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第一学期北师大版5篇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第一学期北师大版 . .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全册完整,含教学反思,含整理与复习】 第一单元 加与减 第一课时 谁的得分高教学内容: 教材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第一学期北师大版5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第一学期北师大版
/p>.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全册完整,含教学反思,含整理与复习】
第一单元
加与减
第一课时
谁的得分高 教学内容:
教材第 2 2、3 3 页。
教学目标:
1、掌握两级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2、培养工整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和利用竖式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与方法:
课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老师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第 2 页情境图及成绩统计表。
师:这是淘气和笑笑进行套圈比赛的成绩记录。观察这张表你了解哪些数学信 息? 学生讨论,自主发言 学生可能会说:
淘气第一次得 24 分,第二次得 30 分,第三次得 41 分。
淘气第一次得 24 分,笑笑第一次得 23 分,淘气第一次得分比笑笑高。
淘气第二次得 30 分,笑笑第二次得 44 分,笑笑第二次得分比淘气高。
淘气第三次得 41 分,笑笑第三次得 29 分,淘气第三次比笑笑高。
⋯ ⋯
.
.
师:同学们发现数学信息真不少。还有同学看出了淘气的得分两次超过了笑笑, 真细心!
二、自主探究
1、进行估算
课件出示:教材第 2 页对话情境图。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对好朋友因为比赛的输赢发生了争执,你觉得他们谁说得对呢?为什么?
生讨论,汇报。
2、尝试计算。
师:刚刚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了粗略的比拟,觉得笑笑说得有道理,可能是笑笑获胜了。那么到底谁获胜了呢?让我们来算一算,看结果是怎样的。先计算淘气的总分吧!
师:说一说 你是怎样算得?
学生可能出现多种计算方法:
师:刚刚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淘气的得分是 95 分,现在大家再计算一下笑笑三次一共得多少分?
3、学生分小组交流计算结果和方法。
三、总结提升
师:这节课一开始我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淘气和笑笑套圈比赛的问题。现在,老师提一个建议,下课后,请同学们自由组合,也进行一次套圈比赛,把比赛的情况记录下来,下节课大家汇报一下。
练习设计:
教材第 3 页。
教学反思: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算法多样化是学生学习个性化的必然反映。提倡算法多样化不是标新立异、无中生有,而是还计算教学于本来面目。算法多样化带来的另一个现实要求是适时引导学生对多种算法进行分析比拟,找出其中的规律,最终能够实现算法的优化。对于多种算法,不应急于做出选择优化,应该适时引导
.
.
学生自我选择,实现算法的优化。要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有时机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的条理性。
.
.
第一单元
加与减
第二课时
秋游 教学内容:
教材第 4 4、5 5 页。
教学目标:
1、通过选择适宜的信息解决简单的问题,学习连减计算的过程。
2、能用自己的方法正确地进行 1 0 0 以内数的连减计算。
3、培养学生选择信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掌握竖式计算的连减的方法,能正确进行 1 0 0 以内数的连减计算。
教学准备与方法:
课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秋天到了,正是出游的好时节。同学们喜欢秋游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 4 页情境图
师:从秋游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这条船可以坐 90 人。
有两队,一队有 45 人,二队有 25 人。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很准确。你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
生 1:一共有多少人呢?
生 2:这条船能坐得下这些人吗?
生 3:船上还有空座位吗?
⋯ ⋯ 二、自主探究
1、乘船问题。
师:是啊,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呢?你觉得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
.
请不同算法的学生到黑板板书,并说明理由。
2、乘车问题。
师:同学们之前的表现非常棒!解决了乘船时的问题。如今啊,同学们的秋游就要结束了,要乘车返回学校。
课件出示:教材第 4 页情境图。
师:根据图中给出的数学信息你能计算出第 3 辆车上有多少人吗?自己试一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组织交流,重点强调用竖式计算的写法。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 5 页 板书设计:
秋
游 90-45-25=20(个)
90-25-45=20(个) 教学反思:
.
.
第一单元
加与减
第三课时
星星合唱队 教学内容:
教材第 6 6、7 7 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 1 0 0 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计算,优化算法。
教学准备与方法:
课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唱歌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 6 页情境图
师:谁能看着情境图说说图中的合唱队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答复时,关注学生是否发现了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学生可能会说:
合唱队的人数变了。
合唱队原来有 5 2 人,今年有 9 人毕业了,又新参加 1 5 人。
合唱队参加的人比毕业的人多。
⋯ ⋯
师:同学们发现的数学信息真多呀!可是老师没弄明白,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
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思考。
二、自主探究
1、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呢?
师: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谁能提出数学问题|
对学生提出的一步计算的简单问题可以现场解答。
比方: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
.
师:要求? 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怎样列式?
学生可能出现一步计算的。如果学生的答案没有出现综合算式,师生就一起把两个算式改为一个算式,并告诉学生这样的算式叫做加减混合算式。
师:这样的加减混合算式,你会计算吗?
2、说一说,再列式计算。
师:同学们,这两道题你能解答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 7 页练习题
学生尝试解答第一题后,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是怎样想的。然后再进行第二题的解答并组织学生交流想法和计算过程。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
教材第 7 页第 3、4 题。
板书设计:
星星合唱队 52-9+15=58(人) 答:合唱队现在有 58 人。
教学反思:
让学生自主地去讨论、思索,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想法,遭遇“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
.
.
第一单元
加与减
第四课时
练习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 8 8、9 9 页。
教学目标:
1、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
2、培养工整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和利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与方法:
课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100 以内的两位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你学会了吗?有什么收获? 二、自主探究
引导学生整理相关知识点,在小组内交流、班上集体汇报。
师: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你有什么想法呢?学生答复。
课件出示:教材第 8 页第 1 题右面的习题
师: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了解不同的算法后,组织学生交流。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
教材第 8、9 页 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验之间的关联方面,在于
.
.
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的时机,在于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情境与空间。
.
.
第二单元
购物
第一课时
买文具
教学内容:
教材第 10、1 11 页。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 10 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保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在实际情境中认识 10 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准备与方法:
课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二、自主探究
1、认一认,填一填。
师:要想购物就离不开人民币,你认识图中的人民币吗?能完成填空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 10 页插图
学生能够认出 5 元、2 元、1 元、5 角、2 角、1 角、5 分、2 分、1 分,这些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说是从哪里看出人民币的面值的。
结合生活经验及图片,完成填空,知道:1 元=10 角
1 角=10 分
2、买 1 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
师:瞧,淘气和笑笑跟我们一起来到了文具店。同学们已经认识了 10 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能自己买文具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 10 页最上面的插图
师:买 1 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用你手中的人民币样张,演示给大家看看。
学生可能会说:
我想直接给售货员一枚 1 元的硬币或一张 1 元的纸币,这样比拟简单。
.
.
我可以给售货员 2 张 5 角的。
我可以给售货员 10 张 1 角的。因为 1 元= 10 角。
我可以给售货员 1 张 5 角、1 张 2 角和 3 张 1 角,这样加起来也正好是 1 0 角,就是 1 元。
⋯ ⋯
师:同学们的付钱方式真多。实际生活中我们这些付钱的方法都是可以的。
3、用 1 元买 1 把尺子应找回多少钱?
师:在生活中有时候我们没有正好足够的零钱,就需要付整钱后再由售货员找回零钱。这样的问题你能解决吗?
师:如果用 1 元钱买 1 把尺子,应找回多少钱?同学们算一算,一会儿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好吗?
学生讨论解答,集体订正。
4、和同伴说说,1 元正好可以买哪些物品?
在小组内交流,然后交流汇报。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
教材第 11 页 板书设计:
买 文 具
1 元=10 角
1 角=10 分 教学反思:
通过创设购物这个具体情境,让学生学会简单计算,学会计算的思考过程和如何付钱的方法,并体会到付钱的方法有多种形式。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
.
第二单元
购物
第二课时
买衣服 教学内容:
教材第 12、3 13 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
2、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
3、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与方法:
课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知道今天咱们要去哪转转吗?今天咱们一起去服装店看看吧。
课件出示:教材第 12 页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了一套连体衣的价钱是 41 元。
我知道了长袖上衣的价钱是 26 元,短袖上衣的价钱是 31 元。
我知道了一条裙子的价钱是 23 元。
笑笑还告诉我们,今年暑假,她的妈妈给她买了 1 件长袖上衣和 1 条裙子。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获得的数学信息真不少。
二、自主探究
1、认一认。
师:你认识这些面值的人民币吗?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2、妈妈买一件短袖上衣,可以怎样付钱?
师:如果笑笑的妈妈买一件短袖上衣,可以怎样付钱?用你手中的人民币样张摆一摆,然后说一说。
.
.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师:你还能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出不同问题后,可以当场引导学生答复, 有难度的就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探究解决,或给予适当的提示。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
教材第 13 页。
板书设计:
买 衣 服
1 张 20 元,1 张 10 元和 1 张 1 元,一共是 31 元。
1 张 20 元,2 张 5 元和 2 张 5 角,一共是 31 元。
3 张 10 元和 5 张 2 角,一共是 31 元。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民主的课堂气氛,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交流意识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本节课能很好地把握新课程理念,遵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形式新颖、富有意义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
.
.
第二单元
购物
第三课时
小小商店
教学内容:
教材第 14、5 15 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购物,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领悟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在购物情境中学会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与方法:
课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
除了买文具、买衣服之外, 同学们最喜欢的是逛商店,自己挑选喜欢的玩具、文具等等吧?
课件出示:教材第 1 4 页情境图
师:来到了小小商店,看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了 1 架玩具飞机的价钱是 12 元。
我喜欢的玩具坦克价钱是 9 元。
画画用的...
篇二: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第一学期北师大版
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数一数与乘法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乘法的初步认识。
这一单元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非常重要。这里包括要使学生理解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简便方法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学生弄清楚这些就便于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熟记乘法口诀正确解答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学情分析
这是本学期的第一个单元 两个月的暑假可能让学生在很多时候都不能集中注意力所以在学这个单元的时候老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让孩子以一个良好的状态进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学生在生活还没有乘法这一概念所以我们要加强建立这个数学模型。可能个别孩子在暑假的时候已经在家长的指导下有了一些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进行整体和个别共同关注相结合的原则。
单元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景中经历体会乘法运算的含义的过程加深学生的数学意识。
2、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3、初步体验用乘法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义。
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使学和知道乘法的含义 难点是通过直观从相同数相加引出乘法理解乘法的含义。
对学困生采取的方法及措施
1、利用直观的图像为他们建立数学模型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
2、采取优带差的方式建立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学习模式。
单元课时计划
45 课时
教学课题 数一数 课时进度 1 课型特点 新
授 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的活动复习相同加数的加法为学生学习打下基础。
2、在数一数过程中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3、在具体环境中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相同加数连加的问题感受这种方法的局限性体会到学习乘法的必要性产生学习乘法的愿望。
教学重点 通过数一数抽象出“几个几”体会“几个几”的含义。
教学难点 明确从不同角度观察数物体的个数时所表示的“几个几”的含义不同。
教学具准备 熊猫图片、圆片、方格图、苹果图
教学过程
教学 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情景 创设
认真倾听 猜谜语“熊猫”
谈话 同学们 你们喜欢猜谜语吗现在我就给大家出一个谜语“叫猫不是猫 象熊没熊高人人喜爱他 是咱中国宝”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问题 探究 1.一个 5 2 个 5
3 个 5 5+5+5=15
2.1 个 32 个 33 个 34 个 35个 3 3+3+3+3+3=15 3.6+6+6+6=24 4.4+4+4+4+4+4= 24 1.谈话 今天有许多可爱的熊猫跟我们一起来上课 大家快来数一数一共有几只 2.组织小组汇报的方法和所列出的加法算式 注意给予评价。
了解学生数数的方法和计算的能力
3.谈话 同学们表现真出色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许多漂亮的图片 4.一共有多少列出加法算式 1.刚才我们数了熊猫和圆片 下面我们
体验 感悟 1.独立数一数方格然后列式 2.汇报思考过程及数的方法和算式 3.组内交流 ⑴列出的都是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 ⑵不同数法可以列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来数一数方格。
2.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3.从刚才这些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交流 反馈学生数数的方法和观察算式的特征 为下节课做铺垫 通过
实践 应1.3+3+3+3+3+=15
1.谈话秋天到了苹果成熟了。
看这里有许多又红又大的苹果一共多少个呢列出加法算式 解决实际问题设置
用
2.3+3+3+3+3+3 3+3+3+3+3+3+3+3+3+3= 3+3+3+3+3+3+3+3+3+3+3+3+3+3+3= 3.3+…………………………+3= 麻烦
2.5盘苹果是5个3相加那么 6 盘10 盘 15 盘呢你能列式吗 1.求50 盘苹果有多少你会算吗能列式吗 2.总结谈话这时候用乘法会比较简单 悬念培养学生求知欲望 小结 作学生尽情畅谈 你对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数一数
熊猫图
方格图 5+5+5=15个
10+10+10=30 3+3+3+3+3=15
个
3+3+3+3+3+3+3+3+3+3=30 ……
…… 圆片图
苹果图 6+6+6+6=24个
3+3+3+3+3=15 4+4+4+4+4+4=24个
……
课后反思
教学课题
儿童乐园 课时进度 1 课型特点 新
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
2、认识乘号“×”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知道乘法与加法的关系。
3、使学生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4、 通过加法与乘法关系的教学 使学生了解各部分数学知识的联
系与区别发展与转化。
教学重点 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写法以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教学具体会加法与乘法的联系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儿童乐园挂图
准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创 设
1.观察、数一数并且能列式 灯管2+2+2+2=8 同学7+7+7+7+7=35
2.认真倾听 1、谈话上节课我们通过数熊猫、圆片、方格、苹果列出了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 现在我们就来数一数身边的物体 列出相同加数的算式。
2、说明像这样的加法问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 但我们用连加的方法来计算会感到很麻烦 今天我们就来一同学习简便的运算方法 1. 出示儿童乐园图 谈话儿童乐园里可热闹了 谁能检查上节课的学习情况同时提示课题
问题探究
1.独立观察画面在小组内说一说观察到的内容
2.根据观察到内容列算说一说 你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 2提问你能根据画面内容提出哪些问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 讲解新知识
式
3.认真倾听读乘法算式了解各部分名称
4.独立解决后 3 个问题
5 汇报思考过程以及所列出的乘法算式
题怎样列式小组说一说
3.谈话我们首先了看2+2+2+2=8 这个算式也可以用乘法来计算 4
×
2 =
8 乘数乘号乘数
积 或 2×4=8 介绍乘法算式的读法、 各部分名称
4.说明 一个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可以写成 2 个乘法算式 但我们只写一个就可以了 5.组织学生解决另外3 个问题列出算式组内交流 6.组织学生汇报并板书评价
1.刚才我们学习了用乘法解决相同加数的加法问题体验感 悟
1.列出乘法算式
2独立思考列式 那么上节课关于50个苹果的问题怎样列式呢 2.完成教材 5 页“试一试”集体检测学生对新知识掌握情况适当调整
订正 3.引导学生汇报 3×4 中的 4 和 7×2 中的 7的意思 1.谈话 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既可以用加法又可以用实践应 用
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找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 乘法计算的问题 谁能提一些身边的数学问题 2.拓展延伸 回家后观察家中的事物 看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 应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 计 板书设 计
儿童乐园
有多少人乘坐飞机
有多少人乘坐火车 2+2+2+2人
4+4+4+4+4+4=24人 2
×
4
=
8 人
6×4=24人
有多少人划船
3×3=9人 乘数 乘号 乘数
积
课后反 思
教学课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与加法的关系能根据加法算式写出乘法算式能根据图写出乘法算式。
2、熟记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正确读、写乘法算式。
3、引导学生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类推和迁移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进一步体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 具
有几块积木 课时进度 1 课型特点 新
授 能根据具体情景和加法算式准确列出乘法算式。
准备 积木图 、练一练第三题的房子和算式卡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教学步骤 情景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 设 认真倾听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积木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积木。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问 题探 究 1.独立观察、思考应该怎样计算然后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结果 ⑴小组内说一说图意1.出示积木图片提问一共有多少块积木先仔细观察 再仔细想一想应该怎样计算 2组织学生汇报 1.完成练一练 12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体验感悟
独立列式
⑵集体订正时说出思考过程和所列出的算式 ⑶拿到卡片的同学根据卡片上的算式分别贴在相应的小房子的下面 ⑴第一题看图说出图意然后列式计算 集体订正
⑵独立完成小组交流集体订正
⑶游戏小狗送信 把写有算式的信按照要求发给学生 要去送到相应的小房子里 平出优秀邮递员
体验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喜悦同时也体会我现在比以前长大多了能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实践
反馈信息
应用
1.打开书 2.看图列式说得数 3.根据画面提问题
1.谈话看书 7 页 4 题 2.提问 一共有多少人 3.提问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4.组织学生汇报及时给予评价 这节课马上就要下了 你有什小结
么想对大家说的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作业设 计 板书设 计 有几块积木
积木图
小鸭
房子图 2×6
小猫
房子图 3×5
小鸡
房子图 4×2
7×5=35块
5×7=35块
5+5+5 2×4 2+2+2+2+2+2 3+3+3+3+3
课后反 思
教学课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类推和迁移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与加法的关系能根据加法算式写出乘法算
动物聚会 课时进度 1 课型特点 新
授 式能根据图写出乘法算式。
2、熟记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正确读、写乘法算式。
2+2+2+2 2×6 6+6 5×3
3、初步学会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进一步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理解乘法算式在不同情景中所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情景提出问题在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乘法的意义 动聚会图
教学 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教学 步骤 情景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 设 仔细观察积极发言 谈话 大森林里住着很多可爱的小动物这一天他们举行了一次盛大的聚会。
谁能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1、提问根据画面提出问题能不能列式计算 2、 小组汇报 3、板书 1.连一连看图把相应的卡片连起来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 问题探究
1.小组交流 2.讨论后列式解答 3×3=9 只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好习惯
体验感悟 1.独立连线 交流想法汇报连线结果 理解 6个 3 和 3 个 6 所表示意反馈信息适当指导
义的不同 2.汇报交流结果在教师引导下理解 2×3 有时表示 2 个3有时表示 3 个 2 3.观察图画说图意列算式 4.根据图中给出的乘法算式选择自己喜欢的学具摆一摆
1.看图提问 小组交流。独立列式 2 小组交流选代表汇报
2.说一说 根据 4 幅图片想一想 2×3 表示什么 3 “练一练”12 题 第一题组织学生集体订正 第二题 摆一摆说一说 4摆学具 实践应用 1.“练一练”第三题。每样东西各买多少 2实践活动。日常生活中 还有那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 这节课我们是用乘法知识解培养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结
决生活中的问题 体会到数学是来自于生活的
作业设 计 板书设 计 动物聚会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3×3=9只 课后反 思
篇三: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第一学期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 册 集 体 备 课 教 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教育创新为动力, 以省“减负” 精神为宗旨。
为打造 “优质均衡和谐教育” 而努力。
树立全面、 协调、 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深刻认识新时期新阶段对基础教育工作的新要求, 突出重点, 提高效率, 狠抓落实, 大力推进以课程改革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促进发展, 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 班级分析
执教的班级共有 51 名学生,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 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动手操作, 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 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优等生思维活跃, 发言积极; 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 “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 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
因此, 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 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 教材分析
(一)
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 以内的加、 减法的笔算, 表内乘法(一), 表内乘法(二),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初步认识角,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 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 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 掌握 100 以内笔算加、 减法的计算方法, 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初步掌
握 100 以内笔算加、 减法的估算方法, 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 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熟记全部乘法口诀, 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初步建立 1 米、 1 厘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 1米=100 厘米;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 初步认识线段, 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 初步认识角和直角, 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初步学会画线段、 角和直角。
5、 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 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体验数据的收集、 整理、 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数学思考方面
1、 能运用生活经验, 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 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
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 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体验数据的收集、 整理、 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 格表示 2 个单位)
和统计表, 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 通过观察、 猜测、 实验等活动, 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培养学生初步观察、 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初步形成有顺序地、 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 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 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 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 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 能积
极参与生动、 直观的教学活动。
2、 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 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 获得成
功的体验, 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 经历观察、 操作、 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 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 在他人的指导下, 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 并及时改正。
5、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 养成认真作业、 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 通过实践活动,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
教学的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100 以内的加、 减法笔算, 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
100 以内的加、 减笔算, 以及数学实践、 数学思维的训练。
四、 教学措施
1、 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
不光凭经验, 过去怎样提, 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 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 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 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 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
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 要尊重学生, 注重学法渗透。
在学习中, 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 交流和练习。
3、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 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 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 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 突出了思考过程, 教师在教学时, 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 要精心设计教案, 注重多媒体的应用, 使学生学得愉快, 学得轻松, 觉得扎实。
8、 要渗透德育,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 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 培养优等生, 转化后进生措施
我班后进生形成的很大的原因, 就是学习习惯差, 毅力缺乏, 信心不足。他们不能把握学习语言课程的要点, 常常不完成听说读写的任务, 怕苦畏难, 不
肯去做认真理解的细致工作, 久而久之, 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下降了, 敏锐接受新授知识的能力丧失了, 他们不差也变得差了。
要转变他们,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 应以精彩的语言引发话题, 及时点拨, 准确评价, 创设出和谐融洽的思想品德教育氛围, 使后进生畅所欲言、 主动表达出自己的见解。
2、 在日常生活中, 应该常常向取得进步的学生竖起大拇指; 有时给表现好的同学奖励一本本子; 还有时投给学生一缕赞许的目光, 伸手亲切地摸摸学生的头, 拍拍他的肩膀……
3、 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 严密性的抽象学科, 教师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加强直观教学可以吸引后进生的注意力, 通过直观教学, 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性质。
4、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 要难易适中,
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 督促他们认真完成作业。
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后进生, 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教师要特别注意克服急躁冒进情绪, 如对后进生加大、 加重作业量的做法。
对待后进生, 要放低要求,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谆谆诱导, 从起点开始, 耐心地给予辅导, 让他们一点一滴逐步提高。
培养优等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创设竞争的氛围, 如优等生他们之间的竞争, 挑战难题的竞争等, 促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2、 为他们制定更高层次的目标, 在完成一个个既定的目标的过程中, 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以及增强对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3、 鼓励他们尽量用多种方法, 多种思路解决数学问题, 尽量想一想与众不同的方法, 提高发散思维能力, 促进智力发展。
4、 教育他们多帮助需要帮助的其余同学, 在帮助人的过程中, 体会到成就感, 从而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六、 全册课时安排(约 60 课时)
(一)、 长度单位(4 课时左右)
(二)、 100 以内的加、 减法(二)(13 课时左右)
1、 两位数加两位数………………………………………………3 课时左右
2、 两位数减两位数………………………………………………5 课时左右
3、 连加、 连减和加减混合………………………………………4 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 课时左右
我长高了…………………………………………………………1 课时左右
(三)、 角的初步认识(2 课时左右)
(四)、 表内乘法(一)(13 课时左右)
1、 乘法的初步认识………………………………………………3 课时左右
2、 2——6 的乘法口诀
5 的乘法口诀……………………………………………………2 课时左右
2、 3、 4 的乘法口诀……………………………………………4 课时左右
6 的乘法口诀……………………………………………………3 课时左右
复习和整理………………………………………………………1 课时左右
(五)、 观察物体(4 课时左右)
(六)、 表内乘法(二)(13 课时左右)
7 的乘法口诀……………………………………………………5 课时左右
8 的乘法口诀……………………………………………………3 课时左右
9 的乘法口诀……………………………………………………4 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 课时左右
第一单元
加与减 教学目标:
1、 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感受生活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 能读懂情境中或表格中蕴含的数学信息, 会分析数量关系, 并运用 10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 能有条例地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 能计算100 以内连加、 连减, 加减混合运算。
4、 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 细心、 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 100 以内的连加、 连减、 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顺联准确计算 100 以内连加、 连减、 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时间:
7 课时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 //www. lspjy. com 谁的得分高 教学目标:
1、 能够从图表叙述的具体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 会读表格, 发展收集信息的能力。
2、 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 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3、 能正确计算 100 以内数的连加运算, 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 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4、 在计算的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 细心、 耐心检查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 100 以内数的连加运算, 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 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 能够运用 100 以内数的连加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同学们, 你们喜欢玩游戏吗? 今天我们一起去玩套圈游戏, 看看谁的得分高。
二、
探究新知 1、 出示主题图, 引导学生观察, 指名口述题意。
2、 出示统计表, 说一说你从表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淘气
24
30
41 笑笑
23
44
29
3、 小组讨论:
谈们谁说的对?
4、 独立完成:
算一算他们分别得了多少分? 到底谁获胜?
(1)
计算淘气的总分 24+30+41=95 先与同桌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再向全班同学汇报。
可以用竖式计算:
2 4
+
3 0
———— 5 4 先把前两个数抄写来, 相同数位要对齐再进行计算, 得数是 53。
在 54 的下面对齐数位写出 41, 54 与 41 相加, 先算各位, 在算十 位。
结果是 95、
5 4
+
4 1
————
9
5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 //www. lspjy. com 也可以把三个数字都抄下来, 相同数位对齐, 再进行计算。
2 4
3 0
+
4 1
————
9
5
2、 计算笑笑的总分。
笑笑的三次成绩分别是 23、 44、 29,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 的方法计算一下小小最后的总分是多少?
列式:
23+44+29=96 结论:
淘气 95 分, 笑笑 96 分, 笑笑的总分比淘气的高, 所以笑笑赢了。
3、 小结; 100 以内的连续加法, 同学们在做题时注意相同数位对齐, 个位相加满 10, 要向前一位进 1,
三、
巩固练习 1、 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4+26+29=
37+28+34=
16+35+57= 2、 下表是我国运动员在近几届奥运会上获得的奖牌数。
金牌
银牌
铜牌 1996 年
16
22
12 2000 年
28
16
15 2004 年 32 17 14
(1)
先估计一下, 哪年获得的奖牌多?
(2)
1996 年获奖牌多少块?
16+22+12=50 (3)
2000 年获奖牌多少块?
28+16+15=59 (4)
2008 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办, 你估计我国运动员将会获得多少金牌?
(5)
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四、
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 100 以内的连续加法, 同学们在做题时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个位相加满 10, 要向前一位进 1, 计算时要认真、 仔细。
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 //WwW. Lspjy. Com 课件| 视频| 试卷| 无需注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够从图表叙述的具体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 会读表格, 发展收集信息的能力。
2、 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 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3、 能正确计算 100 以内数的连加运算, 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 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4、 在计算的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 细心、 耐心检查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 100 以内数的连加运算, 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 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 能够运用 100 以内数的连加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口算练习:
54+19
46+27
30+24
54+43 43+40
39+28
26+48
13+24+35 2、 笔算练习:
1 7
2 6
3 5
1 9 2 4 ...
篇四: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第一学期北师大版
三册 第
8
单元《除法》 教学计划 棠东小学数学科
二年级备课组 一、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考虑到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乘除法, 根据我级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 本学期教材上我是重新安排:
数一数与乘法-→乘法口诀(一)
→乘法口诀(二)
→观察物体→分一分与除法→除法→方向与位置→时、 分、 秒→统计与猜测。
通过前段时间的学习, 对我级学生掌握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 如下图。
第 1 单元测试统计及分析:
评价内容
占总人数 的百分比 理解乘法意义, 体会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用 学 具 表 示乘 法 算 式 的意义。
根据相同加数连加的加法算式写出乘法算式。
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92%
85%
95%
96% 第 2、 7 单元测试统计与分析:
评价内容
占总人数 的百分比 能运用口诀正确计算表内乘法。
用 画 一 画 表示 乘 法 算 式的意义。
能用一句乘法口诀正确计算两道有关的乘法算式 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90%
88%
97%
85% 第 3、 4 单元测试统计与分析:
评价内容
占总人数 的百分比 能 运 用 口诀 正 确 计算 表 内 乘除法。
用 画 一 画表 示 加 、减、 乘、 除法意义。
从正面、 侧面、上面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理解除法运算的意义。
理解“ 倍”的意义。
能 解 决 简单 的 实 际问题。
94%
73%
96%
80%
85%
70% 根据以上的数据分析, 学生都能从三个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
其次, 学生能正确用 2-9 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和除法, 但也有 9%的学生是没有看清符号算错数的, 典型错误例子:
4
÷4=16、 20-4=5、 8+8=64、 14-7=2 等。
学生在动手操作能力, 对乘、 除法意义的理解以及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就有待提高, 因此, 在本单元教学上要进行查漏补缺, 特别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一定要让学生理解“要求
, 就是求
。”
二、 单元教学目标 1、 能熟练地运用 6~9 的乘法口诀求商(每分能正确口算 8-9 题), 进一步体会乘、 除法之间的关系。
2、 进一步体验乘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提高学习兴趣。
3、 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发展应用意识。
三、 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二年级上册
●用乘法口诀做表内除法
二年级下册 ●2-9 的乘法口诀及其应用
●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 ●除法的意义
→ ●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
除法(有余数)
及其应用 ●用 2-5 的乘法口诀求商及
●四则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其应用
四、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
1、 正确应用 6―9 的乘法口诀求商。
2、 运用有关乘除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难点:
1、
能熟练地口算用 6―9 的乘法口诀求商。
2、
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 提出乘除法问题。
五、 单元评价要点 1、 能否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
2、 是否能根据一个乘法算式写出相应的两个除法算式, 知道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3、 在乘、 除法混编的情况下, 能否正确理解问题情境, 选择相应的算法解决问题。
六、 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
8 节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计划课时授课 日期 备注
长 颈 鹿 和 小鸟 ( 用 乘 法口诀求商)
1、 会用 6―9 的乘法口诀求商。
2、 进一步体会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3、 结合提出并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 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1课时2006.11.17
小兔安家 ( 进一 步体会除法意义)
1、 熟练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2、 结合具体情境, 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应用意识。
3、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 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感受数量关系中蕴含的数学规律1课时2006.11.20
计算练习课 1、 进一步熟练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
2、 通过各种计算的形式, 培养细心观察能力。
1课时2006.11.21 通 过 学 生平 常 的 错例, 进一步提 高 学 生的正确率。
游乐场 ( 解 决一些简 单 的 实 际问题)
通过游乐场的情境, 能提出不同的问题, 并会列式计算。
1课时2006. 11.22
练习五 (综合练习)
1、 进一步巩固加减乘除法的计算, 提高口算能力。
2、 通过练习, 进一步加深对加减乘除法联系。
3、 开放性的题目要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
4、 培养估算能力。
2课时2006.11.23-11.24
单元测试
1 2006.11.27
测试情况 反馈
1 2006.11.28
合
计 8
篇五: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第一学期北师大版
21- -2 2022 学年度第一学期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 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认识几时几分,数学广角,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
题活动。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 100 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 1 米、1 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米=100 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 1 时=60 分,知道珍惜时间。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务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
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
2、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 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 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三、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
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四、培养优等生,转化后进生措施
我班后进生形成的很大的原因,就是学习习惯差,毅力缺乏,信心不足。他们不能把握学习语言课程的要点,怕苦畏难,不肯去做认真理解的细致工作,久而久之,他们
独立思考的能力下降了,敏锐接受新授知识的能力丧失了,他们不差也变得差了。要转变他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应以精彩的语言引发话题,及时点拨,准确评价,创设出和谐融洽的思想品德教育氛围,使后进生畅所欲言、主动表达出自己的见解。
2、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常常向取得进步的学生竖起大拇指;有时给表现好的同学奖励一本本子;还有时投给学生一缕赞许的目光,伸手亲切地摸摸学生的头,拍拍他的肩膀…… 3、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的抽象学科,教师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加强直观教学可以吸引后进生的注意力,通过直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性质。
4、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难易适中, 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督促他们认真完成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后进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特别注意克服急躁冒进情绪,如对后进生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对待后进生,要放低要求,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从起点开始,耐心地给予辅导,让他们一点一滴逐步提高。
培养优等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设竞争的氛围,如优等生他们之间的竞争,挑战难题的竞争等,促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2、为他们制定更高层次的目标,在完成一个个既定的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以及增强对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3、鼓励他们尽量用多种方法,多种思路解决数学问题,尽量想一想与众不同的方法,提高发散思维能力,促进智力发展。
4、教育他们多帮助需要帮助的其余同学,在帮助人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从而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五、教学进度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备注 1 9.1-9.5
2 9.6-9.12
3 9.13-9.19
4 9.20-9.26
5 9.27-10.3
6 10.4-10.10
7 10.11-10.17
8 10.18-10.24
9 10.25-10.31
10 11.1-11.7
11 11.8-11.14
12 11.15-11.21
13 11.22-11.28
14 11.29-12.5
15 12.6-12.12
16 12.13-12.19
17 12.20-12.26
18 12.27-1.2
19 1.3-1.9
20 1.10-1.16