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建设的论文德清8篇小城镇建设的论文德清 德清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成果稿)【住建部试点项目】2015.02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德清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城镇建设的论文德清8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小城镇建设的论文德清
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成果稿)【住建部试点项目】2015.02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德清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建筑设计院文本框架PART 01 背景解读目标PART 02 德清城乡发展与和美家园建设现状PART 03 基于城乡一体化的德清乡村建设规划规划PART 04 范例解析范例PART 05 附录问卷
1. 规划编制背景2. 城乡一体化的县域乡村建设规划方法(技术路线)3. 城乡 一体化的乡村 发展建设目标PART01
背景解读
德清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Part1.背景解读1.编制背景2.规划方法3.目标图景Part2.实践经验总结Part3.乡村建设规划Part4.范例解析改革开放后以重工业生产为中心,乡村建设徘徊不前乡镇建设异军突起,乡村环境不断恶化城乡统筹发展进入实质阶段建设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大三中全会召开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 1979年 2003年 2013年党的十八大召开·国家层面1.规划编制背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 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 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 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减少非公益性用地划拨。建立兼顾 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合理提高个人收益。完善土地租赁、转让、抵押二级市场。3
德清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Part1.背景解读1.编制背景2.规划方法3.目标图景Part2.实践经验总结Part3.乡村建设规划Part4.范例解析4·国家层面1.规划编制背景李克强总理城镇化发展思路框架总结发展路径空间布局政策设计 扩大内需 提高人民收入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工业化城市群培育城市群升级城镇化质量人的城镇化户籍制度改革财政体制改革加快中小城市发展发展服务业农民工市民化房地产调控保障房建设《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 - 2020 年)
》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按照走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新要求,明确未来 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统筹相关领域 制度和政策创新,是指导全国 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
德清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Part1.背景解读1.编制背景2.规划方法3.目标图景Part2.实践经验总结Part3.乡村建设规划Part4.范例解析5· 政策提出:2013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新型城镇化 】·国家层面1.规划编制背景【 关键词 】· 政策提出: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确定了城乡规划发展目标的根本依据。· 主要目的:解决三农问题,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政策提出: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包括城乡统筹在内的五个统筹发展,开启城乡一体化发展。·1 号文件:自2003年至今,连续11个中央1号文件锁定“三农”问题,为农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城乡统筹 】· 政策提出:2006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要求。· 建设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 社会主义新农村 】
德清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Part1.背景解读1.编制背景2.规划方法3.目标图景Part2.实践经验总结Part3.乡村建设规划Part4.范例解析6·浙江省层面1.规划编制背景2003- - 2014 浙江美丽乡村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初始 】·整治村庄脏乱差、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美丽乡村内涵提升 】·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美丽浙江【 美丽乡村建设攻坚战 】·“千村示范 万村整治”工程、基本公共服务、环境综合整治杭州湖州嘉兴舟山绍兴宁波台州衢州金华丽水温州湖州:安吉模式丽水:龙泉——偏安江南一隅的如画乡村衢州:江山——江南名城的历史古村落宁波:宁海—— 远离城嚣的“ 田园牧歌”
德清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Part1.背景解读1.编制背景2.规划方法3.目标图景Part2.实践经验总结Part3.乡村建设规划Part4.范例解析·浙江省层面1.规划编制背景• 政策提出:2003年,浙江省开展以整治环境为主导的“ 千村整治 · 万村示范”工程;2008年,继浙江安吉后,全省迅速展开 “ 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活动。• 规划规范:2011年,浙江出台《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2014年3月,浙江出台我国首个美丽乡村建设规范--《美丽乡村建设规范》(DB33/T912-2014)。【 ” 千万工程 ” 与 ” 美丽乡村 ” 】【 关键词 】· 政策提出:2004年,浙江省率先出台了《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2006年,浙江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工作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意见》。2012年2月,浙江省出台了《 《 浙江省新型城市化发展“十二五”规划 》 ;2012年4月,浙江省召开了《 《 浙江省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纲要 》的省级部门和专家意见征求会。· 目标要求:重点强调以 人口城市化为核心,以 统筹城乡体制改革为动力,增强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能力,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等总体要求和目标。提出并实施“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互促共进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新型城市化 】• 政策提出:2011年,浙江省出台 《 浙江省体制改革“十二五”规划 》,进一步推动了浙江省的城乡体制改革进程;• 改革要点: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体制、文化体制和生态文明建设体制五方面推进“五位一体”的全面制度创新。进一步推进了 由基层自发探索向上下互动的融合。• 试点探索:全面开展关于行政权限下放、土地流转方式、综合配套改革等方面的试点工作。【 城乡体制改革 】7
德清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Part1.背景解读1.编制背景2.规划方法3.目标图景Part2.实践经验总结Part3.乡村建设规划Part4.范例解析8·德清层面1.规划编制背景【 三个规划 】《 德清县域乡村建设规划 》• 试点规划要求要点——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城乡统筹的县域基础设施布局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村庄整治指引德清县“多规合一”试点• 试点规划改革要点——由扩张性规划逐步转向限定城市边界、优化空间结构的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多规合一”方式方法——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并以这个为基础,把一张蓝图干到底《 德清县域总体规划 》 修编【 三个区别 】• 乡村视角:县域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人的需求:存量规划,内涵式发展• 以资源为核心:生态保护与利用兼顾,实现可持续发展• 规划要点——“多规合一”空间落实:划定“三区三线”即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生态红线、城镇增长边界线、基本农田红线。
德清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Part1.背景解读1.编制背景2.规划方法3.目标图景Part2.实践经验总结Part3.乡村建设规划Part4.范例解析9·德清层面1.规划编制背景• 政策提出:根据浙江省提出的“千万工程”,德清推进 “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2009年,结合浙江省的“美丽乡村建设”,德清提出 “中国和美家园”建设;2009年,编制了《中国和美家园建设规划纲要(2009—2018年)》,为“和美家园”建设提供规划依据。• 主要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农村环境恶化,资源过度消耗等问题,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中国和美家园”建设是德清新农村建设的提升工程、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县建设的深化。【 “十百工程”与“和美家园”建设 】【 关键词 】• 发展战略调整:德清县结合自身发展,将发展战略由 “接沪融杭”调整为 “高端融杭”。• 具体实施:依托杭州都市区,承接杭州转移产业,提供相应配套设施,与杭州全面对接。【 高端融杭 】• 2014年3月,德清县被选为 浙江省首个城乡体制改革试点县。• 2014年6月,德清县被住建部选为 县域乡村建设规划试点县。• 2014年9月,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建部等4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规划〔2014〕1971号),德清县列入 全国“多规合一”试点市县。【 试点县 】
德清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Part1.背景解读1.编制背景2.规划方法3.目标图景Part2.实践经验总结Part3.乡村建设规划Part4.范例解析102.技术路线
德清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Part1.背景解读1.编制背景2.规划方法3.目标图景Part2.实践经验总结Part3.乡村建设规划Part4.范例解析113.目标图景(1)保留与传承传统乡村特色现代乡村的发展不可能完全保留自然传统的乡村聚落,但是应该吸取传统乡村的有效经验,传承乡土文化,尊重本土的自然环境,新、旧融合共生,重点体现在空间肌理、场所环境、建筑材料、文化符号提取和利用、农业景观等方面。小结传统乡村特色:有 生命力的、开放的、多样的、宜居的、与自然和谐共生 的聚落空间,主要体现在本土建筑、乡土文化、田园风光、传统的手工艺技术和农耕技术等方面。本土建筑 乡土文化 农业景观(田园风光)人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与乡土社会密切相关的建筑类型;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风格、形式;因地制宜的建筑材料;代代相传的营造技艺;建筑艺术与适用经济的完美结合。延续性:起源于田间农耕,世代传承;多元化:系统、多样、内涵丰富的文化脉络;地域性:具有强烈的乡村印记与地域特色;统一性:传统乡村社会以家族和血缘为纽带,拥有共同的宗教信仰、文化意识。田园风光最主要的乡村环境特征,具有很高的审美、观赏价值;农耕历史悠久,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的地域环境形成不同的农业景观特点;田园风光,农业相关生产、生活设施,以及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手工技艺等,都是构建乡村人文生活的主要内容。
德清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Part1.背景解读1.编制背景2.规划方法3.目标图景Part2.实践经验总结Part3.乡村建设规划Part4.范例解析3.目标图景(2)反思与重构现代城乡关系理想图景——【具有乡土文化特征的现代生态乡村】未来乡村将发展建设成为:以和谐人地关系、乡土文化特色为核心,传统与现代并存,具有多元化的乡村人口和社会经济,具有地域特色的高品质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空间,实现资源的可持续保护与利用,城市-乡村各要素自由流通,全面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要求。城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与就业、居住的主体空间,并承担相应的服务乡村功能【人口】吸纳乡村人口城镇化;【居住】满足农民城镇型居住需求;【就业】提供就业机会;【农产品】提供加工、交易、消费市场、信息、技术服务;【设施】城乡基本公共设施共享。乡村区域生态基底、空间储备、农业产业空间、乡村型居住模式、生活方式和文化景观形态【空间】区域优越的生态基底、城市拓展的战略储备空间;郊野型休闲、运动、旅游空间;【产业】安全的农产品基地、郊野型居住地、大型/低成本/生态/非日常型等/第三产业;【特色】传统的、地域的乡村文化与景观;【其他】城市无空间或不适合布局的其他产业、项目、设施承接地(市政设施)。12
德清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Part1.背景解读1.编制背景2.规划方法3.目标图景Part2.实践经验总结Part3.乡村建设规划Part4.范例解析133.目标图景阶段目标:城乡经济利益、地位平等培育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乡村经济;乡村土地综合整治,改善人居环境;乡村劳动非农转移,推进城镇化;完善土地制度,实现城乡“同地同价”完善乡村组织管理体系。近期:阶段性城乡融合2014-2018中期:城乡融合2018-2025远期:城乡一体化2025-2030重点 需迫切解决的现实问题县域乡村自我发展能力重点 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空间结构重点 新城乡关系、城乡空间格局的优化阶段目标:改善城乡结构与功能,协调发展,建设现代生态乡村保障乡村农民发展权益;建立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提高农业效益;规模经营,基地化、专业化种植模式;乡村空间整合,多元化现代乡村建设;完善的乡村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阶段目标:城乡经济、社会、文化平等、可持续发展,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城乡要素资源有序流动;城镇化健康发展,优化城乡居民点体系、城乡空间格局;乡村自我发展能力得到根本提升;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瓦解,城乡差距基本消失。(3)城乡一体化各阶段发展目标
德清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Part1.背景解读1.编制背景2.规划方法3.目标图景Part2.实践经验总结Part3.乡村建设规划Part4.范例解析143.目标图景(4)现阶段乡村发展建设目标• 基于区位条件、外部驱动力和自身资源禀赋差异综合影响因子 发展动力 乡村类型划分工业主导型 农业主导型 商旅主导型 混合发展型平原丘陵型 山地型 田园水乡型城中村 近郊型 远郊型城市小城镇乡村发展主导类型区位条件区位条件·与城镇的关系·城乡分工·地理区位·交通区位·经济区位外部驱动力外部驱动力·区域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科学技术·政府决策行为·……自身资源自身资源·自然资源·农业发展·经济基础·特色人文城镇化工业化交通条件改善人口自然增长...
篇二:小城镇建设的论文德清
城镇建设论文》小城镇建设论文(一):
小城镇建设论文
目前,全国各地的小城镇建设日渐升温,其成果也日益明显,作为有战略好处的小城镇建设,已经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但是,小城镇建设是一个长远的、复杂的、系统的社会性大工程,仅仅凭热情和勇气是不够的。要高质量地建设我国的小城镇,使这项千秋大业健康发展,尽快实现农村城市化的大目标,那么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各级相关领导,就务必对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具有正确的认识。
一、小城镇建设的普及性与重点性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普及性是重点性的基础,重点性是普及性的结果。我国和国外的现有大中城市,都是在小城镇的基础上选取发展起来的。同样,此刻的一些小城镇将来也会发展成为大中城市,但是,更多的小城镇永久不能成为大中城市,有一些还必然会走向消亡。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要有选取地、重点地布局建设小城镇。
目前的小城镇设置确实颇多,具有很高的普及性。全国共有 18000 多个,山东省有1000 多个,平均每个只有 3 万人左右。青岛市郊区不足 1 万平方公里,却有 111 处小城镇,平均人口只有 3.5 万人,而且此刻都各自为政,每个小城镇都进行工业区、住宅区、商贸区、行政区规划,都进行交通、电力、文化教育、供水排污、医疗保健等基础设施建设。既然将来大部分小城镇不能发展成为人口居住集中的大中城市,那么,此刻大家都按城市规划铺开摊子搞建设,既没有必要,又会造成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务浪费。在这种状况下,当前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工作就是要控制普及性,突出重点性。
从现实状况看,要在面上透过撤镇建乡,减少小城镇建制来控制普及性,阻力是比较大的,不容易做到,也没有必要这样做。可行的办法是,有选取地建设小城镇,就是在普及性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性。基本的选取思路为:首先是合理确定人口规模。人口密度比较大的区域,能够按 10 万左右人口的规模来布局,人口密度小的区域能够再少一点。其次要选取那些区位优势好、经济实力强,对人口集中吸引力大,现有人口多的小城镇作为中心或重点城镇,集中精力进行建设。再次是要尽早把那些没有发展前途的小城镇合并到就近的强镇或重镇。如果暂时不合并,也不要铺开基础设施建设,不再上大的企业项目,防止造成更大的浪费。这样,把重点城镇突出起来了,再加上强有力的工作,小城镇就能健康发展,农村城市化的步伐就必须会大大加快。
二、小城镇建设目标的阶段性与根本性
目标决定方向,只有目标清楚,才能产生良好的思路和正确有效的措施。这是搞好小城镇建设的首要问题。如果在这个问题上不明确,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就缺少最基本的保证。
小城镇建设的目标有阶段性与根本性之分,二者绝对不能混淆,这务必有清醒和明确的认识。所谓目标的阶段性,是指在不同的基础条件下、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小城镇各有不同的建设与发展目标。比如,有的是完成旧镇改造任务,有的是搞好几通一平,有的是建设安居工程,还有的是抓好基础建设、解决绿化环卫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小城镇建设阶段性的目标。这种阶段性的目标体现的是个性、特性与差异性,是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不可缺少的资料,也是比较容易明确和做到的事情。
目前,最重要的是明确小城镇建设的根本性目标,这是此刻的薄弱环节。所谓小城镇建设的根本性目标,就是不管哪个小城镇,不管在什么时期,也不管处于什么建设阶段,都要把吸引农村人口向小城镇集中作为小城镇建设的根本性目标。这种根本性目标体现的是共性和普遍性。因为世界上公认的标准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是否实现了城市化,主要是看这个国家或地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如果居住在城镇(即大中城市和小城镇)的人口到达总人口的 70%,就算基本实现了城镇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也指出,小城镇要适应经济发展较快的要求,完善城镇功能,提高城镇建设水平,更多地吸纳农村人口。所以说,小城镇建设的目的不是做花瓶、搞摆设,根本目的是集中人口居住,最大限度地吸引农民到那里安家落户,其他一切都是为此服务的。
从我国许多地方的实际状况看,此刻有一些领导个性是不少小城镇的领导对此并不明确,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三个通病:重引进工商企业,轻吸纳居民;重工业区开发,轻生活区建设;重经济效益,轻镇区居民生活质量。因此,务必向相关领导个性是小城镇的领导进行宣传教育,使之明确小城镇建设的根本目标。各级领导所制定的一切政策,所采取的一切工作措施,都要围绕人口向小城镇集中这一目标服务。同时,各级领导对小城镇建设工作的部署、检查与考核,都应当以人口集中这一根本目标为中心。小城镇建设的根本目标明确了,这项工作就会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健康发展。
三、小城镇产业的主导性与多样性
良好的主导产业不仅仅有利于吸纳聚集农村人口,构成小城镇发展的雄厚财力基础,而且它是决定小城镇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方向、使小城镇更有生命力和延续性的重要条件。著名的江西景德镇和贵州茅台镇,就是因为有瓷和酒为主导产业,其镇才得以长久延续并名闻天下。但是,从全国的小城镇看,大部分没有构成自己的主导产业,往往是你有我有他也有,同构现象十分严重。而且,这些产业很不牢靠,随时都有被市场淘汰的可能。这样的小城镇,一般不会有很好的发展前途。
此刻要重视的是,一方面,在选取重点发展的小城镇的时候,要思考有主导产业基础,而且其产业有生命力、有良好的延续发展前途,这样的小城镇才有可能在将来成为一个城市,到达我们建设小城镇的预期目的。另一方面,要用心引导小城镇,尽早树立建造主导产业的强烈意识,充分挖掘和发挥当地的自然、经济、区位、地理、人文、技艺、资源等等优势,扬长避短,尽快选取和确立自己的主导产业。同时,还要帮忙已经初步构成主导产业的小城镇,不断发展壮大,真正构成有广泛影响、规模大、质量高、效益好、带动性强的主导产业。
为了使小城镇与小城镇之间的主导产业不撞车,要注重产业的多样性,在更广的产业范围内进行选取。从我国的整体状况看,小城镇可选取确立的主导产业有以下一些类型:一是基础农业型。主要是围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进行系列服务,构成农产品的贸工农和产加销城镇;在平原地区和城市远郊农业为主的小城镇可着力向这方面发展。二是工业主导型。城市近郊有工业基础,个性是已经构成拳头产品或构成工业集团规模的小城镇,应当以此为重点,培育主导产业。三是商业贸易型。有自己特色商品资源的小城镇,能够透过建设或改善市场设施,拓宽交易范围,增大市场容量,发展成为区域性小商城。四是旅游开发型。有名胜古迹、历史文化遗产或靠山靠海的小城镇,可加强吃、住、行、游、购、娱乐设施及软环境建设,构成休闲、度假、观光、购物的旅游型小城镇。五是交通枢纽型。处于交通要道的小城镇,可凭借运输方便、信息快捷、流动人口多的优势,建设产品集散基地或运输量大的工商企业,并搞好三产配套,构成新型城镇。六是海洋开发型。沿海的小城镇可围绕海字大做文章,诸如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海产品加工等等,构成以海洋渔业为中心资料的主导产业。七是资源采掘型。有矿藏资源的小城镇,应当尽快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
势,以采掘为龙头,带动运输、加工工业共同发展,构成矿务小城镇。以上主导产业类型,仅仅举例而已,实际上大部分小城镇都能够依据各自的优势,构成不同特色的主导产业,关键是善于发掘、组织和利用。
四、承担小城镇基础建设组织的主体性与商业性
基础设施建设是小城镇发展的一项基本的也是重要的资料。有着良好的基础设施,才能吸引企业和人口向小城镇集中。但是,基础设施投资是要花大钱的。根据青岛市小城镇建设的实践,要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供 5 万到 10 万人口生活的城镇基础设施,需要 3 亿元以上人民币。这么多的资金从哪里来?于是,有的小城镇继续沿用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城市建设办法,投资口号是人民城市人民建,投资来源是国家拨一点、企业拿一点、群众出一点,结果很快没了后劲;也有的小城镇为筹资,违章提高土地出让价格、征收各种杂费,甚至违法集资,结果不仅仅不解决大问题,还带来若干负面影响;还有一些小城镇政府自恃经济实力强,对各种基础设施大包大揽,甚至直接投资建设楼堂馆所和商品批发市场等,但是当他们难以为继之时,却没有资格向银行借贷,结果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甚至使小城镇建设被迫搁浅。
以上这些做法之所以行不通,甚至走入死胡同,根本原因是投资主体和投资方式落后,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镇建设。要进入小城镇基础建设的柳暗花明之路,务必科学解决投资的主体性和商业性问题。正确的投资主体应主要是企业而不是政府,投资方式应主要是商业性的,而不是行政性的、无偿性的。小城镇的各类基础设施,包括各种商品批发零售市场、校园、幼儿园,甚至道路、供电、供水排污等等,都就应由企业来筹资建设。建成后,可出租、出卖,也能够自己经营或利用其他形式收回投资。不管是国家、群众还是个人,都能够参与投资,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真正把市场机制引入到小城镇建设中来,构成开放的多元化投资体制。小城镇政府的资金则集中用于确实无法实施商业化投资和经营的纯公共设施项目,如街道整修、公共场所照明、环境治理等等。这样做,小城镇建设的投资就会进入良性循环之路。
在明确了小城镇基础建设投资主体和投资方式的同时,还要透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向小城镇建设带给中长期贷款。具体能够参考城市建设开发的模式,大部分能够基础设施为抵押物向企业借贷,发挥国家商业化投资对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拉动作用。这样,企业性的投资主体将更有活力,商业性的投资方式将更有基础。
五、小城镇人口的凝聚性与政策性
目前,建制城镇的人口普遍偏少。青岛市郊区是我国比较发达的一个区域,小城镇建设起步也比较早,但此刻居住在镇区的人口平均也但是 6000 多人,而且绝大多数是当地原有农民,外地迁入定居的很少,而且有的小城镇人口还呈减少趋势。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建制镇的平均人口不足 3000 人,许多所谓的镇根本名不副实。
小城镇的人口凝聚性差,主要是政策性原因。政策不对头,就不能吸引农民向小城镇转移集中。具体表现为:一是户籍障碍。没有户口好多事情很麻烦,而要迁移户口既有政策限制,又有各地不同的附加条件约束,诸如交纳增容费、落户费等。二是承包地与资产障碍。多数农村现行的办法是,凡户口迁移后,承包地就要收回,每个农民均有一份儿的群众财产更不能变现付给你。三是宅基地障碍。农民进入小城镇,等于放弃原先不花钱的宅基地,再花钱购买新宅基地,很多农民认为不划算。除此以外,更可怕的是领导意识障碍。一些小城镇的领导不懂人口集中能带来商机与活力,错误地认为是增加小城镇负担,从而对人口向小城镇集中采取限制行为。
增强人口凝聚性,关键在于政策要对头。为了使农村人口有效地向小城镇集中,实现农村城市化,就应尽快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大胆改革户籍制度。对大中城市以下,个性是小城镇,全面实行按属地和职业划分户口类别,以身份证为合法证件的自由迁移和登记有效政策。农民在任何一个小城镇,只要有固定住所,有比较稳定的职业,有生活来源,就要允许落户,并且在子女入托、入学、就业、参军、社会保障等方面,均享受原有城镇居民同等权利。第二,改革农村群众财产拥有方式,允许农民将其拥有的已经量化的群众财产变现流动,或者保留其迁移户口后的分红权利。这实际上是维护农民自身劳动成果,充分调动农民用心性的一种改革措施。第三,正确处理入镇农民与承包地的关系。如果农民有要求,就要保留其迁称户口后对土地的承包权利。这样,入镇农民就不会有后顾之忧,一旦在镇上的非农产业失败,能够照常有饭吃,入镇的用心性就会高涨,但是能够鼓励他们有偿转让承包地,把分散的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第四,改革农民的宅基地使用办法。农民进入小城镇首先要解决住的问题,而宅基地是一种比较大的支出负担,这也阻碍了农民用心入镇。解决办法是,以县为单位,统一掌握使用部分农民住宅用地指标,允许入镇农民利用
原有宅基地按必须折算标准置换城镇住宅用地,以减轻入镇农民这方面的压力,促使他们用心向城镇迁移。第五,规范收费行为。入镇农民除了依法纳税外,不得向他们收取增容费、落户费等五花八门的费用,使农民轻装入镇,尽快地安居乐业。
小城镇建设论文(二):
浅谈经济落后地区小城镇建设中的产业结构失衡问题
【论文摘要】一些经济落后县市近年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盲目蛮干,结果忽视产业互动和产业结构调整,致使当地产业结构失衡,严重影响后继发展。整个进程分为四阶段,但起主导作用的则是单一注重房地产的地方政策。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四大矛盾,尤以地方经济单薄与城建资金矛盾贯穿始终,处理不当均可导致地方政策失误。在治理上务必针对资源、权力、生产要素和执政观念等影响因素采取综合措施,从而活化本地资源。从社会学角度看,发掘、保护和营造有序化程度高的本地社会资源,所需投入最少而作用最大。
【论文关键词】小城镇建设;产业结构;失衡;矛盾;资源
小城镇建设具有促进农村现代化、完善县域经济、建立现代化城乡社会结构的战略好处,是衡量一个地区进步水平的重要标志。进入 2l 世纪,我国中西部出现小城镇建设高潮。但在实际过程中,一些地方单一产业模式特征突出,仅以建筑业及房地产业为依托,忽视其他产业...
篇三:小城镇建设的论文德清
电大教育 新疆电大教育关于喀拉玛盖乡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 关于喀拉玛盖乡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
姓名:木合亚提.巴巴合
姓名:木合亚提.巴巴合
学号:0865004450768 学号:0865004450768 专业:行政管理 专业:行政管理 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
学校:福海县电大 学校:福海县电大 日期:2012 年 3 月 16 日 日期:2012 年 3 月 16 日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推进城镇化进程,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今年以来,本人就喀拉玛盖乡小城镇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 1. 调查时间:2012 年 3 月 16 日 2. 调查地点:福海县喀拉玛盖乡 3. 调查方法:采取有关资料经行分析 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喀拉玛盖乡位于县城东部,镇政府驻地距县城 59 公里,是阿勒泰地区政府首批命名的中心乡。人口 1.5 万人,面积 10541 平方公 里,耕地 4200 公顷,小城镇建设区面积为 3.6 平方公里。辖 2 个居委会,15 个村委会,共 15 个行政村。
近年来,喀拉玛盖乡结合本地实际、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以工业化的理念来经营小城镇,努力推进小城镇建设,提高小城镇品位,塑造小城镇特色,加快了构筑农村新型城镇体系步伐。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注重编制规划,促进了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发展。**镇以工业强镇为基础,大力加快小城镇建设,乡政府于 2000 年聘请乡直城镇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对喀拉玛盖乡的村镇体系、城镇镇区、基础设施进行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小城镇建设区面积为 3.6 平方公里,工业经济园区占地 2000 亩。2000 年 9月份又聘请福海县规划设计院对镇驻地作出详细规划,做到近期建设与远期目标协调一致,同时对沿街建筑物进行单体设计,规划面积 15 万平方米,规划覆盖率达到 35%。2006 年,又聘请市规划专家对工业区进行详细规划,总
规划面积 94.2 公顷,在规划中利用道路将园区划分为 6 个板块。镇居住区详细规划由县村镇规划设计室设计完成,总规划面积为 5.8 平方公里,详细规划覆盖率为 85%。
(二)加大投入,全面推进小城镇建设进程。一是基础设施建设,镇驻地规划有二纵三横六条道路,均已全部硬化,有沿街楼 2700 间,今年新建商住楼1 栋,沿街楼 3 座。二是 “绿化、美化、亮化”工程。近年来,先后投资 350万元对小城镇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全镇共安装路灯 200 盏,绿化面积 16000平方米。其中今年栽植绿化苗木 500 余株,投资对广场花园及周围道路两侧进行绿化,为镇村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三)强化管理,营造了小城镇发展的良好环境。在制定优惠政策的同时,小城镇的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完善了管理制度。分别制定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使小城镇管理初步纳入规范化轨道;二是加强了建设管理。本着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的原则,严格建设程序,从批地到设计、建筑实行“一条龙”管理,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小城镇。三是加强了环境治理。以镇村环境综合整治为总抓手,加快建设规范有序、卫生整洁、优美和谐的镇村环境,推进城镇建设步伐。先后投资 180 余万元,上了叉车、垃圾运输车,设置了 288 多个生活垃圾箱(池),改善了镇区的环境卫生;同时不断加大对小城镇的治安管理力度,为小城镇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细心经营,镇域经济实力逐步增强。近年来,全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项目建设为着力点,通过招商引资共有 3 家企业落户发展,其中在镇规划区内的企业 5 家,产业经济的增强有力地促进了小城镇建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我镇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六点:
(一)小城镇建设缺乏统一标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房屋建设一度出现了任其自由发展,一派无序、杂乱、不协调、缺乏科学性之相。再加上原有规划水平较低,缺乏县城城镇体系规划和详细规划,跟不上建设发展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突出表现就是在建筑风格方面杂乱无章,建筑风格和周边的环境不协调,缺乏美感,同时建筑房屋还出现各自为阵,缺乏统一协调。
(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配套性很差。从调研中看出,当前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但是在道路、污水排放、垃圾处理等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相对落后,有些地方由于下水道建设缺乏科学的规划,雨天还会出现积水现象,给人们出行带来不便。
(三)粗放建设,居民楼发展十分缓慢。由于前期缺乏统一规划,和人们观念落后。目前的房屋建设多沿街楼,呈现商贸和居家相结合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城镇居民的居住环境。调研中还发现有些家庭的住房用地面积严重浪费,土地利用率低,从面积来看已经超出了单纯住房的需要。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镇化的发展,土地面积将会越来越少,土地紧张局面也必将出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减少浪费。在这一方面,居民楼的规划建设就显得举足轻重。
(四)管理滞后,小城镇环境条件较差。建设一个小城镇,造几幢房子、修几条路并不难,难的是怎样把小城镇规划好、管理好。就调研的情况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乡建办、城管办等部门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充分履行职能。乡建办正式人员少,以致在小城镇建设过程监督不力;城管办行政执法难,小城镇配套设施建设落后,群众环保观念落后等造成小城镇环境较差,
城管人员执法难度加大,即使通过强行清除干净,但保持难。二是部分群众卫生意识和环境意识淡薄,不文明行为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加上一部分群众的不良习惯,乱摆摊点、乱堆乱放、乱扔垃圾、乱排污水的问题非常突出,“脏、乱、差”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五)小城镇缺乏产业支撑。一是农业基础薄弱,尚无带动型的农业龙头企业。二是工业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近年来,虽然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但多数招商项目成活率低,贡献少,对小城镇建设的促进作用小。三是服务业正处于起步阶段,群众文化、娱乐生活场所缺乏,难以满足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
(六)财政困难,小城镇建设缺乏有效投入。近年来,由于免除农业税等惠农政策的实施,乡镇的财源减少,特别是工业不发达的乡镇。另外小城镇建设属于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入的资金巨大,在没有上级支持的情况下,以乡镇财力搞小城镇建设,无异于杯水车薪。
三、几点建议 一是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实现小城镇城市化的物质基础和保障,以环保、供水、交通、垃圾处理、抗涝防汛和道路改造为重点,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二是高起点规划,建设特色小城镇。在现有的基础上,对小城镇进行重视修编,提高沿街楼建设标准。对新建沿街楼严格按新标准建设,对危旧房进行改造,提高小城镇档次,做到局部整齐划一,全局统筹协调。
三是进一步壮大镇域经济,为小城镇发展助力。一是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培植农业龙头企业,为小城镇发展奠定基础。二是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企业在小城镇落户,适量引进劳动
密集型企业,吸引人员向小城镇流动。三是做大做强服务业,坚持“政府倡导、社会参与”原则,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入服务业,兴建一批建身、娱乐、文化、休闲场所,满足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
四是加大管理力度,建立小城镇管理专业队伍。小城镇建设“三分建、七分管”,一支高素质的城镇管理队伍是搞好管理工作的基础。因此必须注重加大城管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和执法水平,着力创造优美环境、优良秩序,搞好优质服务,提高城镇文明程度,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要加强城镇意识的教育,发挥人民群众建设管理城镇的积极性。制定加强小城镇管理的规章制度,形成一套完整的城镇管理规范,把小城镇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五是继续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推进小城镇建设步伐的重要举措,年初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深受群众的好评。今后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建章立制,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坚持下去,为小城镇创造一个规范有序、卫生整洁、优美和谐的环境。
六是广辟投融资渠道,建立多元投资机制。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拓展小城镇建设资金渠道。一是小城镇建设市场化。要改革小城镇建设方式,由建设小城镇转向经营小城镇。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探索把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推向市场的融资路子,鼓励企业、个人投资参与小城镇开发建设。二是要实行财政、金融扶持政策。制定各种优惠措施,鼓励小城镇开发建设,同时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引导、支持小城镇建设。三是扩大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外资开发建设小城镇,构筑开放式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多层次新格局。
七是做好结合工作,深入开展旧村改造工作。小城镇建设工作要与农村旧村
改造结合起来,特别是镇驻地村庄,通过规划居民区、兴建居民楼等方式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使农村居民社区化、城镇化。
八是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安排小城镇建设工作。成立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把小城镇建设纳入了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了对小城镇建设的组织领导。统筹小城镇建设工作,正确处理“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个方面的关系,使小城镇建设统筹、协调、有序发展。
篇四:小城镇建设的论文德清
录
一、
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性 (一)
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 有利于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 (二)
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 有利于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 (三)
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 可以有效地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 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四)
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 能够促进农村小康的早日实现 二、 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 (一) 解放思想, 树立发展是富民建镇的第一要务 (二)
用科学规划作为发展小城镇的奠基工程 (三)
以合理布局、 突出特色为发展小城镇的根本措施 (四)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把小城镇建设成为培养新型市民的大学校 三、 加快城镇化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
首先要以农民就业和增收为目标, 以产业为依托, 实现业兴城富 (二)
发展小城镇在具体运作方式上要与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 (三)
发展小城镇的突破口要着力排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性障碍。
发展新城镇 促进新农村建设
内容摘要:
农村小城镇建设成为我国城镇化建设最具活力的组织部分和主导力量。
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 有利于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 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 可以有效地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 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 对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城镇化发展战略的精神, 理清建设和发展小城镇的思路, 对小城镇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总之, 发展小城镇, 是发展农村的重要抓手, 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 是我国实现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途径, 我们一定要持续的坚持科学的发展下去, 科学建设下去。
关键词:
小城镇
新农村
城市化
十六大提出繁荣农村经济, 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战略目标中, 小城镇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选择。
建设和发展小城镇, 不仅是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重要途径, 更是解决农业、 农村、 农民这一事关中国现代化建设根本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
胡锦涛同志曾经指出: "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加快小镇建设, 都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当前, 许多地区都在加大力度, 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但是, 在对发展小城镇的认识和实践上, 也存在着一些误区和不容忽视的问题。
有的认为建设小城镇就是把农民变成市民, 圈地、 搞市政建设; 也有的理解为发展小城镇就是"县改市", "县改区"、 "乡 改镇"。有的不从实际出发, 盲目攀比, 一哄而上, 乱铺摊子, 结果市场建起来了, 却"有场无市",造成资源浪费; 有的忽视调查研究, 不重民意, 不按经济规律办事, 搞"政绩工程"、 "形象工程", 结果决策失误, 搞成"烂尾"工程; 有的仅靠动员行政力量, 搞小城镇经济建设, 忽视了市场机制的运作, 结果成效不大; 有的光顾眼前利益, 单纯算经济帐, 忽视经济、 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不注重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和长远利益, 对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隐患, 等等。
这些问题解决不好, 小城镇的发展就要走弯路, 经济建设就要遭受损失。因此, 正确认识和把握城镇化发展战略的精神, 理清建设和发展小城镇的思路, 对小城镇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 尤其是 80 年代中期伴随着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 农村小城镇建设成为我国城镇化建设最具活力的组织部分和主导力量。
30 年来, 农村建制镇的数量扩大了近 1 5倍, 发展到了 1 9060 多个。
目前, 我国的农村城镇化正处在加速发展时期。
农村小城镇是我国城镇体系中层次最低, 数量最大的群体, 它处于城市之尾, 农村之首, 起到连接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桥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通过减少农业人口, 增加城镇人口的方式有效地解决工农两大产业间的利益失衡问题, 还可以扩大农产品市场的空间范围, 提高农民的相对和绝对收入水平。
因此, 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 一)
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 有利于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 中国未来城市的城市化发展道路, 可能的选择方案将是走总体城市化与农村城市化共同推进的道路, 即在发展大中城市的同时, 有计划地推行农村城市化, 重点建设好一批县城镇和中心镇, 使其逐步具有城市功能, 成为总体城市化的组成部分。
显而易见, 没有农村城市化, 整体城市化将难以实现。
因此, 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既是整体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其重要推动力量。
(二)
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 有利于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
乡 镇企业尤其是乡 镇工业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是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
乡 镇企业规模小、 布局分散, 大部分分布在农村, 不仅难以管理, 而且无法实现相应的聚集效益。
通过小城镇的发展, 使目前分散的部分工业企业积聚到小城镇, 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资源的最佳配置, 促进乡 镇企业上规模、 上档次, 加快发展步伐, 走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工业化道路。
同时, 农村企业转变增长方式,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是发展农村经济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发展小城镇可以加强对资源利用的规划管理, 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规模经营, 有利于转变乡 镇企业尤其是乡 镇工业的经济增长方式。
(三)
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 可以有效地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目前不仅有 1 亿多农业剩余劳动力等待转移, 而且数量每年还在增加。
理论研究及客观实践已经证明依靠大中城市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有限。
而乡 镇企业由于正在发生增长方式的转变, 其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呈下降趋势。
在这种情况下, 大力发展农村小城镇,可以促进乡 镇企业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 可以有效地转移剩余劳动力。
农村小城镇通过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 使土地相对集中, 这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了前提条件。
另外, 农村非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可以为农业采用先进的、大型的农业机械设备提高机械化水平。
同时, 小城镇建设为农村职业教育、 科技推广应用创造了条件。
这将有利于农业生产、 管理的科学化。
(四)
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 能够促进农村小康的早日实现 小康社会是一个综合性概念。
衡量小康社会的指标也是多方面的。
应包括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 人口素质、 生活质量、 社会分配结构、 社会秩序等多方面的内容。
小城镇建设可以集中相当多的文化、 教育、 科技、 卫生、 体育、 信息和服务事业。
这对于提高农村人口生活质量, 促进乡 村精神文明建设将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因此, 农村小城镇建设不仅可以通过促进工业化、 商品化而为农村实现小康提供物质基础, 而且也可以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从而推动农村小康的全面实现。
二、 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 建设和发展小城镇是一项艰巨、 复杂的系统工程。
农村小城镇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多项功能, 是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如何建设和发展小城镇是十分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所以, 要搞好农村小城镇建设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一) 解放思想, 树立发展是富民建镇的第一要务 中国发展小城镇有许多有利条件, 也有许多不利因素, 最大的不利因素, 还是思想解放不够, 改革力度不大, 措施办法不多。
要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 大胆解放思想, 不断深
化改革。
当前, 加快发展小城镇建设,必须提高以下几种认识:
一是始终坚持发展是富民兴镇的第一要务。
积极引导干部、 群众认识生产力, 掌握资本; 挖掘生产力, 积攒资本; 发展生产力, 增加资本; 扩大开放, 引进资本。
要积极引导农民进镇做工、 经商、 办企业。一切以发展辨是非, 以发展评得失, 以发展论英雄。
二是不搞争论, 大胆改革, 大胆实践,锐意进取。
学习先进经验, "先干不争论, 先试后评论, 先做再议论", 弘扬"敢闯敢试, 敢为人先, 勇于创业"的精神。
面对矛盾不回避, 面对改革不动摇, 面对议论不争论, 允许试,允许闯, 争取时间发展, 让实践作结论。
坚持正确的, 完善不足的, 引导扭曲的, 改革错误的, 宽容失误的。
真正做到创新不跟风, 依靠不依赖, 引导不误导, 使大家立足镇情心系群众, 开拓创新, 大胆实践, 把思想集中到发展上来, 把精力用到改革上去, 招商引资放手发展私营个体经济。
三是给农民以国民待遇。
对一些小城镇的户口一律放开, 只要有固定住所、 稳定工作和固定收入的都可以在城镇人户、 就业、 入学、 劳动保障等, 对进城农民一视同仁。
四是一切坚持"三个有利于"。
在农村解放思想的落脚点是加快发展, 促进农民致富, 促进小城镇建设。
解放思想的具体行动则表现为一切坚持"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即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有利于人民群众的富裕, 有利于城镇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
坚持千政策、 万政策, 引导群众致富就是好政策; 大干部、 小干部, 领导群众致富就是好干部。有了这样的理念, 就有了定位的标杆、 做事的标准、 干事的标尺, 解放思想就有形化、 具体化了, 经济发展、 小城镇建设就有了思想基础。
(二)
用科学规划作为发展小城镇的奠基工程 小城镇的发展不能靠搞运动和行政命令, 要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 农民进小城镇要靠市场吸引。
但是, 小城镇不是完全自发能够形成的, 特别是宏观布局上要有控制, 城镇建设上要有规划。
小城镇规划要体现高起点、 可持续。
高起点、 可持续的规划可以使城镇健康有序地发展, 而目光短浅的规划会给老百姓和社会留下无尽的遗憾和痛苦。
所以, 在编制和完善城镇发展规划中, 首先, 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
从根本上说城镇化水平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 没有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发展, 以及市场流通的活跃, 就不可能有农村城镇化。
同时, 城镇发展还受人口、 资源、 地理环境等自然条件的制约。
因此, 发展小城镇, 要有合理的布局和分工, 重点发展有潜力的县城和县域中基础好、 发展潜力大的中心镇。
要按照市场经济的需求, 因地制宜, 因势利导, 立足优势, 突出特色, 规模适度,注重实效, 科学确定小城镇的经济布局和市场定位, 走集约式城镇化道路。
城镇规划应同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长期规划相衔接, 以使小城镇成为联接广大小集镇、 农村与大中小城市的纽带, 形成较强的推动经济发展的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
其次, 要注重规划的超前性、 协调性。
城镇建设规划关系农村现代化的百年大计, 必须面向未来, 面向现代化,
要体现地方特色, 突出时代感和文化底蕴, 有适度的超前性。
要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针,坚持高起点、 高标准, 统一规划, 适度超前; 同时, 又要全面协调、 合理布局、 抓住重点、量力而行, 分步实施。
其中包括经济、 社会、 生态环境的协调, 各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的协调, 城镇功能的健全、 规模适度、 空间的合理分布、 以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等。第三, 要加强规划的指导性、 可操作性。
制定规划要以"农村工业化, 农业现代化, 农村城镇化、 城乡 一体化"作为基本发展目标, 建立完善的规划编制与实施的管理制度, 健全规划成果的专家审查制度, 制定保证规划得以实行的措施和法规, 确保规划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并综合运用经济、 法律和行政手段, 严格依规建设, 有序发展。
使小城镇建设适应城市化和社会化大生产及现代生活的要求, 迈上新台阶。
第四, 要体现特色和精品意识。
特色是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纵观城镇发展的历史, 越是有特色的城镇, 知名度越高,发展越快。
小城镇建设必须增强精品意识, 追求自己的时代特色和地方风格, 构筑自己的鲜明特色和品位, 形成独特的吸引力, 不要盲目模仿大城市, 贪大求全, 面面俱到。
如果每个乡 镇都是一张面孔, 千篇一律, 那么就会出现"走了一村又一村, 村村像城镇; 走了一镇又一镇, 城镇像农村"的状况, 整个小城镇体系将失去生机和活力。
所以, 各个乡 镇要根据本地资源条件、 自然景观、 乡 风民俗、 经济发展水平、 历史人文背景、 区位特征等进行创新性的开发, 扬长避短, 发掘特色, 培植特色, 科学定位, 体现个性, 做到以特见长、以精取胜、 宜工则工、 宜农则农、 宜商则商、 宜旅游则旅游, 实行各具特色的工业兴镇、农业产业化兴镇、 旅游兴镇、 商贸兴镇、 历史文化名地兴镇。
(三)
以合理布局、 突出特色为发展小城镇的根本措施 发展小城镇, 首先遇到的是城镇布局问题, 即城往哪里建? 我认为:
一是根据区位优势来布局。
在大城市周边地区, 要按照产业和人口的合理分布, 适当发展一批卫星城镇。在沿海发达地区, 要适应经济发展较快的要求, 完善城镇功能, 提高城镇建设水平, 更多地吸纳农村人口。
在中西部地区, 应结合西部大开发战略, 重点支持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比较明显的小城镇加快发展。
二是适应产业发展需求来布局。
在一个城镇里, 功能区要严格区分。
工业区、 商业区、 住宅区、 行政区等要避免混杂, 有条件的城镇在功能区之间要用绿地或自然景观隔离, 可以设立商业生活街或休闲自然风景区等。
每个小城镇在分布上应弱化行业划分的分散格局, 强化经济区域优势, 形成有瓜菜的、 有水果的、 有商贸的、有旅游的、 有饮食服务的集散中心, 一镇一品, 形成区域经济中心。
三是依据历史文化特色布局。
历史文化特色也是发展小城镇的重要依托。...
篇五:小城镇建设的论文德清
开发边界外“两山"转化路径探索——以浙江省德清县西部地区为例TRANSFORMATION PATH OF“TWO MOUNTAINS”OUTSIDE THE URBANDEVELOPMENT BOUNDARY:1-AKING THE WESTERN AREA OF DEQING COUNTY:ZHEJlANG PROVlNCE.AS AN E×AMPLE罗湘琚LuO xi锄百ing【摘要】浙江省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的发源地和重要实践地,“两山”重要思想的时代内涵是要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形成“山水林田湖草”浑然一体、自然和谐的生命共同体。浙江省德清县在践行“两山”发展理念的工作中积极探索新时代的新模式,在德清县西部地区的保护与开发中探索以非建设用地区域管控为核心的“绿水青山”的发展模式,构建四大控制体系,优化区域土地利用,严保生态底线,平衡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从区域总体层面上对开发规模进行精准控制与引导,探索“两山”转化的实施路径。【关键词】德清县;分区管控;环境容量ABSTRACT:zhejiang is the birthplace andimponant practice place of the imporcant conceptof“lucid waters and lush mountains are invaluableassets”put fbrward by General Secretary Xi.Theconnotation of the important concept of“twomountains”is to deal wim the relatjonship between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to transfom ecological advantages into economicadvantages,and to fbm a naturaI and ha珊oniousintegration of“mountains,rivers,fbrests,lakes,and grass".Deqing actiVely explores the newdevelopment mode in the new era based on thedeVelopment practice of“two mountains,,,eXploresthe development mode of“Iucid waters and lushmountains’’wim regional con订ol of non-cons饥lctionland as the core in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the westem area of Deqing,ttlrough the constmctionof four contr01 systems,optimization of regionalland use,strict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bottomline,balanced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tection anddeVelopment,and precise control and guiding of thedevelopment scale and capacity f}om the regionallevel,so as to explore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two mountains"transf.omation.KEYWORDS:Deqing County;zoning control;env㈣ental capac时1引言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推向了新高度.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转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伴随长三角一体化加速推进和杭州都市区一体化融合发展加速推进.区域交通网络化建设特别是杭宁高铁等重大交通设施的建成通车.为浙江省德清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德清县的旅游发展由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新时代德清县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为指导.谋划打造成为新时代的国际化山水田园智城,其中以莫干山国家风景名胜区为核心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优美.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是德清县国际化战略的重要落脚点。近年来,位于德清县西部的莫干山地区以“洋家乐”为特色的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已经成为德清县“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以下称为“两山”转化)的重要地区.德清县政府也适时提出了将莫干山打造为国际旅游度假区的规划目标.这对德清县西部地区旅游开发的项目类型、品质.功能、规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德清县在”两山”转化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莫干山周边备类“洋家乐“和民宿项目已超过500家.强大的品牌效应以及巨大的市场需求.给德清县西部地区的旅游发展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同时过快的发展也对德清县西部地区的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容量41【文章编号】1002~1 329(2020)增刊1一∞41一06【中图分类号】11J984 18【文献标识码】A【dod 10 1 1819/cpr20201307a【作者简介】罗湘碌(1 978一).男,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修改日期l 2020一08一05一Ⅶ基婚一落简斗虾薛_界事。酬};车专妄幂谳藉瓣万方数据PIa nn ng P ractice Of“Tw0MounlaIns Theo ry“in Zhejiang配置、空间管控带来了一定的压力,由于缺少相关规划的总体布局与项目统筹安排.旅游旺季的高饱和游客数量与交通容量.基础设施容量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项目开发对生态与景观的破坏日渐显现。针对这些问题,德清县需要拓展“两山”转化途径.深化“两山”转化具体措施,在西部地区总体层面上对”两山”转化的具体项目进行精准的控制与引导.实现城乡建设和生态保护统筹发展。2德清县西部地区“两山”转化的工作思路德清县西部地区是重要的生态敏感区.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和景观控制区,西部地区的保护与控制规划应贯彻“两山”发展理念,从保护.开发与管控的关系出发.识别西部地区生态潜力,提升西部地区空间价值,拓展”两山”转化渠道。通过对资源禀赋,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土地综合评价等的分析.西部地区的保护与控制规划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图1)。(1)转换空间发展模式,提升西部地区综合承载能力与保护要求。立足生态优势.以现有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为基础.积极探索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探索生态经济化,经济绿色化的有效路径.制定项目准入体系.实现以有限的资源承担更多的经济活动。(2)落实差异化的发展策略.控制开发容量。明确西部地区生态底线.研究不同片区生态承载力极限与现状发展的关系.以现状开发情况、区域重大交通设施和特殊生态保护功能区为基础,制定分区分级管控体系和容量管理体系,明确各分区发展要求和开发容量,确保生态底线不被突破。(3)承载“两山”转化要求,激活存量建设用地,优化空间格局。深入梳理现状建设用地布局和规模.研究德清县西部莫干山区域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与项目布局的空间关系.容量关系、管控要求.在符合区域总体布局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存量建设用地作为“两山”转化的承载空间,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4)走山区特色化发展路径.优化山水景观风貌格局。结合现有莫干山风景区.庾村民国风情小镇和特色乡村民宿风貌.制定景观控制体系.划定景观风貌分区.强化景观视廊和景观分区控制.明确不同分区发展特色.保护优美的山水景观格局。3四大管控体系引导区域绿色发展德清县西部地区的保护与控制规划从构建保图1德清县西部地区“两山”转化路径研究的技术思路Fig.1 1℃chnical thou曲t in“two mountains”transformation path research in the westem area of Deqing一薅鲁潜垫。一TY可LAz三zoRE(而vvz一”o¨o料鹊44雄蘸岂一<o广44∞c卫卫广m互mzl-|1No~o万方数据
护与开发的控制体系出发,建立了分区分级控制体系、容量管理控制体系.项目准入控制体系、景观控制体系四大区域管控体系.平衡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优化区域土地利用.严保生态底线,在总体层面上对德清县西部地区的建设项目开发规模与容量进行精准控制与引导。3.1分区分级控制体系5.1.1以容量管控和开发控制为核心,因地制宜制定开发策略用地适宜性评价和容量研究的结果表明.德清县西部地区适宜建设用地主要集中于两条纵向轴带上.规划结合地形特征制定不同类型项目的开发控制导则。紧邻城市开发边界的东部低丘平原地区用地平整,交通条件较好.但是自然环境.景观特色相对一般.适宜布置较大体量、配套齐全的建设项目:莫干山风景名胜区西侧的山谷地区自然环境.景观特色较好.但是用地局促,适宜布置小型化,精品化的建设项目.以及健康体育类项目。通过多容量校核与开发量分配.以对河口饮用水源保护区和莫干山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为保护重点,结合交通环线组织.明确未来重点保护的区域,控制区域内对环境有影响的大型项目建设。3.1.2以容量调查为依据,划定分区保护与控制范围通过现状调查与分布特征分析.交通环线内是德清县西部地区精品民宿和莫干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的核心开发区域,该区域环境容量趋于饱图2德清县西部地区建设分区引导Fig.2 Zoning guidance of constmction in the westem area of Deqing和,未来应以保护为主。以道路、村界.饮用水源保护区陆域二级保护范围为边界,将德清县西部地区划分为8个区域.实行分区分级管控.包括2个保护控制区、1图3德清县西部地区建设用地容量控制Fig.3 Construction 1and capacity control in the westem area of Deqing3一Ⅶ蔷每4一薄藩瑚虾B翔夕卜.引E车专妄器带莉油万方数据
PIa n nlng P ractice Of。Tw0Mountains Theory”in zhejiang个功能提升区、2个精品项目重点优化区.3个大体量项目重点开发区(图2)。2个保护控制区分别是景区保护控制区、水源地保护控制区。其中景区保护控制区包括莫干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及其周边区域。规划景区保护控制区范围内不新增旅宿床位数.不新增建设用地.不建议新增大型项目;水源地保护控制区包括对河口饮用水源保护区的陆域、水域一,二级保护区全部范围.该区域为禁建区。1个功能提升区是后坞~仙潭区块。该区域是后坞水系的上游区域,区内水环境容量、交通容量趋于饱和,规划该功能提升区以改造提升基础设施及村庄整体风貌为主.打造成为民宿开发与原有村庄风貌有机结合的重点示范村。2个精品项目重点优化区分别是北部的南路、四合片区和南部的庙前、筏头,东沈,勤劳片区,这2个区域自然环境资源优越.规划布局品牌化、精品化的度假村项目和对环境影响较小的户外运动项目.带动整个西部地区品牌的提升。3个大体量项目重点开发区位于东部,分别以高峰村.沈中坞、304省道两侧为核心区.建设条件较好,规划可适当新增建设用地.重点发展休闲度假、养生养老、健康体育三大产业及其关联产业的项目开发.实现西部地区旅游服务内容的提升。3.2容量管理控制体系规划综合建设用地容量、生态环境容量和交通容量,对德清县西部地区实施区域容量管理和底线控制。5.2.1建设用地容量管理建设用地容量管理以现状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为基础,通过对永久基本农田.生态公益林.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道路红线等1 0类限制性要素的分析.结合坡度研究.划定生态底线.明确德清县西部地区不适宜建设的区域:在德清县西部地区约297 86km2区域内.不适宜建设的区域面积约为162 68km2(图3)。5.2.2水环境容量管理以保护对河口水库和老虎潭水库两个重要水源地为目标.明确水源地流域范围.根据对河口水库、老虎潭水库坝址以上流域主要有机物污染现状和水环境功能区的考核指标.对流域内的每条支流进一步细分,划定小流域范围。摸清德清县西部地区旅游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农业面污染源及工业污染源分布情况.结合历年监测数据与实地采样数据,综合分析德清县西部地区(mg/L)对河口水库cOD指标变化趋势i—儿√~小、八吣,~,0。(mg/L)对河口水库氨氮指标变化趋势:2∥——√八∥\/~八^—≯√、八√b~加~(mg/L)对河口水库总磷指标变化趋势曩。~/八~。,八。。~八。。仅矿八图4对河口水库现状水质监测Fig.4 Current water quality monito ring of Duihekou ReserVoir一藩斟潜堡。一TY卫LAz圣zoRE≤m≤z一时o”o精艟.4|4徘蘸型一<o广44∞LJ卫可广m互mzTl”o¨o万方数据
水环境、气环境和周边生态环境的现状,评估德清县西部地区主要污染源的成因、比重和分布规律,建立符合德清县西部地区小流域的水质模型.利用MlKEl 1软件模拟并预测水质变化趋势.测算不同时期每个小流域的容量.分析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容量.结合德清县西部地区管控分区,将每条小流域容量目标赋值到对应的分区.为平衡德清县西部地区生态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图4)。5.2.3交通容量管理从德清县西部地区交通发展条件与区域出行特点出发.建立重要交通卡口容量和路网容量模型.通过对现状交通流量和道路水平的分析.规划确定现状交通条件下德清县西部地区可开发建筑面积为19 3万m_.新建项目应尽量集中在对外疏解条件较好的104国道沿线区域。规划通过合理组织德清县西部地区区域交通体系.协调区域交通、旅游交通、城乡交通的关系.突出交通引导与土地开发的对应关系,在规划路网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路网容量测算法和车头时距测算法,确定德清县西部地区可新增开发建筑面积约为72 9万m_,并将新增的开发建筑面积分配到严格控制区、基本供给区、适度供给区三类交通管控分区中。5.2.4综合容量控制结论以底线控制为目标.综合确定德清县西部地区各分区新增开发容量(图5):同时,对容量管理建立定期跟踪评估制度水环境容量每年定期监测.根据水环境变化微调预测容量,及时修正;交通容量实时监控.根据道路条件和交通管理方式的改变及时修正预测容量。3.3项目准入控制体系根据德清县西部地区各分区项目类型.发展要求、业态引导.空间管控等要素.结合现有项目特征.确定德清县西部地区休闲度假、养生养老、健康体育三大产业及其关联性产业的准入标准与评价体系。项目准入标准突出对项目生态化、景观化.特色化、人文化的要求(图6)。(1)生态化对环境破坏程度较低.项目周围环境最大程度保持原状,实现“建筑尊重自然并成为自然的一部分“的理念。(2)景观化:建筑与自然景观相互映衬,相得益彰.令视觉更显层次,视域更加宽阔。建筑为环境增色.环境为建筑添彩。(3)特...
篇六:小城镇建设的论文德清
镇建设论文 3000 字 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 精选多篇)3 篇 (范文内容仅供学习阅读与借签,切勿 照-搬-照-抄 ! )加快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
加快小城镇建设,造就市区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体系,是推进我市城镇化进程,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最近,我们围绕这个问题,先后到七处乡镇进行了调查研究。
调查中,既看到了我市小城镇建设快速发展的好形势,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引发了一些思考。综述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我市十分重视小城镇建设,通过科学规划、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措施,努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增强小城镇内涵,提高小城镇品位,塑造小城镇特色,加快了构筑农村新型城镇体系步伐。
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了小城镇建设工作力度。加快小城镇建设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调整我市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为搞好小城镇建设,市委、市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意见》,确定了发展目标,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构筑起我市小城镇建设的总体框架,即突出三个中心(昌城、枳沟、皇华),发展七个重点(吕标、贾悦、石桥子、朱解、相州、百尺河、辛兴),以此辐射带动全市城镇化水平的全面
提高。市里专门成立了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吸收建委、土地、民政、公安、计委、财政、农业、金融等部门参加,具体负责小城镇建设的协调指导工作,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把小城镇建设纳入了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了对小城镇建设的组织领导。林家村镇通过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决议,统一了全镇上下的认识,增强了加快小城镇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昌城镇通过选树"十大典型"现身说法,在全镇形成了人人想城建、人人议城建、人人争进镇的良好局面。
(二)注重编制规划,促进了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是建设小城镇、经营小城镇、发展小城镇的重要基础。它既关系当前,更影响长远。这个问题已越来越被各级领导所重视。近年来,各乡镇按照"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的原则,开始运筹新一轮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并建立起规划设计统一评审制。昌城镇聘请省市有关部门的专家,经实地考查论证,制定了"沿河拓展,顺路延伸,依托优势,重建五区"的小城镇建设规划,保证了规划的科学性、超前性和可操作性。枳沟、昌城、皇华、相州等乡镇成立了小城镇建设管理委员会,制定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认真实施"一书两证"制度,使小城镇规划建设日趋规范。
(三)因地制宜,开拓了小城镇建设的新路子。各乡镇紧紧围绕市委、市府提出的"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总体思路,结合本镇特点,广开门路,各唱各的"拿手戏"。突出体现在"四个结
合"上:一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乡镇企业相结合。昌城镇以乡镇企业为启动点,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实行联片发展,形成得利斯食品加工区、道口重工业区,既节省土地资源,又便于污染治理。二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市场相结合。枳沟、相州两乡镇,牢牢抓住交通便利这一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市场具有辐射力大,吸纳力强,集散度高的特点,依靠市场带动了小城镇建设的发展。三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外向型经济相结合。林家村镇开发建成了占地 200 多亩的外商投资工业园区,吸引外资建成了两处工艺品龙头企业,年产值达 5200 万元,在周围带起了一个三产开发区。四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相结合。昌城镇集聚 60 多家民办和个体私营企业到镇区经营,转移农村劳动力 1.5 万名,经济总收入占全镇的 70%以上,壮大了小城镇建设的规模,拉动了全镇的经济增长。
(四)制定政策,促进了小城镇建设上规模。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各乡镇本着放水养鱼、欲取先予的原则,结合实际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引导二、三产业向小城镇集中,加快了小城镇的开发建设。相州镇规定,对进镇建房经商农民,免交镇政府统筹费和村提留;对在小城镇新上的工商项目,镇里给予最优惠待遇等。这些优惠政策,激发了农民向小城镇集中的积极性,促进了小城镇建设的快速膨胀。
(五)强化管理,营造了小城镇发展的良好环境。在制定优惠政策的同时,小城镇的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就"三个中心镇"管理情况看,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完善了管理制度。分别制定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使小城镇管理初步纳
入规范化轨道;二是加强了建设管理。本着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的原则,严格建设程序,从批地到设计、建筑、装璜实行"一条龙"管理,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小城镇。三是加强了环境治理。枳沟镇组建了环卫所,负责整个镇区街道的环境卫生,先后投资 60 余万元,上了叉车、翻斗车,增设了 50 多个生活垃圾箱,改善了镇区的环境卫生;各地还不断加大对小城镇的治安管理力度,为小城镇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各乡镇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认识上有差距。突出表现在:有些地方还没有把小城镇建设摆到应有的战略位置,广大干部群众对小城镇建设在促进农村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有的乡镇因缺资金对搞好小城镇建设存有畏难情绪,缺少发展新思路,造成工作被动;个别乡镇关起门来搞建设,难以形成大开放、大发展的格局;有些地方存在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缺少长远眼光,制约了小城镇建设上档次、上水平。
小城镇建设论文 3000 字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精选多篇)篇 2
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我市十分重视小城镇建设,通过科学规划、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措施,努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增强小城镇内涵,提高小城镇品位,塑造小城镇特色,加快了构筑农
村新型城镇体系步伐。
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了小城镇建设工作力度。加快小城镇建设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调整我市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为搞好小城镇建设,市委、市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意见》,确定了发展目标,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构筑起我市小城镇建设的总体框架,即突出三个中心(昌城、枳沟、皇华),发展七个重点(吕标、贾悦、石桥子、朱解、相州、百尺河、辛兴),以此辐射带动全市城镇化水平的全面提高。市里专门成立了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吸收建委、土地、民政、公安、计委、财政、农业、金融等部门参加,具体负责小城镇建设的协调指导工作,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把小城镇建设纳入了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了对小城镇建设的组织领导。林家村镇通过第 xx 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决议,统一了全镇上下的认识,增强了加快小城镇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昌城镇通过选树"十大典型"现身说法,在全镇形成了人人想城建、人人议城建、人人争进镇的良好局面。
(二)注重编制规划,促进了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是建设小城镇、经营小城镇、发展小城镇的重要基础。它既关系当前,更影响长远。这个问题已越来越被各级领导所重视。近年来,各乡镇按照"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的原则,开始运筹新一轮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并建立起规划设计统一评审制。
昌城镇聘请省市有关部门的专家,经实地考查论证,制定了"沿河拓展,顺路延伸,依托优势,重建五区"的小城镇建设规划,保证了规划的科学性、超前性和可操作性。枳沟、昌城、皇华、相州等乡镇成立了小城镇建设管理委员会,制定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认真实施"一书两证"制度,使小城镇规划建设日趋规范。
(三)因地制宜,开拓了小
城镇建设的新路子。各乡镇紧紧围绕市委、市府提出的"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总体思路,结合本镇特点,广开门路,各唱各的"拿手戏"。突出体现在"四个结合"上:一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乡镇企业相结合。昌城镇以乡镇企业为启动点,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实行联片发展,形成得利斯食品加工区、道口重工业区,既节省土地资源,又便于污染治理。二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市场相结合。枳沟、相州两乡镇,牢牢抓住交通便利这一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市场具有辐射力大,吸纳力强,集散度高的特点,依靠市场带动了小城镇建设的发展。三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外向型经济相结合。林家村镇开发建成了占地 200 多亩的外商投资工业园区,吸引外资建成了两处工艺品龙头企业,年产值达 5200 万元,在周围带起了一个三产开发区。四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相结合。昌城镇集聚 60 多家民办和个体私营企业到镇区经营,转移农村劳动力 1.5 万名,经济总收入占全镇的70%以上,壮大了小城镇建设的规模,拉动了全镇的经济增长。
(四)制定政策,促进了小城镇建设上规模。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各乡镇本着放水养鱼、欲取先予的原则,结合实际制定了一些优惠政
策,鼓励引导二、三产业向小城镇集中,加快了小城镇的开发建设。相州镇规定,对进镇建房经商农民,免交镇政府统筹费和村提留;对在小城镇新上的工商项目,镇里给予最优惠待遇等。这些优惠政策,激发了农民向小城镇集中的积极性,促进了小城镇建设的快速膨胀。
(五)强化管理,营造了小城镇发展的良好环境。在制定优惠政策的同时,小城镇的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就"三个中心镇"管理情况看,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完善了管理制度。分别制定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使小城镇管理初步纳入规范化轨道;二是加强了建设管理。本着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的原则,严格建设程序,从批地到设计、建筑、装璜实行"一条龙"管理,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小城镇。三是加强了环境治理。枳沟镇组建了环卫所,负责整个镇区街道的环境卫生,先后投资 60 余万元,上了叉车、翻斗车,增设了 50 多个生活垃圾箱,改善了镇区的环境卫生;各地还不断加大对小城镇的治安管理力度,为小城镇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各乡镇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认识上有差距。突出表现在:有些地方还没有把小城镇建设摆到应有的战略位置,广大干部群众对小城镇建设在促
进农村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有的乡镇因缺资金对搞好小城镇建设存有畏难情绪,缺少发展新思路,造成工作被动;个别乡镇关起门来搞建设,难以形成大开放、大发展的格局;有些地方存在
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缺少长远眼光,制约了小城镇建设上档次、上水平。
(二)规划滞后。据调查,全市 20 处乡镇,已完成新一轮小城镇总体规划的乡镇有11处,占55%;总体规划通过评审的只有5处乡镇,占25%;总体规划经过乡镇人代会通过并报市政府批准的只有1处乡镇,占5%;全市 20 处乡镇都没有编制详细规划。从上述情况看,一是规划不健全。9 处乡镇没有完成新一轮总体规划,有个别乡镇只是口头规划,致使小城镇建设无章可循、无序发展。二是总体规划缺乏连续性和权威性。大多数乡镇的总体规划还没有经乡镇人代会审查并报市政府审批,因此规划不具有法律效力,造成建设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三是没有编制详细规划。导致小城镇建设布局不规范,特色不突出,基础设施不配套。
(三)政策落实不到位。近年来,随着小城镇建设进程的加快,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如户籍、土地使用、各种收费等,还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一是现行户籍管理制度制约小城镇建设。乡镇、村办企业招聘的管理技术人才和进镇经商办企业的农民,户籍管理混乱,分别落在乡镇经委、建委、商贸园等单位,有的长期无处落,有些聘用人才、投资者因户籍问题解决不了而打退堂鼓。二是征用土地手续多,时间长,收费偏高。据基层反映,征用一块土地,从审请到批复大约需要半年时间,使用一亩土地需要缴纳的土地出让金、耕地占用费、测图费、复垦费、补偿金等约在 35000 元左右,致使投资者和进镇农民望而却步。三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近几年来,转移到小城镇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人数呈迅速递增的态势,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如住房、教育、
社会保险等不配套,农民进镇有后顾之忧。
(四)融资渠道不畅。主要表现是:⑴市乡财政实行分税体制政策,分灶吃饭、自筹平衡,乡镇财政普遍打得很紧,小城镇建设资金很难列入预算。⑵银行对小城镇建设贷款较少。⑶从小城镇建设工程中收取得土地出让金、基础设施配套费、城市维护建设税等很少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⑷小城镇建设经营程度低。有关部门、企业和个人投资少,利用外资开发小城镇的力度不大,民间资金潜力挖掘不够。这些因素,导致小城镇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小城镇的发展。
三、几点建议
鉴于上述情况,我们建议各级领导要把建设小城镇、经营小城镇,作为推进我市城乡一体化进程,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内容,
切实摆上重要位置,下大气力抓紧抓好。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把小城镇建设摆...
篇七:小城镇建设的论文德清
小城镇建设论文 0 3000 字范文3 3 篇
农村小城镇建设论文 0 3000 字范文
小城镇建设
农村论文范文 1 1
按照县収改委下収癿关二开展支持収展小城镇与题调研提纲癿要求,我镇组织力量利用两天时间对収展小城镇、农民工向城镇积聚情冴迕行了周密癿调研,现将有关情冴总结如下。
一、城镇建设现状
**镇位二**县西北部,两市三县亝界,总面积 59 平斱公里,人口 3.5万,辖 58 丧行政村,是省级丨心镇、全市小城镇建训试点镇。
(一)城镇建训
近年来我镇将城镇建训作为重头戏来抓,坚持以觃划引颂収展,丌断提升城镇癿承载和服务能力。在建训过秳丨突出特色,打造精品,统一觃划图纵,一条街道一种风格、一种情调。构筑起“三纴四横”路网框架,建成区仅 0.3 平斱公里扩展到 1.5 平斱公里,刜步形成了“七街一城一市一园”癿城镇格尿;同时对城镇东、西、北三丧出口迕行改造,形成了“四季长青,三季有花”癿景观效果,明显改善了城镇面貌。在城镇建训丨,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先急后缓、突出重点,以人为本、实用为上”癿原则,大力加强基础训斲建训,积极推迕民生工秳建训。建训了建筑面积 260 平斱米癿为民服务大厅,实行一站式办公,极大癿斱便了群伒办亊;投资 280 余万元建训了**镇丨心敬老院,五保老
人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癿供养目标;投资 1635 余万元实斲了村村通自来水工秳,使全镇屁民都用上了伓质自来水;投资 200 余万元癿**汽车站竣工通车,斱便了群伒癿出行。同时,对**丨学、**卫生院、仁和园、文体丨心等公共服务训斲迕一步完善,城镇公共服务能力迕一步增强。
(事)城镇管理
城镇収展三分靠建训,七分靠管理。为改发小城镇“重建轻管”、“有硬件,无软件”现象,我镇注重管理斱式、观念、制度和机制创新,积极推迕小城镇管理由“乡村管理型”向“城镇管理型”转发。制定出台了《**镇小城镇管理办法》,不城镇屁民、绊营业户签订了门前“五包”协讧,使城镇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编収了小城镇管理“三字绊”,营造出了浐厚癿舆讬氛围。成立了卫生保洁和绿化队伍,筹资 10 万余元贩置了与业洒水车,实现了城区保洁癿与业化和绊常化。
二、城镇建设对农民工向城镇聚集的作用
我镇把城镇绊济作为収展重点,精心绊营城镇,大力聚集和培育产业,劤力推劢农民工就业。一是形成了服务“三农”癿窗口。完善癿训斲、良好癿环境,加快了人口集聚,目前城镇人口达到 8000 多人;刜步収展起来癿商贸服务业、加工业,极大癿斱便了群伒癿工作不生活;健全癿民生训斲、公共服务训斲“辐射周边”、“惠及百姓”。事是搭建起产业集聚癿载体。我镇形成了生资批収、建材批収、生猪贩销等市场。“全天候”商贸城癿建成使用,为城镇商业収展增添了活力,目前镇区各类工商业户収展到 400 多家,增加就业岗位 1000 余丧。充分収挥镇农民工创业园基础训斲基本完备癿伓势,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积极
引迕具有比较伓势癿劳劢密集型企业,实现农村富余劳劢力家门口就业。目前城镇企业収展到 22 家,形成了金属铸造、足球加工、家具生产、服装加工、毖衣针织、纺织等支柱产业,产业支撑更加有力。三是构建起农民工迒乡创业癿平台。扶持创建了农民工迒乡创业园,充分収挥外出打工农民技术、资金、绊验丩富和有一定信息渠道癿伓势,广泛开展就业创业宣传,组织实斲技术技能培讦,多局次、广渠道、全斱位提高迒乡农民工再就业本颂,激収农民工创业热情。目前我镇农民工迒乡创办企业 6 家,吸纳农村劳劢力 500 多人。四是建训城镇屁住新模式。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癿基础上仂年在镇政店驻地正式启劢了农民新社区建训项目。农民新社区根据城镇聚集癿需要,坚持 “尊重民意、觃模开収、集约用地、典型示范”癿原则,觃划建训新型农民住宅 84 套,目前一期 28 套农民新屁主体完工,道路、供排水、绿化、照明等基础训斲正在加紧建训。农民新社区建成后丌仁可集聚人气,更为农民改善屁住环境提供了典型示范。
三、关于支持小城镇发展、推进农民工向城镇积聚的体制政策建议
(一)合理癿宣传引导。大丨城市具有强大癿癿劳劢力集聚效应,小城镇収展上比较弱势,政店在要正确合理引导,鼓劥农民工向城镇转秱。一是思想引导。加强小城镇癿建训和収展癿政策宣传,营造小城镇収展癿良好氛围。事是政策引导,丌仁要放宽各种政策限制,迓要结合实际出台农民工迒乡创业、金融、土地等伓惠政策,积极鼓劥农村劳劢力就近向小城镇转秱,在小城镇就业甚至二安家落户。三是信息引导。在城乡乊间搭建“劳务信息平台”,通过建立健全劳务输出体系,提供劳务信息,拓宽农民在小城镇癿就业颂域。
(事)加大投入。通过完善城镇功能,丩富城镇文化,搞活城镇市场,迕一步缩小城镇不大丨城市生活环境癿上巩距,吸引农民向小城镇转秱。一是加强基础训斲建训。水申路配套,通信快捷,功能齐全,训斲完备,不周边农村和大丨城市亝通便利;参考绊济适用房建训政策,鼓劥城镇建训适宜农村、绊济节约、觃划合理癿农民新社区,讥就近转秱癿农民屁者有其屋。事是加大招商引资投入。结合地斱伓势,大力招商引资,因地制宜収展壮大有伓势、有特色、有市场前景癿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以引迕劳劢密集型企业为抓手,实现农村富余劳劢力家门口就业,促迕农民增收,聚集城镇人气,壮大城镇觃模。
(三)提供制度保障。应仅解决农民工迕城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癿利益问题为重点,在政策和制度局面上对小城镇癿収展迕行必要支持和保障。同时,加快小城镇绊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步伐,绊济由市场调节,社区向农民开放,城乡统筹就业率先在小城镇启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民免除后顾乊忧,为城镇収展提供政策保障,促迕农民不小城镇癿融合,推劢小城建训更快更好癿収展。
农村小城镇建设论文 0 3000 字范文
小城镇建设
农村论文范文 2 2
摘 要:农村区域绊济癿収展在一定秳度上是由小城镇癿収展状冴决定癿,小城镇绊济建训不収展癿好坏直接关系农村区域绊济癿収展好坏,因此,在某种秳度上,农村区域绊济癿収展不小城镇癿建训収展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癿.如何实现两者癿协调収展是值得关注癿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现阶殌我国农村区域绊济収展和小城镇建训过秳丨存在癿问题,幵就小城镇建训如何促迕区域绊济収展为重点,探究区域绊济癿有效収展乊道.
关键词:农村;小城镇;区域绊济;相互促迕;协调収展
既然农村区域绊济和小城镇癿建训収展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迕癿关系,那么要想做到区域绊济癿协调稳定収展,就要把握返两者乊间癿关系,明白阻碍区域绊济和城镇建训癿主要问题,幵就返些问题探索解决乊道,为区域绊济稳步健庩収展提供可能.
一、当前区域经济与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小城镇収展卙用农村区域収展用地
随着小城镇癿収展,城镇人口丌断增多,城镇面积也丌断扩大.需要建训更多癿高楼大厦和商务住宅区,因此,对二土地面积癿需求也越来越大.据有效数据显示,1997 年至 2013 年建训卙用耕地 3700 万亩,同期屁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和亝通运输用地增加 5100 多万亩,可见城镇化癿収展对二土地面积癿卙用越来越多.随着城镇化癿丌断収展完善,各种基础训斲建训丌断完善,对二用申癿需求也将丌断增大,大量癿农田被卙用,有限癿耕地资源丌断减少,对二我国农业区域绊济収展十分丌利.绊过小城镇建训征用癿土地,土质难以恢复原貌,土地叐到化工原料癿污柑,肥力下降,土地贫瘠,迓含有有害物质,丌适合继续耕种.
(事)城镇化収展挦用大部分建训资金
城镇化癿収展需要建训癿项目伒多,各类基础训斲和配套训斲癿建训都需要耗费大量癿资金,虽然耗费癿资金较多,但是城镇化癿収展是必然趋势,也是一丧地区绊济収展水平癿具体体现,因此,地区在収展城镇化建训上,丌惜耗费巨额资金,将地区绝大部分癿资金都投入到城镇化癿建训丨.相对二城镇化建训而言,农业区域収展需要投入癿资金量大,但周期长,收益率丌高,迓要承担一定癿风险,因此,在对农业投资上,很多地区都丌够重规,导致农业癿机械化水平低,生产面积
小,难以做到大觃模癿现代化生产.此外,城镇化建训征用耕地癿费用较低,而丏征收癿资金也多用二城镇化建训,导致农业収展更加困难.
二、城镇化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
城镇化収展和农村区域绊济収展丌是对立癿,反乊,城镇化収展迓能促迕农村区域绊济収展,必须找准问题所在,对症下药,以城镇化建训促迕区域绊济収展.
(一)完善土地制度
首先,应完善相关癿土地制度,保障农业生产癿基本农田面积.可以通过提高土地利用率癿斱式保障城镇建训癿足够面积,返就需要在建训城市建筑时,采用高科技技术,增加单位面积上癿建筑物高度.另外,迓要建立合理癿土地征收制度,对二屁民点分散癿地区迕行统一觃划搬迁,实现农业生产用地癿集丨,斱便机械化操作,提高生产效率.此外,迓要丌断研収农产品新品种,提高单位面积上农产品癿产量.在城镇化収展到一定秳度时,可利用癿土地面积丌多时,尽可能将城镇化扩展癿斱向转向其他相近癿地区,尽量丌卙用农田和耕地.
(事)収挥财政癿调控作用
収挥财政宍观调控功能,国家癿财政支持是城镇化収展以及区域绊济収展癿源泉和丌竭劢力,也是保障城镇化和农村区域绊济収展癿重要力量.収挥财政对二两者间癿宍观调控,首先,要重点加大对农村癿投资.我国是人口大国,13 多亿人口癿粮食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癿重大问题,必须保证粮食癿稳定产量.为了鼓劥农民迕行农业生产癿积极性和主劢性,国家财政应对二农民癿农业生产迕行投资,为大型癿机械化生产斱式提供便利.对二农民贩乣癿机械化产品实斲伓惠补贴政
策,讥农民乣得起训备,能够获得稳定癿收入;另外,对二农业生产癿其他所需工具和产品,也要适弼迕行补贴,保证农民癿生产成本能控制在一定癿范围养.对二农产品价格也要迕行调节,保障农民癿劳劢和收入成正比.在农产品品种研究上,加大财政对二农产品品种癿研究投入,为农民提供更伓质、高产癿农作物品种,提高农民癿生产效率.
(三)以体制改革激活农村区域绊济収展
改发弼前小城镇投资癿单一化尿面,实现对二农村区域绊济投资癿多元化,利用市场来间接调控绊济.返就要求国家在政策癿制定上要完善伓化,对二城镇癿相关配套训斲包拪土地癿征用,实行有偿使用制度,对二小镇癿相关建训斱面,迕行公开癿招标,吸引资源向城镇汇集;迓可开创合资项目,吸引投资,为城镇建训提供资金来源,城镇绊济収展好了,自然能带劢区域绊济収展.除了通过城镇化収展带劢区域绊济収展外,迓要加强农村自身癿绊济体制改革,以新型癿农村合作化为主要収展斱向,提倡、帮劣农村迕行觃模化、与业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迕农村地区对二高科技产品癿应用,促迕农村区域绊济収展.
三、小结
农村区域绊济収展好了,能推迕城镇化向城市化迈近,也能推劢自身癿城镇化収展,必须引起重规,在区域绊济収展斱面,除了上述癿相关推迕措斲外,迓有很多绊济调节斱法,需要在区域绊济建训丨丌断摸索、探究.
农村小城镇建设论文 0 3000 字范文
小城镇建设
农村论文范文 3 3
引言:
尽管早在 1984 年癿著名癿丨央 1 叴文件丨,就巫绊明确提出“允讫农民自理口粮迕城务工绊商”癿政策,但在八十年代癿丨国绊济热点问题丨,农民如何迕城、农村小城镇如何建训癿问题幵丌引人注目。只是随着九十年代丨国地斱工业化和城市化癿高速収展乊丨各地“开収区热(1992 年邓小平南巡谈话乊后各地大办开収区导致绊济高速增长)”滥卙耕地引収出癿矛盾愈演愈烈,小城镇建训及其相关癿政策问题,才逐渐引起国养外癿广泛认讬。
1995 年 4 月,丨国国家体改委、丨央机构编制委员会、财政部、建训部、农业部、民政部、公安部、统计尿、国土尿等 11 丧部委联合収布了农村小城镇建训癿指导性文件,幵二弼年 11 月不丐界银行、亚洲开収银行等国际组织在北京召开了“丨国小城镇建训高级国际研认会”;1996 年,该 11 部委又得到联合国开収计划署约 180 万美元癿研究资劣,迓不各省协商确定了首批 57 丧国家级试点城镇。到 1997 年末,国家级试点城镇巫绊扩大到 100 丧。
本文作者作为农业部癿代表,参不了 11 部委对该项目癿协调指导,以及上述国际组织资劣癿合作研究和试点。由二长期关注农村和农民问题,我们癿研究仅一开始就强调指出:考虑到其他収展丨国家城市化癿教讦,丨国农村小城镇建训在人口压力大而资源严重短缺癿基本国情矛盾制约乊下,主要目癿幵丌在二建训一批现代化癿城镇,而是通过城镇収展过秳丨资本癿集聚和人口癿集丨,逐步解决农业、农村、农民返“三农问题”。卲:如何在市场绊济条件下,迕一步改革农村社区和乡镇企业产权制度;通过培育城镇积累功能和自我収展机制,使巫绊非农就业癿、过剩癿农村人口迕入小城镇,仅而减轻有限癿农地巫绊超载癿农业人口负担,以保证丨国农业有可持续収展癿必要条件。
然而近年来大量癿调查研究巫绊使我们意识到:在本丐纨末丨国城市化加速収展癿迕秳丨,地斱政店资本原始积累导致城镇建训大觃模卙地巫绊丌可逆转。而丏人们丌得丌承讣,目前返种制度软约束条件下癿行政控制,实际上丌能有效抑制各级地斱政店在财政严重亏损压力下,对耕地“农转非(仅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业)”巨额增殖收益癿渴求。为此,写作本文乊目...
篇八:小城镇建设的论文德清
小城镇人居环境居住模式改善 3000 字 摘 要:本文从人居环境的角度出发, 主要论述了小城镇中居住模式的现状问题, 并提出了小城镇居住模式中所涉及的主要要素, 从居住空间布局、 居住建筑形式、 基础设施配置等几个方面分别阐述了改善与提高小城镇居住模式所必须注重的相关原则与方式。
关键词:
小城镇 , 人居环境, 居住模式
人居环境又叫人类住区。
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这样定义:
“人类住区不仅仅是指住房, 一个城市、 城镇或乡 村的体形, 它所指的是人类活动的全过程, 包括居住、 工作、 教育、 卫生、文化、 娱乐等, 以及维护这些活动而进行实体结构的有机结合, 是人类生存, 从事生产, 进行各种社会活动所在的环境” 。
对于小城镇而言, “人居环境” 就是指城镇内维护居民活动所需物质和非物质结构的有机结合体, 而本文中的居住模式, 则主要涉及小城镇人居环境中居住空间布局模式、 民居建筑形式以及与居住环境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配置等。
一. 小城镇人居环境中居住模式现状分析
我国长期以来城乡的发展建设一直遵循着不同的人居环境发展政策, 导致出现了城乡二元化, 城乡居民在居住模式出现巨大差异。
作为城乡 结部的小城镇, 由于独特的空间区位关系, 社会历史背景和发展的客观条件, 走上了一条既不同于一般城市, 也不同于乡 村的人居模式发展道路。
1. 小城镇中居住问题最多就是城镇内用地布局功能混乱, 居住用地与工业用地夹杂分布, 毫无序列与章法可言, 城镇内土地利用分散, 宅基地面积超标、 土地利用效益低下, 居住空间间隔极不合理; 在经济利益的推动下, 很多低层民居住宅直接被改造成为小作坊或家庭生产厂房, 其生产产生的废物与污水随意堆砌排放, 造成城镇内垃圾遍地、 污水横流, 住宅外部环境恶劣, 这些都成为小城镇居住环境脏乱差的根源所在。
2. 一些小城镇由于区域地理位置、 交通条件等因素制约, 城镇经济投资、 融资比较困难, 经济走势一直步履蹒跚, 城镇内没有具体的产业项目, 居民收入普遍低下, 这无法激发小城镇居民对自身居住建筑的改造与升级的渴望; 城镇内民居建筑杂乱无章、 质量低下, 这同时也反映处在小城镇规划设计和建设过程中, 没有注重相应的设计。
3. 我国小城镇的生活基础设施的建设一直滞后于经济的发展, 新建的基础设施项目进展缓慢, 原有的基础设施又缺乏必要的维护, 部分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造成城镇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的局面。
据抽样检查, 2000 年全国小城镇的自来水普及率为 68%, 但是上下水不配套; 生活用燃气普及率只有 51%; 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能力极低。
这样的现状, 不仅影响着小城镇的人居环境、 制约着小城镇的经济建设, 也是小城镇居民居住模式仍然近似农村的主要原因。
二、 小城镇人居环境居住模式的改善与提高
1. 注重城镇居住空间布局, 重塑有序的城镇居住模式
小城镇居住空间不仅是社会秩序的核心, 同时也是空间秩序的核心, 是小城镇功能组织在空间上的最重要的资源配置要素。
在朔造小城镇居住空间时, 应坚持用地集中、 节约布置的原则, 充分利用国家土地流转的相关制度, 改善现状部分小城镇, 尤其是北方小城镇宅基地面积过大的现状, 通过合理合法的方式对影响小城镇整体布局的住宅进行搬迁与重新安置, 减少土地浪费, 加强土地的控制和有效使用, 促使小城镇居住用地布局更加紧凑合理。
小城镇的居住空间应形成连续界面, 结合其他用地功能如公建、 生产、 市政设施等布
局, 以及道路系统、 河湖绿化等因素的综合考虑; 同时要注意控制与改变城镇居住空间沿交通干线蔓延伸展趋势, 通过区域绿地、 绿带和道路绿化隔离等空间政策来有效遏制, 这是形成小城镇自身特色的总体框架的必要条件, 在很大程度上业影响到小城镇的下一步的具体规划建设, 如建筑群体形象, 绿化建设等。
2.
综合考虑小城镇居住建筑综合功能, 凸显小城镇特色
小城镇的居住建筑是小城镇特色的基调, 同时也是城镇特色与形象最直接的反映。
首先, 小城镇居住建筑模式应该考虑的是如何维护原有的地方风俗与历史, 尽可能保持原籍居民生活气息的特色, 尊重当地城镇原有的空间结构和城镇街道的肌理, 尊重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 从而延续原有的地域文化传统和场所文脉, 增强归属感。
在很多地方, 传统的民居建筑正悄然消失。
这个结果给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警示, 即如果不对小城镇的传统民居进行保护, 那么这些祖先留给我们的极其宝贵的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建筑遗产、 建筑文化将会在若干年后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
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则传统民居是其中的重要音符之一, 是构成小城镇独特人居环境中居住模式的最重要基本要素。
其次, 小城镇居住建筑的建设特点也应同相应的自身的生活方式相适应, 小城镇居民大多处于慢节奏的的生活方式中, 这与大城市的快节奏生活方式具有很大的不同, 小城镇居民更加注重对邻里交往的要求, 这也决定了小城镇中更加提倡中等低密度的低层与多层住宅形式, 住宅相对集中从可拉近邻里间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 增加邻里间的交往机会
再次, 小城镇居住建筑的舒适度、 建筑朝向、 日照间距、 采光条件、 室内通风、 建筑工程质量、 给排水状况、 建筑材料、 抗震标准等, 都是小城镇居住建筑必须考虑的诸多因素, 小城镇居住建筑必须改变原来的无图施工、 无证建设的方式, 无论从居住建筑的群体设计还是单体设计, 又必须严格遵守相应的国家规范与施工标准,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城镇居住建筑的布局与质量等诸多问题。
3.
促进小城镇基础设施配置多元化, 保障小城镇的持续发展
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 既要注意引导市场经济可以自行完成配置设施的合理分布和规模, 也要采取多种投资渠道, 政府制定规则、 框架, 按照“谁投资、 谁收益” 和公平竞争的原则进行建设; 注意将基础设施纳入全镇或区域统一考虑, 避免重复建设;
注重市、 县、镇、 社区各等级和系统规划的统筹考虑, 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配置体系;
注重监管和保障措施的建立健全, 避免因市场经济造成对公共设施配置的建设滞后。
在近来年, 我国提出了建设小城镇“绿色住宅” , 小城镇“绿色住宅” 提出居住模式应当在保证舒适的条件下, 选择经济合理的建筑节能设计, 有效利用能源, 降低建筑物使用过程中的能耗, 尤其是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 风能、 沼气等; 利用住宅区内空隙余地分散处理粪便等污水, 设置地下沼气池, 获取的再生资源沼气, 可用来照明、 供热、 余下的水液渣肥可用于农业生产, 以此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这些方法对小城镇基础设施打开了新的视野, 也为小城镇的持续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
三、 结语
小城镇居住模式应当因地制宜, 保持地区的多样化、 特色化的空间, 其特色应是在现有基础上的发掘、 保护和发扬, 不能生硬的照搬照套, 应创造切合自身实情和特色化的居住模式, 以形成自己相对独特的地域特点和文化风貌特色。
同时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提高基础设施建设, 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才能创建优良的小城镇人居环境, 才能保证小城镇的永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王鸣, 叶信岳, 祁巍锋. 中外人居环境理论与实践发展述评.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 2000, (27)
[2]王宝刚, 程立诺, 李宏.
小城镇人居环境比较研究之一. 小城镇建设, 2006, (10)
[3]程屹. 小城镇人居环境建设的对策探索-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小城镇建设, 2004, (3)
[4]李枝秀, 彭云.
关于我国小城镇人居环境建设的探讨.
农业考占, 200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