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红色基地研学心得体会4篇
参观红色基地研学心得体会篇1
我有幸参加了由单位组织的到红色教育基地—孟良崮纪念馆进行了革命传统教育。先后参观了门厅、孟良崮战役厅、支前厅、英烈厅和群众支前双拥厅,重温了入党誓词。这次活动不但使我获得相关历史知识,接受了一次难得的爱国主义教育洗礼,而且这次参观学习,我的内心一次次的被震撼。
一、学习沂蒙精神。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展厅,这里陈列着一些珍藏的照片以及当时战场上使用的枪炮弹药,还有一些英烈的介绍,照片和英雄事迹鞭策我们要牢记历史,珍惜今天的一切;室内的雕塑栩栩如生,再现了当时沂蒙山区人民支持解放军的情景,亲身感受到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我华东野战军奋勇杀敌,夺取战争胜利的英雄事迹和老区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让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这是军民团结的见证;还有“沂蒙六姐妹”的一些摄影作品,让我们见到了那些可亲可敬的老人,回味着革命的鱼水情深!让我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二、激发爱国热情。在孟良崮战役中,千千万万将士为了民族解放事业前赴后继、英勇献身……所有这些,使我们更深切的感受到我们今天祖国的强盛崛起,今天和平、和谐、和乐的生活环境是来之不易的,是一代又一代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使我们更加热爱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更加热爱我们的党。
三、坚定服务信念。我们在粟裕将军墓前,重温了入党誓词。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要学习无数沂蒙儿女、革命先烈大义凛然慷慨赴难的英雄气概。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以大无畏的精神,奋不顾身干好一切工作。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要以实际行动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努力工作,不断创新,勤于思考,刻苦学习,以更加昂扬的精神和更加积极的工作态度投入到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去。
上午的红色之旅结束,带给我的震撼却是巨大的,经过参观,不仅让我学习了革命战争的历史,接受了灵魂的洗礼,更重要的是,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们今天的生活是用先辈的鲜血换来的这句话的分量,深刻体会到无私奉献的意识。作为新世纪的一名教师,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应该牢记党的教导,时时处处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在个人素养、业务水平、与人相处等方面不断进步,特别是应该具有勤劳上进、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以饱满的情绪和良好的精神状态迎接生活与工作中的每次挑战,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参观红色基地研学心得体会篇2
古语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一次看似简单的研学之旅,其中包含了许多老师、校领导及家委会成员辛勤的付出。在此,我代表家长们对这次光荣道小学组织的研学活动,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学校能够组织这次研学之旅,运用一切正能量的教育基地和设施,倡导孩子们把学习与红色研学实践相结合,从小感悟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爱国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在游玩的同时,做到了游学感悟兼得,在研学的路上学生感受到了探索和学习的乐趣。
第一站我们参观了“王老太太故居”,并视频分享了她当年帮助抗日游击队洗衣、做饭、挖菜采药、照顾伤员等伟大英雄事迹,并把自己的儿女也培养成为了抗日英雄。这种反抗压迫、坚持正义、忠贞爱国的优良品德,是家长与同学们学习的楷模,没有像他们这样“舍小家为大家”付出的人们,就没有我们现在美好幸福的生活,我们要弘扬和继承他们坚强不屈的奉献精神,为祖国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站去了美岱召,也就寿灵庙。美岱昭是内蒙古地区重要藏传佛法建筑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阿拉坦汗和三娘子的“皇城”,又是喇嘛传教入内蒙的一个重要弘法中心,它是一座“城寺结合,人佛共居”的喇嘛庙。美岱召的四周筑有高厚的城墙,四角还建有角楼。每个佛殿都有壁画,生动逼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进入古城有两株400多年树龄的古松树是阿拉坦汗和三娘子所栽植的,被称为“夫妻树”。我们还参观了美岱昭博物馆,里面收藏了许多萨满大神所用过的法器和物件,各个佛殿都有精美丰富的壁画。使我感触最深的是乌兰夫和王若飞在革命斗争年代,遗留下来的枪支、衣服、文书、物品等等。虽然我们没有经历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没有看到那残忍的画面,但我们会将这些历史铭记于心,深刻体会到现在和平年代的来之不易。了解历史、铭记历史,就是为了时刻提醒我们要肩负起维护和平的使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捍卫和平!珍爱和平!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国家级的敕勒川博物馆,讲解员为同学们讲解了敕勒川地区悠久而厚重的游牧文化、农耕文化、西口文化、黄河文化和土右旗的二人台戏曲文化,参观了博物馆里收藏的各个朝代各类文物珍品、图片、书画以及民俗物品,还有实物全景展示了敕勒川地区自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代的各类代表性文物。多角度、多层次展现了敕勒川文化多姿多彩的历史脉络。还为大家全面地展示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土右旗建设的辉煌成就与精彩的民俗活动。同学们都一直认真地跟随着讲解员的步伐参观和了解敕勒川渊源的文化民族历史。吸取着历史带给他们的丰富的精神食粮,感受着伟人们的风采。激励着学生要好好学习,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更强大!
参观红色基地研学心得体会篇3
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我们来到了我们此次“追寻红色足迹”主题活动的第一站--马石山十勇士纪念馆。当我们一起举起右拳重温入党誓词时,我的内心不由得升起一份庄重和神圣“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响亮整齐的宣誓声响彻整片山谷,庄严肃穆之情也不禁跃然心头。
拾阶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马石山十勇士的雕像。山峦环绕之中,十勇士或握枪,或执刀,但都目光如炬,炯炯有神。他们坚定的目光、伟岸的身躯,将我们由现在拉到了那段烽火硝烟的过去:1942年11月,日军齐集到了胶东半岛的中心地带马石山四周,牟平、海阳、栖霞等县群众数千人被拉入“网”内。日军扑到马石山,才发现我军主力部队已经转移,便恼羞成怒,见人即杀、见房就烧,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马石山惨案”。正当数千名群众身陷绝境时,被围在“网”内的八路军指战员挺身而出,发起了救援父老乡亲的突围战。他们“一闯”围网,在敌军兵力较差的部分迅速突围;他们“二闯”围网,分组出击,带群众分散突围;他们“三闯”围网,与敌短兵相接,带群众成功突围;他们“四闯”围网,与敌展开激战,带群众艰难突围。到最后,只剩下班长和两名战士,子弹打光了,敌人冲上来时,三个人紧紧拥抱在一起,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十勇士”解救了群众,而他们自己却将热血撒在了马石山,用自己的忠魂永远地守住了这片土地。战后,人们说不出这10名战士的姓名,然而,他们却在群众中赢得了一个共同的光辉名字,那就是“马石山十勇士”。
参观完马石山十勇士纪念馆,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十勇士”是英雄,是民族的脊梁,是他们挺起了民族的自信,也是他们以血肉之躯铺就了共和国今日的坦途;十勇士的精神是牺牲精神,是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敢于奉献自我牺牲自我的真实写照,是共产党人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不朽篇章。这就是共产党立党的“初心”,是我们每一个共产党人都不应该忘记的“初心”。
如果说此次追寻红色足迹的第一站马石山带来的是内心深处的震撼,是一种庞大的情怀,那么参观胶东育儿所则是给内心带来一次细腻的洗礼,慢慢的击打着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走进乳山崖子镇田家村的胶东育儿所,我们看到了整洁的石砌小路、错落有致的房屋以及随处可见的红色标语,这一切都让我们仿佛回到了70多年前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八路军主力被迫频繁转移。为民族大义,有的同志不得不抛下刚入人世的亲生骨肉。1942年7月,中共胶东区党委决定在牟海县(今乳山市)组建胶东育儿所,选取乳娘哺育党政军干部子女和烈士遗孤。此后10多年的时间里,300多名乳娘和保育员养育了1223名革命后代,在日军扫荡和迁徙中,胶东育儿所的乳儿无一伤亡。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乳娘们用大爱书写了一段有一段的人间奇迹。有的乳娘含辛茹苦抚养八路军的后代,把自己的乳汁留给了他们,给自己的孩子只喂几口糊糊;有的乳娘舍生忘死保护革命后代,不惜把自己的亲生骨肉扔进山洞里。
在纪念馆中,通过影像的方式,我们观看了吕剧《乳娘》和央视大型寻亲节目《等着我》,更直观地了解胶东乳娘的感人事迹和乳儿艰辛的寻亲故事,至动情处,我们一行人都潸然泪下,泣不成声。胶东育儿所在烽火中诞生,在硝烟里成长。乳娘们用自己最珍贵的乳汁、用超越传统的血脉亲情、用超越本能的母爱,抚养着革命后代,给前线的军人以安稳的大后方,让革命的火种生生不息,让革命的力量不断壮大,集中展现着“忠心向党,大爱无疆”的乳娘精神,生动诠释着胶东人民以命相助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巍巍马石山,是党和人民军队与群众生死与共、以命相救的见证!浓浓乳娘情,是群众与党和人民军队生死与共、以命相助的写照!这一来一往,是军民鱼水情,是军爱民是民拥军!在现在的和平年代里,我们可能没有机会在前线抛头颅、洒热血,但我们每一个共产党人都应该牢记习总书记的要求: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参观红色基地研学心得体会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