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创新案例投票10篇社会治理创新案例投票 2021年7月第37卷第4期Jul.2021Vol.37,NO.4治理现代化GovernanceModernizationStudie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治理创新案例投票10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社会治理创新案例投票
21年7月第37卷 第4期Jul.2021Vol.37,NO.4治 理 现 代 化Governance Modernization Studies科技支撑社会治理实践的路径:技术与赋能— — 基于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的经验研究温丙存(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重庆 400041)摘 要:科技支撑是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的经验表明,即时通信技术、应用软件技术、物联网技术和智慧治理整体方案,正成为现代科技嵌入社会治理的主要载体。现代科技能够通过突破社会沟通的时空壁垒,凝聚多元治理主体,实现协同式社会治理;同时,通过破解信息碎片化问题,诊断出复杂多元的治理事项,实现精准化社会治理。关键词:科技支撑;社会治理;协同式治理;精准化治理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729(2021)04-0070-09收稿日期:2021-04-01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信访在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中的角色定位与衔接机制研究”(17BSH091);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路径优化研究”(2021ZDZK18)作者简介:温丙存,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主持工作)、副教授、社会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治理。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离不开科技支撑。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 “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要更好地发挥科技支撑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方面的重要作用,必须“善于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起来,通过现代科技推进社会沟通、改进管理服务,打造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化治理新模式”[1](P88)。特别是在“十四五”时期,现代科技会成为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最有活力、最富时代气息的手段,如何更好地将科技支撑融入社会治理体系,切实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是亟待深入研究的理论命题和实践课题。基于此,本研究尝试通过对多种社会治理创新案例的剖析与推演,探究在新时代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实践中,现代科技的技术嵌入如何最大程度地为治理实践增效赋能。一、研究缘起关于科技支撑社会治理这一研究主题,既有成果主要从应然视角或理论层面探究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如何驱动社会治理创新,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大数据驱动社会治理创新的发生机理研究。大数据可直接催生社会治理的新思维新模式新路径,进而成为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驱动力。大数据直接影响社会治理思维和主体行为选择,孕育出“云治理”模式,[2] 可使社会治理从封闭式、静态化、网格化管理转向开放式、流动性、网络化治理,[3] 从定性化的经验型治理转向数据化的精准型治理,[4] 从碎片化治理转向整体协同化治理。[5] 大数据驱动的社会治理可汇聚社70
· 社会治理与社会建设 ·会治理民情(诉求)、评估社会治理风险、开展基于知识库的诊断式政府回应,[6] 能借助信息共享机制实现整体性治理,借助数据挖掘机制实现精准化治理,借助在线互动机制实现参与式治理。[7]其二,区块链技术驱动社会治理创新的内在逻辑研究。在信息技术驱动社会治理的逻辑方面,如果说传统互联网是“信息互联网”,已基本解决信息的流动问题,那么具有分布式存储、去中心化、价值性等属性的区块链技术则是“价值互联网”,致力于解决信息的价值问题。这是因为,作为一种具有颠覆性的底层技术框架,区块链技术具有共识性、可信性、共享性、自发性等显著优势,可解决社会治理中的信息共享、信息安全和信任缺失等问题,[8] 能从组织结构、主体地位、社会信用、治理效率等方面驱动社会治理创新。[9] 在价值互联网时代,区块链技术有助于重塑社会信用体系,彰显个体价值,构建简约治理机制,凝聚社会治理共识,区块链技术驱动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质是实现以“个人”为中心的公共服务智慧化。[10]其三,人工智能驱动社会治理创新的风险规避研究。作为一项辅助技术,人工智能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政府在及时有效回应公民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方面的压力,[11] 进而提升社会治理服务的水平与效率。但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在嵌入社会治理时,也会随之带来治理主体的机器化、治理体系算法化、治理手段技术化等社会治理转场问题,而这种转场则潜伏着“技术利维坦”的风险,所以需要对人工智能实现技术划归,[12] 需要构建“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治理路径,[13] 需要为智能机器设定禁忌,划定人机合作的边界。[14]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表明,学界关于科技支撑社会治理的既有研究,多基于逻辑推演展开理论性分析和应然性解读,而从实践入手进行实证性研究和实然性探析的高质量成果实属凤毛麟角。关于科技支撑社会治理的一些经验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两点:一是考察国外大数据社会治理的经验与启示。比如,对国外“大数据社会福祉”运动案例的考察;[15] 对国外大数据社会治理创新的经验总结。[16] 二是以中国上海为主要对象的案例研究。例如,以上海浦东e家园项目为例,分析“互联网+”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逻辑;[17]考察上海探索社会治理智能化的四种实践形态,尝试构建社会治理智能化的框架体系;[18] 基于上海市A区城市大脑项目,探讨社会治理智能化创新政策执行中面临的政策目标与标准不明确等难题。[19]为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社会治理方面的实证研究,本文在汲取既有研究成果有益成分的基础上,立足当下和本土,从19个省份的32个有关科技支撑社会治理的实践创新案例入手,尝试解答这样一个核心问题:在新时代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实践中,科技如何从经验事实层面支撑社会治理并提升治理效能。二、数据来源 — —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实践的典型案例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社会治理研究尤其“应该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20](P344)
,本文对科技如何支撑社会治理创新的经验研究,直接来源于对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实践中的典型案例的整理、解析与思考。及时归纳解析全国各地创新社会治理的先进案例,总结社会治理的创新规律与先进经验,是提升社会治理实践能力的有效抓手。自2012年起,人民网和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每年都会联合举办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征集活动,① 在严格初选入围案例、网络投票和专家综审的基础上,征集到大量具有真实性、创新性、实效性、典型性的案例,亦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来源。基于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的影响力、新颖性、案例资料的公开可得性等综合考量,本研究选择以2020年和2019年共205个征集入围案例为基础数据库,其中2020年为100个,2019年为105个,每个案例均包括背景与起因、做法与过程、成效与反响、探讨与评论、重要资料附录等要素内容。在逐案逐篇审读205个入围案例的文字材料后,最终筛选出以科技支撑社会治理为主题的32个实践创新案例(详见下表1)。① 2018年中共中央党校与国家行政学院合并后,该项案例征集活动继续由人民网和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联合主办。71
治理现代化 2021年第4期表 1 科技支撑社会治理实践创新典型案例在上述32个社会治理实践创新典型案例中,2020年案例为14个(即C01至C14),2019年为18个(即C15至 C32)。从地域分布看,32 个典型案例覆盖了川(5个)、苏(4个)、粤(3个)等19个省份。本研究将以这32个典型案例为基础,遵循归纳逻辑、内容分析和质性研究的方法,专题探究在实践和事实层面现代科技如何支撑社会治理这一现实问题。三、现代科技融入社会治理实践的技术载体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实践中,科技支撑社会治理的基点在于将现代科技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因此,由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首先是科技型治理,即以现代科技实现对传统社会治理技术、手段、设备的改造升编号C01C02C03C04C05C06C07C08C09C10C11C12C13C14C15C16C17C18C19C20C21C22C23C24C25C26C27C28C29C30C31C32名 称成都市郫都区:智能化、专职化网格服务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扬州市江都区:智治支撑社会治理的“江都实践”黑龙江省兰西县:运用网络手段创新乡村社会治理重庆市南岸区:市民“线上”点单 城管“线下”服务— —运用“互联网+智慧城管”模式推动全民参与城市管理的探索与实践宁波市鄞州区:构建“互联网+警调衔接”新模式 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发展的警调样板淄博市临淄区:
“城市e管家”App做实城市管理“绣花功夫”江苏省镇江市:加强网络综合治理的探索实践 五大主体同参与 网上网下齐发力江苏省宿迁市:
“四情四力”网上线下模式助推基层舆情风险隐患化解昆明市五华区:打造智慧治理新平台 构建多元共治“服务圈”上海市宝山区:以人为本打造“平安智慧社区”成都市成华区:
“大联动·家空间”智慧社区建设助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南京市栖霞区:
“掌上云社区”智慧治理筑牢基层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甘肃省:通信管理局协同联动完善措施 源头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湖南省醴陵市:全面推行监督与服务微信群 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济宁市兖州区:创新社会治理“综治中心(雪亮工程)+”成都市成华区:实践“社区公共服务大数据政社互动机制建设”创新智慧治理机制广东省东莞市:以社会服务管理“智网工程”为主线 开创市域社会治理崭新局面湖南省醴陵市:探索网格化社会治理创新成都市成华区:大联动微治理基层智慧治理应用平台深圳市坪山区:以民生诉求改革为抓手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长春市农安县:
“农安长安”工程邯郸市峰峰矿区:探索“智慧信访”快速处置新模式福建省莆田市:打造“市域社会治理之‘人’体模型”天津市滨海新区:打造智慧城市 创新社会治理深圳市宝安区:建立家事情感纠纷智慧调处体系 夯实社会稳定基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互联网+”助推民生服务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户籍系统“一网通办”依托信息化提升人口服务治理能力浙江省杭州市:建设城市大脑的创新实践成都市锦江区:创新“群哨智能电子红袖套”推动社会治理精细化山西省太原市: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创新与实践大连市花园口经济区:搭建“线上矛盾化解大平台”延安市宝塔区:
“宝您满意”智慧民生系列数字应用平台72
· 社会治理与社会建设 ·级。在新时代中国,科技支撑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表明,即时通信技术、应用软件技术、物联网技术、智慧治理整体方案等,是现代科技融入社会治理的主要载体。(一)以微信等为代表的即时通信技术即时通信技术具有在线互动交流、容纳信息丰富(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快捷方便等特点与优势,例如,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微信作为即时通信工具,以其用户体验的便捷性和创新性迅速累积海量用户”[21] 。当前,以微信等为代表的即时通信技术已深嵌于社会治理实践之中。比如,在本研究中,C03案例建立了乡、村两级微信群网络平台;C04案例搭建了三级微信督办群,市民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线上”点单;C14案例建立了监督与服务微信群,实现“村村有群、户户入群”;C20案例以微信端的“@坪山”为基础,收集和分析民生诉求数据,开展政民线上网络互动;C26案例开通了政务微信平台,在微信公众号“呼和浩特发布”中增设“市民留言”板块。而在C12案例中,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探索构建了“掌上云社区”治理模式,依托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由社区党组织主导,居委会、驻区单位、社区居民、社会组织和物业单位等多元主体参与。依托微信群而建的“掌上云社区”,通过互动回应、在线沟通等处理“群”内的社区公共事务,打破了社区与居民之间的时空阻隔,拓宽了参与治理的渠道;打破了传统政府服务中信息不对称等瓶颈,延伸了政府服务的触角;打破了党群、干群之间的时空与心理隔阂,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二)以各类App为代表的应用软件技术应用软件技术可以拓宽互联网系统的应用领域,放大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硬件的功能,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实践中,App等各类专业应用软件和应用平台正被广泛开发并应用(如表2所示)。表 2 应用软件技术融入社会治理实践的典型案例以C21案例为例,可以看出,吉林省农安县在国家推行的“雪亮工程”基础之上,依托县指挥中心,凭借系统整合、资源共享与拓展开发,建立了全县统一的“农安长安”工程软件平台。这一软件平台包含指挥版App、政务版App和民生版App,其中,指挥版App主要功能在于主管部门负责人可随时登录查看推送消息与待办事项,快速掌握人员在岗在位情况、智能设备运行情况、网络舆情等,可发起即时会议展开会议协商,以备下达指挥指令;政务版App主要功能在于政府公务人员可登录使用任务调度、案件查询、会议协商、信息直报、信访查询等功能;民生版App主要功能在于群众可登录获取公益信息、监督举报、法律咨询、一键求助、信访诉求等。(三)以超级感知为特性的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的本质是超级感知,具有泛在性连接、智能化感知、集成性应用等特征,具体来讲, “物联网就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案例C02C05C06C09C18C21C22C25C27C31技术应用要点搭建“1+N”网格化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即1个信息聚合共享服务平台,工业大数据等N个重点领域系统平台。自主研发具有预约、咨询、评价等...
篇二:社会治理创新案例投票
学案例】浙江省嘉兴市:党政主导、部门推动、三社互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嘉兴模式2020 年 03 月 09 日摘要:嘉兴市是全国第二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综合试点市,近年来,嘉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把 “ 三社 ” 建设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大胆先行先试、勇于开拓创新,基本形成了符合嘉兴实际的 “ 党政主导、部门推动、三社互动 ” 的 “ 三社 ” 建设新格局,形成了以社区为基础,以社团为载体,以社工为骨干的 “ 三社互动 ” 的扁平式、网络化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关键词:社会建设,党政主导,部门推动,三社互动,嘉兴嘉兴市是全国第二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综合试点市,近年来,嘉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把 “ 三社 ” 建设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大胆先行先试、勇于开拓创新,基本形成了符合嘉兴实际的 “ 党政主导、部门推动、三社互动 ” 的 “ 三社 ” 建设新格局,获得了全国首批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地区称号。一 主要做法(一)加强政策制度设计,进一步创新 “ 三社互动 ” 发展体制一是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2008 年 7 月,嘉兴市委、市政府加强改革创新,在全国地市中率先成立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由市委常委任书记、市政府副市长任副书记, 25 个市级机关部门单位领导为委员。下设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作为市委社工委的办事机构,承担全市城乡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建设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管理职能。目前,全市实现了市、县(市、区)和镇(街道)三级社会工作机构全覆盖,市、县两级社工办都配备专职领导,增设职能处室 8 个,增加行政(事业)编制 16 名。二是创制完善政策体系。以市委、市政府名义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强社区社团社工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体制的意见》、《嘉兴市中长期社会工作人才专项发展规划( 2011 〜 2020 年)》和《关于加快推进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指导意见》,同时相关部门先后制定 “ 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办法 ” 和 “ 社会工作人才教育培训 ” 等十多个配套文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 “ 三社 ” 政策体系。三是强化考核督查体系。市委、市政府把 “ 三社 ” 建设纳入对县(市、区)年度目标责任制和市级部门 “ 五型机关 ” 创建的考核指标,重点考核机构建设、财政支持、职称评价、社工实务等内容。同时,建立市委重点工作督察制度,针对日常推进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工作,由市委督察专员带队每年开展 1 〜 2 次实地督察。
2013 年,市人大还专门组织开展了 “ 三社 ” 建设专题视察活动,推动市县上下联动、部门合力共抓。(二)注重探索创新,进一步夯实 “ 三社互动 ” 发展路径一是坚持 “ 平台 + 实务 ” 并重。几年来,嘉兴市共扶持培育各类社工服务机构 205 家(其中民办 35 家、社区社工室 134 家),呈现民办、单位内设、社区类社工机构齐头并进的发展新路子,是浙江省社工机构数量最多的地市; 2013 年在省内率先成立地市级社会组织培育中心,着力打造社会组织发展成长、参与社会服务和开展公益活动的平台,现已成功孵化出壳社会组织 8 家;还先后与复旦大学和浦东社工协会等有关高校和机构共建社会工作 “ 一中心多基地 ” ,建立 “ 社会工作督导制度和专家库 ” ,为提升市社会工作专业化水平提供支撑。同时,建立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项目为主要形式的财政支持机制,近三年全市各级共安排社会工作和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经费 3074 万元,全市已在社区建设、居家养老、青少年教育、社区矫正、残疾人照料等十多个领域开展专业服务。
2013 年,全市社工机构通过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等专业知识与方法,共开展专业社工服务案例 2035 个(其中个案 1139 个,小组服务 380 个,社区服务 516 个),提供专业服务 4.8 万人次。全市共有 3 篇案例获第三届全国优秀社工案例三等奖和优秀奖, 9 篇案例获评全省社区社会工作优秀案例。二是坚持 “ 岗位 + 使用 ” 并重。按照 “ 存量提升、增量引进 ” 的思路,嘉兴市目前已在社工委成员单位和相关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城乡社区中设置了一批社工岗位,实现了 “ 一村一社区一社工 ” 目标,企业社会工作开始起步,有一个县和两家企业列入全国第一批企业社会工作试点。同时,制定和落实社工薪酬待遇政策,事业单位按专技职务聘任,城乡社区工作者和民办机构社工薪酬分别按上年度城镇职工平均工资上浮 10% 和 20% 的标准执行,对持证社区社工每月给予 30 〜 300 元职称补贴,提高了专业社工岗位的吸引力。三是坚持 “ 国考 + 市评 ” 并重。
2010 年,嘉兴市创新建立了国家和地方版相结合的考试评审社工评价体系,一方面,嘉兴市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人员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另一方面,市社工办和市人事局联合开展不具备规定学历人员的社会工作专业培训、考试和评审。截至目前,嘉兴市持有国家社工证书的有 696 人,持有地方社工资格证书的有 1643 人,有效缓解了城乡社区和社会组织人才的专业资格问题。(三)重视功能拓展,凸显 “ 三社互动 ” 发展亮点特色为夯实社会管理基础,嘉兴市着力推进社区建设,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强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支撑,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嘉兴特色的 “ 三社 ” 互动发展新路。在社区建设方面,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四个 “ 全覆盖 ” (即农村社区建设、以 “96345 社区服务求助中心 ” 为龙头的社区服务网络、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和 “ 一站式 ” 服务大厅、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初步形成城市 “ 十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 ” 和农村 “ 二十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 ” ,打造了社区公共服务、市场服务和志愿互助服务互促共进的 “ 三位一体 ” 社区服务体系,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逐年提升。在社会组织建设方面,在全省第一家建立地市级 “ 三社 ” 发展孵化平台,成立 800 多平方米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和社工之家,打造社会组织发展成长、参与社会服务和提升公益能力的制度化平台,加快社会组织培育,全市已有 1678 家社会组织登记在册。为促进社会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相继开展了创先争优和 “ 百家新社会组织服务新社区 ” 主题实践等活动,目前嘉兴市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达 25% ,党建工作覆盖率达到 100% 。加大了体制内外对专业社工服务机构的扶持培育力度,成立全省首家民办非企业专业社工机构 ——“ 阳光家庭 ” 社工事务所。目前,全市有专业民办社工服务机构 33 家,单位内设专业社工机构 33 家,社区专业社工室 134 家,是全省社工组织、机构数量最多的地市。这些社会组织运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在老年人、社区、青少年、社会福利、教育、医务等领域内开展了大量专业社会服务。为加强社会组织监管,嘉兴市开展了社会组织评估工作, 2014 年组织了 5 家会计师事务所对 40 个社会组织开展了以财务为重点的年检,社会组织服务规范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如嘉兴市餐饮行业协会开展的餐饮业低碳厨房服务标准化项目建设, 2014 年 2 月通过了省质监局的评估验收,成为 “ 浙江省服务标准化试点 ” 示范项目。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连续两届将社会工作人才纳入表彰全市人才最高奖项即 “ 南湖百杰 ” 优秀人才的范畴,全市有 20 名优秀社工获得市委的表彰奖励,每人获 1 万元的奖励。围绕培养、评价、使用、激励重点,积极开展全国第二批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综合试点工作。一方面,认真抓好领导干部社会工作知识的培训普及,每年开展干部培训进修,目前已累计培
训各级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约 4.2 万多人次。另一方面,积极实施 “ 社会工作人才培育工程 ” ,已有 2147 人取得全国和嘉兴市社工职业证书。
2013 年,又与浙江工商大学成人学院联合举办了两届社会工作专业专升本学历教育班。为加强专业合作交流平台建设,嘉兴市与复旦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浦东社会工作协会等建立了 “ 一中心六基地 ” ,组织开展课题合作、跟班学习、教育培训和项目策划等合作活动,有效推进了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四)营造良好氛围,进一步优化 “ 三社互动 ” 发展环境一是加强专业知识培训。嘉兴市大力实施 “ 社会工作知识普及工程 ” 和 “ 社会工作人才培育工程 ” ,将社会工作纳入市委干部教育培训的进修安排,通过 “ 红船论坛 ” 、社会工作专题研修班等形式,邀请北大、复旦等知名高校教授和社工机构专家,开展多类别、分层次的社会工作知识普及培训。几年来,全市各级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和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累计参训达 4.2 万多人次。二是树立先进典型。把评选 “ 三社 ” 先进和优秀列入全市最高表彰奖项,每两年在全市三级干部大会上表彰一批先进社区和优秀社会组织,每三年开展 “ 南湖百杰 ” 优秀社会工作人才评选表彰,全市分别有 20 个社区、 20 个社会组织和 20 名社工人才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奖励, “ 三社 ” 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高。三是加强宣传。通过举办 “ 星耀南湖 ” 精英峰会社会工作专场、开展优秀案例评选、在《嘉兴日报》开设每月两期的《三社建设》专栏、编发《社会工作资讯》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对 “ 三社 ” 建设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报道,形成了较好的舆论氛围。二 主要经验经过几年的努力,嘉兴市在 “ 三社 ” 建设、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方面做了一定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以下 “ 五重结合 ” 经验。一是顶层制度设计与基层项目实施有机结合。
2008 年开始,逐步建构了组织领导体系、人才支撑体系、购买服务的体系,这些都是顶层制度,但同时根据居民群众的服务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设计了一系列的社会工作的服务项目,直接为群众提供专业化的、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既没有让顶层制度设计变为挂在墙上的政策制度和文件,使顶层制度有了落实,同时通过基层项目提供专业服务。二是社区社工服务覆盖与各行业、各领域社工服务推进相结合。社会工作服务的基础在社区,社区是个基础性的服务平台,做到基础社工服务和领域社工服务的有机结合,把社区社工服务覆盖到其他各领域、各行业。三是专业培育与职业发展相结合。着重抓好专业教育、专业培训,学习借鉴其他省市甚至境外的社会工作发展经验,加强专业化建设,同时我们注重人才的使用,注重职业的发展,在城乡社区、企业、民政等单位开发社工岗位,培育民办社工机构,做到专业的培育与职业的发展有机结合。四是服务开展与督促检查相结合。在推进各行业、各领域、各部门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同时,加强政策落实和推进,避开只建制度忽视服务效益的毛病,把 “ 三社 ” 建设纳入市委、市政府年度重点工作的督查范围之内,检查督促评估指导机制的建立,有效地推进工作落地。五是党委政府主动作为与社会活力持续激发相结合。一方面党委政府若很重视,建立的社会工作领导体制就特别有效,各级党委政府都是党委常委以上的领导作为一把手,来领导推动社会工作的发展,在我们国家目前的政治体制下,这是最强力最有效的一种推动方式。同时通过孵化、成立社会组织的方式,激发底层的、群众中的社会活力,把培育的社会组织作为联系党委政府和群众的桥梁。做到政府和 “ 三社 ” 的互动、联动。三 工作成效通过近年来的实践与探索,嘉兴市以社区为基础,以社团为载体,以社工为骨干的 “ 三社互动 ” 的扁平式、网络化社会管理服务体系逐渐形成,成效逐步显现。(一)群众生活更加方便快捷通过理顺社区党组织与居委会、事务站、业委会、物业公司、社区民间组织、驻区单位等的关系,特别是通过加强和整合市、县两级 96345 社区服务中心,构建了一个覆盖全市、辐射城乡社区的信息服务平台,为居民提供 24 小时全天候全方位的生活类、咨询类、事务类、电子商务类等 120 多项服务,实现了全市社区公共服务、市场服务和志愿互助服务 “ 三位一体 ” 的服务全覆盖,城乡居民有事只要拨打 96345 热线、登录服务网站或发送短信,就能享受到方便、快捷的服务, 96345 热线被市民誉为便民利民、有求必应的 “ 贴心线 ” ,沟通政府与百姓的 “ 连心桥 ” 。截至目前,全市 96345 社区服务求助中心成立十年来累计受理各类求助 200 多万件次,市民满意率达 99.95% ,实现 “ 零投诉 ” 。(二)社会关系更加融洽和谐为切实把各类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嘉兴市在社区工作中积极引入专业社会工作理念,搭建社工发挥作用的平台,通过建立专业的社会工作室、聘请 “ 老娘舅 ”“ 和阿姨 ” 等,帮助社区调解居民在婚姻家庭和邻里之间的各类矛盾纠纷,成效明显。如:南湖区建设街道在社区设立的 “ 心语 ”“ 心桥 ”“ 乐龄 ”“ 新蕾 ”“ 乐康 ”5 个工作室,服务内容涉及婚姻家庭、归正人员行为矫正、老年人心理调适、青少年不良习惯调适、提高残疾人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受到居民的欢迎和好评。秀洲区珍爱社会工作服务社、嘉善县致和社工服务社、海宁市紫薇社会工作服务站开展的服务项目,重点介入刑释解教人员、社区药物滥用人员等特殊人群,尝试开展人性化、专业化服务,改变了传统的行政化、非专业的管理方法,较好实现了对特殊人群的治理;海宁市温馨港湾居家服务中心依托西山社区居委会,围绕 “ 网格服务、便民维权、素质提升、心灵花园、小城大爱 ” 六大工程,着力打造一个值得新居民信赖的 “ 温馨港湾 ” ,促进了社会和谐。(三)基层民主更加健全完善通过落实社区居民的选举权、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等基本权益,社区民主自治得...
篇三:社会治理创新案例投票
会组织与社会治理创新以上海为例
从全球范围来看,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在许多国家出现了一种从行政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的趋势。有学者认为,我们目前正处于一个“网络、伙伴关系和联合服务的时代”(Concidine 2002:21)。也有学者认为,治理意味着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再仅仅依赖政府发号施令或使用权力(Stoker 1998:18)。作为治理概念的核心是“联合”治理(Joined-up Governance),这不仅意味着政府、市场和社会之间的联合,也意味着政府不同层面的联合。
在社会治理创新中,我们需要将联合治理或共治作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在共治的框架下,政府不再是社会管理的唯一权力中心,政府也不是社会公共事务和公共服务的唯一提供者。共治是由多方参与并通过参与多方结成伙伴关系相互协商、合作的结果。从发达国家社会治理现实来看,一个比较成熟的社会管理,都会努力寻求国家有效治理的社会基础,国家权力并不试图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相反,容许社会自治因素的存在和发展,并有意识地建构一种比较完善的社会治理体系。有效的社会治理并不是通过国家权力的无限扩张来完成的,而是通过合理范围内国家权力的运作和社会自治的有效展开以及两者的合作、互动、互补来实现的。
现代治理强调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主体间权力的互相依赖性和互动性、自主自治网络体系的建立以及政府作用范围和方式的重新界定等。在治理基础上提出的“善治”是一种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它的本质特征在于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治理,强调政府与公民的良好合作以及公民的积极参与,实现管理的民主化。显然,社会治理创新必须发挥社会组织的独特作用,促进公民的广泛参与。
一
社会组织的结构变化
截至 2014 年 6 月底,上海注册社会组织共有 11924 家,其中社会团体 3853 家,民办非企业单位(简称“民非”)7905 家,基金会 166 家。相比 2013 年底,全市净增社会组织 317家,增长率为 2.7%,其中社团为 1.7%,民非为 3.1%,基金会为 9.2%。可以看出,基金会的增长速度最快,民非其次,社团最后。这既有其原来的基数比较低的原因,如基金会,也有社会和社区需求旺盛、公民的公益意识提升以及政府对社会组织支持力度的持续加大的原因,如民非中公益组织的增长速度明显要快于社团组织。
据上海市社会团体管理局发布的《2013 上海社会组织年度发展报告》,截至 2013 年底,全市注册社会组织共有 11607 家,其中社会团体 3789 家,民办非企业单位 7666 家,基金会152 家。全市另有备案的社区群众活动团队约 2.28 万个。
(一)社会组织构成
全市注册社会组织的构成中,民办非企业单位数量最多,约占 66.0%;社会团体次之,占32.6%;基金会数量最少,仅占 1.3%(见图 1)。
图 1 2013 年上海社会组织分类
在全市社会团体中,专业性社团最多,约占 47.0%;联合性社团次之,约占 26.0%;学术性社团又次之,约占 20.3%;行业性社团最少,约占 6.7%(见图 2)。
图 2 2013 年上海社会团体分类
在全市民办非企业单位中,教育类最多,约占 37%,民政类次之,约占 23.2%,其他各类所占比例为 0.5%~15.6%不等(见图 3)。
图 3 2013 年上海民办非企业单位分类
在全市基金会中,公募基金会有 51 家,占 33.6%;非公募基金会有 101 家,占 66.4%(见图4)。这与近年来民间力量的不断壮大、社会资源的增长以及本市积极发展非公募基金会的政策有着很大关联。
图 4 2013 年上海基金会分类
(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构成变化
2013 年,上海参加年检的社会组织共有 9500 家,其中社团 3431 家,民非 5921 家,基金会148 家,共有从业人员 20.03 万人,较 2012 年同比增长 10.3%,2007~2013 年年均增长速度为 8.0%,占上海全社会各行业从业人员的 1.8%(据上海统计年鉴,2013 年全社会各行业从业人员总量为 1115.5 万人)。其中专职人员 14.31 万人,占 71.4%;兼职人员 5.72 万人,占 28.6%。社会组织专兼职人员中,签订劳动合同人员约 11.00 万人,占 54.9%;离退休返聘人员 3.3 万人,占 16.5%;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 2.64 万人,占 13.2%;其他单位兼职人员 2.54 万人,占 12.7%;国家机关在职人员 0.55 万人,占 2.7%。
与 2007 年底相比,当时社会组织从业人员为 12.5 万人,其中专职人员为 4.4 万人,仅占从业人员总数的 35.2%;兼职人员为 8.1 万人,占 64.8%。这说明经过 6 年的发展,上海市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职业结构有了很大变化,从以兼职人员为主转变为以专职人员为主。换句话说,许多年轻人进入公益行业和社会组织领域,以及政府对机关工作人员在社会组织中兼
职的限制,逐渐改变了社会组织的职业结构,这为社会组织的专业化、职业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基本的人力资源基础。
从年龄结构来看,社会组织从业人员中,35 岁及以下的占 34.9%;36~50 岁的为占 32.5%;51~60 岁的占 21.7%;60 岁以上的占 11.1%。可以看到,50 岁以下的约占整个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 2/3,中青年成为社会组织的主力。
从学历结构来看,2013 年社会组织从业人员中,高中及以下学历的约 6.85 万人,占34.2%;大学本科及专科学历的约 11.61 万人,占 58.0%;硕士及以上学历的 1.34 万人,占6.7%;留学(半年以上)归国人员 0.22 万人,占 1.1%(见表 1)。三类社会组织中,基金会工作人员的学历层次最高,社会团体次之,民办非企业单位又次之。
与 2002 年“非营利组织与政府关系之研究”[1] 的抽样数据相比较,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学历构成有了较大变化,高中及以下学历的比例有了较大幅度的减少,从 43.1%下降为34.2%;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则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从 2.0%增加到 6.7%(见表 1)。
表 1 上海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学历结构比较
(三)社会组织财务状况有所改观
截至 2013 年底,全市参加年检的社会组织净资产合计为 312.59 亿元,同比增长了 21.0%;总收入为 314.40 亿元,同比增长了 9.1%;总支出为 272.10 亿元,同比增长 12.1%。2008~2013 年社会组织净资产平均增长速度为 14.6%,其中基金会 2013 年比 2008 年增长了105.1%,高于社会团体的 74.9%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 81.4%。从每家社会组织的净资产均值来看,2013 年底为 329.04 万元,2007 年为 186.73 万元,增长了 76.2%。可以看出,近年来,随着社会组织能力的逐渐增强,政府购买服务力度的加大,社会组织的财务状况有了较大的改观,对于那些能力比较强的社会组织来说,它们也有了更多的获取各方面资源的机会。
截至 2013 年底,上海户籍人口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达 8.1 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 2 倍多。社会组织从业人员中持有“社会工作者”资格证书的有 4919 人,占 2.5%;持有从事相应专业资格证书的有 7.74 万人。社会工作服务从民政领域拓展到了司法、人口计生、教育、信
访、医疗卫生、民族宗教等领域。
二
社会组织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创新社会治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上海全球城市特点的社会治理模式,已成为上海着力追求的目标。
进入 21 世纪,上海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经济结构、城乡布局、人口总量与结构均已发生重大变化,从管理向治理的转型,要求政府实现职能转变、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政府逐步让一部分职能回归市场与社会,让市场、社会承担起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律互律的责任。因此,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为社会组织社会地位的提高和作用的发挥以及多元化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另外,下述因素也为社会组织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和需求:①社会服务业的兴起促进社会组织的蓬勃发展。随着住房、医疗、养老等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以及企事业单位职能的逐步转移,社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社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日益重要和多样化的作用,居民对社区和社会服务业的需求日趋增加,促使更多的社会力量不断介入社会服务业,有不少社会组织将按非营利性机构的形式建立、运行和管理,从而促进了社会组织,尤其是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蓬勃发展。②人口老龄化需要社会组织开展各种为老服务活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改善以及计划生育政策卓有成效的实施,上海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已进入老龄社会。[2] 老龄人口的增多,要求社会兴办更多的为老服务机构和项目,开展更加丰富多彩且具有针对性的为老服务活动,这给各种民办为老服务机构带来了大量社会需求及发展的机遇和空间。③新媒体的出现拓展了社会组织的发展空间,并增强影响力。随着传统社会组织纷纷上网,这大大改变了社会组织的活动形式和影响力。
概括而言,近年来,上海社会组织的发展呈现如下一些特征。
(一)近年来社会组织出现了各种新的组织形态
1. 支持性组织
例如,上海浦东新区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NPI,又称恩派)是一个公益支持性机构,在中国公益界首创了“公益孵化器”概念,给予初创期的公益机构能力建设、场地设备、小额补贴、注册协助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并积极推进跨界合作,与企业、基金会、政府等合作开展“公益创投”和“公益大赛”项目;最先托管上海最大的社区服务中心(浦东三林镇市民中心)项目,成为上海乃至全国社区服务平台的示范窗口。“公益孵化器”模式在上海浦
西、北京、成都、深圳等地获得成功复制,可谓近年来公益领域社会创新的先锋。
2. 以专业社工为主体的社会服务机构
例如,上海乐群社工服务社:以专业社工为主体的非营利社会服务机构,其服务内容包括学校社工服务、医务社工服务、青少年外展社工服务、老年社工服务及社区发展服务等,另外还为社会工作人员、社会服务从业人员提供各种培训。上海中致社区服务社:针对社区服刑和刑释解教人员、药物滥用人员以及社区青少年,以专业社会工作方法开展帮教服务。上海公益社工师事务所:主要承接从居委会剥离的社区社会工作,提供社区青少年辅导服务、社区儿童托管服务、社区工作者培训和辅导服务、家庭支援服务、高危弱势群体社区援助服务等。青之翼社工服务中心:承接和举办与社工学生相关的培训、咨询、人才服务、评估研究、交流研讨等工作;针对服务群体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为非营利组织开展信息化建设相关服务。采用专业的社工理念和方法为社会弱势群体和青少年等提供公益性、专业化的公益团体和非营利机构还有“酷爱公益社”等。
3. 专业化的社区服务机构
例如,华爱社区服务管理中心:以承接政府委托的社区服务为主的社会企业型社会组织,至今已有多个街道把原先属于政府管理的服务中心或文化中心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华爱社区服务管理中心托管,包括罗山市民会馆、潍坊社区科普中心、打浦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打浦桥家庭儿童指导中心、卢湾区青少年科技探索馆、广场社区老年之家、淮海中路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广场社区公益性劳动组织服务总社等。静安区洪智中心:通过与各级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联合的方式来有效地解决安置帮教、化解矛盾、小区治理等社会治理事务,并承接了静安区 5 个街道的小区管理项目。上海屋里厢社区服务中心:以社区居民需求为本,运用专业社工方法,通过引入或合作开展满足社区不同居民需求的社区服务项目,达成社区凝聚。从 2008 年成立至今,已先后托管了浦东新区三林世博家园市民中心、杨浦区延吉街道睦邻中心、浦东新区上钢新村街道残疾人服务中心及慈善超市、延吉社区社会服务中心、闵行区莘庄康城生活服务中心、黄浦区外滩社区阳光之家、外滩街道社区生活服务中心等 10 个公共服务项目。上海新途社区健康促进社:专业开展社区健康促进项目的非营利机构。自 2006 年成立以来,已先后承接了古美街道、延吉新村街道、南码头街道、塘桥街道、三林镇、东明街道、周家渡街道、小东门街道、外滩街道等 9 个街道(镇)的社区健康服务项目。
4. 社会企业 —— 具有社会、经济双重目标的公益组织
社会企业起源于欧美(包括南北美洲)和东南亚国家,目前已扩展到亚洲和东欧国家以及中
国港台地区。在中国,社会企业还处于萌芽和探索阶段,还未成为一种正式的社会组织类型。例如:上海欣耕工坊以贸易所得来开展助学和扶贫。浦东新区优爱助残公益服务中心是从事全方位助残公益服务的社会公益组织,致力于为残疾人创造一个平等的生存环境,倡导一种建立在尊重与理解基础上的助残文化,通过互动与体验式活动修正公众由于缺乏了解而对残疾人产生的印象偏差。小笼包聋人协力事务所,致力于用“聋健”专业设计团队的实力打造“小笼包”的品牌;通过“1+1 出笼”实训项目,为聋人青年创造企业实训和就业平台;办好“毕业季”聋人学生设计作品展,为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吸引企业的关注。
5. 社区志愿者团体
例如:柏万青志愿者工作室是由柏万青等一批热心志愿服务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自愿组成的社会团体,通过不断开拓创新和富有创意的策划,开展了一系列富有特色、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志愿服务活动,创出了一个声名远扬的社区志愿服务品牌;上海绿丝带志愿者中心是致力于开展来沪人员子女的心灵健康成长项目的公益机构。
6. 以专业社会工作方法为主的社会服务机构
例如,上海市自强社会服务总社:中国大陆首家专业从事禁毒社会工作的民办非企业单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运用“助人自助”的理念和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为药物滥用人员提供以社区康复为主的综合社...
篇四:社会治理创新案例投票
海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案例(第 三 辑)上海市社会团体管理局2017年2月2前 言2016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指出:“以社会团体、基金会和社会服务机构为主体组成的社会组织,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的作用,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组织发展之路”。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社会组织发展迎来了良好机遇,正式迈入法治化轨道。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组织工作。近年来,社会组织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逐渐成为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为集中展示上海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成果,经市社团局机关各处室和各区社团局推荐,我们筛选整理编辑成《上海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案例》(第三辑)。内容覆盖了社区文化体育、心理咨询、精神慰藉、养老助老、济困帮扶、公益慈善、法律援助、特殊教育、邻里和谐、矛盾调解等诸多社会治理领域,反映了一批品牌社会组织和一群领军人物参与社会治理跋涉的轨迹,展示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活力。特别是近年来社会组织在社区中积极探索开展吸毒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人员等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促进了社区和和谐稳定,有效推动了社区治理的精细化。由于时间和能力有限,案例编辑中有错漏之处,敬请批评指正。同时限于篇幅,还有许多社会组织的好案例未能汇编,今后我们将会继续收集整理,分期编辑。在此,向所有参与和支持《上海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案例》编辑,并付出辛勤努力的市社团局机关各业务处室、各区信息员表示诚挚的谢意。
3目 录1. 社会组织是参与社会矛盾化解的重要力量——静安区社会组织联合会...............................................................52. “ 爱陪伴 ” 让社区有了家的温暖——浦东手牵手生命关爱发展中心.................................................173. 凝聚力量帮扶解忧得民心——黄浦区五里桥社区城市爱心共助会.........................................204. “ 青丝行动 ” 把美丽留给人间——浦东新区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255. 创新服务理念打造老年之家——黄浦区五里桥社区老年日间照料站.........................................296. “ 家 ” 点力量促进残疾人士融入社区——上海乐爱社工师事务所.............................................................347. 用心撑起一片蓝天——浦东新区华玮社区服务中心.....................................................378. 搭建平台营造温馨的 “ 家 ”——黄浦区五里桥街道老年协会.....................................................419. 小提案大力量——上海屋里厢社区服务中心.........................................................4510. 自治家园溢出的互助力量——上海新途社区健康促进社.........................................................4911. 社区共治让五里更和谐——黄浦区五里桥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5212. 热心公益让人生更美丽——上海美丽心灵社区公益基金会.................................................5613. 社会力量协助居民实现 “ 自治梦 ”——黄浦区小东门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6114. 让失独家庭重燃生活希望——上海市阳光善行公益事务中心.................................................6615. 浦东塘桥社区公益 “ 引路人 ”——浦东新区塘桥社会组织服务中心.............................................7016. “ 科普大篷车 ” 开进了养老院
4——静安区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7517. 用爱心点燃生命希望之火——金山区癌症康复俱乐部.............................................................7818. 黄手环在行动——静安区静安寺街道老年协会.....................................................8219. 让公益文化服务走进社区——上海梵客公益文化传播中心.....................................................8520. 电影虽微情感却深——上海电影评论学会.....................................................................8921. 谱写 “ 血脉相连 ” 动人乐章——上海市闵行区献血促进会.........................................................9422. “ 爱加倍 ” 点亮童心——徐家汇爱加倍关爱服务中心.....................................................9923. “ 社区 119 ” 安全暖人心——虹口区青年家园公益服务支持中心.......................................10224. 投身慈善事业让爱延续——上海惠老便民社区服务中心...................................................10625. “ 心相伴 ” 孕育心灵暖汤——上海安信怀心理服务中心.......................................................11026. 一支用爱谱写人生的社工队伍——杨浦区和泰爱心服务社...........................................................11327. 一把开启幸福家园的金钥匙——上海南西社区金钥匙服务业发展中心...................................11728. 平凡的人活出不凡的生命——宝山区癌症康复俱乐部...........................................................12229. 有你真好——杨浦区优韵社工师事务所.......................................................12530. 为社区盲人点亮 “ 心灯 ”——嘉定区真新街道残疾人服务社...............................................12931. 真心真情暖空巢——嘉定区真新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13232. 沁入人心的新家园——金山区廊下镇阳光心园...........................................................13633. 用心投身支教——松江区扬志青年社工服务社...................................................13834. 为老服务暖人心——上海正能量职业技能培训中心...............................................14235. 乐为养老服务当 “B B 角 ”
5——上海青浦区康馨社区服务中心...............................................14536. 用真情播撒爱的希望——崇明癌症康复协会...................................................................149社会组织是参与社会矛盾化解的重要力量——静安区社会组织联合会2007 年以来,静安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以下简称“区社联会”)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立足大局,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桥梁纽带作用,整合区域内社会调处类社会组织资源,创设“社会维稳专业联盟”,通过提升专业服务和打造专业团队,聚焦化解社会矛盾和历史遗留问题,发挥了“社会协同”的重要作用,成为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重要补充。据不完全统计,2007 年 7 月至 2015 年 12 月,“社会维稳专业联盟”所属成员成功化解了大量社会矛盾。主要有:静安区劳动协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共承接劳动争议 4735 件,调解成功 3161 件,成功率达 71.8%,为 2559 位劳动者追回工资、押金、经济补偿 1180.5 万元,提供法律咨询 8235 次,帮助用人单位健全劳动制度 96 起,既降低了仲裁和法院的审判压力,又减少了行政成本,促进了劳动关系和谐。静安区法律工作者协会从 2009 年至今,53 次陪同领导进社区,接待法律咨询 4500 人次,40 名律师参加信访接待 93 次,接待人员450 人次。静安区柏万青志愿者工作室通过电话、网络、现场等方式提供心理咨询,共接待来电、来访、来信近万人,成功化解调解 2167 起。静安区少数民族联合会化解了28起少数民族来沪人员因开设拉面馆引发的房屋租赁纠纷及与周边居民的矛盾纠纷。
6静安区社会帮教志愿者协会共化解各类社会矛盾 133 余次,接待上访人员 87 人次,全区 800 多名回归人员衔接率达 100%,帮教率达 100%,安置率达 98.7%,129 名社区服刑人员连续 45 个月无一人重新违法犯罪。静安区个体劳动者协会共化解动迁中的各类矛盾 149 件,涉及560 家个体工商户。上海市洪智城市小区管理服务中心共化解各类动拆迁矛盾 208件(包括市司法局委托 11 件),涉及 500 多户商家和个人。成功调处化解了全区所有九个新开工基地建筑总面积达 130 万平方米与周边居民的矛盾,做到政府不在第一线,政府不花一分钱,通过社会组织有效参与,做到政府、居民、开发商都满意,从而推进项目顺利建设。静安区老孙信访调解工作室成立一年多来共接待来访 623 件∕709 人次,已经化解了吴某某、刘某某、张某某以及黄某某 4 件疑难信访矛盾(上访时间都超过十五年以上)。静安区心灵导航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从 2013 年起,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参与化解心理疏导矛盾,截至 2015 年底累计:驻场心理咨询时间 2560 小时,心理个案咨询、心理评估 1350 人次,心理讲座、户外拓展、团体辅导、心理专题小组活动 46 场 1530 人次,通过心理咨询使矛盾化解工作有突破性进展。静安区人民调解协会 2016 年实施“为了夕阳更美”静安区人民调解护老行动(专业调处涉老民事纠纷),受益人群 2498 人次,满意率达 97.7%。静安区福民法律服务中心是静安区第一家综合性社区法律专业服务机构,汇聚了一批精通社区法律事务、热心社区公益服务、善于调处民间纠纷,化解社区矛盾的中青年律师,他们来自不同律师事务所,专攻不同专业方向,致力于为南京西路街道辖区内居民和从业人
7员提供专业、细致、人性化的各类社区法律服务。有法律咨询和调解需求的居民或者从业人员在接待时间可随时致电中心进行咨询。服务范围有法律咨询、法律培训、矛盾调解。自 2013 年 12 月成立至 2016年 4 月,静安区福民法律服务中心共计接待来访居民 1985 人次,调解疑难纠纷 126 起,超过信访窗口接待数据 4 倍。开设居民区老年维权“小班教学”课堂共计 32 场,受众人数达 500 多人次,指导居委会调解纠纷 1268 起,有效缓解 1 起长达 20 年的信访积案,共制作人民调解协议书 156 件,参与化解了安全生产事故、工伤劳动争议、企业同工会组织矛盾、群体性信访矛盾、火灾善后处置等 15 个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例,调解成功率高达 99%,实现了“一般矛盾不出居委,疑难矛盾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的目标。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矛盾化解的代表性案例:成功化解:南京西路某基地项目开工矛盾南京西路某基地是由香港恒基兆业地产集团投资建设、建筑面积为 6.4 万余平方米商务楼宇项目。1996 年该项目开工后因受各种因素影响停工近十年。2007 年 1 月区第八次党代会召开后,该项目重新启动。周边居民以噪音污染、日照遮蔽、作业隐患、住房受损等为由,采取聚众上访、拉横幅标语、围哄施工人员、阻拦施工车辆、围堵政府机关等不理智手段,极力阻止基地施工,迫使该项目又一次停工。面对这一积累了十余年无法解决的疑难矛盾,社会组织上海洪智城市管理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洪智中心”)在区域化党建的引领下挺身而出,成立“洪智中心化解矛盾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以购买服务的形式接受开发商委托,开展矛盾化解工作。站位“第三方”,坚持以服务赢得民心。工作组制定“为民服务公约”,全力开展星期六为民服务活动,内容包括免费修理鞋、伞、自行车、小家电、拉链,钢窗、室内地板,配钥匙、磨剪刀、理发、量血压、打扫弄堂卫生和清理阳台、天井等处常年堆积的垃圾等。据
8不完全统计,接受服务的居民达到 1000 余人次。经过近一个多月的努力,营造了服务居民、清洁环境、创造文明的良好氛围,赢得了居民的信任和认可。严守纪律,用真心换取居民的理解和支持。为了有序有效地推进化解工作,工作组在与居民接触时,全体工作人员严格遵守“骂不还口、打不还手”等纪律,还专门设立了“委屈奖”以资鼓励。经过认真倾听居民的呼声和要求以及大量调研分析后,工作组切实摸清了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对象以及大多数居民的主要诉求,同时明确了推进化解工作的方向和途径,并与居民达成了三方面的协商共识:一是向居民明确表示经梳理凡属他们的合理诉求,工作组坚决坚持第三方立场,站在居民一边做好开发商的工作,维护居民的合法利益不放松;二是对于居民提出的非理性诉求,耐心地、不厌其烦地加以劝说与疏导,化解居民思想上的疑惑和不满,对部分抵触情绪强烈的居民代表采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法,加大思想政治工作力度,同时,积极与开发商沟通,畅通居民、开发商、政府之间的信息渠道;三是对于居民的过激行为则明确表示反对,同时告诫居民,该项目是经区政府批准设立的重大建设项目,其规划依法制定,具有法律效力,因此施工决不能中途停止,居民应对该项目的建设予以理解和支持。居中调解,取得了合情合理合法的成效。工作组一手握着居民的合理诉求,一手牵着开发商,多次牵头召开协商会,促使双方达成居民、开发商、政府“三赢”的调解协议,并聘请律师制定了个性化的补偿方案。经过长达半年多的努力,涉及...
篇五:社会治理创新案例投票
治理体制改革的问题和趋向提要 社会治理的理论分析路径 上海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历程与经验 基层社会治理体制创新面临的问题 对策思路
引言: 社会治理的理论分析路径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社会治理理念的重大转变 西方的治理理论 定义:
治理与统治相对 ,是各种公共机构、私人机构和公民个人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是协调多元主体的不同利益并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全球治理委员会)
背景:资源分散、政府有限、社会依赖
英语中的“治理”(Governance)一词与“统治”(Government)有共同的词根“Govern” ,这两个概念曾长期交叉使用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政治学和经济学家赋予了“治理”一词新的含义 强调其与“统治”不同,主要指 一种由共同目标支持的活动
,强调主体的多元化
特征:
• 主体的多元性:
不同性质的组织和个人,共同事务
• 利益的调和性:不同利益的协调与联结,联合行动
• 合作的规则性:
未必有固定的架构,但有稳定的规则
治理是公共选择的过程
红色:公共利益public
蓝色:群体 利益partial
绿色:个体利益individual
社会治理的五种境界
① ① 所有人 都受益 (合作双赢);
② ② 有人受益但 无人受害 (帕累托最优);
③ ③ 虽有人受害,但受益者 所得大于 受害者所失,即社会总收益在增加,通过合理补偿可以转变为第二种状态(帕累托改进);
④ ④ 有人受益但其 所得小于 受害者所失,使社会总收益下降,使合理补偿没有可能;
⑤ ⑤ 没有人受益。
前三种境界都是值得肯定的;第四种是不成功的;而第五种可以算是害人又害己的。
有限政府 法治 政府 公正政府 责任政府 善治政府 效能政府 民治政府 透明政府
企业的责任体系
慈善责任:社会奉献 给社会捐献资源 改善 社会整体质量 伦理责任:自律精神 行事合乎 伦理 有 责任 做 正确、正义 、公平的事 避免 损害 利益 相关者的 利益 法律 责任:经营底线 守法 :纳税、员工、安全、环境 企业必须遵守“游戏” 规则 经济责任:追逐利润 几乎所有的活动都在利益的基础上
公民社会的建设
载体:志愿结社所形成的组织 ( (NGO / NPO)
领域:自由表达与公共空间
行动:志愿或社会运动
公民社会 主体:自主与自律人格的公民
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的9.0级的强震,打破了日本地震史上的记录。中国地震专家孙士鋐表示,此次日本地震的破坏力相当于20多个汶川地震。
• 日本地震时,日本大国民、大社会的作用:
日本政府的表现颇遭人诟病,但政府的无能并没有导致毁灭性后果,因为政府并不是这个社会仅有的承重墙。
• 日本社会是一个自治的社会:
一个自治的社会是一个多中心的社会,有着密如蛛网般的承重墙,其中某道承重墙的塌陷,影响是局部的,不足以造成全局塌陷。
• 公共媒体所起的作用:
以 NHK ( 日本放送协会)
为代表的日本媒体,没有恐慌,但也没有煽情,而是以无微不至的、平实而精确的信息服务有人慨叹,NHK 在救灾中所起的作用,甚至比日本政府还要大。
• 日本的学校、社区、民间社团,都不约而同地起到了力挽狂澜的作用:
没有行政命令,也 不需要行政命令 ,几乎本能地投入了有序的救灾之中。免费的公用电话,免费的避难物资,免费的食物供给,有序而畅通的公共交通。
启示 :
公民社会,高度自治
中国的治理词源
含义:通过合理管治形成有条理、乃至自发的秩序
• 《 孟子》:“天下之生久矣, 一治, 一乱”;
• 《墨子》: : “天下兼相爱则治, , 交相恶则乱”。
• 经典案例:大禹治水的“疏”与“堵”
背景:权力集中、利益多样、规律自在
特征:
• 主体的多层性:从国家到个人分级,国家事务优先
• 伦理的粘合性:
统治 伦理,统帅行动
• 结构的封闭性:有稳定的框架,未必有固定的规则
• 儒家强调道德的力量
•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 为政》)
• 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社会治理创新中的文化基因
道家强调自然的力量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们依据于大地而生活劳作,繁衍生息;大地依据于上天而寒暑交替,化育万物;上天依据于大“道”而运行变化,排列时序;大“道”则依据自然之性,顺其自然而成其所以然
佛家强调觉悟的力量
佛教的“佛”就是觉悟者的意思,它从本质上可以归结为一种由觉而悟,从而拥有信仰的过程。
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社会治理理念的重大转变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社会治理的框架设计
核心目标:
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主体架构:
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规则体系:
加强法治保障,强化道德约束
• 温岭:民主恳谈
• 温州:民间商会
• 上海:政府购买服务
• 工资协商制度
• 邻里关系模式
社会治理创新的中国经验
杭州上城区:政府行政管理与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
摊开杭州上城区的地图,市井热闹的清河坊、时尚浪漫的南山路、古韵风雅的南宋御街„„万种风情一一呈现 1个大体系、4个分体系、31个子体系、300余个职能标准化项目和800余项法律法规及政策组成
“湖滨晴雨工作室”
推进政府服务创新,引导公民有序参与公共事务
老中青三代价值观碰撞有啥火花?——“我们的价值观”主题核心词征集引发市民大讨论,感恩、奉献、信仰成热词
“西湖边的居民谈如何让西湖更美”
1. 党组织( 430 多万个基层党组织)
2. 政府组织
3. 企业组织(企业社会责任、社会企业)
4. 社区组织(以8 8 万多个居委会、 60 多万个村委会为基础的居民自治组织)
5. 事业单位( 130 多万个,近 3000 万人)
6. 社会组织(社团、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中介服务机构,全国近 40 万个)
7. 人民团体(工、青、妇、科协、文联)和行业协会组织
我国社会治理的组织框架
• 过去:政府 —— 单位 —— 个人
行政化的社会
• 目前:政府 —— 个人
碎片化的社会
• 理想:政府 —— 社会组织 —— 个人
自组织化的社会
• 行政化的社会是臣民社会:
社会缺乏活力
,治世:顺民;乱世:暴民
• 碎片化的社会是一盘散沙社会:
社会无凝聚力,官民容易对立
• 自组织化的社会是公民社会:
大众既有个人的权利意识,又有社会的责任意识
社会碎片化,公民意识普遍提升
从基层视角看,无论领导干部层还是普通民众层,都大大提升了自己的公民意识。
意见领袖现象 —— 韩寒
韩寒们被民众视为自己的“代言人”
以博客为阵地,对各种公众事务、新闻事件发表辛辣独到的见解。逐渐被很多人奉为精神偶像
被民众视为“代言人”
目标:迈向公民社会
据 《 中国私人财富报告 》 ,个人资产超1 1 亿元的大陆企业家有27% 已移民,还有 47% 正在考虑移民。
“ 必须把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结合在一起,才能提高人们的 社会预期 。
” 柳传志表达了企业家们的心态。
中国社会治理的创新取向
兼顾活力与秩序的治理目标
• 回应市场化、现代化、信息化带来的多元社会诉求
国家主导、多元合作的主体架构
• 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各方参与、责任共担
法治、德治、自治并用的治理规则
实质就是一场政府改革,主要表现为从 全能政府 到有限政府的转变,从 管制政府 到服务政府的转变,及从 权力政府 到责任政府的转变。
二、上海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历程与经验
上海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历程的简要回顾
1986- - 1995 ,充实街道管理服务基础
• 86 年首次街道工作会议,突出街道综合协调作用
• 构建社区服务体系,完善社区服务设施
• 重点是实施实事工程,解决市民生活难题
1996- - 2004 ,确立“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
• 96 年首次城区工作会议,中心城区按“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原则实施街道体制综合改革
• 00 年首次社区工作会议,着力建构“四级网络”,推进居民自治,实施居委会直选,丰富自治载体
• 重点是充实基层管理,增强托底保障功能
2004- - 2014 ,探索社会建设与社会协同机制
• 04 年推出“两化一覆盖”社区建设方案
• 06 年全市社区建设扩大试点会议,
• 09 年推出公益招投标、公益创投机制
• 突出特征是局部探索、基层竞争
—— 社区党建 “1 1+ +3 3 ” 体制
—— 社区服务从 “3 3 个中心 ” 到 “6 6 个中心 ”
—— 城市管理从网格化管理到 “ 大联动 ” 、 “ 大联勤 ”
—— 探索社会组织培育机制 , 规范政府购买服务程序
—— 探索社区共治
上海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中的三条主要脉络
管理重心下移
• 80- - 90 年代中后期,向区县下放财权、管理权
• 90 年代中后期,事权重心落到街道,向居委会延伸
• 新世纪以来,加强第三级管理,提高管理服务效率和水平
条块资源整合
• “三个中心”整合面向群众的基本服务资源
• 社区网格化管理整合管理执法力量
• 区域化党建整合社区社会资源
推进社会参与
• 推动社会事业领域政社分开,转出部分公共服务职能
• 加大培育扶持力度,提高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能力
• 构建社区自治和共治平台,不断优化社区治理结构
上海社会治理体制改革探索的主要取向
社会管理与特大城市经济转型步伐相协调
注重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回应社会服务需求
注重通过党政体系向基层延伸组织社会秩序
2014市委一号课题 改革路径:下沉上收,让基层更加有职有权有物有人
课题组最终形成了“1+6”文件
包括《关于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意见》以及深化街道体制改革、完善居民区治理体系、完善村级治理体系、深化拓展网格化管理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效能、组织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等6个配套文件。
三、转型发展与基层社会治理体制问题
新一轮转型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从发展水平看,后工业社会结构特征更加明显
• 人均 GDP 进入国际中上等富裕国家地区水平
• 社会就业结构转型,利益和需求多元,权利意识增强
• 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发展成果的公平分配问题凸显
从发展动力看,向管理和服务要红利阶段来临
资源环境、商务成本、社会人口等“硬约束”越来越多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要求着力增强城市软实力
必须重视统筹经济发展、公共服务、社会建设和体制改革
社会治理创新已经是新一轮转型发展的内在构成组成部分
• 眼下,中国大城市华灯璀璨、高楼林立,可是,城市化一味求大求洋求快,“城市病”越来越严重,房价高、就业难、看病贵以及教育、养老、生活环境、食品安全等问题突出,面临“ 城市化陷阱 ”。
•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公告,全国城镇人口比例达 49.6% ,但如果以户籍为标准,起码有1 1 亿多生活在城里的人没有真正城市化,而是“ 被城市化 ”了。许多进城打工者实现了职业转换、地域转移,却未能实现身份的转变。
• 一些农民多年在城里打工,举家进城却扎不下根,城市内形成了城乡二元结构,即户籍市民与无户籍农民工。
上海:必须面对的“流动人口问题”
从基层基础看,社区服务管理面临系列新挑战
• 城郊社区的建设与管理压力凸显
• 中心城区的社区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 社区工作的对象和内容扩展到实有人口
• 信息化、网络化对传统社区工作方式提出了严峻挑战
基层社会活力动员不足
• 从组织主体看
—— 居民自治缺乏有效的组织动员,居(村)委行政化运作
—— 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的治理功能尚未凸显
—— 社区委员会等共治平台异化为单纯的民意表达或资源奉献
• 从合作机制看
—— 社区呈现原子化、碎片化格局
—— 缺乏自主参与的制度化载体和纽带
—— 现有合作过度依赖行政整合,进而转化为基层行政负担
• 从资源配置看
—— 居民权利意识觉醒,但重回应缺引导,公民教育缺位
—— 呼吁居民家园意识,但社区公共性建构缺乏利益连接
—— 期待共担社会责任,但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清水湾公寓
36 辆豪车反光镜一夜间被盗
保安称探头太少,人力不足
之前也听闻小区里有过个别宝马车反光镜被盗的事情。
深化自治内涵
长宁区新华居民委会的“一社三会”机制
居委会动员、引领、组织居民自治
自上而下的延伸与自下而上的扶持相结合,动员、组织居民组织参与网络
逐级搭建居民自组织的协作平台,拓展居民自治空间
以自治增量冲淡居委会的行政化
形成缜密的居民自治组织网络,有较强的动员能力
39 居委会
葫芦缘议家社
弄堂自治组长协调会
文体团队联谊会
社会团体联席会
弄堂自治小组:巡逻、车管、调解等共同协商
文化娱乐、邻里关爱等团队带动参与
老协、妇代、侨联等资源整合
指导
服务
基层行政主体条块错位
• 从主体关系看
—— 条上的行政执法在社区缺位,专业服务却向街道转移
—— 街道职能无序扩张,运转紊乱,只能采取大量权益之计
• 从合作机制看
—— 社区服务管理中“条强块弱”格局再次凸...
篇六:社会治理创新案例投票
类 号:D 2 6 7 . 2 密 级:无 学 校 代 码:1 04 1 4 学 号:2 0 1 6 4 0 1 0 004 4 _ l:茶 师 抵 犬 学 硕 士 研 究 生 学 位 论 文 农 村 基 层 党 建 推 进 社 会 治理 创 新 —基 于 江 西 省 地 方 典 型 案 例 的 分 析 R u r a l Gr a s s-r o o t s P a r t y B ui l d i n g P r o m o t e s I n n o v a t i o n i n l S o c i a l G o v er n a n c e An a lys i s B a s e d o n T y p i c al L o c a l C a s e s i n J i a n g x i P r o v i n c e 王 海 涛 院 所:
马 克 思 主 义 学 院 导 师 姓 名:
尤 琳 学 科 专 业:
政 治 学 研 究 方 向:
政治 学理 论 二 〇一 九 年 五月
独 创 性 声 明 本 人 声 明 所 呈 交 的 学 位 论 文 是 本 人 在 导 师 指 导 下 进 行 的 研 究 工 作 及 取 得 的 研 究 成 果 。
据 我 所 知 , 除 了 文 中 特 别 加 以 标 注 和 致 谢 的 地 方外, 论 文 中 不 包 含其 他 人 已 经 发 表 或 撰 写 过 的 研 究 成 果 ,也不包 含 为 获 得 或 其 他 教 育 机 构 的 学 位 或 证 书 而 使 用 过 的 材 料 。
与 我一同 工 作 的 同 志 对 本 研 究 所 做 的 任 何 贡 献 均 已 在论文中 作 了 明 确 的 说 明并表 不 谢 意。
学 位 论 文 作 者 签 名:
签 字 日 期 :y / p y 月Y日 学 位论文 版 权 使 用 授 权 书 本 学 位 论 文作者完 全 了 解 江 西师范大 学 研 究 生 院 有 关 保 留、 使 用 学 位 论 文 的 规 定 , 有 权 保 留 并 向 国 家 有 关部 门 或 机 构 送 交 论 文 的 复 印 件 和 磁 盘, 允 许 论 文 被 查 阅 和 借 阅 。
本 人 授 权 江 西 师 范 大 学 研 究 生 院 可 以 将 学 位 论 文 的 全 部 或 部 分 内 容 编 入有关数 据 库 进 行 检 索, 可 以 采 用 影 印、 缩 印 或 扫 描 等 复 制手段保 存、 汇 编 学 位论文 。
( 保 密 的学 位论文在解 密 后 适 用 本授权 书 )
学 位 论 文 作者 签 名 :
导 师 签 名 :j I 签 字 日 期:
年 了 月q日 签 字 日 期 :i 年上 月 ||日
I摘 要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入转型期,社会结构、生活水平、思想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逐渐由农业型社会、传统型社会、封闭型社会、向工业化社会、现代型社会、开放型社会转变,面对如此复杂深刻的转变,传统的治理体系已不能有效应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如何推动国家治理体系朝现代化发展成为党和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在基层,是整个国家治理现代化体系大厦的根基,在党的十九大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 20 字方针,其中治理有效成为关键,因此,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发展也就决定了国家治理的创新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农村基层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推动农村社会治理创新发展的主要力量,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动员农村群众力量,整合多方资源。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则成为关键工程,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以及融入农村治理发展中,是农村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有效保证和密切联系群众稳固执政根基的逻辑前提。当前,是 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役是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遵循,更是农村社会所关注的第一大民生工程。以党建为引领,以提高组织力为重点,发挥政治功能引领及服务功能的嵌入,既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同时也密切党组织与农村社会的关系,建构执政党权力作用于农村社会治理发展的社会职能的价值认知,理顺这一关系进而有效创新推动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发展。本文通过对江西省地方典型以党建引领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案例分析,窥探这一治理路径创新性、可行性及普遍性特征,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创新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为目标有机结合,试图揭示出在新型城镇化和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农村社会治理体系之间耦合关系,以此创新新时代推动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的可行路径,成为当下中国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全文框架整体为两个部分,即导论和正文部分,全文共六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导论部分,梳理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和中国农村社会治理,及国内外学者对治理理论的研究成果,同时也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的创新之处。第二章,主要阐述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推进农村社会治理的理论源流,即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中国传统治理思想,西方治理理论中的治理与善治理论。
II第三章,主要介绍了党的建设与农村社会治理的耦合关系,基于时代的需要逻辑下具体阐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影响。第四章,主要介绍了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推进农村社会治理现实境遇,对当前的现状、实践过程中的困境及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第五章,主要从三个典型案例来展开党建创新引领农村社会治理发展的主要做法与实际成效。第六章,主要是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路径总结分析,应以提高组织力为保障,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政治功能引领;以多元化治理为目标,构建多元治理体系;以民生的改善为抓手,重视解决好民生难题;以制度的健全为基础,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社会治理;党建引领
III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ociety entering a transitional period, profound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social structure, living standards and ideological concepts,gradually changing from an agricultural society, a traditional society, a closed society,to an industrialized society, a modern society and an open society. Facing such acomplex and profound transformation, the traditional governance system can noteffectively cope with it. Since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Eighteenth Central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ow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the 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tasks facing the Party andthe country. The foundation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and the governance capacity is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which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whole building of the national governance modernization system. At the Nineteenth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the 20-word policy of RuralRevitalization Strategy was put forward, in which Therefore, the innovativedevelopment of rural 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 also determines the innovativedevelopment of national governance. Rural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as thebasis of the Party"s overall work and combat effectiveness at the rural grass-roots level,are the main force to promote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rural social governance.They can concentrate their efforts on major events, mobilize the rural masses andintegrate multiple resources.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has become a key project. Promoting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normalization andintegration of rural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people"slivelihood is the logical premise of ensuring the governance ability of rural grass-rootsParty organizations effectively and closely linking with the masses to stabilize theruling foundation. At present, building a sustainable system that can effectively copewith the basic living needs and spiritual comfort in the rural old-age problem is a newdiscussion under the changing field of the main social contradictions in our country.Based on the improve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rural old-age problem in the causeof people"s livelihood, it is a new way for the rural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tolead the rural 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 Patter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value orientation of serving the rural old-age problem by the construction of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realizing the leadership concept, and taking the new
IVrural 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 and its realization approach as a case study, thispaper organically combines the construction of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in ruralareas with the goal of innovating the rural 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 ability, andtries to reveal the rural found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urbanization andmodernization of state governance. 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construction of Party organizations at different levels and the rural social governancesystem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urrent theory of rural governance inChina, in order to innovate a feasible way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ruralsoci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governance capacity in the new era. The overallframework of the full text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namely the introduction and themain body. The full text consists of six chapters. The main contents are as follows: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tion, comb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of China and rural social governance in China, and domestic scholars" research resultson governance theory, but also introduc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study, researchcontent, research methods, research innovations.The second chapter mainly elaborates the theoretical origin of rural grass-rootsparty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innovation to promote rural social governance, that is,Marxist theor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tical parties, state and society, Chinesetraditional governance thought, and the theory of governance and good governance inwestern governance theory.The third chapt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tybuilding and rural social governance, and elaborates the influence of the relationshipbetween them based on the logic of the needs of the times.The fourth Chapt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grass-rootsparty organizations in promoting rural social governance, and analyses the currentsituation, difficulties in the process of practice and the causes.The fifth chapter, mainly from three typical cases to carry out party buildinginnovation to lead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 of the mainpractices and practical results.The sixth Chapter mainly on the rural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to promote rural 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 innovation path analysis, shouldimprove organizational strength as a guarantee, strengthen grass-roots party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take diversified governance as the goal, build aconsultative governance model; take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elihood as agrasp, pay attention to solving livelihood problems; tak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Vsystem as the basis, promote the rule of law of grass-roots governance.Key words: rural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rural socialgovernance; Party building leading
VI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I目 录..........................................................................................................................VI第一章 绪论..................................................................................................................1(一)
问题的提出...............................................................................................1(二)
研究意义............................................................................
篇七:社会治理创新案例投票
NDREAL
ESTATE HOUSING
▲物业管理| 67 66|HOUSING
AND
REAL
ESTATE▲物业管理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案例分析:“我爱我楼”文| Article >柳学军
袁方成一、项目背景黄石市胜利路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城市老旧社区。社区内多数居民楼有 30余年的历史、小户型、单户面积均在50平方米左右,房改房占 90%以上,住户以老年家庭为主,有 500户农转非居民;杂居楼栋多,居民一般互不往来,有的甚至结怨已久;基本没有院落小区,区间道路四通八达,不利于引进物业管理,居民楼栋物业、环境卫生管理滞后。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三方面:第一,老人们勤俭节约,一些旧物舍不得丢弃,有的还捡柴火、拾废品堆放到楼道间,加之少数居民自律意识差,居民楼道乱堆放现象较多,导致楼道杂乱无章,通行不畅。
第二,单位改制后,原有单位供电、维修的楼道灯全部停电和失修。社区楼道无照明,夜间出入困难。
第三,社区无物业管理公司,门三、项目实施
从 2014年 4月起,社区党总支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党员带头、居民参与的公益活动,使党员、居民的公益意识得到了加强。首先,社区举办社工能力培训班,在培育和发展社区民间组织推进大会上项目负责人宣讲。选择党员人数相对较多,群众积极性较高的 21栋、27栋、28栋、36栋、37栋五栋居民楼共 20个单元为试点,通过召开开放空间会议、参与式需求调查,确立了项目目标。接着,开展“我爱我楼”主题活动,动员居民现场讨论整改方案。运用开放空间会议技术和卡片工作法,进行背景调查和需求调查。在晚饭后到居民楼下空地召开开放空间会议,充分了解当前楼栋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当前问题存在的主要和次要原因,充分了解居民需求;分析项目实施的优势;评估项目实施的风险。本次活动制定的具体整改措施为:一是乱堆乱放问题居民自行清理;二是楼道粉刷、楼道灯的安装由社区出资解决,费用居民共同商议分摊。这次“我爱我楼”楼栋自管的公益服务项目最终就是要达到整治和长效的目的。项目开展过程中,从着手组织到选出领袖,一共开展了两次较大的主题活动及若干次小型活动。在第一次主题活动中,制定实施方案。运用开放空间会议技术、打分法、卡片工作法,确定楼道门栋自管目标;制定整治方案;发现领袖人物。本期活动由社工组织,由项目负责人引导。在第二次主题活动中,开展楼道整治行动。采用参与式方法,栋无人管理,楼道卫生无人打扫,卫生状况较差。
二、项目目标“我爱我楼”门栋自管组紧紧围绕“创建一个组织、形成一种理念、解决一个问题、建立社团自治机制”的总体目标,由社区牵头培育居民组成的社区公益服务组织,从而改善社区楼道环境,推动社区居民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项目的具体目标是:清理楼道杂物,保持楼道通畅,方便出入;安装声光控楼道灯照明;方便居民夜间出行;轮流打扫楼道常态化,及时清除小广告;最为重要的是,成立楼栋自管小组进行日常管理维护,实现楼栋物业自管,保持楼道整洁,消除安全隐患。最终实现以居民楼为自治单位,实现楼栋自管,享受城市文明。发动居民自行清理清除杂物、牛皮癣等;社区进行楼道灯安装和楼梯间刷白施工;发现领袖人物。通过两次主题活动,各单元居民根据自身楼栋情况初步组成相应微组织,并从中发现目标领袖。在组织成员培养过程中,组织“我爱我楼”团队领袖能力培训班,并开展两次专业的专题学习会议。一是引入社区自治观念,讲述新概念:社区是居民的,即宣传居民社区,居民做主的社区服务理念。从而在居民参与中发现社区需求,在民主协商中确定服务项目,在项目执行中培育社会组织,在组织协调中和谐社区关系。二是讲述居民参与的作用与实现形式,学习开放空间会议技术、参与式工作方法。在此基础上给大家解读“我爱我楼”项目策划书,引入项目主题及实施计划。通过多次主题宣传及实践活动开展,社区居民对项目实施的具体细节得OWNER"S FORUM 一线经验
Front-line Experience业主论坛
AND
REAL
ESTATE HOUSING
▲物业管理| 67 66|HOUSING
AND
REAL
ESTATE▲物业管理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案例分析:“我爱我楼”文| Article >柳学军
袁方成一、项目背景黄石市胜利路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城市老旧社区。社区内多数居民楼有 30余年的历史、小户型、单户面积均在50平方米左右,房改房占 90%以上,住户以老年家庭为主,有 500户农转非居民;杂居楼栋多,居民一般互不往来,有的甚至结怨已久;基本没有院落小区,区间道路四通八达,不利于引进物业管理,居民楼栋物业、环境卫生管理滞后。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三方面:第一,老人们勤俭节约,一些旧物舍不得丢弃,有的还捡柴火、拾废品堆放到楼道间,加之少数居民自律意识差,居民楼道乱堆放现象较多,导致楼道杂乱无章,通行不畅。
第二,单位改制后,原有单位供电、维修的楼道灯全部停电和失修。社区楼道无照明,夜间出入困难。
第三,社区无物业管理公司,门三、项目实施
从 2014年 4月起,社区党总支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党员带头、居民参与的公益活动,使党员、居民的公益意识得到了加强。首先,社区举办社工能力培训班,在培育和发展社区民间组织推进大会上项目负责人宣讲。选择党员人数相对较多,群众积极性较高的 21栋、27栋、28栋、36栋、37栋五栋居民楼共 20个单元为试点,通过召开开放空间会议、参与式需求调查,确立了项目目标。接着,开展“我爱我楼”主题活动,动员居民现场讨论整改方案。运用开放空间会议技术和卡片工作法,进行背景调查和需求调查。在晚饭后到居民楼下空地召开开放空间会议,充分了解当前楼栋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当前问题存在的主要和次要原因,充分了解居民需求;分析项目实施的优势;评估项目实施的风险。本次活动制定的具体整改措施为:一是乱堆乱放问题居民自行清理;二是楼道粉刷、楼道灯的安装由社区出资解决,费用居民共同商议分摊。这次“我爱我楼”楼栋自管的公益服务项目最终就是要达到整治和长效的目的。项目开展过程中,从着手组织到选出领袖,一共开展了两次较大的主题活动及若干次小型活动。在第一次主题活动中,制定实施方案。运用开放空间会议技术、打分法、卡片工作法,确定楼道门栋自管目标;制定整治方案;发现领袖人物。本期活动由社工组织,由项目负责人引导。在第二次主题活动中,开展楼道整治行动。采用参与式方法,栋无人管理,楼道卫生无人打扫,卫生状况较差。
二、项目目标“我爱我楼”门栋自管组紧紧围绕“创建一个组织、形成一种理念、解决一个问题、建立社团自治机制”的总体目标,由社区牵头培育居民组成的社区公益服务组织,从而改善社区楼道环境,推动社区居民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项目的具体目标是:清理楼道杂物,保持楼道通畅,方便出入;安装声光控楼道灯照明;方便居民夜间出行;轮流打扫楼道常态化,及时清除小广告;最为重要的是,成立楼栋自管小组进行日常管理维护,实现楼栋物业自管,保持楼道整洁,消除安全隐患。最终实现以居民楼为自治单位,实现楼栋自管,享受城市文明。发动居民自行清理清除杂物、牛皮癣等;社区进行楼道灯安装和楼梯间刷白施工;发现领袖人物。通过两次主题活动,各单元居民根据自身楼栋情况初步组成相应微组织,并从中发现目标领袖。在组织成员培养过程中,组织“我爱我楼”团队领袖能力培训班,并开展两次专业的专题学习会议。一是引入社区自治观念,讲述新概念:社区是居民的,即宣传居民社区,居民做主的社区服务理念。从而在居民参与中发现社区需求,在民主协商中确定服务项目,在项目执行中培育社会组织,在组织协调中和谐社区关系。二是讲述居民参与的作用与实现形式,学习开放空间会议技术、参与式工作方法。在此基础上给大家解读“我爱我楼”项目策划书,引入项目主题及实施计划。通过多次主题宣传及实践活动开展,社区居民对项目实施的具体细节得OWNER"S FORUM 一线经验
Front-line Experience业主论坛
68|HOUSING
AND
REAL
ESTATE▲物业管理 AND
REAL
ESTATE HOUSING
▲物业管理| 69应用微信投票系统,倒逼物管行业改革文| Article >杨志敏2016年 4月 1日,深圳市正式启用业主大会微信投票系统,目的在于“有效推动我市各物业管理区域业主大会会议召开和业主委员会选举工作,鼓励和方便业主参与投票表决”。微信投票系统从原有的短信与网站电子投票系统升级而来,从普通业主的角度看,更大的意义在于以业主大会的常态化,倒逼业委会运作规范化、倒逼政府监管标准化、倒逼物业服务市场化,最终化解物业矛盾纠纷与老旧物业维修难题。让业主大会开会成为业主自己的事微信投票系统启用,提前完成了政府部门之间“大数据”信息共享,让业主大会成了业主自己的事。以前业主们召开现场版或书面版的业主大会,开会之前首先碰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业主身份如何认定。深圳经济特区物业管理条例为此规定建设单位或物业公司应当参加、支持、配合业主大会筹备组工作。但现实中,很多小区业主开始酝酿选举业委会,往往出于小区物业服务质量下降、房屋设备失修等难题,而且一旦成立业委会,物业公司必将面临多一个“婆婆”、多一层监管的问题。与此相应,开发商手头的业主名册信息、物业公司动态统计的业主联系方式都可能失真,不少小区甚至出现业主名册造假的问题。对此,微信投票系统设定的业主身份信息,是深圳住建部门通过政府间信息系统直接对接产权登记部门的业主与房产信息,是否业主,开发商与物业公司完全可以置身事外,少了特区法规原意必须作为“筹备组成员”的法定责任,也少了不当干预甚至阻挠业主大会的法定权力。业主身份由产权登记系统后台比对确认,也比开发商或物业企业单方的统计更有权威性。让业主大会投票不再有现场冲突业主大会,无论是通过现场表决还是书面投票的方式,都存在业主与业主之间、物业与业主之间、开发商与业主之间的意见分歧甚至冲突的可能性。特别是涉及业主们利益受损后“觉醒”关注小区事务选举业委会、依据物权法等法规规定行使解聘现有物业等业主大会议题的时候,物业公司泼油漆、扎车胎、撕通告、围票箱、抢票箱等各种现场阻挠业主大会投票的情形经常见诸媒体报道,不少小区业主大会在张贴通告、发放表决票、收取表决票、唱票计票等阶段都曾遭遇“不明身份人士”的种种干扰。微信投票系统实施后,只要在首次投票之前动员多数业主验证并绑定身份,就可以让大会表决没有了“投票现场”,物业公司或某方业主等都只能通过间接说服来影响业主,业主大会遭遇暴力影响的因素大幅降低。而且在使用微信投票敏感小区专栏杨志敏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法学硕士,天然居业委会主任。曾于深圳《晶报》任职 13 年,现为深圳市透明和谐社区促进中心副理事长、总干事。到充分把握。在社团成立的过程中,主要通过两次活动展开社团建设:第一次活动是拟成立社团,推选团队领袖。社工引导参与成员反馈意见,总结评估活动开展成果及成员表现,从而推选团队领袖;第二次活动是组织“邻里一家亲”。采用参与式方法,增进邻里和谐,从而发现领袖人物。此次活动由目标领袖开展,由责任社工引导,社工角色半退出,从而保证社团运行的自主性。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 社区一直坚持在实践中寻求突破,即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引导居民参与,有效地培养社区群众的自治能力,也为成立楼道自治社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是采用卡片工作法,商讨自管长效机制,签署自管公约;商定下次活动主题、时间等细则。二是引导团队领袖开展周查月检、评优公示等自管活动。形成社团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模式。此阶段社工全退出。“我爱我楼”楼栋自管项目的出发点,就是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到自主管理楼栋的管理和维护中来。从试点到推广,居民积极参与了自觉的行动,成立了多个楼栋自管小组,并已完成了相应单元的治理整治工作。在此基础上,试点楼栋自管小组引导领袖进行小组策划。召开社区公益服务项目创投培训班,组织社区学习。根据楼栋单元情况,结合前期活动开展进程,引导目标群体按照楼栋成立楼栋自管小组,试点自治社团。在此过程中,开始引导团队领袖组织起小组成员策划小组活动。继而,实行楼栋自管小组推广,在全社区内实施楼道自助管理项目。引导居民参观示范楼栋,现身说法,激发社区居民参与积极性。从而采用试点楼栋组同样方法,复制多个楼栋自主管理社团。四、项目点评该项目的实施,居民参与行动积极,目前已完成60个单元的治理整治工作,成立了 16个楼栋自管组。社区已整治的门栋楼道畅通、整洁、干净,无“六乱”现象,实现楼道夜间照明。环境卫生极大改善,满足居民需求。居民自管意识增强,楼栋居民更加文明和谐。有效地解决了“居干干、居民看”被动局面,为社区治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居民的角度看,居民对新的工作方法十分满意。如居民认为采用开放式空间会议技术是最尊重民意、最体现居民自治的一种有效办法,也更加契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精神。居民对社区工作人员的认可度显著提升。通过这一项目的开展,形成了居干亲民——党员带头作用明显的良好氛围,有效地改善了居住环境,满足了居民的需要。从项目最基础的结果来看,居民认为社区办了一件大好事、 大实事;居民对项目实施所带来的人的变化十分满意。反馈得知,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居民文明卫生意识得到了提高,邻里关系更加和谐,形成“我爱我楼”新风尚。通过党员作用发挥、居民积极参与、需求让居民充分表达、事务让居民共同治理,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楼栋自治模式是一种良性有效的社区发展模式。采...
篇八:社会治理创新案例投票
层治理典型案例 3 篇基层治理典型案例 3 篇
治理是政府的治理工具,是指政府的行为方式,以及通过某些途径用以调节政府行为的机制。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基层治理典型案例 3 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基层治理典型案例 1 篇
事业兴衰,关键在党。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力和凝聚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基层治理。xx 乡 xx 村党支部,以突出的社会治理成效极大提振全乡干部决胜全面小康、共绘乡村振兴的信念和决心。
一、夯基垒台,围绕组织建设破藩篱
xx 村党支部在区委组织部的悉心指导及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已于 20XX 年完成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一是加强阵地建设,严格按照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要求,对 xx 村综合办公楼进行提升改造;二是完成支部优化,对照《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等规定,优化非公企业联合党支部设置,将有产业、有合作社的 x 名党员吸纳进入该支部并确定党支部书记,将支部建在产业上,真正发挥非公企业党员带头发展、推动产业的作用;三是完成支书主任一肩挑,不断优化村干部队伍,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二、谋篇布局,锁定支部产业促增收
农民要致富,关键看支部。在 xx 村党支部的带领下,非公企业党支部年轻党员郑传华带头成立贵州乡里乡亲开心农场农业园区,租用农户土地 xx 余亩,主要以种植辣椒为主,目前该社辣椒长势喜人,有效增加了 xx 余户农户的收入。该园区是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教育意义与社会效益有机统一的经营实体,以产业发展带动一方百姓致富,实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的良好愿景。
三、精准发力,聚焦民生福祉解难题
xx 村党支部按照支部带头、村委落实的机制,一心一意为民谋利,全力推进实施民生项目。一是争取项目资金 xx 万元,完成x 个村级群众服务中心建设工作;二是完成村级大坪水库森林公园建设,提升改造人畜饮水工程;三是完善道路设施,配合完成 xx乡 20XX 年组组通路 xx 村境内路段 xx 公里、敖吴公路进二组支线 xx 公里,配合完成 xx 村半岩桥危桥改造工程,建成长 26 米宽8 米的新桥一座;四是引导村民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 xx 村七组大坪发展特色苗木种植项目 x 个、魔芋种植基地 x 个,为全村村民共同富裕、齐奔小康奠定厚实的经济基础。
头雁领航才能群雁齐飞,培育好农村党支部这只领头雁,有利于完善乡村治理体系。xx 乡将保持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的良好态势,以点带面稳步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推动党建引领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有效衔接,为全区开展党建引领星满xx 党建示范带创建工作贡献 xx 智慧。
基层治理典型案例 2 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
为总结推广各地基层治理实践创新经验做法,宣传展示各地加强基层治理进展成效,营造全面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良好氛围,现就征集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征集范围
(一)案例主题。党的十九大以来各地在乡镇(街道)、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中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层减负(特别是社区万能章治理)、六稳六保、疫情防控等有关重大决策部署,形成的创新性、有效性和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
(二)案例类别。乡镇(街道)服务管理、城乡社区治理服务、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治理服务。
(三)案例内容。典型案例一般应包括:案例背景,主要是申报单位当地基层治理面临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主要做法,主要是当地推动基层治理的经验做法,应具有创新性;工作成效,主要是当地基层治理创新取得的进展成效等,应有群众满意度结果为支撑。案例篇幅控制在 2500 字以内。
二、征集流程
(一)自主申报。8 月 30 日前,由县级民政部门汇总本地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形成申报材料报地市级(或计划单列市)
民政部门审核,由地市级(或计划单列市)民政部门择优推荐省级民政部门。
(二)省级推荐。9 月 30 日前,省级民政部门综合考虑区域分布、工作基础、经验成效、选题均衡性等因素,按照优中选优的原则遴选优秀案例,报送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司,每个省一般不超过 10 个。
(三)择优确定。11 月 30 日前,民政部以适当方式组织评审并考察,择优确定全国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以民政部名义组织宣传推广。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明确专人负责典型案例征集工作,指导做好典型案例梳理总结工作,按照规定的程序、时限择优推荐典型案例。
(二)加强典型示范。要因地制宜组织开展本地基层治理典型案例征集工作,鼓励引导基层创新,通过典型示范全面推进相关工作。
(三)加强工作指导。要结合典型案例征集工作,加强对本地区基层治理工作指导,全面总结进展成效,研究解决基层治理面临突出问题。
基层治理典型案例 3 篇
近年来,xx 县着眼基层,用力基层,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开展全面推进基层活力,提升平安 xx 建设活动为牵引,在加
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面进行有益尝试,平安 xx,和谐、美丽xx 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高位推进,做大做强做实治理工作
xx 县针对全县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维稳形势,强势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一是成立了县委书记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县长,县委常委,各乡(镇)党委书记,县直各党(工)委(党组)书记,县直各部门支部书记为成员的 xx 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并抽调专人组建了 xx 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兼任,办公室负责收集整理全县开展工作情况,对全县社会突出矛盾、乡(镇)、村(居)矛盾纠纷及社会热点、难点排查处置情况进行统一汇总,为全县社会治理决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二是强化督查,推动工作。今年 x 月组成 x 个工作组,由领导带队,抽调乡(镇)政法副书记、政法委员、司法所长、组织委员、综治办主任和县委政法委科室人员对全县 xx 个乡(镇)、xx 个村(居)委会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进行半年考核督查。
(二)科学谋划,注重实际,全面推进治理
xx 县制定印发《xx 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办法(试行)》,坚持五条原则,抓五项措施治理,建立机制激发活力,在基层治理中对乡(镇)、村(居)委会每半年开展一次排查和通报,对排名靠后的相关责任人和责任单位采取通报、约谈、挂牌警示、挂牌督
办、问责处理等,对评为先进的乡(镇)、部门干部职工在评先评优、职务职级并行,干部选拔任用方面优先考虑。
(三)发挥法治保障作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把普法教育、遵纪守法构建美丽乡村作为平安法治和谐 xx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推动。近年来,政法委机关深入 xx 等山区乡(镇)开展法治宣传宣讲,扫黑除恶、遵守法纪,建设平安乡村,命案防控以案释法宣传宣讲 xx 场,参与群众达 xx 万人次。
(四)推进矛盾风险化解,维护社会稳定取得新进展
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积极推进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建立矛盾纠纷调解以案定补机制,充分调动各级调解组织化解矛盾纠纷的积极性。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与平安 xx、法治xx 建设有机融合,新时代枫桥经验由乡村治理向城镇社区延伸。加强乡(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共完成 xx 个乡(镇)、xx 个村(居)委会、xx 个村委会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积极探索新时代枫桥式派出所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建设,主动服务打好三大攻坚战。
二、工作成效
一是积极推进县、乡、村、组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走访、大化解,实行县级副处领导排班接访信访事项,包案化解县重大疑难矛盾纠纷案(事)件,定期下访,包保乡(镇)及单位。积极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处置在萌芽,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形态基本形成。
二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与基层社会治理有机融合。推进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人群管控治理,保持对各类犯罪形成高压打击态势,加大对命案防控工作的源头治理,源头防范、法治教化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主要表现为群众获得感、安全感、满意度逐年上升。命案防控率全市以十万人占比,全市 xx,xx 县为 xx,排名全市最低。推进基层治理,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减少命案发生已初显成效。
三是加强乡(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乡(镇)村人民调解委、治保委、群防群治志愿者队伍建设,尤其是现代化防控手段的提升,使打、防、控更具震摄力。积极探索新时代枫桥式派出所建设,全县科学划分社区(责任区)xx 个,按照一区一警配备了民警,今年招录了 xx 名辅警,全县实现了一村一警配备全覆盖,开了全市之先河。xx 名辅警都到村委会开展治安整治和矛盾纠纷化解,人民群众安全感也大大得以提升,见警率大大提升。全县安装监控探头 xx 个,安装旅店业人像识别系统 xx 家,完成进出本县 xx个高清摄像卡口监控系统建设。
四是充分发挥法治保障作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建设,主动打好三大攻坚战,抓好重大建设项目综合护航工作。20XX 年全年化解涉重大项目建设矛盾纠纷 xx 起,化解阻工阻路 xx 起,办理行政案件 xx 件,打击处理 xx 件,行政拘留xx 人,为 xx 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提供了重要法治保障。人民群众反响强烈,对政法机关对违法行为敢于亮剑,保证国家重点建
设顺利推进勇于出手拍手称快。
篇九:社会治理创新案例投票
6—党建引领社区开展治理创新案例汇编 89 篇 33 万字 目录 陕西府谷县:“8+8+8〞模式构筑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途径 ................... 错误! 未定义书签。陕西鄠邑:“135 同心圆〞实现居民幸福梦 ............................................................................... 12 江苏苏州吴江区“大区域〞“小网格〞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实现共建共享共治善治 ............. 20 山东省青岛市金沙路社区:“红色管家〞打造社区党建新格局 ............................................... 30 “花村堂屋〞搭建群众“幸福会客厅〞 ..................................................................................... 36 陕西富平县:“轮值主席制〞激活城市基层党建“细胞核〞 ................................................... 42 打造招宝商圈党建“红心 T 台〞,丰富地区开展模式 ............................................................. 46 “社八件〞—城乡社区开展治理的 ............................................................................................ 57 浙江嘉兴市:“网格连心、组团效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 60 甘肃酒泉市:“五联双报到〞构筑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 69 河南郑州市二七区福华街街道:“五联四化一引领〞探索城市基层党建模式 ....................... 78 “五邻营造〞工作法打造公园城市美好社区 ............................................................................. 91 云南保山市:“雪亮工程〞让城市党建“靓〞起来 ................................................................... 97 四川德阳市:“一心两翼〞深化物业党建联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美丽幸福家园 ................. 107 “政府引导+社会化运作〞 ....................................................................................................... 115 新疆伊宁市:“组织+网络〞“效劳+工程〞激活“大党委〞源动力 ................................. 117 159 工作法开启社区治理新篇章 ............................................................................................... 125 广西贵港市:创立“先锋集结号〞推动基层党建“提质聚力〞 ........................................... 131
浙江海宁创立法治党组织开启城市基层治理新“芳华〞 ....................................................... 139 山东济南市历下区:创新“工委+专委〞共驻共建机制打造城市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148 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创新“社校联盟〞推动城市党建共治共享 ....................................... 156 浙江省杭州市城管局〔综合执法局〕:打造“城管驿站〞党建品牌助力城市基层党建 ..... 165 夯实城市党建的“新源头〞凝聚城市治理的“新力量〞 ....................................................... 175 河南开封市:打造“一中心四平台〞探索党建引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 185 打造可复制推广的组织力提升生态体系 ................................................................................... 194 打造特色工程-助推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 ............................................................................... 202 党建领航共建和谐家园五彩凝心共享幸福玉泉 ....................................................................... 209 党建引领,多元共建 ................................................................................................................... 215 党建引领、家人治家、打造社区治理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 221 党建引领促开展分类施策助力多元共治 ................................................................................... 227 山东荣成:党建引领信用建设开创城市基层治理新局面 ....................................................... 230 江苏连云港:党建阵地“加磁〞提升城市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 239 多方参与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 249 多机制定公约老小区焕新颜 ....................................................................................................... 254 抓联动聚合力促共建 ................................................................................................................... 259 二十年老小区,自治写新篇 ....................................................................................................... 265 福建龙岩市:发挥“在职党员回家〞工程抓手作用推进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 ............... 273 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 283 构建“三个四〞机制擦亮为民效劳新品牌 ............................................................................... 288 广东广州市海珠区赤岗街道:红房子党建——城市基层的红色阵地、党员群众的温馨家园293
浙江省嘉善县:红色物业“小区党建客厅〞模式延伸社区治理最后“一纳米〞 ............... 303 会聚“红色力量〞引领小区微自治 ........................................................................................... 310 四川什邡市:机关党员沉下去社区治理动起来 ....................................................................... 313 积极探索共融共建共治统筹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路径 ................................................... 322 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与效劳创新的公益认领模式 ............................................................... 331 浙江省天台县:坚持 24 年推行流动党员“双重管理、双向效劳〞模式 ............................ 334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老城街道:建设“党员政治生活街〞打造开放式党性教育基地 ... 342 建设“幸福楼组〞开展睦邻文化 ............................................................................................... 347 黑龙江鸡西市:健全“四级联动〞体系打造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 352 立足美丽有约、推进优质效劳、创新社区治理梧桐新模式 ................................................... 359 安徽马鞍山市雨山区:邻里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 ............................................................... 366 睦邻互助阳光茶东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培育功能型社区社会组织 ........................................................................................................... 378 培植睦邻文化和谐溢满新华—— .............................................................................................. 384 强化党工委统筹协调功能,提升党建引领 ............................................................................... 390 上海市杨浦区:区校联动共推“社区政工师〞让网红思政课进社区、进园区 ................... 396 社区家园馆建设:
....................................................................................................................... 403 社区治理“飘溢〞文化清香 ....................................................................................................... 408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实施党建拨亮行动锻造城市红色堡垒 ............................................... 421 江苏昆山市:探索构建“1+5〞工作体系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 .............................. 430 浙江省舟山市:探索建立“兼合式〞党支部筑牢“红色堡垒〞激活“红色细胞〞 ........... 439 上海市金山区:探索新时代“党建+公益〞新模式 ............................................................... 443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清真街道:同筑“党建共同体〞开创城市党建工作新格局 错误! 未定义书签。
推行“1+654〞工作模式 ......................................................................................................... 459 推行“三微三化〞模式提升社区治理和效劳水平 ................................................................... 462 吉林通化市:推行“十心十议、五联四建〞模式构建“一体化〞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468 宁夏吴忠市:推行社区“联合党委〞着力打造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 475 上海市浦东新区:推进“家门口〞效劳体系建设创新党建引领社会治理 ........................... 484 挖掘活动内涵,助力社区党建开展 ........................................................................................... 496 江苏南京市建邺区:完善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引领城市社会治理创新 ................................... 500 广西北海市:严把“四关〞抓实“三会一课〞 ....................................................................... 506 以“3441〞工作思路为统领 ..................................................................................................... 513 以“红色物业〞党建联建 ........................................................................................................... 518 浙江衢州柯城区:以“红手印〞激发党员群众主体意识破解城市基层治理难题 ............... 523 以“五统一〞工程全方位 ........................................................................................................... 531 湖南岳阳市岳阳楼区:以“一网五圈〞新模式探索城市基层党建新路径 ........................... 537 东港市委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城市基层党建的重要指示精神,以“一轴三联三进〞党建工作机制为抓手,着力完善城市基层组织体系、治理体系、效劳体系建设,切实寓管理于效劳之中,逐步形成上下联动、开放协作、兼容并包、别具特色的城市基层治理效劳体系。
............................................................................................................................... 544 山东潍坊市:以标准化引领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 ....................................................... 553 江苏镇江市润州区:以城市基层“全域党建〞引领基层善治 ............................................... 561
...................................................................................................................................................... 570 云南昆明市五华区:用“1234 工作制〞实现社区减负增效聚力主业 ................................. 576 用好“民情图〞织密“惠民网〞创新城市社区治理新模式 ................................................... 585
陕西省三原县:运用“四项规程〞从严标准“三会一课〞制度落实 ................................... 591 运用地区开展模式,打造高层楼房大墙门文化 ....................................................................... 599 支部建在小区上,效劳沉到家门口 ........................................................................................... 609 重庆市巴南区:组建“1+X〞党建联盟激发城市党建新活力 .............................................. 615 上海市静安区静安寺街道:
....................................................................................................... 623
陕西府谷县:
“8+8+8〞模式构筑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途径 一、背景与起因 府谷县位于秦晋蒙三省区交界处、陕西省最北端,辖 14个社区,效劳居民 14.2 万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召开以来,社区工作人员屡次入户走访调研,倾听居民心声,认真查找梳理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工作理念因循守旧。辖区局部居...
篇十:社会治理创新案例投票
8卷2019年第3期2019年6月出版攀登(双月刊)New Heights(Bimonthly)VOl-38No.3.2019 June 2019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创新的典型案例分析伍俊斌卢琳(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 广州 510053)摘要:加强和改善基层治理,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切实维护基层和谐稳定,是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分析各地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创新的典型案例,有助于总结经验、破解难题、找准对策。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需要着力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法治体制机制建设。关键词: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对策中图分类号:D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5647(2019)03—0081珈7基层社会治理,一头连着城市,另一头系着农村,关乎城乡发展和社会稳定。加强和改善基层社会治理,是促进城乡统筹和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体制保障,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是社会转型和社会变革进程中促进社会融合与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在当前社会急剧转型、体制急剧转轨、社会矛盾凸显时期,加强和改善基层社会治理,对于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实践价值。⋯当代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全面推进,表现出强烈的法治化建设诉求。现阶段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建设相对滞后使基层治理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和深入进行。应立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扎根于基层社会治理发展的现实情况,建立基层社会治理法律体系、切实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程序的法治化。我国“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并提出要建立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党的十九大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共治”,更加充分地体现了治理的核心思想。衡量基层社会治理成果如何的关键就是法治,法治化是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各环节和要素的建构合法性和权威性的基础,对基层社会稳定运行起着决定性作用。一、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背景(一)社会背景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发展,我国迎来高速发展的新时期,但随之而来的是我国社会矛盾也日益凸显。随着社会经济不断深入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乡收入差距加大,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城市人口呈现多元化发展,各方利益和矛盾冲突加剧,从而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加剧,社会风险加大等一系列问题,对我国社会治理提出新的挑战。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难点在基层、重点在基层、创新也在基层。树立固本强基、重视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探【收稿日期】2019—04—11【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项目“互联网时代中国特色网络协商民主研究”(GDl7CMK02);广东省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2019年度课题“人民政协作为实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研究”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伍俊斌,男,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科社教研部主任、教授,哲学博士。研究方向:政治哲学与政治学理论、政治发展与政治变革、中国政治和社会组织研究。卢琳,女,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科社教研部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中国政治研究。万方数据索形成科学合理的基层治理架构,巩固和提高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切实维护基层和谐稳定。推进基层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整体协调推进。[2]形成党领导下多方参与、良性互动、团结协作、共同治理的运行机制和制度体系,实现民心在基层凝聚、资源在基层整合、问题在基层解决、服务在基层拓展,加快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31(二)政策背景加强基层治理工作,改革现有的基层治理机制,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高民主化进程、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基层社会治理问题,各地立足本地实际,积极探索、建章立制、重点突破。很多省级政府制定下发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村务公开条例》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规定》等法规和规章,印发实施了《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文件。实施了关于深化简政强镇事权改革、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农村民主监督、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城乡社区基础设施“六个一”工程建设等一系列文件;开展村(居)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社区)和民主法制村(社区)示范活动,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宣传教育,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基层治理创新。这些措施的出台和实施对解决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问题和挑战提供了有效的法治保障。二、广东省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创新的典型案例(一)广州市同德围地区综合整治工作咨询监督委员会作为广州首个民间监督的同德围地区综合整治工作咨询监督委员会成立于2012年,有委员37人,主要是由利益相关方组成,其中78%是同德围街坊,其中22%来自人大、政协、企业、媒体。公咨委委员的产生主要由居委会推荐,经街道办上报区政府予以审批确认。依据《同德围地区综合整治工作咨询监督委员一82一会工作规定(试行)》,公咨委主要工作内容是“搜集民意、协调矛盾、过程监督、工作评价”。2012年8月,根据广州市政府印发的《同德围地区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同德围地区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成立,负责统筹协调当地综合整治工作。H o同德围治理问题诸多,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学校、交通、医院等基础公共设施条件落后,人口基数大。截至2012年月,同德围还是相对落后,其周边没有公立中学、公立医院和公共厕所,仅一条出人同德围的路。公咨委在整治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同德围常住人口12万,流动人口逾25万,如处理不当就会引起利益双方的不满。作为民间组织,同德围地区综合治理工作咨询监督委员会作为协商平台,在运行中充分发挥信息渠道,在群众和政府之间发挥信息交换功能,实现了决策的公开、透明,促进利益主体达成共识。以南北高架桥方案制定为例,由于受到附近居民的反对,高架桥的建设迟迟不能动工。公咨委作为协商平台以收集民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取得了群众的信任,多次促成了群众与政府部门对建设方案的协商,经多次商议修改方案后,工程得以顺利实施。同德围公咨委的成立,提升了群众参与地方治理的积极性和广泛度,在同德围治模式取得成效后,广州于2013年出台了《广州市重大民生决策公众意见征询委员会试行制度(试行)》,提出政府决策过程必须经过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的环节,充分尊重并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政府重大民生决策时要成立公众意见征询委员会,吸纳市民公众代表,主要包括有利益关系的市民或团体代表参与对拟议决策事项的讨论,其讨论意见作为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同德围公咨委虽然是一个民间组织,但是在推进广州市同德围地区治理工作上发挥出协商平台的功能,协调利益主体矛盾冲突、拓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也为广东省社会治理工作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二)广州市车陂街广氮社区“法治文化”主题广场万方数据
广州市车陂街广氮社区是典型的老年型、低收入型社区,广氮社区原有两个广场供社区居民群众休闲娱乐,但因为广场设施陈旧、脏乱,广场已满足不了社区居民的文化娱乐需求。为解决这一现状,2014年,车陂街对原来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广场进行升级改造,建立以“法治文化”为主题的广场,将法治文化建设与社区环境建设有序结合起来,既为社区群众提供了一个娱乐休闲的活动场所,又为法治文化建设增加了渗透力。2016年,为提升广氮社区法治文化品位,提高社区居民法律素养,让法治文化渗透到社区的每一个角落,车陂街再一次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代表、设计公司共同商讨改造广氮、修小广场的方案。在具体了解后得知,广场因晚上没有路灯照明,影响了居民晚上到广场活动的情况。车陂街决定为广氮社区休闲广场建立8座立式灯珠,并在灯柱上张贴相关法律宣传格言、法律法规、法律知识等,经公示后,该方案得到了社区群众的一致同意,此举也获得了社区居民群众的支持和掌声。∞o车陂街广氮社区的治理工作增强了社区居民参与社会治理渠道,顺应民意,保障了社区居民的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权利。(三)广东省惠州市社区约请政府部门现场办公惠州市有1043个村,208个社区。近年来,随着惠州市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旧体制之间的各种矛盾日益显现出来,不稳定因素也在增加。为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积极探索基层协商民主的有效制度形式,2011年1月,惠州市创建市直单位社区现场办公服务工作制度,但由于种种原因得不到居民的认可。2011年9月,惠州市在制度上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提出“居委会可以约请市、区有关部门现场办公,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建议”,并通过惠州市委、市政府出台文件加以固化。从此,惠州市正式开启社会约请制度。"1社区约请制度,就是由社区居委会直接发函给相关管理部门,约请他们当面听取、接收、办理、回复群众民生诉求的一种新型社区工作机制。这种管理体制的转变,也是政府部门与民共治的体现。社区约请制度主要有三种做法,第一,日常生活中的任何问题、事情,社区居民都直接向居委会反映,“约请”职能部门到现场办公,解决问题。第二,各社区居委会整理本管辖区居民的诉求,根据情况约请相关部门现场办公。第三,市、区职能部门在收到社区的约请函后,必须在10个工作日内书面回复社区居委会,约定社区现场办公时间。约请现场办公会由社区主持,社区干部、居民代表与职能部门三方面对面现场互动、商讨解决问题。旧。通过约请制度,解决了很大一部分社区居民的问题。如:桥西街道尔雅巷社区的水门老船厂、文兴街、桥西市场和更楼下社区的银湖大厦等地方,周边长期存在的4个废品回收站无牌无证经营问题,多年来一直引起社区居民的强烈反对,但一直未有效解决。2011年2月,社区约请市工商局、市公安消防局等职能部门,通过协商沟通交流,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当即下发停业通知,并对4个无证无牌经营的废品回收站全部关闭。广东省政府制定的《广东省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鼓励各地建立村(居)委会约请政府部门现场办公制度”,肯定了惠州市社区约请制度的可行性和可推广性。约请制度是社会治理管理模式的一次创新,加强了基层协商民主的有效形式。社区约请制为协商民主的实现提供了平台,居民代表与职能部门面对面交流沟通,共商解决问题的办法。加强了政府与人民的沟通,减少了交流障碍、冲突和矛盾,不仅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还提高了人民对政府的信任,更好的做到了为人民服务。约请制度的发展将会为基层治理发挥出巨大作用。三、其他省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创新的典型案例(一)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探索“三会村治”模式连云港市海州区人口25.1万人,面积285.6平方公里,其中农村面积占全区面积的90%,是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特征。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法治的深入推进,农村群众的民主意识、法治意一83—万方数据
识、权益保障意识增强,新形势下的农村发展变化无法适应传统的村级管理,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居多,农民会议难以展开,村干部权力的行使缺乏监督,村务工作的透明度不够等。呻1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农村发展建设、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为了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从根本上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海州区经广泛深入调研认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关键是要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建立一套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管理有效的村级民主管理机制。该模式分别在2008年和2009年进行试点。在取得显著成效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于2010年2月在全区范围全面推广。2010年4月,该举得到了连云港市委、市政府的肯定,下发《实施意见》等文件,在全市所有县区进行试点推广。由“议事会决策、村委会执行、监事会监督”组成的“三会村治”模式,经过六年多的实施推广,已逐步被广大基层干部和村民认同、接受,村级党组织干部作风建设得到了有效加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具有显著成效。“三会村治”的本质是群众自治,政府简政放权,给予群众更多参与村事务管理的机会,制度化的规范给予强有力的保障,通过完善民主制度,规范权力运行,强化监督保障,逐步形成了一个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新型运转机制。(二)浙江杭州市湖滨街道打造“湖滨晴雨”基层协商民主品牌湖滨街道位于杭州市中心区域,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辖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2009年12月,湖滨街道以“民主促民生、合作促共治”为宗旨,整合街道原有“社情民意信息直报点”“草根质监站”“和事佬”等单项平台资源,成立“湖滨晴雨”工作室,通过建立社情民意收集机制、党政沟通回应机制、公共问题协商机制、民生需求满足机制,努力把工作室建成人民群众参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平台。【1 oJ“湖滨晴雨”工作室主要有以下几点做法:1.搭建信息沟通“绿色通道”。“湖滨晴雨”工一84一作室在街道辖区设立“民情气象站”,聘请市、区部门负责人员和专家学者担任民情预报员,聘请湖滨地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单位职工等为民情观察员,实行“民情气象一天一报”“民生焦点一周一报”“民生市政一月一报”和“民生品质一年一报”,建立起上情下达、下请上报的“绿色通道”。-11J2.建立社情民意收集机制。围绕政府决策、社会热点和民生焦点等问题,工作室每周确定信息搜集主体,引导民情观察员收集身边群众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