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县高质量发展情况7篇加快发展县高质量发展情况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按照抚州市政协《关于开展“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加快发展县高质量发展情况7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加快发展县高质量发展情况
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按照抚州市政协《关于开展“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方案》确定的主题和内容。市统计局综合统计资料、部门数据以及调研县(区)、企业情况。就抚州市近年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当前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的差距问题和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等三个方面调研分析如下:
一、近年抚州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
近年,全市各县(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坚持用新发展理念谋划发展、用生态文明建设统领发展,团结带领干部群众锐意进取、担当实干、砥砺奋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势头向好。
1.综合实力显着提升。全市县域生产总值规模和财政收入得到显着提升,这为县域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垫定了坚实基础。一是县域经济总量均值突破“百亿元”。2018 年,全市***个县(区)生产总值 1**.*亿元,平均值为**.*亿元,平均值比“十*五”末的 2015 年提高了**.*亿元;生产总值超过***亿元的达 5 个(2015 年 4 个),分别是临川区、东乡区、南城县、南丰县和崇仁县,其中临川区超过***亿元,全省第 10。二是大半县(区)财政总收入上“十亿级”。2018 年县(区)财政总收入**.*亿元,平均为**.*亿元,平均值比 2015 年提高**.*亿元。临川区、东乡区、南城县、黎川县、南丰县、崇仁县、宜黄县、金溪县 8 个县(区)财政总收入超过***亿元,其中东乡区和临川区超***亿元。
2.产业结构提质增效。全市县域经济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18 年,全市县域
经济三大产业结构为 14.4:41.0:44.6(2015 年为 16.4:49.8:33.8),第一产业占比比2015年下降了2.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了10.8个百分点。一是现代农业优质高效。2018 年,各县(区)扎实推进“两特一游”产业工程,新增高标准农田***万亩、设施蔬菜 7 万亩、中药材***万亩。东乡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入选全省四个首批国家级示范园之一,崇仁麻鸡入选“中国第二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临川区大健康食品产业园、昌抚牡丹田园综合体、东乡区万亩猕猴桃、乐安县绿能等一批现代农业项目积极推进。南丰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 8 年全省县域第一。二是工业生产速度、效益双提升。2018 年,全市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高于全省平均 0.1 个百分点,全省***个县(市、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前***名中全市有 3 个县(南丰县、资溪县、南城县分别列 2、4、***名)。今年 1-5 月,全市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高于全省平均 0.4 个百分点,列全省第 2。5 月当月增速全省第一。上半年,全市县域规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增长**.*%,比一季度提高 1.6 个百分点。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 86.**元,同比降低 2.**元。三是服务业跨越式发展。服务业 2017年首次成为全市县域经济第一大产业,到 2018 年四季度连续***个季度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对县域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服务业在县域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与全省平均水平从三年前的4.8个百分点快速收窄至0.2个百分点。东乡区、崇仁县、黎川县服务业占比 2015 年提升了 15.1、14.2、13.6 个百分点,提升幅度居全省***个县(市、区)前列。
3.创新驱动发展强劲。全市各县(区)坚持以创新推动县域产业、企业、产品走向中高端。一是科技研发投入大幅攀升。预计 2018 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为***亿元,占 GDP 比重为**.*%,经费投入是 2015 年的 3 倍,RD 经费占 GDP 比重比 2015 年提高 0.6 个百分点,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大幅跃
升,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稳步提高。二是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2018 年全市各县(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 104 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比 2015 年(**.*%)提高 14.1 个百分点。2015-2018 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全省平均是**.*%、**.*%、**.*%、**.*%,全市占比从 2015 年比全省平均低 4.5 个百分点到 2018 年高出全省平均 1.5 个百分点,全省排位从第 11 位进至全省第 4。三是创新平台加快集聚。县(区)所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与高校、科研院所实现科技合作。新增 9 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崇仁县获批全省第一批省级创新型县(市、区)建设试点。四是人才引进力度空前。2018 年,深入开展“三请三回”(“双返双创”)活动,各县(区)出台一揽子人才新政策。组建院士工作站 13 家,柔性引进人才增至 1***人次,其中国家“千人计划”2 人。
4.绿色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全市各县(区)围绕生物医药、汽车及零配件、新能源新材料、现代信息四大主导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铸链、补链、强链,打造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临川区的才都电子科技产业园、宝芝林生物医药产业园等一批成长型产业园集聚了一批现代信息和生物医药企业,有效改变了过去该区工业过度依赖有色金属加工产业的情况。2018 年临川区有色金属加工产业工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比2015年(**.*%)下降了18.5个百分点。南城县联益电子完成二期产能扩建,格雷特上海总部搬迁南城并投产,10 余家电子及配套企业落户电子产业孵化园。乐安县新能源产业链条初步形成,新引进的嘉源新材料、福莱特过滤材料、漠泉新材料竣工投产。医联网项目智能血糖仪竣工投产,建成全国首个血糖病人大数据中心。宜黄县在新材料上稳住再生塑料、加速聚集工程塑料和食品级、医用级塑料企业。广昌县灿辉新能源拟在香港上市,志特新材料拟在创业板上市。
5.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全市各县(区)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中医药、大健康、数字经济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2018 年,全市各县区接待游客总人数、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和**%。特别是全省旅发大会在抚成功召开,临川区、宜黄县、南城县、金溪县、资溪县旅游项目亮点纷呈。金溪县获批的中国传统村落***个,全省县域第一。黎川县国医研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被列为首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单位。黎川油画一年三度走出国门,油画创意产业园二期开建。南城县“建昌帮”药业建成投产,南丰县被列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试点县。崇仁县与北京八分量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立变电产业数据区块链实验室。
二、当前抚州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的差距及问题
纵向看,抚州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不小成效,但横向比,仍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今年初,市委四届六次全会深刻分析“县域经济薄弱是抚州的短板,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年中,市委四届七次全会又强调“狠抓县域经济发展”。我们认为当前全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的差距及问题表现主要有如下几点:
1.全市县区在全省高质量发展考核中先进数量逐年减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征有哪些?”,应该集中体现在市委市政府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特别是省委省政府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上。2018 年全省***个县区的考核结果还未公布。但从 2015-2017 年三年的考核结果来看,全市***个县区在全省百县的先进个数2015年是3个(东乡、南城、资溪)、2016年是2个(东乡、资溪)、2017年是1个(东乡区)。2017年,宜春、上饶、吉安获得先进县区的个数是 3 个、3 个和 7 个。
2.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差距仍然很大。虽然全市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比自己有显
着提升,但放在全省、全国的发展格局中,差距明显。一是总量仍小。2018 年,全市县域生产总值平均规模为**.*亿元,只有全省平均的**%,不到六成。二是人均水平低。2018 年抚州市人均 GDP34**元,仅有全省平均的**.*%,全国平均的**.*%。三是财力薄弱。2018 年,全市县域财政总收入平均规模为**.*亿元,只有全省平均的**.*%,仅占一半。
3.县域工业主导产业不强、不大。县域经济薄弱是我们的短板,而县域经济薄弱的症结在于县域工业主导产业不强、不大。2019 年上半年,***个县(区)确定的主导产业规上工业产值占全部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超过**%的只有 3 个县区,8个县占比在**%以下。
三、加快全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1.各县区要建立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指标监测分析制度。通过对本县区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指标数据的分析找到工作弱项,倒逼补齐短板。
2.建议县区确定或者变更主导产业应该有专业机构评估。市委全会强调“各县区要根据资源禀赋、基础条件、发展要求,明确主攻方向和重点,坚决防止东一榔头西一棒、盲目跟风”。我们在统计县区主导产业指标的过程中也发现有些县区主导产业短期内会有变化,有时不太明晰。这方面,我们认为需要出台政策明确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评估。
3.抓招商引资这个源头。现在县(区)招商引资签的项目多,但龙头、大项目稀缺,落地的项目、开工的项目也不多。导致新建投产入规企业少、新增规上入统企业户均规模小。因此,要抓住招商引资这个着力点,紧紧围绕县域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加大招大引强的力度,加速产业集聚,推动县域经济总量提升、质量进步。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今年 4 月份以来,我们坚持突出高质量发展主题,以工业经济为切入点,以“亩均论英雄”为突破口,深入开展“树标杆补短板求突破促赶超”专项调研活动,专门赴县内多家企业蹲点调研,极其深刻地感受到新时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感受到了工业经济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和必由之路,对如何推进高质量发展也有了初步探索实践和理性思考。
一、初步成效
从 4 月 2 日到 5 月 30 日,我们先后走访了德华兔宝宝、力聚热力、云峰家居等近 50 家企业,看企业现场,听企业心声,问企业“冷暖”,并重点剖析了其中的5家,召开了5次企业家和高新区、镇(街道)、部门座谈会。在调研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亩均论英雄”改革作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有力抓手,确实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制、有效路径。
一是呈现了企业发展“加速度”的好势头。过去三年,全县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分别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尝到了科技创新的甜头,越来越愿意投入到科研当中去。比如,德华兔宝宝专门成立装饰新材研究院,走出了一条引进—吸收再消化—自主创新的集成创新道路,近三年企业净利润年均增长**.*%。又如,力聚热力自成立县级研发中心以来,销售收入和利润均保持年增长**%以上。企业负责人告诉我,他们接下来很有信心升格为省级研发中心。
二是看到了顶破要素“天花板”的新曙光。如何让有限的每一亩土地承载更好的项目、发挥更大的效益,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去年,我县推出全省首块“标准地”,吸引了更多“吃得少、产蛋多、飞得远”的“俊鸟”落户。目前,已推出工业、商服、研发总部等各类“标准地”11 宗、1200 多亩。天杭生物与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建立了紧密的技术联盟与合作伙伴关系,攻克技术难题 10 余项,成为国内牛血清行业首家挂牌企业。
三是提高了绿水青山“金名片”的含金量。除了政府开展“厂中厂”“低小散”企业集中整治外,企业自身也通过技术革新,积极投身环保事业。鼎力机械运用先进的清洗工艺及修复技术,对旧部件进行再制造,既降低了成本,又保护了环境。意博高科利用日常环境监测和大数据管理分析,达到照明远程监测、智能管控、节能降耗“三位一体”效果,明显地减少了光污染,节能约**%。
二、存在问题
在蹲点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对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
一是项目引不进与退不出的矛盾。调研中有很多企业反映,他们产业链中有一些发展前景好、亩均效益高的优质项目非常想落户德清,但受土地要素制约等影响,这些项目迟迟无法落地。同时,调研中也发现,尽管我县出台了亩均效益评价办法,但现有的资源要素差别化政策“威力”不够,对劣势企业倒逼力度偏弱,甚至有企业虽处于歇业状态,却仍然难以淘汰退出。
二是产业长远账与眼前账的矛盾。近年来,我县大力发展地理信息、通用航空等新兴产业,也引进了一批研究院,培育了一批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但与其他新兴行业一样,面临着长期向好、短期产出慢的问题。在新动能未能快速见效的同时,旧动能升级改造的进程还不够深入,发展较为依赖传统产业的格局没有根本转变,县域经济转型发展面临“成长的烦恼”。
三是企业不愿转与转不成的矛盾。少数企业家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观念较为保守,面对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的情况,仍然安于现状,不愿转型,也不敢转型。与此同时,也有一部分传统行业企业,受土地、资金、技术以及发展规划等因素影响,导致转型效果不理想。
四是人才引得进与留不住的矛盾。长期以来,我县始终高度重视人才引育,
人才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县域城市前列。但是,受周边大城市的“虹吸效应”影响,仍然存在人才引进了却留不住的问题。比如,一家企业反映,他们需要一位农业水质自动监测的程序设计人员,以 8**元的月薪招了进来,并给予住宿、就餐等相关优惠措施,但没干几个月,他还是选择以更低的报酬去了杭州。
三、对策建议
作为德清来说,必须坚决树牢“亩均论英雄”理念,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争做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结合这次调研的心得体会,提出以下对...
篇二:加快发展县高质量发展情况
018 年 12 月经济运行及发展情况汇报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 2019 年 1 月 9 日
一、改革创新发展稳步推进 1、深刻把握功能定位,突出创新与发展并重。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结合实际,探索产业发展方向,凸显新材料产业和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发展的平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打造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重要载体。谋划建设产业集聚配套基地、推进生态化改造,重点打造以航天“智慧城市”产业基地、新材料产业基地、中国物流公司综合物流基地、新能源汽车配件产业为主要特色的产业新格局。园区坚持“集聚优势、集群发展、做大做强、提升质量,延伸链条”的工业发展思路,以产业发展推动创新转型,修订《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总体规划(2015-2030)》对现有产业布局及定位进行重新优化, 并依托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现有产业基础等优势, 搭建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和生产性物流四大投资产业平台。
2、狠抓招商引资,加速转型升级。园区创新启动“1+1+N”工作模式,即“党建工作+招商引资工作+若干个专项工作组”。以党建统揽园区各项事业,以招商引资推动园区发展。一方面,我们依托园区规划的新材料、高档智能、高端装备制造和生产性物流四大产业平台实施集群化招商、
产业链招商。另一方面,我们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瞄准高端人才、互联网+、电子商务、现代服务业等一批有高度、有体量、有质量、有新意的新经济项目。实施全员大招商,积极请进来、走出去;大力推行平台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园区一方面承接产业转移,另一方面,重点为争取“人无我有、人有我先”的先进产业、优质项目,实施“零梯度”发展。一步接轨产业前沿,零度承接高端产业,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先机,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上率先发展,走在前列。同时,紧紧抓住与合肥市高新区、新站区等周边先行区合作共建机遇,细化园区产业分工,依托高新区技术研发、项目孵化、产业链增补等资源优势,进一步强化园区高端技术产业化平台,高标准规划并启动建设园区 4 平方公里的智能产业园和 1.5 平方公里的医药化工产业园,着力引进以医药中间体、生物合成材料、电子彩显、新能源等为主的配套生产项目。快速推进中科院创新研究院成果产业转化基地项目,打造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在节能环保、高端医疗健康、先进制造等领域,加快关键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为营造良好的“双创”环境提供有力支撑。
3、发挥项目主引擎,实现大发展。一是强化责任促项目建设。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要求,细化责任到人,层层传导压力,不折不扣推进项目建设。二是优化服务促项目建设。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成立代理服务工作组、要素保障工作组,对意向性项目实行一
对一、点对点跟踪落实签约,完善报批手续;积极解决水、电、路等开工要素促项目开工建设。三是保障环境促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县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支持,着力破解项目建设中受土地、资金制约等问题,优先满足重点项目在用地征迁、土地指标和融资等方面的需求。围绕欧凯纳斯、智能产业园、龙兴大道(循环园段)等重点工程项目,已完成征地369.315 亩,拆迁房屋 20 万㎡。新建项目抓开工。总投资 18亿元的联东 U 谷高端城市综合体、总投资 6 亿元的浙江新月控股、总投资 5.2 亿元的万福林物流产业园、总投资 5 亿元的美好绿色装配式建筑等一批重点项目陆续开工建设。续建项目抓进度抓投产。目前中昊建材、恒晟能源、中盐乙二醇已投产;广源科技项目试投产;诚通物流、机械加工区等项目正在主体建设;美好智造、华业香料、和嘉环境等项目正进行设备安装调试。
4、加大安环监管,突出和谐发展。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不仅是经济发展的质态,也是社会责任的一把标尺。园区一方面通过对入园项目进行联席预审,实施择商引资,坚决拒绝“高污染”、“高耗能”、“小化工”等环保安全隐患大的项目入园。另一方面,对已入园项目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思考”的理念,加大对环保和安全的监管,要求企业坚决执行环保、安全“三同时”制度,并做好绿色生产、安全生产的技改和升级。今年以来,环保排查企业 400家次, 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化工企业每月一次的联动监察监
测,非化工企业每季度一次的联动监察监测,同时加大夜查频次,截至目前共处罚企业 11 家,罚金 110 万元。出台《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固体废物排查整改工作方案》,在园区范围内开展工业固废排查整改工作,组织专家对久易农业、中盐、马钢、丰乐农化等企业废气、废水处理进行检查并提出整改意见。园区安监部门今年累计排查企业 358 家次,排查隐患 751 项,下达各类行政执法文书 168 份,隐患到期整改率达 100%,打击各类非法违法行为 18 起,责令停产整改 6家,行政处罚 3 家,有效的遏制了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排查危险品生产经营单位 120 家次(在生产化工企业每两月检查一次),查出各类隐患 298 条,到期整改率 100%。
5、加速“内循环”,盘活存量促发展。园区坚持土地节约、集约的利用原则,对一些停产、半停产、亏损、高能耗、低附加值企业,大力实施“腾笼换鸟”、“僵尸企业复苏”等战略,加速园区企业“内循环”,做好对“转出去”与“引进来”的科学衔接,引导企业盘活现有存量“抱团”发展、互补发展、协作发展、转型发展。鼓励一批已入园的化工农药类企业发展总部经济,将生产、销售环节向外转移,腾出新材料产业与医药化工产业发展空间,鼓励企业勇于开拓国内国际市场。
6、坚持协调发展,优化产城融合格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坚持道路先行,编织园区路网体系,路网建设全面提速,加快推进乳泉路等 7 条总长约 20.3 公里道路提升改造
项目建设,加快四顶山路等总长约 5.086 公里的新建道路建设大力推进园区“路网畅通”工程,提升内外联通能力和内外交通畅通水平;系统谋划园区企业聚集区内的商务、商业、金融、卫生、生活等资源配置,将人才公寓建设、金融服务和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建设统筹规划,科学布局;按照“产城一体、节约用地、优化生态、以人为本、宜居宜业”的发展思路,围绕繁华大道、合裕路、店忠路发展轴,合理规划功能分区。
二、农业产业化有声有色 园区于 2009 年 3 月份开始托管义和社区、太平社区、龙集社区和刘集社区,又于 2016 年 3 月份开始托管撮镇镇仙临社区、长乐社区北岗片区(现属龙集社区)、桥头集镇红光社区以及复兴社区长垱片区(现属刘集社区),园区现辖的 6个社区居民共计 2.5 万余人,总面积 55 平方公里。
在县委村居换届领导组的直接指导下,历时一个多月,园区各社区“两委”、监委会、小组组长、村民代表全部顺利选举产生。这次换届共选举产生社区“两委”干部 41 名,其中新进社区党委(党总支)班子 7 人,新进社区居委会班子 9 人;当选平均年龄 42.8 岁,较上届下降 1.2 岁;其中 2个社区实现了书记、主任“一肩挑”,3 名女性同志担任社区居委会主任职务;35 岁以下 7 人,较上届提高 75%,女干部13 人,较上届提高 160%,高中及大专以上学历 20 人,较上届提高 65%,班子结构更加合理,知识结构全面优化,一批
有激情、有干劲、有经验的高素质人才充实进社区干部队伍中来,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目前耕地面积约一万亩,在农业产业化方面,园区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主要是将土地流转用于生态防护林建造、仙临生态园种植草莓、苗木和大棚蔬菜以及中盐公司种植的山核桃项目,高附加值的经济农作物壮大了园区农业产业化体系。除去以上的土地流转面积,规划范围内还剩 0.5 万亩,该用地主要是流转给种植大户及家庭农场使用。
三、创新能力建设不断提升 企业是开发区创新主体,园区充分发挥企业人才、资金、环境等创新要素的作用,使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相得益彰,突出集聚研发和成果转化并重。以“研发创新集中、研发人员集聚、研发装备集群”的集聚研发效应,激发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形成企业创新高地,着力形成“集聚研发、成果转化、异地生产、产业联动”的新模式。
园区 13 家企业获得各级科技创新类认证共 34 种 104个,其中:获得国家级认证 8 种 20 个;获得省级认证 11 种36 个;获得市级认证 15 种 48 个。9 家企业获得各种科技创新类奖励 46 个,其中国家级 11 个、省级 25 个、市级 10个。21 家企业持有专利共 368 项,其中:发明专利 109 项,实用新型专利 226 项,外观专利 30 项,软件著作权 3 项。园
区现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6 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比重达 50%。
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扶持企业通过“零土地技改”的方式,增资扩股、节能降耗、提产增效;引导园区存量化工类企业转型升级,将生产环节向外转移,积极发展总部经济;鼓励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经济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调整,促进现有企业转型升级。
四、重点群体就业有保障
坚持园区主导、协调部门配合、发动社会参与,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从关注就业,自主创业、技能培训、公益岗位等方面开展针对性工作。
1、送培训。针对园区失地农民普遍存在技能单一、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的特点,园区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始终遵循“实用、实效、实际”的原则,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方式,大力开展致富技能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初步形成了“政府补贴培训、培训机构提供培训、劳动者自主选择培训”的社会化培训格局。通过采取长期与短期相结合、定向式与储备式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有针对性地开设烹饪、电脑、家政和创业等职业技能培训,经考核鉴定合格的农民还将获得相应的技术等级证书,为他们的就业提供保障。上半年,累计开展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 18 期 3000 多人次。
2、送岗位。一是通过每年开展“春风”行动、“贫困户招聘”、“失地农民专场招聘”等形式,组织和开发一批保洁、保绿、保安等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4050”成员就业,举办了五期集中招聘会共帮助 1200 多名群众实现再就业,得到了群众的欢迎和认可。二是对社区实行“空岗报告制”,对所辖区域内的公益性岗位及时登记,出现空岗及时上报。及时整理、筛选就业信息,有针对性地向失业人员提供就业信息。今年以来,共收集各类企业用工信息 198 条,涉及工种 96 个,提供就业岗位 1600 个。三是园区积极与园区投产企业对接,掌握企业用工需求,甄别出适合大中专生就业的岗位,及时在园区信息平台发布,对有就业意愿人员进行筛查,根据高校毕业生所学之长推荐到适合的岗位,再由企业自主选择录用,目前已有 40 多名大中专生在园区企业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也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3、送贷款。积极探索小额担保贷款新路子,向资金紧缺的创业人员提供小额担保贴息贷款和创业贷款资金支持,解决创业资金不足的问题。
五、营商环境日益优化 自建园以来,就以省级以上开发园区的要求,高标准建设、高层次服务,全面对标合肥“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在着力构建完善路网、电网、供水、排水、供热、供气、通讯等基础设施体系的同时,更加注重服务和生态软环境建设,积极打造功能完善的现代园区。
1、做强硬环境。龙兴大道、宏图大道等总长约 41 公里的“五横四纵”主干路网已按城市 I 级标准建成使用,裕溪路、繁华大道、店忠路穿园而过;21 公里专用铁路线,与国铁淮南线相衔接;在建的水陆联运多功能综合性码头,可通巢入江;建成 10 万吨/日工业水厂 1 座、日处理 3 万吨/日的工业污水处理厂 1 座,且自来水管网、污水管网均已敷设到位;建成 220kV 大回路双电源变电所 2 座、110kV 变电所 4座;建有特勤消防站 1 座;川气东输在园区设有专供门站,天然气管网实现全覆盖;通信光缆、数字主干光纤的宽带已接入;沿道路铺设 12 公里长的管廊,用于输送蒸汽、工业气体、液体等。此外,被国家建设部列为“巢湖水体综合治理试验工程”的 480 亩人工湿地一期项目已建成投入使用,5 平方公里生态防护林、绿化隔离带、绿色生态园构建了大气防治生态网。初步统计,园区各项重点基础配套设施累计投资约 30 余亿元。基本实现“七通一平”,形成了可与合肥周边国家级开发区相媲美的基础设施比较优势,起步区 13 平方公里投资平台初具规模。
2、做优软环境。园区始终树立“企业为上、项目为本、投资为佳、环境为要”的理念,为企业提供管理上的“远距离”、服务上的“零距离”、全程代理代办,以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理念和标准打造最优的综合投资服务体系,主动联系企业,加强市县扶持政策宣传,随时帮助企业排解难题,不断营造园区“亲商、安商、便商、富商”的优越投资环
境。各项重点配套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以及服务层次的不断优化,进一步增强园区的承载力,增强对企业的吸引力。
六、下一步工作安排 1、多措并举,招商引资量质同升。围绕产业定位,狠抓招商第一要务不放松,一是加大对通过预审未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力求招商引资新突破。二是发挥中盐合肥化工基地、马钢板材、中国物流合肥基地,金阳铝模板等大项目的带动和示范作用,重点谋划新能源汽车配件、航天军民融合、高端智能装备制造等一批高科技产业园,推动产业高端化、低碳化。三是主动拥抱合肥新站高新区的辐射带动,聚焦高新技术产业,瞄准高端人才、互联网+、电子商务、现代服务业及绿色环保等产业。四是抓住园区与合肥高新区合作共建的契机,着力打造生物医...
篇三:加快发展县高质量发展情况
县 实施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 发展工作情况调研报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上作出的战略决策,是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的应有之义,是推动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更是XX 加快绿色崛起的重大举措。今年来,XX 县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传承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一手抓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一手抓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谱写了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课题,深入全县进行走访座谈,并在调研基础上进行思考与研究,分析其工作成效、问题困难及对策建议,旨在加强实践指导,以更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助推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成效及经验
(一)基本情况。脱贫攻坚全面收官以后,“三农”工作重心发生历史性转移,XX 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系列决策部署,以“全域旅游”理念谋划推进乡村建设行动,以美丽乡村建设持续用力打造更加美丽的全域旅游示范区,以“六个坚持”在乡村振兴上作出示范、形成标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总会会长陈竺,等领导同志,先后深入 XX 县调研指导乡村振兴工作,对该县给予充分肯定。
(二)经验做法。XX 县在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创造的经验和做法,主要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突出支部引领作用,高举党建引领旗帜,选优配强驻村工作队,积极探索实施农村党员分类管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业,激发党员干部内生动力。例如,金铺镇龙珠村通过“全流程分类”,坚持立足实际,以党建为引领,以乡村振兴为目标,强力推进产业发展,激励党员做实事,促使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得到提升。目前,金铺镇已形成“党建引领、产业振兴;支部认领、党员带头”的生动局面,切实让老百姓由“跟着我干”向“我要干”转变。
二是坚持规划先行。坚持“规划先行、突出特色、连片发展、先建后补”,有效统筹资金、政策、项目集中支持乡村
振兴先行区、示范区建设,促进全县实现“农业生产优、农村生态美、农民生活富”的目标。编制完成《XX 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制定《XX 县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指导意见》《关于建设乡村振兴先行区的指导意见》。全县已有 X 个行政村完成村庄规划设计。全县共确定县级乡村振兴先行区 X个、示范区 X 个,乡镇级乡村振兴示范区 X 个,涵盖 X 个村(社区)。例如,XX 乡 XX 村是红四军鸡鸣河会议旧址所在地,今年被中组部确定为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自项目启动建设以来,方家咀乡按照规划先行、总体设计、逐项实施的原则,围绕“一核两线三园的”建设任务,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有效突出乡村特色,避免同质化发展。
三是坚持产业支撑。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招商引资、能人回乡等方式,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茶叶、中药材、蔬菜(食用菌)等特色优势产业。全县已整合投入资金 X 亿元,建设 XX 县辐照农产品加工产业园、XX 县现代农业集约化育苗中心、大别山道地药材产业园等“三园”;投入资金 X 万元,实施乡村振兴乡镇产业发展项目X 个,每乡镇资金额度 X 万元。例如,XX 乡 XX 村引进市场主体神峰山庄,成立村自强互助脱贫种养专业合作社,流转荒废的土地 X 亩,建起果木基地、蔬菜基地、养殖基地和旅游基地。XX 年,XX 村村集体年收入过 X 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 X 元左右。
四是坚持生态优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启动实施一批小微水体治理,达到“三无”(污水无直排、水面无漂浮物、岸边无垃圾)目标。全县 X 个村逐村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建成垃圾回收站 X 家,大型中转站 2 家,垃圾收集转运处理设施实现 100%全覆盖。持续抓好农村厕所革命,累计建成农户无害化卫生厕所 X 座。例如:金家铺镇东冲坳村按照“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的农村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理机制,形成农村垃圾全面长效治理体系,实现乡村整洁干净舒适宜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乡村。
五是坚持以人为本。谋划民生工程、补齐民生短板,做好民生实事。围绕乡村公共文化、教育、体育、医疗卫生、养老托幼、电商快递物流、综合服务等方面,建成一批便民利民、服务村民群众效果明显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全县已投入资金 X 万元,建设“四好农村路”;投入资金 X 万元,提升村级基础公共服务设施;投入资金 X 万元,实施水、电、路、厕、房、网、环境改善“七到农家”工程。例如,XX 县红十字会捐建博爱家园和博爱卫生站,真正让村民享受到实惠与便利。其中,XX 乡王家畈村博爱卫生站和博爱家园,为该村 X 多名群众和周边邻
村近 X 村民进行全民健身、医疗服务公益活动、应急避险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六是坚持移风易俗。把精神文明建设与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相结合,将道德讲堂活动与送文化下乡惠民演出相结合,把新时代乡风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编入《村规民约》中,成立“农村思想道德协会”等民间团体组织,开设爱心超市,引导村民讲文明、树新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保持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例如:金家铺镇龙潭河村“两委”积极倡导以德治引领乡风文明,以法治推进乡村治理,积极创新普法教育形式,营造了人人安居乐业,家家和谐美满的村庄民风环境。
二、不足及困难 今年来,XX 县紧紧围绕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保持靶心不散、频道不换、力度不减,全力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落实,全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该县乡村振兴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思路不清晰。一是缺少创新思维。在落实上级政策时,习惯于“照葫芦画瓢”,走别人走过的路,不敢提
出新方案、探索新路子。比如有的村发展产业没有立足本村优势、特色资源,别村发展什么,就发展什么。二是缺少系统思维。不善于从全局上看问题,没有做到统筹协调、全盘考虑,导致人财物等资源浪费。比如,在道路建设过程中没有统筹路灯、电线、网线等安装,导致不少重复建设。三是缺少长期思维。有的村在布局谋划时倾向于做立刻产生效果的事,不想做打基础、谋长远的事情。比如在环境改造、污水整治过程中,把明面上的环境装点地漂漂亮亮,而对源头处、深层次的问题“无人问津”。
(二)产业发展不充分。一是市场化不够。产品质量在市场上没有突出的卖点,产业链处于低端,好东西卖出白菜价。比如,虽然利用了资源优势发展茶产业,但是只做低端的、粗略的加工,没有进行延伸精深加工,市场产品选择非常有限。二是品牌化不够。XX 云雾茶和道地药材,在营销方面火力不猛、名声不响。比如,XX 团黄贡茶公司在天猫上开的“团黄旗舰店”,主推的是信阳毛尖、销量最好的也是信阳毛尖,却不是本土的 XX 云雾。三是渠道化不够。XX优质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不多,在网上销售的平台较少,旗舰店屈指可数,被人推荐的不多,没有很好地利用网络平台打开走向全国的线上渠道。
(三)发展资金不均衡。一是配套资金不到位。乡村振兴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有的虽然争取了省、市、县财政资金支持,但其余部分主要靠镇、村投入,由于镇、村级经济实力有限,直接影响到工作的进展。二是项目资金不平衡。已经发展有起色的村,不愁项目;发展相对落后的村,很难争取到项目。三是使用质效不达标。有的虽然争取到了项目资金,但是未能招引到市场主体,不能带动整村的经济发展。有的村在资金没有用到刀刃上,甚至有的把项目资金挪作他用。
(四)人才资源不充足。一是年轻干部储备不足。村干部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基层村“两委”班子成员年龄偏大,年轻干部后备力量储备不足、培养不够,优秀“头雁”数量依然较少,乡村待遇不高,难以留住年轻人。二是乡村能人带动不足。村内缺少有水平、有能力、懂市场、能奉献的致富带头人,有能力的人不是外出发展就是谋求个人自身发展,没有利用自身优势,带动群众发家致富。三是技能人才帮助不足。缺少产业指导人才和懂农业种植与养殖的技术专家。有的村是自己摸石头过河,没有专业人才帮助规划、指导,导致虽有产业但效益不高。
(五)文明创建不到位。一是文明创建热情不高。村级干部的队伍力量较为薄弱,整体素质不高,又疲于应付各项
工作,对于文明创建等创新性工作积极性不高,文明建设实践工作难以铺开。二是思想道德教育不强。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组织形式、人口构成日益多样化,农民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文化认同趋于多样化,对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三是文化阵地建设不力。部分农村文化阵地功能不足,文化载体相对单一,与农民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元化的文化需求之间有差距。有的农家书屋图书种类单调、陈旧过时,成了摆设;有些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的内容缺乏新颖,吸引力不足。
(六)基层治理不扎实。一是治理能力不强。有的村干部年龄结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缺之接受新事物的敏感度,工作缺乏主动性、创造性。有的对农村政策学习不够,执行中随意性强,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二是干部作风不正。有的干部群众意识淡泊,工作方法简单粗暴,致使一些本来可以妥善处理的矛盾激化。有的甚至违法违纪侵害农民利益,影响干群关系。三是法治观念滞后。一方面,有的干部依法办事的意识差,以言代法,以权代法,有的宗族势力称霸一方,干扰基层治理。另一方面,少数群众“信访不信法”,特别是群众纠纷、低保及贫困户申请等问题容易引发群众缠访、闹访、越级访,导致基层不稳。
三、意见及建议
突围县域经济,加快绿色崛起,核心在城镇,支撑在乡村。只要抢抓发展机遇,整合各方资源,发挥自身优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以城带乡、兴乡活城、城乡一体融合发展,做到“六个始终”,就一定能够高质量打造大别山乡村振兴样板区,绘就“山水为屏、田园入画、村庄为景、四季如诗”的壮美乡村画卷。
(一)要始终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守住乡村振兴风险底线。一是层层压紧压实责任。要坚持县乡村三级书记抓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全面压实县乡党委政府、行业部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等责任,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地见效。二是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要保持财政支持政策和资金规模总体稳定,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要分类做好帮扶政策的延续、优化、调整,确保政策连续性。继续稳定低保、特困供养等兜底救助类政策。三是做好巩固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与帮扶机制,对“三类人员”实施常态化监测并进行针对性帮扶。要强化脱贫人口产业发展、稳定就业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要加强衔接资金管理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确保持续发挥扶贫项目资产效益。
(二)要始终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夯实乡村振兴发展底盘。一是优化农业空间布局。立足各地资源禀赋,结合各地实际,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推进中药材产业带、果蔬产业带、茶叶产业带、特色粮油产业带建设,高标准打造产业之乡。二是壮大特色产业。聚焦 XX 特色产业,扶优扶强龙头企业。实施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加工升级、产业融合、科技创新工程,实施“链长制”,围绕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大力建设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设施农业、智慧农业,高标准建设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三是建设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生产能手集中,培育发展一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生产经营模式,构建“产加销、农工贸”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四是提升农业现代服务水平。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应用和推广,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应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打通全面提升农业服务水平,推动质量兴农、科技兴农、品牌强农。
(三)要始终推动城乡一体融合,激发乡村振兴发展动能。一是推动建设兴乡。大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中小河流域治理,推进农村水系综合治理工程向村级延伸。加强顶层规划,统筹推进差异化特色发展,找准定位打造一批特色小镇,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美
丽乡村。二是推动人才下乡。建立农村指导员、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进科技进乡村、干部驻乡村、青年下乡村、乡贤回乡村;强化乡村人才培育,着力培育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农民队伍。三是推动资本活乡。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大金融保险支农力度,推动金融资本进乡村,招引一批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市场主体,促进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四是推动旅游富乡。紧扣全域旅游发展布局,串点成线,全力打造乡村休闲度假区、红色旅游区、开发一批以红色、绿色、古色为主题的精品旅游线路,打造一批特色民宿集群和网红打卡地。五是推动改革强乡。探索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实现形式,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
(四)要始终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提升乡村振兴发展质量。一是建设幸福乡村。加强养老服务多元化供给,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加快县域医共体建设,建设“幼有所育、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幸福乡...
篇四:加快发展县高质量发展情况
加快争创县域经济发展强县的思考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强。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层次,只有县域经济得到更好发展,国家经济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才能安居乐业。为此,就加快争创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县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一)发展基础 1.综合实力日益增强 从反映综合发展水平的地区生产总值(GDP)来看,近几年,我区经济总量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2.城乡建设加速推进 近年来,启动了最大范围的城市修复、最大体量的城市改造、最大规模的城市会战,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乡公交、城乡供水、医疗卫生、治安联防、环境整治“五个一体化”基本实现全覆盖,城乡统筹发展快步前进。
3.民生福祉显著提升 2013 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 24412 元、9842 元,至 2019 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 38231 元、 17370 元,分别增长 8.8、9.4。2019 年,31 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面退出、12820 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域基本脱贫。
4.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近年来,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强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八大战役”,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高。
(二)竞争优势 今年 2 月,省委省政府印发了《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办法》 (以下简称《考核办法》),考核范围为全省 183 个县,划分为四大类别县,即城市主城区 33 个、重点开发区县 57 个、农产品主产区县 35 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 58 个,我区作为城市主城区考核评价。考核统一设置经济发展、城乡发展、民生改善、生态环境、风险防控 5 个方面 24 项指标。根据主体功能区定位,差异化设置各类区指标权重,城市主城区中经济发展 52 分、城乡发展 13 分、民生改善 15 分、生态环境 15 分、风险防控 5 分。
2019 年,我区县域经济考核总分数 82.227 分(其中,经济 发展 41.0139 分、城乡发展 11.262 分、民生改善 13.2955 分、生态环境 12.943 分、风险防控 3.7126 分),成功评选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县。根据收集到的33个城市主城区公布的12项、23 个具体考核指标数据,经综合对比分析,我区县域经济发展具有以下优势:
1.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从纵向对比来看,我区 GDP 增速呈逐年增长趋势,且均高于全国、高于全省。从横向对比来看,在 33 个主城区中,我区 GDP
增速为 9.5,位列第 6,且从增速指标来看,我区大部分指标均位居前列。根据《考核办法》,各项总量和增速的指标中,总量占 40 权重,增速占 60 权重看,增速指标较好有利于考核得分。
2.综合实力基础厚实 民生改善方面,我区属优势得分项。城乡发展方面,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中城乡发展得分 11.262 分,换算成百分制为86.63 分,其中,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 2.7 个百分点,排位第一。生态环境方面,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中生态环境得分12.943 分,换算成百分制为 86.29 分,比我区最终得分 82.227分高 4.063 分,也属于优势得分项。
3.反向约束比较优势 全省县域经济强化了考核约束,设置了脱贫攻坚、安全生产附件考核指标,实行一票否决制。安全生产方面,近年来,紧盯安全生产不放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加强隐患排查整治,全区未发生一起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四项指数均在控制指标范围内,安全生产总体形势持续稳定向好。脱贫攻坚方面,所有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为零。所以,在考核约束上,总体形势较为乐观。
(三)存在问题 1.发展步子不大,不能满足争创全省县域经济强县的快速 步伐 (1)经济总量不大
在目前收集到的 33 个城市主城区公布的 12 项、涉及总量的11 个指标中,我区无任何指标排位前 8,且大多数涉及总量的指标排在 11-20 位区间,缺乏竞争力。
(2)增长速度不快 我区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速为 9.5,与综合考核前 4 的城市主城区比较,落后增速第一 0.5 个百分点,尚不能满足争创县域经济发展强县的快速步伐。
(3)发展质量不优 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 GDP 的比重仅为 4.4,在 33 个主城区中排名第 16 位,与比重最高的差了 5.3 个百分点;税收收 入占比 56.07,居主城区第 30 位,在综合考核前 8 的城市主城区中排位最后。
2.产业支撑不强,不能满足争创县域经济强县的加快发展 (1)产业结构不优 三次产业结构比为 5.8:45.1:49.1,是“三二一”结构,呈 现“倒金字塔”结构,这种结构条件下的经济增长“含金量” 不高。
(2)主力支撑不强 主要经济支撑为二产、三产“双轮驱动”,缺少大企业、大集团,全区没有纳税上亿元的企业,纳税上千万元的企业也仅仅只有 45 家,产业支撑力比较弱。
(3)新旧动能转换不快
一方面,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慢,产业层次低、经营规模小、竞争力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二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发育不足,近年来虽然新引进了一批项目,但能够支撑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少,高科技、高附加值、高税收、能够带动群众就业的项目还不够多;三方面,三产服务业发展整体质量不高,以老旧商品为主的传统商贸业占比高,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现代商贸产业在区内发展规模有限、比重较低。
3.要素瓶颈突出,不能满足争创县域经济强县的发展需求 (1)资金保障压力大 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7.80 亿元,增速 11.2,增速位列 主城区第 6 位,加之进入债务还本付息阶段,财政资金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2)土地瓶颈日益趋紧 目前,现有耕地 36 万亩,其中基本农田 28.7 万亩、占比79.7,可供使用的土地资源十分紧缺,只能依靠实施挂钩项目和购买挂钩指标来解决项目用地问题。
(3)发展环境还不够优 近年来,通过深入实施“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放宽民营企业住所限制,落实工商注册便利化,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不小差距,还没有真正达到“最多跑一次”要求。同时,教育、医疗、文化等整体配套水平不够高,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强,不少企业面临人才引得来、留不住的难题。
二、争创县域经济强县的路径选择 (一)总体目标 着力建成“主城功能核心区、高端产业聚集区、宜居宜业示范区”,全面提升我区经济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实现经济发展、城乡建设、民生改善、生态环境、风险防控等方面指标迈进全省 33 个城市主城区前列,成功创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县。
(二)实施路径 一要“壮大总量”。
争创县域经济发展强县,根本目的在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壮大经济总量,必须以经济总量做支撑、做基础。具体来看,就是力争 2021 年突破 550 亿元,2023 年突破 650 亿元。
二要“提升增速”。
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中,各项总量和增速指标分别占40、60 的权重,增速指标尤为重要。目前,要想争创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县,就只能发挥增速优势,以较高的增长速度提升比较优势。具体来看,就是要力争地区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在 9.5 以上。
三是“优化结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强做优”。要争创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县,必须按照“产业兴区、工业强区”的核心战略,把工业作为富民强区的重中之重,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断
做强优势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三)具体抓手 重点在三个方面持续用力、精准发力,全面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1.大力实施产业提升行动,做强县域经济发展支撑力 (1)高端引领发展新型工业 坚持“集聚发展、集约发展、集群发展”的原则,按照“1+3”的高端产业布局,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强化规模效应、推动工业升级,打造都市工业核心增长极。“1”:即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按照“以升促建”的原则,加快建平台、强实体、优保障,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拓展升级,不断扩大园区服务力、吸引力和承载力,力争到 2022 年,建成园区核心区面积30 平方公里、入驻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 50 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 500 亿元,成功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3”:即大力实施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三大百亿产业生产基地培育工程”,充分发挥现有产业比较优势,加快打造以鑫达、泰鑫为龙头的百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以华讯方舟、和泰光纤为骨干的百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中科九微、重汽为示范的百亿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力争到 2022 年,全区工业年产值突破 600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年均保持在11.5 以上。
(2)放大优势发展现代服务业 坚持“促集群、抓高端、出特色”的思路,按照“退二进三”“退批进零”“退低进高”原则,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构建“一核、一极、五圈、多街区”的空间布局,推动现代商贸业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升级,力争社消零总额年均增速在 12.7 以上,到 2022 年,总额突破 400 亿元。“一核”:即以打造川东北商业核心为目标。“一极”:即加快形成以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为突破的增长极,依托绿地智慧城、泰合青年城、恒河金融街、欧香智慧小镇等平台载体,加快填充智能制造、文化创意、电子商务、金融服务、总部经济等业态,推动楼宇经济实现新突破。“五圈”:即重振五星商圈、做大XX商圈、做强南门坝商圈、激活高铁商圈、打造清泉坝商圈,形成协调联动的高端消费中心,打造一批集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为一体的商业圈,建成 5 个百亿级城市商圈。同时,加快推进市政新区城市综合体、舞凤山片区综合体、欢乐购物世界、奥宇望和啤酒小镇等商业综合体。“多街区”:即按照南充的“宽窄巷”“太古里”的标准,加快打造北湖风景街、西巷文化商业街、XX凉粉文化创意园、清泉寺特色文化小镇等特色街区,形成“一街一品”的多元消费模式。
(3)立足特色发展现代农业 抢抓乡村振兴的战略机遇,编制“1+6+3”乡村振兴总体规划。按照“建基地、延链条、创品牌”的思路,加快培育乡村产业新优势,形成“一区、三线、多园”的产业发展格局。“一区”:
即打造全省农旅融合示范区。按照“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产业融合发展路径,坚持农业打底、旅游增收的思路,延伸农业发展链条,重点加快推进西河生态旅游示范区规划和建设,提档升级七坪寨“花好月圆”、黄伞坝“嘉陵江景”、桂花湖湿地公园等,着力打造美丽、繁荣、富裕的新乡村。“三带”:即以嘉陵江为轴,打造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带,打造锦绣田园、青山湖等为核心的嘉陵江山水田园休闲农业旅游线路;以西河为轴,打造西河片区民俗体验农业示范带,打造以七坪寨、四方寨、元池坝等为核心的“城市后花园”;以潆新线为轴,打造高效品牌农业示范带,推动“雨田藤椒”等特色农产品实现产地初加工,力争到 2022 年,农产品初加工、精加工企业分别达到 6 家、3 家以上,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 30 个以上。“多园”:即建设多个产业园区,在沿江动线提档升级蔬菜产业基地 3 万亩,在田园西线建成特色观赏和药用花卉林木示范基地 1 万亩,在潆新线建成以晚熟柑橘为主的特色水果基地 3 万亩,建成优质商品粮油 5 万亩,力争到2022 年,建成 25 个以上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创建省级示范园 1 个。
2.大力实施城乡融合发展行动,激发县域经济发展内生力 (1)提升城市品质,增强承载能力 城市是县域经济发的基础。争创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县,必须坚持“主城核心、首善标准”的基本原则,围绕建设“双百”(100 平方公里建成区、100 万常住人口)城区的发展目标,按
照总体思路,坚持“三线齐发”的城市建设发展格局,进一步拓展城市空间、优化老城功能、提升城市形象,着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拉伸新区骨架“做加法”,围绕 56 平方公里城北新区规划、46 平方公里产业新城规划、30 平方公里田园西河规划,沿山水田园西线、现代产业中线、现代都市东线“三条轴线”,大力推动顺仪、顺西嘉、顺蓬营干线公路建设,加快实施潆华大道、金融大道和滨江大道北延线建设,打通城市向北交通动脉。力争到 2022 年,城区总人口超 100 万人,城镇化率达到85 以上。“双修”旧城“做减法”,坚持“一区一品、一路一景”,大力实施风貌整治和光彩亮化工程,有序推进棚户区改造项目,分批实施背街小巷修缮整治,实现城市道路交通微循环更加畅通,全力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功能“做乘法”,不断加强公共停车场、污水处理厂、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配套完善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文体活动中心、城乡农贸市场、休闲广场等服务设施,进一步推动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要素集聚能力和科学管理能力不断增强。
(2)打造特色小镇,做强乡镇支撑 从我国的实践看,沿海发达县市近十几年来小城镇发展很快,形成了一个个密集的城镇群,不仅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而且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强了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因此,要扎实推进“百镇建设行动”,借助乡镇区域规划调整的战略机遇,真正把城镇做大、做强、做美。要科学规划、适度建设,要
依托自然、历史和人文资源富集等优势,按照“统一规划、适度超前、统筹兼顾”的原则,围绕城镇布局、结构规划、功能定位等,科学编制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 6 镇 1 乡规划,留足发展空间。要区域协同、特色发展,按照不同的资源禀赋和地理位置,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坚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原则,按照“一镇一业”“一镇一品”的要求,有序建设一批特色集镇,着力把李家镇打造为商贸小镇、芦溪镇打造为康养小镇、搬罾镇打造为文化小镇、共兴镇打造为工业小镇。
(3)提升公共服务,加强城乡统筹 坚持以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目标,完善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公共服务向...
篇五:加快发展县高质量发展情况
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三篇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坚持新思想引领 践行新发展理念 全面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也指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近年来,※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省市系列决策部署,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治污染、防风险、惠民生工作,推动县域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工作实践中,我也越来越深刻认识到,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长期、复杂、艰苦的系统性工程和历史性任务,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走好正确发展路径,必须正视发展中存在问题,加快补齐短板。
一、对照高质量发展,短板差距在哪里?
当前,我县正处在转型发展的攻关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窗口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很突出。
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1.经济总量不够大。全县 GDP、财政总收入两项核心指标 2018 年分别完成
,全市占比相对较低,占全市比重为 %、 %,人均生产总值
元,人均财政收入为,均低于全市、全省平均水平,经济总量比较小。
2.产业结构仍然偏重。2018 年三次产业的比重为 :
:
,与全省 :
:
和全市 :
:
比较,产业化程度低,产业结构还处于中低端,工业占比较重,规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仅
%,规上工业增加值为
%,低于全市、全省平均水平,经济发展质量不高。
3.财税收支日益矛盾。2018 年全部财政收入和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
元,分别增长 4%和 8.5%,分别低于全市
个百分点,较 2016 年、2017 年分别减少 %
%,增收难度越来越大。财政支出为
元,分别较 2016 年、2017 年增长
%
%,刚性支出越来越多。
4.居民收入水平较低。2018年,我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分别是全省 元的 %
和全市 元的 %;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分别是全省 元的 %和全市 元的 %。居民人均纯收入构成中,工资性收入占比为
,低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5.发展环境还不够优。通过“放管服”改革,审批办事效率较以往有了明显提升,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不小差距,还没有真正达到“最多跑一次”要求。教育、医疗、文化等整体配套水平不够高,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强,不少企业面临人才引得来、留不住的难题。
二、深入剖析,阻碍高质量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一是从思想理念上看,新思想、新理念掌握不深,运用不够。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关系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正在颠覆式的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正在根本性的改造和提升传统经济发展模式。部分干部及企业对新思想、新理念学习不够深入,掌握不够深刻,把握不够准确,导致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认知力、行动力不强,跟不上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二是从财税收入上看,财税结构不优,税源不足。财税收入的 %主要靠钢铁、建材、煤化工等传统支柱企业,%主要依靠天铁、龙电、金隅水泥、电力公司等国有企业,且近年来几大支柱企业税收断崖式下滑、传统产业经营困难加剧,全县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家,到目前为止有半停产
企业家,停产企业 家。由于新上项目质量效益不够高,有的正处于建设阶段,未能形成有效税收,新增税源跟不上。税收占比低,2018 年税收占比为
%,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三是从产业结构上看,新旧动能转换不够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慢,产业层次低、经营规模小、链条不长、竞争力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全县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完成 4.3 亿元,占全市比重为 2.2%;战略性新兴产业发育不足,近年来虽然引进新上了一批项目,但能够支撑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少,高科技、高附加值、高税收、能够带动群众就业的项目还不够多;三产服务也发展整体质量不高,主要靠旅游带动,商贸物流、餐饮服务业等占比较低,仅为 %。
四是从投入产出上看,有效投资效率不高。亩均效益低问题较为突出, 2018 年全县建设用地亩均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 万元、 万元和万元,规上工业亩均税收为 万元,与全市平均水平均有不小差距。固定资产投资中,高耗能行业投资 44亿元,同比增长 62.9%,其中非金属矿物质品、黑色金属冶炼及延压加工业,分别增长 79.6%、70.7%,经济增长对能源资源消耗的依赖度比较高。
五是从实体经济上看,民营经济短板突出。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2018 年末全县民营经济数量达到 户,实现增加值 亿元, 占地区生产总
值的 %;实缴税金 亿元,税收贡献率达 %,其中民营工业企业共 家,仅占民营企业总数的 ,主要集中在冶金、建材、煤化工、电力、化工、机械加工及铸造等行业,大多结构单一、投资规模小、经营粗放,存在基础弱、低起点、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的“一弱三低”状态。
六是从动力动能上看,创新发展能力不足。2018 年末全县高新技术企业 家,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 1.5 亿元,下降 17.3%,增速居全市第 17 位。从制造业看,我县工业企业多数起点低、研发设计水平低、关键产品无知识产权、无品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研发投入偏低, 2018 年规上工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仅 %,低于全市、全省平均水平。
三、坚持新思想引领,高质量发展路径怎么走? 重点在六个方面持续用力,精准发力,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以效益提升质量,以质量带动总量,全面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步伐。
(一)坚持新思想引领,校准高质量发展航向。对※县而言,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要求,始终以新思想、新理念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更大功夫,领导干部带头学、深入学,深刻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
论精髓,准确理解新发展理念的深刻内涵,在学习中坚定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学中干、干中学,善于用新发展理念分析研判形势,以战略思维和辩证思维谋划推进发展,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不断提升驾驭全局、发展经济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和水平。
(二)聚焦科技创新驱动,释放高质量发展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而言,科技创新同样重要,要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完善企业技术创新组织。围绕※县特色、优势领域,引导企业在自主知识产权、研发投入、创新平台和团队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主体培育,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壮大,实施定向帮扶、精准服务,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量质齐升,到 2020 全县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 600 家。拓展与先进地区技术、人才、投资等方面的合作渠道,促成一批科研平台、科技型企业、科技成果、孵化器管理团队和产业创新团队落户※县。
(三)联动三产协调发展,优化高质量发展结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
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强做优”。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聚焦产业发展,以做优做强特色产业为核心,促进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集群化;以提升园区能级为支撑,促进园区发展绿色化、智慧化、全产业链化;以壮大骨干企业为重点,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民营经济,培育若干兴县立县的大企业、特色突出的小企业;以引进实施重大项目为途径,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加快构建布局合理、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县域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打造好高端智能装备和新材料 2 个特色产业集群,全力争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到 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为 10:43:47。
(四)突出生态绿色主题,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我们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上项目、建企业要严把“环保”关,坚决杜绝高污染、高耗能项目,突出※县生态环境优势,围绕大健康、节能环保等高新产业,引进和培育一批规模大、水平高、成长性好的领军企业,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绿色产业。重点围绕河北洲信、科工智能装备、健研智能充电桩、中油高盛新材料等现有优势新兴产业建链补链强链,促进优势资源、产业关联性较高的企业加速集聚,加快形成“爆发式”增长点,建成一批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产业集群,坚决走
好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
(五)扩大对外开放水平,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党的十大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重大开放战略,形成了一系列关于对外开放的重要思想,为我国扩大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推进中国高质量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力度,需要进一步优化对外开放环境。具体到※县来讲,一方面要狠抓招商引资,扩大有效投资,重点瞄准新材料及高端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制药及大健康、食品及轻工业三大产业开展精准招商,围绕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力争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兴县立县的大项目好项目。另一方面要大力优化营商环境,聚焦更多人气商气,持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三深化三提升”活动,大力营造市场化法制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为群众和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六)提高全民共享红利,确保高质量发展成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发展的本质是“以人民为中心”,是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针对当前存在的居民收入不高的问题,在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不断扩大群众就业、增加居民收入。要下大力气做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壮大新产业、新动能,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提供完善
的公共就业服务,引进新上更多带动就业性强的项目,为广大劳动者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和机会。此外,还要在政策制度创新、优化营商环境上下功夫,搭建创业创新平台,完善创业创新体系,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纵深发展,让全民共享高质量发展红利。
关于加快争创县域经济发展强县的思考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强。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层次,只有县域经济得到更好发展,国家经济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才能安居乐业。为此,就加快争创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县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一)发展基础 1.综合实力日益增强 从反映综合发展水平的地区生产总值(GDP)来看,近几年,我区经济总量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2.城乡建设加速推进 近年来,启动了最大范围的城市修复、最大体量的城市改造、最大规模的城市会战,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乡公交、城乡供水、医疗卫生、治安联防、环境整治“五个一体化”基本实现全覆盖,城乡统筹发展快步前进。
3.民生福祉显著提升 2013 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 24412 元、9842 元,至 2019 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 38231 元、 17370 元,分别增长
8.8、9.4。2019 年,31 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面退出、12820 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域基本脱贫。
4.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近年来,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强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八大战役”,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高。
(二)竞争优势 今年 2 月,省委省政府印发了《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办法》 (以下简称《考核办法》),考核范围为全省 183 个县,划分为四大类别县,即城市主城区 33 个、重点开发区县 57 个、农产品主产区县 35 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 58 个,我区作为城市主城区考核评价。考核统一设置经济发展、城乡发展、民生改善、生态环境、风险防控 5 个方面 24 项指标。根据主体功能区定位,差异化设置各类区指标权重,城市主城区中经济发展 52 分、城乡发展 13 分、民生改善 15 分、生态环境 15 分、风险防控 5 分。
2019 年,我区县域经济考核总分数 82.227 分(其中,经济 发展 41.0139 分、城乡发展 11.262 分、民生改善 13.2955 分、生态环境 12.943 分、风险防控 3.7126 分),成功评选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县。根据收集到的 33 个城市主城区公布的 12 项、23 个具体考核指标数据,经综合对比分析,我区县域经济发展具有以下优势:
1.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从纵向对比来看,我区 GDP 增速呈逐年增长趋势,且均高于全国、高于全省。从横向对比来看,在 33 个主城区中,我区 GDP
增速为 9.5,位列第 6,且从增速指标来看,我区大部分指标均位居前列。根据《考核办法》,各项总量和增速的指标中,总量占 40 权重,增速占 60 权重看,增速指标较好有利于考核得分。
2.综合实力基础厚实 民生改善方面,我区属优势得分项。城乡发展方面,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中城乡发展得分 11.262 分,换算成百分制为 86.63 分,其中,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 2.7 个百分点,排位第一。生态环境...
篇六:加快发展县高质量发展情况
推动县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 工作 报告工业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为全面了解全县工业经济发展运行情况,更好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贯彻落实习近平来陕考察时提出的“五项要求”,近期采取实地察看、查阅资料、听取汇报和座谈交流等形式,对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形成如下报告。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全县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应对风险挑战,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紧扣绿色循环发展主线,主抓县域工业集中区和 xx 工业区两大工业园区,大力发展矿产冶金、现代医药、新型建材、绿色食品四大产业,全县工业经济呈现出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截止 xxxx 年底,全县共发展工业企业 xxx 家,实现产值 xxx 亿元,其中规上工业 xx家,实现产值 xxx 亿元,同比增长 xx%。
一是狠抓工业项目建设。大力实施投资拉动战略,近三年实施重点工业项目 xx 个,计划投资 xx.x 亿元,完成投资 xx.x 亿元,占计划的 xxx%。其中 xxxx 年实施工业项目 xx 个,完成投资 xx.x 亿元,占年计划的 xxx%。特医食品、终南山泉、融欣矿业等一批新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工业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二是狠抓企业复产达效。严格落实县级领导包抓重点企业责任,深入开展“百人包百企”活动,定期组织相关部门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协调解决原料采购、工人招聘、融资贷款、产品销售等困难和问题,及时帮助同兴轧钢、xx 球团、博隆矿业、融方建材、xx 等企业解决了一批困难和问题,促进了企业复产达效,xxxx 年全县工业产销率达 xx%。
三是狠抓园区扩容提质。把工业园区扩容提质作为促进工业转型的重要抓手,完成了 xx 工业区规划修编,建成标准化厂房 x.x 万平方米,xx 工业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和县域工业集中区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成投用,两大园区水、电、路、视、讯和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逐步改善,承载能力明显提升。
四是狠抓科技人才支撑。积极抢抓科技部定点帮扶 xx 机遇,建成陕西科技资源统筹中心 xx 分中心,支持 xx 等 x 家企业设立技术研发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引导 xx、xx、xx 等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成功创建国家级星 x 家,培育上市企业 x 家、科技型企业 xx 家,xx 院士工作站荣获 xx 市首家院士专家工作站。
五是狠抓绿色循环发展。坚持绿色循环发展理念,先后建成 xx、xx 建材等尾矿资源循环再利用项目,积极打造集药材种植、新药研发、精深加工的产业体系,构建融菌种研发、基地种植、工厂生产和废弃菌包再利用的完整产业链,全产业立体循环发展体系初具皱形。
六是狠抓发展环境优化。制订《工业发展三年攻坚计划》《工业稳增长促投资若干措施》,建立工业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设立工
业发展基金,落实减税降费、销售奖励、融资补贴、技术改造等扶持政策,先后帮助 xx 余家企业融资达 x 亿元以上,成功帮助 xx 药业在深交所实现 IPO 上市、xx 农业在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县在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工业基础需夯实。一是规上工业总量偏少。全县 xx 家规上工业企业,仅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数 xxx 家的 xx.x%,且除 xx、xx等企业外,其余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链短。二是产业结构不优。xxxx年全县工业生产总值为 xxx 亿元,其中矿产冶金类企业产值达 xxx 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 xx%以上,“xxxxx”的局面尚未彻底改变。三是产品竞争力不强。工业企业门类少,产品结构单一,多数为初加工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
(二)招商引资需加力。一是新建项目数量少。近三年全县累计实施工业项目 xx 个,其中新建项目 xx 个、续建项目 xx 个,新建项目占比不足 xx%。二是招商引资氛围不浓。少数部门认为申报了项目就会被催开工、催建设、催投资,稍不注意就会被问责、追责,谋划项目、争取项目、招引项目的主动性不强。三是考核机制不够完善。以项目论英雄的考核机制不够完善,招引工业项目的考核标准有待优化,考核结果运用有待强化。
(三)转型动力需增强。一是企业管理不规范。多数企业没有建立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管理水平不高,不仅影响了企业效益,也影响了金融机构对其进行信用评价。二是技术研发跟不上。全县设立有研发机构的企业仅有 x 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转型升级任重道远。三是资金保障难度大。受经济下行和防风险措施影响,信贷政策收紧,民间投资意愿不强。加之县级财力有限,一些国投项目配套资金难以落实,项目建设无法实施。
(四)发展环境需优化。一是政策支持不够。尽管县上针对工业发展出台了一些激励措施和扶持政策,但多数是对上级政策的梳理和细化,结合县上实际出台有吸引力的政策措施不多。二是园区服务不全。工业园区管委会作为工业经济的主管单位,目前仅有行政指导职能,没有行政许可权力,一些职能无法履行,难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三是建设环境不优。一方面,建设用地储备不足,导致一些好项目无法落地。另一方面,个别干部和一些群众在项目拆迁、土地征用等工作中,还有借机谋取私利的情况,导致一些工业项目前期成本较大。
三、对策建议 (一)坚持“三个先行”,夯实发展基础。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立足 xx 生态、区位和资源优势,结合“中国制造 xxxx”,围绕绿色循环发展主题,科学精准规划工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形成“以思路带规划,以规划带项目,以项目带发展”的工业发展之路。二是坚持土地先行。对全县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全面盘点,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及时清理闲置土地,提前收储建设用地。同时,采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
挂钩、土地复垦整理等措施积极争取用地指标,优先保障重点工业项目用地。三是坚持资金先行。充分发挥工业发展基金的撬动作用,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最大限度向上争取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国债资金和政策扶持资金,不断为工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二)强化“三个抓手”,壮大工业体量。一是常抓帮扶解困。充分发挥重点企业包抓专班作用,围绕保运营、保产能、保增长目标,深化百人包百企活动,实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状况,通过部门联动,千方百计解决企业实际困难,重点解决好企业矿权延续、原料供应、税收分成等问题,确保矿产企业稳定生产增产。二是紧抓延链补链。按照“龙头企业引领、小微企业配套”的模式,积极引进钢铁制品加工、钛金属采选加工等延链补链项目,实现钢铁产业多元化发展。加快中药材种植、加工、流通、科研体系建设,努力打造以 xx 药业为核心的医药航母。三是实抓扩容提质。一方面,不断完善 xx 工业区和县域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入园投资。另一方面,充分借助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和服务平台,赋予园区一定的审批监管职能,不断满足入园企业服务需求。
(三)聚集“三个精准”,加大项目招引。一是精准策划项目。紧跟国家政策和投资导向,坚持“招小引优、招大引强、招外育内”与“引项目、引资金、引技术”相结合的原则,围绕产业结构调整、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延链补链等重点,精心包装推介一批工业项目,增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二是精准招商对象。充分发挥五个驻外招商联络处和 xx 商会作用,广泛动员 xx 籍在外成功人士,多渠道搜集客商信
息,聚焦重点地区、重点节会、重点企业精准招引对象,定向宣传推介,切实提高招引项目的成功率。三要精准落地措施。建立重点工业招商项目推进台账,采取包前置手续办理、包开工达产进度、包难题破解、包群众纠纷处置的“四包”要求,建立“一个重点项目、一名县级领导挂帅、一个部门领导负责、一个专班包抓、一套具体方案推进”的“五个一”包联机制,确保签约一个、落地一个。
(四)实施“三名”战略,提升产业质量。一要合力打造名企。认真落实支持工业企业振兴的一系列政策,加大对 xx 公司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其引进高层次管理人才、加强管理创新和技术革新,努力打造一批有实力、有影响的龙头企业。二要全力打造名品。支持企业与省内外重点科研院所合作,加大工业产品研发力度,提高产业层次、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确保在市场竞争中能够掌握主动、赢得先机。三要着力打造名牌。抢抓习近平来陕考察特别是来柞考察带来的重大机遇,积极支持引导 xx 木耳等农产品加工企业申请注册商标、加强营销宣传和产品质量体系建设,加快培育一批工业产品知名品牌,努力拓展省内外市场,实现以销促产、稳产增产。
(五)优化“三个环境”,强化工作保障。一是优化工作环境。制定完善《工业经济考评办法》,提高工业经济在年度综合目标责任考核中的权重,对招引工业项目、发展工业经济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通过物质奖励、优先任用等措施,不断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优化审批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行政审批制
度改革,按照“多评合一”“联合审图”“联合验收”的要求,成立负责工业项目审批工作的“前期办”,全程指导工业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工作,切实为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三是优化建设环境。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定期开展专项治理行动,严厉打击重点项目建设中的强装强卸、强揽工程、偷盗哄抢、敲诈勒索等违法行为,为工业项目及时开工、顺利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仅供参考
篇七:加快发展县高质量发展情况
高质量发展报告材料汇编(8 篇)目录 1.走特色县域高质量发展之路 1 2.县域如何抓住契机实现高质量发展 5 3.推动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 争当 xx 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排头兵 8 4.坚持走丘区大县高质量发展之路作示范 11 5.守土有责担使命砥砺奋进开新局 14 6.建设宜居宜业城市提高县域综合实力全力以赴助推省会高质量发展 17 7.奋力当好新时代县域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19 8.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 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 27 走特色县域高质量发展之路 以正确导向引领高质量发展,以科学路径促进高质量发展,以重点突破带动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对激励我们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紧扣“三新一高”要求,找准发展定位,深挖发展潜力,厚植发展优势,坚定不移追求主动式、结构
式、内涵式发展,持之以恒推动创新型、绿色型、效益型增长,奋力走出一条具有 xx 特色的县域高质量发展之路。
以正确导向引领高质量发展。一是统筹经济和生态的关系。把统筹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摆在高质量发展的首位,按照 xx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的定位,坚持生态优先,进一步发挥百万亩果树经济林富民强县支柱作用和生态屏障作用,严格“两高”项目准入,突出招商选资、亩均效益,坚定不移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绿色发展之路。二是统筹速度和质量的关系。我们将辩证处理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既保持经济增速,赶超进位,尽可能缩小差距,跟上国家和省市的发展步伐,又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努力实现增速更增势、量增质更优。三是统筹城镇和乡村的关系。深刻认识县城和中心城镇在城乡融合、乡村振兴中的核心地位,坚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手抓,统筹兼顾、协同推进,不断增强县城和中心城镇的产业聚集能力、人口承载能力和就业吸纳能力,发挥好县城作为县域发展的龙头和引擎作用,激活中心城镇最小单元要素,走好以城带乡、城乡互补的融合发展之路。四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关系。我们将坚持“稳”字当头,增强风险意识,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坚决避免发生“黑天鹅”“灰犀牛”事件,确保实现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安全发展。
以科学路径促进高质量发展。一是强化党建引领。始终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穿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各环节,加强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领导作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建活力转化为发展动力。二是强化项目带动。项目是强县域、稳增长、惠民生的“压舱石”。坚持项目为大、项目为重、项目为王,集思广益谋项目、精雕细琢做前期、争先恐后破难题、想方设法推进度、群策群力招大商、聚精会神建园区,以项目建设促进基础大提升、民生大改善、经济大发展。三是强化改革增效。把改革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关键一招”,既承接落实好中央和省市改革部署要求,又深入谋划一批切口小、效果好的改革事项,以改革促创新、增活力、强发展。特别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高质量推行集成服务和帮办代办机制,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营商环境。四是强化人才赋能。满腔热情实施“十百千”人才工程、归雁工程,引进紧缺人才填补空白领域,培育本土人才带动地方发展,支持 xx 籍外出能人返乡创业。积极搭建技术研发平台、创新创业平台、成果转化平台、公共服务平台,最大限度创新人才发展空间,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以重点突破带动高质量发展。一是抓好乡村振兴。用
好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政策机遇,统筹推进“五个振兴”。坚持“南果北牛、种养循环、多元互促”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持续做大做强苹果、肉牛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小杂粮、设施蔬菜等多元富民产业,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加快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加强水、电、路、气、通讯、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批“五美”乡村示范村。二是抓好产业转型。按照农业优先型、工业主导型发展定位,深入推行重点产业链链长制,持之以恒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加快优势农业提质增效、地方工业提级转型、文旅产业提档融合、商贸物流提速崛起,聚力打造中国优质苹果生产加工基地、全国优质肉牛生产繁育基地、全省农副产品营销加工基地、六盘山西麓商贸物流基地“四个基地”,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三是抓好城乡塑形。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扎实开展城市更新行动,加快棚户区改造攻坚清零,建设一批市场、广场、停车场等公用设施,提升公共服务功能。争取实施静秦高速、静通高速、平定铁路等交通项目,加大断头路、出口路改造,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内畅外联的立体交通网络。开展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高乡村风貌颜值。四是抓好民生改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普及普惠发展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提档升级发展高中教育,特色多样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建设全省教育强县。加大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补齐公共卫生短板,保障群众健康安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争创中国书画之乡、全国文明城市。
县域如何抓住契机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部地区各县域禀赋不同、基础不一、特色各异,面对新一轮区域竞争加剧的态势,如何走出一条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成为中部各县同题作答的重大考题。为此,应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放大自身优势,着力破解制约因素,做实产业转型升级、城乡融合共进、“两山”双向转化三篇文章,走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赶考路,努力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进。
做实产业转型升级文章,打造现代县域特色产业体系。相较于东部沿海,中部地区大部分县域以传统产业为主,门类小、产业链条较为单一,科技型企业相对较少,亩均税收偏低。要在这种产业基础上加快高质量发展,不应追求大而全,而应推进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一是刷新产业存量。转型升级不是把原有产业“一棍子打死”,而是全方位全链条提升“家底”,让“老树发新芽”。重点围绕现有优势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加快企业集聚、生产集约,形成富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如有的县多年来形成了铅蓄电池的传统产业,引进相关领域的成熟大企业,推动铅蓄电池企业靠大联强、兼并重组、技术提升,实现产业闭环发展,转型
成为新能源电池首位产业。二是做优经济增量。提质增量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这种“增量”不是简单地追求数量增长,更不是增加落后产能的低效扩张,而是提高质效基础上的“增量”。应以新理念、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来推动经济量质并举,把增量做新做优做强。三是强化科技含量。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技术。转型升级应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智能制造、数字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推动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等行动,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形成更多的“单项冠军”“配套专家”。当前,中部县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创新人才引进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比较突出的短板,如果能从国家层面优化这方面的政策举措,将有力提升科创水平,加速县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
做实城乡融合共进文章,加快县域新型城镇化进程。从去年中部地区县域经济百强榜来看,大多为区域中心城市或省会城市周边县域,大中城市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辐射效应依然显著。因此,只有加快以县域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内聚外联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在融合中竞合竞跑,才能充分激发县域经济活力,真正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支点。一是深度融入区域发展战略。县域新型城镇化不能画地为牢、自我设限,必须积极对接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发展战略,做到规划同编、交通同网、科技
同兴、产业同链、民生同保,实现区域间融合互动、融通补充。对于因交通问题导致区位优势还未得到充分发挥的地方,建议国家加快高速路网、高铁网、城际铁路网布局,使中部县域更好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区域,为县域经济释能赋能。二是全面提升县域承载能级。中部地区县域面积大、人口多,以县域为单元增强承载功能至关重要。当前,既需在产城融合上下功夫,推动城区、园区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等方面一体化建设,实现城区功能与产业功能有机融合;也需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住房、教育、医疗、养老、就业需求,补齐公共服务的短板,加速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不断增强县域的吸附力,避免大中城市的“虹吸效应”。三是着力释放乡村振兴能量。乡村振兴蕴含巨大能量,是县域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动力。乡村振兴的关键是要让农村的各类生产要素充分流动起来、利用起来,促进农村变城镇、农业变产业、农民变市民,实现资源、要素、技术、市场需求在城乡要素互动中的融合重组,为县域新型城镇化注入强大动能。
做实“两山”双向转化文章,争当县域绿色发展先行者。优良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应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端好生态“金饭碗”,念好绿色“致富经”,在绿色低碳发展上勇争先。一是持续增强碳汇功能。自然碳汇作为最经济且
副作用最少的方法,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应增进“生态容量”,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持续巩固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增强森林、湿地等的碳贮存和碳吸收能力。应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坚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二是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良好生态的价值最终要靠优质生态产品来实现。应把“生态+”理念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加快促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培育壮大低碳、零碳、负碳绿色产业体系,把生态经济价值充分激发出来。三是完善“两山”转换机制。好的体制机制是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有力保障。当前,需加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自然资源有偿使用、生态配额交易等机制的顶层设计,推动“生态资源”向“生态资产”高效率转化。
推动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 争当 xx 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排头兵 近年,xx 县坚持绿色发展、打造生态 xx,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富县、产业强县”战略,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 xx 路径。xxxx 年,全县接待游客 xxxx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xx.x 亿元,直接带动 x.x万余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在今年的全省文旅大会上,xx
荣获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文化旅游融合消费示范县”称号。x 月 x 日,《人民日报》头版 v
x 以《生态饭才是长久饭》为题,介绍了我县发展乡村旅游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经验做法。我们的主要做法:
一是推动“三个转变”。即推动“景区游”向“全域游”、“半年游”向“四季游”、“观光游”向“休闲游”转变,不断提升旅游发展内涵和品质。实施总投资xx.x 亿元的 xx 水系项目,以及街景改造、街心游园等 xxx项城市提升工程,以 xA 级景区标准打造宜居宜游县城。按照景区带动、休闲康养、特色产业、文旅融合等类型,优化乡村环境,大力发展沟域经济,先后打造 xx 个旅游专业村、x 家 A 级乡村旅游景区,建成摄影赏花、乡情体验等xx 个多业态主题庄园。新建竹海野生动物园、xx 居温泉等项目,连续两年举办“老家 xx,xx 过年”、迎新马拉松等系列活动,有效填补冬季旅游空白。提出“培育中原高端民宿集群,打造北方乡村度假高地”目标,全县 xx 个乡镇中有 xx 个发展民宿,打造精品民宿 xx 家,年平均出租率xx%以上。
二是强化“三项创新”。即强化旅游金融、用地政策、管理方式创新,不断夯实旅游发展机制保障。出台《金融支持 xx 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意见》,通过设立信用村、开展旅游景区经营权质押和门票收费权质押等方式,累计向旅游景区、农家宾馆等各类旅游经营主体发放贷款
xx 亿元。出台《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衔接工作方案》,制定旅游用地分类体系,盘活宅基地公共资源属性,引导农村居民有序发展乡村旅游。围绕优化旅游市场环境,成立国内首个县级旅游警察大队,组建旅游联合执法大队,挂牌成立旅游巡回法庭、旅游市场监管分局,形成旅游治理“x+x+N”模式。
三是激活“三种经济”。即激活“避暑经济”“夜经济”“后疫情经济”,不断实现旅游效益最大化。创新“旅游+交通+扶贫”模式,举全县之力连续举办三届旅游高速免费活动,借“凉机”做好旅游大文章,累计接待游客 xxx 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xx.x 亿元,直接、间接带动 xx 万人参与旅游经营服务。实施 xx、县城主要街道及山体亮化工程,在重点景区搭建乡村大舞台、建设星空露营地、推出演艺节目等,打造“夜游 xx”项目。抢抓后疫情时代旅游业受抑需求的缓步爆发时机,制定应对疫情支持旅游企业十项措施,推出“抗疫减压精彩 xx 乡村游”xx条精品乡村旅游线路,举办“中国旅游日”系列活动,推动旅游市场回暖。
下一步,xx 县将立足自身实际,充分发挥优势,抢抓xx 文化国际旅游目的地、xx 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等战略机遇,坚持党政统筹,凝聚各方力量,努力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为 xx 副中心城市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坚持走丘区大县高质量发展之路作示范 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