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三大报告系统的阐明了9篇党的十三大报告系统的阐明了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88年第1期科学的论断行动的指南一一学习党的十三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rdquo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的十三大报告系统的阐明了9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党的十三大报告系统的阐明了
政治学院学报1988年第1期科 学 的 论 断行 动 的 指 南一一学习党的十三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的体会刘 大军聂式恢连队教育党的十三大报告阐释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展阶段并为制定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洪了科学依据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科学性呢?,正确分析了我国 目前所处的社会主义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派,,,提。一、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建 国以后付出了很高的代价,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经历了3。多年曲折的探索过程究其原因关键的一点在于我们对现今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有时甚至得出十分错误 的结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对过去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实践进行了深切 的反思段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从而得出了新的结论来若千历史问题 的决议 第一 次明确提出指出,其间犯 过 不 少 错误,。,一直若明若暗,。,,,对我 国当前所处的社会发展阶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198 1年,:“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 初级的阶段,必然要经历一个长久的过程”,“我们的社会主犬制度由比较不完善到比较完善。”1982年着改革全面改革大规模展开出的一系列改革的重大政策都在实践中不断证实认识也就越来越明确了,党的十二大重申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正处在初级阶段对的认识也在逐渐地加深各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得到进一步的肯定和发展,物质文明不发达农村改革和以城市为中心的党和国家先后提我们党对。”随、,“初级阶段”。,,。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1986年,党的斗二届六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并概括地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以及由此而决定的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和根本的决议再次重申阶段 的主要经济特征任务这样上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巾可见十三大报告中关于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论断是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不 断完善的:“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基本上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从理论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出了全面而系统的阐。也正是在此基础,,述。,,。二、中国国情的根本概括也许有的同志会问,为什么不把我国现时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确定为过渡时期或发一一70达的社会主义阶段决定的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我国原来是一个半殖 民地半封建的大国政治力量的反复较量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们仅用了短短 的几年时间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几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结束了从此中国就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努力下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可喜的麟就都处在世界比较靠前的位次煤是第二位,钢是第四位发电量社会主义社会而且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还很低下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裕少数地区甚至还没有摆脱贫困状态量计算就显得很少了均量15 0 公斤的1/3,煤的人均量7 5约为世界人均量55 2 公斤的1/4,谷物人均量3 2相当于世界人均量3 8更大了由于经济落后衍生而来的是人民的教育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说明了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之后阶段去完成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义初级阶段的论断是完全符合我国规时的基本国情的,而确定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呢? 一句话正如十三大报告所指出 的而是特指我 国在 生产九落后。,这是由我国现时最根本的国情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上个世纪中叶以来的10 0 多年间,经 过 各种,经过旧 民主主义革命的多次失败和新 民主 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唯一的出路是在共产党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到1956年就基本上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9月党的八大就庄严地向全世界宣 告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已经 基本上建立起来,证明,。建国以后,我,,实现在似。:国,,。,。几十年来,在全 国人 民的共同,,现在我国不少工农业主要产品总产量棉布肉类均占世界第一位,等等这些事实表明这只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比如:粮食 (谷物)原油是第五位但是、棉花、、原,、,。,我国社会已经是我国的社会,。,,,,,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还 谈 不 上富我国的工农业产品总量水平不低我国钢的人均量是4 5 公斤约 相当于世界人均量8 9发电量人均3 95度为世界人均量1900度 的1/5,2公斤的8 6 %女口果同一些发达国家比物差距就、文化还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商品化现代化的任务可见,。,但是,按人平均,。以198 5年统计的数字为例2公斤,,:不到世界人原油人 均 量,6公斤的4/5;12 0 公斤,,9公斤,。。、科学水平不高。这个状况说明了我们,,,、、。,关于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三、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协会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段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这两个基本含义出发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单地说就是一个中心邓小平同志指出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本页)我国所以还处在初会主义初级阶段平还远远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这个论断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 义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就决定了我们党在现阶段 的基 本 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两个基本点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包括。,。。第,。,而不能 超越 这 个 阶。”,:,,,坚持改革开放,自简,,、民主、。,,。:“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 《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增订,第1,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由于我国社会生产力水这个阶段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 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一一0 471
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 产之间的矛盾大力发展生产力倒退的危险我们在世界上就将没有地位在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是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求成盲 目求纯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于某种特殊历史条件的东西利于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商品化对由此而形成的过分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和僵化的经济体制:权为过分集中的政治体制严重束缚了生产力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段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经济体制 和政治体制义是在改革中前进的社会在初级阶段缚着生产力的发展改革更成为迫切 的历史要求开放一方面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开拓了世界市场闭关自守状态已经被各民族的各方面 的互相往来所代替界性的了,另一方面我们是在落后基础 上建设社会主义 的。;多就决定了现阶段全党全国的工作必须 以经济建设为中那么我们不仅不能推进社会主义的发展心,。如果不是这样,,,、而且还有。。,围绕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必须 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和坚持四。、,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 逾越的阶段可是从50年代后 期开始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被当做社会化现代化的东西、社会化、现代化。,,就必须大力发展有计划 的 商 品经是实现生产社会化倾错误的影响。,,、现代化的。,,由于“左”,我们曾经急于或者只适合,。、,,“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被当做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资本主义复 辟以及同这种经济体制相联系的”加 以反。,。这表明,在现阶,,就 必须要改革过去那种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指出特别在当前时期由于长期形成的僵化体制严重束同时要大力发展生产办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 的自给自足 的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已成为世这就尤其要发展对外经济技术。:“社会主。,,,。”,,就必须坚持。,,,,,交流和合作但是表明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较长的时间内改革开放的同时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不仅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根本依据政策的根本依据综 上所述十三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白 铆哩论强的科学性是我们全党同心协力地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的行动指南,努力吸收世界文明成果改革开放又是离不开四项基本原则的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了生产力不发达一些人对社会主义道路产生怀疑和动摇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还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逐步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国正处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论断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协会主义制度在许多方面还不完善。,、。,。。同时,又由于我国因此所以,,,,在比,。,在坚持迷失方、,。否则,就会使改革、开放失去动力,。,而且也是党的各项具体方针、。,,不仅包含丰富的内容,而且具有很,.(作者第四军医大学政治教研 室主任,教员)一一72
篇二:党的十三大报告系统的阐明了
只只火少城火X又只) ()<) <丫少 <只)()(又只只又只><><>< 又又又又丫又丫又><又丫只丫义义) <火只><><又众众众众ù ù 众众众众众众众双冷众众众众众双拟众冷肖燕+ 三 大是 中国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上 的里程碑涤 ( 哲学教研室主任 ` 教授 )党的第十三 次代 表大 会是 我党历史上 一次意义 重大的会议将 以我 国社合主 义建设道路上的里程碑而载入史册里程碑至 少有三条可 以作为它的标志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我党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开始成熟 的标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 论特色的社会主 义的首要问题;要间题因为它涉及到对我 国现阶段社会性质的具体认识从理论 上解决了我国社会 主义建设的出发点问题义社会但生产力不发达物质财富很不丰富方百计把生产力搞上去切工作的出发点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论证 了这个问题郭:,。我们说它是,:,,是。,是建设有中国之所以是首,,。我 国是社会主科 学 技 术落这就需要我们千这应该是我们一,,后,,。。,是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为建设有中主 义社会再认 识的伟大成果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提供了理 论 根 据,。第二是我党在新时期政治路 线 更加 完 备 的 标党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 一 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党 的十一届 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括是九年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鲜经验的总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路线化政策化把理论化为路线是理 论指导实践的重要环节中央委员 会的产生是我党领导机构向年轻化迈进的标志一大批老同志退出第一线一大批年轻 同志进入党的领导机构使我党的领导核心更加年轻化了,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提出,志。,。、、政策 的高度 概,,、。、政策新的,。第三,,。,,,这是十一届 三中全会以来组织路线上 的 重大 成果郭仪 ( 政治教研室副教授 :)十三大也是发扬党 内民主。党的、建设社会主义火只火丫众以浓><义 义)衬 )<只浓水XX众众众众众欢众众众合联召 开党校部分领导和教科学研人员座会谈 发言摘要! ! 中共 陕党委省校科研办公室校通讯辑部本刊编辑部西í编、、ī党深刻理解ō 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ó理论和党的基 本路线一充分认识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伟大意义一众众众欢众众效众众众众嵌众双众以众燕聚众ù 效众双聚众双众聚以聚聚聚众以众众众众又火火又又丫又又又又又X又X ><丫丫)<又火K ><又只X 又X 》 公<只: : > .<只大X X义><众众裘民主的里程碑的实践来看设这是我们 过去工作上的一 个 重 大 失误十 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调要发扬党 内民主设并为此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十三大更明确具体地提出了一系列发扬党内民主健全党内民主监督的措施出 以党内民主促进社会主 义 民主的方针十三大召开的整个过程本身就是发扬党内民主的典范它是一个民主的大会的大会生气勃勃充满活力的大会大精神的贯彻必将促进 我们党的民主建设社会主 义 民主建设走上新的阶段高广厚 ( 党 史 教 研 室 主 任授 )我认为党的十三大是七大以来最重要的一次会议党的代表大会是否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我觉得有三条标准学地总结经验教训正确的结论②真正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纲领策③能够产生出一个熟悉中 国革 命 规律富有革命斗争经验建设事业不断前进的领导集体符合实际的强有力的具体措施正确路线的贯彻执行就可以清楚地深刻地认识到十三大的重要历史地位十三大最突出的贡献是在吸取过去的错误教训和系统 地总结三 十多年特别是改革九年来丰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国情作了实事求是的分析会主 义初级阶段 的基本路线后的全面改革和整个民族的进步和社会发。从我们以往社会主义建设我们没有切实地进行民主建,,。,我们党一直强,加强社会主义 民主建,。党的,,并提。。,开放十三,,,,。、副鳌:。,:④科,从成功和挫折中引出;,提出、路线、方针和政,、、可以指导革命和并制订出保证 自己根据上述观点我们,呆.,。。“左”、,。这是马克思 主义与是我们建设有中大会对我国提出了党在社这对我们今,。,,展保证这条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了政治体制改革的设 想建设的基本方针知识化的新的中央委员会这次代表大会是我党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开得最好的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墓本路线的提出是洲门党对社会主 义认识的深化王 万 钧 ( 副校长同志在 十三大的报告的好文件我 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义建设的实践经验阶段的理论概括这是人民的创造的结晶是对马克思 主义的新贡献标志着我们党更加成熟阶段理论为基础形成 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原则为立国 之本以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为主线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克服资产阶级 自由化的思潮和化的观点指 明了方向的政治局面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一 心一意的 以经济建毋为核心力的迅速发展有重大意 义鼓舞全党和全国人民振奋精 神进!,都具有重要的深远的指导意义。为了,会议提出,提出了加强党的还选出 了更加年轻化因此,、。,可以说,。、副教授 )是一个马克思主 义:赵紫阳,。它把马克思 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总结我们党三十多年来领导社会主作出 了社会主 义初级,,,实践同时,,。以社会主 义初级,,以坚持四项基本,,两者互相依存弓 相互 贯通,统一这对的僵,“左”,,对维护安定团结,,,促进生产,,必将极大地开 拓 前,孙集云 ( 校委一位西方外交官评论说成功之处是它解决了理论上的问题看法是有见地的命史上把马克思主 义与中国实际结合的长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 的飞跃提出新民主 主义的理论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 论和 路线、教育长、副教授 ):,十三大“重大的”。这个。在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第一次是,第二次是提出我。这第
二次飞跃,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经过三中全会十 二大到十三大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 会 主 义 道路并进行了创造性的理论概括系统地从理论上 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任务条件基本问题阐明了胜利前进 的科学轨道如果说新民主主 义革命理论指导我们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海将鼓舞和引导我们一步一步地夺取社会主 义建 设 的 胜利十 三大将以理 论上的突 破 而 载 入史册的,,,找,,第一 次、、、布局和国际环境等,。,那么,建设有。。一陈仁庚 ( 研 究生部主任十三大报告是以社会主 义初级 阶 段 立论初级阶段理论是理解十三大报告的一把钥匙因此学好十 三大文件当弄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副教授 ):的,。,,首先应第一。,它是对我 国 国情的科学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么样的历史阶段得到很好解决作失误和现在提出初级阶段理论科学就在于它如实地概括了我国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的制度程度是初级的是不完善不成熟的社会主义这就使我们的头脑更加 清醒 了二它为我国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因为我们还处在初级阶段段最突出的问题是生产力落后重解决生产力发展的间题改革开放解决不适应生产力发展 的经济政治体制转变人们的观念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就成为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开放就成为它的重 要 条 件三初级阶段的理论时建设有 中国特色的社 会 主 义具有重大意义。我国生产资料究竟处于 一个什这个间题长期以来没有这是导致我党几十年来工倾思潮泛滥的根本原因这个理论 之所以,,,“左”。,,:性质是社会主义的,,。;第,。,这个阶所以要着,,这就需要通过、,。所以在社会,,;第,。’“中国特色”一个很重要的根据就是“中国国情”,对“中国国惰好把握社会主义就是要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面临的各项任务也就是十三大提出的党的基本路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才能更“中国特色”。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汪 玉 凯 ( 政治教研室副主任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会主 义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时代价值它为党在现阶段制订各项方针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和理论依据问题的基础义发展 间题 上存在着严重的盲目性主观空想的错误导致了严重的后果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确立人民理直气壮地把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放在首位高一级阶段发展创造条件阐明了改革是推动社会主 义社会各项工作的直接动力为了加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义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由发育不够成熟环节不太完善 向比较成熟和 比 较 完 善 转化第弃会主义 的基本路线设的纲领回顾党的历史可以清楚看到任何一条能够反映中国社会客观发展规律的正确路线于其说它确立难探索正确路线更难的十三大能够制定出符合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也包括那些由于探索而引出的失误给我们留下的深刻启示们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方面的成熟正是中国无产 阶级革命家以及广大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晶吴 嗣 澄 (经管教研室主任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届 三中全会以来的中央文件中、讲师)对中国社:,。首先,是我们考虑一切。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在社会主,犯有,。社,可 以使全国、加速,努力为向;其次它科学地。改革的目的从根本上说,正是,促进社会主、、,,它规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是我们进行现代化建,。,,,到不如说。`从这个意义上说,党,。现在我,。、副教授 ):,在党的十一,曾提到三
流历更问题的决议时一股否定社会主 义的思潮而说的次是一九八二年党的十二大报告 中 指 出的是针对一些人认为物质文明不发达精神文明难以建设而说的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 能 够 进行第三 次是一九八三年《关于社会主 义精神文 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 中 重 提的目的是指出在道德建设上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提出过高要求上把初级阶段的观点系统化了述了这个阶段的特点基本路线和战略方针任务的时间这是对马克思 主 义的重大发展认回顾 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 历史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是设想阶段鸟克思和 恩格斯完成的;段是由列宁首创并 由斯大林继承领导苏联人民进行的中国在内的许多社会主义 国家诞生学匀苏联的经验分别取得了 重要成就也经历了曲折总结经验教训更好地进行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现在又开始了改革阶段叫进一步探索阶段我们党关于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概括阶段的一次质的飞跃`陈扬 ( 马列主义研究所研究员 )我国还处在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采必然经厉的特定历史阶段大报告科学地阐述了这个间题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体系本包括卜以生产发展为基础 的资本 主义不发展阶段可以超越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超越和经济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为哈一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第一次提出,是针对当;第二,,强调社会主义精,,,。十三大从理论科学地阐主要矛盾政策以及完成,、任务、、、、,。,大体。,是由第二 是 试 验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包括相继,,,,付出 巨大代价。为 了认真,,,也可 以。,是探索:,这是我 国,。十三,建立 了社这个理论基。,以及以生产力 发展为目的的政治、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的理论级 阶段基本路线的 一个 中心和两个基本点的理论,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 主 要矛盾;改革济的计划和市场的统一的理论义 公有制为主体的非社会主义 经济的发展的理论;按劳分配 和其他 分配方式并存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和共同富裕的理论等这些都是辩证 唯物主义的活的运用是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的结合对这些问题业务和工作实际王 乘冲 ( 政治经济学教研室副教授)初级 阶段理 论把社会主义 经济理论方面人们议论最多怀疑;社会主义初、开放和发展的理论;社会主 义商品经;以社会主、,等,,。,我们应该结合L,进行认真学习钻研。:,、顾虑最大的许多问题如十三大报告第一次市场引导企业解决了调节与市场调节问题提出这个提法与《中共 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相 比运行的基本规律勾画了 出来义在于说明社会主义市场是有计划控制的市场不是资本主义那种盲目的无计划的市场;说明企业今后要面 向消费者通过市场进行经济活动过去行政附属物的地位道更 重要的是把竞争引入企业机制企业有了外部动力外的个人收入间题个问题了雄定人心的作用人消除了疑虑而且把个人收入分配同商品经济结合起来这对马克息主义个人收入分配理论是个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特征不能雇工的问题这是近几年人们争论最大的问题十三大让雇工最多的共产党员关广梅参加大会这本身就是对雇工间题,作了科学的回答。,关于计划。“国家调节市场,”。,认识深化了,也把新型体制它的重要意。,,主要,这样就把企业从纳入商品经济轨,,,使。再如十三大报告肯定了这,关于按劳分配以。,允许多种分配形式存在,这就起到,使一 部分先富起来的,,,也是社会主 义初级再如共产党员能。,。。,
的肯定济形式义条件下在公有制条件下,会主义服务政策上有合理规定会过于悬殊李宁登 ( 副校长 )段理论 和基本路线了许多 重要的新课题开辟 了广阔的天地基本路线的实践及改革开放的深化生活也会提出更多的间题要求我们作出科学的回答比如经济体制改革中已经出现的资金市场劳务市场市场多种经济形式种分配 形式及股份制等还不是...
篇三:党的十三大报告系统的阐明了
基本理论、 基本路线、 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经典作家对社会发展阶段的认识: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 1875年列宁《国家与革命》 1917年
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共产主义的第二阶段或高级阶段
共产主义发展历程马恩列对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的划分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高级阶段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划分不发达阶段比较发达阶段过渡时期
这表明毛泽东清醒地认识到进入社会主义远远不等于建成了 社会主义。可惜的是, 这种可贵的探索在实践中经常发生曲折和动摇
• 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不承认中国人民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这是革命发展问题上的机械论, 是右倾错误的重要认识根源;另 一种是以为不经过生产力的巨 大发展就可以越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是革命发展问题上的空想论, 是左倾错误的重要认识根源。
“尽管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 但是毫无疑问, 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任何否认这个基本事实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
• 十二大再次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 十三大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明确界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阐明了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及其解决的途径, 并完整地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 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引自党的十三大报告)
• 十五大进一步系 统地概括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九大特征, 并且第一次阐述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
• 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 强调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 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要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 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已成为我们党制定正确的路线、 方针、 政策的出发点和基本依据。
• 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非资本主义, 这是强调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 我们的社会主义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而非高级的、 发达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的初级阶段, 而非他国的初级阶段, 这是强调初级阶段的中国特性。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 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 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二是由农业人口占 很大的比重、 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 很大比重, 包括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三是由自 然经济半自 然经济占 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 很大比重、 科技教育文化落后, 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 五是由贫困人口占 很大比重, 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 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六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 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 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七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八是建设物质文明的同 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九是逐步缩小同 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更高发展阶段共产主义社会江泽民同 志2001年“七一” 讲话我国社会现今和以后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间表地区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时间全国2050 年上海2015 年北京2018 年广东2021 年青海2065 年贵州2070 年
驱动要素 区别表明 工业化 劳动和资本 劳动要素 资本要素密集 知识要素密集 后工业化 知识
从产业发展的规律看: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
非市场化0——15%弱市场经济10%——30%转轨中期市场经济30%——50%转轨后期市场经济50%——65%欠发达市场经济65%——80%发达市场经济80%以上中国 在改革开放的1978年, 市场化程度不超过5%, 20多 年的改革开放, 使中国市场化程度为69%。(2001年)
那么 , 这个初级阶段究竟有多 长?• 起点就是宣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终点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完成。
49年56年2050年左 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100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初级阶段为什么 会这么 长呢?• 是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的。• 是由我国现实国情决定的。• 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决定的。
二、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主要内容• 新民主义革命时期的总路线:大众的, 反对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革命。
”“无产阶级领导的, 人民•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一化三改造”•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总路线:多 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鼓足干劲, 力争上游,• “文化大革命” 时期总路线:“以阶级斗争为纲”• 改革开放后十三大提出总路线:点”“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
• 十三大•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 艰苦创业,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 民主、 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3.坚持改革开放, 是强国之路。
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 是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改革的性质:
既是一场革命, 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 我完善和自 我发展。我们的改革是全面改革, 是一场新的革命。
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 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革命。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的作用: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的特点:
①鼓励大胆探索, 勇 于创新; ②要坚持从实际出发, 先易 后难,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十五大指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 三)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1.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原因• 实践证明党的基本路线是正确、 科学的。• 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和现代化战略目标决定的。• 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教训得出的宝贵的结论。
2. 怎样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 关键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必须把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 必须正确处理改革、 发展同稳定的关系, 保持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
改革、 发展、 稳定的关系 :
①发展是目 的; ②改革是动力; ③稳定是前提。要把改革的力度、 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 的重要结合点, 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 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三、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党在每一个阶段的基本纲领又可称为最低纲领。
一个政党的纲领就是一面旗帜, 我们党既有每个阶段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也有确定长远奋斗目 标的最高纲领。• 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 就会失去前进方向; 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理想, 就会脱离实际。
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体现了 持续发展和阶段发展的统一, 体现了 革命精神与科学态度的统一。
四、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党的十六大对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实践所积累的基本经验从十个方面作了 系 统总结。
•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坚持改革开放, 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 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 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 这十条经验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基本经验同我们党在新时期的基本理论、 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一道,是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指导作用。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四个坚持–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科学发展、 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 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中国的变化可谓日新月 异, 但光凭数据、 表格或文字则难以使人对这种激变产生直观感受。
据美国有限电视新闻网10月8日报道, 这家名为“Chi nfographics”的网站的创始人之一Marten Strassburg曾在中国住过三年:
“对于住在中国的外国人来说, 这个国家最引人注目的方面之一就是它的变化节奏。
这里发生的一切令我目眩。
” 。
“我希望这些图可激发人们的思考, ” Marten说, “更希望他们向我提问,比如‘中国真的有那么庞大的? ’ ‘这是事实吗? ’ 等” 。
四、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谢谢大家!祝同 学早日 加入党组织!
篇四:党的十三大报告系统的阐明了
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历史背景改革和对外开放, 经历了一个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 从经济体制的改革到各方面体制的改革, 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党的十二大以后, 在拨乱反正的基础上, 党领导全国人民坚决推进全面社会主义建设巨大成就的基础上, 我们国家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社会义建设巨大成就的基础, 我们国家的面貌发。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三大召开前的9年, 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的干扰。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和不断深入, 新问题越来越多, 对改革性质的争论也越来越激烈。但是, 改革开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其不断遭到来自“左” 和右两方面
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情况召开。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出席大会的有正式代表1936名, 代表着全国4600多万党员。邓小平主持了大会开幕式。赵紫阳向大会作了《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的报告。赵紫阳向大会作了《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报告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理论的根据, 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 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根本依据。在深刻分析国庆的基础上, 报告系统阐明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基础, 报告进一步确定今后经济建设、 经济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 为我国的建设和改革规划了基本蓝图。义道路前进》 的报告。
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档案主要历史功绩大会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明确概括和全面阐发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 的基本路线, 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从而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十三大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确认邓小平提出的现代化建设“三步走” 发展战略。大会通过的重要议案《关于十二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部分条文修正案]的决议》《关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委员会:
委员175人, 候补委员110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赵紫阳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
赵紫阳、 李鹏、 乔石、 胡启立、 姚依林
精品课件精品课件, 你值得拥有!你值得拥有精品课件, 你值得拥有!使用时, 直接删除本页!
精品课件精品课件, 你值得拥有!你值得拥有精品课件, 你值得拥有!使用时, 直接删除本页!
精品课件精品课件, 你值得拥有!你值得拥有精品课件, 你值得拥有!使用时, 直接删除本页!
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花絮年轻化、 知识化的中央领导集体。285名新选出的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 平均年龄是55.2岁, 比5年前小了3.9岁。党的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的348名委员和候补委员中, 有150人没有进入十三届中央委员会。他们之中有一批在党内外有威信的老一辈革命家。
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的成员中有大专以上学历的209人, 占73.3%, 比上届提高了17.9%; 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57人, 占20%, 比上届提高了6%。从促进领导机构年轻化和发扬党内民主这两方面来说从促进领导机构年轻化和发扬党内民主这两方面来说, 党的十三大以其卓越的成绩而被载入党的史册。党的十三大以其卓越的成绩而被载中央领导层进行了人事调整, 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始登上政治舞台。1989年6月,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全会选举江泽民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并对
篇五:党的十三大报告系统的阐明了
21 讲 党的十三大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十三大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在十三大的推动下, 改革开放继续深入,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入加速发展的轨道。
一、 党对中国国情认识的逐步深化
正确认识国情和我国社会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 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和政策的基本依据。
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 党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曾一度对这个问题缺乏清醒的认识,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全党逐步深化了对中国国情的认识。
要开辟一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道路, 必须对中国的国情有正确清醒的认识
1981 年 6 月,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提出:
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的阶段, 社会主义制度由比较不完善到比较完善, 必然要经历一个长久的过程。
1982 生 9 月, 党的十二大再次肯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党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1984 年 10 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提出:
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 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
1986 年 9 月, 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明确指出:
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这就初步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1987 年 8 月, 在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 邓小平在会见意大利共产党领导人时谈道:
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 就是处在初级阶段, 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 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
1987 年 1 月 28 日, 中共中央在《关于当前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若干问题的通知》 中特别指出: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 开放、 搞活, 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的两个基本点, 两者互相联系, 缺一不可。
随后, 邓小平肯定了两个基本点的提法。
至此,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已经基本具备,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要点已经清晰, 对这一理论进行全面阐述和对党的基本路线进行明确概括的条件已经成熟。
二、 十三大的召开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1987 年 10 月 25 日至 11 月 1 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大会正式代表 1936 名, 代表着全党 4600 多万名党员。
大会批准了赵紫阳代表十二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的报告, 修正了党章的部分条文, 选举了一届中央委员会、 中央顾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十三大的突出贡献, 是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论断, 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 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 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 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 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从生产、 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 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 都属于这个阶段。
大会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大特征:
一方面,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已经确立, 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已经消灭, 国家经济实力有了巨大增长, 教育科学文化
事业有了 相当发展。
另一方面, 人口多, 底子薄,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居于世界后列。
10亿多人口, 8 亿在农村。
生产力落后, 生产社会化程度还很低, 商品经济和国内市场还很不发达。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 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党和国家在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大会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 明确地概括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这就是: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自力更生, 艰苦创业,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 民主、 文明的社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这条基本路线, 其核心是“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 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一贯坚持的路线。
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 大会明确提出,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方针应当是:
第一, 必须集中力量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 进行现代化建设。
第二, 必须坚持全面改革, 把改革作为推进一切工作的动力。
第三, 必须坚持对外开放, 努力吸收世界一切文明成果, 逐步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第四, 必须以公有制为主体, 大力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第五, 必须以安定团结为前提, 努力建设民主政治。
第六, 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努力建设精神文明。
根据邓小平提出的设想, 大会确定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 即:
第一步, 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1980 年翻一番, 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 到 20 世纪末, 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 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 到 2l 世纪中叶,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基本实现现代化。
大会对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作了进一步阐述。
大会还明确提出了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并对政治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作了规定。
大会高度评价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辟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意义, 强调指出, 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 继找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建立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之后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这次飞跃的理论成果, 就是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报告从十二个方面对这一理论的轮廓作了概括, 包括:
关于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国情, 走自己的路的观点; 关于在经济文化落后的条件下, 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有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的观点;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集中力量实现现代化的观点; 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观点; 关于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的观点;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重要特征的观点; 关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这两个基本点相互结合、 缺一不可的观点; 关于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来实现国家统一的观点; 关于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观点; 关于按照独立自主、 完全平等、 互相尊重、 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 发展同外国共产党和其他政党的关系的观点; 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的观点。
这些观点, 初步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 任务、 动力、 条件、 布局和国际环境等基本问题, 规划了我们前进的科学轨道。
11 月 2 日, 党的十三届一中全会选举赵紫阳、 李鹏、 乔石、 胡启立、 姚依林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赵紫阳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决定邓小平为中央军委主席; 批准陈云为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 乔石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向全会提出:
邓小平虽然退出了中央委员会和政治局常委会, 但他作为党和国家重大问题决策人的地位和作用没有改变, 在重大关头仍然需要他掌舵。
这是党的事业的需要。
这个意见, 得到了全会的赞同。
1988 年 4 月, 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杨尚昆为国家主席, 万里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邓小平为国家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决定李鹏为国务院总理。
邓小平虽然从党和国家领导岗位的第一线退了下来, 但他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 仍然以高度历史责任感关注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 为党领导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发展发挥着关键作用。
党的十三大以系统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 进一步明确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以及制定加快建设和深化改革的蓝图而载入史册。
三、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
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 作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等一系列决定, 并明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使民主制度化、 法制化的任务。
1980 年 8 月, 在经过充分酝酿的基础上, 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 专门讨论了政治体制改革问题。
8 月 18 日, 邓小平就政治改革的基本思路提出初步设想。
他认为, 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
一是权力不宜过分集中; 二是兼职、 副职不宜过多; 三是着手解决党政不分、 以党代政的问题; 四是从长远着想, 解决好交接斑的问题。
在邓小平讲话精神的指导下,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开始迈出实质性的步伐。
1985 年 9 月, 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又对中央领导层进行了调整, 这是从党和国家领导机构着手, 自上而下地逐步改变党政干部兼职过多的状况, 改变权力过分集中的领导体制, 改变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所迈出的重要一步。
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方面, 着重于健全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扩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
在扩大基层民主方面, 普遍在企业单位建立了职工代表大会。
到 1986 年, 职工代表大会在全国的企业、 事业单位中增加到 36. 7 万个。
城市社区的基层民主建设, 主要是发挥街道居民委员会的自治作用。
至 1986 年年底,全国各地的居民委员会已发展到 8 万多个。
在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方面, 改革的步伐也逐步加快。
从 1983 年 6 月开始, 以新宪法为依据, 有关部门着手制定各项基本法律和适应改革开放的各项法律。
在执法方面,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通过审判工作和检察工作, 维护了社会主义法制的尊严, 发挥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威力。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酝酿, 党内关于如何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路逐渐清晰。
1986 年,邓小平就政治体制改革问题连续发表了四次讲话, 对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目标和基本内容都提出了明确设想。
这样, 到 1987 年, 党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设想就初步形成了。
这年 10 月 20 日, 党的十二届七中全会原则同意了《政治体制改革总体设想》, 并将这一文件的主要内容写入十三大报告。随后, 党的十三大明确了政治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十三大报告指出:
政治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 是建立高度民主、 法制完备、 富有效率、 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改革的近期目标, 是建立有利于提高效率、 增强活力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领导体制。
十三大后, 这些改革措施逐步付诸实施, 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展开。
四、 经济建设的加速发展和治理整顿方针的初步实施
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也进一步加快。
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5 年间, 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 国民生产总值从 7171 亿元增加到 14928亿元, 国家财政收入从 1642. 86 亿元增加到 2357. 24 亿元, 外贸进出口总额从 535. 5 亿美元增加到 1027. 9 亿美元, 实际利用外资从 27. 05 亿美元增加到 102. 26 亿美元, 基本
建设累计新增固定资产 4267. 5 亿元。
经济发展始终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1984 年至 1988 年, 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速度由前 5 年的 7.8%提高到 11. 16%。
社会劳动生产率由前 5 年平均增长 4. 3%提高到 7. 8%。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 21. 7%。
这是建国以来少有的增长速度。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农民人均纯收入由不足 300 元增加到 544 元, 职工平均工资由865 元增加到 1853 元。
居民消费水平由 1983 年的 289 元增长到 1988 年的 643 元, 城乡 储蓄存款由 1983 年的 892. 5 亿元增加到 1988 年的 3801. 1 亿元。
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 有的地区已达到小康水平。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方面人才大批涌现。
上述成就的取得, 从根本上讲, 是坚持改革开放、 全面贯彻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结果。
然而, 在加速发展的过程中, 、 由于人们对于在推进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中如何加快新体制的建立等问题还缺乏经验, 加之长期存在的急于求成心理的影响, 致使改革和建设中又出现了要求过快过急的问题, 导致了经济发展过热、 通货膨胀、 经济结构失调等问题的再度发生。
1984 年以后, 产生了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
1987 年, 全国商品零售物价总水平仍比上年上升 7.3%, 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第二个物价上涨高峰年, 生产和流通领域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混乱现象。
在高物价的刺激下, 加工工业发展过快, 重复建设严重, 国民经济结构性矛盾又开始凸显, 农业重新成为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
1984 年至 1988 年间, 全国各地先后引进罐装饮料生产线 400 多条, 西服生产线 500 ...
篇六:党的十三大报告系统的阐明了
90 周年党史知识竞赛单选题库(二)建党 90 周年党史知识竞赛单选题库(二)
66.
1942 年 1 月 1 日, 以中、 美、 英、 苏为首的 26 个国家签署( )
, 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A、 《开罗宣言》
B、 《中美联合公报》
C、 《联合国家宣言》
D、 《波茨坦公告》
答案:
C
67.
1942 年 5 月, 在太行区反“扫荡” 和保卫八路军总部的战斗中, 八路军副参谋长( )
英勇牺牲。
A、 左权 B、 周子昆
C、 袁国平 D、 彭雪枫
答案:
A
68.
1943 年 11 月 22 日至 26 日, 中、 美、 英三国政府首脑举行会议, 商讨联合作战问题和日本战败后的处理问题, 并发表( )
A、 《中美苏联合声明》
B、 《开罗宣言》
C、 《关于中共代表报告的决议案》
D、 《联合国家宣言》
答案:
B
69.
1944 年日军为挽救太平洋战场的失利, 打通大陆交通线, 发动了“一号作战” , 先后占领了郑州、 许昌、 长沙、 衡阳、 桂林、 柳州、 南宁等地。
这场被称为( )
的失利,充分暴露了 国民党军队的腐败。
A、 河南战役 B、 长沙会战
C、 豫湘桂战役 D、 广西会战
答案:
C
70.
1944 年 9 月 19 日,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改组为中国民主同盟, 10 月 10 日, 发表( )
, 要求“立即结束一党专政, 建立各党派之联合政府, 实行民主政治。
”
A、 《抗日宣言》
B、 《对抗战最后阶段的政治主张》 C、 《对时局的主张》
D、 《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答案:
B
71.
第一次提出“毛泽东思想” 这一概念的是( )
A、 张闻天 B、 刘少奇 C、 王稼祥 D、 周恩来
答案:
C
72. ( )
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 是我党独立自主制定的第一部党章。
A、 一大 B、 六大
C、 七大 D、 八大
答案:
C
73.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三大作风是( )
A、 独立自主, 艰苦奋斗, 勤俭建国
B、 惩前毖后, 治病救人, 加强团结
C、 理论和实际结合的作风, 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自我批评的作风
D、 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实事求是的作风, 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答案:
C
74.
把( )
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是七大的历史性贡献。
A、 列宁主义
B、 新民主主义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 毛泽东思想
答案:
D
75. 二战时期, 日本政府在投降书上签字是在 1945 年( )
A、 8 月 14 日 B、 8 月 15 日
C、 9 月 1 日 D、 9 月 2 日
答案:
D
76.
1945 年( )
, 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举行。
A、 8 月 15 日 B、 9 月 2 日
C、 9 月 9 日 D、 10 月 25 日
答案:
C
77.
中国人民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中国军民伤亡人数在(直接经济损失超过( )
, 间接经济损失( )
。
A、 2100 万 500 亿美元 1000 亿美元
B、 2500 万 1000 亿美元 3000 亿美元
C、 3000 万 500 亿美元 3000 亿美元
D、 3500 万 1000 亿美元 5000 亿美元
答案:
D
78.
抗日战争胜利后, 国共两党经过重庆谈判, 于 1945 年 10 月 10 日签署了( 十协定。
A、 《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B 、 《国共停战协定》
C 、 《和平建国纲领》
D、 《对目前时局的宣言》
答案:
A
79.
1947 年 2 月举行的( )
开创了我军歼灭敌集团军的先例。
A、 宿北战役 B、 鲁南战役 C、 莱芜战役 D、 豫南战役)
以上, , 即双 )
答案:
C
80.
华东野战军一举围歼被称为国民党军队“五大主力” 之一的整编第七十四师的著名战役是( )
。
A、 苏中大捷 B、 定陶战役 C、 孟良崮战役 D、 沙家店战役
答案:
C
81.
1947 年 11 月, 晋察冀野战军攻克华北军事重镇( )
, 被朱德称为“是解放战争中夺取大城市之创例” 。
A、 张家口 B、 太原
C、 保定 D、 石家庄
答案:
D
82.
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决定是在党的( )
上作出的。
A、 七大 B、 七届二中全会 C、 七届三中全会 D、 七届四中全会
答案:
B
83.
1949 年 9 月 21 日, ( )
在北平隆重召开, 毛泽东同志在开幕词中豪迈地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大会 B、 七届三中全会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D、 七届四中全会
答案:
C
84.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 以《义勇军进行曲》 为( )
。
A、 国歌 B、 临时国歌
C、 代国歌 D、 会歌
答案:
C
85.
新中国成立初期, 人民政府为稳定市场, 安定人心, 严厉打击投机倒把活动, 经过( )
, 稳定了物价, 结束了我国连续十多年物价暴涨的局面。
A、 “银元之战” 和“米棉之战”
B、 “银元之战” 和“煤油之战”
C、 “煤油之战” 和“米棉之战”
D、 “米棉之战” 和“债券之战”
答案:
A
86.
( )
5 月, 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西藏和平解放。
A、 1949 年 B、 1950 年 C、 1951 年 D、 1952 年
答案:
C
87.
( )
, 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正式签字, 标志者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和帝国主义“在东方一个海岸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返了 ” 。
(彭德怀语)
A、 1952 年 7 月 B、 1952 年 10 月 C、 1953 年 7 月 D、 1953 年 10 月
答案:
C
88.
1953 年至 1957 年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期, 也被称为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时期。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 “一五” 计划把( )
作为经济建设的中心环节。
A、 优先发展轻工业
B 、 优先发展重工业
C 、 轻工业、 重工业并举
D、 工业、 农业并举
答案:
B
89.
1954 年 9 月,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的首要任务是( )
A、 选举政府组成人员 B、 制定宪法 C、 制订经济发展规划 D、 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答案:
B
90.
1956 年 4 月, 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
重要讲话, 强调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 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这是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篇重要文献。
A、 《论十大关系》
B 、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 、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D、 《新民主主义论》
答案:
A
91.
1971 年 10 月 25 日, 第( )
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
A、 22 届 B、 24 届 C、 25 届 D、 26 届
答案:
D
92.
1972 年 2 月,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 , 中美两国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
在中美《联合公报》 中, 中方重申自己的立场, 指出( )
仍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
A、 历史问题 B 、 边界问题 C 、 贸易问题 D、 台湾问题
答案:
D
93.
1977 年, 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并决定立即恢复( )
。
A、 高校自主招生 B 、 部分招生专业
C 、 高考 D、 大学收费
答案:
C
94.
党的( )
被认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
A、 十一届一中全会 B、 十一届二中全会
C、 十一届三中全会 D、 十二大
答案:
C
95.
1979 年, 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理论务虚会上作了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的讲话。
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是:
( )
A、 坚持改革开放、 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社会主义、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B、 坚持改革开放、 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社会注意、 坚持群众路线。
C、 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社会主义、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 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社会主义、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答案:
D
96.
1979 年 4 月 5 日, 李先念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作了《关于国民经济调整问题的报告》 , 并提出了( )
八字方针。
A、 调整、 改革、 整顿、 提高
B、 调整、 巩固、 充实、 提高
C、 调整、 改革、 充实、 提高
D、 调整、 巩固、 整顿、 提高
答案:
A
97.
1978 年, 中美两国政府分别在北京和华盛顿同时发表联合公报, 决定自( )
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
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A、 1978 年 12 月 16 日
B、 1979 年 1 月 1 日
C、 1979 年 3 月 16 日
D、 1980 年 1 月 1 日
答案:
B
98.
1980 年 5 月 16 日, 中共中央、 国务院作出《关于广东、 福建两省会议纪要》 , 决定在( )
各划出一定范围的区域试办经济特区。
A、 深圳、 珠海、 汕头、 福州
B、 深圳、 珠海、 海南、 厦门
C、 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
D、 深圳、 珠海、 海南、 汕头答案:
C
99.
1984 年 5 月, 中共中央、 国务院决定开放大连、 秦皇岛、 天津、 烟台、 青岛、 连云港、 上海、 宁波、 福州、 广州、 湛江、 北海等( )
沿海港口城市。
A、 14 个 B、 15 个 C、 16 个 D、 17 个
答案:
A
100.
1980 年 8 月, 邓小平的( )
一文发表, 实际上成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纲领。
A、 《设顾问委员会是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的过渡办法》
B、 《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C、 《关于高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
D、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答案:
D
101.
《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是在( )
上通过的。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
C、 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 D、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答案:
D
102.
邓小平“一国两制” 的提出, 是从考虑如何解决( )
问题开始的。
A、 台湾 B、 香港 C、 澳门 D、 边界
答案:
A
103.
1982 年 9 月, 党的十二大召开, 邓小平致开幕词, 第一次提出了()
崭新的命题。
A、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 、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 、 “发展是硬道理”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
B
104.
中共十二大的主题报告是( )
。
A、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
B、 《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C、 《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D、 《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答案:
C
105.
1984 年 10 月,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 ( )
, 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A、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B 、 《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决定》
C 、 《关于国营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整顿的决定》
D、 《关于实行承包经营制的决定》
答案:
A
106.
1986 年, 科学家王大珩、 王淦昌、 陈芳允等上书中共中央, 提出发展高科技的建议。
这一建议后来被称为( )
。
A、 星火计划 B 、 菜篮子工程
C 、 “863” 计划 D、 “985” 计划
答案:
C
107.
党的十三大报告在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的历史成就的基础上, 系统地阐明了( )
。
A、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
B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任务 D、 有市场的计划经济理论
答案:
B
108.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
。
A、 政治体制滞后于经济体制
B 、 发展生产力与教育、 科技体制的矛盾
C 、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答案:
C
109. ( )
, 中国共产党十三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江泽民当选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A、 1988 年 12 月
B、 1989 年 6 月
C、 1989 年 12 月
D、 1990 年 6 月
答案:
B
110.
邓小平同志著名的视察南方谈话发表于( )
年。
A、 1991 B、 1992 C、 1993 D、 1994
答案:
B
111.
1992 年 6 月 9 日,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作了 题为《深刻领会和全面落实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 把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搞得更快更好》 的重要讲话,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
概念, 统一了全党的认识。
A、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B 、 社会主义市场调节C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 社会主义宏观调控
答案:
C
112.
第一次对“三个有利于” 标准作出完整的理论表述, 是在( )
的时候。
A、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
B 、 邓小平《实行开放政策, 学习世界先进科学技术》 讲话
C 、 邓小平南方谈话
D、 党的十四大
答案:
C
113.
党的十五大的报告主题是:
高举( )
伟大旗帜, 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 21 世纪。
A、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B 、 邓小平理论
C 、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D、 改革开放
答案:
B
114.
2003 年 10 月 15 日, ( )
成功发射, 并于 16 日安全返回地面, 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A、 “神舟” 六号载人飞船
B 、 “神舟” 五号载人飞船
C 、 “神舟” 四号载人飞船
D、 “神舟” 三号载人飞船
答案:
B
115.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 ( ) A、 全方位、 多层次、 宽领域
B、 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C、 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
D、 坚持改革、 发展、 稳定的统一
答案:
A
116. ( )
, 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即 WTO 第 143 个成员。
A、 2000 年 12 月 1 日
B 、 2001 年 11 月 11 日
C 、 2001 年 12 月 ...
篇七:党的十三大报告系统的阐明了
党史(二) (总分:65.00,做题时间:90 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20.00) 1.第一次明确肯定我国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在( )。
A.《论十大关系》 B.知识分子问题会议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党的八大
(分数:1.00)
A.
B. √
C.
D. 解析:
2.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政治局成立了新的三人团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其成员是( )。
A.毛泽东、朱德、周恩来 B.毛泽东、朱德、王稼祥 C.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 D.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
(分数:1.00)
A.
B.
C. √
D. 解析:
3.1984 年 10 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是全面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
A.《中国共产党章程》 B.《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C.《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D.《十年总结》
(分数:1.00)
A.
B. √
C.
D. 解析:
4.《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译本的翻译者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陈望道 D.李达
(分数:1.00)
A.
B.
C. √
D. 解析:[解析] 1920 年 8 月,由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个全译本在上海出版。
5.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 )的委员时,提出要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A.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 B.全国人大十届四次会议 C.中共中央十六届四中全会 D.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
(分数:1.00)
A. √
B.
C.
D. 解析:
6.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中央全会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届三中全会 C.十二届五中全会 D.十一届六中全会
(分数:1.00)
A.
B.
C.
D. √ 解析:[解析] 1981 年 6 月 27 日至 29 Et,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十一届六中全会。会议的议程是:审议和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7.1958 年( )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迅速推向高潮。
A.南宁会议 B.成都会议 C.北戴河政治局扩大会议 D.八大二次会议
(分数:1.00)
A.
B.
C. √
D. 解析:[解析] 1958 年,北戴河政治局扩大会议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迅速推向高潮。
8.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是( )。
A.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 B.没收官僚资本 C.没收民族资本 D.改造个体经济
(分数:1.00)
A.
B. √
C.
D. 解析:[解析] 没收官僚资本是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因为官僚资本代表旧的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同时占据着重要分量。
9.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是( )。
A.反对宗派主义 B.反对党八股 C.反对主观主义 D.反对经验主义
(分数:1.00)
A.
B.
C. √
D. 解析:[解析] 整风运动的最主要的任务是反对主观主义。
10.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
A.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B.“兼容并包”方针的提出 C.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D.鲁迅发表《狂人日记》
(分数:1.00)
A.
B.
C. √
D. 解析:[解析] 《新青年》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为广大有志于新文化建设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个发言、讨论的平台。
11.1956 年毛泽东作的《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理论成果。《论十大关系》围绕的基本方针是( )。
A.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B.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分数:1.00)
A.
B.
C. √
D. 解析:[解析] 1956 年 4 月,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题为《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报告确定的基本方针,就是要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12.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党制定和执行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是( )。
A.既反对保守又反对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B.公私兼顾、劳资双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D.实现速度、结构、质量的统一
(分数:1.00)
A.
B. √
C.
D. 解析:[解析] A 为八大内容,C 为 1961 年八届九中全会提出,D 为十六大提出。
13.“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导火线是( )。
A.1957 年反右派运动 B.《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发表 C.1966 年 5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召开 D.1966 年 8 月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
(分数:1.00)
A.
B. √
C.
D. 解析:[解析] 1965 年 11 月,上海《文汇报》发表了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成为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14.中国共产党确定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一切工作指针的会议是( )。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D.中共七大
(分数:1.00)
A.
B.
C.
D. √ 解析:[解析] 中共七大上,中国共产党确定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一切工作指针的会议。
1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
A.理论联系实际 B.解放思想 C.实事求是
D.与时俱进
(分数:1.00)
A.
B.
C. √
D. 解析:
16.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事件是( )。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第二次护法运动
(分数:1.00)
A.
B.
C. √
D. 解析:[解析]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中国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7.1953 年 6 月,( )讨论和制定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A.七届三中全会 B.七届二中全会 C.政协会议 D.政治局会议
(分数:1.00)
A.
B.
C.
D. √ 解析:[解析] 1953 年 6 月,政治局会议讨论和制定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8.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 )。
A.土地革命、党的建设、武装斗争 B.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 C.统一战线、土地革命、武装斗争
D.工人运动、农民运动、武装斗争
(分数:1.00)
A.
B. √
C.
D. 解析:[解析] 中国共产党的三大法宝是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
19.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中国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 B.中国共产党三大的成功召开 C.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D.黄埔军校的正式成立
(分数:1.00)
A. √
B.
C.
D. 解析:[解析] 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20.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新时期最显著的成绩是( )。
A.改革开放 B.快速发展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分数:1.00)
A.
B. √
C.
D. 解析:
二、 多项选择题
(总题数:15,分数:15.00)
21.1949 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6 人中有 3 名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 63 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 30 人。对上述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
(分数:1.00)
A.该界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
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C.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
D.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 解析:[解析] 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 1954 年召开的,故 A 项错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是在 1956 年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确立的,故 C 项错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 D 项错误。
22.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中央局成员是( )。
(分数:1.00)
A.李大钊
B.陈独秀 √
C.张国焘 √
D.李达 √ 解析:
2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它的基本内容包括( )。
(分数:1.00)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
D.社会主义荣辱观 √ 解析:
24.1958 年 5 月召开的八大二次会议,正式提出的总路线是( )。
(分数:1.00)
A.鼓足干劲 √
B.力争上游 √
C.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
D.积极努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解析:
25.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所经过的由初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有( )。
(分数:1.00)
A.委托加工、计划订货 √
B.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 √
C.个别企业公私合营 √
D.全行业公私合营 √
E.增加税收 解析:[解析] 需牢固掌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相关知识。
26.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主要理论成果有( )。
(分数:1.00)
A.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B.毛泽东思想 √
C.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D.邓小平理论 √ 解析:[解析] 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邓小平理论。
27.1921 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中国革命从此焕然一新。从此中国革命有了( )。
(分数:1.00)
A.正确的革命道路 √
B.科学的指导思想 √
C.坚强的领导力量 √
D.崭新的奋斗目标 √ 解析:
28.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国家经济发展上提出的思想有( )。
(分数:1.00)
A.划分中央和地方的管理职权,使企业享有适当的自主权
B.“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
C.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D.要实行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方针,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 解析:
29.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的方针是( )。
(分数:1.00)
A.调整 √
B.巩固 √
C.充实 √
D.提高 √ 解析:[解析] 1961 年 1 月,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30.北伐战争的直接打击目标,是受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主要有( )三派势力。
(分数:1.00)
A.吴佩孚 √
B.曹汝霖
C.孙传芳 √
D.张作霖 √
解析:[解析] 北伐战争的直接打击目标,是受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主要有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三派势力。
31.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 )。
(分数:1.00)
A.民主 √
B.自由
C.科学 √
D.平等 解析:[解析] 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
32.国民党一大在事实上确立了( )的三大革命政策。
(分数:1.00)
A.联俄 √
B.联共 √
C.扶助农工 √
D.民权 解析:
33.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是( )。
(分数:1.00)
A.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
B.自力更生 √
C.艰苦奋斗 √
D.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
E.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 解析:
34.“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是( )。
(分数:1.00)
A.土地革命 √
B.武装斗争 √
C.农村根据地建设 √
D.统一战线 解析:
35.1959—1961 年我国出现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原因是( )。
(分数:1.00)
A.“大跃进”的错误 √
B.“反右倾”的错误 √
C.自然灾害 √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撕毁合同 √ 解析:[解析] 主要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我国国民经济在 1959 年到 1961 年发生严重困难,国家和人民遭受重大损失。
三、 判断题
(总题数:10,分数:10.00) 36.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 )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 解析:[解析] 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这种需要之间的矛盾,而不是人民内部矛盾。
37.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符合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总路线。( )
(分数:1.00)
A.正确 √
B.错误 解析:[解析]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正式通过。此后,它就取代了中共八大所制定通过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而被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这条总路线的提出不是偶然的,它的提出有一个发展过程。
38.社会主义社会建成后,社会基本矛盾就消失了。( )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 解析:[解析] 在社会主义社会,对抗将会消失,矛盾仍将存在。
39.党的十六大总结 13 年来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基本经验,第一条就是坚持改革开放。( )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 解析:[解析] 十条经验中的第一条是坚持邓小平理论。
40.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分数:1.00)
A.正确 √
B.错误 解析:[解析]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41.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
解析:[解析] 经济体制改革是从 1958 年起全面展开。
42.党的十七大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
(分数:1.00)
A.正确 √
B.错误 解析:
43.党的十四大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 解析:[解析] 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44.党的十三大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分数:1.00)
A.正确 √
B.错误 解析:[解析]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础上,党的十三大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5.1956 年初,在全国范围内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这标志着中国人民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党和国家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
(分数:1.00)
A.正确 √
B.错误 解析:[解析]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人民进入...
篇八:党的十三大报告系统的阐明了
历届代表大会知识点汇总 党的一大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 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2、党的纲领“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消除资本家私有制”联合第三国际。
党的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揭示出中国社会的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提出党的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3、现阶段的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4、大会通过的决议案提出把党建设成为一个革命的群众性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任务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无产阶级的忠实代表。
5、大会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章程。
党的三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以这种形式实现国共合作。
同时明确规定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1924 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党的四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对民主革命的内容作了更加完整的规定指出在反对帝国主义的同时还要反对封建的军阀政治和经济关系。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 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党的五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五大是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革命处于紧要关头举行的但会议对形势作了脱离实际的判断没能在党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为全党指明方向。党的五大大大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
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党的六大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在一系列有关中国革命根本问题上作出基本正确的回答 指出中国仍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现阶段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提出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1928 年六大在莫斯科召开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 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 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 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 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945 年七大在延安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七大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
即理论联系实际
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1、毛泽东在会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周恩来作《论统一战线》的重要讲话。
2、七大总结了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二十四年的曲折历史经验制定出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新中国的正确纲领和策略指出在抗战即 将胜利的形势下党的任务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
3、为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七大提出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口号。
4、七大把党长期奋斗中形成了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
5、七大通过的党章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使全党思想上工作上有了一致的理论基础。
6、七大特别强调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内生活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大会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使全党达到空前团结。
党的八大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956 年八大召开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 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 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八大是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八大是在新中国建立后、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新阶段下召开的。
2、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代表中央委员会作政治报告周恩来作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邓小平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3、大会的基本任务是总结党的七大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
4、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党在今后的根本任务。明确指出 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 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5、大会确定了经济、政治、文化和外交工作的方针通过了《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1985―1962的建议》。
党的九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会 1969 年九大召开九大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使 1966 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九大是在“文化大革命”背景下召开的 林彪代表党中央所作的政治报告贯穿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并写进了党章只字不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取消了党员的权利。
党的十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会
十大继续了九大的“左倾”错误路线仍然坚持“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把批判林彪的“极右实质”列为首要任务。
党的十一大文化大革命中后的首次大会 1977 年党的十一大召开虽然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直到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将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从而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1、华国锋代表党中央作政治报告叶剑英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2、会议总结了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宣告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重申在本世纪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是新时期的根本任务。
3、 十一大没有能在根本思想上彻底清理“文化大革命”时期和多年来党内的“左”的错误。
党的十二大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1982 年十二大召开邓小平在这次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明确指出 “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 1、邓小平在大会开幕词中提出的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是十二大的指导思想也是整个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2、胡耀邦作题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
3、十二大提出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4、大会根据邓小平 1979 年以来的倡议确定从 1981 年到二十世纪末的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即由1980 年的 7100 亿元增加到 2000 年的 2.8 万亿元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在战略部署上分两步走前十年主要是打好基础后十年要进入一个新的经济振兴时期。
5、大会提出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坚强核心并且制定了新的党章。
党的十三大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87 年十三大召开十三大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大会指出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 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这一论断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 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 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 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大会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大会还制定了到 21 世纪中叶经济发展分三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1、赵紫阳作了题为《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
2、十三大系统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指出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3、大会规定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部署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1980 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 饱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党的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 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后为党的十四大召开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1992 年 10月十四大召开这次大会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 一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二是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大会通过了江泽民作的 《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和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
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1997 年党的十五大召开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大会指出中国共产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1、大会通过了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
2、大会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称谓。江泽民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
3、十五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4、大会规定了我国跨世纪发展的战略部署指出从现在起到新世纪的前十年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必须解决好的两大课题。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2002 年党的十六大召开这次大会是我们党新世纪乘胜前进规划制新世纪中国发展重大战略的会议也是与时俱进为指导思想增添理论新成果的代表大会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1、大会通过了江泽民所作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和党章修正案。
2、大会指出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
篇九:党的十三大报告系统的阐明了
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三大理论成果何学慧摘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 进行了艰苦的理论创新 取得了重大的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本文着重梳理了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思想理论创新的光辉历程 总结了党在这一时期内的思想理论成就。关键词中图分类号 D26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理论成果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0592(2009)02-203-02中国共产党是高度重视思想理论建设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 30 年奋斗历程中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先后创立了三大理论成果 不断实现着党的思想理论的与时俱进。1976 年 “文革” 结束后 但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 党和国家的工作并没有实现根本性转变。一方面是因为在短期内消除 “文革”造成的混乱存在着相当大的困难 另一方面是因为华国锋等领导人提出和推行了 “两个凡是” 在指导思想上仍延续着 “文革” 及其以前的一些错误。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为了使人们从 “左” 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领导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真理标准讨论的推动下 1978 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 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明确提出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要改革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要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等。由此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81 年 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邓小平同志主持起草的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总结了建国以来党的工作特别是“文革” 的经验教训 科学区分了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的晚年错误 完成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在此基础上 1982 年党的十二大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 走自己的路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此后 我党召开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 都围绕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1987 年 党的十三大报告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提出了 “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 的基本路线 制定了到 21 世纪中叶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 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报告还把我党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提出的若干新观点概括为十三条这些观点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 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1992 年初 邓小平同志发表了重要的南巡谈话。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 明确回答了多年来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 如社会主义本质问题 三个 “有利于” 的标准问题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问题 发展是硬道理问题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问题等等 大大丰富和深化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同年 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九个方面的新的概括 确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并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全党的重要指导思想。1997 年 党的十五大进一步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命名为邓小平理论。十五大报告着重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纲领、 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这些新观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开篇地位。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表明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在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和研究国际形势的基础上 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 围绕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的主题 第一次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89年 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上 形成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此后的 13 年实践中 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准确地把握时代特征 科学地判断党的历史方位 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 集中全党智慧 形成了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科学理论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回顾13年的历史 与改革开放的前十几年相比 虽然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没有变 但是 由于党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变化 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更加严峻的挑战和困难。在国际上 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遇到了空前尖锐的挑战。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世界出现了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全球政治格局处于深刻的变动之中 这是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实践以来遇到的最严重最深刻的危机 给中国带来了许多难以把握的挑战。同时 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趋势加速发展 给后发展的相对比较落后的中国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能否把握加快我国发展的主动权 成为当时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在国内 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遇到了新的难题 政治上发生了政治风波 经济上发生了经济过热 体制改革上 国企的改革没有重大突破 税制改革、 金融体制和价格改革的滞后 形成了双重体制长期共存、 摩擦很大、 漏洞很多的状况 社会保障上 保障制度极不健全 下岗作者简介 何学慧 集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副教授 研究方向 国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法论坛・
中 人员和新增就业人口的生活保障和安置问题难度极大。如何处理好改革、 发展、 稳定的关系 做到统筹兼顾 协调发展 是当时必须解决的难题。面对种种复杂而严峻的挑战和困难 如何巩固党的阶级基础 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 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是使党始终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所必须应对的问题。
对此 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党的领导集体进行了长期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提出 就是长期思考的理论成果。1992 年 江泽民同志第一次提出党的先进性问题 指出党要研究和探讨新时期衡量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标准问题。
在十四大报告中他又提出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概念 要求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充分发挥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在纪念党成立 72 周年的座谈会上 他更进一步提出党的先进性问题 明确指出共产党员增强党性 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十五大报告中他第一次提出了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 的根本问题 并对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所必须做到的几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这可看作是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直接前导。
之后的五年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中央更是倾注主要精力抓党的建设 在全党干部中开展 “三讲” 教育 深入研究坚持党的先进性问题。
2000 年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时 对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的认识臻于成熟 正式提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同时指出 各级党的组织和全党同志都应按照 “三个代表” 的要求 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提出 表明自 1992 年以来他一直思考的坚持党的先进性问题在理论上的最终解决。2002 年党的十六大召开 这是进入 21 世纪我党召开的第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
十六大报告科学地总结出 13 年来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条基本经验 阐明了贯彻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提出了党在 21 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同时 将“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增加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在党的指导思想发展史上 十六大开创了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新高度。党的十六大以来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 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 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 发扬求真务实、 开拓进取精神 先后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战略思想 在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这些重要的战略思想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 基本包括五个方面第一 指导思想方面 2003 年 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 “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 协调、 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即科学发展观。胡锦涛同志在 2006 年的 6 ・ 25重要讲话中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作了全面阐释。党的十七大正式指出 科学发展观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可见 科学发展观已成为具有全局性指导意义的系统理论。第二 目标和任务方面 2004 年 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首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
2006 年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中 第一次把 “和谐” 与 “富强民主文明” 一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 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与奋斗目标的有机统一 提升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
十七大明确指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第三 对外关系方面 2005 年 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成立 60 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中 首次提出 “努力建设持久和平、 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的思想。在十七大报告中 胡锦涛进一步在对外政治、 经济、 文化、 安全四个方面全面阐述了我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建设和谐世界的方针政策。
即在政治上坚持多边主义的新安全观 经济上倡导互利共赢 优势互补 实现共同繁荣 文化上则强调包容 尊重世界多样性 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安全上相互信任、 加强合作。第四 战略目标方面 2005 年 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提出了三大战略目标 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落实 “三农” 是重中之重的战略二是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 实现生态社会的目标 三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落实科教强国的战略目标。
为了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决策 党中央、 国务院颁发了 《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同时 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要求把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 表明了农村将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第五 精神文明建设方面 2006 年两会期间 胡锦涛同志提出以“八荣八耻” 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思想。十六届六中全会又提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的理念。
十七大报告中再一次明确了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 建设和谐文化 培育文明风尚 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这五个方面的战略思想 从理论上说 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 从实践方面说 为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了新的有力的理论指导。党的十七大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理论创新的三大成果整合起来 称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这个理论体系中 邓小平理论是本源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发展着的理论。如果说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那么“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则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创造性地回答了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集中起来就是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党的十六大以来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 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 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 进一步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总之 30 年的实践充分证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参考文献[1]李颖 从一大到十六大 下册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3[2]陈雪薇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大事件和决策调整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8[3]李君如 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研究 东方出版中心 2007[4]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单行本 人民出版社 2007・政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