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变革论文9篇教育评价变革论文 教育评价改革中的问题与措施教育评价及其改革是一项关乎国家未来、民族命运的事情,涉及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思想观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评价变革论文9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教育评价变革论文
评价改革 中的问题与措施 教育评价及其改革是一项关乎国家未来、民族命运的事情,涉及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思想观念等多重因素,对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教育评价改革应立足于立德树人这根主线,着眼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的价值追求,确保育人目标的实现。改革即革新,是一个吐故纳新的过程,即改变不适应事物发展的要素或者关系,舍弃旧的,吸收新的,不断创新。《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指出,教育评价改革就是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但是,破“五唯”只是教育评价不合理的“表象”,隐藏在背后的病根,其实是“三化”,即功利化、标签化、官僚化。一、教育评价改革中的“三化” 1.功利化。实际上,分数、升学、文凭、论文、帽子等评价指标体现的都是教育的外在工具价值。这些指标的确反映了教育质量的一些关键因素,但是一旦和评价对象的利益挂钩(如分数高就是示范性学校、论文多就是一流大学等),必然导致教育本体价值的疏离,进而诱使被评价者通过追求分数、升学、文凭、论文、帽子等来换取短期利益。久而久之,评价带来的不是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反而是办学质量的下降。
2.标签化。在现实的教育评价活动中,给评价对象贴标签的行为经常发生。比如,通过评价,把中小学贴上不同的标签,诸如“优质学校”“示范学校”“重点学校”“省级
示范校”“市级名校”,把大学按行政级别分成副部级大学、正厅级大学、副厅级大学或按水平分成“‘双一流大学 A 类”、“‘双一流大学 B 类”、有一流学科的大学等,把学科、专业、课程贴上“一流”“优势”“特色”“精品”等标签;或者通过评价,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或者通过评价,给人才戴上高低大小不同的帽子,诸如“长江”“黄河”“珠江”“紫江”等大江大河类学者、“黄山”“泰山”等大山类学者,还有国家级、省市级等不同层次的学者,可谓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或者通过评价,把科学研究的课题也分成不同的级别,拿到国家级课题就比拿到省级课题高明,争取到的横向课题比纵向课题“低人一等”,如此一来,就把科学研究分出了等级、贴上了标签,实在荒唐,也着实可笑。这种通过评价给被评价者贴上“好或坏”“高或低”“优和劣”“重点和一般”等标签的做法,既脱离了教育评价的初心,也给某些被评价者带来了“心灵的创伤”。更有甚者,这种缺乏学理性的评价是在误导被评价对象“跑门路”“找关系”“寻捷径”,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毫无益处。从某种意义上说,当前高等教育领域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等现象,与“标签化”盛行有很大的关系。
3.官僚化。由于我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封建史,某些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官员在开展教育评价活动的时候,官僚味十足。甚至在某些时候,教育评价的结果并不完全是由评价专家或评价专家组决定的,而是由主管部门或某些官员的主观好恶决定的,当然也有可能是某些领导拍脑袋决定的,评价因此变成了管理的手段,更可悲的是,还可能变成“权力的游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教育评价中的“官本位”现象正在好转,但行政官员干扰评价的现象仍时
有发生。
上述“三化”现象是教育评价的弊端所在,应着力加以革除。只有这样,教育评价改革才找到了病根,才有可能采取针对性的举措,也才能最终产生好的效果。
二、教育评价改革须立足于“兴三化” 国家把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作为重点攻坚任务,是着力破解各种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因此必须把握好教育评价改革的正确方向。大家知道,改革就是要尊重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以促进事物的可持续发展。如果我们背离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改革必然迷失方向,达不到应有的目的。那么,教育评价改革的规律是什么?我们可以从很多方面去探讨这个问题。但至少可以讲,新时代的教育评价改革,须立足于“兴三化”,即遵循科学化、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评价原则,以体现教育的规律和特点。
其一,教育评价的科学化。教育评价是理性的活动,是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评价是否具有科学性,关乎教育评价结果的可靠、可信程度,也影响着评价作用的发挥。因此,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应从评价理念现代化、评价制度科学化、评价管理高效化、评价内容全面化、评价文化人文化、评价主体多元化等方面着力,不断提高科学化水平。诚如《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的那样,教育评价应该是客观的、准确的、公平的、公正的,应该具有科学的理性。教育评价的方法、手段和标准都应该科学化。为此,要不断创新评价工具,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切实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鉴定、诊断、调控和改进作用。
其二,教育评价的个性化。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人的发展是非常有个性的,不可能是一个模板、整齐划一地发展。事实上,由于受到历史、文化、民族、地域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在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上都存在偏差,特别是在学生评价中存在以分數给学生贴标签的错误倾向,教育的目的变成以追求高分数取代个性发展,这显然不利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然而,拔尖创新人才又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所特别需要的。因此,教育评价改革必须打破这种人才培养中不尊重个性、追求中庸和整齐划一的弊端,为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
其三,教育评价的多样化。事物是多样化的存在,教育现象也是复杂的,人民群众对教育的美好需求也是丰富多彩的,因此不可能用一个标准、一把尺子评价教育活动。然而,在以往的评价中,往往存在抹杀事物个性的弊端。比如学科评估,各大学为了追求更好的学科排名,普遍追求“大而全”,忽视“小而精”。一些学校搞“拉郎配”“东拼西凑”,美其名曰“整合资源”“做大做强”。更有一些学校围绕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千方百计搞“大而全”。如此一来,学科发展的特色被弱化,学校缺少了个性发展,学科发展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不复存在,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因此,《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坚持分类评价;要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完善同行专家评议机制;要淡化论文收录数、引用率、奖项数等数量指标,突出学科特色、质量和贡献,等等。总之,要积极推进教育评价的多样化发展。
三、教育评价改革必须进行一场治理体系改革,健立第
三方评价体制。
现实中教育评价数量繁多、频次过密、花样翻新、层出不穷,正式非正式、正规非正规的教育评价纷纷扰扰,评价结果五花八门,有些评价误导社会和家长,过于频繁的评价评估督导干扰了正常的教育秩序。
教育评价的治理需要从评价制度建设、评价体制完善和评价主体资质方面保证评价的规范科学、有效有序。教育评价的法律依据是否充分很关键,对各种教育评价的性质、类型、主体、内容及结果运用等都需要建立规制,让教育评价回归科学、理性。需要明确在教育评价实施过程中,谁能评价、评价什么、不能评价什么、评价结果如何使用,保证评价的价值性、独立性、客观性,规范评价过多过滥,重复性评价,同质性评价。教育评价治理关键是对使用评价结果功利化的控制。要充分估计到,一些涉及政绩、经费、项目、资源等分配的评价,可能会导致地方政府和学校出现投机行为,弄虚作假,过度投入等现象。关注一些涉及具体单位或个人的荣誉、地位、等级、收入、获得的评价,需要建立更加严密的评价程序。控制功利化的结果使用,主要是克服急功近利,盲目竞争,目标短视,导致教育生态破坏。规范教育评价,不是限制评价的多元化和多样性。不同类别的学校需要不同的评价标准,同样类别的学校也因为所处的环境、办学主体、办学性质、生源结构、师资水平、历史积淀等差异,需要建立适切的评价标准,同样是小学,如果用优质学校的标准评价一所乡村薄弱学校,显然是不能指导乡村学校健康发展。同样,各级各类学校的理念、条件、文化、管理、教学都需要评价引导,过于笼统地评价一所学校好与不好,很难认清教育的真实面貌。要鼓励评价的多样性和多元化,
让社会和家长根据自己的关注点去认识一所学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自我,让社会根据岗位的需要选择适合的人才,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论文、唯文凭、唯帽子”的问题,也避免千人一面、千校一面的局面。教育评价治理要推动第三方评价,现行的教育评价八成以上是政府组织的评估、监测、督导,政府是教育的举办者,也是教育的评价者,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教育评价很难做到客观、中立、科学。
篇二:教育评价变革论文
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范文 3 3 篇)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 1 1
近日,再次阅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让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
一、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作为教师,要始终明确教书育人的初心。在 2018 年 9 月 10 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曾以“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两个大计高度概括了教育在新时代的重要地位,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重要讲话,体现了总书记对教育工作“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深谋远虑和高瞻远瞩,对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有着深远意义。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就是要在思想上、行动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为国育才的思想,把学生培养成国家的有用之才。
二、 、 “五破五立”不应极端化。在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过程中,最让老师们关注的是打破“五唯”观念,即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
子。细细深究,所谓的“五破五立”就是要克服短视、功利思想,建立科学履行职责的体制机制;克服重分数轻素质,建立立德树人的落实机制;克服重科研经费重教书轻育人的思想,建立健全潜心教学全心全意育人的制度;克服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不科学做法,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克服文凭学历至上等不合理育人观,注重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学习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教师对于“五破五立”片面的言论,其实,在我看来,打破“五唯”,并不是坚决摒弃,而是以此为据,克服以往人才观片面的价值取向,更多的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把“人”的综合素质真正提升起来——德育为首,同时关注分数、核心素养、学生终身发展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老师们唯有明确了这一点,我们的教育教学才会更有指向性,才不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三、 让学校办学观价值更科学合理。李镇西说:“我想办没有特色的学校。”我觉得这是很多懂教育的人的心声。现在,很多学校的功利化太强,都在努力打造所谓的“特色”。但就其“特色”的本质而言,无非是在学校管理、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文化传统等方面转换了一个“名称”而已,其本身的内涵价值与推广性并不是很强。有许多学者也说:一个学校的特色不是刻意打造出来的,应该是一个学校长期发展自然而然形成的,不断积累,完善,升华,是日积月累,是
源于实践的。是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学校的办学观价值提出了更科学合理的要求。学校,就是要把坚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办学的目标。所谓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科学合理的办学观,就是坚持把人的成长作为学校的主要任务,作为学校办学观的价值取向与引领,不再追求功利、短视的办学价值观,不再过分等地追求所谓的“特色”,而是将文化、书香、生活等作为衡量学校的考核指标,让学校真正成为为国育才的温暖圣地。
改革,是为了做得更好。作为教育者,一定要研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准确领会其精髓实质,这对于我们今后的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基层教师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 2 2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推进高校分类评价,引导不同类型高校科学定
位”,“探索建立应用型本科评价标准,突出培养相应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方案的发布为深化新时代应用型本科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吹响了深化应用型本科教育评价改革的号角。当然,教育评价问题不仅仅是教育发展问题,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应用型本科教育评价更是新生事物,涉及不同领域、不同主体、不同对象,实践操作难度很大,必须破立并举,方可久久为功。
首先,要坚决破除应用型办学的认识误区,明晰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评价对象。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以人才培养定位为基础,我国高等教育总体上可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三大类型”,应用型本科学校“主要从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本科以上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并从事社会发展与科技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显然,应用型本科高校主要任务是培养本科以上层次应用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和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并不是应用型本科办学的初衷,其本科生培养应占较大比重,研究生的培养也应以专业学位为主,其毕业生的主要去向应该是扎根地方而不是升学或出国留学,一些坚持学术导向或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己任的本科高校不能归属 其次,要坚决破除教育评价功利化倾向,坚持地方性、行业性、应用性的评价导向。要坚决克服“五唯”的顽瘴痼疾,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针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突出
问题和需求侧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引导高校从治理结构、专业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师资结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改革。针对学校评价,要坚决破除重规模轻内涵、重学术轻应用等倾向,树立坚持扎根地方、服务行业、崇尚应用的办学导向,突出企业工程师为本科生上课、“双师型”教师占比、应用型课程、应用型专业、来自企业的学位论文(毕业设计)、产教融合项目(平台)、应用性研究和成果、毕业生地方就业占比等;针对教师评价,要坚决破除重学历轻能力、重科研轻教学、重校内轻校外等现象,树立潜心教学、服务地方、全心育人的评价导向,突出师德师风、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社会服务、学生指导等;针对学生评价,要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突出学术诚信、学习过程、知识应用、综合素养、社会实践等。
然后,要坚决破除评价模式和评价工具的简单化、模式化和僵硬化,坚持定性和定量、局部和整体、个性和共性相结合的评价原则。近年来,我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取得了较大发展,建立了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平台、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等一大批高质量的教育信息管理平台,在推动高等教育公平公正、促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必须看到,我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
存在。一方面,信息化平台泛滥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另一方面,信息化平台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评价模式的简单化、模式化和僵硬化等现象,违背了科学评价的基本原则。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仅仅通过某个阶段或某个时点的少量数据、少量个体和几个方面等进行评价肯定是不客观和不公正的。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必须坚持定性和定量、局部和整体、个性和共性相结合的原则,必须学生、家长、教师以及社会等多方参与,不断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这就必须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不断完善数据平台,不断创新评价工具。
最后,要坚决破除评价考核与结果应用“两张皮”现象,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的应用型本科教育闭环评价体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突出问题入手,坚决纠正多头评价、重复评价和片面评价,努力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全过程、全方位、多维度的应用型本科教育闭环评价体系。要坚决扭转“唯名校”“唯学历”“唯称号”的用人导向,充分发挥评价的指挥棒作用,进一步完善评价结果运用,可以将评价结果与财政经费投入、绩效分配、合格评估、招生指标、专业认证、专业硕士和专业博士学位点申请等挂钩,综合发挥评价结果的调控和导向作用。同时,也要坚决摒弃一些错误做法,不要把人才称号
和数量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承担科研项目、职称评聘、评优评奖、学位点申报的限制性条件;不要将学科科研平台数量、SCI 论文数量与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不要将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作为用人选人的限制性条件;不要通过任何形式以合格率、毕业率、升学率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不要将论文数、项目数、课题经费等科研量化指标与绩效工资分配、奖励挂钩等等。
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心得体会 3 3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会议强调,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指出了教育评价之真义,对今后教育评价深化改革具有鲜明深刻、意蕴丰富的引领作用。通过学习方案,我有以下体会。
一、突破结果唯一,注重过程本位。传统评价观以结果为唯一依据,过度强化了结果在整个评价中终端的关键地位,带着结果至上的浓郁色彩——这进一步导致了偏重分数、轻视过程的严重后果,甚至表象的分数似乎可以“铆定”教育乾坤。其实,分数只是冰冷、机械的数字符号,它后面
还有更丰富的意蕴,需要评价主体多视角、多向度地辩证看待。
学习的成果,是一个多重努力的参与过程,也是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其中,有情商、智商、志商、语商等多因素的融入并决定,分数只是多因素融合后的一种结果。浮出水面的是可以直观到的智商的结果——分数,然而潜存在水下的是不容易发现的共同培育着智商的情商、志商、语商等一系列素养。因此,优秀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符号,教育评价不能止步于某某,还要科学评价学习主体是否享受活动过程中的情意态度、生命活力乃至质疑批判。否则,难以可持续地升华到更高级的新一轮课程学习中。
过程评价较之于结果本位要困难得多。但我们要在不偏废分数的评价结果的同时,更要对生命发育和成长的过程中精神力量的生长给予特别的关注。“结果本位”与“结果过程兼顾”是区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辨别伪教育与真教育的试金石。
二、探索增值评价,激活教师生机。增值评价属于新鲜的前卫概念,《改革方案》也是首次提出。它以享有“当代教育评价之父”的拉尔夫泰勒的思想为理论基础,根据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进步幅度来评价教师的绩效,而不是仅仅以单纯的考试分数。
增值评价强调的是学生进步的增幅,而不是单调、机械的数字;强调的是学生较之原有学业的增值分,而不是孤立静态、固化凝止的数量符号。这正如另一位美国教育评价专
家本杰明布鲁姆所说:衡量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是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步的幅度。正因为这样,增值评价决然不同于终端式鉴定评价。
在具体操作上,涉及教学创造力的增值。即将学生原有基础纳入增值评分范围,以其比较学生在接受教师教育后成绩的增长幅度。增值评价分,有点复杂:首先根据原有基础得到一个输入值,然后根据学生受教育后的成绩得出一个输出值,输出值与输入值之间的差就是增值,用公式表示就是:增值=输出值-输入值。增值评价开展得并不普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对最初的“原某某”和接受教育后的“原某某”,如何转化为“标准分”比较困难。因此,《改革方案》指出,“探索增值评价”,以待逐渐推进、改进完善、方便操作。
然而,增值评分法的引入,给我们洞开了考察教师教学力的一扇新视窗。毕竟,我们对考试成绩的分析,太执着于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低分率、最高分、最低分等传统数据链的一成不变的固化分析上。而引入增值评价的积极作用在于拓展教学评价的多渠道,消解了评价的种种遮蔽,敞亮了评价之眼的洞察深度。
其一,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更是为了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之方法,激发教育教学活力和积极性。
其二,最大限度地释放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完满享受学习的高峰体验。
其三,真正有助于教育公平的落实,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创新活力的迸发和科学化发展。从发展的意义看,增值评价确实拥有可以期待的远景,有待教育评价界的切实努力。
篇三:教育评价变革论文
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范文(精选 17 篇)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范文(精选 17 篇)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的文章 17 篇 , 欢迎大家参考查阅!
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篇 1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自公布以来,就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极大关注,特别是教师,认真学习并准确理解《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精髓,不仅有助于推进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更会明白自己担负的神圣职责。
近日,再次阅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让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作为教师,要始终明确教书育人的初心。在 20XX 年 9 月 10 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曾以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两个大计高度概括了教育在新时代的重要地位,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重要讲话,体现了总书记对教育工作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深谋远虑和高瞻远瞩,对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有着深远意义。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就是要在思想上、行动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立德树人,
为国育才的思想,把学生培养成国家的有用之才。
五破五立不应极端化。在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过程中,最让老师们关注的是打破五唯观念,即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细细深究,所谓的五破五立就是要克服短视、功利思想,建立科学履行职责的体制机制;克服重分数轻素质,建立立德树人的落实机制;克服重科研经费重教书轻育人的思想,建立健全潜心教学全心全意育人的制度;克服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不科学做法,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克服文凭学历至上等不合理育人观,注重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学习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教师对于五破五立片面的言论,其实,在我看来,打破五唯,并不是坚决摒弃,而是以此为据,克服以往人才观片面的价值取向,更多的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把人的综合素质真正提升起来德育为首,同时关注分数、核心素养、学生终身发展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老师们唯有明确了这一点,我们的教育教学才会更有指向性,才不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让学校办学观价值更科学合理。李镇西说:我想办没有特色的学校。我觉得这是很多懂教育的人的心声。现在,很多学校的功利化太强,都在努力打造所谓的特色。但就其特色的本质而言,无非是在学校管理、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文化传统等方面转换了一个名称而已,其本身的内涵价值与推广性并不是很强。有许多学者也说:一个学校的特色不是刻意打造出来的,应该是一个学校长期发展自然而然形成的,
不断积累,完善,升华,是日积月累,是源于实践的。是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学校的办学观价值提出了更科学合理的要求。学校,就是要把坚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办学的目标。所谓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科学合理的办学观,就是坚持把人的成长作为学校的主要任务,作为学校办学观的价值取向与引领,不再追求功利、短视的办学价值观,不再过分等地追求所谓的特色,而是将文化、书香、生活等作为衡量学校的考核指标,让学校真正成为为国育才的温暖圣地。
改革,是为了做得更好。作为教育者,一定要研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准确领会其精髓实质,这对于我们今后的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篇 2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会议强调,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指出了教育评价之真义,对今后教育评价深化改革具有鲜明深刻、意蕴丰富的引领作用。
一、突破结果唯一,注重过程本位传统评价观以结果为唯一依据,过度强化了结果在整个评价中终端的关键地位,带着结果
至上的浓郁色彩这进一步导致了偏重分数、轻视过程的严重后果,甚至表象的分数似乎可以铆定教育乾坤。其实,分数只是冰冷、机械的数字符号,它后面还有更丰富的意蕴,需要评价主体多视角、多向度地辩证看待。学习的成果,是一个多重努力的参与过程,也是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其中,有情商、智商、志商、语商等多因素的融入并决定,分数只是多因素融合后的一种结果。浮出水面的是可以直观到的智商的结果分数,然而潜存在水下的是不容易发现的共同培育着智商的情商、志商、语商等一系列素养。
例如,学生的成长不但源自智力活动,而且,更深层次的是取决于情感凝聚的热切度和专注度,取决于意志力量的自控度和持久度,取决于语商表达的确切度和精彩度。没有一个学生仅仅凭借着智商之高度,就能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艰难险阻、赢得贯穿过程始终的最后成就。
因此,优秀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符号,教育评价不能止步于某某,还要科学评价学习主体是否享受活动过程中的情意态度、生命活力乃至质疑批判。否则,难以可持续地升华到更高级的新一轮课程学习中。过程评价较之于结果本位要困难得多。但我们要在不偏废分数的评价结果的同时,更要对生命发育和成长的过程中精神力量的生长给予特别的关注。结果本位与结果过程兼顾是区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辨别伪教育与真教育的试金石。
二、探索增值评价,激活教师生机增值评价属于新鲜的前卫概念,《改革方案》也是首次提出。它以享有当代教育评价之父的拉尔夫 XXXXX 泰勒的思想为理论基础,根据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进步幅度来评价教师的绩效,而不是仅仅以单纯的考试分数。
增值评价强调的是学生进步的增幅,而不是单调、机械的数字;强调的是学生较之原有学业的增值分,而不是孤立静态、固化凝止的数量符号。这正如另一位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本杰明XXXXX 布鲁姆所说:衡量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是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步的幅度。正因为这样,增值评价决然不同于终端式鉴定评价。
在具体操作上,涉及教学创造力的增值。即将学生原有基础纳入增值评分范围,以其比较学生在接受教师教育后成绩的增长幅度。增值评价分,有点复杂:首先根据原有基础得到一个输入值,然后根据学生受教育后的成绩得出一个输出值,输出值与输入值之间的差就是增值,用公式表示就是:增值=输出值-输入值。增值评价开展得并不普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对最初的原某某和接受教育后的原某某,如何转化为标准分比较困难。因此, 《改革方案》指出,探索增值评价,以待逐渐推进、改进完善、方便操作。然而,增值评分法的引入,给我们洞开了考察教师教学力的一扇新视窗。毕竟,我们对考试成绩的分析,太执着于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低分率、最高分、最低分等传统数据链的一成不变的固化分析上。而引入增值评价的积极作用在于拓展教学评
价的多渠道,消解了评价的种种遮蔽,敞亮了评价之眼的洞察深度。
其一,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更是为了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之方法,激发教育教学活力和积极性。
其二,最大限度地释放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完满享受学习的高峰体验。
其三,真正有助于教育公平的落实,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创新活力的迸发和科学化发展。从发展的意义看,增值评价确实拥有可以期待的远景,有待教育评价界的切实努力。
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篇 3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泉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高度重视,在第一时间组织全体督学学习了该文件。反思了这几年来参与的督导评估工作,我对《意见》中加强学校的督导、加强和改进教育评估监测、改进督导方式方法等运行机制方面的改革深有体会,下面结合工作实际,就我市在推动泉州市示范幼儿园评估工作方面的做法浅谈自己的三点体会。
2010 年以来,国家、省分别颁布了多项保障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法规,学前教育发展迎来了春天,泉州市学前教育事业同样蓬勃发展,仅幼儿园的数量由 2010 年的 1050 所增加至 20XX年的 1610 所,入园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但是学前教育仍是基础教育的短板,特别是办好学前教育,更好地实现幼有所育,努力
回应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新期盼,成为新时代学前教育的新命题。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和适应教育新发展,泉州市多措并举、主动推进本地学前教育的发展,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致力本土的学前教育发展性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扩大优质资源的发改面,建立更加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体制,我市申报了省级教育科学十三五课题《基于新时代学前教育发展的示范园评估泉州模式构建研究》,并做了初步的尝试和探索。
一、把握正确方向,彰显泉州模式新思路
十二五以来,教育部颁发了《3-6 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修订了《幼儿园工作规程》,指明学前教育的发展要回归到教育的原点,主要以儿童的发展为本。泉州市以提升学前教育保教质量为导向,促进幼儿发展为主旨,构建示范园评估泉州模式的评估思路。
一是树立正确理念。示范园评估泉州模式的实施目标是实现幼儿园的自我反思成长,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通过查阅教育教学计划、了解作息安排、观察游戏的组织策略等形式,以及在卫生保健、环境安全等后勤保障方面的评估过程中,促进幼儿园和教师转变教育行为和方式,引导家长和社会逐步树立正确的育儿观,真正实现以幼儿为本的学前教育核心价值。
二是坚持科学导向。十三五以来,示范园评估泉州模式既是提升质量的重要抓手,又是核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等级收费的重要指标。因此各级各类幼儿园通过评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将评
估作为提升幼儿园品质的重要途径。各级教育部门将各级示范幼儿园的评估纳入绩效考核指标,这些举措确保了示范园评估泉州模式顶层设计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建立更加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体制。
三是促进持续发展。2008 年以来,福建省教育厅对示范园的评估采取了动态管理的模式,幼儿园被确认为示范园后,并不是终身享有这项荣誉,而是采取了省级抽查、市级评估的方式,不断深化和巩固示范园的创建成果,促进示范园可持续发展。泉州市 2012 年开始在示范园的复评工作中先行先试,以开放作为复评的手段,建立行政主导、教研协同的各级示范性幼儿园教育教学开放制度。
二、创新评价指标,解读泉州模式新内涵
泉州市评估工作是 2009 年参照福建省的评估办法和评估标准制定的,经过十几年的风雨,该标准已经无法顺应新时代对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的新要求,我市对原有的评估指标进行调整和补充,探索各级示范园创建的流程、指标以及标准说明,便于评估工作得以客观、高效开展。
一是融进科学理念。2010 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以来,社会各界开始关注学前教育机构的质量问题,也成为幼儿园举办者自身发展的需求。因此我市对评估标准的评估要素核对,与时俱进地融进新理念、新思想,增加新时期学前教育过程中的新内容、新情况,力求让示范园评估泉州
模式的评估体系与新时代的学前教育发展形势接轨。
二是推行减负评估。为切实减轻申报园所在创建迎评过程中的负担,不断丰富示范园评估泉州模式的内涵,推行减负评估,力求评估内容人本化,评估手段多样性,评估指标可操作性,评估方法创新性。在评估指标中增加了评估办法和目录索引,评估专家赴申报园所进行现场评估中,申报园不再按评估标准提供档案资料,而是侧重实地评估的现场,根据评估办法的要求提供目录索引,评估专家直接到园所的档案室、教师办公室、各功能室进行查阅,逐步实现评估工作简化程序,从而使评估工作规范化、信息化,真正达到为基层减负的目标。
三是聚焦评估实效。针对评估要素宽泛、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在评估指标中我市增加了具体要求,进一步明确创建过程要怎么做,让评估工作更有实效性。我们倡导示范园评估泉州模式的评估过程,是以评估现场和幼儿表现为主旨,通过环境和活动看教师和幼儿,再通过师幼表现和园长汇报看幼儿园管理,提出针对性指导意见,引导幼儿园不断改进和提升,从而真正促使幼儿全面发展。
三、夯实评价过程,建立泉州模式新流程
到 20XX 年,我市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有项重要的指标:各级示范性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将提高到 40%。为扩大优质资源的覆盖面,我市充分注重两手抓:一手扩数量。20XX 年起,泉州市对当年创建省、市、县示范幼儿园分别给予 20 万、15 万、10 万进
行奖励,永春县、晋江市、台商区等县(市、区)财政对民办园创建各级示范幼儿园给予奖励资金,以资金奖励的方式鼓励幼儿园积极创建各级示范园;一手抓质量。关注创建过程,注重前期核查和落实改进的程序,由原来的创建→申报→评估→确认流程,在县级提交申请...
篇四:教育评价变革论文
•“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 , , 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 ” 笔谈ZHUANTI教育评价改革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关键举措口 张茂聪教育评价是教育改革发展的
指挥棒 , 决定着教育发展方向 。
10
月 13 日 , 中共中央 、 国务院印发了
《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
案 》 ( 以下简称 《 总体方案 》 )
, 这是
新中国首个教育评价系统改革文
件 , 是指导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
革的纲领性文件 。
《 总体方案 》 以立
德树人为主线 , 以五 “ 破 ” 五 “ 立 ” 为
导向 , 以党委和政府 、 学校 、 教师 、
学生 、 社会 5 类主体为抓手 , 以协同
推进为路径,树立了科学的教育发
展观 、 人才成长观 、 选人用人观 , 明
确了新时代我国教育评价的总体
方向和根本遵循 。
《 总体方案 》 对于
为 、
化
向
教育
评价导向 , 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
平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评价改革是
高
教育体系的关键举措 。
党的十九届
五中全会通过的 《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
和社会发展
个五和五的建议 》 ( 以下简称 《 建议 》 )
, 鲜明
地指 “
高
教育体系 ” 的
政策导向 $ 高质量教育体系对学校
办学质量 、 教师教书育人质量 、 学
生成长成才
了
高的要求 , 其具体实践需要系统化的方
向
$
《 总体方案 》教育方针 、 重点突破教育评价顽瘴
痼疾的基础上 , 分类别分层次系统
性设计了教育评价改革的总体思
路和具体
路径 ,
为
高
教育体系
了
向$教育评价改
革也是深化教育质量管理改革 , 推
进教育
代化的
要$
加快推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与 “ 双
一流 ” 建设的背景下 , 探索教育管
理服务于教育质量的新路径与新
方法 , 已成为教育治理关注的重要
课题 。
《 总体方案 》 以 5 个层面 22 项
任务对教育评价改革作出了顶层
设计 , 为教育治理提供了有力抓手 。为
《 总体方案 》 ,
教育系统要
新 ,
要破
高
等教育发展的
, 又要结合实际具有时代性 、 科学性和系统
性的教育评价体制机制 。一 、 准确把握教育评价改
革的宏观形势从国际形势来看 , 教育和人才
的竞争日益激烈 $ 《 建议 》 指出 , “ 当
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
局 ” , 国际的竞争亦是人才的竞争 。
为适应当前国际形势 , 需要深化教
育评价改革 , 进一步盘活人力资
源 , 释放人才创新活力 , 提升创新
力$从国内发展格局来看 , 高质量
教育需求更加多元 。
“ 十四五 ” 时作者简介 :
张茂聪 , 山东师范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W2020 年
11
"心金敖盘 ( 高教 :
)。
。. .。
。
专题 •“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 , 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 ” 笔谈ZHUANTI期 , 我国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
体 、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
发展格局 % 新的发展格局需要源源
不断的人才供给 , 这对高质量教育
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 % 高质量教
育必然需要与时俱进的教育评价 。在教育评价改革中 , 我们要深
刻认识复杂的国际局势带来的新
问题新挑战 , 清醒认识国内社会发
展带来的新矛盾新要求 ; 立足于教
育事业 , 把握教育发展规律 , 应对
教育评价中的各种挑战 , 构建教育
评价新生态 %二 、 深入贯彻党中央对教
育评价改革的决策部署建
教育
国
中
大复
的
,
国
大
、党之大计 %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必须
深入贯彻党对教育工作的决策部
署 。
党的十八大以来 , 党中央国务
对于
进我国高
教育内
发展
高
教育
体
与
能力现代化,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
,
体
了
进高
教育改革发展的坚定意志和决心 。《 总体方案 》 要求深化新时代
教育评价改革 ,
体“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 坚持社
会主义办学方向 ” 。
在教育评价改
革实践中 , 要深入贯彻为党育人 、
为国育才的教育宗旨 , 要在各个阶
段的德育目标设计中对此作出价,
要在评价内
中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况 。
从目标体
,
中对教育评价改革的决策部署 。三 、 转变科学主义范式的
评价模式科学主义范式的评价模式凸
主
、
主
主义 , 虽然在规模扩张上能够 “ 快速
超车 ” , 推动 “ 学术 GDP ” 的繁荣 , 但
了教育的
质 ,
了教育的
内在规律 ,
了教育的人
价
值 , 催生了 “ 五唯 ” 问题 % 《 总体方
案 》 以问题为导向 , 提出了破 “ 五
唯 ” , 扭转功利化教育评价导向 % 为
此 , 探索转变科学主义评价范式 、
遵循知识生产规律的学术评价模
式已成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所
必需的理论自觉和现实需要 %首先 , 转变政府职能 , 营造良
好的
环境 。
政府将人才评价的职能下放到高等学校或第三
方机构 , 规避外部评价替代内部评
价的弊病;加强对学术评价的引导
与指导 , 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学
术生态;建立立体化 、 网格化 、 智能
化的
评价体系 %其次 , 注重过程性评价 。
从评
价维度上 , 要高度重视并尊重研究
者的精神考和在学术研究上的
情感投入 、 精力投入以及意志品质
等内隐性的因素 , 而不仅仅以最终
的成果数量作为考评 g 码 。
从评价
机制来看,提倡用 “ 互动 ” 和 “ 对话 ”
的
进过
性评价 ,
评价主体要与被评价主体建立常态化
对话 , 形成有效互动 , 了解学术探
索进程 , 克服 “ 轻视知识生产过程 ”
的评价弊病 。
从评价范式上 , 将过
程性评价作为学术定性评价的重
要参考 , 以弥补学术评价中定量评
价和定性评价难以兼顾的欠缺 %再者 , 探索多元差异化评价 。
对
评价对
进
评价 ,
避把
量
,
评价化;
探索多种形
的
评价
体 ,
质性 ,
破过分倚重期刊评价的单一机械模式 ,
实现学术评价样态的异质化 。四 、 创新构建数字化 、 智
能化的评价系统充分应用大数据 、 人工智能等
新技术新方法破解教育评价瓶颈 ,
落实 《 总体方案 》 提出的 “ 创新评价
工具 , 利用人工智能 、 大数据等现
技术 ” 工作部 , 构建易于
操作 、 易于整合 、 具有
性的电子化评价考核系统 。一方面 , 整合系统 。
将绩效考
与人事
、发放系统等整合在一起 , 便于工作
人员的统计和绩效待遇的发放 。
定
期
新
化评价考
,
及时
将新进职
新制
的规
制度
纳入该系统 。,
建立
认程序 。
设置计算机系统签字流程 ,
参与考核的人员需要本人 、 直
导 、 上级主管部门共同完成每一个的
,
,
评价考待遇无法兑现 。
数字化 、 智能化的
评价系统 , 能够为考核工作 、 查看考
果提供
,
有
于促考
与被考
双
及时
质保量地完成考核工作 %2020 年 11 月。
。. .。
。
篇五:教育评价变革论文
理论论文-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与教育评价改革 摘要:按照基础教育任务的不同来进行评价分类, 可以促进基础教育任务的完成, 更好地实现基础教育的目 标。
同时从基础教育的两个基本任务出发, 我们也找到了 有利于认识和解决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 升学考试评价改革这个难点问题的评价分类路径。
关键词:
基础教育基本任务; 基础教育评价分类; 基础教育评价改革;
近年来, 我国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 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这一轮课程改革, 对教师的教育观念、 教师的教学方式、 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有效地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然而, 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 教育理论工作者和一线教育实践工作者也遇到理论和实践上难以解决的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也制约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开展。
目前, 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已形成了一种共识:
课程评价已经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瓶颈。
实际上, 课程评价遭遇到了一个两难困境:
理论的课程与实践的评价矛盾冲突, 造成课程评价与以选拔为宗旨的考试对立, 致使它不能左右逢源, 找不到既与理论的课程一致又适合于评价实践的出路。
[1] 从理论上讲, 我们当前实际上遇到的是“复杂的人与薄弱的教育评价理论之间的矛盾” 。
[2]
以上矛盾和冲突,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实质上是没有把检查性教育评价与选拔性教育评价这两种性质不同、 功能不同的教育评价作区别研究和运用。
如果忽视两类教育评价作为单纯评价手段的中性工具性, 在不考虑评价目的任务的前提下, 谈论哪一种更科学是不合适的。如果脱离实际试图在现实中国社会发展阶段,以检查性教育评价取代选拔性教育评价, 也是不符合务实精神的。
我们认为, 走出困境应该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 承认课程评价与以选拔为宗旨的考试评价应有的内在的一致性, 以建立起务实的改革保障机制, 进行观念改造, 以找到理论与现实的结合点, 进行方法改造, 以寻求可行性的有效的策略。
一、 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 在不同的教育阶段, 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有所区别的。
作为基础教育, 它有自己特定的任务, 而作为基础教育中的评价, 可以按照其任务的不同来评价各项任务的达成度, 以更好地实现基础教育的目标(见图 1)
。
同时从基础教育的两个基本任务出发, 我们也找到了有利于认识和解决当前教育评价问题的评价分类路径。
图 1 基础教育两个基本任务的相互关系与难点问题
从图 1 我们可以看到, 基础教育实际上有两个最基本的任务:
一是素质教育,即从人出生开始逐年逐级提升发展人的素质, 促进人全面发展, 也就是说要实施素质教育。
二是教育升学, 即在基础教育过程中我们要保障青少年在完成一个学段学习以后, 能够升入下一学段的学习, 逐步提高其素质, 向社会需要的人才方向发展。
也就是说, 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还有一个任务, 那就是要使每一个孩子能够升学, 继续接受教育或者说叫教育升学, 直到其有能力升入高等院校或者进入社会工作(见图 2)
。
图 2 基础教育人成长过程中基础素质的拓展与 高等教育中专业分化分流成才发展示意图 二、 基础教育教学评价的分类 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讲, 对任何事物的分类都必须先确定分类的标准, 而且不能同一个分类同时采用多个分类标准。
在同一个标准下进行的分类才是严密的,不会造成分类重叠和混乱。
基础教育阶段的评价目前有多种分类标准和分类方法, 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为解决不同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服务。
当前我国在实施新课程改革过程中, 大家在讨论与新课程改革相匹配的教育评价改革时, 经常会出现多种标准下的评价分类混乱问题, 导致评价改革研究的重叠不清。
为了更好地解决选拔性考试的改革问题, 我们以基础教育的两个基本任务作为分类标准, 以此为路径, 将各自对应的评价进行分类, 即:
一是为了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而开展的诊断性、 监测性、 反馈性、 检查性教育教学评价;二是为了保证学生顺利升学和选择工作而开展的公平、 公开、 公正、 可操作的选拔性考试评价。
在确定这一评价分类标准以后, 我们就确立了当前教育评价改革研究的两个出发点, 即:
以促进学生素质发展, 对教育过程进行质量管理的检查性教育评价改革; 以鉴别学生特长和水平为升学和就业服务的选拔性考试改革。区分这两类评价性质和功能的不同, 为我们下边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这里, 后一种评价注重的是公正性、 公开性、 公平性、 可行性和结果性,它注重的是学生已经获得的素质在升学和就业上的展示, 为社会升学和就业管理服务。
而前一种评价注重的是学生素质的发展性、 检查性、 诊断性和过程性, 它注重的是寻找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为科学高效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教学检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摸清教学的实际情况, 以便改进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教学检查, 可以具体了解当前的教学实际, 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以便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与补救方法, 确保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的实现, 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广大教师努力按照一定的教学规范要求去认真改进教学的积极性, 扎扎实实地开展教学工作。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教学工作的积极改进与教学质量的实际提高。
( 一)
以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加强教育教学过程质量管理的教学评价
作为教育教学过程质量管理的教学评价, 它是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中的要素和不可缺少的环节(见图 3)
。
[3] 这类教育评价除了终结性特点外, 更注重的是人才培养的过程性评价特点。
图 3 课堂教学的基本过程与评价 (备课少、 效率高、 负担轻的教学)
作为质量管理的教学评价, 它的实施者是学校管理者和任课教师, 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提高教学的质量。
这种评价是有自己的规律的。
美国著名管理专家戴明(W.E.Deming)
研究了质量管理的普遍规律, 提出管理由计划、 执行、 检查、 修正等四个环节组成, 因此教学管理中, 教学检查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4] 教学检查是指依据一定的教学管理目标与教学规范要求,对具体的教学情况和教学效果进行相应的考察, 鉴定和评价其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 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更好地改进教学的管理活动。
其内容是多种多样的, 它包括与教学活动有关的各个方面, 既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态度、 教学方法、 教学技能等情况的检查, 还包括教学计划、 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的检查, 也包括对教与学双方情况的综合考查, 以及对与教学有关的教学设备、 教学设施等情况的检查。
其形式是不拘一格的, 既可以是笔试、 口试、 实验操作等形式, 也可以是座谈、 汇报、 实地观察等形式, 还可以是查询资料记录、 综合评论等形式。这一类评价形式多样, 约束条件少, 在一线教学工作中使用灵活, 开展广泛(见图 4)
。
图 4 课程实施效果评价的主要种类与选用① 教学检查作为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与方法,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教育方针与教育目标的贯彻执行。
教学工作必须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 为社会、 为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而努力。
经常适时地开展相应的教学检查, 可以及时发现教学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某些问题, 对偏离或不符合党的教育方针与教育目标的现象予以及时纠正与调整, 以保证教育方针与教育目标的贯彻落实与认真执行。
二是有利于教学工作的改进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是有利于作出相应的关于教学发展的决策。
根据信息论的观点, 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的教育教学活动, 可以看作是一种信息的发送、 传输与接收的过程。教学检查的目的, 是为一定的教学发展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与依据。
通过教学检
查, 可收集影响教学质量的六个基本要素等多方面的反馈信息(见图 5)
, 不但可以发现教学活动中值得推广的某些成熟的经验, 也可以通过对检查情况的分析研究, 找到当前教学中存在着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及症结, 以便对症下药, 作出相应的有关改进和发展教学的决策。
图 5 影响教学质量的基本要素 教学检查在教学管理中具有不可缺少的作用。
教学检查的目的是要提高教学质量, 它是构成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 也是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它的作用主要是:
搜集反馈教学工作信息, 分析查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减少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失误, 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效能。
也就是说,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为“正确地做事, 做正确的事” 打下基础。
( 二)
以为高一级学校寻找合适人才、 分流输送学生为目 的的选拔性考试评价 这种评价实际上是为高一级学校服务的一种评价, 它有两个基本的目的和要求:
第一, 高一级学校能够挑选到满足其教学目的任务需要的学生, 这也是教育内在人才培养规律的需要; 第二, 这种评价的过程必须满足于现实社会的要求,即公正、 公开、 公平、 可行, 这也是现实社会外在对教育制约规律的需要(见图6)
。
图 6 社会政治经济对升学考试改革的制约作用 从图 6 我们可以看到, 升学选拔性考试具有两个特点:
(1)
结果性评价特点; (2)
与学生前途挂钩的功利性特点。
因此, 这类教育评价必须满足两个基本要求:
(1)
能够为高一级学校选拔到适宜的人才; (2)
选拔过程和方式必须被社会广泛认可, 即公正、 公开、 公平、 可行。
这就需要我们对两类不同性质的教育评价改革进行区别对待, 走出由于两者的混淆和重叠, 给教育评价改革带来的两难困境。
总之, 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建设人才, 为社会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要, 而服务于广大青少年成长升学和社会就业的选拔性教育评价, 最终要被服务对象接受, 为
社会大众广泛认可, 才有现实社会意义, 才具有生命力。
因此, 我们在考虑当前选拔性教育评价改革的时候, 务实的做法是在评价理论、 理想与现实社会的认可和可操作性之间找到结合点。
①本图依据广东省教育教学研究室吴惟粤 2005 年 4 月在“广东省高中新课程改革现场会” 所作报告材料。
参考文献:
[1] 杨启亮.走出课程评价改革的两难困境[J] .教育研究, 2005, (9)
:31—35. [2] 邬向明.课程改革:
问题与对策[J] .课程· 教材· 教法, 2005, 25(2)
:
4—7. [3] 胡海建.区域教育研究文丛[M] .海南:
南方出版社, 2005.25. [4] 梁海滨.中小学素质教育研究丛书[M]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13.
篇六:教育评价变革论文
新时代教育评价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 10 篇2021 年 2 月 27 日,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首次亮相,不仅涉及法检公安司各大系统一把手,也包括中纪委、中组部、中宣部等领导成员,为全国推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形成合力。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
有一种人,是时代最闪亮的坐标;有一道光,照耀我们奋进的追梦路;有一座桥,连接我们与榜样,源源不断地传递精神力量,感召我们努力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近日,中央组织部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录制的《榜样 5》专题节目已全面开播,几位榜样站立在舞台中央,以平凡的身姿讲述着不平凡的故事。
榜样无处不在,榜样的力量无处不至,身处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我们,都能感受到榜样身上所散发出来的正能量。他们无论在繁华喧嚣的大都市,还是在贫穷僻静的小山村,都以深沉的爱,倾注到自己的岗位中,用尽一生,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能够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能够激励我们不断追求,能够照亮我们的差距和不足。这些榜样让我们深刻了解到了什么是优秀的共产党员,怎样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怎么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
榜样的初心是用平凡表达。榜样的身上闪耀着初心和使命的光芒,向榜样学习,就不能忘记入党申请书上的初心,要做到把个人梦想和党的事业结合起来,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在平凡的岗位上尽责履职,在平凡的工作中书写不平凡的人生华章。
时代造就楷模,平凡铸就伟大。学习《榜样 5》中的共产党员,发扬他们的优
秀精神,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用担当作为各类难题,点亮自己心中的榜样!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
被追诉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自愿性保障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问题,其前提和基础是需要被追诉人具有自愿性。被追诉人自愿性认罪认罚应具备客观标准,及时保障被追诉人合法权益不受到侵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司法机关节约了资源,提高了办理案件的效率。
一、被追诉人认罪认罚自愿性标准
在我国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正式的确立了追诉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自愿性保障原则,其中被追诉人是否自愿,需要一个严格的标准来对相关的行为进行划分,使得被追诉人的认罪认罚的从宽制度能够在自愿的情况下落实,尽量降低冤假错案的发生。因此,拥有一个明确的认罪认罚自愿性的标准体系是很有必要的。
(一)被追诉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自愿性应具备客观标准
可以参考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相关要求,作为被追诉人的自愿性的客观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被追诉人承认自己的罪行是否受到了司法机关的强迫;被追诉人承认自己的罪行的过程中是否受到了司法机关的逼邢、逼供等手段,被追诉人是否因为难以忍受被逼供的疼痛而委屈而认罪;被追诉人的家属是否受到了威胁引诱等恐吓,这些现象的出现都可能会影响到被追诉人的认罪认罚的行为确认。
在相关案例实践中,也会出现“不自愿”现象,这是由于司法机关非法取证导致的,应该确立一个客观标准来防止这类问题的发生。在不同的诉讼阶段,不同的诉讼行为都可能对被追诉人的自愿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建立一个客观的标准很有必要。
(二)被追诉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自愿性应具备主观标准
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是被追诉人认罪认罚自愿性一个重要表现形式。但是由于具结书的签署会受到被追诉人当时的心理状态、心理活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要尽量保证当事人在签署具结书治安能够认真自信的思考,防止司法工作人员对当事人自愿性的产生主观臆断。要确立好判断被追诉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自愿性的主观标准。比如说被追诉人是否悉知自己享有的诉讼的权利、是否已经接受到值班律师或者法律辩护人的法律援助、是否全面了解认罪认罚的法律规定等一系列问题。在实践中,对被追诉人认罪认罚自愿性的主观判断标准尚未落实到位,需要相关人员对其进行帮助与提醒,才能确保被追诉人做出的决定是自愿性的。
二、我国现行自愿性保障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困境
(一)被追诉人证据知悉权存在缺陷
由于对自愿性的认识不到位,可能存在被司法机关欺骗的现象,甚至还存在极少数公安机关引诱被追诉人认罪认罚的情况。如果被追诉人缺乏对法律知识了解与认知,就容易对法律判决的后果做出无异议的表达,从而违反了自己真实的意愿。再者由于自愿性是被追诉人主观意思的表示,这就说明对其进行实质性的资格审查是比较困难的,然而在法庭上,就只需要法官对起诉书是有无任何异议的,就可以对案件做出决定。最后,在案件侦查过程中,案件材料、书证等证据的生成,是随着证据的收集、保管及鉴定的过程受到改变和破坏的,所以说这种对证据的破坏是不可避免的。
(二)案件侦查过程中证据的生成机制不健全
(三)值班律师制度落实不到位
在被追诉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自愿性保障机制的落实过程中,根据《试点办法》,指出要建立好值班律师制度,对被追诉人进行帮助。值班律师制度的建立的目的是使被追诉人得到帮助,在认罪认罚的过程中更能体现出自愿性。但是在实际
的落实过程中,根据调查的结果显示,在实际的案件操作中值班律师制度进展的并不是很顺利。首先,在少数城市值班律师的制度并没有正式的开展,在这些地区影响了当地的一些被追诉人的需求。其次,在值班律师制度已经开展的地区,出现了经常没有律师值班的现象,对于值班律师紧缺的情况,还需要进一步向上级部门反映,争取做到当地的值班律师能够保障值班驻地常有人在,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最后根据调查结果,我们看出在一些地方因为法律援助公函的缺失,导致了当地的值班律师不能够及时的见到被追诉人,更没有办法帮助被追诉人出庭援助。[1]
值班律师制度尚未完善的落实,被追诉人方面没有及时的得到律师专业的法律帮助和法律建议,对于一个普通的被追诉人来讲,对法律知识的欠缺,不理解犯罪事实、犯罪性质、犯罪的罪名及刑罚的实际内涵。这妨碍了被追诉人认罪认罚是自愿性的。再者,对于值班律师的权利界定不够明确,对值班律师的经费补助较少,导致了值班律师的工作态度消极,使得被追诉人很难获得有效的辩护,而认罪认罚从宽的自愿性就难以确定。所以要加强保障对值班律师制度的完善工作,使得值班律师能够进行高效率、高素质的工作。综上所述,有力的保障被追诉人得到有效的律师援助,能够更加确定被追诉人认罪认罚是自愿的。
(四)被追诉人自愿性的判断标准不统一
现有的被追诉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关于“认罪认罚”的理解主要有三种,其一是对认罪认罚实际内涵的了解,包含对具体的案件事实的理解,被追诉人的犯罪行为与犯罪性质都会影响到“认罪”的成立。这是我国现行的受到广大应用的观点。其二就是要求被追诉人具备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碰到了法律的底线,基本上已经构成了犯罪。其三是前两种观点的综合与加深,会受到更多的要求与限制,同时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一定的反思,在认识中得到忏悔。
制度上的刑法减免,只需符合被追诉人在审判的实际案件的要求,不用考虑被追诉人的签署动机,只要遵守法律条件即可。这一点,从表面上看,被追诉人被认定为“自愿性”,只需要不受到刑讯中的逼供、威胁与引诱的影响就可以。但是在实际中并不是这样的情况,被追诉人在对检察机关的量刑是否得到了心理上的真正的认同,还是由于各种原因上的妥协。同时被追诉人在内心中,也希望法院在量刑中具有宽宥的心理。在这样的情况下,被追诉人与签署了具结书,不认同法院给出的最终量刑。遇到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具有一个对被追诉人自愿认罪认罚的统一的标准来进行规范。
三、关于建立我国被追诉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自愿性保障机制的建议措施
建立完善的被追诉人自愿性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评判标准,让被追诉人能够了解自己的知悉权,在遇到法律案件的时候能过及时的得到法律援助,这些对被追诉人来讲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保障被追诉人的知悉权
在被追诉人认罪认罚的案件中,办案机关的相关人员应该告知被追诉人享有的权利,比如说:被追诉人有权利选择是否认罪;被追诉人具有知晓被指控犯罪事实、相关证据及法律规定的权利;知道相关法律的量刑标准等等。保证被追诉人的知悉权,能过在一定的程度上减低冤假错案的发生,保证相关人员的合法权利不受侵害。所以为了更好的确保被追诉人准确的知悉认罪认罚从宽的标准,司法机关可以以书面的形式进行告知,在告知书中明确表述认罪认罚的标准和带来的法律后果,被追诉人在收到告知书后要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及时回复司法机关。
(二)保证被追诉人及时得到律师援助
在被追诉人自愿性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保障制度中,及时的得到法律的援助会发挥很大的作用,值班律师帮助被追诉人掌握被指控的原因事实,了解给出证据的真
假,有被追诉人决定是否应该做出认罪认罚的决定。[2]
全面的建立值班律师援助制度,不需要被追诉人给出委托,就可以进行相关的法律援助,为被追诉人提供案件的基本信息,及时了解案件的基本情况。为了让值班律师更好的进行服务工作,可以及时的做出注意事项的罗列,比如告知被追诉人的犯罪事实,犯罪性质以及量刑的标准和接触认罪认罚的具体措施等事项。在此之外,还应该注意到值班律师自身的职业修养问题,提升自己的法律专业的素质,通过开展培训的方式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能够保障被追诉人得到充分的有效的法律援助。
(三)健全被追诉人证据裁判的原则
近年来,法律界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其中国包括了被追诉人自愿性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否应该降低证明的标准呢?不同的人员对此有不一样的看法,但是总体来讲,任何的案例都应该坚持按照证据裁判的原则,就我国目前来看,司法实践中客观证据的生成不健全,这就可能对被追诉人自愿性认罪认罚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在被追诉人自愿性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下,对案件的审查就需要司法机关进行实质性的安排整理,坚持以客观存在的证据为主,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健全的被追诉人证据收集与裁判的标准,帮助相关的人员在实际的案件中更加注重自愿性问题,以此来保障被追诉人的合法权益。
四、结语
司法机关在办理案件的过程中,要坚持效率与公正同时具备的原则,保证被追诉人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坚持自愿性原则,从源头上拒绝冤假错案的发生。相关工作人员要做好案件资料的整理工作,充分的了解案件指控的事实,了解相关的证据和充足的法律知识。要加强对值班律师制度的完善工作,以便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人,完善相关的值班律师制度,切实保障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稳定展开,注重完善
被追诉人自愿性审查体系,保障相关制度的顺利展开,确保其自愿性。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
《在人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之一,主要讲的是高尔基 11 岁时母亲不幸去世,而“我”走入社会,自己谋生,他曾在鞋店、圣像作坊、轮船上等等地方做过杂工,在初始斯穆雷的帮助下,我走上了读书之路,并且一发不可收拾,五年后来到喀山打算上大学……高尔基为了读书受了太多的屈辱。有时主人发现了,还把他的书统统撕碎、烧掉,有的时候甚至殴打他一顿!但他一直坚持着读书,永不放弃!比比高尔基,再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我们该有多幸福啊!高尔基没有钱上学,父母双亡,还要给别人打工,养活自己,这是多么辛苦的生活啊!但是,高尔基没有在困难面前低头,他没有放弃对读书的渴望,他开始学会读书、写字,是读书让他看到了希望,他坚持了下来,从而产生了对新生活的向往。
高尔基的毅力,是常人无法达到的,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依然挤出时间来读书,他经历了许多,也阅读了许多,高尔基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孩子,有些人家里有很多书,但他们却不看;有人很苦,却努力读书,学到不少的知识。高尔基的这种毅力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具备了坚强的意志,百折不挠、坚持不懈,就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取得成功。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
一、要充分认识强军目标的重要意义。
强军目标体现了我们党对新形势下军队建设特点规律的深刻把握。军队建设发展必须与党的历史任务相一致、与国家发展战略相协调、与国家地位相适应,是推进军队建设必须遵循的规律,也是我们党建军治军的一贯主张。党的十八大强调,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随着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
断提高,我国正在由社会主义大国向社会主义强国迈进。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反映了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对军队的新要求,反映了军队扞卫国家主权安全、维护大国地位的重大责任,彰显了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自觉自信。
二、要坚定实现强军目标的信心信念。
强军目标是对我军建军治军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新形势下强军兴军的科学谋划,指明了加快军队建设发展的科学路径。实现强军目标,有着坚强的政治保证和深厚的`现实基础。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的坚强领导,为实现强军目标提供了根本保证;新中国成立 60 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快速发展形成的强大综合实力,为实现强军目标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我军建设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国防和军队建设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强军目标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可以说,我们的信心...
篇七:教育评价变革论文
别 关 注Teacher Education Forum · 教师教育论坛 17 基金项目:江汉大学教学研究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研究”项目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评价体系研究”(编号:JYPJ202108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价值导向与实践路径◎ 陈 菲摘 要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全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原则。它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匡正了教育价值观,体现出育人为本的根本价值导向;以破除 “五唯”痼疾为根本旨归,指明了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坚持 “不唯”与 “多维”,“结果”与 “过程”,“动态”与 “静态”相统一的辩证施策的方法论原则。转变教育评价观念,寻回实质价值,重构教育评价体系,强化立体多元,更新教育评价方法,指向科学精准,是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实践路径。关键词 新时代;教育评价;价值导向;实践路径中图分类号 G52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 - 5995 ( 2021 )
12 - 0017 - 04教育评价是现代教育科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之一,也是现代教育科学实践中的一个难题。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 《总体方案》)的出台揭开了新时代中国教育评价改革的大幕,为解决我国以往教育评价体系中的价值异化、导向偏离和手段单一等问题提供了依据,为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指明了方向。一、育人为本: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根本价值导向《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新时代教育评价要将 “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评判标准,针对不同教育主体的特点建立了 “教书育人”“学以成人”等教育评价尺度,彰显出 “育人为本”的根本价值导向。(一)立德树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培养人的活动,因而教育推动社会发展并不是空洞的、抽象的,它总是在一定社会制度下,与一定社会历史时期所面临的历史任务联系在一起,与肩负和完成特定历史时期的历史任务需要 “培养什么样的人”联系在一起。在社会主义中国,我们党历来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 义 建 设 者 和 接 班 人。党 的 十 九 大 进 一 步 提 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 1 ] 。这一要求体现出鲜明的方向性和价值导向性。但价值导向并不能自发、自然地引发教育各领域的变革,因为 “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 2 ] 。要使得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从观念转变为现实,一方面,需要依靠各类教育主体的自觉践行;另一方面,更需要建立起保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体制和机制。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从根本上解决教育 “指挥棒”问题,正是新时代健全落实立德树人机制的重要一环。
《总体方案》提出的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评判标准,加快构建和完善各级各类教育评价标准;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正确的教育政绩观和教育评价观等等,都是期望通过以教育评价改革为抓手,将立德树人的总体要求转化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实践中,实现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到具体、从一般到个别的
特 别 关 注18 2021年第12期(第34卷)转换。(二)学以成人:教育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教育不仅要为社会发展服务,更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 “教育不能脱离现实生活、现实社会空谈人的发展,必须在改造现实社会的同时,求得人的发展”[ 3 ] 。换言之,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学以成人,是要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进程中,通过 “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从教育评价的角度来看,要实现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学生评价就必须基于一种发展的评价观,实现从 “对人的评价”向 “为了人的评价”转变。[ 4 ] 一是树立科学的成才观念。破除 “唯分数”“唯升学”导向,从单一的知识维度评价向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性评价转变。二是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效果评价。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 5 ] ;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四个自信”,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6 ] ;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评价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四是从学习结果评价向学习过程评价转变,强调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严格学业标准,严把出口关。(三)教书育人:教育根本目标最终实现的重要保障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中之重。无论是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还是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都离不开教师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从教师主体来看,立德树人的成效集中体现在教师践行教书育人的使命上。为此,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就是师德师风建设以及教书育人的成效。一是强化师德素养与专业素养的综合性评价。坚决克服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现象,突出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考察,尤其注重对教师师德师风评价。二是将教学实绩作为教师评价的重要指标。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三是改进科研评价。破除“唯论文”“唯项目”“唯帽子”等倾向,强化学术贡献、社会贡献的评价以及支撑人才培养情况。四是坚持教师分类评价。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注重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推进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事实上,回归教育的本质,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是探索和改进教育评价方式的前提,也是建构公平、健康教育评价体系的根本旨归。只有以正确的教育价值观为导向,才能充分调动各类教育主体回归教育本质,形成巨大教育合力,共同创造新时代的教育价值。二、辩证施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方法论原则《总体方案》旗帜鲜明地指向破除 “五唯”痼疾,指出要 “坚持统筹兼顾,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类设计、稳步推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7 ] ,为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指明了辩证施策的方法论原则。(一)坚持 “不唯”与 “多维”的辩证统一“唯”就是唯一、绝对,“五唯”痼疾实质上是教育评价标准的过度单一化,简单地以 “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水平、以 “升学”来评价学校的办学水平、以 “文凭”“论文”“帽子”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等。尽管上述五个方面都是构成教育评价的不同维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育的现状,但在每个维度之前都加上 “唯”,这就导致教育评价的维度变得单一、片面和狭隘,缺乏合理性、科学性与全面性。以 “唯”作为评价导向,其结果就是导致教育评价的异化,即作为手段的教育评价与育人为本的教育目的之间发生错位,评价的工具性凌驾于教育的价值性之上,并最终使 “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和学以成人”的过程被 “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结果导向所遮蔽。“不唯”并不意味着 “不要”,破 “五唯”的关键是要立 “多维”,即要在教育评价内容、教育评价方式和教育评价手段上实现从片面到全面、从一维到多元、从刚性量化到质量结合的转化。一是在教育评价内容上要系统地考量,统筹兼顾。破 “五唯”并非废止 “分数”“论文”“帽子”等指标,而是不把它们作为唯一的标准。因此,我们要系统谋划、全面考量,通过构建多维度的教学评价内容,以确保评价不在某一个指标或某一个量上过分偏激,从而失度。二是在教育评价方式上要实现 “多元”,尤其是针对不同的评价主体,应根据其不同特点而有所侧重。学校评价重在关注 “立德树人成效”;学生学业评价则要关注德智体美劳等影响其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教师评价则应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教师基本职责,开展教师分类评价,以鼓励和引导教师分类发展。三是在教育评价手段上实现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质性评价要做到不刚性、不赋值,应 尽 情 展 现 特 长、经 历 等 事 实 性 和 过 程 性内容。[ 8 ](二)坚持 “结果”与 “过程”的辩证统一“五唯”导向过分看重 “分数”“升学”“文凭”“论
特 别 关 注Teacher Education Forum · 教师教育论坛 19 文”“帽子”等量化指标,也折射出对结果评价的过分遵从,而忽视了学校建设、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需要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结果评价重在考察对教育预设目标的完成情况,虽然客观上来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育的过程,但是任何结果的呈现或取得都有其特定的原因,如果过分看重结果而忽视过程,则会遮蔽掉结果生成的诸多原因、必经过程和必要环节,进而遮蔽结果与原因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从而导致教育目的产生偏差,使教育价值发生异化。“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9 ] 在教育评价中对结果的评价和对过程的评价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必须坚持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的辩证统一。一方面,从评价维度来看,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具有差异性,它们在内容、方式和功能上都各有侧重。结果评价是一种事后评价,一般根据预先设定的指标来评价,具有可量化、易操作的特点,以最终结果来鉴别、判定优劣;过程评价则是事中评价,具有实时反馈的特点,侧重于在过程中改进和改善。另一方面,从实现教育目的的角度来看,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又具有一致性。这两种评价的最终目的都指向更好地落实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都指向教育育人为本价值的实现。结果评价是对过程评价的定性描述,而过程评价则寓于结果评价之中[ 10 ] ,二者在教育评价中是不可偏废的,要实现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的有机统一,就必须将过程评价贯穿于教育评价的全过程之中,使最终的结果评价具有可回溯性和可追溯性。(三)坚持 “动态”与 “静态”的辩证统一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 “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所谓增值评价,就是一种相对评价,即相对于学校自身、师生自身发展的评价,换言之,是以学校或者师生自我发展进步程度为评价的标尺和参照系,是以发展的眼光对各类教育主体开展的动态审视和动态评价。当教育评价不再仅仅关注学校、学生和教师等各类主体在教育活动中所取得的具体的、即时的结果,而是观照各类主体的发展过程,尊重各类主体的差异和起点,那么回溯过去、审视当下、预设未来,把握各类主体前后的变化轨迹,开展动态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动态评价着重从各类教育主体自身的前后变化开展审视评价,关注各类教育主体在动态变化中的发展态势与变化趋势;静态评价则是从相对稳定的视角对各类教育主体的状况进行总体评价。学校、学生和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和教育评价的对象,始终处于发展的过程之中,并在各个不同的时期呈现出阶段性特征。这意味着一种科学的评价体系,必然是既能够动态考察各类评价对象的发展过程,又能考量评价对象在某些特定阶段、特定条件下的相对稳定性,使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实现有机结合。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互依托、互为参照,离开了对评价对象特定阶段的静态把握,便无从谈及把握其动态发展趋势,而离开动态评价也就谈不上发展变化。[ 11 ]三、破立并举:以系统思维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实践路径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破立并举,以正确的评价观和评价导向为引领,综合运用和创新教育评价方法,探索更新教育测量工具,进而构建起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一)转变教育评价观念,寻回实质价值促进教育目的的实现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教育评价的根本旨归。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转变教育评价观念,需要厘清作为工具的教育评价与实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目的之间的关系。我们既要避免工具与目的之间的错位,又要从根本上扭转教育评价的价值异化现象,防止片面追求 “好的评价结果”而导致的“五唯”痼疾。回归教育评价的实质价值,需要充分运用好教育评价工具,促进和实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目的。一是围绕立德树人根本标准,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功能。引导评价对象朝着理想目标前进,是教育评价发挥导向功能的体现,而导向则由评价标准的方向性决定。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评价标准,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的正确发展方向,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目标,进而引导各类教育主体和教育评价对象朝着实现教育目标的方向不断努力。二是以问题为导向,发挥教育评价的诊断、监督和调节功能。通过教育评价实现对教育的成效、矛盾和问题作出判断,能为教育主管部门把握社会教育情况以及学校对教师与学生的教育教学和学习情况的判断提供科学依据。三是以促进教育发展为本,发挥教育评价的激励功能。通过创设评价对象共同参与的竞争环境,激发评价对象与他者参与竞争、努力发展的动力。四是发挥教育评价的鉴定功能。通过对教育对象进行标准化、统一性的整体评价,可以在相对公平的价值标准中选拔出相对优质的教育对象。[ 12 ]
特 别 关 注20 2021年第12期(第34卷)(二)重构教育评价体系,强化立体多元重构教育评价体系,以五类教育主体评价改革为抓手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这意味着教育评价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贯穿于整个宏观教育系统之中,涉及各级各类教育主体和各类层次不同的学段。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需要以系统思维为指导,做好顶层设计,统筹兼顾各级各类主体和各不同学段,分类设计、稳步推进,构建起立体化与多元性相结合的新时代教育评价体系。立体多元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宏观教育系统与微观教育评价系统的关系,使所构建的教育评价体系与宏观教育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目标具有一致性,如对学校的评价标准是否与国家总体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和适切性等。同...
篇八:教育评价变革论文
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ISSN 1672-4283,CN 61-1012/C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网络首发论文
题目: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现实背景、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向 作者:
司林波 DOI:
10.15983/j.cnki.sxss.2021.0811 收稿日期:
2021-07-13 网络首发日期:
2021-08-16 引用格式:
司林波.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现实背景、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向.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https://doi.org/10.15983/j.cnki.sxss.2021.0811
网络首发:在编辑部工作流程中,稿件从录用到出版要经历录用定稿、排版定稿、整期汇编定稿等阶段。录用定稿指内容已经确定,且通过同行评议、主编终审同意刊用的稿件。排版定稿指录用定稿按照期刊特定版式(包括网络呈现版式)排版后的稿件,可暂不确定出版年、卷、期和页码。整期汇编定稿指出版年、卷、期、页码均已确定的印刷或数字出版的整期汇编稿件。录用定稿网络首发稿件内容必须符合《出版管理条例》和《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学术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和先进性,符合编辑部对刊文的录用要求,不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及其他侵权行为;稿件内容应基本符合国家有关书刊编辑、出版的技术标准,正确使用和统一规范语言文字、符号、数字、外文字母、法定计量单位及地图标注等。为确保录用定稿网络首发的严肃性,录用定稿一经发布,不得修改论文题目、作者、机构名称和学术内容,只可基于编辑规范进行少量文字的修改。
出版确认:纸质期刊编辑部通过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签约,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出版传播平台上创办与纸质期刊内容一致的网络版,以单篇或整期出版形式,在印刷出版之前刊发论文的录用定稿、排版定稿、整期汇编定稿。因为《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网络连续型出版物(ISSN 2096-4188,CN 11-6037/Z),所以签约期刊的网络版上网络首发论文视为正式出版。
1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现实背景、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向
司林波 (西北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摘
要:功利主义和工具主义下的教育评价功能错位带来的突出问题,是当前我国教育评价改革的现实背景。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根本任务。教育评价的育人功能担当与现实功能错位之间的矛盾是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面临的主要矛盾,科学构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是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实现的基本目标。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实施,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加强顶层设计,坚持“标本兼治”和“破立并举”;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向“放管服”纵深发展,推进评价的多元化、专业化;发挥好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作用,加快贯彻“四个评价”要求,加强教育评价方法和工具创新,科学使用教育评价结果。
关键词:新时代教育改革;教育评价;教育任务;教育功能 中图分类号:
G40- - 058.1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21- - 07- - 13
DOI :
10.15983/j.cnki.sxss.2021.0811
: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促进教育治理能力提升的教育评价制度改革研究”(AFA200009)
作者简介:司林波,男,安徽合肥人,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一、问题的提出 2021 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全面实施之年。如何全面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的改革要求,打好开局攻坚战,不仅直接决定着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进程和成效,还将影响下一步相关领域配套改革的开展。《总体方案》以破“五唯”为导向,更重要的是“破立并举”,“破”是手段,“立”是目的,“破”的是不合理、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做法和导向;“立”的是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如果“立”不起来,“破”也就没有方向,不仅不能扭转不科学的评价导向,反而使得各级评价主体无所适从,甚至陷入新的评价困境之中。
教育评价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指挥棒。教育评价改革作为教育领域改革的一个研究热点,一直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如有研究提出可以通过高考内容改革 [1]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2] 等全面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也有研究发现当前我国教育评价改革中一些关键环节“硬约束”不强,教育政策工具使用不平衡、不充分 [3] ,主张教育评价改革要回归教育本体,网络首发时间:2021-08-16 15:34:14网络首发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61.1012.C.20210816.1121.001.html
2 要从评价对象的本质特性出发来制定评价标准 [4] ;还有研究对教育评价改革进程中的科学取向 [5] 、价值取向 [6] 、伦理取向 [7] 等问题进行深思。现有研究成果无疑推动了我国教育评价改革的发展,但鲜有研究对教育评价改革的内在逻辑进行深度追问,且尚未能从根本上理清教育评价改革的缘由。
教育评价改革从来都不是为了改革而改革,也不是简单的顺应教育发展需要,而是有其内在的理论逻辑,对其探讨和研究不应止于单独对考试改革、教育评价体制机制改革、教育评价改革进程中的科学化和价值取向等问题的研究,更需要一种宏观整体的把握。教育评价改革的现实基础是什么?为什么要改革?内在逻辑是什么?教育评价改革由谁来改以及如何改?只有理清这些来龙去脉,教育评价改革的未来走向才会更加清晰明确。本文拟从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现实背景出发,基于对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面临的主要矛盾的分析,探寻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内在逻辑的基本内涵及其实践形式,并据此提出当下教育评价改革的实践路向选择。
二、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现实背景 2020 年 10 月 13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开启了中国教育评价改革的大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立了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目标。教育评价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指挥棒”,教育改革必须紧抓教育评价改革的“牛鼻子”,这也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落实《总体方案》,全面实施教育评价改革,必须充分认识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现实背景,这是在理论上分析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内在逻辑并进而在现实层面探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践路向的立论起点。
我国教育评价实践与制度建设兴起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初步探索,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转折中快速发展起步,作为一项有效的教育质量监督管理手段,教育评价在我国庞杂的教育体系中早已得到普遍应用,在党和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动下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涵盖各学段、各层次、各类型教育的评价制度体系。教育评价作为确保教育质量不断改进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我国的教育评价制度建设已经取得了诸多成绩,但是也必须认识到,我国的教育评价制度仍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表现出了与新时代教育事业内涵式发展和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由于我国教育评价体系庞杂、内容众多,其存在的问题必然更加纷繁复杂,因此对我国教育评价制度发展存在问题的分析就要抓住其核心与关键。评价目标、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法以及评价结果作为我国教育评价制度的核心要素,分别对应了“为什么评”、“谁来评”、“评什么”“依什么评”“怎么评”以及“评价结果如何运用”等教育评价的基本问题。因此,为了能够对我国教育评价制度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探析,就需要抓住教育评价的核心要素,而这些核心要素所反映的问题也正是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必须要准确面对和有效解决的关键问题。
成绩与问题同时并存,这是我们今天讨论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继承和发展我国教育评价制度建设和评价实践的成功经验,特别是正视功利主义和工具主义下的教育评价功能错位带来的突出问题,是当前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最大现实背景。功利主义教育价值观和教育评价中的工具主义思维,使得教育评价在实践发展中倾向于追求形式化,而忽视教育的实质内容,评价目的和评价过程的工具化趋向明显,教育评价实践逐渐陷
3 入注重结果、标准化、简单化的效率至上的管理主义窠臼。总体而言,联系当前我国教育评价实践的现实状况,我国教育评价在评价目标、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法以及评价结果运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育评价价值目标的异位与缺位。尽管我国已在各级各类政策文件中对教育评价的目标追求与价值理念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各项教育评价活动的具体实践中,很多评价只是为了评价而评价,根本没有价值取向和追求 [8] 。例如,在对学校的评价上难以摆脱的排名情节,导致部分院校以提升排名为目标部署安排学校的各项工作 [9] ,对于学校本身办学水平的提升则并没有发挥太大作用,简单的排名思维迷失了教育评价的初心。在对学生的评价上则往往热衷于通过考试分数与成绩排名给学生贴上不同的标签,由此得出的评价结果不仅难以体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更偏离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对于教师的评价也是如此,重教书轻育人、重科研轻教学等情况的存在使得教育评价的价值目标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因此,在缺乏明确且合理的教育评价价值目标的情况下,实施评价活动本身就成为了教育评价的目的,教育评价价值目标的异位与缺位使得教育评价沦为一个指标编制、数据堆积以及名次排列的过程。
第二,多元评价主体的参与程度不均衡。我国的教育评价是一个由多元评价主体协同参与的过程,但是各主体对教育评价的参与程度以及在教育评价过程中功能作用的发挥却是不均衡的。2015 年 5 月教育部出台的《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 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正式将各类专业协会、专业组织和机构纳入教育评价的主体范围 [10] ,虽然我国已经在政策层面明确了第三方社会主体在教育评价中的参与地位,但是社会评价主体对教育评价过程的参与仍然受到诸多限制。一方面,国家依然拥有更多的评价权力,而学校和社会作为评价主体的地位不显 [11] ,同样作为利益相关者的学生、家长以及用人单位在教育评价中少有参与,第三方教育评价组织的参与虽然较为广泛,但是却往往与政府具有密切联系,自身的独立性弱而依赖性强;另一方面,在不同的教育领域,多元社会评价主体的参与情况也存在较大差异,我国在高等教育评价以及职业教育评价领域已经建立众多专业的评价机构、行业组织等,而在基础教育评价领域,教育评价工作主要由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教育督导部门负责,教育评价的行政化色彩比较重,社会化评价主体的参与则较少。
第三,教育评价的实质性内容匮乏。教育评价中的实质性内容指的是能够切实体现被评价对象价值内涵的部分,实质评价则是力图反映评价对象实质特征的评价理念和模式,倡导按照评价对象本身的特性来评价它,且所有指标的制定都要反映对象本身的特性 [4]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国的大部分教育评价活动均停留在形式层面,对各评价对象的考察只是通过一些简化的指标进行数量上的描述与总结。例如,在对高校教师进行评价时,对其评价的内容往往仅在于课时总数、发表论文的数量、申请项目的数量、获得经费的多少等,然后分别对每一项内容作出一个简单的评判后基本就可以得出评价结果,然而对于教师教学的效果与作用、发表论文与申请项目的价值贡献等能够真正反映教师教学水平、学术贡献、社会贡献以及人才培养情况的实质性内容却没有做出相应的评价。再比如,在对基础教育学校进行评价时,部分学校往往只重视学生的升学情况,将升学率作为核心的评价内容,却忽视了在升学率背后学校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情况的评价,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才应该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因此其评价内容同样仅停留在形式上。
4 第四,对教育评价标准的异化扭曲。《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扭转不科学的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而这“五唯”正是我国教育评价质量标准异化扭曲的根本体现。评价标准异化扭曲主要表现为评价标准的单一化、标准化和绝对化,所谓“单一化”,主要是指忽视评价对象间的特色和差异而采取统一的评价标准,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导致评价对象的同质化;所谓“标准化”,则倾向于采用量化评价、客观指标对评价对象进行一次性的简单化衡量;“绝对化”是对“单一化”和“标准化”的进一步升级,把单一指标和一次性评价作为评价被评价对象的唯一标准。不可否认,分数、升学、文凭、论文、帽子等的确是我们在实施教育评价时需要参照的重要标准,这五项标准的存在也有其合理性。然而导致出现问题的并不在于这五项标准本身,而在于“唯”。“五唯”就意味着在对相关对象实施评价时,过度依靠以上五项标准的作用,陷入了“绝对化”的境地。
第五,教育评价方法使用的不均衡。目前在教育评价过程中,从工具主义逻辑出发,教育评价重视的是教育之外的目的或结果,服务和服从于评价主体的管理目标的实现,教育评价过程只是达到外在目的的手段,而不考虑教育培养人的本质目的。因此,以一次性评价和末端评价为主要形式的结果评价则成为教育评价的主要形式,而过程评价、增值评价和综合评...
篇九:教育评价变革论文
教育评价改革情况汇报 3 3 篇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情况汇报 (一)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据市教体局调研提纲要求,现将我局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习贯彻《总体方案》文件,分层开展培训 1.组织参加《总体方案》专题视频报告会 2020 年 12 月 24 日,区教体局组织各科室负责人参加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组织的学习贯彻《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专题视频报告会。深刻了解《总体方案》出台的背景、过程和意义,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是树立正确办学方向的指挥棒,报告会解读了《总体方案》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以及下一步的贯彻要求。让全体教体系统职工全面了解了《总体方案》精神实质、总体部署,及对五个方面 22 项重点任务。
2.区教体工委及时传达学习贯彻《总体方案》文件精神 《总体方案》颁布后,我局高度重视,区教体工委书记、教体局局长分别于 3 月 24 日、4 月 22 日先后到市教体局,就《总体方案》文件精神要求,与分管部门领导进行磋商座谈。并于 4 月 19 日,徐
永生第一时间主持召开班子成员、教体机关全体成员、各中学中心学校校长扩大会议,组织原文,再次原汁原味学习《总体方案》文件,也明确了督导室领导、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牵头负责,确保了这项工作有人抓。会议强调,一要强化政治担当,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论述精神,增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二要坚持对标对表,全面对照《总体方案》,以破“五唯”为导向,破立结合,努力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三要抓好学习宣传。既要扎实抓好教育系统干部教师的全员培训辅导,还要注意开展面向家长、学生、社会公众的宣传引导,合理引导社会预期,营造改革良好氛围。
3.各中学中心学校多种形式学习《总体方案》文件精神 各中学、中心学校通过班子会议、支部会议、半月例会、教职工大会、党小组会议纷纷组织学习《总体方案》文件,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评价的重要论述精神。进一步做好学习培训,做到应学尽学,应训尽训,做到人员全覆盖。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具体的、细化的举措,坚持破立并举原则,围绕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突出学校特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二、全面清理各项规章制度 根据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省教育厅、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区教体局及下属学校对照《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负面清单》,对照清单,全面梳理相关规章制度和政柔文件,凡是与《总体方案》精神不一致的各种做法规定,都必须坚决
改过来,切实做到令行禁止。
依据负面清单中“不得将升学率与学校工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规定,将依据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进行修改。
依据负面清单中“不得通过任何形式以中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规定,废除教育教学质量奖励办法(试行)文件,其中设置的中考奖和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测评奖。确保教育评价改革任务举措落地见效。
三、牢牢把握育人方向,加快构建特色的“五育”并举全面培养体系 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就是着眼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主线,贯穿于教育评价改革各项任务始终,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多年来,我局围绕立德树人,在教育评价改革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1、突出德育实效 为确保党史学习教育落地落实,区教体工委制定《区教体系统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方案》,对学习教育工作作出时序安排。机关党支部在统一征订学习资料的同时,编辑整理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讲话精神学习资料,每周一开展学习交流,丰富大家党史学习内容。全区各中小学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站、党史知识展板等宣传阵地,
白泽湖中心学校采取制作党史音频、大桥中心学校罗岭初中请志愿军老战士到校上团课、讲党史,大枫初中朝阳路小学组织学生到独秀园红色教育基地研学,大桥中心学校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内容打造党史“云”课堂,还有的学校推出一期争当“学党史小达人”在线答题、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手抄报、出一期党史百年天天读主题板报、自创绘本、分享阅读、课本剧展演,以及邀请知名作家进校园等一系列的读书活动,在陶冶学生道德情操,丰厚学生文化底蕴同时,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全区中小学校宣传员清明前夕瞻仰市革命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辈,重温入党誓言。内容丰富多彩,学习入心入脑。此外叶祠、朝阳科普社区联合区科协、叶笃正气象科普馆联合开展全国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参观了叶笃正生平陈列馆和气象科普馆,普及了气象科学知识,孩子们纷纷表示:“要继承和发扬叶笃正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科学不畏艰难、孜孜不倦、勇于探索的伟大精神,从小树立科技强国梦想。” 2、提升智育水平 为进一步营造良好阅读氛围,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区先后隆重举行 2019 年“文学进校园”活动和 2020 年小学语文课外读物讲述比赛。区教体工委书记、教体局局长徐永生在致辞中指出,区“文学进校园”活动自 2019 年 6 月启动以来,先后邀请著名作家叶兆言先生来讲学,组织师生前往两邓故居、严凤英故居等地采风,举行妙趣横生、别开生面的中学生成语大赛和首届童书讲述比赛。特别是疫情期间,小语人开展的“停课不停学,好书伴你读”系列活动,童诗系列
课程,温暖和照亮了莘莘学子。他希望全区中小学坚持阅读立校,推动“文学进校园”,让校园弥漫书香。
活动中,师生同台演绎,声情并茂地为大家呈现了《胡 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稻草人》《小王子》等十多篇课外读物作品,在讲述过程中通过视频短片的形式向与会人员展示了各自学校开展文学进校园的活动场景和近年来师生的文学创作成果。大桥叶祠小学程小凤、吴飞的《花朵开放的声音》和邱昱《稻草人》《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等经典诵读更是得到精彩的演绎。本次课外读物讲述比赛得到了各级媒体记者的大力支持,引起了广泛关注。市新华传媒对活动进行全程直播,区融媒体记者对本次活动进行了跟踪摄像报道。
3、强化体育锻炼,坚持健康第一,开齐开足好体育课程 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大桥中心学校举行“多彩童年阳光成长”庆“元旦”体育大课间视频展评暨2020 年“新时代好少年”表彰大会,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朝阳路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及七所小学带来的精彩纷呈的体育大课间视频。师生整齐划一的动作,昂扬饱满的精神,矫健有力的步伐,赢得阵阵掌声和欢呼声。教体工委委员、副局长马宏岱指出大桥中心学校举办的庆“元旦”体育大课间视频展评暨 2020 年“新时代好少年”表彰活动,展现了大桥新时代好少年应有的风采,大桥新时代教育的风采;无论是大小学校都动了起来,孩子们在开心的学、在练,这就是“3+X”的成果;希望各校坚持下去,将经验传授到区各校,将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精神贯彻到每个孩子的心中。
4、增强美育熏陶,实施学校美誉提升行动 “3+X”进校园如火如荼。高位起步,以黄梅戏、书法、武术三项活动为基础,以国学经典、廉政文化、科技、发展、足球体育运动等为补充,STEAM 课程,结对帮扶促融合 推进长三角教育一体化,促进有效融合,加快 STEAM 课程建设,与浙江省嘉兴实验小学结对帮扶,暑期开展 STEAM 教育理念下的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精心打造“3+X”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品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聘请名家专业指导,引领活动纵深开展。
素质教育亮点纷呈。(1)小学生足球跻身全市四强;(2)城区小学生田径比赛,勇夺 2 个团体奖;(3)全市中学生社团文化节,集体、个人双丰收,5 所中学、5 名教师榜上有名;(4)成功举办全区“百年追梦·全面小康”小学生讲故事和中学生演讲比赛,并在市赛中获得二、三等奖;(5)儿童阅读研究推广风生水起,引领全区青少年儿童迈入阅读新境界。
5.加强劳动教育 为了增强学生们的劳动技能,锻炼他们的意志,砥砺他们的品行,大桥中心学校在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开展劳动教育现场会,研讨了《区中小学劳动教育方案》,大家一起参观了劳动活动室和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分享了本校是如何开展劳动教育,并畅谈了今后如何进一步有效的实施劳动教育。余金明强调各校要本着“德智体美劳,五育齐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要有意识的将劳动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机结合校外活动中心的共性课程,开展好本校的个性化课
程,让学生在体验中收获知识和快乐。
四、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通力配合、协同推进,确保落地生效 有了好的方案、好的决策、好的蓝图,关键在于落实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不同主体,需要方方面面通力配合、协同推进。《总体方案》对教育评价改革作了整体部署,文件出台后,更重要的是抓好改革落实,确保落地生效。
落实改革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把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根据《总体方案》要求,结合实际明确落实举措。各校要狠抓落实,切实破除“五唯一”顽瘴痼疾。学校可先行试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的经验做法,及时总结、宣传推广各中学、中心学校在教育评价改革中的成功经验,扩大辐射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加强专业化建设。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教育督导部门统一负责的教育评估监测机制,发挥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作用。严格控制教育评价活动数量和频次,减少多头评价、重复评价,切实减轻基层和学校负担。创新评价工具,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
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困惑一:齐抓共管、通力配合 当前,高考的竞争激烈没有从根本上改观,学生的课业与心理负
担未见缓解,各种各样的培训班、繁重的课外作业、上扬的学区房价等导致教育内卷愈演愈烈。各校抓管理的同时就有比拼,社会大环境还在关注高考成绩,在全社会要形成唯分数、唯升学论,还要有个过程,像一中四中高琦这样名校,生源爆满,学位紧张,以及房地产抢占先机,引进名校,提高升学率等方式吸引购房者。教育作为杠杆,只有让全社会达成一致共识,才能从根本上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克服短视行为、功利化倾向;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
困惑二:加强联动共同营造改革良好氛围。教育评价改革要想落地,需要全社会共同支持、配合要履职尽责,带动全社会形成科学的选人用人理念;新闻媒体也要加大对科学用人理念和做法的宣传解读,增进社会共识;广大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加强家校合作,形成育人合力。
下一步思路举措和意见建议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充分考虑教育评价改革的艰巨性、长期性。通过社会、学校家庭齐抓共管,逐步提高各级党委和政府科学履行职责水平,完善各校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健全教师潜心育人的评价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办法更加多元。
1.加强学习,共同抓好《总体方案》的贯彻落实 扩大日常学习的范围,不囿限于教育评价方面,增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支部大会、党小组会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学习研讨,5 月底前做到应学尽学、
应训尽训,坚决把中央、省、市《总体方案》精神落到实处。
2.改革学校评价。“破”的是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立”的是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相应提出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一是完善幼儿园评价重点评价幼儿园科学保教、规范办园、安全卫生、队伍建设、克服小学化倾向等情况;二是改进中小学校评价,重点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障学生平等权益、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营造和谐育人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以及学业负担、社会满意度等情况;普通高中主要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情况,突出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开展学生发展指导、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有序推进选课走班、规范招生办学行为等内容。
3.改革教师评价。第一,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破”的是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行为,“立”的是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制度要求,相应提出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强化一线学生工作、推进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5 项任务。第二,突出教育教学实绩。一是强调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二是在幼儿园教师评价方面,强调突出保教实践,把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儿童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的能力作为关键指标。三是在教师评价方面,提出探索建立教师教学述评制度,任课教师每学期须对每个学生进行学业述评。第三,强化一线学生工作。一是明确要求各校校长教师参与学生工作;二是落实教师家访制度,将家校联系情况纳入教师考核;三是完善学校管理干部选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