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会治理经验材料3篇基层社会治理经验材料 1基层社会治理经验材料-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在战“疫”斗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基层社会治理经验材料3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基层社会治理经验材料
基层社会治理 经验材料-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在战“疫”斗争中强化党建引领,着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实践证明,社会治理的基础支撑在基层,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
一、党建引领:建立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工作体系
建立健全指挥体系。构建“区级、镇街、社区(村)三级书记抓防控”指挥体系,区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疫情防控、排查稳控、医疗救治、物资保障、市场管理、文旅舆情、督导检查指挥部,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快速反应、统筹部署,每日调度、会商研判、督导检查工作。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把支部建在下派工作队、小区防控阵地和一线卡点,形成“党组织统筹、支部书记带头、党
2 员干部冲锋、群众积极参与”的严密组织体系,让党组织一线发力,党旗在一线飘扬。建立健全责任体系。落实区领导包镇街、镇街领导包片、镇街干部包社区(村)、村居干部包街、党员和村居民代表包户五方联动机制。全面压实网格化管控责任,形成“任务到格、责任到人”的全覆盖管控局面。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督导组直插所有村居和检查点,确保督导到点、整改迅捷、提升到位。
二、人民主体:形成人人防疫、聚力战“疫”的浓厚氛围
广泛发动,全员“参战”。区委、镇(街、地区)党(工)委“内核”驱动,村(社区)、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外围”发动,广泛动员群众直接参与到站岗执勤、义务巡逻、文明劝导、人员排查、环境整治、重点管控等重点任务中。有效引导,群众“助战”。加强舆论引导,迅速让广大群众树立起“居家也是抗疫”意识,认真执行“戴口罩、少出门、不聚集”等防护要求,积极配合村、社区落实各项管控措施。积极组织,群众“督战”。发动社区(村)业主委员会、老年协会、红白理事会等
3 社会组织建立巡逻劝导队,劝阻群众外出聚集、不戴口罩等违反防疫规定行为。
三、多方共治:强化重心下移、权责下沉的力量支持
资源下沉。区、镇(街、地区)两级资源下沉,把人财物、权责利下沉到基层。动员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村)疫情防控,回社区报到参战。多元参与。动员中央、市属企事业在密单位下派干部下沉社区(村),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强化区域化党建联建共建机制,组织驻镇(街、地区)企业单位共抓疫情防控、共商区域治理。发挥党建引领“红色物业”作用,物业员工全部参战,构筑起社区严密防线。倡导“两新”组织履行社会责任,助力疫情防控。基层减负。下发《关于进一步整治疫情防控工作中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所有由社区(村)统计上报的疫情防控数据,一律由区指挥部社区(村)防控组统一收集。
四、法治保障:打造依法防控、依法治理的良好秩序
4 广渠道多方式引导群众。印发《疫情防控法律知识》等各类宣传读本,向各社区(村)制作配发“防控十条要求”宣传展板,通过村村响广播、悬挂横幅、发放资料,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引导群众遵守防疫法律法规。依法依规防控。严格执行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法律法规,制定社区疫情防控具体方案等规范性制度文件和配套防疫工作指导,严密防疫法定权限和程序。加强防疫一线干部教育培训,规范防控流程,提升依法防控。加强涉及疫情矛盾纠纷专项排查化解,妥善解决设卡、登记、测温、返工复工等方面问题。
五、科技支撑:拓宽智慧治理、信息服务的有效途径
推行一体化网络服务。依托区、镇、村三级联动便民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期间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坚持疫情防控和便民服务两手抓、两手硬,设立帮办代办服务“绿色通道”,利用政务服务网、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对群众开展预约办理、网上审批、上门代办服务,实现防疫不间断、服务不打烊。依托新技术精准管控。强化疫情防控
5 精准化和高效化,针对商超发热筛查效率不高问题,及时应用红外线等人工智能测温系统,有效缓解工作人员测温压力。针对排查卡点人员和车辆排查难题,引进人脸识别、车控系统,提高识别率和准确度。针对居家观察人员管控监管难问题,采用安装红外互联网摄像机,通过网络宽带直接与区级“12345”接诉即办防控平台连接,实现远程管控和实时管控。针对社区防疫重点部位监管难问题,将综合执法平台与派出所的监控探头对接,实现了全天候、精准化管控。运用区块链赋能增效。将各镇(街、地区)网格化管理与大数据、互联网有机结合,构建实时互联、数据共享、联动协同的智能化平台,优化疫情防控流程,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将城市管理、社会治安等多平台融合,与多部门信息系统对接,实现辖区街巷、所有重点区域防控信息化。
六、民本民生:打通基层治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做好生活服务,让群众暖心。加强商超企业服务引导,通过设置“提货站”、线上采购等方式满
6 足群众生活需求。针对口罩供应紧缺问题,第一时间组织区内服装加工企业转产加工口罩,口罩日产能可解决近一半的需求。全面开展为群众“四代”服务:代买生活用品、代取快递外卖、代送预订口罩、代清生活垃圾。积极开展“贴心走访”,对独居老人及因防疫无法回家的医护人员、商超人员、出租司机等人员家属,加强关心关怀,每天由一名党员进行“贴心走访”,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做好信息服务,让群众稳心。在区级为民服务中心设置防疫专线和服务专席,前置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实现未诉先办。针对社会和网络上一些不实疫情虚假信息,及时通过电台、电视台、公众号等媒体进行辟谣澄清。结合疫情防控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持续印发《一封信》,通过村村响广播等形式进行播发,让群众第一时间掌握防疫形势和政策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心里有底。做好医学服务,让群众安心。发放科学防护手册,加强防护知识宣传。定制发放“3+X”爱心包,及时为居家观察人员配发体温计、垃圾袋、消毒液、中药制剂、口罩等防疫物品。组织区社会心理服务中心,面向家庭发布疫情防控电子绘本,引导家庭学习防护措施。组织家庭医生团队向市民公示联系方式,通过电话、微信
7 等方式向慢性病患者、老年人、残疾人等提供日常用药指导和健康咨询。
篇二:基层社会治理经验材料
第 1 篇: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典型经验材料xx 市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城市党建工作引领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增强社区党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丰富党建载体,聚民心。深入实施“书记一号工程”,聚焦基层党建、城市管理、社区治理、公共服务、基础保障等方面,先后组织各级书记认领“书记项目”xx 个,解决民生难题xx 多个。开展“社区工作日”活动,组织全市 xx 个部门单位、xx 万名干部常态化到 xx 个社区报到服务,结成帮扶对子 xx个,2019 年解决群众诉求 xx 多个,提供物资 xx 余万元。开展“一社区一品牌”创建活动,打造特色服务品牌社区 xx 个。制定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推进共建共创 xx 条举措,开展“党建+志愿服务”活动,今年以来,全市机关干部已深入小区义务劳动、疫情防控、创城宣传等志愿服务 xx 余次。成立社区爱心超市,定期走访慰问,力所能及的帮助解决生活中困难 xx次。
建强服务平台,集民意。全面推行街长、路(巷)长、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五长制”,公示“五长”人员信息,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反映问题,解决诉求。在全市 xx 个社区全部设立“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和民情服务站,由所辖社区的“两代表一委员”轮流进行接待辖区群众,让群众能够在家门
口与“两代表一委员”面对面沟通交流,表达诉求,同时开通“两代表一委员”网上工作室,利用微信、QQ 群等,对于群众反应的各类问题及意见进行分类处理,督办落实,实现诉求零距离、服务点对点,为社区群众的幸福生活提供全方位、立体化、人性化的复合服务。年初以来,各社区民情服务站共接待来访群众 xx 人次,“五长”人员共收集社情民意及群众诉求xx 件。
优化服务方式,解民困。规范建设党群服务中心,设立街道、社区、网格、楼宇、党员中心户“五级”服务网络,开设“零跑代办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领办代办服务,推行“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政务服务模式,通过压缩行政审批时限、下沉便民服务事项等措施提供及时便捷服务,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党群服务平台 xx 个,建成 xx 个网格党群服务站,制作“五长”人员公示板 xx 余个。创新实施 “一个电话解难题”,开通民生诉求受理热线 xx,明确专门机构、专门人员、专项受理解决群众诉求,“吹哨”给相关部门作为“书记一号工程”项目,建立党组织书记包社区小区、包难事实事“双包”机制重点解决。目前,已累计解决群众各类诉求 x 万多件,解决民生实事 xx 件,群众满意率达 xx%。
做好跟踪随访,问民效。为打通诉求办理的“断头路”,搭建起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社区“两代表一委员”、“五
长”人员通过电话、现场回访等形式回访群众,跟踪诉求办理情况,看问题是否依法依规调处,看解决措施是否落实到位,看诉求人是否理解信服,全面了解群众对所反映问题、诉求办理成效和解决结果的满意度。对有关问题解决群众评价“差”的,转交各级政务服务部门、市县督查指挥中心及时跟进了解,确定专人持续跟踪推动相关部门解决,直至群众满意为止,真正实现服务受理零推诿、服务事项零积压、服务质量零差错、服务结果有督察。年初以来,派发的督办件近 xx 件,书面发函督办 xx 多件,人工电话回访近 xx 件。
第 第 2 篇: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典型经验材料
11 月 12 至 13 日,宝鸡市政协副主席张田力带领市政协社法委部分政协委员,专题调研全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情况。
委员们先后深入眉县首善街道迎宾社区,金渠镇宁渠村,眉县第三医院,虢镇街道高家塄村,千渭街道铁道南社区,千渭星城养老服务中心等地进行了实地察看,与村组干部、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心声。
近年来,我市认真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坚持把加强社区治理作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聚焦群众需求,全面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走出了一条“一核多元、共治共享”具有宝鸡特色的社区治理之路。创新推行微治理机
制,构建了德治、法治、自治“三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积极推行“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五民工作法;深化“互联网+社区”服务,建成宝鸡社区服务平台,实现了省、市、县(区)、社区四级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平台互联互通。
在协商座谈会上,市民政局领导汇报了全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情况,委员们围绕基层(村委会、居委会)、社区治理工作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等情况,与相关负责人、分管领导进行面对面协商,共同商讨对策,为全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张田力指出,全市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方面主动创新,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着基层人员配置不合理,基层干部工作任务繁重、待遇低,社会治理成本高、经费不足等问题。他强调,要认真对标党中央部署要求,高度重视基层社会治理情况。要坚持以人民利益为导向,加强基层治理。要认真学习新时代“枫桥经验”,有效化解基层社会矛盾。要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制度机制,补齐基层社会治理的短板。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更好地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和管理,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为推进全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贡献政协力量。
第 第 3 篇: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典型经验材料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基层工作会议精神,增强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各单位领导干部抓基层治理的责任感,明确市委基层治理领导小组及其 5 个专项责任小组成员单位责任,扎实推进我市基层治理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全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全省基层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市、改革创新的原则,以创建幸福村居为抓手,促进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工作目标
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大抓基层的部署,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力争用 3 年左右的时间,从源头上预防和消除基层的不稳定因素,解决基层矛盾问题,完成涉农土地问题整治、农村土地确权,完善农村“三资”管理,建成统一规范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强化农村(社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为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珠海的实践提供坚强保证。
三、主要任务
(一)深入推进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基层和谐稳定
责任小组:涉农维稳及社会矛盾化解责任小组
1. 深化矛盾排查化解工作。开展涉农不稳定问题、劳资
纠纷、涉环保不稳定问题、涉众型金融不稳定问题、房地产领域不稳定问题等 5 个专项治理活动,坚持和完善每月滚动排查机制,做实工作台账,落实到人,限期化解。
2. 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妥善解决土地管理、环境保护、
农村黑恶势力抬头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打击基层涉黑犯罪。查处基层党员干部失职渎职、涉农领域违法违纪等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3. 加强维稳分析研判。落实和加强对基层维稳形势的分析
研判机制,推动维稳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4. 切实解决历史积案。按照事要解决的原则,清理积案,
解决好历史问题。对“钉子案”、“骨头案”,实行一案一策,落实包案领导和责任人,限期解决。认真总结发现共性问题,推动面上问题的解决,依法推进信访积案化解。
(二)深入推进涉农土地问题整治,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责任小组:涉农土地治理责任小组
5.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征地补偿款。积极推进土地征收制度改革,2015 年 9 月底前开展自查自清,年底前制定处置方案,逐项落实整改,2016 年 6 月前全面完成清理任务。
6.落实农村留用地。2015 年 9 月底前建立历史留用地台账,年底前出台指导意见,力争用 3 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全市留用地历史欠账。
7. 集中开展农村土地“三乱”问题专项治理。对 2014 年1 月 1 日以来农村乱占、乱卖、乱租土地问题进行摸底排查,2015 年底前完成打击整治农村土地“三乱”任务,坚决遏制农村土地“三乱”现象。在此时间范围之外发生的其他违法违规用地行为,经举报查实的,一并纳入专项治理范围。
8.落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资金分配工作。2015 年底前制定我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资金分配办法,解决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金滞留问题。2015 年 9 月底,完成资金分配任务20%;2015 年 12 月底,完成资金分配任务 50%;2016 年 3 月底,完成资金分配任务 75%;2016 年 6 月底,完成资金分配任务100%。
(三)深入推进农村土地确权,规范农村“三资”管理
责任小组:农村土地确权及“三资”管理责任小组
9.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继续推进试点区、镇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试点工作,认真研究出现的新情
况新问题,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做好确权工作,2017 年基本完成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10.加强农村“三资”管理。抓好农村产权流转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完善平台体系的应用开发、监督管理,规范化运用。落实区、镇一级专责人员。2015 年底前对农村集体资产进行核对,完成数据录入,建立资源登记、资产台账和合同管理电子台账。
(四)深入推进农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统一规范公共服务运行
责任小组单位: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责任小组
11.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统筹整合服务资源,建设多功能综合服务中心,实现机构人员、场所挂牌、流程内容、信息系统、经费保障五个统一。2015 年底前,选择一个区开展整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试点,争取到2016年底,全市所有农村(社区)建成集文化体育、卫生计生、就业保障、食药安全、警务治安、人口党建、法律服务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公共服务平台,全面实现 “有机构、有牌子、有办公场所、有办公设备、有制度、有人员、有台账、有经费”。
12.推进基层民主和法制建设。完善“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
(五)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责任小组:农村(社区)党建责任小组
13.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明确基层党组织的职责,突出党组织的人事安排权、重要事项决定权、领导保障权和管理监督权,实现基层党组织对农村(社区)各项工作和其他基层组织的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治理的各方面。继续坚持“一肩挑”和“交叉任职”。在推行“政经分离”的农村(社区),由党组织班子成员兼任经济组织负责人,既要加强党组织对集体经济组织的领导,又要保持对集体经济运营的有效监督。
14.规范村级组织运作。全面实行班子联席会议制度和党群联席会议制度,明确操作规程。
15.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制定《关于全市软弱涣散农村(社区)党组织持续整顿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 年)》,每年按照 10%的比例排查整顿,形成常态化机制。年底对整顿情况进行考核验收,每年整顿转化率要达到 90%以上。对重点村、老大难村,对多年整顿没有明显成效的农村(社区),区委书记、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和班子成员要直接包、重点抓,限期解决问题。
16.创新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对于行政村党员人数较多、下设党组织较多的,村党支部可根据有关规定改建为党总支或党委。探索党组织、自治组织、公共服务组织下移到村
民小组或自然村。在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民工聚居地建立党组织,实行属地管理,“两新”组织的书记和优秀党员可选配为农村(社区)党工委副书记和专(兼职)委员,比例要逐步提高。2015 年 8 月底前确定 1 个有代表性的镇作为党组织设置试点单位,2015 年底前推进农村(社区)党组织设置取得成效。
17.加强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选好、培养好、管理好支部书记,把党性强、作风好放在首位,注重从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在外工作的退休干部、乡村医生、乡村教师和其他乡贤中选拔党组织书记。完成对软弱涣散和贫困村(社区)选派“第一书记”。抓好支部书记培养,市、区每年分期分批对现任书记进行集中培训,全市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提高到 50%以上。2015 年 8 月底前确定全市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加强跟踪培养、考核和管理。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考录镇(街道)公务员和镇(街道)领导干部力度。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基本报酬,并建立正常增长机制。
18.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制定和落实农村发展党员计划,注重在农村现有优秀人员中培养和发展党员,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日常管理和教育。
19.加强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市、区组织部门推动各有关部门,重点解决村(社区)办公场所问题,支持村(社区)党群活动阵地建设,配套完善设施设备,发挥办公议事、党团员和妇女青年活动、教育培训、便民服务等多种综合功能。
20.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2015 年底前,制定《珠海市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规划(试行)》及相关规范性文件,规范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工作定位、工作职责,完善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工作机制。
21.切实减轻基层负担。规范委托基层代办事项和各类检查考核、评比达标,减少会议、台账、报表等。
22.建立健全基层治理工作机构。成...
篇三:基层社会治理经验材料
区推动“三无”小区基层社会治理取得成效“三无”小区治理是社区建设的难点和重点。为破解“三无”小区治理难题,xx 市 xx 区紧贴居民群众新需求,结合老工业城区实际,把“三无”小区的治理列入民生改善重要内容,以改善居民人居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建设平安和谐社区为主导思路,从民声谋策、从民怨整改、从民需着力,积极推出“12345”工作法,即建强一个组织体系、争取两方力量支持、创新三级管理模式、走好治理路径“四步棋”、组织实施五项治理,以最优社会治理成效最大限度的满足广大居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基层社会治理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建立一个社区治理组织体系,以“力度”保“强度” xx 辖区内有破产、改制企业 x 家,约有 x 个原来由单位管理的居民生活小区从企业剥离。部分小区逐渐变成了无物业管理、无居民自管组织或业主委员会、无主管单位的“三无”小区。这些小区因管理缺失造成的脏乱差问题日趋严重,民怨较大。xx 区从组织力度上保治理强度,突出政府主导地位,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区长任正副组长,各职能部门正职领导为小组成员的 xx 区“三无”小区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指定组织部、民政局作为牵头单位主抓机制落实,并将每年的成功经验以制度或文件的方式进行固化,使社区治理工作得以持续推进和不断完善。加强社区班子建
设夯实组织保障。加大力度选拔培养熟悉社区工作的党员和能人,通过依法选举担任社区“两委”成员,不断改善“两委”队伍结构,强化教育培训,确保社区队伍建强有力。
二、积极争取两方力量支持,以“合作”促“合力” xx 区社区建设有一个突出特点,不少小区是从辖区企业剥离出来交由地方管理的,“三无”小区绝大部分为企事业单位的职工生活小区。在“三无”小区治理中,xx 区积极争取两方面力量支持,一是争取原小区主管企业的支持。如争取五菱汽车有限公司为接管家属区的社区提供 4000 多平方米的服务用房,而且每年给予社区 100 万元小区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二是争取社区群众的支持。“三无”小区居民大都是一个单位的职工,彼此较熟悉,受企业文化的影响,小区居民比较团结,有较强的凝聚力和集体意识。通过发掘他们当中有威信、号召力较强的“带头人”,由他们来唱主角,通过他们积极动员小区居民参与和支持“三无”小区治理。两个方面力量的参与使“三无”小区治理由“合作”促成工作“合力”。
三、创新三级管理模式,从“自治”促“法治” xx 区在“三无”小区治理中,政府部门主动转换角色,变主导为引导,突出小区居民“主人”地位,积极创新三级管理模式,让居民在“法治”路径上实行自治管理。建立社区党组织第一级管理层。党组织对小区管理总负责,指导小区自管组开展工作和发动宣传、联系居民,做好沟通协调,促成广泛共识。引导居民
党员积极参与小区治理,打造了 xx 区“红色管家”三无小区治理品牌。建立“三无”小区自管组第二级管理层。社区负责组织召开居民大会,在居民大会上引导小区居民成立自管会,负责自管组的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各楼栋长第三级管理层。引导居民在每个楼栋中选出 1 名积极分子作为楼栋长,同时加入自管组成员,负责发动居民参与小区管理和活动。居民自觉支持或参与小区的治理工作,使小区的治理可持续。
四、走好“三无”小区治理路径“四步棋”,优“方法”把“方向” xx 区把创优方法作为“三无”小区治理工作先导,在治理路径上走好“四步棋”,并始终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作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方向,民有所呼,政府必应,民有所愿,政府担当,保证社会治理取得社会成效和法治成果。第一步棋:找准问题施策。确定小区内近期需集中精力解决的一个问题,形成一个居民自治项目,明确项目相关主体、内在规律,治理路径和方案。第二步棋:贴近需求用力。社区通过广泛宣传,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让更多居民关注小区的管理问题,为“三无”小区的治理开门纳谏,广听民意,形成小区治理的第一手资料。第三步棋:宣传发动到位。通过发动党员、居民代表、楼栋长等骨干在居民中开展“三无”小区治理宣传,动员自己的亲属、邻居等主动参与社区的治理工作。第四步棋:协商议事惠民。发挥居民协商委议事委员会的作用,广泛吸纳利益相关的各类主体及组织参与,充
分表达诉求和建言献策,形成治理合力,让治理成果惠及居民群众。
五、组织实施好“五项”治理,以“成效”彰显“成果” xx 区确立社会治理的法治思维,通过五项治理的成效进一步彰显法治建设成果。基础设施改造赢民心。对“三无”小区脏、乱、差等问题进行整治和绿化改造,加强小区治安技防建设工作,每年每个社区提供 20 万元的社区惠民资金,支持小区道路、排水、公共设施等日常维护。联合整治消民怨。由工商、税务、食药监等部门对小区商店、门面等经营场所进行排查,对那些不具备经营条件、生产环境或卫生不达标的经营场所限期整改或给予取缔,确保小区脏、乱、差现象不抬头。网格联动知民情。自管组以网格为基础,在“三无”小区内建立了治安维稳志愿者队伍。同时成立“吾事吾说”工作室,倾听居民群众说事议事,及时掌握“三无”小区内的动态和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三无”小区治理合力。活动搭台促和谐。通过举办传统民俗赏析活动、创文明小区义务劳动等,让小区里绝大多数“单位人”融入到社会这个家庭,促进邻里之间其乐融融,温暖感人。财务公开除民虑。自管组每月定期公榜公示小区收费情况,做到帐目清楚、明细收支。对交费有抵触情绪的居民,组织上门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予以解除。到目前为止,示范点“三无”小区的保洁费收取率达到 x%以上,确保了“三无”小区自治管理正常运行。
党建引领“三无”小区治理提升
今年以来,xx 街道围绕以党建引领推动基层治理这一主线,依托红色力量在“三无”小区开展疫情防控中的工作基础,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把握城市基层党建区域化、网格化两大抓手,推动街道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共驻共建、互联互动,实现“办事处党工委-社区党总支-网格片区党支部-楼宇党小组”的四级联动体系,有效破解了“三无”小区治理难题。
一、x xx 街道辖区基本情况
xx 街道下辖 x 个社区,1 个村,x 个居民区,其中 x 个“三无”小区,成立社区党总支 x 个,直管党员 x 人。党总支下辖基层党支部 x 个,其中社区党支部 x 个,机关党支部 1 个,城管支部 1个,两新组织党支部 x 个,成立网格片区功能型党支部 x 个,x个楼宇党小组,设置“三长四员”岗位 x 个(楼宇党小组长 x 名,安全员 x 名、卫生员 x 名、调解员 x 名、监督员 x 名),组建了 9个支志愿者服务队伍。在“双报到双服务”活动中,区直报到单位 x 家,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 x 人,市直报到单位 x 家,市直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 x 人。
二、突出政治引领,固治理之“魂”
探索以党建引领,群众参与,项目支撑、共治共享的“三无”
小区治理模式,以党群议事会为载体,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围绕楼院组织建设、辖区环境、居民自治、服务功能、精神文明五个方面,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民生服务。通过党员自荐、群众推荐和居民代表会议,逐楼院推选党群议事会成员,激活社区五老、热心居民、报到党员,加入党群议事会挑大梁,激励党员“三进”(进楼宇党小组、进党群议事会、进志愿者队伍)参与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按照党群问事—党群议事—民主定事—承诺办事—公示流程—群众评事“六步议事”程序,提升基层组织在群众中的感召力,做好居民的“传声筒”,全方面收集居民需求,引导居民积极为小区改造建言献策,并参与规划、建设、验收等环节。便于社区随时接受居民监督、随时听取建议、随时整改落实。
三、强化共治模式,聚治理之“力”
。
一是探索红色引领自治组织共治模式。“党支部+业委会”“党支部+党群议事会”“党支部+监事会”等共管模式,社区党支部指导“三无”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党群议事会、监事会,将社区发展、活动项目、公共安全等社区公共事务全部纳入了民主自治内容。定期召开协调会,坚持有事大家议,保障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做到民事、民提、民议、民决、民办,让居民群众真正成为社区自治“当家人”。截至目前,已经成立业委会 3 个,党群议事会 1 个为提升小区治理提升发挥了作用。
二是创建红色 引领综合治理服务。以四级联动为单元,针对辖区“三无”小区的实际情况,按照不同组织、不同群体、不同行业服务
需求,分类别提供党员管理、儿童成长、医疗卫生、代理代办等服务。设置党员楼道关照岗、文明劝导岗、车辆秩序岗等党员示范岗激发党员光荣感和责任感,便于群众协助和监督。
三是建设红色引领治安防控体系。持续推进“网格化”治安管理模式,在居民区区公布社区民警、网格员、党员楼栋长电话,便于群众随时求助。积极争取在辖区重点路口安装视频监控探头,动员有物业小区、辖区单位延伸视频监控范围,将辖区“一网打尽”、全网覆盖。建立网格走访民情台账,探索人口动态管理和分类管理模式,实现民情联系无遗漏、社区管理无盲点、社区服务无缝隙。
四、坚持以人为本,提人民之“至”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xx 街道在 20xx 年建立的城市基层党建“四级联动”的基础上,今年疫情期间设置“党建+社会治理+居民自治”模式,建立起“1+9+N”工作机制,构建了五级联防联控体系,优化设置 x 个防疫卡点,x 个临时党支部,切实化解了 x 个“三无”小区的防疫难题。下步我办将继续疫情期间的工作机制,将辖区“三无”小区,依照“集中就近、便于管理”的原则,集中连片,化零为整,进行集中整治提升,xx 街道20xx 年申请政府配套扶持资金获批的 x 个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提升正在有序进场施工。20xx 年度拟提升的 x 个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提升,按照试点先行示范带动的原则,先行对铁路局家属院、土地局家属院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在提升中xx街道及时对照居民需求,调整工作思路,固强补弱,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和造福居民作为小区治理提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抓住居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好事办好、实事做实,使居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xx 区“四项措施”强化党建引领“三无”小区治理
xx 区围绕以党建引领推动基层治理这一主线,依托红色力量在“三无”小区开展疫情防控中的工作基础,通过在“三无”小区成立党组织,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用,积极探索“三无”小区“党建+”治理新模式,形成了“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四级管理架构,有效破解了“三无”小区治理难题。
一是党建+ + “自治”,实现“ 三无”小区 管理不缺位。按照“一小区一支部、一楼栋一党小组”和简便灵活、方便管理的原则,抓好党组织设置和分类指导,将“家在社区”党员、网格长、网格员和街道、社区等党员工作人员纳入,成立功能型党支部,建强基层堡垒。围绕“让党员群众唱主角”的理念,在党组织的引领下,广泛发动和征集居民意见,通过自愿报名和居民推荐等形式,按照程序规定,把一批在小区居住的德高望重、热心公益、
乐于奉献的热心居民凝聚起来,成立业主委员会,解决小区事务有人管的难题。全区 x 个“三无”小区已全部成立功能型党支部,党建引领治理的成效已经初步显现。
二是党建+ + “物业”,优化“ 三无”小区 服务提效能。大力培育红色物管机构,推行“红色物业”治理模式,通过推进小区党支部与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成员交叉任职,加强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对业委会和物业公司的领导,形成“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公司”四方联动格局,引导小区党员亮明身份,在楼洞口悬挂党员标识牌,推选党员任楼长等形式,把物业从业人员打造成党的工作队,引导“三无”小区从无物业的杂乱无序状态,向有物业的规范精细转变,切实把事关群众居家生活的民生所盼落到实处。截至目前,全区 xxx 个“三无”小区已经成立业委会 xxx 个,为提升小区治理水平奠定了基础。
三是党建+ + “ 帮扶”,打造“ 三无”小区 联建共同体。根据“三无”小区规模、区域位置和辖区单位党员分布等情况,把社区划分为若干单元网格,引导辖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双报到”,开展“双承诺”工作,实现党建引领共建共治、联建联治,凝聚多方合力、整合多方资源推动基层治理,服务城市发展。目前,全区共有 x 个区直单位 x 名党员到社区报到,通过联建共同体,共安装门禁系统 x 个,粉刷小区外墙 x 平方米,铺设小区路面 x 平方米,栽种花草 x 万余棵。
四是党建+ + “志愿”,推动“ 三无”小区 治理长效化。在党支
部的核心引领下,一批在小区居住的德高望重、热心公益、乐于奉献的老教师、退休职工、社区志愿者、党员志愿者等迅速凝聚起来,成为义务服务小区管理和建设的主力军,在开展文娱活动、调解纠纷、扶困救助、科普宣传等方面发挥着骨干作用。同时,通过推广“民呼我应 96771”为民服务工作法(九必访、六必报、七必到、七色光、一热线),打通社区服务最后“一米”,并依托“线上线下”服务网络,利用社情速递站(“家门口”式党建服务站)、楼宇党建服务站、非公企业党员服务示范点、党员先锋站 4个服务“终端”,推动“三无”小区治理长效化。
党建引领“三无”小区蜕变新家园
无物业管理、无主管部门、无人防物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