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发展战略6篇

时间:2022-11-27 21:00: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发展战略6篇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发展战略 第6章: 中国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制度 一、中国环境保护方针1、“三十二字”方针: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发展战略6篇,供大家参考。

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发展战略6篇

篇一: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发展战略

章:

 中国环境保护的方针、 政策和制度

 一、 中国环境保护方针1、“三十二字” 方针:

 全面规划、 合理布局、综合利用、 化害为利、 依靠群众、 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保护环境、 造福人民。1973年, 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被确定为环境保护方针, 写进了 《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的试行法。

 “三十二字” 方针这一方针对起步阶段的中国环境保护起到了 积极的指导作用,但没有回答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是什么以及如何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等问题。

 2. “三同步、 三统一” 的方针1983年, 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的“三同步、 三统一”方针是迄今为止一直指导着我方针, 是迄今为止一直指导着我国环境保护实践的基本方针。

 “三同步、 三统一” 的方针 三同步:

 经济建设、 城乡 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 前提, 预防为主)

 、 同步实施( 关键)

 、 同为主)

 、 同步实施( 关键)

 、 同步发展( 目 的)

 ; 三统一: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三同步、 三统一” 的方针 1996年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重申了 这一基本方针, 并与国家的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发展战略紧密结合, 阐述为:

 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贯彻“三同步”方针, 推进两个根本转变, 实现“三效益” 统一。阐述为:

 推行

 二、 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1. 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 综合治理的政策其主要措施包括:把环境保护纳入国家和地方的中长期及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把环境保护纳入国家和地方的中长期及年 对开发建设项目 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 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的设施与生产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同时施工、 同时投产使用)

 。

 2. 谁污染、 谁治理的政策 “谁污染、 谁治理” 政策的全部含义:污染者付费、 开发者保护、 利用者补偿、破坏者恢复破坏者恢复 主要目 的是促使污染者承担治理其污染的责任和费用。

 2. 谁污染、 谁治理的政策 其主要措施有:

 对超过排放标准向大气、水体等排放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征收超标排污费专门用于污染防治标排污费, 专门用于污染防治; 对严重污染的企事业单位实行限期治理; 结合企业技术改造防治工业污染。对严重

 3. 强化环境管理的政策——三大政策的核心主要目 的是通过强化政府和企业的环境管理, 控制和减少管理不善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破坏。主要措施有: 逐步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法规与标准体系; 建立健全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机构及完整的国家和地方环境监测网络; 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制度,如实行地方各级政府环境目 标责任制; 对重要城市实行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等。

 三、 中国的环境管理制度“老三项” 环境管理制度19731979年正式被确认为法律制度。

 其特点是以污染源为控制对象, 以单项治理为主点是染为控制对象,体, 以控制点源排放浓度为目 标的法律手段,也是我国环境管理的基础措施。单治为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三同时” 制度 征收排污费制度

 1、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 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预测和评估, 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进行跟踪监测,并按照法律程序进行报批的环境法律制度。

 1、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003年9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 提出的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 构建了 环境保护参与经济发展综合决策的管理机制。构建

  2003年9月 1日 以前:

 绝大多数都是建设项目的评价;2003年9月 1日 以后: 对规划项目 和建设项目 进2003年9月 1日 以后:

 对规划项目 和建设项目 进行评价,

 管理方式上实现:1、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从项目 型管理→综合型管理的转变从微观管理→宏观管理的转变从被动管理→主动参与管理的转变

 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作用►贯彻“预防为主” 的环境保护政策。1、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为开展区域政策环境影响评价, 实施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创造了 条件。

 2 、 “三同时” 管理制度“三同时” :

 建设项目 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 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时设计、 同时施工、 同时投产使用。同时投产使用

 2 、 “三同时” 管理制度同时设计:

 是要求建设项目 配套的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这是“三同时” 的第一阶段同时的第一阶段。同时施工:

 是要求完成同时设计的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 这是“三同时” 的第二阶段, 目 的是保证同时投产。

 2 、 “三同时” 管理制度同时投产:

 要求完成同时施工的环保设施与建设项目 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运行。其中, 同时投产的前提是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进行竣工验收, 环保设施经验收合格, 该建设项目 方可正式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三同时” 制度的作用防止新的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要措施。它贯穿于建设项目 的设计它贯穿于建设项目 的设计、 施工、 生产三个重要环节, 使建设项目 能够在投产后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 完整地体现和贯彻了“预防为主” 的原则, 有效地控制了 新的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产生。施工生产三2 、 “三同时” 管理制度

 是加强建设项目 环境管理的有效手段。“三同时” 制度是对开发建设项目 进行预防性环境管理的法律制度, 是环境影响评预防性环境管理的法律制度, 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提出的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措施的实施, 并且明确了 建设单位, 主管部门和环境行政主管各自 的职责, 有利于加强建设项目 环境保护的管理。2 、 “三同时” 管理制度

 是保证治理新污染所需大部分资金投入的法律保证。随着我国法律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加随着我国法律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加强, “三同时” 制度的执行率逐年提高。在防治环境污染资金投入上, “三同时”是主渠道, 全国执行“三同时” 项目 的投资也在逐年提高。2 、 “三同时” 管理制度

 3、 排污收费制度2003年7月 1日 , 正式实施《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 ,这意味着我国已实施20多年的排污收费制度发生了 重大变化。

 3、 排污收费制度收费方式:

 从原来的超标排放收费改变为按污染物的种类、 数量实行排污即收费与超标收费并存的方式。

 3、 排污收费制度多因子收费:

 在同一排污口 不再仅按收费额最高的一种污染物计征排污费, 而是视其排放污染物的种类视其排放污染物的种类, 分别计算, 叠加收费(根据我国国情, 最多不超过三项) 。分别计算叠

 3、 排污收费制度排污金额向接近或高于治理成本的收费转变。在征收和使用上在征收和使用上, 严格实行两条线” 原则。将排污费的征收范围扩大到了 个体工商户 。严格实行“收支收支

 广州市环保局执法监察支队 排污收费公告 http://www.gzepb.gov.cn/zwgk/gs/ypwfgg/

 1989年5月 召开的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推出的管理制度是中国环境管理思想、 管理制度和对策的新发展。

 新理思想、 管理制度和对策的新发展。

 新的管理制度弥补了 原有三项制度的不足,明确了 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环境责任, 确立了 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方向, 加大了 污染治理的力度。“新五项”

 “新五项” 环境保护目 标责任制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排污许可证制度 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4、 环境保护目 标责任制环境保护目 标责任制是一项依据国家法律规定, 具体落实各级地方政府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的行政管理制度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的行政管理制度。它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制度.

 环境保护目 标责任制通过目 标责任书确定了 一个区域、 部门环境保护主要责任者和责任范围, 运用定量化制度化的目 标管理办法用定量化、 制度化的目 标管理办法, 把贯彻执行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作为各级地方政府和决策者的政绩考核内容,纳入到各级地方政府的任期目 标之中。把

  有利于加强各级地方政府对环保工作的重视和领导,增加环境保护的投入, 在决策层次落实“三同步,三统一” 的环境保护方针。有利于协调政府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与协作共管, 动员 全社会力量开展环境保护。齐抓实施环境保护目 标责任制的作用 有利于协调政府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与协作、 齐抓 有利于强化环保部门的执法监督。 有利于由分散的单项治理转向区域综合治理, 实现大环境的改善。 有利于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和公众参与机制。

 ①制定阶段。

 各级政府根据环境目 标的要求, 建立指标体系, 制定责任制的具体内容内容。环境保护目 标责任制运行程序②下达阶段。

 以签定责任状的形式, 责任目 标正式下达, 将各项指标逐级分解,层层建立责任制, 使任务落实, 责任落实。

 ③实施阶段。

 责任单位按各自 承担的任务, 分头组织实施, 政府和有关部门对责任书的执行情况定期调查检查责任书的执行情况定期调查检查, 采取有效措施, 保证责任目 标的完成。采取环境保护目 标责任制运行程序④考核阶段。

 责任书期满, 先逐级自 查,后由政府对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根据考核结果, 给予奖励或处罚。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所谓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就是把城市环境作为一个系统整体, 以城市生态学为指导对城市的环境问题采取多层学为指导, 对城市的环境问题采取多层次、 多渠道、 综合的对策和措施, 对城市环境进行综合规划、 综合治理、 综合控制, 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与目 标责任制具有相同历史背景、 相同地位和作用的一项城市环境管理制度,城市政府是制度的执行主体, 环保部门的城市政府是制度的执行主体, 环保部门的职责是指导和监督。

 因此, 这项制度是城市政府统一领导负总责, 有关部门各尽其职、 分工负责, 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的管理制度。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印发〈 “十一五”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标实施细则〉 和〈 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管理规定〉 的通知》( 环办〔 2006〕 36号)

 的要求( 环办〔 2006〕 36号)

 的要求, 所有设市城市均须开展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满意率调查, 由国家统计局直属调查队按照国家统计局城市调查质量规范进行调查, 地方政府应给予相应的经费补助。

 总局在广州举办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培训班中也明确了 调查结果得分将纳入考核总分, 并在《全国城市环境管理与综合整治年度报告》 中公布。所有设市城市均

 案例:

 广州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结果汇总表 2010年http://www.gzepb.gov.cn/hjgl/sqsyck/201104/t20110411_66409.htm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关于开展2007年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满意率调查的紧急通知( 2007 12 12 )( 2007-12-12 )

  API指数≤100的天数占全年天数比例 03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出入境水质变化 6污染控制K 01清洁能源使用率02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率

 04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率 工业危险废物处置率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 11K 06万元工业增加值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度 万元工业增加值废水排放强度吨/万元 万元工业增加值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吨/万元万元工业增加值烟尘排放强度吨/万元万元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吨/万元

  15环境管理G 01环境保护机构建设16G 02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满意率%

 排污许可证制度是指向环境中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 必须首先向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排污许可证部门申请领取排污许可证, 经审查批准发证后, 方可按照排污许可证上规定的条件排放污染物的环境法律制度。它是在实行排污申报登记制度的前提下, 对排污者排污的定量化。经审查批

 排污许可证制度 我国从80年代中期开始试行的,1988年3月 国家环保局颁布《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物排放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 ,1990年后在17个城市试行大气污染物排污许可证制度。

 排污许可证制度 排污许可证的实施程序包括: 排污单位申报登记 排污指标的规划分配 许可证的申请、 审批和颁发 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排污单位申报登记 排污申报是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基础, 也是一项法律规定的管理制度。排污申报主要任务是要掌握排污现状和排污规律, 作为分配排污负荷、 确定污染物削减量预计出去削减措施的前提和依据。 排污申报主要任务是要掌握排污现状

 排污单位申报登记 排污申报的主要内容包括:

 排污单位的基本情况; 生产工艺、 产品和材料消耗情况( 包括用水量消耗情况( 包括用水量、 用煤量等)

 ;污染排放状况( 包括排放种类、 排放去向、 排放强度)

 ; 排污处理设施建设、 运行情况; 排污单位的地理位置和平面示意图。用煤量等)

 ;

 排污单位申报登记 不执行排污申报登记的, 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或者罚款的行政处罚2000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华政处罚。

 2000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规定:

 拒报或者谎报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规定的有关污染物排放申报登记事项的, 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排污指标的规划分配 是发放和管理排污许可证的核心工作 步骤如下: 确定发放排污许可证的范围 确定总量控制目 标值 分配排污总量负荷

 许可证的申请、 审批和颁发 排污单位根据当地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排污申报登记表申请《排污许可证》 。...

篇二: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发展战略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心得体会十篇

  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心得体会一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指出,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扬‘右玉精神’”。自 2011 年 3 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右玉精神”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2018 年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右玉精神体现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迎难而上、艰苦奋斗,是久久为功、利在长远。”

  从“不毛之地”到“塞上绿洲”,在这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生态绿化“接力赛”中,右玉人民创造传承了以“执政为民、尊重科学、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为核心的“右玉精神”谱系,成为激励一代代革命者、奋斗者、搏击者的强大精神动力。作为基层青年干部,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节点、新形势,发扬“右玉精神”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相逢奋斗之路,让“右玉精神”之花绽放青春风采。

  发扬“右玉精神”,共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同心圆”。心中有理想,脚下有力量。青年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在察民情、解民意、纾民忧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在大战大考中磨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勇坚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作为新时代青年人,在基层燃烧自己、点亮初心,要有“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紧迫感,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国为民熠熠初心为“圆心”,以忠诚干净担当标准为“半径”,严格要求自己,把造福民族、造福人民的“同心圆”越

 画越大。在战疫战贫多条“战线”上,青年干部有情怀、敢担当、能作为,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把“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当做崇高使命,满怀激情、砥砺前行,在基层挥洒汗水、奋勇搏击,绽放为民服务风采。

  发扬“右玉精神”,书写统筹兼顾、科学发展“期望值”。“磨砺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干部的殷切期盼,书写统筹兼顾、科学发展“期望值”,必须站在大局角度,秉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韧劲,下足“绣花功”,力求达到“丰起来、好起来、美起来”的目标任务。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一分为二辩证看待问题,把握问题本质和发展规律,把雷厉风行与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应对多重挑战,缓解多重压力。既要立足当下“回头看”,又要放眼长远“向前行”,抓住新时代新机遇,把个人的前途命运融汇在国家建设中,在“小我”中成就“大我”,在一体化推进科学治理、科技突破中先试先行、敢试敢行,结出经济发展质效“双提升”累累硕果,贡献智慧力量。

  发扬“右玉精神”,注入你追我赶、奋勇争先“动力源”。海阔心无界,山高人为峰。我们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将面对“老问题”又有了“新表现”、“老办法”解决不了“新问题”的困扰。发扬“右玉精神”,要在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中增长才干、精准赋能,在争先进位、突破自身中砥砺前行,从困难走向胜利。这就要求我们向优秀模范、先进典型、示范案例学习看齐,做向上向善的“青年派”,为“赋能于心、赋能于行”注入“比学赶超”“动力源”。同时,要学会搭建合作平台,引入共赢“东风”,注重集体优势,合力攻关,激活融合发展“动力源”,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在对标对表中列明“清单”,在查缺补漏中同向发力,在自警自省中奋勇前进。

  发扬“右玉精神”,引领知难而进、攻坚克难“通行证”。青春由磨砺而出

 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在“学研查改”引领青年干部发展前行轨道上,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魄力决心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信念追求,坚持与时俱进,勇于开拓进取,站稳奋斗主阵地,挺起民族脊梁,不负美好青春。上来历练,下去“蹲苗”,青年干部要跳出易滋生好逸恶劳、推诿扯皮的“温床”,在“强”“常”“长”反面震慑中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慎独慎微、慎终如始,不退缩不畏难。另外,当前进入战贫“倒计时”,仍有许多“硬骨头”要啃,“腊子口”要征服,要赓续传承、秉持发扬艰苦奋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吸取“知”“信”“行”综合营养,整合优势资源,转化优秀成果,在攻坚克难中“不忘来时路”,在固本培元中行稳致远。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时代“右玉精神”见证了由黄沙肆虐到绿水青山的生态治理奇迹,青年干部描摹着为民奉献、顽强拼搏、真抓实干、久久为功的精神航标,携手共绘基层奋斗新画卷。

  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心得体会二

  2020 年 6 月 5 日是第***个世界环境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战疫情,***亿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奔小康,***亿中华儿女数条战线“多手抓”,全面发力、脱贫致富。值此第***个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让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成为社会共识,让“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成为统一价值追求,答好“自然篇”携手共绘美丽中国图卷,我们时刻行动着。

  尊重自然,让“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串联、生命相依。山水林田湖草是自然界的生命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扎实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人类作为是自然生态链中的一环,牢固树立生命共同体意识,让生态串联、生命相依的共同体得以在宜居宜业、宜游宜商的美丽家园中释放“绿色福利”。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战略布

 局中的重要一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要秉持休戚与共、平等相待的可持续发展意识,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发展之路。

  顺应自然,让“做好绿色发展大文章”多向发力、同向偕行。全国各地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构筑一体化绿色产业体,深入推进以“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目标任务的精准治理、综合整治。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从工业革命到迈入后工业文明的信息化时代以来,见证着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之路是行不通、走不动的,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生态兴则文明兴,要贯彻生态与绿色发展理念,打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组合拳”,做好脱贫攻坚、文明创建、综合治理绿色发展大文章。要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深怀敬畏之心,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绝不可做为了经济发展而违逆自然的事,绝不能亲手毁坏大自然给予的“生态屏障”。

  保护自然,让“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落地生根、掷地有声。我们从西溪湿地、三江源国家公园成为生态旅游“金名片”可以看出,湿地、森林、江河湖泊等各种自然生态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后劲、积蓄潜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让保护自然如同保护眼睛般,就要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不落实“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发展理念,带来的就是“用之不觉,失之难存”的巨大代价。大自然毫不保留展现给人类积淀的瑰宝,是要我们始终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确保荣辱与共、互利共赢落地生根。要做好大自然的“代言人”,讲好保护自然中国故事,厚植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人文情怀,确保环保宣传教育培训及时跟进,从身边人、身旁物、小事点滴中留住自然生态和谐共生之美。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答好“自然篇”是对每个人的严峻考验,留住

 绿色生态之美,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让“美丽中国”成为人与自然永恒不变的发展底色和执着追求。

  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心得体会三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后进行首次国内考察,来到了西部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今年六次出京考察,四次选择西部地区。此次宁夏考察第一天就深入一村、一河、一社区基层一线看实情、访民情、听民声,这简单的“C、H、S”中饱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对西部地区人民群众的深情厚谊,体现了对西部贫困群众脱贫“摘帽”的深情牵挂。

  “一村 C”中体现着脱贫奔小康“一个也不能少”。弘德村 1***户、7***人,一个典型的移民村,通过生态移民,因地制宜发展种植紫花苜宿、青贮玉米,创办肉牛、羊产业、扶贫工厂,实现了整体脱贫,成功摘掉了“贫困帽”,走上了致富路。不论是柞水木耳、云州黄花、弘德肉牛这些产业扶贫背后都体现着“史上最强带货官”对困难群众脱贫致富、防止返贫、斩断“贫根”的深切关怀。党员干部要从中读懂产业扶贫的重要“密码”,脚踏实地、因地制宜带领贫困群众,厘清脱贫思路、选好脱贫方法、做强脱贫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将扶贫、扶智、扶志有机结合,不断巩固脱贫成果,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开出更多“致富花”,养出更多“致富牛”。

  “一河 H”中体现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好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不到一年时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 4 次考察黄河,充分体现了对黄河综合治理的关心,对沿黄流域落实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视。九曲黄河,国之血脉。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开展水污染治理、过度利用、堤岸加固等工作,坚决制止一切危害黄河生态安

 全的行为,真正把黄河生态环境保护落在实处,推进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让“母亲河”向自然修复、休养生息转变,使黄河重新焕发美丽容颜,不断唱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一社区 S”中体现着“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习近平总书记在吴忠市金花园社区指出,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中国是一个有着***个民族的大家庭,兼容包蓄、和谐共处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是不能落下一个民族。党员干部要在奔向小康的“康庄大道”上保障各族群众的合法政治权益,发挥各族人民当家做主的积极性,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要在脱贫攻坚征程中广泛凝聚各民族群众的智慧、力量,不断以发展促团结,以团结聚民心,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在各民族兄弟姐妹幸福生活中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一个时代的画卷,底色是人心;一个民族的复兴,关键在精神。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时刻,党员干部要牢记宗旨使命,读懂“一村、一河、一社区”中的人民至上“密码”,团结带领各族人民继续攻坚克难、勇毅前行,书写属于中华民族的新时代篇章,创造属于***亿中华儿女的美好生活。

  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心得体会四

  6 月 8 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宁夏考察。第一天的行程集中在宁夏中部的吴忠市。总书记到了一村、一河、一社区,每个考察点都寄寓着浓浓牵挂,行程之间更见深情。

  脱贫战场“现场督战”。弘德村是红寺堡区的一个移民村,通过土地流转、发展特色农业、创办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办扶贫工厂等,去年实现了整村脱贫。

 2016年考察宁夏时,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全国还有5000多万贫困人口,到2020年一定要实现全部脱贫目标。这是我当前最关心的事情。”如今,脱贫攻坚到了决战决胜时刻,总书记亲自“现场督战”,无疑是最有力的动员。2020 年只剩下6 个多月的时间,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再叠加疫情影响,更是难上加难。“难”字面前,是对党员干部信心与意志的考验,也是对智慧与能力的检验。广大党员干部需要保持“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干劲,做好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工作,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扶上马送一程,以苦干实干交出能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答卷。

  九曲黄河“一往情深”。“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黄河,是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国内考察的高频词。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治理开发黄河极为重视,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成绩的取得不代表保护的结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非一日之功。”广大党员干部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认真完善和履行河长制湖长制等各项制度,更加注重保护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一茬接着一茬干,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吴忠市利通区金星镇金花园社区去年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是宁夏各民族和谐聚居的生动缩影。习近平总书记到此考察,饱含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真挚情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

 族政策,守护好民族团结这条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努力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唱响同心筑梦的时代乐章。

  我们已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要不断跋山涉水。奋进的征程上,我们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造福人民的实事办实,把造福人民的大事办好,把造福人民的难事办妥,让更多的“村”、更多的“河”、更多的“社区”成为小康路上最美的注脚。

 ...

篇三: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发展战略

dquo;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我省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的关键五年。生态环境保护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因素。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改善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湖南,根据国家《“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总体部署,制定本规划。

  一、“十四五”规划基础

  “十三五”时期,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和七大标志性重大战役,积极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力服务高质量发展,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环保惠民力度持续提高、环境治理能力持续增强、绿色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厚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绿色底色和质量成色。

  (一)发展现状。

  生态保护优先理念更加凸显。省委、省政府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确立建设生态强省战略,省委出台《关于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大力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的决议》,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制定《湖南省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强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连续五年开展“夏季攻势”,实施湘江保护和治理三个“三年行动计划”、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湘江流域和洞庭湖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等重大工程。开展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全省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治污力度之大、工作措施之实、环境变化之著前所未有。

  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更加完善。省委、省政府成立了省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等议事协调机构,全面加强统筹协调。出台《湖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湖南省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事件)责任追究办法》《湖南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实施办法》等,构建“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责任体系和生态环境保护齐抓共管大格局。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三线一单”、排污许可、生态补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河(湖)长制等一批制度基本构建;全面完成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推进“四严四基”三年行动计划,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能力得到加强。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更加明显。2020 年,全省 60 个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为 93.3%,国考断面全面消除劣Ⅴ类水质,长江干流湖南段和湘资沅澧干流全面达到或优于Ⅱ类水质,洞庭湖总磷浓度下降到 0.06 毫克/升,较 2015 年下降46.4%。全省地级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 91.7%,比 2015 年提高 10.3 个百分点,全省 PM2.5 年均浓度为 35 微克/立方,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市级城市由 2015 年的 0 个提升至 7 个。全省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国家考核要求,完成全省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排查整治 428 家涉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土壤环境安全可控。

  生态保护修复力度更加扎实。强力推进“绿盾”问题整改,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全面推动生态廊道建设,强化生态脆弱区修复,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2020 年底,全省森林覆盖率大于 59%,森林蓄积量达 5.88 亿立方米,较 2015 年底增长 1.08 亿立方米,湿地保护率达 75.77%,较2015 年底增长 3.27%,洞庭湖区累计清退欧美黑杨 38.64 万亩,修复清理迹地及洲滩、岸线 44.42 万亩;完成 255 座尾矿库、545 座长江经济带废弃矿山污染治理,完成矿山生态修复总面积 9795 公顷,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 55 座;54 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总体保持稳定,黑鹳、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等珍稀濒危动物及银杉、南方红豆杉、伯乐树等珍稀濒危植物种群保持稳定,麋鹿、江豚、小天鹅、白琵鹭等特有珍稀濒危物种数量保持稳定,洞庭湖越冬候鸟明显增多。

  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解决更加深入。以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强化责任担当,加快解决历史遗留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洞庭湖区下塞湖矮围、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水电、长株潭“绿心”违规建设、衡阳大义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破坏、益阳石煤矿山环境污染、危险固体废物超期贮存、尾矿库尾砂库污染等顽瘴痼疾得到有效控制。

  推动高质量发展作用更加充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态环境保护引导、优化、倒逼和促进作用明显增强。运用环境标准持续淘汰落后产能,株洲清水塘、娄底锡矿山等湘江流域五大重点区域实现绿色搬迁和升级改造,积极推动沿江化工产业搬迁改造和“散乱污”企业整治,全省环保产业总产值近 3000 亿元,省级及以上园区(含省级工业集中区)集聚了全省近 70%的规模工业增加值,产业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2020 年,全省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 4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 86%,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 75%,农膜回收率达到 81%,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十三五”期间,污染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全省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量较 2015 年分别降低 11.6%、17.1%、28.7%、18.8%,万元 GDP 二氧化碳排放累计降低 19.8%,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 19.4%,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 27.47%。

  人民群众获得感更加明显。在全国率先完成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全面完成乡镇“千吨万人”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累计完成 1.3万个行政村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99.58%。全省地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 98.4%,11 个市县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26 个县市区获评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2 个县市荣获国家“绿水青

 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省新增国家园林城市(县城)7 个,岳阳市获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郴州市获批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常德市创建为国家级海绵城市、国际湿地城市,娄底等 5 个城市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益阳等 9 个城市获评“国家森林城市”。蓝天白云渐成常态,绿水青山随处可见。

 表 表 1

  “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分类 指标名称 2015 年 空气环境质量 地级城市(含吉首)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81.4 82.9 县(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 85 地级城市(含吉首)市区 PM 2.5 年平均浓度(µg/m 3 )

 51 44(-18%)

 水环境质量 长江水系(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

 81.3 93.2 珠江水系(国控断面)(%)

 — 100 洞庭湖(国控断面)(%)

 — 总磷Ⅳ类,其余指标达到Ⅲ类 地级城市(含吉首)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96.7 满足国家考核要求 生态环境状况 森林覆盖率(%)

 59.57 保持 59.0%以上 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 化学需氧量(%)

 — 10.1 氨氮(%)

 — 10.1 二氧化硫(%)

 — 21 氮氧化物(%)

 — 15 —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

 — 18

  “十三五”时期,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总体看来,我省生态环境保护的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污染排放和生态破坏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改变,生态环境事件多发频发的高风险态势没有根本改变,现代治理体系还不完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尚未到来。生态环境保护与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湖南的总体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

  环境质量改善成效不稳固。水环境质量整体大幅提升,但湘资沅澧支流部分断面仍存在水质超标或下降现象,洞庭湖总磷浓度降幅减缓,短期内难以达到Ⅲ类标准,饮用水水源地锑、铊等重金属超标隐患依然存在。环境空气质量改善不稳定,PM2.5 浓度仍然较高,臭氧浓度不降反升,重污染天气时有发生,城市空气质量总体上仍未摆脱“气象影响型”的特征。土壤环境安全形势严峻,受污染耕地面积大,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地块超标率高,历史遗留废渣点多面广。农业生产排放、农村生活污染负荷仍然较重,城市黑臭水体尚未实现长制久清,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还有差距。

 绿色发展水平有待提高。总体来看,全省以有色、冶炼、化工、水泥建材为主的产业结构没有根本改变,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比重仍然较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没有根本改变,煤炭消费占比达到 55%;交通运输严重依赖公路,全省公路货运量占全社会运输量的 80%以上;农业开发强度高,种养结合不足、废弃物资源利用效率低;绿色消费、低碳出行、垃圾分类等绿色生活方式还未有效形成。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推动生产生活绿色低碳转型任务艰巨。

  历史遗留环境问题治理任务重。“十三五”期间,虽然解决了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但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旧账比较多,包括土壤重金属污染重、工矿污染遗留问题多、农业农村面源污染突出、洞庭湖区生态环境质量亟待提升、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态环境治理基础能力薄弱等。同时,污染地块、危险废物、废弃矿山及矿涌水污染、自然生态破坏等环境风险隐患依然存在,生态环境安全管控任务艰巨。

  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能力仍较弱。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三管三必须”责任还需进一步压紧压实,相关责任主体履职尽责的内生动力尚未有效激发;生态环境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还只发生“物理变化”,改革红利还未完全释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尚未形成,绿色价格体系及排污权、碳排放权等制度体系有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治理投入不足、渠道单一,市场机制还不完善。生态环境监测能力不强,信息化水平不高,综合执法合力尚未体现,科技支撑力度有待加强,全民生态环保行动意识有待提升。

  (二)形势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作出打造“三个高地”、践行“四新”使命的重要指示,给全省生态文明建设锚定了新目标新使命,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湖南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是推动湖南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的历史性机遇;党中央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作出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建设绿色发展的美丽中部等系列决策部署,给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新机遇新挑战;人民群众对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新湖南的热切期盼,给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总体来看,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十四五”时期,要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抢抓机遇、奋发有为、开拓创新,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湖南中展现新作为。

  二、“十四五”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一带一部”战略定位和“三高四新”战略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减污降碳为总抓手,着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全力推进碳达峰行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风险,提升生态系统功能,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湖南中展现新作为。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党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原则,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三管三必须”,督促企业履行治污主体责任、引导和发动群众广泛参与。

  坚持生态为民。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将坚持生态优先、高质量发展与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加快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坚持绿色发展。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正确把握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关系,促进结构调整,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坚守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总规矩。

  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保护修复,提高治理措施的全局性、整体性,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协同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协同控制细颗粒物和臭氧,统筹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强化环境要...

篇四: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发展战略

岁月448现如今的世界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这种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资源的快速消耗与环境的巨大破坏的基础上的。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历经上百年逐渐显现,而发展中国家在现如今的技术下,环境问题迅速爆发。本文将以中国为例,以此探讨目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否协调的问题。一、经济与环境发展的现状1、经济发展的现状自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由《2016 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分析可知,如图 1 所示,国内生产总值呈现出指数增长的形式。2015年中国GDP是685505.8亿元,而 1978 年的 GDP 只有 3678.7 亿元,2015 年的 GDP 整整是 1978年的 186.34 倍。这一增长速度是惊人的。虽然总量增长速度惊人,但是中国的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不平衡的状况。中西部经济差距巨大、粗放型的经济方式没有得到彻底改变、城乡差距显著、就业压力偏大等一系列问题均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图 1:国内生产总值 2、环境污染的现状经济的发展伴随着环境的污染。由《2016中国统计年鉴》可知,2015 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 7353227 万吨,而 2015 年供水总量为 6103.2 亿立方米。根据 1 吨水 =1000 千克,水的密度是 1 吨 /1立方,经过换算 1 吨水 =1 立方米,算得废水排放总量占供水总量的 12.048%,这一比例还是较高的。另外,最近几年的 PM2.5 也愈发严重,很多北方城市频频报出雾霾严重到在室内看不到对面楼房的新闻。长江中下游的水质污染也常常被社会大众讨论。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协调的表现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虽然目前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经济的新常态需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但由于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都偏向于“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所以目前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还是出现了不协调的问题。1、经济增长的能耗代价太大能源问题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问题,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好坏程度。目前中国的常规使用能源还是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为主。尽管中国的煤炭石油等储量总量不算少,但平均下来,人均拥有能源探明量就低了。以煤炭为例,由 2016 年 9 月 22 日国土资源部发布的《中国矿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浅析——以中国为例□ 施

 旭(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云南

 昆明

 650224)【摘要】中国近几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问题也越发严重。本文通过以数据探讨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现状,分析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不协调的问题表现,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关键词】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循环经济资源报告》可知,2015 年中国的煤炭探明量为 15663.1 亿吨,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我国炼焦煤已查明的资源储量为2803.67亿吨,占世界炼焦煤查明资源量的 13%。而 2015 年一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就约为 33.8 亿吨。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科技技术,相关专家估计,200 年后,煤炭和石油将会被开采完。而根据现在的消费水平来看,这些煤炭和石油的储量也只够人类使用 200-250年。中国的能源结构目前基本还是以煤炭为主,占到了70%左右,但就煤炭的使用效率来看,还处于世界较低水平。低效率的使用煤炭石油等不仅浪费资源,不利于经济又好又快的增长,还会造成环境的污染与破坏。这反而会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2、环保资金投入不足环境治理、发展环保产业等等一系列的活动均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尽管十三五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强调了环境保护的意义,然而很多人或企业还是由于种种原因选择了更加注重经济的发展,忽略了环境保护的实践。近几年来,各级政府都加大了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资力度,优化了很多环境基础设施,甚至为企业园区创办了较好的污染物处理设施,还制定了一系列关于针对于企业环保的处罚措施,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环境污染的现状,然而这些对于恶化的生态环境是远远不够的。3、环保意识淡薄中国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走的“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发展模式,忽略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而这一观点在很大程度上还影响着现在的很多人。其实,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经济的增长能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从而投入更多精力在环境保护方面;另一方面,环境保护的有序开展能为经济增长提供更好的资源环境基础。现如今,小到个人浪费水资源、破坏公共环境等问题,大到集体以环境换发展的思路与实践,都是的环境保护的问题被排在了经济发展的后面。三、促进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建议1、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要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首先就要优化产业结构以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好了大众才更加愿意在环保上出更大的力。之前的“高消耗、高排放”模式太浪费资源,要尽快通过高新科技的发展转变为“低消耗、低排放”的模式。循环经济是一种建立在资源回收和循环再利用基础上发展的经济模式,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3R 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从而得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以循环经济为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促进资源利用由“资源——产品——废物”的线性模式向“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转变,从而尽可能减少资源的消耗以及环境成本。同样,大力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高新技术的开展,以促进企业的优化升级。并且一个企业优化升级,能以利润优势带动整个行业的生产模式优化,能够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2、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力度民众是环境保护的主体,中国很多民众的环保意识都比较淡薄,这就需要媒体等大肆宣传,学校等从小教育,单位等时时组>> (下转第 449 页下)万方数据

 2017 年 11 月中青春岁月449公众卫生安全问题也就是危及大多数人的生命和健康安全的问题。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公共卫生安全问题不仅仅是对公众的健康造成威胁,也会危及国家安全的相关领域。一旦发生重大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容易引起公众的恐慌甚至是社会的动荡,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劳动力的损失。因此我们绝不能单纯从医学角度来看待公共卫生安全问题,不仅要从思想上重视这个问题,还要采取措施预防公共卫生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安全保障体系,为公民的公共卫生安全保驾护航。公共卫生安全维护的是公众的健康和安全,要做到这一点,需要遵循一系列的公共卫生安全保障的原则。一、循证公共卫生原则循证公共卫生原则要求公共卫生决策要建立在最新的、可靠信息的基础上;公共卫生保障体系的建立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要有科学证据的支持以提高公共卫生项目的质量和决策的合理性,绝不能根据某个专家或者政府官员的个人看法来进行。遵循了循证公共卫生原则就可以避免制定决策的时候缺乏远见而造成公共卫生资源的浪费,避免缺乏危机意识和长效机制的建立而造成的只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者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而制定的决策,以免引起决策的失误。循证公共卫生决策的形成首先要保证决策的制定绝不会仅仅基于某个社会背景下的群体利益,要对公共安全问题有明确的可操作性的定义。其次,要对决策制定所涉及的相关研究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了解,包括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检索备案,对相关的专题会议报告进行收集,对涉及研究的证据的可靠性和风险性进行科学评估和系统评价,组织专家进行讨论。对于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相关指标的量化、分析、比较和评估,如涉及公共安全事件的相对危险程度、疾病负担指标等。第三,根据所收集的资料和证据以及相关的评估结果进行政策和项目的制定和方案的实施。最后,对方案和政策实施后的结果进行评价和信息反馈,对执行的过程和经济效益以及达标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的时候不仅要定性还要定量。二、伦理学原则公共卫生冲突发生的时候涉及的不仅仅是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它会影响社会群体的公共利益或者组织团体的共同利益,因而公共卫生伦理学强调伙伴关系、公共利益和群体利益,并强制要求个人利益让步于公共利益和集体利益。例如,当出现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病例时,就应该进行病情的通报和患者隔离,这种对个人行动自由进行限制的行为虽然侵犯了个人的隐私权和人身自公共卫生安全保障原则分析□ 杨世龙(湖南省长沙市实验中学, 湖南

 长沙

 410001)【摘要】在可持续理念的推行下,人们的公共卫生安全意识得到了显著的增强,这一问题关乎着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保障公共卫生安全需遵循公共卫生原则、伦理学原则、公平性原则等原则。遵循上述原则将利于维护公众卫生安全,利于社会和谐。【关键词】公共卫生安全;保障原则;公众由的权利,但是却保护了大多数人的健康权益。因此公共卫生伦理学原则是解决人群中有关公众健康、疾病和伤害预防的公共服务规范,在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时候具有指导作用。三、公平性原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也应该享有平等的健康权。虽然国家和政府没有能力承担所有人的健康与卫生费用,但是却可以遵循公共卫生公平性的原则,保证每个公民能公平地享有国家卫生机构提供的公共的卫生资源。不同的人、不同的群体、不同的民族或者种族都应平等地享有获取公共安全保障权力的机会。就目前中国的卫生资源分配情况而言,存在政府投入不足、卫生资源分配不均以及可及性差的状况,和世界上许多国家相比还处于落后的状态。公民是否能够公平地享受基本的卫生医疗服务与国家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有很大的关系。此外,心理干预也是开展公共卫生安全保障事业的重要内容,关乎着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任何一类人群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各个地区需要在心理教育、心理调节与压力管理方面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一工作还任重道远。今世界,食品安全、放射卫生、学校卫生等涉及群体健康问题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十分突出。不管这些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关系到的是某一群体的利益还是会对国家的命运产生重大的影响,都必须引起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个人的健康和公众健康的大环境是分不开的,公共卫生安全的核心和实质就是维护公众的健康。这一目的的实现就需要遵循循证原则、伦理学原则和公平性原则,加大国家对于公共卫生资源的建设和投入力度,从社区的基层医疗服务着手,构建多层次的公共卫生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公众卫生安全的预警机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体系,提高政府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应对能力。提高公民的公共卫生安全危机意识和心理健康水平,为实现公共卫生安全而共同努力。【参考文献】[1] 任

 涛 , 胡永华 . 从三鹿奶粉事件再看公共卫生安全 [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 2009(04).[2] 王春水 . 流感大流行应对中公共卫生伦理学问题研究 [J]. 中国医学伦理学 , 2009(03).[3] 徐

 杰 . 政府主导是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的必由之路——农村卫生三十年风雨历程的回顾与思考 [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 2009(02).[4] 马

 强 . 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资源节约型道路是中国“医改”的基本落脚点 [J]. 中国卫生资源 , 2009(01).织身体力行。首先,政府方面,目前关于环境保护的立法还没有太多具体的细则,需要完善细则,然后开展教育,让大家明确破坏环境的代价是什么;其次,单位等可以经常组织大家去参加自然灾害模拟体验馆等具有环保教育意义的活动,让大家触景生情,体会到保护环境的必要性,以及体会有美好环境的幸福感;小区等也可以经常在宣传栏中宣扬环境保护的案例,普及环保知识,从而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参考文献】[1] 臧运波 . 发展中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关系浅析——以河南省商丘市为例 [J]. 广东化工 , 2010,212(37):89-92.[2] 董

 阳 , 叶中华 . 小汤山的区域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 [J]. 国家行政学院报 , 2014(5):105-109.[3] 王拓涵 , 王纪平 . 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可持续性协调发展的双赢之路[J]. 河北学刊 , 2014,34(6):111-113.[4] 郝

 辑 .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路径分析 [J]. 城市资源与环境 , 2016(4):155-156.[5] 姜建斌 , 刘

 雍 .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问题探讨 [J]. 边疆经济与文化 , 2011,94(10).[6] 张凤利 . 内蒙古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问题研究 [J]. 区域经济 , 2012(1):76-78.>> (上接第448页)万方数据

篇五: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发展战略

研究 科技风 2021 年 9 月D01 :

 :

 10.19392/j.

 cnki.

 1671

 -7341. 202125057新时代环境保护

 与可持续发展现状浅析与策略研究元淼韩路安阳市生态环境应急投诉受理中心河南安阳 455000摘要 :

 多年来,我国不断丰富可持续发展内在含义 , 在工业化 、 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 、 社会经济较快发展 、 人民生活明显

 改善的同时 , 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等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 。

 但薄弱的生态环境基础 , 仍然是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可持

 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 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 、 资源 、 环境协调发展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进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

 环境保护 ; 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Analysis

 and

 Strategy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Yuan

 Miao

 Han

 LuAnya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mergency

 complaint

 acceptance

 Center

 HenanAnyang

 455000Abstract :

 over

 the

 years ,

 China

 has

 continuously

 enriched

 the

 internal

 meaning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hile

 accelerating

 in ­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

 rapid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obvious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fe ,

 China

 has

 also

 made

 positive

 progress

 in

 saving

 resources

 and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However,

 the

 weak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oundation

 is

 still

 the

 key

 problem

 restric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How

 to

 realize

 the

 coordinated

 devel ­op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has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in

 the

 process

 of

 Chin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Keywords :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

 Green

 development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开关 , 但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环

 境问题也不可避免,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 人口众多 、 基础薄

 弱 、 环境污染等问题以严重制约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良好

 发展进程 。

 想解决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约束 , 就必须加强新时

 代的生态环境建设 , 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

 关系,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新时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一般常识上 , 我们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以简单理解

 为:满足当下需求的同时强化后续需求能力 。

 我国在经济发

 展过程中提出的以人为本 、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

 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等先进管理理念,就是不断丰富和完善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2 环境保护的概念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不断深入发展 , 传统环境

 保护概念已悄然发生改变 。

 对环境进行保护不再片面地指保

 护自然资源和改善社会环境生存质量 。

 新时代的环境保护的

 理念和主要内容更多的是指改变资源短缺 、 污染严重 、 生态系

 统退化的严峻形势,考虑兼顾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 , 与之

 互相协调发展 。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我国未来的生态环境保

 护的相关工作规定了更加明确的任务与目标 。

 在可持续发展

 的背景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才能高速 、 高质量和谐发展 , 自然

 环境生态系统才能保持平衡 ,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3 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意义我国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这一重要

 基础条件 。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 如何让有

 限的生态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保证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生存

 和发展 , 是我们不断探索的问题 。

 我国从 1995 年开始便提

 出并实施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 这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和人民

 对全球生态环境家园的深切关注 , 我们清晰地认识到:我国

 社会现代化建设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增

 长,走美欧 “ 先污染后治理 ” 的老路走不通;我国必须要走出

 一条新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 。

 人类

 来自自然 , 依赖自然 , 所以必须学会尊重自然 , 顺应自然 , 保

 护自然 。

 如果他们不断触碰自然生态的边界和底线 , 就会遭

 到大自然的报复 。158

 科技风 2021 年 9 月 理论研究2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现状2.1 环境保护取得阶段性成果2.1.1 战略地位不断提升从 1973 年到步入新时代,从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提出 ,

 到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五位一体 ” 总体布局和 “ 四个全

 面 ” 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 , 其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和加强 。

 环境保护工作从宏观指导到立法,从大气 、 土壤 、 水,到退耕

 还林 、 防风固沙 …… 越来越细致的工作部署体现出 :

 中国生

 态文明发展和建设的力度在不断加大,全方位 、 无死角的环

 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正在做深 、 做细 、 做实 。2.1.2 污染治理持续加强进入新时代,我国先后发布实施了 “ 大气 、 水 、 土壤污染

 防治行动计划 ” ,持续展开了 “ 蓝天 、 碧水 、 净土 ” 三大重点保

 卫战;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 、 夏季 VOCs 治理 、 城市黑臭

 水体污染治理 、 尾矿库综合整治等重点专项行动 , 通过不断

 加强生态保护 、 恢复和监督 , 全国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提

 高 , 人民的环保素质和福祉意识不断增强 。

 从 2016 年到

 2020 年,全国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数量从 84 个上升到 202

 个 , 地表水点面检测 I

 ~BI 类占比从 57.

 8% 上升到 83. 4%

 o

 环境治理取得重大成就 。2-1.3 生态保护和修复稳步推进近年来 , 我国积极探索全方位 、 全地域 、 全过程的生态环

 境保护和修复工作 , 由过去的自然修养发展为更为积极主动

 的生态修复 。

 通过构建 “ 两屏三带 ” 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 实施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 , 持续开展 “ 绿盾 ” 自然保

 护地强化监督 ,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等,我们的生活家园日益

 变得美丽动人 。2.1.4 法律法规逐步完善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和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实际 , 我

 国先后颁布实施和修订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 、 法规 。

 在环境

 立法中 , 强调预防为主 , 逐步形成了源头减 、 过程控和末端治

 的管理体系 。

 同时不断强化能力建设,依靠科技支撑可持续

 发展 , 我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工作逐步走上了法治化 、

 能力化建设轨道 。2.1.5 环境治理公众参与度持续提高我国环境污染治理始终坚持 “ 政府主导 , 企业自治 , 公众

 参与 ” 的原则 。

 多年来持续通过开展 “ 美丽中国 , 我是行动

 者 ” 主题实践活动 , 实施环境污染有奖举报 , 向公众开放环保

 设施,通过媒体宣传与监督 、 教育培训等方法,在全社会广泛

 宣传和普及可持续发展理念 , 引导公众积极参与 。总之,我国正在努力探索一条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阶段

 高效利用自然资源 、 保护生态环境 、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

 源环境相协调的道路 。2.2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2.2.1 公众生态保护意识薄弱当前 , 我国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 部分政府仍然偏重当地

 经济发展 , 没有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在生态

 环境保护上没有前瞻性 , 还在算小账 、 算短期账 , 因小失大 、

 急功近利 。

 另一方面 , 公众参与环保工作的渠道少且不够深

 入 , 这就造成公众环境保护工作的认同感 、 参与感不强 , 环境

 保护工作的群众性基础还有待加强 。2.2.2 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虽然我们一直在努力 , 但由于我国环境容量有限 , 生态

 系统脆弱,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存在巨大压力 , 生态

 环境状况尚未根本扭转 。

 根据我国 2020 年环境质量公报显

 示 :

 :

 337 个城市中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比例为 56.

 7% , 全

 国水土流失面积 271.08 万平方千米 。

 这样的生存环境下 ,

 即使经济再发达 , 资源环境也将无法承载 , 这不符合国家可

 持续发展战略 , 也有悖于我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目标 。2.2.3 损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仍然比较突出2016 年至 2020 年 , 全国共发生各类突发环境时间 1059

 起 , 接收处理群众反映问题 230 余万件 。2.2.4 生态保护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一直以来 ,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体制不畅以及政策法规标

 准体系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

 开展 , 也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主要表现在环

 保政策法律法规标准等制度不够健全,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

 价体系中生态文明建设指标纳入度不足等 。2.2.5 环境保护科技应用能力欠缺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水平不高 , 缺乏科技方面的投入等问

 题也是导致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比较落后的一个主要影响因

 素 。

 从事生态保护工作的科技人员人数少 、 环境保护科技投

 入比例小 , 从发达国家引入环境保护核心技术难 , 这些因素

 都使得我们目前的保护科技能力得不到快速提高 , 不利于环

 境污染的控制 。2.3 可持续发展仍面临巨大压力我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数据显示 , 我国可持续发展状

 况有所改善 , 可持续发展指标不断攀升 , 社会民生进步明显 。

 但是由于中国目前国内大部分区域工业化 、 城镇化水平还处

 于中低阶段 , 就业压力 、 老龄化问题以及还不够完善的社会

 保障体系都使我国社会经济仍然面临巨大的发展压力 。

 社

 会经济发展短期内难以摆脱对资源环境的依赖 , 资源环境的

 承载能力存在较大短板 , 自然资源开发 、 利用与保护成本高 、

 极度脆弱的自然环境问题都给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

 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 , 构成巨大压力 。3 运用可持续发展策略解决环境问题探析3.1 加强环境污染治理环境治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加大环境污染控制力

 度和广度 , 是中国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任务之一 。3-1-1 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我国几十年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很多生态环境问题,

 159

 理论研究 科技风 2021 年 9 月随着人民群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和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 ,

 日益凸显出来 , 严重影响到群众的健康安全,引起社会强烈

 不满 。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 , 加强大气 、

 水 、 土壤 、 臭氧和细颗粒物 ( PM2. 5) 等重点污染的防治 , 同时

 加强重点行业和重点地区的污染控制 。

 重点优先加强生态

 环保督察执法 , 强化环境执法监管 , 全面推行 “ 双随机 、 一公

 开 ” 机制,组织专项执法行动 。

 同时强化中央生态环保督察,

 加大社会责任追究力度,严厉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和个别

 地方违规干预环境执法的行为 。3.1.2 切实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构建环境风险监测预警研判机制,进一步提升环境应急

 响应处置能力 , 通过制定完善环境应急预案 , 开展环境应急

 演练 、 完善应急装备物资配备,强化环境应急队建设等措施

 提高突发环境事件应对能力;积极推进核与辐射安全及危险

 废物环境监管体系建设;积极完善改革全国生态环境信访投

 诉举报管理平台改革 , 提高环境污染信息大数据应用能力 ,

 善用科技 、 政策支撑全面提升环境风险防范化解能力 。3.1.3 构建政府 、 企业 、 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

 治理体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需要政府 、 企业和公众的

 共同参与 , 实行社会共治 。

 例如:建立和实施环境污染有奖

 举报 , 是健全环境治理的人民行动制度 , 建设生态环境保护

 社会共治的大格局的重要措施 。

 是健全环境治理全民行动

 体系,构建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共治大格局的重要举措 。

 染治

 理不能只靠政府 , 普通民众才是污染防治的主力军,人人都

 是情报员,这才是治理环境污染的 “ 神器 ” 。

 逐步形成明确导

 向 、 科学决策 、 有效激励 、 多元参与 、 良性互动的生态环境治

 理体系 。3.2 健全污染防治制度和标准体系完善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用严格的制度

 约束生态破坏行为 、 用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 实现发展

 与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

 主要措施有 :

 以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

 续发展理念为基础 , 科学合理制定和健全环境保护 、 综合治

 理机制和资源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强化水 、 大气 、 土壤等污染

 防治制度和标准的制定和细化等 。3.3 科学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保护既要对当前的生态环境进行控制和治理,

 也要对过去已经受到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修复 , 按照

 我国构建的 “ 两屏三带 ” 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 积极推进水源涵

 养 、 水土保持 、 防风固沙 、 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建设 。

 以

 “ 山水林田湖草 ” 整体保护 、 系统修复 、 综合治理为目标 , 通过

 逐步提高我国森林保护和建设成效 、 逐步改善我国草原生态

 环境等对我国生态环境进行科学合理修复 。3.4 加大宣传 , 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做保护环境的践行者和推动

 者,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

 强化公民环境意识 , 倡导勤俭节约 、

 绿色低碳消费与出行 , 积极鼓励引导费者购买节能 、 节水和

 绿色环保家具 、 建材等产品只有社会各个阶层 、 各个人民认

 识到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 ...

篇六: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发展战略

20 年两会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宣传学习 1、2020 年 5 月 2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长城构筑得更加牢固。” 2、2020 年 5 月 22 日,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1)2019 年度的成绩:污染防治持续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生态环境总体改善。

 (2)2020 年度目标和下一阶段工作部署: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努力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

 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

 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

 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突出依法、科学、精准治污。深化重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攻坚。加强污水、垃圾处置设施建设,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加快人口密集区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壮大节能环保产业。严惩非法捕杀、交易、食用野生动物行为。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3、5月25日下午,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结束后,

 2020 年全国两会第二场“部长通道”在人民大会堂开启。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采访,回应了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热点问题并表示:

 要牢牢把握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定力。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在生态环境保护上要做到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我们不能因为遇到困难、遇到挑战,就放松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要求,就放松对环境监管和环境准入的要求。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可能就会回到过去的老路上去,那就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增长,或者是我们会走回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在树立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定力方面,我们要做到三个坚定不动摇。第一个不动摇,就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第二个不动摇,是坚持依法治理环境污染和依法保护生态环境不动摇。第三个不动摇,是坚守生态环境保护的底线不动摇。我们原则不能改,方向不能变,力度不能减,标准也不能降。

  我们要更加注重精准治污,更加注重科学治污,更加注重依法治污,更加注重因时因地因事采取适宜的策略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去解决一些生态环境问题。最近按照“三个治污”的要求,我们也提出了“五个精准”。第一个精准是问题精准,第二个是时间精准,第三个是区位精准,第四个是对象精准,第五个是措施精准。

 在看到我们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同时,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当下我们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艰巨的任务。大家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当下我们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还是在一个低水平上的提升。这

 样一个改善程度,或者说我们这样一个状况,离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离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用“三个没有根本改变”来概括当下的形势。第一个没有根本改变,就是我们国家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没有根本改变。第二个是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改变。第三个是环境事件多发频发的高风险态势没有根本改变。所以基于这“三个没有根本改变”,我们认为,下一阶段我们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仍然是非常严峻和艰巨的。换句话说,我们目前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还没有到来,还需要我们在“十四五”继续努力,继续奋斗,继续攻坚克难。

 我们对“十四五”也有两方面考虑,一方面就是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污染物减排,抓环境治理,抓源头防控,这是我们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最有效的手段,从源头防控,降低污染物排放。因此“十四五”我们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当然是升级版的污染防治攻坚战。另外,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

 第二个要抓的,就是要抓大力推动生态保护与修复,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大力加强对生态保护的监管力度,努力扩大生态空间和生态容量,维护我们国家的生态安全。与此同时,我们也要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绿色生态产品。

 (安全环保部 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