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关联分析9篇

时间:2022-11-25 20:2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旅游产业关联分析9篇旅游产业关联分析 中国旅游业发展与航空运输业关联分析 第27卷第4期 2007年7月 热带地理 11ROPICALGEOGRAPHY Vo1.27.No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旅游产业关联分析9篇,供大家参考。

旅游产业关联分析9篇

篇一:旅游产业关联分析

旅游业发展与航空运输业关联分析

 第 27 卷第 4 期

 2007 年 7 月

 热带地理

 11ROPICALGEOGRAPHY

 Vo1.27.No.4

 July,2007

 中国旅游业发展与航空运输业关联分析

 何调霞,黄成林,梁双波

 (1.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江苏无锡 214153;2.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

 3.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 210008;4.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南京 210008)

 摘要: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了中国旅游业与航空运输业关联度模型,定量分析了中国旅游业与航空运输业

 关联发展的演变规律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4 年来中国旅游业与航空运输业关联发展总体上趋于协调和强

 化,但其时序变动具有明显的波动性和阶段性;中国旅游业与航空运输业的关联作用机制比较复杂,一方面,旅游

 业与航空运输业相互促进,另一方面,旅游业与航空运输业的关联受

 外部因素影响较大.

 关键词:旅游业;航空运输业;灰色关联分析;均值关联度

 中 图 分 类 号 :F590.3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号:1001—5221(2007)04—0332—05

 1990 年以来我国旅游市场发展迅速,入境旅游

 者和旅游外汇收入分别以年均 9.63%和 17.73%的

 速度增长,旅游业日渐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计,到 2020 年,中国将成为全球

 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国.旅游

 业带来的强大经济效益促使各省市空前重视旅游

 业.据统计,全国已有 23 个省市将旅游业定位为国

 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4 个省市将旅游业定为第

 三产业中的重点产业.旅游业是高关联性产业,它

 的发展带动了食,住,行,游,购,娱等相关行业的发

 展,促进了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服务水平的提

 高.

 现代意义上的地域联系以时间效益为主,以便

 捷化的运输网络为标志.随着交通设施的改善,以

 机场为结点构建的立体,高速交通网络,改变了人们

 的出行方式,旅游行为以及时空关系,从而使航空成

 为现代旅游的基本交通方式 J.与此同时,旅游市

 场的迅速发展也为航空公司提供了大量的客源,随

  着越来越多的长途旅游线路的开发,尤其出境旅游

 的发展,飞机已经成为人们出游的重要交通工具,航

 空运输业的发展与旅游业的关联度正在提高,许多

 航空公司与旅游经营商达成了合作协议,在旅游线

 路开发,产品促销,销售渠道等方面进行合作.

 旅游业发展与航空运输业是一种相互联系,相

 互作用,互利互惠的复杂关系.一方面,旅游业为航

 空运输业提供客源,增加运营收入;另方面,航空为

 长途出游提供方便,节约旅途时问,增加旅游收入.

 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在构建旅游业与航空

 运输业的评价指标基础上,从时序角度定量揭示中

 国旅游业与航空运输业的相互关联程度.这对于正

 确把握两者发展的关联及作用机制,推进旅游业和

 航空运输业等的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研究方法与模型

 1.1 研究方法与指标选择

 研究旅游业发展同航空运输业的关联度,构建

 评估模型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旅游业与航空运输业

 分属两个系统,两系统各要素间相互作用,相互影

 响,关系比较复杂,指标间的信息既不完全独立也不

 完全重复,具有很大的灰色性,很难用相关系数比较

 精确地度量相关程度的客观大小.因此,本文借鉴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在构建旅游业与航空运输业各

 自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能全面反映两

 者之间各因子相互作用的关联分析模型,定量评价

 旅游业与航空运输业的关系.

 在遵循科学性,代表性,阶段性,可操作性,动态

 性等原则的基础上,本文选取旅游外汇收入,入境旅

 游接待人数,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接待人数,星

 级饭店营业收入,来华游客乘机人数等 6 项旅游业

 指标和旅客运输量,旅客周转量,货邮运输量,货邮

 周转量,运输总周转量等 5 项航空运输业指标,构成

 评价指标体系.上述对指标的划分只是相对的,不

 同指标所反映的信息存在一定的灰度.

 1.2 研究时段与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时段共 14a(1990—2003 年),旅游业

 数据主要源于《中国旅游年鉴》(1991—2004),《中

 收稿日期:2006—09—12;修订日期:2007 一叭一 10

 作者简介:何调霞(1981 一),女,甘肃天水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经济与文化,(E—mail)hediaoxia@jscpu.com.

 4 期何调霞等:中国旅游业发展与航空运输业关联分析 333

 国旅游统计年鉴》(2000—2004),《中国国内旅游抽

 样调查资料》(2000—2004),《入境旅游者抽样调查

  资料》(2000—2003);航空运输业数据源于中国航

 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民机市场数据库(http://.

 aeroinfo.con.cn/CAMD/airlift)和《民航机场生产统

 计公报》(2004,中国民用航空总局规划发展财务

 司)等.

 1.3 模型构建

 因为各指标的原始数据量纲不同,在进行关联

 分析之前,必须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和标准化处理.

 本文采用均值化处理方法,即用各指标数据的平均

 值去除相应的指标数据,得到各指标的标准化值,并

 从分析旅游业发展与航空运输业二级指标的关联人

 手,构建两者的关联度公式:

 0,2,…)(1)

 式中,(t)表示旅游(航空)指标对航空(旅

 1A

 游)指标在 t 时刻的关联程度,(k+)≤

 J 十 m”

 f(t)≤1;其中△i(t):I(t)一 f(t)I,A=ma.x

 m)(△(t),Amin=minminA(t),(t),f(t)分别表

 示旅游,航空各二级指标均值标准化值.k 为分辨

 系数,其取值区间为[0,1],取值遵循如下原则:

 充分体现关联度的整体性;具有抗干扰作用.在计

  算过程中,k 的具体取值根据条件(2)式随机生成.

 程度,本文具体设定:当 0<r(t)≤0.35 时,关联度

 较弱;当 0.35<r(t)≤0.65 时,关联度中等;当 0.65

 <r(t)≤0.85 时,关联度较强;当 0.85<r(t)≤1

 时,关联度极强,并且说明两指标相互作用的规律几

 乎一样.

 2 结果分析

 通过建立旅游与航空关联发展评估指标体系,

 以航空运输业诸指标作为参考序列,根据上面各式,

 在 VisualBasic 环境下通过计算机运算求得 1990—

 2003 年间中国旅游业发展与航空运输业均值关联

 度(r)序列及变化趋势图(图 1).

 关联度曲线

 \/—,

 /\

 //\’

 \

 //变化趋势线

 —

 星鲁害譬器昌 8ggg

 当 22 当当害食食

 年份

  图 1 中国旅游业与航空运输业关联度曲线

 及变化趋势(1990—2003)

 Fig.1Changingcurveofcorrelativedegreebetweentourism

 andaviationtransportationinChina(1990—2003)

 f∈△≤≤1.5∈△当△一>3A,

 11.5∈<≤2∈当 A≤3△2.1 中国旅游业与航空运输业关联的时序分析

 式中,△为所有二级指标差值绝对值的均值,

 ∈为所有二级指标差值绝对值的均值与最大值的

 A

 比值,即∈:.

 m”

 在(1)式的基础上,根据(3)式求出均值关联度

 r(t),以综合反映某一时刻中国旅游业与航空运输

 业关联发展的程度.

 1mn

 r(t)=)(m=6,n=5)(3)

 式中,m,n 分别为反映旅游子系统与航空子系

 统发展水平的二级指标数,(t)为旅游与航空发展

 水平 t 时刻二级指标的关联度.关联系数变化范围

 为 0<r(t)≤1].若旅游系统某一指标(t)与航

 空系统某指标(t)的关联度在这一范围,则说明两

  系统之间有关联性.r(t)值越大,关联性越大,反之

 亦然.为了进一步细化旅游业与航空运输业的关联

 从时序角度分析关联度的变化,可以更清楚地

 揭示出中国旅游业与航空运输业的阶段性特征.从

 旅游与航空关联度变化曲线(图 1)可以看出,近 l4

 年来两系统的关联发展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

 (1)旅游业与航空运输业关联发展的整体水平

 较高且不断趋于强化.图 1 显示,1990 年以来,旅

 游业与航空运输业关联度从 1990 年的 0.68679 上

 升到 2003 年的 0.82686,上升幅度明显,表明旅游

 业系统与航空运输业系统的协调发展处于增长状

 态,两系统之间的关联总体上趋于强化;从整体上

 看,近 l4 年中国旅游业与航空运输业系统各指标间

 的关联度均在 0.65 以上,1995—2002 年更是高于

 0.85,显示上述两系统间始终处于较强关联水平之

 上,强化趋势在整体发展水平较高的基础上进行.

 (2)旅游业与航空运输业的关联度变动在 0.67

 ~

 0.95 之间,具有明显的波动性和阶段性.一方面

 ∞∞踮舯嘶∞

 lOOOOOOOO

 魁岱露

  334 热带地理 27 卷

 表明旅游业与航空运输业相互关联的紧密性,另一

 方面也说明了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旅游业与航

 空运输业关联的强度及协调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依

 其波动特点,可将关联度曲线大致划分为两个阶段.

 1990—1998 年为第一阶段,是中国旅游业与航

 空运输业关联度持续上升时期.1990 年是世界经

 济不景气的一年,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缓慢,

 甚至出现负增长,旅游业也随着社会福利的减少和

 个人经济收入的波动而下滑.中国旅游业在经受

 “89 政治风波”后,1990 年开始重新崛起,伴随”92

 中国友好观光年”的推出和一些专项旅游线路的开

 发,旅游系列促销活动的开展以及商务,会议,奖励

 等旅游形式的兴起,旅游业开始迅速发展;同一时

 期,激发航空客流增长的因素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经

 济合作,国际贸易,文化交流和旅游因素对航空客流

 发展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旅游业与航空运输业的关

 联不断加强,并在 1998 年达到极值(0.94689).

 1998—2003 年为第二阶段,中国旅游业与航空

 运输业关联度相对出现波动和下降.这一时期,全

 球经济起伏较大,受国内外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旅游业与航空运输业关联度出现了较大波动,分别

 在 1998 年和 2002 年以后出现了下降,2003 年下降

 到这一阶段的最低值(0.82686),说明旅游业与航

 空运输业关联发展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较大.

 2.2 中国旅游业与舷空运输业关联作用机制分析

 旅游业与航空运输业系统问的关系错综复杂④

 (图 2).一方面,系统内部各要素问相互依赖,相互

 制约,相互关联;另一方面,外部环境对两系统的作

 用较大,表现为或促进或抑制,影响了两者的关联发

 展.在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旅游业与航空运

 输业的关联发展表现出明显的波动性和阶段性.

 2.2.1 旅游业与航空运输业相互促进

 (1)旅游客流是航空客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自

 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长

 假的出现,更是刺激了人们出行的欲望,而限于特定

 的时问选择,以追求时间效益和最大化旅游效益为

 核心的旅行方式决定了高速航空网络将在区域旅游

 联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J.随着长途旅游线路的开

 发,旅游客流在航空客流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图 3).

 从 1998 年的 16.7%增加到 2003 年的 35.2%成为

 民航客运除商务会议旅客外的重要支柱.旅游业与

 航空运输业的关联性越来越强,旅游客流已经成为

  交通基础设施改善

 [圈[圈[团[丑

 旅游业系统航空系统

 安全因素

 [亟圃[圈[巫团

 [巫圃[丑[二三二]

 图 2 中国旅游业与航空运输业关联作用框架①

 Fig.2Functionframeworkofcorrelation

 betweentourismandaviationtransportation

 ◆————

 ,

 ●.…-l●

 ..

 一..…-●’一

 一……●.’

 ■.:一■:-

 年份

 l 二坌:::!::堕二三垩二兰苎

 图 3 不同旅行目的乘客占民航客运量的比重

 Fig.3Proportionoftouristsfordifferentpurposesto

 thewholeaviationpassengers

 航空客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近年来航空客流

  增长的主导力量.

 (2)航空运输收入在旅游收入中占较高份额.

 在全国旅游外汇收入构成中,除住宿和餐饮外,民航

 占有较高的份额,铁路等其他交通运输方式所占比

 重较低(图 4).2001 以后民航收入占旅游外汇收

 入的比重虽有所下降,但仍占旅游外汇收入近 1/5,

 远高于铁路等运输方式所占比重.

 国内旅游收入方面,通过分析不同出游目的旅

 客的人均花费构成可以发现,近几年来民航所占比

 ①编图框架参考:刘耀彬,等.中国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关联分析,地理,2005,6o(2).

 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

 ∞o

 4 期何调霞等:中国旅游业发展与航空运输业关联分析 335

 7O

 6O

 50

 40

 3o

 20

  10

 0

 -?.

 .

 一

 .

 ●…--._....…111...--一……_

 ■.■●■

 l99519982OOO200l20022003

 年份

 图 41995—2003 年全国旅游外汇收入构成

 Fig.4Composingofnationaltourismreceiptsfrom

 foreigntouristsfrom1995to2003

 重有不同程度下降,商务会议旅客用于民航的花费仍

 居首位,旅游观光,度假休闲和宗教朝拜等旅游者的

 民航花费居次(表 1).据民航机场生产统计公报资

 料,2OO4 年民航在旅游城市的旅客吞吐量比 2003 年

 增加了 39.1%,占总吞吐量的 17%.随着民航价格

 改革的深入,民航对旅游收入的贡献将会越来越大.

 表 1 国内散客旅游者出游人均花费中航空所占比重(%)

 Tab.1Theproportionofaviationconsumptionin

 percapitaconsumptionofdomestictourists

  出游目的 1999

 20.9

 52.5

 19.5

 6.5

 8.9

 20o0

 20.8

 44.4

 l1.3

 7.8

 13.1

 2o0l

 15.1

 37.2

 l2.3

 6.5

 9.2

 2o02

 l1.6

 24.9

 l1.4

  6.2

 5.7

 2o03

 9.4

 33.5

 l7.1

 6.2

 5.9

 旅游

 商务会议

 文化交流

 探亲访友

 其他

 资料来源: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整理(2OOO 一 2004),(旅

 游包括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宗教/朝拜)

 (3)航空运输企业逐渐向旅游产业延伸....

篇二:旅游产业关联分析

锾廊新宄(双月刊)2012年第1期( 总第56期)产业关联与产业波及效应研究——以中国旅游业为例吴三忙夭二‘ J Tc( 中国地质大学人文经管学院,北京100083)摘要:本文以中国旅游业为例,研究了产业关联与产业波及效应,研究表明:(1)中国旅游业同国民经济其他产业存在广泛的关联,且关联产业比重呈上升趋势;( 2) 中国旅游业对“ 吃、住、行” 等相关产业消耗度仍较高,旅游消费结构仍有待优化;( 3) 中国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增强,旅游业发展应采取主动发展战略;(4)中国旅游业是典型的“ 依赖消费型” 产业,国内旅游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程度提高,而国际入境旅游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程度减弱。关键词:旅游业;产业关联;产业波及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301( 2012) 01—0078—09一、引言深入剖析产业问的关联关系及产业受最终需求的波及影响,有助于把握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状况,更有助于制定相关产业政策,促进产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地发展。我国旅游业经过i 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可观的产业规模。2010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44万亿元,直接就业人数达到了1150万人。中国旅游业在扩大消费、拉动内需和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09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要“ 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标志着旅游业发展正式纳入国家战略体系。因此,如何加快我国旅游业健康发展,成为当前产业经济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由于旅游业是综合性非常强的产业,因此,全面把握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程度及波及效应,是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前提。目前,国内学者对旅游业的产业关联与产业波及效应的定量研究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如李江帆等¨ o开创性地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对广东省的旅游业产业关联与产业波及效应进行了分析;其后,张文建等心。利用上海数据、余斌等∞1利用2000年河南数据、李为科等H 1利用2002年重庆数据、崔峰和包娟” 1利用2002年浙江数据,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了相应省份的旅游业的产业关联与波及效应,但是这些研究主要停留在省区层面上。张华初、李永杰【6] 和宋增文"1等虽然对全国旅游业的产业关联与产业波及效应进行了分析,但是,这些研究主要使用的是2002年的数据,无法揭示出中国旅游业的产业关联与产业波及效应近期特点,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研究都只选用了单一时间点数据,无法揭示出旅游业的产业关联与产业波及效应的动态变化趋势。为了弥补上述研究缺陷,本文基于投人产出模型利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997年、2002年和2007年三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对中国旅游业的产业关联与产业波及效应进行定量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收稿日期:201l —10—20:修回日期:2011—11—25作者简介:吴三忙( 1977一) ,男,江西黎川人,中国地质大学人文经管学院教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项目编号:71003066) 资助。一78—万方数据

 I N D U STRI AL ECoN oM ICS RESEARCH建议。需要说明的是,旅游业有广义旅游业和狭义旅游业之分,由于广义旅游业与其他部门交叉,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问题,目前进行旅游业产业关联与波及效应分析时一般只能采用狭义旅游业口径【1.5J ,即“ 为社会各界提供商务、组团和散客旅游服务的行业,包括向顾客提供咨询、旅游计划和建议、日程安排、导游、食宿和交通等服务” 的部门( 国家统计局,2008) 。二、中国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分析产业关联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经济联系【8J 。产业关联分为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前向关联是指某产业对那些将本产业的产品直接或间接作为投入品的产业的影响,后向关联是指一个产业对那些向其直接或间接供应产品的产业的影响。( 一) 旅游业直接后向关联与完全后向关联产业分析对某产业的直接后向关联产业的分析,一般使用直接消耗系数。直接消耗系数,也称为投入系数,记为Ⅱi ( i √=1,2,3⋯ ,n) ,它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第J 产品( 或) 产业的单位总产出所直接消耗的第i 产品产业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直接消耗系数反映了生产过程中产出与直接消耗之间共同消长的线性比例关系。直接消耗系数的值越大,就表明两个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越密切。公式为:口,=考将各产品( 或产业) 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用表的形式表现就是直接消耗系数表或直接消耗系数矩阵,通常用字母A表示。对某产业的完全后向关联产业的分析,一般使用完全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的值越大,就表明两个产业之问直接和间接的技术经济联系越密切。完全消耗系数矩阵可以在直接消耗系数矩阵的基础上计算得到的,利用直接消耗系数矩阵计算完全消耗系数矩阵的公式为:B=( ,一A) ~一,式中:A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为单位矩阵,B为完全消耗系数矩阵。根据公式( 1) 和公式( 2) ,我们测算了中国旅游业的直接后向关联产业和完全后向关联产业情况,从测算结果来看:首先,从与旅游业后向关联的具体产业来看,中国旅游业与“ 吃、住、行” 相关产业的后向关联度明显高于与其他产业的后向关联度。2007年中国旅游业直接消耗最多的前三位产业分别是: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旅游业,直接消耗系数分别为0.2599、0.1685和0.0753( 见表1) ,即旅游业每产出1万元产品或服务直接消耗住宿和餐饮业2599元,直接消耗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685元,同时对旅游业自身直接消耗753元。2007年旅游业完全消耗最多的前i 位产业分别是:第二产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全消耗系数分别为0.9017、0.2995和0.2377,即旅游业每产出1万元产品或服务通过直接和间接共计消耗第二产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分别为9017元、2995元和2377元。其次,从旅游业与各产业后向关联程度的变化趋势来看,中国旅游业与“ 吃、住、行” 相关产业的后向关联度长期保持较高水平,而与“ 购、娱” 等相关产业的后向关联度则长期维持较低水平。旅游业对住宿和餐饮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在1997年、2002年和2007年分别为0.1478、0.1111、0.2599,尽管在2002年有所回落,但2007年上升明显。旅游业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在1997年、2002年和2007年分别为0.1765、0.1523和0.1685,同样是在2002年有所回落,但2007年上升。而旅游业对批发和零售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 购、娱” 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在1997年分别为0.0033和0.0062,2007年分别为0。0021和0.0067,即旅游业每产出1万元产品或服务中,对批发和零售业的直接消耗在1997年和2007年仅分别为33元和2l 元,而对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直接(i √=1,2,3⋯,n)( 1)( 2)一79—万方数据

 吴三忙产业关联与产业波及效应研究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和商业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旅游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资源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0.00020.01280.17650.0239O .00330.14780.01960.00530.1219O .0002O .03840.04270.00050.0006O .00620.0000O .00070.03520.1523O .0225O .00360.1l l l0.0189O .00l lO .0770O .00030.03010.0012O .0017O .000l0.0023O .00000.00000.05370.16850.0060O .002l0.25990.05690.00120.07530.0006O .0515O .00040.0002O .00020.0067O .00020.10100.7192O .2433O .05940.03320.1850O .04890.0125O .1390O .00340.04890.0537O .00350.ool 70.0094O .00000.05340.41860.21150.05030.03770.1303O .04760.00670.08360.00280.0347O .0054O .00350.00110.0044O .‘ )000O .0928O .90170.2377O .04020.03560.2995O .1046O .0133O .0824O .00860.05870.0153O .0025O .0020O .O l l 70.0005中国旅游业与“ 吃、住、行” 相关产业的后向关联度较高,一方面表明,中国旅游业对“ 吃、住、行”相关产业的依赖程度更高,“ 吃、住、行” 相关产业能否有效供给旅游业发展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对旅游产业的发展仍具有重要意义,如果这些行业发展滞后,旅游业发展将受到较大的制约;另一方面也表明,目前中国旅游消费结构中用于餐饮、住宿、交通等基本旅游消费支出的比重仍比较大,而用于非基本旅游消费的比重比较低,旅游消费结构有待优化。最后,从对比旅游业与各产业的直接后向关联度和完全后向关联度来看,旅游业与各产业的完全后向关联度更高。如2007年旅游业与第二产业的直接后向关联度为0.0537,而完全后向关联度为0.9017,再如2007年旅游业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直接后向关联度为0.1685,而完全后向关联度为0.2377。表明旅游业发展对国民经济各产业的发展不仅存在直接的需求拉动作用,同时也存在明显的间接需求拉动作用。( 二) 旅游业直接前向关联与完全前向关联产业分析对某产业的直接前向关联产业的分析,一般使用直接分配系数。直接分配系数作为从产出角度分析产业之间直接技术经济联系的指标,是指某产业或产业产品分配给另一产业或产业作为中间产品直接使用的价值占该产品总产值的比例。计算公式为:r争=7i_靠\Ai1.』” i ,*..(i =1,2,⋯,n;,=1,2,⋯,n,,l +l ,⋯,,l +q)( 3)式中:当J =1,2,⋯ ,n时,石i 为第i 产业提供给第,产业中间使用的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当_『=n+l ,⋯,n+q时,x。为第i 产业提供给第_『产业最终使用的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g为最终使用的项目数;M 为进口;置+M 。为i 产业货物或服务的总供给量( 国内生产+进口) 。将各产品( 或产业) 的直接分配系数用表的形式表现就是直接分配系数表或直接分配系数矩阵,通常用字母R表示。对某产业的完全前向关联产业的分析,一般使用完全分配系数。完全分配系数越大,产业之间的前向完全关联程度越大,说明某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完全供给推动作用越明显。完全分配系数用矩阵形式表示为:D=( ,一R) 一一,( 4)一80—万方数据

 I N D U STRI AL ECoN oM ICS RESEARCH式中:D为完全分配系数矩阵,尺为直接分配系数矩阵,,为单位矩阵。根据公式( 3) 和公式( 4) ,我们测算了中国旅游业的直接前向关联产业和完全前向关联产业情况,从测算结果来看:首先,从与旅游业前向关联的具体产业来看,中国旅游业与第二产业、旅游业自身、信息传输和商业服务业、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业、教育业等产业的直接前向关联程度较高。2007年旅游业与这些产业的直接前向关联程度都在0.020以上( 见表2) ,即旅游业产出的1万元产品或服务直接作为中间投入品投入到这些产业的生产都在200元以上,与这些产业的完全前向关联程度都在0.03以上,即旅游业产出的1万元产品或服务通过直接和间接作为中间投入品投入到这些产业的生产都在300元以上。表明这些产业的生产需求直接影响到旅游业产品的销路,它们的发展对旅游业的直接拉动作用较大,或者说旅游业发展对这些产业发展的直接供给推动作用较明显。表2中国旅游业与各产业的前向关联度其次,对比旅游业与各产业的直接前向关联度和完全前向关联度来看,旅游业与各产业的完全前向关联度更高。如2007年旅游业与第二产业的直接前向关联度为0.0843,而完全前向关联度为0.4179,旅游业与信息传输和商业服务业的直接前向关联度为0.0416,而完全前向关联度为0.0553。表明国民经济各产业的发展对旅游业的发展除了存在直接的需求拉动作用,还存在较为明显的间接需求拉动作用。最后,从旅游业与各产业前向关联程度的变化趋势来看,旅游业与各产业的前向关联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旅游业与第二产业的前向关联度上升趋势最为明显。1997年旅游业与第二产业的直接前向关联度为0.0005,2007年上升到0.0843;1997年旅游业与第二产业的完全前向关联度为0.0183,2007年上升到0.4179。旅游业与第二产业的前向关联度显著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当前我国仍在工业化过程中,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仍居主导地位,且比重在1997年至2007年期间呈现上升趋势,因此,第二产业发展对旅游业发展的拉动作用更加明显。三、旅游业的产业波及效应分析前文分析表明旅游业同国民经济各产业存在密切前后联系:一方面,旅游业发展将通过需求拉动效应促进后向关联产业( 直接和间接的) 的发展;另一方面,与旅游业存在前向关联产业( 直接和间接的) 的发展也将通过需求拉动效应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但是,我们仍无法全面判断旅游业对整个国一81—万方数据

 吴三忙产业关联与产业波及效应研究民经济总产出的影响程度和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感应程度,因此,有必要对旅游业的产业波及效应进行分析。所谓产业波及是指在国民经济产业体系中,某产业的变化会按照不同的产业关联方式引起与其直接相关的产业的变化,然后导致与后者直接和间接相关的其他产业的变化,依次传递,乃至影响力逐渐消减的过程。产业波及对国民经济产业体系的影响,就是产业波及效应。产业波及效应可以通过感应度和感应度系数、影响力和影响力系数等指标定量分析。( 一) 旅游业影响力分析产业影响力反映了产业的最终产品的变动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总产出的变动的影响能力,产业影响力的相对水平可以用产业影响力系数来表示,它是某产业的影响力与国民经济各产业影响力的平均水平之比,影响力系数大于或小于1,说明该产业的影响力在全部产业中居平均水平以上或以下。对于某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告荟c。i1蚤n(荟c,)iI砉砉c。式中,ei 表示第歹产业的影响力系数,n为产业数...

篇三:旅游产业关联分析

市旅游业产业关联度研究

 第 1 页 共 81 页 第 1 页 共 81 页 华东师范大学 2003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市旅游业产业关联度研究*

 院              系:

  商学院  旅游学系 专              业:

  旅游管理 研  究  方  向: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导              师:

  张文建  教授 申      请      人:

  阚延磊        * 教育部“十五” 课题《中国旅游产业结构和宏观配置研究》 资助 ( 01JA 790111)

   2003 年 5 月

 上海市旅游业产业关联度研究

 第 2 页 共 81 页 第 2 页 共 81 页

  摘

 要

 上海市旅游业产业关联度研究

 自从 1997 年上海市将旅游业定位于“都市旅游” 之后, 上海市旅游业的发展进入了高速增长期。

 随着上海市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其产业关联度也日益凸显, 旅游业与整个国民经济系统之间的互动效应越来越明显。

 旅游业与其他众多产业部门均发生着较为普遍的技术经济关联, 产业关联度高是旅游业的天然特征。

 因此, 对上海市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度进行深入研究, 准确把握旅游业与其他产业部门的产业关联关系, 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首先, 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上海市旅游业在整个国民经济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而制定出适当的产业政策, 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其次,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并利用上海市旅游业产业关联度中的强项, 通过旅游业的发展, 实现上海市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平衡发展, 加速上海都市现代化的进程。

 目前, 对于产业关联度的理论与分析模型的研究已经趋于成熟, 然而针对某个地区旅游业的专门研究却不多见。

 由于相关数据的收集处理工作非常困难, 因此对于旅游业产业关联度的研究往往止步于定性评价, 而缺少定量分析。

 本文以上海市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度作为研究对象, 结合旅游学、 旅游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的相关理论, 采用《2000 年上海市投入产出表》模型作为分析工具, 搜集上海市旅游业发展的最新权威数据, 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对上海市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度做出了全面的考察和系统的研究。

 本文分为六个章节。

 第一章回顾了产业关联研究的发展情况, 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是整篇论文的综述; 第二章界定了本文所涉及的概念, 并对于数据的准备工作进行了解释; 第三章从规模、 地位、 市场以及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等四个方面分析了上海市旅游业产业发展的现状; 第四章从产业结构、 投入结构和需求结构等三个方面详细计算了上海市旅游业产业关联度的相关指标; 第五章在第四章的基础上, 进而分析了上海市旅游业产业关联度在波及效应、 就业乘数和价格模拟等方面的影响力。

 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整篇论文的核心部分; 最后一章对于全文进行了总结, 并得出了具体的结论。

 希望本文能够为上海市旅游业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决策参考。

  关键词:

 上海市

 旅游业

 产业关联

 投入产出表

 上海市旅游业产业关联度研究

 第 3 页 共 81 页 第 3 页 共 81 页

  Abstract

 A Research On Shanghai Tourism’s Industrial Connections

 Shanghai Tourism has stepped into a high-speed growing period since it took Urban-Tourism as its location at 1997. With continuou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not only the Shanghai Tourism’s Industrial Connections, but also the interrelationships between tourism and the whole national economy system, become more and more obvious. Tourism has so universal technical-economic connections with numerous industrial departments that strong industrial connections become tourisms’ inherent characteristic. So, it’s absolutely necessary to make an in-depth research on Shanghai Tourism’s Industrial Connections and analyze the interrelationships between tourism and other industrial departments precisely. Firstly, it will help us to understand Shanghai Tourism’s position and functions in the whole National Economy System, then, establish appropriate industrial policies to promote Shanghai Tourism’s development; Secondly, it will help us to find and utilize Shanghai Tourism’s preponderant characteristic, then, realize a balanceabl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Shanghai’s National Economy, accelerate the process of Shanghai’s Urban-Modernization. At present, the theories and analytic models of Industrial Connections have been pretty mature, but the special research on tourism of some region is seldom founded. For it’s very difficult to collect and deal with the related data, the research on Tourism’s Industrial Connections has always focused on the qualitative descriptions, but not the quantitative analyses. By taking the Shanghai Tourism’s Industrial Connections as object, using the related theories from Tourism, Tourism Economics, Industrial Economics, Regional Economics, Growing Economics and Econometrics, utilizing Shanghai Input-Output Table 2000 as model, collecting the latest authoritative data of Shanghai Tourism, from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two aspects, this paper makes an all-around and systematic research on Shanghai Tourism’s Industrial Connections. The paper consists of 6 chapters. The 1st chapter, which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ial Connections Theory, makes an introduction of the paper’s meanings, methods and contents, is a summary of the whole paper. The 2nd chapter defines the concepts in the paper and explains the preparation work of the data. The 3rd analy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hanghai Tourism’s development from four aspects, i.e. size, position, market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growth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 4th chapter makes precise calculation, from three angles of Industry Structure, Input Structure and Demand Structure, on the related indexes of Shanghai Tourism’s Industrial Connections. On the base of the 4th chapter, the 5th chapter makes a further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e coefficients of Shanghai Tourism’s Industrial Connections from three aspects, which are Industry Spread, Employment Multiplier and Price Simulation. The 4th chapter and the 5th chapter together is the key part of this paper. The last chapter summarizes the whole paper and points out some material conclusions. The author hopes that the paper could provide some positive decision-making references for future development of Shanghai Tourism and the whole National Economy. Key words: Shanghai

  Tourism

  Industrial Connections

  Input-Output Table

 上海市旅游业产业关联度研究

 第 4 页 共 81 页 第 4 页 共 81 页

  目

  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 7

 第一章 研究综述............................................................................................................. 8 一、 相关研究回顾 .................................................................................................... 8 二、 研究意义 ........................................................................................................... 9 三、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11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数据准备...........................................................................................13 一、 产业关联(Industry Connections)

 .....................................................................13 (一)

 概念.......................................................................................................13 (二)

 产业关联的纽带 .....................................................................................13 (三)

 产业关联的类型 .....................................................................................15 二、 投入产出表(Input-Output Table)

 .....................................................................16 (一)

 概念.......................................................................................................16 (二)

 基本结构................................................................................................17 (三)

 相关说明................................................................................................19 三、 上海市旅游业产业划分和统计口径....................................................................21 (一)

 关于旅游业的概念和产业划分 ................................................................21 (二)

 上海市旅游业产业划分的现行方法 .........................................................21 (三)

 本文对上海市旅游业产业划分和统计口径的处理方法 .............................22

 第三章 上海市旅游业产业发展现状概述.........................................................................25 一、 产业规模 ..........................................................................................................25 (一)

 增加值及增长率 .....................................................................................25 (二)

 增加值构成 ............................................................................................25 (三)

 旅游饭店、 旅行社规模及经营情况 .........................................................26 二、 产业地位 ..........................................................................................................26 (一)

 占 GDP 比重...........................................................................................26 (二)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28 (三)

 从业人员数量及劳动生产率....................................................................29 三、 消费市场 ..........................................................................................................30 (一)

 本地消费市场.........................................................................................30

 上海市旅游业产业关联度研究

 第 5 页 共 81 页 第 5 页 共 81 页 (二)

 外地消费市场.........................................................................................30 (三)

 境外消费市场.........................................................................................31 四、 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 .....................................................................................32 (一)

 旅游业发展对上海市国民经济发展的双重作用........................................33 (二)

 上海市国民经济发展对旅游业发展的促进作用........................................36

 第四章 上海市旅游业产业关联度指标分析......................................................................38 一、 上海市旅游业产...

篇四:旅游产业关联分析

态经济》    年第 期总第   期               我国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分析——基于     年中困投入产出表》房俊峰赵建强 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北秦皇岛      摘要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改善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以    年中国投入产出袁为数据来源运用投入产出法主要考察旅游业的投入来源、产出使用去向以及部门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在国民经济的关联互动中分析旅游业的投入产出特征所得结论对促进我国旅游业发展具有较强的政策意义。关键词旅游业产业关联投入产出分析文献引用房俊峰赵建强我国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分析—・基于《    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叽生态经济             。中图分类号    文献标识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  对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关联带动作用。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力发展旅游业对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    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      年中国投入产出表》   为基本数据来源对我国旅游业进行投入产出分析。从时间节点看    年是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二年又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前一年。从全国旅游总收入看    年旅游总收入增长       年增长   而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   年为      年为   预期    年旅游业总收入增长  。由此可见    年处于我图旅游经济发展的一个峰值点。从发展阶段看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日益增长的大众化、多样化消费需求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将在国民经济的关联瓦动中分析旅游业的投入产出特征以期促进其又好又快发展。 旅游业的界定及数据来源旅游业内涵丰富外延宽泛。而对于旅游业的界定素有广义认识和狭义认识之分在对旅游业进行分析时也常采取不同的途径。《国家旅游统计年鉴》是了解我国旅游业年度发展情况的权威性资料其主要内容包括年度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和入境旅游人数、入境外国游客主要特征、国际旅游 外汇 收入、国内旅游基本情况、地方接待入境旅游者情况、星级饭店摹本情况、旅行社基本情况、旅游企事业单位基本情况等共八个部分的统计资料【  。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难以将旅游业单列为一个行业部门以至我国    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  厂     —     取消了“旅游业”称谓代之以“旅行社业”。根据部门分类的解释旅游业即旅行社的活动指为社会各界提供商务、组团和散客旅游的服务包括向顾客提供咨询、旅游计划和建议、日程安排、导游、食宿和交通等服务以及导游活动。本文基本数据来源于      年中国投入产出表》。   年投入产出表参照    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将国民经济生产活动划分为   个部门编制有  部门与  部门的投入产出表。本文使用的是   部门投入产出表。      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参照以往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对‘旅游业”的处理方法将旅游业限定为旅行社业这涉基金项目河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          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           万方数据

 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与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原则本文不再展开。用旅行社业代替整个旅游业显然不适宜总量分析但在产业关联方面可以进行结构分析。本文基于分析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关联的目的并限于数据资料来源若无特殊说明将旅游业限定于旅行社业。通过《    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参提供的丰富的宏观经济信息对我国旅游业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 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由著名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惕夫          于    年提出是研究经济体系 国民经济、地区经济、部门经济、公司或企业经济单位 中各个部分之间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投入产出分析作为一种结构分析方法在利用投入产出表进行经济分析时需要计算投入产出表的各种系数包括直接消耗系数、中间需求率、中间投入率、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等。下文主要考察旅游业的投入来源、产出使用去向以及部门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我国旅游业的投入来源结构旅游业的投入来源分为中间投入与初始投入 增加值 。    年我国旅游业的总投入为      万元 等于总产出 其中中间投入为      万元增加值为      万元。旅游业的中间投入率即中间投入与总投入之比为    反映了旅游业在生产活动中对其他产业的依赖程度。一般而言中间投入率越高其产业增表    年旅游业对部分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序号序号部门系数部门系数餐饮业       批发零售业纺纵服装、鞋、      住宿业            帽制造业烟尊制品业铁路运输业           电信和其他信旅游业           息传输服务 软饮料及精制道路运输业    “      茶加 业保险业石油及核燃料       膀地产业电力、热力的                  加丁业生产和供应业环境管理业公共设施       租赁业日用化学产品                   管理业制造业孥业技术服务业 航空运输业            银行业、证券城『  公共 业和其他金融活动商务服务业       交通业              其他服务业       娱乐业       其他食品加』 业电子计算机制造业      印刷业和记录              媒介的复制业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        家具制造业      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新闻出版业             加值率越低但是对其他产业的带动能力越强。旅游业则属于“低附加值、高带动能力”的产业。在初始投入中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分别占    、   、    、    表明当前旅游业的劳动密集犁特征突出。从部门依赖角度看通过计算直接消耗系数 投入系数 可以定量考察部门间的依赖关系。直接消耗系数即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一产品 或产业 部门的单位总产出直接消耗的社会各产品部门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在旅游业的中间投入中涉及到   个部门中的  个部门。显著影响旅游业发展的  个行业 直接消耗系数大于       如表 所示包括制造业  个部门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个部门交通运输 个部门信息传输 个部门批发零售业 个部门住宿餐饮业 个部门金融业 个部门房地产业 个部门租赁商务服务业 个部门综合技术服务业 个部门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部门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个部门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个部门。其中居于前 位的是餐饮业、住宿业、铁路运输业、旅游业、道路运输业、保险业等上述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保险业是目前影响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性行业。而旅游业对提供智力及技术支持的教育、计算机服务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业等部门的依赖程度偏低 直接消耗系数分别为      、      、       。 我国旅游业的产出使用结构旅游业总产出的使用去向包括中间使用与最终使用其中中间使用为     万元旅游业的中间需求 使用率即中间使用与总产出之比为      表明作为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现代旅游业其生产性服务功能逐渐显现而最终需求率为      凸显了当前旅游业的最终需求特性说明旅游业对拉动内需具有重要的作用。最终使用包括最终消费支出与出口合计      万元其中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出口比例分别为   、    、    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占了绝大部分。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支出与城镇居民旅游消费总量之比约为   人均消费支出差距更大。进口为     万元净出口为     万元表明旅游是国际服务贸易的重要领域我国是全球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和客源国。旅游业的产出使用去向表明旅游业事关经济发展与民生工程。通过计算其他部门对旅游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可以考察其它部门对旅游业的依存关系。从行业依赖角度看   个部门需要旅游业作为中间投入覆盖了国民经济的所有部门。其中直接消耗系数大于      的有  个部门如表所示进行分类。  万方数据

 《生态经济》    年第 期总第   期               表 部分部门对旅游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分类系数第一产业第产业弟一广业   ...

篇五:旅游产业关联分析

收稿日 期] 2001- 02- 07[ 作者简介] 李江帆( 1951- ) , 男, 经济学博士, 中山大学 管理学院 特聘教授、 博士 生导师, 主 要研究方向: 第 三产 业经济、服务管理、 旅游经济等; 李冠霖(1964- ) , 男, 华南 师范大学 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讲师, 在职博士生, 主 要研究方向: 第三产业、 数量经济、 旅游经济等; 江波( 1959- ) ,男, 华南师范大学经管学 院副院 长, 副 教授、 在职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 第三产业、 公共经济、旅游经济等。¹ 广义旅游业是指为满足游客在旅游中对交通、通讯、浏览、 娱乐、饮食、住宿、购物、生活服务等需 求而提供服务或货 物的行业, 包括交通运输业、通 讯业、 生活 服 务业( 含 旅馆、 旅行 社、文 体 康乐 业等) 、饮食业、商业等行业中与旅 游者的消 费直接有 关的部分。

 狭 义旅游业是指为旅游活动提供游览、娱乐、住宿等服务的行业。º 狭义居民服务业包 括: ( 1) 非旅游 者消费的 居民服 务业; ( 2)租赁服务业; ( 3) 非旅游者消费的娱乐服务业; ( 4) 非旅游者消费的 信息咨询服务业; (5) 计算 机应用服 务业; ( 6) 其 他社会服 务业。

 按 第三产业普查资料的行业划分口径。» 狭义旅游业的主要行 业旅行社、 旅馆业数 据被列在/ 居民 服务业0 中。

 根据经验和行业数据分析假定: 第三产业普查资料口径的居民服务业增加值的 10% 、旅馆业的 100% 、旅行社的 100% 、娱乐 服务业的 1P3 和信息咨询服务业的 5% 是属于旅游消费的, 可求出广 东狭义旅游业 增 加值占 居民 服务 业( 按 投入 产 出表 口 径) 的比 重 为711 7% 。¼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状况、价格、服 务质量、 便利程度等, 都 会影响人们的旅行意愿, 进而影响旅游服务产品的销路, 但这只是交通运输业对旅游业的间接影响, 而不是 它本身 的 需求对旅 游服务销 路的直接影响。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分析) ) )以广东为例李江帆1, 李冠霖2, 江

 波2(11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广东 广州 510275; 21 华南师范大学, 广东 广州 510631)[ 摘

 要] 本文运用 投入产出 理论, 以广东省投入产出 表为依据, 对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效应作了 全面的 定量分析, 揭示了 旅游业的投入结构、 销路结构、 中 间需求率、 中间投入率、旅游业的波及线路、 影响力 及影响力 系 数、感 应度与感应度系 数、综合就业系 数、 综合资本系 数、价格波及效果等重要指标。[ 关键词] 旅游业; 产业关联; 产业波及[ 中图分类号] F5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5006(2001) 03- 0019- 07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 闲暇时间的增多和假日经济的蓬勃兴起, 我国旅游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影响越来明显。

 如何以全面、联系和发展的辩证方法, 准确地把握旅游产业与其他国民经济部门的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关系, 促进我国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因而成为新世纪宏观经济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以旅游发展居全国领先水平且有示范效应的广东省为例, 利用投入产出表对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效应作系统的定量分析, 通过揭示旅游业的投入结构、 销路结构、中间需求率、 中间投入率、旅游业的波及线路、 影响力及影响力系数、 感应度与感应度系数、 综合就业系数、 综合资本系数、 价格波及效果等重要指标, 旨 在为全国旅游经济研究提供有益的决策参数。旅游业可分成广义旅游业和狭义旅游业¹。

 因广义旅游业与其他部门交叉, 故分析产业关联和波及以狭义旅游业口 径为宜。

 产业关联和波及分析可以借助投入产出表进行。

 但统计部门编制的投入产出表没有把旅游业单列, 因此, 我们采取合并工业、建筑业和农业细项, 把/ 居民服务业0 分割为狭义旅游业和狭义居民服务业º等方法, 把广东 省 119 部门投入产出表( 1992 年) 改编为旅游业单列的 31 部门投入产出表( 略)», 并根据此表对旅游业作定量分析。

 若无特别说明, 本文的旅游业是指狭义旅游业¼, 价值指标为人民币 1992年价格。1

 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分析1. 1

 旅游业的投入结构旅游业要提供产出( 旅游服务产品) , 就需要人、旅

 游

 学

 刊

 TOURISM TRIBUNE第 16 卷

 2001 年第 3 期

 双月 刊

 €l ~

 财、物等资源的投入。

 游乐园需要使用劳动、 资本等生产要素, 并支付其使用代价( 工资、利息等) , 需购买电脑和软件、 游乐器械、电力、煤炭, 以及通讯、 交通、清洁、 管理等服务。

 这种投入之间的比例关系可用投入结构来表示。

 投入结构是指某产业部门为了进行生产从各产业( 包括本产业) 购进的中间产品,以及使用生产要素支付的费用的结构。

 它以中间产品的投入形式反映该产业与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生产技术上的联系和产业结构的变动。

 这种生产技术上的联系是用投入系数( 直接消耗系数) 来衡量的。其经济含义是某产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直接消耗各个产业部门的产品的数量。

 投入系数可以反映某产业的产品实现某一增长程度时, 其他产业的中间产品应相应增长到什么程度。

 它为国民经济部门的结构比例是否合理提供了 判别准则, 也为国民经济计划制定提供重要的经济参数。

 据笔者计算, 旅游业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投入系数如表 1。表 1

 旅游业对各部门的投入系数部门投入系数部门投入系数工业0 1 4245610 铁路货运业01 0014999金融业0 1 0794319 铁路客运业01 0012789建筑业0 1 0747243 水上货运业01 0010216综合技术服务业0 1 0429068 公路客运业01 0008248农业0 1 0366872 卫生事业01 0006502公用事业0 1 0186259 对外贸易业01 0003630邮电通讯业0 1 0141612 航空货运业01 0002228狭义旅游业0 1 0089831 科学研究事业01 0001424国内商业0 1 0088683 水上客运业01 0001203物资供销仓储业0 1 0071259 粮油商业0教育事业0 1 0049065 饮食业0房地产业0 1 0048951 体育事业0航空客运业0 1 0036732 社会福利事业0狭义居民服务业0 1 0035423 文化艺术广播电视业0保险业0 1 0026107 行政机关0公路货运业0 1 0016308

 按照投入系数, 国民经济各行业可分为三类:( 1) 产品被旅游业直接消耗较多的产业。

 工业、金融业、建筑业、 综合技术服务业、 农业、公用事业、 邮电通讯业。

 它们对旅游业的的投入系数均超过 01 01。( 2) 产品被旅游业直接消耗较少的产业。

 狭义旅游业, 物资供销 仓储业, 教育业, 房地产业, 航 空客运业, 狭义居民服务业, 保险业, 公路货运业, 水上货运业。

 它们对旅游 业的投入系数在 01 01- 01 001 之间。

 ( 3) 产品被旅游业直接消耗接近或等于零的产业。

 公路客运业、卫生事业、 对外贸易业、 航空货运业、科学研究事业、 水上客运业、 粮油商业、饮食业、体育事业、社会福利事业、 文化艺术广播电视事业、行政机关。应该说明: ( 1) 旅游业对交通、 通讯业的直接消耗量比较少, 只是说明我国旅馆业和旅行社办公所直接消耗的交通、 通讯服务在其投入结构中的比重较小。

 这不等于旅游服务引起的游客对交通服务的消费量也很少。

 ( 2) 粮油商业、饮食业、 体育事业、社会福利事业、文化艺术广播电视事业、行政机关对旅游业的投入系数为零, 是根据投入产业表中狭义旅游业对这些行业产品的中间消耗量为零算出的。

 它反映了 狭义旅游业可能没有以粮油商业、 饮食业、体育事业、社会福利事业、文化艺术广播电视事业的产品作为生产要素。

 至于政府行政机关的公共服务,从使用价值指标来看, 是被各行各业共同消费的, 理应在每个行业的投入结构中有一席之地。

 但从价值指标来看, 这些服务属于由国家财政拨款维持的公共产品, 不需要由其消费者付费消费, 这就使各行业对它的购买值( 消费量) 为零。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由此产生失真。

 广播电视业也有类似问题。11 2

 旅游业的销路结构表 2 旅游业对各产业 部门的分配系数产业部门分配系数产业部门分配系数工业01 050667水上货运业01 001151行政机关01 032077科学研究事业01 000906建筑业01 011332公路客运业01 000878金融业01 010726邮电通讯业01 000818狭义旅游业01 008983公路货运业01 000791物资供销仓储业01 007752公用事业01 000605教育事业01 007336文化艺术广播电视业01 000432国内商业01 006697粮油商业01 000381农业01 005670社会福利事业01 000187保险业01 005628铁路货运业01 000143综合技术服务业01 004998航空客运业01 000123狭义居民服务业01 003542体育事业01 000120对外贸易业01 003467铁路客运业01 000103房地产业01 001707水上客运业01 000020饮食业01 001221航空货运业01 000014卫生事业01 001165 第 16 卷

 2001 年第 3 期

 双月 刊

 旅 游 学

 刊

 TOURISM TRIBUNE€m u

 产品的销路结构是指产品的分配( 销售) 去向。它通过各部门的分配系数来度量。

 旅游业对某部门的分配系数, 就是旅游业分配( 销往) 给该部门消费的旅游服务产品占全部旅游服务产品的比重。

 通过分配系数可以知道旅游服务产品的流向及比重, 从而了解旅游业的发展受其他产 业的影响和制 约程度。

 据计算, 旅游业的分配系数如表2。

 表 2 显示, 旅游业分配系数较高的是工业、 行政机关、建筑业、金融业。

 分配系数中等的是狭义旅游业、 物资供销仓储业、 教育事业、国内商业、 农业、保险业、综合技术服务业、 狭义居民服务业、 对外贸易业、房地产业、饮食业、 卫生事业、水上货运业。

 分配系数较小的部门是科学研究事业、公路客运业、 邮电通讯业、公路货运业、 公用事业、文化艺术广播电视事业、粮油商业、社会福利事业、 铁路货运业、航空客运业、体育事业、铁路客运业、水上客运业、 航空货运业。由此可见, 从销路结构来看, 旅游服务产品的主要销路在生活消费市场, 次要销路在生产消费市场。居民旅游需求影响旅游服务产品的销量的 831 0% ;生产需 求仅影响 旅游服务产 品的 销量的 171 0% 。在生产要素市场中, 工业、行政机关、建筑业、 金融业的生产需求对旅游服务产品的销量影响较大; 狭义旅游业、 物资 供销仓储业、 教育事业、 国内商业、 农业、保险业、综合技术服务业、 狭义居民服务业、对外贸易业、房地产业、饮食业、卫生事业、水上货运业的生产需求对旅游服务产品的销量影响较小; 科研、 交通( 不包括水上货运) 、通讯、公用事业、 文艺广电、 粮油商业、社会福利、体育等行业的生产需求对旅游服务产品的销量影响极小。¹11 3

 旅游业的中间需求率和中 间投入率11 31 1

 中间需求率中间需求率是指国民经济对某一产业的产品的中间需求量之和, 与全社会对这一产品的总需求量( 中间需求量+ 最终需求量) 之比。

 换言之, 是某种产品被国民经济部门用作中间产品的部分占该种产品总量的比重。

 中间需求率越高, 表明该产业就越带有提供中间产品的性质。

 由于一个产业的产品不是作为中间产品, 就是作为最终产品, 因而, 中间需求率+ 最终需求率= 1。

 一个产业的中间需求率低,最终需求率必高, 因而这个产业也就越带有提供最终产品的性质。

 换句话说, 这个产业的产品更多的是用于最终需求, 或居民消费, 或投资消费, 或出口 。依据中间需求率, 就可比较精确地计算出各产业部门的产品用作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比例, 从而较准确地把握各 产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 的地位与作用。

 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中间需求率如表 3。表 3 各产业 部门的中间需求率º部门中间需求率部门中间需求率科学研究事业01 99916066公路客运业0 1 24669502综合技术服务业01 98800710农业0 1 22631516公用事业01 95115433建筑业0 1 20943964铁路货运业01 82185814狭义居民服务业0 1 16964023公路货运业01 82069535狭义旅游业0 1 16964023国内商业01 80407701教育事业0 1 13898131金融业01 77959595水上客运业0 1 10962623物资供销仓储业01 69695822房地产业0 1 10145443保险业01 67303945卫生事业0 1 07410940航空货运业01 63065652文化艺术广播电视业0 1 00000128邮电通讯业01 53293262粮油商业0水上货运业01 51829119饮食业0对外贸易业01 50908426体育事业0工业01 35556924社会福利事业0航空客运业01 31632486行政机关0铁路客运业01 31367615

 从 表 3 可 知, 旅 游 业 的 中 间 需 求 率 为01 16964023。

 这表明, 大约有 171 0% 的旅游 服务产品被国民经济各部门用作中间产品投入生产消费;约 831 0%的旅游服务产品被用作最终产品, 投入居民消费或旅游出口 。

 这说明, 旅游服务不仅可以作为服务消费品被居民用于生活消费, 还可以作为服务型生产要素, 被三大产业用于生产消费。

 它是一种以生活消费资料属性为主、生产资料属性为辅的非实物产品。

 旅游业及其涉及的居民服务业、客运业、饮食业, 都属最终产品主导型产业。

 还可推知,各种客运方式按其服务被非公务游客消费的比重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水路客运 )公路客运 )铁路客运)航空客运; 公务游客的排序相反。

 各种货运方式按其服务被生活消费的比重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水路货运)航空货运 )铁路货运 )公路货运; 生产消费的排序则相反。11 31 2

 中间投入率¹º表中的中间需求量已扣除/ 调进0 和/进口0 部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状况、价格、服务质量、便利...

篇六:旅游产业关联分析

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ISSN 1673-5072,CN 51-1699/N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网络首发论文

 题目:

 长三角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及与旅游产业关联性分析 作者:

 莫林丽,余佳华,李光慧,夏韦 收稿日期:

 2022-01-10 网络首发日期:

 2022-04-22 引用格式:

 莫林丽,余佳华,李光慧,夏韦.长三角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及与旅游产业关联性分析[J/OL].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51.1699.n.20220420.1755.004.html

  网络首发:在编辑部工作流程中,稿件从录用到出版要经历录用定稿、排版定稿、整期汇编定稿等阶段。录用定稿指内容已经确定,且通过同行评议、主编终审同意刊用的稿件。排版定稿指录用定稿按照期刊特定版式(包括网络呈现版式)排版后的稿件,可暂不确定出版年、卷、期和页码。整期汇编定稿指出版年、卷、期、页码均已确定的印刷或数字出版的整期汇编稿件。录用定稿网络首发稿件内容必须符合《出版管理条例》和《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学术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和先进性,符合编辑部对刊文的录用要求,不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及其他侵权行为;稿件内容应基本符合国家有关书刊编辑、出版的技术标准,正确使用和统一规范语言文字、符号、数字、外文字母、法定计量单位及地图标注等。为确保录用定稿网络首发的严肃性,录用定稿一经发布,不得修改论文题目、作者、机构名称和学术内容,只可基于编辑规范进行少量文字的修改。

 出版确认:纸质期刊编辑部通过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签约,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出版传播平台上创办与纸质期刊内容一致的网络版,以单篇或整期出版形式,在印刷出版之前刊发论文的录用定稿、排版定稿、整期汇编定稿。因为《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网络连续型出版物(ISSN 2096-4188,CN 11-6037/Z),所以签约期刊的网络版上网络首发论文视为正式出版。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https://igne.cbpt.cnki.net/

  收稿日期:2022-01-10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SK2021A0539);皖西学院 2021 年度校级人文重点项目(WXSK202104);六安市发展研究院、皖西学院大别山绿色发展研究中心招标课题(WXZB202105) 作者简介:莫林丽(1989—),女,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旅游规划与开发研究。

 通信作者:莫林丽,403601747@qq.com

  长三角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 及与旅游产业关联性分析 *

  莫林丽

 余佳华

 李光慧

 夏韦

 (皖西学院环境与旅游学院,安徽六安 237012)

 摘 摘 要:

 通过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官网搜集整理长三角区域内三省一市共 593 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借助 GIS 空间分析技术,应用最邻近点指数、核密度等方法对其等级结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①长三角区域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占比 22.93%,数量最多,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最少,为总量的 3.71%。②长三角整体区域和各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均呈集聚分布格局;从类型来看,除传统舞蹈类呈均匀分布外,其他九种类型非遗均呈集聚分布状态;③长三角区域非遗项目在各省域空间分布上呈显著差异性,总体呈“四核多点”的分布格局;各类型非遗资源分布亦呈现出不同特征,地域差异明显。④长三角区域非遗分布与资源禀赋度和旅游产业化程度之间系数检验显著,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中的外汇收入这一指标系数检验不显著。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旅游产业;关联性;长三角区域 中图分类号:F592.99

  文献标志码:A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财富,非遗的空间分布是人类活动在地理区域和时空尺度上的投影,可以较直观的反映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和意识形态。作为旅游供给的重要内容,非遗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对于旅游目的地产品的开发、竞争力的提升以及旅游发展战略的选择都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国外学者对于“非遗”的研究多以定性分析为主,内容集中于非遗概念的界定与特性 [1] 、非遗保护的重要性 [2] 、地域性非遗保护 [3] 等问题,从地理学角度研究的较少。国内学术界从地理空间领域对非遗进行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一,将某一具体类型的非遗 [4-8] 或以全国、省(市)等不同尺度区域内 [9-11]的非遗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分布特征与成因。二,基于区域内不同历史时期的非遗数据,分析非遗资源的时空演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12-15] 。三,非遗的地理空间分布与旅游响应研究 [16-19] 。纵观国内研究发现,学者多从全国范围或独立的省级行政区尺度空间对非遗分布进行研究,较少有跨省域角度 [20-22] 的研究。

 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背景下,共同推进长江三角洲跨区域文化旅游发展、加强跨区域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开发、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成为江浙皖沪三省一市新时期新的历史任务。长三角区域文化底蕴深厚,被赋予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文化基因,且区域内三省一市对江南这一文化基因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因此,文化产业一体化先行成为带动经济一体化进而形成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的有效探索。长三角区域非遗资源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的江南文化特色,国家级非遗项目数也达到全国总数的 16.42%,作为地域文化基因的有机组成部分、跨区域协调互动的“软纽带”,对其进行深入挖掘与合理开发,不仅为长三角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路径,也为区域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和发展提供了动力。本文分别以江浙沪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为主题在中国知网进行文献检索,得到从单一省域尺度研究文献浙江省 1 篇、江苏省 2 篇、安徽省 8 篇,上海市 0 篇;而尚无从长三角区域整体视角的研究文献。因此,本文以文旅融合和长三角一体化为研究背景,以地理学和旅游学为研究角度,以 GIS 空间分析作为研究方法,对长三角区

 网络首发时间:2022-04-22 09:56:14网络首发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51.1699.n.20220420.1755.004.html

 域 593 项国家级非遗项目进行整理,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与规律,以期为非遗和旅游的协调发展及良性互动提供科学依据与参考,从而有效促进整个区域协作发展新格局的形成。

 1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长三角位于中国大陆东部,在我国实现全面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重要意义。从自然地理概念来说,该区域是长江和钱塘江在入海口冲积而成的三角洲,由于长三角冲积平原是一个逐渐成陆的过程,其地理区位也在不断变化。2019 年 12 月,随着区域“一体化纲要”的出台,长三角在政区地理概念上也发生了变化,江、浙、皖、沪三省一市全部区域均在规划范围之内,面积达到 35.8 万平方公里。随着规划范围的变化,其城市地理概念也从单中心超大城市发展为城市群,目前形成以江苏省南京等 9 市、浙江省杭州等 9 市、安徽省合肥等 8 市以及上海市共 27 个城市为中心区,辐射周边共 41 个城市的都市绵延带。而就文化地理概念而言,长三角文化包含了传统的吴越文化、江南文化、徽州文化以及注入时代精神的海派文化等,不同的文化元素在该区域孕育厚植了多元独特的文化瑰宝,文化遗产数量丰富且种类繁多。

 1.2 数据来源 非遗数据来源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http://www.ihchina.cn/)。包含长三角区域国家级第一批到第五批、涵盖从Ⅰ-民间文学到Ⅹ-民俗(含扩展项目)共十大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共 593 项。基于官网所提供的各非遗项目保护单位,通过 Google Earth 获取坐标,采用 1:400 万地图进行数据分析。旅游景区数量来源于各省文化和旅游厅(局)信息公开数据,并从近几年三省一市统计局公布的统计公报获取其他旅游相关数据。

 1.3 研究方法 1.3.1 空间结构分析 利用 ArcGIS10.3 软件中 Average Nearest Neighbor 工具,根据经纬度将每个非遗项目抽象地看作是区域内的一个点,采用最邻近点指数(ANN)对各点状要素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和聚集特征进行研究 [23] 。其公式为:

 DDEOANN 

 (1)

 式中: Do 代表平均观测距离, D E 代表预期平均距离。当 D o = D E ,即 ANN=1,区域非遗项目呈随机分布状态;当 Do > D E ,即 ANN>1,非遗项目趋向于分散分布;当 D o < D E ,即 R<1 时,非遗项目呈集聚型分布。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长三角区域非遗项目的分布,将其空间集聚状况可视化,利用 Arcgis10.3 中的核密度分析工具进行制图表达,从宏观层面对长三角区域非遗项目的空间分布密度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对不同类型的非遗项目进行具体的空间密度分析。核密度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hx( knh1) x ( fn1 ii X

  (2)

 式中:X i 代表第 i 个非遗项目坐标位置,h 代表搜索带宽阀距,n 代表区域内非遗总数量。f(x)值越大,非遗项目越密集,f(x)值越小,非遗项目越稀疏。

 1.3.2 产业关联性分析 为进一步探究长三角区域非遗分布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关联性,利用 SPSS 统计分析中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以非遗项目为因变量,以区域旅游资源禀赋情况 [24] 、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产业化程度作为变量,探究长三角区域非遗的空间分布与区域旅游发展的关联性。其中,旅游资源禀赋程度通过区域内国家级旅

 游景区的数量进行量化测算,公式如下:

 R=5.0N 5 +2.5N 4 +2.0N 3 +1.5N 2 +1.0N 1

 (3)

 式中,R 代表区域旅游资源禀赋情况,N 1-5 分别代表 1A-5A 级旅游景区数量 [25] 。

 2 长三角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分析 2.1 长三角区域非遗类型结构分析 本文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对非遗进行的十大分类为标准,对长三角区域非遗类型进行统计,结果见图 1。从类型上看,长三角区域非遗项目涵盖到名录中的全部 10 种类型,但各类型所占比例有所不同,且差异较为明显:传统技艺类在区域非遗项目中所占份额最高,为 22.93%,共 136 项。原因在于,一方面,自南宋以来,这里就是我国的经济文化中心,传统手工业发展迅速,且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外贸需求的推动下,很多传统手工艺重新焕发了生机 [26] ;另一方面,传统技艺类项目多与民众的饮食、服装、生计等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参与者和传承人相对较多,故数量最多。其次是传统美术、传统戏剧和民俗类,分别为 80 项、79 项、62 项,占总量的 13.49%、13.32%、10.46%;传统音乐、曲艺、民间文学、传统舞蹈所占比分别为 9.11%、7.59%、7.08%和 6.91%;传统医药类相对较少,为 5.40%,该项目对知识要求较高,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特别是中医药的传承断层问题导致中医药传承人较少,项目申报困难。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最少,所占比例仅为 3.71%,主要源于该类项目对于习练者的体力和脑力有较高的要求,其观赏性高于参与性,传承难度系数较大,且古代人们强身健体意识相对淡薄,因此项目数量最少。

 图 图 1 长三角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结构特征 2.2 长三角区域非遗空间分布特征 2.2.1 长三角区域非遗空间分布类型 对整个长三角区域非遗项目进行最邻近距离测算,返回的相关数值见表 1,其中平均观测距离 DO 为4.602km,预期平均距离 DE 为 13.973km,代入公式(1)计算出最近邻指数值 NNR=0.33<1,因此长三角区域

 非遗项目在空间分布上总体呈现典型的集聚型分布。根据表 1 可知,长三角区域各省域空间内 NNR 值也均小于 1,呈集聚型分布,且 z 得分低,p 值均为 0,表明非遗在各省(市)内分布不均衡,在部分区域显著聚集,而在浙江省内体现最为明显。

 表 表 1 长三角区 域各省市非遗空间分布邻近指数 指标 长三角区域 浙江省 江苏省 上海市 安徽省 平均观测距离(米)

 4602.22

 1869.66

 6829.59

 1869.66

 10199.78

 预期平均距离(米)

 13973.34

 11715.23

 13740.44

 11715.23

 20562.15

 最邻近指数(NNR)

 0.33

 0.16

 0.50

 0.64

 0.50

 Z-SCORE -31.216407 -25.824426 -12.170862 -25.824426 -9.592659 P-VALUE 0 0 0 0 0 分布类型 集聚型 集聚型 集聚型 集聚型 集聚型

 采用相同方法进一步对不同类型非遗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得出表 2。根据表 2 可知,只有传统舞蹈类最邻近指数 NNR>1,呈均匀型分布;其他九种类型非遗最近邻指数均不超过1,呈集聚型分布。由于平均最近邻指数越小,聚类程度越高,平均最近邻指数越偏近于 1,所表现的模式越趋向于均匀或随机,集聚程度也就越低。NNR 数值最小的是传统美术类(0.56)和传统技艺类(0.61),且 p 值为 0,说明这两类聚集程度最高,在空间上呈现出显著聚集状态,曲艺 NNR 值为 0.66,聚集程度仅次于前两类;传统美术类和技艺类,民间文学、传统戏剧、传统体育指数相同,均为 0.76,传统音乐类和传统医药紧随其后,指数分别为 0.89 和 0.92,差不多接近于 1,其聚集分布的显著程度比前几类要低一些。

 总体而言,长三角内全部非遗项目在整个区域空间及各省(市)域空间上都呈现出显著的集聚性分布状态,但不同类型非遗项目的集聚程度存在一定差异,这与各地区经济发展、文化底蕴以及不同类型非遗项目的传承难易度和特点有很大关系。

 表 表 2

 长三角区域不同类型非遗空间分布邻近指数 数 指标 D O (m)

 D E (m)

 NNR

 Z-SC...

篇七:旅游产业关联分析

势蓬学浚学攫2007攀筹6期· l S3·我国旅游业产业关联度分析黄远水,宋子千r华侨太学旅游学院,福建泉州362021;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0871)摘要:按照产韭经济学的观点,正确衡量旅游业昀产韭地位和旅游韭曲产业关联度,摩当采用产业影响力和感成度及其系数,但李江帆撵的研究采用狭义旅游业口径,研究结果表明旅游业感应度较低,不能套面反映旅游韭的荧联作震。本文以旅游赣渍费搀残荛基硪,提窭了一令谤冀广义旅游照产壁关联发瓣方法,襞究簦栗表明:藏游韭产韭关联发是较强的。关键词:旅游业;产业关联庹;狭义旅游业;广义旅游业;旅游者消费构成‘巾圈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謦:1009—4970( 2007) 06—0183—02牧禳鑫期:2007—10一19作者简介:黄邋水( 1964一) ,男,福建厦门人,华侨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臂理学博士,剐教授,主要从事旅游开发规划与旅游景嚣管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俸。柬予予( 1974一) ,男,潍南隆回人,北京大学繇壤学院博士君,北京联舍必学攘游学貌劫理磅究黄,串鏊拄会辩学藐旅游磺究孛,奄特约磷究员。.一、衡囊旅游堑戆产盟关联度:、广义旅游整和狭义旅游壁很多文献中都有旅游业具有较街产业关联虎这个说法。假如何衡量旅游韭的产她关联度不见得都有蔗确的理解。壤这里我们蒋先要澄渍一辩缀有代表佳鹩认识,辘是有一些学者用旅游业构成的复杂性来说明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度很缀。如高响鸣认为:从两个方面的“ 构成” ,我们也可以看出簸游整产堑美联度秘特征:( 1>旅游载人豹毒霉戒。1998年我嗣的国际旅游( 外汇) 收入构成中,长途交通31.85亿美元,虑25.396。其中民航外溅收入占17,896;铁路蠢2.696;轮艇鑫2。396。( 2) 藏游金鼗粒资产稳残。铹魏在1995年,我萤锫级旅游局赢属旅游企业的资产总额442.2亿冗。其中旅游海外饭店资产总额为231.0亿元,率船公司为30.6亿元,赛燹公霭兔43。2{夏嚣,簸舞棱秀64。5亿元,其稳金堑秀72。9亿元。笔者引述上面一大段文字的目的是为了说明:他提剃的两个方丽的“ 构成” 其实只是指出了旅游业构成的复杂瞧,或者致受深层次说,旅游产暴熬笈杂毪。我弱霉浚萎l 这种复杂性说明旅游业的涉及面广,而不能用来说明旅游业韵产业关联度很强。因为一个产业内部构成的复杂性与它对灏民经菠戆带动作露没套壹接豹联系。按照产救经济学的髓点,正确衡爨旅游业的产业地位成用旅游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系数。任何一种产业活动通过产韭之阀樱匿联结憨波及绩果,必然影嚷纛受彩嚷于其德产监的生产活动。一释产监影响其德产监的程度叫影响力,爨其他产业影响的程度叫感应度。如果把这种程度系数化,就得劭影响力系数和感波系数。彩峨力系数秘感应度系数凳分析产踅关联度的两个重要指标。霹利用授入产出表}}算得到。正如前文提到的,一般认为旅游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度。但是对旅游业藏屡界定不弼,其产业关联度也会有所不弱。最蔫名懿旅游潼层次翅分方法是Sm i th约层次翻分法。Sm i th将旅游业划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旅游业是指这样一些企业的总和,如果不存在旅游,这些企业就不会存禚;第二层次旅游鲎蘩撂逸撵一些金照懿慧纛,煞莱不存在旅游,这些企业就会显著衰退。李江帆等的层次划分法和上述层次划分方法有类似之处,并且考虑到了传统产业划分问题,翔交逶运辕整在Sm i th戆蔻分方法孛霆予狭义层次,在摩汪帆等的划分方法中梦IJ 入广义层次,捆为交通运输业长期以来就是一个独立的产业。他们认为:广义旅游业是指为游客在旅游孛对交逶、逶嘏、游览、娱乐、饮食、住密、魏搀、生嚣服务等需求裾提供服务或货物的行熊,包括交通运输监、通讯业、生活服务业( 含旅馆、旅行社、文体康乐业等) 、饮食业、商业等行业审与旅游者的消费直接鸯关的部分。狭义旅游娥是为旅游滋动挺揆游筵、娱乐、佳镦等驻务戆符踅。李汲帆等利用上述划分对旅游业的产舭关联度作丁分析,可以说是将旅游她产业关联度研究大大向前推了一步。毽氇分揆旅游盈懿产踅关联度辩溪戆是狭义疆径,嚣魏弗不能反映旅游业的全都关联性质。三、狭义旅游她的产业关联度李江帆等认为广义旅游业与其它都门交叉,故分析产业关联和波及以狭义旅游业口径为宜。而他们所指的狭义旅游韭是攫为旅游活动提供游览、娱乐、住宿等凝舞斡行鼗,主要又指旅行柱与旅镶妲。李江椒等利焉1992年广东省投入产出表对广东省的狭义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作了 万方数据

 · 184·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分析。其结果是:狭义旅游业的影响力为3.1233,影响力系数为1.4745,在全部3l 部门中排列第4位,仅小于对外贸易业( 影响力为4.5119,影响力系数为2.1300) 、社会福利事业( 影响力为3.3008,影响力系数为I.5583) 、工业( 影响力为3.2323,影响力系数为1.5259) ,这说明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力是较大的;狭义旅游业的感应度为1.3451,感应度系数为0.6350。在全部31个部门中排列第7位,但其感应度系数小于l ,说明它对国民经济变动的感应程度低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平均水平。李江帆等还对旅游业的综合就业系数、旅游业对就业和GDP的推动、旅游业的综合资本系数和价格波及效果等做了分析。他们的最终结论是:旅游产业存在着很强的产业关联性,消费互补性和产业影响力。四、广义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度由于李江帆等对旅游业做了一个严格的狭义界定,因此我们对他们的结论还需做进一步分析。如果我们将旅游业的范围扩大,将与旅游关系密切的饮食业、航空客运业、水上客运业、公路客运业、国内商业、邮电通讯业、铁路客运业等的一部分也视为旅游业的话,旅游业的影响力和感应度及其系数将有一些变化。首先我们分析广义旅游业的影响力及其系数。分析之前我们先明确一下影响力的含义。比如说,李江帆等测算出狭义旅游业的影响力为3.1233,这是说狭义旅游业每增加1元消费,将会带动国民经济总产出增加3.1233元。现在我们从广义角度分析旅游业的影响力。旅游收入增加1元,这1元消费将分散在很多行业,我们按消费结构对各行业从这1元消费中占得的份额进行计算。根据国家旅游局的抽样调查,2000年入境过夜旅游者的花费构成情况是:长途交通费占总花费的31.296,游览费占2.9%,住宿费占15.5%,餐饮费占8.9%,娱乐费占9.0%,购物费占17.3%,邮电通讯费占3.2%,市内交通费占2.696,其他费用占9.4%。由于李江帆等已从居民服务业中分割出狭义旅游业,我们将游览、住宿、娱乐归入狭义旅游业,即认为狭义旅游业消费比重为27.4%。按照上述比例,旅游收入增加1元,意味着长途交通增加0.312元、狭义旅游业27.4元、餐饮0.089元、购物0.173元、邮电通讯0.032元、市内交通0.026元、其他0.094元。由于上述数据中长途交通未做具体划分,我们可根据李江帆等提供的数据,将航空客运业、水上客运业、公路客运业、铁路客运业的影响力的平均值作为长途交通的影响力,则有长途交通影响力为2.2063,长途交通消费增加0.312元,可带动国民经济总产出增长0.312× 2.2063=0.6884元。类似地,餐饮0.089 X2.7736=0.2469元;购物0.173×1.7924=0.3101元;邮电通讯0.032X1.7781=0.0569元;市内交通按公用事业计,则有市内交通带动增长为0.026X2.0736=0.0539元。狭义旅游业按3.1233计,则有狭义旅游业带动增长为0.274x3.1233=0.8558元。我们将上述带动增长累加起来就可得旅游业增加1元消费可带动国民经济总产出增加2.2120元。也就是说从广义角度分析旅游业的影响力为2.2120。显然低于狭义旅游业的影响力。进一步我们可算得旅游业的影响力系数为1.2120。这表明旅游业的影响力低于狭义旅游业,但高于平均水平。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感应度与感应度系数。李江帆等算得狭义旅游业感应度系数为0.6350,说明狭义旅游业的感应度较低。李江帆等对此感到意外,在文中注释写到:“ 狭义旅游业的感应度系数相对低,出乎意料,其数据和原因有待核实和分析。一般认为,旅游服务的收入需求弹性高于l ,故会以高于收入水平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的速度增长。但这里的旅游业=旅馆业+旅行社,与旅游服务还不完全一回事。” 这最后一句话其实就说明了狭义旅游业感应度低的原因。与分析影响力一样,我们首先也明确一下感应度的含义。狭义旅游业感应度为I.3451,这说明所有部门都增加1元最终消费时,要求狭义旅游业生产1.3451元。现在我们从广义角度进行分析,则旅游业不仅包括狭义旅游业,还包括饮食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邮电通讯业等。当所有部门都增加1元最终消费时,要求狭义旅游业生产1.3451元、饮食业1元、航空客运业1.1060元,铁路客运业1.0445元、公路客运业1.0290元、水上客运业1.0040元、国内商业2.4277元、邮电通讯业1.3088元。我们假设饮食业的2096、航空客运业的80%、其它客运业的25%、商业的3%、邮电通讯为业的7%。狭义旅游业的10096均是为旅游者服务的。则当所有部门都增加1元最终消费时,要求旅游业生产20%X1+8096x1.1060十2596× 3.0775+396× 2.4277+796x 1.3088+100%× 1.3451=3.3637元。迸一步我们可算得感应度系数为1.5881。可见,从广义角度分析旅游业的感应度已大大超过全部产业平均水平。李江帆等的“ 出乎意料” 也就得到解释。上述分析是在李江帆等的分析基础上进行的,因此使用的也是广东省的资料,另外消费结构采用的是入境过夜旅游者抽样调查资料,同时资料不具截面性质,因此分析结果会有一定偏差,但基本结论是对的,分析方法也具科学性和实用性。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就可以下结论了: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度确实是较强的。参考文献:[ 1] Stephen L.J .Sm i th,M easurem entof Touri sm ’s Econom i esIm pacts。Annal sof Touri smResearch,V01.27,N o.2,pp530—531,2000.[ 2] 李江帆等.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分析——以广东为例[J 】.旅游学刊,2001,(2).[ 3] 宋子千。郑向敏.旅游业产业地位衡量指标的若干理论思考[J 】.旅游学刊,2001,(4).[4]史忠良.产业经济学【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 5] 戴伯勋。沈宏达.现代产业经济学[ M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责任编辑李继峰】

 万方数据

篇八:旅游产业关联分析

投入产出模型的新疆旅游产业关联分析

  【摘 要】

 本文利用新疆 2007 的投入产出表,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对新疆旅游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效应进行定量分析, 发现新疆旅游业自身的投入产出联系非常密切, 而且新疆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明显大于受到国民经济发展后的拉动作用。

 【关键词】

 旅游业; 投入产出模型; 产业关联效应; 产业波及效应

 一、 引言

 新疆经济虽落后, 但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近年来, 其旅游业发展势头非常强劲, 其产业关联、 带动效益日益凸显。

 但对新疆旅游产业进行系统的、 定量的分析较少, 本文利用新疆 2007 年投入产出表,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 对新疆旅游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效应进行最新的定量分析, 旨在揭示新疆旅游业与其相关产业之间的内在结构关系, 为正确评估新疆旅游业经济效应、 制定科学的区域旅游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提供依据。

  二、 旅游产业投入产出分析

 (一)

 新疆旅游产业关联效应分析

 分析产业关联通常从产业的投入结构、 产出结构、 中间需求率和中间投入率等方面着手。

  1. 新疆旅游业的投入结构

 表 1 旅游业对其他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前十)

  部门 直接消耗系数

 住宿业 0. 0995

 环境管理业 0. 0937

 公共设施管理业 0. 0937

 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 0. 0897

 石油及核燃料加工业 0. 0809

 租赁业 0. 0448

 餐饮业 0. 0256

 道路运输业 0. 0241

 保险业 0. 0104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0. 0052

 由表 1 计算结果可以得出新疆旅游业消耗最大的几个部门有住宿业、环境管理业、 公共设施管理业、 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 石油及核燃料加工业、 租赁业、 餐饮业、 道路运输业、 保险业。

 他们对旅游业的投入系数均超过 0. 01, 即旅游产业每增加 1 万元的产品, 对这些产业的消耗均在 100 元以上, 说明旅游业与这些部门的经济技术较密切, 对这些产业的直接依赖或者牵引作用很大。

  2. 新疆旅游业的产出结构

 表 2 旅游业对其他产业的直接分配系数(前十)

  部门 直接分配系数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0. 3036

 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 0. 0923

 专用化学产品制造业 0. 0499

 其他通用设备制造业 0. 0452

 医药制造业 0. 0422

 电线、 电缆、 光缆及电工器材制造业 0. 0369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0. 0365

 其他食品制造业 0. 0334

 塑料制品业 0. 0331

 汽车制造业 0. 0210

 由表 2 计算结果可知, 新疆旅游产业的直接分配系数较高的产业分别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 专用化学产品制造业,他们均属于第二产业, 其直接分配系数分别为 0. 3036、 0. 0923、 0. 0499,即旅游业每生产万元价值的服务商品, 这些产业部门需消耗旅游业的中间投入分别是 3036 元、 923 元、 499 元。

 可见, 新疆旅游业的发展受这些部门的影响和制约, 这些部门的生产需求直接影响到旅游业产品的销路, 因而他们的发展对旅游业的直接拉动作用大。

 相反, 新疆第一产业对旅游业的直接生产消费需求程度很低 0. 00009, 拉动作用不大, 第三产业居中。

  3. 新疆旅游业的中间投入与中间需求

 (1)

 中间投入率

 新疆旅游业中间投入率为 0. 5888, 表明新疆旅游业总产出中约 60%来源于中间投入, 约 40%来源于产业增加值, 因此新疆旅游业是属于中间投入大而附加值低的产业部门。

 换言之, 新疆旅游业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其他产业的产品作为中间投入的生产要素。

 因此, 在国民经济中属于后续产业,与其先行产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性, 因而发展旅游业会拉动相关产业的

 发展。

  (2)

 中间需求率

 新疆旅游业中间需求率为 0. 0119, 即旅游业的产品只有约 1. 2%被用作国民经济某个产业部门的生产要素, 约 98. 8%被当作最终产品投入到居民消费或被区外消费, 因此旅游产业属于中间需求率较小的产业部门。

 说明新疆旅游业的产品以最终使用为主。

  (二)

 新疆旅游产业波及效应分析

 产业波及效应主要通过感应度和感应度系数、 影响力和影响力系数等指标定量分析。

  1. 旅游业的感应度及感应度系数

 旅游产业感应度为 1. 49559, 表明国民经济每个部门产出都增加 1 元,旅游业的产出将增加 1. 49559 元; 但新疆旅游业的感应度系数仅为 0. 5147,低于全部产业的平均水平, 说明新疆旅游业受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较弱。

  由计算可知, 旅游业受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 专用化学产品制造业这三个部门感应程度较高。

 从整体来看, 旅游产业受第一产业的感应度为 0. 0370, 受第二产业的感应度为 1. 3321, 受第三产业的感应度为 0. 0068, 也就是说, 旅游产业主要受第二产业发展的影响, 其次为第一产业, 第三产业对旅游业的影响并不大。

  2. 旅游业的影响力及影响力系数

 新疆旅游产业的影响力为 2. 66352, 表明旅游业每增加 1 元的最终产品生产, 就会推动国民经济总产出增加 2. 66352 元。

 新疆旅游业的影响力

 系数为 0. 673, 说明旅游产业的影响力在全部行业中居平均水平以下。

  由计算结果可以得出, 旅游业对住宿业、 环境管理业、 公共设施管理业、 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 石油及核燃料加工业、 租赁业、 餐饮业、道路运输业、 保险业等行业的影响力较高。

 总体来说, 旅游产业对第一产业的影响力为 0. 03300 对第二产业的影响力为 0. 81432, 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力为 1. 81620, 说明, 旅游产业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力最大, 其次是第二产业, 对第一产业的影响力较小。

  表 3 2007 年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

 部门 感应度系数 影响力系数

 农业 0. 9008 0. 9528

 采选业 1. 5079 0. 7905

 制造业 2. 2421 1. 3283

 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0. 7856 0. 9299

 建筑业 0. 5312 1. 359

 交通运输邮电软件业 0. 8956 1. 1471

 批发零售、 住宿餐饮业 0. 8266 0. 89

 金融房地产租赁业 1. 0691 0. 8833

 旅游业 0. 5147 0. 673

 其他类 0. 7265 1. 0461

 三、 研究结论

 1. 新疆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大于其受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旅游业发展应该采取主动发展的模式。

 2. 无论从消耗系数、 分配系数, 还是从影响力系数、 感应度系数, 都可以看出新疆旅游业自身的投入产出联系非常密切, 加强旅游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有利于旅游业自身的发展及产业地位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崔峰, 包娟. 浙江省旅游产业关联与产业波及效应分析[J]. 旅游学刊, 2010(3):

 13-20.

  [2] 于庆年. 丹东市区旅游产业调查与投入产出分析[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2(11)

 .

  [3] 潘建民, 李肇荣, 黄进. 旅游业对广西国民经济的贡献率研究[A].张广瑞, 魏小安, 刘德谦. 2002~2004 年中国旅游发展:

 分析与预测[C].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

  [4 刘起运. 关于投入产出系数结构分析方法的研究[J]. 统计研究,2002(2):

 134-140.

  作者简介:

 程波华(1986-), 男, 江西抚州人, 新疆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管理统计。

篇九:旅游产业关联分析

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年 4 月 ,第 34 卷第 2 期 ,Apr. ,2004 ,Vol. 34 ,No. 2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收稿日期 :2002212223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101008)  作者简介 :马晓龙(19762) ,男 ,河北承德人 ,西北大学硕士生 ,从事旅游规划研究。高级别旅游景区的关联性分析以中国 4A级旅游区(点)为例马晓龙 ,杨新军(西北大学 城市与资源学系 ,陕西 西安   710069)摘要 :目的   把握高级别旅游景区与旅游产业之间的关系 ,为区域旅游业发展寻求适度规模和合理方向。方法   选取 3 种不同指标 ,分别利用最临近点指数和线性回归的方法对 4A 级旅游区(点)的空间特征和关联关系进行测度。结果   以陕西省为实证的研究表明 ,4A 级旅游区(点)在空间上呈凝聚分布 ,与代表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各个指标之间均存在明显关联关系。结论   高级别旅游景区在拉动旅游就业、 旅游产业发展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不同地区要根据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差异化发展策略 ,以实现旅游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关   键   词:高级别旅游景区 ;4A 级旅游区(点) ;产业关联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02274 Ⅹ(2004)02202332051   4A 级旅游区(点)概述2000 年 11 月 ,国家旅游局旅游区(点) 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开始对全国范围内的旅游景区进行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该项工作旨在加强对旅游区(点)管理 ,提高旅游区 (点) 服务质量 ,维护旅游区(点)和旅游者合法权益 ,促进我国旅游资源开发、 利用和环境保护。按照 ( G B/ T 1777521999)《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的标准 ,以及依据 “服务质量与环境评价体系” 、“景观质量评价体系” 和“游客意见评价体系” 的得分数 ,将参评景区(点) 的级别化分为 1A ,2A ,3A ,4A 等 4 个级别。其中 ,4A级旅游区(点)综合反映了旅游景区景观质量、 环境质量和服务质量 ,涵盖了目前国内管理水平高、 服务质量好、 资源品位强、 市场知名度大、 影响范围广的景区。它是国家旅游局向海内外市场促销的主要产品 ,代表了我国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地建设的最高水准 ,反映了我国旅游业最高接待能力和最好服务水平。目前 ,4A 级旅游区(点) 共有 361 处 ,在全国各省区(不包括港、 澳、 台地区)的分布 ,如图 1 所示。图 1   各省区 4A 级旅游区(点)数Fig. 1  The distribution of 4A grade tourism area(spots)

 2   4A 级旅游区( 点) 与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的空间关联分析2.1   4A级旅游区(点)空间特征的描述2.1. 1   基本假设   假设 1 :将 4A 级旅游区(点)在大尺度空间中的分布抽象为点状要素 ,假设各点分布于所在县域的县城位置。假设 2 :当景点以面状或线状形式出现、 横跨多个县域时 ,假设其主要入口处所在县域的县城为其所在位置。假设 3 :当若干个 4A 级旅游区(点)在同一县域出现时 ,景点之间距离对游客空间行为几乎没有影响 ,假设它们之间的距离为 0。2.1. 2   技术路线[1] 基于以上假设 ,可以用最临近点指数作为判据 ,对 4A 级旅游区(点) 空间特征进行描述 ,定义最临近点指数 R :R =r1rE= 2D ・r1。(1)式(1) 中 : r1为最临近点之间距离 r1的平均值 , rE为理论最临近距离 , D 为点密度。

 根据 r1与 rE之间的大小关系 ,可区别出 4A 级旅游区(点) 空间分布的均匀、 随机和离散3种类型。

 rE可以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12n/ A2表 1   3 大经济区的 4A级旅游区(点)个数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联[2,3]Tab.1  The correlation betw een 4A grade tourismarea ( spots) and economicarearE ==1D。(2)式(2) 中 :A 为区域面积(中国国土面积以 960 ×104km2计算) , n 为研究对象的点数。2.1. 3   结果分析   根据式(2) ,可计算出 4A 级旅游区(点) 理想分布最临近距离为 85167 km。在计算 r1的值时 ,我们采用可被 GIS 软件 ArcView 识别的大比例尺地图 ,把 361 个 4A 级旅游区(点) 分别标注在其所在县域的县城 ,利用软件提供的测量工具 ,量测各个景点所在县城最临近距离 ,最终取得361 个临近距离值 ,经平均得到 r1的值。根据式(1)计算得到 r1 < rE,最临近点指数 R < 1。计算结果表明:我国 4A 级旅游区(点) 在空间上呈凝聚型分布。2.2   4A级旅游区(点)与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水平的空间关联2. 2. 1   4A 级旅游区(点)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联分析   2001 年 ,我国东、 中、 西 3 大经济区内国民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 59165 %, 26188 %和13174 %,总体呈现由东向西梯度递减的特征(如表1) 。按照相同的地域划分标准 ,考察我国 4A 级旅游区(点)的空间分布 ,东部省份共有 198 个 ,占总数的 54185 %,中、 西部分别有 85 个和 78 个 ,占总数的 23154 % 和 21161 %。由此可见 ,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和 4A 级旅游区(点) 凝聚分布存在较强关联 :即经济发达 ,4A 级旅游区(点)个数多 ;经济欠发达 ,4A 级旅游区(点)个数少。区   域各区域省份4A 级旅游区(点)数(比例)198(54185 % )85(23. 54 % )78(21. 61 % )各区域国民生产总值(比例)63 624. 36 亿元(59. 65 % )28 670. 44 亿元(26. 88 % )14 371. 46 亿元(13. 47 % )东   部京、 津、 冀、 辽、 沪、 苏、 浙、 粤、 鲁、 闽、 桂、 琼中   部晋、 蒙、 吉、 黑、 皖、 赣、 豫、 鄂、 湘西   部川、 黔、 滇、 藏、 陕、 甘、 宁、 青、 新、 渝2. 2. 2   4A 级旅游区(点)与城市发展水平之间的关联分析   4A 级景区空间分布与城市密集带的空间关系也较为密切。2001 年 ,我国城市发展水平高的辽中南、 京津塘城市密集带、 长江三角洲城市密集带和珠江三角洲城市密集带的省、 区(不包括直辖市)平均分别拥有 20 万人口以上城市 37167 个、 37100个和 30133 个 ,均高于全国平均 22185 个的水平。4A 级旅游区 (点) 也分别以北京、 上海和广州为中心 ,形成 3 个凝聚区 — — — 环京凝聚区、 环沪凝聚区和环穗凝聚区。3 个凝聚区 4A 级旅游区(点) 个数依次为 72 个、 57 个和 46 个 , 占总数的 22102 %,17143 % 和 14107 %,大于全国每个省份平均 11165个的水平(如表 2) 。由此可见 ,4A 级旅游区(点) 凝聚分布和城市发展水平之间存在较强关联 ,即城市发展水平高 ,4A 级旅游区(点) 个数多 ,城市发展水平低 ,4A 级旅游区(点)个数少。2. 2. 3   小   结   4A 级旅游区(点)与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水平关联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高级别景区的建设是高投资的资金密集型产业 ,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可用于旅游地开发建设的资金充裕 ,投入大 ;二是我国现阶段 ,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明显高于农村居民 ,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高 ,人口密度大 ,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多 ,对高品位旅游资源需求旺盛 ,市场可进入性强。然而 ,经济不发达的中、 西部地区情况恰与此相反 ,居民对旅游需求不旺盛 ,市场可进入性差 ,地区可投入的资金少 ,4A 级旅游区(点) 的数—432—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34 卷

 目少。所以 ,我国 4A 级旅游区(点) 不仅与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水平之间呈现被动的空间耦合关系 ,表 2   3 大凝聚区的 4A级旅游区(点)个数与城市发展水平的关联[2,3]Tab.2  The correlation betw een 4A grade tourismarea ( spots) andagglomeration area同时后者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前者空间凝聚分布特征的形成。区   域对应的城市密集带包含省份4A 级旅游区个数占全部 4A 级旅游区的比例20 万人口以上城市(不包括直辖市)个数平均每个省、 自治区拥有城市个数(不包括直辖市)环京凝聚区辽中南、 京津塘城市密集带京、 津、 冀、 辽、 鲁7721. 33 %11337. 67环沪凝聚区长江三角洲城市密集带沪、 苏、 浙6417. 73 %7437. 00环穗凝聚区珠江三角洲城市密集带粤、 桂、 闽5214. 40 %9130. 333   4A 级旅游区( 点) 与旅游产业关联分析3. 1   基本方法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描述高级别旅游景区与旅游产业关联度的具体步骤如下 :1) 利用各省、 市、 自治区高级别旅游景区个数和表征旅游产业规模的有关指标建立二维坐标系(考虑到北京和天津便捷的交通联系 ,本文将二者作为整体分析) ,剔除一系列变异点后 ,基于最小二乘法原理 ,对各散点进行一元线性回归 ,经过检验 ,得到反映高级别旅游景区与旅游产业之间关系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y = ax + b。式中 ,回归值 y 为当前社会经济条件下旅游产业的某种度量;斜率 a 代表高级别景区对旅游产业的影响系数 ,即每增加或减少一个高级别旅游景区导致旅游产业变动的程度; b 为常数。2) 利用回归方程 ,根据高级别旅游景区个数 x可以反推旅游产业规模 y ,回归值 y 与旅游产业实际规模 Y 的差额 ,即实际值与回归值之间的误差 ,刻画 y 与 Y 的偏离程度。

 根据差额 ,结合区域实际情况 ,可判断高级别旅游景区与旅游产业之间的关联程度。3.2   4A级旅游区(点)与旅游产业关联分析旅游业关联作用强 ,涉及部门广 ,本文选取旅行社、 旅游外汇收入和旅游从业人数作为指标 ,对 4A级旅游区(点)个数和旅游产业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描述。3. 2. 1   4A 级旅游区(点)与旅行社的关联分析   旅行社专门为旅游业提供服务 ,行业替代性较差 ,它的规模和数量最能够反映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在二维坐标系建立过程中 ,代表山东省的点位明显偏离全国平均水平 ,将该点予以剔除 ,得到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y = 231237 x + 491594(如图 2) ,相关系数 R= 0187 ,拟合度较高。即在当前社会经济条件下 ,每增加或减少一个 4A 级旅游区(点)影响到旅行社变动 231327 个。图 2   4A 级旅游区(点)数与旅行社之间的关联Fig. 2   Correlation between 4A grade tourism area (spots)and travel agency3. 2. 2   4A 级旅游区(点)与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的关联分析   海外游客在目的地选择上 ,主要面向高级别旅游地。因此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与 4A 级旅游区(点)个数间的关系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4A 级旅游区(点)对旅游产业规模的影响 ,但受商务活动影响 ,代表沿海口岸省份的某些点位明显偏移 ,考虑到广东、 山东是主要入境口岸 ,北京 (包括天津) 是政治、 文化中心 ,上海是经济中心 ,海外游客在这 5 个省市的旅游消费行为与其他地区有很大差异。因此 ,在二维坐标系中 ,把代表这 5 个省市的点予以剔除 ,经拟合得到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y = 23159 x -451076(如图 3) ,相关系数 R = 0180。即每增加或减少一个 4A 级旅游区 (点) ,可相应增加或减少 2359 万美元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同时 ,受西部省份可进入性差、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偏低的影响 ,该回归方程截距为负值 ,因此 ,当对西部 4A 级旅游区(点)个数较少的省份进行分析时 ,应对该方程进行必要—532—第 2 期                马晓龙等 :高级别旅游景区的关联性分析

 修正。3.2. 3   4A 级旅游区(点)与旅游从业人数的关联分析   旅游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 ,具有广泛关联度和较长产业链 ,直接或间接与各种商业性或非商业性行业相联系 ,社会影响大 ,对二者关系研究 ,有重大现实意义。4A 级旅游区(点) 对从业人员需求数量多 ,广东、 山东和安徽的点位偏移较大 ,本次回归不将其列入。散点拟合后 ,得到一元线性回归方程y = 12 557 x + 9 43415(如图 4 所示) ,相关系数 R =0184。即每增加或减少一个 4A 级旅游区(点) ,可导致12 557名旅行社职工人数增加或减少。图 3   4A 级旅游区(点)与旅游外汇收入之间的关联Fig. 3   Correlation between 4A grade tourism area (spots)and foreign receptions4   4A 级旅游区(点)与旅游从业人数之间的关联Fig.4  Correlation between 4A grade tourism area(spots) and the clerk3. 3   实证分析 — — — 以陕西省为例陕西省 4A 级旅游区(点) x = 17 个 ,按照上述方法分别对旅行社、 旅游外汇收入和旅游从业人数进行计算 ,3 项指标生成的相关数据如表 3 所示。从全国平均水平上分析 ,该省理论上应配置旅行社446 个 ,旅游年创汇 3. 96 亿美元 ,拉动旅游就业22129 万人 ,实际该省 2001 年旅行社个数 264 个 ,旅游外汇收入 3. 09 亿美元 ,旅游从业人数 16193 万人 ,总体表现为理论值大于实际值 ,即 y > Y 。忽略旅行社规模的影响 ,从全国平均水平上分析 ,该省旅行社的发展状况相对于 4A 级旅游区(点) 个数明显滞后 ,尚存在 182 个缺口 ;实际创汇能力与理论创汇能力相差 8 724 万美元 ;旅游就业明显不足 ,对旅游从业人员的需求仍有 5136 万人的缺口。从全国平均水平分析:陕西省内旅行社缺口较大 ,今后宏观上应创造条件引导和鼓励更多企业参与旅行社经营和管理 ,微观上加强旅行社规模的建设。该省对海外游客的吸引能力已基本得到全面发挥 ,上升空间不大 ,今后重点应在稳固现有海外市场份额的基础上积极拓宽市场领域 ,重点发展国内旅游 ,缩小旅游外汇收入的差距。旅游业在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再就业过程中具有积极意义 ,在旅游从业人数不足的地区 ,应发挥高级别旅游景点的关联作用 ,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