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育人体系是什么8篇

时间:2022-11-28 18:35: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六大育人体系是什么8篇六大育人体系是什么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总第639期2020·12高校“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实践探究□余小平摘要: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大育人体系是什么8篇,供大家参考。

六大育人体系是什么8篇

篇一:六大育人体系是什么

党建与思想教育总第639期2020·12高校“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实践探究□ 余小平摘 要:高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全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落到实处。文章从逐步破解当前高校育人体制机制问题出发,深化对“三全育人”体制机制的认识,结合成都医学院实际,从体制机制建设方面的实践,提出彰显“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实践价值,从而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关键词:高校; “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实践研究作者简介:余小平,成都医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四川 成都 610500)DOI:10.19865/j.cnki.xxdj.2020.24.025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2020)12-0069-0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大思政工作格局,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意义重大。一、因时而变,逐步破解当前高校育人体制机制问题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缺乏有效整合,“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从概念、意识到实际运行的过程尚存在诸多机制和政策方面的困难与问题亟待破解,只有解决当前高校育人的体制机制问题才能进一步提高当前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一是凸显主流价值,破解“貌合神离”的问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凸显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解决好规章制度的“貌”与立德树人的“神”的统一。按规章制度履行义务,在办学治校、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等各环节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做到实实在在干事。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教育的有机结合,建立长效机制,做到真抓实干。二是紧扣育人目标,破解“有名无实”的问题。构建“三全育人”的体制机制,要以宽宏的视域,紧扣人才培养目标的大局,从“为谁育人” “谁来育人” “怎样育人”的角度,将党团建设、思想教育、法治教育、心理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各类文化体育活动等有机融合,做到有名有实,形成可转化、可推广的一体化育人制度和模式。三是健全管理工作,破解“各自为政”的问题。目前, “三全育人”在高校实际运行中缺乏顺畅有效的工作机制,导致协同育人的理念被弱化,甚至存在断裂现象。

 “三全育人”是一个有机整体,既涉及思政教学部门,也涉及党政管理部门、专业教学及教辅部门。

 “一盘棋”推进“三全育人”,需要协同联动,打破本位主义,完善多层级的指导协调机制、多元化的平台发展机制、多方位的目标保障机制、多样化的考核激励机制、多条线的分工责任机制,建立起“三全育人”联动机制,激活思想政治教育的内生动力。四是创新工作思维,破解“事倍功半”的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与预期目标存在差距,思政工作者普遍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做,经常忙忙碌碌成效却不明显,甚至还存在一系列学生管理问题。

 “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要构建全局观念,打好资源整合、工作整合“组合拳”,推进工作从“事倍功半”向“事半功倍”转换。二、因思而进,不断深化“三全育人”体制机制的认识党的十九大以来,各类高校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构建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网上网下协同育人“立交桥”,着力打造“三全育人共同体”。

 [1] 但当前对“三全育人”体制机制的认识还需要深化。工 作 探 赜69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总第639期2020·12首先, “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是一个整体。全员参与机制是“三全育人”的重要前提。不同岗位具有不同的职责和分工,但育人的目标和方向应该是一致的。全过程育人机制是“三全育人”的重要保障,不同阶段的育人工作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才能让全过程更有实效。高校要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作为一个整体,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将育人工作作为全体教职员工的基本职责和重要工作,分解到各环节,落实到各部门,贯彻于各项活动、各个环节的始终。其次, “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是一个工程。成都医学院在大学生新生阶段、学业中期阶段、实习就业阶段三个成长阶段采取全程导航服务,新生阶段:从军训教育、校史教育、三观教育、学习规划、奋斗目标、行为规范、意志品质“七方面”指导学生健康成长。学业中期阶段:强化学业过程管理,从文化素养、课程指导、学业晋级、科研精神、生活服务等方面指导学生成才。实习就业阶段:做好职业生涯、职业操守、就业指导与服务、学业深造等方面教育,引导学生职业发展。成都医学院针对医学生特点,推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医学人文素质的养成。再次, “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是一个系统。“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就是要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遵循一定的方法、规律和原则,提升教育成效,培育形成全员育人“春风化雨注真情”、全过程育人“润物无声育桃李”、全方位育人“德育之花香满园”的文化氛围。三、因势而新,彰显“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实践价值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当代大学的共同使命。高校“三全育人”机制的构建与完善,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基本保障,也是满足教育发展需求的关键工作。

 [2] 成都医学院在73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秉承军队优良传统,坚持“根于军魂、本于医道”的精神,把军魂文化与“大思政”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全周期,不断丰富育人内容,健全完善保障体系,特别是建设了“军魂文化”的目标导向机制、层层传导的责任分解机制、全员投入的育人参与机制、全过程实践的创新管理机制、创先争优的考核激励机制、扎实有效的基础保障机制等六大工作机制,着力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奠定坚实基础。结合成都医学院工作实践,高校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不断彰显“三全育人”体制机制的实践价值。一是培育富有爱国情怀的时代新人,增强人才核心竞争力。打造学校、社会、家长、学生全面参与,贯通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各个环节,覆盖学生德智体美劳各项素质培养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坚持理论传授与实践养成相结合,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引导大学生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可用之才。二是构建体现纲举目张的课程体系,激发同心同行创造力。围绕课堂教学主渠道,充分发掘各门课程中的德育内涵,打造思政课程、综合素养课程、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和专业课程“四位一体”的思政课程体系,实现从“思政课程主渠道育人”向“课程思政立体化育人”的创造性转化,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相互融通,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三是发展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队伍,提高教育教学感召力。建立起由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哲学社会科学教师、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辅导员和班主任、其他课程任课教师等五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挖掘各岗位育人元素,明确职责分工,建立育人公约,引导广大教师共同参与“三全育人”工作,以德立身、以德立学,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四是建设彰显优良风气的现代大学,提升学校整体影响力。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发挥好高校党委领导核心作用、院(系)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工作活力,提高辐射能力。筑牢“三全育人”理念,在办学治校、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等各环节坚持育人导向,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深入推进依法治校,培育师生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营造蓬勃向上、安定团结、风清气正的良好校园氛围,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参考文献:[1] 张 宁,王伟强.改革开放以来高校“三全育人”研究综述[J].中国校外教育,2018,(24).[2] 王子涵.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健全“三全育人”机制探析[J].国际公关,2019,(8).责任编辑 周玉婷工 作 探 赜70

篇二:六大育人体系是什么

39 卷第 6 期2020 年 6 月绵阳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Mianyang

 Teachers"

 CollegeVol.39

 No.6Jun.

 2020D01 :

 10.16276/j.cnki.cn51-1670/g.2020.06.002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六大育人体系的构建与探索— — 以绵阳师范学院为例王海滨(绵阳师范学院 , 四川绵阳 621000)摘要 :

 激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动力 , 需要构建系统化的长效育人机制 , 形成全员 、 全过程 、 全方位育

 人格局 。

 为此 , 绵阳师范学院通过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党建引领 , 大力推进课程思政课程创新 , 统筹推进课程思政平

 台建设 , 有效推进课程思政宣讲模式 , 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实践改革,务实推进课程思政关爱工程 , 充分发挥党建育

 人功能 、 课程育人功能 、 科研育人功能 、 文化育人功能 、 实践育人功能和心理育人功能 , 深入挖掘 “ 思政育人 ” 要素 ,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关键词 :

 高校 ; 思想政治工作 ; 六大育人体系 ; 育人功能中图分类号 :

 G64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672-612X(2020)06-0006-05“ 育人之本 , 在于立德铸魂 。

 ” 习近平同志在

 2016 年 12 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

 明确提出 , “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

 样的人 、 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

 题 ” ⑷ 。

 习近平同志的讲话高屋建领 、 蕴意深刻 , 科

 学回答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 具

 有很强的政治性 、 思想性 , 成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

 治工作的纲领性指导思想 。

 中共中央 、 国务院于

 2017 年 2 月颁布了 《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

 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 》 , 特别强调 , 要加强和改进思

 想政治工作 , 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

 可靠接班人⑵ 。

 如何才能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的实效性呢 ? 毋庸置疑 , 需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

 融入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 , 形成全员 、 全过程 、 全方

 位育人格局 。

 为此 , 绵阳师范学院通过构建思想政

 治工作六大育人体系;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党建引领,

 大力推进课程思政课程创新 , 统筹推进 “ 课程思政 ”

 平台建设 , 有效推进课程思政宣讲模式 , 扎实推进课

 程思政实践改革 , 务实推进课程思政关爱工程 , 不断

 开创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一 、 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党建引领 , 充分发挥党建育人功能近年来 , 学校坚持 “ 抓好党建促发展 ” 工作思

 路,借力 “ 双带头人 ” 培育工程 , 深化 “ 党建 + 课程思

 政 ” 模式 , 课程思政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

 学校党委

 高度重视,将 “ 课程思政 ” 建设确立为 “ 书记工程 ” , 建

 立定期分析研判 、 协调推进制度 。

 党支部培本固基,

 积极实施 “ 双带头人 ” 培育工程 , 推行 “ 党建 + 课程思

 政 ” “ 党建 + 师德建设 ” 等 “ 党建 + ” 模式,助力 “ 课程思

 政 ” 建设 。

 健全 、 完善各项制度,在教师职务晋升和职

 称评审中充分考虑 “ 课程思政 ” 全方位育人落实情

 况 , 纳入听课环节 , 构建测评机制 , 在精品课程 、 重点

 课程的遴选立项等过程中融入 “ 育德功能 ” 指标 , 在

 学生评教 、 督导评课 、 同行听课等评价标准中融入

 “ 育德效果 ” 观测点 。积极探索实践 “ 专业思政 ” 建设 , 发挥教师党支

 部在 “ 专业思政 ” 建设中的引领 、 推动和保障作用 。

 “ 双带头人 ” 培育工程推进及时 ,2018 年底前 “ 双带

 头人 ” 支部书记选拔方式和岗位实现全覆盖 。

 “ 双

 带头人 ” 工作室建设扎实有效 , 音乐与表演艺术学

 院教工一支部被确定为全国党建工作 “ 样板支部 ”

 培育创建单位 , 成功入围 “ 首届新时代四川高校十收稿日期 :

 :

 2020-04-28作者简介:王海滨 (1962- ), 男 , 山东诸城人 , 教授 , 硕士生导师 ,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 •

  6 6

  • •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大基层党组织 ” 和绵阳市基层党建 “ 3+2 ” 书记项目

 AA 级示范党组织 。

 目前 , “ 双带头人 ” 带领教职工

 充分融入 “ 课程思政 ” 建设 , 支部在政治引领方面的

 主体作用进一步彰显 。

 学校逐渐涌现出一批品牌课

 程和特色学院 , 实现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教师 “ 双

 提高 ” 。

 同时,课程思政也在催生一支政治素质过

 硬 、 业务能力精湛 、 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

 伍 , 确保学校把党的建设贯穿教书育人和立德树人

 全过程 。二 、 大力推进课程思政课程创新,充分发

 挥课程育人功能为深入贯彻习近平同志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 绵阳师范学院紧紧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思政课程主渠道 , 全力

 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三进 ”

 工作 , 大力推进思政课程改革创新 , 实现专业课程与

 思政元素有机融合 , 多措并举培育课程思政,推动思

 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 不断探索既符合新时

 代国家对思政课程和思政课程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

 新使命 、 新标准 , 又符合学校实际和学生需求的思政

 育人新路径 , 形成以 “ 载体丰富 、 圈层育人 ” 为特色

 的思政课程 、 课程思政建设体系 , 推动 “ 三全育人 ”

 落地落实 , 使思政课程真正 “ 活 ” 起来 、 “ 动 ” 起来 、

 “ 鲜 ” 起来 、 “ 红 ” 起来 、 “ 实 ” 起来 。

 二级学院开展课

 程思政教学改革活动 ,108 门专业课程被纳入 “ 课程

 思政改革示范课程 ” ; 组建由 “ 双带头人 ” 重点参与

 的 “ 课程思政 ” 宣讲团 , 遴选 30 名思政课程教师与

 16 个学院 108 名专业课程教师 “ 结对子 ” , 开展 “ 课

 程共建 + 任务共谋 + 难题共解 + 成果共育 ” 的协同活

 动 , 共同研讨在课程思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疑惑 。从 “ 专业课教师只教好专业 , 育人是思政课教

 师的事 ” 到充分认识既要 “ 教书 ” 又要 “ 育人 ” 这一核

 心理念 , 正是得益于以名师专家团队为引领,大力推

 进课程思政建设 。

 校级 “ 教学名师 ” 孙玉希教授领

 衔的 “ 物理化学 ” 将 “ 格物 、 致知 、 明德 ” 作为教学理

 念 , 经过两年的不断充实完善 ,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 、 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等诸多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

 贴切地结合在一起 , 引导大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德行 ,

 将德行转化为信仰 , 深受学生喜爱 。

 四川省学术和

 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绵州育才计划专家王正惠教

 授领衔的 “ 教育心理学 ” 以习近平同志提出的 “ 四有

 好老师 ” “ 四个引路人 ” 和 “ 四个相统一 ” 为指导思

 想 , 融合 “ 课程思政 ” 基本理念 , 促进教师教育专业

 学生未来成为具有 “ 品格 、 品行 、 品味 ” 的 “ 大先生 ” 。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 、 校级 “ 教学名

 师 ” 韩晓娟老师领衔的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课程从

 教学内容 、 教学形式到教学方法上逐步建立起由

 “ 三典融入 ”

 “ 三段渐进 ”

 “ 三法强化 ” 三种教学模式

 构成的新式教学体系 , 即 “ 三三三式 ” 教学体系 , 在

 全校树立了思政课程建设标杆⑷ O三 、 统筹推进课程思政平台建设 , 充分发

 挥科研育人功能学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工程 , 在构建全员 、

 全过程 、 全方位育人大格局过程中 , 统筹推进各二级

 学院 、 相关职能部门作好整体设计 , 根据不同专业人

 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依托 “ 一学院 、 三

 中心 、 一基地 ” 平台 ( 简称 “ 131 ” 平台 。

 一学院指马

 克思主义学院 , 三中心指四川新时代党建创新研究

 中心和纪念场馆教育 、 抗震救灾文化研究中心以及

 课程思政研究中心 , 一基地指绵阳市思想政治理论

 课教师实践研修基地 )

 , 发挥科研育人功能 , 优化科

 研环节和程序 , 完善科研评价指标体系 , 改进学术成

 果评价标准 , 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的转化应

 用 , 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 价值取向 、 学术

 导向 , 培养全校师生 “ 至诚报国 ” 的理想追求 、 “ 敢为

 人先 ” 的科学精神 、 “ 开拓创新 ” 的进取意识和 “ 严谨

 求实 ” 的科研作风 。学校加强课程思政课程群建设 , 积极培育 “ 双

 带头人 ” 为团队带头人 , 撰写课程思政教学方案 40

 余篇 。

 吸纳思政课程建设新元素 , 及时把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有机融入课程教

 学 , 结合绵阳地域特点 , 开设抗震救灾精神 、 “ 两弹

 一星 ” 精神等专题讲座,开发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等系列校本课程 , 有计划地编印一批有绵阳师范学

 院特色的校本教材 。

 立足区域 , 打造以地震纪念馆

 为主体的 “ 红色文化 、 传统文化 ” 两类场馆教育实践

 体系 ; 以 “ 四个一 ” 为总体要求 , 全面落实思想政治

 课教师全员社会实践制度 , 即专任教师每年必须参

 加为期不少于 1 周的集中社会实践 , 提交 1 篇调研

 报告,编制 ] 个教学案例 , 每年举办 ] 次展览评比表

 彰活动 。

 通过教师发展研究中心和课程思政研究中

 心示范课展示 、 学术沙龙等方式 , 搭建多学科背景相

 • •

  7 7

  • •

 王海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六大育人体系的构建与探索互支撑 、 良性互动的课程研讨和培训平台 。

 由 “ 双

 带头人 ” 、 教研室主任和教育教学管理系列教师组

 成科研团队,提炼工作经验 , 形成系列研究成果 , 达

 到研教互哺的效果 。目前,全校共撰写调研报告 400 多篇 , 形成案例

 400 多个 , 汇编文集 7 本 , 编有 《 用红色精神引领大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 抗震救灾精神理论与实践研

 究 》 等系列著作 。

 其中 , 纪念场馆教育与抗震救灾

 文化研究中心研究成果 《 关于加强抗震救灾先进典

 型宣传的建议 — — 以四川省长宁县抗震救灾为例 》

 受到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领导批示 。

 批示中 , 省委

 宣传部领导对调研报告给予了高度认可 , 对建议中

 加强先进典型宣传等诸条建议给予了充分肯定 。四 、 有效推进课程思政宣讲模式 , 充分发

 挥文化育人功能学校积极营造思想政治教育浓厚氛围,形成了

 党委统筹 , 上下联动 , 全校协同 , 全体参与的工作机

 制 , 统筹抓好课程 、 课堂 、 教材和课程思政工作 , 营造

 “ 课程有示范 、 教师有榜样 、 成果有固化 ” 的浓烈课

 程思政氛围 , 发挥 “ 春风化雨 、 润物无声 ” 的环境和

 全员育人作用 , 注重队伍建设,打造 “ 教学共同体 ” ,

 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 。

 一是加强团队建设 , 形

 成了课程思政管理 、 教学 、 科研三大团队 , 搭建多学

 科背景平台 , 聘请优秀专家学者 、 地方党政领导 、 时

 代楷模和代表人物担任特聘教师 , 定期开展课程思

 政报告会 , 打造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讲座品牌 “ 右

 木讲坛 ” 和文化传承弘扬平台 “ 国学讲堂 ” 。

 二是开

 展思想政治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 “ 结对子 ” 活动 , 一

 方面 , 使思想政治课教师深入了解专业课程,促进思

 想政治课具有思想性 、 理论性的同时 , 更具亲和力 、

 针对性;另一方面 , 使专业课教师从 “ 不想讲 、 不敢

 讲 ” 到 “ 主动讲 、 放开讲 ” , 努力形成 “ 课程门门有思

 政 , 教师人人讲育人 ” 的思想政治教学新风尚 。

 三

 是强化示范引领 , 通过评选表彰师德标兵 、 教学名

 师 、 教学良师 、 教学新秀等先进个人,选树课程思政

 优秀示范课堂和优秀教师,举办师德建设座谈会 、 课

 堂教学集中展示 、 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 , 开辟优秀教

 师 “ 两周一星 ” 专栏等方式 , 形成示范效应,大力宣

 传敬业奉献的新时代优秀教师形象 。课程思政的深入改革 , 让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师

 们热情高涨 , 忙碌而又充实 。

 他们励志讲好中国故

 事 , 发出时代强音,将思想政治课堂搬到了校外 , 自

 觉接受社会民众的检验 。

 学校借助学科优势 , 打造

 特色品牌,组建教师专业宣讲团 , 教师政策宣讲团 、

 结合每年的时政热点 , 在校外掀起一轮轮宣讲热潮 ,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 弘扬正能量 , 凝聚师生人

 心 。

 积极探索 “ 宣讲 + ” 模式推动宣讲入脑人 L 、 , 提

 升宣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 在宣讲中穿插知识

 竞赛 、 有奖问答 、 微视频展示 、 微党课等 , 吸引大学生

 和基层群众自觉参与 , 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 引导

 大学生和群众感恩党的关怀 、 凝聚团结力量 。

 选派

 课程建设负责人和 “ 双带头人 ” 赴上海 、 广州等地培

 训调研 , 学习先进经验,回校采用专题汇报方式进行

 宣讲 。

 近年来 , 学校共组织开展各类宣讲 400 场

 ( 次 )

 、 受教育人数达 2 万人 ( 次 )

 o五 、 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实践改革 , 充分发

 挥实践育人功能学校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实践改革 , 从学校顶层

 设计到二级学院 、 职能部门协同 , 再到教师层面分类

 制定实施方案 , 深入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 、 路径

 与方法 、 手段等研究工作 , 以立德树人为目标 , 以人

 才培养为契机 , 以课程思政建设为抓手 , 不断探索课

 程思政融入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措施 , 坚持理论教

 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 , 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 。一方面 , 秉持 “ 立足绵阳 、 面向四川 、 辐射西部,

 服务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 理念整合实践

 资源 , 拓展师生实践平台 , 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

 践 、 创业实习基地 , 为课...

篇三:六大育人体系是什么

dash;1—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申请书

  单 位 名 称

 ****学院

 试 点 名 称 高职院校“三全四成”育人模式的

  创新与实践

 试 点负责人

  ***

 联 系 电 话

 0***-*0*****

 填 报 日 期

 *0** 年 * 月 * 日

  教育部办公厅

 *0** 年 * 月

 —2—

  一、基本信息

  总负责人 姓名 职称 职务

  联 系 人

  试点名称 高职院校“三全四成”育人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试点类型 □ *.试点省(区、市)

 

 *.试点高校 □ *.试点院(系)

 项目建设起止年月

  二、前期工作基础

 (一)申请依据 * *. . 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推出的

 “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制造 *0**、创新创业等创新发展战略对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0** 年** 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我们高职院校应自觉走在前列,着力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 *. . 区域社会经济及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需要。中央明确赋予广西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三大定位”新使命,广西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作用显著提升。面向未来,广西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需要更高水平的高等职业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学院作为市属唯一高职院校,应主动建立与**市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关联的专业群,助力**市产业转型升级。

 * *. . 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升级版的要求。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是贯彻《广

 西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广西壮族自治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3—

  (*0**-*0*0 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等自治区关于发展现代教育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建设“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是学校继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后建设广西及国家优质校的必然要求,是建成广西职业教育升级版的要求。

 (二)相关工作基础

  ****学院是由**市人民政府举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共建的一所全日制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 * 00* *

 年成为全国首批

 **

 所、广西首家国家示范性高职院 校,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 等多项国家级重要奖项,成为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 承担单位、 自治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首批试点高校。* *0 0 **

 年

 * *

 月,学校获批广西全区 高校 “ 三全育人 ” 示范校培育建设项目,是唯一荣获该项目

 A A

 类等次的高职院校。学 校迅速召开项目建设工作部署会,成立 “ 三全育人 ” 示范校培育建设项目工作领导小

 组及办公室,制定建设方案和任务分解表 ,先行构建高职院校立体化育人创新格局,

 为开展国家“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校建设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近年来,学校学生规模、生源质量、毕业生就业质量、专业建设水平、师资、实训支持体系、校企合作的开放度等各项办学指标均居广西高职院校第一,办学实力、办学水平在全国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学校基于中国—东盟经济区的“校政互动、校企互融,产学研创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办学特色及业绩得到行业内外的广泛认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

 * *. . 专业课程建设水平居区内高职院校前列。学校设有 *0 个二级学院共 *0 多个专业,涵盖二产、三产、与广西支柱产业、骨干企业紧密对接的国家级示范性重点专业及相关专业群。拥有 * *

 个国家级精品专业,* *

 个国家示范性重点专业,* 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重点专业,** 个自治区级特色专业,* 个自治区千万级示范专业。拥有 国家级教学 成果奖

 * *

 项,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 *

 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 *

 门、省级精品课程 ** 门。是广西率先拥有国家级精品专业、唯一连续六年获国家级精品课程最多的高校(含本科院校)。* *0 0 **

 年,学校获批为全国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 *. . 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居区内高职院校前列。拥有一批由博士、教授及行业企业领军人物组成的专兼职“双师”结构师资队伍。拥有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

 * *

 人,

 —4—

  国家教学名师

 * *

 人,国家 “ 万人计划 ” 教学名师

 * *

 人,国家优秀教学团队

 * *

 个;自治 区教学名师 * 人,自治区优秀教学团队 * 个。*0** 年,学校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研究团队成为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是广西唯一的高职院校创新团队,团队带头人成为广西高校卓越学者。

 * *. . 校企合作开放度居区内高职院校前列。学校与 美国通用电气( GE )、富士康、华为、中国石油、谷歌信息技术( ( 中国) ) 有限公司等 **0 多家大中型企业,在实训共建、人才培养、项目研究和人员培训等方面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建成一批产教融合联合体, 以“双主体育人”模式,全程参与相关专业的课程开发、教学计划制定、课程教学与实训实习管理等产学研一体化教学。

 * *. . 人才培养及就业质量居区内高职院校前列。学校所培养的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等各类比赛中获奖 *00 多项。尤其是 *0** 年,学校营销与策划专业团队勇夺 第七届社科奖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总决赛特等奖 ,

 获得直接参加美国国际市场营销大赛资格。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年均就业率 **%以上, 为**及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输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逾 ** 万人、提供劳动就业培训近 ** 万人次,输向社会的毕业生多人曾获 全国五一劳动奖、国家级 “ 行业技术能手 ”、自治区“行业技术能手”等。毕业生工作称职率及用人单位总体满意率超过 *0%。

 * *. . 实训基地建设水平居区内高职院校前列。学校建有我国 西南地区第一个

 ABB ( 瑞士)工业机器人应用创新中心,拥有以西班牙政府贷款项目建设的工业实训中心为骨干的六大生产性实训基地。作为广西首家获得 * * 000

 万欧元 “ 德国促进性贷款项目 ” 的高校,顺利启动建设配套齐全、开放运营、资源共享,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实训体系。目前,构建了 * 个集教学、培训、科研、生产一体的实训体系,建成 ** 个实训中心, ** 个基地,*** 个实训室。其中,国家示范性实训基地 * 个、自治区示范性基地 * 个、校企共建产业性基地 * 个、研发孵化基地 ** 个,教学设备总值达人民币 *.** 亿元。学校成为 广西唯一入选全国

 * *0 0

 所 “ 国家旅游局旅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基地 ” 的院校。

 学校前期“三全育人”工作基础详见附件。

 —5—

  三、试点工作计划及进度安排

 (一)基本思路

  全面统筹学校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以“十大育人体系”为基础,加强组织领导,提供条件保障,构建 “ 一个人都不能少、一个环节都不能漏、一个方位都不能缺 ” 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支撑体系 ,

 到 *0*0 年建成具有 中国特色、广西特点、 ** 特征的一体化育人创新格局。

 *.通过实施管理育人工程、服务育人工程、资助育人工程、组织育人工程,以思想政治工作中的 “ 四重一薄 ” ( 重点任务、重点群体、重点领域、重点区域、薄弱环节 )

 为焦点,优化顶层设计、强化优势、补齐短板,搭建起“一个人都不能少”的全员育人体系,实现破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通过实施课程育人工程、实践育人工程、心理育人工程,以师生为中心,把握高职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搭建起“一个环节都不能漏”的全过程育人体系,实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通过实施科研育人工程、文化育人工程、网络育人工程,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突出改革重点、创新工作平台, 形成由学校、学生家庭、政府、

 行业企业、社会等多方共同参与的立体化、网络化、多元化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大环

 境,搭建起“一个方位都不能缺”的全方位育人体系,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教育科研管理服务相结合。

 (二)总体规划

  按照 “ 一个理念、三大支撑、四项创新、五大保障、十大工程 ” 的总体框架 , 构建

  “ 三全四成 ” 一体化育人体系 ,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到 *0*0 年建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四大基地 ”“ 五个平台 ”,为社会培养一大批全面发展、特色鲜明的应用创新型职业技能人才。

 * * .“ 三全四成 ” 育人模式,即:通过实施“三全育人”十大质量提升工程,实现“激励学生成长、引导学生成人、教育学生成才、帮助学生成功”的“四成”目标,为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培养所需要的人。该模式体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传统文化思想,寓意乘数效应,通过实施”三全育

 —6—

 人”,吸引并积聚更多育人资源和力量投入到社会大系统的育人工程中来,促成知识教育与价值塑造、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培养“ 有正确的价值观、有良好的品质、有丰富的知识、有过硬的本领 ”的德智体美“多维合一”的时代新人。

 * * .“ 四大基地 ” ,即: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基地、时代新人培育基地、民族文化技艺传承基地、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 * .“ 五个平台 ” ,即:体系完备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平台、丰富优质的思想政治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知行合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平台、前沿权威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估平台、互惠共赢的“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平台。

 图 *:

 ******** 学院“三全四成”育人模式总体规划图

 —7—

  (三)具体举措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实施十大质量提升工程,通过 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提供条件保障 等,着力打通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最后一公里”。

 * *. . 加强领导与统筹规划。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抓好学校顶层设计,贯彻落实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学校专业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管理体系,纳入学校各项事业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由学校主要责任人担任组长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涵盖“三全四成”育人各个环节的战略体系,同时,完善“三全育人”工作机制,建立完善学校各部门常态协作和分工负责机制,建立责任清单,细化工作台账,形成自下而上的微观支撑。

 * *. . 实施课程育人质量提升工程。

 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

 材、进课堂、进头脑,大力推动“课程思政”的课程教学改革,优化“思政课+专业课+ 人文素养课”的三元课程结构。开设思想品德、人文素养、认知能力等主题的人文大讲堂 *00 期;完善专业课程标准 **0 门,*00%课程建立德育目标并渗透德育元素;引进至少 *0 门优质资源课程,培育“系列中国”特色优质课程,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新媒体作品资源库、新课件作品资源库,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

 * *. . 实施科研育人质量提升工程。

 通过优化科研管理制度、创新科技体制机制,构筑

 “一站式”科技服务与科技育人新模式。开展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建立学校知识产权服务中心 * 个、科技成果孵化中心 * 个,各二级学院建设 * 个以上符合办学定位与专业特色的科技创新联盟,形成“两个中心、三级载体”组织结构体系;重点建设科技众创空间 * 个、科技创新中心 * 个;完成各专业创新创业工作室的建设,形成 *0 个精品专业创新创业工作室建设项目;与企业共同合作开发,建成 *0门创新创业课程,形成学校创新创业课程群,持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 *. . 实施实践育人质量提升工程。

 构建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整合多方实践资源,构建

 “校企、校地、校所” 实践育人协同体系,丰富实践育人内容,创新实践形式,拓宽大学生社会实践平台。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等各类主题实践活动 *00 次;抓好平台建设,建设 *0 个实践育人基地;学校创业实践基地辅导孵化运营创业项目 *0 个,建设运营众创空间 * 个,组建各级各类社会实践重点团队 *0 个。

 —8—

  * *. . 实施文化育人质量提升工程。加强文化育人顶层设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构建“校—院—社团”三级文化育人体系;积极培育弘扬“不甘人后、敢为人先” 的南职精神,多形式构筑文化育人平台。依托大师工作室建设和完善具有广西特色的文化传承基地 * 个;开展书法、武术、国画等传统文化社区教育课程研究活动,课程开设比例不少于同期开设课程的 *0%;打造“金葵”文化品牌实践基地 * 个,推进“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建设;依托学校“七模块”大学生第二课堂体系,充分发挥各级学生组织作用,重点打造“校园文化品牌三个一”工程;推进实施“高校原创文化经典推广行动计划”项目,支持师生原创歌剧、舞蹈、音乐、影视等文艺精品活动 *0 次。

 * *. . 实施网络育人质量提升工程。

 建设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大数据中心支撑...

篇四:六大育人体系是什么

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目标切实贯彻到学校教育中思考 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目标切实贯彻到学校教育中思考

  摘 要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之后,如何从课程设计、教学实践、教育评价等方面寻找核心素养落地的方式和途径,成为一线教育工作者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核心素养;课程设计;素质教育;学校文化;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7-0077-03

  1 前言

  为了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落到实处,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综合育人水平,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教育部于 2014 年 3 月30 日出台《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 号)。在该文件的“着力推进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改革”部分,教育部提出要研究制定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

 2 题。

  2016 年 9 月 13 日,教育部正式公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作为初中阶段的教育工作者,笔者所在课题组期望在核心素养体系出台之后,能通过校本研修和探索实践,从课程设计、教学实践、教育评价等方面寻找核心素养落地的方式和途径,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的要求落实到学校教育和学科教学之中。

  2 核心素养的提出对学校办学之意义

  教育部此次正式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 18 个基本要点,明确回答了“21 世纪应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品格与能力”的问题。这既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又是连接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对于改变当前存在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等现象有着极其重要的引导作用。

  课题研究认为,学生核心素养不仅是学生成长的基础,更是学校办学行为的目标参照。通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引领,不仅可以帮助师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更可以激励学生朝着这一目标不断努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顺应社会发展、改进办学实践的重要指针。作为一线学校的教

 3 育工作者,如何将核心素养落地,成为亟待思考和解决的命题。

  3 核心素养落地的学校基础

  核心素养落地需要学校在已有育人实践基础上进行重构,这是本课题组对推进核心素养落地所达成的一致共识。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作为河南省教育厅直属的全日制初级中学,早在核心素养发布之前就已经从学校层面开始了对于“培养什么人”进行思考。学校创建于 1998 年,地处省会郑州的省直核心区域。2003 年初,学校把“让每一个孩子阳光灿烂”定为办学理念,把“培养有民族灵魂、世界眼光的现代人”作为办学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力求使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成为最好的自己。

  在近 20 年的办学实践中,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坚持顺应天性、涵养德行、张扬个性的办学指导思想,2004 年起在全省率先取消早晚自习和双休日、节假日补课,开始进行有效教学的探索。学校坚持发展高效教学,让学生高效学习、健康成长,让教师高效工作、健康生活。在学校的带领和指导下,教师细化课程标准,整合课程资源,开发特色课程,取消学科自习;制定学科学习“毕业标准”,给学生成长“开药方”;深入探究小初、初高的衔接教学;��行班级组改革,开设课程超市;举办教师讲坛,组建教师社团;制定道德细节和教师教学细节,制作教学切片,探索组合课堂

 4 教学范式;建设六个“1+1”素质教育培养体

  系,为学生打上实验学校教育的烙印。通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学校的办学影响力和核心发展力得到迅速提升。

  最近五年,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连续参加由郑州市教育局组织实施的“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检”项目,多项报告指标已连续五年遥遥领先于市内其他学校。2015 年的学校“体检”报告显示,13 项学生发展指数和 12 项影响学生发展指数继续保持郑州市领先水平,其中学生学业达标指数高达96.22,接近满分;家长满意度、师生关系、学校归属感、学习自信心、主观幸福感、高层次认知能力水平、品德行为等多项指数也远远高于区域健康的平均指数。这些数据充分显示了学校作为省级实验学校“低负担高质量”的办学成效,使学校“让每一个孩子阳光灿烂”的办学理念得以充分彰显。

  4 核心素养落地的学校思考

  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石,教育承担着让受教育者更有文化、更有理性、更有教养的任务。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学习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位学生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获得成功生活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因此,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既关系到学校教学的改革发展,又影响到学校育人模式的建构实践。通过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学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完

 5 善了核心素养落地的举措。

  核心素养落地的前提是教育工作者要坚守育人信仰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传统意义的教学方式、学习形式以及学校管理模式都在悄悄发生深入改变。面对当下的教育现实和时代发展的需求,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改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育分”现状,真正把“育人”作为教育追求,牢固树立“全人教育”和“整体育人”的理念。2014 年 9 月 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时明确指出:“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这充分说明,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是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目标,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为此,学校应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升质量为中心,努力用教育去唤起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知识的渴求,让教师成为学生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道德的示范者和人格的影响者。通过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本课题组认为,始终坚守育人信仰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落地的前提,因为“教育的根本不在于‘育分’,关键是‘育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核心素养落地的保障是良好的育人氛围 核心素养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终生的过程,也是一个“习得”和“固化”的过程。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和锤炼,随后在

 6 其一生中完善。为了在学校教育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学校努力构建了符合教师职业发展需求、顺应学生全面发展需要的学校文化氛围。2017 年初,在课题研究中,作为课题组主持人(组长),笔者提出“三品三气三养”的学校文化建设目标,旨在通过升华或改进学校价值理念、教风学风,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落地。

  首先,“三品”是学校层面的目标要求,即以打造“品牌学校、品质教师、品位学生”的“三品”教育为学校整体工作目标。

  其次,“三气”是教师层面的素养要求,即大气、正气、和气。

  最后,“三养”是学生层面的素养要求,即教养、修养、素养。教养是由外而内的教育养成,是学生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和习惯养成;修养是由内而外的自我修炼,是学生应具备的文化底蕴和反思自省;素养是内外合一的综合提升,是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核心能力。

  在持续构建校园文化的行动过程中,学校以理想去引领,用精神去感染,倾情怀去滋润,持信念去筑就,用匠心唤醒学校文化的求真、求实、求善、求美,为核心素养落地提供重要保障。

  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是具备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核心素养不仅需要回答“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更需要回答

 7 “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课题组认为,回答和落实好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有一支素质全面、教艺精湛的教师队伍。2014年 9 月 9 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师生时,对于好教师提出“四有标准”,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这就为教师成为真正的育人楷模指明了方向和标准。为此,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的师德建设从“仁爱”出发,强调“善待”和“悦纳”,即善待不同层次和不同背景的学生,同时要在充分尊重学生人格、自尊心和个性差异的基础上,悦纳尚存在不同不足的学生,全心全意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提供最大的可能。

  为了促使学校教师成长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学校在加强师德建设的同时,又狠抓了教师的学科能力发展。课题组认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所在。为了全面提升教师的学科能力,全面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和教学技能,学校开展了全体教师参与的校级课堂教学达标评优活动,从师德考核、理论水平考核、教学基本功考核、课堂教学考核、常规检查、师生评议等六个方面进行岗位练兵。

  除此之外,学校还组织教师整合教学资源,使其既能反映该学科领域最基本、最核心的知识,又能反映最新的进展和动态。经过教材整合,使学科知识更具有符合学生认知发

 8 展规律的逻辑结构,不仅让零散的知识变得更加系统,还为教师节省了宝贵的教学时间,降低了教师实施教学的难度。例如:在处理物理教材八年级第一章“声”的内容时,增加了“长度、时间的单位以及速度的计算公式”这一内容;将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和第十三章“力和机械”的授课顺序进行调整,讲了力之后,就讲第十三章的弹力、重力和摩擦力,然后再回到第十二章学习牛顿第一定律和二力平衡等。

  基于校本的课程体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本课题组认为,核心素养落地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构建校本课程体系。为此,学校给学生创设了顺应天性、涵养德行、张扬个性的课程体系和教育环境,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前提,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为目的,通过构建较为完善的成系列、多维度校本课程体系,为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开辟一条重要途径。

  多年来,学校以“国家课程校本化、学生活动课程化”为课程建设思路,精心构建和研发“两个层级、六大领域”的“1+1”校本课程建设体系,即在人文、科学、实践等六个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关键领域,通过对全体学生制定一项基础达标要求加一项根据其自身条件发展的特长要求,力求使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和谐同步。学校采取自主研发与社会引进相结合的办法,遵循基础课程全员参与、特长课程

 9 自主选择、三年递进逐级实施的原则,通过 100 多门校本课程的实施,既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课程基础,又为满足学生个体差异提供了发展契机。一系列校本课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又成就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为进一步构建基于核心素养体系的三个方面、六大素养的校本课程体系提供了基础和动力,坚定了不断发展更加完善的校本课程体系的信心。

  核心素养落地的基础是抓好课堂主阵地 为了实现省级实验学校“低�担、高质量”的实验目标,作为本课题组主持人(组长),笔者于 2017 年初在原来“有效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理念、细化标准,开始构建生机有趣、优质高效的课堂主阵地。

  为此,学校开始打造以“优质高效、悦纳学生”为特征的“优悦”课堂,其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学习者成长在生动愉悦的学习空间中。“优悦”课堂以提高学习兴趣、提高思维品质、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和提高学习质量等“四个提高”为目的,辅以对话为途径、合作为形式、问题为导向、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路,帮助学生激发潜能、蕴育素养,培养学生的高品质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科学打造“优悦”课堂,学校专门设计以“教学评”一体化为理念的“五性目标”:

  1)有“前置性”学习任务,教师能依托集体备课实现

 10 教学问题前置;或者学生能借助学案导学,实现学习任务前置;

  2)有“适用性”课堂目标,教师不仅要避免教学目标泛化,更要有“怎样交流或呈现学生预习成果”的办法;

  3)有“多样性”课堂任务,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抄写性、熟记性、思考性、训练性、反馈性的多样随堂任务;

  4)有“生成性”学习指导,教师生成性指导主要包括主动引导、伺机追问、点评欣赏和及时纠正等;

  5)有“发展性”反馈评价,教师要对课堂学习成效进行评价检测,在巩固学生所学的同时升华课堂所得,并为下阶段的学习留下发展空间。

  从有效教学到“优悦”课堂,学校从关注教学的有效性,理念提升到追求优质高效、关注悦纳生命;教学管理的过程也从关注教学流程下沉到关注课堂效率,不仅促使学校教学改革的立意更高、做法更实,更加强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阵地的建设。

  核心素养落地的外部支持是家校协同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得出一个结论:不关心家长的教育修养,任何教育和教学任务都不可能完成。家长教育学,即父母关于怎样培养子女成人的初步知识,是整个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为了建立健全各方参与的育人机制,实现全员

 11 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整体育人理念,学校从 2016年开始筹备家长学校,并聘请有关校外专家学者共同参与指导。

  为此,学校健全家长委员会制度,加强家长学校建设,制定家长学校课程安排。随着学校一系列家庭教育的行动,有效推动了家长转变观念,提高了家庭教...

篇五:六大育人体系是什么

与科技论坛 2020 年 第 19 卷 第 5 期Industria l & Science Tribune 2020 ( 19 )

 5“三 全育人”视角下独立学院十大育人体系的构建研究□武 兰兰 赵 硕【内 容摘要】独立学院育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是学生思想政治管理人员的职责所在,更是高校全体教职工的职责所在。人的成长源自于环境的影响,而要实现学生个体的成长成才,需要学校各部门及全体教职工切实改变观念,树立全员育人意识,优化全程育人环节,夯实全方位育人载体,把育人工作落到实处。本文以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为例,以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为主线,构建独立学院“十大”育人体系,切实提高独立学院的育人水平。【关键词】独立学院;育人体系;三全育人【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 青年基金项目“‘三全育人’视角下独立学院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编号:SQ191064)成果。【作者简介】武兰兰(1986. 6 ~ ),女,河北保定人;河北农业大学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教学管理赵硕(1984. 11 ~ ),男,河北保定人;河北农业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创 新创业教育纵观“三全育人”理念的发展,以 2018 年 9 月的全国教育大会为标志,我国教育事业进入了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全面发展新时代,“三全育人”理念的内涵也有了新的发展、延伸和提高。作为独立学院来说,应当积极转变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改革,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积极探索构建高校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人才培养体系。一、发挥思想引领,深化课程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和各环节,完善课程体系、课程建设标准,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鼓励思想政治课教师开展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建设思想政治类在线课程,健全教材选用标准和程序,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二、推进“四化”建设,促进双创育人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引导学生进入实验室,积极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互联网 +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及各类学科竞赛。完善创新创业相关制度,使创新创业教育“规范化”;推进创新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使创新创业教育“学分化”;积极组建创新创业专业教师队伍,使创新创业教育“专业化”;着力加大创新创业教育资金投入,加快创新创业实习基地建设,积极推动赛事成果转化,使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化”。三、加强基地建设,强化实践育人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就业见习、教学实习、军事训练统筹推进的实践育人工作格局。组建李保国扶贫志愿服务小分队,创建“传递爱心 共建暖冬”、“彩虹画室”、“第二课堂”等一系列志愿服务品牌活动;创建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见习和学科专业并行的实践实习模式,拓展社会实践资源,建设更多的实习实践基地,实现合作共赢,营造全员参与实践、在实践中增强本领、奉献社会的育人氛围,进一步强化实践育人职能。四、培育文化品牌,促进文化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举办“中华魂”、“筑梦杯”、纪念长征胜利 80 周年图片展和征文等大型主题教育活动,弘扬“太行山精神”。不断探索文化育人的新载体、新方法,积极培育校园文化成果,注重发挥文化的浸润和感染作用。培育和提升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文化方向,紧扣文化之“魂”、紧传品牌之“形”,重视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想性、文化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立足保定地域优势,打造红色文化精品、树立红色文化品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的思想感染力、精神震撼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五、推进“易班”建设,创新网络育人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党的大政方针,讲述“现科故事”,树立先进典型,传播网络“正能量”;积极探索“易班”建设,力求把“易班”建成为集思想教育、教育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网络互动社区。积极探索“易班”平台与校园文化活动结合的方式和路径,将线上网络文化与线下活动体验相结合,用灵活丰富有趣的内容培育学生对“易班”的需求,增强粘合度。六、建立家校联系,落实心理育人建立完善“教育、宣传、咨询、预防、干预”五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和“学院、学部、班级、宿舍”多层次的工作网络。每年举办“5·25”心理健康教育月、秋冬季心理健康宣传月、毕业季心理疏导关怀月、心理健康进公寓等六大品牌活动。健全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应急处理预案,与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签· 2 5 2 ·

 2020 年第 19 卷 第 5 期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 ( 19 )

 5 Industrial & Science Tribune资助育人视域下高校贫困生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分析□贺 昕【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时代对人们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当今时代人才的重要性越发凸显,教育领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高校贫困生在高等院校中是一个特殊的、极其敏感的群体,需要给予其特别的关心与爱护以帮助其更好地发展,在资助育人视角下,为了更好地掌握高校贫困生的最新的生活、学习情况以及补助资金是否顺利发放,由此建立档案数据库并衍生出高校贫困生档案管理工作,并进行一系列的实践加以完善。【关键词】资助育人;教育公平;贫困生;档案管理【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 2018 年度专项资助重点研究课题“高校大学生资助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研究”(编号:2018Z017)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贺昕(1977 ~ ),女,湖南株洲人;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馆员,硕士;研究方向:档案管理步入 21 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飞速发展,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近年来,时代不断进步,同时时代也向人们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聆听时代的呼唤,时代呼唤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的推进,然而在我国推广高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下,高校一直处于扩招状态,当今时代高等教育逐渐普及,相较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言,我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进入高校的学生家庭状况参差不齐,在这样情况下如何形成有效的经济困难学生档案管理机制,对于促进社会教育公平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而建立并完善贫困学生档案管理制度已成为当前进一步推进和署《心理健康与精神卫生合作意向书》,建立校内心理干预和医院治疗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对于存在一定心理问题的学生,畅通学校与家庭的联系渠道,建立沟通机制,组建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立危机事件的追踪与反馈机制,做到心理危机事件“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七、建设法治校园,强化管理育人加强学风建设,建立学院、教师、家长三方联动共管机制,以宿舍、课堂为主阵地,落实全员听课制度、辅导员定期进公寓、进课堂制度。加强诚信教育、纪律教育和安全教育,开展“纪律与安全教育月”活动,建立诚信档案,规范学生诚信行为。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修订、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加强规章制度的学习宣传,寓思想政治教育于管理过程之中,提高管理育人水平,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自律意识、诚信意识,引导学生遵纪守法,规范言行。八、提高服务水平,推进服务育人通过“学籍预警制度”、“致家长一封信”制度、学习困难学生单独建立档案制度,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加强就业指导,积极促进学生就业。按照学生就业意愿进行分类指导,构建功能完善的服务支撑体系。面向考研学生,聘请专家进行学业指导,制定并落实《抓考研 促学风实施方案》,提高研究生报考率和录取率;面向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学生,开展专题辅导讲座,提高考试成功率;面向进入企业求职的学生,开展“企业家进校园大讲堂”、“非你莫属”职场挑战赛等活动,全面提高就业率。九、建立长效机制,完善资助育人积极构建集国家资助、学院资助和学生自助三位一体的全方位学生资助育人体系,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全覆盖。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加强专业技能、就业能力等各方面培养;加强优秀大学生事迹的励志教育宣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资助育人中,以励志感恩教育为重点,开展以“资助育人,励志成才”为主题的“诚实守信宣传周”、“献爱送暖,走进孤儿院”等系列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心怀大爱、感恩奉献、奋发自强、立志成才的精神品质。十、提高培养质量,优化组织育人构建党领导下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引导学生组织社团开展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团支部建设,积极开展主题团日活动,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进一步规范业余党校建设,建立由外聘专家、学院领导班子、党支部书记组成的教师团队,加强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理论武装和实践教育;进一步规范组织发展程序,实现从递交入党申请书开始,全程纪实、全程监督;利用好主题党日活动,树立模范典型,积极开展党员的再教育,提高党员整体素质。【参考文献】[1]孙春兰.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奋力开创新时代教育工作新局面[J]. 求是,2018,19[2]陈志华. 高校“三全育人”机制与平台建设研究—以盐城工学院为例[J]. 教育现代化,2017,4(52):132 ~133,144[3]王丽英.“三全育人”打造高校思政教育新样板[N]. 中国教育报· 3 5 2 ·

篇六:六大育人体系是什么

 培养和 素

 权威透露

 怕”们一

 的人

 养,一步

 中国学生养孩子,最重素 养。

 9 月 13 日上威出炉的研究露,这份核心这两年教育也被很多人一起去看看吧六大核心 素总体框架 中国学生发人”为核心,综合表现 为具体细化 为步提出各学段基本内涵 生发展核心重要的是什么上午,北师大究成果,对学心素养可是事育的流行语排人替换成“有吧~ 素 养敲定, 看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为 人文底蕴、为 国家认同 等段学生的具体心素养》? 相信很大举行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事关今后的课标排行榜,“核有了六大素养看 看到底是哪养,以科学性基础、自主发科学精神、等 十八个基本体表现要求。发布,孩多家长、老师国学生发展核素养的内涵、标修订、课程心素养”榜上,走遍天下都些? 、时代性和展、社会参与学会学习、 健本 要点。根据这孩子培养重师都明白, 不核心素养研究、表现、落实程建设、学生上有名。“学都不怕”。那民族性为基本与三个方面。健 康生活、 责这一总体框架重在这六不 是成绩和 分成果发布会。实途径等做了生评价等众多学好数理化,那六大素养都本原则,以培。

 责 任担当、 实架,可针对学六大素养分 数,而是 能。这项历时三了详细阐释。多事项哦。

 走遍天下都都有哪些呢?培养“全面发实 践创新六 大学生年龄特点 !

 能 力三年据都不我发展大 素点进

 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 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 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

  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5.责任担当。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

  6.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主要表现

  那么,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具体包括哪些要点呢?小编也很好奇。仔细一看,原来六大素养还具体细化为人文积淀、国家认同、批判质疑等 18 个要点,各要点也确定了重点关注的内涵。

  文化基础——人文底蕴

  1、人文积淀

  重点是: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

  2、人文情怀

 重点是: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

  3、审美情趣

  重点是: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

  文化基础——科学精神

  1、理性思维

  重点是: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等。

  2、批判质疑

  重点是: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

  3、勇于探究

  重点是: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等。

  自主发展——学会学习

  1、乐学善学

  重点是: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

  2、勤于反思

  重点是:具有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审视的意识和习惯,善于总结经验;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或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等。

  3、信息意识

  重点是: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等。

  自主发展——健康生活

  1、珍爱生命

  重点是: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

  2、健全人格

  重点是: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有自制力,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具有抗挫折能力等。

 3、自我管理

  重点是:能正确认识与评估自我;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合理分配和使用时间与精力;具有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力等。

  社会参与——责任担当

  1、社会责任

  重点是: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敬业奉献,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能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对自我和他人负责;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理性行使公民权利;崇尚自由平等,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热爱并尊重自然,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及行动等。

  2、国家认同

  重点是:具有国家意识,了解国情历史,认同国民身份,能自觉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光荣传统,具有热爱党、拥护党的意识和行动;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

  3、国际理解

  重点是: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等。

  社会参与——实践创新

  1、劳动意识

  重点是:尊重劳动,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具有动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在主动参加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具有改进和创新劳动方式、提高劳动效率的意识;具有通过诚实合法劳动创造成功生活的意识和行动等。

  2、问题解决

  重点是: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能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制订合理的解决方案;具有在复杂环境中行动的能力等。

  3、技术运用

  重点是:理解技术与人类文明的有机联系,具有学习掌握技术的兴趣和意愿;具有工程思维,能将创意和方案转化为有形物品或对已有物品进行改进与优化等。

  课题组负责人就研究成果答记者问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有哪些主要指标以及如何在教育实践中落实,记者采访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题组负责人。

 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构成核心素养总框架

  记者:根据课题组研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是什么?主要包括哪些指标?

  答: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构成的核心素养总框架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社会性等本质属性的观点,与我国治学、修身、济世的文化传统相呼应,有效整合了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对学生发展的要求。责任担当等六大素养均是实证调查和征求意见中各界最为关注和期待的内容,其遴选与界定充分借鉴了世界主要国家、国际组织和地区核心素养研究成果。

  六大素养既涵盖了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品格与能力,又体现了核心素养“最关键、最必要”这一重要特征。六大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为方便实践应用,将六大素养进一步细化为十八个基本要点,并对其主要表现进行了描述。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具体阐述

  记者: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是什么?

  答: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具有宏观指导性质的教育思想,主要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的,重在转变教育目标指向,从单纯强调应试应考转向更加关注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人。

  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具体阐述,可以使新时期素质教育目标更加清晰,内涵更加丰富,也更加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此外,核心素养也是对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反思与改进。尽管素质教育己深入人心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我国长期存在的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的问题,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实效。

  解决这一问题,要从完善评价标准入手。全面系统地凝练和描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标,建立基于核心素养发展情况的评价标准,有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记者: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关系是什么?

  答:综合素质是对学生发展的整体要求,关注学生不同素养的协调发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具体的、系统化的描述。一方面,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助

 于全面把握综合素质的具体内涵,科学确定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另一方面,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可以反映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状况和水平。

  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记者: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后,在教育实践中落实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答: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套经过系统设计的育人目标框架,其落实需要从整体上推动各教育环节的变革,最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育人体系。具体而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落实途径:

  一是通过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顶层设计,指导课程改革,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加强各学段、各学科课程的纵向衔接与横向配合。

  二是通过教学实践落实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了“21 世纪应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品格与能力”,可以通过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指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改变当前存在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现象。此外,通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引领,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激励学生朝着这一目标不断努力。

  三是通过教育评价落实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检验和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把学习的内容要求和质量要求结合起来,可以有力推动核心素养的落实。

  有关《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课题组汇聚国内多所高校近百名研究人员,在总体设计、统筹谋划的基础上,综合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国际比较研究、教育政策研究、传统文化分析、现行课标分析、实证调查研究,全方位、多层次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反复修改完善, 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

  课题组首席专家、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林崇德表示,核心素养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是间环节。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具体阐述,可以使新时期素质教育目标更加清晰,内涵更加丰富,也更加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篇七:六大育人体系是什么

2021 年第 5 期基础教育论坛J I C H U J I A O Y U L U N T A N(下旬刊)特色专题新时代普通高中“五育并举”课程体系建构探索  裴红霞李红霞 (河北省石家庄外国语学校)摘  要:作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河北省石家庄外国语学校进一步总结学校课程体系建构与教学实践的经验,全面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整体改革,形成德育、教学、公共资源三个部门齐抓共管、五育并举的课程管理模式,逐步建构起新时代普通高中“五育并举”课程体系。关键词:新时代;普通高中;五育并举;课程体系;校本课程编者按:

 课程是学校实施办学理念和实现育人目标的载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是学校办学诸要素中的核心要素。作为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重要补充,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中的重要产物与特色,当前,越来越多的中小学高度重视校本课程建设,将其作为学校办学育人内涵、品质和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20 多年来,河北省石家庄外国语学校“摸着石头过河”,创先创新开展校本课程建设,并在不断实施、不断总结、不断反思的过程中生成许多新的成果和新的经验,逐步实现了“让师生真正走到课程中央”的目标,逐步建构起系统的课程体系,成为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核心动力,真正为学生的未来发展赋能。2020

 年,河北省石家庄外国语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为深入推进示范校建设,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石家庄外国语学校结合国家级示范校“三年建设规划”,在总结前

 20

 年学校课程探索研发与教学实践的经验基础上,依据国家对于普通高中教育有关政策文件要求,逐步建构起新时代普通高中“五育并举”课程体系。一、“五育并举”课程体系建构的基础(一)先进的育人理念石家庄外国语学校始终坚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围绕学校确定的学生“五维培养目标”,充分考虑学生不同年龄、学段的兴趣经验、知识结构、认知特点、发展需要和生活实际,初中阶段坚持“全面发展、打好基础”的学段理念,高中阶段坚持“树立远大理想,做好人生规划”的学段理念,并坚持用课程的研发和开设确保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二)丰富的校本课程为确保学生更全面而个性的发展,学校全面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整体改革,先后开设 49 项校本课程保障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德育校本课程10 项,如“爱国、交际、协作、文明、健康、创新”6项主题班团队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课程、党课(四史教育)等;体育校本课程 12 项,如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体操、武术、游泳、滑冰、滑雪等;音乐校本课程 8 项,如二胡、小提琴、歌唱、

 舞蹈、戏剧、戏曲等;美术校本课程 6 项,如素描、国画、版画、剪纸、平面设计等;实践校本课程 9 项,如机械加工、木工技术、机器人科学、人工智能、航模科技、3D

 打印技术、激光雕刻技术、电子控制、 “我爱石家庄”社会实践等;劳动校本课程 4 项,万方数据

 13总第 377 期基础教育论坛J I C H U J I A O Y U L U N T A N(下旬刊)特色专题如校园劳动、无土栽培、中华传统面点、中华传统菜肴等。2006

 年,学校体育艺术课程改革成果被授予“河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10

 年,学校被评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单位”。(三)完善的管理模式学校成立了专门的管理部门——公共资源部,建立起主管校长负总责、部门主任和科室人员具体管理的管理机制,将德育和文化课之外的体育、音乐、美术、实践、劳动等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均由公共资源部管理,确保校本课程研发与实施过程不受冲击,形成德育、教学、公共资源三个部门齐抓共管、五育并举的课程管理模式。二、“五育并举”课程体系建构的依据(一)普通高中相关政策文件要求国家结合高中教育发展现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的政策文件,对高中阶段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提出了相关要求。这些要求是“五育并举”课程体系建构的基础。表 1  普通高中相关政策文件要求序号 文件名称 课程设置要求1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日常生活劳动 + 生产劳动 + 服务劳动→树德 + 增智 + 强体 + 育美→课内课外 + 校内校外一体2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政治认同 + 家国情怀 + 道德修养 + 法治意识 + 文化素养为重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3 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 德育时代性 + 综合素质 + 实践渠道 + 评价改革 + 深化教学改革4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价值体认 + 责任担当 + 问题解决 + 创意物化5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发展学生运动专长 + 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 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的体育课程,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鼓励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6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艺术课程为主体,包含音乐 + 美术 + 书法 + 舞蹈 + 戏剧 + 戏曲+ 影视等,开设多样化艺术课程,增加可选择性7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高中学生毕业学分最低要求为 144 学分,其中必修课程 88 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 42 学分,选修课程不少于 14 学分,其中学科拓展、提高类课程之外的课程不少于 8 学分。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必修课,由研究性学习 6 学分和党团、军训、社会考察共 2 学分组成。劳动也是必修课程,志愿服务 2 学分和通用技术选择性必修、校本课程 4 学分。每周课时 35 个,每课时 45 分钟实施(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提出了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对六大素养的基本内涵和表现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为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育人目标确立和“五育并举”课程体系的建构指明了方向。(三)各学科课程标准2020

 年,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及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修订版”(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从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实施建议等方面对学科教学提出了要求和建议。学科性质与基本理念、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学业质量等内容明确了学科教学的培养目标。而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中必修、选择性必修、先修课程结构的规划和学分的分配为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五育并举”课程体系的建构提供了更加具体的参考。三、“五育并举”课程体系建构的探索(一)搭建“五育并举”的课程体系石家庄外国语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的学校文化为依托,万方数据

 142021 年第 5 期基础教育论坛J I C H U J I A O Y U L U N T A N(下旬刊)特色专题以学校提出的“用课程确保学生全面发展”的五育并举理念为支撑,以“五维培养目标”为引领,以“学校以社会为本服务社会,校长以教师为本服务教师,教师以学生为本服务学生”的“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为标准,以办“让社会满意、家长放心、学生喜爱”的人民满意学校为追求,以高中“树立远大理想,做好人生规划”学段理念为抓手,以“小规模、多渠道、做精品、育英才”高中定位为优势,以“全球基础教育研究联盟”为比较教育研究平台,重新构思和设计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五育并举”课程体系研发新框架,特别凸显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共同导向和学生差异的个性发展,从而实现全面个性发展的教育目标。“五育并举”的课程体系包括文化课程、德育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艺术课程、综合实践课程、技术类课程、劳动课程

 7

 个板块,每个板块又细分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除了国家规定课程外,石家庄外国语学校依托学校办学资源和优势,在原有校本课程基础上,开设了

 63

 项校本课程。表 2  石家庄外国语学校校本课程体系类别 数量 课程名称德育校本必修课程 10 门 6 项主题德育、党课(四史教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学生发展指导、军训学科拓展校本课程 25 门汉语汉字专题研讨、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高中数学建模、数学 CAP 之微积分、物理学与社会发展、生活中的化学实验、生物学与生活、财经素养、历史之史料研读、校园内外地理实践、科技英语、英语文体与修辞、英语文学选读、英语演讲与辩论、英语影视赏析、跨文化交际与国际理解、英美社会与文化、英语报刊阅读、大学英语、基础英语语法与词汇、日语入门、俄语入门、德语入门、法语入门、西班牙语入门体音美通劳动校本课程 39 门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滑冰、滑雪、器械健身等 12 项;音乐编创、音乐与舞蹈、合唱、民乐合奏、戏剧表演、室内乐、影视创编等 8 项;色彩、国画、设计、剪纸工艺、影像、书法、版画、木版年画、编织工艺等 6 项;3D打印技术、智能家居应用设计、数控加工技术、无人机设计与制作、现代农业技术、无土栽培、校园劳动、中华传统面点、中华传统菜肴等 13 项(二)展开新课程新教材校本化实施研究为了将国家的课程政策(如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素质教育)、课程文本(如标准、教材)转化为教师的理解,转化为教师能操作的实践,学校组建各学科研究团队、组建学科教研共同体,通过定期研讨和活动,分享优秀教师的经验;发挥团队智慧,不断经历从普通到卓越的全过程;加强“教”和“学”的研究,把教学作为教师、学生、环境有机联系的整体研究,将教师的指导、学生的活动、环境(情境)的创设建立有机联系。此外,学校开展对河北赞皇中学、河北灵寿中学、河北平山中学、元氏县第一中学、井陉县第一中学、行唐县第一中学等六所县域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对口帮扶,通过示范观摩、专题研讨、培训研修、同课异构等活动,聚焦核心素养,开展了一系列新课程新教材校本化实施研讨和推进,促进共同成长。(三)编写校本必修、校本选修课程纲要学校对

 8

 门德育校本必修课程、25

 门学科拓展校本课程、30

 门体育、艺术、通用技术、劳动校本选修课程进行选课指南和课程标准的编写并开展课程实施,真正地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五育并举落到实地。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展要明确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确立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形成课程结构和内容,同时还要进行学业质量的评价。为了更好地开展校本选修课程,学校对校本选修课程授课教师进行了课程纲要编写的培训和指导

 ,

 要求授课教师参照国家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编写“五育并举”校本课程的各专项课程纲要。万方数据

篇八:六大育人体系是什么

适合学生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有用之才◆戴华(江西省西山学校)质量是衡量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特色是学校形象建设的名片,品牌是学校内涵发展的价值诉求。

 民办学校如何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使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民办学校 教育质量育人模式一、问题的提出江西省西山学校是西山教育集团于 2003 年投入巨资兴建的一所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十五年一贯制的全寄宿制的民办学校。

 校园面积1028 亩,建筑面积26 万平方米,师生员工近7000 人。我们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生源状况参差不齐。

 民办学校要生存要发展,既要和公办学校、重点学校比中、高考升学率,进行同质竞争;又要比待优生转化,实行错位竞争。

 如何从学校和学生实际出发,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把行为习惯有偏差,有厌学情绪的孩子矫正过来,让性格叛逆的孩子听话,让基础较差的孩子变得聪明,使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二、确立办学宗旨,明确培养目标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学生的生活和命运是掌握在学校和教师的手里。

 学生是不是能生活得很有趣味,是不是能健康成长,是不是幸福快乐,都和他们所在的学校和所遇到的教师有极大的关系。学校要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使他们在学校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从小形成完善的人格品质,体魄强健,全面发展,具有适应未来社会各种环境、接受各种挑战的基本素质,从而为他们取得人生的最终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江西省西山学校在建校时就把“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作为自己的办学宗旨,提出“只有差异,没有差生”“西山无差生,人人能成才”“成人· 成才· 成功”的口号,对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类指导。

 开发校本活动课程,建立多元化教学体系,开设各种特长班、兴趣班,挖掘学生的优势智能,帮助学生树立起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抬起头走路,让他们拥有幸福快乐的每一天。

 在每段时期内,让每位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位家长都能感受到孩子的进步。

 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使他们在学校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从小形成完善的人格品质,体魄强健,全面发展,具有适应未来社会各种环境、接受各种挑战的基本素质,从而为他们取得人生的最终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的教育理想:让每一位西山学子的名字都充满神圣和庄严,让每一位西山员工都能拥有归属感和光荣感。三、落实具体措施质量是衡量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特色是学校形象建设的名片,品牌是学校内涵发展的价值诉求。

 西山学校建校十年来,坚持走“质量兴校、特色强校”之路,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优化育人环境,发展优质教育,打造特色教育,推进素质教育。

 以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常规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校成为国际知晓、国内有名、省内领军、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的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民办品牌学校。(一)坚持德育首位,寓德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我校坚持教书育人、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坚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为主线,以行为规范、生活规范、学习规范为重点,围绕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全方位实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通过强化行为养成教育、公共卫生教育、服饰礼仪教育、就餐礼仪教育、爱护公物教育、诚信感恩教育,将道德观念与法制教育结合起来,将学校、社会的客观要求与学生的自我成长的内在需求结合起来,把精神教育引向时代高度,让德育内容内化为每一位西山学子自身成长的需要。学校把每学期开学第一个月定为“学生养成教育培训强化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制定了师生校园服饰仪表规范要求,统一规范学生的举止言行。

 每年5 月4 日举办“18 岁成人仪式暨入团宣誓仪式”,新团员在队旗下宣誓,18 岁成人手捧宪法,在国旗下宣誓,立志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每周星期一举行升国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每年举办一届“关爱学生、立德树人”经验交流演讲比赛,发现、总结、交流、推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典型人物和成功经验。本着“封闭式管理,开放式教育”的原则,学校建立了校外廉政教育基地、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

 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青少年法制教育活动,举行消防安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迷途知返法制报告会。

 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感恩”系列教育,启迪学生感恩图报之心。

 创建无烟学校,让师生远离烟草危害。

 “五· 四”“六· 一”“十· 一”举行文艺晚会,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把忠心献给祖国,把爱心献给社会,把孝心献给父母,把信心留给自己。

 培育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健康成长。

 2010 年,学校被评为南昌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示范学校。(二)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永恒主题,是民办学校的生存线,因此必须强化教学常规管理。1. 认真执行国家课程计划根据国家的课程计划,结合我校特点制定好学校的课程计划。

 认真贯彻执行新课程标准,落实三维教学目标。2. 加强教学常规过程管理严肃教学纪律,落实教学常规。

 切实抓好教学“六认真”和“三个四”的要求。“六认真”: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组织考试,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四清”: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四精”:精选,精编,精讲,精练。“四必”:有发必收,有练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3. 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以课题组、教研组为单位每周组织一次课题研究和教学研究活动,以备课组为单位每周组织一次集体备课活动。

 每次活动都提前一周确定内容、中心发言人、时间、地点,通知有关教师作好准备,确保活动的实效性。(三)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有效、高效、快乐”课堂教学模式教育的本质是帮助人成长,教学的本质是帮助人学习

 课堂教学的基本矛盾是教与学的矛盾,其中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解决这个矛盾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强化学习这个主导性因素。

 只有学生学的精彩,才是教学真正的精彩。

 课堂教学的改革方向应该是把课堂教学的过程演变成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691

 1. 推广研究成果,实施有效教学建立有效教学机制,把我校参与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枟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枠的课题研究成果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有效教学要求做到“两先两后三最佳”:(1)两先两后:先学后导、先练后讲。凡是学生能自己做的,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做;教师苦口婆心讲十道题,不如学生自主做一道题;教师讲得越多,越有可能封闭学生的思维,造成学生对教师的过度依赖。

 真正的质量在于教师没有讲过的题学生也能自主的做上。(2)三最佳:最佳讲授期、最佳讲授区、最佳讲授级最佳讲授期:学生自主学习有障碍的时候。

 最佳讲授区:学生自主学习有障碍的地方。

 最佳讲授级:讲到学生能断续自主学习为止。

 要明确教师什么时间讲、什么地方讲、讲到什么程度。

 要讲在学生思维有障碍的时间和地点,而且要准确把握好难易程度。2. 构建“三六式”高效课堂模式通过几年来的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我们形成了“三六式” 高效课堂模式。三大方法: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学习方法。六大环节:激趣导学,揭示目标;预习自学,探究问题;完成学案,训练运用;分组合作,讨论解疑;展示点评,总结升华;清理过关,当堂检测。“三六式”高效课堂围绕学习目标,加大课堂信息量、思维量、训练量,确保课堂大容量、快节奏,每堂课的容量和强度都要达到学生能够承受的最大限度,从而完成预定的三维学习目标。高效课堂实现了“四个转变”:(1)学习场所的转变:教室— — —学习室(学堂)、运动场。(2)师生角色的转变:教书匠— — —教练员,学生— — —运动员。(3)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填鸭式的被动学习— — —自主、合作、探究式的主动学习。(4)评价方式的转变:以学习成绩为标准的单一评价— — —多元化发展性的综合评价。3. 实施“快乐课堂、美丽心灵”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我们的学生有三分之一的生命时间是在课堂度过的。

 让学生在课堂上快乐起来,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是提升学生的课堂幸福指数,提高学生的课堂生命质量,塑造学生的美丽心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2013 年,我们提出“快乐课堂、美丽心灵”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师上课充满激情,教学方法、课堂模式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变化而变化,把握教学的灵活性、针对性,以故事性、趣味性、小品化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达到教师乐教的目的。

 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合作探究学习,当堂完成作业,达到学生肯学、愿学、乐学的目的。为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改,学校设立六个层次的课改晋级奖励工资,每晋升一级奖励 300 元/ 月工资,最多可奖励 2000 元/ 月工资。

 计划用2 ~ 3 年时间,将教师的教学技术提升到教学艺术层面上,构建一个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师生共同进步的“有效、高效、快乐”课堂教学模式,营造愉快、幸福、和谐的西山学习氛围和生活环境。近三年来,我校教师参加优质课、课件、论文大赛,有 281 人次获全国、省、市奖励,数十人次代表学校参加市、县优质课教学交流活动。

 目前,我校是“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学校”“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实验基地校”“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重点实验学校”“全国语文教学十佳示范学校”“全国指定英语学科教研示范基地”“全国中学课堂教学管理先进学校”“全国初中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校”“全国重点科研课题21 世纪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研究实验学校”“全国特色教育示范单位”。(四)搞好体育课程改革,打造体育特色品牌健康的身体是青少年为祖国服务的基本前提,是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延续的体现。

 我校把体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打造特色品牌学校的突破口,构建了“教体结合、共育良才,体脑平衡、追求卓越”的育人模式,明确了“两个观点”:一是青少年今天的健康就是国家明天的实力;二是青少年生长发育的规律就是教育规律。

 强化了“四体意识”:“以体育德、以体启智、以体健体、以体示美”,即通过体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通过体育启迪学生的聪明才智,通过体育强健学生的体魄,通过体育展示学生的形体美。1. 学校专门成立体育课改领导小组,配备112 名体育教师,建了三片运动场(游泳池正在建设中),配齐了体育运动器材,以保证体育课改落实到位。2. 以年级为单位统一编排体育课,实行体育教师挂牌上岗,学生自主选项,男、女生分开上课,满足了学生对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的选择,让兴趣引领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3. 在体育课改教学选项中,大力推广国家奥运战略六大项目(田径、游泳、篮球、足球、排球、武术),组织体育社团,培养学生兴趣,以点带面,逐步普及,为落实国家奥运战略六大项目打好基础。4. 在普及的基础上,组建与奥运战略项目对口的少年运动队。

 除小学足球队独步江西走向全国外,又组建了少年田径队、篮球队、武术队、龙狮队、乒羽队、体育舞蹈队、无线电测向队等。

 假以时日,经过科学刻苦的训练,一定会获得佳绩,为西山体育特色再添砖瓦,为国家体育事业培养后备人才。经过多年发展,西山学校的武术、足球等体育特色已经凸显。(五)开发校本活动课程,建立多元化教学体系我们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组织人力开发校本活动课程,建立多元化教学体系,形成“英语、武术、龙狮、足球、艺体”五大特色活动课程,把课堂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45 分钟内向45 分钟外延伸。

 开设了田径、球类、武术、龙狮、音乐、舞蹈、美术、无线电测向等选修科目让学生选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在活动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使每一个孩子都能抬起头走路。

 学生的优势智能得到了开发,个性得到了张扬,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从而为他们的人生取得最终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利用节假日、星期天,举办以球类为主的分级联赛,每月组织一次校际友谊赛,营造天天有活动,周周有赛事,月月有交流的动感校园的体育文化,较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通过每年举办一届校运会,充实体育师资和扩充体育设备,为体育特色发展提供良好条件,为学生展示体育技能提供平台。四、办学成果显著学校在教育、教学、德育、体育、艺术、综合治理、安全等方面荣获全国、省、市奖励300 多项,先后被评为“江西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江西省绿色学校”“江西省中小学‘素质教育月’活动先进单位”“江西省中小学工会工作‘四个一’活动先进单位”“江西省学校阳光体育先进单位”“江西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南昌市文明单位”“南昌市四星级劳动关系和谐单位”,连续多年被评为市县民办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督导评估一等奖。

 2012年12 月被评为“南昌市民办普通学历教育四星级学校”。五、结束语江西省西山学校办学十年来,校名从办学初期的“西山文武学校”到后来的“西山国际学校”,一直到现在的“西山学校”,三易其名的经历见证了我校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有用之才,为他们的人生成功打基础的历程。2011 年1 月,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振有先生在江西省西山学校考察时,现场亲笔题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