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14篇

时间:2023-01-04 08:25:04 心得体会 来源:网友投稿

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14篇

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篇1

  12月5日上午,在街道的组织安排下,我参加了苏州市大学生村官培训,观看了省委党校副教授韩丹《突发公共事件与应急管理》的专题学习讲座视频。韩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旁征博引各方事件,深入浅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看完视频我感到受益匪浅,同时深深体会到作为一个基层大学生社区工作者,如何正确处置好群众工作中的突发事件,任务重、责任大,需要不断学习法律法规知识,提高自身依法管理水平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它具有明显的公共性或社会性、突发性和紧迫性,同时具有危害性和破坏性,必须借助于公权力的介入和动用社会人力、物力才能解决。公权力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发挥着领导、组织、指挥、协调等功能,公权力介入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理、妥善解决。

  在因突发事件而产生的非常规状态下,政府同样必须依法行政。依法积极应对突发事件、保障公共安全是政府的法定职责。政府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应当遵循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职权法定原则、正当程序原则和比例原则等依法行政原则,这些原则在抗击汶川地震过程中得到了切实的贯彻。应当将非常规状态下的依法行政与常规状态下的依法行政结合起来。重视非常规突发事件在常规状态下的依法管理。

  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管理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无论政府还是公众,都需要认真学习,努力探索,提高应对的能力。应对突发事件,关键是把预防和应急准备放在优先的位置,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只有牢固树立“居安思危、常备不懈”的意识,逐步把握规律,主动采取防范准备措施,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同时,在无法完全避免突发事件发生的情况下,要总结探索如何制度化、科学化、专业化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第一,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必须依法行政,公正文明执法,坚决防止侵害公民基本权利的行为发生。

  第二,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制度。政府部门应在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加快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形成有效应急管理法制体系,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第三,制定完善应急预案机制。认真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健全监测、预测、预报、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加强专业救灾抢险队伍建设,健全救灾物资储备制度,搞好培训和预案演练,全面提高政府和全社会的抗风险能力。

  第四,加快建设科技应急体系。高度重视运用科技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加强应急管理科学研究,提高应急装备和技术水平,加快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形成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的科技支撑体系。

  第五,以人为本,居安思危。把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工作的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又不失人性化。

  应对突发事件跟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涉及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是我们大家共同的事情。在这个过程当中,只有政府与公众都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充分做好了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物质准备和技术准备,建立健全了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提高了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我们的生活才能变得更加平安幸福,我们的社会才能变得更加和谐美好。大学生社区工作者更要积极发挥自己的知识水平,提高应对公共事件的能力与水平。

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篇2

  为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应急管理干部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应急管理工作水平,公司举办了为期5天的培训班。下面谈谈个人体会。

  一、认清突发事件的内涵。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包涵核心要素为:

  一是具有明显的公共性或社会性。突发事件应对法所要解决和应对的是“公共危机”,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国家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应对突发公共危机。

  二是具有突发性和紧迫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是突如其来,如果不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危机就会迅速扩大和升级,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和损害。三是具有危害性和破坏性。危害性和破坏性是突发事件的本质特征,一旦发生本法所称的突发事件,就会对生命财产、社会秩序、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如应对不当就会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或社会秩序的严重动荡。四是必须借助于公权力的介入和动用社会人力、物力才能解决。公权力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发挥着领导、组织、指挥、协调等功能,公权力介入突发事件的应对。

  二、积极应对突发事件。应对突发事件,把预防和应急准备放在优先位置,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只有牢固树立“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意识,逐步把握规律,主动采取防范措施,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同时,在无法完全避免突发事件发生的情况下,要总结探索如何制度化、科学化、专业化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第一,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制度。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加快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形成有效应急管理法制体系,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第二,制定完善应急预案机制。认真制定应急预案,健全监测、预测、预报、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加强专业救灾抢险队伍建设,健全抢险救灾物资储备制度,搞好培训和预案演练,全面提高抗风险能力。

  第三,加快建设科技应急体系。高度重视运用科技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应急管理科学研究,提高应急装备和技术水平,加快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形成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的科技支撑体系。第四,加强组织协调应急管理。加强相关部门的协调机制,落实各自承担的专项预案,要按照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做好纵向和横向的协同配合工作。健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明确各方面职责,确保一旦有事,能够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遇事不乱。

  第五,积极开展应急宣传培训。利用多种方式,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特别是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增强公众的危机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深入开展应急专题培训,特别要加强对公务员进行专题教育及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培训,全面提升应对管理水平。

  三、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应对突发事件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无论政府还是公众,都需要学习、探索,提高应对的能力。培养危机意识。危机意识是突发事件预警的起点。在和平时期,人们往往缺乏危机意识。通过模拟危机情势,不断完善危机发生的预警与监控系统,培养危机意识。

 

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篇3

  学校安全重于泰山,关系千家万户,事关学校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只有树立预警意识,才能防患于未然。在管理过程中,必须狠抓落实,注重细节,防范一时不让,排查不留死角,整治毫不手软,机制常抓不懈。通过学习《学校安全突发事件的预案制订与处理》,谈几点自己的感想。

  一、加强安全管理,从严管理、落实责任,做到防患于未然

  学校安全问题己成为当前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全社会共同关心的热点话题,把安全工作放在学校工作中的首位,成为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在每学期开学初,学校日常工作的重点是要通过广播、班报、上好开学初安全教育第一课等宣传教育,使广大师生增强安全意识,经常学习安全知识,逐步提高自护应急的能力在开学初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教育工作计划,建立健全安全工作责任制,定期对学校的安全教育和防范工作进行检查,及时发现、消除事故隐患。

  将安全工作抓实,抓牢在开学初、放假前,新生入校后,我们学校都有帮助学生及时了解相关的学校安全制度和安全规定,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要以对学生极端负责的态度,对学校安全工作。

  学生的安全和健康成长涉及到千万个家庭的幸福,安全工作决不能掉以轻心,决不能麻痹与松懈,学校安全工作必须重视再重视、尽心再尽心,必从严管理、落实责任,要进一步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集中抓,学校教职员工人人参与的安全工作体系,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各个工作环节中去。

  二、加强家校合作、明确各自责任,让安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现在我们的中小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受到家长的宠爱,比较任性并且唯我独尊,而我们的家长认为一旦将学生送入学校,学生的安全就成了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几乎家长就和学生安全没有什么瓜葛了,而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还为成熟的阶段,有时缺乏一些必要的安全知识,出于逞能、好强等心理弱点造成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这给我们的学校和家长都是一笔重要财富的损失。

  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不但在自己给孩子讲好一些安全知识的同时,还要督促我们的家长也要给孩子负起安全的责任,让他们知道孩子是学校的安全关注体,更是家庭的安全关注体,时刻提醒家长高度重视孩子们的生命安全,进一步明晰未成人在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外出期间的管理责任,切实落实好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教育责任,并恳请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对学生的防溺水、食品安全、交通安全教育,教给他们防雷击、电击、火灾等方面的自救知识,我们也将学校的作息时间告知了学生家长。

  以方便家长们更好地监管自己的孩子,如果我们家校合作,让教师和家长各自明确自己的责任,让我们共同意识到这个孩子是我们共同关注的对象,这样我们定会在安全工作上有个好的收获,并要求家长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与老师、学校共同创造最佳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孩子在今天快活地成长,让孩子在明天快乐地飞翔。

  三、加大宣传,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自救能力

  当前学生的安全,已引起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保护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已成为学校、家长及社会的当务大事,各年段要利用集会时间,再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各班级要利用班会活动开展以安全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特别要从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方面入手,同时还要利用板报、标语宣传安全的重要性,增强师生防范意识,营造校园安全环境。

  要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有效预防校园周边和校内暴力、伤害事件的发生,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事件的发生,教师要关注学生思想动态、情绪变化,对校园周边发生的及学生中间发生的各种暴力欺负行为要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对心理上出现的问题要给予更多的关爱、积极疏导化解,要重点关注单亲家庭子女、农民工子女、留守子女以及有缺点错误的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各学校可通过上好堂富有成效的法制教育课、举办一场富有特色的校园法制教育活动等,把法制教育落到实处,加强学校与社会、家庭的沟通桥。

  关注青少年学生在家庭和社区的具体表现,使法制教育效果得到延伸和巩固,预防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要提高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发现苗头性问题,预防校园周边及校内暴力犯罪事件的发生,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要对全体教职员工全面进行安全责任心教育,增强全体教职员工的责任心和责任感。学校在开学初应该都要对学生进行一次安全教育,重点加强对学生进行集体活动安全、游泳安全、防火安全、食品卫生安全、交通安全以及防范自然灾害等安全工作教育,特别对学生进行一些应急事件逃生自救教育及演练,比如地震、火灾等,全面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增强学生自助自救能力。

  安全无小事,重在抓落实,常抓是保证,预防最重要。我们要力争做到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让安全意识、安全责任深入人心。一个学校,肩负着千钧重担,如何做好学校的安全工作,配合学校安全文化建设,让学校满意,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更让社会满意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是责任重大,容不得半点疏漏和大意,务必把工作抓实做细,确保万无一失。

  “平安就是美丽,平安就是长寿,平安就是财富,平安就是智慧”,生命不保,何谈教育,生命不在,何谈生活!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必须做到长期的警钟长鸣,这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并做好这一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工作。学校安全文化建设更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还需要作艰苦的努力方能实现。

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篇4

  xx月xx日上午,在街道的组织安排下,我参加了苏州市大学生村官培训,观看了省委党校副教授韩丹《突发公共事件与应急管理》的专题学习讲座视频。韩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旁征博引各方事件,深入浅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看完视频我感到受益匪浅,同时深深体会到作为一个基层大学生社区工作者,如何正确处置好群众工作中的突发事件,任务重、责任大,需要不断学习法律法规知识,提高自身依法管理水平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它具有明显的公共性或社会性、突发性和紧迫性,同时具有危害性和破坏性,必须借助于公权力的介入和动用社会人力、物力才能解决。公权力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发挥着领导、组织、指挥、协调等功能,公权力介入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理、妥善解决。

  在因突发事件而产生的非常规状态下,政府同样必须依法行政。依法积极应对突发事件、保障公共安全是政府的法定职责。政府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应当遵循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职权法定原则、正当程序原则和比例原则等依法行政原则,这些原则在抗击汶川地震过程中得到了切实的贯彻。应当将非常规状态下的依法行政与常规状态下的依法行政结合起来。重视非常规突发事件在常规状态下的依法管理。

  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管理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无论政府还是公众,都需要认真学习,努力探索,提高应对的能力。应对突发事件,关键是把预防和应急准备放在优先的位置,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只有牢固树立“居安思危、常备不懈”的意识,逐步把握规律,主动采取防范准备措施,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同时,在无法完全避免突发事件发生的情况下,要总结探索如何制度化、科学化、专业化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第一,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必须依法行政,公正文明执法,坚决防止侵害公民基本权利的行为发生。

  第二,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制度。政府部门应在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加快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形成有效应急管理法制体系,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第三,制定完善应急预案机制。认真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健全监测、预测、预报、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加强专业救灾抢险队伍建设,健全救灾物资储备制度,搞好培训和预案演练,全面提高政府和全社会的抗风险能力。

  第四,加快建设科技应急体系。高度重视运用科技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加强应急管理科学研究,提高应急装备和技术水平,加快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形成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的科技支撑体系。

  第五,以人为本,居安思危。把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工作的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又不失人性化。

  应对突发事件跟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涉及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是我们大家共同的事情。在这个过程当中,只有政府与公众都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充分做好了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物质准备和技术准备,建立健全了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提高了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我们的生活才能变得更加平安幸福,我们的社会才能变得更加和谐美好。大学生社区工作者更要积极发挥自己的知识水平,提高应对公共事件的能力与水平。

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篇5

  xx月xx日上午,在街道的组织安排下,我参加了苏州市大学生村官培训,观看了省委党校副教授韩丹《突发公共事件与应急管理》的专题学习讲座视频。韩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旁征博引各方事件,深入浅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看完视频我感到受益匪浅,同时深深体会到作为一个基层大学生社区工作者,如何正确处置好群众工作中的突发事件,任务重、责任大,需要不断学习法律法规知识,提高自身依法管理水平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它具有明显的公共性或社会性、突发性和紧迫性,同时具有危害性和破坏性,必须借助于公权力的介入和动用社会人力、物力才能解决。公权力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发挥着领导、组织、指挥、协调等功能,公权力介入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理、妥善解决。

  在因突发事件而产生的非常规状态下,政府同样必须依法行政。依法积极应对突发事件、保障公共安全是政府的法定职责。政府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应当遵循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职权法定原则、正当程序原则和比例原则等依法行政原则,这些原则在抗击汶川地震过程中得到了切实的贯彻。应当将非常规状态下的依法行政与常规状态下的依法行政结合起来。重视非常规突发事件在常规状态下的依法管理。

  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管理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无论政府还是公众,都需要认真学习,努力探索,提高应对的能力。应对突发事件,关键是把预防和应急准备放在优先的位置,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只有牢固树立“居安思危、常备不懈”的意识,逐步把握规律,主动采取防范准备措施,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同时,在无法完全避免突发事件发生的情况下,要总结探索如何制度化、科学化、专业化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第一,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必须依法行政,公正文明执法,坚决防止侵害公民基本权利的行为发生。

  第二,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制度。政府部门应在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加快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形成有效应急管理法制体系,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第三,制定完善应急预案机制。认真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健全监测、预测、预报、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加强专业救灾抢险队伍建设,健全救灾物资储备制度,搞好培训和预案演练,全面提高政府和全社会的抗风险能力。

  第四,加快建设科技应急体系。高度重视运用科技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加强应急管理科学研究,提高应急装备和技术水平,加快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形成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的科技支撑体系。

  第五,以人为本,居安思危。把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工作的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又不失人性化。

  应对突发事件跟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涉及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是我们大家共同的事情。在这个过程当中,只有政府与公众都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充分做好了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物质准备和技术准备,建立健全了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提高了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我们的生活才能变得更加平安幸福,我们的社会才能变得更加和谐美好。大学生社区工作者更要积极发挥自己的知识水平,提高应对公共事件的能力与水平。

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篇6

  通过三天的培训学习,使我对应急管理工作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对应急预案在街道工作中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现就如何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我的认识是:

  首先要落实应急管理工作的各项责任。街道应制定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创建实施方案,将应急管理工作的每一项都落实到每个部门和责任人。

  其次营造应急管理工作氛围。街道应制定应急演练计划,经常组织维稳工作人员开展练兵。大力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意识、责任意识,推动应急管理工作深入开展。

  再者就是制定应急管理工作预案,加大防范措施。一是对当前应急管理工作进行深入认真的分析,结合本街道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应急管理工作预案。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工作规章制度,特别是贯彻落实好24小时值班、带班制度。三是以防为主,加强管理,确保应急管理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针对突发公共事件,丽园街道成立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办公室,并成立了应急预案编制领导小组,履行值守应急、预案管理、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能,发挥街道应急管理工作的运转枢纽作用,建立建全了覆盖街道各社区、各行业、各单位的预案体系。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部署下,丽园街道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紧密围绕街道工作大局,结合各社区实际情况,认真贯彻应急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妥善处置,把突发事件控制在掌握之中,较好的完成了应急管理工作任务,确保了社区居民的安全。具体做法是:

  (一)完善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强化工作责任。

  (二)逐步完善各项应急预案体系,明确工作措施。

  (三)建立健全值班值守机制,完善应急信息报送工作制度。

  (四)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组织应急救援演练。

  为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力量,建立了一支“一专多能、一队多用”的综合队伍。这支队伍大多分布在街道和基层社区,配备了一定数量各种抢救装备,具有一定综合救援能力,在关键时刻能拉得出、救得上、抢得来,目前已成为丽园街道应急救援的重要力量。为此还建立24小时应急信息报送制度,各应急管理信息联络员必须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并按要求在第一时间报送各类突发事件信息,在双休日、节假日及政治敏感期等重要时间段,必须每天上报当天情况,坚决杜绝重要信息迟报、漏报、误报、谎报和不及时续报等现象,实现信息报送的程序化、规范化、及时化运作。

  在应急管理宣传工作中,丽园街道还通过信息平台、QQ群等方式对居民进行应急管理的宣传,效果明显深入人心,使社区居民对应急管理有了新的认识,并得到了他们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大力支持,从而使得社区居民基本树立了应急管理理念,认识到应急管理涉及到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人,认识到学习掌握应急知识的重要性。

  丽园街道接到预警信息后,迅速核实情况,对情况属实的,及时上报领导。随后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各部门应急预案,立即拟订相应工作措施。及时、有效地开展先期处置、控制及事态发展,将事件消除在萌芽状态。并根据防控情况及时调整措施,防止事态扩大。为保障各社区居民安全,长期以来坚持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活动。明确安全责任,坚持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方针,坚决反对“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加强安全监管。

  对辖区内住街网点、居民区进行排查,重点检查火灾隐患,对存在不安全因素的场所及时清理。同时,还定期查看小区各处的下水井盖,以此来确保社区居民的出行平安。

  丽园街道在平时及敏感时期、重大节庆期间所采取的措施如下:

  一、进一步完善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机制,促进安全社区向“预防为主、条块结合、综合治理”的工作运行机制转变。

  二、巩固安全社区建设成果,持续提高安全社区运行绩效。

  三、提升层次,优化安全社区结构,积极推进各级各类安全社区建设。

  四、以安全社区创建为载体,推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

  丽园街道在接到群众纠纷及街道派出所、社区警务室、街道办公室处理群众及辖区范围内紧急突发事件时的做法如下:

  1、及时地组织维稳人员赶到现场,安排现场抢救和警戒,调度、妥当、科学、合理地安排维稳人员化解矛盾及进行现场施救。

  2、适时增派抢救队伍,有效遏制事态扩大,保护现场,妥当处理善后处理工作。

  3、组织事件调查,维护社会稳定,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事件的处置情况。

  事件平息后,丽园街道会尽快做好善后处理工作,查清受损情况(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督促和组织开展修复工作,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秩序,并进入实地察看、核实灾情,安置受灾群众。积极采取相应补救措施,协助有关部门解决抢救、医治、转移伤病员及死者善后处理及家属抚恤工作,尽量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在应急管理工作虽然做出了突出的成绩,但离上级主管部门的严格要求还相差甚远,因此,在日后的工作中,丽园街道坚持深入基层贴近实际进行调查研究。只有深入实际,才能深化认识;只有广泛听取社区居民的意见,才能拓宽认识;只有积累总结各种意见,才能提高认识。应该把“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经常化、制度化,应急管理工作才能得到长足进步。

  培训回去后,我们应以崭新的姿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为促进哈密平安和谐作出自己的贡献。

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篇7

  学校安全重于泰山,关系千家万户,事关学校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只有树立预警意识,才能防患于未然。在管理过程中,必须狠抓落实,注重细节,防范一时不让,排查不留死角,整治毫不手软,机制常抓不懈。通过学习《学校安全突发事件的预案制订与处理》,谈几点自己的感想。

  一、加强安全管理,从严管理、落实责任,做到防患于未然

  学校安全问题己成为当前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全社会共同关心的热点话题,把安全工作放在学校工作中的首位,成为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在每学期开学初,学校日常工作的重点是要通过广播、班报、上好开学初安全教育第一课等宣传教育,使广大师生增强安全意识,经常学习安全知识,逐步提高自护应急的能力在开学初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教育工作计划,建立健全安全工作责任制,定期对学校的安全教育和防范工作进行检查,及时发现、消除事故隐患。

  将安全工作抓实,抓牢在开学初、放假前,新生入校后,我们学校都有帮助学生及时了解相关的学校安全制度和安全规定,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要以对学生极端负责的态度,对学校安全工作。

  学生的安全和健康成长涉及到千万个家庭的幸福,安全工作决不能掉以轻心,决不能麻痹与松懈,学校安全工作必须重视再重视、尽心再尽心,必从严管理、落实责任,要进一步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集中抓,学校教职员工人人参与的安全工作体系,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各个工作环节中去。

  二、加强家校合作、明确各自责任,让安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现在我们的中小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受到家长的宠爱,比较任性并且唯我独尊,而我们的家长认为一旦将学生送入学校,学生的安全就成了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几乎家长就和学生安全没有什么瓜葛了,而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还为成熟的阶段,有时缺乏一些必要的安全知识,出于逞能、好强等心理弱点造成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这给我们的学校和家长都是一笔重要财富的损失。

  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不但在自己给孩子讲好一些安全知识的同时,还要督促我们的家长也要给孩子负起安全的责任,让他们知道孩子是学校的安全关注体,更是家庭的安全关注体,时刻提醒家长高度重视孩子们的生命安全,进一步明晰未成人在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外出期间的管理责任,切实落实好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教育责任,并恳请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对学生的防溺水、食品安全、交通安全教育,教给他们防雷击、电击、火灾等方面的自救知识,我们也将学校的作息时间告知了学生家长。

  以方便家长们更好地监管自己的孩子,如果我们家校合作,让教师和家长各自明确自己的责任,让我们共同意识到这个孩子是我们共同关注的对象,这样我们定会在安全工作上有个好的收获,并要求家长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与老师、学校共同创造最佳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孩子在今天快活地成长,让孩子在明天快乐地飞翔。

  三、加大宣传,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自救能力

  当前学生的安全,已引起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保护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已成为学校、家长及社会的当务大事,各年段要利用集会时间,再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各班级要利用班会活动开展以安全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特别要从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方面入手,同时还要利用板报、标语宣传安全的重要性,增强师生防范意识,营造校园安全环境。

  要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有效预防校园周边和校内暴力、伤害事件的发生,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事件的发生,教师要关注学生思想动态、情绪变化,对校园周边发生的及学生中间发生的各种暴力欺负行为要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对心理上出现的问题要给予更多的关爱、积极疏导化解,要重点关注单亲家庭子女、农民工子女、留守子女以及有缺点错误的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各学校可通过上好堂富有成效的法制教育课、举办一场富有特色的校园法制教育活动等,把法制教育落到实处,加强学校与社会、家庭的沟通桥。

  关注青少年学生在家庭和社区的具体表现,使法制教育效果得到延伸和巩固,预防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要提高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发现苗头性问题,预防校园周边及校内暴力犯罪事件的发生,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要对全体教职员工全面进行安全责任心教育,增强全体教职员工的责任心和责任感。学校在开学初应该都要对学生进行一次安全教育,重点加强对学生进行集体活动安全、游泳安全、防火安全、食品卫生安全、交通安全以及防范自然灾害等安全工作教育,特别对学生进行一些应急事件逃生自救教育及演练,比如地震、火灾等,全面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增强学生自助自救能力。

  安全无小事,重在抓落实,常抓是保证,预防最重要。我们要力争做到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让安全意识、安全责任深入人心。一个学校,肩负着千钧重担,如何做好学校的安全工作,配合学校安全文化建设,让学校满意,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更让社会满意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是责任重大,容不得半点疏漏和大意,务必把工作抓实做细,确保万无一失。

  “平安就是美丽,平安就是长寿,平安就是财富,平安就是智慧”,生命不保,何谈教育,生命不在,何谈生活!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必须做到长期的警钟长鸣,这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并做好这一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工作。学校安全文化建设更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还需要作艰苦的努力方能实现。

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篇8

  xx月xx日上午,在街道的组织安排下,我参加了xx市大学生村官培训,观看了省委党校副教授韩丹《突发公共事件与应急管理》的专题学习讲座视频。韩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旁征博引各方事件,深入浅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看完视频我感到受益匪浅,同时深深体会到作为一个基层大学生社区工作者,如何正确处置好群众工作中的突发事件,任务重、责任大,需要不断学习法律法规知识,提高自身依法管理水平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它具有明显的公共性或社会性、突发性和紧迫性,同时具有危害性和破坏性,必须借助于公权力的介入和动用社会人力、物力才能解决。公权力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发挥着领导、组织、指挥、协调等功能,公权力介入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理、妥善解决。

  在因突发事件而产生的非常规状态下,政府同样必须依法行政。依法积极应对突发事件、保障公共安全是政府的法定职责。政府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应当遵循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职权法定原则、正当程序原则和比例原则等依法行政原则,这些原则在抗击汶川地震过程中得到了切实的贯彻。应当将非常规状态下的依法行政与常规状态下的依法行政结合起来。重视非常规突发事件在常规状态下的依法管理。

  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管理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无论政府还是公众,都需要认真学习,努力探索,提高应对的能力。应对突发事件,关键是把预防和应急准备放在优先的位置,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只有牢固树立“居安思危、常备不懈”的意识,逐步把握规律,主动采取防范准备措施,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同时,在无法完全避免突发事件发生的情况下,要总结探索如何制度化、科学化、专业化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第一,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必须依法行政,公正文明执法,坚决防止侵害公民基本权利的行为发生。

  第二,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制度。政府部门应在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加快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形成有效应急管理法制体系,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第三,制定完善应急预案机制。认真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健全监测、预测、预报、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加强专业救灾抢险队伍建设,健全救灾物资储备制度,搞好培训和预案演练,全面提高政府和全社会的抗风险能力。

  第四,加快建设科技应急体系。高度重视运用科技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加强应急管理科学研究,提高应急装备和技术水平,加快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形成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的科技支撑体系。

  第五,以人为本,居安思危。把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工作的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又不失人性化。

  应对突发事件跟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涉及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是我们大家共同的事情。在这个过程当中,只有政府与公众都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充分做好了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物质准备和技术准备,建立健全了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提高了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我们的生活才能变得更加平安幸福,我们的社会才能变得更加和谐美好。大学生社区工作者更要积极发挥自己的知识水平,提高应对公共事件的能力与水平。

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篇9

 

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篇10

 

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篇11

  学校安全重于泰山,关系千家万户,事关学校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只有树立预警意识,才能防患于未然。在管理过程中,必须狠抓落实,注重细节,防范一时不让,排查不留死角,整治毫不手软,机制常抓不懈。通过学习《学校安全突发事件的预案制订与处理》,谈几点自己的感想。

  一、加强安全管理,从严管理、落实责任,做到防患于未然

  学校安全问题己成为当前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全社会共同关心的热点话题,把安全工作放在学校工作中的首位,成为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在每学期开学初,学校日常工作的重点是要通过广播、班报、上好开学初安全教育第一课等宣传教育,使广大师生增强安全意识,经常学习安全知识,逐步提高自护应急的能力在开学初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教育工作计划,建立健全安全工作责任制,定期对学校的安全教育和防范工作进行检查,及时发现、消除事故隐患。

  将安全工作抓实,抓牢在开学初、放假前,新生入校后,我们学校都有帮助学生及时了解相关的学校安全制度和安全规定,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要以对学生极端负责的态度,对学校安全工作。

  学生的安全和健康成长涉及到千万个家庭的幸福,安全工作决不能掉以轻心,决不能麻痹与松懈,学校安全工作必须重视再重视、尽心再尽心,必从严管理、落实责任,要进一步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集中抓,学校教职员工人人参与的安全工作体系,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各个工作环节中去。

  二、加强家校合作、明确各自责任,让安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现在我们的中小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受到家长的宠爱,比较任性并且唯我独尊,而我们的家长认为一旦将学生送入学校,学生的安全就成了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几乎家长就和学生安全没有什么瓜葛了,而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还为成熟的阶段,有时缺乏一些必要的安全知识,出于逞能、好强等心理弱点造成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这给我们的学校和家长都是一笔重要财富的损失。

  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不但在自己给孩子讲好一些安全知识的同时,还要督促我们的家长也要给孩子负起安全的责任,让他们知道孩子是学校的安全关注体,更是家庭的安全关注体,时刻提醒家长高度重视孩子们的生命安全,进一步明晰未成人在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外出期间的管理责任,切实落实好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教育责任,并恳请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对学生的防溺水、食品安全、交通安全教育,教给他们防雷击、电击、火灾等方面的自救知识,我们也将学校的作息时间告知了学生家长。

  以方便家长们更好地监管自己的孩子,如果我们家校合作,让教师和家长各自明确自己的责任,让我们共同意识到这个孩子是我们共同关注的对象,这样我们定会在安全工作上有个好的收获,并要求家长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与老师、学校共同创造最佳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孩子在今天快活地成长,让孩子在明天快乐地飞翔。

  三、加大宣传,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自救能力

  当前学生的安全,已引起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保护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已成为学校、家长及社会的当务大事,各年段要利用集会时间,再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各班级要利用班会活动开展以安全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特别要从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方面入手,同时还要利用板报、标语宣传安全的重要性,增强师生防范意识,营造校园安全环境。

  要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有效预防校园周边和校内暴力、伤害事件的发生,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事件的发生,教师要关注学生思想动态、情绪变化,对校园周边发生的及学生中间发生的各种暴力欺负行为要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对心理上出现的问题要给予更多的关爱、积极疏导化解,要重点关注单亲家庭子女、农民工子女、留守子女以及有缺点错误的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各学校可通过上好堂富有成效的法制教育课、举办一场富有特色的校园法制教育活动等,把法制教育落到实处,加强学校与社会、家庭的沟通桥。

  关注青少年学生在家庭和社区的具体表现,使法制教育效果得到延伸和巩固,预防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要提高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发现苗头性问题,预防校园周边及校内暴力犯罪事件的发生,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要对全体教职员工全面进行安全责任心教育,增强全体教职员工的责任心和责任感。学校在开学初应该都要对学生进行一次安全教育,重点加强对学生进行集体活动安全、游泳安全、防火安全、食品卫生安全、交通安全以及防范自然灾害等安全工作教育,特别对学生进行一些应急事件逃生自救教育及演练,比如地震、火灾等,全面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增强学生自助自救能力。

  安全无小事,重在抓落实,常抓是保证,预防最重要。我们要力争做到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让安全意识、安全责任深入人心。一个学校,肩负着千钧重担,如何做好学校的安全工作,配合学校安全文化建设,让学校满意,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更让社会满意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是责任重大,容不得半点疏漏和大意,务必把工作抓实做细,确保万无一失。

  “平安就是美丽,平安就是长寿,平安就是财富,平安就是智慧”,生命不保,何谈教育,生命不在,何谈生活!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必须做到长期的警钟长鸣,这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并做好这一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工作。学校安全文化建设更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还需要作艰苦的努力方能实现。

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篇12

  为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应急管理干部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应急管理工作水平,公司举办了为期5天的培训班。下面谈谈个人体会。

  一、认清突发事件的内涵。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包涵核心要素为:一是具有明显的公共性或社会性。突发事件应对法所要解决和应对的是“公共危机”,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国家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二是具有突发性和紧迫性。

  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是突如其来,如果不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危机就会迅速扩大和升级,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和损害。三是具有危害性和破坏性。危害性和破坏性是突发事件的本质特征,一旦发生本法所称的突发事件,就会对生命财产、社会秩序、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如应对不当就会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或社会秩序的严重动荡。四是必须借助于公2权力的介入和动用社会人力、物力才能解决。公权力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发挥着领导、组织、指挥、协调等功能,公权力介入突发事件的应对。

  二、积极应对突发事件。应对突发事件,把预防和应急准备放在优先位置,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只有牢固树立“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意识,逐步把握规律,主动采取防范措施,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同时,在无法完全避免突发事件发生的情况下,要总结探索如何制度化、科学化、专业化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第一,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制度。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加快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形成有效应急管理法制体系,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第二,制定完善应急预案机制。认真制定应急预案,健全监测、预测、预报、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加强专业救灾抢险队伍建设,健全抢险救灾物资储备制度,搞好培训和预案演练,全面提高抗风险能力。

  第三,加快建设科技应急体系。高度重视运用科技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应急管理科学研究,提高应急装备和技术水平,加快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形成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的科技支撑体系。第四,加强组织协调应急管理。加强相关部门的协调机制,落实各自承担的专项预案,要按照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做好纵向和横向的协同配合工作。健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明确各方面职责,确保一旦有事,能够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遇事不乱。

  第五,积极开展应急宣传培训。利用多种方式,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特别是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增强公众的危机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深入开展应急专题培训,特别要加强对公务员进行专题教育及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培训,全面提升应对管理水平。

  三、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应对突发事件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无论政府还是公众,都需要学习、探索,提高应对的能力。培养危机意识。危机意识是突发事件预警的起点。在和平时期,人们往往缺乏危机意识。通过模拟危机情势,不断完善危机发生的预警与监控系统,培养危机意识。

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篇13

  为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应急管理干部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应急管理工作水平,公司举办了为期5天的培训班。下面谈谈个人体会。

  一、认清突发事件的内涵。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包涵核心要素为:

  一是具有明显的公共性或社会性。突发事件应对法所要解决和应对的是“公共危机”,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国家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应对突发公共危机。

  二是具有突发性和紧迫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是突如其来,如果不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危机就会迅速扩大和升级,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和损害。三是具有危害性和破坏性。危害性和破坏性是突发事件的本质特征,一旦发生本法所称的突发事件,就会对生命财产、社会秩序、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如应对不当就会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或社会秩序的严重动荡。四是必须借助于公权力的介入和动用社会人力、物力才能解决。公权力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发挥着领导、组织、指挥、协调等功能,公权力介入突发事件的应对。

  二、积极应对突发事件。应对突发事件,把预防和应急准备放在优先位置,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只有牢固树立“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意识,逐步把握规律,主动采取防范措施,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同时,在无法完全避免突发事件发生的情况下,要总结探索如何制度化、科学化、专业化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第一,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制度。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加快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形成有效应急管理法制体系,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第二,制定完善应急预案机制。认真制定应急预案,健全监测、预测、预报、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加强专业救灾抢险队伍建设,健全抢险救灾物资储备制度,搞好培训和预案演练,全面提高抗风险能力。

  第三,加快建设科技应急体系。高度重视运用科技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应急管理科学研究,提高应急装备和技术水平,加快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形成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的科技支撑体系。第四,加强组织协调应急管理。加强相关部门的协调机制,落实各自承担的专项预案,要按照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做好纵向和横向的协同配合工作。健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明确各方面职责,确保一旦有事,能够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遇事不乱。

  第五,积极开展应急宣传培训。利用多种方式,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特别是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增强公众的危机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深入开展应急专题培训,特别要加强对公务员进行专题教育及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培训,全面提升应对管理水平。

  三、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应对突发事件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无论政府还是公众,都需要学习、探索,提高应对的能力。培养危机意识。危机意识是突发事件预警的起点。在和平时期,人们往往缺乏危机意识。通过模拟危机情势,不断完善危机发生的预警与监控系统,培养危机意识。

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篇14

  今天是我们在青年干部培训班的第一天课程,上午我们听取了市委党校荣华老师主讲的《突发事件与应急管理》一课,荣老师的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我个人感觉到受益匪浅,同时也使我深深体会到在我们这样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社会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发生概率较高的国家里,做好处理突发事件的预防同时能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将其处理好已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特别是青年干部时代生活的一部分,这也是检验领导干部是否称职的“试金石”。下面,针对《突发事件与应急管理》的学习所得及所感进行简单总结:

  一、相关知识:

  1.突发公共事件的相关知识:

  (1)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2)突发事件的等级及分类,突发事件可分为四类,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按照其严重程度及影响的分为可分为四级,一级最严重,依次递减。

  2.应急管理的相关知识:

  (1)应急管理的含义及其产生和推进:应急管理也叫危机管理,它包括对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监测、发生时的处理和处置及发生后的恢复重建。

  (2)针对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形势,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我们在应急管理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危机意识差(包括政府、领导者、公众)、缺乏系统化、制度化的教育与训练机制、干部队伍素质急需加强、没有科学的应对机制。

  (3)应急管理的对策:

  a.贯穿“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

  b.掌握好控制恢复活动和共同活动这两大基本行为;

  c.注意突发事件发生前的预测、发生时的冷静决策、发生后化“危”为“机”的三个环节;

  d.提高驾驭全局、快速应变、组织协调、快速决断的四种能力;

  e.坚持5s原则,即速度第一、系统运行、承担责任、真诚沟通、权威证实。

  二、学习体会:

  在今天的学习中,针对当前我国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存在的问题中,涉及到领导者包括领导干部的危机意识差,干部队伍素质仍不高等等,从近年来我国各地突发事件的发生来看,干部执政为民意识淡薄、官本位思想严重、缺乏系统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知识等原因都会导致突发事件影响的扩大化,所以,在我国当前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领导干部、尤其是资历尚浅的青年干部关于系统学习及应用处理突发事件的这项任务就显得责任尤为之艰巨、重大。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我认为,作为一名领导者,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应注意几个问题:

  三、突发事件发生之前:

  1.要增强公众的危机意识,做到居安思危,以增强趋利避害、转危为安的能力。这方面可以深入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方法的科普宣传,同时,围绕重点预防对象,如在校学生,敬老院的老年人等等,要采取多种措施和手段进一步宣传预防、自救、互救等应急知识,适时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公众的应急处置能力。

  2.建立预警监测机制。通过信息情报监控系统及时发现端倪,发布预警信号,为及早化解各类突发事件奠定基础,避免仓促应战、盲目应战等不良现象发生。

  3.建立健全恢复重建体系。根据灾情和各地实际,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团体、个人为依托,制订详细的恢复重建工作方案,包括恢复重建工作的方针、目标、资金筹集、检查落实等。

  四、突发事件发生之时,要做到以下四“不”:

  1.承担职责不推卸。要主动履行自身的职责。要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掌握了解情况,协调各方,使群众面对困难和冲突有主心骨。在关键时刻要敢于站出来,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2.面对突发事件临危不乱。冷静的态度是处乱不惊的外在表现,身为领导者要做到矛盾面前不退缩,压力面前不低头。树立危机的正确态度,主动出击,快速决策。

  3.面对困难不畏难。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始终坚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把维护生产秩序和社会稳定放在突出位置。

  4.应对媒体不慌张。要高度重视媒体,发挥其独特功能和作用。以积极的态度进行沟通,让媒体发布官方正确的信息。谣言起于暧昧,止于公开,有效控制谣言的传播,要善于引导媒体通过媒体来教育群众,以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突发事件发生后,要重视突发敏感事件的善后工作。对于突发事件不仅要重视预防工作和应对处置工作,还要重视善后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灾后心理干预,科学规划恢复重建。

  总之,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学习,科学合理地应对突发事件,对于提高青年干部自身管理水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