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活动的意义6篇

时间:2022-11-28 13:5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活动的意义6篇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活动的意义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二一三年第三期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活动的意义6篇,供大家参考。

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活动的意义6篇

篇一: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活动的意义

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二一三年第三期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 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 是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和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 涵博大精深的文化, 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文化发展的不协调所产生的矛盾逐渐显露。

 价值观的危机、 人生意义的困惑已经成为社会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显得越来越重要。

 近几年来, 电视、电台、纸质书、电子书等传媒对经史子集的解读越来越多, 企业管理高端讲坛也常有国学内 容出现。

 这些都说明人们已经认识到了传统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 发展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 。传统文化已然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在动力。传统文化作为典型的德性文化, 其最有继承价值的部分就是关于道德的阐述, 为社会主义新道德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原料和营养。

 传统道德从孝悌之道引 发出处理各种社会伦理关系的道德准则。

 从古至今, 孝道一直是中国社会最重要的伦理道德规范, 是一切伦理关系的起点和核心。

 “孝悌也者, 其为仁之本欤!

 ”就是说, 孝敬父母, 友爱兄弟, 这是仁的根本, 是道德的核心。

 古人云:

 百善孝为先。以“孝”为源头, 阐发出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长幼有序、仁以待人、以礼敬人、诚实守信、见利思义、公忠为国、遵纪守法、严于律己、自 强不息等优良传统。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的精华, 可以通过古籍经典来体现。一直以来, 由于过于追求分数, 使中国的学生身心发展不够全面:

 重视了 智力的发展, 却忽视了 对德育、体育等其他方面的培养; 重视学校教育, 却忽视了 家庭、社会的烘托和熏陶作用。

 于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传统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根基,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大学校园构建和谐的文化氛围,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笔者就大学校园文化及其构建谈几点认识。一、构建弘扬传统文化的校园文化氛围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民族, 传统文化是取之不尽的宝贵财富。

 大学生肩负着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 是国家富强的根本。

 目 前的高校教学体系中, 传统文化教育显然比较薄弱, 不少大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进行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 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 。校园人文环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说:

 “人创造环境, 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校园的整洁和绿化, 校训和行为规范, 人文景观、教室、实验室等公共场所的布置等都可成为对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媒介。

 人文环境建设的功用在于表达学校的办学理念, 形成特有的校园文化气息, 在塑造高尚的人格方面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文化氛围的形成, 需要多种元素, 现代化的教学硬件必不可少, 但欣欣向荣的校园氛围、孜孜以求的学习理念以及在学生身上所体现的积极奋进的精神面貌更显可贵。

 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会使人不自 觉地产生学习的需求, 形成一种内 在驱动力, 自 觉地挖掘个人潜能, 这是校园文化应该起到的陶冶和促进作用。二、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孔子曰 , “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经典阐明 了 教师为人师表的重要性,身教的重要性。

 教师的思想、情操、信念和学识, 以及道德风貌、仪表和行为等方面, 在学生管理和教育教学过程中, 特别是在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作者简介:

 任小平(1970-), 女(满族), 辽宁丹东人, 高级讲师,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文秘学、美学、德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试论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校园文化中的构建及意义任小平(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公共管理系, 辽宁 沈阳 110122)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是构建校园文化的基础和核心。

 用传统文化的精华教育和影响学生, 通过校园文化氛围的形成、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活动的开展等几方面的通力合作, 共同形成对学生的熏陶、引 导和托举, 使学生在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掌握专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完善思想认识, 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使其真正成为对家庭、对企业、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校园文化; 传承; 和谐; 素质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46(2013)03-0083-02教育研究083

 OF LIAONING ECONOMIC VOCATIONAL TECHNOLOGICAL INSTITUTEOF LIAONING ECONOMIC MANAGEMENT CADRE INSTITUTEJOURNAL和谐是校园文化的主旋律。

 优秀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和理念, 如仁者爱人、修身立德、明 礼诚信等, 对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师生关系的和谐将会让教者乐教、 学者乐学。

 学校在工作中要把促进教师发展, 提升教师素质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把关注教师自 身发展与学校、学生的发展统一起来, 为教师的不断发展提供舞台 , 努力创设民主、进取的氛围, 形成和谐的校风、精益求精的教风、积极乐观的学风, 促进教师、学生、学校和谐发展。教育者本人的示范作用很大, 特别是学生在参加学校的活动时, 教育者无需使用太多的语言, 只需身体力行, 学生看在眼里, 自 会团结协作、共同努力。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能只限于课堂说教, 教育学生可以在平时的聊天中, 可以是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一句留言, 也可以在与学生共同参加的活动中完成。教师要尽量创造机会, 让学 生 通 过 做事 的 过 程 不 知 不 觉 地 学 会 “ 像 老 师 那 样……”, 真正起到教师的“师范”作用。

 而这样得到的教育会是非常难忘的。为教师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用教师的进取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影响学生, 这应该是整个教育行业形成的风气。三、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促进学生学习大学校园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与时尚如 此接近, 电脑、多功能手机、IPAD、IPOD、ITOUCH等成为大学生的宠儿。

 学生在网络上交了很多朋友, 却不愿意关心一下身边的同学。

 这种现象让教育工作者担忧。

 这些虚拟空间、快餐文化很难真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所以, 在大学阶段深入学习、深刻体会传统文化, 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有一定的认知, 还可以丰富学生对人生的感悟。用传统文化教育、引 导学生, 实际上就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做人涵盖的内容很多, 爱国、爱人、谦恭、礼貌、遵纪、守法等等, 需要教育工作者做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以身作则, 积极探索, 才有可能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引 导学生做人, 要贴近学生实际。

 学生在校期间, 对学校进行的德育教育不以为然, 认为谁都会做人, 自 己的为人处事也很不错。当他们步入社会时, 就会暴露出 许多问题。所以, 教育工作者在德育教育过程中要善于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引 导教育, 通过发现在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分析讨论, 寻求解决办法, 使学生在学习 中学会做人, 在技能培训中学会做人, 在生活细节的处理中学会做人。总之, 要建设与现代经济生活、物质生活相适应的现代精神生活, 就要从传统道德文化那里汲取精神养料, 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催人奋进的积极作用 , 弘扬社会正气, 塑造美好心灵, 建设和谐校园, 传递正能量。四、开展校园系列活动,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播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应该是一项有计划的、长期的工程, 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 使学生不断获得情感的助推, 形成一个不间断的、持续发展的过程。一方面, 学校可明确不同年级的学习教育重点, 做到有组织、有计划, 力求使整个教育活动有针对性、循序渐进、 形成体系。

 譬如在大学一年级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增强大学生对地方历史及传统的感性认识;二年级时开设有关传统文化理论知识的 公共课或选修课, 增加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 三年级时请有关专家、学者、企业家走进校园同学生进行交流与探讨, 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内容在未来职场的延伸, 增强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对各种传统美德的深刻认知。另一方面, 还可通过开展校园系列活动, 使学生多方位、多角 度、多层次地获得传统文化的营养, 建立和完善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例如, 组织教师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 , 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专业技能竞赛, 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创新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充分发挥校内宣传媒介的传播作用 , 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生动形象地解读优秀传统文化精髓; 开设音乐或乐器的必修或选修课,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 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 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 开展企业家进校园活动, 把职场需要同学校教育很好地衔接起来; 安排往届优秀毕业生做工作汇报, 起到引 领和示范作用。学习要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 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思想引 导和教育。

 同时, 把握教育契机, 适时进行指导。比如“钓鱼岛事件”以来, 日 本政府的无理行径让中国人群情激奋, 教师此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当全国人民抗日 热情发生偏离时, 适时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 导, 使学生能够理性爱国, 让学生认识到:

 在和平时期, 强化专业技能、提高自 身素质、努力进行国家建设才是爱国的最佳方式。诚然, 中国的传统文化精华与糟粕共存, 应该有鲁迅先生所说的“拿来主义”的精神, 先把传统文化的内 容拿过来, 弃其糟粕, 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

 在追赶西方物质文明的同时, 不能忘记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 它深刻地影响着民族的发展和未来。现代教育的功能不应该只培养高科技人才, 更重要的是国民的德育教育和整个社会善恶观念、 是非观念的培养。

 作为未来社会建设者的当代大学生, 只有充分正视传统, 立足中国实际, 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同时参照国外发展的有益经验, 不断完善自 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才会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 真正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参考文献:〔1〕陈晓英.论中国传统哲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渤海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1):62-65.〔2〕张尚宇.核心价值体系引 领下的大学文化立体建设〔J〕.社会科学家,2011, (6):41.〔3〕暴文明, 刘长国.打造精品校园文化, 构建人本和谐校园〔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 (12):34-35.(责任编辑博瀚)084

篇二: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活动的意义

管理 固 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意义 刘海珍 (西安城市建设职业学院 陕西西安 710114)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中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阐述了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探讨 了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相对接 的途径。要拓展优秀传 统文化的教育平 台;开设 中国传统文化相关课程,保证传统文化进课堂;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对高职高专学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高教师 的传统文化修养。

 【关键词 】

 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优秀传统文化;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文化 自信的沃土,具有鲜 明 的民族特征和顽强的生命力,是中华民族繁荣昌盛之本。高 职院校肩负着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生产第一线 ,培养具有丰 富理论知识和较强动手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积极向上 的校 园文化可以推动高职院校学生形成 良好的学 习习惯和 融洽的学习氛围。当前,全国很多高职院校都是由中职学校 或专科院校升格或转型过来的,转型或升格后的院校虽然校 园环境和教学硬件设施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缺少大 学所应有的人文底蕴和文化沉淀 。校园的文化建设无疑成了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鉴于此,大多数的高职 高专院校越来越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研究高职院校文化建设 的成果 日益增多。本文试图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出发 ,探 索如何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 ,

 从而提高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内涵,为其能培养出高素质 、高 技能的人才服务。

 一、 我 国优秀传统 文化在高职院校 中的发展现状及存 在 问题 i、新 升 高职和老 高职 院校 相 比,传统 文化 教 育欠缺 当前,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 ,由于高职高专院校发展 史还较短 ,我国高职院校发展仅 20多年的历史 ,所以厚重 的文化底蕴要逊色的多。在规模上是由原来的中专 、中职组 建或升格而来 ,还有一些是由个人或机构合力办校 ,一切都 是零基础 ,所以一些高等职业院校底子薄 、资金缺乏、规模 小、教育资源相对短缺。面对 目前竞争越来越激烈的高等教 育坏境下 ,高职院校在招生、就业和扩大规模方面大量的做 宣传 ,耗费大量的时间、财力 、精力。对学生的专业培养及 其重视,而对学生具有的独立人格 、健康心理 、社会适应能 力、创新实践能力以及传统文化教育重视不够 ,而对于优秀 的传统文化教育更是少之又少。

 2、讲 求 实用 为本 ,忽视传 统 文化教 育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的人才类型是实用型 、应用型 的高技能人才,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是有差异的。在 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课的掌握上要求够用,在工作能力和业 务能力上要求具备专门的技术技能。所以高职院校的大学生 大多数只重视专业课 ,只要是专业课从来不缺课 ,认真完成 每一项作业。而对一些基础课 ,学校和学生从根本上就没有 充分的重视 ,大班课比较多 ,教师上课比较辛苦 ,每节课都 要点名 ,这样学生上课才能全勤 ,甚至一些基础课都成了边 缘学科。

 3、高职 生源 文化基础 参 差不 齐 根据我国 目前的招生政策 ,一本最先 ,其次二本 ,再 次三本 ,排在最后的是高等职业院校 ,录取学生的分数比较 低。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 ,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 有两类 :一是综合评价招生。基本是三年普通高中毕业的, 可能没有参加高考的。二是通过高考招收 的普通高中生。但 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线和其它普通本科 、三本比较最低。三 是 “三校生”,这类学生是初中毕业或者是高中没毕业的学 生,他们有些上了一年至两年的专业知识学习,文化课水平 基本上没有达到高中程度。他们不太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知识的学习,对传统文化内涵的认识与理解不够深刻 ,对传 统文化的价值认识严重不足 。

 4、基础建设缺乏资金和教师队伍不足 学校 的基础建 设主要 指 :实验室、实 习场所及 设施 ; 图书馆、校园网络及设施和校舍 、运动场所和活动场所及设 施。这些基础建设都要通过校园景观呈现出来,要使校园景 观充满厚重的文化底蕴,特定的校园文化会耳濡 目染着每个 学生的言行,景观设计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舒适 的 学习环境 ,生态的景观设计能保证校园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和谐的校园环境 ,会让身处此环境中的人产生良好的视觉 效果和心理联想 ,对校园中的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 而给师生带来 内心的平静 。但 是,许多高职高专院校 因为 资金的缺 乏和不到位 ,导致学院的校园景观设计 ,校园 的 布局缺乏文化底蕴 ,学生和教师的学 习,工作及生活中缺 乏浓郁的文化气氛。从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上看 ,掌握优秀 传统文化的教师数量严重不足 ,而且专业素养低 ,传统文 化的教授效果不佳 。

 二、把优秀传统文化融人高职 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 重要 性 首先,把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融人高职高专院校文化建 设是时代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以习近平同志 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有数 ,理政有方,融合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和历史智慧提出了一系列治国方略,引擎 “中国梦”这 艘世界巨轮砥砺前行 。习近平高度重视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 的科学态度 ,

 将其作为治国理政 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 ,将其融人中国道 路 ,实现了对传统文化 的完美 “超越式传承”,开启了党和 国家最高领 导人运用传统文化展现 治国理政情怀的新篇章 。

 所以当前在高职院校 的文化建设上 ,要结合时代特点加以继 承和发扬 ,将 中华传统文化精神融人校园建设中,从思想上 、 精神上对学生进行熏陶。

 其次,优秀的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相结合 ,

 一方面有利于高职院校 自身发展,切实纠正为了经济效益大 量扩招 ,注重数量 ,忽视质量 ,不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和内涵 建设的倾向 ;另一方面在高等教育市场的竞争中,能立于不 新西部 NEW WEST 2017年 9月中旬刊 l115

 固 高校管理 败之地,走出一条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之路。

 最后 ,将优秀传统文化 元素和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进行 对接 ,能够使我们的学生形成积极 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从 而激发学生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精神追求 。《周易 》中强 调的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充满了正能量 ,也是中华文化 自强不息积极 向上的精神 内 核。在价值多元化 的今天 ,这种正能量可以克制某些学生的 消极心理 ,引导他们形成积极 ,乐观 ,向上的生活态度。“先 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位卑未敢忘忧 国”都是 中国传统文化 的宝贵财富。在我们 五千年的悠悠历史长河中 ,曾出了无数让我们敬佩的爱国主 义英雄 ,为国家大义而牺牲 自己。在经济高速发展以及大量 外来文化涌人 的今天 ,人们为了一己之私而不惜损害集体和 国家的利益。所以,我们期待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从 育人开始 ,用传统文化的精华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相对接的途径 “少年强 ,则国强 ,少年富 ,则国富”。只有大学生喜欢 优秀的传统文化 ,深刻的理解其中的内涵,才能够去认识几 千年来中华民族足以延续的崇高精神和伟大灵魂 ,从而增强 民族 自信心、自尊心和凝聚力。因此,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 优秀传统文化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利用教育体制来实现。

 1、在校 园内拓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平 台 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而切实的途径就是校园 文化活动 ,学院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全院校积极开展校园 传统文化活动 ,院领导和教师大力支持和组织以优秀传统文 化教育为中心的校园文化活动 ,学院可以聘请或培养本校教 师组织传统文化讲座、传统文化座谈 、传统文化沙龙 、传统 文化节、传统文化知识展览 、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 ,学 院还可以邀请成功校友介绍及诚信、感恩 、礼仪、孝道的宣 传。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在整个校园内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 教育气氛 ,促进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在高职院校学生 的 日常学 习和生活中 ,融入这些生动、有趣的传统文化元素 ,

 培养了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引导大 学生树立远大 的理想 、坚定崇高的信念。

 2、开设相 关 中国传统 文化课 程 ,保证 传统 文化 进课 堂 高职学校应该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 用,文化对 个 人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先进的、 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一个人文化底蕴的不断积淀 与丰富 ,可以提升人的品位和素养。因此,在高等教育中重 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应该在教学计划中,增添中 国传统文化课程 ,还要选派一些熟悉掌握优秀传统文化的教 师 ,支持他们开设诸如 《论语 》《孟子 》《孙子兵法 》《诗经 》 《老子 》等讲座 ,开设一些选修课诸如 《中国文化史 》、《中 国文化概论 》等,以这种最简单 ,最直接的方法对学生进行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除此之外 ,礼仪 、商品促销 、全 国导游知识、计算机文化基础等很多课程是完全可以与传统 文化教育融合在一起 ,课 内加课外的教育对学生个人素养的 提高势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 对高职高专学生进行 中国优秀 传 统 文化教 育 近几年来,党 中央高度重视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 治理 论课 ,但是对于高职的学生和老师来说并没有领会 其中意 义。高职高专院校 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单一、内容不 新颖 ,合班上课 ,对学生缺乏吸引力、还有学生认为自己不 过是个高职的学生,思想政治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因此逃 课 ,上课纪律差 ,这些都影响了思想理论课的上课效果。所 以对学生进行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 ,必须加强思想政治理论 课的改革,一方面要在传统文化 中找资源 ,把大量历史资料 和思政课相结合 ,比如用传统文化中的仁爱 ,礼让及诚信的 做人准则和 自强不息的精神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 价值观及世界观 ;另一方面 ,教师要应用多媒体和开放式教 学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用学生喜欢的教学语言进行讲授,将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贯穿于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去 ,把传 统文化 的精华变为学生的内在的正能量 。

 4、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修养 教师是 优秀 的传统文化 与大学生之间媒介 ,更是把传 统文化发扬光大 的引领者,培养熟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师 资队伍至关重要。教9币不仅应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还 要具有高尚的师德。因此,学院应在每年寒暑假都要对教师 进行传统文化培训 ,选派一些教师去其它院校进修学 习,使 他们掌握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知识,使其在传授专业知 识的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精神。

 四 、结 束语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 的师生在 长期的教 育实 践中建立的,它 反映全校 9币生 的价值观念 、思维方式和行 为规范准则 ,鉴于此 ,我们认为 ,中国传统 文化对 高职院 校校园文化建设有重要影响。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在校园 文化建设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有利于高职院校教育 者思想和观念的转变 ,有利于高职院校 的可持续发展 ,有 利于提高高职大学生文化品位和 人文素养 ,有利于传统文 化 的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

 [1】

 孙 正林 .中 国优 秀传统 文化教 育研 究综 述 【J】.黑龙 江 高教 研 究 ,2014.9.

 『21 辛欣 .论 中国优 秀传统 文化在 高职 院校校 园文化 建设 中的积极作 用 [I】.新校园 :阅读版 ,2016.1.

 【31 高 昆 .试论 中华传统 文化与 高职 院校校 园文化建 设 [1】.教 育现 代化 ,2017.13.

 f41 寿海 .传统文化 融入 高职 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必 要性研究 『 J】.浙江X-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6.

 【作者简介 】

 刘 海珍 (1980.10一 ),陕西成阳人 ,任职 于西安城 市 建设职业学院思政部 .

 116l新西部 NEW W EST 2017年 g月中旬刊

篇三: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活动的意义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对推进高校德育工作的意义葛艳玲(西北大学现代学院西安市710130)摘要: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我们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与道德内涵。通过这些传统节日发掘出民族精神内涵,发扬民族气苗与爱国精神,并在高校内组织宣传德育工作,提升大学生的德育水平。作者在文中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以及推进高校德育工作进行分析。并在文中提出一些建议与措施,以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进行参考。关键词: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高校德育工作:意义一、引言中国的节日主要包括传统节日与非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等,其他的少数民族也都有自已的节日,总计有一百二十多个。所以高校要全面利用这样的机会来对大学生的德育以及传统文化教育进行加强。二、高校中的中国传统节日的现状传统节日做为一个民族与文化的平台与载体,包含了各民族优秀的饮食文化与精美的服饰文化。是各民族传统工艺的展示平台,也是宣传这些独特艺术形式的文化窗口。但是各大高校的在校学生们对于传统节日到底了解多少呢?笔者以西北大学现代学院为例,通过500位全日制的西北大学现代学院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比后发现70.9%的同学对于春节,重阳,中秋,清明,端午,以及西北大学现代学院的“尊师节”,“尚贤节”等等节日较为了解,并能够回答出节日所在时间及节日民俗习惯。比如说端午节要吃棕子,中秋节吃月饼,重阳节登高等等节日内容。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学生们对传统节日文化与习俗的了解,通常来自家庭影响与书本介绍。但是对于这些节日内在一些文化了解不多。其中有92.3%的同学是愿意深层次地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与内涵。当问到‘是否有过中国传统节日的习惯’的时候,大约有40%的学生的答案是没有。由此可见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于传统节日的了解并没有什么兴趣,只是将其当成一项普通的娱乐活动。而令人难过的是,学生对于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却远远高于中国传统节日。因此,虽然中国传统节日有利于美食或是服饰的发展,但是在文化传承与德育工作的普及上难有作为。三、高校德育工作开展的主要途径与问题如今高校的德育工作主要开展途径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做为起点,以组织班会与社团活动做为德育教育工作的突破口。通过“思律”(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必修课做为理论基础,在大一开课就进行授课活动。但是对于这两门课程,学生的学习兴趣欠佳,课堂活跃性也不强。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两门课程相当乏味,沉闷的理论知识过于繁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效果较差,书本知识过多;课程结业内容是以书本知识为核心,并提交相关论文,这些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早已与如今的教育发展格格不入。在教学过程中也过于单一、片面,并且在课程讲授中也无法与学生产生共同话题,严重阻碍了高校德育工作的展开。另一方面,如果纯粹依赖教师或辅导员到学生内部去宣传推广德育工作也是相当困难,无法全面推广德育工作。部分高校开始认识到这种现状,并已经着手去改变。比如说在大学生群体里进行节日宣传活动,在节日中适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及党恩教育等内容,来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虽然这种推广方式效果不错,但延展性相当有限,并只能在固定的节日与时间段里进行,对于推广德育工作是不利的。四、把传统节日文化引入高校德育工作中的措施与意义1、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高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方式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包含几千年的内涵与底蕴,也体现了干百年来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同时也是高校进行爱国、德育教育的宝贵财富。高校必须要将‘第二课堂’合理利用,通过线上线下联合的方式展开德育工作。在进行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教育过程中,可以强化民族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并吸取古典文化的精髓。比如说在春节前后,可以进行以团支部为核心的“爱家”主题活动,让参与活动的学生能为自已的父母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感恩父母并深化亲情;双比如我校组织的“尚贤节”、“尊师节”。“尚贤节”到今年已经是第四届了,该节日在文化的推进与德育工作建设方面得到广大师生的赞同与认可。通过列举这些古代圣贤的英雄事迹来激励后世学生的民族荣誉感与民族气节,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而“尊师节”也是我校开全国高校先例,将孔夫子诞日设为“尊师节”,迄今已举办七届了,在德育工作上带来的成果也是喜人。不仅提升我校的社会影响力,也深化了学生尊师重道的价值观。2、将传统节日文化与高校德育结合的意义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里包含丰富的哲学思想与道德内涵,对于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极具重要意义。现阶段高校教育工作人员要积极改变教学体制,运用灵活多变并真实性好的主题进行德育教学。从其他角度去影响与改变他们对于事物的看法与观念,并要将爱国教育与尊师重道等内容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融人到学生的德育教学中,从而有效地将传统节日文化在学生群体中顺利推广,让更多的学生加人到保护传统节日文化的团队中来。3、重视创新并提升中国传统节日德育的针对性中国传统节日产生于物质生活与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社会阶段,因此带着强烈的“农耕文明”时代气息。在现阶段的社会生活里,中国传统节日在形式上陈旧并缺乏新意,对于大学生的吸引力严重不足。因此,传统节日文化就必须要与时俱进,并及时设整来确保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所以我们要在传统民俗文化遗产中进行决择,以确定传统节日具有现化价值,并去粗取精,将许多被认为是‘历史残存’或是‘老古董’的民俗活动成为未来的文化宝藏。因此,高校中想要顺利进行德育工作,就要有结合大学生的审美特点与群体差异性,并对节日内容进行相应的更新与改观,才能够全面展现传统节日的德育成效。就比如以“乞巧节”(即七夕节)源自于对爱情的忠诚与追求,并对劳动人民进行褒奖,虽极具文化背景与情怀,但无法与西方“情人节”相比。参考文献:f11黄文山,李冬梅,张晓军,等.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Ⅱ].河南师范大学.2015.08(12。)210—215f21李营文,孙思潮,李国正,等.浅析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主要内涵及其功能.凸1.福建师范大学.20】6.03(02)110一114作者简介:葛艳玲(1983.05一),女,陕西黄陵县人,2006年毕业于安康学院,现就职于西北大学现代学院,从事学生管理工作6年,行政管理工作5年,研究方向:传统节日仪式化教育对青年德育工作的深远影响。万方数据

篇四: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活动的意义

国民族传统文化中,体育文化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在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受到极大影响。

 因此我国要加强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加强在校园内的推广,这样才能在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情况下,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稳定发展,为我国的文化事业以及体育事业做出积极贡献。1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校园的意义1.1 、保护与继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我国数千年的发展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至今还对我国的发展发挥着深远影响,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形成独特的价值与内涵,也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人民劳动与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在发展中形成的独特文化。

 我国对体育文化的发展在历经数千年后,在不同民族的发展下,在不同体育形式的发展下,形成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且在发展中也与音乐、舞蹈等形式进行结合,从而形成独特的体育文化。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强壮人们身体的同时, 还能让依附在体育上的文化得到发扬,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的熏陶。这些年我国认识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并对体育文化可行分类,并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从而更好的保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当下的重要价值。因此政府积极与学校进行沟通,并通过多种途径,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校园的传播, 这样才能让年轻一带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学习与发扬,这样才能让我给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而不倒。

 同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校园内的推广,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我给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并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从而发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新时期的光芒。

 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因素之一是文化。

 只有将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良好的继承与发扬,这样才能彰显文化自信,实现我国在世界竞争中的核心地位。

 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继承,有助于丰富我国体育文化内涵,创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容,促进我国的传统文化的繁荣。1.2 、不断丰富校园文化与提高学生身体素养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校园内的推广,有助于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实现新时期校园的新发展。

 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引入校园,有助于促进我国教育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也有助于丰富校园文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不断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

 由于我国素质教育在落实过程中受到极大阻碍,学生学习压力依然很大,这就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断下降,因此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在校园内的开展, 能够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养,进而实现新时期体育教学的改革。

 在校园内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时,除在体育课上进行外,还能开展一些丰富的课外活动,以及一些趣味性校园社团等。

 通过这些活动的组建,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学生在选择体育活动过程中,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在提升自身身体素养的同时,还能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学生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学习过程中, 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能帮助学生设立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民族与文化认同感。1.3 、优化体育课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校园内的有效开展, 能够不断优化校园体育课程,并对目前的课程进行合理的完善,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也能实现教育改革的有效落实。

 学校在课程设置过程中,通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引入,能够建立起独特的校园文化,并且在体育活动中发扬地方特色,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学校体育课程设置过程中,为实现特色性,就会加入地方特色体育项目、太极、舞龙舞狮、武术等不同的形式。

 学校对这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并结合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校的体育课程进行优化与创新,实现我国素质教育的有效落实。

 由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因此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传统体育项目也成为学校的特色。

 学校在对优秀传统体育项目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校园的意义和途径 赵长英(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体育教学部 山东 潍坊 261061 )摘要: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与延续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有文化自信,促进文化繁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这就要求在发展中要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学生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也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因此在文化渗透中集合体育教育,这样才能保证新时期的学生能够在传承与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过程中,还能保证强壮的体魄。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因此在校园内推广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校园的意义进行分析,进而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校园的途径进行阐述。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 文化 校园 意义和途径中图分类号:

 G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902- ( 2019 )

 -05-090-2-SY作者简介:赵长英( 1978- ),性别:女,籍贯:山东平原县,学历:研究生,职称: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民族传统体育。传统体育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 年 05 月下TRADITIONAL SPORTS万方数据

 断挖掘与应用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校精品课程的设置打下坚实基础。2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校园的途径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校园时由于不同的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就使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体育进行结合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 因此在走进校园过程中一定要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合理选择, 从而实现科学走进校园,提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与内涵。2.1 、学校要认识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性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校园过程中, 首先就要让学校领导与教师认识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性, 并积极研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加强与学生实际需求的研究,选择合适的传统体育项目,实现与校园长远战略规划相适应。

 这样才能实现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继承。

 第一,学校要加强制度的建立,保证在制度的支持下促进传统体育项目的有效推进,实现在学校的合理开展。

 第二,学校要加强宣传,让全体师生认识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性,并通过宣传画、广播等形式让全体师生认识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学生成长的作用。

 第三, 加强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体验,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感受传统体育项目的内涵与价值,并在体验过程中不断提升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继承。2.2 、加强与地方实际情况的融合学校在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选择过程中, 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校发展,且极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这就要求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选择时,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项目,保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校园后,学生能够有效接受,并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不断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掌握。

 同时也要对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能够方便操作,这样才能更好的让学生投入到实践活动中。

 学生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实践过程中,能够感受文化的独特内涵,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继承,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2.3 、加强人才培养人才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 也是提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为提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合理走进校园,提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校园后的价值与内涵, 就要组建专业的师资队伍。

 目前我国很多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师资队伍严重不足,同时基本素养也参差不齐,十分有必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

 所以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推进过程中,要加强对人才的科学培训,保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顺利开展。

 第一,加强优秀人才的引进,不断优化学校的师资队伍知识结构。

 第二, 加强对师资队伍的专业培养,保证师资队伍能够不断优化专业水平,提升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第三,建立系统化的、长期的培训体系,保证学校的师资队伍能够得到长期的培训。

 充足的、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师,能够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校园的有效开展,促进我国学校的全面发展,实现新时期人们对新型人才的要求。2.4 、规范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器材很多规范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需要专业的体育器材, 因此学校要加强对体育器材的合理选购与管理, 降低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

 第一,学校在器材选购过程中,要保证器材的质量,这样才能保证在器材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第二,体育器材在使用过程中要加强检修力度,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安全,促进规范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有效进行。

 第三,加强对体育器材的规范使用,只有在操作过程中保持规范, 才能有效提升规范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器材的作用。2.5 、积极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学校为提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有效落实, 就要保证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身体素养,提升传统文化核心素养,因此学校就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与成长。

 第一,在校园内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在体育文化节等活动中,学校要组织学生参加民族传统体育比赛,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学习。

 第二,增加校园外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这就要求学校要通过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中心等机构与体验基地等进行合作, 让学生实地感受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魅力,并在实践活动中吸取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3 、结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能够保护与继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断丰富校园文化与提高学生身体素养、优化体育课程。

 因此学校要积极引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因此学校要认识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性、加强与地方实际情况的融合、加强人才培养、规范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器材、积极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等多种途径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合理走进校园。

 同时能够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有效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我国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有效继承与发扬,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参考文献:[1] 李彦兵 . 新疆乌昌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高职院校中传播途径研究 [J]. 武术研究 ,2017,2(8).[2] 周雨龙 . 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探究—— —以采茶舞为例 [J]. 福建茶叶 ,2017,39(7).[3] 刘汉生 . 基于文化保护与传承视角下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学校体育融合路径研究 [J]. 体育世界 ( 学术版 ),2018.[4] 严津 .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多元价值解析 [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24.[5] 刘辉 . 民俗传统体育项目采茶舞在大学校园的传承与发展[J]. 福建茶叶 ,2017,39(10).[6] 赵芸娜 , 郄玉石 , 谢志程 . 民族传统体育校园化改编的方法探析—以采茶舞为例 [J]. 福建茶叶 ,2017,39(11).[7] 张士鑫 , 胡新民 , 梁小利等 . 构建学校体育特色·弘扬民族传统体育—— — 以校园武术特色项目实践研究为例 [J]. 体育教学 ,2017,37(2).传统体育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 年 05 月下TRADITIONAL SPORTS万方数据

篇五: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活动的意义

小学开展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和路径

 孙 宁

  新疆克州阿克陶县皮拉力乡阿克陶小学,新疆 阿克陶 845550

 摘要:民族传统文化是在各民族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积淀和传承下来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它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独特的文化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民族传统文化经过数千年的演绎和扬弃,已融入各民族的一切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在农村民族小学开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对少数民族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中,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为引领,以精神教育为主体,把文化作为学校的精神支柱,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通过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既传承了文化,又提升了思想道德素质,达到双方共促的效果。本篇文章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入手,通过对中学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思考分析,进行可行性探索。

 关键词:农村小学;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意义;路径 中图分类号:C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91(2017)03-0258-02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独特民族物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特征。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民族文化反映该民族历史发展的水平。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民族学校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有义务传承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但由于农村的少数民族学生长期以来使用的是全国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所有的教学也偏向提高文化知识这一方面,虽也开设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也只限于表面的认知,不能了解其精髓,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道德的提升达不到良好的效果。对于学校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所讲述的课题也基本上是由政治理论课以及上级宣传部门布置好的议题,很少关心那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另外少数民族学生很少学习本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知识,以至逐步产生了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模糊感,对于什么是民族传统文化,什么是宗教文化分不清楚,在遇到民族或宗教问题上,不能明辨是非,容易受到恐怖分子的煽动,破坏新疆的稳定。面临这些问题,作为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传播主要场所的民族学校,应积极思考如何解决此种问题的途径。

 本文将以南疆农村少数民族小学为对象,通过思考和研究开展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对农村民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的提升是否有促进作用,寻找一个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1 开展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1)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来说,传承本国各少数民族文化的功能,应该主要体现在传承该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上。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从文化的视角来看,少数民族地区要开展双语教育,不仅要以开放的心态面对汉语文化的进入,而且要主动地向外界展示自己真实的面貌,要在人类的评判和取舍中获得文化融合,在不断融合的汉语文化中呈现文化的多样性。为此,少数民族地区应该在宽容和学习其他文化的基础上,注重对该地区文化的守护和传承;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在传承本国主体民族文化和其他文化的基础上,注重该地区少数民族文化教育;第二,从文化多元化的视角来看,文化是一个地区重要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只有传承和宣扬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才能提升整个民族的思想素质,才能促进该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在发扬该地区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扩大其影响方面既具有一定的优势,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的民族文化传承,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教育等特殊条件的限制,农村少数民族学校的教育还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教育普及水平相对低下,思想道德素养不高,文盲半文盲较多等方面;与此同时,一些少数民族缺乏对民族文化的正确认识,或过分强调民族认同而对外来文化都有较强的抵触。因此,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来说,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学校教育促进当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为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实现教育均衡的发展作出贡献;二是通过开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加深对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提升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对祖国、对民族的认同感,促进社会的稳定。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既要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质量,尽量缩小地区、城乡之间的差距,并通过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可持续性发展,进而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加行之有效。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是少数民族地区具有特色和优势的文化,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2 农村民族小学开展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 2.1 培养专业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队伍 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素质的好坏,对学生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和渗透非常关键。同时也要求教师在对待民族传

 统文化和宗教文化方面有着更深的认识,对于优秀的同族传统文化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教育,对于不好的也敢大力批判,在学生学习民族传统文化过程中能够给予正确的帮助与指引。少数民主族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教师其言行不光对学生有影响,甚至可能透过学生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到他们的家庭、社区,进而影响和弥散到整个社会。所以要想开好此项工作,首先要培养出专业的教师队伍,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另一方面,教师也应有较好的思想认识及思想道德素养。

 2.2 制定完善的校本教材,利用校本课程,实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 许多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过多地集中在政治教育上,缺少对民族传统文化中关于人格和道德的培养,使得德育工作缺乏力度和实效,现阶段的农村少数民族学校的德育教育必需要有一场革新。首先,要在建立专业教师队伍的基础上,进行对校本教材的研究与开发,在校本教材中弃除糟粕思想,如等级观念、暴力思想、迷信思想、排外思想等内容,将民族传统文化中较为积极、较为优秀的民族团结人物、民族发展史、民族特色的形成及民族风俗习惯等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纳入教材中。其次将该项课程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实现各个学科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融合方向发展,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

 2.3 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大力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社会稳定中重要作用 党和政府一直重视思想稳定的宣传工作,把其作为生命线之一来抓。目前,社会大体形势是好的,但仍存在着一些不稳定因素,扰乱了民族之间的和谐稳定。因此,我们要加大社会宣传力度,运用生动活泼的宣传形式和艺术形式,大力宣传中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宣传中华民族的奋斗历史,传播民族先进文化,弘扬正气,倡导文明、健康、向上的精神,对传播不稳定思想的行为予以坚决打击,全力营造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环境,从而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素质,培育爱家、爱乡、爱国的民族精神。

 2.4 积极开展民族特色活动,创造民族传统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校园环境,实现双文化教育 2.4.1 构筑多元化的校园环境 构筑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校园环境对学生思想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般的浸润。重视环境作用和利用良好环境因素对学生思德的教化作用,是我国传统道德教育方式的特色之一。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和深刻到认识到无论是哪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与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学习和了解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的同时,也要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实现双文化教育。所以,学校应多途径、多举措构筑两种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校园环境,将社会、学校和家庭“三结合教育方法”传承下来,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构建教育一体化模式,力争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2.4.2 在民族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开展民族特色传统技艺的培养 少数民族传统教育可分为两个部分,即技能艺术的培养和思想道德素养的陶冶。民族传统文化在技艺方面的文化内涵也极为丰富,在校园文化的基础上,将民族传统技能艺术的培养与学校的民族传统教育文化相结合,相应的开展一系列配套的技艺培养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民乐、传统手工艺、民族舞蹈、体育活动等,我们在进行民族特色技艺教学过程中,注重将各项技艺所蕴含的文化元素作为重要教育内容,与技能训练相辅相成,让学生既掌握民族传统技艺,又了解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引导学生理解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利用国家和民族的重大节日(诺鲁孜节、肉孜节、古尔邦节),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把每个节日的意义通过组织活动方式来让学生感受所表达的思想,如:诺鲁孜节是庆祝春天的来到,可组织学生到野外感受春天的气息,让学生懂得要感谢大自然为我们带来了生机,使万物能够复苏,并要保护好环境,防止大自然遭到破坏。在端午节的时候为学生讲授屈原的爱国思想,同时还可以借用少数民族爱国人士的事迹来加深学生的认识,进一步达到感情的升华。所以无论是民族传统知识教育、技艺培养、思想道德教育三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相辅相承,要在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技能,在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而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这样才能实现在民族学校开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3 结论 综上所述,开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提高德育工作成效,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并能调动学生、家长、社会(区)参与到学校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中,确保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取得实效。当前,农村少数民族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进展缓慢,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社会的稳定不能起到促进作用,迫切的需要改革与创新。所以,在农村民族学校开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是切实可行的,但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的融合学生、家长、教师的意见,结合学校、地区的实际情况,明确少数民族传统教育的目标与具体内容,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评价机制,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成为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主要途径,成为促进地区稳定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

篇六: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活动的意义

岁月210一、弘扬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1、有利于保持先进文化主体性。文化是一个民族持久发展的内生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抛弃自己的文化根源迟早会失去精神动力。弘扬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们的精神根源,其蕴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和为人处理的道理,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精神力量。新时期,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所以,中国要想重新回到世界舞台的中心,必须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我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这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确立中华文化的自主地位,保持先进文化主体性。2、有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当前党和国家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而实现这一伟大目标不仅需要经济、科技、国防等硬实力,还需要文化软实力作支撑,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大力弘扬和建设中华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绵延不断、奔流不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根源。在新时期,我们面临着许多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对多元化的利益格局和价值取向,增强领导干部的干事创业信心必须靠先进文化的引领。所以,弘扬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民族自信心。3、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良好的社会风尚除了需要法治以外,还需要加强道德建设,而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文化精髓。中华民族是素以崇尚道德著称的礼仪之邦,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和发展,道德已深深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然而,当今社会受利益的驱使,部分人出现了不守信、没正义等行为,影响了我国的道德建设。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理念为今天我们处理良好的人际关提供了范本。所以,弘扬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人们的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提供强大精神力量。二、弘扬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1、以加强宣传为手段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和表达方式,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内容加大宣传力度。第一,运用电视、广播等主流媒体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如通过电视专栏在固定频道,特定时间段讲述中国文化发展演变过程,使人们更多的了解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第二,把传统文化融入文学创作、影视戏剧、造型艺术等文艺创作活动之中,以语言及表演的形式传递给人们,使人们潜移默化的受到启发。第三,把传统文化渗透到网络之中,使人们在运用现代技术工作、学习时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力量,从而激发了解我国历史和文化的热情,进而增强中华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2、以语言文字为中心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汉字和汉语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世界对中国的认同上承担着不可替代的责任。中国的言文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语言,其蕴含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汉语以其特有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数千年历史的铸炼和积淀,汉字所蓄涵的丰厚文化底蕴,是拼音文字所无法想象和比拟的。近年来,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承载的中国智慧越来越受到世界关注。弘扬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及途径□ 刘淑芬(中共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县委党校, 黑龙江

 哈尔滨

 151800)【摘要】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仍然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撑。无论是汇聚精神力量、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还是引领社会风尚都需要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所以,新时期要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弘扬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其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关键词】传统文化;弘扬;继承然而,一些轻浮、低俗的网络语言也侵入了汉语领地,给中国的语言文字造成了不利影响。所以,新时代,我们要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以文化经典为依托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在世界上影响是非常大的。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历史文化典籍浩如烟海,它们记录了中国古代在文化上取得的伟大成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价值意义。如“四书五经”、《老子》、《韩非子》、《孙子兵法》、《黄帝内经》等这些被中国人读了几千年的文学经典,其中包含的治国理政、为人处事、健康养生等价值理念一直延用至今。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长河中还形成了许多经典文化故事,如孔融让梨、亡羊补牢、愚公移山等对我们产生着具大的影响。所以,新时期我们要以经典原著为依托,大力推进经典作品的整理、翻译、改编、诵读等,让经典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根本性、支撑性作用。4、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以文艺活动为载体是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第一,要用好中华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中国有诗书礼乐、琴棋书画等世界上最美的艺术,我们要把这些优美的传统艺术融入到各类文体活动中,让广大群众参与其中,各地宣传部门、社区、工会等可以组织诸如书法、摄影、绘画、舞蹈、对联、剪纸等比赛,通过比赛潜移默化的增强群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第二,要用好中国的传统节日。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是我国悠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为重要契机,把传统文化贯穿于这些节日活动中,从而增强人民的爱国热情,让中华儿女为中华灿烂文化感到骄傲和自豪。5、以加强教育为关键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弘扬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必须要入脑入心才能实现良好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抓好教育这一关键环节,使中国人们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第一,要在学校课本中增加传统文化的文章。根据不同阶段的学习特点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使学生提高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第二,要在党校、行政学院开设传统文化类课程,使机关党员干部提高文化素养与道德修养,从而提高领导能力。第三,要增加传统文化研究平台,为传统文化的学习、研究、传播及专业人才的培养搭建平台,使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第四,要在社会上建立传统文化机构,让更多的群众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使传统文化得到发扬光大。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源泉。新时期,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通过全社会共同的努力,将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创造力,助力全面小康社会和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参考文献】[1] 李国泉 , 周向军 .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 [J]. 思想理论教育 , 2014(10).[2] 王海翔 , 胡新建 . 中国共产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进程及经验总结 [J]. 宁波大学学报 : 人文科学版 , 2013(02).[3] 杨

 菀 . 浅论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与时代意义 [J]. 领导科学论坛 , 2017(15).[4] 郭齐勇 .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J]. 孔子研究 , 2017(01).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