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书8篇

时间:2022-11-27 13:2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书8篇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书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 认识负数教学内容: 1、 认识负数: 教材第1—6页 例1—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书8篇,供大家参考。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书8篇

篇一: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书

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

 第一单元:

 认识负 数 教学内容:

 1、

 认识负数:

 教材第 1 — 6 页

 例 1 — 例 4 以及练习一

  2、

 实践活动:

 面积是多少

 第 10 — 11 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 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 写方法, 知道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正数都大于 0, 负数都小于 0。

 2、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简单联系。

 3、 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 让学生初步体会化难为易、 化繁为简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为后面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做些准备。

 教学重点:

 正数、 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课时安排:

 3 课时

 (1)

 认识负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

 p. 1、 2, 完成第 3 页的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 1~5 题

 教学目标:

  1、 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 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

 2、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 如温度、 收支、 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

 温度计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通过复习, 你知道这节课要学什么么? (板书:

 负数)

  说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 (自然数、 小数、 分数)

  分别举例。

 指出:

 最常见的是自然数, 小数有个特殊的标记“小数点” , 分数有个特殊标记是“分数线” , 你知道负数有什么特殊标记么? (负号, 类似于减法)

  二、 学习例 1:

  1、 你知道今天的最高温度么? 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到这个温度么?

  介绍温度计:(1)

 ℃、 ℉, 我们中国人用摄氏度为单位, 即℃; ℉是华士度, 是欧美国家用的。(2)

 以 0 为界, 0 上面的温度表示零上, 0 下面的温度表示零下。(3)

 刻度。

 要注意一大格、 一小格分别表示多少度?

  在温度计上找到表示 35℃的刻度。

  你知道什么时候是 0℃吗? (水和冰的混合物)

 你知道太仓一年中的最低温度么? (零下 5 度左右)

 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到它吗?

  分别写出这三个温度:

 0℃, 为了强调这个温度在零上, 35℃还可以写成+35℃, 而这个零下5 度, 应该写成—5℃。

  读一读:

 正 35, 负 5

 分别说说在这 3 个不同的温度你的感受。

  2、 完成试一试:

  写出下面温度计上显示的气温各是多少摄氏度, 并读一读。

  对零下几度, 可能学生会不能正确地看, 注意指导。

  3、 完成第 3 页第 2 题的看图写一写, 再读一读。

  简单介绍有关赤道、 北极、 南极的知识。

  4、 完成第 6 页第 4 题:

  先指名说说这三条鱼分别所处的地方, 再选择合适的温度。

 也可选择几个让学生说说选择的理由。

  5、 读第 7 页第 5 题。, 让学生说说体会。

  6、 完成第 6 题, 分别在温度计上表示 4 个季节的温度。

 加强指导与检查。

  三、 学习例 2:

  1、 出示例 2 图片, 介绍“海平面” “海拔” 的基本知识。

  让学生指一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从哪里到哪里。

 补充:

 最新的测量, 这个数据有所变化,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一查。

  再指一指吐鲁番盆地的海拔。

  指出:

 这两个地方, 一个是高于海平面的, 可以用“+8848 米” 来表示, 另一个是低于海平面的, 可以用“-155 米” 表示。

  用你自己的理解来说说这样记录有什么好处?

  2、 完成第 6 页第 1 题:

 用正数或负数表示下面的海拔高度。

  读一读第 2 题的海拔高度, 它们是高于海平面还是低于海平面。

  三、 认识正负数的意义:

  1、 像温度在零上和零下或是海拔是高于和低于海平面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

  黑板上这些数, 哪些是正数? 哪些是负数?

  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怎样的数是正数? 怎样的数是负数?

  0 呢? 为什么?

  2、 完成第 3 页第 1 题, 先读一读, 再把这些数填入相应的圈内。

  3、 完成第 6 页第 3 题:

 分别写出 5 个正数和 5 个负数。

  四、 全课小结:

 (略)

  (2) 认识负数的应用

 教学内容:

 p. 3、 4 的例 3、 例 4, 完成第 5 页的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 7~10 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盈与亏、 收与支、 升与降、 增与减以及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等现实的情境中应

 用负数, 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2、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两观,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应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教学难点:

 体会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教学准备:

 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负数, 请你用自己的话书说怎样的数是负数?

  正和负是一对反义词, 生活中也有很多正好相反的变化, 它们也可以分别用正负数来表示。

 学生举例(可能有的情况):

  1、 收入和支出:

 如果老师上个月的 10 日拿到 1500 元工资, 为了强调“收入” , 我可以这么记“+1500” , 买衣服花了 300 元, 可以怎么记? 为什么? 吃饭花了 500 元, 怎么记? ……

 2、 转入与转出:

 这个新学期, 我们班转出 1 人, 转进 3 人, 怎么表示?

  3、 上车与下车:(第 10 题), 依次写出每一站的情况, 让学生说说每一站是什么意思? 特别是“0” ; 还可以结合某一站, 让学生说说“—3, +8” 其实人数有什么变化? ……

 4、 上楼与下楼:

 ……

 补充楼层, 第下室的表示方法等。

 补充:

 楼房有正的几楼, 也有可能会有负的几楼, 会不会有 0 楼? 为什么?

  5、 向东走、 向右走:

 常见的方向有 4 个, 东和西是相反的方向, 南和被也是一对相反的方向。

 如果把想东走 5 米, 记作+5 米, 那么向西走 10 米, 可以怎么记? 你是怎么想的? +10米表示什么呢? 为什么?

  如果+10 表示的是向南走 10 米, 那么, —10 米表示什么? 你是怎么想的?

  比较这个话题与前面话题的不同:

 前面的正负数一般都有增加或是减少的意思, 而这个正负数, 只表示相反的意思。

 ……

 小结:

 生活中很多具有相反的意思可以分别用正负数表示。

  二、 学生自学课本, 把书上有关的练习完成, 并可与同桌交流。

  老师选巡视中发现问题较多的题全班交流。

  (3) 实践活动 面积是多少 教学内容:

 p. 10~11

 教学目标:

  1、 复习面积的意义、 常用的面积单位、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初步建立图形的等积变形思想。

  2、 让学生体会转化、 估计等解决问题的策略, 为教学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做比较充分的知识准备和思想准备。

  3、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练习和数学的实用价值。

  教学重点、 难点:

 对图形进行分解与组合、 分割与移拼的转化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剪好图上的三个不规则图形

 教学过程:

  一、 复习面积:

  你知道这节课学什么么? 我们以前学过哪几种图形的面积?

  板书:

 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二、 分一分、 数一数:

  1、 取图 1, 问:

 它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吗? 像这样的图形, 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不规则图形。

  1 小格表示 1 平方厘米, 你知道它的面积是多少么?

  方法一:

 数方格。

 一起数一数, 数得 74 格

 方法二:

 分割法。

 指名折一折, 并指出所折出的形状。

 注意有两种折法。

  折好之后, 在每一块长方形上写出求面积的算式。

 最后再相加求得总面积。

  比较两种方法求的结果。

  用类似的方法求出图 2 的面积。

 学生完成后交流。

  小结:

 复杂的图形, 可以分割成几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分别求出面积后再求出总面积。

  2、 移一移, 数一数:

  取图 3, 交流数的方法:

 说说在数格子的时候你遇到了什么困难? 是怎么解决的? 最后结果是多少?

  观察后说说你能把它变成长方形吗?

  剪一剪、 拼一拼。

 你能算出这个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吗?

  3、 数一数, 算一算:

  (1)、 出示池塘图。

 观察该池塘边的特点, 说说你想怎么求它的面积? 有什么困难? 有什么好办法吗?

  方法:

 先数整格, 可以按顺序标出数字; 再把不满整格的当作半格数, 最后再相加。

  学生数, 数完后交流结果。

 发现会有一定的误差。

  指出:

 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在求其面积的时候会出现一定的误差, 这是很正常的。

  (2)、 观察树叶图, 它有什么特点? 你能利用它的特点来更方便地数面积吗?

  学生数完后再校对答案。

  4、 估一估, 算一算。

  在第 126 页上的方格纸上, 描画出自己的左手, 然后再用刚才的方法估算出自己手掌的面积。

 交流, 得到:

 通常我们学生的手掌面积是 80 多到 90 多平方厘米。

  三、 全课小结:

  现在你知道怎么求一些较复杂图形的面积了么?

  第二单元

  多 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

 1、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第 12 — 14 页)

 2、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第 15 — 18 页)

 3、 梯形面积的计算(第 19 — 21 页)

 4、 实践活动:

 校园的绿化面积(第 26 — 27 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剪拼、 平移、 旋转等方法, 探索并掌握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 能正确计算它们的面积。

 2、 使学生通过列表、 画图等策略, 整理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 加深对各种图形特征及其面积计算公式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

 3、 使学生经历操作、 观察、 填表、 讨论、 分析、 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 体会等积变形、 转化等数学思想, 发展空间观念, 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4、 使学生在操作、 思考的过程中, 提高对“空间与图形” 内容的学习兴趣, 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三种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运用公式解决面积的计算问题。

 课时安排:

 10 课时

 (1)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

 p. 12~14

 教学目标:

  1、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 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 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 比较,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使学生初步知道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时的运用。

  3、 培养学生的分析、 综合、 抽象、 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探究意识与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剪刀、 例题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 教学例题:

  1、 拿出图 1, 问:

 这是一个不规则的图形, 比较复杂(板书:

 复杂), 但通过观察, 你可以把它剪一剪、 拼一拼, 边成一个学生熟悉的简单图形么?

  (学生操作。)

 交流:

 转化成了一个正方形。

  完成板书:

 复杂 转化成 简单(正方形)

  比较:

 这两个图形面积有变化吗? 为什么?

  (没变。

 因为格子数没变; 或说成纸片没有增加或减少……)

  如果要你算出面积, 你会先算哪一个? 是多少?

  (复习: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2、 拿图 2, 请你用刚才的方法, 也把它剪拼成一个简单的图形。(学生操作)

 问:

 这回你得到的是一个什么图形? (板书:

 长方形)

  算出它的面积。(复习长方形面积=长×宽)

  小结:

 通过剪、 拼, 我们可以把一个较复杂的图形转化成简单的图形, 如长方形、 正方形,它们的面积是一样的。

 长方形面积等于长乘宽, 正方形面积等于边长乘边长。

  3、 拿图 3:

 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它的边叫什么? (底)

  分别摸摸它的两组底。

  还有什么? (高)

  问:

 在现在这个方格纸剪成的平行四边形上, 你能找到这组底的几条高?

  观察:

 你能剪一剪、 拼一拼, 拼成长方形么? 你有几种剪法? 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交流:

 只要沿着它的高剪, 都可以拼成长方形。

  举不同剪法的例子, 让大家观察。

  板书:

 长方形面积:

 长×宽(要求学生对号入座, 说出算式)

  平行四边形面积呢? 为什么也是 7×4=28 平方厘米呢?

  发现:

 平行四边形的底也就是长方形的长, 平行四边形的高也就是长方形的宽。

 所以可以用

 底乘高来计算。

  字母表示:

 用 S 表示面积, a 表示底, h 表示高, 学生把公式写在书上。

  4、 补充:

 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图略)

  先画一条底, 标 8 厘米, 指名指出它对应的高。

 标数据“3 厘米” 。

 问:

 它的面积是多少?

  标另一条底, 4 厘米。

 问:

 它对应的高在哪里? 画出, 并标“6 厘米”

  问:

 你还能用第 2 个算式求出它的面积吗?

  比较两个算式, 你有什么发现? 为什么?

  问:

 能不能 8×6 或 3×4 呢? 为什么?

  举生活中对应的例子, 强调对应。

  二、 练习:

  1、 试一试:

 一块平行四边形玻璃, 底是 50 厘米, 高是 70 厘米, 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2、 练一练。

  要求学生看图后说出各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再写出算式。

 交流。

  3、 练习二

 (1)

 在方格纸上画两个形状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使它们的面积与图中长方形的面积相等。

  画前思考:

 是不是一定要先算出长方形的面积? 你是怎么想的?

  (可以画一个底是 5, 高是 3 的平行四边形, 也可以画一个底是 3, 高是 5 的平行四边形,只要积相同就可以了。)

  (2)

 量出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算出它们的面积。

  老师加强巡视, 在量的方面, 要注意找对应的底和高。

 在数据方面, 尽量选整厘米数。

  (3)

 提问:

 为什么是“大约” 多少平方米? 学生算一算。

  (4)

 学生独立解答, 并交流。

  (5)

 先让学生分别算出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再猜一猜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有变化么? 为什么? 面积有变化么? 为什么?

  最后达成共识:

 周长是不变的, 面积变小了。

 越扁,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越小。

  补充:

 用 2 根 4 厘米、 2 根 2 厘米的小棒, 先搭一个长方形, 再搭一个面积是它一半的平行四边形。

 把两个图形分别画下来。

  交流(图略):

 要求学生把一些数据都要标清楚, 养成好习惯...

篇二: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书

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与交通阿克塞县小学马晓霞

 一、 说教材( 一)

 教材分析《相遇》 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学与交通的第一课。

 相遇问题是今后学习 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及工程问题的基础。

 学生在前几册教材中已经学习 了 一个物体运动过程中速度、 时间、 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给本节课学习 两个物体运动的相遇问的数量关系, 给本节课学习 两个物体运动的相遇问题打下了 基础。

 教材重点编入了 两个物体(两人、 两车、 两个工程队等)相向运动的实际问题, 主要学习“相遇求时间” 的问题。

 教材内 容的安排不只是以文字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而是通过简单的路线图等方式呈现了 路程、 速度等信息, 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这些信息去解决3个问题。

 ( 二)

 学情分析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对两个物体运动的相遇问题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学生对相遇问题的特征之前没有足够的经验去理解和认识, 在正确分析相遇问题中各数量间的关系上也有困难。

 根据学生的这种情况, 我首先创设问题情境运用 知识的迁移规律问题情境, 运用 知识的迁移规律, 以旧引 新, 启动学生思维重现, 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 新知的过程中来,展开大量的交流和探究活动, 让学生积极自 主的构建知识模型, 联系生活实际在演示与探究的过程中掌握解决相遇问题的方法。

 根据以上分析的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本课题的教学目 标和教学重难点。以旧引 新启动学生思

 教学目 标:(1)

 使学生初步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明确相遇问题的特征,理解基本数量关系。( 2)

 正确分析解答相遇问题中相遇求( 2)

 正确分析解答相遇问题中相遇求时间的问题, 学会用 方程解决, 提高用 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 3)

 培养学生的分析、 推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相遇问题的特征, 学会分析“相遇求时间” 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掌握用 方程和算式解决“相遇求时间” 问题的方法, 并会运用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说教法、 学法( 一)

 说教法1、 多 媒体教学法《课标》 提出,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 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 容的有机结合。

 在教学中, 我充分利用 多 媒体教学课件引 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利用 多 媒体教学课件引 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 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新知的探究和学习 , 特别是在分析相遇问题的特点、 及相遇问题数量关系时, 通过课件的演示, 学生一目 了 然, 直观形象, 更好的突出了 教学重点、 突破了 教学难点。

 2、 启发式教学法, 当好学习 的组织者和引 导者《课标》 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 的主体, 教师是数学学习 的组织者与引 导者。

 在教学过程中, 我扮演着一个引 路人的角 色, 组织学生进行有序的思考和学习行有序的思考和学习 , 对于重难点的突破上,则是将主动思考的权利交给学生, 组织学生观察课件演示, 开展讨论探究。

 在解决问题的策略上, 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 让学生自 主选择方程法或算式法。对于重难点的突破上

 3、 情境教学法情境是教学最好的敲门砖, 生动有趣的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而且可以丰富教学内 容, 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体现数学的生活性。

 创设生动而有效的情境, 对整节课的教学不但起到引 领的作用 , 而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

 既调动了 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 也体现了 教学设计思路的完整性。

 ( 二)

 说学法( 1)

 自 主探究学习 法学生是学习 的主体, 只有当学生真正自 己主动、 积极的参与到学习 中时, 才能最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 效果最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 效果。

 本节课将引 导学生自 己观察线段图, 思考建立相遇求时间的问题模型, 逐步构建自 己的知识体系, 也有利于后面的巩固学习 。本节课

 ( 2)

 交流讨论学习 法本节课在学生的学习 活动中多 次采用同桌讨论和交流的方法。

 交流和讨论是两种相互结合的学习 方法, 交流可以提高学种相互结合的学习 方法, 交流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讨论的过程可以探讨新知, 交流想法, 提炼正确的思想。

 让教师少说, 学生多 说, 这样把课堂交给了 学生。

 ( 3)

 小组合作学习 法小组合作学习 能够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获取更多 的信息, 找到合适、 有效的解获取更多 的信息找到合适决问题的方法。

 本节课在巩固练习 时,让小组合作创编应用 题, 就很好地整合了 学生分散的信息, 培养了 学生的合作意识。有效的解

 三、 说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复习 旧知( 二)

 再续情境, 探讨新知( 二)

 再续情境, 探讨新知( 三)

 收集信息、 建立模型、 解决问题( 四)

 拓展巩固

 天桥天桥张叔叔家张叔叔家到单位共7 2 千米, 张叔叔乘出 租车, 每小时行6 0 千米, 问张叔叔多 长时间才可以取到文件?单位速度× 时间=路程路程÷ 时间=速度路程÷ 速度=时间李村

 郭庄天桥李村遗址公园有几种办法可以让王阿姨拿到材料呢?两人同时出 发, 在中途相遇后张叔叔把材料送给王阿姨王阿姨到天桥去取材料张叔叔把材料送给王阿姨

 郭庄天桥李村遗址公园

 天桥郭郭庄遗址公公园天桥与遗址公园相距50千米。发。

 经过几时相遇?两车同时出郭郭庄天桥桥遗址址公园天桥遗址址公园面包车行的路程小轿车行的路程估计两人在哪个地方相遇?李村李村郭庄李村遗址公园天桥50千米

 面包车的路程+ 小轿车的路程= 总路程面包车的速度× 时间小轿车的速度× 时间50千米时间是个未知数我们可以用什么表示?说明了 什么?“两人约定同时坐车出 发”同学们你们现在会做了 吗?面包车用 的时间= 小轿车用 的时间

 方法一:解:设x小时相遇.40x+60x=501 00 x=50x=0.540× 0 5 20(千米)40× 0.5=20(千米)答:他们出发后0.5小时相遇,相遇地点距遗址公园20千米远.

 方法二:60+40=100(千米)路程÷ 速度(和) =时间50÷ 100=0. 5(时)40× 0. 5=20 (千米)两人1小时行的路程, 即两人的速度和答: 他们出发后0. 5小时相遇, 相遇地点距遗址公园20千米远.

 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因此在教学中, 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

 思维拓展、 举一反三、 课外延伸。

 多 形式的练习 ,不仅激发了 学生的学习 兴趣不仅激发了 学生的学习 兴趣, 也反馈了 对此类问题结构、 解法的掌握,防止了 思维定势, 还培养了 学生细心审题, 认真分析的良好学习 习 惯。也反

 思维拓展小组合作, 联系实际, 创编一道相遇问题。抓住特征抓住特征:

 1、 确定两个物体( 人、 车、 船等)1确定两个物体( 人车船等)2、 确定相对的路线和相应的量3、 提出 问题

 通过创编活动可以让学生对相遇问题的关键点有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设定求相遇时间的相关信息条件,充分发挥了 学生学习 的自 主性充分发挥了 学生学习 的自 主性, 鼓励学生探究创新, 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 加强合作学习 的实效性。鼓

 挖一条长165米的隧道, 由甲、 乙两个工程队从两端同时施工。

 甲队每天向前挖6米, 乙队每天向前挖5米, 挖通这条隧道要用 多 少天?用 方程解:算术方法:举一反三解:

 挖通这条隧道要用 χ 天。6χ +5χ =16511χ =165χ =15165÷ ( 6+5)=15 ( 天)答:

 挖通这条隧道要用 15天

 在900米的环行跑道上, 小丽和小刚同时从同一地点相背而行, 小丽平均每分跑200米,小刚平均每分跑250米,

 经过几分他们会相遇?解:

 设经过χ 分相遇。200χ

 +250χ = 900课外延伸( 200+250)

 χ = 900450χ = 900χ = 2答:

 再经过2分后两人相遇。

 这道题目 表面容易迷惑学生, 看似与相遇问题无关, 老师引 导学生讨论与相遇问题有无相似性, 将跑道从出发点拉直后演变成相遇问题来解决直后, 演变成相遇问题来解决。

 这种题型的训练有利于打破学生思维定式, 提高学生灵活运用 知识的能力。这种题

 本节课, 我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经验和教材编排意图, 联系实际生活情景,从中提出数学问题, 并加以解决, 进一步激发了 学生对数学学习 的兴趣, 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 所学的知识更好地应用 所学的知识。

 这样, 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激发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的兴趣, 也培养了 学生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仅使学

篇三: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书

单元

 小数乘法

  课题:小数乘以整数

 主备教师:

  审核组长:

  审核领导:

 教学内容:

 教材第 2~3 页例 1 和例 2 教学目标:

 知 识 与 能 力:(1)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笔算。

 (2)会正确地计算和描述小数乘整数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过 程 与 方 法:经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过程和计算方法的理解运用,体验转化、对比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解决难点办法:通过现实情境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启动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让学生在整数比较和辨析中抓住新知识的关键所在。

 教具准备:

 教学课时:1 课时 学情分析:对于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而言,“元、角、分”“米、分米、厘米”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计量单位了。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些知识基础,从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中,选择“买风筝” 活动为背景,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不但能激发童心童趣,而且能促成学生利用元和角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联系,将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系统中。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动

 学 生 活 动

  三次备课 一、目标解读,以标导航 同学们去过商店、超市吗?在商店、超市买过东西吗? 同学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一)课件呈现,寻找信息 1.呈现“放风筝”的情境以及各种不同形状的风筝。

 2.呈现“买风筝”的情境,显示四种形状各异、价格不同的风筝。

 3.从图中你能看出哪些数学信息 ?

 (二)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1.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先来解决“买 3个蝴蝶风筝多少钱”的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2.追问: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呢?

 说说自己买过的东西的价格。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数。二、算思算法法逐的计哪种是什式计个蝴种不单位(或计算三、不是算方程,1001003.引导:今(板书课预习检 测(一)感知1.算一算:教师巡视,思路。

 (二)重点法的算理 1.组织全班逐一进行分2.引导学生计算方法。(1)师:种算法比较什么? (2)教师计算过程:(4)小结蝴蝶风筝多不同的计算位的小数乘或“分”)作算。

 探究新 知(一)动态1.出示算式是钱数,怎2.引导全班方法,教师帮助学生由于因数”,所以要”。

 今天我们就课题:小数乘测 ,以测促 学知算理 :3.5×3,,注意发现点分析、研讨班学生对上分析、评价和生着重分析 上述几种算较简单?这种师边小结边适 结:刚才我们少钱”的问算方法。我们乘整数,可以作单位的整知 ,合作交 流态呈现小数式 0.72×5样计算?”班集体交流师适时板演乘生理解算理算0.72 化成整要使积不变就来学习小数乘整数)

 学

 可以怎样计现学生中的不讨化“元”为上述多种不同和充分肯定析化“元”为算法中,你种算法中的适时板书如们在解决“问题时,想到们发现以“元以转化成以整数乘整数来流

 数乘整数的过5=?,提问:” 流转化过程和乘法竖式计算法。

 整数 72 必须变,积 360 应数乘整计算?不同计为“角”同解定。

 为“角”你认为的关键如下竖“买 3到了各元”作以“角”来进行过程 “0.72和计计算过须“×应“÷

  1、知算筝2.样

 学讨用概转算将成

 1.考出成2.计3.法

  学生根据自知识和经验独算出买 3 个蝴筝所需的钱数说一说:你样计算的?学生分析、对讨论后,引导简洁的话总概括:先把 3转化为 35 角算 35 角×3,将结果 105 角成 10.5 元。让学生独立考,再引导学:“能不能成整数来计算学生尝试列计算。

 小组交流计法。

 自己的独立计蝴蝶风数。

 你是怎对比、导学生总结、3.5 元,再计最后角转化 立思学生提能转化算?”列竖式计算方

 (二)将乘得的积化成最简小数 请学生观察乘得的积“3.60”,提问:3.60 是最简小数吗?提醒学生,乘得的积如果不是最简小数,可以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将积中小数末尾的 0 去掉。

 (三)小结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 1.引导学生回顾 3.5×3、0.72×5 的计算过程。

 2. “想一想,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你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最后又做什么” 3.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归纳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

 (1)先将小数转化为整数; (2)按整数乘法算出积; (3)再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因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若积的末尾有“0”,末尾的“0”可以去掉。)

 四、有效检测,以练达标 (一)专项练习 1.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的对比。(第 3 页“做一做”第 1 题)

 2.确定积的小数点。(第 3 页“做一做”第 2 题)

 (二)计算练习(第 3 页“做一做”第 3 题)

 五、师生互动,总结拓展 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 六、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六、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1.练习一第 1、5 题。

 2.大练习册相关练习。

  小组交流后选代表说说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 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的不同:小数乘整数中有一个因数是小数,整数乘整数中两个因数都是整数;小数乘整数的积中,若小数末尾有 0,这个 0 可以去掉,但整数乘整数的积末尾的 0 不能去掉。

  学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1)学生独立完成。

 (2)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的?积末尾的 0 是怎样处理的?

 畅谈收获及疑惑。板书 设计 小数乘以整数 3.5 元

 扩大 10 倍

  3 5 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 角 缩小 10 倍 课后 反思

 课题:小数乘小数

 主备教师:

  审核组长:

  审核领导: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 5~6 页例 3、例 4 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 识 与 能 力: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过 程 与 方 法:经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过程和计算方法的理解运用,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数学,应用数学的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解决难点办法:结合具体的计算实例组织学生观察、比较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引导学生发现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为正确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提供操作依据。

 教具准备:

 教学课时:1 课时 学情分析:在掌握了小数乘法计算的一般方法之后,学生自己想到可以根据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来解决问题,理解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应该先在前面用 0 补足,再点小数点,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动

 学 生 活 动

 三次备课 一、目标解读,以标导航 1.出示例题。

 同学们,最近我们要给宣传栏刷油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吗?二、预习检测,以测促学 在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之前,需要先算出什么呢? 板书:2.4×0.8=________ 2.尝试计算。

 (1)同学们,请观察这个小数乘法算式,它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 (2)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小数乘整数是怎样计算的?那两个因数都是小数又怎么计算呢? (3)小数乘整数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 2.4×0.8 呢?如果能,应该怎样做?

  讨论交流算法

  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口答,

 乘 1因数这时就应位数样计算吗三、系 积的样计法。乘法(点数,小数概括乘法算方(4)教师3.理解算理引导学生得10 变成 24,数 0.8 乘 10时的积就乘应把乘得的4.进一步明数不同)。(1)计算计算需要多(2)板书(3)这道吗?积里的探究新 知(一)探究观察例 3 及的小数位数(二)小结1.组织学生计算的。

 2.组织学生 (1)你是法算出积,(2)怎样点小数点时就从积的最数点。)

 3.根据学生括出小数乘(三)教学1.出示例题(1)同学法的计算方方法来计算(2)板书2.尝试计算师适时板书学理。

 得出:先把,积就乘了0 变成 8,积乘了 100。要积 192 除以明确算理( 算出了宣传栏少千克油漆书:1.92×0道题也可以先小数点应该知 ,合作交 流究因数与积及“做一做数,你能发现结小数乘法生回顾、讨生汇报、交是怎样计算的再点小数点样确定积的小时,先看因数最右边起数生的讨论和乘法的计算方学例 4 题。

 学们,我们刚方法,你能运算下面这道题书:0.56×0算。

 学生的讨论把第一个因数10;再把第积就又乘了要得到原来的以 100,得两个因数的栏的面积后漆呢? 0.9=_____先按整数乘该点在哪里流

 积的小数位数做”各题中因现什么? 法的计算方法讨论小数乘法交流自己的计的?(先按点。)

 小数点的位数中一共有几数出几位,再和交流,逐步方法, 刚刚总结了运用小数乘法题吗? 0.04=____论结果。数 2.4第二个了 10,的积,1.92。的小数后,怎____ 乘法计里呢?

 数的关因数与法 法是怎计算方按整数位置?几位小再点上步归纳了小数法的计_____

 学

  学己 教法完

  学

  小学生尝试计算学生汇报、交己的计算方法教材第 6 页小法的计算方法完整。

 学生尝试计算小组交流 算 交流自法。

 小数乘法补充算

 况和怎样结果规律律。大小关系四、0.4( ×五、说说六、练习

  板书设计课 后 反 思

 (1)教师和遇到的问(2)在计(3)乘得样点小数点(四)探究1.引导学生果和第一个律。

 2.组织学生 3.帮助学生小关系,并结系可以判断有效检 测(一)基本1.练习二第2. 练习二(二)拓展在下面算式48=(

 (

 师生互 动说这节课你布置作 业习二第 3、4书 计

 师巡视,了解题。

 算时,遇到得的积的小数呢?

 究积与因数生分别将每个因数比较大生交流、总生进一步明结合具体例断乘法计算中测 ,以练达 标本练习 第 1 题(基二第 2 题(展练习 式的括号里

  )=(

 )

 动 ,总结拓 展你有什么收获业 ,巩固提 高4、5 题。

 解学生的计到了什么新问数位数不够数的大小关系每组题中计算大小,发现其总结自己发现明确积与因数例子明确应用中的一些错标

 基本计算)。(基本应用)里填上合适的)×

  展

 获? 高

 计算情问题?够时,系 算的其中的现的规数的用这个错误。

 。

 )。

 的数。

 )

 (外积样(外积样

  学

  学

  全小数乘1)一个数外)乘大于 1积比原来的数样? 2)一个数外)乘小于 1积比原来的数样? 学生独立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互谈收获小数 (0 除的数,数怎么(0 除的数,数怎么习。

 成。

 获

 课题:小数乘法

 主备教师:

  审核组长:

  审核领导: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 7 页例 5 及“做一做”,练习二第 6~8 题。教学目标:

 知 识 与 能 力: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的计算。掌握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形成修正错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过 程 与 方 法:经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过程和计算方法的理解运用,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数学,应用数学的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利用小数倍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合理选择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

 解决难点办法:激活已有经验,帮助学生扩充“倍”的认识。

 教具准备:

 教学课时:1 课时 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对“倍”有了初步认识,对两个数量之间“倍”的关系并不陌生,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在本课教学时,帮助学生激活已有的旧知,让学生先解决整数倍的数学问题,并说一说列式的理由,以利于学生在分析、解决“小数倍”的问题时,能从对整数倍的认识扩充到对“小数倍”的认识。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动

 学 生 活 动

 三次备课 一、目标解读,以标导航 1.口算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0.5=

 0.7×4=

 2.1×3=

 1.1×8=

  9×0.8=

 1.5×2=

  2.一支铅笔 0.5 元,一支水性笔的价钱是一支铅笔的 3 倍。一支水性笔多少钱? 3.回顾:前面我们学习了关于小数乘法的哪些知识?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数乘法——利用小数倍解决问题。

 二、预习检测,以测促学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呈现教材主题情境图

 开火车口答

 说说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自由回答,回顾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以及积与因数的大小关

 2.交流: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1)非洲野狗的最高速度是 56 千米/时;(2)鸵鸟的速度是非洲野狗的 1.3 倍;(3)要求的问题是“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你们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教师巡视,并指名演板。

 (1)以前学习的“求一个数的整数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那么求“一个数的小数倍是多少”也用乘法计算。(板书:求一个数的小数倍用乘法计算。)

 (2)在计算小数乘法时,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点小数点时,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3)集体交流、核对。

 三、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回顾检验,适当修正 1.出示教材中小朋友的计算过程 (师:同学们,计算后我们往往需要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瞧!)

 2.帮这位女孩验算一下,她算得对吗? (1)把因数的位置交换一下,乘一遍,看对不对。

 (2)用计算器来验算。

 系等

 学生独立收集信息。

 1、独立尝试,在练习本上列式并解答。

 2、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怎样计算小数乘法56×1.3 ?

 3、汇报梳理,构建方法。

 ...

篇四: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书

小小学学数数学学】】全全册册教教案案导导学学案案教教案案试试卷卷精精选选 200200 份份————————————————————++++++++返返回回【【优优质质精精品品教教学学资资源源】】【【本本站站资资源源总总导导航航】】

 ++++++++————————————————更更多多【【小小学学数数学学全全册册导导学学案案精精选选】】[精品]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word 38 页)[精品]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精品]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精品]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导学案及全册教学.[精品]小学二年级上学期数学全册导学案[精品]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精品]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导学案[精品]小学三年级数学全册导学案[精品]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精品]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高效课堂导学案[第五册.[精品]小学数学三年级下高效课堂导学案[精品]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精品]小学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总复习导学案[精品]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教学计划.[精品]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精品]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学期 全册导学案( word 118.[精品]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精品]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全册导学案[精品]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精品]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精品]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精品]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第 12 册]———————————————————————————————————————————————小小学学数数学学全全册册教教案案精精选选[精品]冀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下册全册教案【word 260 页.[精品]冀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word 109 页 .[精品]冀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word 154 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全套[上下两册][精品]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集[48 页]172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全套教案[上下两册][精品]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集及各单元检.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精品教案】[精品]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及各单元检测.[精品]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教案全集【精品】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 187.【精品】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品]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全套[上下两册]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集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九册教案[精品]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集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案全套[上下两册]【精品】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全册教案174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全套教案[上下两册]—————————————————————————————————————————————————————————————小小学学数数学学全全册册说说课课教教案案精精选选小学数学说课稿大全小学数学说课稿 30 篇[精品]青岛版小学数学说课稿七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说课稿大全[精品]小学数学万能说课稿模版【精品】小学四年级数学说课教案全集[WORD_271 页]【精品】小学五年级数学说课教案全集[WORD_226 页]【精品】小学六年级数学说课教案全集[WORD_195 页][精品]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精品]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全册教学反思[精品]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学反思———————————————————————————————————————————————小小学学奥奥数数讲讲义义及及试试题题精精选选

 【精品】小学奥数技巧方法精品讲义 40 讲[word 360 页]【精品】小学数学奥数方法讲义 40 讲(一)【精品】小学数学奥数方法讲义 40 讲(二)【精品】小学数学奥数方法讲义 40 讲(三)【精品】小学数学奥数方法讲义 40 讲(四)小学 一年级 奥数 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 上册[精品]小学三年级奥数题练习及答案解析[精品小学奥数讲义.小学奥数知识点汇编大全小学奥数练习精选 100 题[精品]小学三年级奥数题练习及答案解析.[精品]小学四年级奥数题练习及答案解析[统筹规划、速算技.[精品]小学六年级奥数基础教程全册讲义及练习题与答案[共.[精品]小学数学奥林匹克模拟试卷精编[共 60 份,含答案 word].[精品]小学数学总复习归类讲解及训练(知识讲解+模拟试题.[精品]小学升初中数学专题讲义[14 讲 142 页]———————————————————————————————————小小学学数数学学期期中中期期末末考考试试试试题题精精选选[精品]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题集[5 份]【精品】苏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期中试卷期末试卷及各.【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精选试卷及标.[精品]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同步练习试题集[附答.【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精选 5 套试卷及.【人教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精选 5 套试卷.【精品】苏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期中试卷期末试卷及各.【精品】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期中试卷期末试卷.【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期期末试题及标准答案(精.【精品】苏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期中试卷期末试卷及各.【精品】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期中试卷期末试卷.【精品】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精品】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题及答案【精品】苏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期中试卷期末试卷及各.【精品】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期中试卷期末试卷.人教新教材五年级上册单元测试题全集

 【精品】苏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期中试卷期末试卷及各.[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集[精品]人教版 2011 年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题[精选 4 份]【精品】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期中试卷期末试卷.【精品】苏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期中试卷期末试卷及各.【精品】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期中试卷期末试卷.[精品]小学数学六年级毕业测试试题集[十三份][精品]人教版 2011 年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模拟试题[精选 4 份].更多 小学数学精选资源-----------------------------------------------------------------------------------------------【【3000 份免费教学资源网盘打包下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册网盘】

 【【查看该用户共享的其它精品资源品】—————————————————————————————————————————————————————————————————————++++++++返返回回【【优质精品教学资源】【本站资源总导航】

 ++++++++————————————————

篇五: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书

录 第一章

 小数乘法

 ................................................................................................................................................. 3 第 1 课时

 小数乘整数 ................................................................................................................ 3 第 2 课时

 小数乘小数 ................................................................................................................ 6 第 3 课时

 积的近似数 .............................................................................................................. 11 第 4 课时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 13 第 5 课时

 解决问题 .................................................................................................................. 16 第二章

 位置

 ........................................................................................................................................................ 19 第三章

 小数除法

 ............................................................................................................................................... 22 第 1 课时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 22 第 2 课时

 一个数除以小数 ...................................................................................................... 26 第 3 课时

 商的近似数 .............................................................................................................. 29 第 4 课时

 循环小数 .................................................................................................................. 31 第 5 课时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 34 第 6 课时

 解决问题 .................................................................................................................. 36 第四章

 可能性

 ................................................................................................................................................... 39 第五章

 简易方程

 ............................................................................................................................................... 42 1. 用字母表示数 ......................................................................................................................... 42 第 1 课时

 用字母表示数 .......................................................................................................... 42 第 2 课时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复杂的数量关系 .............................................................. 46 2. 解简易方程 ............................................................................................................................. 48 第 1 课时

 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性质 ...................................................................................... 48 第 2 课时

 解方程 ...................................................................................................................... 52 第 3 课时

 实际问题与方程(一)

 .......................................................................................... 57 第 4 课时

 实际问题与方程(二)

 .......................................................................................... 60 第六章

 多边形的面积

 ...................................................................................................................................... 64 第 1 课时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64

 第 2 课时

 三角形的面积 .......................................................................................................... 67 第 3 课时

 梯形的面积 .............................................................................................................. 70 第 4 课时

 组合图形的面积 ...................................................................................................... 73 第七章

 植树问题

 ............................................................................................................................................... 76 第八章

 总复习

 ................................................................................................................................................... 79 专题一

  数与代数..................................................................................................................... 79 专题二

  空间与图形................................................................................................................. 82

 第一章

 小数乘法 第 第 1 课时

 小数乘整数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重点)

 2. 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在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迁移类推的能力,渗透数学中的转化思想。(难点)

 3. 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知识点 1

  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联系(重点)

 问题呈现:

 归纳总结:

 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计算。

 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乘整数,可以转化为以角或分为单位的整数乘法进行计算。

 跟踪训练

 1. 填一填。

 (1)3.2+3.2+3.2+3.2=(

 )×(

 )=(

 )

 (2)4.3 元×4=(

 )角×4=(

 )元(

 )角

  2. 我国约有 13 亿人口,如果每人每天节约 1 分钱,那么每天能节约(

  )。

 A. 1.3 亿元

 B. 13 亿元

 C. 130 万

  D. 1300 万

  3. 一箱君乐宝牛奶的价钱是 28.5 元,买 5 箱应付多少钱?

 知识点 2

  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难点)

 问题呈现:

 0.72×5=_______

 归纳总结:

 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先将小数转化成整数,再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最的 后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积的小数部分末尾的 0可以去掉。

 跟踪训练 4. 填空。

 在计算 1.78×5 时,先将 1.78 扩大到它的(

 )倍,再按整数乘法算出积是(

  ),由于因数 1.78 的扩大引起了积的扩大,所以要使积不变,必须把积缩小到它的 (

  )

 ,是(

  ),积的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

 5. 计算 。

 6. 判断对错,说明原因并改错。

 (1)7.3×5=365

 (2)8.4×5=4.2

  (3)1.27×3=38.1

 培优闯关演练

 7. 一袋面粉,第一次用去全部的一半,第二次用去剩下的一半,最后还剩 10.5kg,这袋面粉原来有多少千克?

 8 +×

 3

 0. 8 +×

  3

 32 +×

 5

 3. 2 +×

  5

 7. 3 +×

  5

 3 6 5 (

 )

 8. 4 +×

  5

 4.2 0 (

 )

 1. 27 +×

 3

  38. 1 (

 )

 第 第 2 课时

 小数乘小 数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 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和验算。(重点)

 2. 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知道积的小数位数的确定方法以及积的大小与因数的关系。(难点)

 3. 培养迁移类推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识点 1

  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重点)

 问题呈现 1 :

  给一个长 2.4 米,宽 0.8 米的长方形宣传栏刷油漆,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

 问题呈现 2 :

  0.56 ×0.04=_______

  归纳总结: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1 )将小数转化成整数; (2 )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 (3 )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4 )当积的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添 0 补足,再点小数点; (5 )积的小数部分末尾有 0 的要把 0 去掉。

 跟踪训练

  1. 下面的算式中,积等于 10 的是(

  )

 A.

 12.5×0.8

  B.

 1.25×0.8

  C.

 2.4×5

  D.

 2.5×0.4

 2. 下面各式的积有几位小数,就在括号里写几。

 0.47×14(

  )

  6.18×0.76(

  )

  0.46×1.4(

  )

 1.67×0.3(

  )

 1.23×0.07(

  )

 2.41×1.8(

  )

 3. 列竖式计算。

 18.5×2.3=

  0.04×4.6=

 0.024×0.126=

 知识点 2

  积的大小与因数的关 系 (难点)

 问题呈现:

  2.4 ×

 =

 1.2 ×

 =

 分别比较积和第一个因数的大小,你能发现什么?

 归纳总结:

 积的大小与因数的关系:

 一个数(0 除外)乘大于 1 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 除外)乘小于 1 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跟踪训练

  4. 在○里填上“>”或“<”

  3.27×0.7 ○ 3.27

  6.96×2.3 ○ 6.96

 2.46×0.99 ○ 2.46

  1.01×0.9 ○ 1.01

  6.96×2.3 ○ 2.3

  2.46×0.99 ○ 0.99

  65.1×0.58 ○ 65.1

 8.76×1 ○ 8.76×0.99

 9.37 ○ 1.02×9.37

  3 5 1.5 1.1

 0.4 0.11 0.35 0.9

 知识点 3

  求一个数的小数倍数是多少及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 (难点)

 问题呈现:

  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 1.3 倍,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

  归纳总结:

 1. 求一个数的小数倍数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即用这个数乘小数倍数。

 2. 小数乘法常用的验算方法:

 (1 )交换因数的位置,重新计算; (2 )根据因数与积的大小关系检验; (3 )根据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检验; (4 )用计算器来验算。

 跟踪训练

  5. 一块长方形菜地宽 6.8 米,长是宽的 1.2 倍,这块菜地的周长是多少米?

  6. 一只鸵鸟的身高是 2.75 米,一只长颈鹿的身高是鸵鸟的 2.2 倍,这只长颈鹿能吃到高度为五米的树上的叶子吗?

 培优闯关演练

 7. 根据 87×15=1305,把下面的算式补充完整。

 (

  )×(

  )=13.05

  (

  )×(

  )=0.1305

 (

  )×(

  )=13050

  (

  )×(

  )=1.305

 第 第 3 课时

 积的近似数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 会用“四舍五入”法求积是小数的近似数。(重点)

 2. 在探究过程中感受求积的近似数的必要性,能根据实际生活求积是小数的近似数。(难点)

 3.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实践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知识 点

  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 (重点)

 问题呈现:

 人的嗅觉细胞约有 0.049 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 45 倍。狗约有多少亿个嗅觉细胞?(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归纳总结:

 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先算出积,然后看要保留 数位的下一位上的数字,再按照“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结果。

 跟踪训练

  1. 我会选。

 (1)2.7992×2.5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

 A. 7

 B. 7.00

 C. 6.99 (2)9.99 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

 A. 10.0

 B. 11.0

 C. 10.9 (3)两个因数的积保留三位小数的近似数是 1.763,准确数可能是(

 )。

 A. 1.7638

 B. 1.7621

 C. 1.7626 2. 判断 0.6×0.8≈0.48 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3. 一列动车从甲地到乙地二等座的票价是每张 219 元,一等座的票价约是二等座的 1.6 倍。一等座的票价约是每张多少元?(得数保留整数)

 培优闯关演练

 4. 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到百分位约是 1.65,这个三位小数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

 第 第 4 课时

 整数 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 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体会类比的思想方法。(重点)

 2. 能够根据算式特点灵活应用整数乘法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提高计算能力。(难点)

 3. 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知识点 点 1

  整 数乘法运算定律 在 小数乘法 中的推广 (重点)

 问题呈现:

 观察下面每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关系?

 0.7×1.2 ○

 1.2×0.7 (0.8×0.5)×0.4 ○ 0.8×(0.5×0.4) (2.4+3.6)×0.5 ○ 2.4×0.5+3.6×0.5

 归纳总结:

 1.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2.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

篇六: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书

版国标本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期末复习计划 指导思想 通过对本册内容的系统整理和复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本学期所学习的内容 并把各单元的内容联系起来 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体系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复习 时间 复习 形式

 复习

 内容

  第二十二周至第二十四周 分单元复习、按知识领域复习、综合复习相结合。

 领域 主要 内容 复习重点 复习难点 数与 代数 认识负数 加深对负数的认识能正确使用负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

 联系小数的知识理解没有最小的负数也没有最大的负数。

 认识小数 小数的意义、读写、数位顺序、小数的性质、比较小数大小、改写小数及求小数的近似值。

 根据要求用 “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

 小数加法和减法 小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及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小数乘法和除法一 小数乘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小数乘法和除法二 小数乘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求积商的近似值、应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求积商的近似值和应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复习 内容 空间 与 图形 多边形的面积计算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应用平面图形面积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应用平面图形面积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公顷和平方千米 常用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再认识已学面积单位的整合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已学面积单位的整合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统计 与 概率 统计 复习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图表方法、能根据图表中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根据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体会统计的价值。

 。

 综合 与 实践 找规律 复习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物体或图形能正确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物体或图形正确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解决问题 的策略 通过有条理的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应用广角 结合学习体会举例说说本学期学习的知识与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开展实践活动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开展实践活动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复习 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负数和小数的认识能正确使用负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能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比较小数的大小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用小数描述一些简单的事物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口算和笔算会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能应用运算律和其他一些运算规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能应用学过的小数四则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一些平行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含义能正确进行土地面积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5、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作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能对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6、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应用本册教材所学习的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7、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本册教科书的整体学习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成功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具体 安排 第二十二周分单元复习并检测 第二十三周按知识领域分块复习并检测 第二十四周综合复习并检测

 复习 措施 1、逐单元、有重点进行复习 提纲挈领式的队本学期所学内容进行复习。采用“看、读、想、练、说、评”的方法进行复习。看看课本中有关运算方法、算理的语句。读读这些词句做到对本单元心中有数。想通过自我反思自查这个单元有些什么困难及时提出解决。练通过作课本以及练习册上的有关练习做到巩固知识。说对于练习中有关的算理、数量关系等思维过程说出来理清思路。评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加深对题的印象。

 2、抓薄弱环节进行集中练习 针对逐单元复习中出现的比较集中的内容采用多练精讲的策略使学生做到巩固复习的目的。多练精讲中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多做综合训练试卷形成综合处理能力。

 用作综合试卷的方法对学生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考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了解学生的不足采取个别有针对性的复习。

 4、学生自主命题提高复习的兴趣与效率。

 学生每人每天根据每天的复习内容 结合平时训练的情况 单元检测、《评价手册》 、 《补充习题》 自主命题 5 道次日交“复习组长”汇总、筛选每组在筛选的基础上上交 5 道训练题给老师共计 20 小题其余训练组内交流解决 。教师根据学生的命题设计并安排训练。提高学生在复习活动中的学习兴趣、复习针对性凸现学生在复习中的主体地位。

 5、抓住个别落后生采取一对一的复习。

 抓住落后面较大在逐一复习和集中复习效果不好的个别学生采取一对一式的复习。让落后生也能跟上步伐巩固知识缩小落后面。注重对个别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知识补差与思想补差双管齐下并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补差开好“小灶” 让他们有进步。

 备注因本学期时间长调上下学期内容的方程作 2 课时复习

 Dh*Im0Or5 TxaYCg%Hl +Mq4Sv9XBe$Gk)Lp3Qu8Vzd!Ei (Kn1Pt6Uyc ZDh*Im0Or5 TxaYCg%Hl+Mq4Rv9XAe$Gj)Lp2 Qu8Vzd!Ei(Kn1 Pt6UycZDh* Im0N r5TwaYCf%H l-Mq4Rv9XAe$Gj)Lp2Qu8Vzd !Ei (Jn1Ps6UybZDh& Im0N r5TwaYCf%H l-Mq4Rv9XAe$Fj)Lo2Qu7Vzd# Ei(Jn1Ps6UybZDh& Im0N r5SwaYBf%H k-Mq3Rv9WAe$Fj)Lo2Qu7Vzd#Ei(Jn1Os6UxbZDg &Im +Nr5SwaYBf%Hk-Mq3Rv9WAe$Fj)K o2Qt7Vzc#Ei*Jn1Os6Uxb ZDg&Im+Nr5 SwaYBf%Gk -Mp3Rv8WAe!Fj)Ko2Qt 7Vzc#Ei*Jn1Os6Txb ZCg&Il+Nr4 SwaXBf%Gk -Mp3Rv8WAe!Fj)Ko2 Pt7Vyc#Eh*Jn0Os6Txb ZCg&Il +Nr4 SwaXBf%Gk-Lp3Ru8WAd!Fj(Ko2Pt7Vyc#Eh*Jn0Os6TxbZCg&H l+Nq4Sw 9XBf$Gk-Lp3Ru8WAd!Fj (Ko2Pt7Vyc#Dh*Jm0Os5TxbYCg&Hl+Nq4 Sw9XBf$Gk -Lp3Qu8Wzd !Fi(Ko1Pt7Uyc#Dh*Jm0Os5 TxbYCg&Hl+Mq4 Sv9XBe$Gk)Lp3Qu8Wzd!Fi(Ko1 Pt7Uyc#Dh*Im0Or5 TxaYCg%Hl+Mq4 Sv9XBe$Gk)Lp3Qu8Wzd!Ei(Kn1 Pt6UycZD h*Im0O r5TxaYCg %Hl+Mq4Rv9XAe$Gj)Lp2Qu8Vzd !Ei(Kn1Pt 6UycZDh* Im0Nr5 TwaYCf%Hl-Mq4Rv9XAe$Gj)Lp2Q u8Vzd!Ei(Jn1Ps6Uyb ZDh&Im0Nr5TwaYCf%Hl-Mq4Rv9XAe$F j)Lo2Qu7Vzd#Ei(Jn1Ps6Uyb ZDh&Im0Nr5TwaYBf%Hk-Mq3Rv9WAe$Fj)Lo2Qu7Vzd# Ei(Jn1Os6Uxb ZDg&Im+Nr5 SwaYBf%Hk -Mq3Rv9WAe$Fj)Ko2Qt7Vzc# Ei*Jn1Os6UxbZDg& Im+N r5SwaYBf%Gk-Mp3Rv8WAe!Fj)K o2Qt7Vzc#Ei*Jn1Os6Uxb ZCg&Il +Nr4SwaXB f%Gk-Mp3Rv8WAe!Fj)Ko2Pt7Vyc#Eh*Jn0Os6Txb ZCg&Il +Nr4SwaXBf%Gk-Lp3Ru8WAd!Fj (Ko2P t7Vyc#Eh*Jn0Os6Txb ZCg&Hl+Nq4 Sw9XBf$Gk -Lp3Ru8WAd!F j(Ko2 Pt7Vyc#Dh*Jm0Os5TxbYCg&Hl+N q4Sw9XBf$Gk -Lp 3Ru8Wzd!Fi(Ko1 Pt7Uyc#Dh*Jm0Os5TxbYCg &Hl+Mq4Sv9XBe$Gk )Lp3Qu8Wzd !Fi(Ko1Pt7Uyc#Dh *Im0O r5TxaYCg %Hl+Mq4Sv9XBe$Gk )Lp3Qu8Wzd !Ei (Kn1Pt6UycZDh* Im0Or5 TxaYCg%Hl+Mq4Sv9XAe$Gj)Lp2Qu8Vzd !Ei(Kn1Pt6UycZDh* Im0Nr5 TwaYCf%Hl -Mq4Rv9XAe$Gj)Lp2Qu8Vzd!Ei(Jn1 Ps6UybZDh& Im0Nr5 TwaYCf%Hl -Mq4Rv9XAe$Fj)Lo2Qu7Vzd# Ei(Jn1Ps6Uyb ZDh& Im0Nr5 TwaYBf%Hk -Mq3Rv9WAe$Fj)Lo2Qu7Vzd#Ei(Jn1Ps6UxbZD g&Im +Nr5 SwaYBf%Hk -Mq3Rv9WAe$Fj)Ko2Qt7Vzc#Ei*Jn1Os6UxbZDg& Im+N r5SwaYBf%G k-Mp3Rv8WAe!Fj)Ko 2Qt7Vzc#Ei*Jn1Os6Uxb ZCg&Il +Nr4SwaXBf%Gk-Mp3Rv8WAe!Fj)Ko2Qt7Vyc#Eh*Jn0Os6TxbZCg& Il+N r4SwaXBf%G k-Mp3Ru8WAd!Fj(Ko2Pt7Vyc#Eh *Jn0Os6TxbZCg&H l+Nq4Sw 9XBf$Gk-Lp3Ru8xaYCg%Hl+Mq4Sv9XBe$Gk)Lp3Qu8Wzd!Fi(Kn1 Pt6UycZD h*Im0O r5TxaYCg %Hl+Mq4Sv 9XBe$Gj)Lp 2Qu8Vzd!Ei(Kn1 Pt6UycZDh *Im0O r5TwaYCf%H l-Mq4Rv9XAe$Gj)Lp2Qu8Vzd !Ei (Kn1Ps6Uyb ZDh&Im 0Nr5TwaYCf%Hl-Mq4Rv 9XAe$Gj)Lo2Qu7Vzd# Ei (Jn1Ps6UybZDh& Im0N r5TwaYCf%Hk -Mq3Rv9WAe$Fj)Lo2Qu7Vzd#Ei(Jn1Ps6UybZD g&Im +Nr5 SwaYBf%Hk -Mq3Rv9WAe$Fj)Lo2Q t7Vzc#Ei*Jn1Os6UxbZD g&Im +Nr5 SwaYBf%Hk-Mp3Rv8WAe!F j)Ko2Qt7Vzc# Ei*Jn1Os6UxbZDg& Il+N r4SwaXBf%Gk-Mp3Rv8WAe!Fj )Ko2Qt7Vzc#Eh*Jn0Os6TxbZCg& Il+N r4SwaXBf%G k-Mp3Rv8WAd!Fj(Ko2Pt7Vyc#Eh*Jn0Os6TxbZCg& Il+Nq 4Sw9XBf$Gk-Lp3Ru8WAd!Fj(K o2Pt7Vyc#Eh*Jm0Os5 TxbYCg&Hl+N q4Sw9XBf$Gk -Lp3Ru8WAd!Fi(Ko1 Pt7Uyc#Dh*Jm0Os5Txb YCg&Hl+Nq4 Sw9XBe$Gk)Lp3Qu8Wzd!Fi(Ko1P t7Uyc#Dh*Jm0Or5 TxaYCg%Hl+Mq4Sv9XBe$Gk)Lp3Qu8Wzd!Fi(Kn1 Pt6UycZDh *Im0O r5TxaYCg %Hl+Mq4Sv9XBe$Gj)Lp2Qu 8Vzd!Ei(Kn1Pt6UycZDh* Im0Or5TxaYCf%Hl-Mq4Rv9XAe$Gj)Lp2Qu8Vzd !Ei (Kn1P t6UybZDh &Im0N r5TwaYCf%Hl-Mq4Rv9XAe$Gj)Lo2Qu7Vzd# Ei(Jn1 Ps6UybZDh& Im0Nr5TwaYCf%Hk -Mq3Rv9WAe$Fj)Lo 2Qu7Vzd#Ei(Jn1Ps6UybZDg &Im +Nr5SwaYBf%Hk-Mq3Rv9WAe$Fj )Lo2Qu7 Vzc#Ei*Jn1Os6UxbZDg& Im+Nr5SwaYBf%Hk -Mp3Rv8WAe!Fj)Ko2Q t7Vzc#Ei*Jn1Os6UxbZD g&Il+Nr4 SwaXBf%Gk-Mp3Rv8WAe!Fj)Ko2Qt7Vzc# Eh*Jn0Os6Txb ZCg&Il+Nr4SwaXBf%Gk-Mp3Rv8WAd!Fj(Ko2P t7Vyc#Eh*Jn0Os6Txb ZCg&Il+Nr4 Sw9XBf$Gk-Lp3Ru8WAd!Fj (Ko2Pt7Vyc#Eh*Jm0Os5TxbYCgF i(Ko1Pt6UycZDh* Im0Or5 TxaYCg%Hl +Mq4Sv9XBe$Gk)Lp2Qu8Vzd !Ei (Kn1Pt6U ycZDh*Im0Or5 TxaYCg%Hl-Mq4Rv9XAe$Gj)Lp2Qu8Vzd !Ei(Kn1Pt6Uyc ZDh& Im0Nr5 TwaYCf%Hl -Mq4Rv9XAe$Gj)Lp2Qu7Vzd#Ei(Jn1Ps6Uyb ZDh&Im 0Nr5TwaYCf%Hl-Mq3Rv9WAe$Fj)Lo2Qu7Vzd# Ei(Jn1 Ps6UybZDh& Im+N r5SwaYBf%Hk-Mq3Rv9WAe$Fj)Lo2Qu7Vzd# Ei*Jn1Os6UxbZDg& Im+N r5SwaYBf%Hk-Mq3Rv8WAe!Fj)Ko2Qt7Vzc#Ei *Jn1Os6UxbZDg&Im+Nr4SwaXBf%Gk -Mp3Rv8WAe!Fj)Ko2Q t7Vzc#Ei*Jn0Os6Txb ZCg&Il+Nr4 SwaXBf%Gk -Mp3Rv8WAe!Fj(Ko2 Pt7Vyc#Eh*Jn0Os6Txb ZCg&Il+Nr4 SwaXBf$Gk-Lp3Ru8WAd!Fj (Ko2Pt7Vyc#Eh*Jn0Os5TxbYCg&Hl +Nq4Sw9XBf$G k-Lp3Ru8WAd!Fj(Ko 1Pt7Uyc#Dh*Jm0Os5TxbYCg&Hl+Nq4 Sw9XBf$Gk )Lp3Qu8Wzd !Fi(Ko1Pt7Uyc#Dh *Jm0Os5TxbYCg%Hl +Mq4Sv9XBe$Gk)Lp3Qu8Wzd!Fi(Ko1 Pt6Uyc ZDh*Im0O r5TxaYCg %Hl+Mq4Sv 9XBe$Gk)Lp2Q u8Vzd!Ei(Kn1 Pt6UycZDh* Im0O r5TxaYCg%H l-Mq4Rv9XAe$Gj)Lp2Qu8Vzd !Ei (Kn1Pt6Uyc ZDh& Im0Nr5 TwaYCf%Hl -Mq4Rv9XAe$Gj)Lp2Qu8Vzd#Ei(Jn1Ps6Uyb ZDh&Im 0Nr5TwaYCf%Hl-Mq3Rv9WAe$Fj)Lo2Qu7Vzd#Ei(Jn1Ps6UybZD h&Im +Nr5 SwaYBf%Hk -Mq3Rv9WAe$Fj)Lo2Qu 7Vzd#Ei*Jn1Os6Uxb ZDg&Im+Nr5 SwaYBf%Hk -Mq3Rv9WAe!Fj)Ko2Qt7Vzc# Ei*Jn1Os6UxbZDg &Im +Nr4SwaXBf%Gk-Mp3Rv8WAe!Fj )Ko2Qt7Vzc#Ei*Jn0Os6TxbZCg &Il+N r4SwaXBf%Gk-Mp3Rv8WAe!Fj (Ko2Pt7V9XB f$Gk-Lp3Qu8Wzd!Fi(Ko1 Pt7Uyc#Dh*Jm0Os5Tx bYCg&Hl+Mq4Sv9XBe$Gk )Lp3Qu 8Wzd!Fi (Ko1Pt7U ycZDh*Im0Or5 TxaYCg%Hl +Mq4Sv9XBe$Gk)Lp3Qu8Vzd!Ei(K n1Pt6Uyc ZDh*Im 0Or5 TxaYCg%Hl+Mq4Rv9XAe$Gj)Lp2Qu 8Vzd!Ei(Kn1Pt6UycZDh* Im0Nr5TwaYCf%Hl -Mq4Rv 9XAe$Gj)Lp2Qu8Vzd !Ei(Jn1Ps6UybZD h&Im0N r5TwaYCf%Hl-Mq4Rv9WAe$Fj)Lo2Qu7Vzd# Ei(Jn1Ps6Uyb ZDh& Im0Nr5 SwaYBf%Hk -Mq3Rv9WAe$Fj)Lo2Q u7Vzd#Ei (Jn1Os6UxbZDg& Im+N r5SwaYBf%Hk-Mq3Rv9WAe$Fj)Ko2Q t7Vzc#Ei*Jn1Os6UxbZDg &Im +Nr5SwaXB f%Gk-Mp3Rv8WAe!Fj )Ko2Qt7Vzc# Ei*Jn1Os6Txb ZCg&Il +Nr4SwaXBf%Gk-Mp3Rv8WAe!Fj )Ko2Pt 7Vyc#Eh*Jn0Os6Txb ZCg&Il+Nr4SwaXBf%Gk-Lp3Ru8WAd!Fj (Ko2Pt7Vyc#Eh*Jn0Os6Txb ZCg&Hl+Nq4 Sw9XBf$Gk -Lp3Ru8WAd!F j(Ko2Pt7Uyc#Dh*Jm0Os5TxbYCg&H l+Nq4Sw9XB f$Gk-Lp3Qu8Wzd!Fi(Ko1 Pt7Uyc#Dh*Jm0Os5Tx bYCg&Hl+Mq4Sv9XBe$Gk )Lp3Qu 8Wzd!Fi (Ko1Pt7U yc#Dh*Im0O r5TxaYCg %Hl+Mq4Sv9XBe$Gk )Lp3Qu 8Vzm0Or5 TxaYCg%Hl +Mq4Sv9XBe$Gk)Lp3Qu8Wzd!Ei(Kn 1Pt6Uyc ZDh*Im0O r5TxaYCg%Hl+Mq4Sv9XAe$Gj)Lp2Qu8Vzd!Ei(K n1Pt6Uyc ZDh*Im 0Or5TwaYCf%Hl-Mq4Rv9XAe$Gj )Lp

篇七: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书

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套(人教版)

 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 第 1 课时 小数乘整数 )(

  教材第 2~3 页的内容。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熟练地进行笔算。

 2.使学生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自主地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重点: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课件。

  师:秋高气爽的假日是放风筝的好时机。天空中飘扬着形状各异、五彩缤纷的风筝。课件出示“放风筝”的情境。

 师:大家想放风筝吗?那我们先到风筝店去看看。

 课件出示“买风筝”的情境。(教材第 2 页例 1 的主题图。) 师:从图中你能看出哪些数学信息?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先来解决“买 3 个蝴蝶风筝多少钱”的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教师板书:3.5×3=。) 师: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呢?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1.教学例 1。

 (1)师:怎样计算 3.5×3 呢? 给足时间,让每一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学生的不同计算思路。

 指名同学上台展示不同计算思路。

 生 1:3.5+3.5+3.5=10.5(元)。

 生 2:3.5 元=35 角,35×3=105(角),105 角=10.5 元。

 生 3:3.5 元=3 元 5 角,3 元×3=9 元,5 角×3=15 角,9 元+15 角=10.5 元。

 组织全班学生对上述不同解法逐一进行分析和评价。

 (2)师:上述几种算法中,你认为哪种算法比较简便?这种算法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分析、对比、讨论后,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话总结概括:先把 3.5 元转化为 35 角,再计算 35×3,最后将结果 105 角转化成 10.5 元。

 教师边小结边适时板书(或课件动态呈现)如下竖式计算过程:

 )(

 3. 5 元 ×

 3

 1 0. 5 元 ――→把3.5元看作35角

 ――→把3.5元看作35角。

  3 5 角 ×

 3

 1 0 5 角

 (3)小结:刚才我们在解决“买 3 个蝴蝶风筝多少钱”的问题时,想到了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我们发现以“元”作单位的小数乘整数,可以转化成以“角”(或“分”)作单位的整数乘整数来进行计算。

 (4)练习:教材第 2 页“做一做”第 1 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演板。重点评价“把 4.6 元看作 46 角”进行计算的方法。

 2.教学例 2。

 课件出示教材第 3 页例 2。

 (1)师:0.72 不是钱数,怎样计算?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引导学生提出:能不能转化成整数来计算? (2)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 (3)全班集体交流转化过程和计算方法,教师适时板演(或课件演示)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算法。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三点:怎样把因数 0.72 转化成整数,乘得的积应如何处理,积末尾的 0 如何处理。) 由于因数 0.72 化成整数 72 必须“×100”,所以要使积不变,积 360 应“÷100”。

  0. 7 2 ×

  5

 3. 6 0 ――→×100――→÷100

 7 2 ×

 5 3 6 0

 (4)师:3.60 是最简小数吗?(不是)提醒学生,乘得的积如果不是最简小数,可以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将积中小数末尾的 0 去掉。

 回顾总结。

 (1)引导学生回顾 3.5×3 和 0.72×5 的计算过程。

 (2)提问:想一想,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你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最后做什么? (3)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归纳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先将小数转化为整数,然后按整数乘法算出积,最后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因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若积的末尾有 0,末尾的 0 可以去掉。)

 1.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的对比。(教材第 3 页“做一做”第 1 题。) )( (1)引导学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归纳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的不同:小数乘整数中有一个因数是小数,整数乘整数中两个因数都是整数;小数乘整数的积中,若小数末尾有 0,这个 0 可以去掉,但整数乘整数的积末尾的 0 不能去掉。

 2.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教材第 3 页“做一做”第 2 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的?积末尾的 0 是怎样处理的? 3.教材第 4 页“练习一”第 4 题。

 (1)第 4 题是根据第一列的积,写出其他各列的积。

 (2)本题利用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在按从左到右的顺序逐列写出积的过程中,自觉地应用积的变化规律,并打通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的联系,体会到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新的收获? 质疑问难: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疑问吗?

 教学时依托现实情境,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理解的方法自主地解决问题。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的其他合理方法之后,着重分析和评价化“元”为“角”的算法,让学生体会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联系,了解小数乘整数可以转化成整数乘整数进行计算。同时,让学生初步感悟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算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第 2 课时 小数乘小数

  教材第 5~6 页的内容。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2.使学生经历探索与归纳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重点: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小数乘法的算理。

 课件。

  师:同学们,最近我们要给学校的宣传栏刷油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吗?(课件出示教材第 5 页例 3 主题图。) 师:在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之前,需要先算出什么呢? 板书(或课件演示):2.4×0.8=________ 师:同学们,请观察这个乘法算式,它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师: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小数乘整数是怎样计算的?那两个因数都是小数又该怎么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1.教学例 3。

 (1)师:小数乘整数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 2.4×0.8 呢?如果能,应该怎样做? 指名学生口答,教师适时板书(或课件演示)学生的思考结果。

 2. 4 ×

 0. 8

 1. 9. 2 ――→

 ×10

  ――→

 ×10

  ――→

 ÷100

 2 4

 ×

 8

 1 9 2

  (2)师:计算出了宣传栏的面积后,怎样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呢? 板书(或课件演示):1.92×0.9=________ 师:这道题也可以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吗?积中的小数点应该点在哪里呢?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评讲。

 (3)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 5 页的“做一做”。

 师:观察例 3 及“做一做”的各题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你能发现什么? (4)组织学生回顾、讨论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然后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 师: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点小数点时,先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出几位,再点上小数点。) 2.教学例 4。

 (1)师:同学们,我们刚刚总结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你能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来计算下面这道题吗?

 板书(或课件演示):0.56×0.04=________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情况和遇到的问题。

 (2)师:在计算时,你遇到了什么新问题吗? 师: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呢? (3)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 6 页“做一做”第 1 题。

 (其中既有一般的小数乘法,也有积的小数末尾有 0 和积的小数位数不够的类型,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 3.探究积与因数的大小关系。

 师:同学们,请大家独立完成教材第 6 页“做一做”第 2 题,并分别将每组题中计算的结果和第一个因数比较大小,发现其中的规律。

 学生交流、总结自己发现的规律:一个数(0 除外)乘大于 1 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 除外)乘小于 1 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1.教材第 8 页“练习二”第 1 题(基本计算)。

 (1)学生独立练习。

 (2)组织学生交流和订正。

 2.教材第 8 页“练习二”第 2 题(基本应用)。

 (1)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指导学生看懂每种商品各有多少千克。

 (2)引导学生回顾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3)学生独立完成。

 3.拓展练习。

 在下面算式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你能想出不同的填法吗?) 0.48=(

 )×(

 )=(

 )×(

 )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本节课紧紧抓住积的变化规律来引导学生理解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方法,放弃大量训练的教学方式,努力使设计从更高的层次上触动学生的思维,关注学生思维的有效发展。教学中还特别关注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宽松、和谐的交流平台,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畅所欲言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第 3 课时 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

  教材第 7 页的内容。

 1.使学生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获取信息的过程,会正确解决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

 2.掌握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会正确解决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

 难点:合理选择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

 课件、计算器。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物世界》吗?你们知道哪些动物跑得快吗?这节课我们来看一下鸵鸟和非洲野狗,看看它们的速度有多快!(课件出示教材第 7 页情景图。)

 1.收集、整理信息。

 师: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上适时强调、突出相关的数学信息。) (1)非洲野狗的最高速度是 56 千米/时; (2)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 1.3 倍; (3)要求的问题是“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师:你们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尝试,在练习本上列式并解答。教师巡视,收集个案,并指名板演。(指名答案不同的学生进行板演。) 生 1:56×1.3=72.8(千米/时)

  生 2:56×1.3=7.28(千米/时)

  5 6

 ×

 .1. 3

  1 6 8

  5 6

 7 .2. 8

  5 6

 ×

 .1. 3

  1 6 8

  5 6

 .7. 2 8

 3.验算。

 师:这两位同学计算结果不同,谁算得对呢? 学生交流汇报,明确验算方法。(教师巡视。) (1)把因数的位置交换一下,乘一遍,看对不对。(课件演示验算过程。) (2)用计算器来验算。(课件演示。)

 (3)根据积与因数的大小关系来验算。(由于 56 乘 1.3 的积应该比 56 大,而 7.28 比 56 小,所以 7.28肯定是计算错了。) 师:同学们,在计算时我们往往先入为主,如果再算一遍,不一定能检查出计算中的错误,所以我们可以从刚才同学们使用的各种验算方法中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检查。

 师:在解决问题时,我们除了要检查计算是否正确以外,还要检查横式的得数写了没有,写对了没有?得数的单位名称是否正确?同学们,再检查一下,除了计算还有没有其他的问题,相互督促改正。

 1.教材第 9 页“练习二”第 6 题(第二排的 3 道小题)。

 (1)先计算,再验算。

 (2)展示汇报,集体订正。

 (3)订正时,注意 0.072×0.15 的计算过程与验算方法。(按照整数乘法算出 72 乘 15 的积是 1080,由于两个因数中一共有五位小数,而积的小数位数只有四位,所以先要在前面补一个 0,再点上小数点,最后将积的小数末尾的 0 去掉,得 0.0108。) 2.教材第 9 页“练习二”第 8 题。

 (1)独立思考,自主解题。

 (2)如果直接求“梅花鹿比长颈鹿矮多少米”,你还能用其他的方法解答吗?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你用了以前学习的哪些知识来解决今天遇到的新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在小数乘法的教学后,本节课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用数学上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但实际上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准确地来说是前两节课小数乘法的补充和发展,是将小数乘法知识的生活化。本节课的两个教学重点分别是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和乘法验算的方法。乘法的验算是对小数乘法的逆向思维,加强了计算的严谨性和正确性,弥补了学生在小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粗心大意的毛病,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第 4 课时 积的近似数

  教材第 11 页的内容。

  1.使学生掌握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2.使学生经历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数的过程。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实践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重点:正确地用“四舍五入”法求积是小数时的近似数。

 难点:根据要求与实际需要取积的近似数。

  课件。

  1.计算下面各题。

 1.5×24

 0.37×2.6

 4.02×8.3 (1)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说一说小数乘法应该怎样进行计算? 2.求下面各小数的近似数。

 保留一位小数:3.12;5.549;0.3814。

 保留两位小数:4.036;7.7963;8.42378。

 (1)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7.7963 保留两位小数为什么是 7.80? (3)我们刚才是用什么方法来求小数的近似数的?用这种方法求小数的近似数时,应该注意什么? 师: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数。(板书课题:积的近似数。)

 1.分析题意。

 课件出示教材第 11 页例 6 情境图。

 师:题目中有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 师:你会解答这个问题吗?怎样解答? 师:题目中对解答这个问题有什么特殊要求? 师:这里的“得数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要求出积的近似数,那么条件中的“0.049 亿”是近似数还是准确数呢?为什么不用准确数? 2.自主探究。

 学生独立尝试,指两名学生板演。

 (1)组织学生观察、评价黑板上两名板演同学的解答过程。

 (2)组织学生交流、反馈自己的解答过程。(教师适时演示课件。) 3.汇报交流。

 (1)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2)解决这个问题时需要注意什么? (3)你是怎样将得数保留一位小数的? (4)写横式的得数时要注意什么?

 1.教材第 11 页“做一做”第 1 题。

 (1)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集体订正。

 2.教材第 11 页“做一做”第 2 题。

 (1)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

篇八: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书

县 XX 镇 XXXXX 学校

  备

 课

 簿

 班

  别

 五年(2)

 班

 科

  目

 任 课 老 师

 X

  X

  X

  2010

 至 2011

 学年度第 一 学期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 2 页 五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案 教 学 工 作 计 划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简析 数与代数 (1)

 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 , 主要是自然数的认识, 倍数与因数, 2, 5, 3 倍数的特征,质数与合数, 奇数与偶数。

 (2)

 第三单元“分数” , 主要学习分数的意义, 能认、 读、 写简单的分数, 会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运算, 能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 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 , 主要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实际应用、 分数的混合运算、 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化。

 空间与图形 (1)

 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一)

 ” , 主要学习平面图形大小的比较,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与梯形的底和高的认识以及相关的面积计算。

 (2)

 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二)

 ” , 主要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以及一些有趣的简单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

 统计与概率 第六单元“可能性的大小” , 主要学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方案。

 综合应用 进一步整合“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 三个领域的内容, 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 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2、 教学目标 (1)

 会进行数的分类, 理解自然数与整数的概念。

 理解掌握倍数与因数, 2, 5, 3 倍数的特征, 知道什么是质数与合数, 奇数与偶数。

 (2)

 认识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和梯形的底、 高, 理解掌握相关的面积计算; 会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及简单的不规则图形面积。

 (3)

 认识真分数、 假分数, 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能正确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或整数的互化; 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 正确进行分数大小的比较; 运用分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初步了解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

 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并能正确计算; 正确进行分数与有限小数的互化。

 (5)

 能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方案。

 3、 教学重点 (1)

 倍数与因数; 2, 5, 3 倍数的特征; 奇数与偶数; 质数与合数。

 (2)

 掌握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梯形面积计算方法; 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以及一些有趣的简单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3)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分数的基本性质, 约分与通分。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 3 页 (4)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5)

 能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4、 教学难点 (1)

 同时是 2, 5 倍数的特征; 同时是 2, 5, 3 倍数的特征。

 (2)

 理解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学会用“分割法” 和“填补法” 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3)

 体会在不同的整体下, 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样的道理。

 (4)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5)

 根据指定的条件合理设计可能性大小的方案。

 二、 班情、 学情分析 1、 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 43 人, 其中男生 19 人, 女生 24 人, 这个班大部分同学自控能力较差, 比较好动, 欠仔细认真, 特别是男同学, 思维活跃, 但两极分化较严重, 尤其是计算基础较差, 熟练程度不够。

 如 XXX、 XXX、 XXX 等同学缺少自觉性, 基础很差, 成绩很不理想。

 因此, 备课时应注意优等生与差生的具体的情况, 做到有的放矢, 使优生吃得饱, 差生吃得了。

 另外更要注意全体, 要让学生学得扎实, 既要掌握基础知识, 也要学会学习方法, 更要养成各种优良的习惯。

 特别要注意思维能力、 创新意识、 实践能力的培养。

 2、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属于中等, 优等生较少。

 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为扎实,错误大多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

 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基础确实不够扎实, 理解水平低, 思维不够活跃。

 还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不遵守校纪班规。

 三、 教学措施 1、 深入钻研教材, 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安排教学环节;

 2、 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 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积极性,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获取知识。

 3、 重视学法指导提倡学法的多样性, 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使学生从“学会” 向“会学”转变, 达到“教是为不教” 的目的。

 4、 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坚持多表扬少批评, 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帮助其树立信心; 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端正学习态度, 逐步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及上进心; 利用课余时间给予耐心辅导, 并进行“一帮一” 结队的活动, 师生共同帮助他们提高。

  2010~2011 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数学科教学进度计划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 4 页 周别 教

 学

 内

 容 课时数 备注 1 数的世界; 探索活动(一)

 2, 5 倍数的特征 2

 2 探索活动(二)

 3 的倍数的特征; 找因数; 找质数。

 机动 1 课时 4

 3 找质数; 练习一; 数的奇偶性

 机动 2 课时(单元整理复习)

 3

 4 比较图形的面积; 地毯上图形的面积; 动手做

 机动 1 课时 3 中秋节 5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 国庆节 6 三角形的面积; 梯形的面积; 练习二 5

 7 整理和复习(一); 单元测试; 分数的再认识 4

 8 分饼; 分数与除法; 练习三; 分数的基本性质; 找最大公因数;

 5

 9 约分; 练习四; 找最小公倍数; 分数的大小; 期中复习 4

 10 期中复习, 测评。

 11 数学与交通; 整理与复习(二)

 4

 12 单元测试; 折纸; 星期日的安排 4

 13 看课外书的时间; 练习五; 组合图形的面积; 机动 1 课时 4

 14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尝试与猜测; 整理与复习(三)

 5

 15 单元测试; 摸球游戏; 设计活动方案; 机动 1 课时 3

 16 数学与生活; 机动 2 课时 3

 17 总复习 5

 18 期终复习; 元旦放假 1 天

  19 期终复习

  20 期终复习; 期终测试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 5 页 一、 倍数与因数

 单元要点分析 (一)

 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

 数的世界; 2, 5 倍数的特征; 3 倍数的特征; 找因数; 找质数; 数的奇偶性。

 (二)

 教学目标:

 1. 认识自然, 认识倍数与因数, 能找出 10 以内某个自然数在 100 以内的全部倍数, 能找出 100 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2. 理解质数和倍数的概念。

 3. 理解掌握 2, 3, 5 倍数的特征, 知道奇数和偶数。

 4. 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发展应用意识。

 5. 在探索活动中, 体会观察、 分析、 归纳、 猜想、 验证等过程, 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三)

 教学重点:

 因数与倍数; 2, 3, 5 倍数的特征; 质数与合数; 奇数与偶数。

 (四)

 教学难点:

 在探索活动中, 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 收集有关信息进行分析、 归纳, 发现数的特征。

 (五)

 课时安排:

  课题

 数的世界

 第 1 课时(总第 1 课时)

 内容 课时数 ⒈数的世界 1 ⒉探索活动(一)

 2, 5 倍数的特征 1 ⒊探索活动(二)

 3 倍数的特征 2 ⒋找因数 1 ⒌找质数 2 ⒍练习一 1 ⒎数的奇偶性 1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 6 页 教学内容 课本 2~4 页。

 教学目标 ⒈结合教材提供的具体情境, 认识自然数和整数, 并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⒉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能在 1—100 的自然数中, 找出 10 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⒊学生经历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 能对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作出合理的解释。

 ⒋在教师的帮助下, 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地归纳与类比, 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⒌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探究因数与倍数。

 教学难点 倍数与因数的关系的理解。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等。

 教

 学

  过

  程

 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 导入谈话。

 教师: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数的世界里。

 板书课题:

 数的世界。

 2、 呈现情境图。(右)

 二、 组织活动, 探索新知。

  活动一:

 看一看 1、 教师问:

 图中有哪些数? 谁愿意扮演小小售货员介绍一下水果的价格?

 (1)

 说给你的同桌听听。(2)

 指名汇报

 2、 你知道这些表示水果的价格的数, 分别是什么数呢?

 3. 6 和 5. 8 是小数, 6 和 4 是整数。

 3、 问:

 我买 5 千克梨, 需要多少钱? (生答:

 4×5=20(元))

 活动二:

 试一试 1、 看书学习什么是自然数和整数。

 (1)

 指名说说什么是自然数, 什么是整数。

 (2)

 教师:

 任意说一个数, 学生判断它是什么数?

  2、 学习什么是因数和倍数?

 问:

 在什么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呢?

 3、 教师任意写一个乘法算式, 先判断符合倍数和因数的范围吗? 再判断谁是谁的因数, 谁是谁的倍数。

 活动三:

 说一说 根据算式, 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 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25×3=75

  14×6=84

  20×5=100 (1)

 同桌俩人一人说一人判断。(2)

 指名汇报。

 三、 巩固练习 找一找:

 下面哪些数是 7 的倍数?

 14

  17

 25

 77

 (1)

 教师:

 用什么方法来判断这些数是不是 7 的倍数呢?

 (2)

 学生答:

 14÷7=2, 14 是 7 的倍数; 17÷7=2……3, 17 不是 7 的倍数。

 练一练:

 你写我说(同桌 2 人, 一人写算式, 一人说倍数和因数)。

 45×2=90

  45 和 2 是 90 的因数, 90 是 45 和 2 的倍数。

 四、 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了什么收获?

 五、 作业。

 “练一练” 第 2、 3 题 课题

 探索活动(一)

 2, 5 倍数的特征

 第 1 课时(总第 2 课时)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 7 页 教学内容 课本 5~6 页。

 教学目标 ⒈理解 2, 5 的倍数的特征, 能正确判个数是不是 2 或 5 的倍数。

 ⒉知道奇数、 偶数的含义, 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或偶数。

 ⒊在观察、 猜测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的过程中, 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 2、 5 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 正确判个数是不是 2 或 5 的倍数。

 教具准备 0—9 的数字卡片、 信封等。

 教

 学

  过

  程

  一、 揭示课题:

 教师:

 这一节课, 老师要带领全体学生进行探索活动, 探索的知识是“2、 5 的倍数的特征”。

 板书课题:

 探索活动(一)

 2、 5 的倍数的特征。

 二、 探索活动。

 活动一:

 想一想:

 1、 问:

 5 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在下表找出 5 的倍数, 并做上记号。

 (1)

 师:

 读一读 5 的倍数, 观察它们有那些特征?

 (2)

 同桌互相说一说 5 的倍数的特征。

 给 5 的倍数做记号。

 (3)

 指名汇报:

 我的发现:

 个位是 0 或 5 的数都是 5 的倍数。

 2、 根据 5 的倍数的特征判断 5 的倍数:

 教师:

 任意说一个数, 学生用抢答的形式来判断。

 活动二:

 试一试:

 1、 在下面数中圈出 5 的倍数。

 28

 45

 53

 80

 75

 34

 89

 95 汇报:

 你是怎样判断的?

 2、 在上面表格中找出 2 的倍数, 做上记号,

 说一说这些数有什么特征。

 3、 学习什么叫偶数, 什么叫奇数?

  是 2 的倍数的数叫偶数, 不是 2 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你说我答:

 (同桌一人说数, 一人判断。)

 你任意说一个数, 我来判断是奇数还是偶数?

 三、 巩固练习 数学游戏 1、 每人准备:

 0-9 的数字卡 2、 教师说要求, 生摸。

 问:

 摸出几可以和“5” 组成 2 的倍数 摸出几可以和“5” 组成 5 的倍数?

 3、 同桌合作:

  一人说要求, 一人按要求摸数。

 四、 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说说, 教师归纳。

 五、 作业。

 “练一练” 第 1 、 2 题

 课题

 探索活动(二)

 3 倍数的特征

 第 1 课时(总第 3 课时)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 8 页 教学内容 课本7 ~8 页上的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⒈通过观察、 探究、 交流等活动, 让学生经历发现 3 的倍数特征的过程。

 ⒉在理解的基础上, 掌握 3 的倍数的特征, 并能利用特征进行判断。

 ⒊通过探究 3 的倍数的特征的活动过程, 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 3 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探索活动中, 发现规律, 并归纳出 3 的倍数的特征。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数字卡片等。

 教

 学

  过

  程

 一、 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

  1、 我们能不能通过观察个位上的数来确定是不是 3 的倍数, 那么 3 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 今天我 们共同来研究。

 板书课题:

 3 的倍数的特征。

 2、 复习巩固。

 ⑴ 前面我们研究了 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 能用你的话说一说他们的特征呢?

 ⑵ 请你举例说明。(请学生说, 教师把学生的举例板书在黑板上。)

 ⑶ 说说能同时被 2 和 5 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观察特征。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二、 探索交流、 获取新知。

 活动一:

 探索研究 3 的倍数的特征 1、 在课本上第 7 页的表中, 找出 3 的倍数, 并做上记号。

 (先独立完成, 看谁找的快? )

 2、 观察 3 的倍数, 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参与到讨论学习中。

 先独立思考, 想出自己的想法。

 然后与四人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 1:

 3 的倍数个位上的数 有 0、 1、 2、 3、 4、 5、 6、 7、 8、 9 没什么规律。

 学生 2:

 十位上的数也没有什么规律。

 学生 3:

 将每个数的各个数字加起来试试看 3、 你发现的规律对三位数成立吗? 找几个数来检验一下。

 ( 1)

 自己先找几个数试一试。

 (2)

 然后在小组内说说你验证的结论。

 活动二:

 试一试 在下面数中圈出 3 的倍数。

 28

  45

 53

  87

  36

  65

  (先自己圈, 然后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

 活动三:

 实践活动 在下表中找出 9 的倍数, 并涂上颜色(右表)。

 (可以在自主实践以后再交流。)

 三、 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

 四、 作业。

 “练一练” 第 1、 2 题 课题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