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家园心得体会9篇

时间:2022-11-01 17:30:06 心得体会 来源:网友投稿

建设美丽家园心得体会9篇建设美丽家园心得体会 建设美丽家园演讲稿欣赏 美丽家园的建设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一个人是做不好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建设美丽家园演讲稿,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设美丽家园心得体会9篇,供大家参考。

建设美丽家园心得体会9篇

篇一:建设美丽家园心得体会

美丽家园演讲稿欣赏

  美丽家园的建设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一个人是做不好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建设美丽家园演讲稿,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丽乡村梦在前方

 各位领导、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美丽乡村,梦在前方》。

 朋友,一提到乡村,您想到的是什么?是孟浩然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还是陶渊明的"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杨明恽,冬岭秀寒松"?抑或是传世名篇《桃花源记》中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在文人的笔下,乡村是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充满生机、充满希望的地方,有着绚丽的色彩、淳朴的民风与深远的意境,如梦,如歌,令人如痴,如醉。然而,美好大多只存在于诗卷中,现实却是残酷的。

 看看我们的乡村吧,在很多村庄里,池塘、水沟、河流被塑料袋、牛粪、果皮、纸屑、烂菜叶堆积淤塞(yūs),污水横流、浊气熏天;田间地头,焚烧秸秆杂草留下的斑斑痕迹清晰可见;村里村外,滥砍滥伐,开垦荒地,植被遭到破坏,轻则尘土飘飞,扬起漫天尘沙,重则水土流失,酿成家园被毁的惨剧。老百姓赖以生存的水源、田园、家园正受到污染、侵蚀和威胁。每每看到这些,我们都不禁要问:美丽乡村梦,梦在何方?

 终于,我们盼来了希望。"四在农家、美在乡村"的号召犹如一股清风吹遍了黔中大地,贵州,这块开始苏醒的大地,处处掀起了建设美丽乡村、

 建设美丽家园的活动。我们为之感慨,为之激动,为之兴奋、为之自豪。这股清风使我们坚信:美丽乡村梦,就在前方!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这一声春雷唤醒了这片沉睡的土地,走进了乡村,走进了农家,为乡村带来了一派崭新的气象。看,家园内,清扫垃圾,清除杂物,清洁房屋。瞧,河道中,清洁水源、疏通水道,治理水塘。望,田野外,清除田间残渣,普及培植技术,推行生态农业。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老百姓从好奇到观望,从观望到理解,从理解到参与,从参与到感激。清洁乡村环境,建设美丽家园已经蔚然成风。

 乡村改变了,变整洁了,变美了。没有了乱七八糟的野广告、没有了四处飘飞的尘土、没有了恶臭满天的垃圾......我们再不会行走于遍地果皮纸屑的街道,也不会在飞驰的乡间客车里领略漫天的沙尘暴。早晨,我们迎着晨风尽情地呼吸清新的空气;傍晚,我们踏着夕阳悠闲地在散步于迷人的小溪。闻到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一切的一切都是美丽的!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需要你的参与,我的参与,我们大家的参与。美丽乡村——我们的梦,努力过,奋斗过,梦想一定会照进现实!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打造绿色文明建设美好家园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谁不希望头顶的蓝天湛蓝如镜,谁不希望脚下的大地绿草如茵,谁不希望身边的湖水清澈明净,谁不希望眼前的阳光灿烂如金。是啊,花朵有个希望,希望天空给他阳光;白云有个希望,希望风带她一起飞翔;蜜蜂有个

 希望,希望四季都有花香;而我也有个希望,希望地球永远健康常青。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打造绿色文明,共建美好家园》

 世界文学大师雨果说:"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近年来,由于人类对大自然掠夺式的开发,随心所欲,滥伐树木,乱建工厂,我们的生存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曾几何时,地球母亲飘逸的长发枯萎了,取代的是片片伤疤,她炯炯有神的眼睛如今昏暗了,眼里满是污浊的泪花,她娇嫩的肌肤如今变得粗糙了,她银铃般的声音如今变得嘶哑了。她不在生机勃勃,青春焕发。是谁?是谁让可爱的母亲变了模样?是我们人类自己啊!为了自己的一点私利疯狂地向母亲榨取,使得母亲伤痕累累,面目全非。早在 1996 年联合国环境署就曾发出警告:南极臭氧空洞正逐步增大,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强,皮肤癌发病率上升,1.2 亿人口生活在混浊的空气里;12 亿人生活缺水;12%的哺乳动物和 11%的鸟类濒临灭绝;每年地表土壤流失 200 亿吨;森林以每年 450 万公顷的速度消失。13 年后的今天,破坏仍在继续,数字仍在剧增。多么惊人的数字,多么令人毛骨悚然的现状。大自然已经向我们发出了严重的警告。如果只顾盲目地吮吸自然的乳汁。而不立即行动起来,投入到保护环境拯救家园的战斗中,最终毁灭的将是人类自己!

 在座的有人不禁要问,病苦如此,那么药方何在?

 同学们,我们是 21 世纪的主人,我们的美好家园已是满目疮痍。面对贪得无厌的掠夺,面对肆无忌惮的践踏,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我们没有理由退避三舍,我们没有理由袖手旁观,我们没有理由麻木不仁,作为有理想、有道德、有作为的青少年,我们应率先行动起来,打造绿色文

 明,共建美好家园。

 打造绿色文明,共建美好家园,首先要树立绿色理念。树立绿色理念,就是走协调发展之路,走和谐发展之路,走文明发展之路,走科学发展之路。树立绿色理念,才会有满眼青山绿水;树立绿色理念,才会有处处人寿年丰;树立绿色

 理念,才会有四季鸟语花香。绿色就是生命,绿色就是希望,绿色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就是幸福未来。树立绿色理念,让绿色之花开满漫山遍野,让文明之果堆满村村寨寨。

 打造绿色文明,共建美好家园,更要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只有一位母亲,我们要从面临的客观实际出发,要从身边的琐事着手,立即行动起来。

 作为青年学生,打造绿色文明,共建美好家园,要从净化绿色校园开始。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同学在校园里的各个角落捡拾果皮纸屑。但是仍有一些现象令人痛心,仍然有人乱丢纸屑、食品袋废弃物;仍然有人在草坪上肆意践踏;学校的绿化带中,常有摧折的树枝,灿烂的花丛中常有不和谐的音符。校园是我们学习的沃土,是我们快乐成长的摇篮,作为校园的一份子,为了营造绿色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我们就就要增强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勤俭节约,节约校园内的各种资源,随手关好水龙头节约每滴水,随手关闭电灯电扇,节约每度电,将绿色作为我们校园的主旋律,用爱心去关注环境的变化,用热情去传播环保的理念,用行动肩负起环保的重任,让我们的校园环境更加整洁干净。!

 作为青年学生,为了,我们的美好家园绿水青山;为了我们的美好家园

 天人合一;为了我们的美好家园成为魂牵梦绕的所在。我们不但要制止那些乱砍滥伐行为,更要多植树,多造林,爱护每一棵小草,每一朵小花,每一株小树,树立以破坏绿化设施为耻,以爱护绿色家园为荣的荣辱观。厉行节约,防止浪费,珍惜资源,减少污染,做绿色天使,当文明标兵,呵护我们的地球,善待自己的母亲。同时,要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带动大家积极行动起来,夜以继日,持之以恒,群策群力,实干苦干。我坚信,只要环保队伍有我,有你,有他,我们共同努力,我们祖国的天会更蓝,水会更碧,环境会更舒适,家园会更美好。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绿色文明的号角正在祖国大地声声吹响,我们的今天正如刚走过的初夏,显示着勃勃生机,我们的明天将如此时的盛夏浓墨重彩如火如荼。让在座的各位评委、各位嘉宾和朋友与我们一起手挽着手共同打造绿色文明、建设美好家园吧!

 谢谢!

 共创我们的家园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当清晨的第一楼阳光,映在你的脸上时,你兴奋地走在路上,映入眼帘的却是满地垃圾时,你会怎么想?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路边的垃圾桶被那些无知的人任意毁坏,却没有人去制止。即使有垃圾桶那也只是摆设,人们全当它是空气,仍然随手乱丢垃圾,人人都会说:"垃圾也有自己的家,请你送它们回家吧!"可我们做到了吗?

 当你悠闲地在广场散步,你看到那草坪上的脚印时,你会怎么想?绿化

 带为广场增添了生动的色彩,可是偏偏有人去破坏,你踩一脚,我踩一脚,绿化带中间竟踏出一条条小路,被我们折腾得伤痕累累。同学们,小草也是有生命,有感情的,你走了,它疼了。

 当你在城南散步时,或和亲朋好友喝茶聊天时,看到那被污染的坝河水时,你会怎么想?那是由于上游污染严重,[莲~山 课件 ]城区生活废水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到坝河,人们把垃圾随手扔到坝河水里,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水是生命之源,如果照这样发展下去,迟早有一天,生命之源便会枯竭,我们的母亲河便会臭气熏天。

 当你唱着愉快的歌儿走进校园时,看到的却是"卫生死角"上堆满的垃圾和同学们随手丢掉的食品包装袋,你又想到了什么?那是由于同学们环保意识不强,把食品包装袋、小纸屑随手丢掉,让校园穿上"满是补丁"的衣服。同学们,校园是我们的家,我们得爱护自己的家呀!你会让你的家到处都是"补丁"吗?

 同学们,为了我们的健康,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创我们的家园。使平利更加洁净,空气更加清新,天空更湛蓝,家乡更富饶。

篇二:建设美丽家园心得体会

落实 “双碳" " 战略心得体会发言

 2022 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晋中视察时就推进“双碳”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但这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等不得,也急不得。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把握步骤节奏,先立后破、稳中求进。”总书记的这番论断,既点明了我们在“双碳"战略中“主动而为"的战略立场,更指出了实现“双碳"目标的科学方略。

 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双碳"战略更是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场战略中,深刻理解“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的战略出发点至关重要。

 一方面,从世界水平来看,我国目前降耗任务依然艰巨,粗放式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沉疳未除;另一方面,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绝不仅仅是单纯的环境问题,更是一场在技术层面、生产和消费方式层面、社会治理层面的系统性变革,影响深远。所以,我们在此时此刻下决心推进“双碳”战略,绝不是迫于国际社会的压力,更不是人云亦云的“跟风"“随大流",而是一场主动为之的深刻变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在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上的一招先手棋。

 要下好这盘棋,就必须贯穿科学辩证的方法论。

 “双碳”战略所涉及的范围广、任务重、难度大。既要处理好长远目标与短期目标的关系,又要处理好能源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更要处理好创新驱动与进度时序的关系,唯有“把握步骤节奏,先立后破、稳中求进",方能经得住改革对我们的多重考验。

 改革虽极其复杂,但并非无章可循。早在主政宁德之时,习近平同志就提出,“闽东的振兴在于"林""“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

 在浙江省任省委书记之时,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论"指导下,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走出了一条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三美共存的和谐发展之路。

 今日的“双碳”之路,依旧可以在基层乡村进行最广泛的实践,并汲取最朴素的智慧。

 乡村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生力军。天为罗盖地为毯,太阳、风、水皆可用。“变肥为宝"“落红化泥",山野间的每一缕阳光、每一股清流都是生物能源凝聚的现成宝藏,对推动能源改革、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有着深刻的启示。

 乡村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潜力股。土壤是天然的固碳库,茂林是无穷的碳汇银行。乡村的好空气、好生态已经纳入经济循环圈,推动着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刻改变。

 乡村更是实现绿色低碳生活的“样板间"。如何妥善处理发展与减排的关系、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乡村最有可能探索出一条路子来。为国人营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绿色空间的同时,进行一场深入肌理的发展模式之变。

 举一纲而万目张。只要进一步增强“主动为之”的战略主动性,把握节奏、统筹推进、稳扎稳打,就一定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绿色转型之路,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和谐统一。

 落实“双碳”行动共建美丽家园活动总结

 按照上级统一部署,我校于 2022 年 x 月 x 日至 18 日开展了以“践行节能低碳,建设美丽家园”为主题的节能宣传周活动。活动中结合相关文件精神和本校实际,对今年的节能型宣传教育活动进行了总体部署,使节能宣传既形成了一定的声势,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统一领导、认真组织落实。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李焕连为组长,副校长王学新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节能减排工作小组。大家统一思想,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为核心,强化全校师生的节能环保意识,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实行有效的激励政策,积极营造节约型校园氛围。

 二、认真开展节能减排教育。

 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充实丰富节能、环保教育内容,将节能、节水、节粮、节材等教育内容,以灵活多样的形式,纳入学校教育活动中,真正落实节能环保进校园、进课堂。教育全体教职工及学生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每个人都应该危机意识、节约意识与环保意识,真正节能环保对及个人的意义。学生能自觉节约每一张纸,自来水龙头做到人走水停。

 三、积极组织开展了节能减排实践活动:

 第一、开展了一次以“践行节约、建设家园”为主题的班、队会活动。为加强对此次活动的宣传教育工作,我校针对学生心理特点,开展了主题教育活动。活动中,同学们以讲节能小故事、讲演

 比赛、交流会等形式广泛宣传珍惜自然资源、促进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第二、开展了一次环保科普知识讲座。本校通过广播的形式举办了一期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为主要内容的环保科普知识讲座。全校学生听取了讲座。通过听讲座,增强了学生的节能意识和责任意识。

 第三、开展了一次面向全体师生的倡议活动。学校在学校升国旗仪式上向全体师生发出倡议:呼吁全社会共同来关心人类的能源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

 第四、进行了一次节能知识竞赛。进一步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学习和宣传,学校结合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了以“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为内容的知识竞赛。

 第五、举办一次节能征文活动。组织三年级以上各班以“我为节能献一计”、“节约水电,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为主题,进行了征文活动,大家踊跃参加。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并转化为自觉行动。

 第六、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建立和健全相关制度,树立教职工自觉爱护水电设施、节约一滴水、一度电的意识。要求在人离开时要及时关水、关电、关电器,杜绝“长明灯”、“长流水”现象。在公共场所自觉养成人走灯关、水关,节约用水用电的良好习惯。同时组织相关人员不定期对各处室的水、电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我校通过在节能宣传周期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节能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全校师生的节能意识,并使大家知道要想使我们的经济能够持续高速发展和明天更美好的生活,我们就应该节约使用能

 源,珍惜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杜绝一切浪费。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才能保证经济持续发展的后劲以及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并且进一步普及了节能知识,在学校营造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和风气,使学生树立了良好的节能观念和行为规范。促进学生形成对地球、人类、资源的积极态度和自觉的环境保护行为。

篇三:建设美丽家园心得体会

规划设计 1、“美丽家园”更新建设路径结合《中共上海市委关于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意见》(2014)、《上海市加强住宅小区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2015)、《闸北区关于开展“美丽家园”建设的实施意见》(2015)等的政策精神和引导方向,2015年7月,上海市原闸北区全面启动了事关民生大计、惠及千家万户的“美丽家园”建设项目,8街1镇分批制定各工作计划及陆续开展,以城市更新为理念,公众参与为先导,社区规划为手段,多维并举,通过多方合作共同展开社会行动,制定针对性的建设方案,促进小区品质的全面提升。发展至今,各街镇共开展了300多个住宅小区的美丽家园建设,并确定了下一步优化发展的计划。2、策略维度一:多方合作,治理创新一个好的政府应关注公众的反响和反映,从培育热心公众和社会群体起步,尤其注重那些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和社会再生产能力并具有显著外部性特征的社会性公共要素,促进社会基本保障和整体利益协调,而非以上层权力和利益考核为导向——美丽家园的更新建设正是反映出这样一种建构指向,由政府组织,联合了设计单位、社区团体与居民、工程团队,进行多方合作,把握有利时机和优势资源来进行更为积极、多元化的更新建设。(图1)可以说,其中的关键离不开将政府作为推动转变的保障力量,关注环境责任、制度化的沟通渠道以及实施机制,统筹谋划、拆建管并举,促进美丽家园更新建设的综合治理、长效管理、群众满意。

 3、策略维度二:访谈调研,找准落点结合深度的调研访谈,把握和确定美丽家园更新改造的导向与重点。值得一提的是,300多个小区情况各异,甚至差别巨大,而被调研的对象文化层次、社会背景也各不相同,因此调研的针对性、行动方式就显得极为重要,这也是多个设计单位所共同关注和着重落实的一点。而相对共性的更新建设问题有:房屋设施存在老旧现象;违章搭建多,且存在年数久、难拆除;晾衣杆等生活用品占据公共空间;车位不足,车辆乱停放;绿化不足;公共活动设施不足;出入口管理不善,等等。而把握这些核心落点,借助一种居民可以深度参与的社会互动过程,并借助控制、引导、协商、沟通等多种行动方式,对更新建设的实际的需要和问题作出回应,就构成了美丽家园激发小区内在活力、进行整治建设的行动核心。4、策略维度三:多元整治,细致深化美丽家园更新建设的目标,聚焦小区的设施与环境改善、安全与健康维护、以及文化建设提升。更为具体地,是将小区的公共环境、活动空间作为主要的实施抓手,多维共建 营造品质——上海市“美丽家园”更新建设实践解析□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建筑设计院

 罗镔摘要关键词本文结合上海市2015年开始推进的民生建设项目“美丽家园”的实施案例,从多方合作、公众参与、多元整治、评估优化的主要维度,分析促进住区环境质量改善、居民生活品质提升的城市更新建设举措,总结实践经验,提供有益借鉴。美丽家园;城市更新;策略;上海图5

 和田小区大门整修示意图图2

 和田小区现状问题汇总分析图图1 多方合作的推进模式图3

 和田小区综合整治方案平面图图4

 和田小区活动场所节点改造从交通组织改造、景观环境提升、小区安全维度、建筑设施修缮等重点方面进行多元整治,结合具体设计引导,细致考量、深化提升每个环节。(图3~5)DOI:10.16116/j.cnki.jskj.2016.09.012

 54规划设计5、策略维度四:实施评估,升级优化在美丽家园更新建设中,注重公共政策的积极引导,全过程跟踪并进行实施评估——更新前进行摸盘梳理、访谈交流,更新中进程把控、实时互动,更新后进行改造内容汇总、制定下一步行动计划,强调促进现实实践中先进理念与行动方式由点向线、由线向面的扩散,逐渐演变为一种朝向公共利益的行动框架,也真正促进了小区环境品质的提升,使居民感受到安全整洁文明有序。当前,结合上海在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纲要中明确提出的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目标,以及“一座创新之城、生态之城、人文之城”的城市发展愿景。

 “撤二建一”(原闸北区和静安区两区合并)后的静安区,将进一步优化城市功布局,统筹区域资源配置,协同产业规划,实现优势互补,促进提升中心城区品质和能级,增强发展后劲。相应地,2016年静安区“美丽家园”升级版建设进一步深化推进,规划上从环境整治向调整布局延伸,功能上也进一步综合完善,促进美丽家园的更新建设更具参与性、针对性与有效性。6、结论与展望总结来看,美丽家园的更新建设借助多方合作、公众参与、多元整治、评估优化等关键举措,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成效,真正的惠及于民,为当前的城市更新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2016年,上海市静安区发改委进一步联合相关部门展开《“十三五”静安区美丽城区建设课题》研究,将已有的美丽家园建设成果和实践经验作为基础之一,试图从更广维度、更深层面推进“美丽城区”建设,彰显城市意象,丰富城市活动体验,提高城区建设品质,优化市民生活环境,满足市民多层次、多主体、多样化的发展需求。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要想取得城市建设与发展持久的推动力与活力,代表公共权力导向的政府,其政策调整与制度建构的取向,必须与城市广大居民的利益相一致;同时,也只有当城市的改造与更新成为各个社会成员的共同选择、相互博弈的均衡,才有可能真正地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促进未来社会经济整体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参考文献:[1]上海市加强住宅小区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Z]. 2015.[2]闸北区关于开展“美丽家园”建设的实施意见[Z]. 2015.[3]莫霞. 冲突视野下可持续城市设计本土策略研究——以上海为例[D]. 上海:同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290.[4]美丽家园方案汇编[Z]. 2015.12.1、引言

 城市河流,是指发源于城区或流经城市区域的河流或河流段,也包括历史上人工开挖但具有自然河流特点的运河、渠系。目前,国内外对城市河流的研究较多,但基于GIS技术对城市河流廊道进行定量的景观格局研究涉及较少。1997年直辖后快速城市化的重庆,城市发展格局由原来的沿长江两岸发展逐渐转向小流域范围内的发展。茶园新区作重庆市重点发展的城市副中心之一,其境内苦溪河流域的城市河流廊道的生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一方面,山地河流自身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另一方面,快速城市化和人类大量建设活动严重影响河流廊道的生态。GIS技术观下的城市河流廊道景观格局分析——以重庆茶园新区苦溪河为例□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梁远玲摘要关键词本文以重庆茶园新区苦溪河为例,针对河流廊道网络结构单一、绿地零碎杂乱、景观破碎化严重等问题,借助GIS空间分析功能技术,探讨城市河流廊道景观格局定量研究的方法,为建设生态的河流廊道景观提供科学的规划依据。河流廊道;茶园新区;景观格局;GIS技术;景观指数 基于此,综合运用GIS技术与景观生态学原理,定性与定量结合探讨研究苦溪河河流廊道的景观格局,分析其现状问题,并提出优化对策。2、概况2.1

 研究区概况茶园新区位于重庆主城东,规划面积约50km²,基地内水系发达,其中苦溪河为长江中游一级支流,全长25.2km,发源于巴南区鹿角场,由西南向北穿越。受山地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和气候影响,具有山地河流典型的特点:河道形态蜿蜒多变,坡降较CDOI:10.16116/j.cnki.jskj.2016.09.013

篇四:建设美丽家园心得体会

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心得体会

 6 月 1 日出版的第 11 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文章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心怀“国之大者”,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坚决做到令行禁止,确保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凝心聚力投身生态文明实践,让乡村有“故乡味道”、有乡愁寄托;让城市有优美形态、有充足动能,为子孙后代造福,为事业发展聚力,共书美丽中国“生态读本”。

 强化为民造福“责 任担当”,厚植美丽中国“鲜明底色”。生态环境好,群众的健康指数高;生态环境美,群众的幸福指数高,人与自然关系密切。放眼我们的四周,无处不在的空气、淘米洗菜的水、种植农作物的土壤……生态环境和群众的健康、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关系着群众的切身利益。无论是环境的污染,还是生态多样性的退化;无论是资源的紧缺还是水体质量的下降,关系的不仅是当代人的生活质量,更关系着子孙后代的幸福生活。作为党员干部,必须树牢新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事业发展的首要位置,从乡村的环境综合整治到禁烧秸秆,再到秸秆再利用的经验推广,

 以有力的举措为环境保护贡献力量,推动生态功能与经济发展建设的协同推进,共同为创造生态文明的美好而努力奋斗。

 打通生态优势“转化路径”,舒展美丽中国的“风采画卷”。“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加强生态建设是党员干部的重要责任和使命,我们要从当前和长远、内在和外在、经验和教训中正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三对“辩证关系”,有长远发展的眼光和躬身入局的责任感,在工作实践中落实好植树造林、垃圾清运、降低能耗、节约资源等方面的要求,合理利用生态资源,打通生态优势的“转化路径”,为美丽中国的环保事业贡献力量。要在乡村发展中融入“绿元素”、厚植“绿优势”、增加“绿底色”,让绿色美为乡村增加诗意美,让生态绿为乡村的发展面貌增添活力。在城市的发展中,要以“生态优”为自身的发展优势,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以“绿动能”提振发展速度,大力推动山水人城之美的共生共荣,绘就城乡共富共美的新图景。

  凝聚家园保护“众人之力”,汇聚“美丽中国”澎湃动能。千条万条,生态保护第一条。在加快乡村发展和城市功能完善的过程中,在生态保护上的“门槛”不能缺失、“红线”不能模糊、“标准”不能降低。各级党委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广泛的环保宣传提升群众对生态保护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开展系列生态环境保护活动凝聚群众的共同力量,

 让生态保护理念成为群众的共同意识,让“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人人出力、人人尽力”的良好氛围,形成“人人参与、人人争先”的良好局面。广大党员干部是生态环保的宣传者、践行者,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各方力量的融入筑起生态安全的“屏障”。

  《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心得体会

 6 月 1 日出版的第 11 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久久为功。各级党委和政府、广大党员干部要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共同运用生态文明建设的如椽巨笔,擘画绿色发展的“千里江山图”,确保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运用“粗笔”勾勒“布局”,统筹整体规划,“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我国幅员辽阔、地貌多样、物种丰富,需要从大局着眼,制定区域治理方案慎之又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

 的有机链条。”广大党员干部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深化对人与自然基本规律的认识,统筹利用生产空间、合理布局生活空间、严格保护生态空间,全盘谋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能源、生态环境保护,领导人民在正确处理人口与资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等方面不懈探索,共同下好生态文明建设这盘“大棋”。

 运用“工笔”描摹“细节”,对标精准施策,“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山西考察中首次提出环保“四治”。作为环境治理的“重头戏”,治气、治水、治山、治城就要相应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青山保卫战和城市环保综合整治攻坚战。“要像保护我们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广大党员干部要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以问题、目标、结果为导向,聚焦突出问题集中用力,着重从思想认识层面找原因、查根源,从工作推进层面找差距、补短板,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推动环境质量整体改善。

 运用“彩笔”创新“着色”,立足长远发展,“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关键时期,要以坚强有力的党建引领和组织保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同时要注意地域发展差

 异,因地制宜、活学活用,与城市规划、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共促并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看得准的先干起来,看不准的可以等一等。”正是说明要稳扎稳打、干一事成一事,“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勇探“深水区”,层进“点线面”,为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事业添砖加瓦。

  《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心得体会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文章指出,我国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功在长远、利在千秋,要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点在“自然”、施力点在“我”。

 厚植“绿色”生态理念,于“我”入脑入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理应根植于中华儿女内心,“宁要青山绿水不要金山银山”的态度理应体现在方方面面。自

 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古往今来息息相关、命运与共,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能获得自然的馈赠与安宁。自然是大地清新亮丽的眼睛,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才能让碧波荡漾、气正风清。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贡献“我”力量,厚植“绿色”的生态理念入脑入心,敬畏自然、爱护自然,以“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节约理念,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谨细态度,积极参与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生动图景。

  践行“低碳”生活方式,于“我”见言见行。知行合一,行胜于言。“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无论是治沙防沙的“榆林精神”,还是荒原变林海的“塞罕坝精神”,都是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换来的绿意盎然,是生动践行“两山论”的最好范本。生态文明建设关键在“行”,需要贡献“我”力量,深入践行“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以爱护自然为荣,以污染浪费为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细碎到“柴米油盐”的琐碎小事,覆盖到“衣食住行”的各种方面,把“低碳”“绿色”“环保”作为“新风尚”,让“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诗意画境,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景象,让“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的美丽家园永续永存。

 致力“环保”氛围构建,于“我”聚力聚效。“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无论是云南大象的北上之旅,还是长江江豚再展微笑,都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展现的最美画卷;无论是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还是建立国家公园体系,都体现着国家为生态文明建设擘画长远蓝图的坚定决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非日月之功,非尺寸之功,需要全社会营造出“绿色”“低碳”“环保”的氛围,需要所有人齐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贡献“我”力量,要争做“环保卫士”、争做“监督卫士”,以“功成必定有我”的全力拼搏奋斗姿态守护“山峦层林尽染、平原蓝绿交融、城乡鸟语花香”的美好家园,为子孙后代留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世美景。

  《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心得体会

 近日出版的第 11 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文章指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良好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为此,党员干部要扎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保护绿色环境,促进生态宜居,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填充底色”。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保护生态本身就是在促进经济发展。那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增长,不但破坏生态,而且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带来伤害,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本意背道而驰。老百姓对环境质量的感受最直接、最强烈,也最有发言权。如果老百姓生活在污染的环境里,没有了干净的水,看不到蓝天白云,即使经济发展了,也没有幸福感可言。和谐共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景。党员干部要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引领群众保护好绿色环境,让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要,让处处呈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大美乡村底色。

  坚持绿色发展,助力产业兴旺,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做足成色”。坚持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产业振兴,是摆在党员干部面前的重大课题,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实要求。为此,党员干部要深入研究本地特点,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发展循环经济、提升科技含量等手段,为绿色发展蹚出一条生态新路。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按照生态保护型、资源节约型的产业发展方向,以绿色经济为本地发展强基固本。要以绿色发展助力产业兴旺,在攻坚克难、迎难而上中,带领群众走可持续的绿色发展之路,做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成色。

 做活绿色经济,促进增收致富,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增添亮色”。发展才是硬道理。乡村振兴的落脚点就是要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上,不断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党员干部要坚信“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充分发挥“领头羊”和“主心骨”作用,在守护好绿水青山这一金山银山的大前提下,以谋长远、开新局、谱新篇,挖掘和培植本土特色,积极探索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新路子。要锲而不舍、久久为功,进一步激发群众投身绿色发展的积极性,发挥基层群众的主体作用,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前提下,让老百姓充分享受绿色发展的生态红利。要带领群众在保护

 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让自然财富、生态财富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经济财富,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增添亮色。

篇五:建设美丽家园心得体会

在中国 — 东盟建立对话关系 0 30 周年纪念峰会上《命运与共

 共建家园》重要讲话心得 体会

 2021 年 11 月 22 日,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 30 周年纪念峰会上,中国东盟正式宣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习近平主席在会上发表了题为《命运与共 共建家园》的重要讲话,提出了“共建和平家园”“共建安宁家园”“共建繁荣家园”“共建美丽家园”“共建友好家园”5 点建议,为深化中国—东盟友好合作关系,促进共同发展繁荣不懈努力。

  历经 30 年的共同努力,今天,中国同东盟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和重要的投资合作伙伴,双方不仅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和友好的关系,更为地区各国繁荣发展和区域人民幸福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当下,中国和东盟的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升级,未来发展的新号角已经吹响,中国应同东盟各国团结协作、携手共进,擘画发展新篇章,共创美丽新未来。

 顺应潮流,吹响和平发展“联络号”。“和平是我们最大的共同利益,也是各国人民最大的共同期盼。”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潮流大势,更是世界人民的共同美好夙愿。从柬泰武装冲突中,呼吁双方保持冷静克制,避免局势升级;到南海争端中,积极推进同菲律宾对话交流以谈判方式解决争议,维护自身主权和南海稳定;再到缅北冲突中全力敦促停火交战,缓和缅甸动荡局势,恢复中缅边境安全……中国以实际行动彰显了推进地区和平发展的决心。近年来个别国家野心膨胀、爪牙显露,霸权主义、强权政

 治之风再度刮起,对地区和平稳定发展造成了极大威胁。各国要顺应时代潮流,吹响和平发展的“联络号”,强化和平共识,聚焦发展主线,推进对话交流,妥善解决分歧,坚持对话不对抗,努力促进各国平等发展、共同进步。同时,要积极践行多边主义,坚持结伴不结盟,旗帜鲜明反对单边主义,自觉维护联合国权威,共同致力于地区和平稳定与世界繁荣发展。

 互联互通,吹响开放共享“集结号”。“中国将坚定不移同世界共享市场机遇,坚定不移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共同利益”。历史和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一个国家要想强大,走“闭关锁国”的路子是行不通的,唯有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之路,才能拥抱世界、走向未来。过去,中国汲取东亚文明智慧,以开放理念引领区域发展,以平等协商推进地区合作,以包容心态共建开放区域主义。未来,中国将继续吹响开放共享的“集结号”,持续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向东盟国家广开市场大门,共享发展机遇;加大进口东盟国家优质产品,强化同各国间经济上的贸易往来和互联互通;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携手广大朋友,推动发展更加开放的地区主义,努力构建开放、包容、共享、多元的东亚经济体。

 凝心聚力,吹响合作共赢“冲锋号”。“成功从不是凭借个人,而是依靠集体。”中国要广泛团结各国,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吹响共赢“冲锋号”,发挥各自优势,强化科技交流,推进创新协作,为地区发展增添新动能。要加快疫苗药物合作研发,持续向各国提供疫苗和资金援助,推进共同抗疫;加强减贫领域交流合作,推进共同发

 展,实现地区减贫;积极促进全球发展倡议与《东盟共同体愿景2025》协同增效,推进东亚经济复苏;落实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做好碳中和、碳达峰工作,减少碳排放;加强绿色金融和绿色投资合作,建立清洁能源合作中心,共享可再生能源技术,推进东亚地区绿色转型发展;加快数字转型,强化数字经济国际合作,推进区域数字经济发展……“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中国将持续以实际行动推进各国合作共赢,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与东亚各国携手同进,共迎发展挑战,共建美好家园。

篇六:建设美丽家园心得体会

在中国 — 东盟建立对话关系

 30 周年纪念峰会上《命运与共

 共建家园》

 重要讲话心得体会

 & 学习中国 — 东盟建立对话关系

 30 周年纪念峰会重要讲话心得体会

 学习在中国 — 东盟建立对话关系

 30 周年纪念峰会上《命运与共

 共建家园》

 重要讲话心得体会

 2021 年 11 月 22 日, 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 30 周年纪念峰会上, 中国东盟正式宣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习近平主席在会上发表了 题为《命运与共 共建家园》 的重要讲话, 提出了 “共建和平家园” “共建安宁家园” “共建繁荣家园” “共建美丽家园” “共建友好家园” 5 点建议, 为深化中国—东盟友好合作关系, 促进共同发展繁荣不懈努力。

 历经 30 年的共同努力, 今天, 中国同东盟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和重要的投资合作伙伴, 双方不仅建立了 深厚的情谊和友好的关系,更为地区各国繁荣发展和区域人民幸福稳定作出了 重要贡献。

 当下,中国和东盟的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升级, 未来发展的新号角已经吹响, 中国应同东盟各国团结协作、 携手共进, 擘画发展新篇章, 共 创美丽新未来。

 顺应潮流,

 吹响和平发展“联络号”

 。

 “和平是我

 们最大的共同利益, 也是各国人民最大的共同期盼。

 ”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潮流大势, 更是世界人民的共同美好夙愿。从柬泰武装冲突中, 呼吁双方保持冷静克制, 避免局势升级; 到南海争端中, 积极推进同菲律宾对话交流以谈判方式解决争议, 维护自身主权和南海稳定; 再到缅北冲突中全力敦促停火交战, 缓和缅甸动荡局势, 恢复中缅边境安全……中国以实际行动彰显了推进地区和平发展的决心。

 近年来个别国家野心膨胀、 爪牙显露, 霸权主义、 强权政治之风再度刮起, 对地区和平稳定发展造成了极大威胁。

 各国要顺应时代潮流, 吹响和平发展的“联络号” , 强化和平共识, 聚焦发展主线, 推进对话交流, 妥善解决分歧, 坚持对话不对抗, 努力促进各国平等发展、 共同进步。

 同时, 要积极践行多边主义, 坚持结伴不结盟,旗帜鲜明反对单边主义, 自觉维护联合国权威, 共同致力于地区和平稳定与世界繁荣发展。

 互联互通,

 吹响开放共享“集结号”

 。

 “中国将坚定不移同世界共享市场机遇, 坚定不移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 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共同利益” 。

 历史和实践已经充分证明, 一个国家要想强大, 走“闭关锁国” 的路子是行不通的, 唯有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之路, 才能拥抱世界、 走向未来。

 过去, 中国汲取东亚文明智慧, 以开放理念

 引领区域发展, 以平等协商推进地区合作, 以包容心态共建开放区域主义。未来, 中国将继续吹响开放共享的“集结号” , 持续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向东盟国家广开市场大门, 共享发展机遇; 加大进口 东盟国家优质产品, 强化同各国间经济上的贸易往来和互联互通;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 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 携手广大朋友, 推动发展更加开放的地区主义, 努力构建开放、 包容、 共享、 多元的东亚经济体。

 凝 心聚力,

 吹响合作共赢“冲锋号”

 。

 “成功从不是凭借个人,而是依靠集体。

 ” 中国要广泛团结各国, 凝聚共识, 汇聚力量, 吹响共赢“冲锋号” , 发挥各自优势, 强化科技交流, 推进创新协作, 为地区发展增添新动能。

 要加快疫苗药物合作研发, 持续向各国提供疫苗和资金援助, 推进共同抗疫; 加强减贫领域交流合作, 推进共同发展, 实现地区减贫; 积极促进全球发展倡议与《东盟共同体愿景 2025》协同增效, 推进东亚经济复苏; 落实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做好碳中和、 碳达峰工作, 减少碳排放; 加强绿色金融和绿色投资合作, 建立清洁能源合作中心, 共享可再生能源技术, 推进东亚地区绿色转型发展; 加快数字转型, 强化数字经济国际合作, 推进区域数字经济发展……“路遥知马力, 日久见人心” , 中国将持续以实际行动推进各国合作共赢, 推动构建更加

 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与东亚各国携手同进, 共迎发展挑战, 共建美好家园。

  学习中国 — 东盟建立对话关系

 30 周年纪念峰会重要讲话心得体会

 携手走过 30 年, 中国和东盟 30 年前建立对话关系种下的友好合作之树, 如今已然枝繁叶茂, 硕果累累, 中国-东盟关系已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为成功、 最具活力的典范, 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证。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放眼未来 30 年, 中国与东盟友好合作的巨轮将乘风破浪, 驶向共同发展的美好未来, 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11 月 22 日,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并主持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 30 周年纪念峰会。

 习近平指出, 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 30 年来, 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

 我们摆脱冷战阴霾, 共同维护地区稳定。

 我们引领东亚经济一体化, 促进共同发展繁荣, 让 20 多亿民众过上了更好生活。

 我们走出一条睦邻友好、 合作共赢的光明大道, 迈向日益紧密的命运共同体, 为推动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 30 周年、 中国—东

 盟可持续发展合作年。

 自 1991 年建立对话关系以来, 山水相连、 血脉相亲的中国和东盟聚焦共同发展、 推进合作共赢, 如今已成为最成功、 最具活力的地区合作样板。

 习近平主席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 30 周年纪念峰会上的讲话, 回顾发展成就, 总结历史经验, 擘画未来蓝图,为双方关系引领航向, 必将推动中国东盟关系进一步提质升级, 为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30 年来, 中国和东盟全方位合作不断深化。

 中国与东盟携手前行,陆续通过《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 2030 年愿景》 《中国—东盟关于“一带一路” 倡议同〈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 2025〉 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 等成果文件, 推进各领域务实合作, 战略伙伴关系内涵不断丰富, 政治安全、 经济贸易、 社会人文三大领域合作硕果累累。

 今天, 双方互为最大规模的贸易伙伴、 最具活力的合作伙伴、 最富内涵的战略伙伴, 为 11 国 20 亿人民带来了巨大利益。

 中国东盟合作的成就, 得益于双方地缘相近、 人文相通得天独厚的条件, 更离不开积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作出正确历史选择。

 相互尊重, 坚守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合作共赢, 走和平发展道路; 守望相助, 践行亲诚惠容理念; 包容互鉴, 共建开放的区域主义, 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提到的这些宝贵经验是中国和东盟的共同财富, 为双方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奠定了基础、 提供了遵

 循。

 当前,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 国际形势深刻复杂演变, 站在承上启下、 继往开来的历史新起点上, 在新冠疫情加速百年变局演进, 单边主义、 保护主义抬头的当下, 中国与东盟携手同行、 相互支持, 共克时艰、 共促发展。

 在疫情背景下, 中国和东盟经贸投资合作逆势上扬, 双方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 共同推动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 引领区域经济复苏。

 今年以来, 疫情反复让东盟国家的经济再次受到严重冲击, 正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中国将为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更大市场, 更多机遇, 更强动能, 也必将成为东盟国家和地区经济疫后复苏的重要保障。

 此次纪念峰会上, 中国东盟正式宣布建立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对于未来的中国东盟关系, 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和平家园、 共建安宁家园、 共建繁荣家园、 共建美丽家园、 共建友好家园等 5 点建议。

 这是双方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 表明中国愿同东盟把握大势、 排除干扰、 同享机遇、 共创繁荣, 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落到实处, 为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 繁荣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以史为鉴, 可知兴替; 携手迈步, 未来可期。

 携手走过 30 年, 中国和东盟 30 年前建立对话关系种下的友好合作之树, 如今已然枝繁叶茂, 硕果累累, 中国-东

 盟关系已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为成功、最具活力的典范, 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证。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放眼未来 30 年, 中国与东盟友好合作的巨轮将乘风破浪, 驶向共同发展的美好未来, 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篇七:建设美丽家园心得体会

美丽宜居乡村心得 体会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让乡村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人民的期盼。只有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了,农民幸福指数提升了,才能真正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农者,天下之本也。”农村人居环境直接影响我国整体人居环境的水平,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健康福祉和社会文明和谐,更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国家稳定发展大局。2003 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率先提出并部署实施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拉开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序幕,实现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的极大改善,农村整体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并赢得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地球卫士奖”。

  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让亿万农民生活得更加美好。“乡村振兴了,环境变好了,乡村生活也越来越好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关注农村生态环境发展,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为建设美丽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新动能,为全球环境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乡村成为充满魅力和希望的一方水土,不仅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最需久久

 为功,全力以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继续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做好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把乡村建设得更加美丽。因此,要坚持把农村环境治理与乡村产业发展、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治理、农民收入增加结合起来,加快补齐公共基础设施等突出短板,统筹推进,标本兼治,从最基本、看得见、农民可以做得到的事情抓起,“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在系统治理、长效治理中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水平质的飞跃。

  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主体是广大农民,实施范围是广大农村。过去农民关心“有没有”“够不够”,现在对美好生活有了新期待,更在乎“好不好”“美不美”。建设美丽乡村,追求是时时事事,而不是一时一事。只有通过农村环境“洗脸”打造宜居乡村、农民素质“洗礼”打造美德乡村、农业产业“洗牌”打造生态乡村,实现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丽生活的“三美融合”,才能让广大农民养成美的德行、得到美的享受、过上美的生活,绘就多姿多彩的美丽乡村和气象万千的美丽中国。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一项涉及面广、内容多、任务重的系统工程,更是功在当代、惠泽千秋的民生工程,必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从“人民期盼”出发,以“人民满意”落脚,既要坚持问题导向,逐步解决群众关心的人居环境痛点难点,更要坚持群众视角,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发动群众热情参与。同时,要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力量,建立起包括政府、村集体、村民以

 及相关各方在内的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多元体制机制,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解决好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村庄绿化、村道硬化等突出问题,努力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目标,让广大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篇八:建设美丽家园心得体会

绿色生活 共建美丽家园 学习习近平 2019 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重要讲话精神 春之绿,夏之繁,秋之金黄,冬之晶莹,舞姿演绎着四季轮回的生命盛景。茂林修竹,花语蝉鸣,歌声唱出了对家园的爱恋和对自然的敬重。4 月 28 日晚,2019 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盛大的开幕式美轮美奂,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让子孙后代既能享有丰富的物质财富,又能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到花香。”开幕式上,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如此深情地表达了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意愿,再次向全世界传递出中国力促生态文明建设、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坚定信念和不懈努力。

 共谋绿色生活是人类的初心。植物和人类是地球生物圈内的主要组成部分。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与植物有着天然的紧密关系,植物是人生存的物质资源、发展的审美资源,更是其生态体系平衡的必然要素。时至今日,人们更深切地意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而这,就是习近平所说的“良好生态本身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共建美好家园是人类的希望。“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中国最早的诗集《诗经》以如此的诗句来形容万物生长的生机活力。大自然的生命力和人的生命力融为一体就是大美,在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中,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就是美丽家园。什么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习近平在讲话里描述得准确而生动——“山峦层林尽染,平原蓝绿交融,城乡鸟语花香。这样的自然美景,既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也是人类走向未来的依托。无序开发、粗暴掠夺,人类定会遭到大自然的无情报复;合理利用、友好保护,人类必将获得大自然的慷慨回报”,“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走到了

 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昭示着未来”。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的一次自我反省,是走向美好未来的明智选择。

 而园艺,正是人们借植物语言对这种选择的表达。2019 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被称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世园会。早在 1999 年,昆明就曾举办过一次引人瞩目的世界园艺博览会,今天,世园会再次来到中国,散发出更加耀人的光彩。经过 20 年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中国已经驶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快车道,中国人在加快可持续发展问题上,态度前所未有地鲜明而坚决。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好画卷,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心向往之的奋斗目标。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追求绿色发展繁荣、追求热爱自然情怀、追求科学治理精神、追求携手合作应对,习近平提出的五点追求,从人文理念、经济发展、生活方式、科学规划、国际合作等多方面为生态文明建设加了注脚。每点要求,都与我们有关,都能从自然资源工作中找到对应点。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尊重自然,就要欣赏自然,融入自然。让我们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把绿色发展的接力棒一棒一棒传下去。

篇九:建设美丽家园心得体会

致信祝贺 2 2022 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

 重要指示心得体会 5 5 篇

  心得体会 【1 1 】

 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 2022 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强调,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更大贡献。建设美丽中国是关乎人民福祉、关乎祖国发展未来的“战略选择”“重要途径”。党员干部作为“关键少数”,要在建设美丽中国上走在前、作做表率,把建设美丽中国落到具体点滴行动、践行一心为民理念、狠抓生态环保落实、强化制度执行落实中,切实当好“美丽中国”的“建设者”。

 在“落实点滴具体行动”中贡献“担当力量”、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是每个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执着向往”“竭力追求”,需要人人参与建设、人人贡献力量、人人共享成果。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参与,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主动参与义务植树、环境卫生打扫、河道垃圾清理、垃圾分类、网络捐赠树苗等各类具体活动中,给周边群众、身边朋友带好头、当示范。在带头落实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还要引导群众增强生态环保意识,把珍爱环境、保护资源落到捡拾垃圾、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低碳出行等日常生产生活点滴行动中,形成人人参与环境保护、人人从点滴做起的良

 好局面。

 在“践行一心为民理念”中满足“生态需求”、建设“美丽中国”。在我们党内,涌现了一大批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楷模,“带领群众治理‘三害’”的焦裕禄、“治服风沙创造绿洲”的谷文昌、“扎根大山义务植树造林 22 年”的杨善洲……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一心为民,致力于改善生态环境”的行动。广大党员干部要向这些楷模学习,把“满足人民生态需求”作为追求,用心解决好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满足各类生态产品需求,切实提高群众生态生活水平。要从“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角度考量,不管是建设基础设施,还是发展产业,抑或是利用各类资源,都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各类事业有序发展、增进群众生态福祉。

 在“狠抓生态环境保护”中提升“生态质量”、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中国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体现在实干上。广大党员干部要把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作为重要任务,对于植树造林、发展生态产业、加强环境治理和保护等每一项利于改善生态环境的工作,都紧盯不放、狠抓落实,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敢于攻坚克难,在面对已经出现的环境问题时,不怕难、不推脱,开动脑筋、想方设法解决好,切实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要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是一场持久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的懈怠、松劲,都要持之以恒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都要毫不犹豫地向破坏生态环境说不。

 在“强化制度执行落实”中规范“生态秩序”、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中国,还需制度来护航、来保障。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执行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制度能否发挥出效能。广大党员干部要在制度执行中,发挥好监督作用,确保制度执行不打折扣。一方面,要强化源头管控,教育引导企业严格遵守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落实环保主体责任,增强环保意识;在处理不符合环境保护法律规定的新建项目、招商引资时,执行“一票否则”。另一方面,要勇于同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作斗争,不管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只要发现违法排污、非法开垦林草地等行为,通过 12369 环保举报投诉热线电话等手段及时曝光、及时揭发、及时查处,努力使生态文明制度发挥效力。

 心得体会 【2 2 】

 6 月 5 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 2022 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全党全国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高度肯定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绩,深刻总结了生态环境保护的经验

 启示,为继续建设美丽中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举办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举办活动和开展其他形式宣传活动,展现生态发展成效、推广有益经验,有助于推动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自 2017 年开始,我国连续举办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习近平总书记此次专门发来贺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系统谋划生态环境领域重大改革,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美丽中国建设蹄疾步稳,成效显著。蓝天白云越来越多、黑臭水体明显减少、耕地保护成效显著……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的变化是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绿水青山带给老百姓的感受是真实的、具体的、幸福的。

 建设美丽中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还面临不少挑战。从国内看,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升级任务艰巨,生态环境质量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相比还有差距;从国际看,应对气候变化等国际合作充满变数,仍需多方协调、相互协作。对此,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才能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实现更高

 质量、更长久的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美丽中国的应有之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各地区各部门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辩证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在实践中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全面绿色转型总抓手,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坚持不懈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美丽中国,人人共享,你我共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已进入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境界,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争做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身体力行、真抓实干,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让祖国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

 心得体会 【3 3 】

 2022 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 6 月 5 日在辽宁省沈阳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向活动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贺信强调,“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更大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绿水青山就

 是金山银山”的创新理论。“两山”理论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科学论断,是有其内在逻辑和历史印记的,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两山”理论的丰富内涵,沿着总书记的足迹读懂“绿水青山”情怀。

 “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读懂“梁园虽好,更怜春岸绿”的前瞻情怀。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是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关键,传统发展讲的是先污染后治理。但当发展带来的环境负担超出环境客观承载力和恢复能力时,就必须要摈弃“以短期利益损害长远利益、以当代利益损害后代利益”的错误做法,通过调整发展方式来保障环境的安全和实现永续持久的发展。其实早在正定任县委书记时,习近平同志就意识到了粗放式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巨大破坏,提出“宁肯不要钱,也不要污染,严格防止污染搬家、污染下乡”的口号。在那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摆脱物质贫困的年代,有这样的前瞻性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也正是体现了习近平同志的前瞻情怀。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读懂“已是丘园添盛事,更兼山水借清晖”的兼顾情怀。生态文明和物质文明应同步推进。2001年,习近平同志任福建省省长时就率先提出生态省战略构想,保障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共同推进,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改善环境质量为前提,抓住产业结构调整这一重要环节,充分发挥

 区域生态和资源优势,统筹兼顾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十多年来,福建的生态省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为解决全面脱贫和污染防治两个突出短板提供了参考模式和地方经验。“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体现了边发展边保护的思想,强调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统筹推进精准扶贫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一步创新理念、创新思路、创新举措,实现了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读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蜕变情怀。建设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2005 年 8 月,习近平同志到安吉县余村考察时提出著名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余村指明了绿色发展之路,从一个污染村,慢慢蜕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示范村,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了生态环境与经济资源的相互转化。可以说,习近平同志一语道出了生态资源的转化本质,讲出了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的有机统一。在建成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必将实现碳中和,追求人与自然的融合,达到和谐共生状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心怀“国之大者”,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坚决做到令行禁止,确保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或许早在那段知青岁月,青年习近平同村民群众一起打坝造田、发展清洁能源沼气时,就厚植了生态理念。之后从地方到中央,从污

 染防治到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思想不断完善,建设美丽中国脉络越发清晰,但那抹“同人民群众生活在绿水青山”的情怀始终不变。

 心得体会 【4 4 】

 6 月 5 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 2022 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强调,希望全社会行动起来,做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身体力行、真抓实干,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

 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担当,不断强化认识、积极传播、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用真情付出保护绿水青山,构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

 强化对“美丽家园”的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全党全国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清醒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美丽家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认识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发展、保护“美丽家园”,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真正明白和梳理清楚,构建人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就是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可靠保障。

 积极传播守护“美丽家园”深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美丽家园”,是与大自然“打交道”,单兵作战、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需要动员全社会参与其中。广大党员干部要主动行动起来,做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传播者、保护“美丽家园”的宣传者,可以通过田间宣讲、林荫课堂、漫画宣传、民歌民谣、大众媒体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途径,向公众宣传守护生态、保护环境的相关科学知识、法律法规,不断动员引导社会各界增强绿色发展、同自然和谐共生的认识,增强老百姓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让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让守护“美丽家园”体现到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之中。真正做到团结一心,凝聚起严守生态红线、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环境污染防治的磅礴力量,营造出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尚。

 身体力行实现“美 丽家园”承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是转方式、调结构、上台阶的重要内容。经济要上台阶,生态文明也要上台阶。我们要下定决心,实现我们对人民的承诺。《环境保护法》也明确将保护环境视为基本国策,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增强责任担

 当,做生态文明理念的模范践行者,以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态度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想方设法、千方百计,采用政策、宣传、教育、行政、法律、经济等综合手段推进“美丽家园”建设,坚决同水污染、大气污染、城市垃圾污染等破坏生态平衡、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真正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真正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用心用情用行实现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心得体会 【5 5 】

 2022 年 6 月 5 日是第 50 个世界环境日,习近平致信祝贺 2022 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题活动强调, “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更大贡献。”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是亘古不变的话题。“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是习近平总书记讲的谆谆教诲。作为新时代年轻干部,要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立足自身职责定位,当好保护环境的“宣传员”“监督员”“守护员”,积极地融入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大环境中,携手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 着眼于“实”,当好绿水青山的“宣传员”。无论是黄河长江“母亲河”,还是碧波荡漾的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