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能上能下发言材料5篇干部能上能下发言材料-1-学习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心得体会--以“能上能下”为镜可以葆初心“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干部能上能下发言材料5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干部能上能下发言材料
- 1 - 学习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心得体会--以“能上能下”为镜 可以葆初心 “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选官用人自古以来都是政治稳定的基础。近日,中央办公厅印发新修订的《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以下简称《规定》),鲜明亮出了干部优与劣的标尺、上与下的准绳,让“想干事”的人能够“干成事”,让“不干事”的人“没有事”。观镜以正衣冠,端行以彰士德,广大干部应以“能上能下”为镜,常省内心,以下促上、起而行之,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
观“能上能下”之镜,培养政治坚定、信仰赤诚的开辟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对内进行自我革命,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目的就是解决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的问题。《规定》将“严”字一以贯之,阐明了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下我们应当进一步健全选人用人机制。“能上”是前进的旗帜,“能下”是停下的反省,“下”的最终目的不是调整,而是通过调整唤起初心,最终而向“上”。广大干部应以“能上能下”为镜,始终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不断提高政治站位、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坚持用党中央精神分析形势、推动工作,经常对标对表、校准偏差,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 - 2 - 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观“能上能下”之镜,培养敢啃硬骨、勇涉险滩的奋进者。当前,我们面临更加复杂的形势、任务更为艰巨,迫切需要广大干部奋发有为、改革攻坚。“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一支军队是否能打胜仗,一个作风优良的队伍十分重要,一个国家是否能长治久安,执政的队伍承担巨大的责任。新的赶考路上,《规定》对干部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坚持重实干、重实绩、重品德来选人用人,坚持“凡提必一线”原则,注重提拔和重用在疫情防控、经济、督查考评等基层一线中善于打硬仗、扛重活、攻难关的干部,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机会、有舞台,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
观“能上能下”之镜,培养蹄疾步稳、勇毅笃行的奉献者。今日中国正处于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主流与支流、现象和本质、特殊与普遍,有着复杂而微妙的呈现。另一方面,我们正处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规定》的出台要求广大干部面对新形势新问题,要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勇担时代重任。对于少数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庸懒散躺、推拖绕躲的干部坚决调整,让更多“干得好”的干部,在干实事抓落实上践行初心使命,树好干部担当作为“风向标”,在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锻造堪当时代重任的执政骨干队伍。
- 3 -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广大干部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规定》的制定,是一个全新的起点,需要每一个干部吃透其中的精神,常常端起“能上能下”之镜,正己衣冠,时刻擦拭入党初心。
“育”“管”“励”“下”让干部能上能下 近日,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新修订的《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这是始终保持百年大党生机活力的战略考量,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制度成果。让干部“上得去”“下得来”,直接关系到建强建好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更好地适应高质量发展需要,同时能够把正确的用人导向树立起来,把良好的从政环境营造出来。让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脱颖而出,让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混不下去,必须细“育”、严“管”、重“励”、真“下”。
细“育”。干部素质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不是朝夕之功。加大培养培育力度,是建强建好干部队伍的前提,也是推动《规定》落地见效的重要基础。贯彻落实好《规定》,应在细“育”上下功夫,坚持“用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注重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引导干部带着问题找答案、捋着思路寻方法、带着 - 4 - 情怀抓落实。尤其是针对濒临“能下”边缘,思想出现滑坡的干部,从教育引导入手,不泛泛而谈,多对症下药,用身边的人和事去影响、去激励,增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严“管”。严管就是厚爱,是对干部真正负责。《规定》全文贯穿着严的主基调,体现在对干部高标准严要求的字里行间。以严格的监督考核倒逼干部履责担当,真正管在关键时、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坚持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严管与厚爱相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强化对干部日常工作管理,通过检查、评比,把滥竽充数的干部揪出来,让“泥菩萨”式的“太平官”坐不住,让遇事就推、见硬就回的干部混不下去,并通过严肃处理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防止杜绝新的不担当不作为行为滋生蔓延。
重“励”。让干部“上得去”,离不开广阔的成长舞台,离不开各方面正向激励,使得真干事、能干事、干实事的干部尝甜头、有奔头。一方面,搭建广阔舞台,坚持依事择人、以岗用人,敢于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观念,多为想干事的干部创造机会、提供平台,让其在急难险重一线得到充分锻炼,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急关头顶得上去。另一方面,注重正向激励,把关心关切的问题逐条逐项解决好、真落实,让政治待遇有保障、荣誉激励跟得上,真正以鲜明的用人导 - 5 - 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
真“下”。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重点是解决能下问题。实现让干部“上得去”“下得来”的目标,必须坚决贯彻落实《规定》,将真“下”执行到底。针对符合认定为不适宜担任现职情形的干部,及时予以调整。调整过程中,进行深入考察和衡量,结合实际分类施策,注重方式方法,依托问责、党纪政务处分、组织处理、辞职、职务任期、退休等制度,不断畅通干部“下”的渠道。同时,密切关注“能下”干部的思想动态、工作状态,定期谈心谈话,对表现好的可以进一步使用。
让干部“上得去”,方能激励干部想在前、干在先、抓落实,以饱满的热情对待工作、干事创业;让干部“下得来”,方能引导干部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跟上、作风上扎实,保持干部不松劲、不懈怠的工作状态。只有在贯彻落实《规定》的过程中细“育”、严“管”、重“用”、真“下”,才能真正让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不一样,进一步提振干部干事创业、奋发有为精气神。通过奖优罚劣、能上能下,实现干部队伍凝聚力战斗力的持续提升。
让能上能下“同频共振”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 - 6 - 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上”与“下”是紧密联系的整体。“上”不是“随便上”,下也不是“任意下”,要健全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让具体化的制度成为调整干部的具体抓手,立起考核“指挥棒”、打造一线“赛马场”、打破只上“单行道”,让干得好的“往前站”,让做得差的“往后靠”,让干部“上”有底气、“下”能服气,让能上能下的“同频共振”起到激浊扬清、提振干劲的作用,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
立起考核“指挥棒”,形成优劣“分流线”。要为干部明责定标,建立具体明确的考核指标体系,“上”与“下”的标准必须准确、依据必须真实、结果必须可靠,坚决防止失察失误。要丰富识别干部的考核手段,不可“述职一说”下定论、“测评勾选”出结果,而要以“事”察人,坚持考在细处、考在实处,结合工作目标、岗位实际凸显“差异化”,将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相结合,将考强项专长与考短板弱项相结合,将日常研判和专项研判相结合,将一贯表现和重点工作中的表现相结合,以“四个结合”精准高效开展考核。要用好考核“指挥棒”,对“考卷”进行优化设计,精准画出干部的“立体像”,让“成绩单”成为干部的“衣冠镜”,让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领跑者“能上”,让干事创业中“耍态度”“撂挑子”“没状态”的干部“必下”。
- 7 - 打造一线“赛马场”,涵养风气“生态林”。“心之所向,素履以往。”越是知之深、情之切,越是信之笃、行之实。因此,要把服务群众的一线作为领导干部的“赛马场”,细观服务态度、岗位表现、工作细节和事业实绩以拓展“考核深度”,近视疫情防控、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工作中的表现以拓展“考核广度”。考一考干部对待群众有没有真挚对待的“耐心”,对待问题有没有滴水穿石的“恒心”,能否真心实意地付出,能否全心全意地奋斗,从“干事热情足不足”反观“为民情怀深不深”。同时,要从基层群众的口碑中看干部“廉”的防线牢不牢、“洁”的作风强不强、“律”的开关紧不紧,以“民意测评”督促干部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以“实绩账本”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奋勇争先,找准考核“切入点”,涵养一心为民、真抓实干的好风气。
打破只上“单行道”,架起上下“立交桥”。针对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干部不愿下、不能下、下不来的“能上不能下”问题,归根到底,主要还是由于渠道不畅、方法不对。“下”涉及干部的切身利益,不可不慎、不能不严,必须注重程序和方式的规范严谨,在制度的落实上需谨防“变软”和“走偏”,保持程序上的刚性和调岗上的弹性。常刮“人情风”必将助长“官本位”思想,唯有真管真严、公平公正,发挥“铁规”的力量,坚决依照相关规定进行组织调整,方能形成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促使干部把时间和精力 - 8 - 用在干实事、出实绩上。“下”也不能简单粗暴地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要结合干部的性情、能力和长处,将其调整到合适的岗位上,放在更有益于成长的平台上,让干部能够施展所长、增进才能,把“下”作为撬动干部队伍活力的“杠杆”。
篇二:干部能上能下发言材料
贯彻《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座谈发言材料 3 3 篇 近日,中央办公厅印发新修订的《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以下简称《规定》),鲜明亮出了干部优与劣的标尺、上与下的准绳,树立起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
推进干部能上能下, “上” “下”只是手段,真正的目的是要以“上”的动力和“下”的压力激励担当作为。而如何有效贯彻落实《规定》的政策目标,是我们面前必须答好的“考题”。笔者认为,要为干部立标准、转思想、优管理,让“有为者”有位、“无为者”无位、让“再上者”有为,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才是题中之义。
立标准,用好“能上”的“硬标尺”,让“有为者”有位。无规矩,不以成方圆。干部能上能下,绝不是凭借个人喜好、关系远近来评价,一定要有一把科学、客观、公正的“硬标尺”。《规定》明确指出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要坚持事业为上、人事相宜,树立了“能上”的标准原则,所以,各地区要绷直“纪律要求”,绝不能在干部“能上”这个问题上掺杂个人喜好,而是要将评价干部的“镜头”聚焦到攻坚克难一线、乡村振兴一线、急难险重一线,把群众“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作为重要条件,依据工作实绩来论能庸、识优劣、辨高低,切实做到全方位、立体式掌握干部政治表现。其次要拓宽“测量”覆盖面,将评判延伸至“八小时”之外,从工作圈拓展至“生活 圈”,去伪存真、去芜存菁,公正客观地描绘出干部“立体像”,把真正“优”的人“看得见”“筛得出”“用得好”,努力让有为者有位、让实干者实惠、让吃苦者吃香。
转思想,立好“能下”的“风向标”,让“无为者”无位。“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干部能上能下本是正常的规则,但过去一段时间以来,“易上难下”是长期制约干部工作的难点问题,一些干部存在“即使不能上,也要保住位置” “不犯错不下”等陈旧观念,加上“上荣下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等传统思想根深蒂固,成为阻碍干部“能下”的思想障碍。首先,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心组学习、各级干部大会上,强调“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思想,引导广大干部突破“不到年龄不能下,不犯错误下不了”的惯性思维,大力树立“无功便是过,平庸便是错”的从政观念,帮助干部队伍卸下思想包袱,坦然面对“上”与“下”。其次,要严格按照《规定》“核实认定、提出建议、组织决定、谈话、有关规定履行任免程序等五项程序,敢于对庸懒散躺、推拖绕躲的人“动刀子”,坚决杜绝“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正之风,真正把在位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曝光、露丑,让干事创业中“耍态度”“撂挑子”“没状态”的干部“必下”,进一步推动形成“干不好就下”的鲜明导向。
优管理,畅通“能下再上”渠道,让“再上者”有 为。“能下” 是治标,“能下再上”才是激励的核心。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进一步优化管理体系,把关心爱护落到实处。一方面,对“下”的干部不是“一棍子打死”,要本着“关爱干部”“治病救人”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谈心谈话,说明调整原因,疏导负面情绪、卸去思想包袱,鼓励他们重振干事热情,积极面对岗位调整,有所作为。另一方面,对“下”的干部不是“一下了之”,要树牢“回炉重造”“二次淬炼”的理念,有针对性地进行“菜单式”教育引导、调学调训、实战历练,定期考察工作表现,对影响期满、工作实绩突出、经组织考察符合任职条件的干部,可以给予其“二次上位”的机会,真正让干部“下得去”,更“上得来”,推动形成“能下再上”“再上有为”的良性循环。
学习贯彻《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研讨发言材料 近日,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新修订的《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鲜明亮出了干部优与劣的标尺、上与下的准绳,对于完善从严管理干部队伍制度体系,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各部门应抓好贯彻落实,拿出具体措施,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激发干部队伍活力,形成“鲶鱼效应”。
亮出鲜明导向,让干部“上”有方向,用“对标先进”促进比学 赶超。鲶鱼在搅动小鱼生存环境的同时,也激活了小鱼的求生能力。优秀干部在带动工作发展的同时,也激发了其他干部对标先进、比学赶超、提升能力的意识。只有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把德配其位、才配其位的高素质干部选出来,把能力强、敢担当、善作为的“鲶鱼型”干部用起来,把干部中的“旗帜”“标杆”树起来,才能引领其他干部见贤思齐、奋发向上。组织选什么人、用什么人,就是干部学习和干事创业的楷模和方向,因此坚持选用“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干部,注重选用在基层一线、重大斗争一线、急难险重岗位表现突出的干部,始终坚持基层导向、实干实绩导向、群众满意导向,就能为广大干部指出了“上”的正确方向。
划出调整范围,让干部“下”有依据,用“危机意识”激发竞争意识。以小鱼为食物的鲶鱼在鱼群中来回窜动,引发小鱼四处躲避,反而使容易缺氧的小鱼能活蹦乱跳地到达目的地。危机意识能给那些混日子、不作为、得过且过、碌碌无为的干部敲响警钟,唤起他们的生存意识、竞争意识。《规定》的出台,明确了干部不适宜担任现职的15 种具体情形及组织调整的程序、方式等,将“无为”就会“下课”写成规定,让干部真正“下”有依据。各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可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完善具体的考核制度,通过定期督促检查、收集干部不担当不作为线索等方式,让 15 种具体情形真正成为执行起来的常态化制度,对出现 15 种情形的干部,按程序采取平职调 整、转任职级公务员、免职、降职等方式进行调整,促进干部队伍形成不进则退、庸劣必汰的严的氛围。
拿出激励措施,让干部“干”有动力,用“保护担当”促进良性循环。鲶鱼和小鱼的“你追我赶”,使鱼群形成了“有氧”的活动循环。干部的“能上能下”“下者重上”,使干部队伍形成充满活力的良性循环。建立健全干部激励保护机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做好干部关心关爱、容错纠错、澄清正名等工作,能保护好干部干事创业、改革创新的积极性,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对“下”的干部不“一棍子打死”、一下了之,做好谈心谈话工作,加强跟踪教育管理,引导他们继续发挥作用、实现自身价值;对认真汲取教训、积极努力工作,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突出且经考察符合任职条件的已“下”干部,按程序推进重新使用、晋升职级、提拔职务等,让已“下”者有机会再“上”,使之有盼头、有干劲,推动形成“能上能下”的良性循环。
学习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研讨发言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二者不谋而合,“能上能下”是干部干事担事的“成绩单”,干事担事又是检验干部“能上能下”的“试金石”。
。
修好为民“初心课”是远离“精神离职”的“关键一招”。“舟行千里定于锚,浪掀万丈稳于心。”有了“定锚”,就有了勇于冒险、开拓创新的勇气。年轻干部作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庚续者”,要修好理想信念“终身课题”,不变其心、不移其志。《规定》指出,理想信念动摇,被认定为不适宜担任现职,应当及时予以调整。处在新时期新征程上,形势变化之快、改革发展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需要年轻干部不断在摸爬滚打中砥砺初心。而基层一线就是年轻干部的“加油站”“充电站”,要用好基层这个大课堂,摆脱“躺平式”“混日子”的“精神离职”,练就一身“能上”的真本领,做一名让党放心、让群众放心的可靠干部。
用好考核“指挥棒”是远离“精神离职”的“重要一环”。“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缺少约束行为的准则条例、优胜劣汰的考核机制时,干部队伍必然失去赶超奋进的劲头,长此以往容易陷入“精神离职”的疲软状态中。《规定》指出,要健全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深化对干部的日常了解。避免“一把尺子量到底”,突出对精神状态、干事作风、工作成效的考核,防止“左右一个样”“上下一般粗”,从根源上遏制“打招呼”“关系户”“亲情网”等现象。从实质上把好干部考察关,切忌“看走眼”“走过场”“形式化”,才能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
” 畅通晋升“直通道”是远离“精神离职”的“制胜法宝”。“日拱 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再微小的能量,日复一日终能汇聚起磅礴伟力;再微弱的存在,持续绽放光彩定能被挖掘。《规定》旨在强调,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有为才有位,有位更有为。对于那些善于接“烫手山芋”,钻“矛盾窝”的年轻干部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年轻干部要让“在状态”成为常态,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成为“能上”的“敲门砖”“定心丸”。同时要进一步细化“下”的具体情形和评价标准,规范“下”的处理程序,让“下”的服气,“上”的有底气。
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唯有时刻保持“能上能下”的警觉性,摒弃“精神离职”状态,才能信心倍增接续奋斗、脚力稳健奔赴征程。
篇三:干部能上能下发言材料
学习《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研讨发言材料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强调要健全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制度如渠,行为如水。渠正道则水直流,渠失范则水泛滥。”干部工作,以人治则千头万绪、难以理清,以制度管则能纲举目张、顺藤摸瓜。要积极探索完善制度机制,坚持“以实绩论英雄”,突出从严选拔任用、从严监督管理,疏通干部上下“双通道”,推动能上能下落到实处。
拓宽发展空间,让能者“上”。干部工作的本质就是为党的事业选拔任用合适人才,择业用人是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选干部、配班子要敢于打破身份、年龄等壁垒,着重看干部德才素质、看工作需要、看人岗相适,为干部成长成材搭建广阔舞台和空间。
首先,要敢于突破身份“壁垒”,创造不同身份之间干部的合理流动制度,允许人才在编制之间流动,拓宽事业干部成长空间。特别是对一些业务性强、缺乏合适人选的行政岗位,注重从专业对口、表现优秀的事业干部中调任,形成岗得其人、人适其岗、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
其次,要敢于打破大龄干部“天花板”,不以年龄论职位,将工作实绩突出、群众认可的“大龄”干部、“老黄牛”干部提拔或调整到更重要的工作岗位,引导其继续发挥作用,消除“提前到岸”思想。
再次,要敢于打破晋升的“隐形台阶”,不搞平衡照顾、论资排辈,坚持以工作实绩、工作勤勉度、德才表现等作为提拔晋升的“硬杠杆”“铁标尺”,让有为者有位,推动干部用当其时。
疏通干部出口,让庸者“下”。常言道“上山容易下山难。”能上不能下,是长期制约干部工作的难点问题。只要不犯大的错误,被提拔上来的干部一 般只有到退休才能下来,这在干部管理上似乎成为一种惯例。加上“上荣下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等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很多领导干部对“向下”调整存在抵触情绪,所以实际工作中往往面临很多阻力。推动干部“能下”,关键要在健全制度、按制度办事上下功夫,通过建立健全干部正常退出机制,疏通干部出口,让庸者“下得了”、劣者“出得去”。要认真对照《规定》明确的 15 种不适宜担任现职情形,综合运用一线考察、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专项考核等方式找准“下”的对象,坚持“不换状态就换人”,釆取免职、降职、交流、改任等形式进行调整,让“庸懒散”者坐不住。同时,要加大对《规定》内容、意义、要求的宣传力度,改变广大干部群众对干部“下必有错”的传统看法,在全社会形成“无论上下都是一种正常干部调整”的共识,逐步对“下”脱敏,积极营造干部“能上能下”的良好氛围。
注重帮教转化,让下者“进”。把不适岗的干部调下来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让干部时刻充满对岗位、对权力的敬畏感,切实增强“不适岗就下岗、不履职就免职、不尽责就问责”的危机感。因此,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还要坚持从严管理与关心教育相结合,对调整下来的干部不“贴标签”,扎实做好思想工作和后续管理,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位干部的工作潜能。
一方面,要在思想教育上“卸包袱”。针对被调整干部思想上消极懈怠、心灰意冷,工作中畏首畏尾、瞻前顾后等问题,组织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谈心谈话,说明“下”的理由,点透问题、剖析原因、指明方向,使干部认清自身问题,正确对待组织决定。
另一方面,要在从严管理上“增压力”。探索回访帮扶制度,对受调整干部思想状况、工作态度、实绩表现等进行回访、帮教。通过专题培训、红色教育、主题党日等活动,加强受调整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教育。此外,要在重新使用上“给位子”。对影响期满、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突出、经组织考察符合任职条件的,可重新选拔任用或予以晋升职级, 让“下”的干部有盼头、有干劲,形成能上能下的良性循环。
篇四:干部能上能下发言材料
学习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研讨发言材料五篇 篇一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
如今,国内改革深化发展,国际局势加速变化,党员干部在党的事业发展进程中肩负着历史重任,只有在《规定》中探寻“能者密码”,才能真正做到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全面锻炼自身素质和能力,成为新形势前的进取者、新任务中的实干者、新局面里的开拓者、新要求下的践行者。
紧握“ 信仰” 密码,任尔东西南北风,以坚定信念涵养忠诚之心。旗帜鲜明讲政治是共产党人最鲜明的本质特征。只有时刻注重政治能力的建设,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各项工作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推进。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只有始终保持对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才能自觉以马克思主义观点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才能真正把讲政治、讲忠诚、讲维护贯穿到工作生活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之中,自觉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严格执行党章和各项纪律规矩,不折不扣落实好上级决策部署,不搞选择性执行、变通性操作,真正以坚定的政治定力面对所遇到的各种情况,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维护党中央权 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形成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生动局面。
探寻“ 担当” 密码,俯首甘为孺子牛,在苦干实干中追求担当之为。《规定》第五条指出“担当和斗争精神不强,在事关党和国家利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紧要关头临阵退缩,在急难险重任务、重大风险考验面前消极逃避或者应对处置不力”者不适宜担任现职。正所谓“树活风雨土、人活精气神”,有什么样的精神面貌,就有什么样的担当作为,才能干出什么样的事业。面对新时代的新目标新挑战,广大干部要积极主动承担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在灾难艰险之中冲锋在前,在矛盾问题面前迎难而上,在危机困难关头挺身而出,以“一日无为、三日难安”的境界,自觉走在前、做表率,以担当干事为荣,以避事逃责为耻,真正做到为党分忧、为国效力、为民尽责。
解密“ 能力” 密码,乱云飞渡仍从容,在纲举目张中下好务实之功。《规定》强调领导能力不足者不宜担任现职。心中有数,手里才能有招。立足当前、直面问题、实事求是、科学调研是解决实际问题、提升领导能力的关键一招。壹引其纲万目皆张,广大干部在遇到问题时中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撇开枝节抓根本,做到深挖病灶、举一反三,以整体意识、大局意识、系统思维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既要做到统筹兼顾,又要做到见微知著;既要敢打敢拼,又要灵活施策;既要较真碰硬、真抓实干,又要收放自如、 进退裕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找准堵点、难点、关键点,精准出台方案,从容娴熟切换施策重点,不过度透支、不过高估量、不急于求成,学会量体裁衣,踏实按客观规律办事,对于认准的事情“咬定青山不放松”,久久为功、善作善成。
研读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学习研讨交流发言材料 篇二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发 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
如今,国内改革深化发展,国际局势加速变化,党员干部在党的事业发展进程中肩负着历史重任,只有在《规定》中探寻“能者密码”,才能真正做到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全面锻炼自身素质和能力,成为新形势前的进取者、新任务中的实干者、新局面里的开拓者、新要求下的践行者。
紧握“ 信仰” 密码,任尔东西南北风,以坚定信念涵养忠诚之心。旗帜鲜明讲政治是共产党人最鲜明的本质特征。只有时刻注重政治能力的建设,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各项工作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推进。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只有始终保持对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才能自觉以马克思主义观点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才能真正把讲政治、讲忠诚、讲维护贯穿到工作生活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之中, 自觉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严格执行党章和各项纪律规矩,不折不扣落实好上级决策部署,不搞选择性执行、变通性操作,真正以坚定的政治定力面对所遇到的各种情况,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形成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生动局面。
探寻“ 担当” 密码,俯首甘为孺子牛,在苦干实干中追求担当之为。《规定》第五条指出“担当和斗争精神不强,在事关党和国家利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紧要关头临阵退缩,在急难险重任务、重大风险考验面前消极逃避或者应对处置不力”者不适宜担任现职。正所谓“树活风雨土、人活精气神”,有什么样的精神面貌,就有什么样的担当作为,才能干出什么样的事业。面对新时代的新目标新挑战,广大干部要积极主动承担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在灾难艰险之中冲锋在前,在矛盾问题面前迎难而上,在危机困难关头挺身而出,以“一日无为、三日难安”的境界,自觉走在前、做表率,以担当干事为荣,以避事逃责为耻,真正做到为党分忧、为国效力、为民尽责。
解密“ 能力” 密码,乱云飞渡仍从容,在纲举目张中下好务实之功。《规定》强调领导能力不足者不宜担任现职。心中有数,手里才能有招。立足当前、直面问题、实事求是、科学调研是解决实际问题、提升领导能力的关键一招。 壹引其纲万目皆张,广大干部在遇到问题时中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撇开枝节抓根本,做到深挖病灶、举一反三,以整体意识、大局意识、系统思维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既要做到统筹兼顾,又要做到见微知著;既要敢打敢拼,又要灵活施策;既要较真碰硬、真抓实干,又要收放自如、进退裕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找准堵点、难点、关键点,精准出台方案,从容娴熟切换施策重点,不过度透支、不过髙估量、不急于求成,学会量体裁衣,踏实按客观规律办事,对于认准的事情“咬定青山不放松”,久久为功、善作善成。
学习 2 2022 年《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心得体会感悟 篇三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规定》吸收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鲜经验,健全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对于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代“ 能上能下” 要贯彻新思想。做好新时代干部工作,要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条主线,体现到工作的各领域和全过程。新修订的《规定》,给了我们对推进领导干部“能下”的新认识。比如,“政治能力不过硬,缺乏应有的政治判断力、政治 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结合实际推动落地见效上存在明显差距的”“理想信念动摇,在涉及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等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不坚定、态度暧昧,关键时刻经不住考验的”这两种情形排在“不适宜担任现职”15 种情形的最前面。这充分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干部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对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从政治层面提出了新要求。
新时代“ 能上能下” 要运用新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在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新举措,迈出了重要步伐,取得了显著成效。做好新吋代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工作,要充分吸收和借鉴最新的经验。这次新修订的《规定》,一方面,认真吸收了干部工作的制度成果,与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考准考实干部政治素质、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等文件相衔接,充分体现了干部政策制度的延续性、权威性、规范性、严肃性。另一方面,充分借鉴干部工作的实践成果,聚焦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这个重点和难点,对具体情形、分析研判、核实认定、调整程序、调整方式、工作责任等内容进行优化完善。可以说,近几年来组织工作进行的有益探索、积累的丰富经验,为新修订《规定》提供了扎实沃土和源头活水。
新时代“ 能上能下” 要解决新问题。应该看到,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 从制度层面加以改进。做好新时代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工作,要坚持问题导向,在基层探索、大力实践的同时,加强顶层设计、进行高位推动。这次新修订的《规定》,注重奔着问题去、迎着问题上、朝着问题改,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工作能够更加体现时代性、富有实效性。《规定》将明确的领导干部“不适宜担任现职”情形,从原来的 10 条,修订为 15 条。从新增加的条款,以及对原条款的修订看,内容更加广泛、全面。如“年度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或者连续两年被确定为基本称职,以及民主测评优秀和称职得票率达不到三分之二,经认定确属不适宜担任现职的”,等等。这些新增加的内容,进一步增强了选人用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破解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工作新问题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操作性。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新修订的《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健全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鲜明亮出干部优与劣的标尺、上与下的准绳,彰显思想光芒,体现时代脉动,烙下实践印记,对于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具有重要意义,必将开启新时代吏治新局面,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既要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选准用好,又要把那些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调整下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推进干部能上能下作为全面从 严管党治吏的重大举措,出台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等法规制度中也都明确作出了相关规定,对促使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树立了鲜明导向、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要看到,一些地方和部门在选拔和任用干部中存在“好人主义”,能上不能下问题仍然存在。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重点是解决能下问题。此次《规定》进一步明确了 15 种不适宜担任现职的情形,亮明优与劣的标尺、明确上与下的准绳。此外,《规定》对分析研判、核实认定、调整程序、调整方式、工作责任等内容进行了优化完善,进一步提高了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有利于在实践中加强对干部的监督、管理和考核,为解决人员能上能下问题提供操作指南。
让有为者有位,无为者让位。推动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根本目的是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对于少数平日里习惯庸懒散拖的领导干部而言,《规定》无疑是一剂“清醒针”。对不适宜担任现职的领导干部按照规定予以调整,就是要树立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的鲜明导向,打破一些尸位素餐者“只要不犯大错误就不会下”的美梦,打消一些碌碌无为者“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想法,让领导干部跳出舒适圈,自觉摒弃怠政懒政之风。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让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让那些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岀力的干部受到警醒,遭到淘汰,有利于激发广大干 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面增强干部队伍活力。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做好深入细致思想工作,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对下的干部不搞“一棍子打死”,做好后续跟踪教育管理工作。加强督促检查,对贯彻落实《规定》不力的,严肃追究责任。不折不扣执行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制度,促进担当作为、严厉治庸治懒,确保干部德配其位、才配其位。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千丝万缕,基层干部处在化解群众问题纠纷第一线,积极担当作为尤为重要。要以有力举措锻造基层干部的担当“铁肩”,推动基层干部把责任记在心上、抓在手上,勇于担当、奋发作为。
培养“ 枝叶关情” 的为民奉献情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牢固树立“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的正确政绩观,教育引导基层干部在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的生动实践中,自觉将广大群众的身边事作为心头事,不断巩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建立“ 挑好担子” 的激励问责机制。基层工作大多事关百姓切身利益,要千方百计激励基层干部担责、负责。坚持定岗定责,常规性工作落实到岗,临时性工作落实到人,既防止人浮于事,也防止鞭打快牛。坚持问绩问效,严肃工作落实成效考核,防止做与不做一个样、做好做坏一个 样。提高工作待遇,切实解决基层干部工资福利、晋升空间、配偶工作等问题,畅通干部交流成长渠道,使基层成为干事创业的热土。
创新“ 放开手脚” 的减负容错办法。基层工作繁杂,基层干部精力有限,要严格贯彻落实基层减负文件精神,宽容对待基层干部工作中的小错误、小问题,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舒心工作。要避免简单地将任务层层分解,向下推责卸责,将基层不能承担、不应承担的任务剥离出去。要慎重使用“留痕管理”,减少敷衍了事、装潢台面等形式主义现象。要建立容错纠错机制,让基层干部放开手脚,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破除“多做多错”的怪圈。
“干部政策,拿俗话来讲,就是用人之道”,1938 年9 月,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的陈云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演讲时开篇释义,一语道出干部政策精髓,并将其概括总结...
篇五:干部能上能下发言材料
学习《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研讨发言材料五篇 第一篇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规定》吸收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鲜经验,健全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对于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代“ 能上能下” 要贯彻新思想。做好新时代干部工作,要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条主线,体现到工作的各领域和全过程。新修订的《规定》,给了我们对推进领导干部“能下”的新认识。比如,“政治能力不过硬,缺乏应有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结合实际推动落地见效上存在明显差距的”“理想信念动摇,在涉及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等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不坚定、态度暧昧,关键时刻经不住考验的”这两种情形排在“不适宜担任现职”15 种情形的最前面。这充分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干部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对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从政治层面提出了新要求。
新时代“ 能上能下” 要运用新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在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方面出台了一系列 新举措,迈出了重要步伐,取得了显著成效。做好新吋代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工作,要充分吸收和借鉴最新的经验。这次新修订的《规定》,一方面,认真吸收了干部工作的制度成果,与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考准考实干部政治素质、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等文件相衔接,充分体现了干部政策制度的延续性、权威性、规范性、严肃性。另一方面,充分借鉴干部工作的实践成果,聚焦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这个重点和难点,对具体情形、分析研判、核实认定、调整程序、调整方式、工作责任等内容进行优化完善。可以说,近几年来组织工作进行的有益探索、积累的丰富经验,为新修订《规定》提供了扎实沃土和源头活水。
新时代“ 能上能下” 要解决新问题。应该看到,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从制度层面加以改进。做好新时代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工作,要坚持问题导向,在基层探索、大力实践的同时,加强顶层设计、进行高位推动。这次新修订的《规定》,注重奔着问题去、迎着问题上、朝着问题改,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工作能够更加体现时代性、富有实效性。《规定》将明确的领导干部“不适宜担任现职”情形,从原来的 10 条,修订为 15 条。从新增加的条款,以及对原条款的修订看,内容更加广泛、全面。如“年度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或者连续两年被确定为基本称职,以及民主测评优秀和称职得票率达不到三分之二,经认定确属不适宜担任现职的”, 等等。这些新增加的内容,进一步增强了选人用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破解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工作新问题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操作性。
世异则事 异,事异则备变。新修订的《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健全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鲜明亮出干部优与劣的标尺、上与下的准绳,彰显思想光芒,体现时代脉动,烙下实践印记,对于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具有重要意义,必将开启新时代吏治新局面,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既要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选准用好,又要把那些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调整下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推进干部能上能下作为全面从严管党治吏的重大举措,出台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等法规制度中也都明确作出了相关规定,对促使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树立了鲜明导向、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要看到,一些地方和部门在选拔和任用干部中存在“好人主义”,能上不能下问题仍然存在。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重点是解决能下问题。此次《规定》进一步明确了 15 种不适宜担任现职的情形,亮明优与劣的标尺、明确上与下的准绳。此外,《规定》对分析研判、核实认定、调整程序、调整方式、工作责任 等内容进行了优化完善,进一步提高了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有利于在实践中加强对干部的监督、管理和考核,为解决人员能上能下问题提供操作指南。
让有为者有位,无为者让位。推动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根本目的是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对于少数平日里习惯庸懒散拖的领导干部而言,《规定》无疑是一剂“清醒针”。对不适宜担任现职的领导干部按照规定予以调整,就是要树立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的鲜明导向,打破一些尸位素餐者“只要不犯大错误就不会下”的美梦,打消一些碌碌无为者“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想法,让领导干部跳出舒适圈,自觉摒弃怠政懒政之风。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让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让那些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岀力的干部受到警醒,遭到淘汰,有利于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面增强干部队伍活力。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做好深入细致思想工作,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对下的干部不搞“一棍子打死”,做好后续跟踪教育管理工作。加强督促检查,对贯彻落实《规定》不力的,严肃追究责任。不折不扣执行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制度,促进担当作为、严厉治庸治懒,确保干部德配其位、才配其位。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千丝万缕,基层干部处在化解群众问题纠纷第一线,积极担当作为尤为重要。要以有力举措锻造基层干部的担当“铁肩”,推动基层干部把责任记在心上、抓在手上,勇于担当、奋发作为。
培养“ 枝叶关情” 的为民奉献情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牢固树立“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的正确政绩观,教育引导基层干部在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的生动实践中,自觉将广大群众的身边事作为心头事,不断巩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建立“ 挑好担子” 的激励问责机制。基层工作大多事关百姓切身利益,要千方百计激励基层干部担责、负责。坚持定岗定责,常规性工作落实到岗,临时性工作落实到人,既防止人浮于事,也防止鞭打快牛。坚持问绩问效,严肃工作落实成效考核,防止做与不做一个样、做好做坏一个样。提高工作待遇,切实解决基层干部工资福利、晋升空间、配偶工作等问题,畅通干部交流成长渠道,使基层成为干事创业的热土。
创新“ 放开手脚” 的减负容错办法。基层工作繁杂,基层干部精力有限,要严格贯彻落实基层减负文件精神,宽容对待基层干部工作中的小错误、小问题,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舒心工作。要避免简单地将任务层层分解,向下推责卸责,将基层不能承担、不应承担的任务剥离出去。要慎重使用“留痕管理”,减少敷衍了事、装潢台面等形 式主义现象。要建立容错纠错机制,让基层干部放开手脚,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破除“多做多错”的怪圈。
“干部政策,拿俗话来讲,就是用人之道”,1938 年9 月,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的陈云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演讲时开篇释义,一语道出干部政策精髓,并将其概括总结为“了解人、气量大、用得好、爱护人”12 字,为后期我党选人用人指明方向。组织部门作为党的组织路线的具体执行者,更应当全面把握和深入践行,不断提高选人用人的过硬本领。
了解人。立政之道,察吏为先。组织部门必须擦亮慧眼,做发现识别好干部的“伯乐”。要善听。了解干部不能只坐在办公室翻名册、看材料,必须深入基层听政声、融入群众察民声,善听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学会“正话反听”“细言粗听”“微言重听”,从细微之处、零碎言语中寻短板、找长项,确保立体识人、以事见人。要善访。念好诚、活、实“三字经”,通过高质量、经常性的谈心谈话,深入了解干部的政治素质、精神状态,及时为干部释疑解惑、加油鼓劲。延伸考察触角,把家访作为了解干部、温暖干部的有效途径,全面掌握干部“家事”“私事”“要事”。要善析。杜绝凭一事下定论,关注干部的新改变、新提升、新突破,结合岗位实际,对不同谈话者的反馈内容,把脉会诊、相互印证、去伪存真,严防偏听偏信,确保“干部画像”立体、真实、完整。
气量大。古人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心胸宽广、眼界开阔则气长。组工干部的气长气短,直接关系到为党和国家选人用人的质量水平。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干部,不轻易否定一个干部,不因历史上曾犯过的错而全盘否定,揪着“小辫子”不放;不随意判定一个干部,不因身份而存有偏爱、抱有偏见,杜绝“标签化”思维。要打破壁垒选人,大力推动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地方与部门之间、党政机关与国有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干部交流、轮岗锻炼,进一步打破公务员、企事业编人员身份限制,通过跨条线、跨领域交流最大限度整合干部队伍资源。要一视同仁用人,“不以一恶忘其善,勿以小瑕掩其功”,做到智者取其谋、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只要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实绩突出,都要及时纳入组织视野,千方百计关注好、培养好、使用好。
用得好。好干部是选出来的,也是用出来的。组织部门必须坚持人岗相适、人事相宜、人尽其才的用人导向,用人所长、避其所短,会搞搭配,多配“黄金搭档”,不搞“拉郎配”,务实推动干的指向与用的导向融合贯通,锻造能力过硬的干事“铁军”。探索建立干部综合分析比选机制,聚焦“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紧扣班子结构,深入分析研判干部特性,把大局意识强、善解矛盾的干部选配到环境复杂的岗位,把执行能力强、能啃硬骨头的干部选配到任务艰巨的岗位,把开拓能力强、 善于打开局面的干部选配到发展滞后的地区,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尽其能。
爱护人。组织部门应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部干事创业提供良好土壤。要切实用好“三项机制”,对攻坚一线敢于“吃螃蟹”的干部大胆“容错”、及时“纠错”,让干部吃下“定心丸”、戴上“护身符”,轻装上阵、闯出事业。对于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决不能只容不纠,导致干部在组织“等一等、看一看”过程中思想滑坡、行为失范。对干部的失误错误要强化分析研判、做好科学评估,通过适当鼓励激励、定期谈心谈话等手段帮助干部直面问题、解决问题、重树信心、重回组织视野,最大程度保护好干部的积极性。
2 2022 年学好用好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学习心得 第二篇 近日,中央办公厅印发新修订的《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通知要求各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切实扛起全面从严管党治吏的政治责任,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这是自 2015 年《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出台以来,时隔 7 年中央再次对规定进行完善。《规定》吸收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鲜经验,对于健全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 从政环境,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新修订《规定》的重点内容进行全面解读。
一、《规定》修订的背景和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战略高度,对全面从严治党、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制定实施专门规定,采取有力措施,在解决干部下的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干部队伍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迫切需要把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管严管实、建好建强,把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好、保护好。
从实际情况看,干部队伍整体上是过硬的,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勇于担当,但也存在一些与新时代新征程新任务不适应的现象,尤其是有少数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庸懒散躺、推拖绕躲,严重贻误事业发展。党中央决定修订,就是要以高标准严要求锻造堪当时代重任的执政骨干队伍,激励全党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新修订的《规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总结吸收近年来干部队伍建设新鲜经验,鲜明亮出了干部优与劣的标尺、上与下的准绳,对于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完善从严管理干部队伍制度体系,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建设德才兼备、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激励广大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具有重要意义。
二、《规定》修订的总体考虑 修订过程中,总体上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聚焦突出问题。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难点是解决能下问题,主要是怎样把那些存在一定问题、但还不到严重违纪违法程度的干部调整下来。这次修订重点围绕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细化完善具体情形、调整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