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老人员是哪五老10篇五老人员是哪五老 延安五老最后岁月: 建国后徐特立请辞“延安五老”,指的是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老人员是哪五老10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五老人员是哪五老
五老最后岁月:建国后徐特立请辞 “延安五老” , 指的是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 林伯渠、徐特立、 谢觉哉、 吴玉章五人。
“延安五老” 这一称谓, 缘自 朱德总司令 1942年写的《游南泥湾》 一诗, 诗中有“轻车出延安, 共载有五老” 等句。
他们的晚年虽然大多受到“文革” 的冲击, 但信念依旧。
徐特立自动申请免职 徐特立是“延安五老” 中最年长的一位。
60 岁生日那天, 毛泽东给他写了一封信, 称徐特立过去、 现在和将来都是自己的先生。
新中国成立后, 徐特立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因年老记忆力减退, 他自 动申请免职。
但是, 他仍关心国事——“大跃进” 时不表赞成, “文革” 开始后又忧心不已。
1966 年国庆节上天安门时, 他守在电梯旁等毛泽东, 想倾诉心中想法, 可惜被突然出现的一群高呼“万岁” 的人隔开。
晚年徐特立还有个特点就是非常“痛” 自己的妻子。
1949 年全国解放后,他将妻子熊立诚接到北京, 从此开始老年夫妻的团聚, 家中有好菜他都要妻子先夹; 家中钢丝床坏了 一边, 自己睡坏的一边妻子睡好的一边。
熊立诚 1960 年去世后, 徐特立把两人的合影一直带在身 边。
1968 年徐特立去世, 享年 92 岁。
吴玉章骨折避过批斗 吴玉章在“延安五老” 中年龄排老二, 新中国成立后, 吴玉章受命创办中国人民大学, 任校长, 一干就是 17 年。
在中国人民大学历次政治运动中, 吴玉章敢于冒风险抵制错误, 力所能及地保护一些同志。
在 1957 年的“反右斗争” 中, 吴玉章竭力主张在划“右派”中不要搞扩大化, 反对在学生中划“右派” 。
“文革” 中, 吴玉章也遭到了 打击迫害, 但他还敢于到批斗郭影秋副校长的大会上去公开保护郭影秋。
吴玉章在 1966 年 10 月底病倒了, 病中听到的是“老走资派” 、 “黑线人物” 的种种诬蔑。
他住在北京东四六条的小院里, 因无人照顾而跌成腿骨骨折。也许是因祸得福吧!
当中国人民大学内的造反派头头想把他揪回人大批斗以彻底清算 17 年教育黑路线时, 国务院通知造反派说他骨折, 这才免过了一场灾祸。1966 年 12 月 12 日, 88 岁的吴玉章患肺炎经抢救无效逝世。
谢觉哉亲审批复免出“冤死鬼”
1949 年新中国成立时, 谢觉哉已过 66 岁, 将近古稀之年, 担任内务部长。1957 年, 谢老因年龄和健康原因, 担心不能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曾亲自 写报告给党中央和国务院, 请求免去任职 8 年的内务部长职务, 但没有被批准。
1959 年 5 月, 谢觉哉受命担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这在人们的视线里, 名高地显, 工作则可松可紧, 适合德高望重的老年人。
有些医生和关心他健康的同志劝他道:
“你的年岁大了, 法院的工作就挂个名算了 。
”
谢觉哉尽管已满 76 岁, 还是满腔热情, 不知疲倦地工作。
他说:
“挂名怎么行啊!
杀人的批复都盖着我谢觉哉的印章, 人杀错了, 那些‘冤死鬼’ 来找我‘算账’ , 我怎么得了呀!
” 逗得大家都笑了。
1971 年 6 月 15 日, 谢觉哉病逝。
林彪折戟董必武赋诗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董必武先后任政务院副总理,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全国政协副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代主席,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担任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 第七至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
在“文革” 中, 董必武遭到林彪、 江青集团迫害, 1968 年不得不迁出中南海, 住在北京六部口附近的一个院子里。
他和朱德、 陈毅等, 被加上可怕的莫须有的罪名:
所谓“另组中国马列共产党” 、 “里通外国” ……1969 年, 董必武被“疏散” 到广州。
终于, 1971 年 9 月 13 日 , 林彪“折戟沉沙” , 覆灭于蒙古温都尔汗。
董必武欣然命笔, 赋诗一首:
盗名欺世小爬虫, 以假乱真变色龙。
日照原形终毕露,岿然牯岭孰能冲。
林伯渠累倒在岗位上 1949 年 10 月 1 日下午 3 时, 新中国在北京举行开国大典,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主持大会, 他以洪亮的声音宣布典礼开始。
他在第一、 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在中共八大上继续当选为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
林伯渠生命的最后时光可用一个字来概括:
忙。
1960 年 5 月, 林伯渠被诊断出严重的心肌梗塞, 却依然埋头工作。
经不住身 边工作人员的反复劝说, 他只得住进医院。
入院前, 他嘱咐秘书代他向中央办公厅请假, 说:
“我去医院住三四天, 最多不超过一个星期就回来。
” 5 月 29 日 , 因病情恶化, 74 岁的林伯渠与世长辞。
(摘编自《红广角》 《百年潮》 )
篇二:五老人员是哪五老
建省 对健 在 的农村老地 下党员、 老游击队员、 老交通员、老接头户和 老苏维埃 区乡干部 生活有补贴, 生病有救助, 让他 们安享晚年。
对 “五老” 的生活补助是从 1
996 年开始的。当时补助的标 准 , 区分生活 困难程度 , 每人每 月分 别给予 8O元 、 5O元 、 3O元 补助。
随着社会经济 的不断发展 ,
省委、 省政府先后 4 次提高了定 补标准, 到 2005 年 1月, 每人每 月定补标准分别提高到 255 元、
1
50 元和 95 元。补助金除厦 门
经济特 区 自行筹措安排外 , 其他 8 个设 区市和 67 个老 区县 ( 市、
区) 均 由省 、 设 区市和县 ( 市 、
区)三级财政按照 7:
2:
1 的比 例分级负担 ,总金额每年 高达 5272 万元。“五老” 的基本生活 有了保障。
2005 年初 ,福建省老区办 和老 促会 在 对 1
5 个县 627 名 福建 “五老" 老有所养 ⋯一~ 量 缪慈麴
“五老”“五老 ”年 住 院 看 病 的 有 274 入 ,占
33% , 入均医疗费 2648 元 , 最多 的超过 2 万元, 负担沉重。
据此 ,
省老促会 以执行会长 许集 美 的
名义, 于 2005 年 4 月 1
5 日给省 委书记卢展工 、省 长黄 小 晶写
信 , 建议对全省现有 约 2 万多名 的革命 “五老” 实行大病医疗救 助 。建议 引起省主 要领 导 的重 视。经过筹划 , 省财政厅 、 民政 厅 、 卫生厅联合发 出通 知 , 决定 在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 作医疗 制度改革 的同时,对革命老”人 员连 同优抚对象实行大 病医疗救助。泉州市政府对 “五 看病情况调查 时发现 ,
平均年龄 84 岁 , 2004 “五 老”元。
由上杭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 限公 司每年捐资 3O万元,成 立 革命 “五老 ” 人 员大病医疗救助 基金。对全县 498 位革命老”人员患病医疗费用凡超过 5000 元 的均 可享受 500 元至
:
5000 元不等的救助。三明市政 府对全市农村革命 “五老” 每人 每年给予医疗补助费 400 元。
地 处闽东欠发达地 区的周宁县, 也 于 2005 年 8 月起 ,每年从县财 政划 出 :5:5:500 元 , 给 “五老 ” 每 人每年补助医疗费 :福建省各级党政部门关心革
命 “五老” 生、 老、 病问题, 并切实 加以解决, 获得广泛好评。口 每人每年补助 医疗 费 500 “五 500 元。
小 城 镇 建 设 激 活, l ~ J - 济
岳堡乡是甘肃省庄浪县北部 的一个乡镇, 与宁夏隆德县接壤,交通便利 , 商贸活动频繁 , 但基础 设施较差。该 乡确立了 “商贸兴 乡”的战略,吸引民间融资 895 万元, 建成了占地 3O亩的农贸市 场,在市场里建成了上宅下店式 的小康屋 72 户 1. 3万平方米 , 吸 引客商前来经商。目前, 该市场形
一 李顺 民 成了大宗农产品收购、蔬菜销售 等商贸活动,日交易额达到6 万 多元, 吸引了宁夏、 四川等地的客 商前来经商。农贸市场不仅解决 了农民的农产品卖难问题,而且 还催生 出一批贩运大户。乡里筹 资 5O多万元, 铺油硬化了小城镇 主干道,在主干道两侧配套铺设 了彩砖 , 安装了高架路灯, 栽植了
悃老 匡 建 缆 2006. 4 风景树。并推出了 “谁建设 , 谁受 益” 的 优惠政策, 吸引致富带头人 在主干道两侧建成上宅下店式小
康屋 6o 多户, 使主干道形成了日
用百货、 服装、 餐饮、 建材等商业
条街。小城镇建设犹如一夜春 雨, 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 产生
了砖瓦生产、 建材预制、 淀粉加工 等2o 多家民营企业。口 一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篇三:五老人员是哪五老
47年7月1 7日至9月1 3日,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在西柏坡召开。会议由中央工委书记刘少奇主持,参加会议的有晋察冀、晋冀鲁豫、冀晋、察哈尔、太行、晋绥、山东、陕甘宁、东北等解放区代表100多位。会议历时两个月,讨论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草案) ,并于10月10日由中共中央在陕北向全国公布实施。根据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写的《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前后》( 中共党史出版社,1988年4月) 一书记载,参加这次会议的100多位代表中有五位特殊人物,那就是曾被人们尊称为“ 延安五老” 的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谢觉哉、徐特立。西柏坡纪念馆“ 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主题陈列“ 全国土地会议” 展厅展出的参会人员名单中,也将“ 延安五老” 列入其中。此外,王聚英主编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12月) 、张志平主编的《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河北教育出版社,1 996年8月) 等著作中,也同样将“ 五老” 列入了与会人员名单中。只有赵福山编写的《红色记忆——西柏坡历史概览》(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7月) 和《历史的丰碑——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华文出版社,2010年5月) ,两本书中列出的参会人员名单与上述展览或者著作不尽相同,而且作者本人在两本书中的说法也不一致。其中《红色记忆》与会人员名单中“ 延安五老” 少了林2014第1期l 《党史博采》万方数据日日口固圃◆ 董必武、徐特立、林伯渠、吴玉章、谢觉哉。伯渠一人,而《历史的丰碑》却说只有董必武和徐特立两人参加了会议,林伯渠、吴玉章、谢觉哉三个人的名字没有了。那么“ 延安五老” 是否都出席了当年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呢?为什么同一事件同一人物出现了不同版本不同说法?是作者的疏忽吗7还是另有原因7笔者带着疑问对“ 延安五老” 是否都出席全国土地会议这一问题进行了电话咨询和相关资料的查阅,结果为“ 延安五老” 中的董必武参加全国土地会议确凿无疑,而徐特立、林伯渠、吴玉章、谢觉哉有没有到会还值得大家再商榷。下面我就目前掌握的情况进行一下个人观点的阐述,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同仁不吝赐教。首先,董必武参加土地会议是众所周知、毋庸置疑的。1 947年3月党中央撤离延安后,在转战陕北途中将中央机关一分为三,董必武和刘少奇、朱德组成的中央工作委员会向华北转移,负责中央委托的日常工作,于同年5月到达西柏坡,并开始着手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的筹备工作。根据《董必武年谱》( 中央文献出版社) 记载:7月17日,董必武出席在西柏坡召开的全国土地会议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8月27日,董必武又在会上作《土地改革后农村生产与负担问题》的报告(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从土地改革后农村生产可能发生的变动和负担问题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这个报告是董老根据土地会议主席团指示,由他负责组织的一个专《党史傅采》l万方数据2014第1期门委员会,先后召开三次委员会讨论研究,形成的一个对土改具有指导意义的重要报告。由此可知,董必武作为中央工委常委、全国土地会议主席团常委,不仅参与了全国土地会议的筹备和组织工作,而且为会议提出了重要的方向性和建设性的指导意见,从而保证了土地会议的顺利进行和圆满结束。除董必武外,中央撤离延安时,徐特立遵照中央指示率领一支文教工作团队伍跟随中央工委来到了晋察冀,住在了距西柏坡几十公里的阜平县温塘村。照理说,徐老当时就在晋察冀,虽说距西柏坡稍远了些,但如果他要来参加土地会议,不论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不成问题。但笔者认为徐老没有参加会议的可能性要大些,理由如下:一是土地会议召开期间,徐老住在距西柏坡几十公里外的阜平县温塘村,主要从事中小学教材的编写和审查工作,没有闲暇参加土地会议。据《徐特立传》( 湖南人民出版社) 记载,徐老到达晋察冀后,住在阜平县的温塘村,领导边区的宣传教育机关,着手接管新解放区大量的中小学校,组织编写和审查新的教材。土地会议召开期间,也正是教材编写的紧要关头。时任中宣部教育研究室文书的于佩秋回忆当时的情景说:“ 为了迎接全国解放,接管全国的教育工作,中央决定在中央宣传部内成立教育研究室,由中宣部副部长徐特立兼任主任,主持研究室的工作。1 947年8月,徐老调阅了晋察冀和山东等老解放区的中小学教材、课本,选调一批优秀的教学人员来做教材编写工作,全室连行政事务工作人员在内,共约30多人。” 根据形势需要,徐老将政治、教育、语言、历史、地理等各个学科的教材编写工作分组安排。因为当年的教育研究室刚刚成立,各个解放区又不统一,徐老工作可谓干头万绪。于佩秋说:“ 因为工作任务很急,直到春节,整个研究室的工作还在热火朝天地进行中,以致春节过完后两天就开始上班了。” 由此可见,徐老在全国土地会议召开期间基本没有离开过阜平。二是截止目前笔者所看到的有关土地会议文献、材料、回忆文章等资料中,都没有发现有徐特立参会的文字记载。徐特立是毛主席最敬爱的老师之一,当年在胡宗南进攻延安的紧急关头,主席还不忘为老师祝寿。而解放战争时期,徐老担任的是中宣部副部长一职,是中共七大的中央委员,在党内享有很高声望,他如果参会应该会有发言的,但发言人员名单中却没有。此外即使徐老不在会上发言,也应该给人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吧。然而,截止目前,就笔者看到的相关资料中没有发现任何有关徐老参会的只言片语,期间笔者也曾专程到中央档案馆查阅过全国土地会议的相关材料,从会议发言情况、日程和住宿安排中,均没有徐老参会的任何记录。那为什么在后来出版的各种书籍和举办的展览中都出现了徐老参会的现象呢?笔者认为可能是人们的一种误判。2010年5月,一名当年曾经战斗活跃在晋察冀抗敌剧社名叫胡可的演员,在《解放军文艺》杂志刊发的《相伴一生》一文中回忆:“ 边区土地会议是晋察冀边区为贯彻党的全国土地会议精神而召开的一
次党代表会议⋯ ⋯ 在会上,聂荣臻、彭真、徐特立、邓颖超等同志先后作了重要讲话。” 胡可记述的边区土地会议是1 947年1 0月3日至9日晋察冀边区为贯彻《中国土地法大纲》而召开的一次边区土地会议,地点就在阜平县的史家寨。徐老的住处温塘村距史家寨不算太远,为他参加晋察冀边区土地会议提供了条件。由此断定,徐老参加的土地会议是晋察冀的土地会议,而并非西柏坡的全国土地会议。既然徐老在晋察冀都有可能没有到会,那么远在陕北或晋西北的林老、吴老、谢老三位就更不可能到会了。而且笔者在《林伯渠传》、《吴玉章年谱》和《谢觉哉日记》中都找到了相应的佐证。尤其是《吴玉章年谱》和《谢觉哉日记》两本书中,几乎关于吴玉章和谢觉哉的每天的活动情况都记录的非常清楚,根本就没有远赴西柏坡参加土地会议的可能,具体情况如下:根据《林伯渠传》记载:林伯渠是1947年3月1 3日率领中共中央西北边区政府机关离开延安,直到1948年5月跟随中共中央到达西柏坡,期间他都在陕北和晋西北之间来回穿梭,主要负责中央的物资供应和后勤保证。书中说到:1 947年6月1 1日,林伯渠由白庙岔转移到绥德县马蹄沟,在这里住了五十天。8月中旬到10月下旬,为了商讨陕甘宁和晋绥两个解放区的财政统一问题,林伯渠东渡黄河到了晋绥解放区。从中不难看出,土地会议召开期间,林伯渠领导陕甘宁政府机关有条不紊地开展着各项工作,尤其是在党中央毛主席留在陕北与国民党周旋转战的日子里,他始终奔波于两个边区之间,指导边区政府配合中央工作,从物资、财力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援,为党中央顺利完成转战陕北提供了充分保障。吴玉章是1 947年3月8日和张友渔等率部分中共驻重庆人员平安返回延安的,9日在参加了党中央召开的欢迎大会后,下午即撤离,转移到达晋西北。也就在转移当天,吴玉章被中央任命为中央法律委员会委员,参加王明、谢觉哉主持的法律委员会工作。22日到达目的地山西临县后甘泉村。本来遵照中央指示,中央法委也要跟随中央工委转移到晋察冀去的,但是经过法委与中央及后委反复磋商后,决定中央法委暂时留在了山西临县后甘泉村,受中央后委的直接领导,谁知这一留就是一年。土地会议召开期间,法律委员会的工作也开展得如火如荼。从吴玉章年谱》( 四J 11人民出版社) 和《谢觉哉◆ 全国土地会议会场。日记》( 人民出版社) 得知:自1947年4月11日中央决定法律委员会留后委起,吴玉章和谢觉哉几乎每天都在参与宪法的起草讨论工作,并且他们将每天的活动都详细地记录了下来。现只摘取其中有阶段代表性的几条:4月12日,听取陈瑾昆报告法律改革意见:4月26日总纲讨论完毕;5月10日讨论宪草第二章完;5月24日讨论第三章完毕;6月1日讨论地方制度章完毕;7月9日讨论宪草毕:7月16日一读宪草;7月侣一19日一读毕:7月29日二读毕;8月16日三读毕:8月底9月初,法委一直在讨论宪法草案的初稿修改⋯ ⋯ 由此可得,吴老和谢老均没有也不可能远赴西柏坡参加土地会议。吴老、谢老虽然没有参加全国土地会议,但是他们时时在关注着土改工作。关于土地改革的讨论会,根据《吴玉章年谱》和《谢觉哉日记》两书记载,吴老和谢老均于1947年6月30日、9月1 0日、1 2日、13日参加过几次。但从前后两天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分析,他们参加的土地改革讨论会显然是晋绥边区的土改会议,而不是西柏坡的全国土地会议。因为文献档案记载,当年从晋西北到西柏坡参加土地会议的晋绥代表团于7月初出发,直到7月29日工委向中央报告各地土地会议代表到达情况时,晋绥也只有赵守攻一人到会,其他五位仍没有到会。如此长时间的远途跋涉,已是古稀之年的吴老和谢老是不可能头天到西柏坡参加土地会议,第二天又赶回山西临县的后甘泉村参加宪法起草工作会议的。综上,“ 延安五老” 中,除董必武参加全国土地会议外,徐特立、林伯渠、吴玉章、谢觉哉在土地会议召开期间均没有到过西柏坡,因此笔者认为,他们四位应该都没有参加过全国土地会议。后来,随着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1 948年3月,中央决定三委合并,所有中央机关均向中央工委所在地西柏坡一带转移,徐老、吴老、谢老、林老也分别跟随有关部门相继到达,有的甚至还多次前往中央驻地,与领袖们促膝谈心,畅谈新中国的建设蓝图。■2014第1期I《党史博采》万方数据
“延安五老”都出席西柏坡全国土地会议了吗?“延安五老”都出席西柏坡全国土地会议了吗?作者:陈丽芬作者单位:刊名:党史博采(纪实版)英文刊名:DANGSHI BOCAI(JISHI BAN)年,卷(期):
引用本文格式:陈丽芬 “延安五老”都出席西柏坡全国土地会议了吗?[期刊论文]-党史博采(纪实版)
2014(1)2014(1)
篇四:五老人员是哪五老
谢 淑 荣 “延安五老” ,指的是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 命家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五人。“延安 五老”这一称谓 ,缘 自朱德总司令 1942 年写的《游南泥 湾》一诗,诗中有“轻车出延安 ,共载有五老”等句。他们的 晚年虽然大多受到“文革”的冲击,但信念依旧。徐 特 立 自动 申请 免 职 一 一 ,|一 一 徐特立是“延安五老”中最年长的一位。60 岁生日那 天,毛泽东给他写了一封信 ,称徐特立过去、现在和将来 都是自己的先生。
新中国成立后,徐特立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因年老 记忆力减退,他 自动申请免职。但是,他仍关心国事—— “ 大跃进”时不表赞成 ,“文革”开始后又忧心不已。1966 年国庆节上天安门时,他守在电梯旁等毛泽东。想倾诉心 中想法,可惜被突然出现的一群高呼“万岁”的人隔开。
始老 妻子 睡坏的一边妻子睡好的一边。熊立诚 1960 年去世后 ,徐特立把两人的合影 一直带在身边。1968年徐特立去世,享 年 92 岁。
吴 玉 章 骨 折 避 过 批 斗 ~ ¨ 一{*《 一 吴玉章在“延安五老” 中年龄排老 二,新中国成立后 ,吴玉章受命创办中 国人民大学,任校长,一干就是 17 年。
在中国人民大学历次政治运动中,吴玉章敢于冒风险抵 制错误,力所能及地保护一些同志。在 1957 年的“反右斗 争” 中,吴玉章竭力主张在划“右派” 中不要搞扩大化 ,反 对在学生中划“右派” 。“文革” 中,吴玉章也遭到了打击迫 害,但他还敢于到批斗郭影秋副校长的大会上去公开保 护郭影秋。
吴玉章在 1966 年 1O月底病倒了,病中听到的是“老 走资派” 、“黑线人物” 的种种诬蔑。他住在北京东四六条 的小院里,因无人照顾而跌成腿骨骨折。也许是因祸得福 吧! 当中国人民大学内的造反派头头想把他揪回人大批 斗以彻底清算 17年教育黑路线时,国务院通知造反派说 他骨折,这才免过了一场灾祸。1966 年 12 月 12 Ft ,88 岁 的吴玉章患肺炎经抢救无效逝世。
谢 觉哉 亲 审批 复 免 出 “ 冤 死 鬼 ” 一 一 》 一 _《 一 晚年徐特立还有个特点就是非常“痛” 自己的妻子。
1949 年新中国成立时,谢觉哉已过66 岁,将近古稀 ⋯ 1..T --目 ;~ ,H"I口 1 :曩 J J Ⅸ列一 u —E ’ ∥、J H J / l —r’ l—L r 万H p o 1 y J, 1一 ’ 聊七 . 十 ¨ 【)c|:用 R 豚 ’ 达命令 :“奋勇前进 ,打过奇穷河! ” 中国军队最远向奇穷河以南推进了 5公里。
3月4日6时50分,中国军队55军、43军等部队组 谅山战役至此结束。中国军队占领此处,再向南已是 名 成突击集群,以猛烈的炮火开路,冒着弥漫天地的浓雾 , 一马平川。如果中国愿意,饮马河内也是指 日可待。越南 沿奇穷河大桥和乘冲锋舟、橡皮舟等分数路抢渡奇穷河。
首都此时已是一片混乱。
越军第3师据守南岸的428、391和文庙等3个高地,进 3月5日,中国政府宣布:“中国边防部队自2月l7 训 行了顽强抵抗。然而大势已去,在优势中国军队的进攻 日起,被迫自卫还击,现已达到预期目的。自1979年3月 坛 下,越军伤亡惨重 ,陷入混乱之 中。至 4 日中午 11 时,3 5 日起 ,中国边防部队开始全部撤回中国境内。” 个高地全被中国军队夺取。越军第 3 师苦战不退 ,结果遭 55 军一战成名,在此次对越作战中歼敌 1.1万余人 , 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主力部队基本被歼 ,谅山彻底陷落, 成为东西二线 9 个军中歼敌最多的部队。● (摘自中华网) 口南宋名将韩世忠用云梯、火炮攻打建州城(今福建建瓯) ,这是世界上使用火炮的最早记载。
21 最后岁月 延安五老|』l的
‘上吊自杀” 的消息为何拖了几周才公布 ⑩R ·特里 尔 一九九一年三月十五 日,江青在北京酒仙桥的住处 高烧不退,因而被送进公安医院。与其他病人一样,江青 要填写住院单。这次,她写的名字是“李润青” 。这再一次 表明她对 自己和毛泽东婚姻的怀念之情。“润”是毛泽东 早年的使用的字 ,“李” 是江青的姓 ,“青” 则是江青的 “青” 。三月十八 日江青高烧退了,体重减了几磅。她被转 到“一套病房”接受住院治疗,病房内有卧室、卫生间和起 居室。医生再次建议给她的咽喉施行手术 ,但她拒绝了, 同时轻蔑地说 :“我就不信你们敢不小心翼翼地对待一位 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在她 日趋虚弱的时候,江青更常常想到毛泽东。她在 枕边保存着毛的手迹 ,衣上别着毛的像章,床头柜上放着 一张江青和毛泽东在中南海晨起散步的照片。每天清 晨 ,当新的一天开始时,她都要背诵毛的诗词或阅读毛 的《选集》。清明节到来的时候,她要求去天安门广场上 的毛泽东纪念堂,同时要求允许李讷带一卷白纸到公安 医院来 ,她可以给毛做一个花圈。但她的这两项要求均 遭到拒 绝。
江青觉得,应该抓紧时间撰写她的回忆录。每天早 上 ,读过毛的书后,她就坐在摆有纸和笔的小桌旁。情绪 高兴时 ,为了修正历史的记录,她还会就 自己正在写作 的手稿题 目征求护士的意见。“ 《毛主席的忠诚战士》怎 么样? ”她问护士,或者:“《献给毛泽东思想的一生》! ” 她还会想到更富有挑战的题目:“ 《打倒修正主义,建立 担心不能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曾亲自写报告给党中央和 国务院,请求免去任职 8 年的内务部长职务 ,但没有被批 准。
1959 年 5 月,谢觉哉受命担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 这在人们的视线里,名高地显 ,工作则可松可紧,适合德 高望重的老年人。有些医生和关心他健康的同志劝他道 :
“ 你的年岁大了,法院的工作就挂个名算了。” 谢觉哉尽管已满 76 岁 ,还是满腔热情 ,不知疲倦地 工作。他说 :“挂名怎么行啊!杀人的批复都盖着我谢觉哉 13 早’ 不 f 日 J" 刀 p ’! 三先 爪,^’3— 丹 F 了呀!”逗得大家都笑了。1971年 6 月 15 日,j 林彪折戟董必武赋诗 名 一 ≥ 冢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董必武 讲 副总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 共和国副主席、代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 坛 委员长;担任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锋 央政治局委员、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
在“文革” 中,董必武遭到林彪、江青集1 ≮ 磐 年不得不迁出中南海,住在北京六部口附=i丘 22 彳殷、 口古代洗澡泛称“沐浴”,洗i 胰等细研 ,加入香料,制成橘子大 里。他和朱德、陈毅等 ,被加上可怕的莫须有的罪名:所谓 “另组中国马列共产党” 、“里通外国” ⋯ ⋯ 1969 年 ,董必 武被 “疏散”到广州 。
终于,1971年 9月 13 日,林彪“折戟沉沙” ,覆灭于蒙 古温都尔汗。董必武欣然命笔,赋诗一首:盗名欺世小爬 虫,以假乱真变色龙。日照原形终毕露,岿然牯岭孰能冲。
林 伯 渠 累 倒 在 岗 位 上 一 、 “ 1949 年 10 月 1日下午 3 时,新中国在北京举行开国 大典,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主持大会 ,他以洪亮的 声音宣布典礼开始。他在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 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在中共八大上继续当 选为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
林伯渠生命的最后时光可用一个字来概括:忙。1960 年 5 月,林伯渠被诊断出严重的心肌梗塞,却依然埋头工 作。经不住身边工作人员的反复劝说 ,他只得住进医院。
入院前,他嘱咐秘书代他向中央办公厅请假 ,说:“我去医 院住三四天,最多不超过一个星期就回来。”5 月 29 日, 因病情恶化,74 岁的林伯渠与世长辞。0 (摘 自《红广角》《百年潮》) 少。源于南朝的“ 澡豆” ,到宋时有质的飞跃。它将皂荚与猪 ”,又称“ 香皂”。
篇五:五老人员是哪五老
炊 丨 档 案G L O B A L MA T U R I T Y 在 中 共 党 内 ,林 伯 渠、 董 必 武 、 吴 玉 章 、 徐 特 立 、 谢 觉 哉 被 称 为“延 安 五 老”。在 性 格、 能 力、工 作 方 式 等 方 面,五 位 老一辈 革 命 家 特 点 非 常 鲜 明。
在 长 期 并 肩 协 作 的 过 程 中, 毛 泽 东 曾 对 他 们 有 过 详 略 不一、 独 到 生 动 的 点 评 。
毛 泽 东 如 何 评 价“延 安 五 老” 文 晚 钟 赞 扬 林 伯 渠:在 历 史 进 程 中 , 你 称 赞 董 必 武:
董 老善 五 律 总 站在 革命 的 最前 线 董 必 武 ,1 8 8 6 年 生, 湖 北 黄 安 林 伯 渠 , 原 名 林 祖 涵 , 湖 南 临 澧 ( 今 红 安 )
人 。毛 泽 东 与 董 必 武 同 为 人,1 8 8 6 年 3 月 2 0 日 生 。
1 9 4 5 年 3 月 2 8 我 国 最 早 的 马 克 思 主 义 者, 有 着 共 同 曰, 中 共 中 央 决定 为 他 举行 祝 寿 活 动, 的 共 产 主 义 理 想 和 信 念, 并 且 矢 志 不 并 致 函 祝 贺 。同曰《 解放 曰 报 》 发 表 了 渝,为 之 奋斗 终 生 。
他 们 相 互 支 持 , 经 毛 泽 东 亲 自 修 改 的 中 共 中 央 为 他 寿 相 互 帮 助,携 手 走 过 5 0 多 个 春 秋 。
从 辰 献 的 祝 词 。
毛 泽 东 在 祝 词 中 称 赞 说:
轰轰 烈 烈 的 大 革 命 开 始, 他 们 就 作 为 “你 是 我 国 革 命 老 战 士 , 自 辛 亥 以 来 , 湖 南、 湖 北 农 民 运 动 的 领 导 核 心, 相 在 历 史 进 程 中, 你 总 站 在 革 命 的 最 前 互 呼 应 。1 9 4 4 年,毛 泽 东 批 准 公开 为 线 。” “中国 人 民 的 解 放 快 要 胜 利 了, 董 必 武 祝 贺 6 0 寿 辰 。
新 中 国 成 立 后 , 你 的 生 日 , 将 是 中 国 人 民 最 欢 喜 的一 董必 武 积 极 投 入 新 中 国 的 建 设 中。
天 。”这 位 老 战 士 , 就 是时 任 陝 甘 宁 边 1 9 7 2 年 2 月 下 旬 ,毛 泽 东 建 议 甴 董 必 区 政 府 主 席 的 林 伯渠 。
武 出 任 国 家 代 理 主 席 。
诗 坛 上, 两 人 结 为 挚 友,毛 泽 东 曾 称 赞‘ ‘董 老 善 五 律- W ^ 赶章 , 瞒 則 3 0 曰 出 生, ■ fc r i 四川 荣 县 人 。"一个 人 做 点 好 事 并 不 ;心 犧一 难 , 难 的 是-辈 子 做 好 事,不 做 坏 ' i:? ̄ 4 ^ 8 事,-贯 地 有 益 于 广 大 群 众 ,一贯 地 义 4' 廳说有 益于 青 年 ’-贯 地 有 益 于 革 命 ,艰 - I S 1 苦 奋 斗 几 十 年如一日,这 才 是 最 难 最 难 的 啊!”这 段 今 人 熟 悉 的 话 语 是 毛 毛 泽 东 和 徐 特 立 。
泽 东 同 志 1 9 4 0 年 1 月 1 5 日 在 中 共 中 央 为 5 0
G L O B A L M A T U R I T Y 档 案 | 这 故 吴 玉 章 同 志 补 办 六 十 寿 辰 庆 祝 会 上 有 断 措 施, 认 为 惩 贪 治 腐 就 必 须 这 样 雷 感 而 发 的 。
毛 泽 东 同 时 指 出 :"我 们 厉 风 行,当 机 立 断 。
圃 的 吴 玉 章 老 同 志 就 是 这 样一个 几 十 年 %—日 的 人 。” > ? m m m 称 赞徐特 立:
坚强 的 老战 士 “延 安 五 老, ,称 谓 来 由 徐 特 立 ,1 8 7 7 年 出 生, 湖 南 长 沙 人 。1 9 1 1年 参 加 辛 亥 革 命 , 被 选 1 9 4 2 年 7 月 1 0 日, 朱 德^徐特 为 湖 南 省 临 时 议 会 副 议 长 。
1 9 3 4 年 立、 谢 觉 哉 、 吴 玉 章 ' 续 范 亭 四 老 他 以 5 7 岁 的 高 龄 参 加 了 中 国 工 农 红 , 军 二 万 五 千 里 长 征,表 现 了 老 英 雄 的 自来 党 中 央 驻 于 延 安 时, 中 央 领 大 无 畏 的 革 命 气 魄 。
新 中 国 建 立 后, 导 和全 体 机 关 干 部 借 此 诗,、将 董 # 任 中 央 人 民 政 府 委 员 会 委 员 。
他 以 古 武、 林 伯 渠、 徐 特 立 、 谢 觉 哉 、 吴 稀 之 龄 朝 气 蓬 勃 地 投 身 于 新 中 函 建 "延 安 5 :
设 中 , 致 力 于 社 会主 义 的 教 育 事 业。
老”、, 即 分=」 称 谓 董 老、 林 老 、 徐 党 中 央 曾 评 价 他“对 自 己 是 学 而 不 厌”,"对 别 人 诲 人 不 倦”,"中 国 《 游 南 泥 湾 》 杰 出 的 革 命 教 育 家’ ’。
毛 泽 东 称 赞 他 是"坚 强 的 老 战 士n,‘‘革 命第-, 战局 虽 》 ’ 休 养 不 可 少 。
工 作 第-, 他 人 第-”。
车出 延 安’ 共 载 有 五 老 。 行 行 卅 里 铺 ,炎 热 颇 烦 躁 。
m s m w L f i m m 远 麵 絲, 雜 姐 表 。
谢 觉 哉, 是 中 国 共 产 党 的 老-辈 无 产 阶 级 革 命 家、 政 治 家 , 杰 眺 花 岭, ■ 群 山 小 。
会 活 动 家 、 麵 人 民 司 法 制 賴 奠 基 多虎 豹 。
者 之-。"为 党 献 身 常 汲 汲,与 民 i 某 +年 初 到 此 ’ 遍 地 m 利 更 孜 孜”, 錄 酸 时 期 人 们 向 谢 4 ?难 找 。 觉 哉 祝 寿 时 赠 送 他 的 诗 句,这 也 是 i 射 觉 哉 革 命一生 最 真 实 的 写 照。1 9 3 3 平川 种 嘉 禾’ 水 田 栽 新 稻 。 年1 1 月, 担 任 苏 维 埃 临 时 中 央 政 雜 书 的 谢 觉 哉 , 来 到 瑞 金 县 检 查 政 府 工 作 。
他 代表 I 作 组 责 令 杨 世 珠 、 兰 丨 励 停 职 检 查,并宣 布 将唐 仁 达 逮 捕法 办 。
结 束 检 查 后,他 立 即 向 毛 泽 东 作 ¥风 拂 面 来’ 有 似 江 南 好 。 了 汇 报 。毛 泽 东 十 分 赞 赏 職 制 果 5 1
篇六:五老人员是哪五老
迎宾南社区五老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迎宾南社区辖区位于中山东路以北、新华东街以南、西起锡林北路、东至呼伦南路;总面积 0.2 平方公里。辖区总户数 1432 户,人口 2845 人,常住人口 2004 人;社区 60 岁以上老年人 481 人,占总人口数的 17%,空巢老人 12 人;社区党支部现有党员 36 名,社区有书记、主任、副书记、副主任各一名,委员 7 名,平均年龄 35 岁。社区“五老”人员,即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老模范、老专家,他们阅历深、见识广,且乐于奉献,是社区的一大“宝”。为充分发挥 “五老”人员余热,社区组织了一支专业的“五老”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五老”人员的经验优势和资源优势,为“五老”人员更好地推进社区事务管理提供平台。一、充分发动,广泛参与
为积极动员五老人员广泛参与到社区社会事务管理中来,社区一是广泛宣传,在主要小区大力开展宣传活动,为五老人员宣传参与社区社会事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日常活动,动员其发挥余热,为社区和谐发展继续贡献自身力量的积极性; 二是入户走访,社区制作“五老”人员情况统计表,对辖区“五老”人员的年龄、住址、原工作单位、专业特长等情况进行详细排查统计,建立了 12 名五老人员的基本信息数据库,全面掌握人员信息。三是邀请参与,为使五老人员切实参与到社区管理中来,社区、社区组织多种活动,主动邀请五老人员亲身参与、亲身感受社区管理,调动其参与社区社会事务管理的积极性。经过努力,目前,社区共有五
2 老人员 13 名,他们均活跃在社区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为构建和谐社区、维护辖区稳定贡献了一份力量。
二、建立机制,组织开展
社区根据五老人员信息数据库统计的基本情况,根据每个人专业特长的不同,将五老人员分别充实到社区管理各个方面。采用“定岗定责、定期座谈”的管理方式,既帮助五老人员开展工作,又加强了对五老人员的定期管理。
定岗定责,发挥余热。根据五老人员专业特长的不同,社区分别组织了老干部调解室,主要由思路清、明事理、辨是非的老干部参与邻里纠纷调解、矛盾纠纷化解,促进邻里和谐;五老宣讲堂,主要组织老老模范、老专家等,通过亲身示范、宣讲、讨论等形式,对不同年龄、职业、层次、爱好的辖区居民、青少年、流动人口等开展全面系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现代文明素养教育,宣讲党的政策、倡导公民道德、弘扬浩然正气。主要组织退休老教师在学生放学后,为学生辅导功课、答疑解惑,以无限的爱心,呵护青少年身心健康,尽力为他们创造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和环境,尤其是对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给予更多的关爱。除此之外,社区还组织了五老义务巡逻队,让五老人员在参与社区管理的同时,能够愉悦身心。
定期座谈,互评共进。在使五老人员参与社区社会事务管理的同时,社区采用定期座谈的方式,每月定期召开五老人员座谈会,一方面由五老人员介绍本月工作情况、自身工作感受,同时由五老人员之间相互评价、相互改进,另一方面社区对本月五老人员工作开展情况
3 进行简单点评,并由五老人员对社区、社区工作进行考评、献言献策。这样,既加强了社区对五老人员的管理,又使其为社区、社区的发展出谋划策、建言献策,最终达到了互评共进的目的。
三、活动开展,缤彩纷呈
(一)文艺活动开展,缤彩纷呈。社区把每月 30 号定为党员活动日,老党员结合自身爱好特长与居民一起学习电脑知识、读书看报、下棋、娱乐,举办健康知识讲座、棋艺竞赛、庆七一文艺演出、艺术作品展、表彰优秀党员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受到了五老人员和辖区居民的普遍欢迎。
(二)关爱青少年活动,缤彩纷呈。一是社区建立“五老心理咨询室”服务社区矫正对象。邀请退休的老模范、老专家义务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二是开设“青护园”引导未成年人。对单亲、失学等重点青少年,组织“五老”与他们结对开展“一帮一、二帮一、“老少共建”等活动,倾注爱心;“五老”人员为单亲家庭孩子进行校外辅导,在捐资助学活动中,通过开展“手拉手结对互助”活动,动员“五老”人员、企业老板、知名人士和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关爱留守儿童、孤残儿童、困难儿童,让他们在关爱中健康成长。
(三)关注民生活动,缤彩纷呈。
一是组织小区五老人员在居民上班后的重点时段进行巡逻,共同维护小区治安; 二是组织五老人员进行政策宣讲,以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重
4 要思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中央有关文件为主要内容,同时,采取课堂讲课、录相教学、讨论交流、参观学习、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广泛普及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为内容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三是进行矛盾纠纷调解,五老人员充分发挥自身年龄、经验优势,和在辖区的威望,积极帮助辖区居民调解邻里纠纷。自社区组织五老人员参与社区社会事务管理以来,共为辖区居民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0 多人次,组织各类讲座、宣传活动 10 多次。
迎宾南社区 2014 年 12 月 8 日
篇七:五老人员是哪五老
ldquo;五老”讲好党的百年故事 ——各级关工委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发挥“五老”作用服务引导青少年“我要终生与红领巾同行,终生当志愿辅导员。”俞明德一生只干了这一件事。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少先队辅导员,受到过毛泽东、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一干就是 70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中国关工委实施传承红色基因工程,地方关工委依托当地丰富的党史资源,线上线下结合,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百年故事”“百年潮涌·红船精神薪火相传”“从石库门再出发”等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宣传教育,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
退而不休,为党史教育再添薪火
近 20 年来,300 余场宣讲,场场脱稿,近 8 万听众见证了他的坚持和努力。“生命不息,宣讲不止。”今年 80 岁的老党员陈奎明,常用这句话总结自己的退休生活。2002 年,从小学校长岗位上退休后,陈奎明就成为厦门市湖里区关工委宣讲报告团的志愿者。
从党的方针政策到党史国史学习教育、从城市历史文化到身边好人好事……陈奎明走进社区、学校,把党的声音、社会的正能量传递给更多的人。为了让宣讲更生动、更贴近生活,陈奎明给自己提了一个要求——全文背诵,脱稿演讲。“除了吃饭、睡觉、做家务,其余时间我就在准备讲稿。”在街道、学校都有了陈奎明的“粉丝”,他也成为一名党史教育的“网红”。
全国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网红”,78 岁的退休干部徐金石就是其中一个,他和孩子们一起大声朗诵他自编的《四字歌》:“缅怀历史,不忘初心。五星红旗,鲜血染成。无数先烈,为国捐躯……”在社区、学校、团场连队,经常可以看到这位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声如洪钟的老人站在孩子们中间,宣讲红色故事、教唱红色歌谣,这样的红色教育徐金石已经坚持了 10 多年。
从学校到社区,从企业到农村,“五老”用“星星之火”照亮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之路。60 多年深藏功与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的老英雄张富清,“百尺竿头从头越,不忘初心再前进”的全国最美“五老”曹凯,“一首战歌唱初心,关工路上献晚情”的老战士薛世浩,“将讲党史当成重要使命坚持到底”的老党员干部关英才……他们都以鲜活的事实、精彩的人生清楚地告诉人们,只要理想之火不熄,信仰之火不灭,就不会忘记初心。
教育者先受教育。各级关工委高度重视关工委报告团、宣讲团党史学习教育培训。四川省关工委举办宣讲团党史学习教育培训班,组织 100 多名省、市(州)关工委宣讲团骨干参加培训,省关工委副主任、省关工委宣讲团团长唐朝纪带头作《学党史坚定理想信念,跟党走培育时代新人》报告。
近 5 年,教育部关工委创新推出“院士回母校”“杰出老校友回母校”“大国工匠进校园”“读懂中国”等活动,累计 2300余万名青少年受益。院士与工程师通过回顾自己在学校的时光与人生阅历,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讲述党史国史、大国精神,这种面对面的交流促使广大青少年更深入地了解党的历史,在红色基因、红色文化中汲取前进的力量。
搭建平台,让红色基因有迹可循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每年都会迎来一批又一批的青少年前来瞻仰。在新一代青少年中,井冈山的故事继续传唱,历久弥新;井冈山的精神注入血液,砥砺前行。
宣讲,让红色文化有史可讲、有事可说;平台的建设,则让红色基因有址可寻、有物可看。2018 年以来,全国各级关工委先后建立各级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 21310 个,中国关工委命名了四批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共计 214 个。其中,既有南湖革命纪念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延安革命纪念馆等革命时期的纪念地,也有雷锋纪念馆、大寨展览馆、北大荒
开发建设纪念馆等建设、改革时期的纪念地。这些党史国史教育基地,是一个个红色基因的播种机,不断把红色精神、红色文化、红色传统注入广大青少年的血脉、融入广大青少年的灵魂。
书籍,让红色文化滋养更多的青少年。各地关工委充分挖掘本地红色资源,整理编写青少年党史国史教育读本 4319 种,连续 23 年开展“中华魂”读书活动。结合地方史为广大青少年讲党和国家的发展历程和革命传统,讲家乡的历史巨变,讲英模先烈奋斗事迹,老同志们用参加革命、建设、改革的亲身经历,具体生动地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自己从哪儿来,就要到哪里去。”薛世浩退休前是安溪县文化局局长,年轻的时候参与过解放福州和厦门的战斗,“党把事业交给了我们,我们也要把精神财富交给我们的后人。”他编写《红色安溪》《道德教育故事选》,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讲好安溪故事,提供了很好的素材。2017 年,薛世浩还主导拍摄《寻莫耶故里 颂红色安溪》宣传片。这些教育读本帮助青少年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创新形式,打造更走心的“青春版教案”
66 万块积木,拼成 18 米长的“党史教育”画卷。在武汉市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近百名青少年儿童、大专院校学生、企业家等共同参加“携手共搭积木 拼出党的辉煌”像素画拼搭活动,重现建党百年历程。画卷的图案,涵盖了多个历史阶段。
“拼图时,我想起了我的家乡。”空军定向培养生杨阳是甘肃平凉人,从小就听爷爷讲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2019年来武汉上学后,他第一个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得知戍边英雄的事迹后,我希望未来也能有机会去为祖国守边疆。”此次活动将科技、艺术等元素与党史教育相融合,让大人小孩齐动手,乐在其中、学在其中。18 米像素积木画拼好后,装订上墙,成为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新网红打卡地。
与此同时,中国关工委组织开展“五老弘扬好家教好家风”主题活动,全国各地关工委组织开展“五老为家庭教育做榜样”“五老带头晒家风家训”等丰富多彩的家风故事宣讲,中国关工委面向全国广大“五老”和青少年开展了“我的家训”主题征文活动,共收到来自全国 30 个省市及有关单位推荐的 3000 多篇优秀稿件和作品。《邓发家书》《聂荣臻家书》……一封封家书,一段段历史,家书成为革命战场和家乡亲人之间唯一的联系。如今,战火远去,家书仍在,它将成为历史永远的见证。
如今大多数青少年都是在互联网中成长起来的一代,用网络形式传承红色基因也成为时代特殊的印记。江苏少年网开展“我为国旗点个赞”网络寄语活动,点击量近 1500 万;辽宁丹东市拍摄雷锋影像视频,利用微信、微博等平台推送“雷锋故事会”,收视达 12 万人。
(记者
俞海 萍
通讯员
王岚芳)
(2021 年)
篇八:五老人员是哪五老
M
e 。
m
o
r |
y 。
。
.
一
。
。
‘‘ 延 安五老 ’’ 的最后 岁月
口 叶 子 ‘ ‘ 延安五老” ,指 的是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 家董必武、 林伯渠、 徐特立 、 谢觉哉 、 吴玉章 5人 。“延 安五老” 这一称谓 ,缘 自 朱德总司令 1942 年写的 《 游南 泥湾 》一诗,诗 中有 “轻车出延安 ,共载有五老 ” 等句。
诗传开后 ,“延安五老” 便在中央领导和全体机关干部 中
叫响了。“五老” 其实当时并不老,也就五六十岁 ,但资 格 “老” ——或是同盟会会员 , 参加过辛亥革命和中华民 国的创立 ,或是我党的创建者和早期党员。上世纪六七十 年代 ,“延安五老” 相继辞世。在生命 的最后岁月,5 位 老人晚节弥坚, 为党 、 为国家和人民殚精竭虑 、 鞠躬尽瘁 ,
奉献 出全部智慧和力量。
徐特立 :
亲密战友朱德称他 “老怪物” 徐特立是 “延安五老 ” 中最年长的一位 ,1877 年 2 月 1 日出生 于湖南长 沙。60 岁生 日那天,毛泽东给他写了一封后被 广为传颂的信,称徐老过去、现在 和将来都是 自己的先生。徐老的亲 密战友朱德也给他写了一封信 , 说:
“毕竟你是一个老怪物,一直跑 到 了共产主义的营垒来 , 做 了一个无 产阶级革命的老战士 , 你才算是死 心塌地的做了下去。
” 这位 1911年参加过辛亥革命 的 “老怪物”,“跑” 到 “共产主义 的营垒” 时间很特别 :
1927 年 4 月。
时值国民党右派公开叛变革命 ,大 开杀戒。徐特立不怕杀头,毅然加 入 中国共产党,并于同年 8 月参加 了南 昌起义。1 931 年 l1月 ,当选 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 会 委员。1934 年参 加长征 ,以 57 岁 “高龄” 成为红军中年纪最大的 男性。新 中国成立后 , 任 中央人民 政府委员会委员。
70 岁 时,徐特立 为 自己制定 了一个 20 年学 习和工作计划。为 落实这个计划 ,他积极锻炼身体,精神抖擞地迈过了 90 岁门槛 ,享年 91岁。有人 问他健康长寿的秘诀,他哈哈 大笑道 :
“这没有什么灵丹妙药 ,我的身体是靠 ‘ 斗 ’ 出 来的,跟阶级敌人斗,也跟大 自然斗 ! 干革命 没有好身 体是不成的。
’ 如果不是 “文化大革命” 疾风骤雨的摧残 ,
这位老人也许还能 “斗” 得更长久一些。
徐特立老人最关心两件事,一是保持党的优 良作风 ,
特别强调 “实事求是 ,不 自以为是”。二是发展社会主义 教育事业。因贡献突出,徐老被誉为 “中国杰出的革命教 育家”。
年近九旬的徐特立精神矍铄 ,坚持参加中共中央召开 的每一次会议 ,每天工作 、学习,忙得不亦乐乎。但毕竟 是耄耋老人 ,记忆力渐差。为了记牢一些东西 ,他把有关 内容用大字抄录下来 ,贴在办公室的墙上 ,一有空儿便默 默i 己 诵 “文革” 爆发后 ,有人在徐老 寓所 附近装 了几个高音喇叭,昼 夜 咆哮,今 天叫嚣打倒这个 ,明 天高 喊揪 出那个 ,致使一 向开朗 的徐老变得焦虑不安。喇叭一响 ,
他便怒气冲冲地用手杖指着窗外 ,
让家人赶 紧把窗 口关严实。他常 自言 自语道 :
“奇怪,怎么都变成 敌人 了? 怎么个变 的呢? 不,我 不信 , 我想不通 ! ” 身边有 人提起 林彪,徐老轻 蔑一笑 ,说 :
“哼,这是个老病号 ,
成年 养病 ,不工作,现在倒 当了
接班人了! ” 家人一听非常紧张 ,
连忙阻止他说 :
“外头有人这么说 ,
被打成反革命 了! ” 徐老愤然道 :
“我都活 90 岁了, 还怕当反革命? ” 有一次 ,徐老和谢觉哉 同在 家医院住 院, . 发现有一 间大房 子的墙 上贴有毛泽东 的头像,下 面是 一个很 大的 “忠” 字 ,人们 每天都 在 “ 忠 ” 字下面 早请示 、
晚汇报。谢 老不解地 对徐老说 :
1936 年,毛泽东与他青年时期的老师徐特立在 保安。
·72 · 新华月报 · 20 11年10月 · 上 一
M emory “这不是把毛主席 当成神一样供起来吗? ” 徐老连连点头,
神色凝重地说 :
“毛主席是中国人 民的导师 ,也是中国人 民的学生啊! ” 徐老很想找个机会 向毛泽东倾~ YFX, /“文革 ” 的疑惑,
但一直未能如愿。1966 年国庆节检阅,徐老上了天安门城 楼。他下决心借此机会和毛泽东说几句心里话。检阅尚未 结束,他已守候在毛泽东必经的一间屋子里。毛泽东终于 走过来了,但身边围了一大群人 ,徐老没能挤上去,只能 远远地向毛泽东挥了挥手,没想到这竟是最后的挥别。
1968 年 11月 ,徐老病重 ,生命垂危。周恩来等党和 国家领导人前往探视。弥留之际,徐老作出了一个决定 :
把多年积蓄交给组织。他对孩子们说 :
“你们应该继承的 不是我的财产,而要继承老一辈的革命精神。
” 吴玉章 :
骨折住院避过了 “彻底清算” 吴玉章在 “延安五老” 中年龄排老二 ,1878年 12 月 30 日出生于四川省荣县 ,参加过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 创立。1 925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担任过延安鲁迅艺术学 院院长 、延安 大学校长。新中国成立后,受命创办中国 人民大学 ,任校长,一干就是 1 7 年。
吴玉章校长十分爱惜人才 ,总是想方设法保护身边 的知识分子。1955 年 ,建国前参加革命的人 民大学马列 主义教研室负责人谢某被打成 “胡风反革命集团” 骨干 分子。吴玉章获悉公安部要逮捕谢某的消息后 , 十分焦急,
亲 自找到早年的学生 、时任公安部部长的罗瑞卿 , 说 :
“这 个人 的情况我 了解,人民大学有责任查清他 的问题 ,是 不是查清之后再考虑要不要捕人? ” 有一天 ,公安部突然来 了一辆车 ,从车上下来一个 人,命谢某随他上车。谢某 t l,中忐忑不安 ,心想这下肯 定是去蹲监狱了! 他一路 留意窗外飞驰的景物 ,发现车 子竟然开到了吴玉章校长的住宅前。车子停稳后 ,他被 带进了吴老住宅的东厢房。原来, 公安部尊重吴老的意见,
让谢某住进吴老家接受 “ 审查” ,每月工资照发。半年后 ,
谢某被转移到人民大学宿舍继续接受 “审查”。1 960 年 ,
谢某终究没能躲过牢狱之灾 ,被公安部送进 了秦城监狱。
吴玉章虽然没 能把谢某保下来 ,但关键 时刻挺身而 出。
使他少受几年牢狱之苦,在特殊 的政治环境中确实需要 很大的勇气。
人 民大学中国革命教研室主任 、历史学家李某 ,1956 年被高教部调去编写教材。1957 年反右开始后 ,他突然 听到一个让他魂飞魄散的消息 :
北京市委某内部刊物称 ,
李某让右派分子参加其擅 自召开的校务委员会 ,引起广 大群众强烈不满。
为了洗清 “罪名”, 李某连忙写了一封要求更正的信 ,
准备送交那个内部刊物登载。发信前 ,他想起一 向关心 爱护 自己的吴老,便带着信和刊物急匆匆地赶 到了吴老 的家中。
j一李某小心翼翼地问吴老 :
“您看我的信可 以发吗? ” 吴老缓缓地说出一句话 :“他们就是要你跳嘛! ” 之后便 不再开 口。李某悻悻地离开,耳边却 回响着吴老说的那 句话。他反复揣摩后 ,豁然开朗 :
这封信不能发! 当天夜晚,吴老又把李某 叫去 ,也只说了一句话 :
“反 右派是毛主席决定的嘛,你怎能不参加呢? ” 李某立即离开高教部,回校参加反右派运动,从而 幸运地避过 了一场灭顶之灾 。事后李某说,是吴老的一 句话救了他。
“文革” 爆发后 ,吴玉章被斥为 “老走资派”、“黑线 人物”,接连受到冲击和迫害,心情十分压抑,1966 年 10 月病倒 了
有道是 “祸不单行 ”, 病中的吴老突然跌 了一跤 ,
导致腿骨骨折。周恩来得悉情况后亲 自过问,安排 吴老 及时住进医院治疗。
而恰在此时 ,造反派正气势汹汹地准备把吴老揪 回
学校批斗 ,彻底清算他的 “罪行 ”。国务院通知造反派 :
吴玉章腿骨骨折 ,周恩来总理已安排他住院治疗。造反 派无奈 ,只得暂时作罢。
骨折 尚未痊愈 ,88 岁的吴老又患上 了肺炎 ,1966 年 1 2 月 l2 日经抢救无效逝世。
j 谢觉哉 :
用病残之躯 日夜守护 日记本 谢觉哉 1884 年 5 月出生于湖南宁乡。1925 年加入中 国共产党,1933 年在中央苏区任 内务部长 ,主持起草 了
中国红色革命政权最早 的 《 劳动法 》 、 《 土地法 》等法令 和条例。1934 年参加长征。新中国成立后 , 任内务部部长 、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 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1963 年 4 月 ,时任最 高人民法院院长的谢觉哉从扬 州视察 回京不久,突发中风 ,口不能语,右手右腿不能 动弹。经 9 个多月的治疗和锻炼 ,才勉强能走几步。1 964 年底 ,80 岁的谢老 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 。
在 “文革” 中,谢觉哉与其他老革命一样 ,不可避 免地受到冲击。林彪 、“四人帮” 整谢老 ,从翻旧账入手。
他们指责谢老在司法方面右倾 ,在法院推行修正主义路 线 ,还 收集谢老历年发表 的诗文 ,罗列出三大罪名 :
一 是 《 浏 阳遇险记 》一文丑化毛主席 的光辉形象 ; 二是某 篇文章反对毛主席 的革命路线 ; 三是写旧体诗吟咏风花 雪月 ,贩卖封资修货色。
《 浏 阳遇险记 》一文写的是 1927 年毛泽东 以中央特 派员身份 ,到铜鼓领导驻军起义 ,在浏阳被团防军逮捕 后脱险的故事。文 中有毛泽东被捕后 ,把钱悄悄塞到民
团士兵手里而得 以逃脱 的细节。
谢老为何要写这篇文章? 那还是在延安的时候 ,有一次谢老与毛泽东聊天 ,毛泽 东兴致很高, 说了这个经历。谢老说, 这个故事很有趣啊 ,
你写出来嘛 ! 毛泽东笑道 :
你来写吧。后来谢老真的就 把这个故事写出来 ,刊登在 《 北京晚报》上。
身边工作人员得知 “四人帮” 正在 网罗谢老的罪名 ,
÷ ,
#
新华月报 · 2 011年 10月 · 上 · 7 3
一生光明正大 ,可以敞开心扉给人看 ,写什么信! ” 有一天 ,造反派闯入谢老家,命谢老写材料证明兰 州地下党是 “红旗党” ,地下党员都是特务 。谢老冷眼看 着他们说 :
“我瘫痪 了,哪能写材料? 这样吧,我说,你 们记 , 记完,我用左手签字。
” 造反派以为目的就要得逞,
赶紧找来纸和笔做记 录。只听到谢老一字一句地说 :
“兰 州地下党组织不是反革命组织 ,是我们共产党。那批地下 党员不是什么特务,是我们党的好党员。
” 又有一次,一伙造反派要求谢老证明贺龙是土匪,谢 老故作惊讶道 :
“只有国民党才说贺龙是土匪啊! ” 得知许多老战友被打倒,家属受到株连 ,谢觉哉义 愤填膺 ,说 :
“封建社会的东西,怎么可以在新社会里重 现呢? ” “随便抓人 、关人 ,不遵守法律 ,这都是些什么 人搞的? 太不像话 了! ” 住院治疗时,他经常看到病人和院领导被拉出去批 斗,便说 :
“为什么不执行 ‘要文斗,不要武斗 ’ 的指示? 医院还是应该坚持救死扶伤 ,发扬人道主义! ” 谢老从 1919 年起坚持写 日记,几十年如一 日。在战 火纷飞的年代 ,他视如珍宝的日记本丢失了一部分 , 但陕 北之后写的基本得以保存 。他的 日 记记录了我党我军波澜 壮阔的斗争历程和重大事件,当中还有与毛泽东的书信往 来,有周恩来及其他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是一份弥足珍 贵的历史资料。
“文革” 爆发后 ,谢老为保证 日记本的安全,让夫人 王定 国把 日记本转移出去,交给一个可靠的老太太保管。
不久老太太病危,王定国只好将 日 记本拎回家 。放在哪里 安全呢? 谢老和夫人一筹莫展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发 现王定国房间里那张破旧的长沙发是空心的,于是俩人悄 悄地把 日记本塞进去 , 把盖子盖上,用钉子把四周钉死 。
1 969 年 2 月 6 日,王定国在参加一个会议 时突然被 宣布为 “叛徒” , 关进了 “学习班”。夫人有家不能回,谢 老只得担负起看护日记的 “重任”。
他艰难地挪移双腿来 到夫人的房间,
爬上那条旧沙发 ,日夜躺在上面不挪步。
* l ‰ ∞
% % 1 I#。
.
*_
跟随了他几十年的警卫秘书高世文觉得奇怪,劝他说 :
“ 这 个屋子好久不住人了,太阴凉,还是别在这里睡了,况且 定国大姐又不在。
”谢老说 :
“正是她不在, 我才要在这里 ! ” 谢老身体衰弱 ,十分需要人照料。但就在此时,他身 边的工作人员时常被叫去开会 、 学习, 炊事员也被撤走了。
无奈之下 ,谢老艰难地用左手给周恩来写信,报告了有关 情况。信写好后,他拖着偏瘫的身子,坐车把信送到中南 海收发室。3 天后 ,总理收到来信,立 即命令有关部门 :
定要把王定国放 回家 ! 王定国回到家时,谢老正孤独地躺在 旧沙发上。王定 国在谢老身旁坐下 ,用手抚摸沙发 ,谢老会意 ,连忙小声 告诉她说 :
“在 ! 还在! ” 1 971年 6 月 1 4 日, 谢老病情突然恶化 , 次 日 与世长辞。
林彪 、“四人帮”、康生刻意封锁消息,下达了不准向遗体 告别 、不准开追悼会 、不准吊唁等禁令 。
获悉谢老病逝的噩耗 ,周恩来心情异常沉重。他顶住 压力 ,果断地作出指示 :
要举行告别仪式! 要发消息 ! 要 登照片! 朱德从报上看到谢老病逝的消息 ,生气地说 :
“谢老 死了,为什么不告诉我呀? ” 他用手杖把地面敲得咚咚作 响 :
“这是什么世道啊! ” 一董必武 :
在遗言中提醒 “党内还有绊脚石” 董必武在 “延安五老” 中年龄排老四, 是五人中最后 去世的一位。
董老 1 88 6 年 3月 5 日出生于湖北黄安 ( 今红安 ) 县。
1 911年参加辛亥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 920年秋在 武汉建立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 7 月参加党的一大 ,1 934 年 1 0 月参加长征。建国后 ,历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中华 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 代主席等职。是七、八、九届 中央政治 局委员,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文革” 十年动乱,他经历 了其中的9年 , 抗争了9年, 并竭尽全力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
1966 年 “文革 ” 爆发 ,时任国家副主席 的董老已过 80 岁。在承担一些国务活动的同时 ,他还醉心于一件事 :
南下北上推动植树造林 。
随着 “文革” 的全 面展开,全国出现动乱。1966 年 11月 12 日,董老...
篇九:五老人员是哪五老
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发挥“ 五老” 作用情况的调研报告少年强则国家强,青少年教育工作事关国家的未来,也直接关系到当前社会和经济和谐发展的稳定。关工委是以离退休老同志为主体、党政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以关心、教育、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为目的的群众性工作组织,是党和政府教育青少年的参谋和助手、联系青少年的桥梁和纽带。近年来,我市以各级关工委为平台积极组织广大“五老”全面参与关心教育青少年工作,为促进全市青少年健康成长做出了有益探索。
一、“五老”发挥作用的基本做法 1. 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让“ 五老” 发挥作用有平台。严格按照省委办发〔XX〕X 号和〔XX〕X 号两个文件精神,不断健全完善基层关工组织网络,调整和优化关心下一代工作队伍。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全市关心下—代工作的意见》(X 办发〔X〕X 号),及时调整充实了市关工委成员单位,县(区)结合县乡集中
换届健全配强了组织机构和领导班子。目前,全市 X 个乡镇、X 个街道办事处,X 个行政村、X 个社区全部建立关工委组织,“五老”队伍壮大至 X 人,其中市县两级关工委的常务副主任均由“五老”人员担任。
2. 积极完善工作机制,让“ 五老” 发挥作用有 依据。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市关工委工作得到了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关工委活动经费被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市财政列支专项经费达到 X 万元,县(区)活动经费均达到 4 万元。全市各级关工委通过成员单位工作会议建立健全了关工委议事决策规则、“五老”例行学习和开展活动等工作制度,制定了《XX 市关工委及成员单位职责》、《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量化考核办法》,明确了关工委、办公室及成员单位职责,建全了责任目标考核体系,做到了活动有计划、有安排、有记录、有总结,有力推动了“五老”发挥作用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
3. 大力开展主 题活动,让“ 五老” 发挥作用有载体。一是组织“五老”全面开展红色传承教育。全市各级关工委组织“五老”,深入乡镇、机关、学校、社区,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为内容的主题活动 X 场(次),受教育青少年达 X 万人(次)。市关工委与市文广局、市总工会等部门联合举办了“老少共画中国梦”书画作品展,共收
集各类“五老”人员的书画作品 X 幅,公开展出 X 幅,并编印《老少共画中国梦》书画作品集 X 册捐赠给青少年,受到了省关工委的高度评价。联合市教育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以“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为主题的征文活动,邀请 X名教育系统的“五老”担任评委,最终选出一等奖 X 篇、二等奖 X 篇、三等奖 X 篇予以表彰,有效引导了青少年对红色基因的孕育发展、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的学习了解。同时,崆峒区组织“五老”在城区多所学校开展《中国共产党在 XX 的早期活动及建立》主题宣讲,并向区直各中学印发讲稿 X 多册,社会反响良好。二是组织“五老”积极参与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结合“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活动,组织广大“五老”全力参与“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零犯罪学校”等创建活动。全市各级关工委组织司法系统的“五老”人员累计深入学校、社区、企业等作法治教育报告 X 场(次),受教育青少年达X 多万人(次)。全市共有 X 名离退休干部加入“五老”网吧监督员队伍,加大对“黑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的巡查力度,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庄浪县“五老”人员还自发组建法制文艺宣传队,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法制教育融入到文化宣传中去。三是组织“五老”关爱帮扶贫困青少年群体。全市广大“五老”把对贫困青少年的关爱帮扶作为自己的重要工作之一,动员社会捐款或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尽心开展帮困助学活动。近几年累
计捐助资金 X 多万元,向 X 多名留守儿童送去价值 X 万元的教学用具、学习用品、体育器材等。为解决困难家庭子女就学问题,市总工会还组织“五老”持续开展金秋助学活动,累计发放救助资金X万元,帮助X名学生圆了大学梦。同时,一些有技术的“五老”人员还注重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方式为贫困青年传经验、讲技术,如 XX 县部分“五老”人员在高平镇 X 亩青年花卉实验基地的基础上,创建青年科技示范园,现场教学,实地帮扶,走出了产业发展带动技能培训的实践道路。
4. 坚持典型示范引领,让“ 五老” 发挥作用有方向。全市各级关工委从关爱工作实际出发,深入挖掘、大力宣传典型,培树了一批富有影响力的先进典型,先后有 38 名“五老”人员受到中、省关工委的表彰奖励。XX 县北街社区依托“五老”人员创办的“家长学校”,开展家长培训 X 期,培训家长 X 人次,被省关工委评为甘肃省关工系统先进基层典型。崆峒区“五老”XX 同志亲自拟定《致崆峒区离退休老干部的倡议书》,动员 X 名离退休人员加入“五老”队伍,他还亲自撰写报告讲稿 5 万字,筹集帮扶资金 X 万元,协助创建农村留守儿童之家 X 所,被省关工委树立为“五老”典型,并授予“全省关工委突出贡献奖”。
二、“五老”发挥作用面临的困境
随着“五老”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不断深入,作用发挥的不断提升,广大“五老”发挥余热的热情也不断高涨。但我们在组织广大“五老”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过程中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 五老” 人员的组织发动越来越困难。部分离退休干部受传统观念约束,觉得退休了就应该好好休息,不愿意再加入“五老”队伍;部分“五老”因子女原因长居外地,或者帮助子女照顾孩子,没有办法没有精力更多地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还有部分“五老”家庭全靠一个人退休金生活,家庭生活比较困难,也制约了他们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积极性。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没有科学的关心下一代工作机制和激励保障制度。
二是“ 五老” 对青少年教育的工作方法创新难。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当今的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大量负面信息充斥网络,不少青少年已习惯用智能手机、QQ、微博、微信、飞信等方式接受外界信息,而广大“五老”主要擅长通过作报告、办专栏、点对点谈心开导等传统方式开展工作,对使用电脑、网络、微博等现代传媒手段却不是很熟悉,无法很好地适应互联网条件下的青少年教育工作。
三是“ 五老” 参与城乡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力量不平衡。目前大部分“五老”人员居住在城区内,而居住在农村的“五老”
人员很少或基本没有。再加之“五老”人员的年龄都偏大,身体状况也不支持他们频繁的离开城区到农村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导致最需要倾斜力量去帮助的留守儿童和贫困青少年很少受到广大“五老”的教育关爱。
三、发挥“五老”作用的几点建议 一是主动引导广大“ 五老” 参与和支持关心下一代工作。广大“五老”给予的关心支持,是推进关心下一代工作健康发展并取得成效的有力保证。为了吸纳更多的老同志主动参与到“五老”队伍中来,必须制定更加具体的关于“五老”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通过组织(领导)动员、精神鼓励、物质激励、定期慰问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关工委对“五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其次,需要进一步提高老同志生活待遇,完善特殊困难老同志帮扶机制,提高帮扶标准,解除老同志的后顾之忧。
二是加强老同志的思想政治工作。针对部分老同志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我们应充分发挥离退休党支部在思想引领方面的作用,帮助他们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政治理论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及时向他们通报重大工作情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观念,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提高其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主动性。
三是建立城乡“ 五老” 人员共享机制。我们要根据“五老”人员的年龄、身体情况、特长等要素,建立基本信息库。在坚持自愿量力,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动员年龄较轻、身体较好的“五老”人员参与留守儿童和贫困青少年的关爱工作,并积极为这些“五老”做好交通后勤、身心照顾等保障工作。
四是注重长效机制建设。各级关工委要及时争取党委、政府的全力支持,逐步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听取工作汇报、关工委议事决策、财政支持、关怀帮扶青少年、“五老”学习制度、定期慰问“五老”制度等。特别是要注重“五老”人员日常学习制度的建设,因为时代在飞速发展,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真正把握住中心和大局,做到与时代同步,与青少年同心,与改革开放同进。
篇十:五老人员是哪五老
“五老 ”,是 老干部 、老战 士 、老 专 家 、老教 师、老 劳模 的 总称 ,其 实不仅 是“五 种”老 人 , 而是代表着千百万从事关心下 一代工作的银发大军。“五老”,这支雄壮 队伍 中的 同志,是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关 心下一代的带头人。随着具有中 国特 色社会 主 义建设的 深入发 展,本应该静享清福的“五老”们 放弃晚年的休 闲,投入关心下一 代工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引领青少年,为加强和改进未 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下一 代健 康成 长贡献力量。
每位“五老”都是一首歌,表 达了老一代甘为人梯、为党增辉 的政治素养;每位“五老”都是一 首诗,抒发 出老一代 “献了青春 献 白发 ,为 了江山为子孙”的 大 爱情怀;每位 “五老”都是一幅 画,展现着老一代 “捧着一颗心 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 每位“五老”都是一盏灯,放射 出 耀眼光辉 ,为下一代出征导航。
千百万 “五老”,是改革开 放 长 河 中一 道 亮丽的景 观 。他 们洒向人间都是爱,心系后代 总关情。他们时时关注后代成 长,用特殊优 势和作用凝聚成 了为人景仰的“五老精神”。
“五老精 神 ”是 一种 大公 无 私、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 。“五 老”们一生保持艰苦朴素作风 , 克勤克俭 ,却毫不吝惜地捐资 助学、扶孤救 贫。他们只讲奉 献 ,不求索取,不顾年迈体弱 , 从家访、谈心等琐碎 的小事做 起 。他们 就像 一 支支红 烛 ,用 自己的光辉 去照 亮他 人 。
30 文/蔡贵农 “五老精神”是一种发 自肺 腑的关爱精神 。“五老”们容不 得黑网吧的肆虐和对沉迷 网吧 青少年的伤害,并为此挺身而 出;“五老”们对那些失足的青 少年扼腕叹息,总是及 时伸出 援救之手;或是在法律许可的 前提 下,配合 家长和学校 ,苦口 婆心,百般施教 ;或是到监狱 配 合管教干部,去感化少年犯 ,使 得一个个失足浪子痛改前非。
平时,“五老”们无论是看到流 浪街 头的青少年 ,还是 了解到 因贫辍学的 ,或者因残得不到 学习机会的,以及身边无父母 的 “留守”儿童,都会千方百计 地 去接 近他们 ,帮助他 们 。从 而化解种种矛盾 ,驱散朵朵愁 云 ,催 生 出社会 的和 谐 。
“五老精神”是一种埋 头苦 干的务实精神。“五老”们为 了 促进青 少年的健康成长,总是 主动积极地与有关部 门通力协 作 ,紧密配合 ,做好 拾 遗补 阙 的 工作。在有关部 门支持下,他 们扎实苦干 ,求真务实,办起 了 一所又一所家长学校。他们呕 心沥血,夜 以继 日,配合有关部 门,创办了难以计数的德育基 地、家庭书屋、艺术辅导站等青 少年活动阵地 ,从而搭 建成学 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平 台,为推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营造 了良好的社会氛 围。
“五老精神”是一种与时俱 进和锐意改革的创新精神。随 着社会的发展 ,“五老”们及 时 更新 自己的育人理念 ,打造了 一个个崭新的育人平台。他们 针 对 大批 农村 劳动 力外 出务 工 对技术知识的需求,在各级领 导和有关部 门的支持下,创 办 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就业培 训班,吸收一部分青年入学和 接 受培 训 ,给 他们 插上技 术的 翅 膀 ,增 强就 业 的本领 。他 们 针对近年来出现的“留守儿童” 的教育、生活等方面的新 问题 , 积极 出主 意 ,想 办法 ,或是 四处 奔走进行安排 ,或是 出钱 出力 直接承担责任 ,为教育好“留守 儿童”做 出 了贡献 ⋯⋯ “五老”精神 ,像绚丽的彩 带,折射出祖 国今天和明天的 美好前景;“五老”精神 ,似气吞 山河的 万里雄 风 ,彰 显 了一个 时代的无形力量。“五老”精神 将 穿透万年时空,永立人间。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