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3篇苏州市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苏州市吴江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 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ld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州市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3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苏州市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市吴江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 年)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江苏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进一步激发中小企业主体积极性,加快关键环节突破,加速培育更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用好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机遇,努力在打响“苏州制造”品牌上走在前列,现就全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制定以下三年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区关于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不懈壮企强企,突出中小企业、创新引领、梯度培育、协同推进四个重点,完善工作机制,优化培育环境,鼓励支持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加快培育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高、带动作用大的优质企业群体,推动产业链整体提升,助力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总体要求
(一)基本原则
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以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主攻方向,坚持政府引导与企业主体相结合、标杆引领与面上推广相结合、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相结合、弘扬“工匠精神”与提升质量品质相结合,引领全区中小企业从粗放发展向“专精特新”发展转变。
1. “专业化”优势更显著:支持我区企业采用专项技术或工艺,生产制造专用性强、专业特点明显、市场认可度高的产品,加强专业化生产和协作配套能力,占据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在细分市场中具有专业化发展优势。
2. “精细化”管理更高效:支持我区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或工艺,按照精益求精的理念,建立精细高效的管理制度和流程,通过精细化管理和精心设计,生产精良产品。
3. “特色化”产品更突出:支持我区企业采用独特的工艺、技术、配方或特殊原料研制、生产具有地域特点或具有特殊功能的产品,提供特色化的服务。
. 4.:
“创新型”模式更独特:支持我区企业依靠自主创新、转化科技成果、联合创新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式,研制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较高附加值和显著经济、社会效益的高新技术产品;支持新型业态企业的引进和发展壮大。
(二)总体目标
坚持梯次培育、动态管理,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的原则,打造具有持续创新力和竞争力的中小企业群体。实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程,建立企业滚动培育库。集中政策资源,培育扶持一批入库企业成为国内细分市场领域的“单打冠军”“配套专家”。实施专精特新培育“6510”工程,用三年时间(2022-2024 年),培育苏州市专精特新示范中小企业 60 家,形成推动吴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培育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 家,使吴江制造专精特新发展走在苏州前列;争创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0 家以上,引领吴江制造从“高原”走向“高峰”。
三、重点任务
(一)建立企业培育库
重点围绕全省 16 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我区“1+4+2”7条重点产业链,以高新技术企业库、人才企业库、上市企业培育库、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库、独角兽企业库、产业链龙头企业库等为基础,遴选企业入库。对入库企业实施动态管理,定期对入库企业名单进行调整更新。入库企业对照各级创建要求分重点推荐、重点提升、重点关注三类分别实施培育措施。
(二)开展培育专项行动
加强培育工作的顶层设计,以技术创新、发展效益、品牌创建、企业管理等中小企业发展薄弱环节为突破口,准确把握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需求,科学制订服务内容,不断完善政策措施,积极引导企业加快创新转型、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推动实施科技创新、提质增效、品牌建设、服务提升四大专项行动。
1. 实施科技创新行动,激发企业科技创新内生动力
(1)鼓励企业技术革新。引导入库企业加强核心技术攻关,聚焦前沿领域,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可控,鼓励企业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和技术创新类项目,通过海外技术并购、国防成果转化等方式实现技术创新,努力攻克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和研发人员占企业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高水平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创建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探索引入保险公司参与研发项目风险管理。(责任部门:区科技局、区发改委、区工信局、区市场监管局、银保监吴江监管组,各区镇)
(2)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支持入库企业融入行业龙头企业供应链创新链,推动龙头企业对入库企业开放资源要素;筛选优质产品,向大型骨干企业定向推荐;面向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征集技术产品问题,促进产业链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强化对企业的精准服务,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
深化产学研用融合,加强大院大所合作,推动技术成果供需双向交流,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建设用好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江苏分中心、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省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苏州市自主品牌大企业和领军企业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平台,引导入库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及新型研发机构等合作,加大基础性科学研究,联合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责任部门:区发改委、区科技局、区工信局、区工商联,各区镇)
(3)提升企业创新能级。加快自主创新产品研发,在核心装备“首台套”、关键软件“首版本”、前沿材料“首批次”方面进行突破。支持制造业企业从单纯的制造产品向“产品+服务”转变,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鼓励入库企业申报高价值发明专利,组织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为入库企业提供从创新到运用全过程服务;引导入库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优先纳入各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对象。优化对入库企业的人才激励措施,引导鼓励入库企业开展创新人才引进,优先推荐各级人才项目申报,培育和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海内外高端人才、紧缺人才。(责任部门:区委组织部、区发改委、区工信局、区人社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工商联,各区镇)
2. 实施提质增效行动,推动企业整体素质再上新台阶
(4)开展梯队培育工程。推进高分子材料产业园、南苏州“智造谷”、高端装备产业园、无人机航空产业园等建
设,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提供载体支撑。支持细分市场龙头企业实施并购重组、强强联合,加速产业链关键资源整合。推动企业上规模,促进“小升规”“高升规”“项目投产升规”。鼓励引导入库企业加大在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基础技术“四基”领域的技改投入,推进工业强基工程项目建设。通过政策引导、强化服务,精准招引培育“专精特新”企业落户吴江,对外地迁入的“专精特新”企业给予相应政策扶持。(责任部门:区工信局、区发改委、区科技局、区商务局,各区镇)
(5)加快智改数转步伐。推进“工业互联网看吴江”品牌建设,实施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深度行活动,组织工联院江苏分院、徐工汉云、海尔卡奥斯、华为、亨通数字等数字化转型服务商为入库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评价诊断服务和解决方案,建设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引导数字化服务商面向入库企业推出云制造平台和云服务平台,支持入库企业设备上云和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全面推进 5G、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的产业化、规模化应用,探索“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在更多领域实践。培育智能制造新模式,引导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提高企业精准制造、柔性制造的能力,提升生产效率和效益;支持企业推广“机器换人”,建设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创建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责任部门:区工信局、区发改委,各区镇)
(6)推动专精特新节能降碳。主动融入国家“双碳”战略布局,组织专业机构开展公益性节能诊断服务,推动企业节能降耗和绿色制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设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和绿色工厂。充分发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绿色发展国际创新中心等平台作用,引导入库企业创新新能源利用模式。建立正面清单,优化环保评价和执法机制。引导入库企业提升基础管理能力,开展全员、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环境、质量和绿色管理体系认证。(责任部门:区工信局、区市场监管局、吴江生态环境局,各区镇)
3. 实施品牌建设行动,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战略意识
(7)突出标准引领。鼓励入库企业参与国际、国家、行业和团体标准制修订。实施标准领航质量提升工程,培育标准领航产品。积极参与国际化标准活动,主导或参与国际标准化技术组织工作,争取国际竞争话语权。引导企业接轨国际标准,推动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引导入库企业主动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鼓励企业申报发达国家或地区权威机构产品认证,推动疫情下中小企业拓展国际市场。(责任部门:区市场监管局、区工信局、区商务局,各区镇)
(8)培育质量标杆。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积极推广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引导企业应用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建立健全卓越绩效评价机制。加速推进光电缆、功能纤维检测等国家、省级质检(计量)中心建设,支持专业机构
为入库企业提供质量技术服务。鼓励入库企业争创质量标杆,申报国家、省、市质量奖。(责任部门:区市场监管局、区工信局,各区镇)
(9)强化品牌建设。支持企业制定并实施品牌战略,建立完善的品牌培育管理体系,培育自主品牌,提升品牌价值,争创各类品牌和商标,培育“苏州制造”认证产品和“江苏精品”。每年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等各类会展活动不少于 10 场,进一步提升企业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责任部门:区工信局、区市场监管局,各区镇)
4. 实施服务提升行动,营造企业优质发展环境
(10)高精度引导企业提升。优化吴江企业服务云平台,实现政策的主动匹配、服务的“一站式”获取,打造“数字+”服务模式。建立不少于 100 人的“专精特新”企业服务专员库,培育打造区级、区镇、金融机构为主的服务专员梯队,为企业提供“一企一策”精准服务,每年至少为每家企业解决 1 项困难。组建专家志愿服务团提供不少于 8 场集中公益性咨询、辅导服务。(责任部门:区工信局、区财政局、吴江税务局、人民银行吴江支行、银保监吴江监管组,各区镇)
(11)全方位服务企业成长。征集一批专业服务企业和机构,面向入库企业,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科创、融资、人才、市场等方面专业服务。充分利用区内公共服务平台、小创基地、中小企业服务联盟等优质服务资源,聚焦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开展不少于 10 场人才培训、标杆学习、参观考察等活动。为入库企业提供“点对点”税费服务,实施“一户一策”,确保税费政策直达快享、应享尽享。(责任部门:区工信局、区财政局、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吴江税务局、人民银行吴江支行、银保监吴江监管组,各区镇)
(12)多渠道助力企业融资。对上市后备企业开展分类指导、精准培育、投融资对接,引导和支持符合条件的入库企业通过首发上市、再融资等方式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优先推进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等上市进程。支持入库企业开展债券融资。畅通专精特新企业名单共享渠道,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围绕入库企业需求,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打造“专精特新贷”等专属信贷产品。加大信用贷款投放,支持开展应收账款、存货、仓单融资等业务,鼓励提供信用保险服务。协调国有股权投资机构、基金管理机构加大对入库企业的支持力度,助推优质人才企业、科创企业快速成长。(责任部门: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区工信局、区财政局、吴江税务局、人民银行吴江支行、银保监吴江监管组,各区镇)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领导小组,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区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单位包括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发改委、区科技局、区工信局、区财政局、区人社局、区商务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区总工会、区工商联、
东方国资、吴江生态环境局、吴江税务局、人民银行吴江支行、银保监吴江监管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工信局,负责工作的推进落实与沟通协调。(责任部门:区政府办、区工信局)
(二)加大政策扶持。现有区级产业、科技、金融、商贸、人才等扶持政策对入库企业给予适当倾斜,同等条件优先推荐申报上级政策;入库企业优先推荐智能工厂(车间)、绿色工厂、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项目等。在高质量发展产业政策中对各级专精特新企业加大支持力度。加大政府投资基金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投资。设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专项经费,用于购买专业化服务,开展理论培训、标杆学习、参观考察、产业链对接等活动。(责任部门:区工信局、区发改委、区科技局、区财政局、区商务局、区市场监管局、东方国资)
(三)优化培育环境。提高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企业地位和获得感,土地、金融、能源等要素优先保障入库企业。对入库企业主要负责人,在政协委员、各级劳模(“五一”劳模、红色工匠)、优秀企业家等评选评比时予以倾斜;对企业人才提供落户、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支持,优先推荐人才乐居工程,在档案管理、职称评定、奖励申报等方面提供绿色通道。建立领导挂钩、专员服务制度,加强与入库企业的日常沟通联系,建立服务台账,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将专精特新“小巨...
篇二:苏州市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p>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为贯彻党中夬、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店关二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决策部署,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进秳,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推劢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发展思路
以“数字XX”为目标,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为主线,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不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积枀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拓宽经济发展新空间。切实提升数字政店、数字社伕建设成效,积枀培育伓良数字生态,劤力建设数字强市,为建设数字山东作出XX贡献。
经过实施“三年行劢计划”,全市数字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水平丌断提高,数字经济基础 设施能力全面提升,数字治理体系初步完善,数据价值化探索先行先试,XX数字经济发展进入全省前列,成为鲁南经济带领头城市。
(二)发展目标
年度目标:
2021 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值达到 300 亿元,推进“上 亍用数赋智”行劢,打造区域型、行业级工业于联网平台 2
2
家以上,企业级工业于联网平台 5-7 家,完成 10 家以上企业5G 应用场景示范项目,推劢 100 家企业“上亍上平台”, 实施 300 个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实施数字经济引领戓略,抓好京东亍(鲁南)等数字经济产业园等载体建设, 数字经济产业产值增长 15%以上。
2022 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值达到 345 亿元,全市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挃数达到 81.0,工业于联网平台达到 8 家, 数字化车间数量达到 200 家,企业上亍数量达到 800 家,全市于联网普及率达到 97%。
2023 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值达到 400 亿元,全市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挃数达到 82.0,工业于联网平台达到 9 家, 数字化车间数量达到 230 家,企业上亍数量达到 900 家,全市于联网普及率达到 98%。
总体目标:
到 2023 年,数字经济不经济社伕各领域融合的广度、深度显著增强,重要领域数字化转型率先完成。数字经济产业产值年均增长 15%左右,数字经济规模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40%左右,年均提高 2 个百分点。
数字经济发展目标体系 序号 类别 挃标 2020 年 2021 年 2022 年 2023 年
1
数字经济总量 1.1 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
34
36
38
40 1.2 数字经济产值年均增长 率(%)
10
15
15
15
3
1.3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值 240 300 345 400
4
(亿元)
2
数字产业化 2.1 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亿元)
150
200
230
265 2.2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 收入(亿元)
70
80
85
90
3
产业数字化 3.1 两化融合发展挃数
79
80
81
82 3.2 工业于联网平台累计 (家)
2
5
6
7
3.3 数字化车间数量累计 (家)
130
170
200
230 3.4 企业上亍数量累计(家 )
600
700
800
900
4
数字化治理 4.1 行政许可亊项网上办理 率(%)
99%
99%
99%
99%
5
基础设施 5.1 于联网普及率(%)
95
96
97
98 5.2 5G 基站建设、开通数量 累计(个)
3037
6500
8500
10000
二、做大数字产业化规模 (一)夯实电子信息制造业
2023 年,全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达到 80 家,完成 营业收入 265 亿元。支持晶导微电子、芯诺电子、盈和电子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快纬世特、加睿晶欣、远山等企业项目建设。依托高新区智能织端产业园,主要引进智能织端、 高端计算机、机器人、无人机、汽车电子、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安防等织端设备企业, 幵以此
5
为核心要素招引上下游等零部件产业配套企业落户,
6
延伸产业链,打造山东省智能织端生产制造中心。(责任部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投资促进局,配合部门:市统计局。)
(二)提升软件信息服 务业
2023 年,全市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达到 40 家,完成营业收入 90 亿元。重点建设工业于联网平台,着力打造系统集成、网络服务、内容服务、物联网技术应用等产业,巩固和提升行业应用软件水平,重点发展工业嵌入式软件、智慧交通、智慧健康等产品及应用。依托XX软件园、 运河软件园两个省级园区创建名园、名企、名品一体化的高端产业生态,推劢探索“亍上软件园”模式,打造 20 个以上的技术先进、市场认可度高的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支持 企业、学校、科研机极申报省级首版次高端软件及保险补偿。
(责任部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配合部门:市统计局。)
(三)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数字产业
——人工智能。深化“智慧XX”+AI 应用示范,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XX大数据平台建设和运营中的深度 应用。有序开放政务、安防、交通、环保、应急、教育、医疗、物流等场景和资源,每年征集一批高价值的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示范项目,打造一批可复制的人工智能应用样板工 秳,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市民生活满意度。建设人工智能新型创新载体,加快推进山东省智能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院、中科院计算所XX分所、XX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等高端人工
7
智能创新载体建设,服务二全市人工智能发展戓略需求。
8
(责任部门:市科学技术局。)
——大数据。积枀争取行业大数据中心、超算中心在我市落地。加快载体建设,挄照市场绅分原则,统筹全市大数据中心建设,支持华为大数据中心、能源大数据中心等做大做强,鼓劥京东亍大数据中心、釐乡农产品大数据中心等特色数据中心发展。伓化政务亍布局,规范申请使用流秳,推劢市级政务信息系统迁秱上亍。提高数据质量和效益,极建全市统一的城市大脑数字底座,夯实数字化基础设施支撑, 建设“亍、网、端”全立体数字支撑体系。(责任部门:市大数据中心、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区块链。加快推进伒帮来袭基二智能合约的共享停 车、XX市大数据中心、山大地纬软件公司的区块链 + 信息 数字化项目等一批区块链省级伓秀解决方案、省“链 + ”试 点项目,支撑区块链示范性应用落地。支持企业开展中夬网信办组细的境内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申请工作。依托科研机 极围绕加密算法、共识机制、智能合约、分布式存储不计算 等关键共性技术开展攻关。伓先选择政务数据共享、医药品溯源、普惠釐融、司法存证等重点领域,组细开展区块链应 用的先导示范。
(责任部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大数据
中心。)
三、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一)
实施
XX 产业集群数字化提升工程
一是实施高端装备制造业数字化提升工程。持续推劢装
9
备产业高端化发展。依托我市机械行业基础和发展伓势,准
1 确把握产业信息化、智能化、服务化的发展趋势,加快智能网联汽车、3D 打印等关键技术攻关,加速推广关键技术装备的集成应用,鼓劥龙头企业开展产业于联网建设,培育提升汽车、工秳机械、矿山装备、农机装备、辒变电设备、数控机床、与用成套装备 7 大传统装备,壮大新一代电子信息 产业、轨道交通装备、机器人、高技术船艇 4 大新兴装备。重点支持山东联通不山推股仹等合作搭建 5G 应用场景。重点支持山推股仹等领军企业数字化改造,每年实施 20 个数字化技术改造重点项目。(责任部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市科技局配合。)
二是实施高端化工产业数字化提升工程。打造智能化园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和数字化应急救援挃挥平台。对接省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综合数据管理平台,挄照各部门 “分散运维、于通于联、资源共享、集中展示”的原则,利 用网络和大数据技术,整合各部门现有信息管理资源和系 统,实现信息共享、集中展示。根据安全管控实际工作需要, 增加重点危险源、重点企业、化工园区在线监控、及时预警、 预案处置、联劢部门应急处置信息推送等升级功能,实现提前预知风险、及时发现风险、科学处置风险。(责任部门: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市应急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大数据中心配合。)
三是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数字化提升工程。重点发展智能织端、工业机器人、第三代半导体、印制电路板等信
1 息制造业绅分行业。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于联网、
1 5G、物联网、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不制造业的融合应用,重点推进泰山玱纤玱纤绅纱数字化车间建设项目、晶导微电子第三代半导体氮化镓器件系统级封装研究不开发项目、京东亍
(鲁南)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等 32 个项目建设,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责任部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四是实施新能源产业数字化提升工程。
建设智慧能源运
行亍平台。加快建设智能风电场、智能光伏电站等设施及基二于联网的智慧运行亍平台,大力普及智能化用能监测和诊断技术。加强智能光伏电站建设,以光伏电力变换不电力传辒网络为基础,将于联网、亍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不光伏技术高度融合,通过对光伏电站的数据采集传辒、信息存储不处理及智能分枂预测,实现对光伏电站的实时监控、集中管理、智能预警分枂、灾害防范和资源调度。(责任部门:市能源局牵头。)
五是实施新材料产业数字化提升工程。发展新杅料智能制造。利用好东宏管业管道产业于联网平台等,鼓劥企业借劣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亍计算、增杅制造、工业机器人等手段,探索发展新杅料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 同制造等新模式。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劢“运行齐鲁” 企业上亍工秳,统筹需求导向不超前探索,瞄准化工新杅料、 秲土新杅料、碳基新杅料、半导体新杅料、生物基新杅料、纤维及制品新杅料绅分领域前沿和关键技术,促进杅料工业加速转型升级,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
1 术。做好“现代伓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试点示范项目不
1 产业于联网平台示范项目申报工作,推劢XX碳素集团、纬世特新杅料等新杅料产业数字经济项目建设,促进人工智能不现代伓势产业集群深度融合。
(责任部门:市工业和信息
化局牵头。)
六是实施医药产业数字化提升工程。推进制药工业数字化。推广大数据、工业于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在预测候选药物中的应用,降低药物开发成本,缩短上市时间幵提高新药成功的可能性,推进制药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 加强技术集成和工艺创新,提升制药速度和制药水平。提升 医疗器械数字化水平。发展数字化诊疗设备、健康监测装备、 可穿戴医疗装备、医用机器人等新型医疗器械设备。发展适用二智能健康织端的低功耗、微型化智能传感技术,室内外高精度定位技术,大容量、微型化供能技术,低功耗、高性能微处理器和轻量操作系统。发展数字化诊疗设备、健康监 测装备、可穿戴医疗装备、医用机器人等新型医疗器械设备。
积枀开发基二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数字技术的临床辅劣、康复训练设备。(责任部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配合。)
(二)实施传统产业数字化提升工程 一是实施纺织服装行业数字化提升工程。推劢信息化技术在生产、研发、管理、仓储、物流等全生产环节的广泛运用,鼓劥纺细行业采用全流秳智能型纺细自劢化生产线,高性能纺纱和细造设备,自劢化秳度高、产量高、用工少的“三 无一
1 精”生产工艺和设备;鼓劥服装行业采用 CAD/CAM 计
1 算机辅劣设计制造系统, 引进电脑控制自劢吊挂系统 (FMS),提高智能仓储配送系统、射频识别技术(RFID)
的普及率,提高劳劢生产率。积枀发展“于联网 + 服装定制”,培育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直接对接消费需求,运用大数据分枂,推劢全市纺细服装产业从制造走向智造。(责任部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二是实施橡胶行业数字化提升工程。培育华勤集团等国家级研发中心 1 家,省级研发中心 2 家。支持华勤集团加快绿色技术、绿色工艺应用,建设国家级橡胶制品绿色示范工 厂。全面推劢轮胎绿色发展,打造轮胎行业全业务链条的数 据于联,实现轮胎工厂全过秳的数据资源共享,着力提升轮 胎生产过秳中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丌断探索绿色轮胎自 劢化生产工艺,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责任部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三是实施建材行业数字化提升工程。以泰山玱纤、华亿钢机等企业为引领,玱纤产业重点围绕大型节能池窑设计、智能制造等核心技术进行攻关,提高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技术水平,实现生产线“设备智能化、物流自劢化、控制信息化、效率最大化”;装配式建筑产业以智慧工厂为标准,建设集设计研发、智能加工、绿色建造、施工装配、咨询服务一体化的现代化产业园区,打造全国示范性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基地,新增 2 家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培育 1 家施工综合资质企业。(责任部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
1 和城乡建设局。)
10
(三)实施现代农业数字化提升工程 一是发展数字化农业机械。支持企业开发农业智能传感不控制系统、智能化农业装备、农机田间作业自主系统,提升农业生产精准化、智能化水平。以于联网、物联网、亍计算、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改造提升农业机械化,促进信息化不农机装备、生产作业、管理服务深度融合,加快实现装备智能化、作业精准化、管理数据化、服务在线化。实施智慧农机科技创新,引导推劢在森防飞机、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深松机等装载北斗导航智能监控等信息设备,提高农机装备信息收集、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推劢实现以北斗系统为主的高精度自劢作业和精准导航,加速遥感技术在墒情、苗情、长势、病虫害、轮作休耕、产量监测等方面的示范作用,深入推进主要农作物全秳机械化,同步发展畜牧业、水产养殖业、枃果业和农产品初加工业机械化。(责 任部门: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篇三:苏州市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加快推进生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 浙江省《制造强省建设行动计划》、 《浙江省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方案》(浙政发〔2021〕31号)、 杭州市《关于实施 “ 新制造业计划 ” 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 ,全面打造具有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标志性特色的生态制造业体系,特制定生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紧紧围绕“共建特别生态区、共享魅力千岛湖、共创特色新窗口”总要求,聚焦做强水产业、壮大健康产业和突破生态新兴产业三大重点领域,实施八大行动,狠抓生态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推动生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 2024 年,力争实现 “ 521 ”总目标:
—— 产业结构显著优化,力争高新产业增加值占规上生态制造业增加值比重达 50%。
—— 产业龙头显著提升,力争生态制造业产值 10 亿元以上的企业达 5 5 家。
—— , 产业规模显著壮大,力争规上生态制造业产值年均增长 0 20 亿元,总产值达到 150 亿元;规上生态制造业企业达120 家以上。
—— 产业后劲显著增强,力争新培育生态制造业项目 100个以上,其中亿元以上生态制造业项目 30 个。
三、主要任务 (一)
聚焦重点产业行动
做强水饮产业。依托淳安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以打造百亿级水饮料产业为目标,支持水饮料产业产品创新,充分利用稀缺水资源优势差异化发展。大力招引“链主型”、头部水饮料企业,加快培育水饮料细分领域“小巨人”企业,加快噢麦力、农夫山泉扩建、千啤精酿产业园、焕睿饮品等项目建成投产。推进建设健康饮品代加工或定制生产基地,加快促进现有水饮料基地向开放型平台转型。到2024年,力争实现全县水饮料产业销售收入160亿元以上。(责任单位:生态产业和商务局,配合单位:对外投促局、经济开发区、高铁新区、各乡镇)
做大健康产业。重点关注健康食品、保健品、生物医药等健康产业。充分发挥“淳六味”本地药材、松花粉、山茶油等淳安特色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提取物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支持延伸发展中医药化妆品、功能性饮料等衍生产业;借助一流的生态环境资源,汇聚国内外一流企业及高科技人才,促进健康食品、保健品等在淳集聚生产。到 2024年,力争实现健康产业产值达 15 亿元。(责任单位:生态产业和商务局,配合单位:农业和农村局、对外投促局、经济开发区、高铁新区、各乡镇)
做优先进制造业。跳出传统制造技术老路,走优质、高效、低耗、无污染的先进制造业生态之路。全面推动制造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业务数字化,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推广一批适
合中小企业需求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以杭千制造园为重点,延伸汾口产业园区,重点突出电子信息、先进机械、新材料等产业。到2024年,力争实现先进制造业产值达40亿元。(责任单位:生态产业和商务局,配合单位:对外投促局、经济开发区、高铁新区、各乡镇)
(二)招大引强行动
推动全产业链招商。围绕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建立产业链“链长制”,专班运作,组建若干个产业招商专班,精准招引“链主型”企业和专精特新项目,形成优势产业集聚。(责任单位:生态产业和商务局,配合单位:规资局、环保局、发改局、财政局、开发区、高铁新区、各乡镇)
加强重大项目招引。依托资源和生态优势,积极对接央企、国企等头部企业,着力做好招商引资项目数据库建设,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效益好、产业带动强的“大好高”项目。(责任单位:生态产业局和商务局,配合单位:规资局、生态环境淳安分局、发改局、财政局、开发区、高铁新区、各乡镇)
做大园区平台。聚力园区建设,做强产业承接平台,实施精准招商。经济开发区:坪山区块、鼓山区块重点发展水饮产业、健康食品、生态制造产业;汾口区块重点培育壮大块状经济;文昌镇(高铁新区):重点发展健康食品、功能性保健品;“飞地”区块:重点发展智能制造产业、数字经济。(责任单位:生态产业局和商务局、经济开发区、高铁新区、汾口镇、对外投促局,配合单位:规资局、生态环境
淳安分局、发改局、财政局)
(三)
腾笼换鸟行动
推进高耗低效企业整治。以亩均综合评价为契机,对工业企业开展全县域的排查,摸清企业用地、用能、产出等情况,鼓励通过技改、精益管理、新产品开发等对标提升及收储、转租、兼并重组、整合入园、关停淘汰等回收流转举措,重点推进一批亩均税收 1 万元以下企业整治。(责任单位:经济开发区、各乡镇,配合单位:生态产业和商务局、生态环境淳安分局、发改局、规资局、税务局、统计局)
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加强供地、项目及企业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突出亩均税收、劳动生产率等效益指标贡献,加大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力度,探索落实差别化用水用电用气排污政策,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亩均税收年均增长 7%以上,提高单位工业用地产出效益。(责任单位:生态产业和商务局,配合单位:开发区、各乡镇、规资局、统计局、税务局、财政局、发改局、供电公司、生态环境淳安分局、市管局、人社局)
开展“消低增效”行动。大力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坚持由政府主导,支持低效工业用地通过政府回购、企业自主提升改造、二级市场流转等措施实施二次开发,每年盘活低效工业用地面积 100 亩以上。(责任单位:规划资源局,配合单位:生态产业和商务局、经济开发区、各乡镇)
(四)创新强工行动
加大科技主体培育力度。按照“‘专利破零’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市雏鹰计划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
路线,建立科技主体梯队培育库。到 2024 年,力争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30 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 90 家、市雏鹰计划企业 5 家。(责任单位:生态产业和商务局,配合单位:市管局、税务局、开发区、各乡镇)
提高研发活动覆盖面。引导县域传统优势企业拓展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鼓励企业加强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开展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知识产权全覆盖活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每年提升 0.2 个百分点;推动知识产权"银企对接",力争推进专利权商标权质押融资企业 4 家,质押融资登记额 3000 万元以上。(责任单位:生态产业和商务局、市管局,配合单位:税务局、杭州银行淳安支行、开发区、高铁新区、各乡镇)
加强创新载体建设。实施科技型企业研发后补助政策,鼓励企业申报省、市重大科技创新研发项目,填补省内自主产业链空白。统筹“本地+飞地”创新发展,探索建立“研发在杭千、生产在淳安”的产业新模式,加强省级企业研究院、省市级企业研发中心、省市级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省级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市级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博士创新站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大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引育力度。(责任单位:生态产业和商务局、人才办、科协,配合单位:财政局、税务局、开发区、高铁新区、对外投促局、各乡镇)
(五)质量提升行动
促进制造业深绿发展。对重点耗能企业和重点污染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推
动产业空间集聚,腾出用地、用能空间,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每年实施清洁生产审核企业 5 家以上,建成市级以上绿色低碳工厂 2 家以上。(责任单位:生态产业和商务局、发改局,配合单位:生态环境淳安分局、开发区、高铁新区、各乡镇、供电公司)
提升企业智能制造水平。加快推进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鼓励企业通过数字化打通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环节,逐步形成以“未来工厂”为引领,以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为主体的新智造体系。到 2024 年,新增工业机器人100 台以上,重点行业典型企业工业设备联网率提高 5%以上,实施数字化改造项目 15 个以上,培育未来工厂、智能工厂 2家以上,数字化车间 6 个以上。(责任单位:生态产业和商务局,配合单位:财政局、开发区、高铁新区、对外投促局、各乡镇)
引导专精特新发展。积极贯彻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培育工程,鼓励企业创省级专精特新、省级隐形冠军、国家级小巨人、国家级单项冠军,促进制造业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化发展。到 2024 年,力争新增专精特新企业 5 家以上。(责任单位:生态产业和商务局,配合单位:税务局、统计局、开发区、高铁新区、各乡镇)
(六)瞪羚鲲鹏行动 支持小微企业上规升级。加强“瞪羚企业”培育,建立小升规成长培育库,落实首次上规及连续保规的奖励政策,进一步壮大规模以上生态制造业经济,夯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体根基。到 2024 年,新增规上生态制造业企业 30 家以
上。(责任单位:生态产业和商务局、财政局,配合单位:税务局、统计局、开发区、高铁新区、各乡镇)
激励大好企业扶摇直上。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深入实施“鲲鹏计划”,对年营收首次达到 1 亿元、3 亿元、5 亿元、10 亿元、20 亿元的生态制造业企业,给予分档定额奖励,促进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发展“上台阶”。(责任单位:生态产业和商务局、财政局,配合单位:税务局、统计局、开发区、高铁新区、各乡镇)
鼓励既有企业提质增效。推进实施“添翼计划”,落实现有规上生态制造业企业“增量”贡献奖,每增 2000 万应税产值奖励 10 万元,支持既有企业扩能增产提质改革,激发企业主体持续发展内生动力。(责任单位:生态产业和商务局、财政局,配合单位:税务局、统计局、开发区、高铁新区、各乡镇)
(七)平台提升行动
经济开发区 --发挥生态制造业主战场作用,布局一区多点,坚持“亩均效益”导向,加快腾笼换鸟、创新驱动,大力盘活闲置资源,重点打造坪山水饮产业、鼓山新“智造业”、半岛新经济的深绿区位产业体系。提升小微园区建设,将瑞意小微园区打造成水饮料产业园;布局汾口产业园为先进制造业;推进临岐、威坪、大墅产业园区条块经济建设。(责任单位:开发区,配合单位:生态产业和商务局、发改局、规资局、环保局、财政局、汾口镇、浪川乡、临岐镇、威坪镇、大墅镇)
高铁新区 --立足两高区位和存量用地等自然资源优势,
打造健康产业园,科学布局健康食品、功能性保健品、生命高技术等新兴产业集群,厚植以高科技为引领的生物技术、健康产业集聚氛围,加快推进大健康产业园项目招引和建设。(责任单位:高铁新区,配合单位:生态产业和商务局、发改局、规资局、环保局、财政局)
杭千产业园 --发挥国企优势,汇聚各类资本,鼓励国有企业参与园区建设。聚集淳安异地生态制造业园区,以智能制造产业为核心定位,覆盖生产研发、检测服务及技术应用、系统开发及平台建设的全产业链;加快推进 24 万方标准厂房建设,项目达产后,力争实现年产值 10 亿元,亩均税收达 50 万元/亩,亩均产值达到 1000 万元/亩。(责任单位:对外投促局;配合单位:生态产业和商务局、发改局、国资委、税务局、财政局、民政局)
(八)融接“五大产业圈”行动
全面布局。围绕杭州市建设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和绿色低碳等五大产业生态圈目标,结合淳安资源和产业基础,绘制产业链图谱,明确产业细分领域,建立产业链重点企业名单,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项目招引。(责任单位:生态产业和商务局;配合单位:对外投促局、开发区、高铁新区、各乡镇)
重点融接。立足优势资源和发展方向,县域内重点融接医疗及康养服务、储能、光伏三个产业链:扶持健康食品、养生保健、在线医疗等健康产业,构建“药、医、游、食、养、研”六位一体大健康产业体系(责任单位:生态产业和商务局、文广旅体局、卫健局);加快推进千岛湖抽水蓄能
项目实施,建立长岭、鸠坑、枫树岭抽水蓄能项目资源库,并启动相关前期工作;动态排摸光伏资源情况,形成户用分布式、工商业屋顶分布式、复合地面三张明细资源清单,通过资源整合,整体布局、统一招商(责任单位:发改局、生态产业和商务局)。(配合单位:对外投促局、开发区、高铁新区、各乡镇)
。
区域突破。拓展提升智邦、智谷、智海大厦等飞地平台,推进钱塘“共富产业园”尽快落地,飞地平台突出区域优势,全面承接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四大产业生态圈的 13 个产业链建设,弥补难以在淳落地的产业空白,并做好飞地+本地的产业链互联互动。(责任单位:对外投促局;配合单位:生态产业和商务局)
四、保障措施
1 1 、政策支持。统筹生态制造业、科技、商务等相关产业政策,整合优化使用方式,财政要根据产业规模同比例提高每年政策预算总额;落实好制造业研发费用税前 100%加计扣除的新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成立两山生态产业基金,集中财力扶持重点产业、重点项目。(责任单位:财政局、税务局、生态产业和商务局、开发区)
2 2 、用地保障。加强土地要素保障,坚持“精准配置、突出重点、节约集约”的原则,科学编制空间规划,有效整合新增建设用地,确保每年用于工业项目的新增建设用地占比不低于 30%;新增工业用地优先保障鲲鹏、瞪羚计划企业。(责任单位:规资局、开发区、各乡镇)
3 3 、金融支持。提高金融服务制造业转型升级质效,支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创新产品和服务,有效防范风险,规范产融结合。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技改贷投放力度,发挥好科技风险池作用,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责任单位:人民银行、银监办、财政局、发改局)
4 4 、人才保障。完善人才引育政策,加大高精尖、经营管理、专业技术、一线工人等多层次人才引育力度,确保到 2024 年新增高精尖端企业经营管理和科研技术人才 100名,“工匠”型专才 200 名,紧缺岗位人才 100 名。同时培育 1-2 家劳务公司,解决企业用工荒、招工难问题。(责任单位:人才办、人社局、生态产业和商务局)
5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