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导师制学生发言稿3篇

时间:2022-11-29 13:05:07 发言稿 来源:网友投稿

全员导师制学生发言稿3篇全员导师制学生发言稿 全员育人导师制学习感悟“一个孩子在充满宽容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有耐心;一个孩子在充满鼓励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自信;一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员导师制学生发言稿3篇,供大家参考。

全员导师制学生发言稿3篇

篇一:全员导师制学生发言稿

员育人导师制学习感悟 “一个孩子在充满宽容的环境下成长, 他学会了有耐心; 一个孩子在充满鼓励的环境下成长, 他学会了自信; 一个孩子在充满赞美的环境下成长, 他学会了赏识他人; 一个孩子在充满认同的环境下成长, 他学会了爱惜自己……” 我们从中得到启示:

 教师应成为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

 “全员育人导师制” 作为一教育手段和教育方式, 仍需进一步的加强科学论证和实践探索。

 下面是我对全员育人的一点理解:

 “全员育人导师制” 注重教育教学管理的理念转变, 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教育教学管理实践, 突出师生平等地位、 全面发展和有效互动的理念, 通过有效的制度建设促进教师成长、学生全面发展和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

 1、 增强了教师的“育人” 意识, 提升了教师队伍素质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实施者, 是教育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 教师以单一的传授科学知识为教学目标, 在教学方法上以说教为主, 忽略对学生的情感、 态度的关注与培养。

 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垂直的单向管理, 师生之间平等地位和互动关系缺失, “育人” 意识薄弱。

 经过学校“全员育人导师制” 的实施, 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明显改变, 在学生管理中注重与学生谈心、 及时交流、 沟通, 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 学习、 生活情况, 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育人责任感得到明显增强。

 2、 促进了学生的全面、 健康成长, 特别是促进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导师制” 以一种“全人” 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 提倡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业进步的同时, 注重对学生的道德、 品质的培养, 使生成长为一个自尊、 自信、 宽容的人,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生存、 学会生活。

 学校自实施导师制以来, 通过教师、 学生、 家长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得到家长的普遍认同。

  3、 增进了家校联系 美国学者科尔曼提出:

 学校教育只是影响学生成绩的一个很小的因素, 学生的家庭背景等更多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成绩。

 这一方面引起了我们对学校教育的质疑, 另一方面也启示我们的学校教育不能走“象牙塔” 的道路, 需要加强与家

  庭、 社会的联系, 全方面的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并施之个性化的教育。

 “导师制”就此做了实践性的探索。

 4、 教师教育方法得到改进, 师生关系明显改善。

 为了使我们的工作更加深入我们要进一步更新自己的教育行为, 教育理念。

 (1)

 “身教” 育人、 人格熏陶。

 在育人活动中重视自身的人格修养, 注重身教, 以自己的模范人格为学生树起前进的目标, 以自身的人格魅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人格的塑造。

 (2)

 交流谈话、 心理相容。

 通过教师经常性地与学生谈话, 以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 走进学生的心田, 建立心理上的认同, 达到心理相容, 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

 根据教师自己的特点与学生的特点运用有特色的交流方式, 如可以有意识地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操作技巧运用到导师制工作中, 运用行为科学的可操作性的技术来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 也可以通过日记、 书信等方式和学生进行“笔谈” , 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培养健全人格; 有时还通过网上交流, 了 解学生的想法, 为学生分忧。

 (3)

 引导学生自我教育。

 创造条件, 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的能力,激发学生自我调节的内部动机, 通过学生对自己心理和行为上积极主动的自我调节, 达到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目的。

 通过教育教学方法的改变, 师生的平等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教师和学生之间亦师亦友, 在平等中实现及时的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 彻底转变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主导、 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

篇二:全员导师制学生发言稿

育人导师制个人总结 朱秀云 全员育人导师制个人总结 朱秀云 我校就试行学生成长导师制度,整个过程倾注了学校管理的智慧,也得到了全体师生积极的配合和理解,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学校通过学生与教师的双向选择确定导师导生结对帮扶。所有任课教师人人都要担任导育学生的任务,每名教师导育 10 名左右的学生。从日常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到人生理想,甚至学生的家庭生活与业余爱好,老师们与学生的交流涉及方方面面,对学生的关心发展也由责任逐渐转化为感情,真正将教学范畴扩展到了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和学业辅导。

 成长导师制度试行以来,学校将正确定位成长导师角色作为导师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使教师在践行导师责任时更多了几分理解与敬业。

 首先,成长导师是学生敬仰的对象—老师。作为学生的成长导师,必须努力做到用人格魅力打动学生,有所长,有所教,有所启发,使学生认可和敬佩,这就需要每位教师都能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真正成为引导他们学习和生活的榜样与师傅。

 其次,成长导师要努力成为学生最可信赖的人—朋友。成长导师要能够蹲下身子与学生平等倾心交谈,当好学生的心理咨询师。除践行日常的学业辅导与督促职责外,导师通过日常交谈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鼓励受导学生自我表露,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指导,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和消除心理障碍,提高学生应对挫折、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指导学生学会与人正常交往。

 最后,成长导师是学生生活上遇到困难时可依赖的人---长辈甚或父母。学生在校园中,远离父母的照顾,生活上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不便与困难,作为学生的成长导师,在生活上对学生进行力所能及的照顾更易让学生感动和受到教育,也能够培养深厚的师生感情。

 在具体的实践方法上,我校采用了简便可行的成长导师手册,教师对学生的辅导有记录、有反馈,有总结。

 第一,谈心交流方式方法多样,促进师生沟通和家校间沟通。

 每月的第二周是导师与导生谈心交流周,在这一周内,教师要找 自己辅导的学生进行谈心,学生也可以主动找教师交谈。导师要将交谈内容整理后记录在成长导师手册上,以备以后查阅。除以之外,教师还要抽出时间与受导学生的家长进行交谈沟通,可以使用电话、飞信,也可以家访或邀请家长到校,随时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与家长探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

 另外,学校还定期安排导师导生丢沙包、集体跳大绳等互动活动项目,加强师生了解,增进师生感情。

 第二,个案分析与反馈小结是资源和经验的积累。

 每月成长导师要从自己辅导的学生中选择一至两个进行个案分析,以便更好的进行针对性辅导。学生的定期反馈、汇报及发展情况记录也为成长导师的试行积累了最原始的资源和经验记录。一学期下来,受导学生的思想变化、学习状况及成长进步在手册上一目了然。

 优秀导师新颖的辅导方式和好的思想辅导策略可以为其它导师提供良好的借鉴和学习资源。

 第三,阶段总结促进师生共同进步和提高。

 我校教师每月都要针对本月与受导学生的接触、交流及阶段工作状况作出小结,总结好的经验方法,发现疏漏和不足并加以改进。受导学生也要进行小结反馈,对受导的效果、个人的进步情况作出小结,时时督促自己进步、提高。

 第四,科学合理的评价与监督机制是成长导师制有效的保障。

 随着学生成长导师制度的逐步实践和完善,学校制定了详细的优秀成长导师评价方案,每学期都要通过学生问卷、随机抽查及手册认定等方式评选优秀成长导师并加以奖励。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教师们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建立了良好的师生感情,由最初对导师工作的不理解甚至应付检查转变为主动与学生交流、帮扶,导师工作成为日常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与学生的个别交谈沟通过程中,学生的天真、诚恳和对自己导师的崇拜与信任,使老师们感受到了工作的价值体现。

 目前,随着全员育人导师制的扎实开展,学校已逐步形成了全员参与、齐抓共管、全程管理、个性化教育的格局,拓展了学校德育工作和心理辅导教育的空间,增强了教育管理的质量与效率。

 我心目中的“全员育人导师制” 真正经得起检验、被确认有效的理论,都是来自于实践活动。要将别人在别的地方总结出来的理论,应用到自己的实践活动中,是要担风险的。你要确信它也适用于自己的实践领域,就首先要具备实现这个理论的同样的前提条件,同时要保证在照做的时候不走样,否则逃不掉“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下场。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一直希望能有真正懂行的专家学者,深入到教育教学的第一线,从我们身边发现和培养优秀的教育教学工作者,找到他们成功的办法,总结上升到理论,然后推广,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不具备这个专业指导能力,到外边学点人家成熟的理论用到自己身上,也不是不可以。比如这次学的这个“全员育人导师制”,我就觉得看起来很有价值。

 指导教师如何做好“导师”,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导师”本来是高校里研究生阶段才有的。“术业有专攻”是导师的基本条件,也是研究生选择这个导师的目标所在。在中小学引入“导师制”,也应该体现这一点。在现行的分科教育中,每一科老师都只教授自己负责的学科,按照课本的内容照本宣科的讲给学生。即使在学习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无法脱离教材让学生真正在自己感兴趣的某个领域深入钻研下去。这个时候,如果有相应指导能力的老师,给予这些学生必要的指导,对学生的成长将有很大的帮助。这应该是设立“导师制”的初衷。

  学校的“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已经全面推开,我看到的实际情况是,班主任只以学习成绩为依据,每个成绩段各找一个学生,让班里的任课老师指导。这种简单做法,跟我心目中的“全员育人导师制”相去甚远,谈谈自己的看法,跟大家交流。

篇三:全员导师制学生发言稿

dquo;全员育人导师制”动员会上的讲话 教师的责任在于教书育人,每一位教师都肩负着双重责任。从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在教学目标上存在着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从实际的情况来看,任课教师逐渐脱离学生教育的轨道;很多教师在育人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尤其是高中教师,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提高教学成绩上,与学生的课下交流比较少,即使有交流,也更多的是在学习层面。

 由此带来两个方面的负面影响:一是学生需要老师的教育和引领,不仅在学习层面,在思想、生活等其他方面更需要得到关心与帮助,学生的这些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二是教师长期处于“教书匠”的状态,无法从与学生的交流中感受到教师工作的全部价值与意义,体会不到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同时任课教师对于学生教育职责的相对缺失,导致班主任工作负担不断加重。

 全员育人导师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愈发严重的问题:

 一、首先来了解三大步励志教育五个环节:

 1、朗读励志信:每天早上 6:10,中午 2:06,晚上 6:10 朗读,要求全体起立 挺胸抬头 双手捧信齐声朗读; 各班统一要求:把心双手捧到眼睛正前方,大声朗读,饱含自己的情感; 班主任下周要进行严格检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及时发现并纠正在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年级要进行朗读励志信评比,颁发奖状;刘金良、王献生负责; 2、成长记录册:每天晚上 9:30 利用 5 分钟的时间填写成长记录表;下定决心、认真书写;成长记录的要求:只记成功,不记忏悔,只记快乐,不记烦恼。每天点滴记录,促进自我成长.导师每周一次检查并批阅、反馈; 3、班主任周日晚励志班会;一般以后每周日晚 6:30 校园新闻后各班召开“励志班会”,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班主任务必熟悉课件,精心准备。

 4、每月一次的导师与学生的互动活动; 5、每月一次的家长交流;在成长记录册的最后有一页“家长交流”,每次放月假后把成长记录册带回家里,让家长填写; 二、全员育人导师制的意义:

 全员育人导师制最大的特点就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学习,还要指导学生的生活,进行道德教育,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的目标。

 导师制从制度上规定教师具有全面育人的责任。全员育人导师制在师生之间建立了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作为其工作的另一部分,教师要在教学科研工作以外,对学生进行思想、学习、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

 导师工作三大步:

  第一步,每天批阅一次成长记录。对于学生填写的成长记录,要求导师每周批阅 1-2 次,鼓励多批多阅。批阅时,要求导师要善于发现与呵护学生的优点、特长和进步,给予学生肯定、赏识和鼓励。

 第二步,每月进行 1-2 次小组活动。导师要根据课程体系的要求,每月组织自己所带的小组,进行一到两次活动,活动要体现体验性和实践性。活动的主题围绕励志信,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由课题组统一安排。活动的形式可以多样,可以是游戏和比赛,可以是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还可以是心理拓展训练。

 第三步,每月做好三个典型学生的工作。导师每月对小组内的三个学生重点做好工作,工作方式可以是谈心、家访,或者其它。

 三、具体安排:

 1、各班班主任已经将组分好,并注明每位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学习成绩等相关表现,年级组将其整理已发到每位老师手里,请于本周六前利用课间、10—10:30、6:10—6:40 或学科自习等时间与本组学生会谈一次,初步建立导师与学生的关系,确定小组的组长及每周成长记录册的收发时间; 2、各位老师在熟悉学生特点的基础上认真填写“导师指导”,批阅成长记录不在于长短,而是让学生能感受到导师的真心、真情及对自身问题实实在在指导;力争对学生产生触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约束自身的行为; 反思以往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指导,更多的是态度目标等说教式的“指导”和“教育”,这种夸夸其谈的大道理,学生早已“被教育”了多次,而学生更想知道如何学、怎样学?因此,在导师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上,我们侧重于指导学生“会学”,而会学就必须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完善的学习方式。

 在对学生学习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导师可从学习必备的七个习惯和六种学习方式(七大习惯——制定计划,尝试记忆、课前预习、动笔多练、归纳联系、循环复习、适应教师;六种学习方式——独立与合作、被动与主动、接受与探究)上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反思,引导学生不断完善学习习惯,修正学习策略,提升学习能力。

 同时在三大步励志教育过程中,由于学生处在一个积极向上、天天向上的氛围中,处在肯定和赏识的环境中,自然是很好的以自信心教育为主的励志教育,但是,我们要特别注意,对学生也要适当进行挫折教育。前者的主要做法是“夸”,后者的主要做法是“批”。对于这两个字,导师要认真把握,夸是夸学生人好做的

 事也好,批是批学生做得事不对(人依然好)。夸对人,批对事。告诉学生,做事情要负责,违章必罚违法必究。

 在活动中即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的开展,也促进了学生学习本科知识的积极性,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成绩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3、年级组将定期检查学生的成长记录册和开展学生座谈,了解导师与学生互动及指导情况,评选出优秀导师,上报教学处和学校网站,作为教师评优争先的标准之一。

 4、小组活动一般每月统一开展一次,以导师与本组的学生一起做游戏的形式开展,年级组会提前设计部分游戏,导师也可自行组织; 5、每位老师在班主任的配合下,每班选出 2 个典型学生,密切关注他们的上课状态和日常表现;建议从临界生中选择,会后报给我;下次月考后根据进退步情况进行统计,并作为 “优秀导师”的一项重要指标; 附:一位老师写的“全员育人导师制总结” “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 自从我们年级实行全员育人导师制以来,经过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从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果。在与 18 位同学的朝夕相处中,我也感觉收获颇多。现在我将本阶段的工作做一下总结:

 一、 全员育人开始以后,我分别给每个班分给我的 6 个学生召开会议,确定小组的组长,给他们提出了学习上和生活上的要求,并记录他们的生日、家庭住址父母单位和电话以及宿舍号。在第一时间提升了小组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确保小组育人活动的展开。

 全员育人实施过程中,我对联系的 18 名学生,分析他们的个性特长,调查他们的学习成绩和思想状况,与他们探讨学习方法,关心他们的生活,为他们提供心理疏导,帮助制订个人成长计划。全面深入地了解所指导学生的兴趣、个性和特长,从改善学生知识结构、改进学习方法等方面入手,因人而异地制定指导计划,真正和学生一道负起对学习过程的责任,在学习时间安排、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纪律、学习习惯等方面向所指导的学生提供帮助,并接受学生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咨询,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通过与学生频繁而深入的交往,将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成功的生活经验传授给学生,既教书又育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只要我们能换位思考一下,能确实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你会发现与他们交流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二、每周批阅学生的成长记录,根据他们的所写所想所感,及时了解每天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他们在这阶段中遇到的困难,在给他们写的批语中为他们

 出谋划策,对学生进行评价和鼓励。经过沟通后,几个原来认为写成长记录无用的同学也开始认真记录每天的得与失了。

 三、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会点评每一位同学在上周的表现,然后让组内成员互相表扬,比如说一下在上周中你认为那些同学比较努力,他怎样努力了等等。这样有些同学受到了表扬,在这一周的学习中就会更加努力,而另外的同学也会以这些同学作为榜样,积极上进。

 四、在开展小组活动这个项目上,我还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途径,所以没有取得大的成果,希望能和其他老师交流一下,向他们学习。

 全员导师制在我校刚起步不久,效果已经凸现,我坚信,经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一定会有更大的成绩。

 总之:以我们教师的真心、真意、实际行动来打动、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我们实行“全员育人导师制”的主要目的,希望各位老师每周拿出一定的时间来批阅成长记录,与同学们交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