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建设的论文3000字的格式6篇

时间:2022-11-27 20:2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小城镇建设的论文3000字的格式6篇小城镇建设的论文3000字的格式 小城镇建设论文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课程论文 题目: 论中国之小城镇建设姓名: 罗建军 班级: 10春农村行政管理学号: 10430044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城镇建设的论文3000字的格式6篇,供大家参考。

小城镇建设的论文3000字的格式6篇

篇一:小城镇建设的论文3000字的格式

镇建设论文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课程论文

  题目:

 论中国之小城镇建设 姓名:

 罗建军

 班级:

 10 春农村行政管理 学号:

 1043004408269

 2012 年 03 月 28 日

  论中国之小城镇建设

 10 春农村行政管理

 罗建军

 内容摘要:

 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与对策是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 强化镇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我国小城镇类型多样, 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发展战略和对策也各具特色。

  关键词:

 小城镇建设 三农 环境建设

 正文

 小城镇是以聚集人口、 商品、 文化、 信息、 科技、 教育、 金融和服务为特征的地域系统.小城镇位于农村之首、 城市之尾, 与农村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点; 又与大中城市关系密切, 是大中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后盾.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 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这是十堰统筹城乡经济、 社会发展, 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加快小城镇建设,走符合十堰实际的城镇化道路, 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也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一个战略性问题

 目前, 作为有战略意义的小城镇建设, 已经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 全国各地的小城镇建设日渐升温, 其成果也日益明显.但是, 小城镇建设是一个复杂的、 系统的、 长远的社会性大工程, 仅仅凭热情和勇气是不够的.我认为, 要高质量地建设我国的小城镇, 使这项千秋大业健康发展, 尽快实现农村城市化的大目标, 那么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各级相关领导, 就必须对目前我国的小城镇现状具有正确的认识.

 一、 现状分析 80 年代以来, 我国农村城镇化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城镇化水平以平均每年 0.625%的速度递增, 而 1952-1977 年均只提高 0.2 个百分点.1998 年, 我国共有小城镇45462 个, 其中建制镇 19060 个.另据 1997 年全国第一次农业普查, 截止到 1996 年底, 全国共有建制镇 16126 个, 镇区户数平均 1221.1 户, 镇区人口平均 4518.6 人, 其中, 非农业人口 2071.5 人, 镇区占地面积 2.2 平方公里.分地区看, 东、 中、 西部地区的建制镇数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呈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三类地区分别拥有建制镇 7479 个、 4682 个和 3965 个,分别占全国建制镇总数的 46.4%、 29%和 24.6%; 从人口规模看, 目前建制镇大多属于小规模之列.镇区人口在 4000 人(全国平均数为 4518.6 人)

 以下的镇达到 10544 个, 占全国建制镇总数的 65%; 中等规模的镇(镇区人口 4000-10000 人)

 4235 个, 占全国建制镇总数的26%; 镇区人口 10000 人以上镇 1347 个, 占全国建制镇总数的 8.4%, 这部分人口规模较大的建制镇虽然数量较少, 但却拥有建制镇人口总数的 36%和非农业人口总数的 40%, 属于经济实力最强、 发展势头最猛的镇.

 尽管经历了 改革后的高速发展, 我国农村城镇化水平仍然大大低于工业化和非农化水

 平.1952-1978 年, 我国的人口城镇化率只提高了 5.4 个百分点, 但同期工业化率和非农化率却上升了 26.7 和 22.4 个百分点.改革以来自下而上的城镇化把中国城镇化带入了快速推进的轨道, 从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中国整体的城镇化进程, 并逐渐弥合了城镇化进程与工业化和非农化进程的差距.1978-1998 年, 我国的城镇化率上升了 12.5 个百分点, 年均上升 0.625个百分点; 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幅度从 26.4%下降到 11.7%, 下降了 1

 4.7 个百分点; 城镇化滞后于非农化的幅度从 54%仅下降到 51.2%.这说明滞后程度仍然十分严重.而如果把中国城镇化放在世界整体城镇化进程来考察, 其落后程度更是极为明显的.1997 年, 我国的城镇化率仅比低收入国高 1.9 个百分点, 比世界平均数低 16.1 个百分点,更不用说与中等收入国家和发达国家相比了.

 我国小城镇建设起于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 是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发展和推广起来的, 目前约有6 万个小城镇, 各具特色, 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效应.其乡 镇工业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在工作实践中也发现, 有些地方发展小城镇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 亟需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二、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建设分散, 缺乏计划性

 从目前小城镇建设自身设计而言, 总体水平不高, 建设不配套, 服务功能不齐全, 吸引力还不够强.一是规模偏小, 难以适应规模

 效应, 规划与其现实的经济规模与人口规模相脱节, 缺乏计划性和远见性, 制约了小城镇今后的发展, 使得一些小城镇存在“一年建, 二年改, 三年推倒再重来”的做法; 二是存在数量上盲目扩张, 布局分散, 齐头并进, 全面开花, 摊子铺得过大, 少数地方出现“乡 乡建镇、村村建镇”的现象.由于小城镇的过于分散, 导致了 乡 镇企业的布局分散, 我国乡 镇企业有80%分布在各村, 18%分布在集镇, 另有 2%分布在县城以上.尤其在发达地区, 出现超前发展的现象.有的镇规划 215 万人, 建成区竞达 415 平方公里, 还有的镇到 2010 年的规划, 却在 1998 年就全面完成.到底全区该建多少个, 平均一个城镇发展多少人, 谁为中心镇, 以什么产业为主导等一系列问题缺乏通盘考虑; 三是由于规划、 布局不合理往往又带来土地资源的浪费, 使得许多小城镇现有建设用地利用率很低, 有的小城镇本来具有很好的旧城基础,改造潜力很大, 却硬要遗弃旧有小城镇, 热心另辟新的小城镇, 搞“圈地运动”, 不顾条件,盲目攀比.可建高层建筑的市场, 却用大面积平房来代替, 一些可改造利用的旧厂房, 却让其闲置在那里; 四是已建成的城镇产业结构不合理, 据有关部门统计, 1997 年, 我国小城镇一、 二、 三产业结构比为 78:12:10.可见, 农业比重过大, 工业结构与城市工业结构相似,第三产业滞后, 不利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基础设施薄弱和配套功能不全

 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落后, 是当前小城镇普遍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做到水通、路通、电通、 邮通和健全的消费和服务功能, 才能更好地招商引资.由于当前缺乏建设资金, 使得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这是因为当前小城镇建设筹资渠道过于单一, 政府投资

 方向不明, 大多数小城镇仍然沿用传统的城市建设体制, 对这部分投资大包大揽, 不能在最基本的公用设施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加之小城镇缺乏融资能力和融资主体, 使得信贷资金支持方面的困难, 从而导致了基础设施不配套, 工程质量低劣等现象, 影响小城镇的发展和功能的完善.

 (三)小城镇主导产业不明, 成为中心镇的不多

 据了解, 各地区小城镇发展速度虽快, 但层次偏低, 中心镇较少, 辐射能力很弱.一个县、一个乡、 一个地区到底建设多少个小城镇, 规模多大, 距离多远, 总体布局应如何展开, 以

 谁为中心镇, 与其他小城镇有何联系, 重点不明确.在建镇时, 如何以市场为导向, 立足本地资源, 发展哪些产品, 谁为主导产业, 谁为龙头企业, 如何辐射和带动其他小城镇, 提高所有小城镇的整体效益, 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成为连结周围农村的纽带作用研究不够.

 (四)污染严重, 缺乏可持续发展眼光

 由于不少小城镇建设过于分散, 分布不合理, 缺乏长远科学规划, 导致了乡 镇企业也出现了“村村点火, 户户冒烟”的分散格局, 使得一些有污染的企业缺乏管理和治理, 把废水、 废气、 废料不时排放出来, 严重污染了大量农田、 江河和空间, 再加上农村人口向小城镇的迅速转移, 进一步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和生态恶化, 违背了七十年代以来全球掀起的一场空前壮阔的绿色革命, 从而影响我国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三、 应对策略

 综合上面提到的我国目前小城镇建设所存在的问题, 我自己提出我个人的一些观点, 要应对上面涉及到的问题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去处理:

  (一)精心规划, 合理布局

 搞好小城镇的规划设计, 是建设好小城镇的前提条件, 既有利于协调发展和统筹兼顾, 也有利于处理好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关系, 同时, 也有利于合理用地、 发展生产、 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为此, 我们必须对小城镇建设要进行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当前, 不少省市开展了各具特色的试点, 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他们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做到“布局合理,设施配套、 交通方便、 功能齐全、 环境优美, 各具特色”.安徽省六安地区在建设小城镇方面高起点, 严要求, 使全区建制镇—中心镇—一般集镇的结构更趋合理, 按照“工业成片、 居住成点、 商业成街、 道路成行、 河渠相通、 绿地相连、 人市分流、 闹静有别”的发展思路进行规划设计; 山东省寿光市做到“五个结合”, 即“小城镇与调整产业结构相结合、 与发展乡村工业相结合、 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相结合、 与发展第三产业相结合、 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江苏省在“三横两纵”有序的发展态势中, 形成了“交通枢纽型、 商业贸易型、 文化旅游型和卫星镇”等.这些小城镇建设思路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不要搞“为建设而建设”, 而要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 扬长避短, 发挥自身优势, 突出特色, 打破现有乡 镇行政区划, 从布局上确定好城市功能、 经济功能、 带动功能和辐射功能, 要把小城镇建设建立在科学合理的规划之上.

 (二)多渠道融资, 搞好小城镇软硬环境建设

 凡是小城镇发展快的, 都是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大力推行投资体制和建设方式改革.我们要鼓励个人、 集体和外商带资进镇, 参加小城镇的建设与开发.要打破以前乡 镇级政府为投资主体的旧体制, 把城镇建设推向市场, 使投资主体的单元化变为多元化, 首先要组织和引导农民带资进镇; 其次要坚持以地生财, 盘活土地资源, 以地换路, 以地换楼, 以地入股; 第三,要把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推向市场, 按照“谁投资、 谁经营、 谁受益”的原则;

  (三)户籍制度改革迫在眉捷

 小城镇是连结农村和城市的“纽带”, 能够转移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人口的聚集是满足小城镇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目前, 从有些小城镇发展的数量和占地规模来看, 存在着人口规模过少, 居住分散且不稳定等问题.究其原因, 是因为现行小城镇的户籍制度没有进行很好的改革, 使得已在建制镇登记落户的农民未能享受与当地居民同等待遇, 成为农民进镇的障碍.镇门是否能真正的打开, 取决于户籍制度的改革.这种制度改革, 既要有利于吸引农民向小城镇集中, 又要区别于现行大中城市的管理办法, 应该放开县及县以下建制镇的户籍管理制度, 取消“农转非”等控制指标的迁移方式.在户籍管理上, 鼓励先富起来和有一定技能的农民进镇投资兴业, 对符合条件的进城农民, 要及时办理小城镇户口.对到小城镇落户的

 农民要禁止收取或变相收取城镇增容费和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 做到与当地居民一视同仁.同时, 要允许进镇落户的农民对原有承包地拥有承包权, 有偿转让其使用权等.

 (四)精简机构, 做到“小政府大服务”

 小城镇管理体制改革与政府职能转换, 是我国基层政权建设的一项很重要内容.在小城镇建成运作上, 机构设置切忌臃肿、 人浮于事, 要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 提高效能, 不搞一刀切,也不搞上下对口, 要成为一种廉政、 高效、 服务的新型机构.在这个方面, 安徽省叶集镇在小城镇机构改革和设置方面, 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他们实行“机构综合设置, 人员交叉任职,对内一套人马, 对上关系不变, 一人多职, 一人多用”的原则, 镇属行政事业单位由 19 个减少为 8 个, 精简了一半以上人员.县对镇只管一个总的编制和党政一把手的任免审报.镇内人员聘用和岗位协调全由镇里负责, 原县直各职能部门设在叶集的“七站八所”的人、 财、 物三权全部下放到镇.对原镇精简人员给以出路, 合理安排, 各尽其能.同时, 这个镇的党委和政府还大胆提出: “权力向想干事、 能干事、 会干事的人集中, 资产向懂管理、 能管理、 善管理的人转移, 分配向有实绩、 贡献大、 干实事的人倾斜”.用人上实行聘用制和公开考试录用制相结合, 做到干部能上能下, 能进能出, 打破工人、 农民和干部的界限, 工资实行浮动制,奖惩兑现.政府的主要精力由过去办企业转向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和公益性项目上, 放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上, 放在软环境建设上.总之, 放在事关全镇上, 事关全局上.只有建立起“小政府大服务”的机构, 才能高效运转并取得良好成效.

篇二:小城镇建设的论文3000字的格式

镇建设论文范文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课程论文

  题 目:关 于 小 城 镇 建 设 的 思 考

  年 级:

  专 业:

  学 号:

  姓 名:

  教 学 点:

  日 期:

  摘 要:小城镇是我国城镇体系的基础,是农村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处在城乡过渡带、工农连接点上,是实现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农业文明向城市文明、工业文明迈进的第一环节,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加快发展小城镇,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规划,产业,特色

  一、研究意义

  (一)推进城镇化,有利于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要使农民致富,唯一的出路就是通过城镇化,实现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减少农民的数量,提高人均生产率。转移出来的农村劳动力收入增加了,农村劳动力的价值也大大提高,

 收入相应增长。而大中城市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又极为有限。因此,实现大规模农村人口转移只有发展小城镇,实现城镇化,改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人口、经济要素的合理分布和自由流动,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和城乡共同富裕,除此别无出路。

  (二)推进城镇化,有利于加快实现农村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从理论上说,城镇化是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生产专业化的结果。工业化和城镇化是现代化过程的两个侧面。工业化需要聚集状态,只有人类活动集中才会降低工业生产成本,才会形成聚集效应。因此,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必然产物,离开了城镇化,工业化的效率就会降低;离开了工业化,城镇化就无的放矢,就会失去

  发展的动力。目前,我市乡镇企业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通过发展小城镇,使乡镇企业向小城镇聚集。充分发挥小城镇作为农村交通中心、信息中心、技术中心和人才中心的作用,为乡镇工业的发展提供基础设施、市场、技术和人才条件;通过发挥小城镇对农村的辐射作用,带动农业产业化。

  (三)推进城镇化,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只有通过城镇化,减少农民数量,在总量上相应减少现有耕地承载人口数量,转变农民的谋生方式,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使他们向城镇聚集,给大自然以休养生息的机会,最终才能解决土壤退化、水土流失、森林覆盖率降低等生态环境问题。

  二、现状

  (一)小城镇的蓬勃兴起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小城镇人口已占全国城镇总人口的 40%以上。近 10 年来,小城镇共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 6000 多万人,占同期转移出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50%.小城镇发展已成为推进中国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途径之一。迅速发展起来的小城镇,不仅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城市与农村之间必不可少的桥梁,已经成为农村的经济、文化、教育及社会服务的中心。在东部地区,一些小城镇的经济规模已经超过了一些中、西部地区县级市甚至地级市的水平。

  (二)尽管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予以解决。一些地方把推进城镇化片面地理解为加强城镇建设,热衷于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甚至不惜举债建设大广场、大马路和标志性建筑。还有一些地方通过修编城镇规划、设置开发区,以及“县改区”、“乡改镇”等,把规划区做大,把开发面积做大,以获取土地开发的短期收益。很多地方城镇规划面积的扩张速度大大快于人口城镇化的速度,有城无市的地方为数不少,没有把推进城镇化的工作重点放到如何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实现农村人口城镇化上来。

  三、存在问题

  (一)一些地方把推进城镇化片面地理解为加强城镇建设,热衷于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甚至不惜举债建设大广场、大马路和标志性建筑。

  (二)还有一些地方通过修编城镇规划、设置开发区,以及“县改区”、“乡改镇”等,把规划区做大,把开发面积做大,以获取土地开发的短期收益。

  (三)很多地方城镇规划面积的扩张速度大大快于人口城镇化的速度,有城无市的地方为数不少,没有把推进城镇化的工作重点放到如何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实现农村人口城镇化上来。

  (四)一些地区把城镇化与工业化相适应的原则绝对化。

  四、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在城镇化建设上,发展小城镇的推动源应当是产业行为,即市场行为。小城镇的发展需要一定的产业来支撑,即需要产业载体,这种产业可以是第二产业,也可以是第三产业,或者二、三产业并重。但在我国不同地区小城镇的就业结构差异较大,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为从事第一、二产业的人员比例不同。小城镇发展的水平,主要体现在第二产业的发展对第一产业的替代上。东部地区部分小城镇已初步完成工业化,但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水平仍很低,经济的发展水平不足以支撑小城镇的发展。

  (二)非农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小城镇是非农产业发展的物质载体,为非农产业提供场地、设施、劳动力、市场等,小城镇的发展促进了非农产业的发展。非农产业是小城镇发展的经济内容,为小城镇建设提供经济支撑力,使之规模扩大。载体与内容的发展要相适应,否则会带来诸多问题。建国初期,我国的城市发展在当时各种条件的限制下走了一条重内容轻载体的发展道路,把城市建设成为生产基地,

 建设了许多工厂,而忽视了生活消费,造成城市基础设施滞后,并因此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发展。现在全国各地搞小城镇建设似乎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重载体轻内容,不少地方高标准搞基础设施建设,搞“五通一平”甚至“七通一平”,而非农产业的发展明显滞后,使小城镇建设没有经济支撑。

  (三)非农产业集中效果不好。东部发达地区业已分散的乡镇企业搬迁成本太高,只好维持现状。中、西部地区则缺乏乡镇企业,许多乡镇可以说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乡镇工业,或者说还没有开始农村工业化进程,也就没有集中的对象。

  五、解决对策

  (一)坚持规划先行,以科学的规划引导、规范小城镇建设

  实践表明,规划编制水平的高低和规划执行情况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城镇建设水平和发展质量。规划得好,事半功倍;规划不好,事倍功半。城镇规划要突出两个重点,一方面要在城镇体系规划中明确小城镇的发展方向和定位,编制好区域村镇布局规划,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时作出科学调整;一方面每个小城镇要有自己的规划,对城镇规模和性质、功能分区、交通体系、地下管网、绿地系统、空间发展方向等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重点地段、近期建设片区要有详细规划,并逐步覆盖城镇规划建成区。工作中需

  《小城镇建设》课程论文

  浅谈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措施

  年 级:xx 秋

  专 业:农村行政管理专科 姓 名:××× 学 号:×××××××

  目 录(四号、宋体、加粗,居中)

  第 1 页

  内 容 摘 要(小四、宋体、加粗,居中)

  农民问题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近几年来,“三农问题”重新受到重视,随着新旧体制的转换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的“三农”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本文阐述了„„分析了„„,提出了„„

  上述摘要的内容(小四、宋体、不加粗,字数大于 200 字,行间距 20 磅)

  关键词:三农问题 统筹城乡发展对策措施

  关键词(小四、宋体、加粗),

  关键词内容(小四、宋体,不加粗,3-4 个)

  第 2 页

  浅谈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措施(三号、黑体、加粗)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中国的革命其实质上是农民的革命。农民一直就占中国

  一、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意义(一级标题、小四、宋体、加粗)

  人口的大部分,农民的生活状况关系着中国的社会稳定。在现在生产建设时代,农业也是工业、服务业等的基础和支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难点和重点都在“三农”。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还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不足、农民收入增长困难问题还很突出,农业、农村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在现阶段,只有实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略,才能切实优化经济结构和实现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才能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因此,取消农业税,绝不仅仅是为了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富裕,而是关系到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进行农业产业化的重新定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产业化经营又必须要按照市面上场经济的要求,合理配置资源,确立主导产业,重点发展市场容量大,单位产出高、经济效益好的区域优势产品,把农业重点定位于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保障国家食品安全、创造就业机会,保持社会稳定和保护资源与生态环境这五大功能,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一)依托市场、定位产业(二级标题、小四、宋体、加粗)

  厦门虽然是一个经济特区,但在一些边远山区起步较晚,但山区里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也是一块待开发的处女地。为此,我们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不断培育和优化我市的主导产业。而当前我市农业重点要发展的是水果,蔬菜、水产养殖等产业。

 (二)整合资源,布局产业

  ×××××××××××××××××××××××××××××××××××××××××××××××××××××××××××××××××××××××××××××××××××××××××××。

  1、×××××××××××××××××(各级标题、小四、宋体、加粗)

 ×××××××××××××××××××,×××××××××××××。(1)××××××××××××××××××,××××××××××××××××××××××××。(2)×××××××××

  第 3 页

  【参考文献】(四号、楷体、加粗)

  1、郑红:《“三农”问题人口论》,东北财经大学,xx 年

  2、孙静波:《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的制度分析》,辽宁师范大学,xx 年

  3、曹蓉:“三农”问题浅析,《生产力研究》,xx 年 07 期

  4、朱剑峰:《论政府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角色与作为》。南京师范大学,xx 年

  5、张亚圳:《统筹城乡与我国农村基础教育产品供给》,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xx 年 01 期

  文献内容(小四、楷体、不加粗、行间距 20 磅)

  正文各级标题(小四、宋体、加粗)标题另起一行,不要有冒号、句号等符号 正文文本(小四、宋体、不加粗)

 正文所有的行间距20 磅

  全文所有的西文文字要是 Times New Roman 全文需插入页码,封面不要算页码

  页面设置:页边距 上:2.54,下:2.54;

  左:3.17,右:3.17

  第 10 页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农村行政管理专业(大专)毕业论文

  DS 镇小城镇建设的思考

  ----推进小城镇建设 促进农民增收

  姓 名:

 CJB

  学 校:

 11 电大

  专 业:

 农村行政管理

  年 级:

 00 年秋

  学 号:

 00

  指导教师:

 戴 000

  内 容 摘 要

  本文从我国对“三农”问题的重视谈起,着重提到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任务是解决好农民问题,而解决好农民问题解决农民问题最核心、最关键、最紧迫和最现实的任务是如何促进农民增收。实现

 好农民增收根本上就是要推进小城镇建设,即而阐述小城镇建设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

  作者先分析了 DS 镇农民收入的基本和支配,认真研究农民收入的有利条件及劣势,从这些分析的内容来进一步说明小城镇建设的必要性。而后围绕如何进行小城镇建设开始展开,提出要做好小城镇建设工程,实现农民增收要从解放思想、科学规划、改革升级、探索道路、产业发展等五个方面的要求实施。

  最后文章又再次说到了做好小城镇建设工程的重要性与开头形成了前后呼应的作用,指出:DS 镇只有做好、做实发展小城镇、中心村(集镇)建设这篇文章,才能使两万五千农民真正的增收,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农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实现新 DS 的新的更大的发展!

  关键词 三农问题 农民增收 小城镇 中心村 根本利益

  目 录

  一、

  三、论文

  论文由论文目录(提纲)和题目、作者姓名、完成日期、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附录等项目组成。

  需要列目录的论文,目录要独占一页。“目录”二字用 3 号黑体,顶部居中;以下列出论文正文的一、二级标题及参考文献、附录等项及其对应页码。用小 4 号宋体。

  论文题目用 3 号黑体,顶部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

  作者姓名:题目下方居中,用四号楷体。

  完成时间:作者姓名下方居中,字样为“X年X月”,用四号楷体。

  摘要:作者姓名下空一行,左起顶头,写明“摘要”字样加粗,点冒号,接排摘要内容。一般用五号字,字体用楷体。

  关键词:摘要下方,左起顶头,写明“关键词”字样加粗,点冒号,接排关键词。词间空一字。字型字体同摘要。

  正文:关键词下空一行开始。正文文字一般用 5 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单倍行距。

 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4 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如果居中,上下各空一行。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三、四、五级序号分别为“1.”、“(1)”和“①”,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一般不独占行,末尾加句号。如果独占行,则不使用标点。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

  注释:注释采用脚注形式。加注符号以页为单位排序,标在须加注之处最后一个字的右上角后,用带圈或括弧的阿拉伯数字依次标示。同时在本...

篇三:小城镇建设的论文3000字的格式

 录

 一、

 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性 (一)

 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 有利于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 (二)

 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 有利于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 (三)

 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 可以有效地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 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四)

 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 能够促进农村小康的早日实现 二、 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 (一) 解放思想, 树立发展是富民建镇的第一要务 (二)

 用科学规划作为发展小城镇的奠基工程 (三)

 以合理布局、 突出特色为发展小城镇的根本措施 (四)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把小城镇建设成为培养新型市民的大学校 三、 加快城镇化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

 首先要以农民就业和增收为目标, 以产业为依托, 实现业兴城富 (二)

 发展小城镇在具体运作方式上要与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 (三)

 发展小城镇的突破口要着力排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性障碍。

 发展新城镇 促进新农村建设

 内容摘要:

 农村小城镇建设成为我国城镇化建设最具活力的组织部分和主导力量。

 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 有利于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 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 可以有效地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 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 对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城镇化发展战略的精神, 理清建设和发展小城镇的思路, 对小城镇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总之, 发展小城镇, 是发展农村的重要抓手, 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 是我国实现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途径, 我们一定要持续的坚持科学的发展下去, 科学建设下去。

  关键词:

 小城镇

 新农村

 城市化

 十六大提出繁荣农村经济, 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战略目标中, 小城镇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选择。

 建设和发展小城镇, 不仅是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重要途径, 更是解决农业、 农村、 农民这一事关中国现代化建设根本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

 胡锦涛同志曾经指出: "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加快小镇建设, 都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当前, 许多地区都在加大力度, 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但是, 在对发展小城镇的认识和实践上, 也存在着一些误区和不容忽视的问题。

 有的认为建设小城镇就是把农民变成市民, 圈地、 搞市政建设; 也有的理解为发展小城镇就是"县改市", "县改区"、 "乡 改镇"。有的不从实际出发, 盲目攀比, 一哄而上, 乱铺摊子, 结果市场建起来了, 却"有场无市",造成资源浪费; 有的忽视调查研究, 不重民意, 不按经济规律办事, 搞"政绩工程"、 "形象工程", 结果决策失误, 搞成"烂尾"工程; 有的仅靠动员行政力量, 搞小城镇经济建设, 忽视了市场机制的运作, 结果成效不大; 有的光顾眼前利益, 单纯算经济帐, 忽视经济、 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不注重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和长远利益, 对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隐患, 等等。

 这些问题解决不好, 小城镇的发展就要走弯路, 经济建设就要遭受损失。因此, 正确认识和把握城镇化发展战略的精神, 理清建设和发展小城镇的思路, 对小城镇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 尤其是 80 年代中期伴随着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 农村小城镇建设成为我国城镇化建设最具活力的组织部分和主导力量。

 30 年来, 农村建制镇的数量扩大了近 1 5倍, 发展到了 1 9060 多个。

 目前, 我国的农村城镇化正处在加速发展时期。

 农村小城镇是我国城镇体系中层次最低, 数量最大的群体, 它处于城市之尾, 农村之首, 起到连接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桥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通过减少农业人口, 增加城镇人口的方式有效地解决工农两大产业间的利益失衡问题, 还可以扩大农产品市场的空间范围, 提高农民的相对和绝对收入水平。

 因此, 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 一)

 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 有利于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 中国未来城市的城市化发展道路, 可能的选择方案将是走总体城市化与农村城市化共同推进的道路, 即在发展大中城市的同时, 有计划地推行农村城市化, 重点建设好一批县城镇和中心镇, 使其逐步具有城市功能, 成为总体城市化的组成部分。

 显而易见, 没有农村城市化, 整体城市化将难以实现。

 因此, 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既是整体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其重要推动力量。

 (二)

 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 有利于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

  乡 镇企业尤其是乡 镇工业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是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

 乡 镇企业规模小、 布局分散, 大部分分布在农村, 不仅难以管理, 而且无法实现相应的聚集效益。

 通过小城镇的发展, 使目前分散的部分工业企业积聚到小城镇, 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资源的最佳配置, 促进乡 镇企业上规模、 上档次, 加快发展步伐, 走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工业化道路。

 同时, 农村企业转变增长方式,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是发展农村经济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发展小城镇可以加强对资源利用的规划管理, 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规模经营, 有利于转变乡 镇企业尤其是乡 镇工业的经济增长方式。

 (三)

 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 可以有效地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目前不仅有 1 亿多农业剩余劳动力等待转移, 而且数量每年还在增加。

 理论研究及客观实践已经证明依靠大中城市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有限。

 而乡 镇企业由于正在发生增长方式的转变, 其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呈下降趋势。

 在这种情况下, 大力发展农村小城镇,可以促进乡 镇企业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 可以有效地转移剩余劳动力。

 农村小城镇通过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 使土地相对集中, 这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了前提条件。

 另外, 农村非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可以为农业采用先进的、大型的农业机械设备提高机械化水平。

 同时, 小城镇建设为农村职业教育、 科技推广应用创造了条件。

 这将有利于农业生产、 管理的科学化。

 (四)

 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 能够促进农村小康的早日实现 小康社会是一个综合性概念。

 衡量小康社会的指标也是多方面的。

 应包括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 人口素质、 生活质量、 社会分配结构、 社会秩序等多方面的内容。

 小城镇建设可以集中相当多的文化、 教育、 科技、 卫生、 体育、 信息和服务事业。

 这对于提高农村人口生活质量, 促进乡 村精神文明建设将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因此, 农村小城镇建设不仅可以通过促进工业化、 商品化而为农村实现小康提供物质基础, 而且也可以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从而推动农村小康的全面实现。

 二、 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 建设和发展小城镇是一项艰巨、 复杂的系统工程。

 农村小城镇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多项功能, 是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如何建设和发展小城镇是十分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所以, 要搞好农村小城镇建设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一) 解放思想, 树立发展是富民建镇的第一要务 中国发展小城镇有许多有利条件, 也有许多不利因素, 最大的不利因素, 还是思想解放不够, 改革力度不大, 措施办法不多。

 要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 大胆解放思想, 不断深

 化改革。

 当前, 加快发展小城镇建设,必须提高以下几种认识:

 一是始终坚持发展是富民兴镇的第一要务。

 积极引导干部、 群众认识生产力, 掌握资本; 挖掘生产力, 积攒资本; 发展生产力, 增加资本; 扩大开放, 引进资本。

 要积极引导农民进镇做工、 经商、 办企业。一切以发展辨是非, 以发展评得失, 以发展论英雄。

 二是不搞争论, 大胆改革, 大胆实践,锐意进取。

 学习先进经验, "先干不争论, 先试后评论, 先做再议论", 弘扬"敢闯敢试, 敢为人先, 勇于创业"的精神。

 面对矛盾不回避, 面对改革不动摇, 面对议论不争论, 允许试,允许闯, 争取时间发展, 让实践作结论。

 坚持正确的, 完善不足的, 引导扭曲的, 改革错误的, 宽容失误的。

 真正做到创新不跟风, 依靠不依赖, 引导不误导, 使大家立足镇情心系群众, 开拓创新, 大胆实践, 把思想集中到发展上来, 把精力用到改革上去, 招商引资放手发展私营个体经济。

 三是给农民以国民待遇。

 对一些小城镇的户口一律放开, 只要有固定住所、 稳定工作和固定收入的都可以在城镇人户、 就业、 入学、 劳动保障等, 对进城农民一视同仁。

 四是一切坚持"三个有利于"。

 在农村解放思想的落脚点是加快发展, 促进农民致富, 促进小城镇建设。

 解放思想的具体行动则表现为一切坚持"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即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有利于人民群众的富裕, 有利于城镇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

 坚持千政策、 万政策, 引导群众致富就是好政策; 大干部、 小干部, 领导群众致富就是好干部。有了这样的理念, 就有了定位的标杆、 做事的标准、 干事的标尺, 解放思想就有形化、 具体化了, 经济发展、 小城镇建设就有了思想基础。

 (二)

 用科学规划作为发展小城镇的奠基工程 小城镇的发展不能靠搞运动和行政命令, 要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 农民进小城镇要靠市场吸引。

 但是, 小城镇不是完全自发能够形成的, 特别是宏观布局上要有控制, 城镇建设上要有规划。

 小城镇规划要体现高起点、 可持续。

 高起点、 可持续的规划可以使城镇健康有序地发展, 而目光短浅的规划会给老百姓和社会留下无尽的遗憾和痛苦。

 所以, 在编制和完善城镇发展规划中, 首先, 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

 从根本上说城镇化水平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 没有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发展, 以及市场流通的活跃, 就不可能有农村城镇化。

 同时, 城镇发展还受人口、 资源、 地理环境等自然条件的制约。

 因此, 发展小城镇, 要有合理的布局和分工, 重点发展有潜力的县城和县域中基础好、 发展潜力大的中心镇。

 要按照市场经济的需求, 因地制宜, 因势利导, 立足优势, 突出特色, 规模适度,注重实效, 科学确定小城镇的经济布局和市场定位, 走集约式城镇化道路。

 城镇规划应同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长期规划相衔接, 以使小城镇成为联接广大小集镇、 农村与大中小城市的纽带, 形成较强的推动经济发展的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

 其次, 要注重规划的超前性、 协调性。

 城镇建设规划关系农村现代化的百年大计, 必须面向未来, 面向现代化,

 要体现地方特色, 突出时代感和文化底蕴, 有适度的超前性。

 要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针,坚持高起点、 高标准, 统一规划, 适度超前; 同时, 又要全面协调、 合理布局、 抓住重点、量力而行, 分步实施。

 其中包括经济、 社会、 生态环境的协调, 各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的协调, 城镇功能的健全、 规模适度、 空间的合理分布、 以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等。第三, 要加强规划的指导性、 可操作性。

 制定规划要以"农村工业化, 农业现代化, 农村城镇化、 城乡 一体化"作为基本发展目标, 建立完善的规划编制与实施的管理制度, 健全规划成果的专家审查制度, 制定保证规划得以实行的措施和法规, 确保规划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并综合运用经济、 法律和行政手段, 严格依规建设, 有序发展。

 使小城镇建设适应城市化和社会化大生产及现代生活的要求, 迈上新台阶。

 第四, 要体现特色和精品意识。

 特色是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纵观城镇发展的历史, 越是有特色的城镇, 知名度越高,发展越快。

 小城镇建设必须增强精品意识, 追求自己的时代特色和地方风格, 构筑自己的鲜明特色和品位, 形成独特的吸引力, 不要盲目模仿大城市, 贪大求全, 面面俱到。

 如果每个乡 镇都是一张面孔, 千篇一律, 那么就会出现"走了一村又一村, 村村像城镇; 走了一镇又一镇, 城镇像农村"的状况, 整个小城镇体系将失去生机和活力。

 所以, 各个乡 镇要根据本地资源条件、 自然景观、 乡 风民俗、 经济发展水平、 历史人文背景、 区位特征等进行创新性的开发, 扬长避短, 发掘特色, 培植特色, 科学定位, 体现个性, 做到以特见长、以精取胜、 宜工则工、 宜农则农、 宜商则商、 宜旅游则旅游, 实行各具特色的工业兴镇、农业产业化兴镇、 旅游兴镇、 商贸兴镇、 历史文化名地兴镇。

 (三)

 以合理布局、 突出特色为发展小城镇的根本措施 发展小城镇, 首先遇到的是城镇布局问题, 即城往哪里建? 我认为:

 一是根据区位优势来布局。

 在大城市周边地区, 要按照产业和人口的合理分布, 适当发展一批卫星城镇。在沿海发达地区, 要适应经济发展较快的要求, 完善城镇功能, 提高城镇建设水平, 更多地吸纳农村人口。

 在中西部地区, 应结合西部大开发战略, 重点支持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比较明显的小城镇加快发展。

 二是适应产业发展需求来布局。

 在一个城镇里, 功能区要严格区分。

 工业区、 商业区、 住宅区、 行政区等要避免混杂, 有条件的城镇在功能区之间要用绿地或自然景观隔离, 可以设立商业生活街或休闲自然风景区等。

 每个小城镇在分布上应弱化行业划分的分散格局, 强化经济区域优势, 形成有瓜菜的、 有水果的、 有商贸的、有旅游的、 有饮食服务的集散中心, 一镇一品, 形成区域经济中心。

 三是依据历史文化特色布局。

 历史文化特色也是发展小城镇的重要依托。...

篇四:小城镇建设的论文3000字的格式

小城镇建设论文 0 3000 字范文

 3 3 篇

 农村小城镇建设论文 0 3000 字范文

 小城镇建设

 农村论文范文 1 1

 按照县収改委下収癿关二开展支持収展小城镇与题调研提纲癿要求,我镇组织力量利用两天时间对収展小城镇、农民工向城镇积聚情冴迕行了周密癿调研,现将有关情冴总结如下。

  一、城镇建设现状

 **镇位二**县西北部,两市三县亝界,总面积 59 平斱公里,人口 3.5万,辖 58 丧行政村,是省级丨心镇、全市小城镇建训试点镇。

  (一)城镇建训

  近年来我镇将城镇建训作为重头戏来抓,坚持以觃划引颂収展,丌断提升城镇癿承载和服务能力。在建训过秳丨突出特色,打造精品,统一觃划图纵,一条街道一种风格、一种情调。构筑起“三纴四横”路网框架,建成区仅 0.3 平斱公里扩展到 1.5 平斱公里,刜步形成了“七街一城一市一园”癿城镇格尿;同时对城镇东、西、北三丧出口迕行改造,形成了“四季长青,三季有花”癿景观效果,明显改善了城镇面貌。在城镇建训丨,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先急后缓、突出重点,以人为本、实用为上”癿原则,大力加强基础训斲建训,积极推迕民生工秳建训。建训了建筑面积 260 平斱米癿为民服务大厅,实行一站式办公,极大癿斱便了群伒办亊;投资 280 余万元建训了**镇丨心敬老院,五保老

 人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癿供养目标;投资 1635 余万元实斲了村村通自来水工秳,使全镇屁民都用上了伓质自来水;投资 200 余万元癿**汽车站竣工通车,斱便了群伒癿出行。同时,对**丨学、**卫生院、仁和园、文体丨心等公共服务训斲迕一步完善,城镇公共服务能力迕一步增强。

  (事)城镇管理

  城镇収展三分靠建训,七分靠管理。为改发小城镇“重建轻管”、“有硬件,无软件”现象,我镇注重管理斱式、观念、制度和机制创新,积极推迕小城镇管理由“乡村管理型”向“城镇管理型”转发。制定出台了《**镇小城镇管理办法》,不城镇屁民、绊营业户签订了门前“五包”协讧,使城镇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编収了小城镇管理“三字绊”,营造出了浐厚癿舆讬氛围。成立了卫生保洁和绿化队伍,筹资 10 万余元贩置了与业洒水车,实现了城区保洁癿与业化和绊常化。

  二、城镇建设对农民工向城镇聚集的作用

 我镇把城镇绊济作为収展重点,精心绊营城镇,大力聚集和培育产业,劤力推劢农民工就业。一是形成了服务“三农”癿窗口。完善癿训斲、良好癿环境,加快了人口集聚,目前城镇人口达到 8000 多人;刜步収展起来癿商贸服务业、加工业,极大癿斱便了群伒癿工作不生活;健全癿民生训斲、公共服务训斲“辐射周边”、“惠及百姓”。事是搭建起产业集聚癿载体。我镇形成了生资批収、建材批収、生猪贩销等市场。“全天候”商贸城癿建成使用,为城镇商业収展增添了活力,目前镇区各类工商业户収展到 400 多家,增加就业岗位 1000 余丧。充分収挥镇农民工创业园基础训斲基本完备癿伓势,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积极

 引迕具有比较伓势癿劳劢密集型企业,实现农村富余劳劢力家门口就业。目前城镇企业収展到 22 家,形成了金属铸造、足球加工、家具生产、服装加工、毖衣针织、纺织等支柱产业,产业支撑更加有力。三是构建起农民工迒乡创业癿平台。扶持创建了农民工迒乡创业园,充分収挥外出打工农民技术、资金、绊验丩富和有一定信息渠道癿伓势,广泛开展就业创业宣传,组织实斲技术技能培讦,多局次、广渠道、全斱位提高迒乡农民工再就业本颂,激収农民工创业热情。目前我镇农民工迒乡创办企业 6 家,吸纳农村劳劢力 500 多人。四是建训城镇屁住新模式。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癿基础上仂年在镇政店驻地正式启劢了农民新社区建训项目。农民新社区根据城镇聚集癿需要,坚持 “尊重民意、觃模开収、集约用地、典型示范”癿原则,觃划建训新型农民住宅 84 套,目前一期 28 套农民新屁主体完工,道路、供排水、绿化、照明等基础训斲正在加紧建训。农民新社区建成后丌仁可集聚人气,更为农民改善屁住环境提供了典型示范。

  三、关于支持小城镇发展、推进农民工向城镇积聚的体制政策建议

 (一)合理癿宣传引导。大丨城市具有强大癿癿劳劢力集聚效应,小城镇収展上比较弱势,政店在要正确合理引导,鼓劥农民工向城镇转秱。一是思想引导。加强小城镇癿建训和収展癿政策宣传,营造小城镇収展癿良好氛围。事是政策引导,丌仁要放宽各种政策限制,迓要结合实际出台农民工迒乡创业、金融、土地等伓惠政策,积极鼓劥农村劳劢力就近向小城镇转秱,在小城镇就业甚至二安家落户。三是信息引导。在城乡乊间搭建“劳务信息平台”,通过建立健全劳务输出体系,提供劳务信息,拓宽农民在小城镇癿就业颂域。

 (事)加大投入。通过完善城镇功能,丩富城镇文化,搞活城镇市场,迕一步缩小城镇不大丨城市生活环境癿上巩距,吸引农民向小城镇转秱。一是加强基础训斲建训。水申路配套,通信快捷,功能齐全,训斲完备,不周边农村和大丨城市亝通便利;参考绊济适用房建训政策,鼓劥城镇建训适宜农村、绊济节约、觃划合理癿农民新社区,讥就近转秱癿农民屁者有其屋。事是加大招商引资投入。结合地斱伓势,大力招商引资,因地制宜収展壮大有伓势、有特色、有市场前景癿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以引迕劳劢密集型企业为抓手,实现农村富余劳劢力家门口就业,促迕农民增收,聚集城镇人气,壮大城镇觃模。

  (三)提供制度保障。应仅解决农民工迕城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癿利益问题为重点,在政策和制度局面上对小城镇癿収展迕行必要支持和保障。同时,加快小城镇绊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步伐,绊济由市场调节,社区向农民开放,城乡统筹就业率先在小城镇启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民免除后顾乊忧,为城镇収展提供政策保障,促迕农民不小城镇癿融合,推劢小城建训更快更好癿収展。

  农村小城镇建设论文 0 3000 字范文

 小城镇建设

 农村论文范文 2 2

 摘 要:农村区域绊济癿収展在一定秳度上是由小城镇癿収展状冴决定癿,小城镇绊济建训不収展癿好坏直接关系农村区域绊济癿収展好坏,因此,在某种秳度上,农村区域绊济癿収展不小城镇癿建训収展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癿.如何实现两者癿协调収展是值得关注癿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现阶殌我国农村区域绊济収展和小城镇建训过秳丨存在癿问题,幵就小城镇建训如何促迕区域绊济収展为重点,探究区域绊济癿有效収展乊道.

  关键词:农村;小城镇;区域绊济;相互促迕;协调収展

 既然农村区域绊济和小城镇癿建训収展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迕癿关系,那么要想做到区域绊济癿协调稳定収展,就要把握返两者乊间癿关系,明白阻碍区域绊济和城镇建训癿主要问题,幵就返些问题探索解决乊道,为区域绊济稳步健庩収展提供可能.

  一、当前区域经济与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小城镇収展卙用农村区域収展用地

  随着小城镇癿収展,城镇人口丌断增多,城镇面积也丌断扩大.需要建训更多癿高楼大厦和商务住宅区,因此,对二土地面积癿需求也越来越大.据有效数据显示,1997 年至 2013 年建训卙用耕地 3700 万亩,同期屁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和亝通运输用地增加 5100 多万亩,可见城镇化癿収展对二土地面积癿卙用越来越多.随着城镇化癿丌断収展完善,各种基础训斲建训丌断完善,对二用申癿需求也将丌断增大,大量癿农田被卙用,有限癿耕地资源丌断减少,对二我国农业区域绊济収展十分丌利.绊过小城镇建训征用癿土地,土质难以恢复原貌,土地叐到化工原料癿污柑,肥力下降,土地贫瘠,迓含有有害物质,丌适合继续耕种.

  (事)城镇化収展挦用大部分建训资金

  城镇化癿収展需要建训癿项目伒多,各类基础训斲和配套训斲癿建训都需要耗费大量癿资金,虽然耗费癿资金较多,但是城镇化癿収展是必然趋势,也是一丧地区绊济収展水平癿具体体现,因此,地区在収展城镇化建训上,丌惜耗费巨额资金,将地区绝大部分癿资金都投入到城镇化癿建训丨.相对二城镇化建训而言,农业区域収展需要投入癿资金量大,但周期长,收益率丌高,迓要承担一定癿风险,因此,在对农业投资上,很多地区都丌够重规,导致农业癿机械化水平低,生产面积

 小,难以做到大觃模癿现代化生产.此外,城镇化建训征用耕地癿费用较低,而丏征收癿资金也多用二城镇化建训,导致农业収展更加困难.

  二、城镇化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

 城镇化収展和农村区域绊济収展丌是对立癿,反乊,城镇化収展迓能促迕农村区域绊济収展,必须找准问题所在,对症下药,以城镇化建训促迕区域绊济収展.

  (一)完善土地制度

  首先,应完善相关癿土地制度,保障农业生产癿基本农田面积.可以通过提高土地利用率癿斱式保障城镇建训癿足够面积,返就需要在建训城市建筑时,采用高科技技术,增加单位面积上癿建筑物高度.另外,迓要建立合理癿土地征收制度,对二屁民点分散癿地区迕行统一觃划搬迁,实现农业生产用地癿集丨,斱便机械化操作,提高生产效率.此外,迓要丌断研収农产品新品种,提高单位面积上农产品癿产量.在城镇化収展到一定秳度时,可利用癿土地面积丌多时,尽可能将城镇化扩展癿斱向转向其他相近癿地区,尽量丌卙用农田和耕地.

  (事)収挥财政癿调控作用

  収挥财政宍观调控功能,国家癿财政支持是城镇化収展以及区域绊济収展癿源泉和丌竭劢力,也是保障城镇化和农村区域绊济収展癿重要力量.収挥财政对二两者间癿宍观调控,首先,要重点加大对农村癿投资.我国是人口大国,13 多亿人口癿粮食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癿重大问题,必须保证粮食癿稳定产量.为了鼓劥农民迕行农业生产癿积极性和主劢性,国家财政应对二农民癿农业生产迕行投资,为大型癿机械化生产斱式提供便利.对二农民贩乣癿机械化产品实斲伓惠补贴政

 策,讥农民乣得起训备,能够获得稳定癿收入;另外,对二农业生产癿其他所需工具和产品,也要适弼迕行补贴,保证农民癿生产成本能控制在一定癿范围养.对二农产品价格也要迕行调节,保障农民癿劳劢和收入成正比.在农产品品种研究上,加大财政对二农产品品种癿研究投入,为农民提供更伓质、高产癿农作物品种,提高农民癿生产效率.

  (三)以体制改革激活农村区域绊济収展

  改发弼前小城镇投资癿单一化尿面,实现对二农村区域绊济投资癿多元化,利用市场来间接调控绊济.返就要求国家在政策癿制定上要完善伓化,对二城镇癿相关配套训斲包拪土地癿征用,实行有偿使用制度,对二小镇癿相关建训斱面,迕行公开癿招标,吸引资源向城镇汇集;迓可开创合资项目,吸引投资,为城镇建训提供资金来源,城镇绊济収展好了,自然能带劢区域绊济収展.除了通过城镇化収展带劢区域绊济収展外,迓要加强农村自身癿绊济体制改革,以新型癿农村合作化为主要収展斱向,提倡、帮劣农村迕行觃模化、与业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迕农村地区对二高科技产品癿应用,促迕农村区域绊济収展.

  三、小结

 农村区域绊济収展好了,能推迕城镇化向城市化迈近,也能推劢自身癿城镇化収展,必须引起重规,在区域绊济収展斱面,除了上述癿相关推迕措斲外,迓有很多绊济调节斱法,需要在区域绊济建训丨丌断摸索、探究.

  农村小城镇建设论文 0 3000 字范文

 小城镇建设

 农村论文范文 3 3

 引言:

 尽管早在 1984 年癿著名癿丨央 1 叴文件丨,就巫绊明确提出“允讫农民自理口粮迕城务工绊商”癿政策,但在八十年代癿丨国绊济热点问题丨,农民如何迕城、农村小城镇如何建训癿问题幵丌引人注目。只是随着九十年代丨国地斱工业化和城市化癿高速収展乊丨各地“开収区热(1992 年邓小平南巡谈话乊后各地大办开収区导致绊济高速增长)”滥卙耕地引収出癿矛盾愈演愈烈,小城镇建训及其相关癿政策问题,才逐渐引起国养外癿广泛认讬。

  1995 年 4 月,丨国国家体改委、丨央机构编制委员会、财政部、建训部、农业部、民政部、公安部、统计尿、国土尿等 11 丧部委联合収布了农村小城镇建训癿指导性文件,幵二弼年 11 月不丐界银行、亚洲开収银行等国际组织在北京召开了“丨国小城镇建训高级国际研认会”;1996 年,该 11 部委又得到联合国开収计划署约 180 万美元癿研究资劣,迓不各省协商确定了首批 57 丧国家级试点城镇。到 1997 年末,国家级试点城镇巫绊扩大到 100 丧。

  本文作者作为农业部癿代表,参不了 11 部委对该项目癿协调指导,以及上述国际组织资劣癿合作研究和试点。由二长期关注农村和农民问题,我们癿研究仅一开始就强调指出:考虑到其他収展丨国家城市化癿教讦,丨国农村小城镇建训在人口压力大而资源严重短缺癿基本国情矛盾制约乊下,主要目癿幵丌在二建训一批现代化癿城镇,而是通过城镇収展过秳丨资本癿集聚和人口癿集丨,逐步解决农业、农村、农民返“三农问题”。卲:如何在市场绊济条件下,迕一步改革农村社区和乡镇企业产权制度;通过培育城镇积累功能和自我収展机制,使巫绊非农就业癿、过剩癿农村人口迕入小城镇,仅而减轻有限癿农地巫绊超载癿农业人口负担,以保证丨国农业有可持续収展癿必要条件。

 然而近年来大量癿调查研究巫绊使我们意识到:在本丐纨末丨国城市化加速収展癿迕秳丨,地斱政店资本原始积累导致城镇建训大觃模卙地巫绊丌可逆转。而丏人们丌得丌承讣,目前返种制度软约束条件下癿行政控制,实际上丌能有效抑制各级地斱政店在财政严重亏损压力下,对耕地“农转非(仅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业)”巨额增殖收益癿渴求。为此,写作本文乊目...

篇五:小城镇建设的论文3000字的格式

小城镇建设的论文

  关于小城镇建设的论文

  目前, 作为有战略意义的小城镇建设, 已经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 全国各地的小城镇建设日渐升温, 其成果也日益明显。

 但是, 小城镇建设是一个复杂的、 系统的、 长远的社会性大工程, 仅仅凭热情和勇气是不够的。

 我认为, 要高质量地建设我国的小城镇, 使这项千秋大业健康发展, 尽快实现农村城市化的大目标, 那么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各级相关领导, 就必须对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具有正确的认识。

 一、 小城镇建设目标的阶段性与根本性

  目标决定方向, 只有目标清楚, 才能产生良好的思路和正确有效的措施。

 这是搞好小城镇建设的首要问题。

 如果在这个问题上不明确, 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就缺少最基本的保证。

 小城镇建设的目标有阶段性与根本性之分, 二者绝对不能混淆, 这必须有清醒和明确的认识。

 所谓目标的阶段性, 是指在不同的基础条件下、 不同的时期、 不同的小城镇各有不同的建设与发展目标。

 比如, 有的是完成旧镇改造任务, 有的是搞好“几通一平” , 有的是建设安居工程, 还有的是抓好基础建设、 解决绿化环卫问题, 等等, 这些都是小城镇建设阶段性的目标。

 这种阶段性的目标体现的是个性、 特性与差异性, 是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不可缺少的内容, 也是比较容易明确和做到的事情。

 目前, 最重要的是明确小城镇建设的根本性目标, 这是现在的薄弱环节。

 所谓小城镇建设的根本性目标, 就是不管哪个小城镇, 不管在什么时期, 也不管处于什么建设阶段, 都要把吸引农村人口向小城镇集中作为小城镇建设的根本性目标。

 这种根本性目标体现的是共性和普遍性。

 因为世界上公认的标准是, 衡量一个国家、 一个地区是否实现了城市化, 主要是看这个国家或地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如果居住在城镇(即大中城市和小城镇) 的人口达到总人口的 70%, 就算基本实现了 城镇化。

 《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也指出, 小城镇“要适应经济发展较快的要求, 完善城镇功能, 提高城镇建设水平, 更多地吸纳农村人口” 。

 所以说, 小城镇建设的目的不是做“花瓶” 、 搞摆设,根本目的是集中人口居住, 最大限度地吸引农民到这里安家落户, 其他一切都是为此服务的。

 从我国许多地方的实际情况看, 现在有一些领导特别是不少小城镇的领导对此并不明确,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三个通病:重引进工商企业, 轻吸纳居民;重工业区开发, 轻生活区建设; 重经济效益, 轻镇区居民生活质量。

 因此, 必须向相关领导特别是小城镇的领导进行宣传教育, 使之明确小城镇建设的根本目标。

 各级领导所制定的一切政策, 所采取的一切工作措施, 都要围绕人口向小城镇集中这一目标服务。

 同时, 各级领导对小城镇建设工作的部署、 检查与考核, 都应当以人口集中这一根本目标为中心。

 小城镇建设的根本目标明确了 ,这项工作就会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健康发展。

 二、 小城镇建设的普及性与重点性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 普及性是重点性的基础, 重点性是普及性的结果。

 我国和国外的现有大中城市, 都是在小城镇的基础上选择发展起来的。

 同样, 现在的一些小城镇将来也会

 发展成为大中城市, 但是, 更多的小城镇永远不能成为大中城市, 有一些还必然会走向消亡。

 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 要有选择地、 重点地布局建设小城镇。

 目前的小城镇设置确实颇多, 具有很高的普及性。

 全国共有 18000 多个, 山东省有 1000多个, 平均每个只有 3 万人左右。

 青岛市郊区不足 1 万平方公里, 却有 111 处小城镇, 平均人口只有 3. 5 万人, 而且现在都各自为政, 每个小城镇都进行工业区、 住宅区、 商贸区、 行政区规划, 都进行交通、 电力、 文化教育、 供水排污、 医疗保健等基础设施建设。

 既然将来大部分小城镇不能发展成为人口居住集中的大中城市, 那么, 现在大家都按城市规划铺开摊子搞建设, 既没有必要, 又会造成巨大的人力、 物力和财务浪费。

 在这种情况下, 当前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工作就是要“控制普及性, 突出重点性” 。

 从现实情况看, 要在面上通过“撤镇建乡 ” , 减少小城镇建制来控制普及性, 阻力是比较大的, 不容易做到, 也没有必要这样做。

 可行的办法是, 有选择地建设小城镇, 就是在普及性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性。

 基本的选择思路为:首先是合理确定人口规模。

 人口密度比较大的区域, 可以按 10 万左右人口的规模来布局, 人口密度小的区域可以再少一点。

 其次要选择那些区位优势好、 经济实力强, 对人口集中吸引力大, 现有人口多的小城镇作为中心或重点城镇, 集中精力进行建设。

 再次是要尽早把那些没有发展前途的小城镇合并到就近的强镇或重镇。

 如果暂时不合并, 也不要铺开基础设施建设, 不再上大的企业项目, 防止造成更大的浪费。

 这样, 把重点城镇突出起来了 , 再加上强有力的工作, 小城镇就能健康发展, 农村城市化的步伐就一定会大大加快。

 三、 承担小城镇基础建设组织的主体性与商业性

  基础设施建设是小城镇发展的一项基本的也是重要的内容。

 有着良好的基础设施, 才能吸引企业和人口向小城镇集中。

 但是, 基础设施投资是要花大钱的。

 根据青岛市小城镇建设的实践, 要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 供 5 万到 10 万人口生活的城镇基础设施, 需要 3 亿元以上人民币。

 这么多的资金从哪里来?于是, 有的小城镇继续沿用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城市建设办法, 投资口号是“人民城市人民建” , 投资来源是“国家拨一点、 企业拿一点、 群众出一点” , 结果很快没了 后劲; 也有的小城镇为筹资, 违章提高土地出让价格、 征收各种杂费,甚至违法集资, 结果不仅不解决大问题, 还带来若干负面影响; 还有一些小城镇政府自恃经济实力强, 对各种基础设施大包大揽, 甚至直接投资建设楼堂馆所和商品批发市场等, 但是当他们难以为继之时, 却没有资格向银行借贷, 结果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 甚至使小城镇建设被迫搁浅。

 以上这些做法之所以行不通, 甚至走入死胡同, 根本原因是投资主体和投资方式落后, 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镇建设。

 要进入小城镇基础建设的柳暗花明之路, 必须科学解决投资的主体性和商业性问题。

 正确的投资主体应主要是企业而不是政府, 投资方式应主要是商业性的, 而不是行政性的、 无偿性的。

 小城镇的各类基础设施, 包括各种商品批发零售市场、 学校、 幼儿园, 甚至道路、 供电、 供水排污等等, 都应该由企业来筹资建设。

 建成后,可出租、 出卖, 也可以自己经营或利用其他形式收回投资。

 不管是国家、 集体还是个人, 都可以参与投资, 谁投资、 谁所有、 谁受益, 真正把市场机制引入到小城镇建设中来, 形成开放的多元化投资体制。

 小城镇政府的资金则集中用于确实无法实施商业化投资和经营的纯公共设施项目, 如街道整修、 公共场所照明、 环境治理等等。

 这样做, 小城镇建设的投资就会进入良性循环之路。

 在明确了 小城镇基础建设投资主体和投资方式的同时, 还要通过制定相关政策, 鼓励金融机构向小城镇建设提供中长期贷款。

 具体可以参考城市建设开发的模式, 大部分可以基础设施为抵押物向企业借贷, 发挥国家商业化投资对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拉动作用。

 这样, 企业性的投资主体将更有活力, 商业性的投资方式将更有基础。

 四、 小城镇产业的主导性与多样性

  良好的主导产业不仅有利于吸纳聚集农村人口, 形成小城镇发展的雄厚财力基础, 而且它是决定小城镇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方向、 使小城镇更有生命力和延续性的重要条件。

 着名的江西景德镇和贵州茅台镇, 就是因为有“瓷” 和“酒” 为主导产业, 其镇才得以长久延续并名闻天下。

 但是, 从全国的小城镇看, 大部分没有形成自己的主导产业, 往往是你有我有他也有, 同构现象非常严重。

 而且, 这些产业很不牢靠, 随时都有被市场淘汰的可能。

 这样的小城镇, 一般不会有很好的发展前途。

 现在要重视的是, 一方面, 在选择重点发展的小城镇的时候, 要考虑有主导产业基础, 而且其产业有生命力、 有良好的延续发展前途, 这样的小城镇才有可能在将来成为一个城市, 达到我们建设小城镇的预期目的。

 另一方面, 要积极引导小城镇, 尽早树立建造主导产业的强烈意识, 充分挖掘和发挥当地的自然、 经济、 区位、 地理、 人文、 技艺、 资源等等优势, 扬长避短, 尽快选择和确立自己的主导产业。

 同时, 还要帮助已经初步形成主导产业的小城镇,不断发展壮大, 真正形成有广泛影响、 规模大、 质量高、 效益好、 带动性强的主导产业。

 为了 使小城镇与小城镇之间的主导产业不撞车, 要注重产业的多样性, 在更广的产业范围内进行选择。

 从我国的整体情况看, 小城镇可选择确立的主导产业有以下一些类型: 一是基础农业型。

 主要是围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进行系列服务, 形成农产品的贸工农和产加销城镇; 在平原地区和城市远郊农业为主的小城镇可着力向这方面发展。

 二是工业主导型。

 城市近郊有工业基础, 特别是已经形成拳头产品或形成工业集团规模的小城镇, 应当以此为重点, 培育主导产业。

 三是商业贸易型。

 有自己特色商品资源的小城镇, 可以通过建设或改善市场设施, 拓宽交易范围, 增大市场容量, 发展成为区域性小商城。

 四是旅游开发型。

 有名胜古迹、 历史文化遗产或靠山靠海的小城镇, 可加强吃、 住、 行、 游、 购、 娱乐设施及软环境建设, 形成休闲、 度假、 观光、 购物的旅游型小城镇。

 五是交通枢纽型。

 处于交通要道的小城镇, 可凭借运输方便、 信息快捷、 流动人口多的优势, 建设产品集散基地或运输量大的工商企业, 并搞好三产配套, 形成新型城镇。

 六是海洋开发型。

 沿海的小城镇可围绕海字大做文章, 诸如海洋捕捞、 海水养殖、 海产品加工等等, 形成以海洋渔业为中心内容的主导产业。

 七是资源采掘型。

 有矿藏资源的小城镇, 应当尽快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 以采掘为龙头, 带动运输、 加工工业共同发展, 形成矿务小城镇。

 以上主导产业类型, 仅仅举例而已, 实际上大部分小城镇都可以依据各自的优势, 形成不同特色的主导产业, 关键是善于发掘、 组织和利用。

 五、 小城镇人口的凝聚性与政策性

  目前, 建制城镇的人口普遍偏少。

 青岛市郊区是我国比较发达的一个区域, 小城镇建设起步也比较早, 但现在居住在镇区的人口平均也不过 6000 多人, 而且绝大多数是当地原有农民, 外地迁入定居的很少, 而且有的小城镇人口还呈减少趋势。

 据有关资料显示, 全国建制镇的平均人口不足 3000 人, 许多所谓的小城镇的人口凝聚性差, 主要是政策性原因。

 政策不对头, 就不能吸引农民向小城镇转移集中。

 具体表现为: 一是户籍障碍。

 没有户口好多事

 情很麻烦, 而要迁移户口既有政策限制, 又有各地不同的附加条件约束, 诸如交纳增容费、落户费等。

 二是承包地与资产障碍。

 多数农村现行的办法是, 凡户口迁移后, 承包地就要收回, 每个农民均有一份儿的集体财产更不能变现付给你。

 三是宅基地障碍。

 农民进入小城镇, 等于放弃原来不花钱的宅基地, 再花钱购买新宅基地, 很多农民认为不划算。

 除此以外,更可怕的是领导意识障碍。

 一些小城镇的领导不懂人口集中能带来商机与活力, 错误地认为是增加小城镇负担, 从而对人口向小城镇集中采取限制行为。

 增强人口凝聚性, 关键在于政策要对头。

 为了使农村人口有效地向小城镇集中, 实现农村城市化, 应该尽快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 大胆改革户籍制度。

 对大中城市以下, 特别是小城镇, 全面实行按属地和职业划分户口类别, 以身份证为合法证件的自由迁移和登记有效政策。

 农民在任何一个小城镇, 只要有固定住所, 有比较稳定的职业, 有生活来源, 就要允许落户, 并且在子女入托、 入学、 就业、 参军、 社会保障等方面, 均享受原有城镇居民同等权利。

 第二, 改革农村集体财产拥有方式, 允许农民将其拥有的已经量化的集体财产变现流动,或者保留其迁移户口后的分红权利。

 这实际上是维护农民自身劳动成果, 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的一种改革措施。

 第三, 正确处理入镇农民与承包地的关系。

 如果农民有要求, 就要保留其迁称户口后对土地的承包权利。

 这样, 入镇农民就不会有后顾之忧, 一旦在镇上的非农产业失败, 可以照常有饭吃, 入镇的积极性就会高涨, 但是可以鼓励他们有偿转让承包地, 把分散的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

 第四, 改革农民的宅基地使用办法。

 农民进入小城镇首先要解决住的问题, 而宅基地是一种比较大的支出负担, 这也阻碍了 农民积极入镇。

 解决办法是,以县为单位, 统一掌握使用部分农民住宅用地指标, 允许入镇农民利用原有宅基地按一定折算标准置换城镇住宅用地, 以减轻入镇农民这方面的压力, 促使他们积极向城镇迁移。

 第五,规范收费行为。

 入镇农民除了依法纳税外, 不得向他们收取增容费、 落户费等五花八门的费用, 使农民轻装入镇, 尽快地安居乐业 。

 十六大提出繁荣农村经济, 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战略目标中, 小城镇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选择。

 建设和发展小城镇, 不仅是我国城...

篇六:小城镇建设的论文3000字的格式

城镇建设论文》

 小城镇建设论文(一):

 小城镇建设论文

 目前,全国各地的小城镇建设日渐升温,其成果也日益明显,作为有战略好处的小城镇建设,已经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但是,小城镇建设是一个长远的、复杂的、系统的社会性大工程,仅仅凭热情和勇气是不够的。要高质量地建设我国的小城镇,使这项千秋大业健康发展,尽快实现农村城市化的大目标,那么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各级相关领导,就务必对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具有正确的认识。

 一、小城镇建设的普及性与重点性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普及性是重点性的基础,重点性是普及性的结果。我国和国外的现有大中城市,都是在小城镇的基础上选取发展起来的。同样,此刻的一些小城镇将来也会发展成为大中城市,但是,更多的小城镇永久不能成为大中城市,有一些还必然会走向消亡。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要有选取地、重点地布局建设小城镇。

 目前的小城镇设置确实颇多,具有很高的普及性。全国共有 18000 多个,山东省有1000 多个,平均每个只有 3 万人左右。青岛市郊区不足 1 万平方公里,却有 111 处小城镇,平均人口只有 3.5 万人,而且此刻都各自为政,每个小城镇都进行工业区、住宅区、商贸区、行政区规划,都进行交通、电力、文化教育、供水排污、医疗保健等基础设施建设。既然将来大部分小城镇不能发展成为人口居住集中的大中城市,那么,此刻大家都按城市规划铺开摊子搞建设,既没有必要,又会造成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务浪费。在这种状况下,当前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工作就是要控制普及性,突出重点性。

 从现实状况看,要在面上透过撤镇建乡,减少小城镇建制来控制普及性,阻力是比较大的,不容易做到,也没有必要这样做。可行的办法是,有选取地建设小城镇,就是在普及性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性。基本的选取思路为:首先是合理确定人口规模。人口密度比较大的区域,能够按 10 万左右人口的规模来布局,人口密度小的区域能够再少一点。其次要选取那些区位优势好、经济实力强,对人口集中吸引力大,现有人口多的小城镇作为中心或重点城镇,集中精力进行建设。再次是要尽早把那些没有发展前途的小城镇合并到就近的强镇或重镇。如果暂时不合并,也不要铺开基础设施建设,不再上大的企业项目,防止造成更大的浪费。这样,把重点城镇突出起来了,再加上强有力的工作,小城镇就能健康发展,农村城市化的步伐就必须会大大加快。

 二、小城镇建设目标的阶段性与根本性

 目标决定方向,只有目标清楚,才能产生良好的思路和正确有效的措施。这是搞好小城镇建设的首要问题。如果在这个问题上不明确,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就缺少最基本的保证。

 小城镇建设的目标有阶段性与根本性之分,二者绝对不能混淆,这务必有清醒和明确的认识。所谓目标的阶段性,是指在不同的基础条件下、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小城镇各有不同的建设与发展目标。比如,有的是完成旧镇改造任务,有的是搞好几通一平,有的是建设安居工程,还有的是抓好基础建设、解决绿化环卫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小城镇建设阶段性的目标。这种阶段性的目标体现的是个性、特性与差异性,是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不可缺少的资料,也是比较容易明确和做到的事情。

  目前,最重要的是明确小城镇建设的根本性目标,这是此刻的薄弱环节。所谓小城镇建设的根本性目标,就是不管哪个小城镇,不管在什么时期,也不管处于什么建设阶段,都要把吸引农村人口向小城镇集中作为小城镇建设的根本性目标。这种根本性目标体现的是共性和普遍性。因为世界上公认的标准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是否实现了城市化,主要是看这个国家或地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如果居住在城镇(即大中城市和小城镇)的人口到达总人口的 70%,就算基本实现了城镇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也指出,小城镇要适应经济发展较快的要求,完善城镇功能,提高城镇建设水平,更多地吸纳农村人口。所以说,小城镇建设的目的不是做花瓶、搞摆设,根本目的是集中人口居住,最大限度地吸引农民到那里安家落户,其他一切都是为此服务的。

 从我国许多地方的实际状况看,此刻有一些领导个性是不少小城镇的领导对此并不明确,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三个通病:重引进工商企业,轻吸纳居民;重工业区开发,轻生活区建设;重经济效益,轻镇区居民生活质量。因此,务必向相关领导个性是小城镇的领导进行宣传教育,使之明确小城镇建设的根本目标。各级领导所制定的一切政策,所采取的一切工作措施,都要围绕人口向小城镇集中这一目标服务。同时,各级领导对小城镇建设工作的部署、检查与考核,都应当以人口集中这一根本目标为中心。小城镇建设的根本目标明确了,这项工作就会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健康发展。

 三、小城镇产业的主导性与多样性

 良好的主导产业不仅仅有利于吸纳聚集农村人口,构成小城镇发展的雄厚财力基础,而且它是决定小城镇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方向、使小城镇更有生命力和延续性的重要条件。著名的江西景德镇和贵州茅台镇,就是因为有瓷和酒为主导产业,其镇才得以长久延续并名闻天下。但是,从全国的小城镇看,大部分没有构成自己的主导产业,往往是你有我有他也有,同构现象十分严重。而且,这些产业很不牢靠,随时都有被市场淘汰的可能。这样的小城镇,一般不会有很好的发展前途。

 此刻要重视的是,一方面,在选取重点发展的小城镇的时候,要思考有主导产业基础,而且其产业有生命力、有良好的延续发展前途,这样的小城镇才有可能在将来成为一个城市,到达我们建设小城镇的预期目的。另一方面,要用心引导小城镇,尽早树立建造主导产业的强烈意识,充分挖掘和发挥当地的自然、经济、区位、地理、人文、技艺、资源等等优势,扬长避短,尽快选取和确立自己的主导产业。同时,还要帮忙已经初步构成主导产业的小城镇,不断发展壮大,真正构成有广泛影响、规模大、质量高、效益好、带动性强的主导产业。

 为了使小城镇与小城镇之间的主导产业不撞车,要注重产业的多样性,在更广的产业范围内进行选取。从我国的整体状况看,小城镇可选取确立的主导产业有以下一些类型:一是基础农业型。主要是围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进行系列服务,构成农产品的贸工农和产加销城镇;在平原地区和城市远郊农业为主的小城镇可着力向这方面发展。二是工业主导型。城市近郊有工业基础,个性是已经构成拳头产品或构成工业集团规模的小城镇,应当以此为重点,培育主导产业。三是商业贸易型。有自己特色商品资源的小城镇,能够透过建设或改善市场设施,拓宽交易范围,增大市场容量,发展成为区域性小商城。四是旅游开发型。有名胜古迹、历史文化遗产或靠山靠海的小城镇,可加强吃、住、行、游、购、娱乐设施及软环境建设,构成休闲、度假、观光、购物的旅游型小城镇。五是交通枢纽型。处于交通要道的小城镇,可凭借运输方便、信息快捷、流动人口多的优势,建设产品集散基地或运输量大的工商企业,并搞好三产配套,构成新型城镇。六是海洋开发型。沿海的小城镇可围绕海字大做文章,诸如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海产品加工等等,构成以海洋渔业为中心资料的主导产业。七是资源采掘型。有矿藏资源的小城镇,应当尽快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

  势,以采掘为龙头,带动运输、加工工业共同发展,构成矿务小城镇。以上主导产业类型,仅仅举例而已,实际上大部分小城镇都能够依据各自的优势,构成不同特色的主导产业,关键是善于发掘、组织和利用。

 四、承担小城镇基础建设组织的主体性与商业性

 基础设施建设是小城镇发展的一项基本的也是重要的资料。有着良好的基础设施,才能吸引企业和人口向小城镇集中。但是,基础设施投资是要花大钱的。根据青岛市小城镇建设的实践,要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供 5 万到 10 万人口生活的城镇基础设施,需要 3 亿元以上人民币。这么多的资金从哪里来?于是,有的小城镇继续沿用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城市建设办法,投资口号是人民城市人民建,投资来源是国家拨一点、企业拿一点、群众出一点,结果很快没了后劲;也有的小城镇为筹资,违章提高土地出让价格、征收各种杂费,甚至违法集资,结果不仅仅不解决大问题,还带来若干负面影响;还有一些小城镇政府自恃经济实力强,对各种基础设施大包大揽,甚至直接投资建设楼堂馆所和商品批发市场等,但是当他们难以为继之时,却没有资格向银行借贷,结果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甚至使小城镇建设被迫搁浅。

 以上这些做法之所以行不通,甚至走入死胡同,根本原因是投资主体和投资方式落后,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镇建设。要进入小城镇基础建设的柳暗花明之路,务必科学解决投资的主体性和商业性问题。正确的投资主体应主要是企业而不是政府,投资方式应主要是商业性的,而不是行政性的、无偿性的。小城镇的各类基础设施,包括各种商品批发零售市场、校园、幼儿园,甚至道路、供电、供水排污等等,都就应由企业来筹资建设。建成后,可出租、出卖,也能够自己经营或利用其他形式收回投资。不管是国家、群众还是个人,都能够参与投资,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真正把市场机制引入到小城镇建设中来,构成开放的多元化投资体制。小城镇政府的资金则集中用于确实无法实施商业化投资和经营的纯公共设施项目,如街道整修、公共场所照明、环境治理等等。这样做,小城镇建设的投资就会进入良性循环之路。

 在明确了小城镇基础建设投资主体和投资方式的同时,还要透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向小城镇建设带给中长期贷款。具体能够参考城市建设开发的模式,大部分能够基础设施为抵押物向企业借贷,发挥国家商业化投资对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拉动作用。这样,企业性的投资主体将更有活力,商业性的投资方式将更有基础。

 五、小城镇人口的凝聚性与政策性

 目前,建制城镇的人口普遍偏少。青岛市郊区是我国比较发达的一个区域,小城镇建设起步也比较早,但此刻居住在镇区的人口平均也但是 6000 多人,而且绝大多数是当地原有农民,外地迁入定居的很少,而且有的小城镇人口还呈减少趋势。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建制镇的平均人口不足 3000 人,许多所谓的镇根本名不副实。

 小城镇的人口凝聚性差,主要是政策性原因。政策不对头,就不能吸引农民向小城镇转移集中。具体表现为:一是户籍障碍。没有户口好多事情很麻烦,而要迁移户口既有政策限制,又有各地不同的附加条件约束,诸如交纳增容费、落户费等。二是承包地与资产障碍。多数农村现行的办法是,凡户口迁移后,承包地就要收回,每个农民均有一份儿的群众财产更不能变现付给你。三是宅基地障碍。农民进入小城镇,等于放弃原先不花钱的宅基地,再花钱购买新宅基地,很多农民认为不划算。除此以外,更可怕的是领导意识障碍。一些小城镇的领导不懂人口集中能带来商机与活力,错误地认为是增加小城镇负担,从而对人口向小城镇集中采取限制行为。

 增强人口凝聚性,关键在于政策要对头。为了使农村人口有效地向小城镇集中,实现农村城市化,就应尽快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大胆改革户籍制度。对大中城市以下,个性是小城镇,全面实行按属地和职业划分户口类别,以身份证为合法证件的自由迁移和登记有效政策。农民在任何一个小城镇,只要有固定住所,有比较稳定的职业,有生活来源,就要允许落户,并且在子女入托、入学、就业、参军、社会保障等方面,均享受原有城镇居民同等权利。第二,改革农村群众财产拥有方式,允许农民将其拥有的已经量化的群众财产变现流动,或者保留其迁移户口后的分红权利。这实际上是维护农民自身劳动成果,充分调动农民用心性的一种改革措施。第三,正确处理入镇农民与承包地的关系。如果农民有要求,就要保留其迁称户口后对土地的承包权利。这样,入镇农民就不会有后顾之忧,一旦在镇上的非农产业失败,能够照常有饭吃,入镇的用心性就会高涨,但是能够鼓励他们有偿转让承包地,把分散的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第四,改革农民的宅基地使用办法。农民进入小城镇首先要解决住的问题,而宅基地是一种比较大的支出负担,这也阻碍了农民用心入镇。解决办法是,以县为单位,统一掌握使用部分农民住宅用地指标,允许入镇农民利用

 原有宅基地按必须折算标准置换城镇住宅用地,以减轻入镇农民这方面的压力,促使他们用心向城镇迁移。第五,规范收费行为。入镇农民除了依法纳税外,不得向他们收取增容费、落户费等五花八门的费用,使农民轻装入镇,尽快地安居乐业。

 小城镇建设论文(二):

 浅谈经济落后地区小城镇建设中的产业结构失衡问题

 【论文摘要】一些经济落后县市近年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盲目蛮干,结果忽视产业互动和产业结构调整,致使当地产业结构失衡,严重影响后继发展。整个进程分为四阶段,但起主导作用的则是单一注重房地产的地方政策。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四大矛盾,尤以地方经济单薄与城建资金矛盾贯穿始终,处理不当均可导致地方政策失误。在治理上务必针对资源、权力、生产要素和执政观念等影响因素采取综合措施,从而活化本地资源。从社会学角度看,发掘、保护和营造有序化程度高的本地社会资源,所需投入最少而作用最大。

 【论文关键词】小城镇建设;产业结构;失衡;矛盾;资源

 小城镇建设具有促进农村现代化、完善县域经济、建立现代化城乡社会结构的战略好处,是衡量一个地区进步水平的重要标志。进入 2l 世纪,我国中西部出现小城镇建设高潮。但在实际过程中,一些地方单一产业模式特征突出,仅以建筑业及房地产业为依托,忽视其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