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理想信念缺失原因4篇

时间:2022-11-25 13:05: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青少年理想信念缺失原因4篇青少年理想信念缺失原因 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政治灵魂、经受考验的精神支柱、奋斗不息的力量源泉。下面pin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少年理想信念缺失原因4篇,供大家参考。

青少年理想信念缺失原因4篇

篇一:青少年理想信念缺失原因

信念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政治灵魂、经受考验的精神支柱、奋斗不息的力量源泉。下面pincai 小编收集整理的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欢迎阅读参考!!

 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反映,是政治方向的集中体现。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开幕式报告中强调: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党建工作必须突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才能保证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永不变质,在行动上做到执政为民。

 理想信念教育是共产党人的终身必修课,党历来重视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任何时候,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我们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建党初期,我们党就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并广泛宣传。1941 年,我们党第一次正式颁布《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把加强党性修养和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革命和建设事业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政治保障。新中国建立

 后,明确地把党性和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把握,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重视思想政治工作,重视理想信念教育。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必须不断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想教育和信念教育,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推动全党同志真正把理想信念牢固地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基础之上。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到:“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学习党的历史,深刻认识党的两个历史问题决议总结的经验教训,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只有坚持理想信念教育,我们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保持强大精神支柱的基础。过去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前赴后继,始终保持强大的战斗力,就是因为我们党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我们党的历史时指出,“我们多年奋斗就是为了共产主义,我们的信念理想

 就是要搞共产主义。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这些话十分精辟深刻地阐明了理想信念对我们党的极端重要性。因此必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以保持其强大的精神支柱作用。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树立正确道德观念的关键。邓小平同志说过:“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胡锦涛同志也说:“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一个人只有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才能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不致于陷入繁杂事务之中,防止思想的庸俗化。理想是道德观之魂。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心胸更开阔,就能经受住各种各样的考验。党员干部只有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鞭策自己,才能确保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防止思想的庸俗化。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凝聚人心的保障。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革命者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理想,走到一起来了”。有了共同的理想、信念,就有了共同的价值目

 标,就有了共同的利益,就能使人们团结起来,为了这个理想奋斗。邓小平同志说:“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胡锦涛同志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专题报告中指出:“坚定的理想信念重要的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世界,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共产党员必须你俩学习和自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分析的理论基础之上……。”我们过去所以能战胜艰难险阻取得革命和建设的巨大胜利,就是因为我们党能始终坚持理想信念教育,始终用崇高理想和各个历史阶段的奋斗目标来教育党员、引导群众,凝聚了人心,激励了斗志。

 当前,从总体上讲,我们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状况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能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并能够努力为之不懈奋斗。但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理想信念状况不尽如人意,少数意志薄弱者在理想信念方面出现了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理想信念的严重缺失。这一前提问题不加以解决,其他教育将无济于事。

 一是理想信念淡化了。多数党员干部在思想信念上是积极的,赞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党的指导思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但同时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国内出现了官场腐败、职工下岗、治安混乱等许多负面现象,打击和动摇了少数党员干部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能正确看待改革开放,甚至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没有实质区别,对当前出现的一些社会现象缺乏正确的认识,不能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和解决问题,不能正确分析判断形势。

 二是思想观念僵化了。大多数党员干部能够与时俱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这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前提。但部分党员干部思想观念陈旧,对发展中的一些新政策、新举措,总觉得“看不惯”、“想不通”、“跟不上”。有的仍然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方式,对市场经济的形式还不适应,办事过多地依赖行政手段,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的观念还比较缺乏。有小富即安,缺乏立大志、创大业的思想。

 三是组织观念被消弱。多数党员干部能够严格要求自己,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工作纪律。但有的党员干部组织意识不强,没有大局观,政令不畅,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有的党员干部以工作忙等为由,长期不参加或极少参加组织生活;有的长期外出经商、就业,与组织长期失

 去联系;有的党员长期不交纳党费,不做党组织分配的工作。

 四是宗旨意识被淡忘。多数党员干部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能把集体利益放在优先位置,能为他人和集体牺牲个人利益,集体主义观念较强。但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部分党员干部宗旨意识不强,思想不纯,自私自利,只顾自己埋头赚钱,对群体态度冷淡、对社会公益事业漠不关心。有的甚至经常做群众“尾巴”,在工作中公然“唱反调”。有的党员干部腐化变质,追求低级的生活方式,贪吃、贪玩、贪图享乐,经常出入灯红酒绿场所,甚至以权谋私,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反观这些干部蜕变为腐败分子的轨迹,从主观上看,一个共同的规律就是“思想先腐败”,理想信念首先发生了动摇。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发展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市场经济的一些理念、原则在法制缺失的背景下,对党员干部的行为取向产生负面影响。一是随着企业转制,职工下岗,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的拉大,一些党员的理想信念、信心产生动摇,对社会整体利益关心度下降甚至淡薄,有的甚至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不顾集体利益和他人利益;二是外出党员增多,给党员的教育管理增加了难度。外出党员多处游离状态,致使有的党员“免疫力”减弱,素质滑坡;三是私有企业增多,受

 企业生产经营、企业主对党组织的认识程度等情况的制约,党员活动极不正常。

 二是部分干部缺乏世界观改造的自觉性。有些人虽然组织上入了党,但思想上并未完全入党。一些党员干部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放松学习和思想改造,忽视党性锻炼,先锋意识逐渐淡化,理想追求逐渐丧失;一些党员干部放松政治学习,导致政治敏感性不强,政治立场不够坚定;一些党员干部放松世界观的改造,经不起腐朽思想的侵蚀和诱惑,丢掉了立党为公的思想,成为时代的落伍者。

 三是党组织缺乏有效的教育管理措施。改革开放以来,全党和全国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也对思想政治工作不像以前那么重视,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党员、干部的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和世界观的改造,致使部分党员淡化了理想信念。在党员教育上,一些党组织缺泛主动性,习惯于根据上级的意见和要求,理想信念宣传手段过于单一,不能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理想信念的宣传侧重于说教,强调“理论灌输”,缺乏理论创新。宣传的内容空泛,与日益丰富的现实之间不相符,侧重于对革命时期形成的优良传统,内容上缺乏针对性。一些重点教育活动不能持久,形式上轰轰烈烈,实际效果很差。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工作,单纯就教育抓教育往往效果不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增强教育

 的主动性和实效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必须把握历史加强国情教育。历史是一部沉重的教科书,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要与认识基本国情相结合。当前的理想信念教育应着重引导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通过学习中国近代史,了解从中国人民血与泪的屈辱、血与火的抗争中,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实践中,深刻领悟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通过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深刻认识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党的领导下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必须丰富教育内涵。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如果不与时俱进,仅仅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往往效果不佳。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丰富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当前,我们正处于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新旧体制转轨、社会矛盾凸显、经济快速发展、传统与现代发展重叠的新时期,社会上多种思潮不断碰撞,如果不坚持开展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各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就会泛滥成灾。因此,必须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以革命

 英烈的故事鼓舞人,以先进模范的事迹鞭策人,以腐败典型的蜕变警示人,通过教育,培养道德情感、增强荣辱观念,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提高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自觉性。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要把实现远大理想和完成现阶段任务结合起来。实现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与完成现阶段的目标紧密相连,每个人的本职岗位就是实现党的远大目标和现阶段任务的平台。应当引导把贯彻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一致起来,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到完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目标上来,融入到完成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上来,立足本职,不懈奋斗,把坚定的理想信念建立在为实现理想目标而奋斗的伟大实践上。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党员干部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一些人在理想信念问题上产生迷茫或困惑,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思想认识有偏差,有的是由各种实际问题引起的。因此,在教育中,应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根据不同情况深入细致地开展工作,既要注重思想上的释疑解惑,又要想方设法解决党员干部群众的实际问题和工作中实际问题,拉近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创新形式。近年来,少数领导干部经不起错误思潮的冲击,动摇甚至丧失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悲观失望,进而丧失政治立场

 和政治原则,革命意志衰退,在权力、金钱、美色面前打了败仗。我们必须不断创新理想信念教育的形式,努力创新正面典型示范教育和反面典型警示教育等形式和载体,经常性地开展党性、党风、党纪等主题或专题教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督促广大党员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自觉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为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作出表率。同时,教育形式要多样通过干部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党员干部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必须注重实效。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增强针对性,注重教育的实际效果。一要把理想信念教育和历史使命、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结合起来。深刻揭示了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应当坚持的精神支柱、价值追求、革命精神和高尚情操。这几项重大教育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相互促进。二要结合不同的教育...

篇二:青少年理想信念缺失原因

信念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总闸门”,理想信念的滑坡是最危险、最致命的“硬伤”。以下是 PINCAI 小编收集整理的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

 根据党中央的部署,今年将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这是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之后,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也是推动学习教育从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向全体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切实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全党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

 在“两学一做”中增强“四种意识”,需要明确为什么要学。开展学习教育是应对挑战的必然要求。当今时代,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多元,社会思潮风云激荡,中国共产党在 13 亿人口的大国执政,面临着众多考验和挑战,必须管好党、治好党,始终保持党在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行动上的一致。

 经过这几年从严管党治党的实践,党员干部整体素养和作风都得到了加强,精神面貌也大为改观,但一些问题依然存在:有的党员理想信念模糊动摇,精神空虚,甚至热衷于

 封建迷信活动;有的党员党的意识淡化,看齐意识不强,不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有的党员宗旨观念淡薄,精神不振,利己主义严重,工作消极懈怠;有的党员道德行为不端,不注意个人品德,贪图享受、奢侈浪费。开展学习教育可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突出问题,从而使广大党员牢固树立“四种意识”。

 在“两学一做”中增强“四种意识”,需要明确学什么、怎么学。党章是管党治党的总章程,集中体现着党的基本原理和政治主张,集中体现着集体意志和原则要求。把党章这个总规矩立起来了,其他纪律也就容易立起来。作为党员,学习党章、遵守党章、维护党章,是最基本的要求。只有把党章作为全党遵循的根本行为规范,从严治党才能落到实处。

 党规党纪是对党章的延伸和具体化,是规范党员行为的具体遵循。通过认真学习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党员干部将更加明确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守住共产党员为人做事的底线。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深刻领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武装全党,才能够更好地统一

 思想行动,更加自觉地增强“四种意识”。

 在“两学一做”中增强“四种意识”,需要明确学习教育的目标要求。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实质是把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融为一体。学是基础,做是关键。做合格共产党员,是学习教育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只有学做互进、知行合一,学习教育才有实际意义。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党员合格,党组织才坚强有力。当前,党员合格的一个具体化要求就是增强“四种意识”。

 强化政治意识,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强化大局意识,就是善于从全局高度、用长远眼光观察形势、分析问题,自觉地在顾全大局的前提下做好本职工作。强化核心意识,就是要坚决维护中国共产党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维护党中央作为全党的领导决策核心。强化看齐意识,就是要经常、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广大党员要更加自觉地尊崇党章,积极履行党员义务,更加主动地立足岗位踏实干事,为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

 中央决定,今年将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这是深化党内教育的又一次重要实践。基层

 通过调研发现,当前存在几个方面问题,亟需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予以解决:

 一是思想政治观念转变不够。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已经形成,但是一些基层党员干部由于思想观念转变得不到位、不彻底,出现了知识恐慌、本领恐慌、办法恐慌和精神恐慌等问题。特别是对五大发展理念研究得不深不透、措施不多,感觉无处发力。工作思路、方法措施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工作的需要,怕出问题、怕担责任,工作放不开手脚,谨慎有余,而大胆工作不够。二是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强。全面从严治党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没有深入到一般党员干部,呈现出上紧下松的态势,一些党员还混同于一般群众,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党性修养滑坡,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不强,与合格党员的标准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三是党内政治生活要求不严。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开展,各级民主生活会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了“团结批评团结”的目的,但是一些支部“三会一课”等党内政治生活坚持得仍然不好、成效不够显著。如何通过学习教育的开展,进一步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实现学习教育的经常化、规范化,还需要深入地探索和研究。

 为此,基层建议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决:

  1、注重 “实”,开展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摸清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党员的现状、需求和问题根源,找准症结,对症下药,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做”推进方案。“学”上要有针对性、实效性,“做”上要与实际岗位、身份、工作相结合,谨防“一刀切”,上行下效,千篇一律,影响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效果。

  、注重“做”,以督导考核正学习教育的导向。“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是基础,关键在 “做”。要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在制定考核方案时要有所侧重,避免本末倒置,眉毛胡子一把抓。不仅仅是查档案资料、看活动现场,了解开了几次会议、编了多少资料、写了多少读书笔记等表象的东西,关键要把考核督导的重点放在“做”上,看党员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是否提高、看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是否增强、看党员业绩和奉献精神是否变化等等。

  、注重“严”,进一步规范党员队伍管理。要严把党员的“入口”关,保证党员质量,对于先锋作用发挥不好的党员,要及时采取一定措施予以纠正。特别是对于入党动机不纯、不服从管理、违反纪律规矩的党员,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建立清退机制,打破党员身份“终身制”管理,畅通党员出口,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

 、注重“促”,以学习教育促基层党组织建设。要结合学习教育的开展,对一些党内政治生活不规范、工作相对薄弱的基层党组织,要采取派员指导、一对一包扶等措施,实行重点管理,不断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让党员拥有更多的归属感和依附感。

 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

 1、学习意识不强,自觉性不高。平时忙于事务,沉下心来学习有限,不能做到持之以恒、循序渐进,不愿钻研新知识、研究新课题、适应新形势。在学习上吃苦精神不足,抓得不紧,不愿花太多力气去掌握,浅尝辄止。与同志之间交流学习体会少,没有形成勤学习、爱思考、多交流的良好学习氛围。比如在学习水利专业知识、水利法律法规方面主动性不强,平时不注意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只是在审阅工程方面材料时,才开始查找、学习一些资料,一些设计图纸、工程造价看不明白就让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解释说明,具体的前因后果一知半解,过后也不再进行深入系统的钻研。

  、进取意识弱化,存在倦怠情绪。面对水务工作面广量大,头绪繁多的局面,产生了倦怠厌战情绪,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好;不能够及早确立前瞻目标,早作打算、未雨绸缪,考虑问题缺乏对全局和整体的考虑,只考虑满足当前需要,不能根据时事发展,进行长远打算。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思想上时不时地产生麻痹、放松思想,觉得自己工作经验丰

 富,已经轻车熟路了,工作上有松懈的迹象,冲劲不足,进取意识弱化。比如面对区财力紧张,没有项目配套资金甚至上级补助资金都不到位的问题,产生了争取的项目无法实施不如直接放弃的思想,这种情绪影响了其他分管同志积极争取项目、发展地方水利事业的积极性。

  、自律不严,带头作用发挥不好。执行单位规章制度不严,纪律松懈,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制度形同虚设现象。比如,上班

 “姗姗来迟”,下班只要没有事情就早走,工作时间外出捎带办私事,到其他部门或到市里开完会、办完事情,明明离下班还有一段时间,干脆回家。这实际上不仅是对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和约束,更重要的是没有带头给单位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纪律执行氛围。

 严以修身之“严”,就在于它是党性修养的水准不断提升、理想信念之根越筑越牢、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越把越严的过程,需要一辈子的修炼、磨砺和提升,需要在学习、工作、生活、实践中常修勤修的高度自觉。做到严以修身,对党忠诚,头脑清醒。一要心中有党,对党忠诚。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坚定理想信念是根本;一个领导干部党的观念强不强,关键看他能不能守纪律、讲规矩,只有做到心中明明白白,牢记纪律和规矩,才不会走岔了路、走偏了向。我们要学习好党的历史、革命先烈和英

 模人物,真正把理想信念和党性修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大是大非面前水务局局长严以修身方面存在的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严以修身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1、学习意识不强,自觉性不高。平时忙于事务,沉下心来学习有限,不能做到持之以恒、循序渐进,不愿钻研新知识、研究新课题、适应新形势。在学习上吃苦精神不足,抓得不紧,不愿花太多力气去掌握,浅尝辄止。与同志之间交流学习体会少,没有形成勤学习、爱思考、多交流的良好学习氛围。比如在学习水利专业知识、水利法律法规方面主动性不强,平时不注意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只是在审阅工程方面材料时,才开始查找、学习一些资料,一些设计图纸、工程造价看不明白就让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解释说明,具体的前因后果一知半解,过后也不再进行深入系统的钻研。

  、进取意识弱化,存在倦怠情绪。面对水务工作面广量大,头绪繁多的局面,产生了倦怠厌战情绪,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好;不能够及早确立前瞻目标,早作打算、未雨绸缪,考虑问题缺乏对全局和整体的考虑,只考虑满足当前需要,不能根据时事发展,进行长远打算。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思想上时不时地产生麻痹、放松思想,觉得自己工作经验丰富,已经轻车熟路了,工作上有松懈的迹象,冲劲不足,进取意识弱化。比如面对区财力紧张,没有项目配套资金甚至上级补助资金都不到位的问题,产生了争取的项目无法实施

 不如直接放弃的思想,这种情绪影响了其他分管同志积极争取项目、发展地方水利事业的积极性。

  、自律不严,带头作用发挥不好。执行单位规章制度不严,纪律松懈,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制度形同虚设现象。比如,上班“姗姗来迟”,下班只要没有事情就早走,工作时间外出捎带办私事,到其他部门或到市里开完会、办完事情,明明离下班还有一段时间,干脆回家。这实际上不仅是对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和约束,更重要的是没有带头给单位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纪律执行氛围。

 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

 “信仰、信念、信心”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党支部组织带领广大党员和党员干部,按照 vv 委和 vv 局党组的活动要求,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县委“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精神,进一步深化提升创先争优活动,着力加强党员、干部政治自觉和党性自觉教育,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为主线,以发挥优势为支撑,在全 vv 开展了以“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科学发展、创造vv 工作新局面的信心”为主要内容的“信仰、信念、信心”教育活动,突出理论学习、剖析整改和实践特色,着力解决新形势下部分党员信仰缺失、信念淡薄、发展信心不足等方面的问题,为开创 vv 工作新局面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在开展教育活动中,遵循了以下主要原则:

 一是理论联系实际。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既要真学、真懂、真信,更要真情传播、真诚实践,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是正面教育为主。要紧密联系党员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入查摆问题,剖析原因,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

 三是突出实践特色。把开展教育活动与创建“红色先锋高地”紧密结合,与推动 vv 工作紧密结合,切实通过教育推动实践,在推进实践中深化教育,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四是贯彻群众路线。实施方案制定要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查找剖析问题向群众公布,整改落实情况向群众通报,整改落实成效请群众民主评议,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针对“信仰、信念、信心”教育活动剖析检查阶段“六查六看”查摆情况要求,我对照党员标准和需要解决的突出共性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进行了深入整改。

 一、一查理想信念,看是否牢固树立了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深刻认识到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重要性。一个人的世界观是建立在理想的信念上,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

篇三:青少年理想信念缺失原因

学生的信仰缺失 原因分析

 及对策建议思考

  信仰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正确坚定的信仰能促使大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与自我超越,推动伟大中国梦的实现。本文研究了当代大学生信仰缺失的现状,指出国际的复杂斗争、外来文化入侵、人文和思政教育缺失、学生明辨是非能力的缺乏致使部分大学生信仰动摇甚至缺失,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

 信仰在《辞海》中的解释为“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或榜样”。正确坚定的信仰,能激发大学生拼搏的激情,明确前进的方向。一旦缺失了信仰,就丧失了民族的凝聚力,缺乏人文精神的灌溉,便也无法实现共同的梦想。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信仰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大学生信仰缺失的现象普遍存在,厦门大学“精日”学生田佳良一事则进一步暴露出当代大学生信仰缺失的严重性。因此,大学生的信仰缺失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社会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缺失的现状 十八大以来,在习总书记为核心党中央的领导下,严肃党规党纪,依法治国,不断深入群众,赢得了广大青年学子的充分认可。广大学子坚决拥护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坚定美好“中国梦”的信念,脚踏实地、奋勇拼搏。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复杂的国际国内斗争中,外来文化的侵蚀,反动势力的推动,市场经济的急功近利,導致部分大学生信仰动摇和缺失。

 当代大学生大多为 90 后,甚至 00 后,他们是沐浴着改革的春风诞生,随着市场经济的变革成长的一代。这部分学生没有经历过老一辈党员的艰苦创业,不能够切身体会祖国建立的艰辛,对党的历史不了解,对党的一些精神和政策也没有明确的认识。作为大学生,绝大部分都是共青团员,但作为一名共青团员,甚至一个团支部书记,对刚刚召开的团的十八会议却无漠不关心,甚至不知道会议的召开。部分团

 员对共青团都不甚了解,入团也只是“从众”“自尊”心理的驱动。进入大学后,部分大学生入党的动机复杂。根据陈丽洁对大学生入党动机的调查,其中 48.3%是为了找个好工作,10.4%是希望得到领导的重视,10.1%为从众,有共产主义信仰的只占 31.2%。“田佳良”这类学生就是为了自身利益而申请入党,缺乏真正的共产主义信仰。

 二、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缺失的原因 大学生在思想和心理上还不够成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处于初步建立阶段,再加之对“枯燥无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厌学情绪,一旦他们的价值观受到外来文化的侵蚀和一些社会不良思潮的侵蚀,很容易引发信仰的缺失。为针对性解决这一问题,需深入讨论大学生信仰缺失的原因。

 (一)国际文化入侵和反华势力推动

 随着国际国内斗争的日益复杂,国际敌对势力有针对性的对我国青年学子进行思想入侵,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不断对我国青年学子进行冲击,各种西方文化思潮及反映西方普世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文化制品不断的输入中国。其手段多种多样,有些隐秘不易被发现,一些西方连锁餐饮通过赠送反映西方价值观的玩偶进行文化输出,潜移默化的影响青少年价值观的建立。

 一些反华势力通过鼓吹以个人为中心的“新自由主义”,对西方的民主、自由和人权进行包装,充当对中国社会主义和平演和颠覆国家政权的思想武器。部分受西方利用的学者及媒体,通过“历史虚无主义”否定中国近代以来的成果和民族英雄。“董存瑞”、“狼牙山五壮士”都成为其否定的对象,甚至中国领袖都被抹黑。这些思潮的冲击对一些缺乏历史认知,理想信念不坚定的大学生影响极为严重。部分学生甚至认为自己了解到“真正”历史而沾沾自喜,到处宣扬。

 (二)人文教育的缺失和思政教育的乏味

 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引导人们去发现人生的真谛,形成其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目前的高等教育中,重理轻文的现象依然存在。人文教育的缺失也导致了追求真理、默默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于团结奋斗精神的缺失。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极为重要的渠道。但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以说教为主,学生面对在他们看来“枯燥”而又必须“死记硬背”的理论时往往产生厌恶心理。部分学生在面对思想政治课程时“能逃必逃,难逃必睡”,致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难以取得理想成果。

 (三)网络开放性与大学生缺乏明辨是非能力的矛盾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互联网技术也日新月异。由于互联网的自由和开放,网络上的信息包罗万象,鱼龙混杂。西方国家持续进行西方普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输出。大学生心理上不成熟,社会经历少,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面对其中的垃圾文化和消极处世哲学奉为经典,致使部分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扭曲。

 除此之外,一些“精神鸦片”也在不断侵蚀学生的理想信念。“绝地求生”、“王者荣耀”等一些手机游戏软件让大学生“足不出舍”,“抖音”、“火山小视频”等一些短视频 APP 在校园内更是“横行霸道”。一方面这类“精神鸦片”容易成瘾,耗费时间和精力,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上课效率和质量;另一面一些短视频 APP 为了博取关注率,放松审核标准,致使一些内容低俗、导向不正、毫无下限的视频屡禁不绝。网络文化泛滥对大学生侵蚀日益严峻,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对外界生活产生排斥与抵触,对现实生活漠不关心。这致使他们开始怀疑中华民族的优秀的文化精神,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也或多或少的会产生动摇,从而造成信仰缺失。

 (四)市场经济“ 拜金主义” 、“ 实用 主义” 侵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在市场经济“拜金主义”的冲击下,部分大学生不再以精神上满足为先,反而更加

 看重物质,是非得失以钱为标准。这种污浊之气在不断的向大学渗入,负面影响日益显现。面对这种思想的强烈冲击,部分大学生政治信仰出现动摇,是非得失判断标准异化,担当意识、社会责任感、艰苦奋斗精神都被弱化,甚至部分学生出现了“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错误价值判断。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大学生对能够明显增加自身就业筹码的专业知识和资格证书日益重视,对就业“无作用”不能够立竿见影的思想政治学习弃之不理。这种钟情于实用性知识和专业技能课程的“实用主义”扭曲了大学生的价值观,使他们做出一些错误价值选择。

 三、当代大学生的信仰重塑 習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为高校提供价值引领,培养大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必须加强文化媒体的舆论引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和教育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加强 文化媒体的正确引导

 为保证大学生的信仰教育能够取得实效,首先要做的就是占领社会文化宣传阵地,加强文化媒体的舆论引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大学生的信仰,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现实且深远历史意义[8]。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正能量,潜移默化的改变大学生的社会认知,对大学生信仰的重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主动占领网络思政教育新阵地

 “互联网+”的思潮为大势所趋,利用网络进行思政教育如疏通河渠,要“堵”更要“疏”,一味地禁止学生“刷抖音”、“玩游戏”非但堵不住,甚至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感与对抗,适得其反。因此,社会和高校都需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政教育新阵地。大学生钟情于“刷抖音”,何不让这类软件为学生思政服务?一些部门和高校可以建立自己的公众号,采取“拍摄红色根据地”、“表演历史情景剧”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育和引导。同时,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阵地,要加强自身校园网络的建设,以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网络思政教育。“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形成思政教育的合力。

 (三)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要有针对性的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探索和创新,增强时效性,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一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将现代教育技术真正融合到教学活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引进情景教学、实践教学等教学方式,邀请部队官兵通过一些实例讲解时政,增强教学的时效性和趣味性;二是促进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在加强课堂理论学习的成效性的同时,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生活、了解国情、社情,投身于社会服务。组建实践团队,开展参观考察、国情调研、贫困帮扶等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坚定大学生“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理想信念;三是大力推进课程思政改革。要不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快推进由“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改革。所有任课教师都挑起“思政担”,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毛主席在中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说过,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这里精神的核心便是信仰。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广大青年寄予厚望,“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要“有点精神”,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篇四:青少年理想信念缺失原因

是人类社会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想的培育、确立和追求是人的精神需要的核心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动力。我国二十多年改革带来的最深刻的变化就是拥有 12 亿多人口的中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充满活力。国家焕发的勃勃生机、中华大地历史性的巨大变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和激励着大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大学生理想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不容忽视许多大学生的消极理想观以及存在的理想信念缺失的现象也非常普遍。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缺失及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行为上的挫折

 当代大学生一般自幼都比较聪明是在周围同龄人羡慕的目光下成长美好前程在其内心看来那是当然之事。

 优越的顺境成长 自然致使其心理承受力相对不强而且还可能或多或少的带有一些盲目的自信。因此在未感受到社会的压力之前其也有一种急于向亲人或朋友证明自己的愿望。

 这种心理可以从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基本需要论中得到解释。他将人的基本需要分为五种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晚年又将其更改为七个层次。他认为人类的基本需要组织是一个“有相对优势关系的等级体系” [1] “人几乎很少达到完全满足的状态一个欲望得到了满足另一个欲望就立刻产生了。

 ”[2]并且在解释心理问题的时候将问题的根源定位在基本需要的缺乏上。就当代大学生而言借助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以及法制、道德等精神文明的长足发展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可以说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

 再按照马斯洛的认识 “人们对尊重的需要可分成自尊和来自他人的尊重。自尊包括对获得信心、能力、本领、成就、独立和自由等的愿望。来自他人的尊重包括这样一些概念威望、承认、接受、关心、地位、名誉和赏识。

 ”[3]那么很明显在这一需要面前当代待业大学生表现的相当切合。然而内心的急切、社会经验的缺乏再加上经济危机中客观存在的巨大困难以及业已形成的理想信念又离现实太远不能直接的对自身的意识行为作出有效的调整所以挫折感在所难免而内心的挫折感也当然涵滠着“尊重”这一基本需要的缺乏但是也正是这一需要的缺乏才开启了之后他们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二情感中的苦感

  按照英国哲学家休谟的观点 “不论直接的或间接地情感都是建立痛苦和快乐上面的而且为了产生任何一种情感只需呈现出某种祸福来就够了。在除去痛苦和快乐之后立刻就把爱和恨骄傲与谦卑欲望与厌恶以及我们大部分反省的或次生的印象也都消除。

 ”[4]可见在休谟看来苦乐感只能是对自身生活经历所感 而自身生活经历本身也就是经验。

 这也体现了其作为经验主义哲学大家的特点。另外在论及印象与观念的关系时休谟还这样写道 “所有类似的印象都联系在一起一个印象一发生其余的就立刻随之而来悲伤和失望产生愤怒愤怒产生妒忌 妒忌产生恶意 恶意又产生悲伤 一直完成整个一周为止。

 同样当我们的性情被喜悦鼓舞起来时它自然而然地就进入爱情、慷慨、怜悯、勇敢和其他类似的感情。

 ”[5]可见人性也是多变性与一致性的统一。多变在它的无常与不定一致在它总是倾向于在相似的情感中循环。就当前待业大学生的挫折感而言无疑它是一种痛苦的感觉这种痛苦感的长期存在必然导致遭遇者在情感上转化为无奈感、苦闷感、甚至出现短暂的伤心或愤怒的情绪。当然我这样引用并非是想去证明只要有挫折感的存在就会有郁闷、悲伤、失落等一系列的相似情感的产生。相反既然情感本质上是一种苦乐感受其感受的对象当然只能来自于自身的生活经历。但感受是一种复杂的存在。同样的境遇或许能产

 生截然不同的情感感受。如同样是一张 60 分的试卷自身期望或定位较高的人可能会感到极度的痛苦相反 自身定位较低的同学可能还会为这种进步而欣喜若狂呢是以感受是一种主观性的东西。

 当然也正是这种主观性的存在才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之理想信念教育有了其存在的人性基础。因此建构科学的理想信念无疑可以对个体的这种感受产生积极性的影响。

 对于待业大学生而言可以使其在择业过程中产生的挫折感消解于无形之中。

  三意志状态的消沉

  在洛克的《人类理解论》中洛克认为“所谓意志即是指人心有能力来指导人底各种动作官能使之趋向于运动或减弱。

 ”[6]从这个意义而言意志力的减弱必然涵滠着人对自身控制力的减弱。用现代心理学的解释 意志是人在面对困难时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如果将人的心灵划分成理智因素和情感因素的话意志当属情感性的成份。再就当前的待业大学生而言行为上的挫折情感中的痛苦感如在一定的时间内继续遭受挫折不能及时将那种苦感自然消除那么它必然从精神状态上对之产生一定的影响。

 如精神状态的消沉与低迷便是其最通常的表现。

 四信念的动摇——自我怀疑阶段

 就信念而言在本质上其是一个“应然判断”或价值判断它是主体对某一存在或观念的矢信不移并在习惯中充当自己言行抉择的准则之一是人们对某事物或观念的情感化的产物。此可见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知基础上对某种理论、思想、或理想进行选择的结果是在后天的实践中意识、情感与意志相互融合的产物。从此时的心理发展程度而言在择业困境中的大学生不论其意识中的困惑 情感中的挫折感 还是意志状态的消沉虽都还在人的正常的心理调节范围之内 不足以否定其也已形成的理想信念。

 但是 行为上的挫折 情感中的苦感意志上的长期低迷将使处于这一阶段的心灵面临两种重要的转变 一是迫切的证明自己 并获得成功 然后其心灵状态开始变得乐观、 积极 一是继续遭受挫折长期消沉的意志可能开始进一步转化为对自我的怀疑。

 后一种情况其实也就是信念开始动摇的阶段。自我怀疑是一种痛苦但正是这种痛苦才预示着改变。洛克认为“不快能决定意志”  “欲望就是不快” 。[7]所谓欲望的东西当然是指那些你认为好的东西。但你之所以会产生一种欲望并准备着手去实现这个愿望。首先并非是因为那种愿望的美好而是因为当前的不快感也正是这种不快感才最直接的促使你去改变。从这个意义而言 你有什么样的不快或痛苦决定着你有什么样的欲望。饥饿的痛苦必使你产生饱食的欲望贫穷的痛苦必使你产生致富的梦想。

 因此我深信决定我们言行抉择的首先不是对美好的向往而是对当前不快的消除。因为最能引起我们注意的总是当前的东西。而不快总是离我们最近因此我们的行为出发点首先总是着眼于如何消除不快感 然后才会在没有这种不快的生活里寻找美点。事实上除去这种不快本身就是快乐的、美好的。

  五理想的破灭与问题的丛生

  自我怀疑的阶段事实上也是对自我业已形成的理想的怀疑阶段。如果这种理想一直在现实中得不到强化那么改变就是不可避免的。遗憾的是在当代境遇的待业大学生中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很快就被现实所模糊和淡化了 与此同时又缺乏具体的科学的长远目标的指导。于是便很容易致使其产生唯现实主义的理想信念。

 这种信念务必使其在繁荣的市场经济中更多的关注物质利益甚至将物质的享受变成其首要信仰。缺乏长远、厚重、甚至略带奉献意识的理想致使其极易产生挫折感。追求利益的目光越短心情的得失感变化也越大

 而我们所能做的自我缓解也就越少因此我们也就越容易变的时喜时悲变化无常。我们信仰现实的利益但现实的利益却不具备信仰本该具有的恒定性致使我们一遇到挫折便直接摧毁了我们的信念我们自然也就感到傍徨、失落。

 面对当今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现状我们必须从大学生生长的家庭环境 学校环境社会环境三方面加强改善。必须注重和谐家庭建设切实为大学生树立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围。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充分发挥大学校园文化在引导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中的积极作用。

 必须引导全体社会成员树立社会主义和谐观、荣辱观必须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使当代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更重要的是大学生本身应加强自身科学文化素养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等的影响。

 只有这样 大学生才能健康地成长 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为社会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美]弗兰克•G•戈布尔 著 吕明

 陈红雯 译 《第三思潮》  马斯洛心理学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34 页

  [2] [美]弗兰克•G•戈布尔 著 吕明

 陈红雯 译 《第三思潮》  马斯洛心理学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34 页

  [3] [美]弗兰克•G•戈布尔 著 吕明

 陈红雯 译 《第三思潮》  马斯洛心理学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36 页

  [4] 休谟 著关文运 译 《人性论》商务印书馆出版社 1980 年版第 476页477 页

  [5] 休谟 著关文运 译《人性论》商务印书馆出版社 1980 年版第 317 页

  [6] 洛克 著关文运 译 《人类理解论》 商务印书馆出版社 1959 年版第 219页

  [7] 洛克 著关文运 译 《人类理解论》 商务印书馆出版社 1959 年版第 2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