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素质目标对应策略5篇

时间:2022-11-25 08:10: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劳动素质目标对应策略5篇劳动素质目标对应策略 加强新时代高中生劳动教育提升劳动素养的策略分析卢应涛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各式各样的课堂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为贯彻新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劳动素质目标对应策略5篇,供大家参考。

劳动素质目标对应策略5篇

篇一:劳动素质目标对应策略

新时代高中生劳动教育提升劳动素养的策略分析卢应涛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各式各样的课堂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为贯彻新课标发展理念,充分凸显“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意识,基于劳动素养教育理念下的高中生劳动教育教学课堂就是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一种较为生动、高效、具有创造性的课堂教学方式。

 在开展高中生劳动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以及教师等各方面的作用促进高中生劳动教育教学从浅层教学走向深度教学。

 鉴于此,高中教师可以结合古代劳动思想内涵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析其在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中的具体策略。关键词:新时代;高中生;劳动素养一、 当前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各个地区的教育部门对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不能仍停留在成绩层面,而是要把中小学生培育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

 但由于中国城乡两种不同的经济和文化环境存在的巨大差异性,导致城市和农村学校的学生在劳动实践中表现出的劳动素质差距明显。

 具体来说,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根深蒂固和教育模式的单一化,使得中国农村中小学教育中重视文化课程的学习,轻视对劳动素养的培养,劳动实践课始终未能真正进入课堂落到实处,而在中小学生眼中,劳动就是用自己的双手干活,或者帮助家里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他们对劳动的理解更是相当简单。目前中国政府出台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劳动教育课不能局限于学生参与家庭和学校的日常事务,应该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因此,地方政府在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劳动教育的各项指示时,要将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纳入学生的课程中,让学生体验劳动的乐趣,发挥自己的劳动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 在中小学开设劳动教育课的重要性(一)能够培养学生坚韧的品格、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劳动是一个需要坚持并不求回报的过程。

 但对于农村的学生而言,他们因受农村传统习惯、成长环境等影响因素,对于家庭和学校中的劳动事务可谓驾轻就熟,有些学生甚至能够充当“小大人”的角色,但随着不同阶段的学习的环境和特点的变化,比如:学生进入高中要面临住宿问题,农村的学生由于学业负担繁重等原因,导致他们对学校组织的集体劳动没有丝毫兴趣,有些甚至会产生排斥心理。

 因此在当前开设劳动教育课,对中小学开展定期的劳动知识普及教育,使他们对劳动教育的理解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二)促进农村农业发展为了给农村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带来实质性体验,当地农村政府可以因地制宜,制定一系列促进农村劳动教育的措施。

 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村各种土地资源让学生进行劳动实践,并聘请一些专门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研究人员、农技人员等教授农业知识,让学生在学习农业生产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劳动素养。

 从长远角度来看,对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的开发可以促进农村生产力的提高,让学生在未来的职业规划和就业选择方向上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从而为农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先进技术的研发。三、 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的具体要求(一)从以教材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新课程劳动教育课程从政治方面剥离出来,让劳动教育课程不再局限于书本教材上的理念和名人名言,让教师的教学过程不再照本宣科,打破固有的传统劳动教育观念,将劳动的主体转移到学生上来,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尚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人才。

 立足于新时代的社会文化需求,对学生的待人接物、劳动观念和劳动价值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和加强。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育首要强调原则,学生作为富有潜力的独特的群体,更需要对其进行劳动价值观引导,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自身发展的前提下。

 将成绩评定结合课程学业,关注学生对事物和现象的情感转变,及时调整和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惑和迷茫,注重每个独立的个体在积极的行为中的表达,不要忽视对学生的精神教育,不要吝啬于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为不同的精神需· 3 ·○ 教育教学研究万方数据

 蜀豳要提供观察和思考的可能,使其形成系统、长效的完整高效化体系,将课堂知识学习输入转化为自我教育和训练,激发孩子们对课堂知识内容的反思。

 劳动教育课程开发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教育为难点,结合社会需求,搭建人本德育平台,充分体现“教书”以“育人”的教学理念,让好的教育给予学生学习技能和人生价值,培养学生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二)从灌输式教学向体验式教学转变以教材为本的教学理念最大的特点之一便是灌输式教学,教师单方面教授知识,学生单方面接受知识,学生对劳动的概念仅仅停留于课本,加之来自教师和教材的由外向内的理论灌输。

 面对社会政治的新变化和社会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劳动教育课程重点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注重在日常生活中提炼和挖掘劳动教育的素材,同时不盲目地只着重于个人本位,而是强调在为学生主体发展劳动服务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奉献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向社会良好公民发展。

 其次,教师要与学生创建和谐平等的关系,与学生相互信任,共同分享。

 将学生的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分享,特别是在行为习惯的自觉上,促进劳动教育落到实处,取得积极实效,让课堂文化积极发展,向学校文化、社会文化靠近,全程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参与,让劳动教育课程走向专门化的美好生活创建活动。

 持续稳定的劳动教育课程向动态的精神培养和良好行为习惯发展,教师或学校给予鼓励和支持,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引导和帮助,在教育中更加主动地参与实践,突破细节,本着自下而上的原则。四、 新时代中小学开发与实践劳动教育课的有效策略(一)要发挥好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家庭的教育方式、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等,对学生的成长会产生持久深远的影响,家庭对学生劳动教育的注重程度也决定了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能力和水平,尤其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父母要让孩子通过参与家庭中的日常家务劳动,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和自立自强的优秀品质,这是顺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标准的要求。

 尤其对未来年轻一代的劳动者来说,从小注重家庭劳动教育,提高基本劳动技能,是将来能立足于社会的必备技能。(二)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的核心作用学校作为学生劳动教育的指导者,要切实承担劳动教育职责,对农村的每一个学生做到关键抓好、细节落实的总体要求,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融入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等基本数据,科学合理安排劳动实践项目,采用一些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呈现在农村中小学生面前,以激发学生对劳动教课程的兴趣。(三)社会要发挥在劳动教育的支撑作用在对农村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学中,各地政府部门应以提高学生劳动实践能力为前提,积极开发各种社会资源,引导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到学生的劳动建设中,让学生参加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领域的劳动教育,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出台具体的支持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政策措施,比如定期筹备农村教育扶助基金、建立社会福利组织等公益性事业帮助农村的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让学生在社会的温暖中感受到自己的劳动价值,从而促进农村中小学生的劳动核心素养提高。五、 结束语在城乡发展迅速的今天,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讲,开设劳动教育课程是顺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的必然要求。

 在全社会要大力弘扬劳动价值观念,树立“劳动光荣”的教育理念,把劳动教育课程切实纳入学生的评价机制,从而促进教育和劳动的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1]王慧,王晓娟.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发展的检视与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2]程宝伟.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基本内涵与实施路径[J].现代教学,2020(6):28-32.[3]汪昌德,邓才容.浅析小学语文劳动教育渗透[J].时代教育,2017(12):220.[4]牛瑞雪.中小学如何构建劳动教育特色课程体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实践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20,40(5):11-15.[5]路宏.关于加强中学生劳动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13).[6]陈琰.浅谈新时期小学劳动教育的改进措施[J].综合实践活动研究,2020(1):20-21.[7]胡翠芝.体验劳动角色,感受美好生活:小学劳动教育视野下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44):1.作者简介:卢应涛,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五中学。· 4 ·周刊万方数据

篇二:劳动素质目标对应策略

22 卷第 10 期2020 年 10 月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Journal

 of

 Tianjin

 Vocational

 bstitutesNO

 .10

 Vol

 .

 22Oct

 .

 2020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

 目标设定与实施策略研究刘洪庆 , 张兰芳( 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 , 天津

 301607 )摘要 :

 2018 年全国教育大会 ,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 “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 培养德智体

 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 劳动教育被纳入学校育人目标 。

 对于高职教育而言 , 劳动教育是技术技

 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 。

 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 , , 需要塑造劳动光荣的观念 、 强化干事创业的技能 、 铸就创造伟大的

 魂魄 , , 应当构建开放式劳动教育体系 、 搭建多元化劳动实践平台 、 推行全方位劳动育人的运行机制 。

 。关键词 :

 劳动教育 ; 实施策略 ; 实践平台 ; 运行机制中图分类号: G718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1673

 -

 582X ( 2020 )

 10

 -

 0094

 -

 042018 年教师节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要求 “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 在 “ 两个一百年 ” 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 首

 次明确将学校的育人目标从 “ 德智体美 ” 拓展为 “ 德智体美劳 ” 。

 在 “ 德智体美 ” 的基础上增加了 “ 劳 ” 的

 新要求 , 这为各类学校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提供了行动指南 。

 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

 职责使命 , 是高素质劳动者成长的重要阵地 。

 对于高职教育而言,劳动教育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

 要支撑 , 不可或缺 。

 如何准确定位劳动教育目标 、 科学规划劳动教育实施路径 , 对高职院校落实劳动

 教育至关重要 , 是摆在当前的重要课题 。一 、 、 劳动教育的目标设定教育效果源于正确的设定目标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 要弘扬劳动光荣 、 技能宝贵 、 创造伟大的时

 代风尚 , 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

 这向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时代诉求 , 也

 为开展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 。

 因此 , 高职院校应坚持 “ 三位一体 ” 的劳动教育目标导向 , 即塑造乐于劳

 动的价值观念 、 练就适于岗位的劳动本领 、 培养善于创造的劳动意识 。( 一 )

 塑造劳动光荣的观念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

 古有 “ 功崇惟志 , 业广惟勤 ” , “ 民生在勤 , 勤则不匮 ” , “ 君子终日乾

 乾 , 夕惕若,厉无咎 ” 等经典名句 。

 今有习近平总书记指示 :

 “ 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 , 教育引导学生

 崇尚劳动 、 尊重劳动 , 懂得劳动最光荣 、 劳动最崇高 、 劳动最伟大 、 劳动最美丽的道理 , 长大后能够辛勤

 劳动 、 诚实劳动 、 创造性劳动 。

 ” 在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 , 中国人民一直崇尚劳动光荣的价

 值观念 。

 但随着中国社会发展 , 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 , 青少年普遍没有受过艰辛生活的磨砺 , 缺乏收稿日期 :

 2019-12-27作者简介 :

 刘洪庆 ( 1985

 - )

 , 男 , 天津市人 , 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 , 创业中心办公室主任 , 研究

 方向 , ,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 ; 张兰芳 ( 1981

 - )

 , 女 , , 河北人 , , 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党群工作部 , , 讲

 师 , , 研究方向 :

 职业院校党建和高等数学教学 。

 。•

 94

 •

 吃苦耐劳的锻炼 。

 很大一部分青少年在家中衣来伸手 , 饭来张口 , 劳动实践少之又少 , 再加上社会不

 良风气的影响和劳动教育呈现出逐步弱化的趋势 , 致使一些青少年缺乏正确的劳动观念 。

 在新的时

 代背景下 , 高职院校作为高素质劳动者培养的摇篮 , 重塑劳动光荣的价值观念 , 关乎学生成长及职业

 生涯发展 , 更关系到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 。

 故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应汲取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崇尚

 劳动 、 尊重劳动 、 热爱劳动的宝贵品质和文化基因 , 面向强国战略需要 , 营造崇尚劳动的氛围 , 塑造劳

 动光荣的观念 , 引导学生逐步养成严谨专注 、 敬业专业 、 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劳动品质 。( 二 )

 强化干事创业的技能技能宝贵是时代新风尚 。

 从世界技能大赛到中华技能大奖 , 从 “ 大国工匠 ” 到 “ 芙蓉工匠 ” 、 “ 齐鲁

 工匠 ” 、 “ 北京大工匠 ” , 无不昭示现在比以往任何时代更加崇尚技能 。

 技能不仅能够让人生出彩 , 也能

 够助推报国理想实现 。

 “ 蛟龙 ” 入海 、 “ 墨子 ” 升空 、 高铁大发展 … … 近年来 , 一系列 “ 大国工程 ” 留下了

 高素质劳动者的身影 , 饱含着亿万技能人才的心血 。

 当中国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 国务院

 出台 《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 , 把职业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 , 将高技能人才

 队伍建设纳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部署 。

 社会需要高技能人才 , 时代呼唤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

 但干事创业的一技之长并不是生来所有 , 离不开劳动的基础支撑 , 需要合适的 “ 劳动土壤 ” 才能成长 。

 故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 , 必须与技能培养相结合,将目标定在引导学生懂得技能是成就出彩人生的

 立身之本 , 将重点落实到专业技能训练中去 。( 三 )

 铸就创造伟大的魂魄创造伟大是时代强音 。

 说起发明创造 , 中国人大多会想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

 造纸术 、 指南针 、

 火药及印刷术 , 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重要创造 , 对中国古代的政治 、 经济 、 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

 推动作用 , 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鲁班发明的木工工具 , 使当时工匠从原始 、 繁重

 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 劳动效率成倍提高 。

 瓦特改良蒸汽机,诱发一系列技术革命 , 推进了第一次工业

 革命进程 , 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 。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 ,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 , 劳

 动光荣 、 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 。

 正是因为劳动创造 , 我们才能拥有了辉煌的历

 史和今天的成就 。

 着眼未来 ,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 在一段时间内将处在转变发

 展方式 、 优化经济结构 、 转换增长动能的关键期 , 面临着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加剧 、 资源和环境约束加

 大 、 外需持续萎缩与内需增势放缓 、 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困难与瓶颈 。

 破解发展中的各种难题 , 需要

 凝聚成强大的 “ 中国力量 ” , 需要释放全体人民巨大的创造潜能 。

 创造植根于劳动 , 源于劳动者的创造

 意识 。

 高职教育现在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 , 将是未来 30 年高素质劳动者的主力军 , 是社会主义现代

 化强国建设路上的创造者 。

 因此,赋予未来创造者以创造意识 , 铸就其创造伟大的魂魄 , 势必成为高

 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价值所在 。二 、 、 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教育效果取决于科学合理的实施策略 。

 劳动教育不仅要设定明确具体的目标 , 还要有详细的实

 施规划 、 合适的实施平台 、 有效的实施机制 。( 一 )

 构建开放式劳动教育体系劳动教育体系是实施劳动教育的蓝图 。

 如何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构建科学合理劳动教育体系 , 关

 系到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落实 , 更直接涉及到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

 高职院校构建劳动教育体

 系 , 要考虑劳动教育在空间上和时间上所具有的外延属性 。

 一方面 , 劳动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学校 , 更

 依托于家庭 、 学校 、 社会三方 , 这在空间上要求劳动教育的开放性 ; 另一方面 , 随着产业的替代与升级 ,

 原有的劳动岗位在逐步消逝 , 新的劳动岗位在不断涌现 , 不同时期劳动教育的理念 、 目标及内容需保

 持与时代发展同向同行 、 同频共振的价值取向 , 故科学的劳动观是发展的 , 劳动教育不仅要立足现在

 •

 95

 •

 更要面向未来 , 这在时间上要求劳动教育的开放性 。

 除此之外 , 职业教育作为区别于普通教育的一种

 类型教育 , 具有特殊的本质属性 , 这要求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必须注入新的内涵 。

 因此 , 高职院校

 的劳动教育体系要植根于校园和课堂 , 延伸至家庭劳务 、 社会公益和企业实践 , 体现多方协同性 , 既要

 利于塑造劳动观念 , 又要利于磨砺劳动技术 ; 还要与中小学劳动教育和未来职业劳动教育相衔接 , 体

 现承前启后性 , 既要利于培养精益求精的劳动品质 , 又要利于培育善于创造的劳动意识 。( 二 )

 搭建多元化劳动实践平台搭建多元化劳动实践平台是推动劳动教育实施的根本 。

 高职院校应充分挖掘校内外劳动教育资

 源 , 合理选择劳动教育载体 , 抓好 “ 五化 ” 劳动教育实践平台建设 , 促进劳动教育多渠道实施 。一层平台 , 劳动课程规范化 。

 要紧紧抓好课堂这个阵地 , 加强劳动价值论 、 劳动文化学 、 劳动社会

 学 、 劳动经济学 、 劳动法理论与实务等劳动教育类课程建设 , 每学年至少开设一门劳动课程 。

 规范化

 开展劳动教育理论探讨 , 普及劳动理论知识 , 增强劳动价值认同 , 提高劳动保障意识 。

 要组织开展劳

 动教育实践 , 依托合作企业资源 , 建设校外劳动实践基地 。

 定期邀请劳动模范 、 技能专家 、 工匠艺人 、

 非遗传承人等入校讲座或开展事迹报告,传承劳动技艺 , 营造尊重劳动氛围 , 弘扬劳动时代精神 。二层平台 , 技能训练常态化 。

 要将劳动教育落实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去 , 在技能训练 、 跟岗实习 、 顶

 岗实习等教学环节 , 安排劳动教育内容 , 强化劳动过程管理 , 确保劳动教育贯穿技能培养全程 。

 要使

 技能训练成为承载劳动实践的重要载体 , 增长实验室 、 实训室开放时间 , 为学生课外技能训练提供场

 地便利和技术指导 , 推动每周一小时课外技能训练常态化,促使学生在反复的劳动实践中掌握劳动技

 术 、 领悟劳动本领 。三层平台 , 义务劳动制度化 。

 要将义务劳动作为第二课堂教育的重要途径 , 坚持推进每月开展一

 次义务劳动制度化 。

 定期组织开展劳动周 、 劳动日活动 , 引导学生参与校园环境保护 、 食堂卫生监督 、

 宿舍内务管理 , 指导学生完成实训设备维护 、 实验仪器整理 、 图书管理等工作 , 使学生在自我教育 、 自

 我管理 、 自我服务中体会劳动价值 。四层平台 , 勤工俭学广泛化 。

 要在校园内教学楼 、 宿舍楼 、 食堂 、 体育场等场所广泛设置勤工俭学

 岗位 , 扩大勤工俭学面向群体 , 让勤工俭学不再仅仅是家境贫困学生获取劳动报酬的渠道 , 更成为全

 体大学生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 。

 要加强勤工俭学教育 , 弘扬老一辈革命家勤工俭学精神 , 使学生培养

 正确的劳动观点和态度 , 养成自立 、 自强 、 艰苦奋斗等良好思想作风 。五层平台 , 志愿服务项目化 。

 要规划实施志愿服务行动 , 项目化安排志愿服务活动 , 打造志愿服

 务品牌 , 激发学生参加公益劳动热情 。

 组织学生走向社区 , 走进中小学 , 开展社会调查 、 教育宣传 、 扶

 老爱幼 、 大型赛事志愿服务等 。

 要将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理论实践相结合 , 组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

 带领学生走出校园 , 走向社会 , 深入农村 , 开展扶贫调研和支教等活动 , 引导学生关注国家需要和社会

 发展 , 将为国奉献寓教于实践中 。( 三 )

 推行全方位劳动育人的运行机制加强劳动教育的运行机制建设是其取得实效的关键 。

 要坚持校党委统一领导 , 加强顶层设计 , 把

 劳动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 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 推进全程育人 、 全员育人 。

 要坚持

 教学部门总负责 , 学团和后勤服务等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 , 按照制定的劳动教育体系 , 各负

 其责 , 创新劳动教育形式 , 把控好教育过程 。

 要坚持学校 、 家庭 、 企业和社会相结合原则 , 建立企校协

 同 、 政校协同和家校协同机制 , 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 , 统筹协调社会 、 家庭及合作企业资源支持服务高

 职学生劳动教育 , 形成劳动教育的合力 。

 要建立分年级 、 模块式劳动教育实施模式 。

 根据学生低年级

 和高年级各学期不同层次的需求 , 分学期安排不同程度的劳动教育 、 活动单元模块 , 制定分年级 、 分阶

 段 、 分层次的模块式劳动教育计划 , 形成课堂教学主渠道和课外教育实践活动互补 、 形式和内容紧密

 •

 96

 •

 配合的管理机制 。综上所述 , 劳动教育所赋有的塑品 、 强技 、 铸魂等价值属性 , 对高职教育而言极为重要 。

 高职院校

 加强劳动教育 , 要引导学生热爱劳动 、 尊重劳动 、 崇尚劳动 , 要让学生掌握立身之本的劳动本领 。

 广大

 高职学子要不负韶华 , 将劳动光荣观念厚植于心 , 让技能宝贵品质外化于行 , 用创造伟大之魂诠释责

 任担当 , 争做奋斗者 , 勇当圆梦人 , 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和力量 , 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

 中展现应有作为 。参考文献 :[1 ]

 习近平 •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

 者和接班人 [N] . 人民日报 , 2018

 -

 09

 -

 11.[2]

 李建国 , 万成 . 从 “ 德智体美 ” 到 “ 德智体美劳 ” — —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 “ 培养什么样的人 ” 论述的承变现代

 教育科学 , 2019,(06 ) .[3]

 刘向兵 .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新内涵与新要求 — — 基于习近平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的探析中国高教研究 ,

 2018 , , ( 11 )[4 ]

 习近平 • 在庆祝 “ 五一 ” 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 [N ]. 人民日报 , 2015

 -

 04

 -

 29Research

 on

 the

 Target

 Setting

 and

 Practice

 Strategy ...

篇三:劳动素质目标对应策略

教育的创造性实施策略秦 红2018 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这些都告诉我们,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一、当前义务教育德育课程中劳动教育实施的现状从上海义务教育德育课程实施情况看,自1981 年以来,虽然义务教育德育课程建设不断发展变化,但劳动教育始终是中小学德育课程的重要内容。从劳动教育的实施现状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内容和目标明确。《上海市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试行稿)》《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都对劳动教育的内容与目标做了明确的规定,突出了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几方面的教育培养要求,并贯穿于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之中。二是教学内容安排循序渐进。基于课程标准编写的义务教育德育教材形成了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逐步推进的劳动教育教学序列。上海市小学德育课程中关于劳动教育的内容为:劳动创造幸福的教育、尊重劳动者的教【摘 要】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德育课程中的劳动教育的开展已初具成效,但仍存在劳动教育实践不成体系、学生缺少劳动体验、教师缺乏相关专业素养、劳动教育的支持不足等问题。学校需要长远规划劳动教育,建立一体化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搭建劳动实践平台,提高学生手脑结合的综合能力;聚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实践创新的劳动素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关键词】德育课程;劳动教育;劳动素养【中图分类号】

 G40-0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6009 ( 2019 )

 23-0047-03【作者简介】秦红,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上海, 200030 )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正高级教师,上海市德育实训基地主持人,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高峰计划人员,中国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论坛二〇一九年第二十三期47

 育、珍惜劳动成果及勤俭节约的教育、以工匠精神进行劳动教育创造的教育、劳动技能与习惯的培养。初中阶段的劳动教育教学安排则是:七年级,学会生活自理;八年级,懂得爱护公共设施是尊重劳动成果的表现;九年级,了解在新时期艰苦奋斗精神具有的内涵。三是教学方法多样。很多优秀教师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创新了榜样激励法、情境感染法、故事反思法、行为辨析法、操作指导法、生活模拟法、活动体验法、以评促学法等八种比较成功的教法,对中小学生劳动教育观念的形成、劳动能力的培养、劳动情感的建立、劳动习惯的养成、劳动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二、义务教育德育课程中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1.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劳动实践教育不成体系。单靠课程教学,没有其他的教育协同,学生的劳动习惯难以养成。多年以来,虽然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劳动教育要保证一定的课时量,并制订了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但是由于德育课程不纳入升学考试,因而往往得不到学校的重视。虽然劳动教育在劳技课、班队主题教育活动、学生实践中有所涉及,但都各自为政,不成体系,教育效果不明显。2援劳动教育实践的平台不够,学生缺少劳动体验。单靠学校教育,没有家庭和社会提供的实践平台,学生缺少劳动体验,无法实现知行合一。学生的劳动知识技能可以靠课堂教学来实现,但是学生的劳动精神和劳动品质的培育却必须靠实实在在的实践。目前,家庭教育中劳动教育缺失,家长只注重分数,对孩子劳动教育重视不够,忽视劳动习惯培养已成为普遍现象;社会劳动实践平台缺乏,学生很少有参加劳动实践的机会,客观上也影响了劳动教育的效果。3.教师的理解和落实不够,缺乏教育自觉。没有全体教师的教育自觉,劳动教育的实效难以发挥。很多时候,劳动教育被一些教师看成是带有“观摩” “娱乐”性质的教学活动,这不仅不能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愉悦,还让学生潜意识里把劳动教育看成是一件带有任务性质或表演性质的活动,加上许多教师自身缺乏劳动素养,使得劳动教育的价值不能得到体现。4.社会支持力度不够,缺乏相应的教育环境。当前社会存在轻视劳动及劳动者的现象,具体表现为普通劳动者的劳动权益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一些人梦想一夜暴富,期望不劳而获。这些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群体和部分教师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的形成。三、创造性实施义务教育德育课程中劳动教育的策略1.长远规划,建立一体化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我们要把劳动教育贯穿于基础教育全过程,根据各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科学制定教育内容,加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劳动教育课程的有效衔接,体现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有序化、层次化,实现劳动教育课程的一体化。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十分强调和重视基础教育中的劳动教育,把劳动教育贯穿于基础教育的全过程,这些经验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2.搭建劳动实践平台,提高学生手脑结合的综合能力。实施劳动教育,除了学校开设的劳动教育课程外,我们还需要搭建多种劳动实践平台,在48

 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建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切实促进劳动教育的落地落实。学校要与家庭和社会密切配合,发挥学校教育对中小学生发展的主渠道影响,与社会通力协作,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例如,积极创设“劳动最光荣、劳动创造美”的校园文化环境,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和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建立劳动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实地劳动;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懂得劳动在孩子长远发展中的积极意义和作用。此外,现代劳动教育应注重拓展校外劳动形式,鼓励学生到社区、企业、农村等地开展社会调查和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感悟劳动之美,形成正确的劳动观。3.聚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实践创新的劳动素养。劳动素养,涉及劳动态度、劳动能力(技能)和劳动习惯等要素。其中,劳动态度是指人们对劳动的心理倾向,具体表现为愿意劳动还是拒绝劳动、尊重劳动还是鄙视劳动、喜欢劳动还是厌恶劳动、热爱劳动还是逃避劳动;劳动能力是指劳动者所具有的为一定的劳动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智力;劳动习惯是指个体在劳动的过程中经过反复的练习形成的并发展成为个体从事劳动的一种需要自主化的行为方式,是建立在劳动态度基础之上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心理行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将“实践创新”作为六大核心素养之一,其中有一项内容就是“劳动意识”,所以劳动素养也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要根据全国教育大会提出的“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要求,把它作为劳动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科学设计培养路径,并将之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实现从知识传授到素质培育的转变。4.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劳动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我们要倡导“劳动致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思想,反对不劳而获的懒惰思想,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成果来之不易,要珍惜劳动成果,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及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情感,促进中小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总之,重视劳动教育是当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教育事业的迫切要求,扎实推进劳动教育,培养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积极投身于为广大劳动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当前我们应当高度重视的时代课题。【参考文献】[1]黄燕,韦芬.现代劳动教育的内涵特征与创新路向探析[J].现代教学,2018(Z2):10-14.[2]文新华.论劳动、劳动素质与劳动教育[J].教育研究,1995(5):9-15.49

篇四:劳动素质目标对应策略

!=! 圆 大斑幼儿劳动技髓培养的景略 摘要:劳动是儿童需具备的一项基本 能力,培养儿童的劳动技能,并让儿童学 会在劳动中寻找快乐,树立正确的自我 意识与责任意识 ,是当今素质教育关注 的一项重点任务。本文从多角度入手,试 对大班幼儿的劳动技能培育方式开展研 究 ,为培养大班幼儿劳动技能提供一定 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大班幼儿 劳动技能 培养 策略 一、 激发幼儿劳动意识 虽然我国已逐步放开二胎政策,然就 目前情况来看,大部分大班幼儿仍为独生 子女。家庭的独子化容易导致溺爱情况的 产生,家长的过度呵护养成了幼儿衣来伸 手 ,饭来张口的惰性习气,这种不良习惯 一旦被带入幼儿园集体生活中,容易使幼 儿产生环境的不适应感,给家长与老师带 来一定困扰 ,严重者或导致幼儿产生对幼 儿园的排斥情绪。基于此种情况,教师首 先应重视对幼儿劳动意识的培养,在大班 教学中树立热爱劳动的新风尚。大班幼儿 正处于自我意识快速发展的阶段,这一时 期的儿童行为通常具有无意识的模仿性, 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这一特性,加强同幼 儿家长的互动往来 ,家长和教师双向联 手 ,积极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

 首先,教师可安排幼儿在家观察父母一天 的劳动行为 ,如做饭、洗衣、拖地等 ,并在 班级开展主题活动,让幼儿进行观察开展 结果交流,鼓励幼儿用自己所观察到的劳 动场景进行描述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 正确的思维方向引导 ,如“首先妈妈做了 什么”“然后⋯⋯”“最后⋯⋯”等语言暗 示,加深幼儿对观察的活动印象。另外,还 可通过“爸爸妈妈真勤劳”“我们要做爸爸 妈妈的好帮手”之类的语言引导,带领幼 儿树立劳动光荣的意识。此外,由于大班 幼儿已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还可以班 级为单位开展各种手工活动,并有效利用 “妇女节”“劳动节”“母亲节”以及 “父亲 节”等节 日效应 ,让幼儿动手制作JJx~L物 送给父母,在调动幼儿动手积极性的同 时 ,让幼儿学会尊重关心进行劳动的父 —福建省德化县丁溪幼儿园 温朱梅 母 ,为幼儿 自身进行劳动活动打下基础。

 教师的劳动意识引导与自身榜样树立是 大班幼儿劳动技能培养的第一步 ,这一 点尤为重要 ,只有打好了意识基础,方能 调动幼儿的劳动自觉性,方便其顺利掌 握各项劳动技能。

 二、带动园内劳动气氛 浓厚的劳动氛围是幼儿形成并发展 劳动意识的重要推动力量,为营造适合大 班幼儿性格特征的劳动环境,势必要迎合 其兴趣所在。只有充满浓厚的兴趣,幼儿 方能产生劳动技能学习与劳动习惯养成 的自觉性。为进一步培养大班幼儿的劳动 技能,教师可针对不同班级的不同情况开 展各种活动,这些活动可以是室内的,也 可以在室外进行,如开展以“我能行”“小 当家”等为主题的集体活动,教师通过游 戏有意识地向幼儿灌输具体的劳动操作 内容,保障每一位幼儿都能够 自发地参与 到其中,在游戏的趣味性中实现幼儿劳动 意识 的塑造。教师还可在班级内开展长期 性的“劳动之星”活动,以天为单位让幼儿 轮流担任班级劳动之星,协助教师进行班 级管理、餐食分配 、教室打扫等任务,让 幼儿在实践中体会劳动乐趣,同时实现 其劳动技能的实际操作。此外,还可在室 外为每个大班班级分配一小块种植地 ,

 ‘让幼儿亲 自参与一些简单蔬菜与花草的 种植与护养工作 ,令其体验播种、施肥、 浇水、除虫等一系列劳动活动所带来的 惊喜与乐趣。

 三、强化劳动技 能示范 大班幼儿的对错认知能力尚处在发 展阶段,要让其掌握正确的劳动技巧,光 具备良好的劳动意愿是不够的,这时候就 要充分发挥教师在其中的指导作用,循序 渐进地向幼儿灌输正确的劳动技巧。以整 理玩具为例,笔者通过长期的工作实践发 现,大部分大班幼儿尚无法在独立的情况 下将玩具整理归位。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正 确引导,首先从幼儿的心理角度出发,让 其意识到玩具不玩要收起来 ,并对整理玩 具这一活动进行示范 ,加深幼儿记忆。在 园内日常活动结束时,教师要注重幼儿进 2016·18 行玩具的整理 ,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其他劳动项目亦然 ,教师应提前做好幼儿 能够且需要掌握的劳动项目的整理工作 ,

 并对其操作步骤进行细化梳理 ,以课堂为 组织形式系统地向幼儿传输 ,从而帮助幼 儿完成正确的劳动步骤操作。对于幼儿在 劳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部分较容 易出错的步骤 ,则需要教师耐心细致的重 复演示 ,当幼儿完全掌握一项劳动技能 后,再进行下一项劳动项 目的学习,在此 过程中要注意对劳动技能难度的把握 ,

 尽可能逐步增加劳动项 目难度系数 ,充 分保障幼儿进行劳动的积极性。在幼儿 进行劳动操作时 ,要尽量给予幼儿充分 的思考时间,让幼儿独立地把事情做完。

 当幼儿全 面完成 了教师所 布置 的任务 后,教师要尽力表达赞扬与肯定 ,同时加 强同家长的沟通 ,引导幼儿在家中独立 完成例如穿衣、穿鞋、洗手帕等力所能及 的事,培养其独立意识与劳动习惯 ,注意 多鼓励、少讽刺,全面调动幼儿劳动积极 性与参与性。

 四、提高日常劳动频率 大班幼儿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 段,其对新事物的好奇心较强,同时也容 易对同一件事失去兴趣。培养幼儿的劳动 意识与劳动技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 需要幼儿的长期配合与教师的不断督促 教导,正如同水滴穿石,非一夕之功,只有 将劳动真正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 ,持之以 恒地对幼儿行为加以约束规范,方能将劳 动技能的教育真正融入幼儿的内在教养 ,

 使其产生良好的劳动习惯。自我服务与对 外服务是大班幼儿劳动技能教育中的重 点,大班幼儿作为幼儿园内年龄较大的学 生,在具备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的同时,

 还要学会为集体服务。教师可定期组织班 集体大扫除,或是以小组形式让大班幼儿 代替教师的位置,进行帮中小班幼儿分发 餐食、擦桌子等工作,将劳动技能训练切 实融入幼儿日常生活,在对其劳动能力进 行有效锻炼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其集体归 属感与责任意识。

 (课题立项号 :JA$151461)

篇五:劳动素质目标对应策略

8教研园地JIAO YAN YUAN DI小学生劳动素养培育的策略研究李娜新乡市第一铁路小学  (河南省新乡市  453000)摘 要:

 学校通过开设劳动素养课程、注重劳动实践教育、深化劳动教育研究、开展劳动教育考评等方式,培养学生形成劳动意识、培育劳动素养、掌握劳动技能、端正劳动认知,培养小学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感情。关键词:小学教育 劳动素养 策略研究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形成劳动意识、培养劳动素养、掌握劳动技能、端正劳动认知的关键阶段。小学阶段义务教育劳动课大纲要求学生通过自身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的教育和实践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培养小学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感情,促使学生从小具备良好的文明风范及道德言行。1 开设劳动素养培育课程为提高学生的劳动综合素养,通过编发切合学校实际的校本教材,还要保证劳动教育课时,结合实际学校课程中加强劳动教育。1.1 编发校本课程我们的校园社团以立足于学生生活和终身发展建立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从知识性、参与性、体验性、技能性、创造性等五个方面设计劳动教育的内容,首先是服务自我的“修己”课程,如手工等。其次是服务他人的“利人”课程,包括校园劳动课程和家庭劳动课程,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为主的家庭劳动课程。最后是未来的课程,包括机器人课程、STEAM 课程、电脑编程等。常规劳动课按照年级特点,通过丰富劳动教育的内容,让学生找到让自己感兴趣的劳动内容。1.2 促进学科融合为了避免劳动教育内容的单一化、形式化,学校可以创新劳动教育方式,将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进行有效融合,使劳动教育渗透到不同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劳动教育与艺术教育相结合,所有的艺术创作过程都是劳动的过程。1.3 举办主题活动紧抓传统节日和学校重要的节庆日举办争当清扫小达人、家务技能比拼、整理收纳比赛等活动,通过这些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增强劳动教育的吸引力,使小学劳动教育更加凸显趣味性,从而使小学生树立良好的劳动观念。2 注重劳动实践教育要使学生接受有效的劳动教育,单单依靠说教的方式难以产生有效的说服力,学生无法直观地感受到劳动带来的快乐体验和自信,这样也会降低劳动教育的质量及成果。所以,老师要重视学生的实践。2.1 丰富校内劳动形式在各类活动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由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实行班级事务自主管理,在环境卫生、绿化美化、教室保洁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劳动锻炼机会。还可以种植花卉、蔬菜、树木等各种植物,通过多方参与具体组织、实施活动,锻炼学生自主管理、敢于承担的精神。2.2 拓展校外劳动途径为了保持和社会的联系,学校可以与社区达成共识,通过举办一些公益劳动实践活动,培育学生的劳动习惯和劳动价值观。如定期开展去敬老院帮助老人做一些家务的活动、帮助环卫工人清扫街道的活动、在社区做小讲堂,向他人宣传珍惜劳动成果、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劳动价值观。通过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品格,也激发了为社会服务的劳动热情。2.3 保障家务劳动时间第一,严格制定学生劳动时间。每天的时间也不能低于 20 分钟,时间太短的话起不到效果,时间太长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所以一定要在孩子能力范围之内设置时间。第二,为确保时间的合理利用,家长应制作学生家务劳动的计划。第三,进行监督。总之,落实家庭劳动时间是为了孩子能够坚持,每天都参与,从而养成劳动的好习惯,习惯成自然,这样长久下去将对学生劳动价值观的树立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3 深化劳动教育研究劳动课是开展学校劳育最有效的形式,学校必须运用适当地教育资源,加快开发校本劳动课程。首先,设立由校领导、年级主任、大队辅导员组成的学校劳育管理小组,对学校劳育工作全面负责,深入研究劳动素养培育课程、教材、教法、师资培养、劳动教育资源挖掘,以及劳动教育对学生能力形成、品格养成的影响、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等方面内容。其次,组织编排劳育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材料,开发劳动课课本,以便为劳动课的开展提供材料支撑。再次,对专、兼职劳动教师进行专业指导及培训,从而提高劳动课质量。最后,明确劳动课考核、评价体系,保障劳动课的有效进行。4 开展劳动教育考评2020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对劳动素养的评价中规定: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全面客观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表现,力求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从而保障学校劳育的有效性,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有效调控自己劳动教育的学习过程。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开展教育工作不可忽视的一环,也是培养当代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举措之一,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提高广大小学生劳动素养,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树立“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正确劳动观,让广大中小学生掌握基本劳动技能,知行合一,在劳动实践锻炼中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协作精神,养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参考文献:[1]  张菁 . 小学生劳动素养的培育策略——以班级卫生自主管理为例[J]. 安徽教育科研 .2018(16):84-8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