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者抗击疫情心得体会4篇

时间:2023-01-06 17:20:07 心得体会 来源:网友投稿

志愿服务者抗击疫情心得体会4篇

志愿服务者抗击疫情心得体会篇1

 

志愿服务者抗击疫情心得体会篇2

  不管路途遥远、假期长短,回家的心总那么坚定。在春节这个特别的节日里,热烈的炮竹、漫天的灯火,是我们无比怀念的“年味儿”。“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正是过年的正确打开方式啊!或许很多人都抱怨,今年过年只能宅在家中,缺了点年味儿。但在这个新春中,也总是充满着温暖与向上的力量,所有的泪点都可在这个“年”中得到升华。

  不能团圆,我们不哭!过年想家,是一定的,但是不能与家人团圆,却不一定。从医生到记者,从军人到警察,从基层疫情防控一线人员到生产工人……在这个年关坚守岗位。我们享受国家红利,期冀国泰民安,就要接受在这个年关还要有人加班加点的事实;我们骄傲中国人疫情防控时的万众一心,就要有淡定面对居家不出门的气度与胸怀。此时,每一个坚守岗位的人,都值得在此刻自豪,因为你们追求的是一种“家即是国,国即是家”的认同和责任,无论你身在何处,我们都并肩同行,让我们笑着互道一声:“新年好”!

  年味淡了,我们不怕!民谚云:“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蒸枣山;二十八,贴年画;二十九,去买酒;年三十,吃饺子;年初一,躬脊儿……”从曾经满满的仪式感到如今的匆匆而过;从齐聚家乡走亲访友、天南海北家庭旅行到宅在家中电话拜年、短信拜年等,这就是今年的年味儿。其实我们骨子里最珍视的是深埋在这些传统习俗、旧人旧物中的人情味,只要这种温情不变,换了载体又如何?或许只需一句“新年快乐”,记忆便如涌滚滚,化作对话框里暖暖的思念。这叙旧,这思念,也许把年味儿变淡了,却把成长变浓了,岂不妙哉?

  面对谣传,我们不理!蓬勃生长的互联网,堪称今日中国现代生活中一个“最大变量”,它展现出了色彩斑斓的思想图景和舆论生态,时而阳光灿烂,时而电闪雷鸣,让人心生“最好”与“最坏”交杂的“狄更斯之叹”。网络就是一把双刃剑,如何让它成为凝聚共识的助手,而不是搅乱社会的推手,关键在于我们树立阵地意识,从汶川地震时凝聚网友热情形成救灾合力,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动态实时数据追踪,都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面对离别,我们不伤!不要说回不了家,即使是回了家,也终将面对离别。大年初三,就和家人挥手告别,奔赴一线的那个瞬间,都是催泪弹啊!当我们的羽翼自走出家门的那刻起就开始不断丰满,我们的心因事业开阔而变大,脚步也因此越迈越远,我们无法忽视那些诗与远方的召唤,这本就是生命价值的体现!当疫情防控的号角一声吹响,我们必须背上行囊再出发,向着我们的使命再前行!但我们相信所有的离别,都是为了更好的相聚!家人的理解是我们藏在心底的柔软,终将支撑我们去远方!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在这个节日与困难叠加之际,让我们用爱给予彼此相濡以沫继续前行的力量,面临再大的困难与挫折,只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相信没有翻不过的山、没有跨不过的坎。这个年,我们过得有点小煽情!

志愿服务者抗击疫情心得体会篇3

  【当疫情结束时】

  当疫情“被”宣布结束了的那一天,我想那应该是阳光灿烂的日子。暖风和煦,小鸟在叽叽喳喳地欢叫,许多叫不出名字的花儿也开了。

  当疫情结束时,我要给她一个拥抱。这段时间,我们经历了太多别离,感受了太多“我站在你面前,却不能拥抱你”。小诗雯的妈妈刘海燕,是一名感染科的普通护士,疫情爆发后,她一直奋战在抗疫前线,已经很久没有回家了。女儿想得望眼欲穿,于是,趁着爸爸给妈妈送饺子的机会,她终于见到了自己的妈妈。看到妈妈,小诗雯泣不成声,她恨不得一头扎进妈妈的怀抱,可是为了防止传染,她却只能和妈妈远远相望,最终她们只能哽咽着隔空拥抱。成都民警梁亮在防疫前线已经10天没有回家,结果家里的儿子在老家哭喊着不让妈妈锁门,原因竟是:怕爸爸回家没有钥匙开小铁门。这世上,最温暖的怀抱,莫过于父母的怀抱,待疫情结束,请让我紧紧、紧紧、紧紧地抱抱你们!

  当疫情结束时,我要给她补一场婚礼。这段时间,看到了太多生命的无常,我们更明白了,什么是坚守的责任,谁是要珍惜的人。2月1日,四川自贡市的王玥玲和秦笃山,举办了一场特殊的“隔空婚礼”。她是白衣战士,他是消防队员。这一天,本该是二人喜结良缘的日子,可为了疫情工作,他们取消了原先安排的婚礼,取而代之的,是在各自岗位上举办的一场仅有5分钟的视频婚礼。王玥玲身穿粉红色护士服、戴着头套和口罩,缓缓走进一间作为婚礼现场的办公室,两人对着手机屏幕,互相表白:“无论贫穷或富贵,健康或疾病,你都将关心她/他,呵护她/他,一生一世,直到永远……” 待疫情结束,请你一定要握紧她/他的手,狠狠地幸福下去呀!

  当疫情结束时,我要对一线的战士说声谢谢。这段时间,我们经历过人生的至暗时刻,也看到了什么叫做生命的奇迹。湖北武汉一位87岁的婆婆,入院时身体虚弱,完全无法进食,发烧38度,除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外,还合并有其他细菌感染的肺炎,情况十分危急。经过医生护士多日的治疗后,婆婆终于康复好转,1月28日出院,临走时,老人双手合起,对医护人员连连感谢。9个月大的奇奇,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北京地坛医院6天的精心治疗下,各项指标逐渐好转!1月31日,在例行检查时,虽然护士长穿着严严实实的防护服,但小奇奇却一眼就认出她,并伸出了小手要抱抱……与其说生命存在奇迹,不如说是医护人员创造了奇迹。谢谢你们,是你们的坚持,给了所有人生的希望。

  人生来来往往,唯有陪伴日久天长。我们要带着爱和希望,静待疫情退散,春暖花开。

 

 

志愿服务者抗击疫情心得体会篇4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在这一个多月与病毒抗争的日子里,全国上下拧成一股绳,勠力同心共战疫情,无数医疗工作者不顾个人安危踊跃支援前线,无数公安民警废寝忘食全天候设卡安检,他们的英勇无畏让我们深深为之动容。与此同时,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还有一群“可爱”的人,他们没有工作上的硬性要求,却每天行走在各个村庄社区、大街小巷宣传防疫政策,参与一线防控,他们愿意把风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群众,他们都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党员志愿服务者。

  没有例外,笔者所居住的社区里也有这么一群“可爱”的人,他们其中有很多还是有着三四十年党龄的老党员,平时他们就爱“掺和事”,谁家老人去世了,他们便第一时间过去帮忙料理后事,谁家小夫妻吵架闹离婚了,他们便小跑着过去拉和劝解。疫情发生初期,社区党委一大早便通过“大喇叭”滚动播放疫情防控信息,当天下午,他们便主动结队到社区党委请缨接受防疫控疫任务。于是,在后来这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我总会看到这些熟悉的面孔,他们或是肩背喷雾器,挨个楼栋喷洒消毒酒精,或是带着口罩,别着袖章,走街串巷宣传防疫知识,遇到年龄较大的老人,他们也会主动到家里免费发放口罩,手把手教口罩正确佩戴方法。

  近日,随着疫情形势日益紧张,各地开始纷纷加紧对辖区的封闭管理,笔者所在的社区也开始执行“史上最严”的封闭管理,社区除主出入口以外,其他出入口疫情防控期间全部暂时关闭,所有人员出入社区必须先到社区门口的检测点测试体温并填写出入单据方能进出社区。

  昨天是实行封闭管理的第一天,物业下达封闭通知的时候已经是下午,所以很多人早上外出上班并不十分清楚封闭管理事情,临近下午下班我猜想只留一个出入口还要进行安全检查,社区门口一定会堵成“糖葫芦”。果不其然,当我的车逐渐驶近社区大门口的时候,前面早已排了十好几辆车,有的人摇下车窗在抱怨,有的人不停按喇叭,这时从最前方摇摇晃摇地走过来了一个手握小红旗的老阿姨,虽然带着口罩,但眼睛上挂着微笑,她挨着一辆车一辆车地解释当前情况和进出流程,慢慢地,抱怨的人没了,尖锐的喇叭声也没了,阿姨过来敲了敲我的车窗,我立马落下车窗,阿姨的眼睛依然挂着微笑,胳膊上带着一个写有“党员志愿者”的红袖标,“小伙子,耐心等一下,为了大家的健康安全,需要一个一个进行安全检查,你可以先停下车去前边的检测点填写进入单,这样会快一些。”我回一微笑,简单说了一句“好!”

  等我填完单据回到车里又等了十多分钟,轮到我进门口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老阿姨和几位大叔还坐在桌子旁边引导着其他人填写进出单、测试体温,我放下车窗把填好的出入单据递给老阿姨,“天黑了,还不下班吗?”“不下班了,得24小时守着哩,一会还有下夜班的。”我没再做声,这时门杆已经翘起,我升上车窗向前驶去,无意中透过后视镜看到了老阿姨被风吹乱的头发,这时,我的眼角不禁有点湿润,我又一次被这群“可爱”的人深深感动了。

  在我们的身边,这位“老阿姨”绝不是个例,他们是无数党员志愿者的一个缩影,这群“可爱”的人每天奋战在防疫控疫第一线,用自己微薄的行动诠释着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他们没有警服、隔离衣,只有一只最普通的口罩;没有执法证、资格证,只有一张老百姓都熟悉的面孔。他们用一种“特殊”的温度,温暖着我们每一个人度过了严峻的寒冬,他们用血肉之躯为群众筑起了保障生命健康的第一道安全防线。

  立春已过,身边还没有什么春天的迹象,但迎面吹来的风真的就不一样了。站在太阳下,闭上眼睛,我又看到了那位眼睛带着微笑的老阿姨,我隐隐约约感受到了某种强大的力量,这是党员志愿者们身上散发出来的希望的力量,这种力量也势必会凝聚起全国各族人民的心,齐心协力共同早日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阻击战。那时,我们可以扔掉口罩,再一次踏进充满希望的田野,尽情地奔跑、相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