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工作典型做法5篇人才工作典型做法 培训期间的典型做法和特色亮点 一年的见习活动结束了,经过这一年的见习,我学到了很多的以前在学校都不曾学习到的典型、特色的东西,例如: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才工作典型做法5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人才工作典型做法
期间的典型做法和特色亮点一年的见习活动结束了,经过这一年的见习,我学到了很多的以前在学校都不曾学习到的典型、特色的东西,例如:教师师德培训考核在真实的生活中老师是怎么样授课的教研工作是怎么样开展的如何将学生的成绩提上去如何做学生调查和反馈学生心理干预等等相信这些都会为我以后的教学给予很大的帮助.非常感谢学校能给我们提供这样的机会。以下我将对这些做法和特色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特色一接受师德培训 我们学校非常注重教师师德的培养所以每位见习教师都会由校内的一位资深的师德高尚的教师的带领和指导在他的言传身教下潜移默化地学习他的优秀师德。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这样说过“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我想同样可以推而广之那就是要有优秀的教师必先有良好的师德培训。
我的指导老师常说“教育是一个良心活”这句话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师德的重要性因此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是每一位教师都应遵循的原则。师德高尚的老师会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师德高尚的老师会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传授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受益匪浅师德高尚的老师会时时处处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蜡烛一样无怨无悔。我还很清楚地记得在接受师德培训的前期我们的指导老师患上了急性肠胃炎当我们看着她忍着剧痛、冒着冷汗、用双肘支撑着讲台坚持给学生上课的时候都深深得感受到了他作为以名人名教师的高尚品质。我们都劝她回家休息可她却说“现在正是学生的关键时刻我不能放下你们不管等你们中考取得好成绩的时候我的病自然就好了”朴素的几句话让很多同学都掉下了眼泪。这种春蚕吐丝蜡炬成灰的奉献精神不正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吗 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是师德师风的具体体现。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通过这一年的言传身教我在逐渐地感受着他的高尚品德自己的师德也有了一定的提升。接受学校的这种培养老师的做法无疑是我这一年来的最大收获也是我见习期间的最大亮点 二积极开展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和学生调查反馈 学生心理工作是一项专业的难度大的跨越时间长的工作我在见习期间就参与了学校开展的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收益匪浅是我见习生涯的又一亮点。
中考是人生的一道“坎”很多学生在面对这道坎的时候均呈现出不同的应激反应如考试焦虑、厌学、成绩下降、情绪波动、甚至是悲观失望等初三学生的表现尤为严重。针对这方面问题我组织开展了初三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以下我将对其中一次集体心理干预作简单的介绍。
加强心理素质教育学生决胜中考除智力因素外还有非智力因素在起作用。在各种非智力因素中心理因素尤为重要。参加中考不仅是对学生成绩和能力的考试也是对学生整体心理素质和竞争能力的考试。为使学生能以积极的心态战胜中考挑战我在大会上建议在学生中大力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具体做法前阶段以鼓励为主提高竞争意识树立中考信心既要让学生明确自身的实际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各个层次的人才 “天生我才必有用” 又要让学生明确中考是选拔考试是一场竞争是人生征途上的分水岭是综合能力的较量其结果必然优胜劣汰让学生及早做好心理准备后阶段以多种形式消除恐惧、紧张情绪以良好的心态参加中考同时要加强中考模拟训练加强应考经验的指导。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学习情况怎么样效果好不好有什么意见就形成了学生的反馈。我们学校非常注重学生的反馈工作经常开展调查活动以下我将对我组织开展的一次关于英语的学习方法和策略的问卷调查作一个简单的小结。
为了开展本次调查取得有效数据得出科学结论我将本次调查对象定为全体学生以判断题和单项选择题为主要的出题形式要求老师严格要求学生认真的如实的填写并要求回收率达 95%以上。本次活动得出以下结论。
学习方法即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的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学习策略的适当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成绩的好坏所以在教学中老师应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根据调查问卷显示的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还不能掌握正确的学习英语的方法例如对于记单词的方法还有很多学生选择死记硬背还有很多学生没有预习和复习的习惯等究其原因就是现在大部分中学生都很懒惰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针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引导和调节在每节英语课堂中注意培养学生们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并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相信他们就不难养成正确学习英语的习惯了。
对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我有几点建议第一为学生制定简单的学习英语的计划如每天背多少个单词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完成一个任务等使学生在完成计划的时候心里会有满足感久而久之就促进了学生的进步第二要在课堂或是课外给学生提供说英语的机会像他们刚学的 birthday party 的内容就可以在课外的时候设计个活动班级某个同学过生日我们应该怎么做用英语做个调查之类的第三在课堂中做小组活动的时候尽量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这样他们就会运用英语去交流提高了口语能力第四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要鼓励学生问老师有些学生害羞不敢问老师要帮助他们克服这种心理第五既然大部分学生对于课堂提问都希望老师能够鼓励大家讨论后再回答作为老师上课的时候就用这种方法 在英语教学中老师要帮助学生有效的使用学习策略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坚持参与教研活动积极收集资料书写报告
我们学校非常注重教研活动以下我将介绍我参与的一次具有特色和亮点的专业调研活动——农村学生辍学原因调查与分析。
我们学校的学生辍学率为 7.8%与其他乡镇对比来说比较高原因大体来自三个方面社会方面——很多厂商到村里找收工人农村发展旅游服务业媒体对有关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负面影响家庭——贫困监护人对教育的认知不足重男轻女个人——成绩不佳结识不读书的伙伴认为读书无用。
通过比较各种原因的影响程度和学校的资源分析配对我们学校着重从学生的自身原因入手通过对辍学同学的直接交流得出以下结论并做出具体点的介入工作。
一厌学
调查显示厌学是导致农村学生辍学的最主要的直接原因。农村初中辍学生中多数对学习产生一种厌恶的心理由厌学走向辍学。学生之所以厌学是“应试教育”给他们带来的极大压力非凡是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几乎构成一种威胁。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调查组的成员连同相关辍学学生的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对其进行了思想教育和回校读书的具体建议通过调配班级和同桌以达到重新树立学生回校读书的信心的效果。
二观念落后、错位
在农村农民的观念并没有也不会随着农村的发展而同步改变。落后、错位的观念依然支配着他们的教育行为。长期落后、贫困的农村环境以及不平等的城乡待遇作为父辈的农民受尽了一辈子的煎熬他们认为下一代改变这种命运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好好读书考上大学脱离农村这是多数农民教子读书的价值观也是多数农村孩子的价值追求。但应试教育给农村孩子带来的伤害比希望大得多。农村教育质量差升学的机会远远不能和城市相比每年能上大学的寥寥无几。农民普遍认为中学学的东西农村用不上假如“考不上学还上这个学有什么用” “能看个报、写个信就行了” “什么时候种地都是种地早种比晚种强” 。很多学生由于受这种观念的影响在遇到学习挫折的时候往往选择退学。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组织老师到农村、学生家里宣传、讲解读书的意义我也参与到说服的队伍当中。在与学生和家长的有效交流中我成果说服了 3为辍学学生重返课堂也使他们的家长明白了读书的意义。这次的调研活动是我的专业知识得到实践使我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我不得不说这次的调研活动是我见习一年来最有成就感的活动也是我这一年来的工作亮点。
为期一年的见习培训已经结束我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得到了很多的特色活动心得也取得了很多的成功亮点。希望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和获得更多的肯定。
篇二:人才工作典型做法
人才振兴经验做法三篇与人才工作的经验文章三篇乡土人才振兴经验做法三篇
【篇一】
年初以来,**市**县着力选拔、培育农村实用人才,使乡土人才成为带领群众脱贫的“领头羊”,持续为服务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和组织保证。
深挖优选聚人才。建立发现培养“乡土人才”的长效机制,放宽眼光辨才识才,通过实地走访、广泛推荐、精准识别等措施,对有技术特长的种植养殖能手、致富能人、能工巧匠、民间艺人等进行“拉网式”摸底登记,按照“发现一个、培养一个、储备一个”的原则,通过自愿申报和调查填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县乡土人才的数量、技能水平等进行调查摸底和综合评定,按照生产型、经营型、技能服务型、社会服务型和技能带动型等五大类,将符合条件的乡土能人及时纳入乡土人才信息库,按“标签”分类归档、动态管理。目前乡土人才库已入库 1138 名“田秀才”“土专家”和“能工巧匠”。
精培细育强能力。充分利用党校、农广校、远程教育站点及各行业协会等资源,围绕乡村产业发展需求和乡土人才个性特长,依托 13 个乡土人才培训基地先后举办党建理论培训班 26 期,设施蔬菜、林果业产业化发展、电子商务带头人、休闲农业管理等培训班 50 期,重点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强专业知识指导,组织市县农林牧技术专家进乡村,通过现场专题讲座、解答疑难问题等形式,与乡土人才零距离互动、手把手传授,使专家“真经”与乡村“土法”有机结合,不断提升专业技能知识和水平。有针对性地分批组织各镇乡村乡土人才开展学习交流,不断拓展眼界、增长见识、提升能力,培养造就一批农村致富领头雁。
指导帮扶解难题。由农牧、科技部门牵头组织农业技术人员 42批次 196 人分类分片区全覆盖开展农业技术指导行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解决产业基地、合作社、务农人员在“一村一品”产业化经营、生产一线中碰到的技术难题。积极鼓励“乡土人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本着“就近帮扶、自愿结对、因需施策”的原则,因地制宜实行“1+1”“1+N”帮带模式,组织致富能力较强的乡土人才作为“中心户”,与周边贫困群众结对帮扶,通过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帮扶,引导贫困群众加入富民产业链,全县共有 1200 余户贫困户得到帮扶指导。
储备选拔建平台。落实“鸿雁引才计划”,以乡愁为纽带打好乡情牌,通过党建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发布信息,大力吸引优秀民营企业家、技术骨干、复转军人、退休还乡人员、毕业大学生等 200 余
名优秀人才返乡创业,并建立乡贤人才库,纳入村级后备干部储备培养,对能力强、素质好、品质优的乡土人才优先推选进入村级“两委”班子,让真正想干事、能干事的乡土人才有动力、有舞台、有奔头。
【篇二】
**坚持实施人才振兴战略,扣紧“五个维度”,强化政治引领、创新机制体制、加强引用培育、聚合人才力量,全面推进人才工作创新发展,构建“一心多点”人才工作新格局。
把握“高度”,强化人才政治引领。**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人才强**”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调整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和职能职责,今年召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4 次,**委组织部召开 5 次专题会议研究人才工作。严格落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制度,将人才工作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纳入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签订责任书,不断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的人才工作格局。以完善“1+N”人才政策体系为抓手,创新推行“1345”人才工作机制,实施独具阿左**特色的“驼乡英才”制度,进一步规范急需紧缺人才工作流程,不断提高人才引进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拓展“宽度”,搭建人才引进桥梁。创新“人才+项目+平台”模式,转变人才引进思路和方式,通过院士专家工作站、医疗联合体、“三区人才”等服务模式,邀请区内外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柔性引进34 名专家人才,有效推动产学研结合和科研攻关及成果转化。出台
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突出用人单位在识才、引才、用才中的主体作用,跟进“智汇驼乡 鸿雁归巢”、选调等计划落地实施,畅通“绿色通道”,引进高学历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 158 人,通过举办人才交流大会、沙产业创新创业大赛等方式,吸引人才返乡创业,根据人才特点建立“驼乡智库”储备各类人才,进一步做大人才增量,为各单位融入新鲜血液。
增加“深度”,丰富人才培养模式。搭建沙产业、文化旅游、就业服务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四类平台,累计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众创空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 8 家,自治区级院士专家工作站、企业研发中心等 11 家,盟级示范园区、基地等 13 家。分类抓好人才教育培训,依托“干部大讲堂”“双休日大讲堂”等,加强党政人才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培养,对全**领导干部 1700 余人开展了专项培训,下派专家、科技特派员开展技术培训、科普大讲堂等专题讲座140 余期,开办岗位练兵、职业竞赛和各类技能培训班 25 期,提升人才素质,多渠道培养人才。盘活本土人才,分门别类建立“本土人才信息台账”,筹备本土人才资源 1.2 万人,培育“田专家”“土秀才”2000 余人,不断激发激活本土人才主战场、主阵地的内生动力。
把准“精度”,聚合人才发展力量。聚焦沙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奇石产业等具有地方特色和切实能够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大力推行“**英才”“**英才”工程,选育“**英才”个人 5 名、团队2 个、人才引领项目 3 个,共获得奖补资金 355.5 万元。推进实施“科技兴蒙”行动,组织实施 23 个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深化“蓝
领精英计划”“百名专家服务基层活动”,选派“三区”专家 20 人,科技特派员 67 人,服务对象达 9000 余户,科技扶贫实现了全覆盖。细致制定农牧区产业、人才发展规划,深入推动富民党建“三链”工程,发挥人才队伍辐射带领作用,新增产业链 12 条,创建党组织领办合作经济组织 12 个,多途径、多渠道增加**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实现产值 7481 万元。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
提升“温度”,厚植人才成长沃土。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制度,继续深化“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进一步做好高学历人才的关心关爱工作,对“智汇驼乡、鸿雁归巢”计划引进的 40 名高学历人才进行跟踪回访,组建“鸿雁归巢”学子宣讲团,通过组织交流、宣传活动,给予人才归属感,加大体制外优秀人才关爱力度,选派党建指导员 87 名,对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人才引进工作给予帮助指导。加大疫情防控等急难险重任务一线专家人才典型宣传和服务联系力度,着力营造全社会惜才爱才敬才的浓厚氛围。
【篇三】
近年来,**市大力推广“科技小院”模式,全市各级组织部门强化牵头抓总职能,抓牢“产才融合”这条主线,依托“院地共建”项目平台,以人才驱动助力产业创新发展,着力提升融合辐射、助农服务、引才聚智、党建引领能力,走出一条“人才助农、产才融合”的新路子。
聚焦融合辐射,提升引领带动力。突出抓融合、促辐射,通过“科技小院”模式,搭建起农民与农技专家人才交流、学农联合创新、不同服务主体协作平台,在服务优势特色产业、培育新型农牧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有效促进作物高产、资源高效和农民增收。目前,全市建成“科技小院”16 个,其中,**建成核心区、果蔬、小麦、西甜瓜、向日葵、玉米 6 个科技小院,**县、**区、**建成灯笼红科技小院、全域绿色发展科技小院、二狼山白绒山羊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小院等 10 个科技小院,“产才”融合助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效应日趋显现。
聚焦助农增收,提升一线服务力。突出抓服务、促增收,通过“科技小院”让专家人才和科技人员扎根基层一线、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提供“零距离、零时差、零费用、零门槛”科技服务,点对点解决实际问题,面对面提供贴心服务,充分发挥科技转化、人才培养、服务产业最大效能。比如,**三道桥镇西甜瓜科技小院“南瓜苗嫁接+生物抗重茬剂”技术比连茬种植增产20%以上;**县依托“科技小院”平台,先后引进 20 多所科研院校、100 余名专家学者、30 多家企业,引导农民科学管理和精细生产,实现增产增收;**区积极打造全域绿色发展“科技小院”,健全“专家+科技骨干+科技指导+科技示范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服务体系,在“三农”一线开展农技科研、社会服务和人才培育。
聚焦引才聚智,提升人才吸纳力。突出抓引进、促提升,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柔性引才理念,依托“科
技小院”模式,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让更多的“候鸟型”“季节型”高层次人才辐射**,汇聚起助力地方发展的“隐形力量”。通过“科技小院”模式,累计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张福锁、康绍忠、吴孔明院士和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杨劲松等国内高层次人才 112 人,引进 9名博士并创建博士科研工作站,建立自治区级研发中心 3 个、工程技术中心 2 个,培养 8 名科技小院人才挂职副**长、副镇长、第一书记等岗位,通过广聚英才为发展“添智聚能”,达到“双赢”效果。
聚焦同向发力,提升党建引领力。突出抓党建、促引领,把党建引领放在推广“科技小院”模式首位,作为集聚人才合力、激发人才活力重要抓手,把人才牢牢吸附在党组织周围,让科技小院成为各类人才践行初心使命的重要载体,通过开展“四联四进十带头”“守初心、担使命、联创助农”“助力脱贫攻坚·聚力乡村振兴”“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等系列活动,筑牢人才“政治之魂”;通过产学研一线成立临时党支部,推进人才引进与基层党建“同频共振”;通过组织开展“主题党日”等党建活动,实现凝聚人心和推动发展“同向发力”,让“科技小院”更具生命力和引领力。
人才工作的经验文章三篇
人才工作的经验文章三篇
【篇一】
近年来,******聚焦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突出抓好牧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培养、使用、激励、服务等措施,推动人才资源向牧区集聚,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人才支撑。
一是推动机制创新,为乡牧区人才振兴“保驾护航”。研究制定了《****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年度人才工作要点》《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例会制度》等一系列人才政策,一个个“引才红包”释放着强烈的思才爱才信号。督促和协调各单位制定完善了人才使用、管理的相关制度,并通过定期听取汇报,及时了解掌握工作动态,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为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提供了制度保证。进一步探索创新“本土化人才”的培养开发新模式,从人才队伍结构、布局和创新能力与全**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角度出发,通过建机制、重培育、强关怀,进一步盘活乡土人才资源,奋力推进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是拓宽招引渠道,为牧区人才集聚“造血输氧”。****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为专业化人才提供专业化的培训服务,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工作,扎实推进人才分类评价制度改革工作,有效激发和释放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制定了《****实用人才三年培育规划》,力争三年内培育一批本土高技能人才和牧区实用人才,形成人才资源服务全**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格局。编撰出版了人才图册《智在塔木沁》,收录了自建**以来,不同历史时期全**各行各业涌现出的杰出人才代表,展现了他们为我**的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激发广大知识分子干事创业的热情。**年有针对性地开展企业经营管理、牧区适用技术、新型职业牧民等知识培训,共举办集中培训班 6期,培训各类人才 612 人次;组织牧区实用人才赴外地考察共 2 次,参加人数 12 人次。
三是丰富培育载体,为牧区人才成长“浇水施肥”。优化党政人才队伍素质结构,通过选调优秀大学生到基层任职,招募西部大学生志愿者、“三支一扶”、民生志愿者、特岗教师等多种方式引进人才,并向教育、医疗、重点项目等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领域和**镇、**(社区)倾斜。**年,我**新招募公务员、选调生、“三支一扶”、社区民生志愿者共 29 人,人才引进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在短期内实现了质的飞跃。先后选派了教育、科技、农牧、卫生、文化等五个领域的 643 名专业技术人才深入基层开展服务和技术指导 120 次,在助力脱贫攻坚的同时,也为专家人才发挥本身优势搭建了平台、提供了舞台。人才引进培育带来的良好效应,在全**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次第开花。
【篇二】
为进一步营造基层能成才、干好有出路的干部人才使用导向,**市拿出专项编制,面向**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开展事业编制人员选聘工作,有效提升了基层党组织书记岗位吸引力和基层一线的人才活力。
“硬核激励”出实招
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民政局、市人社局等部门联合出台《选聘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为事业编制人员工作办法(试行)》,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把政治素质考察前置,明确年龄、学历、任职年限等资格条件和选聘程序,首批选聘 43 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纳入事业编制管理。
“优中选优”重实绩 把工作实绩作为考核评价干部的重要依据,**村书记重点考察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特别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中的实绩实效。社区书记重点考察基层党建、社会治理等工作中的带动作用和工作成效,把政治过硬、实绩突出的干部选出来,形成“激励一个、带动一批”的良好氛围。
“动态管理”求实效 按照“总量控制、动态管理”的原则,建立“编制周转池”,制度...
篇三:人才工作典型做法
省推进创业人才战略的启示为贯彻落实市委书记俞正声在市委人才工专题会的指示精神, 由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王瑜带队赴江苏省苏州市学习考察人才工作。
现。
近日 , 市人才规划纲要起草小组一行 9 人, 赴苏州和泰州考察学习两市人才工作的经验做法。
两市人才工作观念新、 机制活、 投入大、 亮点多, 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深受启发。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 江苏省推进创业人才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 一)
牢固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
江苏省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 努力以人才结构优化引领和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探索形成了新型引才留才用才机制。
苏州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新兴产业是第一方略”的发展战略, 把人才工作摆上优先位置, 着力推进增长动力从投资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 要素支撑从物质资源为主向人力资源为主转变。
苏州实施“姑苏英才计划”, 提出 5 年内投入30 亿元, 引进、 培育并重点支持 1000 名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10000 名重点产业紧缺创新人才, 惠及近 30000名重点领域和行业的高、 中级技术、 管理人才。
5 年内全市
将建成 20 个重大科技平台、 800 万平方米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器。
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 到 2020 年重点培育 10 家以上国内知名、 业内领军旗舰型科技企业;每年重点支持 200名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引进 100 个创新团队, 其中重点资助 3 个具有国际影响、 能够突破核心技术、 实现产业技术跨越的科技创新团队。
到 2020 年, 入选国家“千人计划”超过 100 名, 入选省“双创”人才计划 600 人。
三、 考核倒逼抓实“第一资源”。
近年来, 江苏省通过目 标引领、 创新手段、 考核倒逼等一系列举措, 让“一把手”抓实抓好“第一资源”, 加快构筑创新创业人才高地, 为江苏实现“两个率先”提供最可依赖的资源和最可争创的优势。
江苏省把人才工作纳入一把手考核, 把人才指标纳入地方发展指标, 推动人才工作科学、 持续发展。
《江苏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 2020 年)
》 明确提出,进一步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 确保省、 市、 县三级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不低于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 3%。
同时,逐步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投入结构, 不断提高人力资本投资占GD P 比重, 预计 10 年提高4 个百分点。
江苏省
新出台的“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设置了3 0 项核心考核指标, 其中“人力资本占D GP 的比重”“人才贡献率”等指标强势入围, 引发社会各界关注。
近年来, 江苏全省组织、 财政、 统计部门联合加大各地人才工作考核力度,向社会公示考核结果, 促使各地的人才工作不断跃上新台阶。
从 2007 年开始, 江苏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
目 前这项计划已资助领军人才 916人, 95%都在企业, 入选国家“千人计划”124 人, 其中创业人才 63 人, 占全国总量的 23.8%, 列全国第一位。
( 二)
着力打造人才工作优势品牌。
江苏省各地根据各自产业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设计了各具地方特色的工作载体, 以载体建设推进人才工作的发展。
苏州设计了“姑苏人才计划”和“国际精英创业周”两大载体。
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 即每年择优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来苏创新创业。
2009 年, 苏州市共资助 308 名领军人才来苏创业,吸引 1100 多个团队落户。
今年以来, 优化升级了姑苏人才
计划, 突出打造“1010 工程” , 即今后 10 年每年引进不少于10 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国际精英创业周”即通过每年定期举办苏州国际人才创业洽谈会, 聚集人才, 引进智力。在今年 7 月 将举办的第二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上, 面向海内外邀请 1000 名新能源、 医药及生物技术、 现代装备制造、 软件和服务外包等领域, 承担过重大科研项目 的创新人才、 拥有独立知识产权和智力成果的创业人才, 进行创业项目 对接和洽谈考察。
目 前已有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 近2000 名高层次人才申请参加创业周活动,其中 70%以上的高层次人才具有博士学位, 1296 人携带创新创业项目 , 项目 总数达 1337 个,890 个项目 已与苏州各创新创业载体达成对接意向。
泰州大力实施“凤城千人计划” 。
出台《泰州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实施办法》 和《泰州市海外优秀人才引进计划实施意见》, 围绕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计划用 5 年时间,重点引进 1000 名左右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团队)
和海外优秀人才, 对引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给予 40 万元-200 万元的项目 资助, 着力形成引领泰州快速发展的高层次人才链。
省委、 省政府及时把握产业升级与人才需求的有效对接, 于 2006 年 12 月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
设的意见》, 启动实施了“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
两年多来, 省“引进计划” 共资助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 292 人, 省财政给予每人 100 万元的启动资金支持,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应。
在省“引进计划”的示范带动下, 各地、 各部门纷纷出台人才引进专项计划及其配套政策, 全省兴起了招才引智的热潮, 为江苏的科学发展、 率先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 三)
完善政策, 优化人才工作环境。
在人才综合环境建设上, 两市都出台了许多切实可行的人才政策, 为人才的创新创业提供持续优化的环境。
苏州先后出台了 30 多个政策文件, 包括人才培养、 引进、 激励、 服务等方面。研究制定海外人才居住证制度和高层次人才享受生活待遇暂行办法, 5 大类人才将在居留和出入境、 落户、 医疗、 社保、 住房、 税收、 通关、 配偶安置、 子女入学、 薪酬、 游览和咨询 11 个方面享受全面优待。
计划到 2012 年政策支持 150 名左右科技领军型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赴境外培训; 利用双休日 对领军人才进行集中培训, 帮助人才实现从学者向企业家的转变; 积极鼓励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活动, 每项可给予 5 万至 10 万元资助。
( 四)
坚持人才集聚与产业升级互动并进。
两市都坚持把建设产业高地和打造人才高地紧密结合起来, 通盘谋
划, 联动实施, 达到了“引进一个人才, 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新阶段。
苏州一方面瞄准产业发展集聚人才。
结合城市发展的功能定位与产业发展导向, 大力引进新能源、 新型平板显示、 新医药、 新材料等产业发展急需的领军人才。苏州工业园区生物纳米科技园成立不到三年, 引进近 2000名高层次创新人才, 集聚了 158 家科技创新企业。
另一方面通过人才集聚产业集群。
通过产业领军人才的大量集聚,推动新兴产业的加快发展, 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如:
通过引进了张佩琢、 梁子才等人才, 带动了小核酸产业链上的多个项目 相继落户, 使苏州成为国内最重要的小核酸研发生产基地;通过引进瞿晓铧、 简廷宪等人才,推动了苏州“新兴平板显示”和“太阳能光伏”等百亿级、 千亿级产业基地加速形成。
( 五)
建立科学的人才工作机制。
两市在人才工作机制建设上, 都充分发挥人才办的枢纽作用、 人才资金的杠杆作用和重大活动的牵引作用, 努力探索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实现方式, 建立了上下联动、 左右协调、 分工负责、统分结合的工作机制。
特别是苏州市, 在运行机制上, 鉴于市人才办工作量大、 人员少的实际情况, 成立了由市委
组织部、 市科技局、 市经信委、 市财政局、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 5 家单位参加的人才办公室主任会议, 充分发挥这 5 家单位的作用。
办公会每月 召开一次会议, 研究具体工作。
办公会具体讨论研究人才工作的立项申报、 计划生成、 项目 实施、 资金拨付、 监督考核等。
人才办公室主任会议制度的建立, 明晰了人才成员单位的责权, 提高了办事效率。
在推进机制上, 充分发挥各种人才资源的作用, 大力培育人才中介机构, 探索人才工作社会化的实现方式。
在考核机制上, 坚持县级市、 区党政领导干部科技、人才目 标责任制考核制度, 建立了以人才质量和贡献度为核心的评价指标体系, 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 形成了人才工作市县联动、 整体推进的浓厚氛围。
二、 几点启示
启示一:
把握好“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 , 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前提。
我们要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必须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 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 人才结构优先调整、 人才投资优先保证、 人才制度优先创新, 牢固树立“不唯学历、 不唯职称、 不唯资历、 不唯身份、 不拘
一格用人才” ,“人才投入是收益率、 回报率最高的生产性开发性投入”等科学的人才理念, 以人才开发推进产业发展,以人才引领和助推淮北发展。
启示二:
设计符合本地区主导产业和产业发展导向的人才工作载体, 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手段。
要结合我市实际, 设计具有上海特色的人才工作载体, 以项目 引领产业发展, 加快引导人才向六大支柱产业、 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相关产业集聚, 同时, 编制人才需求目 录, 加快高层次人才智力引进, 走产学研之路, 积极促进产业发展与人才发展的良性互动和相得益彰。
启示三:
把握好“人才创新创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环境” , 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
要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效能,完善政府服务功能, 在政策支持环境、 创业服务环境、 社会舆论环境、 工作居住环境和学习人文环境等方面综合推进, 为想干事、 能干事的各类人才搭建干创业舞台。
启示四:
形成人才工作科学的运行机制, 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保证。
人才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凝聚方方面面的力量协同推进。
要加强同县区、 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的联系, 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工作制度, 努力调动各
有关单位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人才工作的积极性, 发挥“集团作战”优势, 协调一致地做好人才工作。
三、 几点建议
借鉴苏州、 泰州人才工作的经验做法, 结合淮北实际,建议如下:
( 一)
牢固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 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市之路。
目 前, 与发达地区相比, 我市人才观念还相对落后、 符合产业结构调整的高层次人才还极度匮乏、 聚集人才的综合环境还不够优化、 人才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 人才市场发育还不够成熟等问题比较突出, 已经成为影响淮北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市要在新一轮发展中掌握主动权, 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必须深刻认识人才是科学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人才优势是最可培育、 最可依靠、 最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解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城市转型, 都必须充分依靠和发挥科技创新和人才的力量。
必须牢固确立人才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的新理念, 把培养、 吸引、 用好人才作为强市之基、 竞争之本、 转型之要, 坚定不移地走淮北特色人才强市之路。
( 二)
以编制人才规划为重点, 形成科学的人才政策体系。
规划先行是科学的领导方法。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首先要编制一个好的人才规划, 作为指导全市人才工作的总纲。
同时要出台若干个与人才规划纲要相配套的人才引进、 培养、 使用方面的制度和实施细则, 从而进一步形成人才工作的整体性政策体系, 为人才强市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实的政策保证。
( 三)
设计有效的人才工作载体, 搭建有利于人才干事创业的平台。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关键在于设计符合淮北实际的人才载体和项目 。
为此, 建议重点设计四个载体:一是“相城人才计划” 。
着眼淮北未来战略发展,在重点产业、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文化、 教育、 卫生等领域引进、 培育并重点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带动新兴学科和新兴产业的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一批重点产业紧缺创新人才, 以及一批在文化、 教育、卫生等经济社会领域引领和支撑行业和产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 一大批全国“211”和“985”工程高校毕业生, 以人才结构优化引领和助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以人才资源的优先开发和优先积累, 助推淮北在发展方式转型进程中抢占先
机、 赢得主动。
二是“555”产业创新团队计划。
力争用 5 年左右时间, 建设 50 个左右“产业创新团队” , 选聘 50 名“产业团队带头人”和若干名“带头人助理” ,集中开展我市重点产业项目 的科技攻关、 新产品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形成一批高水平研发成果, 培养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 带动作用明显的优秀人才群体。
三是“科技人才支持行动计划” 。力争每年从高校、 科研院所对口选派 10 名左右的优秀科技干部、 专家学者到县区、 经济开发区挂任科技副职, 到规模以上企业担任科技特派员; 组织“百名专家、 百名博士淮北行”活动, 深入企业开展产学研对接, 并与我市签署合作协议; 聘请知名专家、 教授来我市担任首席专家或科学顾问, 充分发挥他们在校企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实现产、学、 研“三位一体”的成功嫁接。
四是拓宽“淮北科学发展大讲堂”培养人才模式。
建议分县区、 行业、 专业等开设若干个子课堂, 并按实际讲授内容采取下发通知、 报纸公告等形式选择培训对象, 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
同时, 可以精心选择来淮的部分专家, 通过签定合作协议、 聘请担任顾问专家等多种形式来加强合作, 柔性引智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
( 四)
完善人才工作机制, 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建立科学的人才工作机制, 对于集聚人才和发挥人才作用尤为重要。
...
篇四:人才工作典型做法
振兴人才工作经验亮点做法摸底调研,培养有方向。强化“顶层设计”,将新时代“三向培养”工程编进县委全会工作报告,纳入县委常委会重要议事日程,县委组织部研究落实新时代“三向培养”工程“前半篇”的,具体措施。
通过鼓励引导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吸引“人才回流”,拓宽培养对象选拔视野,破解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推进乡村振兴“后继乏人”问题。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加强对实施过程的,督导,组织召开推进会议四次,督促各乡镇党委书记必须以“对党忠诚、对乡村振兴发展负责”的,态度推动新时代“三向培养”工程做深做实。
将“三向培养”工作纳入基层党建督查考核村干部“千分制”考核,督促各乡镇党委建立包村到人机制,履行对村党组织推荐选拔培养对象的,督导责任,落实联系帮扶工作要求,对擅自简化程序、降低选拔标准的,一律推翻重来,并按照动态管理、有进有出的,原则,对研判后不适合继续培养的,一律及时淘汰,严把培养对象入口关、质量关,推动形成严密的,领导体系和组织体系,确保新时代“三向培养”工程始终朝着正确方向和目标推进。
政策扶持,培育有措施。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制作“归雁圆梦”系列宣传片x 期,帮助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人员协调惠农贷和创业贴息贷款等金融政策,依托现有的,“三向培养”创业典型,筹建扶持农村外出人员返乡创业的,孵化
基地,发挥传帮带作用,助力返乡创业人员“开好局、起好步”。截至目前,已有 x 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实现返乡创业,其中 x 人被纳入初级培养对象。
在扶持、服务培养对象自身发展过程中,通过整合人力、资金、项目、培训“四类资源”,坚持“四个优先”,为培养对象产业增效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帮助申请惠农贷、创业贴息贷款等信贷产品,提供资金支持;优先协调解决用水、用电、用地等基础设施问题,解决后顾之忧;优先帮助申请设施农业建设、农机购置等补贴,降低创业成本;优先组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产业技术指导、实用技能培训和思想政治教育,持续“充电加油”。截至目前,累计帮助培养对象协调惠农贷和创业贴息贷款 x.x 万元,土地 x 亩,组织开展技术服务、外出考察、购销服务等 x 人次。
典型示范,培养有成果。聚焦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丰富载体形式,引导培养对象参与村“两委”换届、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并通过评先推优、参政议政、典型引路等方式,激励培养对象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生力军。
截至目前,全县新时代“三向培养”对象增至 x 人,其中 x 人进入村“两委”班子,x 名“三向培养”对象担任“一肩挑”,共发展脱贫攻坚相关产业项目 x个,解决就业岗位 x 个,带动 x 名贫困村民增加稳定收入;x 人直接参与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活动,引领身边村民自觉维护居住环境;x 人志愿参加“三治”融合试点村服务队,有效推动培养对象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群众脱贫致富的,
“领路人”。
篇五:人才工作典型做法
绿亨2010tg第4期丫・虱担碌导叫C H I N AP L A N TP R O T E C T I O N20 10 , V o i. 30 . N o . 4◎榆阳区植保“三五人才技术传递’ ’工作的做法与体会胡建平(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植保植检站, 陕西榆林7 19 0 0 0 )中图分类号:F 30 3. 2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 7 2—6 8 20 ( 20 10 )0 4 - 0 0 4 1—0 2陕西省植保总站20 0 7 年提出在全省范围内分梯次建立一支由50 名植保技术推广专家、 50 0 名农民技术员、 5 0 0 0 户农业科技示范户组成陕西植保技术传递队伍, 促使植保技术在最短的时间内, 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当中的“三五人才技术传递工程” 。榆阳区植保站根据省植保总站的统一部署, 于20 0 7年以来开展“三五人才技术传递” 工作. 优化植保技术推广模式, 由县( 区)植保专家、 乡村农民技术员、科技示范户组成的一支为农民开展“零距离” 植保技术服务的推广链条。
在推广实用植保新技术、 控制病虫为害、 确保农业生产安全中发挥了作用。1主要做法1. 1选好农民技术员, 组建植保技术传递队伍开展植保“三五人才技术传递工程” , 首先是以县( 区)植保部门为单位, 吸收乡、 村植保科技带头人。
建立植保技术传递队伍。
在确定农民技术员时, 区植保站根据本区风沙草滩区、 丘陵沟壑区、 河谷川道区3个不同生态区域类型, 在广泛听取乡( 镇)领导和技术人员意见的基础上, 在小纪汗、 金鸡滩等12个乡( 镇), 择优授予13名( 其中3名为20 0 9 年新增人教材. 也没有固定模式。
从学员、 农民的需求出发, 制订培训计划. 设计培训内容。
是一种“自下而上” 的培训方式。
充分尊重了农民的选择, 颠覆了以往“自上而下” 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这是提高农业科学技术进村人户率的有效措施。二是注重学员综合素质训练。
在T O T 培训班,辅导员关键是起引导作用, 引导学员系统回顾以往所学的农业知识:
引导学员从多角度、 多方位思考问题。
寻求最佳解决办法; 引导学员多动手、 动脑、 动口, 积极表述自己的观点, 积极实践, 认真思考, 认真总结:
引导学员不断增强集体观念和全局意识, 使学员不但懂得农业技术, 还要掌握如何与别人交流, 如何引导别人向既定的目标去发展, 使农民逐步转变观念. 学会怎样去观察、 分析田间情况, 怎样采取防治技术措施, 最终达到降低农药风险的目的。三是从侧面了解国外的研究方向和深度。
国外专家的讲座。
使学员开阔了眼界, 同时从侧面了解到国外的一些研究方向和研究程度。
菲律宾专家D a d a讲农药安全与健康,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IP M 培训专家T imS to ck 讲了施药与防护、 清洗防护服的方法、 农药包装物的清洗方法、 农药飘移的影响因素等。
从讲座的内容看出, 国外对农药的危害非常重视, 从防治方法、 施用技术、 环境因素与农药有关的因素都进行了深入研究, 有许多经验和研究成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四是辅导员在培训班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T O T班的培训成效如何, 关键取决于辅导员的水平。
辅导员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不但要有广阔知识面, 还要善于引导学员学习思考; 不但要有健康的体魄, 还要有良好的人格魅力。
这样才能调动学员的积极性, 才能引导学员学习、 实践。五是团队建设在培训班中的意义深远。
T O T 班非常注重培养学员的团队意识。
在团队建设中。
小游戏发挥着大作用。
通过做游戏, 活跃了学习氛围。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能力、 协作能力和组织能力, 从而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提升团队的创造力和竞争力。・4 1.万方数据
◎员)热心植保技术推广的农民为“农民植保技术员” 。'・虱蛆铼哥卅20・o年第4期C H I N AP L A N TP R O T E C T I O N 20 10 , V 0 1. 30 . N o . 4截绿亨1i, - '—C这些人大多数身兼村干部或村民小组长, 文化程度较高, 接受新技术能力较强, 在群众中有一定号召力和影响力, 是当地的科技致富带头人。
科技示范户则由农民技术员在12个村( 组)中各选定1户。
从而组建了由1名植保专家、 13名农民技术员、 130 名科技示范户组成的植保“三五人才技术传递” 队伍。
建立了植保站技术干部与农民技术员结对联系制度, 互通植保及病虫害发生信息。
以提升植保技术传递服务功能和效果。1. 2狠抓技术培训。
提高农民技术员业务水平针对农民技术员对病虫害识别和防治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开展此项工作中, 把对农民技术员的培训作为开展此项工作的重点。
由植保专家编印培训教材,系统讲授农药安全使用知识、 假劣农药的简易鉴别方法、 如何区别病虫害为害症状、 怎样对症选用农药等。在培训过程中, 为了改变说教式的培训形式, 植保专家精心制作了图文并茂的多媒体幻灯片。
幻灯片收入了大量当地发生的病虫害资料照片。
并列举生产实例加以讲解, 使农民技术员真正认识和掌握了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的形态特征及为害症状。
学会了如何确定病虫害防治适期、 怎样选用高效、 低毒农药,如何正确配制农药, 以及科学正确的施药技术等。
每次培训都有不同的重点。
如在20 0 9 年召开的“三五人才培训会” 上. 重点通报了近两年来部分病虫害的发生新动态, 讲解了新上升病虫害的识别, 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等。
如玉米黑粉病在感病品种上, 发病率高的达60 %以上, 呈上升趋势. 在培训上就对该病害的发生和防治问题进行了重点培训。
3年来, 农民技术员发挥自身作用, 累计开展各类农民培训、 咨询2. 55万人( 次), 指导病虫害防治2. 35万h m 2( 次), 植保技术员所在乡村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率、 防治效果均有显著提高, 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损失。1. 3针对存在问题。
科学指导防治在农业生产中, 因病虫害防治不及时而错过防治适期问题比较突出, 群众往往是在病虫害发生比较严重时。
才去购药防治。
这不仅错过了最佳的防治适期、 降低了防治效果, 而且增加了防治成本、 增加了生产损失。
20 0 7年马合镇西马合村。
小地老虎为害比较严重, 当群众意识到再不防治就会严重缺苗的问题时. 才购药开・4 2・展防治, 防效很差。
有些田块玉米苗已被小地老虎大量咬食, 只能被迫翻种。
但有农民技术员的金鸡滩乡海流滩村, 由于播前就采取了土壤处理, 药剂拌种等措施, 地老虎发生很轻。
个别小地老虎发生相对较重的田块, 也因采取了用鲜嫩菜叶拌农药的毒饵防治方法, 有效控制小地老虎为害。
这一事例充分说明.同样进行了防治, 由于防治的具体方法和时期不同.则收到不同的防治效果。
让群众更加明白了科学防治病虫害的重要作用。1. 4 争取工作经费, 提供技术、 物资支持几年来.区植保站把植保“三五人才技术传递” 工作作为提升本区植保工作的1个抓手, 积极支持和配合工作。
一是投资1万余元, 为13名农民技术员, 每人无偿装备机动喷雾器l台, 为20 个科技示范户每户无偿装备手动喷雾器1个; 二是先后投资1. 5万元. 召开了榆阳植保“三五人才技术传递工程” 会议、 “三五人才培训会” , 并为13名农民技术员每人发放植保技术补助30 0 元, 还表彰奖励了3名优秀农民技术员:
三是每年免费为农民技术员订阅一份植保技术杂志.提供学习植保技术的教材; 四是向农民技术员免费赠送《植物病虫情报》 , 使其能够及时指导科技示范户和周边群众科学开展病虫防治; 五是向科技部门申报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网络建设项目》 , 争取项目资金2万元, 用于建立示范样板。1. 5建立示范样板, 提高辐射带动效果20 0 9 年在农民技术员所在的马合、 牛家梁两个风沙草滩区乡镇, 建立了两个666. 7h m 2( 万亩)玉米病虫害统防统治示范区; 在古塔等6个山区乡镇, 建立了以马铃薯晚疫病为重点的马铃薯病虫害统防统治示范田30 0h m 2; 在山区的余兴庄乡马家峁村建立了大明绿豆病虫害统防统治示范田62. 7 h m 2、 谷子病虫害统防统治示范田20h m 2。
示范样板田在技术人员的统一指导下, 利用为植保技术员配备的机动喷雾器械, 采取统一提供农药、 统一时间防治, 缩短防治时间, 提高了防治效果。
示范样板田不仅使示范田病虫害得到了及时有效的防治, 而且对当地及周边的病虫害防治, 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2几点体会1)选好农民技术员是做好植保“三五人才技术传递” 工作的基础。
要选用热心植保( 下转第14 页)万方数据
◎害微生物数量增加。
从而影响本地植物抵御病虫害'- 虱担铼哥卅2010tg 第4期C H I N AP L A N TP R O T E C T I O N20 10 , V 0 1. 30 . N o . 4碌亨的能力, 使本地植物数量减少嗍。
本研究中非洲狗尾草混种区的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之间及其与紫茎泽兰生物量的相关性较紫茎泽兰入侵对照区显著增强( P < 0 . 0 5)。
说明利用非洲狗尾草替代控制紫茎泽兰可适度恢复本地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 改变土壤微生物种群之间的相关性, 加强其互利共生作用, 并进一步对紫茎泽兰的地上生物量产生影响。
至于非洲狗尾草混种区的根际微生物中. 具体是哪些种类对紫茎泽兰的生长起了抑制作用. 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证实。参考文献:[ 1]A B B O T YLK ,M U R P H YDV . S o ilb io lo g ica l f ertility[ M ]. N eth erla n d s:
K lu w erA c a d e m icP u blish ers, 2003.[ 2]马万里, T ibbits J, A d a m s M .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新方法[ J]. 土壤学报, 2004, 41( 1):
103- 106.[ 3 ]R O G E R SBF , T A T ERLT e m p o r a l a n a ly siso f th e so ilm ic r o b ia lc o m m u n ity a lo n gato p o se q u e n c ein P in ela n dso ils[ J]. S o il B io lo g ya n dB io c h e m istr y , 20 0 1, 33:
l3 8 9 -1 401.[ 4 ]S P E D D IN GTA ,H A M E L C ,M E H U Y SGR , e t以so ilm icro bia ld y n a m ic sinm a iz e —g r o w in gsoil u n d e rd if f er en ttilla g ea n dr e sid u em a n a g e m e n t sy stem s[ J]. S o i/B io lo g ya n dB io ch em istry , 2004, 36:
499- 512.[ 5]B A ISHP , P A R KSW , W E IRTL , e t以H o wpla ntsc o m m u n ic a teu sin gth eu n d e r g r o u n din f o r m a tio nsu p e r -h ig h w a y [ J]. T ren d s伽P /a n t& /en ce, 2004, 9( 1):
26- - 32.[ 6 ]D eD E Y NGB , R A A IJM A K E R SCE , V A ND E RP Ⅵ:T E NW H . P la n tc o m m u n ityd e v e lo p m e n tis a f f ectedb yn u tr ie n ts a n d so il bio ta [ J]. Jo u rn do fE co lo g y , 2004, 92( 5):
824 - 834 .’[ 7 ]K O U T E VPS 。
E H R E N F E L DJ G ,H A G G E L O MM . E x —o ticp la n t sp eciesa lter th e m ic r o b ia lc o m m u n itystr u c tu r ea n d f u n c tio n in th eso il[ J]. E co lo g y , 2002, 83( 11):
3152 - 3 166.[ 8 ]G U IFR , W A NFH ,G U OJ Y . P o p u la tio ng e n e ticso fA g e r a tin aa d e n o p h o r a u sin g in te r - sim p lese q u e n c erepea t( IS S R )m o lecu la ru la r k e l苫inC h in a [ J]. P /a n t B io sy s—ten ts, 20 0 8 , 14 2( 2):
255- 263.[ 9]牛红榜, 刘万学, 万方浩, 等. 紫茎泽兰根际土壤中优势细菌的筛选鉴定及拈抗性能评价[ J]. 应用生态学报,20 0 7 , 18 ( 12):
27 9 5- 2 808.[ 10 ]Z H E N GH , O U Y A N GZY , W A N GXK , e ta 1. E f f e cts・14 ・[ 11][ 12][ 13][ 14][ 15]o fr e g e n e r a tin gf o rest c o v e ro n so il m ic r o b ia l c o m m u n i—tie s:
Ac a s estu d yinh illyr e d so ilreg io n , S o u th ernC h in a [ J]. F o rest E c o lo g ya n dM a n a g e m e n t。
20 0 5, 217( 2):
24 4 - 254 .王俊峰, 冯玉龙. 光强对两种入侵植物生物量分配、 叶片形态和相对生长速率的影响[ J]. 植物生态学报,2004, 28( 6), 7 81- 7 86.吴金水, 林启美, 黄巧云. 土壤微生物的测定方法及其应用[ M ].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6.E H R E N F E L DJ G , K O U R l限VP , H U A N GW . C h a n g e sin so il f u n c tio n sf o llo w in gin v a sio n s o f ex o ticu n d e m to r yp la n tsin d e c id u o u sf o rests[ J]. E co lo g ica l A p p lica tio n s。20 0 1。
ll:
1 2 8 7 - 1 300.K O U I U 匿VPS .E H R E N F E L DJ G 。
H A E G G B L O MM .E x p erim en ta l a n a ly siso fth e ef f ect o f ex o tic a n d n a tiv ep la n tsp ecieso n th estr u c tu r e a n d f u n c tio no fso il m ic r o -b ia lco m m u n ities[ J]. S o //B io lo g ya n dB /o ch em /stry ,20 0 3, 35:
8 9 5- 9 0 5.W O L F EBE 。
K L I M N O M S J N . B r e a k in g n删g ro u nd :so il c o m m u n ite s a n d ex o ticp la n tin v a sio n [ J]. 日江&/ence。
2005。
55:
477棚3.( 上接第4 2页)事业。
且有一定影响力的农村科技示范带头人为农民技术员。2)建立植保技术推广示范样板。
通过样板的示范作用, 带动更多的群众掌握和应用先进的植保技术, 降低病虫为害损失。3)建立植保信息服务平台, 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县( 区)植保站和植保专家应及时掌握和发布与病虫防治有关的植保信息。
植保专家在防治关键时期要到生产第一线开展面对面指导, 在具体指导中, 发现和突出面上技术指导的重点。
有条件时, 应建立植保信息网络, 通过网络开展技术指导服务。4 )多方解决经费问题。
上级业务部门和地方政府, 应在植保“三五人才技术传递” 工作中, 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
经费的主要用途是组织技术培训、 装备防治器械、 建立示范样板、 印发技术资料、 开展评比奖励活动等。收稿日期:
20 10 - 0 2- - 0 1万方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