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诸弟书读后个人感想100字(4篇)

时间:2024-09-13 12:48:02 读后感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寄诸弟书读后个人感想100字

  

  阳明心学寄诸弟书读后感50字

  阳明心学是王阳明创立的一种心学,强调“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对中国的哲学、文化、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读完《阳明心学寄诸弟书》,我感到受益匪浅,对人生、事业、家庭等方面有了更深的认识和领悟。

篇二:寄诸弟书读后个人感想100字

  

  寄诸弟书读后心得

  亲爱的弟弟们,今天我想和你们分享一些我读完一本书后的心得。这本书是一本关于成长和自我发展的书籍,我觉得它对我们的人生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首先,这本书教会了我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要积极主动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它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主动地去追求我们想要的目标,才能实现真正的成长和进步。这让我意识到,我们不能被动地等待机会降临,而是要主动地去寻找和创造机会。

  其次,这本书也提醒我们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它强调了思维的力量,即我们的思维方式会影响我们的行为和结果。因此,我们应该学会积极地看待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被困扰和消极情绪所困扰。

  此外,这本书还强调了自我反省和学习的重要性。它鼓励我们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做事的方式,从中学到经验教训,并不断地改进自己。它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反思和学习,我们才能不断地成长和进步。

  最后,这本书还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和抓住当下。它告诉我们,时间是非常宝贵的资源,我们应该合理地利用它,而不是浪费它。它提醒我们要专注于当下的事情,不要被外界的干扰所打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完成我们的目标。

  亲爱的弟弟们,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对自己的人生和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希望你们也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上,我相信这些原则都会对你们有所帮助。

  希望我们能一起成长,共同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祝福你们!

篇三:寄诸弟书读后个人感想100字

  

  寄诸弟书读后感

  《寄诸弟书》是一篇经典的读后感文章,它描述了一位兄长对弟弟的深情告白,以及他对弟弟的期望和希望。

  读完这篇文章,我感受到了兄长对弟弟的深深爱意,他把自己的期望和希望都寄托在弟弟身上,希望他能够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他提醒弟弟要勤奋学习,要坚持自己的信念,要勇于担当,要勇敢地去抗争,要坚持自己的理想,要坚定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这篇文章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兄长对弟弟的爱,也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兄长对弟弟的期望和希望。它让我明白,兄长对弟弟的爱是无私的,他只希望弟弟能够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

  这篇文章也让我明白,只有勤奋学习,坚持自己的信念,勇敢地担当,坚定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才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才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

  总之,《寄诸弟书》是一篇经典的读后感文章,它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兄长对弟弟的爱,也让我明白了只有勤奋学习,坚持自己的信念,勇敢地担当,坚定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才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才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

篇四:寄诸弟书读后个人感想100字

  

  寄诸弟书读后感三篇

  【篇一】寄诸弟书读后感

  连续几日拜读此文,阳明先生为了劝弟弟们及时改过、努力用功学习,反复劝说应当及时勉励,不要到四五十岁的时候还默默无闻而后悔。

  特别是每当读到:至于四十五十,即如下山之日,渐以微灭,不复可挽矣的时候,总觉得内心很受打击,因为我现在正处于这个年龄段中,为自己正如下山之日不足畏也,而感到自信心不强、前进动力不足,前途渺茫,甚至有点沮丧。觉得阳明先生为了劝自己的弟弟,而打击了一大片人的自信,感觉非常不爽。

  今天再读此处,想到昨天老师讲的成长性思维和好事情的体验,幡然醒悟,竟坦然接纳了此段文字如此书写的现状。

  常言道:人过四十天过午,与二三十岁相比,四五十岁的人,确实如下山之日,为什么不接受这个现实呢?自己确实是在这个年龄段啊!

  此时的我,精力和体力都不如年轻人,那就更应该加倍的努力才行啊!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且我的生存目标是活到100岁,现在还不到一半,前途尚可,有什么不能接受的呢?

  感谢此段文字,感谢阳明先生,让我正视了自己的生存现状,原来我余生的时间特别珍贵,可不敢随便浪费啊!至于不足畏,不一定!

  那要看自己努力的结果了。

  【篇二】寄诸弟书读后感

  人生的烦恼从何处来?事业不顺利又是因何而起?用行为作用与反作用的观点分析,都是因为错误的起心动念和言语行动。

  阳明先生说:本心之明,皎如白日,无有有过而不自知者,但患不能改耳。那么,我们该如何改过,让自己人生烦恼减少、事业顺利?今天谈谈我从《寄诸弟书》中获得的感悟

  阳明先生的《示弟立志说》,主要是希望他弟弟要有求于学,首先要立志,这篇又谈到让他改过。所以《寄诸弟书》的核心词就是改过。阳明先生希望他的弟弟奋发学习,一定要在自己的身心上切实用功。如何切实用功呢?阳明先生谈到人心本是光明的。知善知恶是良知,没有一个人不知道自己的过失在哪里?惟患不能改,所以他认为改过就是即得本心。

  我们立志勤学最重要的格物功夫就是要改过,改正过错,就是远离危险的过程。常言道,小人无过圣人多过,圣人都是多过的,因为他时时刻刻能够感受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凡是觉得自己没有过的,视自己为君子,视别人为有过唯小人的,却真真实实地是小人。这里阳明先生再次谈到为什么要改过,尧舜十六字心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人心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存在,容易掺

  夹杂质,是一种不稳定的危险的状态。

  我由阳明先生想到我们自身:我们要兢兢业业,行精一之功,惟精惟一才能克除这些渣滓,回归道心的那份纯粹;才能达至中庸之道,长袖善舞、运筹帷幄。这就像我们扫地,要天天扫、时时扫,才能保持地面的干净。危即过,过即危,我们常常见不到自己的过失,以为都是别人有问题,在我们没有成为圣贤之前,我们这颗心就是长人心,不要高估自己,要时时自见己过,在这里他希望自己的弟弟要有一份永心,不要洗染即生以后再去改。

  阳明先生说弟弟们应该趁着还年轻,还未形成怯心之类,甚至于穴是能够学有所成的,不然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矣。我们有一个成语叫后生可畏,年轻人前途广大,但是如果你到四五十岁还无闻,这里的闻不是没有名的意思,是还没有闻圣贤之道,还没有道上有所得。这个人一辈子基本上就浪费掉了,已经谈不上后生可谓也就没有后劲了,此生也就这样了。所以阳明先生说,不要因为浪费生命而徒增后悔。

  这篇文章,虽然整体在说改过,但是我们也能够看到阳明先生说的其实,他的根本还是立志。所以真正的改过还要从立志说来。立志是人生之根本,立下圣贤之志后。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有些事情从理论上,在脑子里认为做得很对,但自己心里却觉得不踏实、不安。

  所以,本心其实有完全的辨别能力,就怕给自己找各种理由,被各种似是而非的道理所混淆,不能真正知道过在哪里,也就不能真正改正过失。当下这一恶念改了,本心自然呈现,但可能下一念又被私欲所蒙蔽,所以不要认为一念改过后便万事大吉。人心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存在,容易掺夹杂质,是一种不稳定的危险的状态。我们不改过,是因为从本质上没有意识到过即危,过失会引我们走入歧途。人性都是趋利避害的,当明白什么才是真正对自己好,就会改过,否则就只是看外相。我们每天反省自己哪里做得对,哪里做得不对。做事时,不好的念头冒出来马上察觉,一旦不对,立即改正。预防在先,从根本上杜绝过失之源。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志不立,改过显得很是无力!改过要从自己的心上切实用功,凡事彻底,不流于言表。

  【篇三】寄诸弟书读后感

  《寄诸弟》是正德十三年戊寅(1518)王阳明写给他弟弟们的家信。

  王阳明真的可以用神奇来形容,以一介书生先后平定多场叛乱,但创立王学才是他在历史中辉煌的根本原因。王学的核心是“知行合一”,基本内涵是知识不仅仅是在理论上有它的意义,还一定要还愿到生活的实践当中才能够真正体现出它的价值。

  这一理论学说的提出在当时无疑是一个具有相当冲击力的行为,因为中国的知识分子一向有死读书且鄙夷实践的传统,结果是读了一辈子的圣贤书,却干不了半点圣贤事,真正的百无一用是书生。所以,王阳明提出,要改变这种只讲“知”而不讲“行”的毛病,其重大意义可见一斑。我由此想到了现在常讲的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问题,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实践出真知,理论抽象实践,这些不就是“知行合一”的进一步发展深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