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

时间:2022-11-23 21:20: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供大家参考。

2022年度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

省委工作会议将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放在“十大战略”之首,旨在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着力弥补创新领域短板,凝聚高层次创新人才,坚定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xx一条路”。为此,xx应聚焦“五个维度”,奋力实现“五个一流”,打造国内一流创新生态体系:

主体再升级:培育一流创新企业

依托xx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沿x科创走廊、开发区、大学科技园等载体,努力形成企业培育成长链,培育和集聚创新型企业群。一是打造创新型龙头企业。围绕我省高端装备、新材料汽车等优势产业及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具有一定优势的新兴产业,支持龙头企业整合创新资源,打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造一批国际知名、拥有原创性核心技术龙头企业。二是集聚创新型中小企业群。国际经验表明,创新生态系统一直保持着xx%左右的中小企业。围绕龙头企业所在行业,选择一批专业化、精品化、特色化、创新型、市场竞争优势突出的优质中小企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帮助其快速成长为科技公司。三是培育高成长科技型初创企业。科技型初创企业是国家创新高地建设的重要支撑。依托中原科技城、双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等,通过引导基金、担保、周转金、新科技金融产品等措施,为初创型创新企业成长提供良好环境。

平台再升级:建设一流创新载体

创新平台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所在。一是布局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重大创新平台。以超常规举措争取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大科学装置、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高端创新平台在我省落地。推动黄河、神农等重点实验室进入“国家队”,形成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二是发挥“双一流”大学引领作用。支持郑大、河大等高校做大做强大学科技园,沿“前孵化器—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孵化链条,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建设,推动创新主体之间深度合作。三是积极引入新型研发机构。主动对接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全国创新领先区域,积极引进一批大院大所和一流大学,采用多元投入和市场化运作模式,引导在郑洛新、沿黄科创走廊、航空港区等地设立分支机构和研发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

协同再升级:打造一流成果转化体系

力争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重大创新成果和群体性技术突破,抢占产业技术制高点。一是构建科技与产业对接新模式。打通从原创发现到工程技术开发到中试转化再到产业化的通道,缩短原始创新到产业转化的时间周期。二是加快新兴领域创新成果产业化。针对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薄弱环节,积极对接国家科技创新重大专项,解决一批“卡脖子”技术从x到x、从无到有的问题,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三是推动一批新产品进入国际产业链中高端、关键环。引导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等研发机构与制造业企业,协同建立互联网创新基地,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众包、众创等新产品开发。四是打造郑州科技服务业集聚区。以依托沿黄科技走廊,加快推进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打造服务品牌,探索“集成商+专业机构”服务模式,形成全链条,集约化、专业化的综合科技服务平台。五是支持各省辖市强化科技开放合作。大力推动开放式创新,鼓励省内骨干企业走出去,在先进地区建立研发中心,拓展“省外创新源、xx应用场”模式,借力“外脑”开展技术联合攻关。

活力再升级:汇聚一流创新人才

当前人才争夺已经从过去的“拼待遇”转向了“拼生态”,吸引人才需要同时打造“微环境”与“大环境”。一是健全一流人才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我省产业高质量发展人才需求目录,创新人才评价机制,落实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等改革举措,为人才创造成长空间。二是打造国际人才集聚地。支持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中原科技城等建设“人才特区”,建设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形成一批“人才梦之队”。三是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是形成良好创新生态的灵魂。培育一批有抱负、有情怀、敢打拼的企业家人才队伍,为我省创新创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动能。四是厚植浓厚创新人文氛围。支持创新平台、创新社区与大学、科研院所之间形成“人才—科技成果—财富”的良性循环产出机制,建立友善交互、契约信用、包容异合的社会关系。

环境再升级:实施一流创新治理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一个地区创新生态的决定性因素。一是营造良好制度创新环境。政府要做到“不越位”“不缺位”,当好企业服务的“店小二”,提供“一站式”精准高效服务,营造更加适宜的“气候”。二是强化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支持。充分发挥好“天使基金”、创新创业基金的作用,根据科技型企业成长全生命周期,通过“创、投、贷、融”等手段,针对科技型企业“初创—成长—壮大”过程中的瓶颈问题,提供精准靶向金融扶持。三是营造保障有力的知识产权环境。针对我省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的短板,完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谋划建设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知识产权金融创新和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