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智库建设方案4篇

时间:2022-12-10 19:45:05 策划方案 来源:网友投稿

专家智库建设方案4篇专家智库建设方案分类号:C93密级:UDC:学校代码:11065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地级市科技智库建设研究——以烟台市科协为例杜成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专家智库建设方案4篇,供大家参考。

专家智库建设方案4篇

篇一:专家智库建设方案

分类号: C93 密级:UDC: 学校代码:11065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地级市科技智库建设研究——以烟台市科协为例杜成龙指 导 教 师 高红 教授学 位 类 别 专业学位专 业 领 域 公共管理硕士答 辩 日 期 2017 年 5 月 21 日 摘 要当前时期,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通过转方式、调结构,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任务艰巨繁重,迫切需要发挥科技智库的智囊团作用,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决策咨询和智力支持。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支持引导下,我国科技智库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是,从国际上来看,我国科技智库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从国内来看,科技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地级市科技智库是科技智库体系的重要基础,但是我国科技智库发展很不平衡,有国家资金扶持的国家级科技智库建设发展较好较快,而以地级市为主体的地方科技智库因受限于资金、人才、制度等诸多因素因而建设发展相对较为缓慢。然而,伴随市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基层社会矛盾的日益凸显,亟需科技智库的智力支持和决策引导。因此,地级市科技智库建设的重要意义和现实状况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和加以解决。本文以烟台市科协为例,对我国地级市科技智库建设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文章首先分析了科技智库的概念内涵、特征、类型和功能定位等内容;详细阐述了烟台市科协的组织框架、社会职能、运行机制和决策咨询模式等发展状况,归纳总结了烟台市科协科技智库建设的主要做法和作用成效;深入剖析了烟台市科协科技智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介绍总结了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科技智库建设的成功经验,以及南京、武汉等国内先进城市的相关先进做法。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地级市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围绕优化外部环境和加强自身建设两个方面,提出了强化政府扶持力度、鼓励智库资金来源渠道多元化、彰显自主独立性、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创新组织机构管理机制、完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健全智库成果推广转化机制、加强合作交流平台建设等一系列对策建议,以期为烟台市科协机构改革、能力提升提供理论参考,为我国科技智库建设研究和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建设研究提供可供借鉴的个案。关键词:科技智库;决策咨询;烟台市;科协 AbstractAt present, our country is in the period of prominent economic and socialdevelopment of the important period of strategic opportunities and social contradictions,the transfer mode, adjust the structure, promote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sustainableeconomic development is an arduous task, an urgent need to play the role of science andtechnology, a think-tank, provide policy advice and intellectual support for the party andgovernment decision-making. In recent year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party and thestate, Chin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nk tank construction has achieved rapiddevelopment. However, from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Chin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compared with Europe and other developed countries there is still a big gap; from thedomestic perspectiv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nk tank is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thenew China think-tank, municip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nk tank is an importantfound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telligence system, but China"s science andtechnology for development is not balanced, development think-tank the construction of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state funds to support better and faster, in theprefecture level city as the main body of the lo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nk tank dueto limited funds, personnel, system and other factors and development is relatively slow.However,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economy and the increasinglyprominent social contradictions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it is urgent for the intellectualsupport and decision-making guidanc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hink tank.Therefore,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nk tank andthe reality of the prefecture level city is worth studying and solving.In this paper, the Yant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ociation, for example, the levelof Chin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nk tank construction of the empirical analysis. This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ypes of technology intelligenceand function etc.; elaborates the organizational framework, social function, operationmechanism and decision-making consultation mode of development of Yantai CityAssoci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mmarizes the main practices of Yantai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nk tank construction and the effect of in-depthanalysis of the existence of Yantai city;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nk tankconstruction the problems and reasons; summed up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theUnited States, Britain and other developed countri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nk tankconstruction, as well as Nanjing, Wuhan and other domestic advanced city relatedadvanced practice. On this basi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of our countryactual cities, focus on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strengthen the twoaspects of its construction, put forward to strengthen government support, encourage thesources of funding channels, highlighting the diversified think-tank of independence,open communication channels, management mechanism, innovation organization andimprove personnel training, improve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for promotion of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strengthen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platform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series of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so as to provide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institutional reform, enhance the ability of Yantai City, to providereference for the case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nktank construc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China intelligence system.Key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nk tank; Decision making consultation;Yantai City;Science and TechnologyAssociation 目 录言 引言 ………………………………………………………………………………………1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1 研究的背景 ………………………………………………………………………11.1.2 研究的意义 ………………………………………………………………………3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41.2.1 国外研究动态 ……………………………………………………………………41.2.2 国内研究动态 ……………………………………………………………………6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81.3.1 研究的内容 ………………………………………………………………………81.3.2 研究的方法 ………………………………………………………………………91.4 本文的创新之处……………………………………………………………………10第 2 章 科技智库相关理论概述………………………………………………………112.1 智库与科技智库的概念界定………………………………………………………112.1.1 智库………………………………………………………………………………112.1.2 科技智库…………………………………………………………………………112.2 科技智库的主要特征、类型及功能定位…………………………………………122.2.1 科技智库的主要特征……………………………………………………………122.2.2 科技智库的主要类型……………………………………………………………132.2.3 科技智库的功能定位……………………………………………………………142.3 我国科技智库建设的必要性………………………………………………………152.3.1 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152.3.2 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必由之路……………………………………152.3.3 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152.3.4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然选择…………………………………………………16第 3 章 烟台市科协科技智库建设现状………………………………………………17第1章 3.1 烟台市科协的发展概况……………………………………………………………173.1.1 烟台市科协的组织框架…………………………………………………………173.1.2 烟台市科协的社会职能…………………………………………………………173.1.3 烟台市科协的运行机制…………………………………………………………183.1.4 烟台市科协的决策咨询模式……………………………………………………193.2 烟台市科协科技智库建设的主要做法……………………………………………213.2.1 开展课题立项,明确决策咨询的方向和目标…………………………………213.2.2 组织专题调研,提高决策咨询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13.2.3 举办学术沙龙,丰富决策咨询的内容和空间…………………………………233.2.4 召开高端论坛,扩大决策咨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43.2.5 出版内参资料,拓展决策咨询的有效途径……………………………………243.2.6 组建专家团队,夯实决策咨询的智力基础……………………………………243.3 烟台市科协科技智库发挥的作用成效……………………………………………253.3.1 不断提升科协工作水平和社会影响力…………………………………………253.3.2 有力整合社会科研力量和凝聚科技工作者集体智慧…………………………263.3.3 不断促进党委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263.3.4 有力推动烟台社会经济科技持续创新发展……………………………………27第 4 章 烟台市科协科技智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284.1 烟台市科协科技智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284.1.1 外部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284.1.2 自身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304.2 烟台市科协科技智库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324.2.1 外部环境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324.2.2 自身建设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33第 5 章 国内外科技智库建设现状及经验借鉴………………………………………365.1 国内科技智库建设现状及经验借鉴………………………………………………36 5.1.1 国内部分城市科技智库建设现状………………………………………………365.1.2 国内部分城市科技智库建设的经验借鉴………………………………………385.2 国外科技智库建设现状及经验借鉴………………………………………………385.2.1 部分发达国家科技智库建设现状………………………………………………385.2.2 部分发达国家科技智库建设的经验借鉴………………………………………40第 6 章 推进地级市科技智库建设发展的对策建议…………………………………416.1 着力优化地级市科技智库外部环境………………………………………………416.1.1 强化政府社会扶持力度,创造优良的社会发展环境…………………………416.1.2 培养智库捐赠文化,鼓励资金来源渠道多元化………………………………426.1.3 彰显自主独立性,减少对体制的内生依附性…………………………………426.1.4 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建设…………………………………436.2 深入加强地级市科技智库自身建设………………………………………………436.2.1 全面创新组织机构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智库决策咨询能力…………………436.2.2 逐步完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着力造就高素质智库人才队伍………………446.2.3 建立健全智库成果转化机制,不断提高智库成果...

篇二:专家智库建设方案

pecial RepoRt特别报道 S42SEPTEMBER 2017院士专家齐聚网信高峰论坛钱学森智库助力智安新疆建设 ◎编辑部2017 年 8 月 22 日,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中国航天十二院)、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乌鲁木齐分公司共同召开智安新疆网信高峰论坛。本次论坛是中国航天十二院运用钱学森智库助力地方网信事业发展的又一典范,论坛汇聚了国内相关领域的多位院士专家和企业高管,新疆自治区及乌鲁木齐市相关领导出席了会议,与会嘉宾结合智安新疆建设需求开展了充分的报告交流和技术研讨。中国航天十二院谢平副院长主持会议,并在会议开幕辞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五大发展理念”等治国理政新思想,为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综合治理提供了开创性思维和创新性路径,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视察新疆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全面做好新疆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深入落实中央要求,积极适应边疆民族地区安全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和新需求,中国航天十二院充分发挥钱学森智库在系统规划、体系布局、总体优化方面的优势,服务于新疆社会综合治理顶层设计;同时立足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战略思想,以正在申报的网信军民融合发展联盟智安边疆工作委员会为平台,围绕智安边疆顶层设计方案,发挥社会组织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充分激发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域的顶尖优势技术单位的创新应用热潮。中国航天十二院王玉军总会计师在大会致辞中表示,中国航天十二院将联合一批优秀的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落实国家网络强国、军民融合发展等战略共同为新疆的社会稳定提供解决方案,为社会的长治久安出谋划策。中国航天十二院杨军副总工结合新疆智慧防控建设需求和航天网信技术与产品,对智安新疆总体规划构想进行了全面介绍。规划提出了运用钱学森智库及自主可控的先进工具,从更高起点布局,实现维稳工作综合提升,形成智安新疆的社会综合治理体系,为科学治疆、系统治疆、智慧治疆提供支撑。中国工程院高文院士作了题为《数字视网膜:构筑社会综合治理的“慧眼”与“智脑”》 的主题报告,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的角度,指出社会治理中的新需求和技术挑战是媒体大数据处理和视觉感知系统,提出了通过数字视网膜和公共安全视频图像数据处理技术手段,来构筑社会综合治理的“慧眼”与“智脑”,并深入剖析了如何将这些技术应用于新疆社会的综合治理之中。网信军民融合-第4期3.indd 42 17-10-12 上午11:08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on CyberspaCe网信军民融合2017年9月 43中国工程院沈昌祥院士作了题为《用可信计算构筑智能城市安全生态圈》的主题报告,从科学的网络安全观、中国可信计算革命性创新、主动免疫的智能城市安全生态圈三个方面出发,展示了如何通过信息安全技术、可信计算,构筑起智能城市的安全生态圈,保障新疆社会的安定。中国工程院倪光南院士作了题为《以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支撑社会综合治理》的主题报告,从国家、民族发展的大局出发,剖析了自主可控的核心信息技术产品应用和产业发展,从安全可控信息技术体系角度,让参会者对自主可控助力新疆社会综合治理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中国科学院尹浩院士作了题为《军民融合发展卫星移动通信助力新疆智安建设》的主题报告,展示了卫星移动通信等新一代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以及在新疆社会综合治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会上,来自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国防科技大学、国家信息中心国信卫士研究院、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卫星导航中心总体技术部、航天十一院易联公司、航天十二院的多位技术专家,分别就网络空间安全量化态势分析、视觉计算、暗网监控、大数据分析、北斗导航、智能光纤安防与太赫兹安检、低慢小协同防控等技术方案进行了报告交流,为智安新疆建设建言献策。会后,院士专家团队实地调研了中国电信乌鲁木齐分公司的“一键报警应急联动系统”演示环境和乌鲁木齐市区某警卫工作站。中国电信乌鲁木齐分公司李耿总经理介绍说,分公司依据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转型 3.0”战略,通过整合大数据、信息安全、网信军民融合-第4期3.indd 43 17-10-12 上午11:08 pecial RepoRt特别报道 S44SEPTEMBER 2017自主可控等各方优势资源,打造共享、共创、共赢的智能信息化业务生态圈,更好地服务于新疆社会稳定及长治久安总目标,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一键报警应急联动系统是电信公司根据目前边疆社会治理和城市网格化管理要求,针对政府及社会各级力量分布,结合自身固话、移动网络和互联网络等优势研发而成。该系统集联网报警、移动报警、电话线报警、报警定位等多功能于一体,具有报警及时、方便、隐蔽等特点,解决了现有报警系统问题缺陷,极大地提高了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效率。参观调研后,与会院士专家们对新疆电信通过信息技术助力政府创新社会治理体系的做法给予了赞许与 肯定。论坛得到了国家部委、新疆自治区和乌鲁木齐市相关单位的高度重视,通过十三位院士、专家的精彩演讲,以及对维稳一线的参观和交流,参观乌鲁木齐电信安防指挥室 参观乌鲁木齐电信维稳技术达到了预期效果。本次会议高扬科学发展的主旋律,结合新疆实际,充分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加速军民融合步伐及“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的重要指示,是一次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大会,同时也为后期构建一个基于军民深度融合、贯穿“官产学研用”的沟通交流平台和产业生态圈打下了良好基础,从而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智安新疆网信高峰论坛网信军民融合-第4期3.indd 44 17-10-12 上午11:08

篇三:专家智库建设方案

环渤海经济瞭望 │ 2021.2 70区域经济 地方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潘汝南 ◆ 摘要:国家高端智库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软实力和话语权的重要标志。全面推进地方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建设是展示地方之为的重要举措,是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彰显哲学社会科学新作为的关键环节。地方社科院要针对智库意识不足、学科体系建设能力较弱、对外交流欠缺、研究成果转化不畅、科研管理模式与成果评价机制滞后、考核激励制度不佳等突出问题,坚持发挥咨政建言功能、加快一流学科和智库中心的培育建设、打造有竞争力的科研队伍、畅通智库产品的供给与需求,以建成国家高端智库,更好地为国家和各级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咨询。关键词:地方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建设;重大现实需要;服务决策国家高端智库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软实力和话语权的重要标志,在政府科学民主决策、重大战略及政策问题研究与咨询等领域的作用不可替代。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重点建设50至100个国家亟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专业化高端智库”。地方社科院推进国家高端智库建设,是展示地方之为的重要举措,是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彰显哲学社会科学新作为的关键环节,本文借鉴国内外高端智库建设经验,结合智库“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导向、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的功能,针对地方社科院智库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相关对策。一、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发展态势与地方社科院智库建设的基本情况2015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批准25家单位为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单位,后因国家机构改革缩减为24家。2020年3月,公布第二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共有5家。截止目前,共有29家国家高端智库。首批入选的智库机构可分为四类,第一类为综合性智库,包括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直属的综合研究机构。第二类为专业性智库,主要依托高校(如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等),以及隶属于国家有关部委的研究机构(如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等)的智库机构以及上海社科院。第三类为国企的专业智库,即隶属于中国石油集团的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第四类为社会智库,包括中国国际交流中心和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经过几年的建设,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为代表的国家高端智库在出思想、出成果、出人才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咨询提供了重要参考和依据。地方社科院具有相对完善的学科体系及人才队伍,在服务地方党委政府过程中熟知地区经济社会热点问题,其智库建设拥有独特的优势,在影响区域发展治理与地方重大战略决策方面的功能作用不断凸显。国家高端智库名单中唯一入选的地方社科院——上海社会科学院,无论从人员规模、研究力量还是从其对国家及上海市政府决策的影响力来看,都很好的贴近服务对象,贴合党委与政府决策。从上海社科院高端智库建设的成功经验看出,地方社科院是国家战略的地方版,应上下统一共识,推动智库科研“双轮驱动”,利用学科知识和理论逻辑、国际比较来提供战略性、前瞻性的决策咨询意见。地方社科院高端智库仍在探索形成过程中,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二、地方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问题分析2.1 智库意识不足智库意识是地方社科院建设国家高端智库的起点,从社科院的管理机制到科研人员存在智库意识不足的问题。虽然地方社科院都在探索智库化成果转型,但仍存在采取传统的社科科研管理评价体系对科研人员进行考核,缺乏专门的智库人员考评机制,重理论、重数量的问题普遍存在;部分研究人员对于智库是什么、智库成果与传统成果的不同、如何协调学科发展与智库建设等基础性智库知识了解不够深入,缺乏战略思维和前沿意识,导致智库成果质量不高,智库整体的学术影响力、话语权和社会地位不显著。2.2 学科体系建设能力较弱对智库建设评价的核心要落实在成果产出上,智库发展要关注已有成果是否构建起高端、完善、具有前瞻性和实效性的学科体系。地方社科院在智库建设中存在学科布局广化,学科外沿泛化,学科专业散化,学科行为独化的问题,缺乏前瞻性、交叉性的重点学科,缺乏差异化、特色化优势学科,导致学术成果不能将相近学科有机融合;很多学科已经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需求有较大差距,现有研究基础难以满足当下和未来的社会科学研究导向,难以满足新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2.3 对外交流的深度、广度欠缺智库建设不是“闭门造车”,智库成果产出也不能完全“以我为主”,忽视外部环境和社会发展实际。部分地方社科院对外交流的意识淡薄,交流活动创新性不足,习惯被动接受其他部门的邀请和协同合作,缺乏主动担当的外事活动理念;在信息发布、传播、接受和反馈等方面的信息沟通渠道不通畅;没有构建人才交流的常态化机制,交流形式单一,多样性和交叉性不足;智库产出成果交流不频繁,降低了成果的时效性,经济、社会与舆论价值因此降低;交流范围的过分集中于社科院之间,忽视了与高校、社会团体间的沟通,缺乏国家级重大活动、跨国平台交流学术活动,降低了智库的影响力与话语权。2.4 研究成果转化不畅智库的研究旨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研究成果必须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必须与决策咨询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服务各级党政机关、服务社会。地方社科院存在研究成果转化不畅通的问题, 环渤海经济瞭望 │ 2021.2 71区域经济应用对策研究缺乏创新,研究内容与时代脱节,没有以重大现实问题为导向,也无法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建议;智库成果发布渠道主要集中于各类皮书、咨政建言专报以及报刊文章,缺乏对新媒体的应用,成果认可度、影响力不足,遇到热点问题、突发问题不能第一时间发声,传播主流思想价值滞后;重大科研成果的推广机制、报送机制不够健全,还未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院政、院智、院媒、院社”的多维成果宣传格局,阻碍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各类课题申报和论文产出大多依靠自身竞争,以智库平台为依托的科研资源供给不足。2.5 科研管理模式与成果评价机制滞后地方社科院现有的科研管理模式与成果评价机制与高端智库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科研组织模式未打破传统学科限制,也未突出交叉性的应用对策研究属性,围绕选题、调研、分析、撰写、成果转化、传播与宣传等各环节的“智库研究链条”不能有序串联起来;科研团队建设从整体设计、人才分层、跨界组合、团队激励及团队考核等各方面缺乏整体规划;智库平台运行过于虚泛,面对实现高效、便捷、直通的智库平台,培育智库品牌,开发智库产品体系等问题都没有专人来负责组织和运营;在科研成果评价方面,缺乏向应用对策研究倾斜的评价标准,容易引导科研人员追求基础性成果和成果数量,忽视成果的内容、影响范围及社会经济效益,导致科研人员从事与智库建设有关的应用性研究积极性不高。2.6 考核激励制度不佳地方社科院曾经的人才考核机制落后,激励方法单一、激励制度有待完善。虽然地方社科院都在不同程度上修改科研考核办法,针对成果管理、职称考核、课题评奖等一系列考核激励机制落地,却并未与绩效工资相挂钩,因此实际考核结果并未对人员科研工作产生直接的激励或警示,无法达到真正地考核目的;由于机构编制设置的硬约束、职称制度的固化、科研经费使用制度的僵化和上升通道的匮乏,导致人才流失严重、科研协同不够、机构运行不灵敏,传统的层级制科研架构与现代信息和决策的快捷反馈之间的矛盾凸显。三、 地方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对策研究3.1 突出地方特色,建成国家高端“思想库”“智囊团”坚持问题导向、应用导向,以高端战略研究和突出地方优势为重点,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开展调研和决策咨询研究,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建设,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提出专业化、建设性的政策建议;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为研究起点,从实践中挖掘新材料、运用新方法、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充分研究本土的丰厚历史资源、文化资源和思想资源,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支持和引导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好阐释党的理论、解读公共政策、研判社会舆情、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的积极作用,努力建成地方党委政府用得上、信得过、离不开的重要“思想库”“智囊团”,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智库品牌。3.2 对标现实需要,培育一流学科和智库中心加强资源投入,对重点学科和智库平台进行经费和奖励倾斜。根据国家和地方需求,加快学科的优质发展,按照“少而精、优而特”的原则建设一流学科;调整学科建设方向和智库建设方向,确立强化一批、转型一批、培育一批学科专业建设的重点,稳定高质量成果数量;熟悉、了解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热点和难点,如可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一带一路贸易平台建设”、“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和“网络舆情与法治社会建设”等设立选题,组织社科名家、领衔专家和青年拔尖人才构成智库型人才梯队,开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调查;集中核心力量培育智库中心,在重大改革方案、重大政策措施、重大工程项目等决策事项出台前,开展可行性论证和社会稳定、环境、经济等方面的风险评估。3.3 集聚智库人才,打造有竞争力的科研队伍要建设国家高端智库就必须有充足的、优质的人才资源作为基础,建设高质量的科研人才队伍是地方社科院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因此需要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出台《引进高层次人才公开招聘实施办法》,简化、规范人才引进程序,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建立人才引进激励机制,加大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发挥聚才效能,对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采取“一事一议”办法,建立人才引进快速通道;优化人才服务保障,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干部的人才“后勤服务员”和“政治指导员”作用,协调落实岗位聘任、薪酬待遇等工作,下大气力解决人才后顾之忧,为人才提供精准服务;创新激励机制,完善科研成果评价机制,提高科研质量、创作学术精品的制度规范进一步健全,坚持绩效考核与收入分配、绩效考核与队伍建设相结合,坚持效率与公平、继承与创新兼顾;改革职称评定制度,采用多种柔性化协同方式,不拘一格提拔和奖励使用做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在人才梯队方面建设“传帮带”制度,进一步推进人才强院战略,对青年科研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引导他们参与重大项目的研究,筑牢新型智库建设的人才队伍基础。3.4 加强交流合作,畅通智库产品的供给与需求构筑智库之间、智库与政府部门之间互联互通的信息交流平台,探索智力领军人才的“旋转门”机制,促进智力要素优化互补;胸怀“两个大局”,全面认识国内外发展大势,科学把握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新变化新特征,辩证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组织跨体制、跨部门、跨学科研究,形成智库研究“群岛”效应,开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开展“智库年会”,发挥智库在对外开放和国际文化交流中的独特优势,将其打造成为展示地方智库建设的闪亮“窗口”;加强媒体合作,建立健全新闻发布机制,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等多种手段,传播主流思想价值,集聚社会正能量,形成公正和积极向上的社会舆论导向,努力把地方社科院打造成为国内外民众全面了解的坚实阵地。参考文献[1] 李雪. 地方社科院智库建设的形势和问题及天津社科院的思路和举措--天津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靳方华访谈录[J]. 经济师, 2020(1):6-8.[2] 党俊. 地方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研究——基于SWOT分析模型[J]. 智库时代, 2018, 145(29):71-73.[3] 张述存. 地方高端智库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前瞻[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7(1).99-103.作者简介:潘汝南(1992--),女,天津人,生态学硕士,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科研管理、智库建设

篇四:专家智库建设方案

中 共 青 海 省 委 党 校 青 海 省 行 政 学 院 青海省社会主义学院 青党校发〔2018〕23 号 关于加强新型高端智库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 (2018 年 6 月 1 日)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 “党校要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智库”的要求,深入推进中共青海省委党校、青海省行政学院、青海省社会主义学院、青海改革发展研究院新型高端智库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14〕65 号)、中共青海省委《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实施意见》 (青发〔2018〕4 号)和校院《科研管理制度》(青党校发〔2017〕33 号),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 2 —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做出的战略部署,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任务和工作大局,紧密结合校院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以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服务省委省政府决策,以优异的智力产品服务社会需要,建设具有地方特色和全国影响力的新型高端智库。

  二、基本原则 ——坚持正确方向,服务大局。把握校院是“政治学院”和省委省政府重要智库的基本属性,坚持姓党姓社和改革创新原则,遵循党的政治路线和方针,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和对策性研究,增强为决策咨询和改革发展服务的主动性、针对性。

  ——坚持解放思想,创新发展。始终高扬改革开放旗帜,增强智库建设的时代意识、创新意识。探索校院新型高端智库发展规律,把握发展态势,强化为民导向、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不同政策建议的切磋争鸣,创新体制机制,推动智库高水平、高层次发展。

  ——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把校院新型高端智库建设与教学培训结合起来,与开放办学结合起来,与校院优势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建设特色鲜明的新型高端智库。

  ——坚持求真务实,质量优先。提倡理论联系实际,把深入 调查研究作为智库开展研究咨询评估活动的重要方法,在正确理论指导下深入实际研究问题,提出有针对性、有参考价值、有可操作性的高质量政策建议。

  ——坚持以我为主,兼蓄各方。按照“小机构、大网络”的智库人才构成特点,建立校院新型高端智库专家库,成立校院新型高端智库专家委员会,注重挖掘和发挥省内外、校内外资源优势,努力把校院新型高端智库打造成青海一流的人才聚集高地。

  三、建设目标 贯彻建设“一流红色学府、新型高端智库”总体目标,重点培养和聚集一支理论联系实际、专业能力突出、德才兼备、富于创新的智库研究咨询人才队伍,形成一套科学规范、治理完善、灵活高效的智库发展制度和体制机制,产生一批有重要理论影响和重大决策咨询价值的智库研究成果,把校院建设成为有特色、高水平、有重要影响的新型高端智库,在党的政治理论研究方面走在全省前列。把青海改革发展研究院打造成“立足青海,聚焦改革、服务决策”的改革智库。

  四、主要任务 (一)以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重点,聚焦党的重大理论创新、重大理论问题,推出一系列代表校院重大思想理论创新地位和资政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打造高端产品。

   — 4 — (二)以省委省政府重大工作部署为引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通过系列调研、高端论坛、专栏文章、研究报告、资政专报等多种形式开展研究、咨询、宣传,形成拳头产品。

  (三)以省委省政府经常性委托项目和校院优势研究项目为载体,开展长期跟踪研究,形成党的政治理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民族宗教理论与政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社会治理创新、“青海经验”总结、舆情分析、公共政策第三方评估等咨政研究品牌产品。

  (四)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对重大事件、突发事件研究的敏感性和时效性,发挥理论研究优势,及时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以及新兴媒体主动发声,亮明观点,快速介入、快速反应,并快速提交有价值有对策的应急产品。

  (五)遵循教研咨一体化发展规律,实现教学、科研、咨询的同频共振、相得益彰,促进教学培训和科学研究成果向决策咨询成果转化,促进决策咨询成果向教学培训资源转化。

  (六)充分发挥以教研部门为主体的校院各部处室、非社团性质研究中心和广大学员作用,打造有影响力的研究咨询团队,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新型高端智库研究体系。

  五、组织运行 (一)成立校院新型高端智库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院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校院新型高端智库建设领导小组统筹部署和推进校院智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校院智库办公室)设在科研处,承担管理、组织、服务等职能;青海发展战略研究所(青海改革发展研究院研究室)参与、协助开展各项工作;组织人事处承担相关人员调配、培训等职能;教务处承担在教学培训中开展决策咨询工作的保障职能;教研部门承担研究咨询评估职能;报刊编辑部承担成果宣传、推介职能;信息网络中心、图书馆承担建设信息数据库职能;学员工作处承担组织挖掘学员研究力量的职能;财务处承担经费保障、预算、监管等职能。

  (二)校院学术委员会承担新型高端智库学术委员会职能,协调校院新型高端智库专家委员会共同承担智库研究项目学术管理各项职责。

  (三)校院所属研究平台以及相关研究中心,均为校院新型高端智库重要组成部分。各重点研究领域和研究平台、研究中心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校院相关规定选用、聘用研究人员,打造有影响力的研究咨询团队。

  (四)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每个重点研究领域或团队设 1至 2 名首席专家,首席专家由所在部门推荐,校院新型高端智库建设领导小组审议同意,校院智库办公室办理聘任手续。

  六、机制构建 (一)交流合作机制。积极与国内外智库、研究机构、著名 — 6 — 学者、实际工作部门、校院系统开展合作研究,通过召开研讨会、举办论坛、专家交流,邀请专家来访等,形成长效合作机制。探索设立“工作室”和“联络员”制度,推进智库参与重大决策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二)研究选题机制。党委政府命题、校(院)长点题、专家出题、学员带题、自主设题相结合,形成一套科学理性、开拓创新、精准有效、反应快捷、良性互动的研究选题机制。

  (三)激励约束机制。建立智力报偿机制,配置智力报偿经费。加大资政成果考核比重,对组织有力、成果丰富、考核优秀的给予奖励,对组织不力、业绩较差的予以一定的惩戒。对教研人员制定考核指标,将决策咨询研究作为基本工作量进行考核。

  (四)学员参与机制。挖掘学员参与研究咨询潜力,通过教研咨一体化进一步推进研究式教学,将省情研究、重大理论现实问题研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结合课程设置要求设立研修选题、调研课题、讨论专题,指导学员研究、动员学员力量、汇聚学员思想、转化学员成果。

  (五)教研咨一体化机制。重要课程开发和重要课题研究相结合,实现教学、科研、咨询有机合作与共同攻关,实现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决策、进课堂,推动教学培训、科学研究、决策咨询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六)成果评价和应用转化机制。以质量创新和实际贡献为 导向,构建党委政府评价、同行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指标体系。拓宽成果应用转化渠道,提高转化效率,使成果有效转化为资政建言、学术作品、教学内容,对不宜公开的智库成果,建立健全内部报送、参考和运用机制。

  七、考核奖励 (一)校院新型高端智库建设领导小组定期对智库各项工作、重点项目进展和质量,以及各研究平台的智库工作进行考核评估。校院智库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对考核结果优异的加大支持力度,考核结果合格的继续予以支持,考核结果不合格的停止支持和安排研究项目。

  (二)把决策咨询成果作为重要因素纳入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岗位聘任等各个环节。对进入决策或产生积极影响的成果给予奖励,特邀研究员和外聘专家、学员的研究成果进入决策或产生积极影响的给予相应的专家咨询费。

  (三)项目研究成果奖励办法和资助经费的使用,根据校院科研管理制度及相关财务制度的规定执行。

  本意见由校院新型高端智库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本意见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中共青海省委党校 青海省行政学院 青海省社会主义学院 2018 年 6 月 11 日 — 8 — 抄送:刘宁、王予波同志。

   省委改革办。

  各校委,副巡视员。

  中共青海省委党校办公室 2018 年 6 月 11 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