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一大制度执行存在问题9篇

时间:2022-11-28 20:35: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三重一大制度执行存在问题9篇三重一大制度执行存在问题 1“三重一大”制度执行中的问题及其改进意见院纪委监察室自去年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党委党组实施&ld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重一大制度执行存在问题9篇,供大家参考。

三重一大制度执行存在问题9篇

篇一:三重一大制度执行存在问题

“三重一大”制度执行中的问题及其改进意见 院纪委监察室 自去年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党委党组实施“三重一大”制度的若干意见》以来我院各基层单位都按要求制定了相应的实施办法根据文件精神细化了“三重一大”事项内容明确了决策的程序和要求。6 月上、中旬院纪委会同组织人事处对各单位自去年 10 月以来执行“三重一大”制度的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此次专项检查先由各单位按下列要求进行自查 1 领导班子成员尤其是主要领导是否树立自觉贯彻民主集中制意识2列入“三重一大”的事项是否都经集体讨论决定 3 议事决策的程序是否符合制度规定的要求4集体决策是否体现集体意志5执行决策有无违反集体决定现象6会议记录等有关材料是否齐全规范。各单位写出了书面自查报告。在各单位自查基础上院纪委监察室和组织人事处进行了抽查列席了园艺所班子的专题分析听取了食用菌所和科立特集团领导的专题汇报查看了信息所和服务中心的会议记录。从检查结果看总体上各单位都能认真执行该制度凡明确列为“三重一大”的事项都通过班子会议讨论决策 凡决策定下来的事项都能按集体决定执行。

 “三重一大”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对加强基层单位民主集中制的贯彻发挥领导班子的集体功能强化领导班子内部监督减少重大事项决策风险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检查中也发现部分单位在执行“三重一大” 制度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思想认识不到位。

 少数领导对执行 “三重一大” 制度的重要性、

  2 必要性认识不足有的认为凡事都要班子集体开会决定程序复杂影响工作进程 有的担心自己的意见会上通不过 看准的事情无法做执行中任务观点机械操作。

 二 议题事先不告知。

 对会上决策的事项事先只有主要领导或少数领导知道没有提前告知所有参会人员有些班子成员直到开会时才知道当天要讨论决策什么事情没有时间对参与决策的事情进行事先调研和思考只能“脑筋急转弯”即席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 决策方案酝酿不成熟。有些决策方案主要领导商量后没有征求分管领导意见有些按规定应事先征求学术组织、职工民主管理组织意见的前置程序没有执行有些关系到某些部门或某一层面人员切身利益的事项决策前没有认真听取有关人员的意见。

 四 会议讨论不充分。有些单位班子开会主要领导先谈看法、先定调子然后要求大家发表意见使其他班子成员有的先入为主、不再开动脑筋有的心里有不同看法但主要领导一讲就不便反对了有的则干脆不发表意见不置可否。也有些班子讨论气氛不热烈发言面不广有部分人会上不发言。

 五 决策的事项该公布的不公布。

 有些单位对一些需要执行的制度性、 政策性的规定讨论决定后没有发文公布 分别记在领导的本子上使得会后很难遵照执行执行中碰到问题很难检查对照。

 六 会议记录不翔实、不规范。有些单位的会议记录太简单没有如实反映班子会上讨论决策的过程漏记、缺记发言内容没有记载每个成员对某决策事项的态度和意见有些单位没有指定的会议记录

  3 人员领导自己作记录也有些记在硬抄本上很难归档有些会议记录为电脑打字稿未经领导或与会人员审核很难作原始凭证。

 七 决策执行情况缺少反馈。

 有些单位的班子成员反映 会上决定的事项结果做的怎么样事后自己不清楚班子内部缺少决策执行结果的反馈和通报不利于班子成员对全局情况的了解也影响班子成员参与决策的积极性。

 我们认为 “三重一大”制度是一项规范性很强的决策制度有严肃的要求和严密的程序只有严格认真操作好每一个环节才能充分发挥这项制度的真正作用。虽然检查发现的多数是实施环节中的操作性问题但是不予以重视也会严重削弱该项制度的作用发展下去则很可能使“三重一大”制度像有些制度一样流于形式。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改进。

 一 提高领导思想认识。

 要通过宣传教育让各单位领导确立以下认识 “三重一大”制度是近年来党建工作的重要制度成果。从发展民主角度看 “三重一大”制度是推进民主决策的实现形式也是发展党内民主和基层民主的基础只有领导层面发扬了民主才能在其他层面保障民主。从领导班子建设角度看 “三重一大”制度是贯彻民主集中制的重要载体也是集聚班子集体智慧的平台只有集中了班子大多数人的正确意见才能形成班子的整体合力促进班子的团结统一。从反腐倡廉建设角度看“三重一大” 制度是加强干部监督的重要途径也是保护干部不犯、少犯错误的重要屏障重大事项由班子集体按程序决策可有效防止少数领导拍脑袋决策现象。

  4 因此领导班子成员尤其是主要领导要从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发展基层民主、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高度认识坚持执行“三重一大”制度的重要性、必要性思想上确立制度的权威工作中自觉遵守制度。

 二 增强班子成员决策能力。

 决策能力是检验干部管理水平和领导素质的重要标志。有的班子会议讨论不充分、发言面不广除了主要领导和会议主持人掌握会议的方法不对外还有些是部分班子成员的决策能力不强对情况不熟悉、政策不了解对某一问题说不出有见地的意见。

 整个班子要提高集体决策水平班子成员要增强决策能力。

 因此不仅是主要领导而且是副职领导或者非领导的班子成员都要加强自己的能力建设加强理论学习加强工作调研加强实践锻炼努力提高把握大局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和合作共事的能力。参加决策的班子成员不仅要从自己分管的角度摆情况谈看法而且要从单位的全局出注意想办法不仅要提出问题而且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 操作好每个工作环节。

 细节决定成败 操作好每一个规定程序是保证“三重一大”有效执行的基础。第一要做好“安民告示” 对会上讨论决策的事项要事先告知会议出席对象有决策预案的应将书面草案提前发给大家让人有必要的时间了解相关情况思想上有一个酝酿过程会上能发表成熟的意见。第二履行好前置程序。讨论决定条线工作的事项事先要征求分管领导意见规定要事先通过学术

  5 组织、职工民主管理组织或其他机构的上会前必须先经过相应组织审核不能先决定再去征求意见既不能广泛吸取民智又很可能引起别人的反感。第三要安排充分讨论的时间。会议议程安排要有能让与会者都能发表意见的时间主要领导不要急于摆出自己的观点应在其他班子成员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再来归纳集中。第四抓好决策的执行和反馈。决策一旦形成会上就要明确分工执行的责任。一些政策性、制度性的规定必须发文公布该公开的事务应按规定的形式公开。本次决策事项的执行结果要在以后会议上反馈通报。第五规范会议记录。会议记录必须按文档要求全面翔实地记下班子讨论决策的过程尤其是每个班子成员对决策事项的主要意见和班子会形成的最后结论都要明白无误地记载下来一旦发生某些争议会议记录要经得起历史的检查。

 四 加强制度执行的检查督促。

 院纪委监察室和组织人事处要继续加强对各单位执行“三重一大”制度的日常监督和定期检查要每年一次督促下属单位定期自查并通过列席下属单位班子会议、听取专题汇报、召开座谈会、查阅会议记录等形式深入检查“三重一大”制度执行情况及时提出并帮助纠正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不断检查督促使遵守“三重一大”制度成为领导班子成员的自觉行为也使这项制度真正发挥它的应有作用。

  2008.6

篇二:三重一大制度执行存在问题

柴甫泉汤惠敏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 , 要坚持民主集中制, 健全党内民 主 制度体系 。“三重一大 ” 集体决策 制度是贯彻执 行 民主 集 中制原则的核心, 是进行依法决策、民主决策、 科学决策的 根 本保障 , 也 是对各级 党组织和 党员领 导干部 的明确纪律 要求。“三重一大” , 既是全体干部员工普遍关心和关注的热 点、 焦点和难点 , 也应该成为纪检 监察 工作 的重点。

 贯彻执行 “三重一大” 决策制度 不容忽视的问题 近年来 , 企业在贯彻执行 “三重一大” 决策制度中, 成 效 是显著 的 , 但 在实践 过程 中仍然存在 着一些不 容忽视 的 问题 ,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权利过于集中, 责职不明确。个别企业的主要领导 认 为自己是 “一把手 ” , 大事小事 自己说 了算 , 自己“拍板儿” 决 策就是政策 ; 有 的企业在 “三重一 大” 决策上 , 党政 主要 领 导相互 沟通不够 ; 有的企 业领导身 兼双职 , 党政 大权 集 于一身, 独断专行 ; 有的副职参与 “ 三重~大” 时, 总是以 主 要领 导的意 志为转移 , 往往 是 “跟着 点头 ” “跟 着举手 ” 。

 由此种种造 成集体领 导决策 与个人说 了算界 定不清 , 开 会 只是走过场 , 做个会议记录 , 正确了显得 “一把手” 决策高 明 , 失误 了就 以集体决策做挡箭牌 , 推卸责任。

 2. 制度落 实不 力 , 作用发 挥差。“ 三重一大 ” 集体决 策 制度既然形成文件 , 企业应当 自上而下地 坚决贯彻执 行。

 但 在实践过程中, 由于决策层思想认识不统一, 从而导致决策 0

 汕 歧J. 研 究

 缺项、 缺位、 缺失、 缺环节。

 有的班子成员作用发挥得不好 ,

 有意见不发表 , 怕一旦 失误担责任 , 认为决策是主要领导的 事, 与己无关, 使得集体决策达不到集体研究、集体讨论、

 集体决定的效果。

 3. 缺乏有效 监督 , 追责不到位 。

 在 “三重一大” 决策过 程 中缺 少有 效的监督 , 往往出现 “ 上级 不想监督 , 下级不敢 监督 ” 的状况 。决策后 , 在实施过程 中出现 资产流失、用人 不 当等严重 问题也得 不到及 时纠正 , 责任人 得不到 及时追 究。

 更有甚者, 个别企业相关的监督机制不够健全, 纪检、

 监察、 审计等内控体系不完善 , 职能部门只 “捞” 漂在面上 的 问题查 , 蜻蜓点水 , 最后大事化小 、 小事化 了, 党内监 督、

 群众监督 、 舆论监督 、 职工代 表监 督都 不是十分有力 , 导致 整个监督链条的缺失、 缺位 , 甚至动不起来或者无法转动 , 出现 决策 被乱执 行 、 不执 行和擅 自改 变集 体决 策的 “ 反执 行” 等 问题 。

 贯彻执行 “三重一大” 决策制度的对策 贯 彻执行 “三重一 大” 决策制度 , 必须坚定 不移地坚持 党的 民主集中制原则 , 用制度管控 , 靠体系约束 , 创新思维 模式和应对措施 , 强化执行力、 监督力和保障力, 促使 “三 重一大” 决策制度在企业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主要对策有 以下三个方面。

 1. 坚持 民主 集 中, 确保程 序规范 。民主 集中制是 民主 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从 “三重

篇三:三重一大制度执行存在问题

监察 2009 年第 14 期国企聚焦 GUOQI JUJIAO近年来,国有企业普遍建立了“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细化了“三重一大”事项,规范了议事决策程序。

 这对加强国有企业民主集中制管理,发挥领导班子的集体功能, 强化领导班子内部监督,减少重大事项决策风险,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一些企业在执行“三重一大”制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主要领导思想认识不到位,有的认为凡事都要班子集体开会决定,影响工作进程;有的担心自己的意见会上通不过, 对执行制度或形式化或绕道走。二是议题事先不告知,班子成员只能即席发表看法, 这样的决策过程无法充分发挥集体智慧。

 三是会议讨论不充分, 大家都跟着主要领导定的调子走, 即使有人心里有不同看法也不便或不敢发表意见。

 四是会议记录不翔实、不规范,很难作为原始凭证。五是决策执行情况缺少反馈,班子成员无法了解总体执行情况, 影响班子成员参与决策的积极性。“三重一大”制度是一项规范的决策制度, 只有严肃认真操作好每一个环节, 才能充分发挥这项制度的真正作用。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一是提高领导层思想认识。

 从发展民主角度看,“三重一大” 制度是推进民主决策的实现形式, 也是发展党内民主和基层民主的基础, 只有领导层面充分发扬民主, 才能保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等顺利实施。从领导班子建设角度看,“三重一大” 制度是贯彻民主集中制的重要载体, 也是集聚班子集体智慧的平台, 只有集中了班子大多数人的正确意见, 才能形成班子的整体合力,促进班子的团结统一。从强化监督制约角度看,“三重一大”制度是加强干部监督的重要途径, 也是保护干部不犯、少犯错误的重要屏障,重大事项由班子集体按程序决策,可有效防止少数领导“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最后“拍屁股”走人的所谓“三拍”现象。因此,领导班子成员尤其是主要领导要从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发展基层民主、推进党内民主建设、落实《工作规划》的高度认识执行“三重一大”制度的重要性、必要性,从思想上确立制度的权威, 工作中自觉遵守制度,决不能将其作为装扮门面、应付上级、敷衍群众的摆设。二是操作好每个工作环节。

 细节决定成败, 操作好每一个规定程序,是保证“三重一大”有效执行的基础。要做好“会前告知”,对会上讨论决策的事项要事先告知会议出席对象,有决策预案的应将书面草案提前发给大家,让与会者事先了解相关情况,使其思想上有一个酝酿过程, 会上能发表成熟的意见。要履行好前置程序。讨论决定条块工作的事项事先要征求分管领导意见,规定要事先征求有关组织或机构意见的,上会前必须先经过相应组织审核,不能先决定再去征求意见,否则,既不能广泛吸取民智, 又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要安排充分讨论的时间。

 会议议程安排要给与会者留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时间。

 主要领导不要急于摆出自己的观点, 应在其他班子成员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 再归纳集中。

 要抓好决策的执行和反馈。

 决策一旦形成,会上就要明确分工执行的责任。

 一些政策性、制度性的规定必须发文公布,其他需要公开的事务也要按规定的形式公开。本次决策事项的执行结果,要在以后会议上反馈通报。

 要规范会议记录。会议记录必须按文档要求全面翔实地记录班子讨论决策的过程,尤其是每个班子成员对决策事项的主要意见和班子会议形成的最后结论都要明白无误地记载下来,一旦发生某些争议,会议记录要经得起历史的检查。三是加强制度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保证“三重一大”制度的落实,上级纪检监察和组织人事部门必须加强对下属单位执行情况的日常监督和定期检查。除了督促下属单位定期自查外,上级部门要通过列席下属单位班子会议、听取专题汇报、召开座谈会、查阅会议记录等形式, 深入检查 “三重一大”制度执行情况,及时提出并帮助纠正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作者单位/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纪委如何改进“三重一大”执行中的问题陈 荣国有企业始终重视“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的执行情况29

篇四:三重一大制度执行存在问题

企“三重一大’’决策制度 落实不到位的原因探析及对策 张强 刘向红 (华 电榆林天然气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政治工作部 ,陕西 榆林 719000) 摘要: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其各项决策的规范 性、科学性、有效性如何,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三 重一大”事项作为关 系企业全局性、方向性 、战略性的重 大决 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 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运作等事项,更 是决策管理的核心和 关键所在 。”三重一大n制度,对 国有企业 领导人 员规 范用权行为、减少经营决策失误、从源头上防治腐 败现 象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本文从六个方面深入探 析国企“三重一大”制度的执行落实难的瓶颈问题和制约因素, 提 出相应解决对策,为国企提高决策水平,防范决策风险,维护 国有资产安全 ,促进企业 良性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 键词 :国企 ;三重 一大 ;执 行 力;监督机 制 近年来,从 国企改革发展的具体实践来看 ,不 同程度存在 “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执行落实不到位的情况 ,给企业生存发 展、管理经营带来了诸多问题。下面就国企“三重一大”决策制 度执行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深入进行原因分析 ,提 出相关解决 对策。

 1导致国企“三重一大”制度执行落实不到位的 四大因素 1.1对国企“三重一大”决策制度适用范围认识不清 1.1.1国企决策层领导认识不到位。部分国企高层领导对 “三重一大”决策制度适用范围及相关规定要求认识模糊、不到 位。特别是部分领导认为“三重一大”问题是主要领导的事 ,与 自己关系不大。

 1.1.2职能部 门认识不到位。部分主要职能部门对 自身工 作职能范围内“三重一大”问题认识不到位 ,对相关决策制度适 用范围不清楚。更甚者认为“三重一大”问题是领导的事,与 自 己关系不大。

 1.1.3学 习宣贯不到位 。部分企业重效益、轻学 习,学习教 育的气氛不浓。重视生产、技术类学习,忽视法律法规、制度条 例类学习,对“三重一大”制度的学 习教育针对性不强 ,流于形 式,不够深入具体。

 1.2国企董事会 、党委会合并召开 ,职责定位不清 1.2.1企业党委重视不够 。对“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执行落 实 ,部分企业党委重视不够 ,没有摆正位置,找准定位 ,将党委 对“三重一大”问题的决策权 、监督权与董事长办公会、总经理 办公会 、党政联 席会的决策权 、实施权合并实 施 ,影响 实施 效果 。

 1.2.2图方便省事。部分企业认为“三重一大”决策程序复 杂、繁琐,影响决策效率,会贻误市场机遇,为图方便省事,就将 董事会、党委会等合并召开。

 1.3新老 “三会 ”衔接不到位 1.3.1相关制 度没有吃透 。部分企业对现代企业制度及公 司法等有关法律制度缺乏深入研究,对新老“三会 ”的相互关 系、职责定位没有吃清、吃透,难以实现有效衔接。

 1.3.2文件依据不一。当前,现行涉及到“三重一大”问题的 有关制度、条例,内容表述不完全统一 ,决策行为、监督行为依 据的制度 、条例、文件等不完全统一 ,有的甚至存在冲突 ,影响 制度落实。

 1.33工作程序和流程不清晰。“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是企业 管理的核心制度,政策性、原则性非常强,但其对工作程序和流 程没有细化,企业往往会制定 自己的实施细则,并按 自己的理 解操作执行 ,因此在执行方面难免存在一些问题。

 1.4制度执行力不够 1. 4.1业务能力有待提高。一些企业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不 足 ,导致对 “三重一大”集体决 策有关文件制度的理解不够深 入、全面 ,反映在制度的执行上,就会变形走样、打折扣。

 1.4.2检查考核力度不足。一些企业缺乏“三重一大”集体 决策制度 ,重程序和形式 ,轻检查与考核,检查考核工作明显弱 化 ,影响企业“三重一大”制度的执行力。

 2解决国企“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执行落实不到 位的措施办法 解决“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落实不到位的措施办法,总的原 则就是解决思想认识不足问题 ,要严格按照有关制度要求 ,分 析原 因对症下药 ,重点解决瓶颈问题 ,形成坚持用制度管权 、管 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 、监督权 ,既相互制约又相互 协调的权 力结构和运行机制 ,全面提升企业重大决策的科学 化、民主化、规范化水平。

 2.1加大国企“三重一大 ”制度学习教育 宣传引导工作力度 2.1.1全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开展加强学习教育活动 ,重点 学习掌握“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有关内容。“三重一大”决策制度 涉及企业管理运行的核心,因此全体职工都必须了解掌握有关 内容 ,企业各级管理人 员和职工代表必须深入了解掌握 ,企业 决策层必须全面掌握。

 2.1.2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和手段,深入宣传引导。营造民主 科学决策、坚决贯彻执行的良好风气和舆论氛围。在企业内 部 ,必须要积极营造遵纪守法、讲规矩程序、民主科学决策的良 好氛围,让人们充分认识到企业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 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2完善现代企业管理 ,健 全国企党委参 与“三重一大”决策 的机制体制 贯彻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 ,要充分融入现代企业管理 中,并做到“四化”:一是 内容要具体 ,做到规范化 ;二是程序要 合理 ,做到制度化 ;三是方式要正确 ,做到民主化 ;四是过程要 追踪,做到科学化。同时要完善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领 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既维护董事会对企业重大问题的统一决策 权 ,又要保证企业党组织的意见和建议在企业重大问题决策中 得到充分体现 ,有效促进企业的民主管理和科学决策。

 总之 ,实事求是 、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是积极探索国有企 业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这对于防 范决策风险、维护国有资产安全、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促进企业 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和意义。

 2015~11N 化 鳕 f

 23

篇五:三重一大制度执行存在问题

19.26

  调查研究 电子乐园 395 电力企业落实“三重一大”制度的问题及对策 安伟民 国网天水供电公司, 甘肃天水

 741000 摘要:随着国内社会经济的持续化发展,电力企业的重要性逐渐变得越来越突出,其中重要的表现是,国家为了能够使得电力企业更加规范、良好的运转,制定出了“三重一大”制度,该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电力企业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以及大额度资金的利用,也就是这几个方面的工作,都需要经过电力企业部门展开集体讨论之后,才能进一步的做出相应改动。然而目前国内电力企业在落实“三重一大”制度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解决。

 关键词:电力企业;三重一大;制度政策;问题对策

 “三重一大”制度是一项非常具有规范性的重要制度,因为它始终都会要求广大电力企业领导工作人员对相对重要的工作事务作出妥善安排,以此来达到预期目标。一般情况下,此项制度所包含的工作内容都是大多数职工人员所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近些年来的不断落实,此项制度已经在基层部门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实施与应用,并且获得了极佳的成效。本文接下来将会对电力企业落实“三重一大”制度的有关内容作出详细分析。

 一、目前落实“三重一大”制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相关内容的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大部分电力企业在落实“三重一大”制度时,的确从各个方面的角度来看,都获得了极好的效果,并且也在落实制度的过程中,研究出了极佳的工作模式,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电力企业领导思想认识还不够统一 就部分电力企业的领导人员来看,他们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还存在个别领导对“三重一大”制度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的问题,因此也就导致了思想意识上存在较大的偏差。这种偏差主要表现为,简单的认为只要被电力企业赋予了经营权、管理权,那么也就以为企业内部的任何事件都由自己决定。这种思想意识会使得有关电力企业领导工作人员将集体讨论、民主决策仅仅作为一种形式。更为严重的是,部门人员会认为电力企业的任何事件只要通过了集体讨论,即便后续发生了相应问题,任何人都不需要承担责任,这种想法也就是将“三重一大”制度,当成了推卸责任的“挡箭牌”。由此可见,这方面的问题是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

 (二)三重一大制度的建立还不具有完善性 为了能够使得“三重一大”制度得到最为彻底的贯彻与落实,那么很多公司都制定出了“三重一大”决策的实施办法,同时也修订了公司工作规则以及党委议事规则,但是在制度评估的环节上,还是存在缺乏系统性以及可操作性的问题。通过有关专业人士的详细分析研究发现,国内大部分电力企业在执行“三重一大”制度的时候,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方面的问题往往集中在制度所涉及的内容与范围,都没有得到较为明确的把握,有关制度的重要指标没有得到量化,在工作决策之后评价机制与相应的纠错机制、监督机制,都没有在实际工作开展流程当中得到全面化的建立,最终也就导致了制度不够完善,难以在电力企业日常工作开展过程当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二、电力企业全面落实“三重一大”制度的有效对策 通过本文第一部分内容的研究分析得知,当前实际情况下,国内电力企业在落实“三重一大”制度的流程当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那么要想避免发生这样的问题,那么也就需要制定出具有科学性的制度落实对策。具体来讲,应当从以下角度展开考虑:

 (一)切实增强基础认识教育工作 落实到具体操作上来讲,首先需要强化理论学习的基础,其目的在于提升思 想认识。有关人员需要充分的利用中心组学习以及干部培训等多种方式,切实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来对上级党风廉政建设的相关规定、要求以及知识等展开详细的学习,并且还要教育、引导领导干部工作人员从反腐倡廉的高度,进一步的认识落实与建立“三重一大”制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在领导班子当中统一思想之后,再次形成一种共识,这样将会在工作人员自觉执行意识提升的过程当中,进一步的增强责任感与紧迫感。其次要开展警示教育工作。应当利用电力企业行业以及领导干部犯罪的典型案例,来开展“警示教育”工作,这样将会使得领导干部工作人员更好的树立一种“权为民所用”的思想。当这些方面的基础认识工作得到较好的开展之后,才能意味着电力企业能够更好的落实“三重一大”制度,进而不断提升电力企业的工作水平。

 (二)注重“三重一大”制度的基本执行力度 要想使得电力企业“三重一大”制度的基本工作水平,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 开展,那么广大工作领导人员,也就需要注重“三重一大”制度的执行力度。落实到具体的操作上来讲,首先要明确该制度的主要内容,明确主要内容的目的在于了解制约力,电力企业领导人员需要结合企业生产的实际经营权,来对三重一大的内容展开科学有效的梳理与归纳,这样才能真正有效的克服决策事项不齐全、操作不清晰等多项问题。其次,则是要规范制度决策的程序,因为当电力企业“三重一大”制度决策能够更加规范化,等到开展时,之后工作开展的各个环节才能够更好的得到约束。无论是电力企业内部的哪个环节,工作开展的目标都能够极好的得以实现,这是广大工作人员在展开制度操作过程中,特别需要重视的关键环节。

 (三)强化电力企业“三重一大”制度的监督力度 电力企业的“三重一大”制度要想更加有效的得以落实,那么除了要做好以 上两个工作环节之外,那么还需要与监督制度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因为良好的监督制度能够非常有效的推动电力企业开展“三重一大”工作。落实到具体操作上来讲,要进一步的落实到电力企业监督检查的责任主体,作为有关监督检查责任制度的主体,电力企业内部的纪检部门不仅仅要进一步的健全各项监督制度,更为重要的要加强执行情况的检查,对于违法了制度决策程序,以至于带来严重后果的情况,需要在第一时间做出相关报告,并且追究工作人员的责任。由此可见,切实注重电力企业“三重一大”制度落实过程中的监督工作,对于整项工作的开展来讲,这的确是不可缺少的。

 结束语:

 通过分析可知,电力企业的“三重一大”制度,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性是不可或缺的,因此需要有关工作人员,针对制度开展的流程,制定出有效的执行对策。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了主题分析,首先分析了电力企业“三重一大”制度存在的问题,其次给出了制度落实的有效对策,相信随着有关工作人员的详细分析与把握,最终国内电力企业的工作开展流程,必定会呈现出更好的规范性与科学性。

 参考文献 [1]焦战宾.反腐视角下企业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问题的对策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8(S2):56. [2]李鹏,吉野.国有企业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体制机制问题及对策[J].求知,2015(03):45-46.

篇六:三重一大制度执行存在问题

dquo;三重一大”制度执行中的问题及其改进意见

 “三重一大”制度执行中的问题及其改进意见

 自去年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党委(党组)实施“三重一大”制度的若干意见》以来,我院各基层单位都按要求制定了相应的实施办法,根据文件精神细化了“三重一大”事项内容,明确了决策的程序和要求。6 月上、中旬,院纪委会同组织人事处对各单位自去年 10 月以来执行“三重一大”制度的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此次专项检查先由各单位按下列要求进行自查:1)领导班子成员尤其是主要领导是否树立自觉贯彻民主集中制意识;2)列入“三重一大”的事项是否都经集体讨论决定;3)议事决策的程序是否符合制度规定的要求;4)集体决策是否体现集体意志;5)执行决策有无违反集体决定现象;6)会议记录等有关材料是否齐全规范。各单位写出了书面自查报告。在各单位自查基础上,院纪委监察室和组织人事处进行了抽查,列席了园艺所班子的专题分析,听取了食用菌所和科立特集团领导的专题汇报,查看了信息所和服务中心的会议记录。从检查结果看,总体上各单位都能认真执行该制度,凡明确列为“三重一大”的事项都通过班子会议讨论决策,凡决策定下来的事项都能按集体决定执行。“三重一大”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对加强基层单位民主集中制的贯彻,发挥领导班子的集体功能,强化领导班子内部监督,减少重大事项决策风险,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检查中也发现部分单位在执行“三重一大”制度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思想认识不到位。少数领导对执行“三重一大”制度的重要性、

 必要性认识不足,有的认为凡事都要班子集体开会决定,程序复杂,影响工作进程;有的担心自己的意见会上通不过,看准的事情无法做,执行中任务观点机械操作。

 二 议题事先不告知。对会上决策的事项事先只有主要领导或少数领导知道,没有提前告知所有参会人员,有些班子成员直到开会时才知道当天要讨论决策什么事情,没有时间对参与决策的事情进行事先调研和思考,只能“脑筋急转弯”即席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 决策方案酝酿不成熟。有些决策方案主要领导商量后,没有征求分管领导意见;有些按规定应事先征求学术组织、职工民主管理组织意见的,前置程序没有执行;有些关系到某些部门或某一层面人员切身利益的事项,决策前没有认真听取有关人员的意见。

 四 会议讨论不充分。有些单位班子开会,主要领导先谈看法、先定调子,然后要求大家发表意见,使其他班子成员有的先入为主、不再开动脑筋,有的心里有不同看法但主要领导一讲就不便反对了,有的则干脆不发表意见,不置可否。也有些班子讨论气氛不热烈,发言面不广,有部分人会上不发言。

 五 决策的事项该公布的不公布。有些单位对一些需要执行的制度性、政策性的规定讨论决定后没有发文公布,分别记在领导的本子上,使得会后很难遵照执行,执行中碰到问题很难检查对照。

 六 会议记录不翔实、不规范。有些单位的会议记录太简单,没有如实反映班子会上讨论决策的过程,漏记、缺记发言内容,没有记载每个成员对某决策事项的态度和意见;有些单位没有指定的会议记录

 人员,领导自己作记录;也有些记在硬抄本上,很难归档;有些会议记录为电脑打字稿,未经领导或与会人员审核,很难作原始凭证。

 七 决策执行情况缺少反馈。有些单位的班子成员反映,会上决定的事项结果做的怎么样,事后自己不清楚,班子内部缺少决策执行结果的反馈和通报,不利于班子成员对全局情况的了解,也影响班子成员参与决策的积极性。

 我们认为,“三重一大”制度是一项规范性很强的决策制度,有严肃的要求和严密的程序,只有严格认真操作好每一个环节,才能充分发挥这项制度的真正作用。虽然检查发现的多数是实施环节中的操作性问题,但是不予以重视也会严重削弱该项制度的作用,发展下去,则很可能使“三重一大”制度像有些制度一样流于形式。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改进。

 一 提高领导思想认识。要通过宣传教育让各单位领导确立以下认识:“三重一大”制度是近年来党建工作的重要制度成果。从发展民主角度看,“三重一大”制度是推进民主决策的实现形式,也是发展党内民主和基层民主的基础,只有领导层面发扬了民主,才能在其他层面保障民主。从领导班子建设角度看,“三重一大”制度是贯彻民主集中制的重要载体,也是集聚班子集体智慧的平台,只有集中了班子大多数人的正确意见,才能形成班子的整体合力,促进班子的团结统一。从反腐倡廉建设角度看, “三重一大”制度是加强干部监督的重要途径,也是保护干部不犯、少犯错误的重要屏障,重大事项由班子集体按程序决策,可有效防止少数领导拍脑袋决策现象。

 因此,领导班子成员尤其是主要领导要从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发展基层民主、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高度认识坚持执行“三重一大”制度的重要性、必要性,思想上确立制度的权威,工作中自觉遵守制度。

 二 增强班子成员决策能力。决策能力是检验干部管理水平和领导素质的重要标志。有的班子会议讨论不充分、发言面不广,除了主要领导和会议主持人掌握会议的方法不对外,还有些是部分班子成员的决策能力不强,对情况不熟悉、政策不了解,对某一问题说不出有见地的意见。

 整个班子要提高集体决策水平,班子成员要增强决策能力。因此,不仅是主要领导,而且是副职领导或者非领导的班子成员都要加强自己的能力建设,加强理论学习,加强工作调研,加强实践锻炼,努力提高把握大局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和合作共事的能力。参加决策的班子成员不仅要从自己分管的角度摆情况谈看法,而且要从单位的全局出注意想办法;不仅要提出问题,而且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 操作好每个工作环节。细节决定成败,操作好每一个规定程序,是保证“三重一大”有效执行的基础。第一,要做好“安民告示”,对会上讨论决策的事项要事先告知会议出席对象,有决策预案的应将书面草案提前发给大家,让人有必要的时间了解相关情况,思想上有一个酝酿过程,会上能发表成熟的意见。第二,履行好前置程序。讨论决定条线工作的事项事先要征求分管领导意见;规定要事先通过学术

 组织、职工民主管理组织或其他机构的,上会前必须先经过相应组织审核,不能先决定再去征求意见,既不能广泛吸取民智,又很可能引起别人的反感。第三,要安排充分讨论的时间。会议议程安排要有能让与会者都能发表意见的时间,主要领导不要急于摆出自己的观点,应在其他班子成员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再来归纳集中。第四,抓好决策的执行和反馈。决策一旦形成会上就要明确分工执行的责任。一些政策性、制度性的规定必须发文公布,该公开的事务应按规定的形式公开。本次决策事项的执行结果,要在以后会议上反馈通报。第五,规范会议记录。会议记录必须按文档要求全面翔实地记下班子讨论决策的过程,尤其是每个班子成员对决策事项的主要意见和班子会形成的最后结论都要明白无误地记载下来,一旦发生某些争议,会议记录要经得起历史的检查。

 四 加强制度执行的检查督促。院纪委监察室和组织人事处要继续加强对各单位执行“三重一大”制度的日常监督和定期检查,要每年一次督促下属单位定期自查并通过列席下属单位班子会议、听取专题汇报、召开座谈会、查阅会议记录等形式,深入检查“三重一大”制度执行情况,及时提出并帮助纠正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不断检查督促,使遵守“三重一大”制度成为领导班子成员的自觉行为,也使这项制度真正发挥它的应有作用。

  三严三实开展以来,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研读了中央、区、市、县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关文件和资料。我对个人“四风”方面存在的问

 题及原因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查摆和剖析,找出了自身存在的诸多差距和不足,理出了问题存在的原因,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整改措施。现将对照检查情况报告如下,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学习深度广度不够。学习上存在形式主义,学习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不强,在抽时间和挤时间学习上还不够自觉,致使自己的学习无论从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些欠缺。学习制度坚持的不好,客观上强调工作忙、压力大和事务多,有时不耐心、不耐烦、不耐久,实则是缺乏学习的钻劲和恒心。学用结合的关系处理的不够好,写文章、搞材料有时上网拼凑,求全求美求好看,结合本单位和实际工作的实质内容少,实用性不强。比如,每天对各级各类报纸很少及时去阅读。因而,使自己的知识水平跟不上新形势的需要,工作标准不高,唱功好,做功差,忽视了理论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

 二是服务不深入不主动。工作上有时习惯于按部就班,习惯于常规思维,习惯于凭老观念想新问题,在统筹全局、分工协作、围绕中心、协调方方面面上还不够好。存在着为领导服务、为基层服务不够到位的问题,参谋和助手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比如,到乡镇、部门、企业了解情况,有时浮皮潦草,不够全面系统。与基层群众谈心交流少,没有真正深入到群众当中了解一线情况,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不全不深,“书到用时方恨少”,不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是工作执行力不强。日常工作中与办公室同志谈心谈话少,对干部思想状态了解不深,疏于管理。办公室虽然制定出台了公文办理、工作守则等规章制度,但执行的意识不强,有时流于形式。比如,办公场所禁止吸烟,这一点我没有严格执行,有时还在办公室吸烟。

 四是工作创新力不高。有时工作上习惯于照猫画虎,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存在着求稳怕乱的思想和患得患失心理,导致工作上不能完全放开手脚、甩开膀子去干,缺少一种敢于负责的担当和气魄。比如,做协调工作,有时真成了“传话筒”和“二传手”,只传达领导交办的事项,缺乏与有关领导和同志共同商讨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五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工作中,有时忙于具体事务,到基层一线调研不多,针对性不强,有时为了完成任务而调研,多了一些“官气”、少了一些“士气”。往往是听汇报的多,直接倾听群众意见的少;了解面上情况多,发现深层次问题少。比如,对县委提出的用三分之一时间下基层搞调研活动,在实际工作中却没有做到。即使下基层,有时也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让看什么看什么,让听什么听什么。在基层帮扶工作上,有时只注重出谋划策,抓落实、抓具体的少,对群众身边的一些小事情、小问题关心少、关注不够。

 六是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自认为在办公室工作多年,已经能够胜任工作,有自满情绪,缺乏俯下身子、虚心请教、不耻下问的态度。对待新问题、新情况,习惯于根据简单经验提出解决办法,创新不足,主观上存在满足现状,不思进取思想,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

 七是对工作细节重视不够。作为办公室负责人,存在抓大放小,不能做到知上、知下、知左、知右、知里、知外,有时在一些小的问题上、细节上没有做好,导致工作落实不到位,出现偏差。

 八是工作效率不是很高。面对比较繁重的工作任务,工作有时拈轻怕重、拖拉应付、

 不够认真。存在不推不动、不够主动,推一推动一动、有些被动。比如,文稿材料的撰写,有时东拼西凑、生搬硬套、缺乏深入思考。有时也存在着推诿扯皮现象,不能及时完成,质量也难以保证。对于领导交办的事项,有时跟踪、督导的不够,不能及时协调办理,缺乏应有的紧迫感,缺乏开拓创新精神,致使工作效率不高。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认真反思和深刻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主要是自己没有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不注重提高自身修养,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具体应对上没有很好地把握自己,碍于情面随波逐流。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自身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对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在处理工作与学习关系方面,把工作当成硬任务,把学习当作软指标,对政治理论学习投入的心思和精力不足,缺乏自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宗旨意识有所淡化。由于乡镇工作比较辛苦,从基层回到机关工作后,产生了松口气的念头,有时不自觉产生了优越感和骄傲自满的情绪。听惯了来自各方面的赞誉之声,深入基层少,对群众的呼声、疾苦、困难了解不够,没有树立较强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得自己有时会片面地认为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就行了,而未能完全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缺乏做好工作应有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三)忧患意识不强。只是片面看到了自身工作生活环境的变化,吃苦耐劳的精神有些缺乏,开拓进取、奋发有为、敢于冲锋、勇于担当的锐气有所弱化。有做“太平官”的意识,身处领导岗位,求新、求发展意识薄弱,表率作用发挥得不够好,忽视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勤政廉洁意识有所弱化。随着自身经济条件的改善,降低了约束标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有些淡化,对奢靡之风的极端危害性认识不足,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诚然,造成自身存 在问题的原因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如自身的固化思维方式,缺乏居安思危的深层次思考等。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查摆问题,剖析根源,关键在于“洗澡治病”、解决问题。本人决心从党性原则出发,端正态度、认真对待,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强有力措施,立行立改,取得实效。

 (一)求真务实 办公室主任作为承上启下、协调全局、沟通内外的重要角色,要立足发展、改革的新形势、新情...

篇七:三重一大制度执行存在问题

管理79 2020.10(下)总第 244 期国企“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落实不到位的原因与对策研究孙竹梅

 山西煤销集团晋煤物流忻州有限公司[ 摘 要 ] 在国民经济成分中,国企占据重要位置,国有企业决策是否科学、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与企业的长远发展息息相关。对于“三重一大”事项而言,其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内容,比如资金运作,以及人事任免等,在决策管理过程中能起到核心的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这一决策制度,文章对落实不到位的因素进行分析,对如何有效落实这一决策制度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 ] 三重一大;决策程序;决策体制;决策范围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通过“三重一大”制度,能对相关人员的用权行为进行规范,避免出现决策失误的情况,能从根本上防止腐败现象的出现,有着较大的意义。结合实际实践情况来分析,该制度并未得到有效的落实,导致企业发生一系列的问题,比如管理经营问题。接下来本文对落实不到位的因素进行分析,并给出几点建议。一、落实不到位的因素对于落实不到位的因素,文章主要从领导者作风缺乏民主、决策制度不科学、不合理、监督与责任追究的力度不够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供参考。(一)领导者作风缺乏民主在影响这一决策制度执行的障碍中,领导者作风缺乏民主是最为主要的障碍。若对该决策制度进行有效的落实以及健全,部分领导者担心会对自己的权威造成影响,存在一系列不合理的现象,比如违背民主决策原则,不配合监督工作的开展;针对较为重要的问题,若依据实际程序走一遍,部分领导人员认为会对决策效率造成影响,容易丢失市场上出现的机遇,由此常常违背决策,按照个人意愿进行决策,擅自进行一系列风险较高的业务,比如从事股票业务,擅自对外进行投资等,最终导致资产大量的流失。在执行这一决策制度的过程中,部分领导人员没有给予积极的配合以及大力的支持,甚至出现官大标准的现象,所以在进行集体决策的时候,往往只是过过形式,在此情况下,致使集体决策失去了意义[1] 。(二)决策制度不科学、不合理由于决策制度不科学、不合理,进而给这一决策制度的落实提高了难度。部分国有企业在执行这一决策制度的时候,系统性并不是相对减弱,需对集体决策有关内容进行明确,比如事项程序;针对集体决策,部分企业在对事项范围进行明确的时候,表现得较为笼统,未对相关权限进行明确规定;对于同一类型的事项,有时候是由个人来进行决策的,有时候是通过集体的形式来进行决策的;不管事项是大的还是小的,部分国有企业都会走程序,由此对于重大事项,导致领导人员不能投入足够的精力;部分企业并未事先向参会人员通报情况,也没有事先提供相关的资料,促使参会人员得不到足够的研究,难以把握决策事项,无法确保判断的准确性,个人的看法以及建议得不到积极表达。(三)监督与责任追究的力度不够针对该决策制度的执行状况,由于监督与责任追究的力度不够,进而有碍于这一决策制度的推进。对于部分国有企业而言,在同级之间的监督力度是不够的,监督部门的作用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对于重大问题的决策,党组织得不到充分的参与,有关的渠道并不通畅,没有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在部分国有企业中,缺乏足够的民主监督,企业中并未建立工会,同时基本上不举行职工代表大会,在此情况下,导致民主监督得不到有效的发挥;部分领导人员公然违背这一决策制度,当出现重大失误时,不易对责任进行追究,更不用说处理相关责任人,这是一种较为尴尬的处境[2] 。(四)治理机构不到位在执行该决策制度的的过程中,应加以重视部分问题,同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来处理好问题。由于存在治理机构不到位的情况,导致这一决策制度得不到有效的落实。现如今,企业制度正在不断发生转变,已经构建的治理机构不够规范,形成的一系列机制,比如监督机制,以及决策机制等,达不到相互制衡以及协调的效果;在部分决策机构中,甚至存在人员高度整合的情况,有关机制的架构较为模糊。二、有效落实决策制度的策略在国有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健全这一决策制度是必。

 。. .。

 。

 企业管理80 MASTER

 MANAGEMENT然的发展趋势,有着较大的责任。对于国有企业来讲,需充分结合现有的问题,通过科学、合理的策略,促使该决策制度得到有效的落实,同时获取较好的执行效果。对于有效落实这一决策制度,本文主要从思想认识要深化、决策范围要明确、决策程序要规范、决策体制要理顺等方面进行探讨,以供参考。(一)思想认识要深化有效落实这一决策制度是相当重要的,同时也是非常紧迫的,相关人员应当认识到这一点,在国企发展过程中,有效执行这一制度是内在的需求,这一点需要领导人员充分认识;将该决策制度落实到位,能更好满足以人文本的原则,达到执政为民的目的;对于民主集中制的推动,以及企业领导班子的组建,落实好这一决策制度是必然的要求;在加大运行监督力度方面,更好建设防腐倡廉,认真执行这一决策制度是有效的途径。不断对认识进行加深,对重大意义进行明确,针对这一决策制度的执行,不断提供相关人员的自觉性[3] 。(二)决策范围要明确对组织行为进行明确的规定,针对“个人说了算”的情况,要将这一问题处理好。借助于一系列的组织行为,比如决策方式与权限的明确,以及决策程序的规定,在相关的组织行为中融入个人负责,比如集体决策行为,以便能将“个人说了算”的情况处理好;此外要充分依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对这一制度的事项范围进行明确规定。若对决策事项进行了规定,或者对于一些重大事项,而且是满足有关法律要求的,都要纳入这一决策制度的范围,将该制度的要求充分体现出来。(三)决策程序要规范需对有关阶段的规范加以重视,比如决策形成阶段,构建并完善相关的程序,当对决策进行酝酿的时候,在正式决策之前,需将有关的程序建立好,并进行相应的完善,比如通报程序,以及提议程序等,要严格遵守程序,不能将决策事项随意体现出来;针对决策事项,需构建并健全有关的论证程序,比如经济论证程序,避免出现随意决策的现象,或者草率进行决策;对于决策形成阶段而言,针对于决策的整个过程,需对议事规则进行建立并完善,大力推行票决制,要积极接纳不同的意见;应当定期举行员工代表大会,并在企业中构建及完善工会,确保个人的意见得到积极表达,提高企业管理的参与度,要保障好员工合法的权益,比如建议权以及参与权;对于决策执行阶段而言,需对评价程序进行建立并健全,及时对纠偏进行反馈,以此确保能获取较好的决策结果。(四)决策体制要理顺对权力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有助于这一决策制度的落实,可采用综合治理的方式,并结合疏堵结合的方法,促使权力运行处于既定的范围之内,能满足边界条件。基于产权关系,针对国有企业组织部门,来制定决策管理制度,在实现适度集权的同时,也能对权力进行有效的分配。对三重一大事项要加以重视,建立并健全权力权衡机制,同时确保该机制具备一定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有效融合一系列的改革,比如股份制改革,对法人治理结构不断进行摸索,以便能符合我国发展特色,促使企业治理结构得到较好的转变。若企业已经建立了公司制,则针对这一决策制度的事项,在对主体接口关系进行规定的同时,也要对权力界面进行明确,需将有关的委托代理关系处理好,构建并完善监督渠道,同时也要强化企业工会以及党委的建设力度,以此提高决策的参与度。在对董事会进行建设时,要进行一定的规范,针对企业的董事会,应适当提高外部董事所占的比例,同时大力执行员工董事制度。若企业没有构建企业制度,针对企业的决策机构以及党委,需对有关内容进行明确,比如决策的权限以及范围,要构建并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在其中需要将经理负责制充分展现出来,同时也能彰显民主集中制。针对母子公司,需建立并完善授权决策制度,为更好对重大决策进行审核,以及达到备案报告制度的目的,应建立并完善决策权限指引。应当对管理支持系统不断进行探究,以便实现内外结合的目的,基于企业决策机构建立相关的委员会,比如战略委员会,以便能对专项事项进行有效的处理,若决策事项具备较高的专业性,所含的技术含量较高,可将相关的工作委托给中介机构来进行管理,比如调研论证工作。三、结语总的来讲,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措施,有助于这一决策制度的落实,在此基础上,可对决策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为国有企业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而且在防腐倡廉建设方面,能起到较大的作用,有着巨大的意义。参考文献:[1] 张强,刘向红 . 国企“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落实不到位的原因探析及对策 [J]. 化工管理,2018(33):23.[2] 钟继明 .“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落实的路径探讨 [J]. 广东科技,2017,21(21):14,16.[3] 王昌文 . 国企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问题及对策 [J]. 军工文化,2017(10):58-60.。

 。. .。

 。

篇八:三重一大制度执行存在问题

dquo;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执行中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建议探讨

 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的使用,必须经集体讨论做出决定的制度,简称“三重一大”制度。“三重一大”最早源于 1996 年第十四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公报:“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凡属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必须经集体讨论作出决定。” 2005 年,《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发〔2005〕3 号)第六款第十三条提出:

 “加强对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的监督。要认真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监督民主集中制及领导班子议事规则落实情况,凡属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必须由领导班子集体作出决定。”2015 年,《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对

 党组讨论和决定本单位“三重一大”等事项也进行了明确规定。在日常工作实践中,“三重一大”往往被作为派驻监督和巡察监督的一个重点和切入点,也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体现,是加强和改进对党政一把手管理和监督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掌握驻在部门和综合监督部门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情况,迪庆州纪委驻州委组织部纪检组并深入部分州直部门“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执行现状开展了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重在找问题、查原因、提对策上下功夫。现就调研情况并结合日常监督工作对“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执行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并针对如何提高“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执行力提出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分析 “三重一大”制度实施以来,通过宣传教育、建章立制、派驻监督和巡察监督的共同发力下,各级领导班子集体决策日益规范有序,集体决策意识、权力主体接受监督的自觉性有明显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合规性不断提升,对规范和制约“一把手”的权力运行,预防和遏制腐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三重一大”议事决策程序规范、决策制度的强制性、决策执行的追责力、纪检监察人员的监督能力等方面依然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议事决策制度机制缺乏刚性约束

 一是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有差距。主要体现在当部门遇到一些突发事件,需要紧急作出处理的决策事项时,个别部门一把手违规作出决策,个人说了算,存在极大的决策风险。同时,相关决策制度机制未落实到位。如,2018 年,云南省纪委监委出台《关于对公职人员履职尽责情况加强监督的意见(试行)》,着重加强对公职人员依法履职、秉公用权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履职尽责中存在的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问题。《意见》下发后,引起普遍关注,在全州各级各部门都掀起了学习宣传《意见》的热潮。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执行落实力度不够,对部门公职人员履职的规范作用尚未完全得到体现。二是部门制定制度和议事规则的过程中,照抄照搬的多,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的少,制度条款原则性多,缺少详细的内容、具体标准、执行力度和督促落实的具体措施。导致各项制度操作性不强,执行起来有难度,甚至很多制度仅仅“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无法落实到具体工作当中,成为装扮门面、应付检查的摆设。有的部门尚未建立行之有效的议事决策机制,制度建设滞后,议事决策无章可循。

 (二)议事决策程序规范性和严谨性不够

 根据“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相关规定,部门在执行“三重一大”决策机制时,须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决策。重大决策应当在会前调研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对上会提交讨论决策的事项严格把关,充分论证;会中充分讨论,实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防止临时动议和随意盲目决策,做到事权明确、边界清晰。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三重一大”决策事项会前准备酝酿不充分,提交议事决策程序简化等问题。“三重一大”事项提交决策前普遍缺乏调研论证,通常按“科室提出—分管领导把关—集体决策”的程序进行提交,“个别酝酿”的要求尚未得到体现。参与决策的领导班子成员往往在讨论时才知晓决策事项的具体内容,甚至有的部门存在临时提交、议题不成熟提交的情况,使决策事项议而不深,集体决策程序成了走过场,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得不到保证,“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执行也大打了折扣。

 (三)对决策执行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追责措施

 当前,对“三重一大”决策事项的监督着力点偏重于对权力运行的决策环节,对会议所作出的决策是否执行、如何执行、执行效果等情况,缺乏监督意识和有效的监督措施,由此便出现几方面的问题:一是部分“三重一大”决策执行不到位,部门工作推进不力。二是只有分管领导才掌握决策

 的执行情况,其他班子成员甚至主要领导不了解决策的执行情况,影响了领导班子对工作的整体把握。三是由于特定条件的变化以及由于决策前期调研论证不到位等因素,致使部分决策作出后在执行的过程中需要作出调整,而这种临时性的调整往往由分管领导作出,而未提交会议进行集体讨论,出现决策决定和决策执行脱节的现象。

 (四)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方式单一,监督纵深度不够

 纪检组派驻以后,对部门“三重一大”决策事项的监督力度进一步加强,但依然存在监督纵深度不够,监督措施不力等问题。监督的内容方面,重视会议决策监督,对决策前的调研论证和决策后执行情况的监督不够;决策监督的过程中偏重程序性和合法合规性的监督,而对决策政治性和社会性的监督重视不够。监督措施方面,主要以参加或列席驻在部门和监督部门领导班子会议以及研究“三重一大”的其他会议为抓手进行监督,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措施,监督实效性体现不够。

 二、存在原因分析 综合分析当前“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执行过程中的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三重一大”决策事项内容的不确定性

 在《中国共产党党组条例》中党组讨论和决定本单位的重大问题中,仅仅提到“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等事项”,对“三重一大”的范围、内容没有明确界定,具体到不同的单位和部门,由于其性质、规模、体制、职能、文化方面等存在较大差异,列为“三重一大”范围的事项必然有所不同,导致部门对需要集体决策的内容、范围、权限、项目安排、资金的性质和数量以及重要岗位的界定等不够明确和清楚。一方面,导致了一些可以由领导或责任科室决定的事项却提交会议讨论决策,降低了决策效率,集体决策程序成为部分领导干部不担责、推脱责任的“挡箭牌”;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该提交会议集体决策的事项却不提交集体讨论决策,而由个人决定代替集体决策,成为部分领导干部规避 “三重一大”事项走集体决策程序,在一些重大事项的决定上形成“暗箱操作”的制度漏洞。

 (二)决策制度规定的不完整性

 现阶段,对“三重一大”制度的规定仅限于对决策阶段即会议研究阶段的规定,而对决策事项的提出和论证以及决策后的执行和监督实施、责任追究等缺少相关配套制度,更多则以党内规范性文件和部门“议事规则”等形式进行规范,缺乏具有更高效力的党内法规的调整和规范以及对违规责任追究的明确规定。对纪检监察部门“三重一大”的监督职

 能,更多是从对决策程序的监督层面进行规定,而对会议决策前和会议决策后的监督则缺少制度保障,尚未形成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

 (三)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

 “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是推进领导班子民主决策的重要实现形式,也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基础,实现主体是各级领导班子成员。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的高度是决定“三重一大”制度能否执行到位的关键因素。目前状况来看,各级领导干部对“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重要性及其内涵的认识和把握都有极大的提升,但仍有少数领导干部对此思想认识不到位、对“三重一大”的内涵认识不清、对决策程序不明、纪律意识淡薄,这种情况在乡(镇)更为突出。

 (四)纪检监察干部对“三重一大”决策事项监督的能力素质仍有差距

 纪检监察工作既有着很强的专业性和独立性,从履行监督职能的角度讲,又是一项涉及业务比较综合和广泛的工作,客观上要求纪检监察干部有更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就目前来看,纪检监察干部能力素质与全面从严治党的形势要求还是有较大的差距。一是从以往纪检监察机关的进人渠道

 来看,立足于执纪、办案的工作特殊性,对人才的需求更多是从法律、管理等方面考虑,而缺少经济、金融等综合领域的专业人才。在开展日常监督和巡察过程中,往往需要借助其他部门的力量来进行。而这种暂时的抽调人员则因缺乏纪检监察的工作经验和知识,缺少相应的岗位锻炼,而导致监督和巡察的方向性和准确性难以得到保障。二是从派驻监督的特殊性来看,派驻机构往往被称为“贴身监督”,发挥着纪检监察机关对驻在部门的监督“探头”作用。派驻监督的作用要得到充分发挥,派驻机构工作队伍能力素质是关键。但就从目前的情况看,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派驻机构工作人员对监督部门行业知识和相关政策规定掌握不透,在开展派驻监督过程中,往往只能对自己熟悉的领域进行深入监督,而对自己不熟悉的“三重一大”事项的监督往往流于形式。另一方面,派驻机构工作人员对法律法规和党纪党规的系统掌握程度不够、认识模糊,不能理直气壮地对监督事项的合法合规性进行定性,缺乏监督的“底气”。

 三、 提高“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执行力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不断提高思想认识

 进一步加大对《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党组条例》的学习宣传力度,通过正面教育激励和反面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让每一个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纪律和规

 矩意识,提高自身履职能力和水平。同时要加大对“三重一大”制度的学习宣传,采取有效措施分析和解读“三重一大”制度的相关政策,使各级领导干部深入领会“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精神实质,切实提高对“三重一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建立健全机制,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以细化 “三重一大”决策事项、建立分项决策程序、完善内部监管措施为重点,不断建立健全决策制度和实施办法,逐步形成决策程序规范、议事规则严密、监管措施有力、相对统一规范的制度体系,确保各级领导班子议事有规则、决策有依据,规范领导班子及主要负责人的决策权限、决策内容及决策程序,确保权力沿着民主、公开、规范的轨道正常运行。特别应在“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原则性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相关配套制度予以明确和细化,并对违反“三重一大”决策事项、“三重一大”决策事项执行不力以及“三重一大”决策事项执行中出现不良后果等问题制定具体的追责办法。

 (三)加大对决策事项执行情况的监督力度

 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和手段,对“三重一大”决策事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落实,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加强对决策

 事项的日常跟踪监督和定期检查通报。进一步畅通干部群众参与对“三重一大”事项实施情况监督的渠道,充分发挥干部群众社会监督的重要作用,集体决策作出后,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派驻纪检组应加强对驻在部门和综合监督部门“三重一大”决策事项的督促检查力度,力促每一件决策事项落到实处。

 (四)纪检监察干部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监督能力和水平

 纪检监察工作是一项原则性、专业性和政策性较强的工作,特别作为派驻纪检组来说,不仅需要有坚定的党性原则,还需要有系统丰富的政策法律知识;不仅需要掌握纪检监察的业务知识,同时要掌握所监督部门的业务知识。这就需要派驻纪检组工作人员通过学习来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增强善于监督的“底气”,切实解决“不会监督”的问题。一要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同志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进一步认清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的形势任务,切实增强维护党章党规党纪权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要深入学习和熟练掌握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执纪的业务知识,提高监督和办案水平。三要学习驻在部门的相关业务知识,深入了解监督单位的行业特点,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处置问题的能力。

 (五)建立对纪检监察干部的容错纠错机制

 今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对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此背景下,应针对纪检监察机关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对纪检监察干部的容错纠错机制以及保护性免责措施,以约束、激励和保护并重的制度保障,为敢于担当、敢于作为的纪检监察干部撑腰鼓劲,增强监督执纪的“硬气”,解决目前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中不敢干事、不会干事等问题。特别是派驻机构作为纪检监察机关的“一线队伍”,直面监督部门履行监督执纪的职能职责,履职风险高,思想顾虑大,急需制度机制的建立健全予以相应的履职保障。

篇九:三重一大制度执行存在问题

dquo;三重一大”制度落实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及乡镇“三重一大”自查自纠情况报告 2 篇

 篇一:

 三重一大”制度落实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三重一大”制度指的是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都必须由领导班子集体作出决定.实行“三重一大”制度是贯彻民主集中制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体现,是加强领导班子监督的重要途径.对加强党内民主与监督,促进反腐倡廉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当前“三重一大”制度落实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一、“三重一大”制度落实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对制度内涵的理解不深入。有些单位对实行“三重一大”事项议事决策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不少人将“三重一大”制度简单理解为一种单纯的集体决策行为,即将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建设和大额资金使用交归集体讨论,而没有认识到“三重一大”制度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增强决策的民主性、公开性、科学性、制度性,在于规范权力运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源头上预防

 和治理腐败,是反腐倡廉的重要举措,是筑牢反腐防线的重要保障。

  (二)对具体事项的界定不清晰。有些单位领导班子对于哪些具体事项属于“三重一大”范畴还不能准确区分到位,对需要集体决策的内容、范围、权限、项目安排、资金的性质和数量以及重要岗位的界定等不够明确和清楚.因此,落实“三重一大”制度规定的会议成效也将打“折扣”.一些可以不上会研究由个人决定的事情却上了会,挤占决策层的时间精力,降低了决策效率,也为推卸责任提供了借口。

  (三)出台制度内容的操作性不高。一是部分单位对“三重一大”制度内容只做了原则性、概括性、粗线条界定,细化、量化不够,“三重一大”事项范围不明确.二是个别单位对决策形式、程序、规则以及决议的方式执行不严,议事规程的设计缺乏规范性文件作为指导,导致操作过程中随意性、盲目性较大.三是在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制度的过程中,乡镇站在全镇的角度制定了相应的意见和办法,同时也需要各村级组织结合本村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标准和细则,但实际调查却发现,村级组织制定的“三重一大”相关规章制度基本是照抄、照搬上一级规章制度,缺少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的本级实施规范,使制度成了“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形式化制度。

  (四)议题事项的透明度不够。有些上会研究的“三重一大”议题仅局限于决策环节,决策是否执行、如何执行、执行效果等情况,很少在事后对决策执行的情况在会上进行反馈和通报.此外,一些“三重一大”事项在决策执行过程中会发生调整变更现象,而调整变更的集体决策过程往往容易被忽视或漠视,从而导致集体决策的要求未能贯

 穿“三重一大”事项的始终.例如:某村停车场经营权的发包,最初村委会严格能够按照“四议两公开”要求实施公开招投标.后因停车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承包商以要完善相关基础设施为由向村委会提出增加承包年限,村委会干部在未经过村民代表会议讨论的情况下擅自作出决定,导致群众反映强烈。

  (五)对制度执行的力度待提升。此问题在村一级的体现较为明显.从近年来的信访问题来看,在农村“三资”管理方面,特别是在资产、资源处置方面尤为突出,映射出部分村在执行“三重一大”制度方面不够严谨、不够深入,同时也体现部分村干部存在私心,为了个人利益不按制度办事的行为.例如:某村为解决办公场所隔热问题需在楼顶加盖隔热设施,涉及“大额资金使用”问题,但村委开几个干部会议就决定实施了,没有执行好“三重一大”制度和“四议两公开”要求,导致群众意见大。

  (六)对制度落实的监督待加强。一是部分单位在决策实施过程中没有委派有关部门进行监督,导致实施过程的监督不到位.二是群众对“三重一大”集体决策结果的认可程度是决策效果的重要评审依据,群众监督也是“三重一大”制度监督体系的重要内容,然而多数群众除与自身利益切实相关的事项外,对参与“三重一大”决策监督的积极性不高,很少参与。

  二、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综合分析,以上所出现的问题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策宣传不到位导致对制度理解不透彻。中央、省、市、

 县均有一系列对于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制度的相关政策和文件,各单位也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方案和规章制度,但由于宣传方式、宣传力度、广度及深度等原因,仍有不少群众甚至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镇村干部对“三重一大”相关政策是只识其名、不知其意,对政策尚且一知半解,更不用说在参与监督方面可以发挥多大作用。

  (二)思想认识不到位导致制度执行难。“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既然成为了写在纸上,形成文件的东西,就要自上而下地坚决执行,而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但在实践中,由于领导班子及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从而导致决策缺项,缺少环节等问题.另一方面,一些单位的副职认为决策是主要领导的事情,和自己无关,在参与决策时怕发表意见会使主要领导对自己有看法,怕承担责任,于是就可能出现“跟着举手”的情况,使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得不到保证,制度的执行也打了折扣。

  (三)出台制度未结合实际导致操作性降低。一是个别机关单位未吃透“三重一大”制度精神,未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制度,只是简单的将上级制度“生搬硬套”,导致操作性不强.二是村级组织多数工作是在镇级指导下完成,导致一些村在执行本级“三重一大”制度时也按照固化的镇级指挥、村级办事思维开展,没有充分发挥本地村干部更熟悉本村实际的主观能动性,未能将差异化融入到本村“三重一大”体系,细化成符合本村实际的运行机制,导致“三重一大”制度到了村级操作性有所降低。

  (四)决策运行透明度不高导致监督难。一是对“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执行情况,哪些必须公开,在什么范围公开,以何种形式公开,决

 策实施如何公开等没有很具体、详细的制度规定,导致群众难以监督.二是乡镇纪委由于人、财、物等各个方面受同级党委、政府的制约,在对本地本部门落实“三重一大”制度方面的监督作用也大打折扣。

  (五)群众文化素质不高导致参与度不高。文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对政策理解的深浅,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文化素质较高的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多以文化素质相对不高的老人、儿童为主,留守人员文化层次低也是导致群众参与监督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

  三、对策建议

  针对当前“三重一大”制度贯彻落实中存在的问题,逼着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予以破解:

  (一)加强宣传教育。一是要加大民主集中制原则的教育.通过组织中心组学习、座谈交流等形式,提高领导班子成员集体决策意识,对“三重一大”事项必须坚持事先调查论证、会上集体讨论、党政正职末位表态等规定.二是要加强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经常性的开展正面示范教育和反面警示教育,及时通报典型案例,增强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三是要加大对“三重一大”制度的学习宣传.通过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专项培训等方式分析和解读“三重一大”制度的相关政策,使领导干部深入领会“三重一大”主要精神,切实提高对“三重一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各单位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完善制度内容。一是要细化具体内容.要求各单位(包括村

 一级)要结合单位实际和发展要求,补充和完善现行“三重一大”制度上的疏漏和不足,细化“三重一大”制度的具体程序和操作流程,既要有实体性问题,也要包括程序性问题,将笼统的制度进一步细化为可操作的制度,对集体讨论的方式、步骤、议程、时限等要细化、量化.既保证决策权力受到制约,又保护和调动决策者的工作积极性,兼顾民主和效率.二是要严格决策程序.要完善集体决策酝酿、决策形成和决策执行程序.在决策酝酿环节,由职能科室或某位领导提出议题,进行可行性研究、评估和考察,提出或制定可行性方案,经决策咨询、领导沟通、会前告知等程序,最后开会集体决策.形成决策时,领导班子成员应对决策事项逐个明确表态及说明理由,并形成会议记录.经集体决策后,由领导班子成员按分工和职责组织实施,不得擅自改变决策,确需变更的,应由领导班子重新作出决策。

  (三)健全纠错机制。一是要进一步完善纠正决策失误的工作机制.决策实施过程中,如果外部情况发生较大变化,或者由于决策本身的失误,原定决策方案已明显脱离实际,甚至危及决策目标的实现时,就必须对原有方案进行根本性的修正.方案的执行者要将信息及时进行反馈,决策人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形成再决策、再执行的循环过程,不断纠偏纠错,拾遗补缺,形成完整的程序链,确保决策的正确性与科学性,削减风险,弥补损失.二是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决策失误责任追究机制.在决策出现失误时,要能找到责任人员.要明确决策失误者所应承担的责任及处罚措施,通过对主要责任人的责任追究及警示教育作用促使决策人员提高思想认识,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工作方法,在后续的决策中减

 少失误.对于发现决策失误仍不及时纠正的,要严厉追究当事人责任。

  (四)强化监督检查。一是要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的监督作用.纪检机关、组织部门作为“三重一大”制度落实的监督主体,要把督促检查“三重一大”制度落实情况作为考核班子、干部和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年度考核等途径,不断深化对贯彻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监督检查.审计、财务等部门,也要以“积极参与,源头控制”为工作思路,做好对“三重一大”事项制度落实的全过程监督.二是要加强信息公开,实行“阳光操作”.把公开贯穿于“三重一大”决策全过程,对决策事项、决策依据以及决策结果都要公开,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切实保障群众参与监督的知情权,并将群众满意度作为决策的重要评审依据。

  (五)严肃追究问责。一是要加大查办案件力度.坚决惩处“三重一大”决策过程中的腐败现象.对于领导班子中,个人或少数人决定“三重一大”事项的,拒不执行或擅自改变集体决策的,集体决策执行不力或错误执行并造成严重损失的,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二是要坚持“一案双查”.领导班子决策上涉嫌违纪违法的,在查明情况、分清责任的基础上,既要追究当事人责任,还要追究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的责任。

  制度落实方面存在问题

  近两年,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廉洁从政发挥了较好的作用,遏制了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的势头,倡导了勤廉从政的良好风气,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但是,我市在调研中发现,

 反腐倡廉工作中制度落实难、执行不力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开展,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制度执行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制度执行意识不强。有的单位和部门把制度建设的重心放在建章立制上,对于如何有效的执行制度不够重视,似乎制度建好了就大功告成,使之束之高阁。有的单位和部门把制度建设用来装潢门面,写在文件上,贴在墙上,念在嘴上,或汇编成册,应付上级检查考核,而不去认真贯彻执行。有的干部好人主义思想严重,执行制度时原则性不强,遇到得罪人的情况,就有意回避,因人而异使用不同的制度标准。有的干部则对制度的理解存在偏差,不能按照制度规定的原则和主要精神去执行。

  (二)制度设置不够科学。有的单位制度很多,但制度的设置脱离本单位、本部门实际,搞上下一般粗;有的制度没有随着形势发展变化及时修订完善,其中有些内容已经明显不适应当前的管理要求,个别甚至与现行法律法规相冲突;有的制度只是仅仅着眼于本部门的工作实际和特点,而忽视与其他部门的协调,造成制度的不配套等。

  (三)制度宣传力度不大。有的制度出台后没有及时进行宣传和组织学习教育活动,导致广大干部群众不熟悉、不了解,制度的普及率、知晓率较低,对制度的执行主体缺少监督和约束;一些基层组织的干部,因忙于事务,无暇参加学习培训,对制度规定一知半解,以致制度的执行大打折扣。

  (四)制度监督缺乏引导。有些制度能否得到有效实施,没有具

 体的监督保障,没有客观的评估标准,公开、反馈等机制也不健全,使得执行制度更多的依赖于单位(部门)和干部的自觉性。有的对制度的监督检查仅仅是走马观花,做表面文章,发现不了问题。

  (五)制度失范追究不严。有些制度仅提出“不准”或“禁止”目标要求,缺乏严格的奖惩机制,处罚失之于软,失之于宽,违反制度的成本太低。有的单位碰到偶尔违反制度的行为,有时碍于情面,不作严肃处理。

  二、强化制度执行力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设置制度,提高制度建设质量。首先,出台制度前要深入基层认真调研,集思广益仔细论证,要密切关注腐败现象发生发展的新情况新动向,建立科学有效的制度评估和反馈机制,针对制度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革创新,不断完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切实增强制度的系统性、科学性和适用性。其次,各职能部门建章立制要注意与相关部门的配套和衔接,提高制度之间的统一性和互补性,增强制度执行的合力。再次,要把握好制度的稳定性和灵活性,一方面,一项制度出台后,不能朝令夕改,要能管上一段时间,大的原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