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立德树人2022家长心得体会经典优秀范文12篇

时间:2023-01-03 15:00:09 心得体会 来源:网友投稿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2022家长心得体会经典优秀范文12篇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2022家长心得体会经典优秀范文篇1

  一、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让孩子“快乐学习”

  xx从小时就很爱学习,我们家长看准了孩子的这个特点,特别注重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保护孩子学习的兴趣,使孩子从小至今一直把学习当作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我们家长从来不给孩子定学习任务,而是经常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孩子,比如用pu-ke牌算24点,早期的时候让孩子玩电脑教育游戏软件等等,最重要的一点是每当发现孩子的学习有了进步,掌握了一些新的知识,家长就要毫不吝啬地表扬他,增强他学习的快乐感受,引导和培养他爱学习的习惯。

  二、不给孩子施加学习压力,适当的时候帮助孩子减轻压力

  孩子的心灵是比较脆弱的,压力太大可能会给孩子造成负面的影响甚至丧失学习的兴趣。我们家长从来不给孩子施加学习压力,没有要求孩子考试要考多少分以上等等,许恺佶有时候测验或考试没考好,心情特别沮丧,我们家长在这时候往往是对孩子进行保护,安慰他,鼓励他,帮助孩子减轻压力,使他迅速地从失败的阴影中解脱出来,等过一段时间后再来总结上一次失败的原因。我们觉得这样做在保护了孩子同时,也教会了孩子正确面对失败的办法。

  三、培养孩子自觉学习和独立学习的习惯

  孩子在学习时家长不要在旁边陪着孩子,让孩子养成独立学习和自觉学习的习惯。每天放学,许恺佶基本上都在家长还没回家的情况下很快地写完作业,写完作业后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看电视或干些别的事情,我们家长从不干涉。通过这样不仅培养了孩子自觉学习和独立学习的习惯,而且使孩子养成了写作业不拖沓的好习惯。

  四、尊重孩子的兴趣,注重培养孩子好的兴趣

  许恺佶在很小的时候,看见别的孩子都学乐器,我们家长就按照自己的想法给他报名学电子琴,可是孩子对学琴没有多大的兴趣,一到练琴时间就哭。看着孩子伤心的样子,我们反省了自己的做法,最后决定让孩子放弃学琴。这件事也一直在影响着我们的教育理念。要尊重孩子的兴趣而不是家长的意愿,家长应当注重培养孩子好的兴趣,带领孩子去体验一些活动而不是逼迫他,引导他的一些好的兴趣如学习的兴趣,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快乐,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

  五、注重表扬孩子的优点与特长,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往往并不知道自身有哪些优点与特长,我们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与特长,引导孩子发挥自己的优点与特长,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许恺佶也和所有的小孩一样,有些方面有优势,有些方面有劣势,我们家长经常注重表扬孩子的优点,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参加一些自身有优势的项目,一方面发挥孩子的特长,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六、注重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

  我们经常与孩子处在平等的位置上进行沟通和交流,鼓励孩子把他的感触和情绪表达出来,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对孩子所说的一切持开放、包容的态度,我们有时也让孩子参加大人的一些活动。在交流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掌握孩子的动态,更重要的是通过平等对话唤起了孩子心灵深处做人的自豪感与责任感。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2022家长心得体会经典优秀范文篇2

  一、家庭教育首先要从自我教育开始:

  父母喜欢看书,忘情工作,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同时给他们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待孩子的学习,不能光说不做。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要做好。现在孩子接触信息的途径很多,信息量也很大,有时他们提的问题,难免把大人难住。大人不学习是不行的。所以我们经常会买书、看书。当你看书的时候,孩子自然而然也会在旁边看书。有时带孩子去运动,也会提到一些常识性的问题。这样既锻炼身体又满足孩子的求知欲,一举两得。我们要求孩子干事情要认真。孩子做完作业,我们会给她检查一遍。发现她字写得潦草,会要求她擦了重写。有时候,她很不愿意,但不能心软,得让她记住,如果第一次做不好,要负出更多的努力。所以干事情一定要认真,应该尽自己的努力。

  二、不能过分宠爱,事事包揽,但也不能放手不管:

  现在家长都知道对孩子不能过分宠爱,不能为满足孩子的要求,要什么就给什么。这样很容易让孩子在行为上难以约束自己,最终导致自控能力差,没有上进心,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随着孩子的长大,生活上的一些小事,我们也都会让她去做。有时也帮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们想让她明白不但要读好书,而且要学会生活和关爱每一个人。

  三、期望值不过高,但仍要严格要求: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材,我们同样有这种心理,但我们不会让她学她不喜欢的事情。尽量让孩子做喜欢的事。做到爱好广泛,做事认真,将来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四、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忠告各位家长一句:孩子做作业时我们不要在她旁边看电视,玩电脑。我们可以看一些专业书籍,或看一些小说杂志。我们家凡是让孩子读的小说杂志全是我们家长读过的,这样会方便与孩子交流沟通。

  五、把孩子当作一个朋友,多理解,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不指责: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可怕的,哪怕父母与孩子之间也不例外。我认为:如果能找到适当的时间跟孩子好好沟通,互相了解,换位思考,多给孩子一些关爱,那么这种努力一定有收益。作为孩子,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然而不可能每次都是第一。我不求孩子办大事,但求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可以不在乎结果,但必须重视过程。孩子考砸的时候,帮她分析原因,找差距,在以后的考试作业中不犯类似错误,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2022家长心得体会经典优秀范文篇3

  今天听了陈默老师的演讲,深深的触动了我,陈老师用一个词简单明了的概括了父母的内心世界,那就是焦虑。我记得第一次参加彭仪萌一年级入学家长会的时候,校长一再和我们强调要调整心态,让我们成为牵着蜗牛去散步的人。里面几句话当时看了就看了,今天再次回看,内心再一次触动,讲的多么的真切和形象。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彷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学会等待:牵蜗牛的人就是我们这些家长,蜗牛就是才上小学的学生,我们催促,我们唬叫,我们责备,正是因为我们的焦虑。而我们的焦虑来自和别人的对比,来自我们自身的不自信。陈老师一再强调我们要学会等待,这就是对蜗牛的态度,蜗牛本来就走得慢,这个慢是被我们成年人定义的,而不是来自蜗牛世界的慢。他们其实已经很辛苦了。既然是去散步,就应该一起慢慢欣赏沿途的风景,这也是一种成长,也是蜗牛该有的步伐。

  减少对比:我们之所以催,之所以责备,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别人家的孩子,优秀的永远在别人家。在比较中,催促他们快速成长,但却是偃苗助长。

  双减之下,我们要如何做,我谈谈我自己的想法:

  1、双减,是一项国策,是为了减轻教育对家庭的负担,减轻对学生学习的压力。目前的教育,我觉得是金钱和时间的比拼,父母经济压力大,孩子学习压力大。

  2、双减,减少和别人的对比,减低自己的虚荣心。孩子是我们的一切,但学习不是孩子的一切,我们学会等待,我们不用他们和别人家的小孩对比,不再把孩子的成绩好坏成为我们吹嘘的资本。

  3、双减,减少过高的期望,减少不必要的投入。行行出状元,行行要人才,培养他们真正需要的,喜欢的,减少自己的压力,也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2022家长心得体会经典优秀范文篇4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2022家长心得体会经典优秀范文篇5

  一、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让孩子“快乐学习”

  许恺佶从小时就很爱学习,我们家长看准了孩子的这个特点,特别注重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保护孩子学习的兴趣,使孩子从小至今一直把学习当作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我们家长从来不给孩子定学习任务,而是经常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孩子,比如用pu-ke牌算24点,早期的时候让孩子玩电脑教育游戏软件等等,最重要的一点是每当发现孩子的学习有了进步,掌握了一些新的知识,家长就要毫不吝啬地表扬他,增强他学习的快乐感受,引导和培养他爱学习的习惯。

  二、不给孩子施加学习压力,适当的时候帮助孩子减轻压力

  孩子的心灵是比较脆弱的,压力太大可能会给孩子造成负面的影响甚至丧失学习的兴趣。我们家长从来不给孩子施加学习压力,没有要求孩子考试要考多少分以上等等,许恺佶有时候测验或考试没考好,心情特别沮丧,我们家长在这时候往往是对孩子进行保护,安慰他,鼓励他,帮助孩子减轻压力,使他迅速地从失败的阴影中解脱出来,等过一段时间后再来总结上一次失败的原因。我们觉得这样做在保护了孩子同时,也教会了孩子正确面对失败的办法。

  三、培养孩子自觉学习和独立学习的习惯

  孩子在学习时家长不要在旁边陪着孩子,让孩子养成独立学习和自觉学习的习惯。每天放学,许恺佶基本上都在家长还没回家的情况下很快地写完作业,写完作业后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看电视或干些别的事情,我们家长从不干涉。通过这样不仅培养了孩子自觉学习和独立学习的习惯,而且使孩子养成了写作业不拖沓的好习惯。

  四、尊重孩子的兴趣,注重培养孩子好的兴趣

  许恺佶在很小的时候,看见别的孩子都学乐器,我们家长就按照自己的想法给他报名学电子琴,可是孩子对学琴没有多大的兴趣,一到练琴时间就哭。看着孩子伤心的样子,我们反省了自己的做法,最后决定让孩子放弃学琴。这件事也一直在影响着我们的教育理念。要尊重孩子的兴趣而不是家长的意愿,家长应当注重培养孩子好的兴趣,带领孩子去体验一些活动而不是逼迫他,引导他的一些好的兴趣如学习的兴趣,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快乐,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

  五、注重表扬孩子的优点与特长,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往往并不知道自身有哪些优点与特长,我们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与特长,引导孩子发挥自己的优点与特长,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许恺佶也和所有的小孩一样,有些方面有优势,有些方面有劣势,我们家长经常注重表扬孩子的优点,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参加一些自身有优势的项目,一方面发挥孩子的特长,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六、注重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

  我们经常与孩子处在平等的位置上进行沟通和交流,鼓励孩子把他的感触和情绪表达出来,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对孩子所说的一切持开放、包容的态度,我们有时也让孩子参加大人的一些活动。在交流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掌握孩子的动态,更重要的是通过平等对话唤起了孩子心灵深处做人的自豪感与责任感。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2022家长心得体会经典优秀范文篇6

  为解决家长教育孩子中的困惑,积极开展学校家长学校教育活动,近期,青岛上清路小学邀请了中国青少年综合素质教育导师、家庭教育指导师、亲子教育师,中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郑喜峰教授,为学校家长带来了《家校共育赋能成长》的线上讲座。讲座引起了学校家长们的积极反响,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引力课程栏目,将家长们的心得、经验、感受进行分享。希望能和家长携手共同培养孩子成才!

  小家是家,国家亦是家,双减背景下,家庭教育要心怀“国之大者”,承担起培养孩子的主体责任。因为站在民族复兴社会进步的高度,让家长好好学习,让家庭发挥作用,才能为国家培养可堪大用的栋梁之材,通过学习《家校共育赋能成长》讲座,我有以下感受,与各位家长分享。

  一、是在行动层面,家庭教育应做到“学”而“思”

  学无止境,“双减”背景下,对“学”的理解不应仅局限于课本,社会课堂、家庭课堂相比于学校课堂范围更广阔,知识更丰富,呈现形式更生动,更利于孩子接受。所以家庭教育应将眼光放长远,由父母当孩子的老师,也学着老师的样子,抽空多备备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挫折教育的课,多为孩子上一节有意义的素质教育课,为孩子“松”增加作业、赶赴培训班的“绑”,“开”增长见识、提高素质的“窗”。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常用这句话与孩子沟通,课堂中孩子都瞪着眼睛在听,唯有那些善思考、爱琢磨、凡是问个为什么的孩子,才能快速让知识入脑入心,不迷惘、不懈怠。所谓“学”“思”结合,应该在家庭教育中营造一种共同思考、相互帮助的氛围,打破家长式、管教式沟通方式,放低姿态,站到孩子视角,引导孩子思考将书本枯燥的铅字转化为现实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人物,让孩子成为主角,主动思考、主动作为,才能将“减”下来的时间,充分利用到培养“加”上去的能力中来。

  二、是在思想层面,家庭教育应做到“信”而”行”

  “信”,做信念坚定的共产主义接班人。身边有因为孩子引导方式不当,而导致负面结果的例子,甚至结局令人掩面而泣,这与家庭思想教育缺失有很大关联。当四名朝气少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在天安门广场呐喊“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时,孩子很激动,也跟着说了一遍。那时我感觉孩子是有所触动的,“爱党、爱国”的思想意识已经萌芽,需要进一步正确引导。当下,在学校大抓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家庭也应该注重理想教育、信念教育,“双减”后的父母陪孩子品一篇励志小故事、观一次红色教育展、写一篇深刻读后感,帮助孩子回眸党领导人民齐心协力浴血奋战书写的百年历史,让孩子做坚定共产主义理想的奋斗者,而非随波逐流的物质人,也就不会出现遇事否定自己、心理负担过重而导致的极端行为。而这一切的实现,并非一朝一夕,需要父母做长期规划,找到与孩子的共鸣点,逐步融入到家庭教育中来。

  “行”,做起而行之的行动派。所谓“知行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说认知实践是密不可分的。我认为教育成果,应以孩子未来是否能正确的“行”为检验标准。家庭中,应多些为人处事方面的教育,多些挫折教育、多些情商教育,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从人格塑造、能力锻造上,在人生“行”的方向选择上作出有价值、有意义、不偏离轨道的判断,让孩子实现光荣与梦想,我想这也正契合了“素质教育”、“双减”最本真的目的。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2022家长心得体会经典优秀范文篇7

  今天听了陈默老师的演讲,深深的触动了我,陈老师用一个词简单明了的概括了父母的内心世界,那就是焦虑。我记得第一次参加彭仪萌一年级入学家长会的时候,校长一再和我们强调要调整心态,让我们成为牵着蜗牛去散步的人。里面几句话当时看了就看了,今天再次回看,内心再一次触动,讲的多么的真切和形象。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彷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学会等待:牵蜗牛的人就是我们这些家长,蜗牛就是才上小学的学生,我们催促,我们唬叫,我们责备,正是因为我们的焦虑。而我们的焦虑来自和别人的对比,来自我们自身的不自信。陈老师一再强调我们要学会等待,这就是对蜗牛的态度,蜗牛本来就走得慢,这个慢是被我们成年人定义的,而不是来自蜗牛世界的慢。他们其实已经很辛苦了。既然是去散步,就应该一起慢慢欣赏沿途的风景,这也是一种成长,也是蜗牛该有的步伐。

  减少对比:我们之所以催,之所以责备,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别人家的孩子,优秀的永远在别人家。在比较中,催促他们快速成长,但却是偃苗助长。

  双减之下,我们要如何做,我谈谈我自己的想法:

  1、双减,是一项国策,是为了减轻教育对家庭的负担,减轻对学生学习的压力。目前的教育,我觉得是金钱和时间的比拼,父母经济压力大,孩子学习压力大。

  2、双减,减少和别人的对比,减低自己的虚荣心。孩子是我们的一切,但学习不是孩子的一切,我们学会等待,我们不用他们和别人家的小孩对比,不再把孩子的成绩好坏成为我们吹嘘的资本。

  3、双减,减少过高的期望,减少不必要的投入。行行出状元,行行要人才,培养他们真正需要的,喜欢的,减少自己的压力,也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2022家长心得体会经典优秀范文篇8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2022家长心得体会经典优秀范文篇9

  一、家庭教育首先要从自我教育开始:

  父母喜欢看书,忘情工作,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同时给他们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待孩子的学习,不能光说不做。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要做好。现在孩子接触信息的途径很多,信息量也很大,有时他们提的问题,难免把大人难住。大人不学习是不行的。所以我们经常会买书、看书。当你看书的时候,孩子自然而然也会在旁边看书。有时带孩子去运动,也会提到一些常识性的问题。这样既锻炼身体又满足孩子的求知欲,一举两得。我们要求孩子干事情要认真。孩子做完作业,我们会给她检查一遍。发现她字写得潦草,会要求她擦了重写。有时候,她很不愿意,但不能心软,得让她记住,如果第一次做不好,要负出更多的努力。所以干事情一定要认真,应该尽自己的努力。

  二、不能过分宠爱,事事包揽,但也不能放手不管:

  现在家长都知道对孩子不能过分宠爱,不能为满足孩子的要求,要什么就给什么。这样很容易让孩子在行为上难以约束自己,最终导致自控能力差,没有上进心,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随着孩子的长大,生活上的一些小事,我们也都会让她去做。有时也帮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们想让她明白不但要读好书,而且要学会生活和关爱每一个人。

  三、期望值不过高,但仍要严格要求: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材,我们同样有这种心理,但我们不会让她学她不喜欢的事情。尽量让孩子做喜欢的事。做到爱好广泛,做事认真,将来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四、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忠告各位家长一句:孩子做作业时我们不要在她旁边看电视,玩电脑。我们可以看一些专业书籍,或看一些小说杂志。我们家凡是让孩子读的小说杂志全是我们家长读过的,这样会方便与孩子交流沟通。

  五、把孩子当作一个朋友,多理解,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不指责: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可怕的,哪怕父母与孩子之间也不例外。我认为:如果能找到适当的时间跟孩子好好沟通,互相了解,换位思考,多给孩子一些关爱,那么这种努力一定有收益。作为孩子,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然而不可能每次都是第一。我不求孩子办大事,但求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可以不在乎结果,但必须重视过程。孩子考砸的时候,帮她分析原因,找差距,在以后的考试作业中不犯类似错误,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2022家长心得体会经典优秀范文篇10

  为解决家长教育孩子中的困惑,积极开展学校家长学校教育活动,近期,青岛上清路小学邀请了中国青少年综合素质教育导师、家庭教育指导师、亲子教育师,中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郑喜峰教授,为学校家长带来了《家校共育赋能成长》的线上讲座。讲座引起了学校家长们的积极反响,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引力课程栏目,将家长们的心得、经验、感受进行分享。希望能和家长携手共同培养孩子成才!

  “双减”政策落地后,中国的教育模式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对孩子的教育,将更加注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面对全新的挑战,家长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迷茫和压力。11月18日郑喜峰教授的《家校共育,赋能成长》线上培训课,让我找到了满意的答案。

  通过郑老师生动形象的讲解,我清晰的认识到: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大保障,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我们作为父母,如何做孩子的“人生规划师”,做孩子的“学习引航者”,做孩子的“成长引路人”;家长要做终身学习者,才能为孩子树立榜样。

  郑老师的讲座,让我更加深切的体会到,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这让我想起奥利弗·布朗关于教育的观点。

  1950年,美国的一位黑人父亲奥利弗·布朗为了让自己的女儿到家附近的白人小学上学,而向法院,并起诉获胜。这个案例后来成为了美国司法系统里反对种族歧视的一个经典案例。

  奥利弗·布朗提出了一个很有名的观点,道出了教育的本质,他说:教育的本质是帮助孩子在未来的生活更成功地寻求自己的幸福,而不是为社会培养一颗合适的螺丝钉。请记住,这是在上个世纪就提出来的,教育的本质是帮助孩子寻求自己的幸福,记住不是别人,不是社会,不是国家,而是他自己。

  所以,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帮助孩子在未来的生活更成功地寻求自己的幸福。

  当我们知道了这些之后,才能依据孩子自身的优势,着重培养孩子成为最好的他自己所具备的各种能力,不仅包括终身学习的习惯,还有思维能力的训练、其他软实力的塑造:思维习惯、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领导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全球视野、适应性和探索能力、决策能力、创造力,抗挫能力等。家长要真正以欣赏、平和的心态去看待孩子的一切,不要把目光全盯在分数上,着重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这样孩子的习惯越来越好,能力越来越强,“不用扬鞭自奋蹄”,从而成长为孩子自己喜欢的样子。

  这次家长学校线上培训,是家校共育一次很有意义的尝试,更是一场及时雨,化解了我心中的疑惑,让我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路上更加自信从容。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2022家长心得体会经典优秀范文篇11

  为解决家长教育孩子中的困惑,积极开展学校家长学校教育活动,近期,青岛上清路小学邀请了中国青少年综合素质教育导师、家庭教育指导师、亲子教育师,中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郑喜峰教授,为学校家长带来了《家校共育赋能成长》的线上讲座。讲座引起了学校家长们的积极反响,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引力课程栏目,将家长们的心得、经验、感受进行分享。希望能和家长携手共同培养孩子成才!

  小家是家,国家亦是家,双减背景下,家庭教育要心怀“国之大者”,承担起培养孩子的主体责任。因为站在民族复兴社会进步的高度,让家长好好学习,让家庭发挥作用,才能为国家培养可堪大用的栋梁之材,通过学习《家校共育赋能成长》讲座,我有以下感受,与各位家长分享。

  一、是在行动层面,家庭教育应做到“学”而“思”

  学无止境,“双减”背景下,对“学”的理解不应仅局限于课本,社会课堂、家庭课堂相比于学校课堂范围更广阔,知识更丰富,呈现形式更生动,更利于孩子接受。所以家庭教育应将眼光放长远,由父母当孩子的老师,也学着老师的样子,抽空多备备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挫折教育的课,多为孩子上一节有意义的素质教育课,为孩子“松”增加作业、赶赴培训班的“绑”,“开”增长见识、提高素质的“窗”。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常用这句话与孩子沟通,课堂中孩子都瞪着眼睛在听,唯有那些善思考、爱琢磨、凡是问个为什么的孩子,才能快速让知识入脑入心,不迷惘、不懈怠。所谓“学”“思”结合,应该在家庭教育中营造一种共同思考、相互帮助的氛围,打破家长式、管教式沟通方式,放低姿态,站到孩子视角,引导孩子思考将书本枯燥的铅字转化为现实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人物,让孩子成为主角,主动思考、主动作为,才能将“减”下来的时间,充分利用到培养“加”上去的能力中来。

  二、是在思想层面,家庭教育应做到“信”而”行”

  “信”,做信念坚定的共产主义接班人。身边有因为孩子引导方式不当,而导致负面结果的例子,甚至结局令人掩面而泣,这与家庭思想教育缺失有很大关联。当四名朝气少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在天安门广场呐喊“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时,孩子很激动,也跟着说了一遍。那时我感觉孩子是有所触动的,“爱党、爱国”的思想意识已经萌芽,需要进一步正确引导。当下,在学校大抓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家庭也应该注重理想教育、信念教育,“双减”后的父母陪孩子品一篇励志小故事、观一次红色教育展、写一篇深刻读后感,帮助孩子回眸党领导人民齐心协力浴血奋战书写的百年历史,让孩子做坚定共产主义理想的奋斗者,而非随波逐流的物质人,也就不会出现遇事否定自己、心理负担过重而导致的极端行为。而这一切的实现,并非一朝一夕,需要父母做长期规划,找到与孩子的共鸣点,逐步融入到家庭教育中来。

  “行”,做起而行之的行动派。所谓“知行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说认知实践是密不可分的。我认为教育成果,应以孩子未来是否能正确的“行”为检验标准。家庭中,应多些为人处事方面的教育,多些挫折教育、多些情商教育,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从人格塑造、能力锻造上,在人生“行”的方向选择上作出有价值、有意义、不偏离轨道的判断,让孩子实现光荣与梦想,我想这也正契合了“素质教育”、“双减”最本真的目的。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2022家长心得体会经典优秀范文篇12

  为解决家长教育孩子中的困惑,积极开展学校家长学校教育活动,近期,青岛上清路小学邀请了中国青少年综合素质教育导师、家庭教育指导师、亲子教育师,中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郑喜峰教授,为学校家长带来了《家校共育赋能成长》的线上讲座。讲座引起了学校家长们的积极反响,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引力课程栏目,将家长们的心得、经验、感受进行分享。希望能和家长携手共同培养孩子成才!

  “双减”政策落地后,中国的教育模式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对孩子的教育,将更加注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面对全新的挑战,家长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迷茫和压力。11月18日郑喜峰教授的《家校共育,赋能成长》线上培训课,让我找到了满意的答案。

  通过郑老师生动形象的讲解,我清晰的认识到: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大保障,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我们作为父母,如何做孩子的“人生规划师”,做孩子的“学习引航者”,做孩子的“成长引路人”;家长要做终身学习者,才能为孩子树立榜样。

  郑老师的讲座,让我更加深切的体会到,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这让我想起奥利弗·布朗关于教育的观点。

  1950年,美国的一位黑人父亲奥利弗·布朗为了让自己的女儿到家附近的白人小学上学,而向法院,并起诉获胜。这个案例后来成为了美国司法系统里反对种族歧视的一个经典案例。

  奥利弗·布朗提出了一个很有名的观点,道出了教育的本质,他说:教育的本质是帮助孩子在未来的生活更成功地寻求自己的幸福,而不是为社会培养一颗合适的螺丝钉。请记住,这是在上个世纪就提出来的,教育的本质是帮助孩子寻求自己的幸福,记住不是别人,不是社会,不是国家,而是他自己。

  所以,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帮助孩子在未来的生活更成功地寻求自己的幸福。

  当我们知道了这些之后,才能依据孩子自身的优势,着重培养孩子成为最好的他自己所具备的各种能力,不仅包括终身学习的习惯,还有思维能力的训练、其他软实力的塑造:思维习惯、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领导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全球视野、适应性和探索能力、决策能力、创造力,抗挫能力等。家长要真正以欣赏、平和的心态去看待孩子的一切,不要把目光全盯在分数上,着重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这样孩子的习惯越来越好,能力越来越强,“不用扬鞭自奋蹄”,从而成长为孩子自己喜欢的样子。

  这次家长学校线上培训,是家校共育一次很有意义的尝试,更是一场及时雨,化解了我心中的疑惑,让我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路上更加自信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