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培训心得20篇

时间:2022-12-16 09:05:05 心得体会 来源:网友投稿

道德与法治课培训心得20篇道德与法治课培训心得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1  20__年8月21日,有幸到二小参加了全县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培训,培训时间虽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道德与法治课培训心得20篇,供大家参考。

道德与法治课培训心得20篇

篇一:道德与法治课培训心得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1

  20__年8月21日,有幸到二小参加了全县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培训,培训时间虽短,却让我感受到小学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在谭老师的讲解下对新教材有了较深入的理解。通过培训有了以下的心得体会:

  小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编写是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

  教材关注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学生从课本中能学会守法、树立规则和公民意识、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让自己努力从适应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新教材中没有了说教性的内容,各册设计了相对集中

  的教育主题,呈现方式体现了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有些还渗入了一些绘本图画和内容,激发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求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渗透法制教育。

  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好的道德实例和现实需求的法治知识,也应和学生一起解读、分析,更要带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观察、思考、感悟、实践。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蕴、有情怀的教育者,用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在谭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宝贵经验。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2

  七月七日参加了由涪陵区教委组织的部编《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时间两天,上午听了一年级和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示范课各一节,并观看了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的讲话视频,下午听了两位授课老师的教学反思和县小学教研室钟晓菊老师对《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详细解读。这一天的培训,总体感觉是严谨且高效,受益匪浅。

  伍才英老师上的一年级《校园里的号令》一课,充分利用学校资源,让学生感受校园里的各种铃声,通过听一听、辨一辨、说一说、演一演等活动,不仅使学生明确了学校各种铃声的含义,并受到了“遵守秩序,快乐生活”的“法治”教育。这节课在两个地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是有效的组织教学,针对刚入学的孩子,采用对口令、小组竞赛、表扬激励等方式,行之有效,课堂井然有序,彰显了教师超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二是引入“校园童谣”,学生对“铃声下的规范”学得快,记得牢。

  罗英老师上的二年级《团团圆圆过中秋》一课,巧妙地把对中秋的学习,用找中秋、知中秋、过中秋、品中秋、迎中秋等系列活动贯穿其中,并紧密结合当地的民风民俗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既了解了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又得到了“珍爱亲情、友情,积极、愉快地生活”的情感体验。

  听了朱之文副部长的讲话,我们懂得了,这次中央统编三科教材一方面是形势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解决教材存在问题和不足的需要,我们要从落实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标,提升教育质量等高度充分认识新编教材的意义。要准确理解和把握三科统编教材的思想和内容,从理念层面,一是要突出德育为魂,二是要突出能力为重,三是要突出基础为先,四是要突出创新为上。在内容上,要突出重点,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家主权教育和法治教育等内容。对统编教材的使用一要

  高度重视,二要强化培训,三要加强教研,四要落实保障措施,五要加强舆论引导。我们对新教材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钟晓菊老师的培训,从统编教材的新变化、教材的编写思路有及教材解读和教学建议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我明确了在《道德与法治》低年段,需要摒弃那种认为法治教育就是讲法条、讲案例的观念,把传播法的理念、精神、价值贯穿于儿童日常的生活当中。知道了对于小学低年级而言,一个人如果从小就接受以权利义务、公平正义、责任担当为主的法治教育,长大后便更有希望成为一名具备规则意识、程序观念等法治意识的公民。钟老师的培训通过课件全面展示,生动而且具体,使人印象深刻,对我们今后的日常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培训是短暂的,付诸实践是我们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经常复习培训内容,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合适的课程资源充实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科的教育理论作指导,以课例、课题研究为抓手,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创造性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3

  __x年8月23日,我有幸参加了江西省教育厅组织的教科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培训活动,此次培训是由四川成都的一位教学经验丰富且参与了新教材编写的廖洪森教授给我们讲解,

  讲解的内容主要分为两块:修订新教材的目的和新旧教材之间存在哪些区别。在将近两天的培训中,我在洪老师的讲解下对新教材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可以说新教材对我们教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通过这次培训我所获得的感想与体会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知道了新教材的编列目的、内容的设计

  培训中,洪老师主要从三个维度(区域维度、理论维度、个体维度)来阐述新教材编列的目的,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教科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列目的在于同世界性学校德育变革相接轨,以顺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新教材内容的设计重点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列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同时,在解决日常问题的活动过程中适时地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加以讲解,这样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编符合国家对课程标准制定要求,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对有关基本知识编排和叙述,正确、合理、也符合科学性。教材中的知识点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来说较新颖、实用。通过学习,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新教材的内容是由哪些单元组成,各单元又有哪些知识点的组成,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洪老师所提供的知识框架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二、认识到整体把握《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

  整体把握新教材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课程知识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政治新教材、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教材的结构,对于一个新入门的政治教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认识到应该如何掌握新教材中的重难点

  通过洪老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个个知识点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

  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在洪廖森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政治课堂的宝贵经验。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4

  __年3月9日,市北区张均、孙婷工作室全体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在教研员徐璐老师的组织下,在青岛上海路小学多媒体教室,参加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举办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三下)统编教材络培训活动。

  本次培训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学科教师培训工作的通知》及人民教育出版社关于统编三科教材培训工作方案要求,为使广大教师正确理解、把握统编教材在全国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编写思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实现统编教材教师全员培训的目标,结合三年级下册的内容进行了讲解。

  本次培训采用集中观看及分散观看的方式进行培训。过程中,专家们毫无保留地为大家传经送宝,唐燕和何颖老师全面深刻地对每个单元剖析、解读,使任教老师全面了解教材内容及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并对每一课的课时安排,重点难点,对应采用的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很详细的讲解和说明,从课程理念与教材编写理念、编写者视角进行本源性解读,为任教教师指明了教学的方向,明确了教学任务。老师们听得聚精会神,认真记录,积极思考,并与专家互动交流,听会教师个个受益匪浅。

  此次培训活动,使我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师,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程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为尽快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提供了有效的着力点。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加大研究的力度,使该学科教学绽放异彩。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5

  9月11日,虽然天空下着绵绵细雨,但是也阻挡不了工作室成员参加培训学习的脚步。来自中原区教研室的教研员王老师为我们做了精彩的专题报告———《让儿童生活更美好,让儿童成长更精彩》。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上午时间,但是受益匪浅。

  王老师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例,从理解课程、解读教材、研究教法三个方面为我们进行教材的解读与分析。王老师在调研听课中发现,教《道德与法治》的老师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德育课堂教学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课堂教学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内,回避了纷杂的现实生活。很多老师基本靠说教进行道德教育,学生没有良好的道德情感体验,他们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生活世界沟通起来,课堂教学也就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未能真正从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触动和影响,孩子理解不到、体验不到、也用不到,这样的道德学习也就成为一种无意义、无实效的学习。针对这些问题,王老师为我们分析了问题的根源:有小学思想品

  德教育脱离社会、家庭、学生生活的原因,也有学校生活与社会、家庭、学生生活不能整合的原因,说到底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与生活实际脱节、背离的原因。那设置这门课究竟是为了什么?它承担什么样的教育任务?我们可以从课程标准中找到答案,就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听了王老师的报告,感觉责任重大,部编版《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强调:“回归儿童生活”是针对传统德育“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弊端提出来的。传统德育不能满足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内在需求,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使品德课脱离了生活实际,只有让品德教育回归儿童生活,才会有知行和谐统一的可能,才会使品德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我们教师必须能够真正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凭借教材呈现的话题、范例引导学生激活自己的思想,得出自己的结论。教师要合理地选择和优化教学内容,理解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的构思能在课堂教学中生动地体现出来。这样,教材才能用活用好。

  课程标准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也做了明确的定位:“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教学中,我们要始终把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的核心素养贯彻德育的全过程,始终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能动摇。在本课

  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合作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总之,作为道德与法治的教师,一定要树立新的教材观,认真钻研教材,用好教材,把每一节课上好。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6

  法治》新教材的培训活动,此次培训是由小学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霍静老师给我们讲解,讲解的主题是做有情怀的引路人,我在霍老师的讲解下对新教材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可以说新教材对我们教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通过这次培训我所获得的感想与体会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明确了课程性质,紧扣课程目标

  培训中,霍老师主要从三个维度(区域维度、理论维度、个体维度)来阐述新教材编列的目的,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以顺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新教材内容的设计重点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列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知识、技

  能中来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同时,在解决日常问题的活动过程中适时地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加以讲解,这样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编符合国家对课程标准制定要求,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对有关基本知识编排和叙述,正确、合理、也符合科学性。教材中的知识点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来说较新颖、实用。通过学习,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新教材的内容是由哪些单元组成,各单元又有哪些知识点的组成,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洪老师所提供的知识框架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二、认识到整体把握《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

  整体把握新教材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课程知识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政治新教材、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教材的结构,对于一个新入门的政治教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认识到应该如何掌握新教材中的重难点

  通过霍老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

  个个知识点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

  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在霍静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政治课堂的宝贵经验。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7

  教育部近日发布通知称,从20__年起,将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

  这一决定是为了响应和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强化中小学法治教育。相信教材更名之后,教育部还将推出更多的计划来推动中小学法治课程的建设和落实。

  未成年人犯罪、校园伤害案件频发,早已引发公众对中小学法治教育的质疑和批评,加强法治教育的呼声日益高亢。但是,中小学校依然痛感无法施展拳脚,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在思想认识和课程意识上不够重视。二是缺乏法治教育专业教材,学校

  在校本课程建设上只愿意将精力花在考试科目上。即使学校有心开展法治教育,也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因此,中小学法治教育教材更名,为中小学法制教育开了一个好头。让我们走进学校,听听他们的声音。

  现状:

  法制教育不被重视

  现在,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并且恶意犯罪的情况也有抬头的趋势,这和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相对欠缺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学校又是未成年人学习知识的第一阵地,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好办法。那么中小学法制教育的现状如何呢?让我们跟随昌邑市都昌后伍塔小学的刘来国老师来做一下具体深入的了解:

  首先,教育部门缺乏对学校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化。

  学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但在学校教育中,与其他课程相比,法制教育仍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这一点从现行教材的设置便可看出,在现行的教材中,只有初中二年级一门法律基础课,而小学六年和其他阶段的教学几乎没有任何法律课的设置,或者仅仅流于形式,半年上一次法制课。虽然有些学校领导自己也认为法制教育非常重要,但也感到无奈,因为法制教育没

  有纳入教学大纲,在课程安排上,重视程度上还不够。所以教育主管部门应重视学校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应该认识到加强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不可少。

  其次,任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师队伍缺乏专业化,学生积极性不高。

  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的法制课教师基本上是由思想品德政治课教师兼任,个别学校是由班主任或校长兼任。现在的法律课教师多为带班上来的政治教师,其中很多教师可能从来都没有接触过法律,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教学方法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导致很多教师只能照本宣科,进行填鸭式教学,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束手无策,甚至解答不了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学质量大打折扣,课堂缺乏案例教学和课堂的灵活性,使法律课成了纯粹的知识讲授课,学生没有任何积极性可言。有的学校虽然聘请了法制副校长或兼职法律教师,但因受课程安排和兼职教师时间、精力有限的制约,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第三,标准不一,教学内容缺乏规范化。

  具体表现在时间上,没有确定统一的法制课时,有的安排自习课,有的挤占政治课一点时间,有的甚至没有安排法制课。即使安排上法制课,在时间安排上也往往视情而定。目前尚缺乏成套统一的教材,除了初中开设的《思想政治》(内含少量法律知

  识)外,小学和高中均无法制教育正式教材,因而使小学、高中甚至大学的法制教育流于形式。

  第四,职责不清,教育管理缺乏整体化。

  学校的法制教育由于没有硬任务、硬指标,因而也就没有明确的职责和目标,形成法制课上与不上一个样、上好上坏一个样的状况。同时,在教育管理中由于缺乏合力,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不能有机结合,学生放学或放假回家后,主要是靠家庭与社会的教育,许多家长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学校,很少对自己子女进行有效教育,即使进行教育也很有限,特别是对已离开学校而未找到工作的青少年,由于学校管不了,家庭管不好,只有通过社会环境来约束,因此,造成法制教育脱节、死角现象突出。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不仅是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质,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同时也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需要。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

  对策:

  教育部门、学校、老师齐用力

  谈到法制教育的对策,昌邑市都昌后伍塔小学的刘来国老师从不同方面提出了他的观点。

  首先便是各级教育部门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对减少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各级各部门及其青少年家长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制定一个具体的意见,把法制教育列入法制化管理轨道,要设立法制教育专门机构,做到有人管、有人具体抓,同时要加大检查督促力度。组织力量,根据未成年人成长发育的特点和认知和接受能力,编写一套小学、中学甚至大学的法律教材,使未成年人接受法制教育系统化、持续化。

  其次是质量要提高。要组织力量对任课教师、班主任、法制副校长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和考核,并逐步配备专职法律教师,他们的法律意识比较强,理论功底深厚,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诠释法律,并且也能在教学中运用自己的法律知识给学生多一些案例教学和形象教学,以案说法、以例释法,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能很好地避免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教学,赋教于乐。逐步壮大法制教师队伍,同时,在教学上要与主科同等对待,并列入考试范畴。

  第三,教学要规范。要全面贯彻中央《关于基础教育与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见》精神和中央两部“四五”普法规划的要求,加强中小学法制课程建设,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法制

  教育教学内容,要把法制教育课纳入教学大纲,规定具体的课时安排,争取在升学考试中加入法律知识的内容。司法、教育等部门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知识结构编写出统一标准、通俗易懂的法制课教材。

  最后,学校的法制教育不应局限于校内,内容更要丰富,不应局限在40分钟的课堂上,应把教师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不让法制课仅仅局限在小小的课堂上,要适当地安排一些课外活动,比如组织法制专题讲座、请司法部门的同志以案讲法,组织法律知识竞赛,或者组织学生参观少管所等活动,让他们不仅仅用头脑记忆法律,更要用眼睛去看法律,用耳朵听法律,在各种活动中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并内化为守法、护法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树立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养成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良好习惯,更好地预防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

  根本:

  完善课程、依实评价

  法制教材更名,说明国家已意识到了建设法治型社会首要之举是从教育入手,从青少年入手,教材名称的更改类同于广告的渗透性效应,可以增强法制的威慑力和影响力,相信这一举措定会对当今青少年犯罪等现象有所改善。

  德州市陵城区陵城镇明德小学的魏平老师谈到,对于承担法治教育最重要的思品课程来说,我们更需要做的是课程的全面整合,教材名称更改,那课程标准、内容都要有所改动,课程标准应对法治教育目标更加明确地提出。而且,为使法制常识更体系化,可以尝试相关内容再集中一些,对在思想品德教材中散落的法制常识进一步归类,以更醒目更完整的样貌呈现。

  课程不只包括教材,社会实践,课外学习资源的拓展都是重要的补充,为防止形式化、碎片化,学校还应研究制定自己的课程纲要,即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材及教材以外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措施(如专题讲座、主题活动等)等给出全面的系统的安排和设计,使法治教育更系统更有效。

  提到有效,那何为有效?是高分吗?非也,成绩好的学生未必不知法犯法,未必会利用法律保护自己帮助他人,最根本的是有没有更良好的行为习惯、身心是否健康以及能力如何,而现在衡量学生这些多维标准的方法只有一个,即书面测试,最终归结为小考中考,而且又以此来考评教师。但我们知道,校园暴力等青少年犯罪问题以及其他法治要求于公民的所有标准最终是落实到行为上的,所以,呼吁相关部门更合理地改进道德法治教育的评价体系,比如行为习惯等级评价,重大违法违纪行为处罚标准、档案记录甚至犯罪行为一票否决等,使评价更具有监管性和引领性,使法治教育真正能抓住根本,立足于根本又见效于根本。

  昌邑外国语学校的杜春玲与孙超两位老师则提出,此次教材内容和名称的改革,必定会加大法制教育的内容,建议在教材的编排上,每一种道德教育之后紧接着进行与之相关的法制教育,可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例如“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道德教育之后,是一个真实的案例,银行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人进入络黑名单,乘坐动车,飞机等都被法律禁止;超市售卖假苹果手机被处以十倍罚款;山东“乐天在线”络信贷诈骗人被拘捕……法律是最低的道德,不遵守道德,势必受到法律的惩处。

  深化:

  教师需要自我提高

  小学法制教育注重文化课而忽略学生的道德法制教育,学校没有专门的法制教育人才,虽然授课教师一定程度上了解法律知识教育,但并不系统、全面。昌邑市围子小学的田亚卿与满晓红两位老师认为,要使小学生成长为一个思想健康、人格健全的人,作为老师应对法制教育引起高度重视,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自觉守法。教育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涉及法律法规。比如怎么样过马路,不能打扰别人休息,不能破坏文物,在乘坐交通工具时要注意什么等。有很多事情在一些同学看来是不起眼的小事,像随地吐痰,乱闯红灯,实际上这样做已经是违法了。因此

  大家要学习法律,增强是非判断能力,自觉遵守校规校纪、法律法规。

  二、从身边做起,预防犯罪。我们积极学习《中小学生守则》,警惕学习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加强自身修养,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要珍惜学习机会,自觉接受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管理。要提高鉴别能力,不要学习和模仿电视、电影和文学作品中的犯罪行为。要谨慎交朋友,不要和社会上品性不端的闲散人员交往,特别是那些有前科劣迹的人。切莫虚荣攀比,不要随意向外人透露和炫耀自己家庭的情况,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哄骗,遇事多留个心眼,警惕各种不良诱惑,对陌生人给的玩具和食品等不要轻易接受。要学会用报警、呼救、反抗等方法抵制不法侵害。

  只有从小处入手,一点一滴的渗透教育,法制教育才能有效,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8

  今天在德源学校参加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培训,一天培训颇有收获。通过培训,我知道了教材只是媒介,我们要灵活运用教材。要根据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熏陶。

  玩耍也是学习,在玩中学,不是贪玩,关键是会玩。老师要引导学生,在玩中有收获,在玩的过程中受教育,懂生活规则,遵循游戏规则。让学生认识遵循规则的重要性。就像遵循交通规则,不遵循交通规则,后果会很严重的。

  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好的品格,有好的性格。在德、智、体、美、劳中,德育为首。让学生在活动中做人,让学生懂得感恩,爱自己的学校,爱老师,爱父母。接纳父母的不完美,接纳老师的不完美,接纳同学的不完美。允许同学的不同,换位思考,团结同学。

  引领学生发现同学的优点,发现同学的进步,发现同学的闪光点。让学生天天夸自己的同学,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让所有学生充满自信,热爱生活,爱学习。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终身学习。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做诚实守信的好孩子。培养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可以开个辩论会,问题越辩越明。

  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进竞争机制。生活处处皆学习,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快乐学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遇到困难,教会学生想办法,愈挫愈勇。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挫折难免,要正确对待挫折。

  老师要认真研读教材,用好教材,结合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切实可行的活动。活动是学生自己的亲生经历,具体可感。是学生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学生感受就深,就能洗涤孩

  子的心灵。了解教材编排的意图,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采取合适的措施,与学生一起成长。

  《道德与法治》课虽然是小课堂,反映的却是大社会。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的教科书不是唯一的教材,老师也不是唯一的老师,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方法更不是唯一的,相信我们多样的教学方法,一定会让品社课堂更加生动活泼,绚丽多彩。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9

  道德与法治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社会生活中人们因处理复杂的相互关系而产生道德,随着社会的发展才有了法治,人们在参与社会生活中获得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走出学校和教室这一框框,应把儿童置身于社会大课堂之中,密切联系他们的现实生活,不但把他们看成学校里的一个小学生,还要把他们看成社会上的一个小公民,让我们的校园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连接起来,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去观察社会,感受社会,研究社会,体会社会生活的规则,播下法治的种子,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

  (一)课堂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密切相连

  1.社会化的教学内容。教材篇幅是有限的,教材的内容也是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因此,教师必须学会灵活运用教材,通过

  师生共同收集与主题相关的信息资料,丰富课程资源,拓展学生的视野。曾兴俊老师教学的《不同肤色的居民》课前引导学生上查找资料,了解世界上的主要人种,和不同人种特点;蓝晓霞老师上的《我是一张纸》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纸制品,了解它们的作用,邱羿昕老师上《小水滴的诉说》,收集了自来水的制作工序、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等视频,这些都是教材内容的有效补充,丰富了课程资源,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明理导行,三节课中,教师都有涉及相关社会规则、法律规范的渗透,如“种族歧视问题”和“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节约用纸,保护森林”等相关法律法规,体现了课堂的“法治”味,学生的学习时空都得到了拓展,不再是课堂的40分钟和教室的几十平方米,学生的学习内容也不局限与课本,更多地来自于社会生活。课堂为学生提供展示信息、才能的平台,老师在参与学生课堂讨论中加以点拨,并维持秩序,指引学生学习的正确方向,课堂气氛自由、开放。

  2.多样性的教学形式。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不是枯燥的说教,三位老师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有像音乐课一般的放声歌唱,有像美术课一样的剪纸、贴画,还有像语文课一样的美读诗文,又有像数学课一样的计算明理……在多种活动体验中感悟内化道德要求,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突出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与社会性。

  3.大面积的学生参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参与、自觉实践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作为综合性课程的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更应突出这一理念。三位老师的教学都很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都设计了同桌、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讨论,让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教育的主人,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会表达、学会合作、学会与人友好和谐相处,这就是校园小课堂的“社会化”。

  (二)学科测试与社会生活密切相连

  本次培训活动,教研室钟晓菊老师给我们做了《立足儿童生活,科学设计纸笔测试》的专题讲座,从当前学科测试的命题角度,给我们做了一个引领,提出当前纸笔测试命题,应当立足儿童生活,拓展命题空间;关注社会热点,学习社会参与;创设问题情境,融入儿童生活等理念,可以说,当前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的命题,和课堂教学一样应从儿童实际生活出发,测试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不是理论性的、死记硬背的一些道理条文。

  教师的教影响着学生的学,测试的指挥棒影响着教师的教,不管是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还是从社会的需要出发,我们的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教学都必须做到“校园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让学生明理导行,学以致用,帮助学生成长为“社会人”。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10

  开学初我参加了《道德与法制》课的培训,让我感受到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有了以下的心得体会:

  现在,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并且恶意犯罪的情况也有抬头的趋势,这和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相对欠缺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学校又是未成年人学习知识的第一阵地,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好办法。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不仅是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质,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同时也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需要。

  小学法制教育注重文化课而忽略学生的道德法制教育,学校没有专门的法制教育人才,虽然授课教师一定程度上了解法律知识教育,但并不系统、全面。要使小学生成长为一个思想健康、人格健全的人,作为老师应对法制教育引起高度重视,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自觉守法。教育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涉及法律法规。比如怎么样过马路,不能打扰别人休息,不能破坏文物,在乘坐交通工具时要注意什么等。有很多事情在一些同学看来是不起眼的小

  事,像随地吐痰,乱闯红灯,实际上这样做已经是违法了。因此大家要学习法律,增强是非判断能力,自觉遵守校规校纪、法律法规。

  二、从身边做起,预防犯罪。我们积极学习《中小学生守则》,警惕学习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加强自身修养,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要珍惜学习机会,自觉接受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管理。要提高鉴别能力,不要学习和模仿电视、电影和文学作品中的犯罪行为。要谨慎交朋友,不要和社会上品性不端的闲散人员交往,特别是那些有前科劣迹的人。切莫虚荣攀比,不要随意向外人透露和炫耀自己家庭的情况,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哄骗,遇事多留个心眼,警惕各种不良诱惑,对陌生人给的玩具和食品等不要轻易接受。要学会用报警、呼救、反抗等方法抵制不法侵害。

  只有从小处入手,一点一滴的渗透教育,法制教育才能有效,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第3篇: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法制教育不仅要向青少年宣传遵纪守法的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认识到:法律不仅是对自制行为的约束,更是捍卫尊严,下面给大家分享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欢迎借鉴!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1

  9月11日,全县小学三年级教师参加了《道德与法治》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但是我获益匪浅。虽然是络学习,但课堂上每一位学员听得都很认真,授专家的讲解更是声情并茂。下面我从两个方面阐述我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一、首先是思想上的转变。

  本学期我所任科目是三年级语文和《道德与法治》。说实在的,开学一周了,《道德与法治》我还没有上过这门课程,在我的思想中,一直把它当副科,感觉这门学科抽时间突击简单讲讲就行,但今天听了络培训老师的讲课以后,我感到上好法制课是多么关键的事情啊!我们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对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教育啊!育人先育心,一味地抓高分,升学率,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快乐,失去了个性的发展,也更失去了我们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讲诚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俭的很多……所有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我想通过这次学习,首先值得反思的就是我们的教育,特别是我们担任此科目的老师们,肩上的胆子很重,我们必须把法制课当回事,还要把它上好。

  二、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

  在这次培训中,陶元红老师和章乐老师的讲解让我折服,与他们的差距真是太大了,我想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个飞速发

  展的社会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再次感谢领导给的这次学习的机会!

  此次培训在专家和名师的精彩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理清教材中的明线和暗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用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11

  今天在永城市__小学参加了一天的三年级《道德与法治》络培训。

  这是人教版主编一流专家讲的,高屋建瓴,令人耳目一新。

  通过培训,我知道要灵活地使用教材,不是讲教材,可以有创意地利用教材,做到本班设计。假如有一个练习,让学生比较两片树叶的不同。有的地方当时还没有长出树叶,可以换成别的题,可以拿两个不同的核桃进行比较,观察核桃的不同特点。让学生体验农民插秧的辛苦,农村孩子和城市的孩子教法就不能相同。农村孩子有插秧的经历,通过回忆,能清楚地记得曾经帮妈妈插秧的情形,城市孩子没有这方面的体验,老师就应该让学生带花盆,装上沙子,学插秧,来体验生活,让学生说感受,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

  我曾经就让儿子在太阳下剥玉米,他热得满头大汗,他说全身都不舒服,他说当农民真不容易。如果不让他亲自体验,他就不能感同身受,就不能体谅农民的辛苦。

  让学生把书包挎在胸前,当五分钟的怀孕妈妈。让学生体验活动的不方便,身体很笨重,学生感到很难受,体谅妈妈曾经怀着自己的不易,就知道感恩妈妈了。孩子的心灵得以净化。

  孩子爱父母,知道感恩是一方面,能真诚地帮父母改正缺点,也是爱父母的表现。爸爸吸烟,让学生想办法帮爸爸戒掉,接纳父母的不完美,接纳老师的不完美。

  让学生知道学习中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事,要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困难就像弹簧,你弱它强,你强它弱。鼓励学生勇敢战胜困难,学生会体验成功的喜悦,有成就感,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学生会增强自信心。

  三年级的学生,是中年级,是过渡阶段,要让学生知道学习的意义,从感性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让学生明白人人都可以学好,不要自卑。要多元化评价学生,让学生眼里放光,让学生内心愉悦,让学生常常面带微笑,让教室成为学生的舞台,让学生动起来,实践活动搞起来。不是靠老师单纯地说教,要以学生的学为主线,设计活动要为这条主线服务,突出重点,思路清晰,方法有效。

  教材也不一定是权威,教材就好像一个儿童,儿童看教材,就当是给朋友对话了。给朋友互动,说自己亲身经历的具体的事情。把静态的教材转化为动态的内容,让学生说,畅所欲言,学会聆听,记住要点,写下感受,再演一演,在做中学。

  在活动中渗透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养成遵守法规的好习惯。例如你身边有女孩,家长不让她上学,她家长就违反了《义务教育法》。法律保护了女孩上学的权益。

  要采用生活建构教学模式,不是单纯传递知识,而是引入到生活中,学生的亲身经历中,从智育到德育的转化。要体现价值导向,确定教学目标以价值导向为目的。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对接。不脱离学生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这就是引导生活建构道德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反思生活,超越生活。价值灌输转为价值探究,活动与学校的整体日常德育融合,从情感角度,拉近学生与学校,老师,父母的距离。不要机械整合,要灵活整合,深层融合,体现综合性,提升实效。

  我们要从学生生活出发,学会诊断,看学生需求,看教材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走进学生的真实生活,塑造学生的灵魂,对学生进行灵魂教育,让学生得以提升。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12

  新学期开始,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版本的一时更新让我有些始料未及。因为我们上学期还是粤教版本,新学期一开始一下子就变成了人教版本,正当我饥渴无助之际,今天的新教材络培训如同一场可贵的春雨及时地滋润了我干渴的心田。

  络培训让我站在"高处"把握了教材的主题、理念与框架:宪法精神是贯穿全册的红线,统帅全篇的灵魂。本册书我应以宪法教育为核心,不断去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教材采取总——分框架结构,犹如一篇__,思路特别清晰,这一切似乎使我顿生驾驭教材,运筹帷幄之感。

  我最赞赏的还是本书很贴近青少年实际,遵循知识逻辑和生活逻辑相结合的原则,教材建构"基于生活——反思生活——回归生活"的路径。这将会使学生们增加很大的学习兴趣,我们在教的过程中也不会觉得抽象、枯燥。

  同时,本次培训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教材研读方面,我要肯下苦功。字斟句酌,逐层分析,多思考,勤动脑,既不能想当然的望文生义,也不能迷信权威或墨守成规。

  新学期,新教材,新挑战,我虽不能轻车熟路,但不能不说,这次络培训,真的很给力。当然,探索学习之路没有止境——我会努力不懈,只求更好!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13

  20__年9月22日,茂名市教育局教育教学研究室在茂名市第一中学附属学校举办了初中教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为期一天的活动由市教研室中学政治教研员崔永奇老师主持,茂名市第一中学附属学校的彭志洪校长发表了致欢迎词。

  一、培训概况

  由人教社委派的培训专家冯军教授,作了《新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介绍》的讲座。冯教授从新课程标准的修订,新教材的编写原则,教材总体设计、呈现方式及意图,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对教学的一些建议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活动最后安排与会教师与专家就教材的相关问题进行互动研讨。

  20__年秋季起,初中的教材有了新的变化,在教材框架设计、教材栏目设计、教材素材选择、教材容量和难度、教材的呈现方式等方面做了大胆的创新和改革,它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充分挖掘学生资源以及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在内容设计上它更加人性化,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社会,贴近生活。逻辑暗线遵循初中生的道德成长规律,善于捕捉初中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正视矛盾,揭示矛盾,解决问题。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展。

  与会600多名教师认真倾听,积极思考。新的课程标准、新教材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我们要全面理解、深入领会、准确把握人教版政治教材修订的精神实

  质与主要变化,更好地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我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使教学更具有人文关怀,更能满足青春期孩子的成长需求;尽己所能,为更快地推进《道德与法治》学科课程建设留下自己的足印,贡献一份力量。

  二、培训感悟

  1.提高个人教学素养,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教法

  第一、要积极钻研新教材、新教参,改进教学方法,以增强政治教学效果。作为新时代的政治教师,要不断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全面准确理解,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才能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在教学中,在“理”字上下功夫,注重科学性,坚持以理服人,增强知识的可信度;在“新”字上想办法,与时俱进,增强时代性,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在“乐”字上动脑筋,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在“用”字上做__,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增强政治教学效果。

  第二、要注重研究学生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大众传播媒介的现代化和多样化,为中学生接受信息提供了广泛的渠道。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获得了各种各

  样的信息,有些是和我们政治课的教育是一致的,这就进一步增强了政治课的实效性,但也会有不少信息与政治课的教育是相抵触的,处理不好就会削弱了政治课的实效性。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政治教师,要深入社会实际,加强调查研究,注重研究学生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在教学中把握“六一致”:是否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相一致?是否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相一致?是否与爱国主义教育相一致?是否与我国的政策相一致?是否与当今世界的大环境、大趋势相一致?是否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一致?只有保持六个“一致”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及时纠正学生的负面认识,也才能游刃有余地给学生正确、恰当地释疑解惑。

  2.实行课中课---上微课,师生共同成长

  七年级的《思想品德》更名为《道德与法治》,不只是名称的变化,整个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很大的变化。“内容上:逻辑性更强、可教性更强、可读性更强;形式上:版面更活、颜色更爽、比例更好。”教材中有很多活动设计,例如:运用你的经验、相关链接、阅读感悟、方法与技能、探究与分享和拓展空间等。这些活动设计可以通过实行微课形式呈现出来,以求能达到师生共赢的效果。

  3.勇于担当,努力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改革刚刚起步,我们还有很多艰辛的路要走,面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更新,我们的任务——依法治国的教育也任重而道远。我作为工作室的学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制作《道德与法治》的相关课件,和大家共同分享自己的特殊经验和本领。制作课件时关注细节、深度思考、精益求精,在课件资源上实现优势互补、互助互学、互惠互利,力求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第二、在QQ群中,勇于提出和解决疑难问题。把自己平时遇到的困惑或疑难问题以及经验心得发布在群里,在对这些教学困惑进行的交流与碰撞中,我们互相启迪彼此的思维与想法,让我们都能在研究与交流中得到提升和发展。这样汇聚大家的力量,共同完成平时靠一个人或几个人不能完成的事,集所有人的智慧和能力为一体,让我们之间发生聚变效应,发挥1+1>2的良好效果。

  第三、积极反思,撰写论文。不断总结自己和他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心得,推己及人地及时将这些感悟提炼成教学论文,力争我们学校政治科组每学年都有教学论文在市级刊物上发表。同时也积极呼吁我们全市的政治老师踊跃向相关教育报刊投稿。同时向工作室建议选择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专题,引领全

  体成员、学员共同研究、探讨、实践、总结。为工作室将来的研究成果结集成册,著书立说做出贡献。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14

  8月24——25日,我参加了在婺源风景酒店举行的上饶市教育局20__年小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骨干教师培训会。此次培训有两个内容:一是由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副院长、《中小学德育》杂志社副社长、《道德与法治》教材副主编王清平教授对粤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进行解读;二是由广东省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刘秋燕老师带来的粤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微课的制作与使用,其实是对微课概念及其使用制作的较系统的讲授。

  我们先来看第一块内容。王教授作为刚刚由教育部审定并推广使用的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的副主编,对此套教材编写依据、课程性质、教材特点及课堂教学当然了然于胸,因此她的讲座也是围绕着这几个方面展开的。

  一、教材编写的依据是什么?

  我们当前使用的冀教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对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起了很大重要,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需要增加新的内涵。尤其是依法治国理念稳步实施,更需要我们将法治教育的内容引入到小学品德课中来。

  此次推广使用的粤教版《道德与法治》的编写依据为:

  1.《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__版)

  2.《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

  3.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要求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总体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普及法治知识,养成守法意识,使青少年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晰行为规则,自觉尊法、守法;规范行为习惯,培育法治观念,增强青少年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分辨是非、运用法律方法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践行法治理念,树立法治信仰,引导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形成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价值认同、制度认同,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二、《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性质是什么?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基本性质定义为:它是一门活动性综合课程。这就要求我们任教者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与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去体会道德的力量,去感悟法治精神。

  三、德育课程的学科核心素养是什么?

  提升道德认知(道德觉识、价值认知、道德判断、道德决定、道德反省等)

  增强关系理解(人生认知、关系觉察、价值体悟、道德敏感、道德对话等)

  培养生活技能(日常生活、学习、交往、处事、休闲娱乐等)提高公民意识(国家意识、责权意识、规则意识、公共意识、独立人格意识、对话协作意识等)激发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的热情(志愿者服务、公益劳动等)丰富媒介素养(媒介识别、媒介选用、媒介批判、媒介责任、媒介法规等)四: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侧重点是什么?a、道德教育(一)人与自我卫生之道——卫生、整洁、运动、规律作息等。修学之道——立志、勤奋、好学、专心、讲理、问难、毅力、进取、惜时等。谋生之道——进取、自立自营、勤劳、节俭、技能、创造等。

  修德之道——正直、诚实、谦虚、自信、豁达、勇敢、坚毅、理智、求真、爱美、自尊、自省、自制、廉洁、不贪心等。

  (二)人与社会个人与家庭——孝敬、男女平等、和睦等。个人与社会——(1)与熟人(同学、朋友、邻居等):真诚、友爱、理解、信任、体谅、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睦邻、合作、守信等;(2)人与陌生人:礼让、友善、同情心、关爱、守信、善群、公正、宽恕、尊重、帮助他人等;(3)人与社群:讲卫生、守纪律、维护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美化公共环境、珍视社会进步、乐于社会参与等;(4)对职业或工作:责任、敬业、创新、信用、公平等。个人与国家——爱国、守法、平等、民主、国民的权利和义务等。个人与国际——正义、和平、国际交往与合作等。(三)人与自然贵生、博爱、和谐、探究心等。b、法治教育: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尊法守法的行为习惯。

  五、《道德与法治》的编写指导思想是什么?1、加强法治教育就是加强道德教育,二者不能分割。2、规则教育是小学阶段法治教育的重点。3、学生是法治教育的主体。4.遵循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特点是什么?1.编写思路:明暗结合、纵横衔接明线:儿童的生活时空顺序,体现生活逻辑;暗线:小学低年级儿童品德发展的关系、内容范畴,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儿童的日常起居、人际交往、知识学习,体现品德发展的逻辑……2.编排结构:三位一体本教材在编排结构上,充分体现法治意识、法治知识与法治行为的三位一体。3.取材:时代气息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统一。4.呈现方式:体现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激发想象力

  5.独有特色:正确对待儿童成长中的问题,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为儿童成长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

  七、《道德与法治》教材体例说明教材主体:单元+主题+“放大镜”(我发现、我知道、我会做)栏目设计:小词条:法规小词条、传统文化小词条、谚语小词条小脚印:自我评价和行为指引知识卡:掌握相关知识点小游戏:培养活动能力和创新思维小制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八、《道德与法治》教学建议是什么?1.积极体验,发展学生的道德感知力(私人逻辑)2.尊重儿童的权利,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3、聚焦有效,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社会技能4、关注社会生活,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15

  新版教材的“口语交际”栏目,不是新增的,但内容有些变化,增加了一些有趣的小游戏。比如“传话游戏”,第一个人轻轻说句话,传到最后一排,看看哪组传得又快又准。

  游戏虽然简单,但游戏过程中锻炼几个能力:一是倾听能力,要专注;二是语言能力,把话说清楚。通过传话游戏,让孩子们学会等待,锻炼专注力。现在都是快阅读,孩子们很难静下心来做一件事,传话游戏能让孩子们学会静下心来做事。

  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改名《道德与法治》

  市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陶元红介绍,今年我市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的教材全部换成了《道德与法治》教材。

  在新教材版本的采用上,陶元红说,根据教育部“过去采用什么版本现在仍采用什么版本”的原则与要求,今年我市小学一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仍有人民教育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北师大出版社三种。

  过去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成了“部编本”,所以,今年我市将有20余个区县采用“部编本”《道德与法治》教材,10余个区县采用河北人民出版社《道德与法治》教材。新教材《道德与法治》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更进一步强调“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两大内容。

  陶元红称,今年新教材《道德与法治》仅局限于小学一年级,从明年起,小学所有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教材都将换成新教材《道德与法治》。

  

  

篇二:道德与法治课培训心得

  开展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八篇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并认真学习德育工作政策文件,提高认识,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为了确保对学生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我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理论学习和德育实践研究。

  2、积极参与德育科研活动,我们以新课程理念努力转变班主任的角色,并通过小课题研究、理论学习、案例撰写等形式开展德育科研活动。每位教师都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提高了自身的德育理论水平。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

  1、爱国主义教育:

  学校德育处认真抓好了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国家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

  2、安全法制教育:

  (1)加强安全知识的宣讲教育;

  (2)继续抓好学生校内、校外的安全工作,签定有关责任书,规范制度,落实好各种措施。本学期此项工作运行良好,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3)各班深入学习贯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一些苗头性现象及时加以教育,杜绝学生的各种违纪现象;

  (4)开展了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如黑板报、专题广播等,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

  20xx年秋季开学,我省中小学校在起始年级开始使用小学语文(1年级)、小学道德与法治(1年级)、初中道德与法治(7年级)新编教材。为确保新编教材在我省顺利使用,省教研室先后在x、x举行了小学语文、小学道德与法治、初中道德与法治新编教材专题培训,全省300多位语文、品德学科教研员及骨干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培训中,由x市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柳琏老师、x市青蓝小学娄屹兰校长等多人组成的小学语文专家团队从教材解读、入学教育、识字写字、汉语拼音、口语交际、阅读教学、字词句运用、课外阅读指导等各个层面对“部编本”语文教材进行了深入解读。浙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执行主编王健敏教授对新教材的修订背景和教材设计进行了介绍,执行副主编林莉副教授对一年级教材的具体修订内容进行了解读。

  x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陈雅琴老师对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的整体思路及七年级上下册教材内容设计进行了详细解读;x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侯定伟老师就粤教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特色及培训工作思路与大家做了总结交流。

  与会代表还围绕新教材的培训与使用、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利用,以及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等问题进行了积极研讨。本次培训活动及时而有效,既有教材编者、出版社人员对教材的整体介绍,又有专家团队对教材的系列解读与教学建议,为新编教材在我省的全面顺利推开使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也为下阶段我省学科教研活动的有效跟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明确了方向。

  我校依然把加强对少年儿童的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纳入德育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治理规划之中,广泛动员教师、学生家长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从源头上遏制了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增长势头。本学期,我校在预防学生违法犯罪工作中,结合六五普法工作,全面贯彻了法制教育的各类文件,法制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就我校本学期的法制教育工作作如下小结:

  一、强化领导、认识到位,制定宣传教育齐抓共管的机制,为做好学校法制教育提供重要保障。

  我校法制教育主要由少先队组织实施,动员组织学校教师、家长积极参与法制宣传教育,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并将学校法制宣传教育列入教师的考核目标,形成了统一规划部署、检查考核制度,明确各位教师的责任;从组织领导、健全制度、注重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等方面法制教育进行布置,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形成了较浓厚的氛围。聘请法制副校长,举办专题法制讲座,讲解相关的法律法规。经过多年的实践,我校建立健全了学校法制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了校长监督、司法行政部门指导、德育处组织班级具体实施、师生共同参与、全社会各方面配合的工作格局。实践证明,这种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符合客观实际,是开展学校法制教育,预防学生违法犯罪的重要保障。

  二、以充分利用好学校主阵地的资源,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以学校为主阵地,突出对学生从正面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使与学生学习和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得到广泛普及。充分利用课堂进行法制教育,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了《九年义务教育法》、《国旗法》、《国徽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通过讲解这些法律、法规,使学生了解了我

  国法制体系,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法制观念。能够自觉地用法律法规来约束自己,用法律法规来保护自己。同时,利用电视、黑板报、等阵地对在校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大量的法律、法规都是通过这些阵地向学生进行宣传的,通过组织学生观看法制电视节目,阅读法律书籍,使对学生的教育内容更充实、更具有说服力、更加形象生动。从而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提高他们守法的自觉性。

  我校在教育方法上注重传授法律知识与提高法律意识相结合;法制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普法教育与依法执教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形成了我校的法制教育特色。

  三、结合学生特点,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做到内容丰富,并坚持教育形式多样化,寓教于乐,注重实效。

  紧密结合学生特点,紧扣时代主题是我校法制教育取得良好教育的关键。掌握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是开展好法律教育的前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现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成熟早,自控能力较差,存在“世界唯我独尊”的不良心理。针对这些特点,我校法制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些活动,结合学生特点,根据讲解的法律条文结合学生身边典型案例进行讲解,深入浅出、浅显易懂,学生容易接受。

  举办普法“黑板报、手抄报”比赛活动。让学生自主动手,培养了学生创造能力,同时也受到法制教育,激发学生守法的自觉性。

  通过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使与学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得到基本普及。并组织学生积极撰写征文,激发了学生学法用法的积极性。比如通过升旗仪式,开展国旗法教育,提高学生爱护国旗的意识。再如,召开了主题为“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主题班会,以案讲法,以事论理,提高学生法制教育意识。

  小学生正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就要利用好课堂教学阵地,按照新课程标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心理健康的“四有”新人。新课程标准确定了思想品德课要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摒弃旧的教学观念,让思想品德课程由过去的枯燥乏味的说教式教学变为受学生喜欢的新颖有趣的新课程。

  对此,本人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就新课程下如何开展思想品德课教学,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第一,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备好每一节课,是开展思想品德教学的前提条件。作为一名教师,备课是最基本的一项工作,备课不但要熟悉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备好教材,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动态,更重要的是要钻研新课程标准,设计好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师生情感交融,实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目标,从而更好地完成思想品德课重教学的任务,使思想品德课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第二,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统一的整体,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从人格意义上说,师生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必须从主体转为主导,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恢复到主体地位上来,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间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学习的主人。教师通过创设情境,选取典型材料,设计学生活动,以及有针对性的问题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形式单一,时间长了,学生也会厌倦,兴趣大减。因此在课堂上可采用自主式、讨论式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合作探索的欲望,主动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和成就感,使课堂气氛活跃,兴趣盎然,乐在其中。第四,要重视和应用及时有效的课堂评价。初中学生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也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扬,因此在课堂评价时不能简单地说对或错。对此,教师在课堂评价时要采用灵活多样丰富生动的评价语言,抓住学生的不同特点,给学生一个具体的、恰当的,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引导性、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感到学有所获。

  总之,只要教师遵从新课程观念,认真钻研教材,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学生实际的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就一定能够上好思想品德课。此次培训受益匪浅,这对我以后的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我也会不断地努力学习,做好自己的工作。

  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对中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必须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采取多种形式,分层实施才能提高教育效果,增强学生自我约束能力。

  20xx年10月17日,我有幸在加来中心学校参加部编教材网络培训会。通过学习,本人受益非浅,对依法执教、关爱学生、无私奉献等概念的。我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教师法》等重要理论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诠释。下面,我就谈一谈学习的感想:

  (二)形式多样,提高法制教育效果。一是举办主题班队会、开展社会调查、知识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是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的重要形式。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形式,通过宣讲法律故事,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教

  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育效果。二是开展社区教育活动。要依靠村委会协助学校和家长做好所在区域学生假期的学习生活及教育活动,共同做好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特别是做好对“行为偏常”学生的帮教工作,努力切断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源头,确保学生不出问题。

  在学法过程中,我更进一步认识到,在教学生活中,教师要平等对待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特别作为一个班主任更应该对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多接触,多了解,和学生们主动沟通,谈谈学生在生活中的困难或疑惑不解的问题。对学生能够善于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知道是非对错。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参与了过程,能比较好的完成学生德育工作的教育。

  对于教师本身,一要注重自己的师德学习,二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在《教师法》中,这两点是教师的为师之本。平日里要主动多参加培训和业务学习,多向优秀教师和老教师请教他们的经验和优秀的教学方法,多听一下优秀教师的课,增强自己的业务能力。

  作为教师,知法是重要的权利义务,学法是重要的必修课程,守法是重要的师德内容,用法是重要的基本功架,护法是重要的基本职责。让我们与法同行,做一名让人民满意的合格的人民教师。

  一、实施素质兴行与人才再造的主要途径

  员工队伍老化,文化结构偏低,成为基层行业务快速发展的一种牵制力。以某支行为例:现有员工47人,其中:正式员工39人,派遣员8人。全行平均年龄43.5,其中:正式员工平均年龄45岁。45岁以上员工占比44.6%,大专以下文凭员工占比53.19%。一线员工中有的已经是爷爷、奶奶辈了,还在戴着老花镜临柜。因此,认真落实总行2022年教育培训工作意见,大力实施立体人才库工程,加强员工素质教育,做好人才再造,

  着力“创建学习型银行、知识型员工”,推进全行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行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人才战略问题。

  1、抓好全员岗位培训,提高全员综合素质。员工培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读几本书,开几次会就能达到良好效果。我行从实际出发,实施“四结合”培训方案,解决好员工素质工程建设问题,即:一是结合岗位实际开展培训,按照经营管理人员、市场营销人员、临柜员操作人员三个层面,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二是结合年龄特点进行培训,组织青年员工积极参加网络培训,参加各项业务竞赛,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抓好中年员工业务培训,增强岗位适应能力;三是结合知识结构实施培训,搞好分层培训,以新带老,提升总体业务水平;四是结合规范服务管理培训,组织商务礼仪、个人修养方面的培训,坚持检查督导各个服务细节,培训、提高、再培训,着力打造商业银行一流服务。

  2、开展技术练兵活动,增强员工实战能力。人才成长离不开工作实践,对此,我行把提高业务技能作为建设“学习型”先进班组的有力手段,始终把业务技能训练和业务知识学习放在重要的位置抓紧抓实。采取内外结合的方式,外聘专家专题教学,内请有经验的员工“传、帮、带”,开办“投资理财知识普及万里行讲座”、“客户经理培训班”、“个金业务新产品新业务培训班”、“个人投资理财产品讲座”、“电子银行业务知识培训”等,学习内容的多样化和学习方式的立体化,丰富了员工业务知识和营销技能,提高了受理业务能力和水平,创造出有利人才成长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环境。

  3、提高员工思想认识,克服学习困难问题。去年8、9月份,由总行教育部编撰的《综合素质拓宽》、《阳光心态塑造》、《业务技能提升》、《转岗实例荟萃》等员工培训系列丛书,是针对工行中年员工现状而的一

  套适用教材。我行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组织中年员工学习适读教材,开展心态调整和新业务技能岗前培训,要求他们充分认识建设“学习型银行”重要意义,放下思想包袱,自我加压,克服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克服生活琐事多与学习时间少的矛盾,使自己尽快融入到现代商业银行素质高、业务精、作风硬的员工队伍中。

  二、培养团队精神与魅力班组的实践经验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引入“狼性文化”和“魅力班组”文化,以人为本,从实战出发,着力打造具有超强市场适应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虎狼之师,形成多专业、多层面的人才梯队,是基层支行企业文化建设和员工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强化思想领导,灌输团队理念。团队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和企业发展的动力,是企业的群体意识和精神风貌的统一体。为此,我行根据员工的年龄、经历、生活现状及不同阶段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引导员工树立“行兴我荣,行衰我耻”、“我靠工行生存,工行靠我发展”的理念,使员工认识到一个优秀团队的协作创新精神,是增强核心竞争力,体现员工价值,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构建“魅力班组”,培育精神文化。企业精神作为企业文化的深层内涵,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最重要部分。我行着力打造“魅力班组”,丰富企业文化内涵,不断提高员工人文素养,组织员工开展营销竞赛,丰富业余生活,进一步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对促进支行的改革发展,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打造和-谐团队,提升队伍建设。我行坚持开展提合理化建议活动,引导员工为该行的发展献计献策,增强经营工作的活力通过培养员工对工

  行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认同度,引导员工树立良好的职业思想、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职业作风,增强团队精神。加强与员工的沟通与交流,促进领导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间的了解、信任与合作,从而达到取长补短,各尽所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让广大员工在和-谐的团队氛围中充满工作激-情。

  4、坚持“以人为本”,凝聚员工思想。企业文化的最终体现,是通过员工层对管理者经营理念和决策措施的实践和贯彻,必须实现管理层与员工层的和-谐统一。为此,我行秉承“只有满意的员工,才有满意的客户”理念,从真情关爱员工,营造和-谐氛围入手,实施情感管理、和-谐管理。致力创建一支和-谐团队,让员工在快乐中工作,让团队在和-谐中成长,有效激发了员工的创造力和凝聚力,增强了员工对集体的归属感,进而升华为对工作的责任感。

  5、关注中年员工,重燃营销激-情。中年员工是工商银行改革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科学规划中年员工职业生涯,重新激发中年员工活力,不仅是提升团队凝聚力的主要途径,也是保证工商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人力资源支撑。为此,我行特别关注中年员工发展状况,解决好中年员工工作、生活上的困难,合理调整岗位,抓好岗前业务培训,增强中年员工岗位适应能力,以人为本,扎扎实实落实“中年员工振兴工程”,提升全行凝聚力、创造力和竞争力。

  我参加了《道德与法治》的培训活动。虽然只有一天的时间,但培训所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却是一笔永久的财富。聆听专家老师的讲解,让我对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从而让我懂得了怎么才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的去教,下面就谈谈几点我的学习体会。

  一、把握课程基本理念

  1、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2、珍视学生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学生的权利;3、道德存在于学生童的生活中,德育离不开学生的生活;4、让教与学植根于学生童的生活。二、理解《道德与法治》的性质在《道德与法治》低年段,我们需要摒弃那种认为法治教育就是讲法条、讲案例的观念,把传播法的理念、精神、价值贯穿于学生日常的生活当中。俞老师总结了该学科教学的三大性质: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1、生活性珍视学生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学生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本课程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学生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2、活动性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学生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2、开放性

  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学生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

  内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有弹性地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

  三、新教材四个方面的突破

  1、将涵养实践智慧作为“学习做人”的核心。

  品德课的中心任务是教孩子“学习做人”,但这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学习过程,而是在综合、整体、深入的意义上实现“对生活的洞察”,是一种实践智慧的获得过程。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意义与价值内涵,使知识成为人的实践智慧的生长因子。

  2、打破“自我中心”的倾向,走向“在—世界—历史中”的人。

  新教材借鉴生存论的思路和中国“天人合一”的观念,引导学生实现对自然与人的关系的理解。新教材注重文化共同体的节日、习俗,注重引导学生与“过去”对话,使学生成为文化传统的承载者,并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回望”去品出生活的文化与道德的意蕴。

  3、超越技术主义和狭隘的功利思维。

  新编教材特别强调,教学的重点不是学会书上范例中包含的(如果有)操作性的知识与技能,而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现对于自己的世界而言的整体上的好办法。

  4、挖掘生活事件的意义与价值内涵。

  做人的关键不是技术,而是智慧,而智慧来自于对生活意义的领会。新教材重在引导学生对生活事件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了解,对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关爱的领悟,从而感受生活当中的意义与价值,进而懂得感恩。

  让孩子生活在法制教育的蓝天下学校是育人的基地,校园是缩小了的社会,以法治校、以法治教、依法育人、育人尊法是当前教育和教育管理的规范之一,如何让我们的教育对象知法、懂法、守法,如何让孩子们生活在法制教育的蓝天下,让他们健康成长,迅速成材,也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特别是我们正处在法律日趋完善,人们的法制观念日渐增强的时势下,在学校中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地开展法制教育已是势在必行、切不可忽视的了。本学期以来,我校有计划地开展了一系列的法制教育,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

  1、建立班子:

  (1)搞好学校的法制教育跟搞好所有的教育一样,首先要有一个得法、得力的安全小组。这在我校心中已形成了共识,故经郑重考虑,由校长亲自主帅,德育教导具体操作及大、中队辅导员、校外辅导员等4多人组成了法制教育领导班子。

  (2)每周一次,定期召开例会,研究法制教育工作,使法制教育按计划、有步骤、有节有序地健康开展,并及时反馈上一周的工作,调控下一目的工作。

  (3)为了端正思想,更好地、更有效地组织、指导好学校的法制教育、法制教育的安全小组成员也经常组织先行学习、重复学习,以保证班子人员弄懂、吃透法律精神,能更好地把握法的尺度,提高学校法制教育的工作的能力和实效。

  2、形成一个氛围,在进行法制教育的时候,我们根据以往进行各种工作中得来的经验,感觉到要搞好法制教育,也首先要营造一个氛围。通过宣传,作一些必要的舆论工作。因此学校对法制教育作了广泛的宣传,这里不仅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宣传教育,也包括对教师的宣传,其中对教师的宣传尤为重要,只有让教师学好了、弄懂了,才能通过教师更好地向学生宣传,对学生进行教育。对教师进行宣传召开教师例会,宣传普法的历史意义。

  通过学习了《青少年保护条例》、《环境保护法》、《交通法规》、《教育法》、《教师法》等法规,使教师较深刻地掌握了与小学生相关的、或者关系较密切的法律,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效果的法制教育,更使广大教师认识到对学生的教育,除了要教给学生文化知识,学会一些劳动技能外,也必须掌握一些小学生应掌握的法律常识,让他们自小树立法制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好品德。这样提高了教师对学校法制教育的认识,促使教师产生进行法制教育为已任的共鸣,进而更有效地搞好法制教育。

  3、对学生进行宣传

  (1)对学生的宣传,我们一改以教师般成人宣传式的方法,先是通过红领巾广播、晨会、升旗仪式进行,并且运用了“三结合”的方式:师生结合、讲演结合、事例结合。因为光是宣传途径改变、形式不变的话,作为教育对象的小学生,还是较难理解、接受理性很强的条文,很难真正理解看来较枯燥的道理和规定的,因此我们宣传的方法有时是师生问答式,有时是用小品的方式来明理,有时是举例子、讲故事来明理。这样形式灵活、多样的宣传收到了较理想的效果。

  (2)利用少先队黑板报进行宣传,并根据宣传、学习的进程,收集学生中学习的体会及涌现出的好人好事,刊载在黑板报上,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学校的法制教育推向前进。

  (3)学校特别重视学科教学中结合,渗透法制教育。因为在小学的教材中,有许多地方蕴藏着法制教育的哲理和契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有机地,顺其自然地,恰如其分地进行法制教育,特别是思品课更是进行法制教育的最佳教材和最佳时机。

  4、校园环境宣传在进行法制教育中,我们也相当重视环境的渲染。我们在各班的黑板报上,以法制教育为主题,摘录一些法制方面的内容,登载一些学习法制和小结、经验,提出一些相关的供思考、辨析的事例,以促进法制教育结合法制教育,巩固法制教育的内容。

  

  

篇三:道德与法治课培训心得

  2021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2021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我参与了《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培训活动。虽然只有一天的时间,但培训所给予我的启发和阅历却是一笔永久的财宝。倾听专家老师的讲解,让我对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从而让我懂得了怎么才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的去教,下面就谈谈几点我的学习体会。一、把握课程基本理念1.引导学生喜爱生活、学会关怀、主动探究是课程的核心;2.珍视学生年生活的价值,敬重学生的权利;3.道德存在于学生童的生活中,德育离不开学生的生活;4.让教与学植根于学生童的生活。二、理解《道德与法治》的性质在《道德与法治》低年段,我们需要摒弃那种认为法治教育就是讲法条、讲案例的观念,把传播法的理念、精神、价值贯穿于学生日常的生活当中。俞老师总结了该学科教学的三大性质: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1.生活性珍视学生的生活为珍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学生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加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

  

  本课程遵循学生生活的规律,以学生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进展、在进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2.活动性超越单一的书本学问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学生直接参加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进展。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觉和提出问题,在亲身参加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2.开放性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学生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协作和联结中敏捷而弹性地延展。内容依据社会生活的进展改变和学生身心进展的需要,有弹性地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长,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三、新教材四个方面的突破1.将涵养实践智慧作为"学习做人'的核心。品德课的中心任务是教孩子"学习做人',但这不是一个单纯的学

  

  问学习过程,而是在综合、整体、深入的意义上实现"对生活的洞察',是一种实践智慧的获得过程。深入挖掘学问内在的意义与价值内涵,使学问成为人的实践智慧的生长因子。

  2.打破"自我中心'的倾向,走向"在-世界-历史中'的人。新教材借鉴生存论的思路和中国"天人合一'的观念,引导学生实现对自然与人的关系的理解。新教材注重文化共同体的节日、风俗教育,注重引导学生与"过去'对话,使学生成为文化传统的承载者,并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回望'去品出生活的文化与道德的意蕴。3.超越技术主义和狭隘的功利思维。新编教材特殊强调,教学的重点不是学会书上范例中包含的(假如有)操作性的学问与技能,而是引导学生思索如何依据自己的实际状况,发觉对于自己的世界而言的整体上的好方法。4.挖掘生活事件的意义与价值内涵。做人的关键不是技术,而是智慧,而智慧来自于对生活意义的领会。新教材重在引导学生对生活事件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了解,对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关爱的领悟,从而感受生活当中的意义与价值,进而懂得感恩。2021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我很荣幸的参与了"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培训'。在三天的时间里,主要听了教育专家老师的讲座,受益不浅,感受颇深.现就学习主要内容和学习感受做以下汇报。一、人教版课标教材特点回顾1、突出背景,强调本质,注重应用,使学生感到学习是自然的,

  

  水到渠成的,使教材具有"亲和力'2、改良教材呈现方式,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教学活动,表达

  学习方式的转变3、强调基础性,坚持"四基'不动摇,为学生终身进展打好基础4、重视思想方法,立足学生进展,提高教科书的"思想性'5、加强不同领域内容之间的联系,突出教科书的联系性6、表达政治学科的科学价值和文化内涵,反映政治学科在其它

  科学和文化进步中的作用7、主动探究政治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适当表达信息技术的

  应用8、表达层次性和选择性,将配套教材作为教材建设的有机组成

  部分总之,课标教材特点现代性---更新学问载体,转变思想方法,引

  入信息技术。课程性质改变主要表达有两个方面:1、以学生生活为基础;2、以学生思想品德进展为根本目的。对新课标的重要修改有:1、彰显生命教育主体;2、突出法制教育;3、强化公民意识教育;4、加强媒体素养教育;

  

  5、增加"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敬重不同文化;6、新增"要求学生增添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7、增加"增加知道人生而平等';8、补充"了解不同劳动和职业的特点及其独特价值'"工匠精神';9、增加"体会承当社会责任';10、重视代际间的双向互动和共同成长。二、教材修订的实际做法1、调整结构、增减内容,构建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心理的教科书体系合理的结构体系是教科书育人的载体,通过教科书的体系结构,学生可以看到政治思想是如何构成的,浩如烟海的政治学问是如何被选择和组织起来的。因此,教科书的体系结构构建,表达了教科书的育人价值。从各领域内容的前后顺序、内容之间的协调与协作,政治内容与相关学科内容的协作,学生的认知特点等角度,调整了不合理的内容顺序,构建更加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心理的教科书体系,以利于学生理解政治学问。2、加强学习方法的引导,使学生逐步领悟政治讨论的"基本套路',加深对政治核心内容的理解在教科书编写过程中,我们特殊留意挖掘政治核心学问蕴含的思维教育价值,加强学习方法的引导,以问题引导学习,使学生经受政治概念的概括过程、政治原理的抽象过程,从中体会政治的讨论方法,

  

篇四:道德与法治课培训心得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ModifiedbyJEEPonDecember26th,2020.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蘑菇峪小学王春红

  通过《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让我不断深思自己多年的教学。多年来一直按部就班的教学,很少去真正的思考教学真正的目的,思想品德学科的真正目的。《道德与法治》学科培训激发了我深入去思考。

  一,首先是思想上的转变。现实中,思想品德一直被认为是副科,学校、家长、学生,甚至连我们自己也这么认为。参加培训以后,我现在非常自责,我觉得我以前的想法是多么的错误啊,上好思品课也是很关键的事情。我们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对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教育。育人先育心,一味的抓高分,升学率,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快乐,失去了个性的发展,也更失去了我们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讲诚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俭的很多……所有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我想通过这次学习首先值得反思的就是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思品教师,我们得自己把思品当回事,我们必须把它上好。二,教材的变化这次新课标培训,我们的教材又有了新的变化,它更加人性化,贴近学生的实际,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它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充分挖掘学生资源以及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得到发展。三,课堂的变化教材增加了大量的学生日常所见所闻,要求学生感悟。以往的一言堂、填鸭式的教育太陈旧了,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善于学习、广泛汲取,合理利用教材现有教育资源与合理扩充。讲究的是师生的互动,生生的互动。我们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结合新课程的

  特点,加强学生活动设计与研究,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愉悦、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参与。

  四,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在这次培训中,我认真审视自己,未知领域无穷尽,我想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作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以上是我对这次培训的一些肤浅认识,总是心中有很多话,确实无文彩表达。这次培训应该说是非常及时的,相信此次的学习,能在自己今后的常规教学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总之,教师要不断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要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

  

  

篇五:道德与法治课培训心得

  道德与法治的心得体会三篇

  7月26日我有幸参加了由教育局在暑期组织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教师培训会。在此次培训中,我收获满满。

  此次培训会由教育局陈禾根主任主持。他首先播放了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朱之文重要讲话。朱之文强调统编义务教育三科教材在理念上,突出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在内容上,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家主权教育和法治教育等重要内容。

  接下来就是二小的优秀教师骆帅互动了她在教学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一些心得体会。新教材的撰写就是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蜕变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就是儿童,教材的内容就是儿童的生活。教材高度关注一年级学生的整体蜕变、生活;介绍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玩,并且存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索,践行恰当的自学观,存有见解的参予自学。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爱好,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彰显多元、对外开放、公平、宽容的价值观。新教材具有了为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构成生活内容和教学二者统一的故事情节逻辑,教材力图彰显人与自然与温暖的情怀,彰显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与温暖的关系。学生从课本中能学会守法、践行规则和公民意识、学会处事、主动思索、积极参与自学,使自己不懈努力从适应环境制度迈向自理、自律、自觉、独立自主。

  下午的课堂,由最近到南昌参加部编历史教材教研员培训的骆帅老师主讲。她为大家详细介绍一年级道德与法治各单元的内容,要求和教法,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加以阐述,鼓励老师们引导和组织学生,在各种有趣活动中去体验,从中获得收获,促进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网上有种观点:消息愈长,分量越重。她指出,年纪越大,教材越厚,课越难上。教师决不能等闲视之,率性而为。教育人既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及时汲取各方面的新科学知识,学会崭新本领,又必须维持教育定力,擅于辨别良莠,不盲目盲目跟风,更不推波助澜。

  最近,中国环保部宣布,今年底前拒绝塑料、纸张等四类二十多种固体垃圾入境。现在,国家推进部编中小学历史等教材,其宗旨也在于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抵制国内外反动、落后、腐朽的精神垃圾。通过陈老师、骆老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个个知识点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

  部编本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制》的撰写就是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蜕变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就是儿童,教材的内容就是儿童的生活。教材高度关注一年级学生的整体蜕变、生活;介绍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玩,并且存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索,践行恰当的自学观,存有见解的参予自学。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爱好,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彰显多元、对外开放、公平、宽容的价值观。新教材具有了为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构成生活内容和教学二者统一的故事情节逻辑,教材力图彰显人与自然与温暖的情怀,彰显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与温暖的关系。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在老师精彩的讲诉中令我对新教材存有了一个深入细致的介绍.。

  人的一生都在奋斗,为了前途,为了家庭,为了理想,为了信仰,奋斗的原动力多种多样,奋斗的途径和方式也是千差万别,但是所有的奋斗都不应离开一点,那就是符合道德标准。

  道德就是人类生活的群体属性,就是社会生活的秩序建议,索莱米了道德,人类群体将显得不无秩序而引起争执、内乱甚至战争。从古至今,道德都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组成部分,从“礼义廉耻”至“仁义礼智信”,从“忠孝节义”至“智仁勇”,道德被剥夺了相同的内容,然而就是这些自古演进去的相同内容共同组成了今天道德的内涵。

  从古至今,道德文明都是中华民族一直弘扬的精神,然而到了今天,随着社会结构的空前剧烈转型,道德领域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是非善恶美丑不分、拜金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见利忘义、损人利己、以权谋私、腐化堕落、道德冷漠、丧失良知,以上种种不良行为充斥着如今媒体的头版头条,而在没有被媒体曝光的生活中更是随处可见。如今的社会是道德滑坡的社会,中国在实现快速增长后,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后,面临的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缺失,而产生的不良后果

  正在逐渐不断扩大。创建健全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公民道德体系,同时实现人的现代化、培育现代化公民迫在眉睫。

  道德分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和家庭美德,人类在群体中扮演的各个角色都需要道德来维系秩序。职业道德是人类在职场中需遵循的秩序,它渗透到各行各业,影响着每一个职场中人。身为金融行业的一份子,职业道德缺失风险更是伴随着我们左右,其后果也是非同小可。因此,我们更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把好思想道德防线。

  一就是必须警钟长鸣,筑城訾防线。每个工作岗位都被剥夺了责任与权力,权力越大,责任越大,而每个人都会遭遇责任与权力的过剩。任何败坏、腐败犯罪行为都从思想的脊介已经开始的,都存有一个思想演进的过程。因此,把訾思想这一关就是最有效率的防治,强化思想教育也就是反腐倡廉的显然之策。二就是要从严自律,管好自己。当前不择手段的崇尚利润最大化已经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形形色色的价值观不断弥漫着人们的思想,越是在这种形势下,越必须维持冷静的头脑,越必须维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理想和信仰是人生前进的动力之源,要想实现理想,最根本的就是遵守道德标准,勤俭奋斗、创新进取、诚信守则、勇于承担,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奉献自己的光和热,让人间充满温暖,让世界充满爱。

  7月26日,在弋阳县教师进修学校我老朋友出席了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上午,我们观赏了朱之文部长的视频,使我们充分认识三科教材的重大意义。下午,我们倾听了弋阳二小骆帅老师对《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独到阐释,斩获颇多,使我对新教材存有了更深入细致的介绍,更明晰了今后教学中要恰当、全面阐释教材,结合实际情境,灵活运用教材,使农村的孩子们在品德方面同样不落人后。

  一、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得经验

  道德内是生活之中,就是生活的形成性要素。道德和做人的自学,不同于通常的书本自学,而必须就是在生活中向生活自学。向生活自学,包含生活的三个时间维度:过去的生活、当下的生活与未来的生活。本册教材中存有很多环节,恳请学生讲诉自己尚无的生活经验,呈现出或者互动他过去的生活情境。这样的设计不是只为了导课的须要,也不只是因为从尚无经验启程而更好认知。鼓励学生回忆起、整理尚无的生活经验,抽取存有道德价值的内容,学会将“回首”做为向生活自学的一种关键方法,并使其在无人知晓如何、无人知晓高下时,能够想一想自己过去的经验、同学的经验,从中找出当下的解决之道。这就是一种生活的咀嚼,而道德意义,就是在这种生活的咀嚼与难以忘怀中呈现出在学生的心中。例如:教材中存有很多现场的生活体验,就是鼓励学生向当下生活自学的设计。教材中除了一些设计,通常精心安排在学期结束前或某个课程的结尾,鼓励学生规划与设计未来,这就是一种未来生活的教育。

  向过去的生活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当下儿童的道德困惑或问题,是为了对美好的未来的憧憬。道德的意义,就是这样在儿童对生活的过去、当下与未来的反思、学习和向往中呈现与绽放出来的。

  二、著重鼓励学生在活动中领悟

  低年段儿童还没形成自觉的生活反思意识,在生活情境中对道德意义的即时性理解与领悟还有待形成。因此,教材通过“活动栏”“辨析栏”“讨论栏”等多样的活动栏目,设计了很多现场体验活动。目的是通过典型活动的设计,帮助他们逐步形成在活动中发现道理与道德意义的敏感性与能力。如:本册第1课中的装书包活动,第6课的《神秘的指挥》,第9课的《开个玩具交流会》,第10课《食物的诉说》,第16课的《新心愿》等活动环节的设计,都是引导儿童学会发现生活中的意义。

  又例如:灭火、急救等不能使儿童在现实生活情境中自学,但演示特定情境,通过军事演习的方式教会学生妥善解决相似问题,以免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突发性情况时代价不必要的代价。例如:第6课中的“火警军事演习”,第11课中“辨认出家中存有危险”的活动。

  三、注重引导学生在反思中进步

  “以人为镜,可以清利害。”榜样自学就是人类自学,特别就是意义赢得与领悟的关键方式。榜样的言行,能将人的理想存有状态抽象化,对处在具体内容形象思维阶段的儿童特别适用于。但是,在以往的榜样教育中,存有着榜样过分成人化,事迹过分极端化,瓦解儿童日常生活与理解能力。而新教材在思考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榜样教育依然将沦为高段学生的一个关键自学方式,一就是创造性重新加入“绘本故事”,通过图示的方式,挑选出的主要就是吻合日常生活中不好儿童的榜样;例如第1课《上学啦,真高兴》,第2课的《交朋友》,第15课的《团圆》等,鼓励学生在写作文本中自学犯罪行为的恰当示范点抒发自己所悟的道理。二就是特别强调同学之间互为榜样的一种自学意识,特别就是创建一种同学间共同蜕变、相互支持的观念,改变传统上只向学校老师自学的观念。例如教材第8课的《课堂作业深入细致搞》,就注重了同学间的示范点与优势互补自学。

  在榜样学习中,会出现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它也包括着一种反思与批判的引导。最典型的是教材中的辨析栏目,通常都会包含正反两方面的做法,我们可以回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结合本班学生日常生活的实际情况,展示给他们一些容易混淆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批判反思。逐步养成自觉的道德分辨意识。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必须深入细致、精细地与教材编写者展开对话,真正领悟编者的设计意图,努力做到恰当、全面阐释教材,并在此基础上回去思索如何进行自己的课堂教学。做为一名村完全小学的教师,我指出我更存有责任使孩子们凤凰于飞《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使孩子们在欢乐自学中,埋藏下较好品质和法治素养的种子,使这门课程真正努力做到“功在当代,利千秋。”

  

  

篇六:道德与法治课培训心得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5篇

  心理与生理的协调发展是身心健康的基础和保证那么你会写“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5篇”吗?以下是我整理的“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5篇”,仅供参考,期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5篇一

  1.提高个人教学素养,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教法

  第一、要积极钻研新教材、新教参,改进教学方法,以增加政治教学效果。作为新时代的政治老师,要不断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全面精确理解,敬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才能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在教学中,在“理”字上下功夫,注意科学性,坚持以理服人,增加学问的可信度;在“新”字上想方法,与时俱进,增加时代性,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剧烈求知欲;在“乐”字上动脑筋,创设开心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在“用”字上做文章,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培育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增加政治教学效果。

  第二、要注意研究学生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大众传播媒介的现代化和多样化,为中学生接受信息供应了广泛的渠道。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获得了各种各

  1

  样的信息,有些是和我们政治课的教育是全都的,这就进一步增加了政治课的实效性,但也会有不少信息与政治课的教育是相抵触的,处理不好就会减弱了政治课的实效性。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政治老师,要深入社会实际,加强调查研究,注意研究学生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在教学中把握“六全都”:是否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相全都?是否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相全都?是否与爱国主义教育相全都?是否与我国的政策相全都?是否与当今世界的大环境、大趋势相全都?是否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全都?只有保持六个“全都”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准时纠正学生的负面熟悉,也才能游刃有余地给学生正确、恰当地释疑解惑。

  2.实行课中课---上微课,师生共同成长七年级的《思想品德》更名为《道德与法治》,不只是名称的变化,整个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很大的变化。“内容上:规律性更强、可教性更强、可读性更强;形式上:版面更活、颜色更爽、比例更好。”教材中有许多活动设计,例如:运用你的经验、相关链接、阅读感悟、方法与技能、探究与共享和拓展空间等。这些活动设计可以通过实行微课形式呈现出来,以求能达到师生共赢的效果。3.勇于担当,努力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改革刚刚起步,我们还有许多艰辛的路要走,面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更新,我们的任务——依法治国的教育也任重而道远。我作为工作室的学员在今后的教育

  2

  教学工作中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制作《道德与法治》的相关课件,和大家共同共享自

  己的特别经验和本事。制作课件时关注细节、深度思索、精益求精,在课件资源上实现优势互补、互助互学、互惠互利,力求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第二、在群中,勇于提出和解决疑难问题。把自己平常遇到的困惑或疑难问题以及经验心得发布在群里,在对这些教学困惑进行的交流与碰撞中,我们相互启迪彼此的思维与想法,让我们都能在研究与交流中得到提升和发展。这样汇聚大家的力气,共同完成平常靠一个人或几个人不能完成的事,集全部人的智慧和能力为一体,让我们之间发生聚变效应,发挥1+1>2的良好效果。

  第三、积极反思,撰写论文。不断总结自己和他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心得,推己及人地准时将这些感悟提炼成教学论文,力争我们学校政治科组每学年都有教学论文在市级刊物上发表。同时也积极呼吁我们全市的政治老师踊跃向相关教育报刊投稿。同时向工作室建议选择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专题,引领全体成员、学员共同研究、探讨、实践、总结。为工作室将来的研究成果结集成册,著书立说做出贡献。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5篇二新版教材的“口语交际”栏目,不是新增的,但内容有些变化,增加了一些好玩的小游玩。比如“传话游玩”,第一个人轻轻说句话,传到最终一排,看看哪组传得又快又准。

  3

  游玩虽然简洁,但游玩过程中熬炼几个能力:一是倾听能力,要专注;二是语言能力,把话说清晰。通过传话游玩,让孩子们学会等待,熬炼专注力。现在都是快阅读,孩子们很难静下心来做一件事,传话游玩能让孩子们学会静下心来做事。

  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改名《道德与法治》市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介绍,今年我市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的教材全部换成了《道德与法治》教材。在新教材版本的采用上,陶元红说,依据教育部“过去采用什么版本现在仍采用什么版本”的原则与要求,今年我市小学一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仍有人民教育出版社、x人民出版社、北师大出版社三种。过去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成了“部编本”,所以,今年我市将有20余个区县采用“部编本”《道德与法治》教材,10余个区县采用x人民出版社《道德与法治》教材。新教材《道德与法治》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更进一步强调“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两大内容。陶元红称,今年新教材《道德与法治》仅局限于小学一年级,从明年起,小学全部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教材都将换成新教材《道德与法治》。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5篇三法制安全教育非常重要,开学初,我们依据上级指示精神把安全法制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时刻对学生进行安全法制教育,不能松懈,做好法制安全工作是确保财产及师生人身安全、

  4

  维护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进一步抓好这项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所以对孩子进行法制教育是预防犯罪的基础,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我班在学校统一支配下,依据本班实际,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利用晨会、班队会时间组织学生学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系列规章制度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各种常规要求,也使学生受到系统的法律学问教育,良好的心理素养培育和高尚的道德引导。

  

篇七:道德与法治课培训心得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ItwaslastrevisedonJanuary2,2021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唤马镇小学李开勇

  我于9月12日到元坝小学参加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的2017年统编教材小学《道德与法治》网络培训会。会议由元坝小学侯校长组织,参会人员有元坝片区各小学的一名教师。上午9:00点进行了开幕式,9:00—11:30听取了孙彩平专家的讲座,讲座内容为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教材整体思路及二年级上册教材解读。专家详细地解读了教材,教师教学用书及二年级上册各单元教材编写目的级,教学建议等。下午2:00听取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安子琴和北京教育学院附属实验小学李伟专家的讲座,讲座标题为《迎接挑战与课程一同成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前身是《小学品德与生活》《小学品德与社会》,根据国家、省、市各级文件精神,自2017年秋季一年级开始,统一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培训教师的培训讲座循循善诱、娓娓道来,从他们的身上,透出一种知识的力量,教育艺术的魅力。通过培训,使参与者对今后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有了全新的感悟。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特色一是突出了教材是儿童的,不是成人的,体现在教材贴近了儿童语言,以儿童为主体,走进儿童生活,解决儿童困惑。坚持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关注儿童的经验,激发学习兴趣,贴近儿童的学习特点和发展需求,改进教材的呈现方式,低年级教材还适当采用儿童绘本的形式,引导儿童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二是教材语言是生活的,不是学科的。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使用生活语言,不是书面语言;(二)关注生活问题,不是学科概念;(三)改善生活状态,不是建构知识体系(四)养成生活方式,不是完成书面试卷。三是教材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体现在教材内容开放的时间:回顾过去,立足当下,规划未来。开放的空间:课堂、学校、家庭、社区。向学生开放:结合学生真实生活体验。向教师开放:要求教师对教材再创造,遵循儿童道德自主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通过设计,给儿童留下自主思考的学习空间,较好地处理了道德认知必要合理的传授与道德能力自主建构之间的关系,促进儿童在自主学习中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治意识。

  四是教材和课程是融合的,不是割裂的。是多学科话题的融合,道德,法制、心理、安全、地理、历史、国情等的融合。多元素质的深度融合。是人与世界的融合,人与自然、家庭、社区、国家的一体化,是人的普遍性不断提升与达到完善的境界。是多元文化的融合,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城乡生活方式的融合,主流与特殊群体的融合,针对儿童探究精神不足的现实,在全面体现课程核心理念和目标的同时,突出了“乐于探究”的要求,创造性地设计了一些较有特色的活动,引导儿童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努力培养儿童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认识到整体把握《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整体把握新教材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课程知识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教学中必须依据教科书,善于运用教科书的内容,不宜盲目抛开教科书另行其道。要能够抓主线、突重点用好教材,学会根据标准,针对学情,调整教材,能更新资料,结合生活,注重运用补充教材。三、认识到应该如何掌握新教材中的重难点。《道德与法治》的编写是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教材关注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学生从课本中能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让自己努力从适应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

  四、新形式下,品德课教师要提高专业素养。党的十八大就提出“立德树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教育和法制教育”,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把法制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我们要学习和贯彻党和国家的要求,具有德育的敏感性。要

  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以及道德教育的发展规律。学习和知道一些法律常识,成为一名学法、知法的、懂法、守法的教师。

  这次新教材培训,虽然培训只有短短的一天,但通过专家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参训者把握了教材的编写意图、框架结构,更深刻地理解了教材包含的教育理念,帮助我们更好的做好《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工作,并以此作为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充分认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意义,改变教学方法,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道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篇八:道德与法治课培训心得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五篇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五篇【二】20xx年秋季开学,我省中小学校在起始年级开始使用小学语文(1年级)、

  小学道德与法治(1年级)、初中道德与法治(7年级)新编教材。为确保新编教材在我省顺利使用,省教研室先后在x、x举行了小学语文、小学道德与法治、初中道德与法治新编教材专题培训,全省300多位语文、品德学科教研员及骨干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培训中,由x市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柳琏老师、x市青蓝小学娄屹兰校长等多人组成的小学语文专家团队从教材解读、入学教育、识字写字、汉语拼音、口语交际、阅读教学、字词句运用、课外阅读指导等各个层面对“部编本”语文教材进行了深入解读。浙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执行主编王健敏教授对新教材的修订背景和教材设计进行了介绍,执行副主编林莉副教授对一年级教材的具体修订内容进行了解读。x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陈雅琴老师对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的整体思路及七年级上下册教材内容设计进行了详细解读;x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侯定伟老师就粤教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特色及培训工作思路与大家做了总结交流。

  与会代表还围绕新教材的培训与使用、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利用,以及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等问题进行了积极研讨。本次培训活动及时而有效,既有教材编者、出版社人员对教材的整体介绍,又有专家团队对教材的系列解读与教学建议,为新编教材在我省的全面顺利推开使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也为下阶段我省学科教研活动的有效跟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明确了方向。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五篇【三】

  

  我校依然把加强对少年儿童的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纳入德育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治理规划之中,广泛动员教师、学生家长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从源头上遏制了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增长势头。本学期,我校在预防学生违法犯罪工作中,结合六五普法工作,全面贯彻了法制教育的各类文件,法制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就我校本学期的法制教育工作作如下小结:

  一、强化领导、认识到位,制定宣传教育齐抓共管的机制,为做好学校法制教育提供重要保障。

  我校法制教育主要由少先队组织实施,动员组织学校教师、家长积极参与法制宣传教育,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并将学校法制宣传教育列入教师的考核目标,形成了统一规划部署、检查考核制度,明确各位教师的责任;从组织领导、健全制度、注重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等方面法制教育进行布置,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形成了较浓厚的氛围。聘请法制副校长,举办专题法制讲座,讲解相关的法律法规。经过多年的实践,我校建立健全了学校法制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了校长监督、司法行政部门指导、德育处组织班级具体实施、师生共同参与、全社会各方面配合的工作格局。实践证明,这种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符合客观实际,是开展学校法制教育,预防学生违法犯罪的重要保障。

  二、以充分利用好学校主阵地的资源,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以学校为主阵地,突出对学生从正面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使与学生学习和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得到广泛普及。充分利用课堂进行法制教育,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了《九年义务教育法》、《国旗法》、《国徽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通

  

  过讲解这些法律、法规,使学生了解了我国法制体系,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法制观念。能够自觉地用法律法规来约束自己,用法律法规来保护自己。同时,利用电视、黑板报、等阵地对在校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大量的法律、法规都是通过这些阵地向学生进行宣传的,通过组织学生观看法制电视节目,阅读法律书籍,使对学生的教育内容更充实、更具有说服力、更加形象生动。从而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提高他们守法的自觉性。

  我校在教育方法上注重传授法律知识与提高法律意识相结合;法制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普法教育与依法执教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形成了我校的法制教育特色。

  三、结合学生特点,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做到内容丰富,并坚持教育形式多样化,寓教于乐,注重实效。

  紧密结合学生特点,紧扣时代主题是我校法制教育取得良好教育的关键。掌握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是开展好法律教育的前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现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成熟早,自控能力较差,存在“世界唯我独尊”的不良心理。针对这些特点,我校法制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些活动,结合学生特点,根据讲解的法律条文结合学生身边典型案例进行讲解,深入浅出、浅显易懂,学生容易接受。

  举办普法“黑板报、手抄报”比赛活动。让学生自主动手,培养了学生创造能力,同时也受到法制教育,激发学生守法的自觉性。

  通过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使与学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得到基本普及。并组织学生积极撰写征文,激发了学生学法用法的积极性。比如通过升旗仪式,开展国旗法教育,提高学生爱护国旗的意识。再如,召开了主题为“思

  

  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主题班会,以案讲法,以事论理,提高学生法制教育意识。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五篇【四】

  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对中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必须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采取多种形式,分层实施才能提高教育效果,增强学生自我约束能力。

  20xx年10月17日,我有幸在加来中心学校参加部编教材网络培训会。通过学习,本人受益非浅,对依法执教、关爱学生、无私奉献等概念的。我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教师法》等重要理论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诠释。下面,我就谈一谈学习的感想:

  (一)区分层次,继续上好法制课。在全县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中开设法律常识课,列入课表。要做到有计划、有课时、有教师、有教材,并密切联系学生思想实际,使学法、用法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同时,要按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法律常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增强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篇九:道德与法治课培训心得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唤马镇小学李开勇

  我于9月12日到元坝小学参加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的2017年统编教材小学《道德与法治》网络培训会。会议由元坝小学侯校长组织,参会人员有元坝片区各小学的一名教师。上午9:00点进行了开幕式,9:00—11:30听取了孙彩平专家的讲座,讲座内容为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教材整体思路及二年级上册教材解读。专家详细地解读了教材,教师教学用书及二年级上册各单元教材编写目的级,教学建议等.下午2:00听取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安子琴和北京教育学院附属实验小学李伟专家的讲座,讲座标题为《迎接挑战与课程一同成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前身是《小学品德与生活》《小学品德与社会》,根据国家、省、市各级文件精神,自2017年秋季一年级开始,统一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培训教师的培训讲座循循善诱、娓娓道来,从他们的身上,透出一种知识的力量,教育艺术的魅力.通过培训,使参与者对今后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有了全新的感悟。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特色一是突出了教材是儿童的,不是成人的,体现在教材贴近了儿童语言,以儿童为主体,走进儿童生活,解决儿童困惑.坚持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关注儿童的经验,激发学习兴趣,贴近儿童的学习特点和发展需求,改进教材的呈现方式,低年级教材还适当采用儿童绘本的形式,引导儿童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二是教材语言是生活的,不是学科的。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使用生活语言,不是书面语言;(二)关注生活问题,不是学科概念;(三)改善生活状态,不是建构知识体系(四)养成生活方式,不是完成书面试卷。三是教材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体现在教材内容开放的时间:回顾过去,立足当下,规划未来.开放的空间:课堂、学校、家庭、社区.向学生开放:结合学生真实生活体验.向教师开放:要求教师对教材再创造,遵循儿童道德自主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通过设计,给儿童留下自主思考的学习空间,较好地处理了道德认知必要合理的传授与道德能力自主建构之间的关系,促进儿童在自主学习中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治意识。四是教材和课程是融合的,不是割裂的。是多学科话题的融合,道德,法制、心

  理、安全、地理、历史、国情等的融合。多元素质的深度融合。是人与世界的融合,人与自然、家庭、社区、国家的一体化,是人的普遍性不断提升与达到完善的境界。是多元文化的融合,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城乡生活方式的融合,主流与特殊群体的融合,针对儿童探究精神不足的现实,在全面体现课程核心理念和目标的同时,突出了“乐于探究”的要求,创造性地设计了一些较有特色的活动,引导儿童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努力培养儿童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认识到整体把握《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整体把握新教材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课程知识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教学中必须依据教科书,善于运用教科书的内容,不宜盲目抛开教科书另行其道。要能够抓主线、突重点用好教材,学会根据标准,针对学情,调整教材,能更新资料,结合生活,注重运用补充教材。三、认识到应该如何掌握新教材中的重难点.《道德与法治》的编写是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教材关注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学生从课本中能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让自己努力从适应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四、新形式下,品德课教师要提高专业素养。党的十八大就提出“立德树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教育和法制教育”,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把法制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我们要学习和贯彻党和国家的要求,具有德育的敏感性。要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以及道德教育的发展规律。学习和知道一些法律常识,成为一名学法、知法的、懂法、守法的教师.

  这次新教材培训,虽然培训只有短短的一天,但通过专家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参训者把握了教材的编写意图、框架结构,更深刻地理解了教材包含的教育理念,帮助我们更好的做好《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工作,并以此作为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充分认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意义,改变教学方法,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道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篇十:道德与法治课培训心得

  【一】

  5月31日,我有幸参加了“上杭县第三届城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学科教研联盟成果展示暨学科专题培训活动〞,活动时间只有短短的一个上午,但活动容量却不小,听了三位老师的优质课和专家的一个专题讲座,收获满满。

  不管是三位老师的优质课,还是专家的讲座,都给我一个很深的感触,那就是:社会是学生学习和开展的大课堂,是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根本特征,是培养“社会人〞的必经之路。

  道德与法治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社会生活中人们因处理复杂的相互关系而产生道德,随着社会的开展才有了法治,人们在参与社会生活中获得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走出学校和教室这一框框,应把儿童置身于社会大课堂之中,密切联系他们的现实生活,不但把他们看成学校里的一个小学生,还要把他们看成社会上的一个小公民,让我们的校园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连接起来,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去观察社会,感受社会,研究社会,体会社会生活的规那么,播下法治的种子,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

  〔一〕课堂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密切相连1.社会化的教学内容。教材篇幅是有限的,教材的内容也是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因此,教师必须学会灵活运用教材,通过师生共同收集与主题相关的信息资料,丰富课程资源,拓展学生的视野。曾

  兴俊老师教学的?不同肤色的居民?课前引导学生上网查找资料,了解世界上的主要人种,和不同人种特点;蓝晓霞老师上的?我是一张纸?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纸制品,了解它们的作用,邱羿昕老师上?小水滴的诉说?,收集了自来水的制作工序、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等视频,这些都是教材内容的有效补充,丰富了课程资源,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明理导行,三节课中,教师都有涉及相关社会规那么、法律标准的渗透,如“种族歧视问题〞和“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节约用纸,保护森林〞等相关法律法规,表达了课堂的“法治〞味,学生的学习时空都得到了拓展,不再是课堂的40分钟和教室的几十平方米,学生的学习内容也不局限与课本,更多地来自于社会生活。课堂为学生提供展示信息、才能的平台,老师在参与学生课堂讨论中加以点拨,并维持秩序,指引学生学习的正确方向,课堂气氛自由、开放。

  2.多样性的教学形式。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不是枯燥的说教,三位老师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有像音乐课一般的放声歌唱,有像美术课一样的剪纸、贴画,还有像语文课一样的美读诗文,又有像数学课一样的计算明理……在多种活动体验中感悟内化道德要求,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突出表达了课程的综合性与社会性。

  3.大面积的学生参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参与、自觉实践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作为综合性课程的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更应突出这一理念。三位老师的教学都很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都设计了同桌、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讨论,让学生都能参与到学

  习中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教育的主人,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会表达、学会合作、学会与人友好和谐相处,这就是校园小课堂的“社会化〞。

  〔二〕学科测试与社会生活密切相连本次培训活动,教研室钟晓菊老师给我们做了?立足儿童生活,科学设计纸笔测试?的专题讲座,从当前学科测试的命题角度,给我们做了一个引领,提出当前纸笔测试命题,应当立足儿童生活,拓展命题空间;关注社会热点,学习社会参与;创设问题情境,融入儿童生活等理念,可以说,当前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的命题,和课堂教学一样应从儿童实际生活出发,测试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不是理论性的、死记硬背的一些道理条文。教师的教影响着学生的学,测试的指挥棒影响着教师的教,不管是从学生的开展出发,还是从社会的需要出发,我们的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教学都必须做到“校园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让学生明理导行,学以致用,帮助学生成长为“社会人〞。【二】我有幸来到南京师范大学参加xx国培小学?道德与法治?骨干教师培训。期间,分别聆听了成尚荣、孙彩平、傅宏、高德胜、汪凤炎、炎旭蕾等专家教授的精彩讲座,他们从?到的教室的专业开展?、?教生活、育智慧?、?以儿童为中心的学校心里教育?、?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总体设计?、?做个德才一体的智慧型教师?、?深体育教师的形成?等多方面来阐述,教学语言幽默,问题剖析深入。通过本次的培训学习

  使我对国编教材?道德与法治?的编写指导思想、教育主题、整体理念、教学方式等有了更深的了解,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受益匪浅。以下是本人这次?道德与法治?培训学习的几点体:

  一、指导思想明确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编写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吸收十年德育课程改革成果,满足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成长需要,促进小学生根本文明素养,以反映人类文化成果为核心。编写目的在于同世界性学校德育变革相接轨,以顺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新教材内容的设计重点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写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二、教育主题鲜明。小学低年段?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主题是适应新生活、养成好习惯、奠基公共意识、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追求创新生活。首先,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一年级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将会引起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新教材的改编是为了培养儿童做好心理准备、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生活。其次,儿童在适应了校园新生活的根底上,针对这一时期的学生开展中存在的突出现实问题——好习惯缺失,引导学生养成生活习惯,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再次,学生公共意识培养,是学校德育应该破解的重要课题。作为文明社会的每个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维护公共平安,恪守公共道德。最后,创新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新活

  动,是人们的一种生活追求,它应当回归生活,走进生活,成为生活的常态。新教材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带着学生从课堂走向创新,追求创新生活。

  

篇十一:道德与法治课培训心得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马凡淑

  开学前夕,我参加了教育局组织的新课标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但是我获益匪浅。课堂上每一位学员听得都很认真,授课老师的讲解更是声情并茂,细雨如丝,我兴奋激动的听着,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我从两个方面阐述我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一,首先是思想上的转变。我所任科目是七年级数学。说实在的,没有教过这门课程,以前,学校虽然让我教思品,我很想认真的去对待它,在我的思想中一直把它当副科。听了杨老师的讲课以后,我现在非常自责,我觉得我爱钱的想法是多么的错误啊,上好思品课是多么多么关键的事情啊!我们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对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教育啊!育人先育心,一味的抓高分,升学率,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快乐,失去了个性的发展,也更失去了我们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讲诚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俭的很多……所有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我想通过这次学习首先值得反思的就是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思品教师,我们肩上的胆子太沉重了,正向课上老师所说的我们得自己把思品当回事,我们必须把它上好。

  其次是理念的转变。二,教材的变化这次新课标培训,我们的教材又有了新的变化,它更加

  人性化,贴近学生的实际,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它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充分挖掘学生资源以及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得到发展。

  三,课堂的变化以往的一言堂、填鸭式的教育太陈旧了,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善于学习、广泛汲取,合理利用教材现有教育资源与合理扩充。讲究的是师生的互动,生生的互动。我们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结合新课程的特点,加强学生活动设计与研究,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愉悦、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参与。

  四,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在这次培训中,老师的讲解让我折服,我与他们的差距真是太大了,我想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作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

  以上是我对这次培训的一些肤浅认识,总是心中有很多话,确实无文彩表达。这次培训应该说是非常及时的,相信此次的学习,能在自己今后的常规教学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总之,教师要不断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

  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要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才能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

  

  

篇十二:道德与法治课培训心得

 参加部编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的心得体会

  ——熊世涛

  2017年7月14日至15日,我很荣幸的参加了纳雍县教育局对部编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培训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深有感触。

  一、在培训会开幕式上,贺教师对培训的纪律作了严格的要求,作为教师,我们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更要为学生做好表率,在课堂纪律上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要遵守课堂纪律,要确保会议室的卫生,不能做有损教师形象的事,做到真正的为人师表,为道德的进步教育局的教师们真是用心良苦。

  二、观看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解析关于《道德与法治》教材教育视频受到很大的启发,他的讲座详细认真的向我们阐释了《道德与法治》对于少年儿童成长学习的重要意义,让我们对于今年新使用的教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首先朱部长指出,今年一年级的《品德与生活》的教材全部换成《道德与法治》,这是我们国家在现代教育史上一个巨大的突破。目前我们国家倡导依法治国,法律的意识应该从小就扎根在我们祖国的花朵少年儿童的心中,同时教材所涉与的法律知识,都是适合青少年儿童成长发育的根本知识,也是法律最根本的容,在教材编写和试用的过程中,朱部长说,很多专家和一线的教师对于教材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恰当的修改,这些都为新教材成功实行起到了保证作用。

  其次,朱部长细致地为我们分析国际国教材对历史极大的影响力,它以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存在和开展,朱部长痛批小日本意欲以教科书抹杀侵华历史,想蒙蔽他们的子子,他们的祖先对中国与其他国家犯下的深重的不可饶恕的罪行,由此表达出教科书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影响力作用可见一斑;以一种意识形态存在于社会是根深蒂固的。

  朱部长教给我们深刻的分析了一年级小朋友的各类情况的方式方法,让我们更了解一年级的小朋友,小朋友们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就像是一白纸一般,需要恰当的色彩对他进展填涂;《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根底,以培

  1/3

  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所以教材力求表达思想性原那么、科学性原那么、现实性原那么、综合性原那么和活动性原那么。

  三、郭教师对现行教育模式作详实的分析,教师们都专注于学生的成绩,升学率,而不重视学生道德的修养。忽略了文化的传承是一个国家的根本;郭教师引用日本扭曲历史现实,水扁利用教科书控制新生代;战中分子利用非法的教材知识做宣传,利用教科书占领同胞意识形态的情况对教科书的历史作用做了反面的论证,并强调以后的部编本全国统一,三年之必须完成普与问题。

  郭教师详细的向我们讲解了教材所包含的几大单元详细的容与其教育方式的讲解。1、新统编教材的容特点与作用:

  “我是小学生啦〞,讲解小朋友们开开心心上学去,通过比照王晓和小妹上学的不同表现,形象的展示了一年级学生上学的不同心理,给学生更直观的展示。“爱新书,爱书包〞。图文表述了珍惜学习用品,爱护学习工具的道理。“拉拉手,交朋友。〞本课通过游戏的方式阐述了朋友的价值意义;“我认识您了。〞介绍了小学生应该认识的身边的人物。“上学路上。〞描述了在上学途中可能会碰到的安全问题,直接用图文的形式向同学们展示出来。“校园生活真快乐〞,“家中的安全与健康〞,这一单元的四课时主要有“玩的真开心〞“吃饭有讲究〞“别伤着自己〞“早睡早起〞目的在于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自己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要学会自理,还应该承当力所能与的家务活;让学生认识到在学校在家一个样,诚实、有礼貌,能为家庭带来欢乐。同时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养成坚持做力所能与的家务活的行为习惯。

  2、通过学习做不会做的事情,培养学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品质。让学生体会到父母长辈对自己的关爱,体会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亲敬长,向长辈表达自己的爱、自己的心意,从而学会感他人、关爱他人。“天气虽冷有温暖〞包含的四个课时有“美丽的冬天〞,让孩子们体验冬季生活的快乐,增强体质,锻炼意志。“健康过冬天。〞教会学生主动观察、发现冬季的特征,养成探究的习惯,获得有关知识。

  2/3

  3、新统编《道德与法治》的所涉领域与要求:按不同的侧重点进展,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尽量与季度一致等科学的安排等。朱教师对统编教材整体解读尤为到位,对于统编教材有新的要求:〔1〕教学要回归儿童生活,实施有效德育;

  要提倡鲁吉先生的生活论德育思想,要求出发点上的回归,归宿点上的回归,也就是说要使学生通过教材教学所学得的一切能回到他自己的生活中,用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变他们生活方式,提升对生活的认识态度,价值观等问题。

  〔2〕学生要以生活为载体。包括自己的生活,他人的生活,群体的生活等容,书是教师要教的容,教学重点知识与教学目标在课程中,教师的任务与关键,是把课文讲精、讲透生活,让课文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3〕教师的教学风格要平实、幽默、智慧。

  这次新教材的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但是我们必须要掌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框架结构和教材所包括的教育理念。新教材的改编不只是单一的知识变化,还要求我们要拥有高超的教学手段和过硬的专业素质。

  本次部编教册上的知识呈现方式已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种模式,同时也必须注重学习、转变教学观念,结合教学实践,运用新的教育理念,使理论和实际严密结合,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教法,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教育的主线,将道德、行为规、法制教育、集体主义精神等容全面的融合。不断的丰富和开展他们的生活经验、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他们成为中华民族合格的公民奠基。

  同时,我要认真的攻读和研究我的专业知识,发奋工作、积极进取,努力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一定要为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而奋斗着。

  3/3

  

  

篇十三:道德与法治课培训心得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4篇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4篇道德是社会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那么和标准。以

  下是的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欢送大家参考!小学生正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思想品德

  课教师,就要利用好课堂教学阵地,按照新课程标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心理健康的“四有”新人。新课程标准确定了思想品德课要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摒弃旧的教学观念,让思想品德课程由过去的枯燥乏味的说教式教学变为受学生喜欢的新颖有趣的新课程。

  对此,本人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就新课程下如何开展思想品德课教学,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第一,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备好每一节课,是开展思想品德教学的前提条件。作为一名教师,备课是最根本的一项工作,备课不但要熟悉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备好教材,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动态,更重要的是要钻研新课程标准,设计好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师生情感交融,实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目标,从而更好地完成思想品德课重教学的任务,使思想品德课成为最受学生欢送的课程。

  第二,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统一的整体,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局部。从人格意义上说,师生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必须从主体转为主导,学生从被动转为

  主动,恢复到主体地位上来,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间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学习的主人。教师通过创设情境,选取典型材料,设计学生活动,以及有针对性的问题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形式单一,时间长了,学生也会厌倦,兴趣大减。因此在课堂上可采用自主式、讨论式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合作探索的欲望,主动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和成就感,使课堂气氛活泼,兴趣盎然,乐在其中。第四,要重视和应用及时有效的课堂评价。初中学生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也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扬,因此在课堂评价时不能简单地说对或错。对此,教师在课堂评价时要采用灵活多样丰富生动的评价语言,抓住学生的不同特点,给学生一个具体的、恰当的,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引导性、鼓励性的评价,使学生感到学有所获。

  总之,只要教师遵从新课程观念,认真钻研教材,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学生实际的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就一定能够上好思想品德课。此次培训受益匪浅,这对我以后的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我也会不断地努力学习,做好自己的工作。

  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对中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必须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采取多种形式,分层实施才能提高教育效果,增强学生自我约束能力。

  20xx年10月17日,我有幸在加来中心学校参加部编教材网络培训会。通过学习,本人受益非浅,对依法执教、关爱学生、无私奉献等概念的。我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教师法》等重要理论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诠释。下面,我就谈一谈学习的感想:

  (一)区分层次,继续上好法制课。在全县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中开设法律常识课,列入课表。要做到有方案、有课时、有教师、有教材,并密切联系学生思想实际,使学法、用法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同时,要按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有方案、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根本的法律常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增强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二)形式多样,提高法制教育效果。一是举办主题班队会、开展社会调查、知识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是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的重要形式。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形式,通过宣讲法律故事,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育效果。二是开展社区教育活动。要依靠村委会协助学校和家长做好所在区域学生假期的学习生活及教育活动,共同做好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特别是做好对“行为偏常”学生的帮教工作,努力切断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源头,确保学生不出问题。

  (三)突出重点,提高法制教育针对性。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除进行必要的法律知识教育,培养学生法制观念外,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对少数有不良行为以及有不良行为倾向的“问题学生”实施重点帮扶,预防和减少犯罪。一是要求各中学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发动教师对全体学生家庭情况进行调查,对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的学生的校内外表现

  重点掌握,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及时与家长联系,互通信息,同时,学校领导、老师结对帮扶,防患于未然。二是做好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重要一环。

  在学习了有关法律知识后,让我更明确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该履行的义务和遵守的行为标准。在没有法律约束的时候,教师的教育教学是凭职业道德、凭良心。学校是培养教育下一代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阵地,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是教育工的神圣职责。对学生坚持正面教育,是所有教育工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那么。教师要面向学生,对全体学生负责,不要偏爱,歧视另。对于优缺点、错误的学生,要深入了解情况,具体分析原因、满腔热情地做好他们的思想转化工作。要善于发现、培养和调动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尊重他们的自尊心,鼓励他们的上进心,帮助他们满怀信心的成长。对于极个别屡教不改、错误性质严重、需要给予纪律处分的学生,也要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以理服人,不能采用简单粗暴和压服的方法,更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为此教师法规定了教师体罚学生应承当的法律责任。

  

篇十四:道德与法治课培训心得

 学习培训《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共7篇)

  第1篇: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学习心得体会《道德与法治》课程培训学习心得体会今年10月20日至21日,我有幸参加了顺庆区教研室,南充市进修校组织的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聆听专家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解读以及教材的解析,让我受益匪浅。以前初中政治教材叫品德与生活,现在改为道德与法治,这一发动,响应和贯彻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驯化了中学法制教育,将依法治国理念根植于中学生的教育之中,有力地促进依法治国这一治国方针。一、道德与法治新课程,作了以下一些改变:1.课程性质发生变化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实践学生生活为基本,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2.彰显生命教育主题,突出法治教育,强化公民意识教育,加强媒体素养教育。3、强调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突出全球意识。4、增加了学生权利方面的内容,增加了体会承担责任的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5、突出情感体验,强调优化教学过程,担保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推动学习方式的改变。二、新教材于2021年3月18日正式启动编写工作,由教育部直接领导,得到学科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的大力配合。教材编写原则及总体设计(一)编写原则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2、努力体现课程的综合性质3、力图实现课程功能4、遵循育人规律

  5、努力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二)总体设计以中学生生活经验为论据,在与他人、集体、社会、国家关系中的自我发展为线索,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核心,整合道德、心理、法律及国情方面的知识领域。三、课堂教学方面的一些认识:(一)三个层次的教学1住址学习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按教材编排的活动步骤进行教学。2、依据学生实际情况或学校丢弃活动需要,组织教材进行教学。3以课文为基础资源,创造性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使教学更加出彩。(二)、做好课前准备1.钻研教材,理解教材2、认真备课,备学生、备老师。备课堂,抓住每个环节。3、准备教学工具,学生活动用具,教师教学用具。4、创设情境,制作课件。5、写教案,课后写反思四、教学方法的探讨:讨论法、体验法、讲解法、实践法本教材大量使用了探究与分享,教学时就多引导学生讨论,以开放的姿态展示学生的思想,让学生之间思想发生碰撞,从而得到教育。使用课件,设置情境,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成长遭到的各种问题,从而想法去解决它在课程教学中,以讲解来梳理课堂结构,在学生讨论和体验后作出总结性讲解,让学生受到正确的指引课后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健康、茁壮地成长,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同仁小学王洪亮2021年10月21日星期五

  第2篇: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以下是作者整理的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考!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1

  小学生正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就要利用好课堂教学阵地,按照新课程标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心理健康的“四有”新人。新课程标准确定了思想品德课要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摒弃旧的教学观念,让思想品德课程由过去的枯燥乏味的说教式教学变为受学生喜欢的新颖有趣的新课程。

  对此,本人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就新课程下如何开展思想品德课教学,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第一,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备好每一节课,是开展思想品德教学的前提条件。作为一名教师,备课是最基本的一项工作,备课不但要熟悉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备好教材,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动态,更重要的是要钻研新课程标准,设计好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师生情感交融,实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目标,从而更好地完成思想品德课重教学的任务,使思想品德课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第二,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统一的整体,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从人格意义上说,师生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必须从主体转为主导,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恢复到主体地位上来,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间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学习的主人。教师通过创设情境,选取典型材料,设计学生活动,以及有针对性的问题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形式单一,时间长了,学生也会厌倦,兴趣大减。因此在课堂上可采用自主式、讨论式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合作探索的欲望,主动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和成就感,使课堂气氛活跃,兴趣盎然,乐在其中。第四,要重视和应用及时有效的课堂评价。初中学生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也渴

  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扬,因此在课堂评价时不能简单地说对或错。对此,教师在课堂评价时要采用灵活多样丰富生动的评价语言,抓住学生的不同特点,给学生一个具体的、恰当的,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引导性、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感到学有所获。

  总之,只要教师遵从新课程观念,认真钻研教材,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学生实际的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就一定能够上好思想品德课。此次培训受益匪浅,这对我以后的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我也会不断地努力学习,做好自己的工作。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2

  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对中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必须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采取多种形式,分层实施才能提高教育效果,增强学生自我约束能力。

  20xx年10月17日,我有幸在加来中心学校参加部编教材网络培训会。通过学习,本人受益非浅,对依法执教、关爱学生、无私奉献等概念的。我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教师法》等重要理论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诠释。下面,我就谈一谈学习的感想:

  (一)区分层次,继续上好法制课。在全县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中开设法律常识课,列入课表。要做到有计划、有课时、有教师、有教材,并密切联系学生思想实际,使学法、用法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同时,要按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法律常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增强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二)形式多样,提高法制教育效果。一是举办主题班队会、开展社会调查、知识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是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的重要形式。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形式,通过宣讲法律故事,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育效果。二是开展社区教育活动。要依靠村委会协助学校和家长做好所在区域学生假期的学习生活及教育活动,共同做好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特别是做好对“行为偏常”学生的帮教工作,努力切断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源头,确保学生不出问题。

  (三)突出重点,提高法制教育针对性。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除进

  行必要的法律知识教育,培养学生法制观念外,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对少数有不良行为以及有不良行为倾向的“问题学生”实施重点帮扶,预防和减少犯罪。一是要求各中学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发动教师对全体学生家庭情况进行调查,对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的学生的校内外表现重点掌握,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及时与家长联系,互通信息,同时,学校领导、老师结对帮扶,防患于未然。二是做好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重要一环。

  在学习了有关法律知识后,让我更明确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该履行的义务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没有法律约束的时候,教师的教育教学是凭职业道德、凭良心。学校是培养教育下一代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阵地,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对学生坚持正面教育,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教师要面向学生,对全体学生负责,不要偏爱一部分人,歧视另一部分人。对于优缺点、错误的学生,要深入了解情况,具体分析原因、满腔热情地做好他们的思想转化工作。要善于发现、培养和调动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尊重他们的自尊心,鼓励他们的上进心,帮助他们满怀信心的成长。对于极个别屡教不改、错误性质严重、需要给予纪律处分的学生,也要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以理服人,不能采用简单粗暴和压服的办法,更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为此教师法规定了教师体罚学生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在学法过程中,我更进一步认识到,在教学生活中,教师要平等对待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特别作为一个班主任更应该对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多接触,多了解,和学生们主动沟通,谈谈学生在生活中的困难或疑惑不解的问题。对学生能够善于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知道是非对错。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参与了过程,能比较好的完成学生德育工作的教育。

  对于教师本身,一要注重自己的师德学习,二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在《教师法》中,这两点是教师的为师之本。平日里要主动多参加培训和业务学习,多向优秀教师和老教师请教他们的经验和优秀的教学方法,多听一下优秀教师的课,增强自己的业务能力。

  作为教师,知法是重要的权利义务,学法是重要的必修课程,守法是重要的

  师德内容,用法是重要的基本功架,护法是重要的基本职责。让我们与法同行,做一名让人民满意的合格的人民教师。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3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下面是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快来围观吧。

  培训中,我在方老师的讲解下对新教材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可以说新教材对我们教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通过这次培训我所获得的感想与体会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知道了新教材的编列目的、内容的设计培训中,方老师主要从三个维度来阐述新教材编列的目的,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教科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列目的在于同世界性学校德育变革相接轨,以顺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新教材内容的设计重点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列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同时,在解决日常问题的活动过程中适时地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加以讲解,这样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编符合国家对课程标准制定要求,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对有关基本知识编排和叙述,正确、合理、也符合科学性。教材中的知识点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来说较新颖、实用。通过学习,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新教材的内容是由哪些单元组成,各单元又有哪些知识点的组成,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方老师所提供的知识框架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二、认识到整体把握《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整体把握新教材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课程知识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政治新教材、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教材的结构,对于一个新入门的政治教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三、认识到应该如何掌握新教材中的重难点通过方老师、安老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

  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个个知识点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

  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在方丽敏、安子琴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政治课堂的宝贵经验。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4

  感觉很久都没有遇到过这样质量高的培训了。这次学习,让我收获匪浅。总觉得意犹未尽,还想继续学习,让更多精彩的知识和思想进入自己的大脑中,指导自己的教学。

  现将自己的一些心得整理如下:一、教师要树立人格威信《道德与法治》要教得好,首先得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让自己的道德和人格魅力从行动上去影响学生。1、老师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建立起专业威信。要懂得教什么、懂得怎么教,懂得如何高效地教。这样才能让人有信服力,让孩子尊重,让孩子信服。2、做一个善于发现、表扬学生优点的老师。在皮格马利翁的故事中,我们知道了在本质上,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所以,当我们面对孩子的时候,对孩子的评价,应该自己斟酌。这样说了,就能让他改掉以前的坏毛病吗?我有没有其他的更好的方法来纠正他?3、让自己更有耐心。对于孩子的坏毛病,要充分认识到坏毛病的顽固恢复现象,要反复抓,抓反复。察觉到不对就应该纠正,而不是抱着一劳永逸的天真想法。4、采用“说服”的方式对待孩子,应该用“名片效应”拉近孩子们的距离。“你们怎么搞的”只会把自己推向孩子的反面,让孩子心理距离更远。然后用“门槛效应”“得寸进尺”,让孩子一步一步完成小目标,强化后达到需求。用

  “南风效应”润物无声,避免劈头盖脸的惩罚,让孩子保留自尊心。最后避免超限效应,“点到为止”,避免长篇大论惹人厌烦,讲清规则即可。

  5、如果真的要惩罚孩子,应该选择在一个相同的情境中进行。吃饭时候骂孩子上学做的不好的事只会让人觉得反感,应该在有空档时,或者在他欺负人的时候进行教育。

  6、惩罚时还需要注意方式,要尽量让孩子喜欢的目标不要达成。在喜欢讲话时,老师、父母的责骂,只会让他骂的更凶,助长了行为的强度。在喜欢游泳时,朝着河里追只会让他达成“去河里游泳”的愿望,应该从河边往岸上赶。

  人格威信是从教学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的,应该从小事做起。二、在教学中,要把握一些关键问题《道德与法治》不是简单的一堂课,它是知识的总和,教导学生如何生活,但又在此之上拔高,更进一步的培养孩子的人格素养,形成真正的道德。因此,需要重视的问题如下:1、我们不能把课程上成语文课、科学课、美术课、手工课、习惯课。我们在教课的时候,应该为孩子的三观奠定基础,使用的方法、材料、解读必须落在“德”上。2、教学设计的“主题性”。低段每册都有一个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每个学期都有一个学期教学目标。在此我们可以知道我们这门课的定位是什么。根据这个教学目标,我们可以知道:课程标准;孩子道德发展的转光,生活的现实情况,需要解决什么。从孩子的成长中,需要完成什么任务。3、学习方式的探究性。一年级学习的主要方式是感受体验型。二年级到的学习的方式由体验型变为了探究型。如在二年级的辨析式环节中,不是列出情况判断对错,而是应该考虑各种情况进行判断。4、辨析问题的开放性。我们在判断问题时,往往应该思考问题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而不是单纯地判断对错。5、范例的示范性。在课文中的例子,如果要进行替换,需要想想是不是问题被替换掉了,或者教学的思路被替换掉了。6、教学设计的选择性。

  7、教学过程中的“实在性”。在课堂上,最重要的不是让孩子讲正确的话,而是讲真是真诚的话。

  三:对自己教学课程的反思。我再上《我是一张纸》时,教学目标是:为什么要节约用纸。推论步骤为:纸用途广,纸来之不易,纸历史悠久,从而推断出,应该节约用纸。但实际上,有用才是资源,这是功利性的逻辑。如果对我们有用作为该不该珍惜的评判标准,那么即使是美,也是为了我们生活的装饰品。那些纯粹为了好玩、纯粹的奇妙,就会消失掉。思维是有习惯性的,如果用经济学原理去解释纸的来之不易才能珍惜,那么久不是纯粹的德行。文化把历史换成了数学概念,对人文方面的感知就少了。德育,不是知识的堆砌、技术的难易、功利性的判断。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从“节约用纸”到“我是一张纸”的概念性转换。正确的做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共在”的世界观——我与世界息息相关。纸对我们是“陪伴”,是“朋友”,而不是“工具”和“资源”。纸有着丰富的样子,与我们时刻相伴。我们用什么样的态度、情绪去与纸思考、互动,他们也会变成相应的样子。例:纸经过加工后,变成了一朵花。他是我们息息相关的心情之花。艺术能让纸变成“艺术的纸”,快乐能让纸变成“快乐的纸”。纸是生命的转化,是智慧的结晶。从树到树叶,再到纸,大树的生命力转化到了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少用一张纸,就是挽救了一分树的生命。同时,纸也是先人的智慧结晶。纸是中国人的骄傲,他是我们对世界的贡献。在我们手里的纸,穿越过悠悠岁月,从发明第一张纸的祖先手里,传到了我们的手里。“悠久的历史”中,流淌的是智慧、是文化。总而言之,我们这门《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以孩子的德育为主的课程。在教学中,应该对如何培养孩子的德育做出贡献,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在我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修行自己的品德,让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的影响身边的孩子,同时,在备课中也尽量以纯粹的道德进行考虑,而不是用功利性等错误的思想指引孩子。

  第3篇: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新教材《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教材的更新对我们教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一年级下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的内容,分别是“今天吃什么”“我的手儿巧”“我有许多好朋友”“快乐的小问号”“亲亲大自然”,五个教研组对五单元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通过这次培训我所获得的感想与体会可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新教材内容的重点。新教材内容的设计重点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列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同时,在解决日常问题的活动过程中适时地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加以讲解,这样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比如《我有两件宝》这一主题由“总起页”、“神奇的手”、“人体司令部-------脑”三部分组成。三部分内容分别从儿童的生活出发,从不同角度选取与儿童生活关系密切的内容,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充分感受双手和大脑对人学习、生活和发展的重要意义。二、认识到整体把握《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整体把握新教材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课程知识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教材的结构,对于一个新入门的道德与法治教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三、认识到应该如何掌握新教材中的重难点通过5个教研组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个个知识点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后在我的教学中我也会按照“教材是什么、课标点、品德点、深化点、与

  生活的结合点”这几步来备课、上课,力争每一节课都上得精彩有意义。

  第4篇: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蔡甸区侏儒山中学黄高峰2021年7月12日至14日,我很荣幸的参加了“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培训”。在三天的时间里,主要听了武汉市教育专家老师的讲座,受益不浅,感受颇深.现就学习主要内容和学习感受做以下汇报。一、人教版课标教材特点回顾1、突出背景,强调本质,注重应用,使学生感到学习是自然的,水到渠成的,使教材具有“亲和力”2、改进教材呈现方式,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教学活动,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3、强调基础性,坚持“四基”不动摇,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4、重视思想方法,立足学生发展,提高教科书的“思想性”5、加强不同领域内容之间的联系,突出教科书的联系性6、体现政治学科的科学价值和文化内涵,反映政治学科在其它科学和文化进步中的作用7、积极探索政治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适当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8、体现层次性和选择性,将配套教材作为教材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总之,课标教材特点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改变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课程性质变化主要体现有两个方面:1、以学生生活为基础;2、以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对新课标的重要修改有:1、彰显生命教育主体;2、突出法制教育;3、强化公民意识教育;4、加强媒体素质教育;5、增加“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尊重不同文化;

  6、新增“要求学生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14、发挥章引言的“先行组织者”和章小结的“概括提升”作用,体现知识的整体性引言是全章起始的序曲,是全章内容的引导性材料。好的引言,对于激发学习兴趣、加强基本思想教学、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等都有重要作用。为更好地发挥章引言的作用,修订版教科书着重从本章内容的引入、本章内容的概述、本章方法的引导等角度组织相关内容。在具体处理中,不追求“实际问题——政治问题”的单一模式,而是结合具体内容以自然的方式引入。5、加强探究、重视“综合与实践”,积累政治活动经验、培养创新意识修订版教科书非常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内容的呈现上努力体现政治思维规律,倡导探究式学习,给学生一条观察事物(情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线索。教科书从知识内容的发展脉络、核心概念、思想方法、学习过程等方面考虑,在一些关节点上设置“思考”“探究”“归纳”等栏目,使他们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猜想、推理、反思等理性思维活动,促使学生领悟政治的本质,提高政治思维能力,积累政治活动经验,培养创新意识。总之,教师要不断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要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才能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第5篇: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网络研修学习,苦并乐着网络研修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由衷感谢国培为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这次研修,使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受益匪浅。现就学习主要内容和学习感受谈谈一点看法:一、强化了中国特色。渗透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势。

  二、突出了时代特征。强调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现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成果,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体现了国际视野。在课程理念、知识观、学习观、课程评价、课程文化等方面既立足中国国情,有顺应国际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从课程性质方面强调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从这次网络培训,我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有了更深的了解,认识到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标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作为教师要理解新课程的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新课程的精髓。例如:新的课程标准与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比较,其体例、结构、表述与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新的思想品德课程设计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

  1为纵坐标,作为内容整合的逻辑。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以往课标“知识——能力——情感”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在使用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应关注如何利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项技能是否形成,并且运用起来是否得心应手?在新课程目标下,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所以我们就得通过报刊,杂志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知识。总而言之,教师一定要通过学习后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从教材呈现方式及其意图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本质上是对生活实践知识、实用知识的学习。思想品德教育必须超越知识传递性的学习,必须改变简单告知对与错的方式,必须改变成人单方面的说教,走向双向平等的交流与开放的对话。为使教材不再成为学生用来记诵、应对考试的工具,为了进一步改变简单、表浅、枯燥的德育课程方式,探索教材的呈现形式,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探索道德价值

  观学习、2法治意识形成、品德和人格形成的规律与机制。新教材更加人性化,贴近学

  生的实际,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它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充分挖掘学生资源以及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得到发展。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善于学习、广泛汲取,合理利用教材现有教育资源与合理扩充。讲究的是师生的互动,生生的互动。我们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结合新课程的特点,加强学生活动设计与研究,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愉悦、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参与。通过这次研修,我想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

  总之,教师要不断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要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才能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

  第6篇: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今年,我有幸参加了《道德与法治》培训活动,通过两天的学习,受益良多。培训中,我在方老师的讲解下对新教材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可以说新教材对我们教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通过这次培训我所获得的感想与体会可概括为以下三点:一、知道了新教材的编列目的、内容的设计培训中,我清楚的认识到教科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列目的在于同世界性学校德育变革相接轨,以顺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课程住院内容设计重点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列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同时,在解决日常问题的活动过程中适时地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加以讲解,这样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编符合国家对课程标准

  制定要求,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对有关基本知识编排和叙述,正确、合理、也符合科学性。教材中的知识点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来说较新颖、实用。通过学习,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新教材的内容是由哪些单元组成,各单元又有哪些知识点的组成,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方老师所提供的知识框架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二、认识到整体把握《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整体把握新教材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课程知识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政治新教材、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教材的结构,对于一个新入门的政治教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三、认识到应该如何掌握新教材中的重难点通过方老师、安老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个个知识点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在孙彩萍等老师的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政治课堂的宝贵经验。李村镇李东小学李圆帆

  第7篇: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2021年9月12日,我参加了教育局举办的2021年秋季义务教育小学统编教材网络培训(道德与法治),培训中,我在老师的讲解下对新教材有了深入的理解。通过此次培训,我所获得的感想,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知道了新教材编列编写的目的、内容和设计培训中,老师主要从三个维度来阐述新教材编写的目的,使我清楚认识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列目的,在于同世界性学校,德育变革相接轨,以适应时代的变化。新教材内容的设计重点,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列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解决日常问题的活动中,适时地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加以讲解。这样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教材中的知识点相比以前老版的巜思想品德》来说,较新颖、实用。通过学习,使我清楚认识到药材的内容是由哪些单元组成的,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陶元红老师,张乐博士所提供的知识框架,对于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认识到整体把握巜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整体把握新教材,不仅可以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三、认识到应该如何掌握新教材中的重难点。通过老师的经典分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难点。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

  此次培训,受益匪浅。主讲老师经验丰富,分析透彻,参会老师认真聆听、积极交流。这次新教材培训,解决了老师的很多疑惑。但是有些问题,需要教师在新教材的使用和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和解决。对于新教材的研究和使用,将会是每个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篇十五:道德与法治课培训心得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4篇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道德与法治

  培训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考!小学生正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就要利用好课堂教学阵地,

  按照新课程标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心理健康的“四有”新人。新课程标准确定了思想品德课要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摒弃旧的教学观念,让思想品德课程由过去的枯燥乏味的说教式教学变为受学生喜欢的新颖有趣的新课程。

  对此,本人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就新课程下如何开展思想品德课教学,谈一些认识和体会:第一,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备好每一节课,是开展思想品德教学的前提条件。作为一名教师,备课是最基本的一项工作,备课不但要熟悉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备好教材,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动态,更重要的是要钻研新课程标准,设计好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师生情感交融,实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目标,从而更好地完成思想品德课重教学的任务,使思想品德课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第二,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统一的整体,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从人格意义上说,师生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必须从主体转为主导,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恢复到主体地位上来,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间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学习的主人。教师通过创设情境,选取典型材料,设计学生活动,以及有针对性的问题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形式单一,时间长了,学生也会厌倦,兴趣大减。因此在课堂上可采用自主式、讨论式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合作探索的欲望,主动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和成就感,使课堂气氛活跃,兴趣盎然,乐在其中。第四,要重视和应用及时有效的课堂评价。初中学生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也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扬,因此在课堂评价时不能简单地说对或错。对此,教师在课堂评价时要采用灵活多样丰富生动的评价语言,抓住学生的不同特点,给学生一个具体的、恰当的,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引导性、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感到学有所获。总之,只要教师遵从新课程观念,认真钻研教材,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学生实际的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就一定能够上好思想品德课。此次培训受益匪浅,这对我以后的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我也会不断地努力学习,做好自己的工作。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对中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必须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采取多种形式,分层实施才能提高教育效果,增强学生自我约束能力。20xx年10月17日,我有幸在加来中心学校参加部编教材网络培训会。通过学习,本人受益非浅,对依法执教、关爱学生、无私奉献等概念的。我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教师法》等重要理论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诠释。下面,我就谈一谈学习的感想:(一)区分层次,继续上好法制课。在全县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中开设法律常识课,列入课表。要做到有计划、有课时、有教师、有教材,并密切联系学生思想实际,使学法、用法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同时,要按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法律常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

  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增强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二)形式多样,提高法制教育效果。一是举办主题班队会、开展社会调查、知识竞赛、社会实践

  等活动,是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的重要形式。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形式,通过宣讲法律故事,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育效果。二是开展社区教育活动。要依靠村委会协助学校和家长做好所在区域学生假期的学习生活及教育活动,共同做好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特别是做好对“行为偏常”学生的帮教工作,努力切断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源头,确保学生不出问题。

  (三)突出重点,提高法制教育针对性。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除进行必要的法律知识教育,培养学生法制观念外,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对少数有不良行为以及有不良行为倾向的“问题学生”实施重点帮扶,预防和减少犯罪。一是要求各中学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发动教师对全体学生家庭情况进行调查,对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的学生的校内外表现重点掌握,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及时与家长联系,互通信息,同时,学校领导、老师结对帮扶,防患于未然。二是做好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重要一环。

  在学习了有关法律知识后,让我更明确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该履行的义务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没有法律约束的时候,教师的教育教学是凭职业道德、凭良心。学校是培养教育下一代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阵地,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对学生坚持正面教育,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教师要面向学生,对全体学生负责,不要偏爱一部分人,歧视另一部分人。对于优缺点、错误的学生,要深入了解情况,具体分析原因、满腔热情地做好他们的思想转化工作。要善于发现、培养和调动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尊重他们的自尊心,鼓励他们的上进心,帮助他们满怀信心的成长。对于极个别屡教不改、错误性质严重、需要给予纪律处分的学生,也要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以理服人,不能采用简单粗暴和压服的办法,更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为此教师法规定了教师体罚学生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在学法过程中,我更进一步认识到,在教学生活中,教师要平等对待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特别作为一个班主任更应该对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多接触,多了解,和学生们主动沟通,谈谈学生在生活中的困难或疑惑不解的问题。对学生能够善于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知道是非对错。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参与了过程,能比较好的完成学生德育工作的教育。

  对于教师本身,一要注重自己的师德学习,二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在《教师法》中,这两点是教师的为师之本。平日里要主动多参加培训和业务学习,多向优秀教师和老教师请教他们的经验和优秀的教学方法,多听一下优秀教师的课,增强自己的业务能力。

  作为教师,知法是重要的权利义务,学法是重要的必修课程,守法是重要的师德内容,用法是重要的基本功架,护法是重要的基本职责。让我们与法同行,做一名让人民满意的合格的人民教师。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下面是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快来围观吧。

  培训中,我在方老师的讲解下对新教材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可以说新教材对我们教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通过这次培训我所获得的感想与体会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知道了新教材的编列目的、内容的设计培训中,方老师主要从三个维度来阐述新教材编列的目的,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教科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列目的在于同世界性学校德育变革相接轨,以顺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新教材内容的设计重点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列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同时,在解决日常问题的活动过程中适时地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加以讲解,这样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编符合国家对课程标准制定要求,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对有关基本知识编排和叙述,正确、合理、也符合

  科学性。教材中的知识点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来说较新颖、实用。通过学习,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新教材的内容是由哪些单元组成,各单元又有哪些知识点的组成,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方老师所提供的知识框架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二、认识到整体把握《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整体把握新教材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课程知识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政治新教材、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教材的结构,对于一个新入门的政治教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三、认识到应该如何掌握新教材中的重难点通过方老师、安老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个个知识点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在方丽敏、安子琴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政治课堂的宝贵经验。感觉很久都没有遇到过这样质量高的培训了。这次学习,让我收获匪浅。总觉得意犹未尽,还想继续学习,让更多精彩的知识和思想进入自己的大脑中,指导自己的教学。现将自己的一些心得整理如下:一、教师要树立人格威信《道德与法治》要教得好,首先得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让自己的道德和人格魅力从行动上去影响学生。1、老师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建立起专业威信。要懂得教什么、懂得怎么教,懂得如何高效地教。这样才能让人有信服力,让孩子尊重,让孩子信服。2、做一个善于发现、表扬学生优点的老师。在皮格马利翁的故事中,我们知道了在本质上,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所以,当我们面对孩子的时候,对孩子的评价,应该自己斟酌。这样说了,就能让他改掉以前的坏毛病吗?我有没有其他的更好的方法来纠正他?3、让自己更有耐心。对于孩子的坏毛病,要充分认识到坏毛病的顽固恢复现象,要反复抓,抓反复。察觉到不对就应该纠正,而不是抱着一劳永逸的天真想法。4、采用“说服”的方式对待孩子,应该用“名片效应”拉近孩子们的距离。“你们怎么搞的”只会把自己推向孩子的反面,让孩子心理距离更远。然后用“门槛效应”“得寸进尺”,让孩子一步一步完成小目标,强化后达到需求。用“南风效应”润物无声,避免劈头盖脸的惩罚,让孩子保留自尊心。最后避免超限效应,“点到为止”,避免长篇大论惹人厌烦,讲清规则即可。5、如果真的要惩罚孩子,应该选择在一个相同的情境中进行。吃饭时候骂孩子上学做的不好的事只会让人觉得反感,应该在有空档时,或者在他欺负人的时候进行教育。6、惩罚时还需要注意方式,要尽量让孩子喜欢的目标不要达成。在喜欢讲话时,老师、父母的责骂,只会让他骂的更凶,助长了行为的强度。在喜欢游泳时,朝着河里追只会让他达成“去河里游泳”的愿望,应该从河边往岸上赶。人格威信是从教学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的,应该从小事做起。二、在教学中,要把握一些关键问题

  《道德与法治》不是简单的一堂课,它是知识的总和,教导学生如何生活,但又在此之上拔高,更进一步的培养孩子的人格素养,形成真正的道德。因此,需要重视的问题如下:

  1、我们不能把课程上成语文课、科学课、美术课、手工课、习惯课。我们在教课的时候,应该为孩子的三观奠定基础,使用的方法、材料、解读必须落在“德”上。

  2、教学设计的“主题性”。低段每册都有一个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每个学期都有一个学期教学目标。在此我们可以知道我们这门课的定位是什么。根据这个教学目标,我们可以知道:课程标准;孩子道德发展的转光,生活的现实情况,需要解决什么。从孩子的成长中,需要完成什么任务。3、学习方式的探究性。一年级学习的主要方式是感受体验型。二年级到的学习的方式由体验型变为了探究型。如在二年级的辨析式环节中,不是列出情况判断对错,而是应该考虑各种情况进行判断。4、辨析问题的开放性。我们在判断问题时,往往应该思考问题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而不是单纯地判断对错。5、范例的示范性。在课文中的例子,如果要进行替换,需要想想是不是问题被替换掉了,或者教学的思路被替换掉了。6、教学设计的选择性。7、教学过程中的“实在性”。在课堂上,最重要的不是让孩子讲正确的话,而是讲真是真诚的话。三:对自己教学课程的反思。我再上《我是一张纸》时,教学目标是:为什么要节约用纸。推论步骤为:纸用途广,纸来之不易,纸历史悠久,从而推断出,应该节约用纸。但实际上,有用才是资源,这是功利性的逻辑。如果对我们有用作为该不该珍惜的评判标准,那么即使是美,也是为了我们生活的装饰品。那些纯粹为了好玩、纯粹的奇妙,就会消失掉。思维是有习惯性的,如果用经济学原理去解释纸的来之不易才能珍惜,那么久不是纯粹的德行。文化把历史换成了数学概念,对人文方面的感知就少了。德育,不是知识的堆砌、技术的难易、功利性的判断。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从“节约用纸”到“我是一张纸”的概念性转换。正确的做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共在”的世界观——我与世界息息相关。纸对我们是“陪伴”,是“朋友”,而不是“工具”和“资源”。纸有着丰富的样子,与我们时刻相伴。我们用什么样的态度、情绪去与纸思考、互动,他们也会变成相应的样子。例:纸经过加工后,变成了一朵花。他是我们息息相关的心情之花。艺术能让纸变成“艺术的纸”,快乐能让纸变成“快乐的纸”。纸是生命的转化,是智慧的结晶。从树到树叶,再到纸,大树的生命力转化到了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少用一张纸,就是挽救了一分树的生命。同时,纸也是先人的智慧结晶。纸是中国人的骄傲,他是我们对世界的贡献。在我们手里的纸,穿越过悠悠岁月,从发明第一张纸的祖先手里,传到了我们的手里。“悠久的历史”中,流淌的是智慧、是文化。总而言之,我们这门《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以孩子的德育为主的课程。在教学中,应该对如何培养孩子的德育做出贡献,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在我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修行自己的品德,让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的影响身边的孩子,同时,在备课中也尽量以纯粹的道德进行考虑,而不是用功利性等错误的思想指引孩子。

  

  

篇十六:道德与法治课培训心得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小学法制教育注重文化课而忽略学生的道德法制教育,学校没有专门的法制

  教育人才,虽然授课教师一定程度上了解法律知识教育,但并不系统、全面。要使小学生成长为一个思想健康、人格健全的`人,作为老师应对法制教育引起高度重视,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自觉守法。

  教育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涉及法律法规。比如怎么样过马路,不能打扰别人休息,不能破坏文物,在乘坐交通工具时要注意什么等。有很多事情在一些同学看来是不起眼的小事,像随地吐痰,乱闯红灯,实际上这样做已经是违法了。因此大家要学习法律,增强是非判断能力,自觉遵守校规校纪、法律法规。

  二、从身边做起,预防犯罪。我们积极学习《中小学生守则》,警惕学习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加强自身修养,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要珍惜学习机会,自觉接受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管理。要提高鉴别能力,不要学习和模仿电视、电影和文学作品中的犯罪行为。要谨慎交朋友,不要和社会上品性不端的闲散人员交往,特别是那些有前科劣迹的人。切莫虚荣攀比,不要随意向外人透露和炫耀自己家庭的情况,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哄骗,遇事多留个心眼,警惕各种不良诱惑,对陌生人给的玩具和食品等不要轻易接受。要学会用报警、呼救、反抗等方法抵制不法侵害。只有从小处入手,一点一滴的渗透教育,法制教育才能有效,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1/1

  

  

篇十七:道德与法治课培训心得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5篇

  5月31日,我有幸参加了“上杭县第三届城区小学道德与法治、

  品德与社会学科教研联盟成果展示暨学科专题培训活动”,活动时间只有短短的一个上午,但活动容量却不小,听了三位老师的优质课和专家的一个专题讲座,收获满满。

  不管是三位老师的优质课,还是专家的讲座,都给我一个很深的感触,那就是:社会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大课堂,是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学科的基本特征,是培养“社会人”的必经之路。

  道德与法治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社会生活中人们因处理复杂的相互关系而产生道德,随着社会的发展才有了法治,人们在参与社会生活中获得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走出学校和教室这一框框,应把儿童置身于社会大课堂之中,密切联系他们的现实生活,不但把他们看成学校里的一个小学生,还要把他们看成社会上的一个小公民,让我们的校园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连接起来,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去观察社会,感受社会,研究社会,体会社会生活的规则,播下法治的种子,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

  一)课堂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密切相连

  1.社会化的教学内容。教材篇幅是有限的,教材的内容也是受时间

  和空间限制的,因此,教师必须学会灵活运用教材,通过师生共同收集与主题相关的信息资料,丰富课程资源,拓展学生的视野。曾兴俊老师教学的《不同肤色的居民》课前引导学生上网查找资料,了解世界上的主要人种,和不同人种特点;蓝晓霞老师上的《我是一张纸》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纸制品,了解它们的作用,邱羿昕老师上《小水滴的诉说》,收集了自来水的制作工序、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等视频,这些都是教材内容的有效补充,丰富了课程资源,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明理导行,三节课中,教师都有涉及相关社会规则、法律规范的渗透,如“种族歧视问题”和“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节“约用纸,保护森林”等相关法律法规,体现了课堂的“法治”味,学生的学习时空都得到了拓展,不再是课

  堂的40分钟和教室的几十平方米,学生的学习内容也不局限与课本,

  更多地来自于社会生活。课堂为学生提供展示信息、才能的平台,老师在参与学生课堂讨论中加以点拨,并维持秩序,指引学生学习的正确方向,课堂气氛自由、开放。

  2.多样性的教学形式。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不是枯燥的

  说教,三位老师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有像音乐课一般的放声歌

  唱,有像美术课一样的剪纸、贴画,还有像语文课一样的美读诗文,又有

  像数学课一样的计算明理⋯⋯在多种活动体验中感悟内化道德要求,寓

  教于乐,生动活泼,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突出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与社

  会性。

  3.大面积的学生参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参与、自觉实践是

  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作为综合性课程的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更应突

  出这一理念。三位老师的教学都很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都设计了同

  桌、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讨论,让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生

  真正成为学习、教育的主人,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会表达、学会合

  作、学会与人友好和谐相处,这就是校园小课堂的“社会化”。

  (二)学科测试与社会生活密切相连

  本次培训活动,教研室钟晓菊老师给我们做了《立足儿童生活,科学设计纸笔测试》的专题讲座,从当前学科测试的命题角度,给我们做了一个引领,提出当前纸笔测试命题,应当立足儿童生活,拓展命题空间;关注社会热点,学习社会参与;创设问题情境,融入儿童生活等理念,可以说,当前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的命题,和课堂教学一样应从儿童实际生活出发,测试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不是理论性的、死记硬背的一些道理条文。

  教师的教影响着学生的学,测试的指挥棒影响着教师的教,不管是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还是从社会的需要出发,我们的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教学都必须做到“校园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让学生明理导行,学以致用,帮助学生成长为“社会人”。

  我有幸来到南京师范大学参加xx国培小学《道德与法治》骨干教

  师培训。期间,分别聆听了成尚荣、孙彩平、傅宏、高德胜、汪凤炎、炎旭蕾等专家教授的精彩讲座,他们从《到的教室的专业发展》、《教生活、育智慧》、《以儿童为中心的学校心里教育》、《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总体设计》、《做个德才一体的智慧型教师》、《深体育教师的形成》等多方面来阐述,教学语言幽默,问题剖析深入。通过本次的培训学习,使我对国编教材《道德与法治》的编写指导思想、教育主题、整体理念、教学方式等有了更深的了解,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受益匪浅。以下是本人这次《道德与法治》培训学习的几点体:

  一、指导思想明确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编写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吸收十年德育课程改革成果,满足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成长需要,促进小学生基本文明素养,以反映人类文化成果为核心。编写目的在于同世界性学校德育变革相接轨,以顺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新教材内容的设计重点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写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二、教育主题鲜明。

  小学低年段《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主题是适应新生活、养成好习惯、奠基公共意识、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追求创新生活。

  首先,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一年级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将会引起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新教材的改编是为了培养儿童做好心理准备、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生活。其次,儿童在适应了校园新生活的基础上,针对这一时期的学生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现实问题——好习惯缺失,引导学生养成生活习惯,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再次,学生公共意识培养,是学校德育应该破解的重要课题。作为文明社会的每个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维护公共安全,恪守公共道德。最后,创新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新活动,是人们的一种生活追求,它应当回归生活,走进生活,成为生活的常态。新教材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带领学生从课堂走向创新,追求创新生活。

  

篇十八:道德与法治课培训心得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19月20日,哈尔滨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例研讨与教学分享

  南岗现场会在育红小学举行。哈尔滨市道德与法治(品生)学科教研员王玲、南岗区道德与法治(品生)学科教研员周萍,育红小学校长姚颖、副校长赵胜贤,以及南岗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全体教师参加活动。活动由周萍老师主持。

  活动中,育红小学张宏老师作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我认识您了》一课教学展示,通过比眼力、猜名字和填字游戏等活动设计,引领学生观察、模仿、交流,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学会尊重他人劳动,学会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祝福。

  展示课后,育红小学张宏老师、长虹小学胡宇馨老师、团结小学康宁老师、复华小学曲微娜老师,分别针对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一单元每一课的内容,进行具体的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就教学目标、教学流程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见解。研讨凸显儿童成长发展的脉络,逻辑清晰又综合立体的呈现了儿童习得道德修养与法治意识的基本架构。

  南岗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周萍老师在活动中,对一年级新教材作深入解读,为全体参会教师提供了教学的新理念、新思考和新方

  向。市教研员王玲老师在总结中充分肯定了南岗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取得的进展和成果。

  为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精神,教育部于20xx在全国范围颁布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并将小学《品德》教材更名为《道德与法治》,新要求、新教材,对小学品德教师提出了新挑战。

  本次活动,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搭建了一个交流及学习的平台,对南岗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研究与发展起到了很好地推动作用。会后,南岗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将利用qq群、微信群,组织区内道德与法治教师结合本次活动继续进行交流与学习。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2

  我参加了《道德与法治》的培训活动。虽然只有一天的时间,但培训所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却是一笔永久的财富。聆听专家老师的讲解,让我对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从而让我懂得了怎么才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的去教,下面就谈谈几点我的学习体会。

  一、把握课程基本理念1、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2、珍视学生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学生的权利;

  3、道德存在于学生童的生活中,德育离不开学生的生活;4、让教与学植根于学生童的生活。二、理解《道德与法治》的性质在《道德与法治》低年段,我们需要摒弃那种认为法治教育就是讲法条、讲案例的观念,把传播法的理念、精神、价值贯穿于学生日常的生活当中。俞老师总结了该学科教学的三大性质: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1、生活性珍视学生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学生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本课程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学生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2、活动性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学生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

  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2、开放性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学生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内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有弹性地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三、新教材四个方面的突破1、将涵养实践智慧作为“学习做人”的核心。品德课的中心任务是教孩子“学习做人”,但这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学习过程,而是在综合、整体、深入的意义上实现“对生活的洞察”,是一种实践智慧的获得过程。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意义与价值内涵,使知识成为人的实践智慧的生长因子。2、打破“自我中心”的倾向,走向“在—世界—历史中”的人。新教材借鉴生存论的思路和中国“天人合一”的观念,引导学生

  实现对自然与人的关系的理解。新教材注重文化共同体的节日、习俗教育,注重引导学生与“过去”对话,使学生成为文化传统的承载者,并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回望”去品出生活的文化与道德的意蕴。

  3、超越技术主义和狭隘的功利思维。新编教材特别强调,教学的重点不是学会书上范例中包含的(如果有)操作性的知识与技能,而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现对于自己的世界而言的整体上的好办法。4、挖掘生活事件的意义与价值内涵。做人的关键不是技术,而是智慧,而智慧来自于对生活意义的领会。新教材重在引导学生对生活事件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了解,对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关爱的领悟,从而感受生活当中的意义与价值,进而懂得感恩。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3今年8月17日至19日,我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七年级道德与法治部编教材全员培训。专家的讲座以及一线优秀教师的交流与互动,让我受益良多。以前初中政治教材叫思想品德,现在改为道德与法治,这一变化,响应和贯彻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强化了法治教育(尤其表现在八下整册为法治专册)将依法治国理念根植于中学教育之中,推进“依法治国”这一治国方略真正

  落实到从娃娃抓起。康利教授就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实施做了精彩的讲

  座:从课改的缺憾谈到课改的方向再谈到有关课程实施的基本思考,真正让我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与反思。下面摘录对我触动较大的与各位分享:

  

篇十九:道德与法治课培训心得

 道德与法治听课心得体会【五篇】

  《道德与法治》是一部早期专栏剧,于2022年1月14日播出。1月21日改为普法专栏剧,每集两个故事。12月1日,这部电视剧扩展到130分钟,每集有三个故事,成为最长的电视专栏剧。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道德与法治听课心得体会的文章5篇,欢迎品鉴!

  20xx年秋季开学,我省中小学校在初始年级已经开始采用小学语文(1年级)、小学道德与法治(1年级)、初中道德与法治(7年级)新编教材。为保证新编教材在我省成功采用,省教研室先后在湖州、金华举办了小学语文、小学道德与法治、初中道德与法治新编教材专题培训,全省300多位语文、品德学科教研员及骨干教师出席了本次活动。

  培训中,由杭州市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柳琏老师、杭州市青蓝小学娄屹兰校长等多人组成的小学语文专家团队从教材解读、入学教育、识字写字、汉语拼音、口语交际、阅读教学、字词句运用、课外阅读指导等各个层面对“部编本”语文教材进行了深入解读。浙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执行主编王健敏教授对新教材的修订背景和教材设计进行了介绍,执行副主编林莉副教授对一年级教材的具体修订内容进行了解读。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陈雅琴老师对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的整体思路及七年级上下册教材内容设计进行了详细解读;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侯定伟老师就粤教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特色及培训工作思路与大家做了总结交流。

  与会代表还紧紧围绕新教材的培训与采用、开拓性课程的研发与利用,以及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等问题展开了积极主动研讨。本次培训活动及时而有效率,既有教材编者、出版社人员对教材的整体了解,又存有专家团队对教材的系列阐释与教学建议,为新编教材在我省的全面成功关上采用搞好了充份的准备工作,也为下阶段我省学科教研活动的有效率介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明晰了方向。

  1.提高个人教学素养,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教法

  第一、必须积极主动钻研新教材、新教参,改良教学方法,以进一步增强政治教学效果。做为新时代的政治教师,必须不断深入钻研教材,念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住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全面精确认知,认同教材的价值价值观念。只有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全面落实新课标,就可以展开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在教学中,在“理”字上下功夫,著重科学性,秉持以理服人,进一步增强科学知识的可信度;在“崭新”字上想要办法,与时俱进,进一步增强时代性,趣味性,唤起学生的猛烈求知欲;在“趣”字上动脑筋,创设开心的教学氛围,唤起学生的参予意识;在“用”字上做文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唤起学生自学的内驱力,培育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这样就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自学兴趣和自学积极性进一步增强政治教学效果。

  第二、要注重研究学生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大众传播媒介的现代化和多样化,为中学生接受信息提供了广泛的渠道。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获得了各种各样的信息,有些是和我们政治课的教育是一致的,这就进一步增强了政治课的实效性,但也会有不少信息与政治课的教育是相抵触的,处理不好就会削弱了政治课的实效性。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政治教师,要深入社会实际,加强调查研究,注重研究学生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在教学中把握“六一致”:是否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相一致?是否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相一致?是否与爱国主义教育相一致?是否与我国的政策相一致?是否与当今世界的大环境、大趋势相一致?是否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一致?只有保持六个“一致”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及时纠正学生的负面认识,也才能游刃有余地给学生正确、恰当地释疑解惑。

  2.推行课中课---上微课,师生共同蜕变

  七年级的《思想品德》更名为《道德与法治》,不只是名称的变化,整个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很大的变化。“内容上:逻辑性更强、可教性更强、可读性更强;形式上:版面更活、颜色更爽、比例更好。”教材中有很多活动设计,例如:运用你的经验、相关链接、阅读感悟、方法与技能、探究与分享和拓展空间等。这些活动设计可以通过实行微课形式呈现出来,以求能达到师生共赢的效果。

  3.敢于担负起,不懈努力充分发挥助推和电磁辐射促进作用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改革刚刚起步,我们还有很多艰辛的路要走,面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更新,我们的任务——依法治国的教育也任重而道远。我作为工作室的学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制作《道德与法治》的有关课件,和大家共同互动自己的特定经验和本领。制作课件时高度关注细节、深度思索、精益求精,在课件资源上同时实现优势互补、协作互学、互惠互利,力求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第二、在qq群中,勇于提出和解决疑难问题。把自己平时遇到的困惑或疑难问题以及经验心得发布在群里,在对这些教学困惑进行的交流与碰撞中,我们互相启迪彼此的思维与想法,让我们都能在研究与交流中得到提升和发展。这样汇聚大家的力量,共同完成平时靠一个人或几个人不能完成的事,集所有人的智慧和能力为一体,让我们之间发生聚变效应,发挥1+1>2的良好效果。

  第三、积极主动思考,撰写论文。不断总结自己和他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心得体会,推己及人地及时将这些体悟萃取成教学论文,力争我们学校政治科组每学年都存有教学论文在市级刊物上刊登。同时也积极主动敦促我们全市的政治老师热情高涨向有关教育报刊投稿。同时向工作室建议挑选具备一定研究价值的专题,助推全体成员、学员共同研究、深入探讨、课堂教学、总结。为工作室将来的研究成果辑录书稿,著书立说作出贡献。

  新版教材的“口语交际”栏目,不是新增的,但内容有些变化,增加了一些有趣的小游戏。比如“传话游戏”,第一个人轻轻说句话,传到最后一排,看看哪组传得又快又准。

  游戏虽然直观,但游戏过程中锻炼身体几个能力:一就是聆听能力,必须著眼;二就是语言能力,把话说确切。通过传话游戏,使孩子们学会等候,锻炼身体专注力。现在都就是慢写作,孩子们很难静下心来搞一件事,传话游戏能够使孩子们学会静下心来处事。

  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改名《道德与法治》

  市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陶元红了解,今年我市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的教材全部改成了《道德与法治》教材。

  在新教材版本的采用上,陶元红说,根据教育部“过去采用什么版本现在仍采用什么版本”的原则与要求,今年我市小学一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仍有人民教育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北师大出版社三种。

  过去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教材变成了“部编本”,所以,今年我市将存有20余个区县使用“部编本”《道德与法治》教材,10余个区县使用河北人民出版社《道德与法治》教材。新教材《道德与法治》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更进一步特别强调“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两小内容。

  陶元红称,今年新教材《道德与法治》仅局限于小学一年级,从明年起,小学所有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教材都将换成新教材《道德与法治》。

  本次活动就是10月15日,《道德与法治》学科变革以来杰出课例的分散展现,通过倾听《道德与法治》编写者鲁洁对课程的时代背景、基本情况、核心理念、实行建议的解析,对该综合性学科存有了更深刻的重新认识和观点。

  另外,通过三位老师呈现的三节优秀课例,将活动性和实践性融入课堂,注重孩子的情感体验,为我的教学提供了最好的范本和借鉴。

  通过本次活动中实验小学孙静波老师的课堂模拟,我感受到了低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开办的重要性和自学的必要性。课程就是基于中国公民素养的现状,基于中国步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建议,基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开办的。低年级孩子正是较好品德与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课程立足低年级孩子所处的家庭、学校、社区、祖国、世界这些密不可分的蜕变环境,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主动体验,参予生活至缔造生活,使孩子构成恰当的情感态度,培育具备中国心、民族魂、文化根的中国“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行须要充分利用中国的杰出传统文化,著重重回生活,从孩子存有的问题抓起,高度关注学生发展的起点,从尚无的生活经验抓起,高度关注学生发展的方向。

  通过聆听这三位优秀教师的优质课,我觉得每一堂课的活动设计都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都是教师课下潜心调查,深入学生生活,针对学生的吃、喝、玩、乐设计出来的。活动的设计不仅要贴近生活,还要贴近整个单元、整个时代的背景,因此,每一个活动都凝

  聚着老师们的心血。在三节课的活动设计中,刘老师目标非常明确,孩子也很活跃。王老师的课堂目标一目了然。孙老师的课堂是一种美的享受,让我学会了很多。

  最后,我真的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就是一个应该我特别注意和提升的地方,一个能教导《道德与法治》的教师不仅须要认知学科的专业知识和课程理论还须要较好的素养,教师的观测能力、倾听能力除了表达能力都会影响一堂课的质量,尤其就是这种综合性体验课程,须要领略到孩子的就是情感的鼓励,更须要一个专业素养弱的老师去把往下压。

  这次学习带给我的收获还有很多,三位老师的优秀课例将会成为我教授这门课程的指明灯,我喜欢这门课程,它没有数学算式的严谨和语文课文的深厚,但它凝聚着一个人全部的思想,自信和自尊。希望以后的教学中,我能更深入的认识它,通过我的教学,学生们能更加热爱生活,发现生活的美,进而创造生活的美!

  本周三出席了在文华中学听讲自学,听评了一节课改为观摩课,感慨颇深,下面就这半天的听讲情况谈点自己的体会。

  本节观摩课有以下几大亮点:

  一、教学思路清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三大板块:

  一、畅所欲言;

  二、探究篇三、斩获篇。在这三大板块的鼓励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如地顺利完成了本节课的自学。

  二、恰当地运用了多种媒体手段利用了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手段,增强了课堂的感染力,恰当地运用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中的事例,具有较强的教育效果。

  在提升学生自学兴趣的同时,达至了较好的教学目的,有效地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三、教师的教学设计十分注重学生实际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否则会使这门课成为空洞的说教,让学生厌烦,本节课教师在问题的设置上十分注重了学生自身的实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觉得所学的东西是鲜活的,不是教师在说教,从认识上自然地能接受,增强了学习效果。

  四、恰当地运用短剧,首尾呼应短剧的设置起著了创设情境的促进作用,引起学生思索,而在课程完结时的短剧演出又凸显了本节课学生的斩获。体现了本节课的教育促进作用。这样的设计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

  五、板书设计巧妙,独具匠心本节课的课题是《走向自立人生》,授课教师将本节课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如自立的重要性、必要性、表现等巧妙地拼成一个“立”字,使学生对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一目了然,起到了很好板书效果。

  以上就是我真的本节课的一些应该自学和先进经验的地方,不过思想品德课存有它的特定之处,就是说课设计得不好,可是与现在的考试有时候就是无法全然挂勾的,如何能够找出这样的疑惑不是一件直观的事。总之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必须不懈努力向具备前位思想的同行们自学,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谋求在课改大潮中不落伍。

  

  

篇二十:道德与法治课培训心得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ModifiedbyJEEPonDecember26th,2020.

  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

  2017年9月12日,我有幸参加了《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活动,此次是由经验丰富的孙彩平老师、李伟老师和安子琴老师给我们讲解。

  中,我在孙老师的讲解下对新课标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可以说新课标最大的贡献就在于德育回归了生活。它强调没有脱离生活的道德,道德产生于生活,只有在生活中才能不断发展和完善人的道德。在不一样的地区,不一样的家庭,不一样的人群,对于道德就应该有不一样的标准。教学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易感知的生活实际去进行教育,不可一味地用自己的思想实际去臆想和构建孩子的实际生活。课上学习尽量舒服化,并让学生动手又动脑的学习兴趣,因为学习姿势越自在,听课效果越高效。

  新教材内容的编写重点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列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在解决日常问题的活动过程中适时地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加以讲解,这样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编符合国家对课程标准制定要求,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对有关基本知识编排和叙述,正确、合理、也符合科学性。教材中的知识点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来说较新颖、实用。通过学习,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新教材的内容是由哪些单元组成,各单元又有哪些知识点的组成,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李老师和安老师老师所提供的知识框架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通过老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个个知识点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

  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在三位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