例文”, 也没再安排语文园地。

 本册课文安排生字时继续采用了 “识写分流”的办法。其中要求会写的字都在课文后面的田字格中——列出 , 只要求认识的字安排在田字格上面的两条绿线内。所谓“只要求认识”的生字 , 在本册的要求是读准字音 , 认清字形 , 能初步结合词语理解字义 , 主要帮助学生扫清阅读

 课文的障碍不列入生字考核范围。(二)具体分析1. 教材结构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教材全册共有课文 23 篇,其中精读课文 16 篇,略读课文 7 篇。课文从精读到略读, 按两个层次编排, 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本册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为了便于复习检测,词语表统一安排在全册书的未必,以每课一组的形式呈现。生字表 1 是要求认识的字, 200 个;生字表 2 是要求会写的字, 150 个,以供复习、检测之用。2. 教材的主要特点本册是在前八册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有一定的继承性,体现整套教材的延续性,同时又有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专题组元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2)加强整合的编写目的更加明确。(3)课文既保留传统的优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时代感的新课文。(4)强化导学功能,引导学生思考。(5)增加了古诗文和传统文化相应的文章选录,加强对学生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教育。(6)拓展学习资源,加强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三、学情分析本班共有学生 52 人。其中男生 25 人,女生 27 人。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爱学习,有上进心,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口

 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是有个别学生基础较差,家长又疏于督促,还需老师加强辅导。个别学生学习自觉性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还需要老师好好引导教育。四、教学目标1. 认 200个字,写 150 个,会使用字典、 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2. 能用钢笔书写楷书, 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

 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3.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 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5.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6.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7. 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8. 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25 万字。9. 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辩论、演讲的基本方法。10. 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11. 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12. 在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并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五、教学计划和思路(一)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三)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重点)(五)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六)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

 阅读说明性文章, 能抓住要点, 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七)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八)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25 万字。(九)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辩论、演讲的一些基本方法。(十)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十一)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十二)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 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 运用资料的方法。并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十三)习作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1. 强化学生的习作意识。2. 加强习作形式的指导。3. 引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4.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风。5. 习作交流和评价,重在鼓励。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备注第一周 开学第 1 课

 1. 古诗三首 2. 祖父的园子第二周 3*月是故乡明

 4* 梅花魂 囗语交际 : 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第三周 语文园地第一 单元测试

 5. 草船借箭第四周 6. 井阳冈 7. 猴王出世 8. 红楼春趣 口语交际 : 我们都来演一 演第五周 习作: 写读后感 语文园地二 快乐读书吧 第二单元测试第六周 综合性学习 : 遨游汉字王国 汉字真有趣 我爱你, 汉字第七周 9. 古诗三首 10. 军神 11. 青山处处埋忠骨第八周 12.清贫 习作: 他 了 语文园地四 第四单元检测第九周 13.人物描写一组 14. 刷子李 习作例文第十周 习作: 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第五单元检测 15. 自相矛盾第十一周 16.田忌賽马 17. 跳水 习作: 神奇的探险之旅第十二周 语文园地六 第六单元检测

 18. 威尼斯的小艇第十三周 19.牧场之国

 20. 金字塔 囗语交际 : 我是小小讲解员第十四周 习作: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语文园地七 第七单元检测第十五周 21.杨氏之子

 22. 手指

 23. 童年的发现第十六周 口语交际 : 我们都来讲笑话 习作:漫画的启示 语文园地八第十七周 第八单元检测 综合复习第十八周 综合复习第十九周 综合复习第二十周 期末检测

 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 认识“昼、耘”等 6 个生字, 读准多音字“供” , 会写“昼、耘”等 4个字。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其三十一 ) 。3. 能通过读诗句 , 想象诗中的情景 , 体会其中的乐趣。4. 能根据诗歌内容 ,展开想象 , 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教学重点: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其三十一 ) 。2. 能通过读诗句 , 想象诗中的情景 , 体会其中的乐趣。教学准备:

 课件课时安排:

 3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 激发兴趣。同学们, 谁来说说 , 在你眼中 , 童年是什么样的呢 ?( 自由、天真、无忧无虑⋯⋯ ) 在同学们眼中童年真是多姿多彩 ! 是啊,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 快乐也好辛酸也罢 , 都是我们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现在, 老师将带领大家穿越时空 , 去宋代感受一下当时人们的童年乐趣。二、初读课文 , 扫清字词障碍。1.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三首古诗 , 标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 , 与同桌交流。2.( 出示 7 个会认的字 )

 (1) 学生齐读 , 注意读准“磬、陂、漪”的读音。(2) 认读多音字“供”。3.( 出示 4 个会写的字 ) 指名学生读 ,师正音。4. 学生齐读三首古诗 , 师正音。三、再读课文 , 整体感知。1. 同学们 , 读完这三首古诗 , 结合注释 , 你从中读懂了什么呢 ?(有小孩子在种瓜、小孩子在玩冰、牧童在吹笛子⋯⋯ )大家读懂的还真不少 ,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一首古诗 : 《四时田园杂兴》 ( 其三十一 )。(板书诗题 ) 2. 大家从诗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 四时、田园、杂兴 ) (1)( 出示相关资料 )《四时田园杂兴》是宋代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田园诗 , 共六十首 , 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这首诗就是第三十一首。“兴”在这里读四声 , “杂兴”就是随兴而写的诗; “四时”在这里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题目的意思是 : 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的感想。(2) 学生齐读诗题。3. 学生再次齐读全诗 , 结合注释 ,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1) 指名学生说说诗的意思 , 其他同学补充。(2) 理解词语 : 杂兴: 随兴而写的诗。昼: 白天。耘田: 在田间锄草。绩麻: 把麻搓成线。儿女: 男女。

 当家: 男女都不得闲 , 各司其事 , 各管一行。童孙: 孩子们。解: 理解, 懂得。供: 从事。傍: 靠近。阴: 树荫。(3) 结合注释 , 尝试完整地将全诗的意思说出来。

 ( 白天锄地 , 夜晚搓麻线 ,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小孩子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 , 但也在桑树荫附近学着种瓜。

 ) 4.( 播放纯音乐 )请同学们伴着这古朴典雅的音乐 , 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边读边想象 , 说一说这首诗展现出了怎样的画面。(1) 诗中先写了哪些人物 ?( 村庄男女 )他们在做什么 ?(耘田、绩麻 ) 后面还写了谁 ?(童孙) 他们在做什么 ?( 学种瓜) (2) 诗中哪些描写让你印象深刻 ?(童孙未解供耕织 , 也傍桑阴学种瓜。

 ) 为什么?( 因为这两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

 ) 从哪里看出来 ?( 小孩子虽然不懂耕织 , 但也会学着大人的样子去种瓜。

 )这两句除了表现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 还表现了什么 ?( 农家孩子的勤劳好学 ) 5.( 出示相关图片 ) 你能根据图片的提示背诵全诗吗 ?试一试。四、课堂小结。学到这里 , 你能说说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吗 ?( 展现了农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 , 主要表达了对天真可爱、勤劳好学的农村儿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 , 洋溢着一种平和、宁静的气氛。历来许多诗人以描写乡村生活、田园风光著称 , 写下了不朽的诗篇 , 这样的诗 , 就叫田园诗。同学们课下可以继续搜集、品读更多的田园诗。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复习故知 , 导入新课。1. 上节课我们穿越到了宋代 , 在诗人范成大的描绘中 , 我们感受到了 (农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 )和( 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勤劳好学 )。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这首《四时田园杂兴》 (其三十一 ), 再次感受农忙时节农家孩子们的天真快乐。2. 接下来 , 让我们跟随另一位诗人杨万里 , 去感受一下冬日里孩子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吧 !( 板书诗题 ) 二、初读课文 , 整体感知。1. 学生齐读古诗 , 划分节奏。

 ( 稚子/金盆/ 脱晓冰 , 彩丝/ 穿取/ 当银钲。敲成/ 玉磬/ 穿林响, 忽作/ 玻璃/ 碎地声。

 )

 2. 题目中的“稚子”是什么意思 ?(小孩子 )“弄”是一个动词 , 意思应该是( 玩) 。诗题告诉我们 ,这首诗主要写的是 (小孩子玩冰 )。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 这个小孩子到底是怎样玩冰的吧 ! (1) 齐读诗的第一、二句 , 结合注释 ,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早晨, 小孩子把冰从盆里拿出来 , 把它做成一种打击乐器。

 ) ①从哪里可以看出时间是早晨 ?( 晓) ②小孩子是怎么把冰做成乐器的 ?(彩丝穿取 : 用彩丝穿起来 )( 出示图片 )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 ?( 冬日的早晨 , 小孩子高兴地从金属盆里小心翼翼地把冰取出来 , 仔细地用彩色的丝线穿起来当作银钲敲。

 ) ③从这两句诗中 , 可以看出这个小孩子怎样的特点 ?( 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强) (2) 小孩子把冰做成乐器之后 , 又有哪些举动呢 ?让我们一起朗读诗的第三、四句。①这两句诗写了什么 ?( 小孩子敲打“银钲” , 声音悠远动听。

 )从哪里看出声音悠远 ?(穿林响 ) ②为什么最后一句诗说“忽作玻璃碎地声” ?( 因为一不小心冰碎了。

 ) 这里的“玻璃” , 是不是指现在玻璃杯、玻璃窗的玻璃 ?(不是, 是一种玉石。

 ) 这里把冰碎的声音比作了玉石落地破碎的声音 , 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比喻) ③从这两句诗中 , 你体会到了这个小孩子怎样的感情变化 ?(小孩子瞬间由喜笑颜开变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