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违规案例警示读后感(6篇)

时间:2024-09-08 12:36:01 读后感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金融违规案例警示读后感

  

  银行违规案例观后感

  篇一:银行案例警示教育活动感想

  自5月份以来,我行组织开展以“学条规?析案例?查违章?论违害?防案件”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通

  过学规章,观看案例警示教育片,使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学习法规,端正

  一?通过学习提高了思想认识,增强了遵纪守法的自觉性。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近年来,金

  融业贪污?挪用?受贿?诈骗等职务犯罪和大案要案时有发生,严重危及金融和经济的安全。尤其在当前案件防范面临严峻形势的情况下,由于我们平时疏于学习,对规章制度学习不深,理解不够全面,只抱着兢兢业业干好工作,遵守纪律,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等与己关系不大的可学可不学,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久而久之,就会萌生一些自由散漫的思想,造成违规违纪的现象发生,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通过这次规章制度学习教育,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不学习法律法规有关条文,不熟悉规章制度对各环节的具体要求,就不可能做到很好地遵守规章制度,并成为一名合格的员工。,大多数都是因个别员工法律和规章制度意识不强,违规操作而造成的,不但给国家造成了损失,而且也毁了自己的人生和前程。因此,掌握法律法规基本知识,学好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通过学习进一步掌握了学习方法,并力求在理解和用运上下功夫。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是一蹴而蹴,一时半会就可学成或学好记牢的,关键要靠长期的学习和积累,要养成长期学习的习惯,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要有不怕吃苦的毅力,只有思想上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在实践中去学习,并自觉做一名遵纪守法,遵章守纪的合格员工。学习法律法规,我认为没有捷径可走,要在短期尽快熟悉浩如烟海的法规体系知识,确有难度,而且做为上班的员工,也没有那么大的精力。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同样对法律法规的学习也应有规律可循。在日常生活1/4中有些法律法规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刻也不能离开,我们就要重点地去学,下功夫去理解和记忆,以便在工作中能

  够熟练地用运用。

  把思想道德教育?普法教育?规章制度教育和学先进?学英模活动结合起来。使每一名员工都能够学法?知法?懂法,依法办事。与此同时,要通过典型案例剖析,分析和评价犯罪成本,运用反面的教训警醒人,不断提高金融从业人员按照法律法规约束自己的自觉性。只有这样才能加深理解,并能在工作中自觉做到不违章?不违纪。

  三?通过学习要强化制约?进一步提高自我防范能力。当前,金融业电子化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同时个别犯罪分子利用管理制度上的不完善,进行金融科技犯罪。要禁止岗位职责混淆,业务运作不能交

  叉,柜员离岗必须实行签到制度,从源头上杜绝作案机会;要加强事后监督。监督金融会计凭证的真实性,账户?账表数据的有效准确性,检测软件的正确性。

  篇二:银行犯罪员工案件读后感

  银行犯罪员工“潘某”案件读后感

  近几年金融系统案件频频,如今看了潘某锒铛入狱的故事和他的一纸忏悔书,让我触目惊心,扼腕叹息,同时引起了我深深的沉思。。。

  从潘某的案例中,我感悟到许多:潘某之所以走上犯罪的道路,是因为在主观上放松对自己的世界观改造而导致理想信念动摇?思想蜕化变质,这是导致犯罪的致命诱因。潘某拜金主义思想严重,私欲贪婪。“钱”是一切犯罪的导火线,金钱固然重要,但是金钱不是万能的,金钱更不能买来灵魂和尊严,潘某却成为了金钱的奴隶。他贪恋赌博,一而再地犯赌瘾,不仅葬送了自己的美好前程,还给家人带来不幸和灾难,甚至连累了领导,同事,朋友。但凡敢“以身试法”的人都对犯罪存在着一种侥幸心理,过高估计自己的作案能力,总以为不会被别人发现,或是抱着一种捞一把就远走高飞的心理。殊不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最终还是要接受法律的审2/4判。潘某就是抱有侥幸心理,开始假造凭证,然后以为逃之夭夭就没事,但是潜逃了10余年,没有一顿安稳觉,最终被锁上手铐,这是他始料未及的。再者潘某法律意识淡薄,无视银行规章制度,违章操作,践踏法律,最终受到法律的严惩。

  潘某锒铛入狱后,后悔不已,然而世间没有后悔药,我们不愿看到在播下罪恶的种子后再去亡羊补牢,我们宁肯防范于未然,把罪恶的种子消灭在萌芽状态。工作中只有照章办事,从小事做起,严于律己,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感,才能防范于未然。除此外,我们银行系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和控制犯罪。第一,要加强员工的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使大家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御各种腐蚀思想的侵蚀。第二,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到未雨绸缪,把犯罪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第三,加大惩处力度,不能姑息迁就犯罪分子。建立和完善银行系统的稽核审计体系,完善专业监督检查制度,强化内部管理和监督,严格执法执规。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潘某为鉴,今后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心存侥幸心理以身试法,踏实做人,坦荡做事。

  篇三:银行员工警示教育观后感

  银行员工警示教育观后感昨天晚上我们支行组织观看了警示教育视频会,内心深受震撼。视频会通过生动的案例形式讲述银行员工内部的危害。案例中的银行员工他们原本收入丰厚,生活殷实,已是小康之家,皆因人生观?价值观被扭曲,经不住金钱的诱惑而身陷囫囵,或沉溺炒股而难以自拔,或贪图虚荣而受骗于“朋友”,也因他们一夜暴富的思想充斥了灵魂,视法律为儿戏,铤而走险,最终断送身家性命,给家庭?父母?妻子?儿女?兄弟姐妹带来洗刷不掉的耻辱和挥之不去的痛苦。事实说明,人一旦贪欲膨胀?利欲熏心,就会丧失理想信念,在金钱面前打败仗;一旦追逐名利?捞取功名,就会导致急功近利,贻误事业的发展;一旦恃权轻法?心存侥幸,就会触犯法律受到制裁,最终成为人民的罪人。通过警示教育现身说法的罪犯,用他们痛悔莫及的警醒,用他们对自由和生活的渴望,给我们实实在在地敲响了警钟。通过警示教育,深刻反思自己,认识到自身在理想信念方面?在政治生活学习方3/4面?在改造自己主观世界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我决心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尽快克服和纠正。一?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始终要坚持政治理论学习,要坚定理想信念。作为银行从业人员,只有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才能确保高质量地完成好银行交给的工作任务,才能更好地做好工作。因此自己将坚持经常性的深入学习和钻研,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政策水平和理论水平。在学习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反面案例与正面教育相结合,注重学习效果,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二?抵制住诱惑,要见诱惑心不动,见财物心不痒。始终坚持银行利益至上的宗旨,完成好银行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最根本的就是要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银行利益的关系,在任何时候都要把银行利益放在首位。要时刻注意树立警醒意识,在大是大非面前坚持正确立场和态度,自觉维护银行的利益。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进行自我批评和自我教育。三?管得住小节,谨防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正确看待和行使自己手中的权力,始终以银行利益为重,按照规章制度办事。耐得住艰苦,管得住小节,挡得住诱惑,做一个清清白白的人。中行的光辉事业要靠所有员工的共同努力来增彩,中行利益需要我们大家来共同维护。

  4/4

篇二:金融违规案例警示读后感

  

  央行案鉴读后感六篇

  第一篇:央行案鉴读后感

  最近,在工作之余阅读学习了《金融案鉴警示教育读本》,书中每个生动鲜活的案例深深触动了我,也不禁时刻警醒着我。通过阅读书中每一个具体案例、相关人物、警示剖析、忏悔语录,让我感触颇深,同时也得到了对自身以后工作的几点警示。

  一是坚定理想信念,杜绝腐败现象发生。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职业观、权力观,不加强学习,不加强改造,就会断送我们的前程,毁掉自己幸福美满的生活。单位组织此次学习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对正在作案和有作案动机的人员发出警报,是对我们金融从业人员灵魂的再次洗礼,提高防案意识。

  二是加强学习,筑牢思想道德底线。学习可增加知识积累,提高人的道德修养,作为新时期的一个基层央行员工,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养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加强自我学习,开展自勉、自省活动,努力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强化职业道德、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履职能力,才能高筑执行制度和思想防范的篱笆。

  三是加强自身修养,遵纪守法,严守纪律。纵观书中案件,违纪违法之人,没有一个不是因为“贪”字,触犯党纪国法的红线,最终

  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金融作为一个重合规、强监管的领域,各类管理机制和操作规范层层失守往往会导致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身为金融从业人员,我们有必要严于律己,将纪律的严肃性牢记在心,尤其是党员同志,更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从案件中加强警示教育,形成不相腐的思想基础,坚定不移地推动金融反腐工作。

  四是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提高政治站位。要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从不吃一顿饭、不喝一杯酒、不拿一根线做起,时刻保持抗腐拒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坚守初心,经得起糖衣炮弹的诱惑。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让我们每个人都以书中的典型案例为鉴,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存在侥幸心理以身试法,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要心存敬畏,踏实做人,坦荡做事,做一个廉洁正气、遵纪守法的人!第二篇:央行案鉴读后感

  天研开发一部财务业务组于近几周针对金融领域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警示教育读本《金融案鉴》展开学习,分别围绕《深陷熟人围猎圈的证监局局长》、《一个“明星行长”的嬗变》、《觥筹交错,“亲”“清”皆错》、《纪律“松闸”,信贷“放水”》等几个典型案例进行了重点学习与讨论。

  同事们共同学习了四个典型案例的基本案情,对每个违法违纪人

  员所犯下的罪行感到十分震惊。他们均身居要职,拥有着行业领域内的重要权力,同时也身为共产党员,本应以此全心全意地服务人民,服务社会、促进行业发展,但他们却缺乏坚定的信念,没有守住底线,犯下严重的错误,令人遗憾。

  了解基本案情后,同事们针对每个案例的风险梳理、忏悔资料、办案手记、警示剖析部分进行了深入学习,深刻认识到我们要加强党性修养,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公私分明,洁身自好,抵制住诱惑,在所处的岗位上发挥积极作用。

  同事们通过讨论交流,认识到了周围存在的潜在风险诱惑与容易发生的错误。作为研发中心的一员,我们在工作中经常与生产厂商或外协人员进行沟通交流,这个过程可能涉及生产厂商及外协人员的利益,因此就可能会产生利益交换等风险和诱惑,我们要严守底线,清醒头脑,拒绝诱惑,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观;此外,在日常工作中,要遵守行内规章制度,切忌像案例中描述的人员一样,无视规则,为了业绩不择手段,造成“虚假繁荣”的同时,也容易产生很多风险隐患。具体到我们的工作中,在进行开发工作时,要严格遵守代码规范,不能为了追求开发速度,忽略规范,造成开发的程序存在诸多缺陷与隐患;在进行投产工作时,更是要严格按照投产规范进行,按规则投产、按纪律办事,确保所投产的项目可以安全

  稳定的为用户所使用,走好、走实每一步,进而为我行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稳定的保障。

  第三篇:央行案鉴读后感

  金融业是免不了和钱打交道的,而一旦有金融从业者迷失心智犯下腐败罪,所涉金额一般较大,对金融体系危害巨大。《金融案鉴》精选党的十九大以来查处的中央金融单位29个职务犯罪案例和10个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案例,涉及金融监管、银行、证券等不同金融行业,涵盖监管执法、行政许可等多个具体领域。

  一、案件起因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这些案件除暴露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管理松懈、制度执行差、处罚不力等问题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忽视了员工道德风险的控制。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一是员工学习少。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各大银行一般点多、面广、线长,绝大多数员工身处最基层,长期以来,规范化、制度化的思想教育开展不够,安全教育少,形式单一,很容易让人疲劳,失去学习效果。

  二是管理薄弱。近几年来,国内金融业大力开展业务,忽视了风险防范。在市场化的进程中,一味地追求指标和功绩,却没有按照风控相关制度严格把控风险。

  二、防范风险的思考

  一是重点落实制度。俗话说“十案九违规”,不按规章制度办事,为案件产生埋下祸根。一方面,无视规章制度,有规章不执行,颁布的法令、制定的公司制度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讲义气,凭感情用事,以个人感情代替制度和原则,不按操作规程办理业务,导致案件发生。

  二是强化公司凝聚力、员工归属感,塑造健康的企业文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原来大家还抨击“拜金主义”,而现在却宣扬“挣钱最重要”,一旦一些员工意志不坚定,将个人利益置于公司利益之上,就很容易经不起诱惑。我们清洁投资就将公司文化作为公司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关爱员工。

  三是加强金融廉政教育。以多元化的形式对员工进行廉政教育,了解腐败的刑罚并深刻认识到腐败的“后患无穷”,让员工从自身出发不愿腐败。

  四是细化流程,模块化管理。当公司制度将流程细化到每一步操作流程时,腐败的空间将被压缩,腐败的机会成本变大,让员工“不愿腐败”。

  作为一名年轻的投资经理,我深感行业的复杂性。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接触的项目也会越来越多,将面对大大小小的考验。公司和

  亲友不断给我“敲警钟、打预防针”,这次读这本金融领域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警示教育读本更是让我更加重视坚守本心的重要性,在工作生涯的开端,树立起正确的观念,养成规范的工作习惯,将对于我本身受益无穷。

  第四篇:央行案鉴读后感

  尊敬的党支部:

  在看了《中国银行案例警示教育片(二)》之后,我对自己所处的行业的法律意识有了更深的理解。

  所谓“前车之覆,后车之鉴”,看了视频里一个个真实的例子,我相信很多人的心里都已经敲响了警钟。

  众所周知,银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整天与金钱打交道,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定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这样一来,如何避免这些诱惑带来犯罪就成为了每个中行员工必修的课程。减少金融犯罪案件的发生,我们任重而道远。

  作为一名中行员工,不仅应当具备一定的业务知识和能力,还应当有对法律的“敬畏”感;不仅仅应该做到懂法,更加应该做到守法。日常工作中,一方面,我们必须从杜绝工作中每一个细节性的差错、失误入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错小而容之”,把依法合规经营的理念贯穿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位员工、每一项工作中。另一方面,必须要坚持“合规前提”,把合规作为一切业务经营、内部控制和创新

  发展的前提,真正使“合规精神”渗透到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成为银行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法律是我们应当遵守的“最起码的规矩”。仅仅“知法懂法”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敬法畏法”才能够“常走河边不湿鞋”。当然,最高的境界还是以守法为前提的“法治精神”和以合规为前提的“合规精神”。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时刻谨记我行的规章制度,保持高度的警惕心,让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完美的结局。

  第五篇:央行案鉴读后感

  尊敬的党支部:

  在看了《中国银行案例警示教育片(二)》之后,我对自己所处的行业的法律意识有了更深的理解。

  所谓“前车之覆,后车之鉴”,看了视频里一个个真实的例子,我相信很多人的心里都已经敲响了警钟。

  众所周知,银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整天与金钱打交道,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定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这样一来,如何避免这些诱惑带来犯罪就成为了每个中行员工必修的课程。减少金融犯罪案件的发生,我们任重而道远。

  作为一名中行员工,不仅应当具备一定的业务知识和能力,还应当有对法律的“敬畏”感;不仅仅应该做到懂法,更加应该做到守法。

  日常工作中,一方面,我们必须从杜绝工作中每一个细节性的差错、失误入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错小而容之”,把依法合规经营的理念贯穿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位员工、每一项工作中。另一方面,必须要坚持“合规前提”,把合规作为一切业务经营、内部控制和创新发展的前提,真正使“合规精神”渗透到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成为银行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法律是我们应当遵守的“最起码的规矩”。仅仅“知法懂法”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敬法畏法”才能够“常走河边不湿鞋”。当然,最高的境界还是以守法为前提的“法治精神”和以合规为前提的“合规精神”。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时刻谨记我行的规章制度,保持高度的警惕心,让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完美的结局。

  第六篇:央行案鉴读后感

  安全是银行业务发展的基础,是我行安全防范的屏障,为我行业务快速发展保驾护航。通过党小组会议学习《金融案鉴》,我深刻认识到金融安全对于银行科技从业人员的重要性,同时感到自身沉甸甸的责任。作为银行科技人员,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提高警惕,防范金融安全,把案件发生的可能性扼杀在萌芽之中。

  1、触动灵魂,警钟长鸣

  作为银行从业人员,我们每日与海量货币、巨额财富紧密接触,如果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职业观,就容易走歧途,为集体和个人造成严重风险和损失。通过此次学习,我们应时刻牢记红线,增强防案工作意识,将安全合规应用到每一个工作细节,决不心存半点麻痹和侥幸,真正做到警钟长鸣。

  2、加强学习,高筑篱笆

  学习能够提高人的心智,增强人的道德修养,增加知识积累。作为银行员工,我们更应该加强自我学习,开展自勉、自省活动,努力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强化职业道德学习,使自己时刻保持高效的执行力,学会运用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开展业务经营活动,高筑执行制度和思想防范的篱笆。

  3、完善机制,防微杜渐

  银行安保形势日益严峻,机制漏洞是各项案件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每一件内部员工参与的案件背后,无不有作案人处心积虑、钻机制漏洞的身影。我们要通过工作机制的转变,不断完善制度,堵塞管理漏洞,提高制度执行力,促使制度覆盖到业务经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层面。同时,要加强员工风险防控教育,树立全员风险意识,突出防范重点。通过制度的完善、创新和执行,真正做到防微杜渐,将隐患消灭在萌芽中。

  近几年,银行业金融案件不断发生违法违规案件,其中一些大案、要案金融巨大,情节严重,给金融业带来严重影响,作为银行从业人员我们要时刻牢记使命,坚守初心,自我约束,警钟长鸣。

篇三:金融违规案例警示读后感

  

  有关金融书籍的读后感_有关金融书籍读书笔记五篇

  金融案例读后感(一)

  近几年,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发生违法违规案件,尤其是一些大案、要案,金额巨大,情节恶劣,给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誉和社会形象带来了不利影响,同时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操作风险的识别与控制能力不能适应业务发展的问题突出,为了切实加强对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管理,坚决遏制案件多发势头,保证改革和发展的顺利进行,银监会决定开展以加强制度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查防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经过第一阶段的学习,现将本人的心得体会浅淡如下:

  一、案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纵观金融案件的发生,尽管形式各异,但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各项内控制度未履行好、落实好造成的。通过近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发现这些案件除暴露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管理松懈,有章不循,处罚不力等问题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忽视了员工道德风险的控制。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一是员工整体素质不高,教育乏力。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农村信用社点多、面广、线长,绝大多数员工身处最基层,长期以来,规范化、制度化的思想教育开展不够,安全教育少。一些信用社对安全管理、案件防工作不重视,给员工造成错觉,从而放松警惕,认为只要自己不出事就行了,别人,谁出事谁负责。案件防范不到位导致安全工作挂在嘴上,疏于案件防范。同时由于社会风气、黄、赌、毒的影响,对自控力弱、政治素质差、道德败坏、作风卑劣、无视党纪国法、私欲膨胀的人来讲,诱惑力是引发了作案的主要因素。

  二是防患意识不强,管理乏力。近几年来,大部分信用社注重了业务开展,忽视了案件防范,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得不到彻底改观,尤其在基层信用社,任务至上,片面追求几项主要业务指标的考核,不重视内部管理、安全教育和责任意识,有的甚至欺上瞒下,学习教育走过场。

  俗话说“十案九违规”,不按规章制度办事,为案件产生埋下祸根。一方面,无视规章制度,有规章不执行,颁布的法令、制定的规章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讲义气,凭感情用事,以感情代替制度和原则,不按操作规程办理业务,导致案件发生。对案件防范工作部署少、落实少,致使工作存在空档和缺位,给犯罪分子留下可乘

  之机。

  三、稽核检查图形式、走过场,监督乏力。一方面稽核检查力量相对薄弱,对信用社点多、面广、线长和客观上难以全面实施有效的监督检查;另一方面,稽核检查人员有的责任心差,原则性不强,稽核检查图形式,走过场,该发现的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发现的问题也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罚,而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有些事情虽然发现了,也下达了整改通知,但对落实情况没做进一步的督促检查,使问题越积越大,最后导致发生重大经济案件。

  二、预防案件发生的对策建议

  通过这次活动,每个员工只要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剖析,吸取教训,警钟长鸣,并对照有关金融法规和农村信用社规章制度,自我查找履行岗位职责及遵纪守法等方面的差距,明确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就必将使我们农村信用社违法违规案件得到遏制,案件数量不断下降。

  我个人认为,要做好案防工作,关键是人,农村信用社务必牢固树立人本观念。

  一是要经常性抓好员工的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做到“常到河边走,就是不湿鞋”,做到警钟常敲,预防针常打。

  二是抓好员工监督管理,健全要害岗位、重要环节人员轮岗,异地交流制度和相互制衡机制,严防内部工作人员互相勾结,共同作案。

  三是抓苗头,抓落实,抓薄弱环节,确保案防措施到位。对于地处边缘的网点及员工作为案防工作的重点,强化稽核人员的岗位责任,采取现场稽核,重点审查和非现场监督等方式,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序时检查和岗位离职审计。

  四是建立健全好各种规章制度。加强制度建设,重视员工道德风险防范,严格操作流程,把对员工思想排查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同时对员工“班前看神态、班中看情绪、吃饭看胃口、交流看心情、下班看快慢、班后看做啥。”通过这“六看”,基本上能够及时发现员工心态是否失常,做到密切关注员工思想动态,将各种诱发案件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总之,通过本次学习,我深深体会到,只要我们大家不断增强自身的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结合本岗位的实际情况,认真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吸取教训,警钟长鸣,提高防范意识,相信我们的信合明天会更美好!

  金融案例读后感(二)

  陈志武先生是美国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教授,他撰写的《金融的逻辑》一书虽然讲解了很多东西方的金融发展事件,但贯穿全书的核心问题其实很简单:金融究竟是什么逻辑?通读全书,我突出的感受有以下几点:

  一是资本的逻辑。作者把公元1600年左右的国家分成两组:一组是国库深藏万宝的国家,中国明朝国库藏银1250万两,印度国库藏金6200万块,土耳其帝国藏金1600万块,日本朝廷存金1030万块;另一组是负债累累的国家,像西班牙、英国、法国、荷兰、意大利等。400年过去了,哪组国家发展得更好?当年国库藏金万贯的国家,除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改变命运外,其他国家迄今仍是发展中国家,而当时负债累累的却是今天的发达国家。作者据此得出一个结论:资本化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他提出,金融的核心是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资本化就是把未来的钱通过证券化的方式转化为今天的资本,用于当前的生产生活开支。陈教授认为,从英美等国家的发展历史看,成功的原因主要不是对外掠夺,而是资本化发展与金融创新的结果。这是一个与国内传统认识有较大出入的观点。

  应该看到,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之所以“钱”越来越多,主要也是资本化改革的结果。但要注意一种现象:西方国家往往是政府穷得很,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滋润;而当前的中国恰恰

  是政府手上很有钱,绝大多数老百姓的日子却是过得紧巴巴。因此,中国还需要很多的资本化和资本深化的改革。

  二是市场的逻辑。资本化与市场化是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的两个概念。之所以单列“市场化”,源于陈教授在书中对儒家思想的分析让我印象深刻。几千年来,中国人接受的都是儒家教育,儒家主张靠血缘网络内部来互通有无,实现人际金融交易,但它不能激励每个人奋发向上。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都碰到过这样的事情:买房子缺钱了,首先想到的是向亲戚朋友借钱,而不是向银行贷款。因为亲戚朋友的钱是“软约束”,没钱可以赖账不还;而银行的钱是“硬约束”,是需要房产作抵押的,一般赖不得。比较而言,外部金融市场更能逼着每个人去自食其力,也为个人空间、个人自由的最大化提供了基础。

  从本质上讲,市场在中国一直受到儒家思想的压制。但30多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各种金融市场出现后,中国人的个人空间终于出现并正在扩大。国内社会各界普遍觉得中国文化重视家庭,而西方文化不重视家庭,或者说西方人对家庭情感看得比中国人淡,陈教授认为是一种误解。实际上中国人和西方人都重视“家”,只是追求的“家”的境界不同。传统中国的“家”侧重强制性的经济交易功能,而西方社会的“家”侧重基于自愿的感情交往功能。当然,传统儒家文化的转型是正在进行时,而且会

  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但不管怎么说,一种基于金融市场和法治的体系最终取代传统家庭和儒家文化的体系,则是历史的必然。

  三是创新的逻辑。作者在书中花很大篇幅分析了美国的次贷危机。从媒体上得到的印象似乎是美国经济与社会已进入“水深火热”之中,但从实际的美国社会生活看,都难以感受到或者看到这种危机。也就是说,危机主要还是集中在金融证券市场和信贷市场,对多数美国人的生活影响有限。在分析金融危机的起因时,多数人都将矛头指向了金融创新。作者承认层出不穷的创新带来了严重的结构性问题,但这是金融创新的过错吗?作者给予了否定,并认为危机之后美国的消费驱动模式不会终结,相反中国的经济增长也要从投资驱动型向消费驱动型转变。

  关于金融创新,作者认为美国和中国的情况代表了两个极端。在美国,金融创新可以说是完全放开的,出了问题再说,没出问题可以完全自由。而中国则是,如果没有政府批准,任何创新都不行。美国允许自由的金融创新,当然会出现一些问题,但恰恰是通过出现问题,才知道什么地方应该要有监管。中国的金融管制,表面上看没有什么代价,实际上这个代价在用其他形式表现出来。千万不要因为美国金融创新出了问题,就认为我们不放开金融创新的做法是对的。如果说,美国金融的问题是创新过度带来的,那么中国金融可能恰恰是创新不足的问题,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为躲过了一次金融危机而暗自高兴。

  金融案例读后感(三)

  今年是河南银行业合规执行年,合规是银行的生命线,也是金融做作业人员职业生命的保护神,其教训是深刻的,可以说是用自由甚至生命为代价来换取的。近日看了一篇*推荐给大家。

  近日,工作之余阅读中国银行警示教育案例——《代价》一书,不禁对每个案例中的涉案者既痛恨、愤慨,又痛心、叹惋。这30个鲜活的案例,无不让听者动容,闻者足戒。透过这一桩桩犯罪事实的背后,我们不禁又看到了高悬在眼前的那盏令人刺目的红色警示信号。“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当这一句千古名言又一次被我们用来进行反思和自省的时候,作为一名建行人,我们似乎没有理由不思考得更多更远些,自省得更深刻更透彻些,因为,沉痛的“代价”已经让建行,让员工,甚至让每一名涉案员工的亲情和家庭难以承重。

  毋庸置疑,银行作为市场经济的核心,已然成为我国经济案件的高发部位。面对市场经济中强烈的诱-惑和严峻的考验,一些银行员工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金融职业道德严重缺失,有的未能经受住不法分子的拉拢、腐蚀和收买,成为里应外合骗娶盗用银行资金的可耻“帮凶”;有的则在处理公与私的问题上不能自持而走上犯罪的不归路……从“聪明反被聪明误,自毁前程悔莫及”的王健到“拿生命作赌注,自跳火坑”的刘伟峰,从

  沦为“金钱奴隶”的桂凯到商海覆舟、自种“恶果”的薛伟,从甘当“银鼠”作祟,终惹滔天大祸的邵进民之流到“走错一步入深渊”的李伟,如是等等,不一而足。正是他们用反面的案,转载请保留此标记。例一次次诠释了“手莫伸,伸手必被捉”这一颠扑不破的醒世警语。与此同时,在一些案件形成的背后,有一类人似乎既“冤”又值得“同情”,那就是由于工作责任心不强,仅仅因为一时的疏忽便酿成大案的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员工。但是,当我们细数这一次次案件造成的惨重损失时,我们又怎能不为他们的麻痹大意、麻木不仁和严重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而更加愤慨,更值得我们去深思和反省:从288条的几经完善到《违规积分管理办法》的付诸实施,当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在不断健全,合规经营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时,作为每个岗位、每个环节上的员工只有时刻牢记“违规是案件的前奏,隐患是安全的天敌”这一箴言,时时、处处、事事以敬业、真诚、严谨、自律的工作态度和作风,遵法守规,按章操作,合规经营,知情必举,才能在使每一名员工自身修养和自我保护意识得到显着增强的同时,以全员的实际行动为全行的稳健经营和发展筑起一道牢固的“防火墙”。

  有道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又抑或,独善其身,难善其身。今天,但我们全体建行人在总行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为实现“为客户提供最佳服务,为股东创造最大价值,为员工提供最大

  发展机会的国际一流商业银行”的战略愿景而众志成城,拼搏奋斗之际,建行,作为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乃至实现人生理想和目标的美好“家园”岂能再容“蛀虫”的侵蚀,岂能再付惨痛的“代价”?读罢《代价》,掩卷沉思,或许是有感于“醒鼓应常打,警钟宜长鸣”的训诫,我忽然觉得手中的这本书实在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建行人不弃不丢、自省自教的一本红“宝书”,而之于我,则要努力做到日读一篇而自警,真正让这30个案例成为自己知荣辱,明是非的一个个反面之鉴,让自己在今后的从业之路上能够走出一行坚实、沉着、稳健的脚印来。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四)

  看完这本书,最大感受是相见恨晚。陈教授出版这本书出版的太晚了。如果早在几年前能看到这本书,恐怕本人就不会做出提前还房贷的决定了,现在可能就是拥有几套房子的业主了。

  二、两方面评价:

  1、积极的方面:本书用通俗的语言,独特的视角,对金融的本质做了一个经典的阐述。个人印象最深的核心观点主要有三大方面:一是钱、资本及财富的三大关系;二是国家财富、企业资产与收益、个人未来收入、土地和自然资源四大资本****;三是市场化、私有化、法治化等资本化三大助推因素。

  2、不足的方面:一是关于孝道文化的阐述有偏激之嫌。有孝心是作为一个人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家庭道德,随着社会发展的特别是市场化的发展可能会在孝心表达的形式、方式上发生变化,但绝不是不再要孝道,终结或淘汰孝道文化,而应该是在文化体系的部分内容上发生变化,但人应有孝心的根本要求不应改变。

  二是对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陈教授一语中的,指出是因为委托与代理的链条太长、花别人的钱不心疼而导致而成,但对如何防范和治理金融危机,特别是对我国在今后大力发展金融业的过程中如何有效防范金融危机,并未提出系统、具体、专业的对策与举措。

  三、三层面反思

  1、对于国家层面:一是金融的发展会带来财富的增长,我们国家的金融化程度还很低,国家应围绕三大助推因素,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不断提升资本化水平;二是国富不如民富,国家应尽量用公债来补充财政赤字,少征税,藏富于民,把钱留给国民投资创业。

  2、对于公司层面:一是对于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企业,要认清形势趋势,紧抓大好时机,借势实现跨越发展。二是要学会把企业资产与未来收益资本化,让企业自身更富有,更有实力。

  3、对于个人层面:一是要学会用将个人未来收入资本化的手段来增加个人财富,均衡使用、享用个人财富。二是为了降低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或者提高未来收入水平,避免因年龄等原因而贬值或加快贬值速度,我们应着眼长远,面向未来,一方面要立足自身职责,扎实做好工作,用我们的才华与智慧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因为只有公司基业常青,我们的未来收入才有保障;另一方面,我们要持之以恒地加强自身学习,丰富个人实践,不断提升个人素质能力与市场竞争力,通过个人价值的不断提升去应对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避免资本化的前提、基础出现偏差。

  四、四点延伸思考:

  1、我们应当购买什么样的股票?在资本市场不够健全发达的情况下,更多的是靠投机,但在资本市场比较发达的前提下,我们应当购买公司未来收益较大且确定性较高的股票,应当搞价值投资。

  2、陈教授关于价值的理论对马克思资本论关于价值的经典论述提出了挑战,应如何来理解和看待?

  3、公司在资本化、金融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公司在国家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其地位将越来越高,作为一名企业人,我们倍感自豪,推荐大家看一本书,即中央电视台的大型纪录片《公司的力量》,会对公司这一企业形式

  的发展历史及其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与所起的作用,有一个更加全面系统的了解和认识。

  4、要正确对待财富。正如《财富如水》中所言,财富与水有着许多共性,都可流动,都有可能会蒸发或挥发,甚至被冻结。最重要的一点,水有两面性,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没水喝人会渴死,但喝多了则会撑死或毒死,财富亦是如此。我们要明财性,审财情,结财缘,还财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散之亦有道。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五)

  正如城区联社领导在推荐这本书时所说的一样,《金融道》它确实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金融业员工读本,在我一口气读完这本书后,仍在为书中所阐述的那些独特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风格所感到激动和振奋。杭州广发――一家弱势银行在短短近十年时间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造就出一连串骄人业绩的背后,所发生的让人不敢想象的事实,反映出来的许多让人信服的道理,对于我们信合人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服务有着深深的启发。

  员工第一

  在金海滕行长的建行核心观念中,我读到这样一句话:“员工第一”。这句话在我看来有些震惊,多少有些别出心裁,这和一直众多银行提倡的“顾客就是上帝”的行为标准有些背道而驰。

  但他是这样理解的:“所有服务工作,都是需要员工去做的。顾客就是上帝,这就意味着员工必须去把顾客当朋友,最终去实现一种平等的合作关系。而员工,是我们事业的基础,就必须放在第一位。”这句话一直也是杭州广发管理员工的理念,我想这正是解决很多问题的关键,也是对“以人为本”企业理念最实际的诠释。杭州广发倡导的是真正的关爱员工,充份发挥出每一个员工自己的潜能,让朴实枯燥繁重的工作变成员工乐意的“快乐劳动”,这种快乐是发自每个员工内心的。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和赞许,有时一个微笑,一声赞许,可能就是别人的一支强心针。工作固然是为了生计,但比生计更可贵的,就是在工作中充分挖掘出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得到一种成就感和乐趣,这样的成就感和乐趣就是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一部分;工作岗位所给予我们的,要比我们为它所付出的更多。如果我们将工作视为一种积极的学习经验,那么,每一项工作中都包含着许多个人成长的机会。“员工第一”推崇的是积极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做事的积极性、主动性,开拓做事业的创业精神,而这种精神正是他们的事业充满勃勃生机的力量源泉。

  以一颗感恩的心对待顾客

  这句话也是我们张湾信用社彭刚主任经常教诲我们的一句话,客户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要用感恩的心来接待客户。是的,只有发自内心的感恩服务,客户才能满意接受,客户才能被

  感动,这种感恩是相互的,你对客户的感恩的服务最终才能换来感恩的回报。1997年中秋前夕,一个大伯手持一张存单,到杭州广发要求办理存单质押贷款,这张存单的金额只有500元,而且他要贷的也是500元,贷款期限也仅有一个月。如果按照收入成本计算,利息收入微乎其微,银行还要付出人力成本和资料的工本费。但是杭州广发却认为这正是老百姓对银行的信赖和支持,通过做这笔业务杭州广发迅速在市民心目中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形象,以至于后来杭州广发的人出门打的连的哥都感激不收打的费。以一滴感恩之水换来了涌泉的回报,对客户的感恩是尊重自己,也是尊重别人,这样客户才能带着美好的心情离开,而我们的工作才能更上层楼,我们的事业才能进步。什么叫优质?用心是关键,如果干什么事情不用心,那就一定是在应付。不是发自内心的工作,一定很累。我牢牢的记住了金海滕行长的一句话:一个人的价值就是感动别人,一个人的享受就是被别人感动。

  细节决定成败

  金融是需求的产物,它不是账面游戏。我们信用社在网点覆盖上与国有银行相比有巨大的优势,把金融服务延伸到居民的家门口,把贴切的服务和居民要求一致,顺应客户的要求,就要从一切细节做起。有时候,细节就决定了一切。

  XX年的春节,许多市民都希望兑换一些新钞做新年的“压岁钱”用,但遭到了许多银行的拒绝,只有杭州广发在接到媒体

  的咨询电话之后,立即成立了专项应急小组,两个小时内,一个特别的服务方案开始实施,市民不仅可以到杭州广发各个支行的柜台兑换新钞,而且还可以通过自动柜员机取到一定数量的新钞,尽最大可能的满足了市民们过节的需要,当地的媒体和老百姓无不对此事赞不绝口。为了市民们这样一个非常细小的要求,在这两个小时的背后,杭州广发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接到咨询电话15分钟后,各个部门齐聚行长室开始研究可行的服务方案,第一时间做出服务安排和承诺,第一时间从萧山、余杭紧急调用数百万元的新钞以满足供应量,第一时间解决了自动柜员机新钞不吐钞的技术问题。如果杭州广发接到这个电话也借故推托,也没什么大错,只不过也杭州广发也从此将混同于“其他的银行”,正是由于在这样的一个细节上的重视,以小事为突破口,主动跟进,才凸显了杭州广发的服务理念。这个“新钞事件”只是他们一个服务案例,优质服务只是做为他们所有员工最基本的要求,而不是最终的要求。他们把优质服务做为他们服务的底线,要求每一个员工,在对待每一件事情上,都要将服务做到优质。这就是他们注重的细节,是服务到家,而不是服务到位。

篇四:金融违规案例警示读后感

  

  有关金融书籍的读后感_有关金融书籍读书笔记五篇

  从广义上说,政府、个人、组织等市场主体通过募集、配置和使用资金而产生的所有资本流动都可称之为金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几篇有关金融的读后感,供大家参阅

  金融案例读后感(一)

  今年是河南银行业合规执行年,合规是银行的生命线,也是金融做作业人员职业生命的保护神,其教训是深刻的,可以说是用自由甚至生命为代价来换取的。近日看了一篇文章推荐给大家。

  近日,工作之余阅读中国银行警示教育案例——《代价》一书,不禁对每个案例中的涉案者既痛恨、愤慨,又痛心、叹惋。这30个鲜活的案例,无不让听者动容,闻者足戒。透过这一桩桩犯罪事实的背后,我们不禁又看到了高悬在眼前的那盏令人刺目的红色警示信号。“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当这一句千古名言又一次被我们用来进行反思和自省的时候,作为一名建行人,我们似乎没有理由不思考得更多更远些,自省得更深刻更透彻些,因为,沉痛的“代价”已经让建行,让员工,甚至让每一名涉案员工的亲情和家庭难以承重。

  毋庸置疑,银行作为市场经济的核心,已然成为我国经济案件的高发部位。面对市场经济中强烈的诱-惑和严峻的考验,一些银行员工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金融职业道德严重缺失,有的未能经受住不法分子的拉拢、腐蚀和收买,成为里应外合骗娶盗用银行资金的可耻“帮凶”;有的则在处理公与私的问题上不能自持而走上犯罪的不归路……从“聪明反被聪明误,自毁前程悔莫及”的王健到“拿生命作赌注,自跳火坑”

  的刘伟峰,从沦为“金钱奴隶”的桂凯到商海覆舟、自种“恶果”的薛伟,从甘当“银鼠”作祟,终惹滔天大祸的邵进民之流到“走错一步入深渊”的李伟,如是等等,不一而足。正是他们用反面的案,转载请保留此标记。例一次次诠释了“手莫伸,伸手必被捉”这一颠扑不破的醒世警语。与此同时,在一些案件形成的背后,有一类人似乎既“冤”又值得“同情”,那就是由于工作责任心不强,仅仅因为一时的疏忽便酿成大案的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员工。但是,当我们细数这一次次案件造成的惨重损失时,我们又怎能不为他们的麻痹大意、麻木不仁和严重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而更加愤慨,更值得我们去深思和反省:从288条的几经完善到《违规积分管理办法》的付诸实施,当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在不断健全,合规经营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时,作为每个岗位、每个环节上的员工只有时刻牢记“违规是案件的前奏,隐患是安全的天敌”这一箴言,时时、处处、事事以敬业、真诚、严谨、自律的工作态度和作风,遵法守规,按章操作,合规经营,知情必举,才能在使每一名员工自身修养和自我保护意识得到显着增强的同时,以全员的实际行动为全行的稳健经营和发展筑起一道牢固的“防火墙”。

  有道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又抑或,独善其身,难善其身。今天,但我们全体建行人在总行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为实现“为客户提供最佳服务,为股东创造最大价值,为员工提供最大发展机会的国际一流商业银行”的战略愿景而众志成城,拼搏奋斗之际,建行,作为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乃至实现人生理想和目标的美好“家园”岂能再容“蛀虫”的侵蚀,岂能再付惨痛的“代价”?读罢《代价》,掩卷沉思,或许是有感于“醒鼓应常打,警钟宜长鸣”的训诫,我忽然觉得手中的这本书实在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建行人不弃不丢、自省自教的一本红“宝书”,而之于我,则要努力做到日读一篇而自警,真正让这30个案例成为自己知荣辱,明是非的一个个反面之鉴,让自己在今后的从业之路上能够走出一行坚实、沉着、稳健的脚印来。

  金融案例读后感(二)

  正如城区联社领导在推荐这本书时所说的一样,《金融道》它确实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金融业员工读本,在我一口气读完这本书后,仍在为书中所阐述的那些独特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风格所感到激动和振奋。杭州广发――一家弱势银行在短短近十年时间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造就出一连串骄人业绩的背后,所发生的让人不敢想象的事实,反映出来的许多让人信服的道理,对于我们信合人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服务有着深深的启发。

  员工第一

  在金海滕行长的建行核心观念中,我读到这样一句话:“员工第一”。这句话在我看来有些震惊,多少有些别出心裁,这和一直众多银行提倡的“顾客就是上帝”的行为标准有些背道而驰。但他是这样理解的:“所有服务工作,都是需要员工去做的。顾客就是上帝,这就意味着员工必须去把顾客当朋友,最终去实现一种平等的合作关系。而员工,是我们事业的基础,就必须放在第一位。”这句话一直也是杭州广发管理员工的理念,我想这正是解决很多问题的关键,也是对“以人为本”企业理念最实际的诠释。杭州广发倡导的是真正的关爱员工,充份发挥出每一个员工自己的潜能,让朴实枯燥繁重的工作变成员工乐意的“快乐劳动”,这种快乐是发自每个员工内心的。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和赞许,有时一个微笑,一声赞许,可能就是别人的一支强心针。工作固然是为了生计,但比生计更可贵的,就是在工作中充分挖掘出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得到一种成就感和乐趣,这样的成就感和乐趣就是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一部分;工作岗位所给予我们的,要比我们为它所付出的更多。如果我们将工作视为一种积极的学习经验,那么,每一项工作中都包含着许多个人成长的机会。“员工第一”推崇的是积极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做事的积极性、主动性,开拓做事业的创业精神,而这种精神正是他们的事业充满勃勃生机的力量源泉。

  以一颗感恩的心对待顾客

  这句话也是我们张湾信用社彭刚主任经常教诲我们的一句话,客户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要用感恩的心来接待客户。是的,只有发自内心的感恩服务,客户才能满意接受,客户才能被感动,这种感恩是相互的,你对客户的感恩的服务最终才能换来感恩的回报。1997年中秋前夕,一个大伯手持一张存单,到杭州广发要求办理存单质押贷款,这张存单的金额只有500元,而且他要贷的也是500元,贷款期限也仅有一个月。如果按照收入成本计算,利息收入微乎其微,银行还要付出人力成本和资料的工本费。但是杭州广发却认为这正是老百姓对银行的信赖和支持,通过做这笔业务杭州广发迅速在市民心目中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形象,以至于后来杭州广发的人出门打的连的哥都感激不收打的费。以一滴感恩之水换来了涌泉的回报,对客户的感恩是尊重自己,也是尊重别人,这样客户才能带着美好的心情离开,而我们的工作才能更上层楼,我们的事业才能进步。什么叫优质?用心是关键,如果干什么事情不用心,那就一定是在应付。不是发自内心的工作,一定很累。我牢牢的记住了金海滕行长的一句话:一个人的价值就是感动别人,一个人的享受就是被别人感动。

  细节决定成败

  金融是需求的产物,它不是账面游戏。我们信用社在网点覆盖上与国有银行相比有巨大的优势,把金融服务延伸到居民的家门口,把贴切的服务和居民要求一致,顺应客户的要求,就要从一切细节做起。有时候,细节就决定了一切。

  XX年的春节,许多市民都希望兑换一些新钞做新年的“压岁钱”用,但遭到了许多银行的拒绝,只有杭州广发在接到媒体的咨询电话之后,立即成立了专项应急小组,两个小时内,一个特别的服务方案开始实施,市民不仅可以到杭州广发各个支行的柜台兑换新钞,而且还可以通过自动柜员机取到一定数量的新钞,尽最大可能的满足了市民们过节的需要,当地的媒体和老百姓无不对此事赞不绝口。为了市民们这样一个非常细小的要求,在这两个小时的背后,杭州广发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接到咨询电话15分钟后,各个部门齐聚行长室开始研究可行的服务方案,第一时间做出服务安排和承诺,第一时间从萧山、余杭紧急调用数百万元的新钞以满足供应量,第一时间解决了自动柜员机新钞不吐钞的技术问题。如果杭州广发接到这个电话也借故推托,也没什么大错,只不过也杭州广发也从此将混同于“其他的银行”,正是由于在这样的一个细节上的重视,以小事为突破口,主动跟进,才凸显了杭州广发的服务理念。这个“新钞事件”只是他们一个服务案例,优质服务只是做为他们所有员工最基本的要求,而不是最终的要求。他们把优质服务做为他们服务的底线,要求每一个员工,在对待每一件事情上,都要将服务做到优质。这就是他们注重的细节,是服务到家,而不是服务到位。

  金融案例读后感(三)

  近几年,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发生违法违规案件,尤其是一些大案、要案,金额巨大,情节恶劣,给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誉和社会形象带来了不利影响,同时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操作风险的识别与控制能力不能适应业务发展的问题突出,为了切实加强对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管理,坚决遏制案件多发势头,保证改革和发展的顺利进行,银监会决定开展以加强制度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查防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经过第一阶段的学习,现将本人的心得体会浅淡如下:

  一、案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纵观金融案件的发生,尽管形式各异,但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各项内控制度未履行好、落实好造成的。通过近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发现这些案件除暴露银行业金融

  机构内部管理松懈,有章不循,处罚不力等问题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忽视了员工道德风险的控制。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一是员工整体素质不高,教育乏力。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农村信用社点多、面广、线长,绝大多数员工身处最基层,长期以来,规范化、制度化的思想教育开展不够,安全教育少。一些信用社对安全管理、案件防工作不重视,给员工造成错觉,从而放松警惕,认为只要自己不出事就行了,别人,谁出事谁负责。案件防范不到位导致安全工作挂在嘴上,疏于案件防范。同时由于社会风气、黄、赌、毒的影响,对自控力弱、政治素质差、道德败坏、作风卑劣、无视党纪国法、私欲膨胀的人来讲,诱惑力是引发了作案的主要因素。

  二是防患意识不强,管理乏力。近几年来,大部分信用社注重了业务开展,忽视了案件防范,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得不到彻底改观,尤其在基层信用社,任务至上,片面追求几项主要业务指标的考核,不重视内部管理、安全教育和责任意识,有的甚至欺上瞒下,学习教育走过场。

  俗话说“十案九违规”,不按规章制度办事,为案件产生埋下祸根。一方面,无视规章制度,有规章不执行,颁布的法令、制定的规章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讲义气,凭感情用事,以感情代替制度和原则,不按操作规程办理业务,导致案件发生。对案件防范工作部署少、落实少,致使工作存在空档和缺位,给犯罪分子留下可乘

  之机。

  三、稽核检查图形式、走过场,监督乏力。一方面稽核检查力量相对薄弱,对信用社点多、面广、线长和客观上难以全面实施有效的监督检查;另一方面,稽核检查人员有的责任心差,原则性不强,稽核检查图形式,走过场,该发现的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发现的问题也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罚,而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有些事情虽然发现了,也下达了整改通知,但对落实情况没做进一步的督促检查,使问题越积越大,最后导致发生重大经济案件。

  二、预防案件发生的对策建议

  通过这次活动,每个员工只要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剖析,吸取教训,警钟长鸣,并对照有关金融法规和农村信用社规章制度,自我查找履行岗位职责及遵纪守法等方面的差距,明确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就必将使我们农村信用社违法违规案件得到遏制,案件数量不断下降。

  我个人认为,要做好案防工作,关键是人,农村信用社务必牢固树立人本观念。

  一是要经常性抓好员工的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做到“常到河边走,就是不湿鞋”,做到警钟常敲,预防针常打。

  二是抓好员工监督管理,健全要害岗位、重要环节人员轮岗,异地交流制度和相互制衡机制,严防内部工作人员互相勾结,共同作案。

  三是抓苗头,抓落实,抓薄弱环节,确保案防措施到位。对于地处边缘的网点及员工作为案防工作的重点,强化稽核人员的岗位责任,采取现场稽核,重点审查和非现场监督等方式,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序时检查和岗位离职审计。

  四是建立健全好各种规章制度。加强制度建设,重视员工道德风险防范,严格操作流程,把对员工思想排查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同时对员工“班前看神态、班中看情绪、吃饭看胃口、交流看心情、下班看快慢、班后看做啥。”通过这“六看”,基本上能够及时发现员工心态是否失常,做到密切关注员工思想动态,将各种诱发案件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总之,通过本次学习,我深深体会到,只要我们大家不断增强自身的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结合本岗位的实际情况,认真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吸取教训,警钟长鸣,提高防范意识,相信我们的信合明天会更美好!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四)

  陈志武先生是美国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教授,他撰写的《金融的逻辑》一书虽然讲解了很多东西方的金融发展事件,但贯穿全书的核心问题其实很简单:金融究竟是什么逻辑?通读全书,我突出的感受有以下几点:

  一是资本的逻辑。作者把公元1600年左右的国家分成两组:一组是国库深藏万宝的国家,中国明朝国库藏银1250万两,印度国库藏金6200万块,土耳其帝国藏金1600万块,日本朝廷存金1030万块;另一组是负债累累的国家,像西班牙、英国、法国、荷兰、意大利等。400年过去了,哪组国家发展得更好?当年国库藏金万贯的国家,除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改变命运外,其他国家迄今仍是发展中国家,而当时负债累累的却是今天的发达国家。作者据此得出一个结论:资本化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他提出,金融的核心是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资本化就是把未来的钱通过证券化的方式转化为今天的资本,用于当前的生产生活开支。陈教授认为,从英美等国家的发展历史看,成功的原因主要不是对外掠夺,而是资本化发展与金融创新的结果。这是一个与国内传统认识有较大出入的观点。

  应该看到,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之所以“钱”越来越多,主要也是资本化改革的结果。但要注意一种现象:西方国家往往是政府穷得很,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滋润;而当前的中国恰恰是政府手上很有钱,绝大多数老百姓的日子却是过得紧巴巴。因此,中国还需要很多的资本化和资本深化的改革。

  二是市场的逻辑。资本化与市场化是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的两个概念。之所以单列“市场化”,源于陈教授在书中对儒家思想的分析让我印象深刻。几千年来,中国人接受的都是儒家教育,儒家主张靠血缘网络内部来互通有无,实现人际金融交易,但它不能激励每个人奋发向上。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都碰到过这样的事情:买房子缺钱了,首先想到的是向亲戚朋友借钱,而不是向银行贷款。因为亲戚朋友的钱是“软约束”,没钱可以赖账不还;而银行的钱是“硬约束”,是需要房产作抵押的,一般赖不得。比较而言,外部金融市场更能逼着每个人去自食其力,也为个人空间、个人自由的最大化提供了基础。

  从本质上讲,市场在中国一直受到儒家思想的压制。但30多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各种金融市场出现后,中国人的个人空间终于出现并正在扩大。国内社会各界普遍觉得中国文化重视家庭,而西方文化不重视家庭,或者说西方人对家庭情感看得比中国人淡,陈教授认为是一种误解。实际上中国人和西方人都重视“家”,只是追求的“家”的境界不同。传统中国的“家”侧重强制性的经济交易功能,而西方社会的“家”侧重基于自愿的感情交往功能。当然,传统儒家文化的转型是正在进行时,而且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但不管怎么说,一种基于金融市场和法治的体系最终取代传统家庭和儒家文化的体系,则是历史的必然。

  三是创新的逻辑。作者在书中花很大篇幅分析了美国的次贷危机。从媒体上得到的印象似乎是美国经济与社会已进入“水深火热”之中,但从实际的美国社会生活看,都难以感受到或者看到这种危机。也就是说,危机主要还是集中在金融证券市场和信贷市场,对多数美国人的生活影响有限。在分析金融危机的起因时,多数人都将矛头指向了金融创新。作者承认层出不穷的创新带来了严重的结构性问题,但这是金融创新的过错吗?作者给予了否定,并认为危机之后美国的消费驱动模式不会终结,相反中国的经济增长也要从投资驱动型向消费驱动型转变。

  关于金融创新,作者认为美国和中国的情况代表了两个极端。在美国,金融创新可以说是完全放开的,出了问题再说,没出问题可以完全自由。而中国则是,如果没有政府批准,任何创新都不行。美国允许自由的金融创新,当然会出现一些问题,但

  恰恰是通过出现问题,才知道什么地方应该要有监管。中国的金融管制,表面上看没有什么代价,实际上这个代价在用其他形式表现出来。千万不要因为美国金融创新出了问题,就认为我们不放开金融创新的做法是对的。如果说,美国金融的问题是创新过度带来的,那么中国金融可能恰恰是创新不足的问题,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为躲过了一次金融危机而暗自高兴。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五)

  看完这本书,最大感受是相见恨晚。陈教授出版这本书出版的太晚了。如果早在几年前能看到这本书,恐怕本人就不会做出提前还房贷的决定了,现在可能就是拥有几套房子的业主了。

  二、两方面评价:

  1、积极的方面:本书用通俗的语言,独特的视角,对金融的本质做了一个经典的阐述。个人印象最深的核心观点主要有三大方面:一是钱、资本及财富的三大关系;二是国家财富、企业资产与收益、个人未来收入、土地和自然资源四大资本来源;三是市场化、私有化、法治化等资本化三大助推因素。

  2、不足的方面:一是关于孝道文化的阐述有偏激之嫌。有孝心是作为一个人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家庭道德,随着社会发展的特别是市场化的发展可能会在孝心表达的形式、方式上发生变化,但绝不是不再要孝道,终结或淘汰孝道文化,而应该是在文化体系的部分内容上发生变化,但人应有孝心的根本要求不应改变。

  二是对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陈教授一语中的,指出是因为委托与代理的链条太长、花别人的钱不心疼而导致而成,但对如何防范和治理金融危机,特别是对我国在今后大力发展金融业的过程中如何有效防范金融危机,并未提出系统、具体、专业的对策与举措。

  三、三层面反思

  1、对于国家层面:一是金融的发展会带来财富的增长,我们国家的金融化程度还很低,国家应围绕三大助推因素,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不断提升资本化水平;二是国富不如民富,国家应尽量用公债来补充财政赤字,少征税,藏富于民,把钱留给国民投资创业。

  2、对于公司层面:一是对于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企业,要认清形势趋势,紧抓大好时机,借势实现跨越发展。二是要学会把企业资产与未来收益资本化,让企业自身更富有,更有实力。

  3、对于个人层面:一是要学会用将个人未来收入资本化的手段来增加个人财富,均衡使用、享用个人财富。二是为了降低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或者提高未来收入水平,避免因年龄等原因而贬值或加快贬值速度,我们应着眼长远,面向未来,一方面要立足自身职责,扎实做好工作,用我们的才华与智慧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因为只有公司基业常青,我们的未来收入才有保障;另一方面,我们要持之以恒地加强自身学习,丰富个人实践,不断提升个人素质能力与市场竞争力,通过个人价值的不断提升去应对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避免资本化的前提、基础出现偏差。

  四、四点延伸思考:

  1、我们应当购买什么样的股票?在资本市场不够健全发达的情况下,更多的是靠投机,但在资本市场比较发达的前提下,我们应当购买公司未来收益较大且确定性较高的股票,应当搞价值投资。

  2、陈教授关于价值的理论对马克思资本论关于价值的经典论述提出了挑战,应如何来理解和看待?

  3、公司在资本化、金融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公司在国家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其地位将越来越高,作为一名企业人,我们倍感自豪,推荐大家看一本书,即中央电视台的大型纪录片《公司的力量》,会对公司这一企业形式的发展历史及其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与所起的作用,有一个更加全面系统的了解和认识。

  4、要正确对待财富。正如《财富如水》中所言,财富与水有着许多共性,都可流动,都有可能会蒸发或挥发,甚至被冻结。最重要的一点,水有两面性,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没水喝人会渴死,但喝多了则会撑死或毒死,财富亦是如此。我们要明财性,审财情,结财缘,还财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散之亦有道。

  有关金融书籍相关文章:

  1.金融的逻辑读后感

  2.分分享2019年推荐的金融学毕业生简历自我评价合集

  3.2019关于金融服务理念口号

  保险行业服务口号【热门】

  4.2019年公司会计个人年终工作总结范本

  5.银行统计员年度个人工作总结范本

篇五:金融违规案例警示读后感

  

  读《警示录》读后感3篇

  读《警示录》有感_读后感3篇1通过观看农村信用社案件《警示录》,本人对案件专项治理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本人谈谈自己的体会及看法。近年来,金融案件频发,发案率仍然居高不下,防案形势非常严峻。纵观金融案件的发生,尽管形式各异,但追究原因归结为一点,主要是由于各项内控制度未履行好、落实好造成的。通过近段的学习,我们发现这些案件除暴露银行业内部管理松懈,有章不循,处罚不力等问题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忽视了员工道德风险的控制。最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一、是员工法纪意识差,教育乏力。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农村信用社点多、面广、线长,绝大多数员工身处最基层,长期以来,规范化、制度化的思想教育开展不够,员工重视实际,视思想教育为形式、为空谈,认为在各自网点内的人低头不见抬头见,思想教育无意义,久而久之,员工思想道德水准、法律法规观念得不到净化和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防腐拒变能力差,大多凭个人的良知做工作,谈不上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防患意识不强,管理乏力。近几年来,大部分信用社注重了业务开展,忽视了案件防范,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得不到彻底

  改观,尤其在基层信用社,任务至上,片面追究几项主要业务指标的考核,不重视内部管理、安全教育和责任意识,有的甚至欺上瞒下或走过场形式学习。三、稽核检查图形式、走过尝监督乏力。一方面稽核检查力量相对薄弱,对信用社点多、面广、线长和客观上难以全面实施有效的监督检查;另一方面,稽核检查人员有的责任心差,原则性不强,稽核检查图形式,走过场,该发现的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发现的问题也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罚,而是大事化孝小事化无。有些事情虽然发现了,也下达了整改通知,但对落实情况没做进一步的督促检查,使问题越积越大,最后导致发生重大经济案件。

  从以上几个方面看,本人认为:要做好案防工作,关键是人,农村信用社发展务必牢固树立人本观念。一、树立“人本意识”,提高思想教育水平。大家都知道,信用社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林林总总,不可谓不全,处罚不可谓不严厉,但是好多制度在许多职工看来只是墙上的制度,并没有很好的予以落实,规范自已的行为。究其原因,是大家的思想意识在作怪,是农村信用社长期的员工思想教育工作不到位,岗位安排僵化,老好人意识严重的结果。本次案件专项治理工作教育活动,首要解决的就是一个人的意识问题,应该使大家认识到,制度并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指导实际工作的。因此,模范地遵守内控制度,不仅仅是对自身的爱护,也是对他人的负责。在这个方面,农村信用社应该将本项工作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做好人的思想工作,真正使每一位员工从思想上重视,从行动上自觉。1、要经常性抓好员工的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做到“常到河边走,就是不湿鞋”,做到警钟常敲,预防针常打。2、抓好员工监督管理,健全要害岗位、重要环节人员轮岗,异地交流制度和相互制衡机制,严防内部工作人员互相勾结,共同作案。3、抓苗头,抓落实,抓薄弱环节,确保案防措施到位。对于地处边缘的网点及员工作为案防工作的重点,强化稽核人员的岗位责任,采取现场稽核,重点审查和非现场监督等方式,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序时检查和岗位离职审计。4、建立健全好各种规章制度。加强制度建设,重视员工道德风险防范,严格操作流程,把对员工思想排查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同时对员工“班前看神态、班中看情绪、吃饭看胃口、交流看心情、下班看快慢、班后看做啥?”通过这“六看”,基本上能够及时发现员工心态是否失常,做到密切关注员工思想动态,将各种诱发案件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二、严肃工作纪律,提高违章违纪的代价。长期以来,信用社内有章不循现象严重,不能将制定各项内控制度的良好初衷落到实处,是导致各项案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了良好的制度,更要有一批模范执行制度的人予以落实,才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要加强各项内控制度落实情况的后续跟踪和监督工作,对于严重违反内控制度的要严厉予以处理,要让每一位违章违纪的员工付出沉重的代价,让其有切身之痛,严重的更应清理出信用社队伍。三、完善工作机制,防范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是各项案件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每一件有内部员工参与的案件背后,无不有作案人长期处心积虑的身影,他们正是利用了工作机制上存在的一些问题,精心准备,伺机作案。我们要通过工作机制的转变,来防范道德风险转化为实际风险。比如,在工作机制方面,可以以制度化的形式进行岗位轮换,以制度化的形式做好稽核监察工作,以制度化的形式作好员工的培训工作等等。总之,要以制度化的形式作好内控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四、本省四个信用社案件的教训与思考案件发生后,本人认真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主要有以下几点:1、应重视重要岗位人员的交流工作。近几年来,信用社的人事安排僵化,各岗位人员罕有交流,大家长时间在一起工作,相互熟悉,相互信任,抱成一团,即使发现问题也往往隐瞒不报,力求自我解决,这也是造成该案长期不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2、应千方百计提高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从案情来看,他们作案并不是没有留下任何蛛丝马迹。3、应切实加强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从案情来看,信用社员工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部分员工受拜金主义及享乐主义思潮的影响,法制意识淡薄,思想麻痹大意,“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老好人意识及随大流意识严重,在原则问题上容易放松自已。同时,对于员工的家庭生活、社会交际圈子缺乏了解,不能从日常生活的表现中发现问题。通过案件的发生,充分暴露出我们农村信用社在各项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解决。

  读《警示录》有感_读后感3篇2近期,阅读学习《违规违纪典型案例警示录》一书,看到部分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发生动摇,违背誓言,忘记初心,致使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扭曲,失去了面对诱惑时的抵抗力,走上了违法违纪的不归路,如此种种令我颇有感触。我深刻地认识到加强党员干部的廉洁从政,严守国法党纪,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及反腐斗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通过深入学习本书,总结出以下四点心得体会。

  一、坚守党性,公而忘私

  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最终的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实现共产主义是由一个一个阶段性目标逐步达成的历史过程,因此要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党员干部应坚持学习,坚守党性,对党的理论、目标、核心价值观高度认可并努力实践,在生活中谦逊有礼、讲求公德、举止文明、乐于助人、公而忘私,对物质诱惑具有超强的免疫力。否则,便会如同王敏,丢了党性、失去理想、动摇信念,导致政治上

  的变质、经济上的贪婪、道德上的堕落、生活上的腐化,最终走向了自我毁灭。

  二、服从组织,遵守法纪

  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每个党员都是党的一分子,只有个人服从组织,党才能形成统一的整体。如果党员可以随心所欲地对待党组织的决议、决定,不遵守党的纪律,那么,党也就丧失了战斗力。圆规之所以能画圆,是因为脚在走,心不动。在现实生活中,少数党员干部忘记了自己的党员身份,放松了自己的党性修养,导致了党员意识淡薄,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淡化。党员干部要时刻把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心中有担当,行动做楷模,严守党纪国法,自觉廉洁奉公,努力争做遵纪守法的模范。牢记入党誓词和党员义务,切实做到不违规、不违法,争当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秦玉海违反党纪、收受巨额贿赂、挥霍公共财产,以致身败名裂。

  三、廉而不刿,洁己从公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是党员干部同人民群众更密切联系的传家宝,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党员干部带头做到“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工作中、生活中保持勤俭节约原则,那么良好的社会风尚就会形成。苏荣无视国法党纪,以权谋私,卖官鬻爵,贪腐成性,带坏了干部队伍,败坏了

  社会风气,为党和人民所唾弃。

  四、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党员干部应该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做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挥自身作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牢固树立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是要深入群众当中,把群众的愿望和需求集中起来,加以分析、综合、提高,从而为人民做事。并回到群众中去,征询群众的意见,检验实践的正确性。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刘铁男严重脱离群众,长期听不到真实的声音,看不到自身的问题,以至于做出利用职务便利谋取利益的事情,从一个党的高级干部堕落为人民的罪人。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人民的先锋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广大党员干部需要为人民树立榜样,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读《警示录》有感_读后感3篇3守住法律“高压线”,不做涉刑涉法的事,这是每个社会公民应有的法律基本准则。守住纪律和行业规矩的“红线”,爱岗敬业,恪尽职守,这是一名企业员工应有的职业道德准则。尽管有诸多的管理规定和制度要求,但还是有部

  分基层干部员工思想松懈、法纪意识淡薄,平时不注重个人生活修养,追求不良嗜好,最终触犯法纪,受到了刑事处罚及党纪政纪处分,后悔晚矣。33个涉及基层股级及以下员工的违法违纪违规典型案例,好象就发生在自己身边一样,我作为一名身处基层一线的市场管理员感慨良多。作为一名基层一线的市场管理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自律。

  强化学习,坚定信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动。放松了思想,也就放松了对自身的严格要求,理想信念就会发生动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会发生偏离和扭曲。可见,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面对金钱和名利的诱惑,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身修养,保持思想上的警醒是多么的重要。我们要强化学习,坚定信念,深入学习党和国家的路线、政策和方针,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和政策理论水平。要努力把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将《警示录》学习教育与现阶段的“讲纪律、守规矩、作表率”廉政主题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警示能力,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以案为鉴,警钟常鸣

  以案为鉴,警钟常鸣,才能防微杜渐。《浙烟专卖商业基层员工违法违纪违规典型案例警示录》之“违反专卖管理

  类案例一:履职不尽责,错误许可被处分”对我的感触特别深。

  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三年前,一位熟识的零售户带着朋友到专卖所办公室来咨询许可证办理事宜,又是递烟又是送上水果,并再三邀请吃饭,显得很是热情。我没有应承,按要求告知许可证办理的相关事宜,现场堪验后依据规定送达了不予许可决定书。当事人立马就象换了一个人似的,吵闹着不肯在不予许可决定书上签名,并多次到办公室内讨要说法,我只能一遍又一遍向当事人解说当时的合理布局规定,集镇所在地主要街道左右间距二十米,次要街道是三十米。当事人所处的位置是次要街道,左右间距是二十九米,不符合合理布局规定。当事人不认可,又找到专卖科去理论,在得到同样的答复后,还不甘心,又打了12345县长公开电话进行投诉,折腾了一圈,最后不得不接受不予许可的事实。过后想想,如果当初收了他送的水果或是接受了他的宴请,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后果呢,可能就要被他牵着鼻子走了。俗话说“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身为专卖执法人员决不能心存侥幸,以身试纪,不该吃的坚决不吃,不该拿的坚决不拿。

  踏实做人,廉洁做事

  身处专卖一线,多多少少还是有一点别人想利用的东西,在日常的走访检查过程中,经常有零售户发支烟或送瓶

  水,有的是看到专卖管理员大热天的走访检查比较辛苦,表示一下友好,也有的是想套近乎的,想打探一点检查内幕,此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严格要求自己,洁身自好,从拒绝一支烟一瓶水做起。特别是在案件的办理过程中,有说情的,有送礼的,有宴请的,此时一定要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认真履行好职责。因为在基层一线,直接与零售户打交道,接触时间长了,有些另有企图的经营户可能会把你当成“朋友”。那些“朋友”只在有利可图的时候,才和你称兄道弟、阿谀奉承,然后利用友情,将你拉入无尽的深渊。《警示录》中的吴某,多次为经营户朋友提供专卖稽查信息,帮助他人逃避处罚;叶某应朋友之邀请,参加辖区重点监管对象的宴请;郑某和楼某身为专卖执法人员与零售户同车运输经伪装的卷烟等等,在众多案例中,“朋友”这个特殊的群体常常出现。许多专卖一线同仁最后因为朋友而触碰“红线”,因小失大,断送前程。

  无论如何,朋友和环境的影响只是外部条件,如果能够端正自身,加强自我约束,慎交友、交益友,同时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必然能够抵御那些“利则相攘,患则相倾”的逐利之人。

  廉洁是一种境界,自律是一种力量。让我们从每一件小事做起,立足实际工作,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不断规范和约束我们的思想与行为,增强我们拒腐蚀、永不沾的能力。

  以务实的态度,勤奋的精神,廉洁的作风投入到各项工作中,使廉洁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文化,让廉洁文化深入到工作生活的每个方面。

篇六:金融违规案例警示读后感

  

  安然事件观后感

  《安然事件观后感》

  近年来,安然事件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作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企业丑闻之一,安然公司的倒闭不仅是金融界的重大事件,更凸显了企业道德和监管制度的重要性。对于这起事件,我有着深深的触动和反思。

  安然事件揭露了企业在道德和伦理层面所存在的领导失误,以及监管机构在保护投资者利益方面的不足。首先,安然公司在账目审计和财务报告上存在明显的违规行为。高层管理者与会计师事务所之间存在勾结,一系列违规操作掩盖了庞大的债务和负债情况。这种虚假的财务信息误导了投资者和监管机构,伤害了市场的公正和透明。

  其次,安然事件凸显了企业内部管理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无论是监管机构还是公司领导层,对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漠视和放任,为安然的制度漏洞提供了空间。公司内部普遍存在的“利益至上”和“以结果论英雄”的文化,让个人的利益优先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这导致企业在快速扩张和高利润追求中失去了对风险的敏感,进而陷入了无法挽回的危机。

  再者,安然事件对监管机构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监管机构应该在及时发现和防范风险方面起到关键作用,但在安然事件中监管机构未能履行其职责。这也让人们对监管机构的能力和独立性产生了质疑。监管机构需要建立更加严格的制度,加强对公司财务报表的审查和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监督,以确保市场的公平公正。

  安然事件不仅是企业伦理失范的典型案例,也展示了市场经济中监管体系的薄弱之处。尽管该事件发生在二十年前,然而其对企业治理和风险管理的警示至今仍然持续存在。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企业要建立良好的治理结构和合规体系,同时需要注重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塑造,以避免重蹈安然覆辙。

  对我而言,安然事件是一次深刻的触动和反思。作为个人,我们应该发展诚实守信的品德与行为,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伦理意识;作为企业,要注重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和审计机制,加强对财务信息真实性的把控,坚决杜绝违规操作;作为监管机构,要提高管理水平和监督能力,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和风险防控

  安然事件虽然给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浪潮,但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它提醒着我们在商业活动中要时刻保持警觉,不断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对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监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确保企业和投资者的共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